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java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7 00:15:40

java学习计划

java学习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1?03

Java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工科专业本科生阶段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Java语言具有操作性、技术性和应用工程性很强等特点。Java语言也是大多数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采用的二种考试语言之一。但从目前多数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编程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应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希望的是应聘者能很快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生产力,而不是很多额外的培训成本。因此,当前在高校的计算机编程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提高接近企业需求的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际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体现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Java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Java语言是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公认最佳入门语言。目前高校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与Java技术的应用目标脱节的矛盾。目前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只讲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及其高级特性,很少涉及到使用Java技术进行项目开发。在学完课程后,学生仅仅熟悉了一些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而对使用Java技术开发完成一个项目毫无头绪。学生的工程性知识仍比较缺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自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和适应将来的工作。

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团队合作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Java技术开发项目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等方面做得不够。课程结束后,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学习Java技术的方法,也没有掌握更新自己的Java技术知识和适应Java技术的未来发展及革新的能力。

第三,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前瞻性。课程培养目标忽视了Java技术的应用领域的拓展及其发展趋势,不能紧随Java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领域的扩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应用、可持续的教学目标,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此来培养学生适应Java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面向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大批各类型工程师[1]。结合我校的应用型人才的整体培养目标,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提出了“基于面向应用、可持续的”的教学目标。

面向应用的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开发能力,以提高接近企业需求的应用开发能力作为培养目标[2]。可持续的目标是指在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Java技术的兴趣和动力,使之具备获取和更新Java技术知识和适应未来Java技术发展与革新的能力,由此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将Java作为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入门语言,形成面向应用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上,采用“计算机科学导论JDK安装与环境配置Java程序设计JavaEE与Android应用开技术”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以Java SE为主线,循序渐进,巩固深化,实现学生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面向应用、可持续的教学改革

(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一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量身定做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制定授课计划时,以培养应用能力作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量身定做、定身培养”。在此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其培养目标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和大纲,选择适当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除了讲授Java的基础知识、Java技术的一般应用外,还应涉及Java技术在他们的专业方向的应用。如对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这部分教学内容应较多侧重于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等方面;而如对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则应较多侧重于加密/解密算法实现以及安全类库的应用等方面。

二是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应尽量将抽象的Java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多举Java技术在应用领域的实例。也可通过打比喻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如“类、对象”可比成“小轿车、大众轿车”;如“接口与类”可比成“产品的设计与实现”。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较好地掌握Java技术,而且能了解到Java技术的应用前景,激发了他们学习Java技术的兴趣。

2. 基本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启发式教学法。使用先果后因、分析提问和编程互动等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使面向对象的设计思维科学化、设计思想可视化,如合理使用“类图、对象图、时序图”等描述语言。

第二,讨论式教学法。对于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安排课堂上讨论互动。如学习GUI的事件处理机制时,可从一个“登陆界面”实例出发,先由学生思考讨论,给出登陆的事件监听器类和事件处理方法的设计思路,再由教师总结、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案例教学法[2]。提出一个具体的小问题,给学生时间思考和讨论,以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恰当的、有趣的小实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也可以引入“大作业”形式的典型案例,围绕该案例展开基本概念阐述和应用性操作,如模拟ATM机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第四,项目驱动教学法[2]。该教学方法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项目需要来学习。培养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的能力。通过“提出项目、分析与设计、编程与测试、总结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学中体现出面向应用、共同协作、互动创新的教学风格。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体现在实践环节中,需要提前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组设计,然后学生先演示、教师再总结,使得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班学生所共享。

3.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应用开发能力

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启法式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来讲授Java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活代码、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法相结合来讲解Java技术应用知识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教师以活代码形式通过案例或项目,借助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应用开发能力。

(二)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大纲

在现有的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内容占绝大部分,即验证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割裂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考虑Java实验学时数和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上,可改革实验内容,更新实验大纲,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改革后的实验项目增加项目型实验数量,突出综合设计型实验的主导地位。其中,基础型实验教学内容着重训练学生的Java语言基本知识,使学生的基本应用技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为开展综合设计型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内容是要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Java程序设计,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满足企业的需求。

2. 采用面向应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实验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编程能力高低而有所侧重。对于语言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项目的方式教学;对于语言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先以基础型实验为主;基础扎实后,最后再结合项目方式进行系统式的教学[3]。因此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需要保留必要的基础型实验,其中包括精简内容单一的验证实验。在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注重进一步提高有潜力学生的技术水平。

3. 设计难度不同、趣味性的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是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系统地结合与运用。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趣味性、难度以及工作量适中的课程设计题目;也允许学生经指导老师批准自己拟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简单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参考范例的前提下,消化吸收范例并独立进行改进、完善以实现自己的项目。教师可以采用定期现场答疑和网上在线实时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4. 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的教学目标更多地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Java技术的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类库和帮助文档使用),关注Java应用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适应Java技术的新发展。如目前本课程以JDK1.6作为基本的开发包,但随着Java技术的发展,更高版本的开发包会陆续,如JDK1.7、JDK1.8,这些新版本的开发包的学习方法与JDK1.6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掌握了JDK1.6的学习方法可以轻松应对更高版本的开发包。对其它的高级Java技术,如Java EE、Android应用开发,其学习方法类似。

5.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

在Java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地提供完善的软/硬件设备及其它教学条件,如开放的实验室、高质量的教材、完善的实验教学辅导系统等[3]。

(三)教学手段改革

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中进行互动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开发Java程序设计网络课程来整合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开设学习论坛和进行网上答疑等互动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学习平台。

二是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应用动手能力。除理论考试外,还可以采用答辩式、上机考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动手能力。

三是逐步开设创新性实验。在课外实践等环节中,设计难度不同、分层次的研究性和开发性课题,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开发。鼓励学生参加程序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应用

Java技术的兴趣,为后继课程的开展做准备。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教学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过程也使教师拓展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加快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更重要的是,该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应用开发能力、更新Java技术知识和适应未来Java技术发展与革新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为培养更合格的软件开发应用型人才做出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G]//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java学习计划篇(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与一线实用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同时又面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不断降低的生源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不足,高职教育沿用的教学模式没有培养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对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在互联网时代,JAVA语言已经是使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JAVA程序设计具有移植性、健壮性和多线程性等特点,赢得编程人员的广泛应用。资料显示,IT人才属国内人才紧缺指数较高的一类,优秀的JAvA编程人员更是尤其缺乏。而且Java程序设计课程作为Java系列课程的基础课程,学生对其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对系列后继课程的学习。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提高程序编程能力,而且更要培养一定的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但是在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就是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JAVA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法单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JAVA语言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特征,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加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具体的语法细节上,完全忽视了解决问题的整体思想,从而使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学习既"苦"又"枯"。"苦"指的是学习的内容较多,学到的东西不会巧妙的运用;"枯"指的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还没有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时感到很枯燥。

2.学生对课程的难度认识不够。传统的语言教学更加注重对JAVA语言基本语法知识的讲解,那些编程的例子也只是用来验证语法的规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语言编程过程中只看到表面的一些东西,却不知较深层的含义,不能吃透、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也只能简单孤立的做点小程序,学生开发设计能力差,最终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目的。

3.实践能力差。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习JAVA目的较狭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JAVA语言时只注重应试教育忽略了设计的应用和开发,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模仿或者是直接照抄书本上的例子,学习知识点不能做到随时整理,对系统开发认识概念较模糊。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掌握得较好,也能在实验中实现一些孤立算法,各个知识点之间没有建立相关串联,一旦被要求完成一个实际的完整项目时,则会茫然:得不知从何下手,更不用说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开发和团队合作了。

以上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学生学习动力的缺乏,解决的办法就在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让其能力得到肯定和承认,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动力。针对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手段来进行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交错使用,同时,还参考目前做得较好的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项目为驱动,将知识溶入到实际开发中,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较理想的。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把课本上的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出另一个与此项目类似的新例子,例如:网上订票系统,此案例和要求学生开发设计的项目有较多相似的地方,大大降低了学生设计项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产生对此课程学习的兴趣,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设计项目加以划分。教师要对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将网上订票系统划分多个部分:用户登录、车票信息、车票添加打破购物车中、网上结账等功能,培养学生在学完书上的案例后对自己设计的项目进行划分。接着,进行项目设计。课程学完之前的几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工,仿照教师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系统开发设计。

2.强化训练。在前面内容学习时,要求学生不能用可视化开发工具,而是用记事本写代码,每一行代码都是手写的,这种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写代码能力大大提高。

除了以上提及的教学方法外,还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参观学习。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每次课后将PPT、程序案例、项目任务、授课笔记、API帮助文档等资料上传到校园ftp;利用邮箱课后答疑;为学生提供技术论坛网址等。

3.考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测试手段,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如今,JAVA课程的考试还是采用笔试的方法,此项考试模式只是注重考察语言的理论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这样的考试模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结合JAVA的语言特点,除了笔试之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增加各种考试一级项目设计的考核。这些都将作为最后期末的总成绩的一部分。

总之,计算机技术和计算语言的发展速度已经非常的快了,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我们对计算机教学却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程序编程能力,而且更要培养一定的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这样,有利于今后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Java程序设计作为Java系列课程的垫脚石,学好本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JAVA程序设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实践设计。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将项目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加以推广,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邢国春,李紫薇.基于Java语言的项目驱动教学的透明性研究[J]

java学习计划篇(3)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搞好计算机教学作了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但所做的这些最终都是为了突出实践性的特色,实践教学成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标。

由于JAVA语言的广泛普及和实践性强的特点,JAVA实践教学成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探讨与研究的焦点。搞好JAVA实践教学工作除了对教学硬件环境的一些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建立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等,以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JAVA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

一 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对JAVA课程教学的一些研究和调查表明,实践性JAVA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跟随IT行业的发展,JAVA课程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深入企业提高自己的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职业院校应该大力对JAVA课程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给教师提供一些进入IT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以提高JAVA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制定了教师的企业培训计划,以提高JAVA课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建立以企业开发理念为指导的JAVA实践教学体系

JAVA课程教师必须时刻掌握了解JAVA技术目前在社会上的应用情况和国外最新的发展动态,保持与IT软件企业的紧密沟通,和软件实训基地接轨,从一些应用JAVA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企业中获得一些技术的应用信息,将软件企业先进的开发理念引入课程中,建立自己的JAVA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JAVA课程实践体系内容的制定,可以首先结合IT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个明确的课程技能目标,然后根据技能目标提出具体的实践技能要求,进而确定具体的JAVA课程实验、实训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制定详细的JAVA课程教学计划。同时要和一些开设JAVA课程的同行院校进行沟通,逐步修改并完善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此外,还要根据专业学生特点确定JAVA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避免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情况脱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要求的特点确定该专业JAVA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课时分配,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

三 搭建良好的JAVA实践教学平台

保障JAVA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和搭建良好的JAVA实践平台,授课要在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很好地观摩教师的操作过程,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对实验题目进行练习。大部分学生课后复习依赖教材,因此应该选择实践案例较多,并且案例具有典型性的书作为教材,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上的案例将课堂的知识点与实践练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另外,JAVA课程教师应制作特色的实践教学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和复习课程内容。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JAVA实践教学

根据JAVA课程的特点,JAVA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分步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来进行。分步教学法首先教师演示,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操作,最后学生独立完成编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循序渐进,学生容易理解,但是缺乏对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JAVA课程实践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采用“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一些案例做演示,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最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实验任务,其中每个任务包含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点,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和解决。在任务的驱动下,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改革考核方式

java学习计划篇(4)

1引言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互联网+”首次被提升到国家的高度,体现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2]。目前,“互联网+”已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形成了新业态[3,4]。由此带来各传统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的核心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进行转型升级。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带动了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很多高校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资源,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教学素养[5,6]。“翻转课堂”让学生能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7]。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翻转课堂”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8]。

2《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结合近两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发现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一般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很多大学的计算机科技与技术专业和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讲,《JAVA程序设计》并不是第一门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有一些学校会先开设C/C++程序设计课程。Java和C++一样,是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与C/C++语言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样可能导致教材内容存在重复性。一些东西是在其它程序设计语言课上讲过的,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新鲜感;由于不同学校在不同专业上设置的学时有区别,对于同样的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多少和深浅上又不一样。此外,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通过学习C/C++语言,已有良好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编程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有部分学生,只是刚刚入门,编程能力一般。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对于《JAVA程序设计》课,部分同学认为太深,部分同学又认为太浅,还有部分同学就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老师很不好把握分寸,所以要上好《JAVA程序设计》课并不容易。

2.2教学学时压缩,教学效果下滑

由于一些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各个学校不断完善或增加新的教学课程,或是由于一些其它原因,许多大学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压缩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和实验课时,多年以前,教学和实验课时为别为36个课时,现在很多学校调整为教学和实验课时为别为32个课时,或者总课时为54个。教学学时逐渐压缩,导致很多知识点无法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压缩,导致《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日渐下滑。

2.3缺乏后续课程学习与计划

很多学校上完《JAVA程序设计基础》后就没有后续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没有能力进一步自学或不能学习《JAVA程序设计》高级部分,如JAVAEE。造成学生学习JAVA过程中没有进行连续学习,对如何进一步提高JAVA程序水平感到迷惑和彷徨。同时,对于JAVA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无法跟进学习。慢慢地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学生走向社会,无法利用所学的JAVA程序设计从事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

3《JAVA程序设计》网络学习平台

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课程实验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交流协环境,我们设计并开发了《JAVA程序设计》网络学习平台,该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根据当今“翻转课堂”教育理念,借助网络的新教学环境,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特点,以一种轻松便捷友好的方式进行学习,力求让学生能够快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JAVA程序设计》网络学习平台主界面如图1所示。《JAVA程序设计》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模块分工如下:(1)课程概况: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课程介绍、方法手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能够快速掌握Java这一课程的基本概况,方便其更好的学习。(2)课程教学:分为课程教案、视频录像、电子课件、课后习题、典型案例、课后习题几个模块,力求让学生能够自主高效学习。(3)师资队伍:主要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队伍几个模块,方便学生了解《JAVA程序设计》课程师资力量。(4)实践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简介主要介绍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情况;留言板主要是用于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和探讨技术而设定的。(5)特色创新:分为学生作品、笔试面试部分,主要介绍学生们所开发的一些作品以及提供最全面的Java程序员笔试面试的相关题目,为大家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知识。(6)资源拓展:分为申报材料、开发工具,这一模块主要是提供精品课程网站的申报材料以及Java学习中需要使用的常用工具下载安装包,供学习者自行实践操作学习。(7)政策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新闻动态和通知公告三个部分,主要介绍衡阳师范学院对精品课程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一些新闻和公告。

4《JAVA程序设计》互动交流平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课后互动交流,除了依托JAVA程序设计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在线留言”功能,我们还建立《JAVA程序设计》课程QQ群,《JAVA程序设计》课程邮件系统,《JAVA程序设计》课程讨论组等。以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JAVA程序设计课程互动交流平台,为学生们课后自习、交流、考核提供帮助。

5结束语

依据“互联网+教育”进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并开发了《JA-VA程序设计》网络学习平台,建立《JAVA程序设计》互动交流平台。改变了《JAVA程序设计》课堂传统教学手段,“翻转课堂”让学生能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实践表明,本方法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还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3]吴媛.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93-96.

[4]李宏亮,赵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6,5:80-83.

[5]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59-63.

[6]赵辉煌,魏书堤,孙雅琪,等.错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3,11:33-36.

java学习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28-0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学等众多手段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合理而适时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深化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举措。其中,“项目驱动”、“主动探索”、“情景创设”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等多个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此,本文针对计算机编程语言-JAVA在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提出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JAVA语言的教学,并予以实施。

二、java语言与“项目驱动”教学法

1 JAVA语言

JAVA是目前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在JAVA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更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把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理正确的JAVA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对于Java课程的讲授,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运用“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互助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边做边学”,通过实践充分理解和运用JAVA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巩固所学知识。

2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形成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三、Java信息化教学中“项目驱动法”的实现

JAVA信息化教学中加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一个个典型的编程项目为驱动展开教学活动,通过项目的参与,了解并把握项目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随着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层层推进,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项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合理的选择一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将按照教师的引导和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和真实的职业情景,使他们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世界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可以看出,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在Java教学中加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使Java语言的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对Java获得认知和理解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

(一)“项目驱动法”在Java信息化教学中的实施

针对计算机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灌输式”讲授为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被动,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等种种弊端。改革传统理论教学,以“信息化教育技术”为平台,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方法,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多媒体室、机房,以现代化教学环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变学生学习“被动”为“主动”。教师通过电子模拟演示、Netmmtmg等对课程、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多媒体手段教学和实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项目”的构建为学习主线对知识进行综合性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打破学生的个体界限,采用自愿结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协作,围绕项目主题及相关知识点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从而对Java语言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研究。其过程如图1所示:

基本思路是:教师指导学生,以一个完整的Java开发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Java项目的立项、分析、设计及实现的全过程Ⅲ,通过该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充分实现对Java语言的深入掌握。这种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端,有利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从整体上掌握课程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1中可看出,整个驱动法的实施可分为四步:

1 Java项目的提出及选取

Java项目的提出与选取是“项目驱动”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项目的选取要以Java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还要考虑项目本身所能涵盖的知识面,考虑学生对所选项目的熟悉程度,必要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在这里,我们以选取运用Java语言编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该项目,按其模块功能划分,可包括:“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界面”、“学生信息”、“成绩管理”等实训项目单,从而让学生明确实现该系统需要涉及到的主要Java知识点包括类的设计、Java数组和字符串、File I/O文件操作、Java Swing界面开发,JDBC数据库操作、异常处理等。这样,就把Java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串联,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该系统的开发,始终围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每一章节时都能够明确其功能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去。考虑到该系统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完成后即能投入实际使用,因此,该项目的选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充分驱动学生对Java语言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 Java项目的分析与任务分配

项目提出后,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由学生分析完成该项目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然后由教师讲解必要的知识点,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若项目较为复杂,可将项目划分成若干子模块,由教师确定各子项目模块的总体要求及设计标准,由学生以分组为形式进行子项目的分析和讨论,项目开展的每一阶段,都须以组为单位提交标准化、规范化的阶段性文档,并要求组内成员执行严格的文档评审机制。在项目设计与任务分配时要力争做到低耦合、高内聚、降低项目模块间的耦合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模块独立性以利于任务的分配。以运用Java创设“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在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设计,可将该项目系统划分为“管理系统登录模块”、“学生信息模块”、“成绩添加模块”、“成绩查询与修改模块”、“成绩打印模块”等,对于各子项目模块的分配可根据项目的功能需求和具体的项目任务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和下达,各分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各任务模块的设计、编码、测试,并付诸实施。

3 Java项目的完成与测试

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分为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等四个主要工作,各分组完成各自相应的任务,项目实施期间,学生要学会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查资料、读教材、互相学习交流来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项目,使学生既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又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主导思想,教师仅对其中难点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施期间各分组应对各子项目模块进行严格的交叉测试,测试结束后,各分组提交所有相关软件及文档,由教师随机将软件系统交叉试用,发现错误,反馈给相关分组进行修改、完善。测试环节主要是使学生开发出的Java软件作品尽量与商业化接轨,要求学生掌握Java软件从制作到发行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软件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4 Java项目的评价与总结

Java项目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分组为单位进行项目作品的展示,点评项目的优缺点,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出现的优秀作品应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相互吸取作品中好的理念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提高学生JAVA应用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以崭新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自由的知识、新颖的方法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在信息化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法”对计算机JAVA编程语言进行现代化教学,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Java的教学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Java“教学”为“求学”、“索学”,整个Java教学过程以信息技术环境为平台,以项目的合理实施为主线,学生按项目所需知识自主组织学习流程,可以说,这种Java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通过针对性的Java开发项目的实践,提高了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田晓玲,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学模式的变革[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5(4)

java学习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28-03

1 前言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强、与企业紧密关联的专业,其教学质量决定了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软件从业能力,因此,大量的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对软件工程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文献[1]提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着眼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文献[2-3]提出基于教学团队增强系列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献[4]提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献[5]提出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评估的探讨,更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在软件工程专业中,Java相关课程构成一组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相互关联,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系列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团队等元素要整体规划、统一安排,将多门课程的教学方案做成一个整体,使得各课程之间能够紧密衔接、阶段项目之间合理进阶,最终改善Java系列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2 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课程安排不合理 传统Java系列课程在安排上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安排不够紧密。在这些课程之间还要穿插DoNet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等,因此,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的Java课程后,又需要进行一段时间DoNet课程的学习,使得之前学习的Java知识容易被遗忘,教学效果差。

2)课程安排不合理。如Java Web程序设计与XML与Web应用这两门课程的讲解内容都是Web开发,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而Java框架技术则是一门重要的企业级开发课程,没有配置足够的课时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内容衔接不够 Java系列课程较多,参与教学的教师较多,教师之间没有进行频繁有效的交流,这不仅使得教师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团队教学氛围,而且影响了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衔接不够顺畅。不同课程的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课程的讲解,没有考虑到该课程的教学如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案例进阶不够。不同教师的教学案例设计只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没有考虑本课程在整个系列课程中的位置,使得不同课程的教学案例之间几乎不存在继承性和延续性,导致整体教学难以有效地进阶,无法将学生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实践环节不够深入,难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是保障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安排适合每门课程的阶段项目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教学没有考虑不同课程的实践重点,只注重完成相似功能的项目,难以深入全面地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改革措施

修订教学计划 针对传统Java教学中课程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主要内容如下。

1)基础知识部分。该部分的课程为Java程序设计,课程主要讲解Java语言的基础,设定课时为64课时,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2)高级开发部分。本部分的课程将Java Web程序开发与XML与Web应用合并为Java高级编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结合Web开发技术讲解抽象的组件开发技术,如表单封装、数据库模板、数据库连接池、分页等常用组件的编写。本环节安排的课时为80课时,开设时间为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3)企业级开发部分。企业开发部分的课程为Java框架技术(40学时)和Java框架技术实践(32学时),开设时间为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修订,在没有总体增加课时的基础上达到对Java系列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使得Java系列课程能够尽早、连续地开出,而且每门主要课程的学习课时得到显著增加,有力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教学团队开发教学内容 参与Java系列课程教学的教师自动组建教学团队,按照团队制订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是保证Java系列课程深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制订符合每个阶段课程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如下所示。

1)Java程序设计阶段:本阶段的知识点涉及较多,主要是Java基本编程思想以及为后续课程准备的知识点,如多线程、反射、设计模式等,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①类与对象:掌握必要的抽象思维,学会类的编写和对象的使用;掌握类的继承与多态,学会使用多态进行程序设计。相应的案例是利用多态对不同的形状对象计算面积。

②集合类:掌握常用的集合类及相关的数据结构,理解集合框架的结构及集合内存动态增长原理,理解迭代模式。案例是编程模拟实现ArrayList类。

③输入输出:掌握字符、字节的输入输出,理解装饰者模式。案例是编程将学生对象输出到外部文件。

④多线程:多线程的创建、并发控制等。案例是利用多线程模拟多用户取钱业务。

⑤反射机制:掌握利用反射创建对象、反射调用对象方法。案例是将文件中的学生信息自动封装为学生对象。

⑥设计模式:模板模式和动态模式。案例是利用动态模式实现中介卖票程序。

2)Java高级编程阶段。本阶段利用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开展深入的学习,以Web开发为基础讲解重要组件的编程实现,如利用反射、模板模式和动态模式实现表单封装组件、JDBCTemplate组件、分页组件等,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①DHTML:掌握HTML标签、CSS、Javascript语法,特别是Javascript面向对象的特征。案例是制作网上商城主页。

②Web服务器:介绍Web服务器Tomcat,并使用网络编程的方法模拟服务器的响应。

③数据库访问技术:掌握利用JDBC API进行数据库操作,结合模板模式来重构数据访问的代码。案例是利用模板模式、反射机制等实现JDBCTemplate组件;结合动态模式实现数据库连接池组件,并利用多线程测试多用户环境下程序的性能。

④Web开发技术:掌握Servlet的开发方法,掌握客户端参数的传递和获取。案例是结合反射机制实现表单自动封装组件。

⑤标签技术:掌握JavaBean、EL表达式和标准标签,掌握数据显示的方法。案例是使用反射和JavaBean实现分页组件。

3)Java框架技术阶段。本阶段主要讲解Struts、Spring和Hibernate三个框架的使用,其创新点在于通过利用Java高级编程阶段编写的组件来对框架主要功能进行模拟实现,主要内容如下。

①Struts框架:掌握Struts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Struts的工作流程,掌握Struts标签、国际化、输入验证等。案例是利用表单封装组件、反射机制、多态、XML等技术实现Struts框架功能。

②Hibernate框架:掌握Hibernate主要功能,特别是对象―关系映射ORM功能、缓存、HQL查询、数据库锁、继承、关联等。案例是利用JDBCTemplate组件和XML解析实现Hibernate的ORM功能;利用CGLib动态模式模拟实现Hibernate的延迟加载(Lazy)功能。

③Spring框架:掌握Spring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反转IoC、面向切面编程AOP等。案例是利用AOP实现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库事务管理。

④框架整合:将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进行整合,并利用团队开发环境进行项目开发。

从这个教学大纲的设计来看,基于团队开发的教学大纲在内容上是无缝衔接的,将Java系列的主要课程整合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快速进阶,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编程素质,达到企业用人需求。

阶段项目的设计 对于每门课程,设计合适的、递进的阶段项目,对于深入掌握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Java程序设计阶段。本阶段课程主要涉及Java语言的编程基础,综合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对于理解Java编程思想、后续Java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知识点众多,而且受知识结构的限制,难以实施大规模的项目,为此,考虑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游戏项目――《飞机大战》。

通过游戏的开发,学生可以在界面上看到程序中对象的状态,直观地了解程序运行的过程;而且通过游戏开发,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兴趣;更重要的是,游戏集合了众多知识点,这为学生深入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Java高级编程阶段。本阶段主要进行可复用Java组件的开发,因此,项目的设计与考查侧重于Java组件的实践。这一阶段的项目是《网上商城》,该项目的背景清楚,学生大都具有使用网上商城的经历,这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项目的需求背景。

将Web组件开发技术应用至《网上商城》的开发,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地掌握Java编程思想,而且可以大大加快软件项目的开发。项目在考查时不仅需要查看项目的外观、功能等因素,还需要了解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设计、开发并应用了Java组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Java框架技术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框架技术的使用,需要设计大型的企业级开发项目,并利用Java框架技术实践课程来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本阶段的项目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通过提供项目需求,使学生掌握软件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第二、三阶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框架的原理,而通过第三阶段项目的开发,则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开发的步骤与方法、框架技术的使用,从而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Java语言系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优化方案。通过优化已有课程,使Java系列课程能够尽早、连续地开出;通过建设Java教学团队,设计了符合Java系列课程特点的教学大纲,使得Java系列课程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渐进的整体;通过阶段项目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阶段开发侧重点不同的项目,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学生在学完Java系列课程后对Java语言、数据库技术、设计模式、框架技术具有更好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泽林,谢中科,胡宁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114-116.

[2]翁伟,朱顺痣,肖蕾,等.应用型软件工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8):43-46.

java学习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TP391.6

CDIO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探索而形成的先进教育思想,我国部分非研究型高校近年来将CDIO的教育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CDIO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工程教育思想。其中蕴含了12条标准。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最大程度体现和反映软件开发中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背景;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体现出对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包含不同能力层次的划分和实施等细节;要为CDIO培养模式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工程实践的场所;将学科的学习和工程职业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有综合性学习的经历和主动学习经历;教师应具备实施CDIO思想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学习的方式应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应与CDIO的培养目标一致等。针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Java语言”课程后,学生存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开发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不强等问题,现将CDIO思想引入到Java教学后,对CDIO思想在Java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实践展开以下论述。

1 Java课程体系的改革

1.1 注重实践技能的Java教学大纲

在基于CDIO思想的Java教学大纲将专业知识按能力培养目标分成:基础模块、应用模块、高级程序设计模块,形成了由浅入深的推进式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Java程序的基础模块、标准化考试系统GUI用户登录模块、标准化考试系统的GUI用户注册模块、标准化考试系统的其它模块。其中基础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有Java开发环境的学习、Java程序的虚拟机原理、Java的数据结构和Java的语言要素等。用户登录模块包括GUI与CUI区别、AWT和SWING的异同、容器和组件的关系、事件处理机制、组件的使用等。标准化考试系统操作模块包括I/O处理、多线程、网络编程等。

1.2 设置由浅入深的实验内容

授课计划按知识体系的内容组织,实验课的设计以设计性实验为主。实验课的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的思想,也就是当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以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解决问题。在实验课上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以最简单的案例开始,将新知识逐渐加入到最简单的案例中,以这种形式设计学生的实验内容会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这种由浅入深的实验内容形式符合CDIO的教学思想,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适应性并加强学生调控程序的能力,使学生尽早地适应工程化学习的环境中,并以规范化的工程思维方式来面临欲解决的问题。

在设计基础模块的实验内容时,要求学生编写一个长方形类和测试类,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第一个特点-封装。在后续的知识中,体现继承思想时编写长方形类的子类矩形类,并尝试在这子类中加入新的方法实现对父类的方法覆盖和重写,让学生单独编写测试类实现对父类和子类中已设计的方法进行调用,体会子类中被覆盖或重写的方法的调用方法与效果。再以接口来管理长方形类及其子类,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第二个特点-继承。在引入上转型对象后,结合前面的方法重载和继承中的方法覆盖等知识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第三个特点-多态在程序中的体现。在Java的GUI知识体系的讲解过程中,将上面案例中类为原型来构筑图形用户界面及其功能;程序运行时输入数据或按键操作时,引入异常处理机制来捕获和处理异常以体现程序的健壮性,形成异常处理实验的主要内容;在对GUI实验内容进一步扩展时,引导学生设计标准化考试系统的界面设计,在解决考试系统的试题的调入时引入Java I/O实验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多线程和网络编程时,将标准化考试系统的多用户及网络底层数据通讯的知识引入实验。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的案例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将知识由点到线到面的梳理过程,使学生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的感受。

1.3 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营造学习情境

在第一次上课时向学生展示教师已完成过的项目或经典的案例,让学生知道学完这门课程后,这门课程用来“做什么”。笔者根据本专业Java相关课程关系,将“标准化考试系统”的增量式开发作为教学组织内容,以这个案例串接Java课程的理论知识点。接下来的课程对完成该任务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技术进行逐一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做”。课程结束时学生动手完成实战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出改进思路让学生分析,使学生逐步知道“如何做更好”。通过案例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CDIO中的职业素质培养。

1.4 分组教学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自我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小组教学法是以IT公司真实工作的团队为模仿目标,采用基于小组的团队教学方法,以相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为分组基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3~4人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在单元实训、综合设计环节中进行这种模式的团队开发,每个学生在项目组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角色,不同项目任务中需要尝试项目开发过程中角色的转换,这阶段的学习学生如同进入工作岗位,相互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或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能够获得CDIO教学过程中职场体验,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培育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2 结束语

在“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并贯彻了全新的CDIO理念,从“学中做”到“做中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做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Java语言》实际应用项目开发的流程并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项目开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编程能力,促进了学生实际应用项目开发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建立信心并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尽快进入Java软件工程师角色,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瑞生.CDIO工程教育思想在Java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2]胡局新.基于CDIO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0).

[3]解绍词.基于CDIO的Java平台课程教学新方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java学习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15-02

1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诸多教育专家都强调要在教育中引入反思性教学,这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学校的时候就提到过,全校师生每天都要对自我进行反省。反省亦为反思,是指教师为了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自主行为,并非受外界压力所迫。陶行知先生还说过,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以求长进,这样才是师道的可敬之处,要一边学、一边教。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而,教学反思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不可盲目进行。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及反省,从而不断自我修正。若在回顾过程中遇到有可取之处,则要予以自身肯定。这样就能在不断的批判以及自我反思过程中,使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2 反思性教学的特征和要求

2.1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灵活地进行观察与分析

反思性教学的根本就是研究与分析教学行为及决策,从而达到彻底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带有点研究式的反思性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是按照既有的教学大纲及流程,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来教导学生,而是有了新的教学反思模式在课本知识及教学要求的标准上,教师开始关注自身教学的效果,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原因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实行教学的过程中,改善教学上存在的不良因素。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灵活地进行观察与分析,像研究学者一样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开拓、摸索,直接从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将它及时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多多学习,善于总结从而丰富教学经验,努力开展对教育知识的相关学习和教学理论的研究,积极地参与其他教师对于教学的深入讨论,从中吸取到大量的教学方法,渐渐地转变为一个有能力指导他人教学的教师。

2.2 教师教学做到反思性教学

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如果没有让学生学会,则是无效的。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学目的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不仅要学会,教师更要学会教。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当中,心里始终要牢记以“两个学会”为首要目标,教师为了有效教学必须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的方面进行思考,以达到“两个学会”的目的。这一主要特征也体现了教师开放的学习态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协助。教学终究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反思性教学就是在强调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及备课时教师相互交换意见而增进的交流,善于在交流里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处理问题的正确措施。教师应在交流的过程中多听别人的建议,勇于采纳外界的意见找出自身的缺点,对于错误的教学或不甚完善的方式方法,教师要敞开心扉正视自身种种不足,学习和改进教学方式,以便于在教学的康庄大道上走得更远。

2.3 反思性教学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化进行教学实践注入了新动力

教师在教学事业中务必保持强烈责任感,带着积极充沛的情感不断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推新,教师需要不间断的教学和积累知识,世界的千变万化也在不断提醒自身必须坚持学习,以便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学习的理念和对学习的坚持,将合理化教学当作自己的终身追求,这才是现代教师应尽的使命。

3 Java实验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

Java是大众普遍运用的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正因为它得到广泛的使用,许多学校将Java单独设立为一门课程,搬上了课堂以便学生学习。由于Java程序设计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才能充分地了解及运用,学习Java相关理论与实验操作的课程是等分的,所以Java教学当中实验课程占了很重要的一个比重,实验教学对于加强学生对Java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起着积极作用。上机编程实验是检验课堂效果的实践环节,下面针对Java实验课讲述反思性教学的有效实施,通过反思性教学理论可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分别是实验教学前反思、实验教学中反思以及实验教学后反思,通过这三方面反思来促进Java实验课教学的提高。

3.1 Java实验教学

Java实验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准备实验课前的阶段,做好实验教学的相关工作和实施计划,可先在脑海预演一遍教学情境,以便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Java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收能力,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容易理解,而没有相关基础的学生,通常学习时感到有些困难。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于学习Java能力的差异性,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在给没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学生授课时,学生无法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这时教师则要将课本暂时的放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因地制宜地设计实验。只有充分的理解课本的内容,配合教学大纲具体的实施实验及操作步骤,才能正确地设计实验,教师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生搬硬套教给学生,应当运用自己的智慧,将书本内容进行分类,根据知识的困难程度划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将书本内容条理化,容易出错的内容放在一起计划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3.2 通过协作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教学中仔细观察,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考,针对现存的问题在实验教学当中分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当下可进行调整,确保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充分解决,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学设计预想得再完整顺利,但在实验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往往谁也无法预料。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觉得学生需要花上一点时间来理解的难点,可能学生并不觉得困难,反而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感觉学生容易学习和吸收的内容,却让许多学生一时没办法理解,反复实验而导致无法顺利跟上实验步骤。

许多学生在编写Java程序时,将方法写到类的外面,事实上Java语言是一种纯粹面向对象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方法都应当写在类的里面。学生会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将Java语言与C++语言相混淆了。教师检查学生实验问题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错误不过是打错格式,没有区分大小写等常见的输入问题,由于细小的疏忽造成实验无法跟上步骤。教师在Java实验教学中,必须要做出教学方式的调整,让学生学会通过协作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不同点,激发学生对于Java实验教学的浓厚兴趣。

3.3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判断实验计划是否可行的标准

Java实验教学完成后,教师对本次教学实验的实施作出评价。针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仔细研究认真观察,找出正确的处理措施。教学后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判断实验计划是否可行的标准,经过总结和研究出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为了今后实验教学获得经验积累知识。教学后反思主要是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改变,具有创新意义。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对于之前实验教学中所发生的错误问题及不足,给予自我批评和完善,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3.4 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如教师在观看其他教师教学时,可以结合自身学到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能够给予教师反馈建议等。教师可以将自己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书写记载到本子上,进行及时反思。第一教师应反思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学生在实验教学当中能否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第二教师要反思超过预期计划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思考与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在课堂上可进行补充,实验课与理论课起到了很大的互补作用,理论知识不理解的内容,实验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则能弄懂。师生间的交流、师师间的交流对于反思性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善用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来促进反思性教学的顺利实施。

4 总结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中反复的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或通过合作去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交流学习与合作能力。而教师除了教导学生之外,还需要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地思考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还要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换教学建议。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麻烦的过程,在原本的工作上又增加了不少的负担。教师需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教学中主动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不一定要非常的全面,它是在教学中获得宝贵经验的一种方式,Java实验教学由于教学特性的原因很适合采用反思性教学,这将是改变Java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良好方法,教师经过反思改变了自身的教学思想,才能进一步地提高教学质量。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1)

参考文献:

[1]王进,陈建平.反思性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

[2]贺向光.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S1).

[3]杨智祯.反思的哲学理由——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5).

java学习计划篇(9)

在此,本文针对计算机编程语言-JAVA在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提出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JAVA语言的教学,并予以实施。

二、java语言与“项目驱动”教学法

1 JAVA语言

JAVA是目前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在JAVA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更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把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理正确的JAVA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对于Java课程的讲授,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运用“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互助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边做边学”,通过实践充分理解和运用JAVA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巩固所学知识。

2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形成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三、Java信息化教学中“项目驱动法”的实现

JAVA信息化教学中加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一个个典型的编程项目为驱动展开教学活动,通过项目的参与,了解并把握项目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随着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层层推进,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项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合理的选择一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将按照教师的引导和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和真实的职业情景,使他们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世界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可以看出,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在Java教学中加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使Java语言的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对Java获得认知和理解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

(一)“项目驱动法”在Java信息化教学中的实施

针对计算机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灌输式”讲授为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被动,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等种种弊端。改革传统理论教学,以“信息化教育技术”为平台,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方法,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多媒体室、机房,以现代化教学环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变学生学习“被动”为“主动”。教师通过电子模拟演示、Netmmtmg等对课程、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多媒体手段教学和实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项目”的构建为学习主线对知识进行综合性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打破学生的个体界限,采用自愿结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协作,围绕项目主题及相关知识点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从而对Java语言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研究。其过程如图1所示:

基本思路是:教师指导学生,以一个完整的Java开发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Java项目的立项、分析、设计及实现的全过程Ⅲ,通过该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充分实现对Java语言的深入掌握。这种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端,有利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从整体上掌握课程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1中可看出,整个驱动法的实施可分为四步:

1 Java项目的提出及选取

Java项目的提出与选取是“项目驱动”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项目的选取要以Java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还要考虑项目本身所能涵盖的知识面,考虑学生对所选项目的熟悉程度,必要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在这里,我们以选取运用Java语言编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该项目,按其模块功能划分,可包括:“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界面”、“学生信息”、“成绩管理”等实训项目单,从而让学生明确实现该系统需要涉及到的主要Java知识点包括类的设计、Java数组和字符串、File I/O文件操作、Java Swing界面开发,JDBC数据库操作、异常处理等。这样,就把Java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串联,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该系统的开发,始终围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每一章节时都能够明确其功能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去。考虑到该系统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完成后即能投入实际使用,因此,该项目的选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充分驱动学生对Java语言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兴趣。

2 Java项目的分析与任务分配

项目提出后,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由学生分析完成该项目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然后由教师讲解必要的知识点,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若项目较为复杂,可将项目划分成若干子模块,由教师确定各子项目模块的总体要求及设计标准,由学生以分组为形式进行子项目的分析和讨论,项目开展的每一阶段,都须以组为单位提交标准化、规范化的阶段性文档,并要求组内成员执行严格的文档评审机制。在项目设计与任务分配时要力争做到低耦合、高内聚、降低项目模块间的耦合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模块独立性以利于任务的分配。以运用Java创设“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在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设计,可将该项目系统划分为“管理系统登录模块”、“学生信息模块”、“成绩添加模块”、“成绩查询与修改模块”、“成绩打印模块”等,对于各子项目模块的分配可根据项目的功能需求和具体的项目任务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和下达,各分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各任务模块的设计、编码、测试,并付诸实施。

3 Java项目的完成与测试

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分为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等四个主要工作,各分组完成各自相应的任务,项目实施期间,学生要学会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查资料、读教材、互相学习交流来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项目,使学生既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又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主导思想,教师仅对其中难点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施期间各分组应对各子项目模块进行严格的交叉测试,测试结束后,各分组提交所有相关软件及文档,由教师随机将软件系统交叉试用,发现错误,反馈给相关分组进行修改、完善。测试环节主要是使学生开发出的Java软件作品尽量与商业化接轨,要求学生掌握Java软件从制作到发行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软件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4 Java项目的评价与总结

Java项目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分组为单位进行项目作品的展示,点评项目的优缺点,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出现的优秀作品应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相互吸取作品中好的理念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提高学生JAVA应用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以崭新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自由的知识、新颖的方法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在信息化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法”对计算机JAVA编程语言进行现代化教学,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Java的教学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Java“教学”为“求学”、“索学”,整个Java教学过程以信息技术环境为平台,以项目的合理实施为主线,学生按项目所需知识自主组织学习流程,可以说,这种Java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通过针对性的Java开发项目的实践,提高了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田晓玲,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学模式的变革[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5(4)

java学习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24-03

一、引言

Java语言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必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一。Java语言有三个版本:JavaSE、JavaEE与JavaME,在企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Java相关课程要求实践动手环节较强,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现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知识点繁多使得学生学习难度高、授课方式方法变化较少、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没有吸引力等。本文针对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和探索课程教学内容与手段,以提高Java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目的,为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工程化”人才提供应有的保障。

二、我院Java平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院以往Java相关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会以章节目录为顺序,讲授Java语法及相关API,一般都是先从基础语法与理论概念开始,例如类、接口、线程、Socket等,然后对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点的简单小程序加强语法与概念的学习,最后通过若干小型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掌握相关API的使用方法。配套的实验室教学中,会安排针对章节知识点的独立题目,锻炼学生动手编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如下:

1.陈旧的课堂教学形式,灌输式授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的注意力缺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效果不好。

2.课程涵盖的知识点繁多,但知识点内容之间的连贯性组织较差,学生学完后感觉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构建,影响后续课程的展开。

3.学完整门课程后,学生面对实际项目还是感觉无所下手,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

4.实验室课程安排了若干针对知识点的题目,但这些题目独立性强而综合性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学生对此缺乏参与实际项目的主观能动性。

5.以往的考试方式为卷面考试,使学生具有实验室课程可有可无的观念,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

我院针对上述情况,对本院Java平台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将课程的授课场所从教室“搬到”到机房。虽然进行了调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具有如下问题:(1)单一的教学方式:现阶段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案例为教材中的独立程序,学生对此接受并进行实践时比较被动。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甲方”角色,使得学生的课堂角色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变差。(2)不合理的实践内容安排:现阶段Java实践教学内容与真实项目开发存在差异性大,大多为验证性题目,学生没有真实项目实战的机会,没有使学生“在做中学”,就业竞争力差。(3)实践内容较枯燥:Java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包括前导后续多门课程,需要反复实践、观察、分析和比较,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多,使得相应的实践内容十分枯燥,从而逐渐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采取较大改革,才能满足学生作为“乙方”的学习诉求,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授课资源、授课方式方法、评估方法以及师生间的交流来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基于此完成制定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基础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人类的学习属于一种“自我建构”。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其中,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式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它摒弃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了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目的的互动多维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化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更加积极,使得学生能够依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通过采用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组织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能力潜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水平与能力。项目可以选择与本专业、行业相关的实际项目,Java相关课程可以选择行业、企业级应用中型项目。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组织他们参与整个项目周期的开发,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系统维护等工作,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满足行业对学生各种能力的需求。

四、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方案

一是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科学合理的规划课程模块。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另外还需要适当纳入与Java语言相关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根据目前我院Java平台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将整体授课内容分解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构建一种新型的Java平台课程体系。

1.基础语法课程模块:主要内容为基于JavaSE的基本语法、Java面向对象思想等内容。

2.企业级应用课程模块:精选若干实际项目,其中贯穿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与Java API应用,涉及到的知识包括常用API与JavaEE相关内容。在模块一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块二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原因如下:一是目前模块一的相关教材中,没有比较合适的综合性实例,能够将所有独立的知识点和API融合起来。学生在学习基础语法时,更喜欢一些有趣和有吸引力的小型案例作为辅助。因此第一阶段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二是学习了一定基础知识入门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诉求较强,希望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点融合在实际项目中,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运用场景、运用技巧和手段,同时也会产生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因此这时要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础语法课程模块

我们在该部分的Java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行业流行的Eclipse作为开发平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依照学院教学大纲,规划出新的知识体系组织方式,建设若干相应的带有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并重新制定基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将知识点融入到任务场景,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知识点。按“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分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提交任务完成报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与总结”顺序组织每一个学习任务。

(二)企业级应用课程模块

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师不应该制定规则、机械灌输,而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激发自我构建的动力。因此教学过程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资源或情境,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根据共有和自我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其中项目恰恰正是建构知识的载体。因此在这个模块,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和创建一个合适的项目载体,学生依托这个项目载体,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这里要选择适当的项目给学生实施。所选项目应结合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实际情况,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扩展可能,让学生能够运用大部分学到的知识,并有一定自我研究、思考的空间。另外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要以“大而全”为标准,安排任务时带有一定的扩展性,便于后期遇到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任务安排。在此基础上,根据我院学生具体学习能力与水平,选取了带有社交功能的Web留言本系统作为项目案例。该项目对应的任务与课时分配如下,共64课时:

1.Java 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登陆页面制作、注册页面制作、留言列表页面制作、留言页面制作;Java Web前端开发技术JavaScript:登录验证、注册验证、留言操作验证。

2.Java Web前端开发技术CSS:修饰制作的页面。

3.JavaEE基础编程组件JSP、JavaBean与Servlet:构建基于MVC设计模式的留言本系统,并采用DAO方式进行数据访问。

4.JavaEE开源框架Struts2:使用Struts2框架重写留言本系统。

六、结语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教师引导为辅助的任务与项目混合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设置与分解,对项目案例安排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调试与完善等一系列开发工作,较好地解决了Java平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学生既掌握了Java基础知识包括基本语法、编程思想,同时也熟悉在实际应用开发过程中Java技术的运用与体现。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项目驱动式教学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任务和项目参与完成后有一定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教师本身的专业技术和教学方式方法,调动了教师继续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为相关行业培养“工程化”的软件精英人材。

参考文献:

[1]解绍词,代劲.基于CDIO的Java平台课程教学新方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林哲,郑麟,蔡恬.《Java程序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9).

[3]杜晓昕,张剑飞,金涛.多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JAVA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2,(1).

[4]李娜.基于项目化任务驱动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2012,(4).

[5]王国华,刘新桥.高职《Java程序设计》任务驱动分步迭代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校论坛,2012,(3).

[6]王秋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java学习计划篇(11)

摘 要:针对目前Java课程群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Java课程群教学研究与改革方案,阐述如何构建Java课程群辅助教学平台,体系化地建设Java系列课程群,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Java课程群;知识点融合;Java课程群辅助教学平台; “递进式”层次实践教学; “多元化”考核方式

基金项目: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Java系列课程群教学研究与实践”(2013455); 2013年度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教学研究基金项目“Java系列课程群教学研究与改革”(201303);2013年度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优质课程建设基金项目“Java程序设计”(201301)。

作者简介: 刘艳梅,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61704088@qq.com。

0 引 言

目前,社会行业对于软件开发类人才的主流需求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Java程序员、.NET程序员、移动互联网开发程序员。Java 语言自1995年问世以来,由于其安全性、跨平台、面向对象、简单、适用于网络等显著特点,迅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成为最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多年来,Java 程序员的市场需求量一直稳居第一[1]。

随着Java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范畴,成为一个涵盖了程序设计模式、框架、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方法及语言等方面的内涵完整体系。该体系内容庞杂,因此很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分别开设了Java体系的系列课程。Java体系的系列课程不是简单地将理论知识进行简单验证,而是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 Java系列课程群现状分析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课程群作为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专业课程优化融合,深化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2]。课程群虽然弱化了课程的独立性,强化了课程间的联系,但在目前的教学中,该体系的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对课程体系总体目标的科学定位。

没有从设计和实现复杂应用系统全过程的角度科学定位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以至于设计该体系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仅仅定位于掌握编程语言。

2)课程之间的融合尚待完善。

由于没有从课程体系的角度设计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衔接不够,知识点零散、孤立,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比例偏低。

实践教学以基础型、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4)没有将课内外教学手段融合。

缺乏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与教学平台,无法达到课内外融合的目标。

2 Java系列课程群建设思路

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复合型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分组协作教学、“递进式”层次实践教学、任务牵引等多种教学方式,体系化地建设Java系列课程群,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Java系列课程群主要包含如下课程: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企业级软件平台与开发(JavaEE)、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SP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企业级软件平台与开发(JavaEE)课程设计6门课程。根据课程群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群建设。

(1)分析社会对Java软件人才的需求,体系化地建立细分的技术需求分析表。

(2)结合上述技术需求分析表及教育部的软件工程专业规范,定位课程体系的总体教学目标。

(3)对Java系列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删除重复知识,保障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使课程群各门课程之间关系密切、逻辑性强;同时,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4)对Java系列课程群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灵活使用“项目导向”“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针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完善对Java系列课程群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3 Java系列课程群教学改革

3.1 企业Java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数字,行业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目前,企业对Java软件人才的需求主要分3种层次[3],如表1所示。

3.2 高校Java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Java课程群包含的6门课程,内容上相互独立,但紧密联系。Java课程群重新梳理几门课程,从设计和实现复杂应用系统的角度科学定位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如表2所示。

3.3 Java系列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主要表现在课程内部和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规划、融合与更新。

1)课程内部知识点的规划与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新组织和安排教材上章节相对孤立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实用性以及与实践项目的关系密切程度,进行选择性地讲解;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依托,将知识点划分为核心知识点和扩展知识点,如图1所示。

根据对企业岗位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在微普公司软件工程师的协助下,我们全面分析了Java软件项目开发时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对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和能力进行分解,合理分配到课程群各门功课中实现,如表3所示。

2)课程间知识点的规划与融合。

在教学实践开展JSP课程设计时,我们以企业级软件开发平台与设计(JavaEE)为基本框架,将涉及JSP的模块提供给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可以提前学习JavaEE架构,为以后的企业级软件开发平台与设计(JavaEE)课程打下基础,如图2所示。

3)知识点的更新。

为了满足企业开发需求,新的理论、方法、框架不断被吸纳到Java体系中,而高校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相对滞后。项目组成员将深入企业第一线,将最新技术融入相关知识点,防止企业开发技术与高校教学内容之间的脱节。

4)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网络教学意味着开放,弱化了时空的限制,同时又为学习者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因而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4]。因此,学校结合课程群的特点开发了Java课程群教学辅助平台,实现网络教育与课堂并轨。

3.4 Java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

《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佳方式[5]。教学中除了采用 “项目导向”“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外,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师借助课程群辅助教学平台采用了“递进式”层次实践教学法。

其中,基础验证性实践项目主要以关键知识点为依托,以扩展知识点为辅助,针对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牢固地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语句要素等基本知识点,为以后的综合设计型案例和开放探究型案例顺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是训练基础知识的综合运行情况,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再关注语法、语句格式等问题。

开放探究型实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后,在开展课程设计时,由学生分组协作设计实践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实践去拓展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5 Java课程群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学校应当以考核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方式[7]。学校从理论应用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对课程群课程成绩进行考核,如图3所示。

(1)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题目,重点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实践课程以“项目分组”形式完成,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由个人成绩(占40%)和小组成绩(占60%)两部分组成,个人成绩根据实训报告和每日工作日志综合评价,小组成绩根据各小组项目答辩情况,并结合和项目验收汇报情况由小组长和教师共同进行评定。

通过上述两种考核方式,既能通过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通过实践考核考查学生团体协作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

4 教学改革效果

学校对2011级Java课程群的教学实施了改革,相对2010级,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效果如下。

(1)通过规划与融合,打破了原始章节固有的知识点。以项目为依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2)借助课程群辅助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基础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开放探究型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内外融合。

(3)教学改革之后同等情况下,比较两届参加全国程序大赛和课程考核的成绩,获奖比例和成绩上均有大幅提高(如图4)。

5 结 语

Java系列课程群在教学内容上以融合知识点为抓手,构建了立体教学资源库,在实践教学上以“递进式”项目实践为依托,在考核方式上突出“多元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但是该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仍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如何在Java课程群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这个问题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邓泽林, 谢中科, 胡宁静.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28): 114-116.

[2] 李英梅, 夏伟宁, 丁金凤. 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群建设[J]. 计算机教育, 2012(7): 86-89.

[3] 顾韵华, 郑关胜. 以系统开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软件系列课程的构建[J]. 教育探索, 2009(1): 24-25.

[4] 张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8): 8017-8018.

[5] 刘立群.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J]. 教育与职业, 2013(32): 164-165.

[6] 段雄春. 谈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J]. 高教探索, 2009(4): 133-135.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