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绝对值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8 06:11:14

绝对值教案

绝对值教案篇(1)

(2)掌握与()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3)通过用数轴来表示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4)通过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同解变形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正数的绝对值什么?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零的绝对值是什么?举例说明?

【概括】

口答

绝对值的概念是解与()型绝对值不等值的概念,为解这种类型的绝对值不等式做好铺垫.

二、新课

【导入】2的绝对值等于几?-2的绝对值等于几?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谁?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讲述】求绝对值等于2的数可以用方程来表示,这样的方程叫做绝对值方程.显然,它的解有二个,一个是2,另一个是-2.

【提问】如何解绝对值方程.

【设问】解绝对值不等式,由绝对值的意义你能在数轴上画出它的解吗?这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怎样表示?

【讲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由右面的数轴可以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就是表示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2的点的集合.

【设问】解绝对值不等式,由绝对值的意义你能在数轴上画出它的解吗?这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怎样表示?

【质疑】的解集有几部分?为什么也是它的解集?

【讲述】这个集合中的数都比-2小,从数轴上可以明显看出它们的绝对值都比2大,所以是解集的一部分.在解时容易出现只求出这部分解集,而丢掉这部解集的错误.

【练习】解下列不等式:

(1);

(2)

【设问】如果在中的,也就是怎样解?

【点拨】可以把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看成,按照的解法来解.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设问】如果中的是,也就是怎样解?

【点拨】可以把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看成,按照的解法来解.

,或,

由得

由得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口答.画出数轴后在数轴上表示绝对值等于2的数.

画出数轴,思考答案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为

画出数轴

思考答案

不等式的解集为

或表示为,或

笔答

(1)

(2),或

笔答

笔答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自然引出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型绝对值方程的基础上引出()型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针对解()绝对值不等式学生常出现的情况,运用数轴质疑、解惑.

落实会正确解出与()绝对值不等式的教学目标.

在将看成一个整体的关键处点拨、启发,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练习.

继续强化将看成一个整体继续强化解不等式时不要犯丢掉这部分解的错误.

三、课堂练习

解下列不等式:

(1);

(2)

笔答

(1);

(2)

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

四、小结

的解集是;的解集是

解绝对值不等式注意不要丢掉这部分解集.

或型的绝对值不等式,若把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字母,就可以归结为或型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五、作业

1.阅读课本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

2.习题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绝对值教案篇(2)

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1.教材内容生硬,与实际生活脱节

数学教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学生对数学教材已经产生畏惧心理,视之为天书。笔者通过对当地部分初中学校进行的问卷小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中学生认为数学教材没有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见数学教材改革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课堂形式古板,灌输式教育仍然存在

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将同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类,组成一个集体,统一安排课程,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管理,利于团队合作,但是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所有人的学习习惯和需要,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挥。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生活化措施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观念上,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转变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教授某个数学概念之前,教师可提前适当地布置几道思考题,思考题要以生活为题材,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概念内容,届时会提问学生的思考答案。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思考题目:小明过年收到有面值5元和10元的钞票共100张的压岁红包,总值为800元。5元和10元的钞票各多少张?

布置完题目后,老师没有立即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思考,并进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在完成一元一次的概念教学后,老师问谁的答案正确时,学生几乎都能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出正确答案。

该初中数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自己找到了答案,也通过他的教学指导,让学生理解了他们当初的解题方法的繁杂以及错误原因又在哪里,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及时地巩固了相关概念,且印象深刻。此外,该教师引用实际的生活题材,学生不会觉得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是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其中的奥妙,加上超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自信,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这位教师的这节数学课课堂教学成效甚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创新生活化课堂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新时代的学生团体,乐于探索、渴望接受新知识、新文化,更加追求新颖、刺激、有挑战性的事物,对于贴近生活的题材更加感兴趣,根据学生团体的这一特点,某初级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中的绝对值教学时,对于课堂形式做了如下创新:

放学前数学老师对学生第二天的学习进行了如下的安排:课前20分钟由老师对绝对值概念进行介绍和讲解,之后的一节半课交由学生自己来上。老师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分组,全班8组人员共分成4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代表小组成员发表见解和解答题目。老师布置的题目如下:

绝对值教案篇(3)

虽然数学是学生各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充满奥秘,应该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课程,但因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生硬,导致教材和课程设置难以调动学生兴趣。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生活化将成为数学新课改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1.教材内容生硬,与实际生活脱节

数学教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学生对数学教材已经产生畏惧心理,视之为天书。笔者通过对当地部分初中学校进行的问卷小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中学生认为数学教材没有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见数学教材改革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课堂形式古板,灌输式教育仍然存在

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将同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类,组成一个集体,统一安排课程,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管理,利于团队合作,但是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所有人的学习习惯和需要,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挥。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生活化措施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观念上,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转变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教授某个数学概念之前,教师可提前适当地布置几道思考题,思考题要以生活为题材,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概念内容,届时会提问学生的思考答案。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思考题目:小明过年收到有面值5元和10元的钞票共100张的压岁红包,总值为800元。5元和10元的钞票各多少张?

布置完题目后,老师没有立即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思考,并进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在完成一元一次的概念教学后,老师问谁的答案正确时,学生几乎都能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出正确答案。

该初中数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自己找到了答案,也通过他的教学指导,让学生理解了他们当初的解题方法的繁杂以及错误原因又在哪里,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及时地巩固了相关概念,且印象深刻。此外,该教师引用实际的生活题材,学生不会觉得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是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其中的奥妙,加上超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自信,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这位教师的这节数学课课堂教学成效甚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创新生活化课堂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新时代的学生团体,乐于探索、渴望接受新知识、新文化,更加追求新颖、刺激、有挑战性的事物,对于贴近生活的题材更加感兴趣,根据学生团体的这一特点,某初级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中的绝对值教学时,对于课堂形式做了如下创新:

放学前数学老师对学生第二天的学习进行了如下的安排:课前20分钟由老师对绝对值概念进行介绍和讲解,之后的一节半课交由学生自己来上。老师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分组,全班8组人员共分成4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代表小组成员发表见解和解答题目。老师布置的题目如下:

由下列公式的绝对值算法得出|2|=2,|-2|=2,|0|=0,那么根据这种算法,|a-b|=|b-a|是正确的吗?

第二天上课后,老师在对绝对值概念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讲解后,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由各个小组长代表整合本组成员的答案和认识上台进行题目的讲解,给出演算步骤和答案。第一小组上台后,讲解了要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确定这个数本身是正数、负数还是零,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而零的绝对值则是零。因此,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可以根据a,b这两个数值的性质来。即当a≥b时,|a-b|=a-b;而当a

数学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必要的前提,针对现阶段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不满现状,教育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引起重视,通过生活化、形象化的设计和改革,让数学变成充满趣味的学科,提升人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绝对值教案篇(4)

(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

(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与同伴交流.

(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

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第57页给出的答案为:

(1)公园的宽大约几百米,没有1000米宽.(2)大约440米或450米.因为要求误差小于10米,所以440米和450米都满足要求.下面的估算结果与此类似,学生只要能写出一个答案即可.(3)15米或16米.

分析 第(1)小题是求公园宽的近似值,这里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但是原题对结果的精确度却没有提出要求,因此无法解答这个小题.而答案中“公园的宽大约几百米”含糊不清,它根本就不能作为这个数学问题的答案,所以第(1)小题的题目和答案都是错误的.

第(2)小题虽然对结果的精确度提出了要求,但是误差小于10米并没有结果取整十数的意思,也就是说满足要求的近似值绝不是仅有440米或450米.我们知道,一个近似值和它的准确值的差的绝对值,叫做这个近似值的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也叫误差.因此如果用a(米)表示公园宽的一个近似值,A(米)表示它的准确值,那么近似值a的误差小于10米就是│a-A│<10,即A-10<a<A+10,由此可知满足要求的近似值a有无穷多个,要把这无穷多个近似值都一一写出来是不可能的(原题没有指明只要写出一个或两个近似值即可),所以第(2)小题的题目和答案也都是错误的.

第(3)小题的错误与第(2)小题相同.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对“误差”概念的误解.导致了这道引例的错题错解.若将原题改为:

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米2.

(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取误差小于100米的整百数)

(2)如果要求取误差小于10米的整十数,它的宽大约是多少?与同伴交流.

(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取误差小于1米的整数)

则其答案为:

(1)400米或500米.(2)440米或450米.(3)15米或16米.

相同的错误还出现在此教科书这一节第49页习题26中的下列两题:

1.估算下列数的大小:

(1)3260(误差小于1);(2)25.7(误差小于01).

(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第58页给出的答案为:(1)因为6<3260<7,所以3260约等于6或7;(2)因为50<25.7<51,所以25.7约等于50或51.)

2.一个人每天平均要饮用大约0.0015米3的各种液体,按70岁计算,他所饮用的液体总量大约为40米3.如果用一圆柱形的容器(底面直径等于高)来装这些液体,这个容器大约有多高?(误差小于1米)

绝对值教案篇(5)

在“性”的课题中,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是可取的?这在人人不好意思公开谈性,却仿佛人人心领神会的中国社会,确实是个问题。

被高估的守贞,被误读的赋权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遭受案件不断曝光,如何保护青少年远离害,成为全社会空前关注的焦点。

综合媒体报道我们会发现,公众围绕青少年性教育的讨论呈现出两种相似但有区别的价值取向:保护青少年对性的“童贞”,还是保障他们拒绝性的权利。

这种区别,正是守贞教育与赋权型性教育的价值分野。

“守贞教育”的专业名称是禁欲型性教育,是一种发轫自南欧天主教国家、成熟于美国的性教育理念。这种理念认为青少年的应该被绝对禁止,性教育中只讲“健康”,“性”是其中尽可能被回避的部分,将守贞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守贞”对女性的重要,如果女性发生非婚性关系,便会影响她们的婚姻幸福。

中国性教育界曾在2008年、2010年两次对守贞教育进行批评。但长期以来,类似的理念在我国常常以“反教育”的面目继续存在。

性教育实践者、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对《望东方周刊》说:“如果只对孩子讲反,而不讲性的正面价值,这样的教育会进一步演化为性的恐怖教育、性的耻感教育,甚至是‘反男人’的教育。这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未来亲密关系的建立。”

因此,方刚总结多年的培训、教学经验,提出了“赋权型性教育”。

不出意外的是,“赋权”甫一提出,便招来无数质疑、抵触和嘲弄。

“以往,对于可能会伤害到青少年的情境和事物,我们通常采取避免让其接触的手段,包括努力灭绝这些事物,比如扫黄打非、互联网管控;另一方面可能让青少年生活在真空中,在受到犯的时候,没有能力应对。”方刚告诉本刊记者,“能力的增加是一个系统工程,性教育是人格成长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赋权型性教育的核心是:给受教育者力量,让他们有能力、有权利来决定自己与性有关的事物,包括应对犯的能力。

塑造人格的性教育绝不会机械地灌输生理知识,还必须体现年龄界限、爱、尊严、平等、权利等等一系列理念。

从2013年初开始,方刚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中学性教育教案库”项目,至今已设计了118个不同的教案。与此同时,全国已经有3000名教师参加过方刚组织的培训。

《中学性教育教案库》的所有课程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很少直接给学生结论,而是提供知识和观点,鼓励、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认知。在对青少年谈性举轻若重的中国,这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探索。

在项目起步阶段,他曾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百余个过去使用的中学性教育教案,发现其中有20个是关于艾滋病的话题,且无一例外地渲染性传播疾病丑陋、恐怖的一面。在随后针对上课学生的调查中他发现,孩子们对于“提到性,你首先想到哪些词”这一问题的回答,大多是害怕、恐惧、疾病等等。

绝对值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91-03

Association Between Paternal Styles and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in Community Youth/YAO Yu-hua*, CHEN Dao-yong, ZHOU Feng, et al.* Hongko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20008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aternal styles of community youth with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violence prevention. Methods In this research, adolescents with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were served as case group, and the ones without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were us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f community youth were investigated by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evaluation scale.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fathers' warmth of feeling & understanding(FF1), punishment(FF2), refusal & repudiation(FF5) in case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Education; Methods; Violence; Aggression; Adolescent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暴力为“蓄意的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1]。据WHO暴力伤害报告报道,2000年全球共有50万人死于暴力,他杀率为8.8/10万,并且9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他杀比例最高的是15~29岁的男性,在青少年创伤死亡构成比中占居首位[2]。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犯罪暴力性伤害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很重要的[3-4]。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5]。社区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辍学在家,无固定工作,认知能力和自制力均较差,极易发生暴力攻击性事件。该研究通过对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社区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探讨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社区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为预防暴力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15~26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完成测试的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具有上海市户籍,年龄在16~25周岁,无固定工作和收入或已终止学业和尚未进一步就学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

案例组是指调查对象能清晰回忆过去12个月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社区青少年,剔除不合格调查表后共有81例,平均年龄为(20.42±2.72)岁,男性80例,女性1例;对照组与案例组居住在同一居委会、经过调查过去12个月无暴力攻击行为的社区青少年,剔除不合格调查表后共304例,平均年龄为(21.87±2.48)岁,男性286例,女性18例。

排除标准:有脑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者;对调查不合作者;不能有效完成测验者。

1.2 方法 暴力攻击行为的判定标准:凡直接实施过以下任意一种行为1次者,认定为l次暴力攻击行为;对他人恶意地打耳光;对他人恶意地推搡或朝他人扔东西;对他人恶意地在地上拖;对他人恶意地敲打、踢、抽打、扼、卡;烧和使用枪、刀或钝器攻击他人[6]。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笔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教育、家庭情况和其父母的一般情况,以及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

1.3.2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该量表为子女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Perris 教授编制。本研究采用的中文版是由岳冬梅等人修订成中文版[7-8];共有66 个条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有6个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有5个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采用Likert 自评式4点记分:从“从不”到“总是”记为 1~4 分,要求被试者通过回忆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方式来进行评定。该量表的各因子同质性信度平均系数为0.75,分半信度平均系数为 0.76,重测信度平均系数为0.7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和数据均经EpiData 3.1录入,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案例组的父亲FF1(情感温暖与理解)、FF2(惩罚、严厉)、FF5(拒绝否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案例组的母亲M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M3(拒绝、否认)、MM4(惩罚、严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案例组与对照组不同父亲教养方式得分比较(x±s)

组别人数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

案例组8139.835±10.38920.265±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10.443±2.854

对照组304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9.835±2.686

t值-2.8083.5791.642-0.6142.9781.760

P值0.0050.0000.1010.5400.0030.079

表2 案例组与对照组不同母亲教养方式得分比较(x±s)

组别人数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案例组8146.324±11.18536.930±8.90315.268±5.69215.366±6.46412.591±4.019

对照组30447.132±10.64634.637±7.38713.607±4.25312.929±4.10011.564±3.553

t值1.7002.2522.7523.9661.657

P值0.0920.0250.0060.0000.099

2.2 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比较 通过对父母共有的5个主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的一致性比较,结果显示,案例组和对照组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方面的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表3 案例组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比较(x±s)

组别统计值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

案例组 父 39.835±10.38920.270±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

母 46.324±11.18523.481±8.45936.930±8.90312.591±4.01915.268±5.692

t值-3.683**4.349**-13.487**-1.820-4.544**

对照组 父 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

母 47.132±10.65612.929±4.10034.637±7.38711.564±3.55313.607±4.253

t值-4.144**11.299**-29.262**-0.359-10.574**

注:**P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案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出较低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高的拒绝否认、较高的惩罚严厉和过多的干涉保护。提示教养方式与人格的形成有关系:父亲对子女情感温暖越多、越理解子女,子女的情绪越稳重,性情越温和,善于自我控制;反之,子女的情绪比较焦虑,遇到刺激有强烈的反应,以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9]。父母的情感温暖可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有独立性、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被认为是人格偏离的保护因子[10];在父母惩罚严厉等强制教育方式下, 子女容易形成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等人格倾向[11]。惩罚过重、过于严厉有可能使子女对他人产生怨恨、报复心理甚至进行犯罪活动。父亲的过分干涉可能使子女的情绪不稳定,喜欢挑衅,残暴冲动,更容易产生暴力犯罪;母亲过度的保护、干涉方式会加剧子女的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绪反映,如焦虑、担忧、忧心忡忡。有研究表明,父亲拒绝否认与子女强迫症状水平、偏执程度、敌对心理产生、抑郁形成和情绪不平衡都表现出显著的相关;而母亲拒绝否认与工读生强迫症状、偏执、抑郁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都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12]。

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也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其自尊发展,提高自尊水平;相反,父母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其自尊水平[13]。

父母在家庭中属于2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子女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父亲在独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发展和社会规范等社会发展性、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母亲则在情感、处事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14]。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案例组还是对照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均存在分歧,与赵汗青[15]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2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上都是母亲高于父亲,说明母亲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多,2对子女的干涉更多些,对子女的拒绝否认而更多。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适当差异可以起到一种互补作用,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但如果差异过于显著,会使子女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产生神经质行为甚至产生问题行为[16-1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不良的教养方式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因此,预防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要从青少年的父母和将成为父母的人们做起,倡导正确的教养方式:家长应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对子女多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是专横、权威、独断,更不应是放纵、溺爱、百依百顺的;家庭内部要建立起平等互爱、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关系,使家庭成员对生活的态度趋于一致,减少家庭的矛盾,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 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从而尽量减少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ETIENNE GK, LINDA LD, JAMES AM, et al.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

[2] 吕永富,胡麟,宗瑞锦,等.暴力性伤害研究概述.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0-603.

[3] 李树青.青少年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15.

[4] 张回美.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相关因素研究.长沙:中南大学,2009:21.

[5] 桑标,程渊.与孩子一起成长.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3-4.

[6] 罗家有,孙振球.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的流行病学研究.长沙:中南大学,2007:1-2.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

[8] 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122-129.

[9] 和丽梅.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5:23-27.

[10]USLUCAN HH. Domestic violence, parenting styles and well-being of German and Turkish juveniles. Prax Kinderpsychol Kinder psychiatr, 2009,58(4):278-296.

[11]郭俊伟,杨德兰,杨艳,等.青年暴力罪犯人格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3):349-351.

[12]杨四海.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47.

[13]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11.

[14]胡雯洁.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38.

[15]赵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河南:郑州大学,2005:7.

[16]ARRINDELL WA, EMMELKAMP PM, ERILMAN E,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n inventory for assessment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A Datch Form of the EMBO Acta Psychiatr Scand, 1983,67(3):163-177.

绝对值教案篇(7)

摘 要:数学是一门发展思维能力的学科,是学生理智、思维训练的重要依托。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上,而应该以他们为载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实践;发现

初中数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思考,善于思考,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然,强化思维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科学深入地思考。

在绝对值方程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出示两个问题:解方程(1)|x|=3;(2)|2x-1|=5。学生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很容易解出第一个方程,再用类比的方法解出第二个方程。第二个方程有的同学是根据几何意义:即2x-1=5或2x-1=-5;还有的是根据代数意义:即2x-1=5或-(2x-1)=5。鼓励学生两种方法都可以。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方程与以往学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绝对值方程。接着问:如何解绝对值方程呢?学生回答: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教师接着追问:这一步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回答:脱掉绝对值符号。教师紧接着强调:脱掉绝对值符号的方程与原来的方程是不是同解方程呢,我们还需要进行检验(学生口算检验)。教师紧接着出示下面的方程:|x|+2x=-9,学生很快动手,根据上面的例子学生把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1)|x|+2x=-9;(2)-x+2x=-9然后求解。最后把两个答案都写出来了。我紧跟着问:“这两个答案都是原方程的解吗?”学生又马上验证,结果发现第一个方程解出的答案不是方程的解。教师又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什么情况需要验根呢?学生再次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得出:此方程可转化为|x|=-2x-9,与上面的题目相比等号的右边是一个代数式,不确定是否是非负数。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有检验这一步,因为在脱掉绝对值符号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增根。然后出示方程:|2x+1|=|x-3|,学生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很快分了以下四种情况:(1)2x+1=x-3;(2)-(2x+1)=-(x-3);(3)2x+1=-(x-3);(4)-(2x+1)=x-3,我这时就鼓励学生快速地解这四个方程,最后学生发现前两个方程的解相同,后两个方程的解也相同。我接着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学生观察后发现前两个方程可以互相转化,是同解方程。后两个也如此。我接着问:这四个方程可以精简一下吗?学生说选第一个和第三个即可。因为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只有两种情况:相等或互为相反数。这样学生把这个方程独立解决了。马上出示下一个方程:|x-1|+|2x-1|=4,此方程学生综合前面的两个方程已经能独立地把此方程正确求解。我又追问:能否把此题的四种情况再精简一下呢?要想正确脱掉绝对值符号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根据范围。最后在数轴上把范围表示出来,能够看出有三种情况:分别是x≥1;x≤0.5;0.5<x<1。最后看所求的解是否在相应的范围内,再进行取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也在无形中得到渗透。这节课学生就在不停地思考、解题、争论中度过。老师只是适时地进行引导、追问。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得到的。上完课后从学生的脸上我看到了成功的喜悦。我想数学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还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由于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眼、手、脑、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发现新的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还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走进充满创造性活跃思维的境界,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绝对值教案篇(8)

1.习题设计应具有探索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在求异中求新,以新求活,追求至上境界,因此,在设计时探索性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现代数学教育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十分重视,所以为教师设计探索性问题提供了环境。在探索性问题的设计中,其中一种情况是一题多解,即让学生探索出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终上升到多题归一、多解归一的高度,真正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还有一种情况是从特殊情况中探索出一般结论。

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0cm,24cm。可以设计出:(1)这个直角三角形内切半径是多少?(2)若在这个直角三角形内放入两个等圆,使它们相外切又分别与两条直角边相切,并且都与斜边相切,这两个等圆半径是多少?(3)探究:把(2)中2个等圆变成n个等圆,这n个等圆的半径是多少?这样的习题可以使学生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并使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习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开放型问题能较好地达到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开放性习题的设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更加强烈。答案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是开放型习题的显著特征,学生在解答时需要展开发散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甚至猜想,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经过必要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解答过程突出了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比如,可以设置这样的习题:对于ABC,如果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个多边形,你能给出多少种不同的答案?在此题中三个多边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可以是三角形,又可以是四边形,还可以是六边形等。所以为学生解决本题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对于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许多有趣的答案,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想出两种方法也不会太难,因此课堂练习的习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3.习题设计应具有联系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应用性和整体性,注重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研究和把握知识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的横向联系以及迁移,所以数学教学除了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外,更要突出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及其应用广泛性的本质。

例如,在运动时人的心跳速率与人的年龄是有关系的。如果用a表示一个人的年龄,用b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那么b=0.8(220-a)。

正常情况下,一个16岁的学生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是多少?在运动时一个50岁的人10秒心跳的次数为20次,会有生命危险吗?

把生物学知识渗透到本题当中,比较贴近生活,学生解题时不会感到陌生,只要读懂题意,搞清a和b所代表的意义,不难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中数学习题的优化使用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为了达到更高的训练目标,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择习题,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少做甚至可以不做,但对于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还要反复做。例如,学生在初学绝对值时,对绝对值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布置如下一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等于7的负数是___,绝对值等于7的正数是___,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___。

(2)绝对值大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

(3)绝对值小于4.5的整数是___,绝对值小于4而大于1的整数是___。

2.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各尽其用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身边不仅有配套的练习册,还有各种各样的习题资料,精选习题就显得特别重要,让数学练习为这节课的知识点服务,通过所选习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掌握公式(a+b)(a-b)的内涵、外延。精选练习时,要选择不同形式的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的题目。可设计这样几个练习:

(1)(2a+b)(2a-b)

(2)(b+2a)(2a-b)

(3)(-2a-b)(2a-b)

3.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灵活地改变,把一个题目巧妙地变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逐步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应用的要领进行掌握,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学会解决一个较复杂问题的方法。从而可以举一反三。例如,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己知抛物线经过(1,3),(-2,4),(0,4)三点;

(2)已知抛物线经过顶点(1,5),且过原点;

(3)已知抛物线经过(5,0)点,且x=3.5时,有最小值8;

(4)把抛物线y=2x2-4x-5向左又向上各平移2个单位;

绝对值教案篇(9)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弄清楚每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绝对值,学生要清楚它的几何定义和代数意义: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其中代数意义也叫绝对值的性质。绝对值的化简、计算等都紧紧依据绝对值的定义来进行。如:绝对值大于3而小于7的所有整数是( )。要解决这道题,就要掌握好绝对值的定义,懂得画出数轴,结合绝对值的定义,很快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又如函数的图像,学生只有清楚函数图像的定义,弄清楚它是怎样形成的,才能理解函数图像所蕴含的内容。如书本的例题 范例:例1、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有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名离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⑴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⑵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⑶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⑷小明给玉米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⑸玉米地离小名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个简单美观的图像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基础知识一定要非常扎实,创新能力也只有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强劲爆发力。

二、逆向思维是创新能力的起步

初中课本里很多章节的内容都有逆向思维或互逆命题,课本外的练习题逆向思维的内容就更丰富了。如绝对值|x|=3,它就考绝对值定义的逆向思维;函数中的由解析式画图像和根据图像求解析式等内容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本的例题及练习题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中有道例题,已知: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O,AB=AC,∠B=∠C,求证:BD=CE。

在这道例题教学环节中,我不是直接要学生去证明BD=CE,而是要求学生在已知条件下说出你能得到的结论,那么课堂气氛就很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⑴AE=AD,⑵DB=EC, ⑶BE=CD, ⑷OB=OC, ⑸OD=OE, ⑹ BD=CE, ⑺∠1=∠2, ⑻∠3=∠4,⑼ADC≌AEB,⑽DOB≌EOC, 接着让同学们思考要得到BD=CE,你至少需要哪些条件,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同学们不难得到如:⑴∠B=∠C,AD=AE,⑵∠B =∠C,AB=AC,⑶∠B=∠C,BD=CE,⑷∠B=∠C,OB=OC,⑸∠B=∠C,OD=OE,⑹AB=AC,AD=AE,⑺AB=AC,∠3=∠4,⑻AB、AC,∠1=∠2……通过这样的开放例题教学,同学们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就达到深刻又完整的理解,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纵向深入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纵向深入在这里指的是沿着解题的思路继续进行探究。例如: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沿AD折叠ADC,点C的对应点记作E,AE恰好与BC边垂直,并且平分线段BD,求∠C的度数。

这道题学生求出答案后,可以沿着思路提问:还可以得出其他的结论吗?学生很自然的进一步探究会得到ADB、EDB、AC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和EDB全等,还有其他线段和角相等,这样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一题多思是创新能力的关键

绝对值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11-01

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也是一项实用学科,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技能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的这一特性,通过有效的生活化策略运用来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运用生活素材做好课堂导入

我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做好课堂导入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生活化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生活内容的引入也能够很好的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例如:很多学生对于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用“ | |”来表示)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汽车站两辆出租车载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一个到10km远,另外一个到-10km远,会不会收取不同的车费?根据学生的回答之后就引入以下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到绝对值的概念,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又比如在教学“最短路径问题”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挖掘其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运用,比如靠近公路的两个村子想要在公路边修一所学校,为了达到公平,学校离两个村子的距离要一样长,该怎么选择呢?这个时候就用上数学中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内容,以往很难解决的问题,只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画一条线即可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生活特性,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生活素材加深学生认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感知、学习体验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引言时,课后一些美丽图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成动画,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案的画法,并且学生会惊奇地看到:六角雪花图案绕中心旋转,速度由慢到快时,可另产生各种各样效果奇特的图案;风车图案的每一叶片可收缩为一条线段,当叶片为伸展或收缩状态时均可旋转成其它图案;紫荆花图案由鼠标拖动旋转控制点,可演示开花和结果的形态过程等。在美的熏陶中,学生会感到几何图形变换无穷,妙不可言,而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从而就能够引发对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美学设计图案等等,引导学生感受人工创造的对称美,加深学生对于对称的认知度。

三、运用生活场景巩固学习成果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生活场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复习与实践,通过生活场来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场景:小明给弟弟买了一块七巧板,但是弟弟在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给摔破了一个,小明需要重新做一个和原来一样的板,该怎么做呢?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之后,就有各个小组的学生来汇报成果,有的说将原来的图形拼起来,量各个边的长,之后做一个各个边一样长度的三角形就行了(边边边);也有的说只需要测量其中的一个角和夹角边的长就可以了(边角边);也有的说可以测量两个角和其共同边的长(角边角);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测量两个角的度数,再测量其中一个的对应边,只要限制了夹角和变,就能够做出一样的三角形……

又比如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们就可编写投资与消费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比如某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40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5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同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场景设置,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与消费技巧,以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生活案例解析数学原理、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度了解,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的当前阶段学习以及未来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绝对值教案篇(11)

随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教材的相应调整,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正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的每个角落,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和突破口的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正在把素质教育逐步引入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质性环节。本次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的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各个阶段的分析研究,探索建立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编制学案,指导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会显得准备不足,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始终不能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所以,预习是教学的前奏,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师一定要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并使之成为习惯呢?我校从2002年坚持编写学案,主要结合课本编写适宜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自学的学案。因此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精心设计,在学案中要渗透一定的预习方法。如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看懂了吗?你还能想出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求根公式吗?关于这部分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掌握一些常规性的预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的学习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进行。联系现实生活,教学学做合一,这可以使我们的课堂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使教学发挥更大的效益。以“做”为中心,使“教”“学”在“做”上得到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积极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展示与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得以调动,独立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

三、做好“四精”,增加有效知识的信息量

数学课上教师都要讲一些例题,学生都要做一些习题。在这些例、习题上要做到:(1)精选。题目要有代表性、有一定的梯度,兼顾全体学生。(2)精讲。教师在评讲前要了解学情,然后作出如何评讲。如在初一学绝对值时评讲“绝对值是3的数是___,”可设计为“3的绝对值是___,-3的绝对值是___,然后再问学生绝对值是3的数是___”。评讲还要注重能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分析,数学家苏步青曾经说过:“看书要看到底,书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因此我们在评讲a时不能就题论题,而要看到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3)精练。所选习题要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提升学生的能力。(4)精评。数学评讲课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头到尾的无目的的评讲,评讲前要先了解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一般来讲,最后会压轴题的人不多,我们也可以先评讲,这样可以分析得更充分。最后还要出一些题目巩固,这样的评讲才有效果。

四、优化班级组合,增强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也是教师为使学生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在小组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教师在安排任务时,应给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分配不同的任务,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座位的安排上要注意不能把后进生集中坐在最后。

五、注重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计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从而使学生尽最大的努力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自主学习中。如布置一道题目: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估算出一个卖羊肉串的人每天各种品种应准备多少?写出你的调查过程及方案。这种题目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六、复习巩固,个别辅导,螺旋上升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