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识字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6:47

识字教学论文

识字教学论文篇(1)

统编教材单元分组性强,阅读目的明确。我按照每个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根据阅读的需要,围绕阅读的要求,来确定每次集中识字的数量和形式。我把每个小单元课文中的生字集中起来,加入适当新字,按同音字、会意字、形声字、基本字带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同类相聚,分类排比的归类组合,使每个小单元的教材成为由集中识字,阅读课文两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在教法上采用识字、阅读分步走。识一批生字,读一组课文;再识一批生字,再读一组课文。集中识字为讲读课扫清了生字障碍,学生不会为课文中的生字而分散阅读课文的兴趣和精力,使讲读课变得集中、单纯而精练。

在集中汉字中,我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要求学生运用“五步识学法”。一读(读准字音),二看(分析字形),三想(联想字义),四写(书空默写),五查(自查互检),从而达到良好的识记效果,增强识字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两年识字量可达3000字以上。

二、早读早写,读写启蒙

由于集中识字,改变了阅读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以学为主的积极性。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1.以读议为特点,表情背诵为基本形式的阅读方法。低年级统编教材短小有趣,音韵优美,大多是儿童生活和童话故事。我给绝大部分课文都编排了背诵表演动作,学生对表情诵读很感兴趣。

2.采用直观教具,促进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集中识字中配合课文写了3000多张生字、生词卡片,画了30多幅挂图,近百张小图片、幻灯片,在课堂上交替使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改变了死读课文、死记生字的呆板学习方法。

3.采用同类型课文归类,讲练结合,进行集中式阅读教学。集中识字使阅读教学变得单一了,我根据一个单元课文的内容,采用同类型归类,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例如,我集中《我的爸爸》《音乐家聂耳》《小铁锤》三课课文,进行分析对比教学,只用了两个课时进行讲读,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写记人记事练习。我还用“讲一带一练一”的方法把讲练融为一体综合训练,使学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我讲《蜘蛛》一课,让学生自学同类型《小虾》一文,然后以《小猫》为题练笔。

由于集中识字,提早了写作训练。在集中识字中我不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在一年级时我主要进行字不离词,连词成句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从二年级起,就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小片断文字,大大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集中识字,扩大了阅读范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纸吸引了他们。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已试读《西游记》、《三国演义》、《雷锋的故事》等长篇故事。学生在家一拿起《西安晚报》、《每周文摘》就能通顺地读出几段。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做到“三从三引”。

1.从字引文。我利用集中识字过的生字、生词与课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变单纯的识字为识读结合,而达到精读的效果。

2.从图引意。一组图、一幅画就是一幕生动直观的剧情。我特别利用幻灯和板书画片,将文中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多色的情景。它会把学生引进真实的境界,思维的长河,激情的海洋,以触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领会课文的深切含意。

3.从读引练。低年级读写训练大多应在课堂完成。我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口、动手,以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

三、多阅读、重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学,是以讲读为主要特征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教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只要引导得法,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为此,我采用了“多阅读、重引导”的教学方法。多阅读是指学生学的方法,重引导是指教师教的方法。

多阅读,是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预习中初读。这是课文讲读,学生了解性的读。通过自读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做出记号,利用字典,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课堂上精读。这是在教师引导下,有思路的读。使学生入文理意,获得较完整的知识。

3.在课后熟读。这是重复、巩固的过程,通过自己熟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重引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读议,掌握规律。我一般是从三个环节上进行引导的。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精讲课文内容。文章思路是文章的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就有头绪。我是从文章的题目中,故事的情节里,篇章的结构上来理清文章思路的。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文章思想内容。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元件,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论点,领会含义,才能较好地挖掘文章思想内容。

3.引导学生剖析课后作业,掌握重点难点。课后作业体现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领会教材的要求。在引导中要引导方法,引起兴趣、引练结合。

点评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识字教学论文篇(2)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等原则。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比,教学内容迥异。识字教学的内容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特点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而达音形义的统一。汉字本身的特点与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心理特点相结合,必然会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特殊原则。把握了这些原则就等于把握了识字教学的关键,就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

一、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据汉字本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一特点而提出来的。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汉语大字典》收字55000个,国家颁定常用汉字7000个,而音节只有410个,音同音近的字很多。汉字字形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与独体字的笔画,基本笔画五种,常见笔画28种;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常用偏旁140个,《新华字典》偏旁部首189个,独体字数百个;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顺序。汉字字形复杂但可分为三个层次,有规律可寻,掌握了规律便不难书写理解记忆。汉字字义有一字(词)多义和一义多词,有近义词、反义词之分。汉字可独立成词(单音词),又可作语素而与其它语素构成双音词、多音词等合成词,(有的字独立无语义,如徘徊,要二者合起来才组成一个语素,因数量极少,此处不多说)。汉字字(词)义复杂,构成新词的能力强,是汉语成熟的表现。汉字构成新词后,其义或与本义同,或与本义近,有的还与本义大异,但大多有迹可寻,可据本义及前后文进行理解。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识字时首先入目入心的是字形,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据此就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核心原则——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即识字教学不仅要识记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见形而知音义,兼及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准字音,写出字形。

识字教学论文篇(3)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呢?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现将我在“创新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一、快乐游戏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妈”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马’,小马的马,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单人旁,就成了男的,男人不可以生孩子做妈妈的。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妈妈”的“妈”和小马的“马”的相同点、不同点。还有“选难认字”:各组商量选出本组的两个难认字后,各小组长在本组难认字的字卡上打“√”。先请几个慢生开火车读没有打“√”的生字,再请几个中等生开火车读打了一、两个“√”的生字,最后,请几个学生读打“√”较多的生字。鼓励学生争做“聪明娃”,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忆难认字,例如记“警”字,有学生说一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位警察走过去,向他敬了一个礼,说了一句话,提醒他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所以“警”是“敬”加“言”,其他学生可补充;记“转”字,有学生说“转”字上“车”加“专”,就是说一个人开车一定要专心,否则在转弯的时候就有可能撞到花台上,要赔钱的;记“豫”字,有学生说“豫”是“予”加“象”组成的,“予”在古语中是给的意思,别人要送给你一头大象,你觉得大象太大了,就犹豫着到底接还是不接呢……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二、自主参与法《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的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与否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有人把一节课上大部分时间教师一个人讲,教师讲得一切都是对的这种课堂教学,称为2/3现象,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这种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家认为,即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的学生至多只占20-30%。创新式语文教育以“生本教育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改革旧的传统教学结构,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郭思乐教授在阐述他的“生本教育体系”时强调,“在现有的教育中,儿童获得意义的过程被拉得十分漫长,教学沿着一个一个局部线性地发展,儿童的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自觉的。这时,儿童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丰富的来源,是对于所学材料意义的感悟。他的学习思维的发展过程是‘胚胎式’的。也就是说,所学内容在儿童头脑中形成了‘意义单体’:有相对完整的意义的感悟。传统的离开意义单体的教学,始终使儿童处于被动地位,只调动了儿童的部分精力。”???创新式语文教育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讨论协作学习而展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学习者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自身思想、情操受到陶冶,并逐步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共事合作的能力。让我们充分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把儿童作为教育资源来整合我们的教学过程。重视发挥每个儿童在优化整体中的作用,把儿童之间的差异看作宝贵的资源,看作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把差异的产生和解决都视为推进儿童发展的契机。让我们找出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从而达到为儿童营造了一个有效的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三、新奇引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四、竞赛激励法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学生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五、尽早阅读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不同印欧语系中的英语,英语的书面符号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是由没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繁复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句子的组织以动词为核心,完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六、先进电教法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识字教学论文篇(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但他们平均每天都要认识十几个字,而识字教学本身又很枯燥无味及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又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识字学词学句(一)1》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整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旅游的大情境,在愉快的旅游中分成六个环节,让学生识字。

1、买票:自读生字,组词。

2、浏览景点:认识景点名称(即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杭州西湖、贵州黄果树瀑布、西安兵马俑、洛阳龙门石窟、四川乐山大佛、南京中山陵)。

3、扫除拦路虎:认识“徽、杭、瀑、俑、洛、窟、陵”等字。

4、请小导游介绍景点特色。

5、奖励优秀小导游。

识字教学论文篇(5)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思维的观察不能称其为观察。)又因为低年级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题而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氛围中进行。不仅能提高识字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充分发展。

笔者教学生识字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观察该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

2、是由几笔写成的?

3、某一笔(重、难点)是什么名称?

4、哪个地方最容易写错?

例如学生字“贯”。采用上述方法步骤会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感知、了解和掌握字形、笔顺,在此认知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抓住字的难点,这要比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字体的重点难点,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识记效果。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思维训练,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其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无论观察、思考还是写画,学生的大脑均处于思维状态,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敏捷性将被培养起来。

二、变换角度、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桌”字。如果仅让学生记住字形和了解其义,那么局限性就太强,也势必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得不到丰富,其思维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为“思维是凭借一定的知识而进行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思维的领域就愈广阔。”因此,要想在生字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思维,首先要考虑开阔儿童的思路。

如上例学习“桌”,就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组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用途上:课桌、餐桌、办公桌……

从色彩上:红桌、黄桌、黑桌、白桌……

从形状上:长桌、短桌、方桌、圆桌……

从体积上:大桌、小桌、高桌、低桌……

从质地上:木桌、石桌、铁桌、水泥桌……

还可从劳做方式上:买桌、卖桌、拉桌、擦桌、搬桌……

这样学生充分调用大脑中积累的关于桌的直观知识表象,来参与生字“桌”这个新知的学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还通过互相启发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尤其是通过学习该字,学生知道了思考问题时如果变换一下角度将会得到更丰富更完美的答案,这样其思维方向的灵活性就会被逐渐培养起来。

三、系统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发展儿童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常用的“生字教学与词句教学相结合”的两种方式都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1、表述形近字的区别

在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形近字的区别口头上表述不清,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学生的思维是不条理不流畅的,为此我们常这样引导。

例如学习“骏”字,学生首先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形近字“浚、峻、梭、唆、俊”等,然后引导学生说话:“骏马的骏字是以前学过的崇山峻岭的峻字去掉山字旁换上马字旁变来的。”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的,同时对生字的感知记忆也是清晰的,识记效果是好的。学生一旦再遇到两个形近字,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视觉同步的思维,继之则是流畅地语言表达,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流畅性会得到提高。

2、为形近字编小故事

一般地,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通过对其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的训练来培养的。

识字教学论文篇(6)

一、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

评价学生识字能力,就是对学生的识字水平多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属于定量评价范畴。通过识字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某一阶段内某位学生的识字水平,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实验教材对学生识字的要求分为会写(100个),会认(400个)两种,针对这不同的要求,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识字能力的评价。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评价识字能力

这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教材中要求达到会写程度汉字的评价方法。《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这说明,形音义结合是检测识字能力的最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汉字形音义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才算真正识字。测评学生识字能力的高低就要以形音义的结合上入手。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它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内部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鲁讯语),评价识字能力也必须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

如:①“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还可以给学生学言环境。注上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

如:②按拼音给下列语句填空:

bārēnrù

A、昨天,我班又有()()加()了少先队。

mùhézuǒyòu

B、树()()苗()边()边

如:③辨析形近字(说清区别即可)

十——土上——下大——天

左——庄右——石西——两

检测这些题目,可利用荧屏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去写、去做,也可以口答,比较简便易行,可以即时巩固已学生字,并随时掌握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识字情况。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运用能力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以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

如:①以“商场”一词为例,农村孩子对“商场”一词的概念不是很清楚,通过“商场里东西真多。”“在商场买东西真方便。”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他们就基本了解“商场”的意思。通过一定的反复后,对这两个字的掌握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在考察时如带上这个语言环境“我在商场里买了许多文具。”要学生认读“商场”一词,学生会比较容易认出。

改换汉字出现的语言环境来检测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是识字教学评价最基本的方法。识字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识字,并不在让学生仅能认识出现在固定的某篇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别的语言环境也能正确认读,基本了解意义。进而能独立运用,对此市教研室教研员朱亚华老师还提出明确的要求:把每一单元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在儿歌、故事的阅读中,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②《雪孩子》一文共有孩、让、起、玩、往、觉、烧、知、道、化等10个生字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并初步掌握后,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短小的儿歌:

孩子们,要知道,玩起火,不得了。

烧了房,化成灰,可你还在睡大觉。

往后起,不玩火,让我把它记心头。

儿歌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识字评价的有效方法,也更是汉字学习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

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评价识字能力的形式还有很多,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出一系列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

如:③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想想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

A、早晨,我向妈妈说“在见”后,到学校来上学。()

B、今天,我的做业作得最好,教师表扬了我。()()

C、新生八学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许多个新朋友。()

二、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评价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评价方式,用积极的评价,而不是消极的评价,激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在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变单调的读,重复的写,机械的记为有情有趣的看,有滋有味的想,有感有触的实践,有声有色的渲染,变浅层次的识字活动为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很多学生的识字都是由乐趣转化为习惯,进而让主动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和自觉行动的。这种可贵的识字兴趣和良好的识字习惯,足以支撑他们在识字的征途中不断进取,劈荆斩棘,获得极大的成功和愉悦,终身受益。评价学生的识字,就要评价他们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1、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励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

(1)、课上提问、练习、设计的题目要兴味盎然。新颖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

如:①“采苹果”。我们用电脑制作了一个CAI课件:一棵苹果树,上面挂满了苹果,每个苹果上标着一个汉字。课堂上当学生指认汉字正确时,鼠标一点,一个青里透红的苹果就滴溜溜地从苹果树上滚下来。这种检测形式学生兴趣大增,谁都想偿试,谁都想多摘几个苹果。

如:②猜谜语。

A、巧夺天工——打一字(人)

B、两个小孩在土堆上背靠背。——打一字(坐)

C、眼前一座山,只能看见尖。

山中两个洞,空气通里边。——打一人体器官(鼻)

以字谜、顺口溜等形式出题检测学生识字,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也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兴趣。

(2)、教师评价要富有鼓励性。

同样一组习题,教师在练习前后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的效果是迥异的。

如:①选词填空。

公工

A、我爸爸在()厂里做(),妈妈常带我去()园玩。

自字

B、小红的()写得很好。小青()已去上学。

这类题应该说本身并无趣味,当如果教师提出: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学生都会争先恐后,饶有兴味。老师在学生口答或笔试之后,充分肯定回答正确者“陈华答得真好!”“蒙蒙答得又快又好!”或干脆给答对的小朋友一颗小红星,对答错者,用“努力”、“下次不能马虎”等激励性评语则同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起以后,教师所要做好的关键在于尽力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精心地呵护这种兴趣。他就像个易碎的瓷娃娃,你的一个不当的眼神,一个不重的呵斥,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兴趣,顷刻间荡然无存,以后要再找回就不容易了。

2、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识字习惯。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

如: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如: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也应利用这个办法,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学生从字型结构等多方面帮助识字的习惯。

识字的习惯很多,教师要注意发掘,并启发引导,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这将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三、识字教学评价的注意点

以上所述仅限于识字教学评价的内容方面,且均属于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和要求,为使学生识字教学评价真正产生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在实施的时候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1、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如何让家长参与评价,我们做了如下努力,设计了《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在一个主题单元完成后,让学生带回请家长进行评价填写。

表1: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家长)

内容

项目

识字

本单元共56个生字

1.会认35—40个()

2.会认41—50个()

3.会认50个以上()

写字

本单元共写19个生字

1.会听写11—13个生字()

2.会听写14—16个生字()

3.会听写17个以上()

朗读、背诵

1.会背诵《画》、《四季》()

2.会背诵《画》、《四季》、《小小竹排江中游》()

3.都会背()

口语交际

1.会讲故事《爷爷和小树》()

2.讲得完整、通顺()

3.讲得生动有趣()

评价

1.一共得了颗

2.孩子自评:我真棒!()我挺满意!()加油呀!()

3.家长评价:好样的!()学得不错!()再努力呀!()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使他们能更直观感性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孩子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表2: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生)

第几课

自检

(每项都会了,就涂一颗星)

互检

(每项都会了,就涂一颗星)

第1课

1.会认11个生字

2.会背《画》

3.会听写4个生字

1.认11个生字

2.会背《画》

3.会听写4个生字

这一评价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教师只要在黑板的一角写上评价的内容即可。每次新课前换上数字。学生一眼便明白了本课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达标要求。新课学完后,利用3—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省时省力,效果明显。

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评价的关键在于一开始教师要指导学生操作,不能流于形式。当习惯成自然后,操作起来就简便了。

我们通过以上方式,建立起了“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二是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四是家长参与,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提出希望,并配合学校教学。同时,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四级评价”体系中,教师必须从评价重围中跳出,站在评价的制高点上,并关注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可行方式,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自我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智能领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准确地找好自己在人群中、社会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已经危机四伏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可能有好的发展。自我意识也不是天生的,学会自我评价就是发展自我意识智能的重要途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可能不会评价自己,教师不应该学生不会就忽视这环节。可以“重过程、轻结果”。在反复的操练中完成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评能力、自控能力的形成。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提高达到教学评价的至高目标。

2、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他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学习兴趣、习惯的评价等。为了便于操作,我们把过程评价理解为在一个较长学习过程中,分阶段对每一阶段内的学业水平所进行的终结评价,由这些多个阶段性评价组成整个过程评价。

我们所进行的每篇课文学完后的学生自我评价。相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说就是终结性评价。而对于单元或学期来说就是过程评价,为使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我们在单元学习内容结束后,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表3: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

第几课

自检

(每一项都会了就涂一颗星)

互检

(每一项都会了就涂一颗星)

第1课

1.会读11个生字

2.会背《画》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读11个生字

2.会背《画》

3.会听写4个生字

第2课

1.会认11个生字

2.会背《四季》

3.会听写4个字

1.会认11个生字

2.会背《四季》

3.会听写4个字

第3课

1.会认12个生字

2.会背《小小竹排江中游》

3.会听写3个生字

1.会认12个生字

2.会背《小小竹排江中游》

3.会听写3个生字

第4课

1.会认12个生字

2.会背《哪座房子最漂亮》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认12个生字

2.会背《哪座房子最漂亮》

3.会听写4个生字

第5课

1.会认10个生字

2.会背《爷爷和小树》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认10个生字

2.会背《爷爷和小树》

3.会听写4个生字

识字教学论文篇(7)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及时鼓励他说“你真棒!”并问他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在阅读带音节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招牌上请教父母认识的,我是……。“你真会识字,继续努力!”学生听到老师这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于是,自主识字的愿望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生活中识字,从而增加自己的识字量。他们还收集商标字及有关图片,剪贴成集,拿到班里向同学展示,并把其中的得意之作张贴在教室周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当众表现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合作识字,体验情操

识字教学论文篇(8)

 

一、多样教学,激发兴趣

1、丰富识字形式,倡导趣味识字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关注识字的兴趣,激发识字愿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治理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持久,教学时应特别注重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为激起学生识记字形的兴趣,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记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做游戏、编顺口溜……使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有时我不采用直接地,原原本本地把字形摆在学生面前的形式,而是用猜谜语的方法,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如,教学“旦”字时,告诉学生:“地平线上太阳升”;教学“量”时,说:“日下一横长,里字下面藏”怎么写呢?同学们展开讨论,动手动脑,拼拼凑凑,写对的同学眉飞色舞喜不自禁,没写出的同学也受到启发小学语文教学,恍然大悟,眉开眼笑,就这样,字形在快快乐乐之中扎根于学生的脑海里。此外,为拓展识字量,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开丰富联想,让他们自己动手编字谜,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积极性可高兴了。

2、鼓励自主创新,倡导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教给学生利用熟字记忆生字、利用字形和字义的联系识记生字等方法,教会他们用查字典,利用工具书来识记字音、字形、字义。注重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让他们互相交流学法,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教生字时,我常问学生;“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请你告诉大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每次一提问,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交流学法。就这样学生思维活跃了小学语文教学,注意力集中了,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动脑筋想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容易论文格式模板。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即能和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我还采用各种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教师只有研究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才能促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后,便相应地提高了自信能力。

二、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识字教学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复现。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宽的同样遗忘的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就要采取多种方法复现。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学过的生字两三天之后进行复习、巩固尤其重要。复现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我总是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写在黑板上。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如:在教学“她”时,同学们会用换部首的方法,变出很多字。换上三点水是池塘的“池”;换上单人旁是他们的“他”;换上提土旁是土地的“地”;换上马字旁是奔驰的“驰”。我把这些字全部写到黑板上,在让孩子们猜一猜: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行千里;孩子们马上就猜出来了。这种多个字的学习也经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

三、把握规律,识记汉字

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短期内掌握大量形体各异的字形是十分困难的,而识字方法具有多样性,如果教师能向学生揭示汉字规律,教给独立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小学语文教学,触类旁通。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论文格式模板。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会字形中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根据声旁、形旁来巧妙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找读音、找字义,当学生学会之后,就大大提高了识字能力。

四、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众所周知,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不同的形态。直观、形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许多的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字的时候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闻闻或者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门”字贴在门框上小学语文教学,把“电视”贴在电视机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例如:我在教“笔”字时,我先出示毛笔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学习“尖”“山”字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这些字的字形,是通过这些食物的形状和特点演化而来的。

五、开展实践活动,渗入生活识字

识字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方法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课堂的儿童来说,学习语文的难度大、任务重、作业多,其中一年级的拼音是关键,识字更是难点与重点。因此,在学习语文的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使他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容易快乐的事情。那么语文教师怎样让小学生们乐于识字,做好语文启蒙教育—— 识字教育呢?

1 从兴趣入手, 培养小学生识字的兴趣

1.1 培养小学生爱学习、爱看书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使用语文,像说话、讲故事、回答老师的提问等。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会做很多有趣的事,比如认字、写字、讨论、读书、看图写作文等等。教师要在小学生一入学就鼓励他们多看书、多识字,并养成和父母晚上一同读书的好习惯。

1.2 积极开展识字比赛, 树立竞争意识

对于新发下来的课本,小学生一定都非常感兴趣,拿到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对于课文中认识的字大声地念起来,属于无意识识字,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的机会,比如说“:某某同学认识的字可真多啊”或者是“这么难的字他居然都认识,真了不起!”目的是号召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向这位同学学习,以他为学习的榜样。这样做,不仅让认字的学生感到自豪,得到成功感,感到学习语文的欢乐,还能让其他同学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定期开展识字比赛可以让小学生识字更自然、更轻松。

1.3 让识字进入生活, 进行大语文教学

小学生不仅要在书本上学习新字,还要在生活中学习新字。语文教师要让小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去识字,比如看报纸、看图书都是认识新字的良好途径。在这里,我有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那就是把小学生认识的字在家长的帮助下制成一张一张的卡片,在课堂上,教师再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识字范围扩大了,而且减轻了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让识字的过程乐趣无穷。

1.4 使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工具越来越完善了,它可以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小学生识字的兴趣。多媒体可以播放形象、生动、直观的识字课件,可以让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去学习新字。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注重多媒体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识字的兴趣。

2 新型识字教学方法

要想识字,只有兴趣还不行,还必须教给小学生合适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真正掌握每一个字。那么,怎样教会小学生识字的方法呢?这里有一个设想:一年级新生如果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字的?”他的同学可以回答:别人教的、电视上看到的,或者是家人名字中的字。这些都可以算作是识字的途径。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积累了一些识字的方法,比如:(1)数笔画,这是最传统、最基础的方法;(2)说部首、结构;(3)猜谜语,依据生字的特征让学生编谜语,时间久了他们就会编很多有趣的谜语,如“鲁”上面味道很鲜,下面光芒万丈;(4)编顺口溜,如“呵”口可呵;(5)熟字加偏旁,如“肚”月加土;(6)熟字换偏旁,如“清”去掉三点水加单立人成“倩”;(7)熟字去偏旁 ,如“碗”去掉石字旁成“宛”;(8)看字型认字,如“爪、口”;(9)根据上下文猜字;(10)读半边,如“清、情、请、晴”等形声字;(11)编故事,如“解”字,有个人骑着一头牛,拿了一把刀把牛的角砍了下来;(12)归类识字,如带宝字盖的字都与房屋有关,像“穴、室、客”等,带贝字旁的字都与钱有关,像“财、赃、贩、购、账”等;(13)查字典识字上述的方法还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识字过程突显学生个性,体现人文思想。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3.1 写字的姿势

语文教师要以示范为主,纠正为辅,对低年级学生写字、看书的姿势一定要严格要求,务必做到“三个一”,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胸口距离书桌一拳远,手指距离笔尖一寸远。针对小学生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还要反复强调、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形成正确的坐姿为止。

3.2 写字的位置

教师要让学生写字时注意笔顺,按正确的书写规则去写。比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初步写字时,先让学生了解田字格的构造(横竖中线、左右上格、左右下格),再让学生观察范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样以田字格为基准,让小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去书写,对照范例才能把生字学好、写好。

3.3 及时修改错字

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时,发现错别字可以先不修改,只是圈出错字,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自己修改,改正后再检查。进过长期的训练,可以树立小学生改正错别字的意识,让学生识字过程更具有准确性,也可以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学生向楷模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读写习惯。

4 结语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同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做好小学生识字教学工作。让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识新字,以便更早地进入阅读与写作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从中感觉到学习生字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为“乐学”。这样做,不但体现了识字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的“新发现”中养成对识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识字教学论文篇(10)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两个月后能认1000个汉字。进校一个半月的学生能在电脑中输入600多个汉字,“写”96句话。进校时只认64个字的学生,经过不到两个月的训练,会认720个字了。有人认为这是“神话”。不,这是事实。

上海市实验学校自1991年利用电脑辅助学习汉字以来,学生的识字量逐年提高。1997年当媒体技术介入识字教学后,学生进校两个半月的平均识字量已达990个,98年竟达到1240个字。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小字生在电脑输汉字速度达20字/分种,最高的达到42字/分钟。有些进校时就认1000个字的学生已能在电脑中“写”童话故事,尽管他们还不会写这些字。许多学生能流畅地读《365夜》故事书。

也有人认为,能进上海市实验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神童”。其实不然。95学生能在入学后的三个月中平均认700-800个汉字。96年上海浦东明珠小学引进了这套教学方法,平均识字量与上海市实验学校持平,达990个汉字。98年又将该识字教学推广到河南信阳实验小学,学生学习汉字,运用汉字的效果达到了教材要求的各项指标。江苏苏州国际外国语学校、浙江温州新世纪学校、云南昆明春城小学的教学反馈是令人满意的。

二、电脑是识字的好帮手

1991年开始上海市实验学校自编的语文教材中,识字教学引进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扶良文教授发明的“智能双拼编码”,改变了先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入学后两个月内边学双拼输入法,边学汉字一千个。由于不断研究,学生平均识字量逐年提高。

其中有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几年来电脑的迅速发展。教学中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理论是在60年代就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特端赤拉证明了的。他提出过这样—个结论:人们学习,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此外,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10%,自己看到的3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他的结论,说明了从记忆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而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正能让学生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来学习。

三、传统的识字教学使人走入误区

(一)认为应先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

许多人认为中国儿童阅读起步迟是汉字挡路,若不加分析,从表面上看,汉字确实音、形不一,很难自学,而且许多字笔画繁复,若学字迅速加快,还怕产生错别字。于是让入学儿童先学汉语拼音,验收过关后方能教学汉字。有一阵子还要来学生读全拼音读物,更有甚者要求“一口呼”。其实,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因为一个学生拼音文章读得再流利,最后还是要转到读汉字文章的。汉语拼音在教学汉字中起“拐棍”作用,在学汉语拼音时,同时学汉字是比较好的方法。

(二)认为应先学笔画少、字形简单的汉字。

教学中应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则,但哪些字是容易学的,哪些字是难学的,历来有分歧。有人认为笔画少的、字形简单的字容易学,应先学,因此,许多教材中大多数是先学: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然后再学字形复杂的字。一般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但实践证明:“天、夫”,“大、太”,“石、右”等字学习时容易混淆,而“魔”、“鼻”“脚”“嘴”等字,笔画虽多,却一学就会。且不易混淆。究其原因,复杂的汉字能帮助记忆的特征也多,就像人的脸一样,特征多的人不容易被遗忘。

(三)认为应从“看图识字”开始学汉字。

有些教材在小学生初学汉字时,在所学字上都配相应的图,认为学汉字应该从“看图”开始,不让学生产生学汉字的畏难懂绪。汉字虽是象形文字,为提高学习兴趣,有些字在初学时确实可以介绍它的演变过程。但是,如果学生依赖于图,那对认识字不是起促进作用,相反,有些学生是因为看了图才认识字的,一旦字和图分开,许多字就不认识了。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方块图形的特点。可以说,每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图,加上汉字组字有一定规律,能促进联想,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大可不必因难学而配以太多的图。其实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智能型易学的国际性优秀文字。在日本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位一年来连假名都记不住的智障儿童,居然毫不费力地记住所学的汉字,重度的智障儿拼命地学了一个假名,还是无法记住,但每天学一个汉字,这些能力不高的儿童则几乎都能记住,不仅如此,也由于学汉字,连带地学习能力也随之提高,最后连假名也记住了。

(四)认为应先学“四会字”。

在现行的许多教材中,一开始学汉字就要求“四会”,即会读、会理解字义、会写、会用。这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要求小学生会读字后即会默写和运用,那学习的量一定不会很大。但汉字若没有积累到一定字数是不能阅读文章的,因此就会出现学了几年,学生还不能读浅近读物的现象。这无论从当会信息社会发展的要发,还是学生自身智能发展的需要来看,都是不相适应的。

学习汉字得分散难点,先学“二会”字,只要学生会读会理解字意即可,不忙要求写和用。这样就能在不长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由于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小生字回生率。等到学“四会”字时,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放在字形的记忆和书写上,对巩固汉字是很有效的。

(五)认为应随着年级的升高,增加识字量。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汉字比高年级的字生效果好,学得快,记得牢,这是我们当年实验教字中发现的规律。相比之下,一年级学生的记忆力最好,随着年龄增加,记忆力越来越减退。早在1975年前就有人证明“能力递减法则”,认为:人的记忆方法大致分为推理式的记忆和机械式的记忆两种。机械式的记忆能力以零至三岁之间为最强,过了三岁便逐渐减退。照此法则,应让一年级学生学最多量汉字,随着年龄增加慢慢减少字数,学生们不会感到记忆负担很重。但目前的一些教材中,在记忆能力达巅峰的一年级只让学生学不到200个汉字,在记忆能力逐渐减退时却反而逐年级增加识字量,可以说,目前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有时是因为我们不按教学规律办事的结果。

(六)认为在一年级集中识字、增加识字量就能提前阅读。

为解决小学生提前阅读问题,识字教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推广面为最广的“集中识字”,以学一个字能带出一串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间内识了大量字。但为什么识了一千个汉字的小学生还是不能提前阅读呢?这就要从“先让学生认哪些字”中找原因。学了“青”字后,如不同的偏旁能顺带学“清”、“倩”“静”、“情”等字。从字数上来说,是增加了好多,而且学起来也并不费力,但这些形近字不是高频度字,它们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句和段,即使学了一千个汉字,也不一定能读短文。其实,汉字中的高频度字是非常集中的,香港的安子介先生曾作过统计。下面的图表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实践证明:当一年级字生认识了第一、第二频度总共一千个左右的汉字时,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己基本上没有大的障碍了。

四、有效的“电脑双拼识字法”

(一)引进“双拼”编码,运用电脑识汉字。

上海市实验学校自编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其中多媒体识字教材改变了以往先教汉语拼音,再识汉字的传统方法,引进了“良文双拼”输入法,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识字方法——电脑双拼识字法。这是一种新的自然识字法,它只采用26个英文字母,就能拼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全部音节。每个字的声、韵母只需用两个英文字母就能正确拼出,它符合汉语固有的声韵双拼规律,具有简洁、易记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使用。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图像、文字、声音的有效结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26个双拼字母和识记653个汉字。

学习了双拼字母之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认识了一定量的常用汉字,开始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短文、儿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整体地认识一批常用汉字,使汉字的学习和汉语的学习、语言的发展同步进行。

教材中先学的一千个“二会”字是“良文双拼”中的一码字(击一键就能出现的汉字)、二码字和二码词(只需击每个字的声位字母就能出现词语)。所有一码字、二码字一栏中的字序、词序,都是按照字词的使用频度高低安排的。

以往的经验认为:中国的方块字要用手一个一个地去写,那么只能先学笔画少的字,再学笔画多的字。但有了电脑,情况就不同了,笔画再多的字,同样只需击两键就能出现一个字或一个词语。

汉语拼音是常用的辅助识字工具,因此,学习了双拼字之后,开始将双拼转换成汉语拼音。由于汉语拼音的声韵的读音,每个字母的写法和拼读音节的技巧在双拼字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为学习汉语拼音已经打下了基础。在转换过程中,单韵母和声线的转换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它们几乎是同一个字母,复韵母部分则需教师指导,运用多媒体软件,使学生建立概念。

五、有多媒体技术介入的新型识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开放化。

在实践中,教师们感到变化最大的是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逐渐明确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观念变了,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就能自觉主动接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同时也改进了教学的方法,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师们为高新技术与教育结合所产生的令人难以估量的效果而感到无比兴奋。在教改实践中,教师不满足一课一个相对独立的课件,急待设计出让学生能根据自己需要的速度和方式学习的教学软件──《电子学本》。

(一)《电子学本》的诞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当年的许多幻想如今已成事实。只有“因材施教”却还是难解之题。古代能接受教育的人较少,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进行说教与指点。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有技术的人参与到社会大生产中去,“一对几”的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于是就出现“一对几十”甚至“几百”的课堂授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弊病亦随之呈现。在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其迫在眉睫,却找不到彻底解决的办法。多媒体技术的问世,为教育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实现“因材施教”有了可能。

有人认为,电子课本只适合较高年龄段学生学习,只有他们才懂得要学什么,怎么操作。真实学习方法从孩子一开始学习就应该教,效果会更好。邓小平同志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不无道理。实际上,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盲打字母速度比高年级快,输入汉字也比高年级快。什么不懂,从哪儿入手,经教师一指点就学会了,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复杂。学生哪个字母读不准,哪个字忘了它的读音,一按鼠标就可以得到帮助。由于人的智力有差异,理解、接受的能力也不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了解每个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但一个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程度的众多学生,只能照顾中间,兼顾两头,于是就出现了“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对理解力强的学生来讲,是对智力的浪费,面对理解力差、困难较多的学生来说,就会出现掉队。《电子学本》是“机器教师”,任何人任何时候请教它,多少遍都能不厌其烦地准确地满足你的需要。在电脑上学习,能因人而异地请教各种问题,直到弄懂为止。一些学得快的学生,可以超前学,也可以学其他内容,充分发展他的特长。

《电子学本》能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育,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可以说,电子学本的诞生使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得以实现。

(二)《电子学本》的诞生动摇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多少年来,改革者想方设法要破“三中心”的传统模式,但“立”的效果都不理想。如果学习只用教科书,那么学生围着教师在课堂里“齐步走”的学习模式就难以彻底改掉。教科书内的知识和信息是按线性结构来排列的,阅读方式只能是对抽象的文字作理性思考,若想弄懂不理解之处,就要从各种图书资料中查找所需信息,因此,阅读与检索的速度和效率是很低的。而年龄越小、知识背景越少的学生则效率更低。然而,《电子学本》的诞生,给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带来了福音。因为《电子学本》中知识间的联接是非线形的,符合学生思维的组合方式。当学生想学习某个字时,不仅可以马上找出有关这个字的读音、笔顺,还可以根据要求读出每个笔画的名称,以及它能与哪个字组词。当你对课文中“嫁接”一词不理解时,用鼠标一点这个词,有关“嫁接”的方法和过程就会以图像形式—一展示在你面前,这比从字典里查出“嫁接”一词词义要丰富、形象得多。其检索速度之快,记忆效果之佳是任何其他方式无法相比的。这种各取所需的学习方式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无论何时何地,学生可以从自己需要出发,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就能选择适宜自己的日程,安排感兴趣的学习课目;即使在同一教室里学习,他们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却可以不同并互不干扰。

集教师、课堂和书本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学本》是一种“公共资源”,一旦上网,可参与学习的学生就不计其数了。形成了“处处是课堂,人人有教师”的局面,开放学习也就成为可能。

(三)电子课本的诞生使学生自学成为真正的可能。

教改中一直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目标,但任凭师生怎么努力,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很难达到预想的要求。因为,教科书是用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的语言写的(一旦理解了就要学新的知识了),没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内容要记住,只能求助于死记硬背。因此,花在记忆上的时间多于思考,背出的东西也不一定理解,这种学习方法等于是用别人的头脑在思考,学习的效果是很差的。特别是对缺乏知识背景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辅助读物作更多的支撑。全拼音的读物虽然能给人帮助,但它是一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因为不是每个字都需要帮助的。谈到不知其义的字,就得放下书来查字典(自学能力的一种),查到所需要查的字后,其释义有多种,还得“根据上下文意思”择义,等一切完成,读书的兴趣索然。若读物多处需要如此,有谁还有勇气继续往下读呢?试想,一个小学生当他跨入神往的学校大门后,迎来的却是一个紧接一个的“拦路虎”,犹如一垛垛的高墙,能逾越的有多少人,而碰壁甚至退缩的又有多少人?现在看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原因之一就在于传统的印刷课本。若用《电子学本》学习,那学到的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是另一种情形了,因为《电子学本》中的知识结构是非线性的,它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快通便捷,大大缩短了学习的时间。“能积极、主动、部分地在学生自己的控制下学习”称为“自学”,教师不用多考虑怎么讲得使每个人懂,而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己学懂。尤其重要的是:会找不懂之处自学。只有《电子学本》能够把支配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得真正意义上的自学成为可能。而且,《电子学本》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四)《电子学本》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教师给学生补课是常事,学生中途插班、病假、事假也属难免,以前教师、家长最担心这类事的出现,然而现在有了《电子学本》,这些麻烦事就解决了。这位“教师”永远与学生同行,随时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

那么是否会后的教学中就不再需要教师了,或者说教师的功能减退、地位下降了?不然!教师仍然是学生需要的长者。使用《电子学本》后,学生理解课文所需时间少了,教师可用更多的时间训练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讨论,还要在培养学生的未来社会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上花更大的工夫。在计算机前工作久了,人的情绪会有变化,急躁、焦虑会产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调控,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要编写出适用于学生科《电子学本》,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充分接触中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而且无法量化的师生之情永远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多媒体《电子学本》实现学习开放化

1997年6月,上海市实验学校给每位教师配了计算机,学校的计算机也开始升级,装上声卡、光驱等设备。同年7月,上海市实验学校成立了实验推广部,并接受了国家课题《21世纪中、小、幼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和实验》中的子课题《新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和实验》任务,从此实验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发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为重点进行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化改革,将计算机搬进教室,与电视机相配合,实施多种媒体的教学实验。实验推广部的教材编写者与程序设计员根据教学需要编制了各种教师用的《电子课件》和学生用的《电子学本》。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家庭,使教和学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再为抽象之词比划不清而痛苦;学生不再为复习时无人辅导而苦恼,家长陪读现象大大减少。运用多媒体软件辅助识字,学生识字数超过了教师所教的字数,“人机交互”式的学习成了师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识字教学论文篇(11)

“发现——自主”教学要求学生从“依赖他人的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自我学习”、“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在识字学词学句中,生字词的出现都有着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存在着学习的“秘密”。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所以每次上识字学词学句的课时,我就告诉学生们这一课中有很多“秘密”,期待他们去发现,谁发现一个小“秘密”,老师就颁发“聪明星”给他。这样,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和积极地去读课文,去思考,去寻找“秘密”的所在。这样,课堂成了“发现秘密”的乐园。如在教学第2课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讨论,发现了“这课学的生字都和树木有关系,所以有木字旁”;“生字的偏旁部首都是木字旁,木字变成偏旁部首后一捺变成了一点”;“有些部件的发音和生字发音相似”;“木字旁的字写的时候都是左边窄,右边宽”;在学习3课上发现了“学习内容是由熟字+偏旁=生字,再用生字组词造句组成的”;“偏旁可以加在熟字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还有半包围”;“熟字加了偏旁后变小了,如‘认、伙、晴、情等’;有些字一捺变成一点,如‘达、彩’”;“生词和句子能让我们知道这个生字是什么意思”……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显然,在学生发现“秘密”的过程中,在追求小小“发现”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教材中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都由他们自己“发现”了,而往往自己发现的知识远远比别人灌注的记得更牢靠。

“我有个小小的‘问题’”

学生在“发现——自主”的教学过程往往也会提出许多问题。也许这些问题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由于年龄、经验和心理的差异根本没有考虑到。但是学生想到了,而且提出来了。如在教学第4课是有学生提出:水可以灭火呀。“歪”为什么不是“不直”呢?“三个人就是众人吗?为什么不是五人、六人、一百人呢“歪”为什么不是“不直”呢??”面对这些问题我既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要知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难的多”。所以这个时候我总是非常热情和惊异的赞赏他们。着急的是有些问题我备课是根本没有考虑到,简直无法回答。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教学精神了。我一般采取这几中方法:一、在坐的哪位同学能回答他的问题?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家长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他们知道的课外知识有的时候远远超过老师的想象。比如我们班的杨凯宁同学就很好地回答了“‘灭’为什么不是三点水旁”这个问题。他说有些东西起火水是不能灭的。比如汽油起火,酒精起火,家里的电路起火。这个时候如果你泼水只会越烧越大的。所以不能用三点水旁。用一横表示土呀,盖子呀就更好些。陈彦男同学就解答了“‘歪’为什么不是‘不直’”的这个问题。他说“正也就是直,直也表示正。但是不加直写出来不好看。太长了。还是用不正表示歪更合适。”这个解答我也没有具体去查阅说文解字,但是我觉得他说的已经很形象直观了。其他同学都赞同他的观点。受了他的启发,“三个人就是众人吗?为什么不是五人、六人、一百人”这个问题也有了答案。有些同学说“写那么人字不好看。写三个人代表众好看些”;有些同学说“上面那个人可以表示一排人,下面的人就表示两排人。和起来就是很多人了”。最精妙和有价值的是谭志刚同学说的“上面的人表示男人,也是爸爸。下面的左边小的表示小孩子,右边大点的表示妈妈。反正人不就是有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吗?有很多男人女人和小朋友在一起那就是众人了。”他一说完大家都笑得直不起腰,但是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虽然学生们的某些解释不具有那么严密的科学性,但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纪的孩子来说,能够具体生动形象地让他们理解和记住所要掌握的知识我们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假如学生的解释离正确的解释太远,老师还是应该及时纠正。)

“我想学这个生字(词、句)”

21世纪的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自选学习目标,自主参与,体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如我在教第1课“认识北京”时我采取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地方去“参观学习”。我先让学生读课文,从音,形,义方面去思考。学生觉得自己学的不错了,就向大家介绍自己学习某个生字词的方法和过程。然后写一写,也可以说说自己对某个旅游点的感想。说得好的老师就奖励他看他所学习景点的课件(有些是图片,有些是三维动画,有些是录音介绍)或请他当导游带大家看,或者请他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和写。如一学生学习“故宫”一词:

小老师:我学习的是故宫。这两个字我早就认识了。故是左右结构,是故乡的故。我的故乡在常德。暑假我去哪儿看爷爷奶奶了。宫字象“官”,不过“官”的两个口连起来了。我到故宫去看过。那儿是皇帝住的地方。电视里经常放。

老师:你说得好极了!!故宫是清朝皇帝住的地方。现在很多清朝的电视剧里都有它的出现。我想请你带大家读一读,学习一下好吗?

小老师:好。故宫,故宫。火车火车开得快。

学生:呜呜呜呜我来开。(指组开火车读。)

小老师:谁来用“故宫”说话?

学生甲:故宫在北京。

学生乙:故宫里面住过很多皇帝。

学生丙:故宫好漂亮,好大!我想去故宫玩。

老师:你是一个很棒的老师。同学们想去故宫看看,现在请你到电脑面前把故宫的资料放给大家看吧。

小老师:(上台点击故宫的链接,放映有关故宫的解说和图片)

“当好小老师”是“自主——发现”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它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起到“培优扶差,带动其他”的作用,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小老师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各种图片、资料,放进课桌上的“智慧篮”,上讲台时就地取材,这也成为“发现——自主”教学的内容之一。

“我们一起学习吧”

“发现——自主”教学模式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分组活动。可以以同桌为一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自己找合适的朋友为一组等。小班座位的安排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方形、圆形、马蹄形等形式,便于进行分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更始互相学习的好伙伴,他们不断转换角色,相互启发,在无拘无束的分组活动中流露情感,发展语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体会合作带来的喜悦和怎样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如我在教“反义词”这一课时选择的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读准生字词的音后自己用多种方法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经过15分钟左右的学习后我就开始让一些学习小组上讲台汇报自己组内的学习情况。

老师:哪一组同学来说一说“黑对白”这组反义词?

小组一:(齐读)

组员甲:黑对白的意思就是,比如我的衣服是黑色的,蒋涛的衣服是白色的。我们俩的颜色相反。(当时他们俩的衣服正好是黑白色。)

组员乙:书上的字是黑色的,但是纸是白色的。

组员丙:我的头发是黑色,我的脸是白色,眼珠子是黑色,外面(眼白)是白色的。

组员丁:黑板是黑色的,墙壁是白色的。

同学甲问:我有个问题。为什么黑色和白色是反义词,红色和绿色是不是反义词呢?

同学乙附和:对呀。黄色和蓝色呢?

小组一:(笑,在台上临时商量,答不出,把眼光投向老师做出求救的手势)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么多颜色中为什么黑白是反义词,而别的颜色不是反义词呢?老师这里有个答案,但是不敢肯定对不对。在颜色王国里,其实主要是由红、绿、黄这三种原色配成的。比如红色加黄色可变成橙色,绿色加黄色可以变成蓝色。红、绿、黄这三种颜色的意思不是相反和相对的。黑色的产生是许多颜色都配在一起,白色是什么颜色都没有。从这个意思上来讲,它们的意思是相反的。老师这样说,不知道同学们明白没有?

组员甲:哦!我知道了。就是说黑色里面什么颜色都有,而白色呢,是什么颜色也没有。它们的意思相反。

老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其他的同学如果还不是很清楚的话,你们放学回家去找资料,做实验,找个可靠的答案好吗?下堂课我们再来交流。

老师:还有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组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小组二:

组员一:我们来说“容易对困难”这一组反义词。(每人读一遍。“难”的轻声读得还比较好)容易的意思就是比如我写“一”觉得很容易,写“慢”就觉得困难了。

组员二:做数学题的时候老师说“1+1=?”,这个题目很容易。要是老师出的是“99+78=?”那就困难多了。

组员三:我发现一个大秘密。容易,困难,还有复杂和简单每个字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老师:什么?每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组员三:就是说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比如“容”和“易”的意思是一样的。“困”和“难”的意思是一样的。

老师:哦!这真是个伟大的发现!“容易”这个词语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其他的也是。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你学得真仔细。老师都没有注意到。你比老师还厉害哦。对了,(指了第四个组员)你还有别的关于这组反义词的理解和发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