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7 16:58:03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1)

怀揣着为四年大学生活画上最浓重一笔的愿望和儿时最初的梦想,来到了我的目的地——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短短的一个月却让我经历了不寻常的人生,体验到了所谓的酸甜苦辣。的确实习生活是快乐并痛苦的,有晴天,有阴天,甚至偶尔暴风骤雨。一个月的感触很多很多,浓缩一下是一下几种心情:

紧张无错

九月一号下午来到燕河营镇中学,第二天即九月二号就给我们安排了各自的教学任务。让我欲哭无泪的是领导让我教八年级三班和四班的语文。初为人师的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表面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紧张和忐忑不安,面对随手拎起来海拨比我高且年龄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心里更是没底。再加上他们一些同学的不配合,戏谑探究的目光更让我不知所措,语无伦次。站在六十多人的最前面没有成为主角的兴奋的感,唯有感到孤独!因为这边九月底有个省里的联查,所以新学期各个教研组都要有听课、评课的活动。没几天活动就从我们这些大学生和新入编的教师开始,很郁闷的是我是语文教研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那天才上午告诉我,叫我下午放学后留一个班听我的课!顿觉眼前一片黑暗,赶紧急急忙忙开始准备了!最终我选择了八三班,上课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结果还是很不安,因为来了七八个语文老师还有张校长。一上来就把标题《桃花源记》里的“源”写成“渊”啦,前排的学生小声提醒我,当时感觉很尴尬!后来慢慢进入了状态,变得得心应手起来,达到“无视”听课的老师的功底。再后来每天都上课一切变得特别的平常,紧张消失啦!

气急败坏

来之前就有学姐说这里的小孩不好管,但我没有放在心上,心想一定可以震住他们。没有想到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尤其是刚来的那段时间。从第一次见面学生们作自我介绍开始场面就很火,后来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也是一点规矩都不懂: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有在下面笑的,有起哄的,还有说话唠嗑的;站的时候没有站相,坐的时候怎么做的都有,五花八门(趴着的,斜着的,靠墙的,杵着的)大多数学生上课不积极举手,很多时候我动员半天,好说歹说人家就是无动于衷,上课就干等着老师喂,很多时候我开玩笑问他们:“都活着吗?”“能出气呗?”课堂纪律我得节节强调,节节给他们上思想教育课!可我不想耽误正常的教学活动,终于把我气得气急败坏——哭啦!事后全班同学给我道歉,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八四班真的变化很大,进步了很多很多。我感慨,没有白哭!

由衷的感动

这份感动来自我两个班的学生们,我所有的喜怒哀乐根源于他们,气我哭得是他们,让我笑,让我释怀,让我感动的也是他们。虽然时常抱怨他们的不懂事,有时候却很庆幸自己是教语文的老师,通过他们的周记、作文跟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伤心和迷茫。周记里的每句对我祝福的话都让我感动,每句真心的悔过和检讨书都让我微笑不已。走在校园里不经意间听到每句“老师好”都让我感到满足。下课后学生们围着我问作业问问题的感觉很充实。这样情感的满足和被认可感,被信任感是我从来没有的。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我时常给学生们说,尽管我很稚嫩但我会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做好我该做的事情!

满腔的感谢

来这里一个月我成长了,这源于每一个相遇的人的帮助,感谢给予我帮助关爱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同学。我是幸福的,因为遇到一个非常好的指导老师,在教学中有不懂的地方问她都会很大方认真的指导我,经验丰富却很谦虚!我是幸福的,我两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很呵护我。我是幸福的,因为还有七个人与我同甘共苦,我们在这里相识相知。我是幸福的,我们本校领导和老师都在背后支持着我们。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2)

机制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师资的综合性、实践性必修课程。它面向基础教育,培养教师应具有的优良品德和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就浙江七所高等师范院校(包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台州学院)相关实习文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完善师范院校实习运行机制,促进职前和职后的顺利衔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源。

一、就七所高校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分析异同

1. 实习准备阶段

七所高校的教育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在开展教育实习前一学期已确定实习生名单,采取由学校(院)统一安排和部分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宁波大学教育实习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20%的实习学生可采用自主实习方式进行。此外,实习生已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等相关课程,并通过考核(其中中文专业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以上,其他专业二级乙等以上等)。

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主要完成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三部分内容。在正式进入实习阶段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宁大在短学期就“三笔字”“简笔画”“说课”“模拟上课”等进行技能考核;湖师院组织开展 “演讲”“说课”和“课件制作”等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等。

除此,七所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在实习前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取得联系,明确实习期间要求。师范院校会优先选派“双师”教师担任实习生带队老师,人员(带队老师人数:实习生人数)配比为:宁波大学1∶8,浙江师范大学1∶20~1∶40,杭州师范大学1∶10,温州大学1∶8~1∶12,湖州师范学院1∶15~1∶20,绍兴文理学院1∶12~1∶17,台州学院1∶11。

2. 实习开展阶段

(1)学生方面。在实习相关文件之中,七所师范院校均包含关于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思想、学习、生活与工作等方面的细则,《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实施细则》还强调要对实习生进行师德教育;实习期间,以一周见习,七周实习的先后顺序安排实习。实习生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等工作,不同的学校对师范生要求略有差异。实习任务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实习任务信息

(2)带队老师方面。上述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基地及师范生保持密切联系,并对实习生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指导。其中,宁波大学要求带队老师检查、辅导记录不少于6次;湖师院要求带队老师以教育实习日志的方式记录;绍兴文理学院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配合,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 实结阶段

按照各高校要求,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上交个人实结报告,内容涉及教案、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实习日志等方面;带队教师在实习1周内完成对实习工作的总结评议,组织学生进行实结,其中,浙师大、湖师院召开实习经验汇报交流会,并借此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此外,浙师大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3到4周的研习活动。

二、高校师范生实习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

其一,旨在探讨当前师范生实习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其二,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三,为提高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职前职后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提供有效策略。

2. 调查内容、方法和对象

(1)调查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①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②实习中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包括师范生与带队老师,师范生与指导老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③实习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程度;④实习生对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体评价。

(2)调查方法。采用文献收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

(3)调查对象。问卷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学生用)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各系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该对象已于大二学年完成两周见习,大三学年完成四周特色实习,大四学年即将完成八周综合实习。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5份,回收率92.5%,有效率100%。问卷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教师用)以各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100%。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为了较客观地了解师范院校在实习前的安排与指导,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有关问题,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2、表3。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范生已了解实习制度和内容,比较充分地掌握了实习信息。

表2: 师范生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程度

表3 :指导老师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度

(2)实习中师范生满意度。通过客观了解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适应情况和满意程度,分析探讨师范生的实习需求,便于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4、表5。

表4 :师范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

表4反映实习生自我评价的高低与带队老师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的好坏呈正相关。总体来说,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较满意。

表5:实习生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评价(多选)

(3)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13%的同学反映实习小组会就实习机制方面向带队老师或师范院校提出建议,有58%的同学偏向于参加由校方统一组织安排的实习,21%的同学更希望以自主实习为主的实习,有10%的同学认为所在院校的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实习生对实习后所开展评价工作的满意度如表6所示。

表6 :对所在师范院校于实习后总结工作的评价

(4)实习期间师生(带队老师与实习生)、师师间沟通情况调查。通过对沟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反映师范院校带队老师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统计结果分别见表7。

表7: 师生、师师间沟通情况(多选)

(5)指导老师对实习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3%的指导老师反映合作的师范院校有就此次实习需要改进方面征询意见或建议,有12%的指导老师认为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有35%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很满意,54%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较满意。

三、完善和促进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运行机制的策略

1. 师范院校方面

(1)以多种形式开展实习安排、要求及内容的教育指导工作。教育指导工作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其中,院校方要认真贯彻实纲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组织开展实习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实习汇报会及经验交流会,并广泛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做到实习前后顺利衔接,实习学生上下级顺利结对;班主任和带队老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多种形式上传下达,确保每位实习生明确实习规章制度。此外,各院校可通过创建教育实习网络平台等方式,共享实纲计划、实习通讯稿、优秀实习生展示等内容,联合优秀的教师和学长学姐进行相关问题的答疑。

(2)调节师生人员配比比例。从七所高校的实习机制中发现,带队老师与实习生的比例一般在1比10以上,一名带队老师指导的实习生人数过多,容易导致带队老师时间分配不均,给予每位实习生的指导时间过少等不良情况出现。通过访谈后发现,该现象主要由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紧缺。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吸收更多“双师型”教师参与实习工作。

(3)加大实习经费投入,保障实习顺利运行。在广泛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多数师范院校学生并没有实习经费的补贴,交通费用自理,仅少数师范院校有相应政策。如台州学院在实习期间接送,宁波大学在特色实习期间接送等。教育实习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首先,争取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争取从财政拨款中获得实习专项经费,增加教育实习经费在教学经费中的比例。其次,应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一方面是实行“国家拨一点,地方给一点,学校出一点,院系自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学生个人担负一点”的多方集资办法;另一方面,争取得到实习基地的援助,实习基地少收费或不收费。

(4)建立师生、师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间沟通良好的实习机制。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显示,师范生对自我的满意度与带队老师及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程度正相关。因此,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在实习生对实习整体评价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据数据表明,仅有12%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与带队老师保持联系,几乎所有的指导老师在实习中不常与师范院校的带队老师联系。对于实习生,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其进行自我审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5)建立客观合理的监督机制。在实习机制运行当中,运行统筹方对进程的监督和监管十分重要。据对实习机制的异同分析发现,七所院校基本将实习职责落实到个人,但由于监督审查程序和系统不健全,造成实习报告弄虚作假,工作总结敷衍了事等情况。因此,要健全师范院校的审查监督系统,实行“一步一小结”的管理方法,与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就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各方需求开展每周研讨、中期会议、定期考察、课例观察,落实责任机制。

(6)师范院校应及时掌握师范生实习情况,收集实习反馈信息。在对实习机制的分析中发现,七所师范院校都比较关注师范生的实习生活,要求带队老师全程听课,安排学院领导巡视等。但是,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的互动并不频繁,对实习情况的了解,形式单一,内容局限。因此,师范院校可以在实习中及实习结束后,收集实习生和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工作、今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实习学校对指导老师进行实习反馈调查,以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形式收集有关实习反馈信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习机制。

2. 实习基地方面

(1)由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共同制定实习安排。根据对实习学校教师的访谈发现,实习学校并没有对实习生有具体要求与安排规定,仅通过与带队老师的交流获取。因此,在遵循师范院校实习制度基础上,各实习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及特点制定实习安排及要求,为各方面制定总的实习工作方案,确保实习步调一致。

(2)在实习前期,指导老师明确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及职责。在调查中发现,指导老师对师范院校的实习要求并不明确,例如课时量,实习时间跨度等内容,多是通过与实习生的交流中了解。据此,实习基地学校应定时召开实习会议,举行实习小组讨论会议等,切实普及实习工作任务,要求指导老师明确自身职责。例如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安排实习生教学观摩,指导实习生备课、试讲和讲课,改进教学效果。此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指导老师应指导实习生实施班主任工作,传授班级工作经验,帮助实习生解决存在的管理问题,协助实习生开展家访以及教育调查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全战,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

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蒋菠,许瀚月.变革教育实习,提升师范生

执教技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42-02

新疆在双语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工作经验,2010年开始实施具有“新疆特色”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实习支教(又称“顶岗实习支教”)是近年来我国针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弱化、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欠完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紧缺和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综合模式[1]。新疆2006年启动实施“师范院校高年级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理论层面实习支教模式对促进师范生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此教育实习却由于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而难以发挥应有效用,流于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

职业认同是与特定的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建构的动态的过程,可能包含一系列层次[2]。教师职业认同具有特定对象性,是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群体所具有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动态变化所形成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或一致性感受。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包含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3]。有研究认为,教育实习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促进作用,相反,教育实习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性降低[4]。也有研究认为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发展产生了有益影响,但也存在不利影响[5]。

本研究将对比分析新疆免费师范生支教前后职业认同发展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为新疆实习支教工作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9个不同专业的277名免费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习支教前后的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其中有6个文科班,3个理科班,女生191人,男生86人。实习支教之前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4份,回收率98%。实习支教后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回收290份,回收率97%,进行实习支教前后的统计,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95.5%。

实习支教后根据访谈提纲,访谈了两人。男女各一人,分别为理科生、文科生。小王:女,23,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善良,认真,有责任心,实习支教前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小张:男,23,物理学,乐观,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实习支教前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低。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赵宏玉、兰彦婷、张晓辉等人(2011)编制的《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包括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采用利克特四级评定。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

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2.75(0.580)、2.795(0.51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水平无显著差异,t=-0.995,P

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平均分(标准差)依次为:2.917(0.671)、2.975(0.633);2.772(0.725)、2.762(0.664);2.503(0.638)、2.563(0.676),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总体上得分无显著差异,t值和P值分别为:-1.110(0.268)、0.190(0.849)、-1.078(0.282)、-0.995(0.321)。对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内在价值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9,P=0.047。

(二)文科生与理科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的基本情况

文科生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平均分(标准差)依次为:2.917(0.729)、3.068(0.615);2.750(0.765)、2.860(0.639);2.457(0.685)、2.565(0.644);2.730(0.644)、2.858(0.499)。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习支教后文科生教师职业内在价值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实习支教前(t=-2.020、-2.036,P=0.045、0.043)

理科生实习支教前后其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平均分(标准差)依次为:2.917(0.597)、2.862(0.640);2.800(0.675)、2.643(0.678);2.560(0.574)、2.560(0.716);2.774(0.495)、2.717(0.522);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习支教后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低于实习支教前(t=1.96,P=0.05)。

(三)文科生与理科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的差异分析

用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后教师职业认同及各维度得分与实习支教前相应维度得分相减,求的差值为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描述统计结果显示文科生遇理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改变量及内在价值认同改变量、外在价值认同改变量、意志行为认同改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128(0.775)、-0.057(0.696);0.150(0.918)、-0.055(0.788);0.110(0.965)、-.157(0.910);0.108(0.872)、0.000(0.963)。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文科生遇理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内在价值认同改变量、外在价值认同改变量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生(t=2.070、1.972、2.351,P=0.039、0.05、0.019)。可见,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三、讨论

(一)实习支教对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变化,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各个维度的认同都有所提高,即实习支教有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提高的趋势。

实习支教前后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差异不显著的可能受支教中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没有朝向积极方向发展所致,尤其是外在价值的认同,实习支教地基本都在经济、物质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通过实习支教很多支教生对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和意志行为认同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另一可能的原因是,在访谈中了解到实习支教工作中支教生在支教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专业指导,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基本不具备对支教生进行专业指导的能力,然而支教生在学校学过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不具备实践性知识的情况下学习的理论性过强,在实习支教中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此外,访谈中了解到支教生在支教学校承担较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可能是影响其专业技能提升的另一重要原因。作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认同实习支教前后存在显著相关主要是由于实习支教中各学校和支教所在地的学生普遍给予了实习支教教师较好的尊重,使其内在价值认同不断保持提升。

(二)实习支教前后文理科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对比分析

实习支教后文科生教师职业内在价值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实习支教前;实习支教后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低于实习支教前;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通过访谈了解到文科生在支教过程中担任与本专业相符教师或文科方向专业教师,而理科生大多数担任与自己专业不符的课程,这可能造成了理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有所下降的原因。并且理科生中男生人数较文科中男生人数多,可能存在性别因素的交互影响。

(三)建议

1.支教生对实习支教的重要性有积极认识,但需完善支教生的评价和监督机制。访谈中了解到,支教生认为支教工作还需要认真完善评价和监督机制,支教生上课多且兼职很多教学辅助工作,并且在分配课程的时候有少部分学校能考虑学生的专业,更多学校主要是从自己学校实际出发缺哪门课的老师就安排给学生哪门课,更有甚者,有的支教生一学期都在做档案,没有实际参加支教工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也欠缺有效管理。

2.应重视实习支教前的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落实支教中的专业指导工作。访谈中了解到有些实习支教学校的领导对支教生不重视,基本不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而大学安排的实习带队教师指导学生太多,与每一位支教生的联系并不频繁,能给予的指导很有限,应该认真落实实习支教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提升,促进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

3.关于支教生的支教地分配可考虑与支教生的就业地意向相结合来开展分配工作,以促进支教生支教中的适应与入职后的职业适应。

四、结论

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实习支教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价值认同提升了,而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降低了。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的提升高于理科生。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陶建清.实习支教:优化师范生素质结构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2]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4)

[作者简介]张景峰,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法学硕士,河南洛阳47100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201-04

在法科应用型课程中,“标准化学习”主要是规范的学习,是课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法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化学习”的直接目的是学习、熟悉、理解相关国家法规范(尤其是相关国家法规范的法典条文)。法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化学习”是通过将“本质化学习”获得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国家法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理论知识的规范化表述方式。法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化学习”为进一步将基本理论、国家法规范在实务运用中的结合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讲,法科应用型课程的“标准化学习”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对其深入挖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司法本科课程作为法科应用型课程同样也需要“标准化学习”,其目的具体来讲是学习、熟悉、理解公司法规范(尤其是《公司法》法典的条文);通过将“本质化学习”获得的公司法基本理论知识与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对公司法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公司法理论知识的规范化表述方式,为进一步将公司法基本理论与国家法规范在公司法实务运用中的结合奠定基础。另外,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属于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法学本科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的互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加深对于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教学的研究。

一、课前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

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是进行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这是公司法课程教学前应该做好的一项基本工作。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因此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但是在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时,教学本身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收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

1 就教师来讲,公司法课程教学要求做好公司法国家法规范的收集工作。为适应公司法本科教学,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收集的具体内容,根据权威性和实用性来看,至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文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等。(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整个公司法课程教学中国家法规范大厦的框架,是必须收集的,如果没有收集就缺乏最基本的教学准备。当然在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文本时还要注意其时效性,因为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1993年通过,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局部修正,2005年进行了整体性的修订。在教学中要以2005年修订的为蓝本,在历史沿革、分析比较、历史解释时还要考虑历史上存在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另外,针对溯及力问题,可能也存在对现行失效规范的掌握,对失效规范的收集对教师来讲也是必要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是公司法课程教学中国家法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须收集的。如果没有收集属于缺乏教学准备。在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时,也要注意其时效性。因为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制定于1994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也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登记管理的即时性很强,且基本不涉及溯及力问题。关注点自然应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考虑历史沿革、分析比较也需要准备原来的规范。(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法院处理公司法纠纷最直接的国家法规范之一,与国家司法考试、公司法纠纷实务处理密切相关,也属于必须收集的国家法规范范畴。这种国家法规范随着司法实务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会有所增加,收集时要注意其最新的变化。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经公布了两件,需要全部收集。

2 就学生来讲,公司法课程学习要求做好公司法国家法规范的收集工作。本科生公司法课程的学习,主要在于对公司法国家法基本规范的了解、认知与把握,与教师的讲授具有同步性,因此也需要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文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等。没有这些对应的文本,教学过程缺乏基本依据,师生之间难以互动,不过,学生收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与教师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的是正面吸收知识,培养运用的基本技巧,收集的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主要是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文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等。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指导其收集失效的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为对照、比较学习提供规范基础。

(二)教师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内容解读的准备

教师在收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的基础上,要为开展条文认知教学作好课堂解读的前期准备工作。

1 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包含内容的标注。在对学生讲授以前,教师首先要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包含的内容标注出来。标注内容力求准确。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公司法释义的著作,教师需要参考各种权威的释义书籍,进行准确的内容归纳工作。例如,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章总则各条:第一条(立法目的)、第二条(公司法调整范围)、第三条(公司地位及股东的有限责任)、第四条(股东权)、第五条(公司经营活动准则与合法权益保护)、第六条(公司登记与查询)、第七条(公司成立与公司营业执照)、第八条(公司名称)、第九条(公司组织变更)、第十条(公司住所)、第十一条(公司章程要求与效力)、第十二条(公司经营范围)、第十三条(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第十四条(分公司与子公司)、第十五条(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转投资)、第十六条(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决议)、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工会与民主管理)、第十九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第二十条(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公司人格独立性的否认制度)、第二十一条(关联关系人禁行

规则)、第二十二条(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可撤销)。这种标注,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概括相印证。

2 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语义解读准备。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内容的语义解读,是帮助学生学习逐步、完整掌握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内容的基础工作。在课堂讲授前,教师要首先根据规范条文的汉语基本含义进行准备,对于符合日常用语的按照日常用语准备;其中含有法律术语的按照法律术语准备,对于条文要有准确的、符合立法原意的基本把握。例如,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股东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1)可以按照日常的用语习惯进行准备:作为公司法规定的企业法律形态的一种,有限责任公司在设立时,股东的数目要求在五十个以下。这些股东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出资、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越过股东五十个这个法定数目界限的,就不能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公司形态,可以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如果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就必须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相应规定进行设立。(2)按照法律术语进行准备:需要点明本条的有限责任公司有其特定的含义,是指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前述理论知识把握;指明“五十个以下”包含本数在内,即在一至五十个之间,五十是有限责任公司最高的股东人数上限,不能突破;其设立有相关的要求,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3 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内容弹性较大条文的解读准备。例如,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条(公司法调整范围):“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本条反映了公司概念的公司法认可性、内国性两个方面的内涵,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依照原来公司法成立的公司,是否本法所称的公司、能否适用本法的规定等。在解读中,应当说明,参照其他立法例,《香港公司条例》中称“‘公司’指依本条例规定组织及登记之公司或现已存在之公司”。依照原来公司法成立的公司,也属于2005年公司法所称的公司,应当适用2005年公司法的规定等。另外还有比较分析解读等方法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准备。

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

在前述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

(一)教师引导、总结与引申

在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解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辅佐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总结与引申等。

1 教师的引导,(1)引导学生条文语义解读。首先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最常见的文义解释方法解读规范条文的含义,也就是一般人认可的语法、一般人认同的词义,法律人一般认同的语法、词义去解读规范条文。这种解读首先由教师给出要求,然后由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解读;首先是这个条文是什么含义,其次是条文有否法律术语以及术语的应用范围等。(2)引导学生总结条文的内容。这是一项巩固学生是否理解条文内涵的抽象性活动,首先需要学生自身完成,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作出自身的理解。

2 教师的总结。教师的总结与学生的活动相对应。(1)教师对学生语义解读活动的总结。肯定或者否定学生围绕文义解释法进行的不同解读,并给出一定的理由。(2)教师对学生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总结。肯定或者否定学生概括条文的不同内容,并给出一定的理由。

3 教师的引申。(1)归纳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方法,在总结学生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方法,比如结合公司法基本理论知识概括方法、结合内容精炼方法等,(2)激励学生对相关法律术语的联系,有时间的话对国外的条文、制度适度介绍以拓宽知识面。(3)对于弹性较大条文,教师可以提出目前研究的基本状况,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激发学生对规范研究的积极性。

(二)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是解读规范条文的关键,使学生能够掌握条文的有效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规范条文解读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成效高低的关键。而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是学生参与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艺术的作用,避免代替解读规范条文或者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是多肯定、多鼓励,多点拨方法、提醒思路等。

1 学生进行语义解读。可以采取课前预习、课前编组、课堂随机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来进行。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课前各自通读条文,把握条文的基本含义的方式;课前编组就是将学生编为几组,每组总结出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内容看法,由代表在课堂上发言的方式;课堂随机就是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

2 适度的学生辩论。(1)在出现不同的看法时,由学生进行适度辩论,阐述自己主张的理由,根据教学时间的具体情况掌握。(2)学生看法一致,在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提出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讨论。(3)特别注意,学生辩论应当包括对于不适当看法的争论在内。培养学生论辩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对课堂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教学活动的总结

教师课堂规范条文解读艺术的提高,需要教师课后的及时总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要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还需要学生课后的总结。因此,教师安排学生课后对课堂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的情况进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抽查督促学生完成总结工作。

(一)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总结

1 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自己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判断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总结本次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不足、下次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2 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分析。主要记录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时的灵感与顿悟等。如果引发了科研的冲动,拟出基本的打算和安排。记录下关键词等。

(二)学生对课堂情况的总结

1 学生对课堂情况的总结是加深学生对规范条文认知的主要教学环节,也可能引发学生规范研究的积极性。(1)基本知识的总结。对基本知识的总结,要求学生注意关键点的把握,首先是规范条文内容的概括,规范条文解读、内容概括争议较大的辩论情况;其次是关联内容的衔接,将规范条文关联的其他规范进行联系、思考;最后是规范条文内容归纳的方法等。这部分总结主要是为了学生通过在校反复的训练和总结,养成规范条文内容迅速总结的能力。通过该种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的规范条文认知能力。(2)自己在课前准备、课堂上表现的总结,下次课前准备、课堂上参与的打算,首先是总结自己课前准备的情况、课堂上表现的情况以及课前准备对于课堂参与的影响等。其次是在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如何做好下次的课前准备和课堂上的参与。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5)

_____________中学:

我校__级本科班学生__将于__年__月中旬至__年__月中旬进行为期_____________周的顶岗实习.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二)

_______________学校:

兹介绍我校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20__届______学历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同学去贵校实习,请接洽。

(校或院、系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三)

________________:

现介绍我院20XX级_________师范专业同学前来贵校顶岗实习,为期__周。

望贵校提供实习条件,并按照学校规定对学员严格要求,督促其完成实习任务,并对其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鉴定意见。

谢谢支持!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介绍我校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20__届______学历毕业生__名同学去贵校教育实习,请接洽。

名单:(略)

(校或院、系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延伸阅读:师范生实习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

做好教育实习的各种准备工作,学习备课,写教案,练好师范基本功。在实习出发前,上交一个主题班会课教案、一份第二课堂方案、一份个人实习计划以及一份实习前的准备总结。

(二) 见习阶段

到达实习学校后,尽快安顿好各队员的住宿问题,再由该校负责老师带队员熟悉学校环境,购买宿舍公用物品。第二天,与学校召开见面会,请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老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A、教育见习

1、多听原科任老师的课,提倡跨年级、跨专业听课,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2、了解各科目的上课进度,把握任课班级的成绩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3、在原科任老师指导下,准备上课教案,进行试讲。

4、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学生的工作。

B、班主任见习

1、与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2、用3-5天时间记住所带班级的学生名字,召开班委会。

3、确定一名待进生,从各方面去帮助此生。

4、结合初一新生的军训活动,协助学校和原班主任做好这项工作。

C、教育调查

1、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初步确定调查主题。

2、初步确定分工名单。

3、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三)实习阶段

A、教育实习

1、争取早上课、多上课。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

2、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可以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科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3、鼓励不同科组的同学互相听课,作好记录,多沟通交流,共同进步;同科组的同学可集体备课、轮流负责。

4、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B、班主任实习

1、熟悉班主任常规工作,独立处理班上问题,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

2、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设计好主题班会的方案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3、深入了解学生,继续落实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C、教育调查

1、确定调查题目,初步拟定调查问卷,明确各项分工

2、进行调查(如问卷、采访、座谈等),请求实习学校配合,保证不影响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

3、统计问卷,整理、分析采访座谈等调查活动的资料

4、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

A、教育实习

1、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2、请原科任老师填写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的实习成绩。

3、与原科任老师进行座谈,请求老师批评指点,找出存在问题,力求改进。

4、向原科任老师送上小礼品,表示敬意与谢意。

B、班主任实习

1、请原班主任老师填写班主任工作鉴定,初步评出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

2、与原班主任交谈,送上小礼品,致以敬意和谢意,并处理好最后的班主任工作

C、教育调查

修改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并交给实习队长

后期工作:

① 实习队长组织全队同学根据《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评分标准》评定每个同学的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的成绩。

② 实习队长收集每位实习生个人总结与专题总结、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好实习队工作总结(执笔者免写个人总结),回校后三天内将实习队的总结以及推荐2篇写得较好的专题总结或调查报告交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③ 实习队长负责写出全体队员的小组鉴定,填写好队员的考勤表。

④ 原科任教师和原班主任写好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后,由实习学校签写意见和加盖公章,交领队教师带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

⑤ 召开总结座谈会,征求实习学校领导、师生对我校实习工作的意见,整理好送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

⑥ 研究如何为实习学校做好事。

⑦ 离校前,清退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用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⑧ 认真写好感谢信,做好返校交通安排

⑨ 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⑩ 实习结束后,三天内评选出教育实习积极分子(人数不超过全队1/3),交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审批。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6)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注意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班级成绩突出,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2019年教师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

汉语教师实习总结

2019教师专业技术年度总结范文

2019期末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9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模板

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200字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结尾范文

初一英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结尾

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开头介绍

2019年特岗教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怎么写

计算机教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高校教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7)

一、新课程理念对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基层教育课程不仅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还设置了综合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仅将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改变旧有的教育理念,除去以往教材繁、难、偏、旧的现象。同时,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等。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上课不仅要用新教材,遵从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评价体系,更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榜样。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生知识目标的实现,还要完成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内涵

所谓技能,是指掌握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即运用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标的活动的能力。技能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能指人的一般能力,是人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不用专门培养就可以掌握,是人生存发展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狭义的技能是指人的特殊能力,是一种专业才能,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养才能获得,是人们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结构则指的是教师所拥有的技能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社会实用性的结合方式,是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依据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和方式。

教师的专业技能结构应是一个开放的范畴,具有历史性,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不断更新和扩展,在不同的时期,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内涵不同,所包括的专业技能不同。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应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适应,为教育理念服务,是践行教育理念的前提和保证。

合理的教师技能结构有利于教师适应并胜任教师角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不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则不利于教师适应和胜任教师角色,会阻碍、降低他的教学效果,影响他们教学水平。

(三)新课程理念对在校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要求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为了教师教学服务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目标与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结构也应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在以往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以往的一些教师基本技能和应用性技能如:普通话、粉笔字书写能力、钢笔字书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实验教学能力等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还须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学生教育与管理能力、课外辅导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等方面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桔构。

2.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历史性的范畴,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胜任教师角色,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技能,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才能长期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在众多的优胜者中脱颖而出,才能为自己赢得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3.新课程理念对在校师范生专业技能结构的要求

根据师范生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用人单位的反映,当前师范生在就业当中,不仅表现出心理素质差、职业道德感不强、适应能力较低,而且还表现出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上的现象表明,在校的师范生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离新课程理念要求较远,他们所具备的技能结构还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难以胜任当前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师范生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是他们将来就业和工作的需要。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

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及当前师范生自身特点,在校师范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建自身的技能结构:

1.娴熟的基本职业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基本职业技能主要指的是粉笔字书写技能、钢笔字书写技能、标准的普通话、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学生的课外辅导能力等。

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最基本能力,是前提。如果连这些基本能力都不具备或不足的话,师范生就很难胜任教师角色,完成不了教育教学任务。

当然,作为未来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还必须包括一定程度的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

2.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而且,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扮演传统的教师角色,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指导者和伙伴。因此,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与学生成为伙伴,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学习。只有具备较高的协调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长。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室和三尺讲堂了,教师必须设计并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来带动学生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理论。

3.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答案或解决方法的能力,是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新资源等的能力,是开发教育新制度、新发展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既是教师自身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评价能力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衡量和定性描述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能良性循环和进一步发展。在学校,教师既是教育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他(她)不仅要评价别人,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评价。专业的评价能力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丰富自身的发展经验,还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从而保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确保教育活动的效果。

4.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耐压能力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不变的。而且,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耐压能力,在这个节奏紧张、变化多端、烦燥喧嚣的社会是很难立足的。而作为一名基层教师,面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同行的竞争、教学效果的评比考核、学生的成绩状况、学生的突发状况、升学率等,压力可想而知,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耐压能力是他们立足教育世界,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5.自我发展的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能力

在师范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经常存在师范生跟风、盲目从众、或过于挑惕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师范生在就业前没有进行自我发展的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不知道自身的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或心中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甚至有些师范生还抱着过去的择业观念,忽视当今的社会现实和自身的基础,盲目挑惕,结果总也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梦想是飞翔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根据自身的特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个美好合理的理想和抱负,然后有步骤、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踏实努力奋斗,最终,理想终会实现。因此,自我发展的合理设计和科学的规划能力也是师范生将来当好人民教师,成为优秀人民教师,实现个人教育梦想的必要条件。

6.勤于学习并善于学习的能力

如前所述,当今世界是一个发展迅速,变化万千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习永无止境。无论从事那个行业,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学位,你所掌握的知识永远不够。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学习才能有可能适应这个世界,胜任你的工作。终身学习是每个人终身的事业。

此外,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千世界,光靠勤奋学习这份精神还不够,还要善于学习,精于学习,要有过硬的学习能力。只有会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强的人才知道怎么去学习,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举一反三,学一知千。

作为教师,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还要了解、知晓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广博的知识面,多才多艺的功底,不努力学习、不善于学习怎么能够获得?

勤于学习并善于学习的能力是师范生成为教师并胜任教师职业的保证。

7.勤于反思和认真总结的能力

反思使人进步,总结有利于发展。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只有不断反思和认真总结,才能让人冷静下来,回顾过去,查漏补缺,并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让人不断进步,顺利发展。因此,无论是作为在校的大学生,还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学会反思和总结,对其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师范生构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途径和方法

无论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是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校师范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多,绝不仅仅是上文所提到的那些。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毅力、良好的职业观、道德观、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等也都是师范生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教育事业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在校师范生除了要认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要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发展能力;不仅要注重课堂学习,更要重视社会上的实践锻炼;不仅要服从学校安排的学习活动,还要主动积极地自我学习,从而全方面提高自己,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1.养成学习意识,广泛学习,终身学习

师范生要努力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及社会发展趋势,培养自己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坚持努力学习、广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此外,师范生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相关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努力学习琴、棋、书画、体育、文学、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相关的兴趣爱好,既有深度的学习,还要有广度的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为老师要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8)

教师高超的授课艺术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教师的教学威信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不单单是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把自己所准备好的授课内容很好地表述出来,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个人学习进步、发展的能力。对于初上讲台的在校师范生来说,高超的授课能力、授课艺术是学生进取的重大方向之一。

一、这些年都在参与本系师范生的试讲指导,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历史课的试讲中存在着条理不够分明,讲述不够完整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一)讲述条理不够分明

初中的历史课本里的内容大多为一些历史知识要点,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框架,这对在校的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是要准备好一个教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历史第六课洋务运动,它只有两个框题: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再如第七课也是两个框题: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师范生在准备教案时得事先理清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事件与事件之间是该如何衔接的。准备阶段没理顺,讲述自然条理不分明,而且也不能把一个历史事件的概貌呈现给自己所教的学生。由于理不顺课本上的内容,试讲起来心里没底,再加上紧张等等因素,讲述时条理不够分明,试讲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二)讲述不够完整

历史事件的讲述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讲述完整,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讲述清楚,以使学生有个全面的概念,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试讲阶段的部分师范生在讲述过程中只看到课本里的内容,没有经过精心梳理,在讲述里很难把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讲述完整。有些师范生在介绍背景时耗时太长,而到了事件的经过确是一句话带过;有些师范生没有介绍背景,自己在讲述的过程中觉得很不顺利,连自己说什么都搞不清楚等等,这些讲述不完整的表现都影响到试讲的效果。

(三)自信心不足

师范生在试讲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讲过的内容而且不必要再进行讲述的时候,还在进行讲述,而且前后有不一致的现象,有些学生讲一个内容没讲完,就连说要重新来,有些站在讲台上停顿两分钟左右没出声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自信心的不足与其备课不够充分、基础知识不牢固、个人表述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与学生训练不够多也有很大的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讲述历史小故事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及进入教育教学工作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小故事的特点

历史小故事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内容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风俗等,它还贯穿古今,纵横世界,教师在授课过程恰当地运用它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高等也非常有益,

三、讲述历史小故事对于师范生知识的巩固、提高师范生试讲及实习的自信心、提升师范生的授课能力授课技巧、提高其教材处理能力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知识的巩固

一个师范生最基本的技能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扎实,通过讲述历史小故事,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一个人的学习要想得到巩固,就得如教育家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学生首先要选择题材,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适合于教学的题材,在选择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对过去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再梳理、再认识的过程。同时,历史故事的讲述要求运用历史语言语音要准确、科学、有历史韵味、精练、通俗,这使学生在选材过程中,都在学生思考考证的范围,这对以后学生试讲、实习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的。

(二)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自信心的提高

历史小故事,由于较短小,师范生在讲述的过程中,相对于一节课来说是较容易应付的,这对于师范生自信心的提高是有帮助的。经过长期的指导实践,较多的师范生在实习前的试讲练习过程中,大多都了解历史小故事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的重要,所以学生在试讲过程,都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师范生在试讲前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在试讲前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得心应手,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上得好课的自信心,并提高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自信心。

(三)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讲述技巧的培养提高

历史小故事,具备叙事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对故事的讲述可以以常用的方式,如顺叙、倒述、插叙等进行,也可以选择平叙、补叙、追叙、分叙、合叙等等方式进行,方式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一次检验;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思考自己的语言运用是否得当,仪表仪态得当与否,这些都是要学生考虑的。另外,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推敲、评价等对学生讲述技巧的培养及提高都非常有益。

(四)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材处理能力,为其试讲阶段写教案有益。

师范生在进行历史小故事的讲述训练过程中,选择题材、选择讲述方式方法、故事的编写都使学生在开支脑筋思考:选择什么题材,哪些题材是自己较熟悉的,哪些是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哪些较适合自己讲述,哪些自己讲述得不是很好,哪些方法方式最适合自己,编写的过程中不能违背史实,要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哪些同学讲得较好,可以向他们学习什么,自己的长处短处都有哪些,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应该用什么词句进行过度等等。师范生对以上内容的思考、实践,实际上是对其以后准备试讲阶段的编写教案程序进行了“预演”。有了相关的“预演”,对学生以后写教案,处理教材等等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师范生开展讲述历史小故事的活动,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开展师范生讲述历史小故事活动的组织

(一)历史小故事选择的指导

开展师范生讲述历史小故事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故事,最好是与学生实习期间所授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如我系学生实习时间大多数是在国庆后,实习学校初中一年级历史课的授课内容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阶段,所选择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与春秋战国相关的一些故事,如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三令五申、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要求故事的篇幅简短、真实,并对故事情节进行高度浓缩。如果所选择的历史故事过于冗长,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挫,而且在试讲及实习授课过程中就会发生喧宾夺主的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

(二)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的方式进行。

开展讲述历史小故事提高授课能力的活动可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每一小组成员以三至四名为宜,每组的成员设一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选择故事题材、撰写讲述稿、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各小组的活动开展可进行评比,或个人自行练习,当然最好是以系部组织比赛或以其它的评比形式开展,或者把它做为教学法课程的一个考核内容为最佳。

(三)讲述的要求

讲述历史小故事要有一定的要求,使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章”可循。首先是要求声音要洪亮;其次是语言是否流畅,语速掌握是否得当;第三是看情节处理是否得当;第四是仪态是否大方得体,表情、手势等语言是否把握得宜;第五是要求时间的掌握是否恰当。根据这些要求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比、总结,对学生授课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有益的。

(四)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的此项活动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总结有必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总结。第一是要求学生每个人完成一份自我总结,这一层次要求是以个人的感悟为主进行,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第二是在小组进行总结,这一层次要求以组员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反思,并拟定整改措施;第三是进行班级总结,这一层次要求以各组的总结为基础进行一个全局的概括总结,以让全班的学生对所组织的活动有个较全面的了解,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系部、班级对表现优异、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表现不是很出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可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帮扶促进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通过学生的反思总结学习,在校的师范生的授课能力授课技巧终将会得到的提高,学生在“打造”自己的同时,也使得学校更有实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师范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9)

分类号:B849

1、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师资,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对于特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12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全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作出部署,体现了国家在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决心和力度。但就我国特教师资的现实情况来看,规模偏小、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现有特教教师中职前受过专业培养的数量不足一半,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特教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承担着基层特教师资培养工作的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任务就凸显艰巨。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状况如何,对特教事业的认同感如何?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是反映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重要指标。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0ut)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当学生处于学习倦怠时,往往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遭受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行为反应,表现为对学习疏远、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意义感降低、情绪低落并且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综合病症,如易怒、紧张、沮丧和低自尊等。关于学习倦怠的内涵和维度,国内外学者大都借鉴了职业倦怠的定义和测量工具,在这方面,Maslach(2003)提出的三因子模型最有影响,他认为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压力引发的包含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成就感降低等典型特点的综合性身心症状。国内研究者连榕、杨丽娴等人参照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编制了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并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了调查。他们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专业承诺(pr0fessi0nal c0mmitment)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它是衡量大学生专业选择满意度、专业思想稳定度以及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元明确目标、旷课逃课、考试作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学习倦怠表征。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乃至以后的专业发展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特殊教育师范生为对象,对他们学习倦怠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就其与专业承诺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改善特教专业学生学习状况、促进他们更好地专业成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南京某专科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选取了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2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77%。被试中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被试分别为110名、151名和113名;其中男生52人,女生322人;农村生源的158人、城镇102人、城市110人。(问卷中部分被试信息存在缺失,数据分析时进行了缺失处理)

2.2 测查工具

2.2.1 学习倦怠问卷

学习倦怠的测量使用由连榕、杨丽娴等参照Maslaeh的量表编制的《学习倦怠问卷》。该问卷共20道测验,分为三个维度,即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成就感低,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该问卷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计分,分数越高说明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总问卷的Cr0nbaeh a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在0.87-0.91之间,拟合较好。

2.2.2 专业承诺问卷

由连榕、吴兰花等人参照Meyer和Allen的量表编制。该量表共27道测验,分为四个维度: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该量表也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总量表的Cr0nbach a系数为0.927,分半信度为0.831。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360-0.873之间,四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873、0.891、0.774,0.78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在0.93-0.99之间。

2.3 测验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集体施测,被试同时完成两份问卷的填答。问卷的施测不限定时间,被试回答完毕后当场回收,之后对被试填写的完整性和认真性进行检查,剔除有较多漏答或作答不认真的不合格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

2.4 数据分析

问卷回收后,在SPSS13.0上进行数据录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被试在学习倦怠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表1。由于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试倦怠总分的平均值为2.74,接近中等程度范围。

另外,根据问卷结构特点并借鉴其它研究者的处理方法,高于60分者视为学习倦怠者,低于40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介于40分和60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统计结果表明,有明确学习倦怠者有108人,占28.05%;不存在学习倦怠者有18人,占4.67%;状态不确定者有259人,占67.27%。

3.2 不同性别、年级及生源地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的差异性比较

分别以性别、年级、生源地等被试特征变量对被试分组,以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及学习倦怠总分等变量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一表4所示。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别的特教专业师范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项维度以及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

不同年级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及倦怠总分的平均值如表3所示,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以及倦怠总分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之间,总体来讲,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最高,表现为他们具有更多的学习方面的不当行为以及更低的成就感上;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最低,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间差异并不明显。

以生源地为分组变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在各个维度以及倦怠总分上都没有明显差异,不同生源地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上的得分如表4所示。

3.3 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承诺的整体状况高,其余依次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

3.4 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相关分析

表5表明,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承诺的整体状况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各维度及承诺总分均值都略高于中间值(中间值为3)。其中,在规范承诺上的得分最

学习倦怠问卷各维度和专业承诺问卷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见表6。由表6可知,专业承诺的各个维度以及承诺总分与学习倦怠间都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137--0.584之间,其中,情感承诺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最高。

为进一步考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分别以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和倦怠总分为因变量,以专业承诺的四个维度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见表7。可知,对于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学生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是其有效预测变量(F=42.64,p

4、讨论

4.1 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的整体状况

调查发现,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在调查的样本对象中,有近30%的学生存在学习倦怠,有些甚至已达厌学水平;另外,还有六成多的学生处于不确定期,如果学校、老师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很好的教育和引导,那么这些人很快也会产生严重的学习倦怠反应。该结果与周丽玉等人使用相同量表所做的研究比较一致,这也再次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业倦怠情况提供了实证方面的依据。

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被试在行为不当上的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其中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两个维度的均值都高于中间值3。结合现实情况来看,不难发现,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学习倦怠比较明显地表现在各种外显的行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平时经常会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简单应付、考试时有作弊,最终导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欠缺。在学习倦怠的定义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到由学习压力引起的。所以,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学习倦怠可能和学生的压力过大有关。目前,国内各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大而全的倾向,过于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时间短,课程模块多,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带给学生很多压力。就本研究所调查的被试而言,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比较欠缺,进入大学后,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可能会出现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了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学习绩效和自我价值感降低,形成倦怠症状。因此,作为高校来讲,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精简课程门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按照工作过程改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每堂课都学有所用,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4.2 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从性别上来分析,男生比女生存在更多更严重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方面,两者达到显著性差异。这与连榕等人以普通大学生为对象所做的研究结果不太相符,这或许是由特教专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需要巨大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从事特殊教育既辛苦,社会地位又不高。传统观念中,往往认为女生更加细心、耐心、有爱心,因此更加适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中,女教师的数量也要远远大于男教师。基于这样的观念和现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男生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往往会不及女生,继而会衍生出更多的情绪低落。而较之女生的含蓄、内敛,男生的行为意愿往往更容易直接表现出来,反映在学习过程中,男生会出现更多疏远学习的行为。

从年级差异上来看,我们发现,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最为严重,较之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不当行为,成就感更低,而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和相关研究的结论比较一致,在以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的诸多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基本上呈倒“U”型发展,大三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在刘志芬所做的一项关于高职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中,也发现二年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行为不当,三年级学生的成就感较好。具体到特教专业而言,二年级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年的新鲜神秘感之后,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心中很容易产生失落,同时在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等方面也会面临诸多挑战,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倦怠感,无论从情绪还是行为上都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到了三年级,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加深、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巩固,以及见习、实习等实践锻炼的增多,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自我价值感能够得到提升,获得的成就感也会更多。

4.3 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承诺状况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分析

研究中,我们也对被试的专业承诺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承诺处于中间水平,各维度及承诺总分均值略高于中间值。其中,被试在规范承诺上的得分最高,而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的得分较低。规范承诺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留在所学专业主要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继续承诺主要反映大学生出于自身素质、能力、就业机会以及与该专业相应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理想承诺则反映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后面两个维度的承诺水平较低表明特殊教育师范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整体动力不足,热情不够。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期待不高。近年来,虽然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得到社会的关注,发展速度也很迅猛。但就其总体状况而言,发展仍不均衡,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地位不高,职业声望和经济待遇也相对较低,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些状况会导致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持有一种比较悲观的态度。

从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上来看,两者呈显著负性相关。专业承诺的水平越高,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就会越少。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还表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是学习倦怠中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的有效预测变量,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是成就感低维度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特别是情感承诺,对学生的学习倦怠有着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在回归模型中的解释量是最高的。情感承诺指学生呆在所学专业的一种强烈愿望,不愿意转换专业主要是因为个人对现在所学专业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可见,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或对所学的专业充满深厚的感情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意义感,减少学生对学习的厌倦。笔者了解的现实情况是,很多特教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对特殊教育并不是太了解,甚至有的闻所未闻。入学后,接触到的情况可能和自己的想象间存在很大差异,何来感情可谈?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加强对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特教专业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对特教事业的职业情感,引导其形成积极的职业动机,这将有利于减少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

5、结论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10)

下面,我将我个人作为实习队长及实习老师的实习工作分三个阶段做总结:

(一) 校内准备阶段

按照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教育实习的规定,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在XX年8月初制定了物理系教育实习计划,02级学生分成十一个实习队分别同物理系和指导老师带队进入各实习点进行教育实习工作。我被分配到某实习队并担任队长,某实习队组队后我按照系内的有关规定及指导教师的要求与某校方作了接触,确定了本队实习的有关事宜,明确了教学进度及教学任务,开始紧张的校内准备工作。

校内准备工作分国教材分析,备课,听课,评课等几项内容,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与各位队员一起将需要讲授的课程,知识点作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编写了各课节的教案,备课进行试讲,评课,自我总结。

校内准备阶段在系领导的指导下,某实习队校内准备阶段取得了成功,大家都对自己的课程作了详尽的准备,编写了详细的教案,通过校内准备阶段我完成了课程的分析和教案的编写,进行了课程试讲,总结了自己收获与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的教育实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 教育实习阶段

经过尽二周的校内准备,我在带队老师范继祥的指导下进入哈尔滨某学进行教育实习,按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的有关规定本次教育实习要完成三项主要任务――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

进入某,实习队每人进入一个班级进行班主任实习和物理教学。我进入的开放系统有为高二一班,原班任为王丽红老师。讲授课程为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章机械波的内容,下面针对教育实习的各项任务将自己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得失做以下总结:

1. 教学实习

进入某后,实习队马上进入班级了解情况,跟随指导教师听课,参加教研会议,队内试讲,评课,为新授课程做准备,实习队于XX年9月1日进入某,在明确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后我马上跟随刘玉敏老师听课了解学生情况为9月5日新授课做准备,在听课中我以现某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强调,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9月5日前结合听课的心得制定了教学计划,进行了队内试讲,得到了指导教师的肯定,9月5日第四节,我正式走上讲台,在二年一班讲授新课第十章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经过精心的准备,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各项教学计划,课程的讲授得到了指导教师刘玉敏老师的好评,但刘老师也指出了课程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堂新授课程后我及时总结了自己的得失,在听课和试讲的同时吸取他人的优点及长处为自己所用。自9月5日至9月20日在两周多的时间里我共完成11教学课时,其中新课8节,习题课,复习课,单元测验各一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每堂课程都饱满精练,某物理组组长王彦华教师在听完我的课程――多普勒效应后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在我自己的努力,各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的教学实习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讲授新课,实践课的同时我共批发作业306份试卷51份,听课35节,在教学实习中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日后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2. 班主任实习

在进行教学实习的同时我还进行了班主任工作实习,9月1日进入某开始我便在高二一班班任王丽红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班主任工作实习。我深入高二一 解情况帮助班主任老师开展各项工作,针对校艺术节,校运动会,校队列比赛都在9月进行,班级的各项工作也都按照计划展开。我协助班任老师开展队列训练,运动会及艺术节的准备工作,同时也着重做了几位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同学们克服思想波动,多次开展开班干会议及主题班会,对班级同学及班级的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工作中得到了王丽红老师的细心指导,学习了比较多的工作方法和班级的管理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共做学生思想工作5次,召开班干 会议3次,主题班会2次,参加校队列比赛,校运动会,艺术节,在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教育调查

进入哈尔滨某之后,结合某的现状及学生特点我做了细致的分析,结合准备阶段的教育调查计划制定了本次教育调查的主题及调查步骤,展开教育调查,并结合哈尔滨十二中,哈尔滨三中的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得到高查结论。

此次高查的方向是重点校,普通学校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取向,学习目的,学习现状的差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跟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高查涉及某高二高一共六个班,共400余名学生,及哈尔滨十二中,哈尔滨三中的有关调查数据。我听取多人的意见,查询有关资料,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了教育调查报告。报告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4. 活动

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篇(11)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在实习之前,通过观摩教学实践而进行的学习,可以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学教学实际,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为师范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而教育实习是师范生通过亲自进行教学实践而进行的学习,由于师范生缺乏对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了解,不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及特征,不能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等客观原因,实习时往往会给实习中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师范生实习时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减少实习期间给中学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习前应为师范生创造教育见习的条件。

 

而且,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第六条中也明确指出,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经费、安全等种种原因,中小学对教育见习并不欢迎,师范院校很少安排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有些院校通过观看录像代替教育见习,并没有让师范生深入到教学一线。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我们组织宁夏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教育见习,以探索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的模式。

 

一、教育见习工作的组织安排

 

由于学校没有为师范专业的教育见习安排专门的时间,见习只能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这也就决定了见习只能在学校附近进行。我们选择了离宁夏大学较近的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和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作为见习基地,从2015年4月20日至6月10日安排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2级学生在两所中学进行见习,其中宁大附中安排17名学生,十六中安排12名学生。见习内容主要是听课、评课,宁大附中的见习生听高中(高二)生物课,十六中的见习生听初中(七年级)生物课。见习学生3~5人一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和见习学校生物课程的上课时间去听课。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安排李小龙、倪峰两位教师与师范生交流沟通,十六中安排了张煜梓老师。为了督促师范生保质保量进行见习,及时总结提升,我们编制了“教育见习登记表”,让他们记录见习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感受体会,还要求见习结束后每人写一份见习总结,小组长写小组总结。

 

二、师范生进行见习的效果

 

1. 深入课堂,了解中学教学实际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2级36名师范生中有29名参加了见习活动,见习率达到80%,听课最多的达到5次。师范生每次听课时都填写“教育见习登记表”,及时记录听课内容,写出听课感受、体会,还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及本次见习活动的安排提出建议。

 

通过见习,师范生了解了如何处理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教学方法,了解了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的特点。例如,王晶同学在“感受体会”中写道:“李小龙老师最大的优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习效率较高。李老师通过说明、举例讲解抽象的问题。”孙丽丹同学说:“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资料后自己总结,回答问题。”马燕同学写道:“老师思路清晰,上课氛围非常和谐。”杨英同学写道:“在习题的讲解中,不光讲解本题,还针对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并且举一反三。”马燕同学还写道:“通过这节课,知道了如何把握课堂的重难点,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鲍振艳同学写道:“李老师的课联系生活实际,效果很好。”

 

有些学生通过听课,对中学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万茹同学写道:“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好,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中。”马小燕同学写道:“我觉得这个班的班风有点不好,上课时后面的学生一直说话,影响了其他学生。”

 

由此能够看出,通过见习,师范生对中学教学实际有了较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实习及参加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课后分析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师范生每次组成小组去听课,每个小组有3至5人,听完课后一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讨论,还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听课、讨论、交流、反思,加深了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评价。

 

例如,杨红艳同学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老师讲课时,重、难点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提问很有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杨英同学对教学方法及师生关系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评价:“老师上课条理很清晰,板书设计规范,布局合理,学生很积极,和老师配合默契。”李静同学对讲解概念的方法评价非常到位:“老师讲概念时,特意标记概念中的关键词;讲物质循环时,举出相关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图表列出,一目了然。”曹雪美同学对老师的教态进行了评价:“老师的目光及相关肢体语言用得非常好,语言和表情无不流露出一股温情,老师与同学的关系非常和谐。”马红霞同学在感受体会中写道:“这是我第二次听倪老师的课,倪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课堂气氛活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语言功底是很重要的。”学生的这些认识只有亲自到中学课堂中才能体会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见习,一方面加深了师范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一方面也让他们知道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3.及时进行总结,积累经验

 

学生都认为见习很有必要,通过见习,他们有了很多收获,总结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如:“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尤其是语言基本功”“通过这次见习,我深刻体会到熟悉教材的重要性”“见习不仅仅是听课,更重要的是在课后多思考,多反省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熟悉课本,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见习为做一名好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穿插使用,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教具”。

 

孙丽丹同学还介绍了宁大附中的经验:教室的讲台上摆放了一个竹筒,竹筒里有很多竹签,每个竹签上写着班里同学的名字,老师提问的时候,可以随机抽取一根竹签,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保证提问的随机性,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种方法。

 

三、教育见习的模式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就近安排,小组互助”的教育见习模式。

 

1. 就近安排

 

首先是指组织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时,要选择离学校较近的中学作为见习基地,因为见习是规模较小的观摩实践活动,在培养计划中没有专门的教学时间,或者教学时间非常短,由各学院或各系甚至是教师来组织安排。选择较近的中学,能够保证师范生有足够的时间将见习活动落实到位;其次,见习不仅仅是让师范生到中学听听课,要想通过听课有收获,最好有指导教师跟随听课,而且听完课后,师范生要进行讨论,指导教师进行点评,从讨论、评价中,师范生才能对教学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2. 小组互助

 

小组互助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师范生到中学见习,每个小组3~5人为宜,如果只有一所见习学校,可以每次安排若干小组去见习,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如果有几所见习学校,可以每个学校安排几个小组,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师范生都有足够的见习时间。每个小组3~5人一起见习,听完课后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促进大家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