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重修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7 18:04:29

重修学习计划

重修学习计划篇(1)

(1)必须明确学习计划是为自己的学习制订的,而不是为了敷衍学校检查,应切合实际、真实可靠。(2)强调计划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3)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应参照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时间的实际、老师教学进度的实际。(4)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太满、太累,要留出改动的时间,毕竟计划不如变化快。(5)格式要统一,重点要留白,留出反思修订空间,留出寄予期望的地方。

二、计划要形成重读、反思、修订的过程,要发挥好正面引导常态化的作用

(1)要形成制度。在每月第二、四周的班会课上,要抽出十分钟时间进行重读、反思、修订。(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重读时强调自读的同时积极鼓励朗读,引导学生从目标的确立、措施的制订与实施、周段的反思与小结中发现别人计划的长处,并引入到自己下一阶段的计划修订中。(3)将重读、反思、修订的本质与做法明确出来。重读的目的在于回顾激情,树立信心,强化目标,要求重读要动情,要读出信心,读出激情,激发动力,铭记目标;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优点、寻找欠缺,要求反思要用心,要找优点,体验成功,要反思欠缺,迎头赶上;修订的目的在于明确起点,细化目标,量化措施,要求修订要求真,起点要真,目标要准,措施要实。

三、计划要引入家长的关注与期待

有的家长长期以来向孩子灌输狭隘、偏激、自私的为人准则;有的家长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有的则是打骂哲学,暴力教育。因此,积极和有关家长沟通、交流,调整其对孩子教育的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要求家长从孩子学习计划的制订到反思再到修订步步跟踪,参与其中,进一步明白教育的过程性。在家长会、学校等场合要求家长积极交流,要对孩子提出期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与优点,并将这些话写在计划书中。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的关注,进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四、计划要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记录单

重修学习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44―04

前 言

定位于成人继续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一种大众化教育,网络教育面向的学习者大多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接受网络教育不是为了追求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是更重视实用技能的提高与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本专科生源素质有所提高,原有学历补偿性教育正向提高性教育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正向成人素质教育前行,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教育及素质的教育。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也称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多规格、学制弹性灵活、课程模块化等原则,制定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水平提升的专业教学计划。本文在反思现代远程教育现有教学计划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学计划改革思路。

现有教学计划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主要参考和借鉴了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教学计划,其特点是以阶梯式课程为主,课程设置严谨,理论性强,这对于传统院校的精英教育目标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网络教育院校与传统院校相比,面临的是不同的教学对象、目标定位与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平等化为其主要目的,所以,全盘照搬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不合适的。调研发现,试点院校80%~95%的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实践实训类课程严重缺乏,课程设置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根本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业内比较普遍的完全学分制和选课制的推行也显露出一些弊病。各试点院校在借鉴传统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本着人性化、民主化原则,大力推行学分制。以网上人大为例,学院采用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制度,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任何时间学习任何课程,这样做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学力强的学习者可提前结束学业,学力弱的学习者可以推迟毕业时间,这给了远程学习者最大的自由与灵活。但完全学分制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效率低,学习过程监控不力,因传统学习习惯影响而严重依赖教师的学习者常常在一大堆课程面前无所适从,会出现随意选择课程、不顾课程关联或逻辑关系、将必修统考课程安排靠后影响考试和毕业等问题,更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信心;更有部分学习者(比如专升本)在一年内修完所有课程,学习质量无法保证。从管理角度考虑,由于选课太放任而导致相应的教学辅导、学习支持等工作量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教学工作安排。完全学分制并不完美,如何根据我国远程学习者学习特质和成人学习特点来有效安排教学计划,是教学计划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学计划改革目标

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网络教育教学计划的改革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调整课程结构,以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突出专业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应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安排,提高远程学习效率。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最核心的内容。针对网络学习者90%以上是在职成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从两方面实施改革:一方面,课程设置向职业化、技能化方向发展,压缩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和各项技能培养,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更“专”更“精”; 另一方面,大力增设各类有益于拓展学习者视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例如人文、健身、财经、生活类课程,开展广泛的通识教育,使学习者所学知识更“宽”更“广”,这也是未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上,目前主要有五种管理模式,分别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学年制管理模式、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有些试点院校采用统一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通过统一学习计划、集体选课和集体预约等方式实现学习者的高交费率、高选课率和高预约率,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保持较快速度。将学分制与学年制、学期制相结合,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行为,但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可提高远程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远程教育领域可合理应用。

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1. 课程职业化

网络教育教学对象90%以上是在职成人,具有职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他们更期望通过远程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当前参考全日制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主要采用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性很强,实用性不足,缺乏职业针对性,学习者学习兴趣不高,相比之下,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更为具体,更体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实用课程是成人学习者更需要的。面向在职成人的教学计划改革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课程设置,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能力化和技能化。尤其在专科阶段,更应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比例技能型课程,降低理论课程比率;而在本科阶段,则逐渐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理论素养,适度提高理论课程的比例。总之,需体现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一体化设置课程的原则。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的教育应根据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设置课程,以分别达到各自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为学习者从中等教育起步完成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提供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计划。

当然,课程的全面职业化和实用化要建立在全面深入的职业和岗位分析基础上,要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从工作实际出发,对社会需求反应迅速,要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让社会参与职业类课程的制定与实施,这些当是未来课程改革的纲领。

2. 课程模块化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比较广泛地运用于技能性知识教学。所谓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能在适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在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内完成,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是一个单元的课程内容。一个专业中常有多个职业方向,可将不同职业方向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使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比如,与市场营销专业最贴近的职业方向有营销师、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和市场调研策划人员,可设置各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兴趣或未来职业方向自主决定选修相应等级模块课程。目前试点院校的课程服务普遍提供到专业为止,没有针对职业方向进一步延伸。

课程模块化优势明显,首先是各模块培训目标明确,都以掌握专项技能为目的;其次是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后是便于教学计划更新,以后在该专业大类范围内,开发新专业时只需对专业教学模块作出修订即可,从而使新专业的开发周期缩短,效率提高,适应市场的需要。

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整个教学计划应安排一个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学习相关职业群的通用性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划分为核心课、加深课、加宽课和选修课。我们可以尝试将全体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通识教育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主要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些公共基础学科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政治课等;职业技能模块是根据职业分析而建成的职业类课程;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是拓展类课程,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可以包含的内容有:职业规划、法律普及、文学素养、理财知识、电子商务等。

3. 学分学期制相结合

学分制是现代社会中各高校努力追寻的方向。完全学分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习者的自,但无限制的灵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和学习效率低下、选课逻辑混乱、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等,学习课程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势必影响学习者学习信心和学习质量,还会出现凑学分现象,一些基础学科、冷门专业等资源容易造成浪费。有学者指出,单纯的完全的学分制并不存在,像美国最早实施学分制,但也广泛结合学期制、学季制、三学期制等,英国高等教育一般是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日本在本质上也是实施学分学年制。我们要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在保障其学习自的前提下,综合其它办法来提高远程学习效率,学期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的行为,但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合普通课程一般需要4个月的学习周期,综合分析当前部分院校实施的双学期制和四学期制弊端,笔者提出“三期三考”设想,即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学期,一年举行三次集中课程考试,也就是说每个学期含四个月时间,学期末举行课程考试。这种“三期三考”设想不同于国内外比较普遍的三学期制。当前,国内外众多高校都采用春、夏、秋三学期制,其中春和秋学期为长学期,一般为16~19周,夏学期为短学期,一般为8周左右,普通课程在长学期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小学分课程等在短学期开展,国内的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从2005年起都陆续实行三学期制,这有利于实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其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向。而网络教育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本身就身在实践岗位,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需额外的实训教育,三学期制设想主要是基于课程的学习周期、全国性考试组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而提出的。

三期三考不是单纯的学期制,而是学期制与学分制的结合,思路是对必修课采用学期制和固定的教学计划,对选修课仍然采用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和兴趣任意选择课程模块或课程,只要选修课学分达到该模块要求的总学分即可。这一方面可保证必修课的逻辑教学,使教学、辅导与考核统筹安排,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针对选修课的选课制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照顾到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取向,有助于实现充分的个性化教学与服务。

当然,从个性化、人性化角度考虑,学期制的安排并不是死板的一刀切。学习者由于个人情况如出差、怀孕等无法按时学习和考试时,可申请取消学期中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对于学习者自主选择的选修课,选课后一段时间内也可以退课。

4. 提高选修课比例

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提供充足的选修课程。在目前的试点院校中,虽然学分制被广泛采用,但各院校选修课程比例仍然偏低,专业理论等必修课仍占绝大部分比重。比如人力资源专业,在随机调研的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沈阳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上海大学、江汉大学等院校,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基本在15%~25%之间,各学校选修课比例不高、跨度较大。再如市场营销专业,在随机调研的西南大学网院、浙江大学网院、衡阳技师学院、四川大学网院、南开大学网院等院校,选修课比例仅在0~20%之间,有50%的院校选修课比例竟然在5%或以下徘徊。这对于学分制的开展是不利的。

在教学计划改革中,大幅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是重中之重,目前,人大网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选修课比例在18%~35%之间,若实施改革,选修课比例将整体提高到40%以上。

5. 增设创新学分

设立创新学分的目的是鼓励学习者全方位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活跃校园氛围。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学习者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对获得一定竞赛奖励的学习者赋予一定的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不收学费。这可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建设虚拟校园、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降低学习孤独感、丰富远程学习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在具体实施方面,创新学分可以附加学分的形式呈现,总学分的小比例部分(比如5%)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不交学费,不增加学习者经济负担。没有获得创新学分的学习者,需要通过选修其他课程来获得相等于创新学分的学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新旧教学计划比较

根据课程职业化、课程模块化和学分学期制相结合的设想,新的教学计划可包含以下课程模块(以原教学计划中专科80学分和本科150学分为例):

总体而言,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中,职业技能课程比例大幅提高,将占总课程的20%以上;选修课程比例也有较大提升,基本占总课程的40%以上,而原有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比例一般在15%~35%之间。新教学计划中,专科阶段强调技能教学,必修课比例最低,专业理论课比例最低,而选修课、职业技能课程比例最高;本科阶段强调一定的理论素养,所以专业理论课比例提高,选修课比例降低;跨专业层次由于有先修课,所以必修课比例最高,包含15%的必修先修课。原有的专科阶段、专升本阶段总学分由80学分全部调整为85学分,这5学分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而高起本阶段的150学分中,增加了分的创新学分,课程学分降低,以减轻学习者学业负担,同时有利于鼓励学习者多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建虚拟校园。

讨 论

学历教育是目前远程教育的主体部分,但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很可能将逐步向非学历教育转型,课程的职业化、模块化不仅是满足在职成人学习者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远程教育转型的客观需要。但教学计划的改革牵涉到远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改革中难免遇到各方阻力,尤其是职业技能课程的全面建设、与证书认证机构的合作等都将是庞杂的大工程,是教学计划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结合院校教学目标,在培训市场广泛考察成型的相关课程,出资引进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思路还有待实践检验,同时也旨在抛砖引玉,希冀与同行共同探讨网络教育教学计划该如何做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晓英等. 面向成人的网络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与方 法[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

[2] 搂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DB/OL]. 省略/y-jxgg/kcgg/11696.shtml

[3] 刘重庆,徐国庆. 课程模块化的目的与方法[J]. 职教论坛,2001,(3).

[4] 张生明. 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N]. 中国教育报, 2008-2-28(3).

重修学习计划篇(3)

__年,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__省各项目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__师范大学顺利完成了__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项目。项目的实施为__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养了1936名“种子”教师,我校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研修。这些教师将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__年元月,在学校“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培项目组织单位对__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经验与不足进行及时总结。

__年上半年,学校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中的有益经验。

__师范大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__年“国培计划”两个子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在于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在于确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组织原则;在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还在于__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要确保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项目达到实效,__师范大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和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的骨干和“种子”教师,成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要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能够顶住岗,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在承接__年“国培计划”项目前__师范大学对该项项目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

在总结__年“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的承担部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师范生顶得住支教实习岗位。__年3月至6月,从学院选拔到校级竞赛,组织了历时3个多月的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2008级师范生教学技能;7月份,各学院有计划地培养师范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技能;本学期,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返校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大练兵;从各方面夯实师范生顶岗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了《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__)”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对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学院及学科、实习地点、时间与内容安排、管理方式、准备工作、实施要求及政策等方面作了系统策划。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在总结__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前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摸底,把国家的要求、__省基础教育实际和基层教师的需求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培训方案,突出需求导向,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优化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严把师资关,聘请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名师作为施培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培计划(__)――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 __师范大学班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内容、研修方式、专家团队等作了科学的规划。

本项目共涉及九个县168所中小学,1073名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650名置换离岗研修教师,为期105天,三个地州约70余所的跟岗学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九

个学科,学校的9个学院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承接到这一项目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内,分解任务,各负其责、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召开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受培需求调研会、从需求的角度搞清需求,从基层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颁发《__师范大学关于调整国培计划——__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职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规划。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承担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三,召开__师范大学校内各部门协调会,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计财处、学工部、后勤集团、校团委、各顶岗实习学院参加会议,对__师范大学学生赴各顶岗实习学校的组织、交通等工作做了部署。第四,各顶岗实习学院负责人到本学院负责的项目学校实地考察,解决学生到实习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等相关问题,在学生赴实习学校前召开培训会,落实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重修学习计划篇(4)

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分制,是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确立的。它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个别差异视为教育的基础,把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视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因而主张教育应遵循学生的“特性”、“性向”和需求,通过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去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关照之下,学生自由选择专业、选择课程、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才显得顺理成章。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思想氛围和文化土壤中,真正的学分制才能确立并且生存下去。

在我国高教界,不少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都认为,学分制是最能适应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需求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在当前的新形式下,探索如何建立起符合我国实情的教学管理制度,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然而,我国对其的认识仍然处于浅层次水平,对学分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很重要也很必要的工作。

一、学分制及其基本特点

学分制最早提出于高等教育,是指测量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按培养目标的要求所必备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和其他教育活动总计量的方法。学生经考试、考核并通过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且达到一定的量,这标志着完成了某一阶段的学历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修业年限的弹性。学分别参考了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囿于年限的严格限制,允许成绩优秀、聪颖的学生率先修满所规定的学分提前毕业。同时对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年限修满学分,可以滞后一定的时间毕业。这样有利于不同学生个体的情况差异,较大限度地珍惜人才,使其成长。这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有益的。

2.课程的自选性。学分制是从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允许学生选课修读。在选课过程中,可根据自己认为是必要的而且有兴趣的课程选读,从而获得自由选课的权利。允许跨系、跨校选课,允许主、副课程兼选,根据需要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自主权利。

3.修读课程的自控性。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均可重新修读,直到及格取得学分为止,也允许放弃自由选读的不及格课程而另选另考。允许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这有利于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才能。

4.班级的弱化性。学分制使学生班级概念淡化,特别是在高年级,随着必要的共同必修课的减少,班级教育和相对固定的教学活动相应减少,使其不同专业、学科学生间的学术交往更趋频繁,使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增强。

从学分别的特点来看,学分制在教育过程中,能改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现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偏差,建立新型主体间师生关系,为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与融通,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条件。如是才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才可能充分展现个人的潜能。

二、我国所实行的学分制的现状及分析

自20世纪末以来,在我国高校中的部分重点院校率先开始了改学年制为学分制的试点工作。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分制,主要有:一是计划学分制、或计划指导下的学分制。其显著特点是,注重发挥欧美学分制灵活性的长处,同时强调实行计划指导下的灵活性──“必修课要保,选修学分不封顶”。这样既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又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选修学分与必修学分的比例一般为3:7,提倡并鼓励学生冒尖成才。二是学年学分制。其显著特点是将学年制和学分制的某些管理办法结为一体,学年与学期对学生应修学分作了具体要求、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的弹性略小于计划学分制,注重并立足于班级集体教学,一般不允许提前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三是“复合型”学分制。其特点是根据教学阶段或课程类型不同,分别采用学年制和学分制的某些管理方法。例如有的学校前两年采用学年制管理,后两、三年用采用学分制管理;有的学校则对必修课采用学年制,对选修课采用学分制。四是全面加权学分制。所谓全面,既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都用“学分“量化,课程学分则按课内外教学应付出的劳动全面结合而得出。所谓加权,既将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型、修业成绩差异等分别确定权重(加权系数),其计算公式:计划学分×加权系数=实得学分。其中,计划学分用于学籍管理,实得学分用于权衡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和评优、评奖等。五是“特区式”学分制。其最早出现于我国经济特区的部分高校,特点是与计划学分制相比,学生课程修习的自由度更大,专业的选择与转移更为机动,管理上更为灵活。从特区经济特点出发培养人才,以适应特区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

这些类型的学分制博采了各种教学制度之所长,注重了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高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由于我们教育自身因素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分制的优越性,还未发挥出来,究其原因:

1.必修的内容太多,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太小。目煎,工科四年制本科专业课程计划的课内学时一般已达3?000学时,因此,即使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或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难有时间和精力的保证。

2.国家早巳实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但曾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高校长期处于统一的计划管理阴影之下,缺乏活力。主要表现在:把上课考勤作为加强纪律的主要手段,学生无故不得缺勤,即使教师讲得不好,或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也不能例外;修业年限卡得比较死,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必须完成学业,否则按结业处理或被退学。

3.在学位授予上没有体现学分制的指导思想。有些学生虽然修满了规定的学分,但因补考的门次较多,就得不到学位,这与因人而异的学分制指导思想是不符的。随着高校制度的改革,高校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因此,加快学分朗探索的步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三、学分制实施的必备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使在国外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现在实行学分制,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校请而有所不同,杜绝千校一面。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良好的基本条件。

转贴于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切在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契讯的同时,又为教育生存提出了挑战。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在变革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等焦点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从社会对人才需求来看,宽基础、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最能适应需要;从学生个体来看,愿望、素质、兴趣各有所长,最能展现个人的价值,从教师来看,由于竞争机制引入、创造了教师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提高了教学积极性;认学校来看,既要考虑到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又要考虑到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拓展学校实力,在竞争中崛起。为此,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学校要在观念上解决好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放,使聪慧之人尽可能在短时期内脱颖而出。如何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育效率,如何使学校的多种功能正常发挥等等认识问题,捆底摈弃固有的陈腐教育观念、遵守教育内在规律,积极主动地去试验、去探索科学的培养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尽快地完成从逐渐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甚至超前预测,为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二)制定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使教育过程的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指导文件,是实行学分制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课程计划的制定要紧紧把握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使人才尽快成长的原则。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设计出知能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需要的严谨而灵活的课程计划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由选课的特点和自由度界定之间的关系,使课程计划具有灵活、严谨的两面性,即活中有严,活严结合。

1.学分制课程计划的模式。为配合学分朗的顺利实施。课程计划采用模块式是较为理想的。模块式课程计划由:主体、定向、辅助三个模块组成。主体模块具有奠基功能,以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的必修课组成。学生都必须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情况(可以是科类不同,也可以是学生能力和志趣不同)按基本要求和学习量分层次制定,以满足不同培养规格的要求;定向模块具有专业功能,包括技术基础课及技术主干课。技术基础课的设置按专业大类分别制定。为保证学科体系的完整,要求选读该专业学习的学生都应学完技术基础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技术主干课程按专业方向需要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重要课程,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否胜任该专业的技术工作或进入较高层次学习时能否具有一般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课程的学习,所以要求选定本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必须修完该类课程并取得学分;辅助模块具有发展功能,由大量的选修课组成,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社会的需要任意选择学习。选课制可以是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延伸课程,也可以是跨专业学科大类的其他课程,也可以是按某一专业方向的基本要求而组合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习完成并取得学分,可承认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取得的第二专业合格。

2.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量比关系。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力求体现学生智能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合理地确定课程计划中不同模块之间的学分比例,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组成课程计划的主体模块、定向模块、辅助模块的学分比例确定为5:2—2.5∶2.5—3为宜。主体模块具有培养学生一般基本素质的功能,在大学学习阶段是任何学生都必须达到的起码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学习时间长短),这部分必须保证。定向模块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学分多少要根据培养层次的要求而定。基本学分应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定为20%~25%为宜。辅助模块的学分为25%~30%较为合理,能起到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利用选修课组的学习形成第二专业,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

课程计划不仅要体现培养学生智能结构的完整性,而且要考虑到课程是顺序性和发展学生个体特长的灵活性。主体模块学习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定向模块主要安排在第四、五学期,最后三个学期主要保证选修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课程计划中模块的时、序一经确定,就要相对稳定,经常随意改变不利于学生安排学习进程。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不同课程的有机组合,它决定学生知识结构和塑造出不同的人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课程体系都是以国家计划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一个模式(根本不能体现专业方向),不同学校是同一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基本相同。这样不但限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而且也阻碍了学校自我发展、办出特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学分制的实施不仅要求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具体比功能,而且可以满足学生个体选择培养目标模式的多样性。因此,必须设计出多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由不同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体系来适应学分制的需要。

1.课程与内容的界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教学要求,必须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逐一精选。精心组合、力求最大限度地适应学分制的需要。要确立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的地位、作用,注意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避免重复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交叉。按照培养目标要求,遵循教学内在规律,防止偏窄、偏深、部分陈旧内容进入课程,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内容先进性和科学性,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2.注重课程的时序性。学分别的特点是遵循因材施放、循序渐进的教学基本规律。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安排好课程建设时序十分重要。

3.选修课建设。学分制实施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开设大量的、高质量的、覆盖面宽的多种选修课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各种类别的选修课。选修课大体可分为四类:普及型,主要用于学生跨学科大类的一般知识;专业延伸型,适用于偏重某专业学习和一直在该专业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学生;边缘、交叉学科型,反映学科间相互渗透研究的成果或研究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选修课组,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而没置的专业课组合,适用于学生第二专业学习。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生自由选课过程中,不仅是选择课程内容,同时存在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为此,在具有竞争机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队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完善现行的学分制就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而学分制的实施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又因涉及整个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而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必须在探索中实施,在实施中完善,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教育规律的学分制。

参考文献:

重修学习计划篇(5)

一、EE与EET课程设置目标的比较

普渡大学EE旨在培养专门从事生物医学成像与感测、自动控制系统、光电、电力能源设备和系统、微电子和纳米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工程以及信息、网络、信号与图像处理等多种工作领域的人才,让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在他们所选择的职业道路上或研究生学习中取得成功。所谓职业道路的成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获得晋升机会;取得专业成果,如出版物、报告、专利、发明、奖项等;参与企业活动;国际性活动,如参与国际会议、开展国际研究等。所谓研究生学习取得成功是指学生对继续接受的教育感到满意;获得高级学位;提高专业知名度(Professional Visibility);参与国际活动等。可见,EE不仅需要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还需要为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做好准备。因此,该专业理论性更强,其毕业生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实习才能胜任。与EE不同,EET旨在培养能够将所学电气工程原理应用于自动化、生物技术、通信、娱乐、智能能源和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并学会使用微控制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等设备的技术人才。EET以应用为导向,其大部分毕业生将主要从事部件、子系统或整个系统的技术工作。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还参与系统的设计,有时他们还从技术岗转到管理岗,甚至成为高级管理人员。EET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从事技术作业。基于此,EE更加重视学生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EET则强调培养学生实现设计方案的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

二、EE与EET课程设置结构的比较

由于普渡大学EE专业建立了严格的准入机制,即所有选择工程专业(包括EE)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都将接受由工程教育系提供的“一年级工程教育”。只有那些修完规定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后一阶段的专业学习。“一年级工程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普渡大学工程学院各专业推荐、培养和保留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也为进入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因此,EE在大学一年级主要修习基础类课程(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从二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知识。与之相比,EET专业的入门门槛较低,所有达到普渡大学入学条件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该专业,并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进入专业课知识的学习。

EE和EET课程计划中都设置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然而,这三种类型课程在EE和EET课程计划中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如EE专业的学生在四年里一共需修满124个学分,除了修习大量的专业课(该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40%)以外,还需要修习12门专业基础课(该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33%)。EE专业所需修习的公共课数量较少(该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20%),且以选修课为主。与EE不同,EET专业的学生在四年里则只需修满120个学分即可结业。EET的学生除需和EE一样修习大量的专业课(该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43%)以外,只需修习6门专业基础课(该部分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6%)。与EE相比,EET专业需要修习更多公共课(该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38%)。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EE和EET都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尤其是公共课部分,如EE专业学生需修完25个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占18学分;而EET专业共需修完4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占42学分。就整个课程计划来看,选修课的学分几乎占据EE和EET两个专业一半的学分。如EE专业中选修课的学分占总学分的42%,而EET专业中选修课的比例更大,占总学分的53%。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选修课,让他们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修习的课程。

三、EE与EET课程内容的比较

(一)公共课

EE和EET公共课开设的科目相似,都为学生开设了语言和写作类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如EE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修习“一年级写作”和“语言交际基础”这两门课;EET则要求学生在修完“语言交际基础”课后,选修一门英语写作课。与EE不同的是,EET公共课覆盖面更多,要求学生具备更宽广的知识基础。如EET要求学生在交际、统计学、商学、工业经济学和技术等领域各选修若干门课程,这类公共课对EET专业学生未来发展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专业基础课

EE和EET专业基础课所开设的科目也类似,都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专业基础课,即思维、数学和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然而,就课程难度和深度来看,EE明显高于EET,EE课程所涉及内容更复杂,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与EE相比,EET的专业基础课更强调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技术问题的应用价值,偏重于基础,而EE的专业基础课程更强调数学和科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其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更为宽广和深入。

(三)专业课

EE和EET的课程计划都要求修习12门专业必修课,其中不仅都包括专业导论和职业指导类课程,而且都以完成项目设计的形式来结束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就专业课课程内容来看,EE和EET的专业课都涉及计算机与数字系统、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电磁场/波等方面的内容。尽管如此,EE和EET在专业课课程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一,EE专业课是以复杂的数学和科学知识为基础,学习难度更大,如“信号与系统”和“电磁场”这两门课都以难度较高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为基础(常微积分方程、电磁交互作用);而“无线通信”以普通物理知识为基础。其二,EE的专业课侧重工程原理的理论来分析和设计元件、系统或程序,EET的专业课则侧重工程原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其三,与EE相比,EET的专业课更强调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EET几乎所有专业必修课都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机会,12门专业必修课中有10门课都设置了实验课环节,而且每周都会开设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比约为1∶2。实验课多以小班教学(一般少于20人)为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项目以个人或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将实际动手操作经验与相应的电气电子基本理论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之相比,EE的大部分专业必修课都以理论课为主,12门专业必修课中7门都为理论课,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来完成。

(四)企业实践环节

在企业实践环节,EE和EET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由于美国政府为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岗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而且普渡大学的工程学院和技术学院都与数百家企业建立了优质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EE和EET专业的学生都拥有去许多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企业实践作为EE和EET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并没有把实习或校外实践环节单独设立,通常也没有设置学分或做其他硬性规定,只是为学生参与实习或校外实践提供平台和资助,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实习实践及其单位。这种实习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实验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以了解其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概况,而且学生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实习岗位,学校不仅设立了专门的专业实践办公室(Professional Practice Office,PPO),每个系还有专门的协调教师(Coordinators)来帮助学生寻找岗位、安排面试、提供实践预备课程和职业咨询等。他们负责定期与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帮助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建立互惠关系。

EE和EET都为学生提供两类实习和实践项目,即可以(校企)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项目和短期实习(Internship)项目。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自主选择。参加合作教育计划的学生将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工作实习,可以将全日制学习和全职工作交替进行。合作教育计划包括两种类型:五期和三期合作教育计划。五期合作教育计划主要针对大学平均成绩(GPA)达到3.0分以上且修完相关的预修课程的大二学生。学生可以在大一结束后提出申请并进入企业开始第一期合作教育,具体情况根据用人企业的需要来决定。参加该计划的学生将在同一家企业完成4~5期的产学合作,其中工作时间大概为20~22个月。实践结束时由用人企业提供实践书面证明。与五期合作教育计划不同的是,三期合作教育计划通常是针对大学平均成绩达到2.6分以上且修完相关的预修课程的三年级学生。他们可以在第三学期结束时提出申请,在完成大二课程后参与3期的产学合作,其中工作时间大概为12个月。参加合作教育计划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校奖学金项目获得经费上的资助,而且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赚到薪水。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而且还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经济负担。尽管这种长期的企业实践工作通常会导致学生延期一年来完成学业,但这种实践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尝试不同的工作,学生通过在所在企业各部门轮转,对所在企业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加他们的职业责任感,而且有利于企业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增加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普渡大学PPO主任指出,普渡大学参加长期实习工作的学生中有一半学生毕业后受聘于原实习企业。

此外,EE和EET还可以通过实习计划的选择去不同的公司或企业实习。这种实习工作的时间更短,通常只有一期。这种实习计划形式比较灵活,学生通常利用暑期参与该计划。当实习学生对其实习公司感到满意,希望在该公司继续实习时,PPO将会帮助学生与其实习公司联系,看是否可以将实习计划转为三期的合作教育计划。

四、借鉴与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发展技术型本科教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近些年,我国政府也相关文件,支持技术本科院校的发展。然而,由于技术本科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经验较为缺乏,许多技术本科院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都会或多或少地移植或照搬传统本科院校学术型或工程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两者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基于此,结合我国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基础课

目前,我国一些技术本科院校仍紧紧追随研究型大学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步伐,忽视了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中盲目追求高、专、深。这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使得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通过对普渡大学EE和EET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前者致力于培养“精而深”的电气工程设计和研发型人才,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而后者旨在培养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宽而多能”的电气技术型人才,其更强调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对于解决技术问题的应用价值,而不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技术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时,应根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技术人才特殊性开设具有技术应用特色的基础类课程,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专业实验课,将技术学科知识与实验项目有效结合

重修学习计划篇(6)

为规范进修人员管理,切实提高进修人员的护理业务水平,努力为基层医院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1、护理部接收进修护理人员后,首先组织其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四川省人民医院关于进修、实习、见习的暂行管理规定》,介绍医院环境及医院情况及相关政策。

2、进修人员到病房后,临床科室根据其具体学习要求及专业,安排专业组长带教,从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等各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培训。

2.1操作培训方法:确定2-3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为培训考核重点,由护士长负责安排、组织实施,带教老师负责进修护士的培训。

2.2理论知识培训:病房护士长负责安排定期以授课、专题讲座、科室业务学习等方法组织进修人员学习专科知识,并组织1-2次护理查房。

2.3进修人员结合自身的情况,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继续教育讲座。

3、进修人员考核:操作考核方法:由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带教老师组成培训考核小组负责进修护士的专科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病房护士长针对进修的专科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容,以试卷形式对进修护士进行考试。考核成绩入《进修护士考核表》,进修结束后返回原单位。

医院进修护士带教计划

进修学习是提高在职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做好进修护士的带教管理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为使进修护士能够顺利完成进修计划,培养观察病情、分析评判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确保带教质量,特制订以下计划:

1、进修护士进入临床科室前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规章制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患沟通技巧、仪容仪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安全教育等。

2、科室根据进修护士的进修目的、时间、工作经历、自身能力制定进修带教计划。由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进修生教学工作,保证各项进修计划的落实。

3、护士长应根据科室工作情况,结合进修生自身水平,指定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进修生带教教师。

4、进修护士进入临床科室,首先由科室教学负责人介绍科室人员情况、专科业务特色、工作环境、科室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

5、根据进修护士的业务水平,由带教老师指导一周后,可酌情安排班次进行单独值班,参与科室各种护理工作。

护师个人年度的培训计划报告

一.工作量统计(以下单位均为人次)备注:止于20xx年11月25日输液总数肌注皮试静注吸氧导尿灌肠洗胃吸痰抽血120出诊抢救死亡病历雾化吸入分诊测生命体征测指血糖

二.在公司成本风暴的影响下,科室内下功夫抓成本管理工作,尽量减少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每个人都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出发,人走灯灭电扇空调关.随手关门窗.防火防盗.

三.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5.7振兴行动计划”讲话内容,随着市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公司对医院剥离分流步伐力度的加大,大家的危机意识大大增强,积极想法,节能降耗,改善服务态度,学习市医保相关知识,树立新形象,为科室为医院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在迎接“五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查工作中,大家团结一心,作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如完成社区居民基本健康调查工作。刻苦练习操作技术。围绕检查工作,完成治疗室的搬迁改造工作。进一步规范输液操作规程、留察输液病人观察记录单的书写、各种消毒剂的使用和登记、医用垃圾的处理等等。积极学习“五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知识,并作好宣传工作。协助“富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和工作的开展。积极作好检查团到来的迎接工作和被查工作。

五.科室下功夫抓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大多数同志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有所转变,主动服务台的意识也正在形成。大家尽量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病人来回跑路。开设绿色通道,重危病人先抢救,帮助其交费、拿药、护送检查、住院,后补办相关手续。对无家属或家属不在的病人倍加关心。但我科个别同志语言较生硬,说话不注意时间、地点、场景,解释工作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健康教育不到位,护理满意度调查研究情况不理想。服务的管理是目前和以后的工作重点,将进一步规范和督促大家的一些语言习惯,增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尽量使健康教育解释工作更科学。

六.科室学习班气氛浓厚。部分同志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继续教育。科内也经常组织业务学习,内容主要有:基础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各种常见危急症状、疾病的观察护理,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常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职责,分诊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护士站评比标准》,《重庆医院质量管理年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护理文件书写等等。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以便临床更好地观察、巡视病人,护理病人,并作好护病记录。通过对聘用护士的强化培训和带教,使其抢救技术和病历书写质量有所提高。

七.大家积极动脑子想办法,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年,准备各种资料,加强业务培训、操作练习。规范各种急救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交接-班制度。使科内物资能随时应对各种危重病人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20xx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它渐行渐远,我科护理工作基本上按计划顺利完成,面对20xx年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在管理意识上还要大胆、创新,持之以恒;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强督促和管理,增强留察输液病人的观察巡视,不要只流于形式;在规章制度执行方面,仍有少数同志意识淡漠,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执行力不强。上述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整改和落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力争来年门急诊护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护师个人年度培训计划报告范文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重修学习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二、培训目标要求: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四、培训内容: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5月30日教师进修学校曹益伦郑国平;张 谊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6月24日上午(8:00-11:00)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我镇全体在职教师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C、组织校本培训。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具体培训进程、内容: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

重修学习计划篇(8)

高等教育提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其基本目标,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同样应构建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学业规划对于帮助成人学生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实现自我管理、发挥个性、促进自我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作用。根据学分制管理的特点,笔者将成人学生的在校学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业规划预备阶段、学业规划实施阶段、学业规划预警阶段,并对学业规划预警阶段展开探讨。

一、成人教育的学业规划及其预警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学业规划的意义及实施

学业规划应该是由作为个体的成人学生与作为组织的办学机构相结合,在对学生学业阶段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个人工作、生活特点及其职业倾向,确定学生最佳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成人学生刚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学分制管理制度感到陌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还不知所措。如果马上就让学生自由选课学习,必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这个阶段主要由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安排,如安排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能够有一个适应过程。并且在这个阶段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教育,逐步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专业学习方向,为学生今后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到标准学习年限的这段时间是学生学业规划的重要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可以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方向、本人的工作特点及能力要求、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进度。简单的学业规划就是完全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度来进行选课学习,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简单,不需要花时间进行学业规划;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就是体现不出学分制管理的优越性,难以发挥自主选课的优势。所以教学计划的进程安排只是一个参考,学生需要根据教学计划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修读计划,以达到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顺利完成学业的目的。

2.学业规划预警机制为结合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计

在实践中,一旦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安排失当,很容易会对其学业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甚至危及学业进度,导致最终难以完成学业,所以学业规划预警机制应结合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计。

首先,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且目标较为具体和明确。成人学生学习动力不单为了学历,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对广东工业大学的在校成人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来自基层的员工占70.54%,还有属“其他”的占11.5%;对于学习的目的,单纯为文凭的占24.34%,为了拓展社交的占1.58%,“其他”占4.9%,为了拓宽知识面,深造专业方面的占69.18%。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不难看出成人学生参加学习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他们需要的是文凭与知识并重。

第二,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成人学生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负担比较重,学分制自主选课与弹性学制则为学生创造了便利条件,对因工作不能按时到课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选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但当某些学生延误了某些课程的学习时,就需要启动预警系统保证后续课程的学习。

第三,成人学生年龄、基础差异大。成人学生生源分化较大,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他们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年纪也普遍偏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强,学习专业课程理解比较快,但一些记忆性的基础课程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也有不少来自大专、中专、职中或技校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社会阅历浅,年龄普遍较小,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虽然采取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知识基础、课程难易的差别,安排课程的修读,但还是有学生因基础薄弱导致课程通过率低,丧失了信心,导致最终难以完成学业。

3.预警方案的提出是完善成人学分制学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学分制管理一个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情况合理安排时间选课修读学分,只要在要求的年限内修满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这无疑是灵活、自由、具有人性化的教学制度。但是在学分制教学管理过程中,这种灵活的优点也存在着缺陷。由于选课自由度高,有的时候会令到有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在学生学业规划的第二个实施阶段,往往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顺利修完学业,而那些没有很好正确规划自己学习时间的学生,由于没有修完学业,无论是在学习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比第一个阶段更多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方向,缺乏自信。随着修读学业时间的延长,往往会出现到了毕业最高年限还不能修满学分顺利毕业的情况。因此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引,将能帮助学生在选修学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对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帮助,增强学生修完学业的信心。所以预警方案的提出是完善成人学分制学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二、学业规划预警对象的确定

建立学业规划预警机制之前,首先要先确定预警对象,针对不同的预警对象实施不同的预警措施。通常把预警对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校方课程的因素导致出现选不上课的学生。实施学分制,如专业停招或选课人数达不到开班要求而导致课程停开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甚至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紧张而无法保证必修课程每学期全部开出的现象也会存在。涉及到以上课程因素的学生,校方应及时将其纳入预警对象,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学生因课程原因延误毕业。

另一类是由于个人的因素导致临近毕业年限还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表现为:第一,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缺乏自律精神,无法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缺少恒定的学习动力。此类学生通常表现为上课缺勤率高,上课不认真,考试心存侥幸心理,课程通过率低;第二,纵使学生学习动机明确,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导致课程通过率低,丧失了继续完成学业的信心。例如一些来自基层的成人学生,虽有长期的专业实践经验,但由于年龄偏大,对一些需要强记性的科目,如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感到吃力,公共课通过率不高;第三,学生中断学业时间过长,通常有两个学期以上没有选课记录。中断学业的原因通常以下有几方面:一是学生身体状况不适于上学,

转贴于 例如怀孕、伤病等原因。二是由于参军服役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三是由于工学矛盾导致的经济以及学习时间保障方面的困难,如工作地点改变,失业等。

三、学业规划预警方案的建立构想

根据预警对象的性质,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学业规划应采取如下预警措施:

1.要教育成人学生形成学业规划的思想与理念

传统上一般成人学生一进校门,一切皆由校方安排。但是,我校实施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具有能够自主安排自己在校学习进程的能力。如果一个懂得进行学业规划的学生能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使自己能接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就体现出学分制的特点。为此,我校通过开设《学分制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向学生传达学分制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分制实施赋予的权利,并教会学生作好学业规划的方法。

2.从规章制度上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

在课程建设方面,招生专业的延续性是学分制课程资源稳定的前提保障。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首先要求各专业的必修课程要尽可能保持稳定,处理好课程建设的周期性变化和保持课程稳定之间的矛盾,对断开的必修课程要及时公布处理意见,如用某些相近的课程进行替换;其次,对于课程名称相似的课程,如果课程内容相似的,应统一课程名称与学分;如果课程内容不同,则名称一定要有明显区别。这样的课程整合非常关键,可避免学生在选课时产生歧义。在学籍与教学管理规定方面,应对身体状况不适于上学的学生采取缓考或停学等处理办法;对参军服役者应予以延长相应学习年限,要制定有关缓交学费的规定以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

3.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队伍

学校应当成立学业规划的机构,工作内容不仅仅包括原有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学业规划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缺乏自律性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完成:一是整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以原有的班主任作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或进修的方式,培养专业学业指导队伍;二是通过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内外的学业规划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开展活动,给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导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队伍。

重修学习计划篇(9)

高等教育提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其基本目标,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同样应构建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学业规划对于帮助成人学生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实现自我管理、发挥个性、促进自我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作用。根据学分制管理的特点,笔者将成人学生的在校学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业规划预备阶段、学业规划实施阶段、学业规划预警阶段,并对学业规划预警阶段展开探讨。

一、成人教育的学业规划及其预警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学业规划的意义及实施

学业规划应该是由作为个体的成人学生与作为组织的办学机构相结合,在对学生学业阶段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个人工作、生活特点及其职业倾向,确定学生最佳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成人学生刚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学分制管理制度感到陌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还不知所措。如果马上就让学生自由选课学习,必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这个阶段主要由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安排,如安排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能够有一个适应过程。并且在这个阶段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教育,逐步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专业学习方向,为学生今后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到标准学习年限的这段时间是学生学业规划的重要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可以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方向、本人的工作特点及能力要求、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进度。简单的学业规划就是完全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度来进行选课学习,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简单,不需要花时间进行学业规划;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就是体现不出学分制管理的优越性,难以发挥自主选课的优势。所以教学计划的进程安排只是一个参考,学生需要根据教学计划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修读计划,以达到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顺利完成学业的目的。

2.学业规划预警机制为结合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计

在实践中,一旦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安排失当,很容易会对其学业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甚至危及学业进度,导致最终难以完成学业,所以学业规划预警机制应结合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计。

首先,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且目标较为具体和明确。成人学生学习动力不单为了学历,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对广东工业大学的在校成人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来自基层的员工占70.54%,还有属“其他”的占11.5%;对于学习的目的,单纯为文凭的占24.34%,为了拓展社交的占1.58%,“其他”占4.9%,为了拓宽知识面,深造专业方面的占69.18%。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不难看出成人学生参加学习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他们需要的是文凭与知识并重。

第二,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成人学生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负担比较重,学分制自主选课与弹性学制则为学生创造了便利条件,对因工作不能按时到课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选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但当某些学生延误了某些课程的学习时,就需要启动预警系统保证后续课程的学习。

第三,成人学生年龄、基础差异大。成人学生生源分化较大,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他们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年纪也普遍偏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强,学习专业课程理解比较快,但一些记忆性的基础课程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也有不少来自大专、中专、职中或技校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社会阅历浅,年龄普遍较小,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虽然采取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知识基础、课程难易的差别,安排课程的修读,但还是有学生因基础薄弱导致课程通过率低,丧失了信心,导致最终难以完成学业。

3.预警方案的提出是完善成人学分制学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学分制管理一个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情况合理安排时间选课修读学分,只要在要求的年限内修满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这无疑是灵活、自由、具有人性化的教学制度。但是在学分制教学管理过程中,这种灵活的优点也存在着缺陷。由于选课自由度高,有的时候会令到有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在学生学业规划的第二个实施阶段,往往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顺利修完学业,而那些没有很好正确规划自己学习时间的学生,由于没有修完学业,无论是在学习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比第一个阶段更多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方向,缺乏自信。随着修读学业时间的延长,往往会出现到了毕业最高年限还不能修满学分顺利毕业的情况。因此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引,将能帮助学生在选修学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对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帮助,增强学生修完学业的信心。所以预警方案的提出是完善成人学分制学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二、学业规划预警对象的确定

建立学业规划预警机制之前,首先要先确定预警对象,针对不同的预警对象实施不同的预警措施。通常把预警对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校方课程的因素导致出现选不上课的学生。实施学分制,如专业停招或选课人数达不到开班要求而导致课程停开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甚至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紧张而无法保证必修课程每学期全部开出的现象也会存在。涉及到以上课程因素的学生,校方应及时将其纳入预警对象,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学生因课程原因延误毕业。

另一类是由于个人的因素导致临近毕业年限还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表现为:第一,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缺乏自律精神,无法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缺少恒定的学习动力。此类学生通常表现为上课缺勤率高,上课不认真,考试心存侥幸心理,课程通过率低;第二,纵使学生学习动机明确,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导致课程通过率低,丧失了继续完成学业的信心。例如一些来自基层的成人学生,虽有长期的专业实践经验,但由于年龄偏大,对一些需要强记性的科目,如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感到吃力,公共课通过率不高;第三,学生中断学业时间过长,通常有两个学期以上没有选课记录。中断学业的原因通常以下有几方面:一是学生身体状况不适于上学,

例如怀孕、伤病等原因。二是由于参军服役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三是由于工学矛盾导致的经济以及学习时间保障方面的困难,如工作地点改变,失业等。

三、学业规划预警方案的建立构想

根据预警对象的性质,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学业规划应采取如下预警措施:

1.要教育成人学生形成学业规划的思想与理念

传统上一般成人学生一进校门,一切皆由校方安排。但是,我校实施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具有能够自主安排自己在校学习进程的能力。如果一个懂得进行学业规划的学生能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使自己能接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就体现出学分制的特点。为此,我校通过开设《学分制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向学生传达学分制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分制实施赋予的权利,并教会学生作好学业规划的方法。

2.从规章制度上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

在课程建设方面,招生专业的延续性是学分制课程资源稳定的前提保障。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首先要求各专业的必修课程要尽可能保持稳定,处理好课程建设的周期性变化和保持课程稳定之间的矛盾,对断开的必修课程要及时公布处理意见,如用某些相近的课程进行替换;其次,对于课程名称相似的课程,如果课程内容相似的,应统一课程名称与学分;如果课程内容不同,则名称一定要有明显区别。这样的课程整合非常关键,可避免学生在选课时产生歧义。在学籍与教学管理规定方面,应对身体状况不适于上学的学生采取缓考或停学等处理办法;对参军服役者应予以延长相应学习年限,要制定有关缓交学费的规定以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

3.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队伍

学校应当成立学业规划的机构,工作内容不仅仅包括原有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学业规划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缺乏自律性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完成:一是整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以原有的班主任作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或进修的方式,培养专业学业指导队伍;二是通过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内外的学业规划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开展活动,给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导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队伍。

重修学习计划篇(10)

1、护理部接收进修护理人员后,首先组织其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四川省人民医院关于进修、实习、见习的暂行管理规定》,介绍医院环境及医院情况及相关政策。

2、进修人员到病房后,临床科室根据其具体学习要求及专业,安排专业组长带教,从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等各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培训。

2.1操作培训方法:确定2-3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为培训考核重点,由护士长负责安排、组织实施,带教老师负责进修护士的培训。

2.2理论知识培训:病房护士长负责安排定期以授课、专题讲座、科室业务学习等方法组织进修人员学习专科知识,并组织1-2次护理查房。

2.3进修人员结合自身的情况,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继续教育讲座。

3、进修人员考核:操作考核方法:由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带教老师组成培训考核小组负责进修护士的专科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病房护士长针对进修的专科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容,以试卷形式对进修护士进行考试。考核成绩入《进修护士考核表》,进修结束后返回原单位。

医院进修护士带教计划

进修学习是提高在职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做好进修护士的带教管理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为使进修护士能够顺利完成进修计划,培养观察病情、分析评判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确保带教质量,特制订以下计划:

1、进修护士进入临床科室前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规章制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患沟通技巧、仪容仪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安全教育等。

2、科室根据进修护士的进修目的、时间、工作经历、自身能力制定进修带教计划。由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进修生教学工作,保证各项进修计划的落实。

重修学习计划篇(11)

麻江县教育和科技局

2011年9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尽快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目前我县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资金短缺的形势下,我县教师培训工作迎难而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国培计划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通过实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紧缺学科培训、实验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国培计划”项目,给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生机,通过一年的国培工作,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尤其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管理到位,特色凸显。现就我县在国培工作中一些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健全组织,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1.为确保我县“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师培训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为加强管理,使项目取得实效,县教育和科技局出台了《麻江县“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对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将国培项目培训列为县教育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同时下发了《麻江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学校必须把“国培计划”纳入常规工作,列入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参培教师返校研修过程中必须在所在乡镇进行推广使用,真正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凡培训未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从而在制度上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合理选送,协作沟通好,培训有实效

1.合理选送,力求有效。参培教师先由各乡镇进行推选,然后由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进行审核,遴选在校本研修中发挥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选定8所初级中学和8所中心小学作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校,并选出优秀教师担任各学科实习生指导教师。

2.妥善安排,解决参培教师的后顾之忧。培训期间,县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多次到置换研修项目高校了解置换教师的学习生活情况,解决置换教师生活上的困难,使其能够安心学习。

3.信息反馈及时,协作沟通好。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县“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办公室与置换研修项目高校互通有无,随时了解置换教师的学习进展情况,双方及时反馈并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正因有了顺畅的协作沟通,培训工作得以圆满结束,送培教师全部合格。

三、管理精细,服务周到,实习生安心顶岗。

1.县国培项目领导小组与置换研修项目高校做好对接,共同重视研修顶岗培训工作。对置换到我县实习的大学生,为了保证到我县以后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县教育和科技局要求所有学校必须安排好相应的工作任务;必须安排好顶岗实习生教学工作;必须安排好顶岗实习生的食宿问题,考虑好安全问题,给顶岗教师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2.指导针对性强,实习生进步快。各学校给顶岗实习生派遣帮带教师,亲自展开教学实践。同时安排担当实习班主任,了解学生、锻炼他们管理课堂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互相进步。

3.片区互动有特色,参与师生获双赢。2010年12月,在我县谷硐中学开展了“片区互动”教研活动,活动由离岗培训教师、顶岗实习生,未参加培训教师、专家等开展上公开课、示范课、评课及专家点评方式进行。此次活动特邀专家:贵州省教育厅教科所杨主任,贵师大吕教授和贵师大段教授作现场指导。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与专家零距离的接触和切磋,汇集了智慧,达成了教学上的共识,使师生双赢。

4.注重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质量。县国培办成立了考核组,对“国培计划”置换研修项目学校及个人进行了过程性检查与考核。共收集教师离岗研修个人总结或培训心得50余篇,跟岗研修报告48份,并建立了培训档案。

四、通过置换脱产研修,即顶岗实习生的教学实践、离岗教师到高等学校高级研修,达到了双方共赢。

1、提高了实习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工作协调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特别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离岗研修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3、48位教师作为“种子教师”,承担了二级培训任务,并在各自的岗位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特别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全体教师,使本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4、置换脱产研修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

5、拓宽了高校培养师范生的渠道,切实解决了实习难的问题。

五、培训工作展望

通过“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多年来教师的工学矛盾,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和“火种”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践证明,置换脱产研修效果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是一条有利于教师、师范生共同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