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子技术基础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4:34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篇(1)

《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功能电路的基本功能、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实例;熟悉电子线路工艺技能和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掌握查阅电子元器件的能力;具备阅读和应用常见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具备测试常用电路功能、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由于其所具有的理论程度高,抽象性、实践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几年又由于招生原因,职高生入学时素质较差,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个性化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出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针对我们的学生的特点和教材难度,遵照学生的志愿,分为技能型和对口升学型。对技能型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制定出系统的、具体的技能训练方案,设置好每项训练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样水平。比如:基本放大电路故障排除,要求学生多长时间排除故障,一个个过关。期末技能成绩是每次检测成绩总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适当降低理论知识难度。对于对口升学型的学生,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

1.低起点

大部分中职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初中基础知识的缺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两年春季招生的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就可以进入职高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求教师首先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知识和心理准备等实际情况。通过谈话、问卷、诊断性测试。口头或书面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把本节课所用到的初中物理知识以及数学知识、单位换算等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复习,然后再讲新课,使学生不会因为基础知识较差而形成学习障碍,顺利实现初中到职高的过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放慢节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进度。采用启发教学,力求学生听懂听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进而形成学生的动力。

2s.重视直观教学

中职生的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在学习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此,我在讲述理论课的同时,力争多做实验,并根据学校实验设备的现状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条件,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比如我在讲特殊二级管时,把这节课设计成几个小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测试实验数据。掌握二级管的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可以提高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兴趣活动。例如:讲授数字电路时,我组织学生制作触摸开关、定时器。在制作、调试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篇(2)

当人们进入21世纪,人们就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并且逐步的进入教育领域。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育也是未来的发展之一,对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对电子技术基础中信息化教育工作展开探究了。

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就当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面,学校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的课件、一些仿真的软件等,在教学的模式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将学生视为主导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很好的与教师形成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另外一点,关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通常情况下,教学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理论课程,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理论知识太枯燥无味了,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还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在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又缺乏实践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

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以上,我们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相关情况,了解其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2.1 运用信息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将信息化教育引入其中,将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将以往的粉笔、黑板之一单一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课堂,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将计算机列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样一来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与一些很难理解的消化的概念、公式和推理过程,但是将信息化教育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兴趣基础上,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举个例子,在介绍半导体PN结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在课前做一个FLASH的插件,利用声音和动画的效果,展示半导体PN,另外还可以展现微观运动的形式,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上的注意力。

2.2 运用信息化教育化解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难点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其他科目相比,每个章节都有相对较难由不好掌握的难点,但是这些重点、难点都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对他们进行攻克将取得较大的成就,而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是一项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关于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如何正确设置工作点,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信息化教育对放大电路进行设置,分为两种情况:

(1)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2)为设置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图形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这样方便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在信息化教育中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简单化,逐一的攻破教学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

2.3 运用信息化教育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图标和公式相对较多。运用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关于板书、作图的难题,因为信息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快捷而方便的方式取代它。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教学上的时间,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运用信息化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题库,方便学生的学习,往往信息化的题库做得较出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习题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老师可以对题库的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设置题目的难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运用信息化教育为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许多的课堂内容需要实验进行演示,但是实验也有简单与复杂之分,可操作性和不可操作性之分,针对一些不好实际操作的就需要信息化教育的辅助教学,另外一些实验操作起来具有破坏性的也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的步骤放慢,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实验的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错误实验原因和后果的讲解工作,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实验内容,并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结论

本文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信息化教育进行分析,在了解了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后,将信息化教育在其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能够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对信息化技术基础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应用,为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基础篇(3)

就当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面,学校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的课件、一些仿真的软件等,在教学的模式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将学生视为主导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很好的与教师形成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另外一点,关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通常情况下,教学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理论课程,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理论知识太枯燥无味了,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还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在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又缺乏实践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

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以上,我们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相关情况,了解其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2.1 运用信息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将信息化教育引入其中,将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将以往的粉笔、黑板之一单一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课堂,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将计算机列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样一来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与一些很难理解的消化的概念、公式和推理过程,但是将信息化教育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兴趣基础上,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举个例子,在介绍半导体PN结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在课前做一个FLASH的插件,利用声音和动画的效果,展示半导体PN,另外还可以展现微观运动的形式,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上的注意力。

2.2 运用信息化教育化解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难点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其他科目相比,每个章节都有相对较难由不好掌握的难点,但是这些重点、难点都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对他们进行攻克将取得较大的成就,而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是一项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关于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如何正确设置工作点,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信息化教育对放大电路进行设置,分为两种情况:

(1)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2)为设置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图形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这样方便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在信息化教育中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简单化,逐一的攻破教学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

2.3 运用信息化教育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图标和公式相对较多。运用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关于板书、作图的难题,因为信息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快捷而方便的方式取代它。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教学上的时间,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运用信息化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题库,方便学生的学习,往往信息化的题库做得较出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习题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老师可以对题库的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设置题目的难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运用信息化教育为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电子技术基础篇(4)

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不断得到创新,教学的方向与目标不仅越来越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电子、电工以及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也必须做好课程建设,以提升教学效果。

所谓课程建设,即课程设计,其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安排课程。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相应课程、安排课时,要求比例合适,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教学实施。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与规律,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理论、实训教学。对技工院校的办学者来说,抓好课程建设无疑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意义

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两大块,课程多,内容杂,加之技工院校的学制普遍较短,还有大量的校内实习、顶岗实习。因此,各课程的学时安排往往捉襟见肘。为此,笔者学院电子教研室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电子技术基础作为课程建设的试点与突破口,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满足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求

以往技工院校的课程教学都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旨,将学生的培养完全放在学校这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学生毕业后面对企业生产第一线无所适从,无法胜任工作。而开展相关课程建设,课程的内容、目标与企业一线的岗位技能需求实现了对接,从而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同时,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就业的成就感,满足了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校电子、电工等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刚进校时,对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抱有一定的兴趣,还有一定的主动性。但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基础薄弱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不少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丧失了兴趣,进而厌学、逃学。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打造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打造适合学生认知现状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技校学生面临两个学习困境:一方面,随着高中、大学扩招,报读技工院校的生源素质逐年降低;另一方面,企业对技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却逐年上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课程建设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与做一体化、校内实训与企业情境一体化,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目标。

二、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内容

1.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向技校学生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企业一线岗位群的技能需求现状,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教学过程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逐步加大理论难度。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常用基本器件、放大电路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讲授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基础。

2.设置均衡的达标要求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设置的达标要求也要适度。教师讲授不同的课程内容要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在讲授“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时,教学要求设置为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作用及其特点,掌握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抑制零漂原理,明确运算放大电路的理想化条件,掌握理想集成运放工作于线性和非线性状态时的特点,掌握比例、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的接法。能运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上述运算电路输出和输入的关系,能按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式,画出集成运放电路图,了解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波形分析方法,了解集成运放的使用方法。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篇(5)

本人从事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已有多年,教过电子技术专业的多门专业课,尤其是对《电子技术基础》这本教材,我对它其中的许多问题都有比较深的理解,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通过学生的提问,自己课后仔细的思考,发现有个别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学校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知识需求的不同的要求,这几年当中使用过的《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有很多种版本,但我发现不论是哪一种版本,其中有一些问题讲得都差不多,比如说功率放大电路这一章当中的实用OCL电路,每一本书上的电路图都是一样的,但这个电路如果不加以修正的话,则会令只讲授这门课的新老师以及学生产生误解。如果只单单根据电路图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我们就会发现末级电压放大管根本无法正常工作,现在我就对该电路有可能导致的误解以及改正后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

一、对《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OCL电路图的分析

图1为《电子技术基础》上的OCL电路原理图,根据这个电路图,我们来分析它所存在的问题。

1、各元件的作用

V1为末级电压放大管,也称为V2、V3的推动管;

V2、V3构成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管;

RC、R1、V4为V1提供集电极偏置电压,同时在V2、V3的基极之间接入R1、V4以消除交越失真;

电阻Re为V1提供偏置电压。

2、对电路图错误原因的分析

从这个图里边我们发现,电路处于静态时,由于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输出端的中点电压是VK=0V,而V2、V3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也就是说V3的发射级电位比基极电位要高0.5V左右,因而V3的基极电位就为-0.5V。而V1的集电极电位等于V3的基极电位,因此V1的集电极电位为-0.5V,但由于V1的基极没有加偏置电阻,也就没有基极偏置电压,又因为-VCC通过Re加到V1的发射级,因此V1的发射级电位为负值,即VC1=-0.5V,VB1=0V,VE1为负值,这样末级电压放大管V1的三级电位关系就不满足VCVBVE这个放大条件,那么它就不处于正常的放大状态,而是处于深度饱和状态。本人刚开始教这堂课的时候,由于对电子技术的了解不是很深,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也无法回答,最后还是通过请教老教师、翻资料才发现这个OCL电路的电路图确实存在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使某些老师和学生感到费解。

二、修正后的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的分析

既然《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的电路图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电路应该是怎样子的,电路图修正后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子的呢?其实,只要在原有的电路图上加一个基极偏置电阻就可以了。但正是这个电阻,它使老师们走了好多弯路,我想在这里讲讲也是非常必要的。

1、对《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OCL电路图的修正

如图2所示,在V1的基极与-VCC之间加一个基极偏置电阻R2,即给V1的基极提供偏置电压,当然必须要使R2Re才能满足放大条件,由于加了这一个电阻,这样才能使VCVBVE,才能使V1处于正常的放大状态。老师和同学们根据这个图来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2、对修正后的OCL电路图工作原理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理解R1、V4的作用及其状态,因为V4夹在这中间让许多学生都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工作原理。R1、V4的作用是为V1提供集电极偏置电压,并且接在V2、V3的基极之间给它们提供基极偏置电压,使V2、V3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以消除交越失真,但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弄清楚,那就是不管vi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V4始终是导通的,只是通过V4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使V2、V3的基极电位发生变化而已。当vi为正时,vB1vC1vB2、vB3,此时V3导通,RL上形成负半周信号;当vi为负时,vB1vC1vB2、vB3,此时V2导通,RL上形成正半周信号。也就是说:不管vi为正半周还是为负半周,互补管中总是有一只管子导通,从而消除了交越失真。

其次,由于经V1放大的信号必须经过R1、V4、RC,然后再提供功放管V2、V3,由电路的交流通路可知,当vC1为正时,V2导通,V2取出来的是RC上的信号电压,而当vC1为负时,V3导通,V3取出来的是R1、V4、RC上的信号电压,这样加到V2、V3基极的正负半周信号大小就不相等,在V2、V3的放大倍数完全相等的情况下,RL上得到的正负半周信号就不相等。为了减小这个差值,那就要求V4的交流电阻及R1的阻值相当小,而实际电路当中一般都是采用全对称OCL电路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都是采用一个接有温度补偿作用的三极管电路来给互补功率放大管提供基极偏置电压。

再次,我们可以从OCL电路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静态时,由于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中点电压VK=0V,而V2、V3处于临界导通状态,其发射结的电压VBE=0.5V左右,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出VB2、VB3、VR1+VV4的值。

VB2=VK+0.5V=0.5V;

VB3=VK-0.5V=-0.5V;

VR1+VV4=VB2-VB3=1.0V左右。

虽然《电子技术基础》当中没有讲后面两点,但对于学得好的学生来讲,补充这些问题能够激起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更深的理解OCL电路。

现在,编书的人是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书籍令我们眼花缭乱,特别是我们这种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并没有指定教材,所以我们不知选哪本为好。在我们所教过的各门课的教材当中,时不时的会发现一些小的问题,如果不去琢磨它,我们会以为它肯定是正确的,但仔细推敲则不然,这也就要求各位老师能够认真对待各个问题,认真对待书本,尽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材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龙兴.OCL电路与OTL电路.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

电子技术基础篇(6)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为高等院校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的门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学生学好、老师教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的确是一项颇为艰巨的任务。本人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此有一些体会。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老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深造,丰富知识体系,并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1、渗透课程应用领域,掌握教学重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重点一目了然,了解了学习的重点,无论是在讲课还是学习的时候,就有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同时老师也会做到心中有数,讲授的时候自然就会根据侧重点来掌握学生学习的度。

2、教学内容应体现“新”

所谓的新,是指知识的更新。通常教学采用的教材一般变化更新较慢,普遍是相对滞后的,存在着知识老化和知识面窄等问题。但是,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不断涌现,陈旧的教材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应对教材进行适时更新,剔除过时内容,引领新的知识点,让电子技术的教学尽可能跟上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现代的较实用的内容。

3、整合课程内容,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

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别注意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实践性或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即使注意到了,也一筹莫展或无法兼顾,这样又如何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不妨把内容整合为如下三个模块: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强调适度、只求够用);②电子技术实验(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教学的辅助手段);③电子技术基础操作(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试、电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等)。三个模块或交叉或并轨穿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解理论课的教学难度,真正取得教与学的互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共享。

(二)优化教学手段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出不断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进行教学能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地主动思考,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在讲授某个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前,先提出此电路欲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此问题。

例如,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传统的讲解一般是首先画出放大电路,再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然后讨论电路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节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阐述基本放大电路的作用,即对小信号(电信号)进行放大。所以在此可以启发学生,问:既然电路是用于对信号的放大,那么构成电路所要使用的关键元件应该是什么?由于前面刚学完半导体器件,所以学生可以回答采用三极管。这时可以再反问为什么用三极管,以加深学生对器件的认识。接下来再继续提问启发学生构成电路,既然三极管具有用小信号控制大信号的能力,即三极管处于放大工作状态时,当在基极提供一个微小的电流iB,则在集电极就会得到一个较大的电流iC,如何给出外部条件才能让三极管处于放大区?这样通过提示使学生牢固掌握要使三极管处于放大区,必须满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条件,构成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由于电路不是直接画出,而是围绕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构成电路,因此学生对电路实现的功能和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非常清楚,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开放式”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其实验环节非常重要。在实验方式上,我们认为应该提倡开放式。不仅要在时间上实行开放,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且在内容上也要开放,教师可提供一些加选实验项目,让有能力的学生选做,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系统,既使学生耳闻目睹又亲自动手,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同时也拓展了专业知识面。

通过对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笔者发现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信息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对比、判断、推理、归纳,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方法要灵活多变创新。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突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实践性,不过分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在专业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理论课程,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融入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使培养对象更能适应今后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基础篇(7)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中级工阶段进行。一直以来,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因地制宜地对《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校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先完成的主要是核心课程建立与改革,而作为基础课程,还未被系统地完成课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尝试以任务为载体,将《电子技术基础》的各相关知识点,结合中级工阶段其他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对本课程进行梳理设计,尝试开展课程改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也结合个别小实验课程,知识的习得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这样的单方向的传递为主,由于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看不到,摸不着,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去见了周公。虽然偶尔有实验,但或因为趣味性差,或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不知实验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使得实验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的实施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实施当中。整个过程,知识的传递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理清课程横向与纵向知识脉络

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时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横向知识脉络,明确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七章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及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还要了解本课程知识点对应在本专业的纵向要求。即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这样项目设计才能有针对性。对于七章课程内容,出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外,可以按了解、理解、掌握等几个层次将知识点归类,以表格的形式,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做准备。

三、广泛调研需求,设计教学任务

这一课程任务的设计也许依赖于广泛的调研与研讨。由于是中级工一年级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的难度不高,因此,该调研应以本专业毕业生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目标开展。设计的任务能够把学生引入电子技术知识之门,打开他们的兴趣之窗为后续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以此为目的,设计调研表,开展系列访谈。(1)开展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工作中体会到的在技校初级学习阶段的需求。(2)开展中级工二年级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兴趣点,知识难点。(3)开展高级工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哪些中级工阶段知识的对高级工阶段的学习最重要,哪些是难点。将学生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作为任务设计时的重点。

四、依托大赛,以赛促学

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其中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委每年都有针对中学生开展的电子技术大赛,劳动部也会开展相关内容的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了解大赛的竞赛内容,将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电子技能大赛中寻轨器的焊接等,均可作为课题进行设计开发,融入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参加大赛成为学生有一个短期的努力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五、任务设计举例

以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为例设计学习任务如下:具体课堂实施设计如下:学习活动1:认识二极管。

能力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二极管的结构;(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型号和分类。知识目标:(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知识;(2)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型号。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和学材。学习步骤: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完成任务书。可展示的结果书面成果:任务书。学习活动2:拼插二极管电路。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拼插电路;能通过分析得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两个极的判别区分。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电子百拼世界。

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制定计划,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2)制定计划;(3)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4)连接百拼电路,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5)检查发现问题。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电路。学习活动3:制作个性闪光标志。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连接电路;能保证电路安全。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参数;掌握用万用表完成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好坏的判别。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二极管、导电胶带、电池盒、电池等。

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了解二极管的参数;(2)制定计划;(3)设计标志,计算出要用到的二极管数目,电池的电动势要求;(4)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与好坏;(5)连接电路;(6)检查电路,通电;(7)总结。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标志电路。学习活动4:总结评价。能力目标:能总结任务过程,语言通顺、突出重点;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表现。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总结展示。

学习步骤:(1)展示每个小组设计的标志,是否发光;(2)总结评价;(3)教师点评。

六、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在新一级机电类专业班级中进行该课程改革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率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有了显著提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探究相关知识,在任务的完成中获得了成就感,看到他们脸上的满足的笑容,教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与学之中的满足感。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如何能够更多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基础篇(8)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一方面该课程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教学对象是非电类学生,这些同学往往在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因此,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电气知识,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精心准备。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教材,比如冶金石油类高校,应该结合冶金、石油的生产过程,选择内容恰当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高职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教材主要以理论为重点,未能体现出行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未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成为制约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障碍。

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实际生产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授课对象通常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电类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一方面由于课时非常有限,不能详细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上,我们则重点考虑在现在使用各种冶金设备上,在工业控制上的自动控制系统等。在授课时关于以后的实际应用我们要加以区别,使学生有重点、有区别的对比性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的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缺乏内部诱因,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而获得。因此,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精心选用较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过程的每个序列都激发着学生大脑的活动。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形成了精细的知觉力,养成了良好的想象力,锻炼了抽象思维力。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保持思想的敏捷、活跃。

三、教学手段改革

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学习又相对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1)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把观点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师要系统地掌握全部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和逻辑关系,找出每次课内容的知识点,从每个知识点切入,逐步向外拓展,使教学内容的安排达到最优。(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注意传授知识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例题或问题讲解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要合理使用视频和动画技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扬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效应。

四、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课程的验证性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两者不可偏废。在实验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一些想法、思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得以解决。在软件实验方面,要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可以克服教学课时、实验场地、实验元件和设备等的制约,开设出许多实际中不能开设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另外,虚拟实验可以减少对实验设备的损坏,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久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耐根.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06.

[3]首全胜.EAD应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1.

电子技术基础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过去的汽车包括充电系统(包括发电机、调节器和连接线);启动系统(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点火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照明系统(包括前后照明灯、遥控器、接受器、延时器、开关等);电动门窗、电动后视镜、仪表仪盘、车身防盗等汽车电路系统、原理的维修。在如今交通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运输机械不同程度的安装有电气控制系统。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的控制上,电的应用早已超出,汽车音响、卫星定位,智能控制等在汽车上正在普及,这些汽车职业的工作都会用到电的知识。作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更加有必要学好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教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学生学习汽车电工从哪入手

如何好好学习,理论成为实践的指导,实践见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举例两个人,一个人去学校学习,一个去学徒。开始可能是学徒干的好,但是两三年之后,你就能看到差异,读过书的始终不一样,说的是他的思维不一样,支持先理论再实践,任何一项技术学习要想学得扎实,都必须先从原理入手方得要领。汽车电工是一门技术活,肯定要先去学校学习好。以师带徒形式当然能学到技术,但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远成不了高档次的汽车电工人才。到学校学习之后有一个学历证书,从我们国家的形式来看,学历文凭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学校也有实践操作的,现在大多数汽车维修学校都设置实训基地,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很多。

二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学习与提高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效果,所以我们学校应该如何锻炼师资力量,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使电工电子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顺利运用。首先,我们的老师本身具备创新精神,汽车行业的崛起,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其运用技术,我们对待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既要有汽车方面的知识也要具有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汽车的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教师要随之发展不断更新理论和技术。其次,教师不仅要学习本土知识,还要引入发达国家等的新技术。教师积极适应汽车行业变化,把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叠加,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这样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最后,双师型教师的形成,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有所运用,既能渗透性教学的要求,并且老师既会用普通工具,又会用专业工具,有水平,从而乐于听讲,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会使用汽车万用表、汽车解码器、跨接线、测试灯、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诊断仪等。

三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学生学习效果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在理论教学中的使用

每门课程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主要有直流和交流电路知识、电与磁的关系、电磁的应用(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等等,特别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形式灵活多变、电路分析深奥莫测,这么多的知识点单纯靠老师灌输知识肯定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能达到事半功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能能够得到极大提高。

(二)画面吸引法

课堂前几分钟就能决定你这节课能不能把学生吸入到课堂里面,就像写作开头就要引人入胜。在讲解新课开始前,我们给予学生一个画面感让学生带入课堂,学生吸引过来后,我们采取步步紧逼的方式将学生引导到新授知识的学习中。如在绪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问:电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哪些地方?电能书如何产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我们播放下载一些视频影像资料再播最后,我们问学生那我们要不要学习电知识。学生整堂课中作为主体,他们讨论热烈,课堂气氛非常好,这样就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把知识掌握。在讲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图时,我们提问:学校校门为什么能开关了?使学生感觉非常吃惊,然后开动脑筋回答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候,老师就开始提问:大家有没有留心进入我们教室的有几根线?如果将教室当成一个封闭的盒子,里面的所有电器可以等效成什么?学生被刚才的画面引入后,激发浓厚的兴趣,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中跟着老师一起互动思考,使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十分活跃。最终把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完美的掌握。

(三)相互类比法

我们的基本原理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如果没有实际案例就很难理解。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相似的相互类别,相互联想,使抽象变具体,学生一下子就很能够接受并理解,这样就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讲解电容和电感的概念和公式时,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进行类比。像欧姆定律,学生在初中时已经相当熟悉并且也掌握得比较扎实,已相当熟悉,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将R、L、C三者的定义公式及应用列出,让学生类比熟悉,学生自然感觉非常亲近没有那么陌生的感觉。又如,学生对磁的概念难以理解,不明白为什么磁畴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翻转,笔者教学中巧妙地用学生参加课间操的联想来进行比喻。学生出操有这种现象,开始阶段,出教室的学生数较少,几分钟后,大部队就出操了,但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出操较晚,这和磁化曲线的形成很相似。这样,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抽象的铁磁性物质的磁化规律。

(四)主动学习法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部是采用填鸭式的理论,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相结合,我们现在就是要颠覆这样模式,把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内容推动进行,主动学习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引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交流电路的分析中有纯电路的分析,而后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纯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中,如果采用自主学习法就要求学生依据纯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注重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关系和相位关系,进而一步步到解析法、波形图、相量图、相量法;以此类推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时采用过程辅导形式,在纯电容电路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终在RLC串联电路我们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来进行分析。这样的模式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只有经过亲身体会,他们在今后的并联电路以及混联电路的学习中就能很容易运用这种方法。

(五)小组合作法

如何使课堂活起来和动起来呢?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法来进行教学就是最好的形式,这种方法在现在教学当中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并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主体性的地位。在“汽车电工电路”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法可直接应用于安装汽车照明电路中。首先得分析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安装、电路的注意事项等,每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分析和安装电路。最终安装成功或者失败,大家一起分析安装注意事项和故障原因,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法来提出问题并且设立奖励机制,看哪组同学安装的最好和最快。这样,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也非常之高。大家在相互合作中互相提醒和学习。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式

一个内容要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最好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我们把一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归纳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项目等同于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这样的方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全面得到提高。如汽车高压点火线圈的工作过程,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建立一个项目,这样项目的目的是解释点火圈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学生要完成这样项目就必须主动去找出相关项目设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项目相结合就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取舍

现在社会上各种教材非常丰富,我们要考虑自己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取舍。根据市面上汽车的普通电路原理选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我们需要的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等。然后去社会各修理店进行实地考察,汽车故障一般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去处理,这样就要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的技能,然后根据汽车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教学生能够在以后走出社会当中的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知识累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器测量设备的运用、简单电路图的识别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的问题的能力。使技能真正落在实地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和政策。总之,汽车成为当今社会使用越来越广泛的交通工具,电器电子的汽车中的使用更新换代也是越来越快,这样对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技术人员人员应当向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学校汽修类专业的一门特别重要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教师不仅要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专业需求还要了解更多的新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将新型的技术和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终老师将引领学生最专业的元素,了解最前沿的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己技能,创新教学,创新每堂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宇明.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3-56.

[2]郭亚明.“回到鲁迅那里去”:鲁迅教学研究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4):85-87.

[3]杨蓉.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知识窗,2015(2):38-38.

[4]黄定国.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5(1):126-127.

[5]翟琴静.利用思维导图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电大理工,2014(4):51-52.

电子技术基础篇(10)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资料显示,未来汽车就是“谷歌”和“英特”的天下。因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尤为重要。

电工电子是机电学校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乎各专业都要学习,尤其是汽车维修专业,如果电工电子专业学不好,直接影响汽车电器方面的学习,而汽车电器是汽修专业必修掌握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重要。现在汽车故障多发部位是汽车电器,机械方面比较少,所以汽修专业必须花大力气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搞好。那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呢?

一、应该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

电工电子这门课抽象难懂,现在的教材理论内容比较深奥,如果没有扎实的物理电学方面的基础想学好这门课程真的好难。而我们学生的入学成绩告诉我们,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受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2年8月30日笔者搞一次新学期开学公开课,该课程是建立在电工电子的基础上开设的《汽车电器原理与检修》,我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提问一个极简单的问题,电阻和二极管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的回答让我很尴尬,全班没人答出,我拿出电阻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全班同学都乱猜,这个结果让我想到,学生学完电工电子等于白学,一点也没掌握,如果学过了不能用在实际生活中,那学有什么用?看到这个结果,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起来呢?

课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是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强。将书本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在愉快的动手中体会每一个元件的作用, 体会每一个单元或者项目的主题。将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变成自主探究的形式。比如组装一个万用表,让学生体会到电阻的作用,在用到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体会到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传统项目组装一个收音机让学生学习到三极管极性判断,三极管的放大、检波等作用,通过组装过程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了“顽题”,体会到了“成就”,从中学时的一个个挫折,到有所收获,学生逐渐找到了自信:原来电工电子并不难!通过一个个的实际训练比老师讲千遍万遍的理论要强上百倍。

课改最重要的是教材改革,教材不宜太难,针对性要强,能够为专业课服务,能为就业服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他们重点是应用,不是研究,所以各级出版教材的部门不要追求教材的文字数量,一个章节究竟有用的是多少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教材学生一看就 “头疼”,老师看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要把教材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老师讲完了,学生也忘完了,其实当时也没有学会。因此教材必须要加以改革,教材要让企业人员参与编写,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专业课用到的,能在实际生产中用到,没用的东西不要,复杂的理论是大学生学的,中职学校的教材不要用高等学校的教材简化版,要有一本针对性很强的才可以,校本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时间编写,只能在原有教材上删删减减。

二、装备一流的实验室

有了好的教材,条件好的实验室是必须的,要有针对性较强教学设备,设备要与时俱进,能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配备专门的实验桌椅,实验仪表、仪器,要有专门人员管理,将上课所需材料准备齐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先查阅资料,准备理论内容,然后动手实训加以验证。比如汽车电器里面最重要的是发电机,没有发电机现代汽车将无法工作,发电机的电路,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发出的电是什么电?当然是三相交流电,那么汽车用到的电是直流电,三相交流电怎么变成直流电的?如果实验室有相应的设备,那么这门课的自主探究就形成了,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也不会是老师课堂上忙于管理,学生不愿听,听了也不懂。

三、素质好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教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定期到企业 “充电”,给教师搭设成长平台,尤其是年轻教师,每年至少派出去一到两个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与有经验的技师交流、探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知识,把握新动向,教师讲起来有底气,学生听起来才劲头十足。

四、首次提出课程经费包干制

大胆提出一个想法,老师是该课程的主体,只有教师 “导好”,学生才能 “演好”。学校应该相信教师把自交给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能采用经费包干,把经费给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老师,由老师来决定购买哪些实训材料。利用假期,教师对该课程进行经费预算,需要哪些设备?哪些耗材?该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购买器材和设备,所购物品必须为本课程服务,期末对该课程学习效果进行测评。这样任课教师就会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想方设法,教师“投学生所好”,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了好的教材,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实验设备,再加上资金的保证,坚信电工电子抽象难教、难学的现象会得到改观,人人都爱电工电子的局面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基础篇(11)

《电子技术基础》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机密结合,这一点和当今新型的电子商务专业相类似,如果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进行实践操作是完全不行的,又或者直接进行实践操作不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行不通。《电子技术基础》不仅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点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才能进行后续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及数字信号和数字逻辑门电路,能够识别基本放大电路并制作直流稳压电源。综上所述,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记性改革,极为重要。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在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更新很快,同时也是一门比较完善的学科,全国很多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该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清楚。从现在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类全国范围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就可以了解到,现在行业需要的是操作性人才,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不懂得地方,自己会用动力主动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中,该课程的老师不没有把精力放在这类比赛上,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操作操作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二就是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缺乏训练显然是不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教学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四是过于注重卷面成绩,考核形式单一。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跟上时代步伐,培养符合行业和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根据调查显示,学校对电子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行业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岗位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并不相符,换言之学校对电子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行业与用人单位的要求。

2.贯彻国家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W模式的改革创新。积极进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专业性的人才。现在教育部每年都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程老师参加这些比赛可以进行自我提高,学生参加此类比赛,可以把理论知识赋以实践,在比赛中遇到的困难,不懂的地方,学生通常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人只有自己主动愿意做一件事才有可能做好,如果是被人逼迫去做,永远都不会成功。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如果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顺利毕业,拿到学历,就不可能真正的掌握知识。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光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有看学生是否积极地配合,主动与老师互动,真正进行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1.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虽然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优秀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极为重要。不光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从研究生或本科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让老师通过参加培训,参加比赛或到企业进行参观等方式提高自我,进行实践操作。

2.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知识点分散,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理论知识。通常老师会因为课时有限,实验室设备落后,而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电子技术基础本就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手段,不仅使学生无法真正学会,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多媒体和黑板想结合,对于PPT上学生不懂的,在黑板上再次进行讲解。对于过于抽象的东西,借助PPT进行讲解。老师要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进行实践操作,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解决现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现状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忠悦.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