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4:44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1)

有人把会议主持词比喻成音乐指挥、报幕员、导游,这不无道理,但严格地说,会议主持词要根据会议的安排,对有关内容和事项作出说明,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强调,对领导讲话作出简明扼要的评价,并对会后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布置任务。会议主持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地位附属

主持词是为领导讲话和其他重要文件服务的,其附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主持词的结构是由会议议程所决定的,必须严格按照会议议程谋篇布局,不能随意发挥;从内容上看,主持词的内容是由会议的内容所决定的,不能脱离会议内容。主持词的附属性地位,决定了它只能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撰写主持词的过程中,从结构到内容乃至遣词造句、语言风格、讲话口气等,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个会议,与会议相协调,相一致。

(二)篇幅短小

主持词的篇幅一般不宜过长,要短小精悍,抓住重点,提纲挈领。而篇幅过长,重复会议内容就会造成主次不分、水大漫桥。

(三)语言平实

与严肃的会议气氛相适应,会议主持词在语言运用上应该平实、庄重、简明、确切。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尽量不用修饰和曲笔。说明什么,强调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什么要求、建议和意见,都要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四)重在头尾

会议主持词的主要部分在开头的会议背景介绍和结尾的会议总结任务布置两部分,中间部分分量较轻,只要简单介绍一下会议议程就可以了。因此,会议主持词的撰写,重点在开头和结尾。

(五)结构独立

会议主持词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而且每部分都相对独立。

二、会议主持词的写作方法

(一)开头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以说明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分为五方面内容:一是首先宣布开会。二是说明会议是经哪一级组织或领导提议、批准、同意、决定召开的,以强调会议的规格以及上级组织、上级领导对会议的重视程度。三是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与会人员的构成、人数,以说明会议的规模。四是介绍会议召开的背景,明确会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这是开头部分的“重头戏”,也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介绍背景要简单明了,“这次会议是在镲情况下召开的”,寥寥数语即可。因为,介绍背景的目的在于引出会议的主要任务来。会议的主要任务要写得稍微详尽、全面、具体一些,但也不能长篇大论,要掌握这样两个原则:一是站位要高,要有针对性,以体现出会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二是任务的交代要全面而不琐碎,具体中又有高度概括。五是介绍会议内容。为了使与会者对整个会议有一个全面、总体的了解,在会议的具体议程进行之前,主持人应首先将会议内容逐一介绍一下。如果会议日期较长,如党代会、人大政协“两会”,可以阶段性地介绍,如:“今天上午的会议有几项内容”,“今天下午的会议有几项内容”,“明天上午的会议有几项内容”。如果会议属专项工作会议,会期较短,可以将会议的所有内容一次介绍完毕。

(二)中间部分

在这一部分.可以用最简练的语言,按照会议的安排,依次介绍会议的每项议程,通常为“下面,请某某某讲话,大家欢迎”,“请某某某发言,请某某某做准备”,“下一个议程是——”之类的话。有时在一个相对独立或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完了之后,特别是领导的重要讲话之后,主持人要作一简短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加深与会者的印象,引起重视。如果会议日期较长,在上一个半天结束之后,应对下一个半天的会议议程作一简单介绍,让与会者清楚下一步的会议内容。如果下一个半天的内容是分组讨论或外出实地参观,那么,有关分组情况、会议讨论地点、讨论内容、具体要求以及参观地点、乘坐车辆、往返时间、注意事项等都要向与会者交代清楚,以便于会议正常进行。会议主持词的中间部分写作较为简单,只要过渡自然、顺畅,能够使整个会议联为一体就行了。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2)

再次向以上优秀个人和科室表示祝贺。事实上,在工作中涌呈出的优秀员工和科室还有很多,但由于名额有限,希望大家能够理解。20xx年,希望大家再接再励,振奋精神、努力拼搏、扎实工作,朝着提高两个效益,创建和谐医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最后,我代表院领导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接下来, X点 X分,我们的文艺晚会和抽奖活动正式开始,给大家10分 钟的休息和准备时间。

年终表彰大会主持词结束语【2】

主持人A: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祝福的话语还没有说完;

主持人B:美好的日子让我们共同分享,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并肩。

主持人A: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和全体员工:生活更加美好!身体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团圆!

主持人B:祝我们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主持人合:朋友们,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更加美好!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3)

最后,我代表院领导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接下来, X点 X分,我们的文艺晚会和抽奖活动正式开始,给大家10分 钟的休息和准备时间。

年终表彰大会主持词结束语【2】 主持人A: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祝福的话语还没有说完;

主持人B:美好的日子让我们共同分享,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并肩。

主持人A: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和全体员工:生活更加美好!身体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团圆!

主持人B:祝我们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4)

为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促进友谊,进一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持续营造严肃活泼、富有朝气又具活力的机关氛围,特举办此活动。

二、活动地点:小孩儿口湿地公园

三、参与人员:市委办全体人员

四、活动时间:2017年5月28日(星期日)上午

五、时间节点

8:20 国际会议中心西餐厅门口集合点名并做准备运动

8:30 开始进行“健步走”活动

9:00   游戏1

10:00  游戏2

10:50  湿地公园(亚沙会纪念林公园石碑)合影留念

11:00  返程

11:30  活动结束 

六、有关事项

1.本次活动以科(局)室为单位组织报名,请各科室于5月5日上午下班前将参加活动人员名单报政研科。活动将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分组,请参与人员积极服从调配。各组根据分组情况自行选出一名队长,负责本组活动过程中人数清点、游戏安排等工作。

2.本次活动参加人员在“健步走”前,将统一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请参与人员高度重视,特别注意踝和膝关节的活动。

3.请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和运动鞋。

4.本活动主要为“健步走”健身活动,同时配以小游戏以调节气氛。请全体人员积极参与,营造热烈氛围。

5.参与者身体若有不适,应及时向主持人说明,进行安排处理。

6.卫生间位于湿地公园入口(纪念林剪纸景墙)处。

7.活动前每人分发一个垃圾袋和一瓶矿泉水。活动中请参与人员注意环保,不准乱丢烟头和垃圾,并自觉收集沿途垃圾。

七、活动内容:

1.“健步走”:

往返总里程约 10 km

路线:

出发路线:国际会议中心—海晏山东路—国税局—档案局—海滨西路—阳丰路—湿地公园门口(纪念林剪纸景墙)

园内路线:湿地公园门口(纪念林剪纸景墙)—海岛咖啡屋—月儿岛—纪念林版图岛—东村河大桥—纪念林版图岛—月儿岛—湿地公园门口(亚沙会纪念林公园石碑)

返程路线:湿地公园(亚沙会纪念林公园石碑)—海鑫中路—海晏山东路—国际会议中心

2.游戏安排:

计划于海岛咖啡屋和返程点开展两次小活动。

(一)飞花令·春

游戏道具:秒表

参加人员:每组2人

具体规则:

1.参与游戏的人员根据主持人要求依次站好。从第一位游戏者开始,轮流背诵含有“春”这个关键字的诗词,最后一位游戏者背诵完第一位游戏者继续,依次循环;

2.游戏者10秒内未能吟诵出相关诗词,则被淘汰,其他游戏者继续进行,直至剩余一名或一组游戏者,为优胜组;

3.朗诵诗词尽可能清晰可辨,保证诗词正确且完整,已经说过的诗词不可重复;

4.首先2人都被淘汰的小组,游戏结束后,根据主持人安排表演相应节目。

5.为增加游戏趣味性,请大家提前储备相关诗词。

(二)心有灵犀

游戏道具:写有词语的纸张若干张、纸笔

参与人员:每组2人

具体规则:

1.每组2名选手参加, 一人比划一人猜;

2.限时2分钟, 猜对最多组获胜;

3.比划者不得说出“词语”中任何字以及使用英语等外语表述,可以用语言和肢体向猜词者提示;

4.猜不出可以喊pass, 但只有2次的机会。比划者说出“词语”中任何字, 扣除一次机会;

5.观众不能提醒;

6.猜词数量最少的组,游戏结束后,根据主持人安排表演相应节目。

 

备选游戏:

(一)成语接龙:

游戏道具:秒表(手机)、纸笔

参与人员:全体参加,以组为单位进行接龙

具体规则:

1.前后两句相接成语的关节字必须是同音字;

2.成语必须由四个字组成;

3.在同一龙头字下的成语不得有重复;

4.所选用的成语必须是一般成语词典上能查到的成语;

5.一名主持人确定每一轮成语龙头字,另一名主持人记录;

6.允许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新生的新新成语,如:改革开放、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等等;

7.各组有一人在10秒内说出即可;

8.接不上来的科室表演节目,结束后进行下一轮,计划进行5轮,视情况而定。

(二)拔河比赛

游戏道具:拔河绳1条、1米绳子3条、皮尺1个

参与人员:各组4人,抽签进行淘汰赛

具体规则:

1.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2.在场地上画3条平行的短线,间隔1米,居中的为中线,两边的为界。拔河绳中间系一根红带子作为标志带,下面悬挂一重物垂直于中线。

3.各队选一名指挥员,队员依次交错分别站在河界后拔河绳的两侧,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双方队员站好位置,拿起拔河绳,拉直做好准备。此时标志带应垂直于中线。待裁判鸣哨后,双方各自一齐用力拉绳,把标志带拉过本队河界的队为胜方。

(三)击鼓传花

游戏道具:响鼓、鼓槌、花球、眼罩

参加人员:全体人员

具体规则:   

1.一个主持人站在圆圈中蒙眼击鼓,另一个主持人主持,开始敲鼓,鼓响顺时针传花,鼓停就停止传花;

2.鼓声停止,拿到花的人表演节目或接受惩罚小游戏;

3.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方式决定负者;

4.接着以上面的规则进行下一轮,预计进行5轮,视情况而定。

(四)两人三足游戏道具:绑脚若干

参加人员:每组2人

具体规则:

1.根据主持人安排,在某一路段进行两人三足比赛;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5)

怎样撰写会议记录

(一)文种特征

会议记录是在开会时由记录人当场如实记写会议议题、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的一种事务公文文种。会议记录属于机关内部使用的公文,它是会议情况的真实反映,具有重要的保存、利用价值。

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不同。会议记录是会议情况的实录,即“有实必录”,不允许记录者融人任何主观意愿,是一种原始的信息记载;而会议纪要虽然也要忠实原意,但它更多的是要对会议的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作出理性的提炼和概括,以利于会议内容的贯彻落实。

(二)结构模式

1.标题

一般由会议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种两要素构成,如《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第二次工作会议记录》。

2.正文

这部分是会议记录的主体和核心,必须着力写好。一般分为以下两部分来写:

(1)会议的基本组织情况。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人、主持人、缺席人、记录人等,并列顶格排出,一般应在会议主持人宣布开会之前就绪。

(2)会议进程。这部分是会议记录的主体,包括议题、发言、议决事项三项内容。 其中议题由主持人在开会时宣布;发言内容的记录应尽可能记录发言人的原话,不能添加任何记录人的主观意愿。同时,记录内容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议决事项,多由主持人在会议行将结束时作归纳概括,分条列出。与会人对议决事项如无异议,则须写明“一致同意”;如举手表决,则须写明“一致通过”。

在记写方法上,大体分两种:一是摘要记录。即作纲目式的记录,重点记录会议的主要议题、决定、议项、通过文件、会议的结论等等。对于发言人的发言内容,也应选择其要点,不必一字不漏地记录;特别是对于会议的不同观点或争议更应作重点记录。这种记录的优点是简洁精练,重点突出。二是详细记录。即详细、具体地记载会议的组织、进展情况,要将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完整无遗地记录下来。诸如大型会议上报告人的报告、会议期间首长或领导讲话和插话以及会议结束时的总结发言,都要作详细记录。

3.结尾

会议记录的结尾应由会议主持人、记录人签名,并写明年、月、日,以示负责。

(三)写作要求

1.要写得清楚、正确

即指会议记录内容一定要忠实原意,如实记录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进程、发言人的发言以及议项等,不能违背发言人的意图,甚至曲解其观点。否则,将会给工作造成损失。

2.注意力要集中、责任心要强

作会议记录时,一定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抓住发言要点,扼要地记录下来。

3.条理清晰,详细分明

会议记录虽然要忠实原意,但并非有言必录,而要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如会议主持者与主要领导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议决结果等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话可以概括记录甚至不记。

4.要讲求技巧,提高效率

要做到这一点,需在记录过程中使用简称、缩写及简化符号,其中速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较长的专用名词,可以使用通用的或约定俗成的简称,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可简称为“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对于常用词语,可记其中主要词素,如“整顿党风”可写为“整党”,对生僻的字词或一时想不起的字词,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会后补上;对于一些成语、俗语等,可省略一部分,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对于发言人使用引语时,可只用引语的首句和末旬,中间用省略号,但须标明引语的出处、版次、卷次、页数等,会后及时查对补上。

对于数字的书写,可用阿拉伯数字,既醒目又方便,如百分之五十八点七可写成为“58.7%”,二十二平方米写成“22m2”等。对于某些专用或特殊词语,可用外语符号记录,如“人民解放军”可写成“PLA”;“办公自动化”可写成“0A”,“世界贸易组织”可写为“wro”,“亚太经合组织”可写为“APEC”等。

(四)范例

×× 党委第×次政工会议记录

时间:××年×月×日上午八时

地点:三楼会议室

出席人:张××(党委书记)、赵××(宣传部长)、李××(组织部长)、黄××(团委书记)、吴××(党委办公室秘书)、各车间、科室支部书记。

缺席人:钱××、孙××(外出开会)

主持人:张××(党委书记)

记录人:吴××(党委办公室秘书)

(一)报告:

赵××传达市委宣传部长高××关于《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转轨”、“变 型”》的讲话。(略)

(二)讨论:

我厂如何按照讲话精神,抓好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全厂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张××:我先说几句。高部长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全厂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就我厂而言,过去我们对这项工作不能说不重视,但程度不够,

方法不活,显得沉闷、呆板。今后工作中,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把宣传工作和思想

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进来,适应“转轨”、“变型”的形势需要,搞得活跃一些,使之更好

地为我厂的生产和建设服务。关于措施,大家再议议。

黄××:为了落实讲话精神,厂团委准备在年内召开三次讨论会,适时掌握团员

职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沿着正确道路发展;还准备举行两次文艺会演,以宣传工

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大家的观念意识。此外,还准备在年终搞

一次总结评比活动,表彰一批思想先进、工作成绩显著的同志。通过这些途径,调动

大家的积极性,以便把我厂的生产搞得更好。

李××:??(略)

o

焦××:(第一车间主任):??(略)

(三)决议:

1.本周内利用两个半天时间,组织有关人员集中传达学习讲话精神,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2.各车问科室支部书记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总结前一 段的政治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6)

发展文化、创新科技,提炼it核心价值观

二、 活动目的: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it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积极贯彻xx届六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深入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合我院it学子的实际情况,引领广大青年团员积极投入到祖国的科学文化建设中去

三、 活动时间

XX年4月1日—XX年4月30日

四、 活动形式:

(1). 开展主题班会,以个人发言与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it的核心价值观。

(2).开展全班性参与的小游戏(1、it专业词语的词语接龙。2、it业词语的猜词游戏。)

词语接龙:和成语接龙的方法一样,只是参与者运用的词语必须是it业有关词语,接不上便算输,输的人给予适当的惩罚。

猜词游戏:给出一个专业词语,一人比划一人猜,比划的人不能说出那个词语,可以旁敲侧击的描述或者运用肢体语言,全班的人分为适当的小组

五、 活动地点:

主题班会:八教407教室,利用晚第三节课的时间it趣味小游戏:25教旁边的绿荫下。

六、活动流程:

一、提前告知同学我们开展主题班会的时间和主要讨论的话题,要求大家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二、安排两个同学做会议记录。

三、开展主题班会,由团支书刘慧然同学主持,大致说明我们要探讨的话题,鼓励大家积极发言。

四、小组讨论5分钟,推选代表发言。

五、主持人小结。

六、自由发言。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7)

一、易读错的字

平衡(héng)

人影绰绰(chuò)

推辞(cí)

得罪(zuì)

勉强(qiǎng)

擅长(shàn)

上卿(qīng)

输赢(yíng)

一束(shù)

赤道(chì)

侵略(qīn)

搁东西(gē)

岔道(cha)

二、易写错的字

挽(右边是“免”不是“兔”)

衡(中间最后一笔是“

、”)

臣(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

荆(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冠(部首是“冖”)

喷(最后一笔是“

、”)

置(“直”里面有三横)

略(左边是“田”不是“口”)

陷(右边下半部分是“臼”)

三、重点词语

汛期

懒惰

平衡

协调

山洪

暴发

访友

间隔

唯独

保持

美感

示意

家常

假如

联结

平稳

召集

大臣

商议

故宫

献上

允诺

典礼

抄小路

胆怯

得罪

解决

称赞

商量

拒绝

示弱

职位

冠军

陆地

俯冲

喷气

一枚

浩瀚

一束

赤道

圆圈

猎豹

搭乘

火箭

呼啸

侵略

修筑

堡垒

山丘

妨碍

隐蔽

陷坑

拐弯

粉碎

领导

打击

坚持

游击

迷惑

发动机

手电筒

共产党

脱鞋挽裤

理所当然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无价之宝

高速公路

难以置信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唯独—唯有

大概—大致

保持—维持

协调—调和

谴责—指责

懒惰—懒怠

平整—整齐

允诺—承诺

机智—机敏

称赞—称颂

削弱—减弱

理亏—理屈

抵御—抵挡

商议—商讨

希望—盼望

奋力—努力

传播—散播

摆脱—解脱

警戒—警备

迷惑—困惑

封锁—封闭

坚强—顽强

妨碍—阻碍

毒辣—恶毒

防备—提防

理所当然—理所应当

完璧归赵—物归原主

难以置信—难以相信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七、反义词

谴责—赞扬

轻快—沉重

平稳—失衡

懒惰—勤劳

勇敢—胆怯

进攻—撤退

拒绝—答应

削弱—增强

推辞—应允

希望—失望

浩瀚—渺小

轻易—困难

静止—运动

隐蔽—显眼

广阔—狭窄

毒辣—仁慈

不计其数—屈指可数

协调有序—杂乱无章

无价之宝—一文不值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难以置信—深信不疑

八、词语搭配

(美好)的情感

(协调有序)的动作

(轻快)的音乐

(平整方正)的石头

(庄重)的举止

(凝重)的神情

(强大)的秦国

(叹气)的时候

(坚强)的堡垒

(不计其数)的地道

山洪(爆发)

溪水(猛涨)

(一道)风景

(一排排)搭石

(嗒嗒)的声音

(庄重)的举止

(隆重)的典礼

(严重)的后果

(沉重)的脚步

(热情)的迎接

(一枚)火箭

(一束)光柱

(浩瀚)的太空

(惊人)的奇迹

(一枚)火箭

(打击)敌人

九、词语归类

赞美无私品质的词语:任人踩

任人踏

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

大公无私

先人后己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退避三舍

表示速度很快的词语:日行千里

风驰电掣

健步如飞

离弦之箭

疾如雷电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怒目圆睁

怒发冲冠

垂头丧气

神采飞扬

目瞪口呆

形容让人难以相信的四字词语:难以置信

不可思议

神乎其神

出乎意料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

反问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日积月累”中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2.《搭石》: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将相和》: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4.《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借助关键词句读课文,能按照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

5.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并在学习中主动实践。

6.

写出语句的主要意思。(语文园地)

7.

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微信搜索:优秀教师之家,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综合整理和编辑:优教之家团队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8)

1. 引言

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Chomsky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管辖与约束理论(GB理论)的出现,空语类在生成语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近二十多年来Chomsky生成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所谓空语类是指:“在句法、语义表达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达式中没有音系矩阵的成分。”(徐烈炯,1988:193)也就是说,空语类是具有语法和语义功能但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名词成分。根据Chomsky的管约论,自然语言中至少有四种空语类的语素变体(Chomsky,1981:143):NP语迹、pro、PRO、wh-语迹。NP语迹和wh-语迹由移位(movement)产生,而PRO和pro则由基础生成(base generated)。其中空语类PRO由于是一个重要而热点的句法理论――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成为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将探讨空语

类PRO存在的依据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析有关PRO去留的一些热点争议。

2. PRO存在的依据

2.1 理论依据

PRO概念的提出是具有相关的理论依据的。Chomsky(1981)提出了一些基本假设,如“投射原则(Projection Principle)”、“题元理论(Theta Theory)”,而空语类PRO的存在则与这些假设相吻合。首先,Chomsky(1981:52)提出了这样的假设:SNP INFL VP。该假设认为任何句子(clause)都是由NP、INFL、VP三个部分组成的。INFL称为“屈折成分”,具有[+tense]二值。当INFL具有[+tense]特征时代表限定式,此时NP是一个有语音形式、有格的NP;当INFL具有[-tense]特征时代表不定式,此时NP是一个没有语音形式、没有格的PRO。这一假设后来发展成为“扩充的投射原则(EPP)”,其规定每一个句子,无论是内嵌的(imbedded)还是非内嵌的(non-imbedded),无论是限定的(finite)还是非限定的(non-finite),在所有的句法平面上都要有一个主语(Chomsky,1981)。英语中的不定式分句也被看作是一个句子,应该包含一个逻辑主语,如下句:

(1) Idecided [IP PROto study syntax]

句(1)中不定式分句中没有显性的NP作主语,但句子仍然合乎语法,由此可推出其中存在着隐性的逻辑主语PRO,它没有语音内容,因而也没有语音表达。正是由于隐性主语(null subject)PRO的存在,句子才没有违反扩充的投射原则。

其次,根据Chomsky的“题元准则(Theta Criterion)”,动词必须把题元角色一一分派给句中的名词短语,如果某个题元角色不能分派出去,句子则不合语法。句(1)中不定式分句的动词study是一个二元谓词,需要分派两个题元角色,其中syntax这一显性名词短语被分派了受事题元角色,充当动词study的内部题元角色,但其外部题元角色却没有显性名词短语充当,但句子又是合乎语法的,由此可推出隐性主语PRO承担了其施事题元角色。因此,根据以上两点分析,空语类PRO的存在与Chomsky的主要理论假设相吻合,显然具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

2.2 语义依据

“不定式隐性主语PRO存在的依据主要来自语义”(刘红,2006:50)。传统语法中表面上无主语的不定分句在语感和语义理解上均存在一个隐性逻辑主语。试看下面的例句,如果将(2a)句的不定式用(2b)句的限定式来诠译,那么不定式分句的隐性主语便浮出水面了。

(2)a. I promise [_to visit him]

b. I promise [I will visit him ]

2.3 句法依据

空语类PRO存在的句法依据也是非常明显的。其存在的句法依据之一来自谓词性名词的一致性(agreement)特征(Radford,1988:314)。在系表结构中作系动词补足成分的名词需要与其所在的句子主语保持人称、性、数的一致性。请看下例:

(3)a. The students are not sure [whether he should be a candidate /candidates]

b. The student is not sure [whether PRO to be a candidate /candidates]

(3a)中斜体部分的谓词性名词必须为单数才可以与其所在的whether分句主语he保持一致;而(3b)中斜体部分的谓词性名词处于whether分句中,显然它必须与某个成分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这个名词不能与the student保持一致,因为它们并不处于同一个句子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名词所在的嵌入不定式分句有一个隐性主语PRO。PRO从它的的先行词the student那里获得性、数、人称等句法特征,在这里为第三人称单数。因此一致特征可以为空语类PRO的存在提供事实根据。

空语类PRO存在的另一个句法依据来自照应词的照应性特征。根据Chomsky约束理论的第一条原则,照应词在管辖范畴内受约束,即它的先行词必定在管辖范围内。试比较下例:

(4)a. Bill is not sure [ whether he should vote for himself]

b. Bill is not sure [whether PRO to vote for himself]

(4a)中照应词himself在其管辖范围内受先行词he的约束,因而合乎语法;而(4b)中himself的先行词不可能是唯一的显性名词Bill,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管辖范围。由此可推出himself所在的分句必然存在一个隐性名词主语作它的先行词,该隐性主语PRO回指主句主语Bill。因此,照应词的照应特征同样为PRO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句法依据。

3. PRO的问题

尽管PRO在管约理论框架下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其它语义、句法根据,并且对于相关句法理论的研究举足轻重,但随着生成语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控制研究的新理论的不断出现,PRO的存在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首先,在GB理论中,PRO的分布是由约束理论来解释的,它被认为是一种代名词性的照应词(pronominal anaphor)。由于代名词与照应词在管辖范围上是相互对立的,因此PRO必须不受管辖(Chomsky,1986)。而在最简方案下,管辖这一概念已被取消,不能再用来解释PRO的分布问题。因此,Chomsky和Lasnik(1993)提出用格理论(Case Theory)来解释PRO的分布,认为PRO具有空格。然而只有空语类PRO被赋予空格,并且能核查/赋予空格的INFL不能核查/赋予其它格。PRO与空格似乎彼此互为存在,它们通过句法硬性规定互相得到解释(Horntein,1999,2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其次,PRO的解释也有问题。Chomsky(1981)接受了Rosenbaum(1967)提出的最短距离原则(MDP),即PRO受一个最短距离的成分统制它的名词短语的控制。然而,Manzini和Roussou(2000)指出最短距离原则怎样成为独自受驱动的原则尚不能被解释。而且一些控制结构中的PRO无法通过最短距离原则得到统一的解释。最典型的便是英语中promise类动词的控制结构。请看下例:

(5a)中PRO可以通过最短距离原则得到解释,受最近的名词短语me控制,而(5b)中的PRO却越过离它最近的名词短语me受主句主语控制,显然违背了最短距离原则,但句子却又是合乎语法的。此外,一些语言中的后控制现象(backward control)也无法通过最短距离原则得到解释,因为这种控制结构中的控制语并不成分统制空语类PRO。另外,Alboiu(2003,2004)通过对Romanian语言中的控制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该语言中控制语既可以出现在主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嵌入分句中。而在控制理论中控制语必须成分统制PRO,因此该语言中的PRO也无法通过最短距离原则来解释。

由此可见,PRO的概念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中突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其在句法上的分布和解释都得不到统一的说明。正因为如此,随着对跨语言现象的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句法学界围绕着PRO的去留问题进行了持久的激烈争论。下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分析。

4. PRO的去留之争议

近年来生成语法研究中关于PRO的争议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随着最简主义的出现,管辖的概念被取消,而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作为不同的表征层面也被删除(Chomsky,1995,2000等),因此PRO的存在受到了诸多学者的质疑,其中包括Martin(1996),O’Neil(1997),Wurmbrand(1998),Manzini和Roussou(1998,2000),Hornstein(1999,2001),Boeckx和Hornstein(2003),Janke(2003),Alboiu(2004),Barrie和Pittma(2004)等。他们从精简主义观点(Reductionist approach)出发主张取消PRO这一特殊的隐性成分。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如Landau(1999,2003)从非精简主义观点(Non-reductionist approach)出发,坚持捍卫PRO作为一个重要的句法成分存在的必要性。

4.1 精简主义观点(Reductionist approach)

对控制结构的研究持精简主义观点的学者一致认为应该取消PRO这一句法成分,但围绕控制是否涉及移位,又分为两派。Wumbrand(1998)提出的精简主义最简方法可以说是最少受争议的。她认为强制控制结构只是一种单句结构(monoclausal construction),不存在空语类PRO,也无须用移位来解释控制关系。她把下面这个句子标示为“语义控制”,主句动词选择一个VP补足成分:

Janke(2003)提出了一种不存在空语类PRO的强制控制的理论,他用约束关系来解释强制控制,认为在这种约束关系中照应性成分是不定式动词本身而不是任何空语类,并指出控制关系是通过谓词的词汇语义特征投射到词汇句法特征表达出来的。因此在他的控制理论中,没有空语类PRO,也没有任何名词短语的移位。

另外一些精简主义者则用DP移位来解释控制关系,从而取消PRO的存在。其中Manzini和Roussou(1998,2000)以及Hornstein(1999,2001)提出的控制的移位分析理论最有影响力。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把题元角色看作可接受核查的特征,而且最关键的是两者都认为一个DP可以获得多个题材元角色,这与标准的题元理论完全不同。Manzini和Roussou认为题元角色是在动词所在范畴内合并(merge)并且与一个DP相联系的体态特征。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DP只能在其格位置进行合并,因而只能出现在屈折范畴内。在其范畴内DP会吸引(attract)所有的题元角色到上一个DP。因此强制控制不再有空语类PRO,而只是被看作吸引两个题元角色,不再是一个。另外他们的理论不仅取消了强制控制结构中的空语类PRO,而且还取消了Hornstein(1999)所提出的任意控制中的空语类pro,认为在任意控制中谓词受算子C的控制,而不是受某个名词论元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Manzini和Roussou的控制理论用高度统一的原则解释了不同种类的控制关系,而不需要假设任何空语类的存在。

Hornstein(1999,2001)的移位控制理论相相比较之下要保守一些,他认为DP合并到题元范畴而非屈折范畴。然而他的理论又有其新奇之处:该理论允许DP移位到论元位置,正如其移到格位置一样。Hornstein认为强制控制结构中不定式分句的主语PRO实际上是一个经移位后留下的DP语迹,是移位的DP的没有语音形式的拷贝(copy)。他取消空语类PRO是以修改标准的题元理论为基础的。他认为题元角色是由动词赋予给DP的特征,题元特征能够触发移位,同一个DP可以有多个题元角色。如下例:

他认为(7a)的衍生结构为(7b)。Mary首先与动词leave合并,核查动词的题元特征,接着Mary移位到不定式分句的主语位置并核查INFL的限定语特征,该位置为非格标记位置,Mary的格特征无法得到核查,它又移位到VP的标志语位置并核查动词want的外部题元特征,最后Mary提升到主句IP的标志语位置,核查INFL的限定语特征和主格特征。这一衍生过程解释了Mary是不定式分句的控制语这一事实。Hornstein认为不需要给强制控制结构假设一个具有种种特征性和规定性的空语类PRO的存在,这里的空语类只是一个DP语迹,是Mary移位后留下的拷贝。另外,他把非强制控制结构中的空语类看成是一个pro,从而彻底排除了空语类PRO在任何控制结构中存在的可能性。

4.2 非精简主义观点(Non-reductionist approach)

对控制结构的研究持非精简主义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dau. Landau(1999,2003)认为PRO在跨语言中的强制控制结构中普遍存在,把控制与提升等同起来是一大错。他认为强制控制是主句探针(probe)和嵌入的照应性成分(anaphoric element)之间的一致操作(Agree operation)(Chomsky,2000,ect.)。该照应性成分视衍生过程中具体的控制类型而定,完全控制(exhaustive control)中的照应性成分是一个空语类PRO,而部分控制(partial control)中的照应性成分则是嵌入分句的Agr。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的区别则在于主句谓词是否强制性地需要一个相同的嵌入论元。Landau坚持控制的一般观点,认为PRO存在并且它与NP/DP-语迹不同,他通过对意大利语、冰岛语等其它语言中的控制现象的研究证明将控制与提升归于一体是错误的,从而质疑在最简方案中那些旨在删除空语类PRO,将其等同于NP/DP语迹的精简主义观点。总之,他认为PRO作为解释控制结构的关键成分是句法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PRO的概念在句法理论中的存在对推导控制结构的形成、解释控制关系作出了较为精确的规律性的说明。在特定的句法现象和特定的语言中,空语类PRO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基础的。但随着句法理论的不断发展,PRO作为生成语法中享有特殊地位,具有独特特征的成分受到越来越多句法学者的质疑。只有对各种控制类型及各语言中的控制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我们才能得出一个统一的观点。究竟应该保留还是摒弃空语类PRO的概念尚在激烈的争议之中,有待我们进一步取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2]Chomsky,Noam.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 Dordrecht:Foris,1981.

[3]刘红.空语类PRO的句法分析――兼谈PRO在汉语的几种句式中的分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50-51.

[4]Radford,Andrew.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A First Course[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tiy Press,1988.

[5]Chomsky,Noam. Barriers[M]. Cambridge:MIT Press,1986.

[6]Chomsky,Noam& Howard Lasnik. The theory of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In Noam Chomsky,The Minimalist Parameter[M]. Cambridge:MIT Press,1993:13-128.

[7]Hornstein,Norbert. Movement and Control [J]. Linguistic Inquiry,1999,(30):69-96.

[8]Hornstein,Norbert.Move! A Minimalist Theory of Construal[M]. Blackwell Publishers,2001.

[9]Rosenbaum,Peter. The Grammar of English Predicate Complement Constructions[M]. Cambridge:MIT Press,1967.

[10]Manzini,Rita&Anna Roussou. A Minimalist Theory of A-Movement and Control [J].Lingua,2000,(110):409-447.

[11]Alboiu Gabriela. The Ups and Downs of Obligatory Control [J]. presented at the North American Syntax Conference,May2-4,2003:1-14.

[12]Alboiu Gabriela. Shared Arguments in Control [J]. Toronto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2004,(22):53-74.

[13]Chomsky,Noam. The Minimalist Program[M]. Cambridge:MIT Press,1995.

[14]Chomsky,Noam. “Minimalist Inquiries:The Framework.”In Martin,R.D.Michaels,&Juan Uriagereka(eds) Step by Step: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r of Howard Lasnik[C].Cambridge:MIT Press,2000.89-147.

[15]Martin,Roger. A Minimalist Theory of PRO and Control[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Storrs,1996.

[16]O’Neil. Means of Control:Deriving the Properties of PRO in the Minimalist Program[D]. Doctoral dissertation,Harvard University,1997.

[17]Wurmbrand,Suzanne. Infinitives[D]. Doctoral dissertation,MIT,1998.

[18]Manzini,Rita&Anna Roussou. A Minimalist Theory of A-Movement and Control [J].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Working Papers,vol.11,1998.

[19]Boeckx,Cedric&Norbert Hornstein. Reply to “ Control is Not Movement”[J]. Linguistic Inquiry,2003.34,(2):269-280.

[20]Janke Vikki. A PRO-less Theory of Control [J]. Working Papers at the 6th Durhan Postgraduate Conference in Linguistics,2003.214-242.

[21]Barrie,Michael& Christine,M. Pittman. Partial Control and The Movement towards Movement [J]. Toronto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2004,(22):75-92.

[22]Landau,Idan. Elements of Control [D]. Doctoral dissertation,MIT,1999.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9)

开场白: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为了激励我园教师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进一步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共建和-谐园而努力奋斗。我园工会积极响应滨湖区教育局工会的号召,组织策划了这次铸师魂、颂师德,共建共享和-谐校园师德演讲比赛。我园教师通过追忆滨湖首席小学校长张虹同志的优秀事迹,深入学习张虹同志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等系列活动,经过年级组演讲初赛,讴歌了张虹同志执著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道德情操。 今天将有12名教师在决赛场上一展风采。

介绍领导:本次活动得到了局工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教育局工会袁箐主席、水秀片党委孙建新书记、滨湖幼儿园周建秋工会主席,让我们再次用最热烈地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介绍规则:下面我来将一下今天决赛评比标准:

A演讲内容:3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B语言表达:25分。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节奏张弛有度。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C形象风度:1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D现场感染力(15分):激-情昂扬、有较强的现场感染力,能引起观众共鸣。

E时间掌握(10分):演讲时间4-6分钟,若超过规定时间扣三分

F综合印象:1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本次活动设立:最佳口才奖(1名)、最佳风采奖(1名)、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其余进入决赛的选手为三等奖

预祝她们赛出水平、赛出风采。请参赛选手轮流上场,

局工会领导袁青讲评

收评委评分表。(杨丽萍)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今天12位决赛选手再一次和我们一起追忆了首席校长张虹优秀事迹,我们为有这样的校长而感到骄傲,她为我们教师展现了滨湖教育人的风采;我想更重要的是她将激励着我们震泽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局领导的对我们本次活动的关心。谢谢!比赛结果将在明天的公告栏里进行公示。谢谢!

主持词由主持人于节目进行过程中串联节目的串联词。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92-01

英语写作是近年来中考试卷的压轴题,是听、说、读、写四种语言基本能力之一,在初中开展英语写作也是“新课程、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能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为他们进入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初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每年的中考中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篇好文章,得高分,笔者觉得首先要从以下以下几个问题着手:

一、注重积累,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第一、学生坚持做笔记,搜集、整理名言警句和优美的句子。坚持写日记,课文中的俗语和谚语的识记是通过背诵来完成。背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

第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不同语言内容的兴趣,进行语言形式的练,并用图片、音乐、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角色,全身心的参与活动,这样,学生的口语不仅得到了表达,而且发展了学生听、说、读、写语言技能。

第三、要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和操练。要打好写作的基础,词汇量是写作的基本材料之一,得心应手地谴词造句,对于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词汇量不足与苍白贫乏,都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此,在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和使用条件、用法和搭配关系,进行典型同义词、近义词的比较,点出构词法,让学生模仿造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及语义特点。对于词汇的运用,老师可以给出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表达,还必须运用模仿、仿写等方法。

第四、创设语言环境,组织课内外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情景,让他们进行模仿、扮演角色、回答问题。在开展活动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英语角”、进行英语作文竞赛、英语口语能力竞赛,通过联系实际,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热爱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 掌握技巧,对症下药

有了长期的积累和扎实的基本功,还应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根据统计,近几年中考英语试卷中写作,以记述、议论、写信和看图话题作文为主。

记叙文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提供信息,组织材料,编写成文。一般来讲,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学生应写清楚who、what、where、when、why、how等要素,写作要条理清楚,意思连贯,语言正确。

议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内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说,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

英语应用文主要以写信为住,英文写信由六部分,他们由信头、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和签字,格式一定要正确。不管写那一种文体,我认为要掌握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审题,确定中心思想。

其次,围绕中心,列出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包含所提供的情景、要点,同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词汇、短语和句型。

第三、写好主题句,用好以知条件。英语文章中主题句很重要,在着手开写之前设计好段落的主题句,然后围绕着主题句展开2―3句的阐述。根据数字、写作要求,扩展成篇。

第四、 精彩的结束句。结束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信件除外)。结束句一般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文章要表达的观点,信件中是美好的祝愿等等。

三、坚持长期的实践写作

写作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反复实践才能获得,如果时间不够,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懂得了一定写作技巧,一旦使用语言时,下笔力不从心。如果仅仅背了大量文章、佳句,不亲自动手写还是不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工整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同时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其次,要限时训练。训练写作时,教师当场发题,限时交卷。这样能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的难关。第三,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编排写作教学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感悟生活,要求学生多看、多听、多想,用心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然后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英语写出来。

总之,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大量的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初中英语写作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化教学理念为依据。建构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模式,其内在的精髓在于将学生学习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会议主持词结束语篇(11)

在1972年7月29日举行的第三次与竹入会谈中,开宗明义地就中日间结束战争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中方的方案。周说:作为我们,想这样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自本声明发表之日起结束”,在这里所说的“发表之日”,就是共同声明或共同宣言发表之日。竹入义胜当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只是说:这样的表述是要载入共同声明的吧。周回答:是的。因为如果以这样的表述来结束(战争)的话,大家都会安心。显然,在这个问题上,竹入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一个多月后,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古井喜实等人访华,于9月9日与会谈。日方代表带来了日本政府就中日间结束战争状态的问题所提出的方案,日本政府要求在共同声明中首先表明“两国政府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事实”。也就是说,日方要求中方确认,在法律上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已经根据1952年日本政府与台湾当局签署的《日华和平条约》而结束。实际上是要求中方承认“日台和约”的合法性,等于是在政治上间接承认台湾当局的代表性与合法性。中方对此当然反对。因为中方一贯认为,与日本缔结“日台和约”的台湾当局(政权)并不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合法政权,因此台湾当局与任何国家签署的任何条约或其他国际协定,都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加以废弃。

关于中日间何时结束战争状态,由于涉及“日台和约”是否合法有效的问题,更涉及谁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的问题,因而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一个引发双方激烈争论的分歧点。

1972年9月25日,总理与田中首相举行会谈。在会谈中明确指出:不能完全同意大平外相所提出的在共同声明中首先表明“两国政府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事实”的提案。如果自“旧金山和约”以后中日之间不存在战争状态,中国作为当事者就被排除在外了。周提议:把这一问题委托给双方的外长,研究一个中日双方都同意的表述方式再发表。日方对此并无异议。于是双方在外长会谈上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的协商。

1972年9月26日两国外长(姬鹏飞与大平正芳)正式会谈时,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高岛益郎宣读了就中日共同声明而提出的日方方案,表示日本与中国一样,都把战争状态的结束问题作为共同声明的第一项,但在两国政府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形式和时间这两点上,日方与中方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两点日方认为极其重要,因此希望借此机会说明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场,并求得中方的理解。日方承认关于战争状态结束问题的意见分歧,是由于日中双方对于“日台和约”的立场不一致而产生。中方的一贯立场是,不受日台之间所订立的任何条约的约束,日方对此非常理解,日本政府并不想要求中国政府改变这一立场。但是,如果日本政府采取使基于自主意志缔结的条约无效的立场,就不是负责任的政府,也不可能得到日本国民的支持。因此日方不能同意以“日台和约”一开始就无效为前提。接着,高岛提出了日方的方案(基本上与前述古井所转达的方案一致)。日方认为,没有必要拘泥于至今为止双方对于日中关系的法律认识的不同立场,提出在今后关于日中两国间全面和平关系存在的意义上,不明确表示战争状态结束的时间,只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事实。日方仍然坚持其关于中日间结束战争状态问题的表述,也就是说,坚持认为“日台和约”的签定已经在法律意义上结束了日中之间的战争状态,坚持“日台和约”的“合法性”。这显然是中方绝对不能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外务省公开的文件里,有三份关于中日联合声明的附件,即第10部之第2号的“别纸1的别添1、2”和“别纸2”。其中被称为“别纸2”的文件上注明是从中文翻译而来的,应该是中方提交给日方的联合声明草案。而“别纸1的别添1、2”没有同样的注明,应该是日方准备的两份联合声明草案,而这两份草案关于两国之间战争状态结束问题的表述并不一样。“别添1”题为“关于日本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国交正常化的日本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共同声明案”,表述为“日本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认日本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状态的结束”;“别添2”题为“日中共同声明文案大纲”,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结束”。其中“别添2”的表述与中方的表述基本一致。

如果“别纸1的别添1、2”确为日方为中日联合声明准备的草案,似可以说明日方为与中国谈判做了两手准备,既有按照日方表述的“尽可能达成”方案,也有接受中方方案的“最后限度达成”方案。

姬鹏飞在外长会谈中指出:关于两国之间战争状态结束的问题,像日方那样的表述大概有问题。中国人民不能接受,中方也不能同意,因为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双方都有必要开动脑筋,进行充分的对话……中方准备的草案,是考虑到日方的想法而做成的。但关于战争状态的第一项,是按照中方原来的写法。日方的困难,是关于“日台条约”的处理能否使国会接受,但日方的方案中国人民也不能接受。必须让中国人民清楚地了解战争状态是什么时候结束的。请日方仔细研究中方的方案。

从会谈情况看,双方只是把各自的草案转交对方,对实质性问题尚未深入讨论,只是各自阐明一贯立场。但中方明确表示不能接受日方的方案,双方的立场差距很大。

妥协:从争论战争状态何时结束转入技术性的词语斟酌

在1972年9月26日下午的第二次外长会谈上,日方就战争状态结束问题提出了“作为认真考虑结果”的两项修正案。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此宣布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结束”。大平外相对此解释说:该方案的特点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主语,像这样战胜国一方宣布战争状态结束的事例,联合国与德国在结束战争状态之际曾经采用过。其二,“日本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日本与中国之间今后将形成全面的和平关系”。大平接着做出说明:第二方案没有明确战争状态何时结束,是因为中日双方立场不一致,所以考虑以面向未来的态度加以处理。

姬鹏飞指出:关于战争状态结束问题,今天接到了日方提出的两个方案。作为中方,极为重视战争状态结束的时间问题。而且是无论如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声明公布之日起”战争状态结束的时间问题是重要的。比如,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从那时起开始生效。中方还是坚持要求日方必须明确战争状态何时结束,从这一立场看,似乎倾向于日方的第一方案,但也未明确表示接受日方的第一方案,只是表示:关于战争状态结束问题,将在日方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恐怕是因为,按照中国外交决策高度集中的体制和程序,是否接受日方的文件草案,需要毛、周一级的最高决策者做出决断。事实上,姬鹏飞也确实与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

9月27日,中日双方谈判人员在北京一同游览了长城。第三次外长会谈于当晚10时10分开始,直到第二天凌晨零时30分才结束,谈判的紧张程度和艰难可想而知。难怪日方也在有关第三次外长会谈的外务省档案上标注了“是最终会谈、最为重要的内容”的字样。

在第三次外长会谈中,双方就有关战争状态结束问题的文字表述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谈判。中方提出在共同声明的前言中写入“战争状态结束”的字样。即在前言的第一段“两国人民迄今为止存在的不自然的状态”一句之后,把“战争状态结束”、“中日国交正常化”、“两国人民愿望的实现”这三句话以名词的形式插入,从而形成“两国人民迄今为止存在的不自然的状态……战争状态结束、中日国交正常化、两国人民愿望的实现,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样的表述。姬鹏飞解释说:采用上述表述方法,可以不受关于战争状态结束时间的限制,为中日双方都留有做出各种不同解释的余地。但在正文里仍写入“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的字句。这是中方本着顾全大局的原则,为解决日方感到为难的法律和批准手续上的问题而做出的让步。

但是由于中日双方在语言上的不同理解,日方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大平问道:“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的意思,是不是说在极不正常状态结束后,仍然继续着某种不正常的状态呢?芽姬鹏飞立即回答说:不是。是不正常的状态完全没有了的意思。但大平认为:如果按照日本语的语感解释,“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的意思是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以后,仍然持续着某种程度的不正常状态。因此,是否把“极不正常的状态”改为“一切的”、或“全部的”不正常状态更好一点?芽姬鹏飞表示:中国语的“极”只是用于修饰“不正常”,从中国语的语感来说,就是全部的不正常状态结束的意思。但大平仍坚持日本语的语感,希望进行字面修改。姬鹏飞没有继续解释下去,而是表示将对日方的提法进行考虑和研究。因此,在第三次外长会谈上,这一问题仍未能得到圆满的、最终的解决,但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的商谈已经从对于战争状态的表述转入对于修饰“状态”一词之定语的斟酌。从具有政治性、原则性的战争状态何时结束问题转入技术性的条文词句问题,这表明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差距已经缩小到接近于达成协议的程度了。

发表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