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一模考试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2:33

一模考试总结

一模考试总结篇(1)

一、努力打破传统思维桎梏,积极更新考试模式理念

通常理论课程传统考试模式一律闭卷、笔试,把知识的拥有量及对知识的简单掌握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此衡量学生水平。忽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理论课程更是如此,几乎形成了惯性思维。这种考试模式迫使学生死记硬背或猜题,以尽量缩小复习范围,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某些知识点的记忆上,始终忙于被动应付,实际上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教师在期末通常也不得不围绕这样的考试模式,为学生圈定复习的范围,分数成为唯一的结果,这实际上已背离教育的理念,客观上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带着这些思考,认真审视《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的原有考试模式,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推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改善,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二、密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考试模式设计贴近教学目标

《酒店服务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应用课程,这是一门与酒店企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主要的改革方向在于紧紧围绕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突破传统理论教学框架,摒弃理论概念的堆积,积极围绕行业实践需要,以体验教学模式为主,辅以讲授法、案例法及项目推动法的综合应用方式,切实推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模式与考试模式是典型的对立统一体,《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在积极贴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贴近行业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教学实际,以全新思维进行考试模式设计。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形式由原有的闭卷考试调整为课程技能测试形式。命题设计思路明确,整个考试模式设计,命题考量的就是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切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具体考试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由主讲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分别设计3套课程技能测试试题,期末考试时由学生自主抽取其中1套应试,教师以一对一面试形式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测试并计分。每套课程技能测试试题,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组成板块。第一板块是仪容仪表板块部分,该部分主要从对客服务角度,考核学生职业形象是否得体,包括从着装平整规范、仪容大方、语言亲和、不佩戴饰物等方面测评,并逐项考评计分,该部分分值10分(总分值100分)。第二板块是基础知识测试板块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做到要点明确,内容完整,理解清楚。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分别设置3套组合测试题,每套测试题分值合计40分(总分值100分),由参加考试每组学生抽取其中一组完成测试。对专业知识点的解答,要求要点明确、理解清楚、内容完整即可得分,要点有遗漏则逐项扣除相应分值。第三板块是专业技能测试部分,包括对客服务心理策略(情景模拟)测试、服务人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情景模拟)测试两个环节。主要从对客服务心理策略、服务人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两方面测试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应变能力。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分别设置3套组合测试题,每套测试题分值合计50分(总分值100分),由参加考试的每组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组,逐个一对一完成技能测试。每遗漏或错误一项即扣除相应分值。期末课程技能测试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比例为50%。

三、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注重考试模式改革的整体性

课程教学质量应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根本。长期以来,课程考试“一考定成绩”的状况比较严重,如何强化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例,促使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一直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调整符合课程实际的构成比例,努力把过程性评价与期终评价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把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各阶段的课程学习任务,切实保障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中,注意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核心强调课程教学质量,不仅注重期末考试形式的创新,还要从考试模式的整体性出发,最大化发挥考试的效用。鉴于此,在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过程中,已将该课程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由30%调整为50%,该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技能测试50%组成。平时成绩在关注学生考勤、作业的同时,还要重点考查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包括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对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的提升,核心在于高度重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知识的自主学习及积累过程,而不是仅凭期末突击来完成,这样设置能与本课程教学特点紧密结合,在设计上更为合理,同时也是对期末技能考试的有效补充,提升了该课程考试模式的整体性效果。

一模考试总结篇(2)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图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一模考试总结篇(3)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图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一模考试总结篇(4)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自于201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现已日渐流行,在北美乃至世界广为传播和采用。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借鉴了这一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微课堂”教学,高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多见。本研究分别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两所院校进行,测评研究的对象为2013级非英语专业且必修课程为大学英语的在校学生,参与测评总人数为 1000人。测评时间为2014年1月及2015年1月,总计测评试卷1000份。本测评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由指定班级参与,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采用常规数学计算方法。本文将针对所研究教学对象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可靠数据作为测评依据。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优势和劣势,尝试性寻找适合以理科专业为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模式。

二、测评方法及对象

本次测评的对象为2013级新生,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中抽取多个专业500名学生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男生320人,女生180人。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本次测评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试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主观上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反映翻转课堂的真实教学效果。

三、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包含四部分问题,共分发1000份,有效问卷调查1000份。其中,对问卷第一题的回答,有800名学生表示不了解,占总体的80%;178名学生表示听说过,占总体的17.8%;仅有12名学生表示很了解,只占总数的1.2%。

对问卷调查第二题的回答,有750名学生认为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75%;有217名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21.7%;仅有33名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占总体的3.3%。

对问卷调查第三题的回答,有859名学生表示知识量有所增加,占总体的85.9%;有141名学生表示知识量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增加,占总体的14.1%;没有学生表示知识量有减少的现象。

对问卷第四题的回答,有760名学生表示非常想尝试新教学模式,占总体的76%;有213名学生表示愿意配合新的教学模式,占总体的21.3%;有27名学生表示不愿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仅占2.7%。

以上问卷题目的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普遍不够了解,但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普遍愿意尝试。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知识量的收获较之传统教学有所增加,且没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会减少学生的知识获取量。

2.期末试卷测试结果分析

因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试卷测试在本研究中包含两次期末测试,分别在2014-2015上学年期末和2014-2015下学年期末,以便对学生成绩进行对照,得出最终结论。测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所授知识覆盖率为100%,其中客观题占75%,主观题占25%,难易比例适当,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014-2015上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中途休学1人、出现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4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8人,占总体的7.8 %;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19人,占总体的 11.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336人,占总体的33.8%;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90人,占总体的39.3%; 成绩在60分以下的72人,占总体的7.2%。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2014-2015下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5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9人,占总体的 7.9%;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29人,占总体的12.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402人,占总体的 40.5%;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50人,占总体的35.2 %; 成绩在60分以下的35人,占总体的 3.5 %。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如图所示,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期末测评中,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都有明显增加,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均下降,尤其是良好人数增加较多。这说明经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均有提高,但仍存在不及格现象,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调整授课内容和计划,以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有效地学学英语。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多,几乎涵盖学校各专业学生,学生入学成绩高低不齐。同时,因不是专业学科,大多数学生不能给予本学科足够重视。且两所院校均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氛围均不乐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经过实验教学,他们对其普遍持有欢迎态度,认为有助于英语学习并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在期末测试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总体成绩有所改进,但个别学生依然无法提高自身成绩。这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存在缺陷,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还有需要弥补的弱点。

参考文献:

[1]吴贵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测评与教学体系建设.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一模考试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1-03

引言

临近中考,摆在初三毕业生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初中三年里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同时这也是每位毕业班任课教师需要深刻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复习后期,教材内容的复习已全面结束。中考英语复习后期应以提高能力为主,勿容置疑,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应试技巧。本文将通过教与学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中考英语冲刺阶段取得高效的成果。

一、提高初三英语冲刺阶段课堂效率的策略

1.认真备课,把握课标。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提炼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有些教师从来不认真研读课标,而拼命地死抓学生成绩,这是本末倒置的。中考的命题都是在结合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经过严谨而细致地推敲后才定稿的。因此,如果教师对课标一无所知,就如同流水失去了源头,失去了教学的生命力。

2.结合错题,辐射串讲。初三英语教学离不开试卷评讲。然而,教师在组织评讲教学时,不妨在评讲过程中融入多种元素,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也使课堂教学活动更为高效而紧凑地得以组织。

3.重视反馈,检测效率。有些教师在初三的冲刺阶段忽视了反馈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忽视学生的课堂反应,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等。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综合评价表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另外,综合评价表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让学生通过评价自我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中考英语冲刺复习教学建议

1.进行最后的总结工作

不管在哪一个时期,总结工作永远是最为关键环节。通过总结工作,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更加熟练且系统化,学生思维高度得到提高,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更加完善。

一方面,教师引导并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学生也应该自觉进行总结工作。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总结或复习以下内容:(1)错题类。尤其要对那些比较典型或者自己掌握不好却经常犯错误的题目做出重点标记,并重点进行反复性的记忆与掌握。(2)典型题、必考题类。该类题应该重点总结、必须总结的题目,亦是重点复习、必须复习的题目。(3)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类。对于自己常用的解题方法或者自己理解的比较好的方法做重点标记、进行掌握。通过这样最后的总结方法,可以帮助和学生再一次系统化的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深人提高其解题能力,优化应对中考的思维。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进行总结工作。教师的总结工作主要包括:(1)学生笔记本上总结的几类题。教师的总结工作中应该包括该部分的内容,不同的是,教师总结该部分内容的侧重点与学生不同。教师更加侧重典型题、必考题类和新型题目或新型解题方法,更加侧重于错题类题目的分析。通过该项最后的总结,教师在课堂上多多重复此内容,加深学生印象。(2)学生掌握的答题方法的详细统计。从横向来看,总结学生比较熟悉的答题方法,从而得出教师课堂讲解题目时间分配表。从纵向来看,统计学生个体对于答题方法掌握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

2.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冲刺复习课堂

练习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均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英语教师要在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学习状态等因素的条件下,将多种教学方法引人到中考英语冲刺复习课堂上。在该时期的课堂上,教师引人多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多的共享好的解题方法,并且在高度紧张的复习氛围中深深地融入英语语境与英语环境中,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该阶段的学生的理解,恰到好处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一个轻松、高效的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课堂,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本段时间的学习,同时有助于学生在中考实战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达到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的效果。

3.“同步课堂教学模式”辅助中考英语冲刺复习

负责带中考班的英语教师以及学校负责管理的教师可以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教学组。构成一个简易的类似于同步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同步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讲教师、课程负责教师及技术教师共同完成中考英语冲刺复习的教学备课、上课等环节,功课辅导教师负责监督学生学习和监督管理学生等辅工作。教师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分工协作,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的贯彻落实。将这样的“同步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各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必备的条件,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关键。但应注意的是,该同步课堂的模式比较适宜于中考冲刺,英语复习课的基础知识串讲,像练习课、解疑辅导课等还是以面授教学为宜。

三、中考英语冲刺学生复习建议

1.善于归纳、有的放矢、总结反思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不容许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应该分析英语中考命题中的易失分题并研究中考命题的改革趋势,学生应该重点分析各轮复习的侧重点,研究解题技巧与方法,力求做到能得的分绝不放过,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各类题型的考查方向和答题技巧,归纳总结重点语法项目。并且要经常反思自己在课堂内的教学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对学生的总体情况有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使学生的成绩得到稳定提高。同时应该针对考点和重点,分析掌握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安排复习内容,尤其是对学生经常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要加大它们的复习力度。还应增强对改革趋势的研究,注意考试动向,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练习和模拟试卷,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全面的检测从而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复习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总而言之,任何复习方法都要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思为核心。

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不断的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试题规律,慢慢形成自己高效的答题习惯和能力,并时常反思自己在上课和做题时有没有懈怠,有没有做到独立思考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学生也应该对复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每节课应该留出5到7分钟学生思考与反思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紧迫感。

2.有错必改,事半功倍

重视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把考过的试卷和自编习题给学生练习;对学生认为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理解深刻透彻。以往年的考试试题为学习的切入点,采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讲解学生有疑问的,拿不准的,易混淆的,又经常考的知识点,使离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模糊的知识点清晰化,生疏的语言知识点熟练化,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也需要搞清楚错题本的作用。说得广泛一点,错题本是能够提升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坚实学习基础、取得优异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我们大部分的同学并没有对错题本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同学们对错题本的理解有误区,错题本上不只是“错题”,它同时也包含了“错题”“、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等,它是对知识点的梳理,是重点、难点和精点的高度集合和重点解析,它使得学习重难点更加突出、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学习也更具有高效性。

3.书写工整,印象良好

仅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不够的,工整漂亮的书写同样会为我们的文章增加不少印象分。对于那些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同学,如果能对自己的书写习惯进行一定的训练,相信能对其考试有不少的帮助。

四、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应注意的问题

1.查漏补缺,确保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考试复习的前期阶段,通过自我的不断努力,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确保基础的教材内容已基本复习完毕。 在此基础上中考英语复习后期还需要进行反复巩固和查漏补缺工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届中考英语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词汇的所有用法以及考纲中新增加词汇的基本用法。对于历届中考英语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词汇,则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融会贯通,求同存异;而对于考纲中新增加的词汇,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教学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料和工具书,全面掌握它们的重点用法。同时还要强化各个知识链,力求做到对知识点的系统和完整的掌握。

除了在复习前期阶段已经基本完成的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复习后期还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习:

(1)在做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和平时练习时应该对各种英语语法知识进一步的落实巩固。

(2)要重点关注下面几个历届考试中重复率比较高的语法项目:冠词、代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形容词的级、动词的时态、语态和情态动词等。此外 it 的用法、 名词词组作连词用、介词复合结构、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 、倒装语序、主谓一致关系、近义词和同义词辨析、日常交际用语等在考试中出现率较高的知识点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落实。

2.规范答题程序,积累应试经验。

在复习中的模拟考试中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思想上要充分重视,把每次模拟考试都当作实战来进行。这样可以是自己的考试经验得到丰富,并能放平自己的考试心态。 第二,在每次模拟考试中要合理地规划各个题型各个试题的答题时间,并养成严格的限时做题的习惯。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在实战中不至于手忙脚乱,慌慌张张。第三,答题一定要规范。比如,改错形式、涂卡方法、书写习惯等方面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并且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都要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与归纳。

3.积极调整心态,提高考试技巧。

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和智力,还有考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中考英语复习后期的一项非常重要任务就是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临场考试技巧。要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常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永不放弃,总有一天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抱负。

(2)减少自我压力,增强考试信心。

“减少自我压力,增强考试信心”也是考试复习后期必须训练的一点。在激烈的中考复习竞争中,有一定的压力是非常正常的。“减少自我压力,增强考试信心”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正确评估自己的真实水平,合理确定自己的终极目标。此外还要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相信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认真的复习准备,一定能够在中考奋力一战并且取得胜利。

(3)调整自身情绪,不受环境影响。

在每次模拟考试中,一定要让自己保持一种自信,这样可以使自己处于一种稳定的易于发挥自己水平甚至超常发挥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也要磨练自己能吃苦、能受挫、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4.优化应试战术,确保中考成功

在考试前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合理的应试技巧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中考英语复习后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模拟训练时,要求“三从一大”。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每次模拟训练时就要卡好各个题目题型的做题时间,并且要养成习惯,这样就不会在考试中由于时间分配不当而失掉应得的分数。

(2)难度大的试题要灵活处理。

“大胆、暂时放弃”是处理难度大的试题的重要方法。难度大的试题一般分两类:1)是从前做过,但不能马上想起来的。2)是以前没有做过的,这类题一时半会是不能找到突破口的。遇到这两类题时,千万记住,一定要暂时先放弃,不能死缠烂打,否则自己的心情会受到影响,不但这两种题解不开,反而影响会做的题目的发挥。此时,可以在1)类题前做一个记号,在2)类题前做两个记号。做好记号后,先暂时放弃它们,做后面会做的题目,等到顺利的解开几道题之后,情绪稳定了,思路打开了,此时再去看前面做了两个记号的2)类难度试题,也许就能顺利解开了。

五、总结

初三的冲刺阶段很短,但临阵磨枪却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动用所有的智慧,最大化的利用时间资源,帮助学生排除干扰。使他们不仅考出好成绩,还能学出好本领。同时,学生一定要注意考前心态的调整。平时复习中一定要认真将错题本、笔记本和典型试卷认真反复的巩固练习。考前一定要认真看典型试题,提前进入考试状态,排除其他学科考试所带来的心理的干扰。总而言之,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学生和老师一定要同心协力,注重实效,讲究方法,克服一切困难,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考试习惯,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积极调整好考试心态,学生们就一定会打赢中考英语这场战争。

参考文献:

[1]李美.中考英语复习全攻略[J].现代阅读,2012.

[2]艾士慧.中考英语有效复习策略问题[J].教学交流,2011.

[3]黄海东.优化初中英语晨读课实效策略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 (05).

[4]王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三学生冲刺阶段的英语课堂效率[J].教海探蹊,20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一模考试总结篇(6)

中医教育模式改革近年来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校在探索特色中医传承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尝试。为了考察该模式与目前院校教育模式的优劣,我们对两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进行了临床诊疗技能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中医学类专业第一学年结束时,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公开选拔39名学业优秀学生进入特色中医传承教育试验班(简称传承组)。在性别相同、平时成绩相当的基础上,从中医专业未报名学生中选取50名优秀者作为对照组(简称院校组)。两组学生入组前成绩比较无差异(P>0.05)。入组后两组学生每一门课程原则上由同一老师或经过培训的职称相同的教师授课。两组同时举行临床诊疗技能考试。

1.2方法

1.2.1考核内容包括病案分析、临床接诊流程、病患信息获取、医患信息沟通能力、中医基本诊疗技能等。

1.2.2考核形式

1.2.2.1临床诊疗技能考试分为病历书写和临床接诊沟通能力两部分,其中病历书写满分30分,临床接诊沟通能力满分为70分。

1.2.2.2模拟门诊诊室场景。由中医临床专家担任考官并充当模拟患者。考生模拟医生角色,进行临床门诊接诊的考核。

1.2.2.3考生随机分组接受考官考试,每个考生的班级均对考官保密。考官根据考生抽取的医案提供主诉并模拟相关病状特征。

1.2.2.4考生随机抽题,并通过望闻问切采集病人病史,完成病机分析、诊断辨证、治则处方、告知等,同时回答考官质询。

1.2.2.5考官通过考察参赛者仪表仪态情况,接诊流程是否完整、有序,病患信息获取是否全面、准确,在接诊过程中能否有效运用倾听、告知、语言与非语言、解释与说明等技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互信、互动关系等,按照评价表进行评分。

1.2.2.6考生完成病历书写、病机分析、诊断辨证、治则处方、告知后,由考官当场打分。专家背靠背对考生进行打分,打分后的平均分数为该考生的最终分数;

1.3研究方法 运用教育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本次临床诊疗技能考试试题的病历书写成绩、临床接诊与沟通能力成绩、临床考核总成绩、总成绩优秀率、总成绩及格率等进行分析,计算试卷各项得分的x±s,分析其分布特征。

1.4统计方法 以上数据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

2结果

传承组和院校组进行临床诊疗技能考试时,传承组37例全部完成测试(缺席2人),院校组46例完成测试(缺席4例)。

2.1病历书写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病历书写成绩传承组明显优于院校组(P

2.2临床接诊与沟通能力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临床接诊与沟通能力成绩传承组明显优于院校组(P

2.3临床诊疗总成绩及格率比较 以总分60分为及格,结果传承组临床诊疗总成绩的及格率86.5%,院校组临床诊疗总成绩的优秀率为34.8%,传承组临床诊疗总成绩及格率明显优于院校组(P

2.4临床诊疗人均总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传承组人均总成绩明显优于院校组(P

2.5临床诊疗总成绩优秀率比较 以总分数高于80分为优秀。结果传承组临床诊疗总成绩的优秀率为18.92%,院校组临床诊疗总成绩的优秀率为2.18%,传承组临床诊疗总成绩优秀率明显优于院校教育组(P

3讨论

一模考试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6007-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iyun Education" Online Testing System

LI Chun

(Guangzhou Baiyun Industrial&Commerci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Guangzhou 51041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iyun Education" Online Testing System based on .net, Ajax, crystal report technologies and three-tier architectur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good, can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Sets a topic to exam.

Key words: .Net; Ajax; crystal report; three-tier architecture

在学校里,每到期中期末,老师们都忙于出题考试改卷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也耗费大量的纸张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在线考试系统代替传统人工的考试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相比传统的考试方式,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动态地管理试题库,只要题库中的试题内容足够多,就可以按照要求自动生成结构相同,题目不同的试卷;另一方面,考试时间灵活, 只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任意时间登录服务器就可以参加考试;另外计算机化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使用系统自动阅卷评分,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给予考生最大的公平感。

1 构建在线考试系统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1.1 系统随机出卷

在线考试系统的每份试卷都应该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试卷结构、难易度比例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生成,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同一机房考试的学生作弊,同时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客观性。解决系统随机出卷的方法是使用SQL Server中的newid()函数,此函数可以动态创建uniqueidentifier 数据类型的值,即随机数据,如果要从数据表中随机抽取出n条随机记录数据,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实现

select top n * from table_name order by newid()

在系统实现中将试卷预设的题目数赋值给n,就可以为每份试卷随机抽取相同结构的题目。

1.2 系统异常中断恢复

考试系统异常中断一般是指考生考试到中途,客户机因为各种原因死机,只能让考生重新登录再考的情况。如果考试系统不能即时将考生每一步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一但出了故障就会将该考生所有的考试记录丢掉,考生重新登录只能为他再生成一份全新的试卷让他重新重头再考,这种情况不能保证系统的实用性、有效性,所以在线考试系统必须解决计算机出现故障中断考试而不会丢失考试数据的问题,这样考生重新登录后才能接着前面的考试记录继续往下考。只有具有这种功能的在线考试系统客户才愿意投入使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选用的是Ajax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当用户进入考试界面系统生成试卷时,就将试卷中的所有内容保存到后台数据库的“考试题目结果表”,当用户进行答题操作时,再通过Ajax程序即时将用户的答题结果更新到“考试题目结果表”中,这样如果考试中途出现异常中断,用户重新登录,就可以从“考试题目结果表”中提取考生已考了一半的考试记录,重新生成和中断前一样的界面的考试界面让考生继续完成剩余的考试

1.3 系统自动评卷

人工改卷、计算分数、记录分数是一项耗时很大的工作,在线考试系统应能够对考生的考试结果进行自动评卷、统计分数,才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本系统全部使用客观题进行考试,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都有标准答案,并且每道题的分数都是事先设定的,要判断单个题目结果的对错得分,只要将用户选择提交的答案和系统中保存的标准答案相比较,如果正确则该题得到预设的分数,如果错则该题为0分。当考生考完点击“交卷”按钮,通过计算总分程序统一计算该份试卷的总得分,将相关结果保存到“考试结果总分表”中。

1.4 考试结果查询下载

考试得到的结果应该能够很方便的按要求查询得到,并能够将数据在线导出,进行其他相关处理。

本系统考试结果教师可以按班级进行查询显示。为了保障能快速查询到有效的结果,所有的查询条件应使用下拉列表选择,并可以导出为EXCEL数据表格进行下一步处理。对于考生个人可以在提交试卷之后马上点击相关链接进入个人分数显示界面,在该界面能根据考生的考号从数据库中将其成绩表提取并显示出来。

1.5 考试结果汇总统计分析

考试结果如果使用图表来查看统计分析,能快速有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分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对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使用的水晶报表技术,能够快速进行报表开发,能够导出成为复杂的交互性图表,可以与其它控件一起在WEB程序中使用,能够动态地将报表导出成为pdf,doc,xls,html,rtf等多种格式文档。

2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2.1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结构、各模块功能

图1为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

1) 在线考试模块

该模块提供在线考试功能。操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考生登录后按如上流程图进行操作,首先选择试室,点击“开始考试”,系统判断考生是初次参加该试室的考试还是因为异常中断需要“恢复考试”,如果是初次参加该试室的考试,则系统会根据预先设置的试卷结构随机抽取试题生成一份新的试卷提供给考生进行考试,如果是“恢复考试”则系统会读取该考生已保存在“考试题目结果表”中的数据,生成和中断前一样的试卷让考生继续完成全部的考试。

考生完成所有考试内容点击“交卷”按钮或考试时间到,系统会执行计算总分程序,将该考生本次考试总成绩计算出来,并显示“查看成绩”的链接,考生可以单击此链接查看本人的考试成绩。

2) 题库管理模块

题库管理模块由教师操作,即教师登录才可以在线进行题库的维护,按科目、试卷名、试卷大题名称、试卷小题内容(包括题目内容、答案、难度系数等),依次录入编辑题库数据;设置每个试室的试卷结构(包括试卷的大题组成、每道大题下有多少小题,每个小题的分数是多少,考试时间等),这个试卷结构是自动生成试卷的依据。

3) 考试结果管理模块

考试结果管理模块为教师提供按班级查询学生考试成绩功能和在线汇总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在线通过柱形图、饼图等图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班级考试科目汇总分析”、“科目考试题型汇总分析”、“学生个人成绩分析”等,这样教师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本次考试各种类型的考试分布情况。

4)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是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在线管理用户信息功能。本系统不允许匿名登录,考生使用学号、密码实名登录,教师使用教工号、密码登录,系统管理员使用管理员帐号、密码登录。系统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只有系统管理员登录才能进入,在线添加、编辑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类型、登录账号、密码等。

2.2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实现方法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使用的开发平台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后台数据库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主要开发语言是、C#、Ajax、JavaScript、XML、XSLT语言。

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进行设计开发,系统分层模型结构图见图3所示。使用分层模型有利于团队合作开发与各层逻辑的复用。

本系统的在线考试模块中应用Ajax页面无刷新技术创建互动式考试界面,考生每点一个控件、按钮,就向服务器发出一个异步请求,当请求返回时,就可以使用JavaScript和DOM来相应地更新,而不是刷新整个页面,一方面大大减少了WEB服务器处理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与速度,另一方面解决了假如考试中途系统或计算机出现故障中断考试而不会丢失考试数据的问题。

在成绩汇总分析中,使用下拉列表来选择系、专业、班级、学生名作为数据的筛选条件,将符合条件的数据放到dataset中,作为水晶报表的数据源,创建相应的图表。

一模考试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90-02

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越来越多,而我国教育体制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以地方招生情况为标准,而没有建立统一的招生考试指标,这就导致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招生考试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招生考试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变革,一套成功的变革方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可行性。美术考试制度改变和创新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既要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学力,全面帮助每一个具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健康成长。

1 目前高校美术专业课程考试模式分析

1.1 自主招生考试

艺术专业招生一直都是坚持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形式,高校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结合高校自身制定的招生政策,按照一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择优选拔录取,接受社会监督的招生制度。这种招生制度具有一定的统一性,高校在学生高考前对考生进行自主选拔,每一位入选学生还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与试点高校同批录取控制分数,才可能被高校录取。自主招生考试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让学生在系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系统和抽象性思维。但是这种招生模式有一个弊端就是注重学生高考成绩,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发挥,很多时候由于这种应试教育,导致艺术专业学生缺乏一种艺术的思维。所以,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能将传统的考试模式和现代化考试模式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每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艺术天分,成为被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

1.2 高考分阶段考试

这种形式是指美术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美术基本功的养成其主要在于每日不断的练习和培养,最终才能形成有能力艺术知识分子。美术专业考试制度改革实行自高一起分阶段考试的方式,高一主要是几个图形、高二就是石膏像与静物等,高三就是人头像和自由创作等方面。每一个阶段性的考试都不相同,而在高中阶段实行这种阶段式的考试,更加适合与录取少部分具有扎实功底的绘画天赋学生。目前高校美术专业招生中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重点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对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以及得失,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学生要准确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能进一步明确努力评定,让家长能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传统高效美术课堂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班级授课这种形式,但是,很对时候由于学生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激情比较低。我国美术专业考试制度经过多番改革和创新,已经在逐渐走向完善和健全的道路上,但是,针对目前考试制度中还是存在的一些不足,教研室与专业课程教师还要进一步研究分析,构建科学的考试体系。

2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性

我国一直对于美术专业学生实行一种地方制的考试模式,从专业招生开始就体现这种差异性。在我国艺术专业考试中,不同民族学生会有不一样的考试要求,并且对不同民族的学生考核指标也不相同。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我国政策都非常宽松,在招生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学生能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中可以享受加分的奖励。但是这种制度能保障一些学生的权益,但是,不具备统一性,也会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对于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的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公平对待。这种考试制度存在的缺陷就是不具备一个统一性,导致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存在一定的不平等性,尤其是在专业课程考试方面,对学生考试考核方面侧重点不同,很多学生的艺术天分没有被充分挖掘。

2.2 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主要实行一种教考结合的模式,这种形式严重缺乏公平和公开性,教师既是教学主体,同时还是考试评价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没学生的考试成绩所吸引,而忽视学生的日常表现,或者教师容易带有色的眼睛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试卷。导致教师最终评定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见,因此,目前实行的考试制度还不能体现美术专业考试的一种公平公正性,这个问题值得教育者们思考,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发现目前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3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改革创新方向

3.1 常规考试与非常规考试相结合

美术专业学生从学习基础造型进入高校,必须要参加一次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考试,即高考。高考虽然属于一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考核注重最终成绩,这种考试形式存在一定弊端,使得艺术专业学生会缺乏一种艺术情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专业考试要注重日常中的一些非常规性考试,教师要在常规考试期间添加一些飞常规考试,在专业当中增加一定量的短期考试题目,以这种模式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课的拓展学习,让学生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非常规性的考试成绩记录到学生日常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绘制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给予学生奖励,增加学生创作的信心。但是,教师一定不能丢弃常规考试,一般常规考试模式能帮助学生有条理进行学习,传统考试模式能培养学生迅速造型、形象记忆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坚持常规考试与非常规考试相结合,这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有利的考试模式,艺术专业学生不仅能系统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发展。

3.2 实践课程管理考试模式创新

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出课堂,真正体验社会生活,从自己日常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绘画素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艺术专业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多给与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拥有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和心灵。美术作品源自于生活,反映绘画者对自己所见所感,一件美好的事物在人们心中往往会留下不同的印象,学生只有走出课堂,回归到自然生活中,才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好,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对于实践课成绩的考核,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仅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教师要明确开展实践课的目的,很多时候教师将实践课简单的看成一种外出游玩,没有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而是以学生安全为标准,将实践课程变相发展为一种猎奇式的旅游。因此,学校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专业教师必须在实践课之前事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从学生学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了解实践课目的地的基本情况,规定相应的各种实践目标,让学生在出发前能清楚知道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实践的成果以汇报展览和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以教研室为单位对学生创作作品进行打分,对单元实践的成果进行总体评价。通过这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能提高实践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和学生也能充分实践课,促进师生关系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3 做好考试后总结和评估工作

考试总结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懂得利用总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不管是单元考试还是学期中或学期末考试,教师都需要进行总结。通过考试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能不断进步,进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帮助学生能以非常优秀的成绩通过考试,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接受知识,锻炼自己的技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积极与教师和学生探讨,并且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考试总结与分析,能不断总结经验,教师能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准确掌握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成绩分析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且能在以后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向前,尤其是要重视后进生的培养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教师一定要注重表扬学生的个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和学习精神,根据学生个性不同而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每次单元考试之后,教师就要进行工作和考试总结,完成善后工作,这是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依据。

教师在进行考试后总结时,一定要考虑单元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重点、难点以及进度风方面的重要考核,先看到比较理想的部分,对于考试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还要从优秀中找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其次,将参加考试的学生分的考试成绩分为不同等级,将学生不同考试成绩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直观的看自己成绩;最后,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总结,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能接受自己的考试成绩,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认识自己,并且教师要尽量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听取学生的心声,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总结效果,实现总结工作的实际价值。

3.4 实行美术学科“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

传统是考试与评分都结合在一起,高校的教研室是高校美术教学以及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其职能是具体负责每门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以及研究和总结等。因此,要全面完善考试制度,必须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研室要对教师进行监督,教师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评定,将学生定位,而是要通过考试检测学生每一学科的成绩,促进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考分离”制度是美术专业考试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最终结果,有助于实现规范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美术专业课实性“教考分离”这种考试制度能有效避免任课教师一人评定,造成考试评估结果的不公平和公正的结果。教考分离是一种集中评分模式,由教研室工作人员与教师共同对学生的考试试卷进行评分,避免教师从主观臆断方式评定一个学生的成绩和表现。通过集中考核和评价能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能达到总结、协调以及改进等有效的教研目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终希望能推进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最终能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社会培养全面型的艺术专业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艺术类招生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我国针对目前招生现状,结合自身国情和地方特色,不断进行招生考试模式探究和创新,希望不断完善我国艺术类专业学生考试制度。目前,随着我国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制度已经取得一些成就,考试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考试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考试模式和考试指标的边和和调整,有利于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未来,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考试制度改革还将不断深入,必定最终能将我国美术专业考试制度推广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 陈凯.刍议高校美术专业毕业创作的指导[J].教育探究,2008(3):22-24.

[2] 阮毅.简谈色彩写生多元化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48-151.

[3] 黄辉.简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作业的存处[J].职业教育研究,2008(6):128-129.

[4] 黄红屏.试论中职美术专业的艺术实践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149-150.

[5] 杨晨光.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103-104.

[6] 常晓君.师范院校通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合理设置与有效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5-146.

[7] 邱凤香,张红红,杨家安.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17-18,30.

一模考试总结篇(9)

1、引 言

目前,国内跨学期举行教学与考试的课程还不是很多。visualBasic(简称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校定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一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计算机二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就是让每位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达到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目的。最近几年学生的二级考试过级率都不是很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过级率,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有必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2、VB跨学期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如果按照正常的学期教学,当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要等近4个月时间才参加等级考试,很多知识学生都会遗忘,任课教师也无法在考前进行辅导。剩下实验内容,任课教师根据任务要求,可以让学生在暑假放假时先自行完成,然后到第三学期开学再由任课教师组织四个星期的课程教学,周学时为4学时,上完本课程剩下的内容,这时当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再举行结业考试,一旦课程结业考试结束,即将迎接等级考试。这样时间安排上环环相扣,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即时学习,即时复习,即时考试,考试效果非常良好。

3、VB跨学期教学改革的实施意义

VB跨学期教学改革即兼顾了学生课程学习,掌握实际应用知识,又兼顾了学生等级考试,所学知识不会遗忘的太多,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值得探索与实践。同时,长长的暑假也让学生有事可做。在学校课时缩减的情况下,内容多,将有些实验内容让学生课后和暑假完成,这样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当然教学过程中会贯穿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让原来的一惯式的老师教学方式,演变为教师与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测试,最终完全模拟等级考试的方式。这样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等级考试过关率也会大大提高。

4、vB跨学期教学改革的模式研究

所谓跨学期,是指教学时间具体安排为:第二学期学生行课1-12周,占总学时3/4,第三学期行课1-4周,占总学时1/4,总学时仍然为64学时。这样教学时间不变,只是调整为跨学期进行,充分利用学生的暑假时间,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也便于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传统的vB教学,基本上是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一般地,一开始就介绍诸如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算法、流程图等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然后介绍vB语言基础、三大程序结构和数组等理论知识,最后才是vB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实际应用举例、操作实践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认认真真地备课,兢兢业业地讲课,学生是花费了很大精力去学习语法等理论概念和知识,但学生一般还是不知道如何编写一个正规的程序,不知道怎样通过编程去解决问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均不理想,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跨学期,“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vB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现场进行的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过程。具体地,在vB教学过程中,是将理论知识讲解和上机实践操作并重的教学模式。它以一定的问题(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网络机房授课,教师精讲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使理论教学不再是满堂讲解,而是边讲解边操作计算机,教师把知识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在讲解完毕后。学生能够把老师所讲知识、方法迅速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一般步骤可分为:

(1)创设驱动性问题情境

教师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驱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项目任务。

(2)明确项目任务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优势,教师边讲解边操作计算机,把要完成的具体项目任务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例如,教师可以演示已完成的任务程序,学生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同时,教师根据运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该项目任务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具体项目任务要求。

(3)教师课堂精讲

学生在明确了具体的项目任务后,教师则有重点地讲解本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讲解具体操作方法与关键的操作步骤。例如,抽奖程序设计:程序界面、属性设置、编写代码、运行调试,教师主要讲解其中的代码部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人手做,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

(4)学生操作练习

教师精讲完毕后,立即让学生上机实践,学生可以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操作项目任务。这期间,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对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

(5)实时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对每个工作项目的考核一般可以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这样可以较为全面地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整个设计过程进行评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其设计的优缺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促使其认识到差距之所在。

(6)师生归纳总结

每次操作完毕一个项目任务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归纳与总结。一是总结在操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梳理项目任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贯穿第二学期的第1周至第12周和第三学期的前四周。这两学期中间暑假期间,教师根据等考任务要求,布置相应实验内容和等考模拟题,让学生以自学为主,采用网上答疑,或邮箱收作业的方式,检查和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二级考试过级率,课程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整个课程成绩考核分为:考勤(5%)、单元测试(20%)、技能操练和测试(15%)、课程结业时上机考试(30%)、理论笔试考试(30%)五个环节。课程结束时以全真等考题作为考试环境,真实的模拟等考情况,让学生在等考前做到心中有数。

一模考试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27-01

1 业务概述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作为企业提出“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一项工作内容,整个工作包括了培训的实施,考核的组织与实施,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企业通过与考试中心合作,采用“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系统”进行考核,企业自行开发报名照相系统,考试前与考试系统实现数据同步,考试后考试结果反馈,进行结果汇总与统计分析。

由于该系统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所以通过考试会得到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合格证书。作为企业素质提升工程的一项内容,如果通过对应的模块将获得企业内部颁发的证书,这个证书分为4个级别,分别对应将来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如表1:

一级:共考2科,两个必考模块;

二级:共考3科,两个必考模块和一个自选模块组成(2必+1选);

三级:共考4科,两个必考模块和两个自选模块组成(2必+2选);

四级:共考5科,两个必考模块和三个自选模块组成(2必+3选);

2 考试流程设计与优化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安排。由二级单位上报考试信息,信息包含考试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参加考试模块代码。数据汇总后导入到照相报名系统。考生照相并确认考试信息。分配考场后打印准考证下发到各单位考生手中。报名信息与考试系统数据合并,组织考试。考试结束后结果生成。统计分析结果反馈到各单位。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3 程序及界面设计

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便于操作、界面友好的程序,照相过程与考试结束后统计分析方便快捷,效率大大的提高,而且避免了人工统计的出错,提高工作质量。

3.1 照相程序及界面设计

直接用射像头进行照相,照片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照相过程中同时核对了考生信息,照完像后,经过整理,生成符合“考试系统”需求的数据,照相程序界面如下图2所示。

3.2 考试结果统计分析

考试结束后,要给各个二级单位提供考试分析结果,包括人数,缺考人数,通过率,缺考率,模块合格率;所以通过用照相系统中的数据和考试成绩中的数据进行连接,连接字段为身份证号,生成统计数据库,对这些数据统计分析生成结果。程序如图3。

3.3 考试等级的计算

根据考试结果,计算出每个考生应该获得企业对应的等级证书。程序代码如下。

SELECT 考生信息表 &&以信息表表中的每个人为查询依据,逐条遍历成绩表

GO top

DO WHILE NOT EOF()

SELECT COUNT(mkdm) FROM tem WHERE mkdm='102' INTO ARRAY result &&判断是否有xp模块

IF result(1,1)>=1

tgmks =1 &&通过模块赋值为1, 1表示通过xp模块

result(1,1)=0

SELECT COUNT(mkdm) FROM tem WHERE mkdm='205' INTO ARRAY result&&是否有word模块

IF result(1,1)>=1

tgmks =tgmks+1 &&通过word模块赋值为累加1,2表示通过 xp模块+word模块

ENDIF

一模考试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56-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1]。课程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除了需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要突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但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仍然存在模式单一、重记忆背诵、轻应用创新等弊端,广受诟病[2]。随着学界对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课程相适应的科学考试理念、方法与内容亟待产生[3]。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设计了“学生自主测试”的课程考试模式。本文将对此加以介绍,希望能为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考试改革不能对所有的课程一概而论,需要针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考试模式。

高等教育中相当一部分的专业基础课,授课目的是给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这类课程的特点是[4]:(1)知识点多而庞杂,涉及面广;(2)知识点小而散,散落于书本的各段文字中;(3)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不强,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4)知识点大多需要记忆背诵。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课程考试时多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开展考试改革时所面临的问题很多:

1.学生接受考试改革的动力不强。前人研究考试改革时,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而学生对考试改革的认可程度恰恰才是考试改革成败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普遍感到整本书全是重点,颇感枯燥和厌倦,大多选择考前突击背诵的方式应付考试,对任何的改革都无动于衷,不予配合。

2.教师开展考试改革的动力不足。这些课程考试传统的命题方法,都是教师从试题库中挑选题目。更改试题库或考试模式的工作量巨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管理难度和实际工作量无形中增加许多,此外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些都阻碍了教师实施考试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程的教学目的留给考试改革的空间不足。由于这些课程考试必须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不可避免要考查记忆背诵的内容。再加上试卷对题型、答案要求标准化,对考试评判要求精量化。因此进行考试改革时,试卷上能够进行改革的空间有限。

二、“学生自主测试”考试模式的构建

如上所述,对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进行考试改革时面临的问题很多。要想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使其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除了要激励教师推动改革之外,关键在于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考试改革中来。在这一思想和“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试观念的指导下,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设计了“学生自主命题”的课程考试模式。

“学生自主测试法”由五个环节组成(参见图1):

1.课堂上,教师讲述完课程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课堂的讲述以及课本的内容,自己总结知识点。

2.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将其设计成考题,并认真作答。

3.教师将学生自主设计的题目收集上来,进行批阅和答疑,然后反馈给学生。

4.学生自行组建5~8人的学习小组,将各自的题目给其他的同学做测试,并由出题人进行讲解。

5.明确告诉学生,课程考试的考题中,将由学生自主设计的题目组成。

上述环节均在课下完成,不占用上课时间。

这五个环节中,最后一个步骤最为关键,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考试改革的兴趣和动力所在。与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不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课程测试。因此明确告诉学生,其自主设计的题目将来会出现在课程考试的试卷中,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就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其次学生互问互答的步骤,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让一部分学生充当考官和教师去教授另一部分学生,这可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自主测试”在课程考试改革中的实践

事实胜于雄辩,本文以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例,阐述“学生自主测试”在课程考试改革中的实践。

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本教研组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发放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79份,回收54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见图2),每个学生在课下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完成自主命题,所花费的时间为:18.5%的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44.4%的学生需要花费1个小时完成;而还有37.1%的学生花费了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

由图2可以看出,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在课下花费时间来总结知识点、自主命题,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花费了1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自学,说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测试”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源于课程考试的导向。学生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被考试”,现在让他们自主命题,这会使学生的心态从“我被考”转变为“被我考”,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自主测试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小而散,散落在各个章节段落中,对相关知识点的汇总整理是一件很烦琐的事情。过去学生掌握起来,总有遗漏或拿捏不准的地方,很难掌握全面。当引入了“自主测试”后,学生之间会组成学习小组来相互测试,相互解答。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和释疑。这样就可以把课本中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起来,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把原本很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得井井有条。

其次,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动力被激发出来之后,为了降低考试中记忆背诵的量,其自主设计的题目中,不定项选择题的比例增大。例如他们的题目通常为“以下关于XX知识点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不定项选择题题目灵活多变、知识点涵盖面广、对答题准确度的要求高,题目难度远远高于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而学生自主命题中,这一题型比例的增大,初衷是为了减少备考时的背诵量,而最终的结果不但没有降低教学大纲的要求,反而强化了他们对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

与之对应,在课程考卷的试题中,我们选用了20道学生自主设计的不定项选择题来代替传统的单项选择题。而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平均为15.6题。将本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上届学生的进行对比,在入学成绩、男女比例等因素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当采用了“学生自主测试”后,试卷难度虽然明显提高,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基本和过去持平。这说明学生们的学习成效得到了提高。

3.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掌握一套高效的、适合自身的自学方法,才是今后学生们安身立命之所在。而学生对于“自主测试法”最为肯定的一点,就是这种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于大二。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见图3),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适合自身的自学方法。但他们的自学方法还不完善,还需要借鉴更多的方法来加以改进,使之更加高效。“自主测试法”正好符合了学生的要求。

根据图4,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主测试法”对他们掌握自学方法有帮助,而且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帮助很大。这表明,学生对“自主测试法”的认可度很高。“自主测试法”为他们完善自学方法提供了一种途径。

4.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进行考试改革动力的促进。“学生自主测试”不但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提升。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小而散,青年教师在讲授的时候,稍微疏忽就会遗漏某个知识点。而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和相互间的答疑,基本上能覆盖到全部的知识点。教师对学生题目和答案的评阅,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检讨的过程,从中能够寻找出讲课时的不足之处,及时给学生做出补充。

另一方面,过去考试改革的推动者都是教师,而“学生自主测试”将考试改革的推动者变为了学生。这极大地降低了教师进行考试改革的难度和工作量,因而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学生自主测试法”的不足

经过教学实践,“学生自主测试”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改革中获得了成功。但同时该方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根据教师评阅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主要有三点:

1.学生对知识点范围的把握不够明确,自主命题中常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根据专业需求的不同,即使相同的课程,其教学大纲也都有所差异。教师讲授时会有所侧重,不会对书本上的内容面面俱到。但学生自主命题时,凡是书本上有介绍的,学生都会涉及,而且也有一些学生专门关注边缘角落的知识点,导致题目超纲。对此需要教师在课堂讲述的时候,给学生明确考点和知识点的范围。

2.有些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或参考书中的现有试题,不去自主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或参考书中找到很多的试题库。有些学生直接照搬这些题库中的题目,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的自主命题时,经常看到几个学生的题目一模一样。对此需要教师在批阅中及时反馈,对这些学生加以督促。

3.有些学生设计的题目过于直白和简单。不可避免,有时学生自己设计的题目,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非常直白和简单,缺乏综合性和灵活性。对此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可以把往届“自主测试”的题目给学生参考,并对优秀的题目加以点评,引导学生的出题思路和出题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目创新,设计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实际的题目。

上述这些反馈意见,表明学生对“自主测试法”非常认可,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认真地去进行了实践和总结。这些不足之处,本教研组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测试”在微生物学的课程考试改革中获得了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成效,培养了自学的能力,也提升了教师开展考试改革的动力,实现了教、学、考试的良性促进,践行了“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试理念,解决了传统考试的弊病。

参考文献:

[1]史楠,刘柏霞.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115-117.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