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四年级册科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3:45

四年级册科学

四年级册科学篇(1)

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本期改进措施: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2、强化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主要内容特点及设计思路《科学》四年级下册包括《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

《电》单元包括用电安全事项、点亮我的小灯泡、简单电路、做个电路检测器、导体和绝缘体、做个小开关、推测4接头和6接头接线盒的电路连接方法、电池和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等十分丰富的有关电的内容。

《新的生命》单元以观察油菜花为引子,展开了花的专题观察,从对花的构造的研究过渡到对果实和种子的研究,又从植物的繁殖方式延伸到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食物》单元突破了学科的界限,紧紧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观察生和熟的食物、变质的食物,讨论储存食物的方法、获取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以食物为主题展开研究。

《岩石和矿物》单元则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对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描述作为基础活动,采取分类、猜测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教材总的特点仍是以活动为主线,以结构为连接,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教材的外线是活动,内线则是追求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2、本册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二)、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三)、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一、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老师和学生同时遵守)

1.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摆放在书桌角上,边边重合,文具盒摆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2、课堂中随时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3、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4、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最后写成科学小论文,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5、实行单元一练的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课题单元

1宣传考核评价方案(1课时)电

2《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我的小灯泡》

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电路出故障了》

4《导体和绝缘体》《我来做个小开关》

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单元练习

6《我们选择了什么》《油菜花开了》新的生命

7《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

8《豌豆荚里的豌豆》《把种子撒播到远处》

9《萌发的种子》《动物的卵》单元练习

周课题单元

10《一天的食物》《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食物

11《吃什么和还吃什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2《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单元练习

13《各种各样的岩石》《进一步观察岩石》岩石和矿物

14《岩石的组成》《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15《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矿物和我们》单元练习新晨

四年级册科学篇(2)

2.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4.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热的三中传递方式。

5.动手能力:学习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热的三种形态及应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我们的食物、水、植物、空气、热,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 .我们吃什么:从学生对食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饮食与人的健康。(包括1、2、3、课)

2 .水里有什么: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课)

3 .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课)

4 .空气和水: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上升以及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包括13、14、15、16、17课)

5. 热传递: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应用。(包括18、19、20、21、22课)

6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 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难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五、 基本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实验安排

1.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里的杂质

5.根的吸水实验

6.分离叶绿素

7.茎疏导水分

8.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9.气球的反冲实验

10.瓶吞鸡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热传导

四年级册科学篇(3)

班级:

姓名: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答案以任课教师讲解为准。

1.请写出三种脊椎动物、三种无脊椎动物。

答:

2.请写出五种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

答:

3.鱼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

4.鱼是怎么游动的?

答:

5.鱼是怎么呼吸的?

答:

6.鸟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

7.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的飞行有什么好处?

答:

8.鸟的足有什么特点?

四年级册科学篇(4)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五、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运动得快;拉力小,小车运动的慢。

与小车的重量有关。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家有车吗?有车的请举手。在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车了。 这一节我们来研究车的问题——小车的运动,(幻灯片)

汽车在奔跑中有时快、有时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帮老师想一想

师问: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小车的运动)

师:有了问题,大家来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吧。

生1:可能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生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可能小车越重,运动的速度越慢。

生3:可能与风向有关,如果顶风的话,小车运动就慢,如果是顺风,小车运动就快。

生4:可能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就行驶得快。

生5:可能小车的外型有关,流线型的车子可能滑出去的距离比较远。

生6:可能与车轮的多少有关,车轮越少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7:可能与车轮和小车的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大了小车速度就慢。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板书:与风向有关、与路面的好坏有关、与载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有关、与车轮的多少有关等各种假设。)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运动的快慢产生影响。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干什么?

生1:动手进行实验。

生2:用实验来证明。

生3:用事实说话。

师:如果这些假设都要我们现在全部证明的话,可能时间来不及,怎么办?

生1: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假设进行研究。

师: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都对哪些假设比较感兴趣,同时又要能够便于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进行研究的问题?你们小组愿意研究哪一个因素可以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的意见告诉我!

学生汇报并选择:可能与拉力大小有关这个因素进行研究。

(二)、依据假设,进行分析

师:现在我们有了需要研究的问题,要证明你们的假设,请你们小组内根据记录单,设计实验,等会交流,汇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帮助。

师:你认为可以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生:进行汇报,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用幻灯片展示说明。

生1:实验必须要多做几次,一次实验可能还不能说明问题。

生2:在实验的过程中分工要明确。谁记录,谁测量、谁实验。

生3:我觉得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快慢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所用的时间和运动距离的长短才算是小车运动的快慢。

师:你的意见非常好,你们觉得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定好起点和终点。

生1:小车运动的距离不能超过终点。

生2:小车运动的时候不能用力去推,应该让它自由运动。

生3:计时要从小车从起点运动开始,到达终点时停止。

生4:我们获得多个数据时,要取中间值或平均值。

师:真不错,大家都同意吗?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希望大家在实验中能引起重视,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并完成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实验器材,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实验吧!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各自实验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师:大家的实验完成的如何了?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们的研究的内容是: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在实验中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也就是钩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载重量与运动的距离。在实验中我们取的是它们的平均数,得到的数据是:第一次放1个钩码(

)秒、第二次放2个钩码(

)秒、第三次放3个钩码( )秒。我们的结论是:小车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请两个小组上台汇报。

师: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数据会有一定的差错,但重点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进行研究,出现差错并没有什么,只要多做几次实验,找到错误的原因就行了。

师:那我们来看,今天我们刚开始的预测经过实验验证都是正确的,真厉害,但是能不能说所有预测都是对的啊?是的,还是要通过实验等方法验证。

(四)、教师总结,进行评价

四年级册科学篇(5)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7课《沉浮的秘密》

实验目的:

1、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2、

初步感知“质量相同时,大的物体容易上浮,小的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容易上浮”。

3、

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

发展和保持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难点:分析、解释沉浮的原因。

实验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水槽、空心乒乓球和装了盐的乒乓球各一个。

学生准备:水槽、水、泡沫、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木块、塑料瓶等。

实验过程:

一、

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

教师手拿两个乒乓球(一个空心,一个里面注满了水)

提问:猜一猜,这两个乒乓球放在装有水的水槽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大胆猜想)

2、教师演示实验。

3、导入新课:看来关于沉浮还有好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沉浮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实验分析,探究秘密。

师:为了揭开沉浮的秘密,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三个闯关实验,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生答:有)

在闯关之前,老师先提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小组长的指挥,比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我宣布闯关开始,第一关:我会分类。(课件显示实验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号袋中的物品,先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沉还是浮,把沉在水里的分为一类,把浮在水上的分为一类,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一。)明白要求了吗?好,请小组长打开1号袋,(学生分组活动)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迅速,那你们的这次的猜测又是对还是错呢?下面请同学们把分好的物体一个一个轻轻放进水槽,看看你分对了吗?并继续完成实验记录单一。注意:实验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把水溅在桌子上了,开始行动。(学生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实验,下面请每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要求有学生回答,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同学们可真捧,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我宣布马上进入第二关:我会思考。(课件显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2号袋里的物体的特点,完成第二关的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二。)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学生分组实验)

师:提醒同学们要想顺利闯关,要特别注重物体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做完实验了,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成果吧。(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同时,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师:两关同学们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谁能解释刚才老师用乒乓球做的那个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两个乒乓球的质量)。

师:第三关,我有办法。请小组长把3号袋里的橡皮泥拿出来放进水槽,仔细观察,橡皮泥沉还是浮?(生答:沉)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师:你的实验成功了吗?把你们组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汇报)

师: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有的小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这样一个个小实验开始研究的。大家今天的表现真棒,为自己鼓掌吧!

二、

联系生活,寻找沉浮现象。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沉浮的例子,你能说说吗?

三、

四年级册科学篇(6)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7课《沉浮的秘密》

实验目的:

1、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2、

初步感知“质量相同时,大的物体容易上浮,小的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容易上浮”。

3、

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

发展和保持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难点:分析、解释沉浮的原因。

实验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水槽、空心乒乓球和装了盐的乒乓球各一个。

学生准备:水槽、水、泡沫、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木块、塑料瓶等。

实验过程:

一、

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

教师手拿两个乒乓球(一个空心,一个里面注满了水)

提问:猜一猜,这两个乒乓球放在装有水的水槽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大胆猜想)

2、教师演示实验。

3、导入新课:看来关于沉浮还有好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沉浮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实验分析,探究秘密。

师:为了揭开沉浮的秘密,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三个闯关实验,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生答:有)

在闯关之前,老师先提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小组长的指挥,比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我宣布闯关开始,第一关:我会分类。(课件显示实验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号袋中的物品,先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沉还是浮,把沉在水里的分为一类,把浮在水上的分为一类,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一。)明白要求了吗?好,请小组长打开1号袋,(学生分组活动)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迅速,那你们的这次的猜测又是对还是错呢?下面请同学们把分好的物体一个一个轻轻放进水槽,看看你分对了吗?并继续完成实验记录单一。注意:实验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把水溅在桌子上了,开始行动。(学生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实验,下面请每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要求有学生回答,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同学们可真捧,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我宣布马上进入第二关:我会思考。(课件显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2号袋里的物体的特点,完成第二关的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二。)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学生分组实验)

师:提醒同学们要想顺利闯关,要特别注重物体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做完实验了,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成果吧。(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同时,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师:两关同学们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谁能解释刚才老师用乒乓球做的那个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两个乒乓球的质量)。

师:第三关,我有办法。请小组长把3号袋里的橡皮泥拿出来放进水槽,仔细观察,橡皮泥沉还是浮?(生答:沉)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师:你的实验成功了吗?把你们组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汇报)

师: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有的小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这样一个个小实验开始研究的。大家今天的表现真棒,为自己鼓掌吧!

二、

联系生活,寻找沉浮现象。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沉浮的例子,你能说说吗?

三、

四年级册科学篇(7)

二、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能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发现热水降温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3.了解身边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知晓其对应的用途。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温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温度计、实验单、秒表。

五、教学过程

(一)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1.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我们用手直接感知比较不同水温,有时会存在误差,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意图解析】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用手指初步感知不同的水温,发现存在误差,从而顺势引出温度计及其作用。

(二)学习并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的水温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水温

冷水:______摄氏度温水:_______摄氏度 热水:______摄氏度

【意图解析】通过介绍并示范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水温,切实感受到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三)探究热水降温过程的变化规律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

1. 安装好测温装置。

2. 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3. 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解析】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热水降温过程中的水温变化规律。通过每隔2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水温,将测得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绘制成曲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绘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

(四)了解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及其用途

1.出示图片: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2.说说这些温度计的用途和优点。

六、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课题)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变化先快后慢。

四年级册科学篇(8)

这一次读书活动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关联: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通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这些书都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二、设计理念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知道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片段、作批注,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利用“小贴士”的功能,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3.通过导读,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资料。

3.制作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提问单元”

1.猜谜语,引出书名: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2.出示目录和单元导语,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作品。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

(2)齐读导语。

3.了解“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魅力科学。

4.引导提问。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互相交流,知道的可以解答问题。

(二)读书有方法

1.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是怎么读的呢?

预设:

生1: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不读完,饭都不想吃呢!

生2:我先看看一本书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书。

…………

2.小结: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如何认识一本书。

3.认识封面。

(1)一本书的每个部分都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信息。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①学生观察自己的书籍封面。

②课件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

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预设:

生1: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

(相机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生2: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

生3:我从封面知道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

生4:我从封面知道了这是一本科普读物。

…………

(2)小结: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译者等信息。

4.认识目录。

(1)你会看目录吗?目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书籍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

(4)小结: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还可以让我们快速检索喜欢看的内容。

(三)欣赏片段,感受语言特色

1.介绍课本内容。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课件出示选段。(教材中《十万个为什么》的选段)

3.学生自由读。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预设:

生1:作者讲的都是科学知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

生2:作者像在跟我们讲故事。

生3:作者的话一点儿也不深奥,不难懂,一看就明白了。

…………

小结:是啊,作者站在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内的几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每日常用常见、平淡无奇的事物顿时绽放异彩,引出一个个为什么:水为什么能灭火?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擅长讲故事的米·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表达科学知识,二者融为一体,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各种问题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原来读书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下面,请你们自由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再次感受语言特色。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可以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也可以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查资料等方法解决)

2.谈谈阅读感受。

3.小结: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们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在书上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也可以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在侧边栏写写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也可以写下来。

4.拓展阅读:

(1)介绍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介绍其他的优秀科普作品。

(3)读书时,运用学到的读书策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准备参加知识竞赛。

2.阅读其他优秀的科普作品。

(六)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计划阅读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四年级册科学篇(9)

这一次读书活动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关联: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通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这些书都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二、设计理念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知道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片段、作批注,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利用“小贴士”的功能,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3.通过导读,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资料。

3.制作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提问单元”

1.猜谜语,引出书名: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2.出示目录和单元导语,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作品。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

(2)齐读导语。

3.了解“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魅力科学。

4.引导提问。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互相交流,知道的可以解答问题。

(二)读书有方法

1.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是怎么读的呢?

预设:

生1: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不读完,饭都不想吃呢!

生2:我先看看一本书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书。

…………

2.小结: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如何认识一本书。

3.认识封面。

(1)一本书的每个部分都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信息。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①学生观察自己的书籍封面。

②课件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

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预设:

生1: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

(相机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生2: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

生3:我从封面知道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

生4:我从封面知道了这是一本科普读物。

…………

(2)小结: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译者等信息。

4.认识目录。

(1)你会看目录吗?目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书籍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

(4)小结: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还可以让我们快速检索喜欢看的内容。

(三)欣赏片段,感受语言特色

1.介绍课本内容。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课件出示选段。(教材中《十万个为什么》的选段)

3.学生自由读。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预设:

生1:作者讲的都是科学知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

生2:作者像在跟我们讲故事。

生3:作者的话一点儿也不深奥,不难懂,一看就明白了。

…………

小结:是啊,作者站在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内的几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每日常用常见、平淡无奇的事物顿时绽放异彩,引出一个个为什么:水为什么能灭火?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擅长讲故事的米·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表达科学知识,二者融为一体,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各种问题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原来读书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下面,请你们自由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再次感受语言特色。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可以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也可以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查资料等方法解决)

2.谈谈阅读感受。

3.小结: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们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在书上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也可以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在侧边栏写写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也可以写下来。

4.拓展阅读:

(1)介绍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介绍其他的优秀科普作品。

(3)读书时,运用学到的读书策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准备参加知识竞赛。

2.阅读其他优秀的科普作品。

(六)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计划阅读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四年级册科学篇(10)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二、判断: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B)。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B)。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B)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C)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B)个时区。

【A12

B24

C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B)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的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A)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三大题13小题的图示

四大题1小题图示

四大题2小题图示

1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C)。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15、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四、操作和探究:

1、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答:太阳光永远不能照亮整个地球。

2、如图,A、B代表纽约和北京,北京是中午12点纽约是晚上23点,请在(  )中填上北京或纽约。

A代表(北京)B代表(纽约)

3、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③时,

答: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四大题3小题图示

四大题4小题图示

4、写出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答:迎来黎明的顺序是:(1)上海(2)北京(3)重庆(4)拉萨(5)乌鲁木齐

五、思考: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答:要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地球的人才会看到地球以外的天体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2、对于北极星的“不动”,你是怎样解释的?

四年级册科学篇(11)

《保护我们的听力》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突出在这个社会环境内噪音污染对人体听力和健康的影响。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学生了解了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重要作用,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通过“鼓膜模型”的活动,认识到鼓膜是非常薄的一层膜,是很脆弱的,这对于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知道控制噪声是避免我们受到噪声侵害的根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实验验证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

学具: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视频,请在观看的时候思考,视频前半部分和后部分的声音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前半部分,听起来很刺耳,后半部分听起来很悦耳。前半部分,听起来很难听,后半部分听起来很悦耳。前半部分,听起来不舒服,对我们的听力有害,后半部分很动听,让我们心情愉悦。)说的真好,老师给这两段声音分别起了名字,噪声和乐声。你认为这两段哪部分是噪声,哪部分是乐声?哪种声音对我们的听力是有害的?(噪声)所以我们要远离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师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远离噪声。

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些听起来刺耳、令人不舒服、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声,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声音是噪声吗?(电锯声、玻璃摔碎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等)那么这些噪声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伤害呢?(噪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遇到噪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捂住耳朵,在噪音大的地方戴耳塞或头盔等保护装置。)

活动二:控制物体发生。

同学们真聪明,除了以上防护措施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后汇报:教师总结:控制物体发声。(教师相机板书)

教师演示:教师摇一摇发声罐,发出尽量大的声音。同学们听到这样的声音觉得舒服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小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器材有,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作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将学生的方法在课件中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实验小提示”。请一名学生朗读实验小提示后,学生开始实验。

分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相机在课件中标注可行的实验方法。

控制噪声方法分类:

同学们所想的方法都得到了验证,如果要把这些方法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学生思考汇报)第一类是控制声源;第二类是阻碍传播。

三、知识拓展

关注社会公德:控制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