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前演讲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8 04:36:36

课前演讲材料

课前演讲材料篇(1)

中国分类号:G642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通过研究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对其应用性能的影响,揭示其中的构效关系,进而才能设计、制造出性能更为优异的材料。"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是材料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应用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如果仅采用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能跟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除了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外,还采用"问题导向"结合"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变被动学习为探究性、实践性研究和学习,增加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更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教师重构知识结构框架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选拔人才的模式下,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快速涌现,每个人都必须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学生前期知识积累以及课时安排等对授课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具体到"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其讲授的核心内容是X射线、电子束等多种物理信号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探测一次或二次信号的种类及其强度及其变化等信息,来揭示材料内部、表面以及界面等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没有拘泥于某一本具体的教材,而是根据"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所要求掌握的课程要点,结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以纳米材料以及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为主的特色,将授课内容按照表征方法涉及到的物理信号为主线,重新梳理知识结构,搭建出几个知识主题框架。比如,第一个主题是X射线及其相关测试方法,讲授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X射线的本质,包括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特征,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其中X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点内容,在讲授上按照能量转换的角度,重点讲散射能量和吸收能量及其物理机制。通过将类似检测方法对比着讲,使同学们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授课过程中表现出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加工等都体现出教师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师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承给学生。

二. 变被动教,为主动学

正如一句格言所讲:如果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话给出了"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核心。"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最初作为一种心理教育方法,后来被美国一些教学理论研究人员引入到学校课堂里,对其教育效果展开了实证性的探索,现在角色扮演已经成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培训、教学以及心理治疗等多个领域。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可能就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或教师。因此,在组织"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台下被动学习的传统"听-讲"模式,提前让学生体验"扮演"老师和科研人员,去解决作为老师或科研人员会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角色扮演"呢?我们采用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建立课程知识结构框架,讲述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和难点,然后提出针对某一方面的主题问题,让学生准备相关材料,然后进入"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学生"扮演"老师给大家讲述相关知识。比如,电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及其物理机制是SEM,TEM,EPMA和AES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通过动画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SEM,TEM,EPMA和AES分别利用了电子束和材料相互作用中的哪种物理信号,通过这些分析测试方法,能了解材料的哪些信息?围绕这一主题,将全班同学四十多个同学分为4个组,分别选一种测试方法进行材料准备,并各选派一名同学下次课堂上扮演老师,负责给同学们讲述相关内容,讲述结束后进入提问和答疑环节,提问环节要由不同的学生回答大家的问题,最后老师和同学们打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老师在同学们完成讲述和答疑环节后,用较少的时间把该部分知识再串一下,把同学没有讲到的要点知识补充一下。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定主题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的方向,学生们分工合作查阅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讲述给大家,最后通过老师和同学们打分,对同学们的努力给出反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课前演讲材料篇(2)

1.准备阶段

要求学生订阅有关时事方面的报纸杂志,平时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并用心搜集、摘录、整理时事新闻材料,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的内容和背景;在此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形成文字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论和综述。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课外多辅导,课前先审阅。

2.实践阶段

利用每堂课课前10分钟进行时政演讲。每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参加,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加。要求演讲者胆大声响、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

3.评价阶段

学生演讲完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简单点评。一是对演讲者所讲时政材料的中心内容进行简短归纳,二是对其所运用的原理、观点进行正误判断,三是指出其分析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鼓励和表扬。要求教师要真正体现主导作用,精心评析,切忌“形式主义”。

二 时政演讲的作用

时政演讲自开办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时政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而政治课上用时政演讲把时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次,学生在介绍完北非战局后,感慨道:正因为中国的强大以及在世界上的威望才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热爱我们的国家。我想,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分享这些感悟,其教育效果是老师单纯的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无法比拟的。

2.时政演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听、看、说、议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学生为了搞好自己的小演讲,避免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就必须查找课外时政材料、时事素材来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时政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时政演讲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寻找典型素材。寻找素材的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发挥想象力,对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学会质疑,有所创造。从时事资料中发现许多问题,这就必然要在一定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产生对问题的探究之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能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

4.时政演讲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时政演讲中,既有生生思维的碰撞,也有师生情感的交流,而这对增进师生感情非常有用。学生享受课堂、热爱老师,所以会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证明,时政演讲的班级考试成绩优秀。正因为有了时政演讲这个平台,让师生有了更多更细致的交流,留给我们更丰富的情感记忆。

三 时政演讲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演讲要适度点评,切不可置之不理,哪些应该肯定,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学生其实很需要老师指点。尤其是学生的观点有失偏颇过于极端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辩证地分析,对学生涉及的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教师切不可发牢骚,更不可思想偏激,一定要本着教会学生学习做人,朝着向善、向上的方向正面引导,做学生的引路人,慢慢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师要关注时事和增加阅读量,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他们知识面宽,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社会现象充满好奇,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广泛阅读,勤于思考,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素材,也能对学生在演讲中提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析问题游刃有余。

3.要合理把握学生的演讲时间,做到收放自如

按照计划时政演讲为10分钟左右,但有时学生们对某一问题争执不休,耗时过长,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问题把握好节奏,有意义或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延长时间,否则就要严格控制时间。教师要注意合理调配时间,做到收放自如,将时政演讲与课本知识学习协调统一。

课前演讲材料篇(3)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心理学家也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导课的艺术性显得有为重要。根据初中学生爱说、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喜欢尝试把学到的语言材料随机进行对话、复述和表演的特点,我常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

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精讲多练,逐步培养和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较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讲正课前,让3-5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演讲,最好是脱稿演讲,效果更为理想。它不仅训练了同学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记忆,锻炼了大家的胆识,而且对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自立、自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刚开始搞这项活动时,同学们大多是针对课本上的有关篇章段落进行演讲。同学们都表演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本来这些文章虽然写得很好很实际,但对刚刚接触不久的同学们来说,还是比较难记难背的。于是在课下,我交代一部分同学演讲时用这些课文做材料,而另一部分未作部署。

结果,事先交代的这部分同学仅仅用了10多分钟便背诵得相当熟了;而另一部分未作部署的同学则用了30多分钟才会背诵。这表明:课前5分钟演讲不仅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记忆力,提高记忆效果和学习成绩。演讲过的内容,记忆深刻,过去了很长时间,仍然能够记忆犹新,能够背诵。经过一段时间的演讲训练之后,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音语调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同学们说话时的体态表情、手势也自然大方,不再是脸红、心跳、语无伦次等忸忸怩怩的样子。

后来,我又鼓励同学们到课外英语报刊杂志或上网搜集演讲材料,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于是同学们找来了大量的英语小短文,如诗歌、寓言、故事,甚至还有科普小品文等等。演讲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了。:有的演讲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有的演讲A stealer and a policeman,有的演讲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weather……内容很是丰富多彩,极大地启迪了同学们的思维,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习效果甚是理想。

课前演讲材料篇(4)

一是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命运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实验过程不易控制、实验结果难以确定。如教科书中介绍蚯蚓在玻璃板上移动缓慢,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生物教师在做每一个演示实验前应充分估计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同时要把生命“活”的本质贯穿于整个实验,不能将“生物”讲成“死物”。抓住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 ,这是创造品质的重要方面。

二是实验材料需要师生自己动手采集和培养。

不像物理、化学实验容易准备。如 草履虫 、 水螅 的演示,就需花费大量心血事先培养。实验的准备工作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如培养 草履虫 、挖蚯蚓、采集各种叶序等,这种“手脑双全”的实践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不怕吃苦、勇于探索和合作互助的精神。演示实验是指 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本文介绍几种 生物 课中的演示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 生物 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 教师 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时, 教师 要做到以下几点。

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所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

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如过小,例如水螅的运动,就应使用投影器放大或分组演示。

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比如演示“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时,可在投影片上画上演示的过程,投影在屏幕上:遮光光照几小时取叶酒精脱去叶绿素加碘遮光部分不变蓝,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的实质,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演示时, 教师 首先要注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演示桌上只能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收起来。第二, 教师 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演示前要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演示中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演示结束后启发学生做出结论等。第三, 教师 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为使学生观察好演示实验, 教师 必须正确的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待清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例如,演示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 教师 应事先交待种子和试管是干的,以免实验完毕,试管内壁上出现水珠时,学生怀疑是不是 教师 在实验前把种子泡湿了,是不是试管本身带有水。

演示实物在 生物 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材料(包括活的 生物 体、标本、切片等)难以获得,不能一一分发给学生观察;另外为使学生具体感知所讲授对象的有关构造和习性,以便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可以演示实物。演示实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讲授新课时,在课桌间巡回演示,如演示的材料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懂时, 教师 可在教学中临时中断讲授,把演示材料拿在手中,再回到讲台上继续讲授。演示鲫鱼,青蛙的外部形态特征等可采用此法。

讲授新课开始时,先进行初步的演示。如讲授葫芦藓时,先演示葫芦藓的标本,然后指出:“这种植物个体很小,肉眼不易看清,让我们用放大的挂图来观察吧”。从而增强学生对葫芦藓的真实感。

课后在橱窗中的演示。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验证挂图、模型的真实性,下课后可把实物放在教室或楼道的橱窗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下次上课时,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观察质量。

全班轮流观察。有些 生物 装片或切片的数量少,可用显微镜演示,由全班学生轮流观察。演示进行时,应同时组织学生做一些其他作业,以免有些学生无事可做造成乱堂。演示挂图挂图是 生物 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演示挂图能帮助学生认识 生物 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认识 生物 与 生物 之间、 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演示挂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演示挂图的时间要恰当。挂图不能在上课之前陈示给学生,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致讲新课需要注意挂图时,学生反而不注意了。例如, 教师 在演示“我国的海洋鱼类”挂图前,先向学生说:“海洋中生活的鱼类是多种多样,我国的海洋鱼类主要有哪些呢?请看这张挂图”。

教师 要对学生视图进行指导。陈示挂图给学生时,先要对挂图做总的说明,如挂图和实物的比例、纵切还是横切等。演示挂图要边讲边指图给学生看,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指图的位置要准确,注意点、线、面的区别。例如,指草履虫的核时,可指在核的边缘不动;指家兔的动、静脉时,教杆应沿血流方向划线;指昆虫的前胸时,教杆应沿前胸的轮廓划一圈。

要根据需要用辅助图配合主图。挂图中一些细小部分,坐在远外的学生不易看清,例如根尖的纵切面挂图虽很大,但其中的细胞,特别是生长点的细胞,学生很难看清,此时 教师 可在讲授中临时在黑板上绘一图,或拿出已绘好的图加以配合,帮助学生理解生长点细胞的特点。

演示模型模型也是 生物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它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能为学生建立立体概念,还能反映 生物 体或其局部的运动原理。演示模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结合讲课进行演示。在数量多、模型小时可分发给学生;在数量少、模型大时可在课桌间巡回演示或边讲边用。利用模型教学时,应向学生指出它和实物的比例及它的颜色是实物的颜色还是表示色等等。

课前演讲材料篇(5)

所谓时政演讲,就是上课时由一名学生用演讲的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一分钟左右的时事教育。开展时政演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熟知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重大时事,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关心时事,积极搜集素材并认真整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进行时政演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之一,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升华,是将时事教育分散化、教学理论实践化的重要方法。此举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写作水平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可信度”,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时政演讲活动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认为进行时政演讲活动,可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选择以下三种不同形式:

第一,学生自讲自评,然后教师简评。即学生自己搜集时事素材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撷取重要的内容进行演讲,同时还要运用已学知识对其进行简单的评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简评总结。这样一方面对演讲者来说,为自己提供了一次主动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加深了对课本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次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洞察世界变化发展、巩固课本理论知识的良好契机。这些无疑能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生自讲自评后进行他评,最后教师简评。即在学生自讲自评的基础上,由全班同学对他的演讲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予以简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同一素材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其思考的全面性、缜密性。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第三,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事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材料进行分析评论。这要求教师能够将社会热点、时事重点问题作为载体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围绕时事热点、重点问题,把分散的、零星的知识串联起来,联结成新的知识结构网络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学生搜集时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时政演讲的过程则是研究成果表达和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听取他人的演讲,学会分析思考社会问题,学会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及时指导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时政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演讲内容不能是纯粹时事材料的堆砌。认为有了时事材料,就是时事教育,就能进行时政演讲,就能培养学生能力,这是对时事教育的不理解。这样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抓住时事材料中的一点或两点进行分析、说明,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课前演讲材料篇(6)

那么,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变政治教学困境给其注入活水呢?当前不少教师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如:或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或让学生上台表演,或分组讨论,或导学案引导教与学等等,其实面对当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实际情况,把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让其探究、讨论及自主性学习等还是比较难顺利实现的,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存在“不想学”和“不会学”的现实。

二、实践

我们江西省于2008年秋开始了高中新课改,那时我刚好从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所以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也是我学习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大胆进行了许多种尝试与探索,但让我觉得更有效并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以学号为序每节课进行课前五分钟的时政演讲,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历练各种能力的平台,这就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在我五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历经了普通班、重点班和补习班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我认为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学生的课前五分钟时政演讲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现在当前教育对象主要是90后的学生,他们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都从小缺少许多锻炼,吃的苦很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身心都不够坚强,所以以时政演讲为平台,让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我。也许学生或不敢开口,或讲话发抖,或声音很小,或吞吐等,但上台的机会多了,学生以上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生活交往和应对各种考试都会有一种更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对其的生活与学习都会有一种很大的帮助。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上台时政演讲,学生根据当前的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选好材,通过在台上口头表述材料并利用所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知识来分析材料,并能脱稿演讲表达观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是极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文科生来说更重要,因为文科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说会道和能写。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我对学生时政演讲的要求是:选取当前(半个月之内)影响力较大的国内国外时政热点;以脱稿的方式自己用几句话概括时政热点;以脱稿方式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也就是时政演讲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在讲台上口头做材料分析题,不过是自己揣摩考题然后自己作答,用所学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知识进行单个分析或综合分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观题作答能力,并可以大提高学生辩证的、综合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时政演讲,那么学生必然会去精心准备,在准备中学生也必然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话题又要与政治学科相联系,以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加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时政演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上政治课,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感到索然无味,而从心底感觉学习的乐趣,并且感到其有用、有吸引力,这样才能改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5、增强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的责任与意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就是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让学生参与时政演讲就是让他们去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并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去感悟、描述、解读生活与社会,引领学生主动观察世界,走近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提升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扩大学生人文视野,活跃课堂气氛。

政治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时政演讲,每节课全班学生都能从一个学生那里了解到来自世界或国家或社会的时事,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文化的,有历史的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人文视野,让学生更加认识世界,了解中国,走近社会,感悟生活。演讲不仅让全班学生了解了更多事,还会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探究与讨论,大大活跃政治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7、有助于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

课前演讲材料篇(7)

2. 点评肤浅,流于形式。由于形式的固定,学生的点评一般都停留在表面:演讲的同学是否大方,演讲的声音是否响亮,演讲的过程是否流畅,前期的准备是否充分……即使不听演讲内容,这样的点评谁都可以来两句。

3. 意义不大,与教学脱节。由于演讲者不对材料进行评价,而点评者无意对材料进行挖掘,这样的结果最多让学生收获一个课外阅读的素材,如果他们没有兴趣,演讲者带来的材料很快就被抛之脑后了。

笔者经过探索和思考,发现问题的核心是演讲模式,于是笔者尝试使用新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演讲模式非常有效,既锻炼了演讲者,也让其他同学参与这一活动。

新的演讲模式是:

第一环节,演讲者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演讲内容,要求脱稿演讲,可以使用ppt,但ppt要简洁明了,不能有大段文字。非演讲同学要求有记录本,在同学演讲的时候,做好记录。第二环节,等演讲结束,其他同学发言。发言按照三步进行:1. 复述演讲内容;2. 一句话概括演讲内容;3. 谈一谈演讲内容中最打动你的部分,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你最想说的话。第三步,要求发言的同学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此时演讲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参与讨论,回答疑惑,表达见解。

演讲的内容,选用影视资源。

由于模式及内容变化,演讲也发生了变化。

变化之一:课堂前所未有活跃。由于选用影视资源,以经典作品为主,同学们很感兴趣,有时候会围绕某一问题而发生剧烈的思想碰撞,学生之间自然形成辩论的阵营,双方针锋相对。全班同学的热情都在争论之中被点燃,就连平时从不肯举手发言的同学都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演讲让课堂变得极有活力,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进行了热身活动。

变化之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演讲再也不是个别人的任务了。演讲的同时,其余学生都要求作记录,人人参与。演讲一结束就是复述,然后是概括与提炼。影视内容丰富而庞杂,用一句话概括要点绝非易事。所以这一环节往往需要好几个同学合作,或增加或删减,才能完成一个比较好的概括。下一步是讨论,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谈感触,设疑问,或比较,或挖掘,学生们谈兴非常浓厚,都是主动要求发言,发言一次意犹未尽,举手要求再次甚至三次发言的学生也有。

变化之三:演讲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发表观点的需要。他们在影视作品中找到了共鸣。演讲时候,或激动或喜悦,或愤怒或感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改变了模式,课前演讲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受益多多。

一、 培养了学生对影片以及文学作品的喜爱。电影有档期,电视常关闭,(学生学习紧张,平时家长不让他们看电视)通过同学的介绍与课堂的讨论,他们就会对这部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回家通过网络抓住空余时间看完,回到学校和同学讨论,有的学生还写随笔对所喜爱影片、人物进行分析。《天下无贼》《活着》《挪威的森林》《霸王别姬》《特洛伊》《达芬奇密码》等电影被介绍之后,感兴趣的学生都去找来原作阅读,并且做了读书笔记。

二、 全方位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先说读,要想对一部影片作精彩的介绍,势必要阅读一些相关材料,在专心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选择重点,这个过程,一定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在演讲之后,班上有时会形成阅读热潮,对学生来说这样就增加了阅读量。再说听,在新模式下,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作记录,才有资本发言。演讲过程中教室里的学生都在专心听,认真记。再说写,演讲前,光阅读是不够的,即使有ppt提示也还是不够的,为了演讲成功,所有演讲的学生都有书面稿,再制作ppt。最后是说,演讲者尽全力说得完整流畅,说得精彩动人,这不但提升了学生胆量,而且也提高了当众表达的能力。演讲综合了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而且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另外,课前演讲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

课前演讲实现了师生互动,沟通了师生心灵,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与积极性。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持续性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做到持之以恒地听、说、读、写。但是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未必能坚持下去。从整个初中三年来看,初一和初二都能进行的课前演讲,到了初三可能就会断断续续,直至停顿下来。如何长期坚持,这值得考虑。

课前演讲材料篇(8)

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今后面对社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才能。而演讲在人类口语中是最高级、最完善、最具有美学价值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除此之外,演讲需要综合知识,它既需要演讲者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写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使学生增长才干,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加强修养,锻炼口才,培养气质,展示形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语文的基础较差,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面试与求职,特别是对医学类院校的高职生而言,今后面临直接和病患打交道。而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表达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具备较强沟通能力之必备要术,它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为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语文课全面展开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为学生将来求职面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活动方式

1.第一学期学生自由选题,进行演讲。第二学期,教师命题,学生抽签,进行命题演讲;2.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准备材料;3.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才能;4.演讲完毕,师生评议,当堂打分,并计入语文平时成绩;5.按学号轮流进行,每节语文课进行一人,做到人人参与;6.演讲可以借助ppt形式,帮助学生完善演讲内容,同时还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演讲要求

1.站在讲台前,衣冠整洁,举止落落大方,避免小动作;2.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感情充沛。避免过多的口头语;3.表情自然,面带微笑,轻松亲切,避免过于紧张;4.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翔实,材料丰富新颖,结构安排得当;5.力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上下互动,达到较好的感染效果;6.时间5分钟左右。

三、评价标准

因为课前五分钟演讲是语文课内容的一部分,为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语文课制定了《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演讲)训练考核标准》(见下),并严格按照执行。

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演讲)训练考核标准

(一)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健康向上,中心意思明确。20分

材料具体、充实、典型。10分

结构完整、严密、有条理。10分

(二)语言表达

1.表达连贯,通畅流利。20分

2.发音正确,口齿清楚。10分

3.语调和重音正确,富有感情5分

4.声音洪亮,音速适宜。5分|

(三)其他

1.仪态仪表自然大方。5分

2.要求脱稿,勿照稿宣读。10分

3.时间合乎规定。5分

(四)评分标准说明

1.思想内容有违背积极健康原则的按0分计。

2.对议论性内容可将论据是否充足、有无说服力归入此点。

3.对于议论性内容可将论证是否严谨、是否合乎逻辑性归入此点。

4.频繁出现口头语的可降一级。

5.是否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也归入此点。

6.要通过语调的起伏变化来表现感情。

7.语速过快或过慢者都要适当减分。

8.衣着要整洁,神态表情要自然,要表现出文明有礼。

9.在演讲过程中允许适当看演讲提纲,但不能照本宣科。

10.每超过1分钟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四、活动成果

课前演讲材料篇(9)

一、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取舍

《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综合探究内容的编写上围绕着一个主题,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概括与总结,并对一些综合性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强化。例如,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就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强化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每个单元都提供了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从内容上来看,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非常多,内容十分繁杂。从课时安排来看,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仅安排一个学时。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进行教学,很显然课时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三维”目标。因此,在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整合、重组,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把握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适当取舍。具体来说:对于所涉及的知识点应全部保留;但教材里对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选择,授课教师则应对它们进行分类整合,该用的必须用,但要有选择地用;离学生生活较远、时代性差的就弃之不用,换用自己准备的合适时政例子;有的探究活动要根据学情进行转换。

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为例,本单元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对立的表现、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哲学依据等知识点,我们予以全部保留。但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探究活动建议、四个探究路径。如果都做,时间上来不及,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为学生平常的课业负担重,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学生课外是很难有时间保障的。所以,一般要求学生对政治课上所学的内容应当堂消化,布置作业的量也以半小时左右的量为宜。因此,我们在对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时,根据学情,我们就删掉了两个探究活动和三个探究路径,只保留了“收集相关材料,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看法”这一个探究活动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的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一个探究路径。而对于“收集相关材料,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看法”这一个探究活动,我们也根据学情替换为“由一个时政演讲小组查找近期时政资料,其他小组同学派代表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评析”。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保证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在综合探究课的教材内容上进行这样的处理后,我们既遵循了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取舍,从而既提高课堂效率,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政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的精神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还课堂、时间、讨论给学生,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方式能解决的教师不讲,教师只讲非讲不可的关键之处。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则更应该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由此,我们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时政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是:课前布置一个时政演讲小组(以3-4人一组为宜)查找、嫂集近期时政资料,选定一个时政演讲主题。在课上,由该时政演讲小组派一代表进行时政材料宣讲。班上的其他同学则按班级小组分为四组,分别选出一个代表用所学过的综合探究课涉及的单元知识点进行评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概括总结。这一过程中,从课前的时政选题到课堂时政演讲、学生评析,教师应该进行适时引导,最后教师应对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概括总结。

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为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时政演讲小组最初拟了三个题目――朝韩纷争、中美关系和我国近期物价波动。后经师生讨论,教师引导,最终定为“我国近期物价的上涨与回落”。在课上,由该时政演讲小组派一代表进行时政材料宣讲。班上的其他同学则按班级小组分为四组,分别选出一学生代表适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材料进行评析,教师点评概括。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第三单元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了温习。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学生在第七~十课中已经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概括。教师适时放映ppt“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分歧对立的主要表现”的表格进行归纳,紧接着抛出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分歧是什么?”因为该问题仅仅出现在综合探究的理论评析中,学生在此之前并未学习过,所以由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教师做重点讲解。最后教师对三个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的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一个探究活动,则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政材料分析出所包含的哲学依据,再由教师做重点归纳。这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的归纳分析等有益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问题,提高能力,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掌握本单元的相关重难点知识,为今后的高三总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前演讲材料篇(10)

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定高度的演示桌上。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所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

(2)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如过小,例如水蛭的运动,就应使用投影器放大或分组演示。

(3)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比如演示“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时,可在投影片上画上演示的过程,投影在屏幕上:遮光――光照――几小时――取叶――酒精脱去叶绿素――加碘――遮光部分不变蓝,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的实质,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

(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演示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演示桌上只能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收起来;第二,教师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演示前要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演示中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演示结束后启发学生做出结论等;第三,教师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为使学生观察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正确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代清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例如,演示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教师应事先交代种子和试管是干的,以免实验完毕,试管内壁上出现水珠时,学生怀疑是不是教师在实验前把种子泡湿了,是不是试管本身带有水。

二、演示实物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材料(包括活的生物体、标本、切片等)难以获得,不能一一分发给学生观察;另外为使学生具体感知所讲授对象的有关构造和习性,以便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可以演示实物。演示实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新课时,在课桌间巡回演示,如演示的材料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懂时,教师可在教学中临时中断讲授,把演示材料拿在手中,再回到讲台上继续讲授。演示鲫鱼、青蛙的外部形态特征等可采用此法。

(2)讲授新课开始时,先进行初步地演示。如讲授葫芦藓时,先演示葫芦藓的标本,然后指出:“这种植物个体很小,肉眼不易看清,让我们用放大的挂图来观察吧”,从而增强学生对葫芦藓的真实感。

(3)课后在橱窗中的演示。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验证挂图、模型的真实性,下课后可把实物放在教室或楼道的橱窗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下次上课时,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观察质量。

(4)全班轮流观察。有些生物装片或切片的数量少,可用显微镜演示,由全班学生轮流观察。演示进行时,应同时组织学生做一些其他作业,以免有些学生无事可做造成乱堂。

三、演示挂图

挂图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演示挂图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演示挂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演示挂图的时间要恰当。挂图不能在上课之前展示给学生,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致讲新课需要注意挂图时,学生反而不注意了。例如,教师在演示“我国的海洋鱼类”挂图前,先向学生说:“海洋中生活的鱼类是多种多样,我国的海洋鱼类主要有哪些呢?请看这张挂图”。

(2)教师要对学生视图进行指导。陈示挂图给学生时,先要对挂图做总的说明,如挂图和实物的比例、纵切还是横切等。演示挂图要边讲边指图给学生看,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指图的位置要准确,注意点、线、面的区别。例如,指草履虫的核时,可指在核的边缘不动;指家兔的动、静脉时,教杆应沿血流方向画线;指昆虫的前胸时,教杆应沿前胸的轮廓划一圈。

(3)要根据需要用辅助图配合主图。挂图中一些细小部分,坐在远处的学生不易看清,例如,根尖的纵切面挂图虽很大,但其中的细胞,特别是生长点的细胞,学生很难看清,此时教师可在讲授中临时在黑板上绘一图,或拿出已绘好的图加以配合,帮助学生理解生长点细胞的特点。

四、演示模型

模型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它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能为学生建立立体概念,还能反映生物体或其局部的运动原理。演示模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课前演讲材料篇(11)

挂图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演示挂图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演示挂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演示挂图的时间要恰当。挂图不能在上课之前展示给学生,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致讲新课需要注意挂图时,学生反而不注意了。例如,教师在演示“我国的海洋鱼类”挂图前,先向学生说:“海洋中生活的鱼类是多种多样,我国的海洋鱼类主要有哪些呢?请看这张挂图”。

(2)教师对学生视图进行指导。展示挂图给学生时,先要对挂图做总的说明,如挂图和实物的比例、纵切还是横切等。演示挂图要边讲边指图给学生看,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指图的位置要准确,注意点、线、面的区别。例如,指草履虫的核时,可指在核的边缘不动;指家兔的动、静脉时,教杆应沿血流方向划线;指昆虫的前胸时,教杆应沿前胸的轮廓画一圈。

(3)根据需要用辅助图配合主图。挂图中一些细小部分,坐在远处的学生不易看清,例如根尖的纵切面挂图虽很大,但其中的细胞,特别是生长点的细胞,学生很难看清。此时教师可在讲授中临时在黑板上绘一图,或拿出已绘好的图加以配合,帮助学生理解生长点细胞的特点。

二、模型演示

模型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它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能为学生建立立体概念,还能反映生物体或其局部的运动原理。演示模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结合讲课进行演示。在数量多、模型小时可分发给学生,在数量少、模型大时可在课桌间巡回演示或边讲边用。利用模型教学时,应向学生指出它和实物的比例及它的颜色是实物的颜色还是表示色等等。

(2)课后陈列观察。在课堂上学生不易看清的模型,可课后陈列,让学生自由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利用模型进行复习提问。为使学生重视模型,提高观察模型的质量,教师在课堂复习提问时,可让学生指着模型来回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会促进全体学生重视今后教师演示的模型。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物演示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材料(包括活的生物体、标本、切片等)难以获得,不能一一分发给学生观察。另外,为使学生具体感知所讲授对象的有关构造和习性,以便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可以演示实物。演示实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新课时,在课桌间巡回演示。如演示的材料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懂时,教师可在教学中临时中断讲授,把演示材料拿在手中,再回到讲台上继续讲授。演示鲫鱼、青蛙的外部形态特征等可采用此法。

(2)讲授新课开始时,先进行初步的演示。如讲授葫芦藓时,先演示葫芦藓的标本,然后指出:“这种植物个体很小,肉眼不易看清,让我们用放大的挂图来观察吧”,从而增强学生对葫芦藓的真实感。

(3)课后在橱窗中演示。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验证挂图、模型的真实性,下课后可把实物放在教室或楼道的橱窗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下次上课时,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观察质量。

(4)全班轮流观察。有些生物装片或切片的数量少,可用显微镜演示,由全班学生轮流观察。演示进行时,应同时组织学生做一些其他作业,以免有些学生无事可做造成乱堂。

四、实验演示

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所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

(2)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如过小,例如水螅的运动,就应使用投影器放大或分组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