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散步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1-31 11:17:03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篇(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散文阅读亦如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喜阅读,如此,教师课堂教学不但生动有趣,学生做起高考阅读题来也会易如反掌。更重要的是,阅读这个一辈子的事情,会真的延续下去。

传统的散文教学方法,一般还是填鸭似的,不管学生是否听懂,老师只管一个劲儿地讲,讲得还眉飞色舞,陶醉异常。正常情况下,老师也有准备好的课件,也有师生互动,有经验的老师肯定会把课堂弄得热热闹闹的。是的,老师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领导看到了活跃的课堂效果,而学生被动听课的结果可想而知。比如钱钟书先生的《窗》,常规教法,先准备好课件,学生读课文,听老师讲课文,一句句讲,边讲边评价。教师这样讲完之后,课也算上完了。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这个很难衡量。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此,教给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该是多么重要。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表达方式不同,学习方法也要相应调整。以议论性散文为例,可以这样指导学生阅读。

第一步:读一读。根据文本的难易,选择读的方式不同。

文本不难的,可以大声齐读,一读出气势,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二读准字音,读对断句,以此积累语言基础知识。三读懂文意。因为内容相对容易,学生通过一遍阅读大致明白内涵。

文本偏难的,要选择默读。学生在默读后,会更快进入凝神思考状态,对理解文本内涵益处多多。当然,默读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字词。

第二步:圈一圈、画一画。在文本上一边阅读一边进行圈画,或者读过一遍后,第二遍就圈点勾画。

圈画什么呢?

从高考设题角度进行思考,然后圈画。

(1)字词圈画,字音、字形、词意。这个是教学中长期要坚持做的一项工作。因为字词是文章金字塔的巨石。

(2)行文思路圈画。议论性散文,是作者就某种现象,某种观点生发议论。议论性散文是议论文的内核,散文的外形。因此,第一遍阅读后,要求学生第二遍阅读时就要圈画作者的观点,圈画每段的中心句。圈画出这些后,作品的整体框架也就形成了。

因为有散文的外壳,学生还要画出有关有修辞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往往是设题的点。

第三步:做一做。

教师备课时,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学案,事先印刷。在学生充分阅读圈画之后,教师下发课堂学习学案(学风较好的,可以课前下发),学生针对学案上的问题,再次跳读文章,并有针对性的写出答案。学案问题,设题要由易到难,学生认知也是由易到难,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就可以很轻松的写出了学案上的问题。

第四步:议一议。

这个合议阶段是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案上的问题之后,小组合作进行的。小组之间讨论问题的合理性,答案的准确性。学生广发掌握了文意,并独立完成学案问题之后再讨论,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议论之后也会对个人的知识和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第五部:答一答。这个步骤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组回答。小组可以推荐学生回答,也可以毛遂自荐回答问题。当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后,其他同学要指出答案的得分,老师要以此判断学生答题情况,并针对此种情况,进行有效指导。既指导答题方法,又指导答题思路。

散步教案篇(2)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地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学校可视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学校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

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他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

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散步教案篇(3)

发散思维就是在同一个问题下通过不同的思维过程得到不同的答案或类似的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答案”不是重点,重点是思维过程. 比如同一问题,教师可以从答案入手,让学生在不同的思维过程中得到相同的答案,或者可以从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可以变更问题条件,或变更问题点,得到不同的答案,然后对思路过程比较有特点的同学和比较有新意的变更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

通过意境的创造,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最优的培养. 这就是所谓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做“主”. 考虑到课堂上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教师可以设计讨论小组,学生查缺互补、互相帮助的过程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可以排除对老师的那种忌惮,畅所欲言,既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

二、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培养

上述发散思维意境的创造中已经初步介绍了一题多变,那么这里主要讲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有哪些作用. 前面提到了题海战术,题海战术的根据来自于“一题多变”,但是题海又和一题多变有很大出入,题海是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完善学生本身的知识库,这种做法既无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会让学生除了做题没有其他的能力. 我们知道考试的命题一般都同教学例题相差不大,教师通过对条件、问题的结论、知识点进行改造,就形成了新的题目.

教师出题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深入,利用开阔的思路解答问题. 那么教学中就要努力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而非以做题应万变的方法. 例如下通过以上变化我们知道题目可以千变万化,但是考点内容却是唯一或者相似的,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才是教师的教学目的所在.

三、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培养

一题多解实际上就是在同一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思维过程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让每一名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来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不会局限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中,直角三角形多解题型中的一道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3和4,求第三边长度. 我们知道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勾股定理的3、4、5,直接写出答案,但是学生却没有注意这道题目没有写哪个边是直角边,哪个边是斜边,所以很多学生会出现错误. 那么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通过这道题目巩固了学生直角三角形的学习.

四、一法多用的发散思维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融会贯通,就要学会运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多个问题,初中数学中有一个难点就是立方体的截面形状,因为学生们的立体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立方体如果仅仅靠想象是很难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么在教授这节课程的时候就可以提前一天通知学生带好小刀,萝卜或者土豆,第二天上课分组讨论.

教师提问立方体的截面都有什么形状,然后让各个小组畅所欲言,等待学生回答完毕,那么就让各组学生带着疑问亲自动手做实验,首先要引导他们用小刀切出截面为三角形的立方体,逐步深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最后留给学生疑问:是否可以切出七边形?通过学生们的亲手实验来解决学生自身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 五、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发散思维意境的创造,加上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个过程,每名学生的思维定式不可能用一朝一夕的时间就可以培养形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也就是说教师也要拥有发散教学思维,才能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散步教案篇(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主要是框架性、原则性内容,抽象且宽泛,上课时间48学时/学期,教学时间短、任务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就理论而理论,教学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教师蜻蜓点水般泛泛教学,脱离实际,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在抽象加枯燥的情形下,学生往往产生听觉及思维疲劳,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教与学不能很好地融合,教学效果很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个案集散”教学法,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个案集散教学,关键词是“个案”、“集”、“散”。个案集散教学的要点是:针对教材章节内容,以课程重点难点为层面中心,精选社会典型事例(即“个案”),把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与事例结合起来(即“集”),通过对事例分析讲解,使教材基本理论知识散透于事例之中(即“散”)。个案集散教学不同于通常教学中的举例法,其关键处在于把教材内容与事例通过集与散的方式合二为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讲理论知识有事例佐证,讲事例有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有效实现两者的互相渗透。个案集散教学的特点在于: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原则性、理论性,又要考虑教学面临社会实际的客观性和不能脱离性;既要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既要考虑教学的严肃性、科学性,又要考虑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把理论与实际最大限度结合起来,使抽象、呆板、枯燥的教学变得具体、活泼、生动,突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融入性、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个案集散教学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一、精选事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能在社会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实际事例,而社会现实中的实际事例基本上也能够通过相应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做出诠释,进行知识灌输,达到育人目的。对此能充分认识并能很好地操作是精选事例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社会、观察和把握社会,结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悟性,以及自己较高水准的思想政治觉悟,精选出与教材内容最能对应、最适合课堂讲解的社会事例。事例不在多,但要能考虑到教材重点难点的“点”,也要考虑教材的面,即要有包揽性。因此可以对事例进行组合并适当加工制作,不是对事例简单罗列,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基本原则是:思想性、政治性、针对性、真实性、教学适宜性、生动活泼性。

二、集、散知识

首先要对事例进行深刻剖析。一个事例其实就是一个系统,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每个要素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成因。任何社会成因都可以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诠释。可以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就是从一定角度,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社会成因进行诠释,将其转化为对学生的教育开化。个案集散教学,必须有课件做教学工具。在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时,可以是先“集”后“散”,也可以是先“散”后“集”,根据教学需要保持形式多样性。集:按教学需要,对事例进行组合加工,形成本堂课的个案集散系统,形成理论知识的面和社会事例的“面”。形式为:总述事例,总述对应理论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总体概念,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把“集”看成对课程的“集”、对学生思维的“集”来设计。散:对事例系统进行要素分解,找出与要素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点”,这便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情节”描绘,教师要进行生动讲解。制作课件时应当充分考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形式也应当多样化。“散”的工夫在于形象化、具体化、互动性,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灌输变成对知识的一种享受,犹如文学创作一般,使学生在享受中产生“悟性”,从事例的彼岸畅游到知识的此岸,此时,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集”与“散”是辩证的过程,“集”中蕴含着“散”的成分,“散”中揭示了“集”的归宿,这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个案集散教学针对学生的“猎奇”“探究”心理,是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的综合应用,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需要艺术化处理,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材主题内容集、散事例,事例为教学计划和教材主题内容服务,是个案集散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否则为事例而事例,授课就变成了“故事会”。事例本身并无理论知识昭示,因此需要教师去挖掘、去提示。课件要进行适当动漫处理,教师可以把对事例的理论化讲解用语音形式适时穿插入课件中,课件与授课都应注重“动”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提示、提问、讲解、学生互动参与、教师评判等都应有“动”的设计。因为“活”是个案集散教学的灵魂,否则就失去了个案集散教学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组织。个案集散教学应突出“灵活”与“引人入胜”,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因此,教学组织过程不应拘泥于传统教学组织过程,应有经常性的“新招”出现。比如,一上课就放课件讲事例,或一开始就提问做假设,或一开始就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作业对本课进行个案集散分析。教师的才干应体现在“引导”上,一个简单的事例、一个细小的情节,都可以引申出大的理论道理,然后展开课程。

2.课程讲解。根据事例情节状况设计授课方式。事例情节简单明了的,适宜采用深入浅出法,事例由浅入深,步步解析,通过循序渐进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应学知识要点。事例复杂的,适宜采用深入浅出法,设置悬案,引导学生思维,设法让学生探究,教师最后“点睛画龙”,使学生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浅入深出法,教师应注重“引”的过程,注重逻辑方式的应用。深入浅出法,教师应注重“悟”的过程,注重思辨方式的应用。授课过程切忌就事例而事例或僵化事例理论化过程。

3.作业与考核。个案集散教学的活力主要在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应发挥好作业与考核的指挥调度性作用,应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业,如:请你对此事例用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或请你举出相关事例论证课程相关理论知识。作业成绩应与考核成绩挂钩。作业形式应适当跳出作业本,“活”、“动”起来,如,本课作业形式:请你在课堂中在规定时间内,按作业内容和要求,给全部同学讲解。评判:请学生发言评判。教师对讲解者和评判者都作出总结性评述,当堂课计分,计入档案,作为学期成绩重要依据。这样做,虽然讲解和评判人数有限,但实践证明,“防被点名”心理和抓住机遇锻炼自己心理,以及成绩杠杆作用,使学生基本上都会“动”起来,积极进行思考,而发言学生的讲解、评判与教师的评述,对全体学生都有极大的启发作用,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4.授课艺术化设计。个案集散教学是把课程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实际化,因此必要的授课艺术处理不可缺少。课堂可以在事前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发动学生对课堂进行“舞台”式设计,如漫画、标语、简单道具等,具体事宜可以交给课代表去组织进行。教师要充当好传道解惑、组织裁判、行为导演的多重角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教师不应当包揽或者唱独角戏,课堂应充满温馨气氛,切忌板起面孔居高临下训人,教师应融入学生集体。

5.语言。必要的说唱逗笑于事例的讲解中不应作为课堂授课的禁忌。结合课件放播与课程内容讲解需要,语言应抑扬顿挫,应有教师情感绽放,使学生产生艺术般的感受,并从中受到教育与感化。

散步教案篇(5)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真正掌握离散学知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计算机专业的离散数学教学,本文从案例教育、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对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探讨和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

1.离散数学一般设置在大学一二年级,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一般更注重于一种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获得,对于离散数学却难于产生同感。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认为离散数学概念抽象、定理繁多、抽象度高,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枯燥难懂、是一门纯粹的数学课程,发现不了对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不了兴趣,以至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

2.任课教师更多地从数学的角度讲授课程内容,而不能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讲解离散数学和讨论对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的影响。

为协调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

在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因内容制宜,因学生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自学、讲解重点和难点、组织课堂讨论或在讲授中穿插讨论的方法相结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原来“满堂灌”的过程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一些趣味案例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课堂效果,使其符合时展的要求。

例如,在介绍完命题逻辑,引出一阶逻辑时,可以提出“苏格拉底三段论”问题: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教师故意让学生用命题逻辑的知识来表示这个推理,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简单而有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却无法用命题逻辑予以正确表示。接着分析原因,说明命题逻辑具有不能表达出个体与总体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的局限性,自然而然地引出一阶逻辑。一阶逻辑就是需要进一步将简单命题再细分,分析出个体词、谓词和量词,它由一阶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和推理三部分内容组成,教师可在这三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苏格拉底三段论”。

介绍完一阶逻辑基本概念后,苏格拉底三段论用一阶公式表示为:F(x):x是人,G(x):y是要死的,a:苏格拉底,则三段论可表示为:((x(F(x) G (x))∧F ( a )) G(a)。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和推理介绍结束,立即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构造“苏格拉底三段论”的推理:

前提:(x(F(x)G(x)), F(a)

结论:G(a)

证明:

①(x(F(x)G(x))前提引入

② F(a)G(a)〗①UI规则

③ F(a)前提引入

④ G(a)②③假言推理

通过这个有趣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对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又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创造意思,贯通了课程本身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一阶逻辑知识。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离散数学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理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但单单以纯数学科目来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看不到离散数学知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应用背景,结果只能是学生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不重视,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有必要将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编程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离散数学及参与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

首先,挖掘课程内容,建设完善的相关课程实践案例体系,形成“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实验”三个层次组织的教学与实践案例。对于离散数学的基本问题,每个单元精心设计多个基础实验,通过这些基础实验案例,使得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离散数学问题,即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章知识或多学科知识的问题,可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兴趣小组,一起完成问题的完整分析、求解和实现;对于一些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引入一些难度较高的课题,要求他们自行设计问题描述模型和试验方案,开发实用的小型应用软件。对于这些三个部分,内容的编排方面尽量选取经典实例、力求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

然后,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课程兴趣度的角度对学生展开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注重其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与算法的描述,通过把“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实验”这三个层次的案例、课外研究课题等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内、强化课外,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融实践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由领导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消除学生对离散数学的消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

四、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

利用校园网,开设“离散数学辅助教学网站”,网站的设计注意“开方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除了在网站上集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习题解答、电子教案等课程相关的基础教学资源,还在网站上集成实践作业管理、教学案例等,增强了师生间互动,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离散数学辅助教学网站的实践作业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具有实践作业的、批改和成果展示等功能。

五、结束语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离散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案例教育、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对离散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分析探讨。每位教师可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江川,封筠,李素娟.离散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8):78-79.

散步教案篇(6)

我校为了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紧急疏散演练方案”,并于2018年11月22日上午10点举行了紧急疏散模拟演练。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张月攀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根据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拟定了“一中校园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方案”。为了使演练方案安全可行,认真研讨,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我们还给全体师生进行了消防知识培训,并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11月21日下午又召开了班主任、各行动小组长会议,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警报声响起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11月22日上午10点,现场校长宣布:紧急疏散演习活动开始。报警员立即拉响报警铃,班主任和疏散指挥员各就各位。校长通过广播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了火灾,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在场教师指导学生就地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之后弯腰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校长。各班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万金一中消紧急疏散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活动全校共有856名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1分32秒,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又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散步教案篇(7)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刘昌典任组长,邰小佳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消防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根据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拟定了“宝华中学安全疏散演练方案”。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认真研讨,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我们还专门请班主任给全体师生进行了培训,并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的前一天又召开了班主任会议,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校长的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XX月XX日下午2:28,刘校长宣布:“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现在开始。”报警员立即拉响报警铃,班主任和疏散指挥员各就各位。全校师生按照方案中指定的路线和顺序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校长。各班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宝华中学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培养了老师和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作风,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演练,我们也找出了许多不足,比如,个别班级的学生把演练当成练习,没有高度重视,存在二、三位同学并排跑步的情况;有部分班级在行进的过程中未跑动起来,没有跑到指定的位置就听了下来,减缓了撤离的速度,造成了疏散道路的拥堵;撤离中有的学生紧迫感不够,没有全速撤离。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今后打算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疏散铃声的控制,做到铃声就是命令。

第二、由班主任在本班作小结,明确撤离方向,强调纪律及安全快速撤离的原则,避免引起拥挤阻塞;

第三、对方案中各楼层指挥人员等及时调整,避免空缺,加强责任,经常培训,掌握撤离的原则和办法,提高实战能力。

散步教案篇(8)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严格要求,亲临指导、参与,学校政教处认真细致地制定此次演练活动方案,并通过班主任会、校园广播、班会、板报进行动员,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求,班主任举行班会进行指导要求。全校师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并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为了确保消防安全疏散演练顺利进行,学校拟定了“校园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方案”,并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的前一天又亲自通知班主任和疏散教师,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总指挥的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11月9日,班主任和疏散老师各就各位,广播响起报警消防信号,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弯腰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安办主任。然后各班在教学楼前集合,学校领导在会上做了消防安全知识的讲座,从燃烧的基本知识、火灾中的自救、灭火的方法、常见的预防火灾的知识等几个方面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和要求。

散步教案篇(9)

思维课要怎么上?这要求学生要有对自身思维的发散能力,以及教师对思维课的认识在何种层次。思维可以分为扩展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各种角度看问题,从各种途径寻找答察,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最终导致思维课在对学生思维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和效果。学生对每一个问题思维发散时,如果对分析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会不同。因此,在思维训练课上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每学—个新知识,都要组织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同—事物。学生在经过感知、尝试、反思阶段后,知道应该如何思考类似问题时,进入思维变实阶段,着手解决问题。因此,思维课的主要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而且要用思维把问题能解答出来,上升到—个层次,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灵活性。

学生思维转变可以从激发思维—引入思维—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在上语文思维课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启发学生思维,而启发的药引就是通过课文对学生思维进行发散。由课程中的理论经过思维的过滤转换成实践的操作,在教导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亦可以过一些案例引导启迪学生思维的发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说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发展,在上思维课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等活动中,会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进—步认识思维方法,因此,操作活动是学生思维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在思维训练课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进—步体验到了思维策略,形成—个感性的经验,促进了思维的形象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余地和空间,随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哪种答案正确,再引导同学分析答案的正确、错误的原因,以及该怎样思考。

思维课教导学生如何把自身思维应用于实际中,而具体的引用方法可以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启发思维案例、以探究性扩展思维的引导等方法。教师在上思维课不知所措的原因就是因为思维是无形的,没有具体的参考教案可以对其指导,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使思维现实化的规定。参考《方案》,得出思维课对象必须要不同层次给以不同教习内容。在上思维课中,我们可以实行分批次教学,逐个引导,重点培养。比如语文思维课时,可以根据阅读、写作两个层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

散步教案篇(10)

幼儿园消防教育总结报告

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消防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在孩子众多的幼儿园里,我们要做好消防安全,保证孩子和校园的安全。

一、高度重视,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

幼儿园将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重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教师、幼儿中广开展消防知识的教育活动,提高全园师生安全防范的意识,做到消防安全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幼儿园建立了以园长杨芳为组长组成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义务消防队,按“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掌握灭火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幼儿园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日常的防火安全。

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宣传了解火灾危害和自救逃生常识

为了让全校师生进一步认识火灾危害,掌握一旦发生险情自救逃生的常识,幼儿园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到每周的教学活动中,各班利用图片、故事、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幼儿园还重新修订了《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疏散路线,将消防安全防患于未然。

四、制定措施、落实制度

建立消防安全工作各项制度,增强教职工的岗位责任,使防火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做到三个结合:全校的检查和重点部位检查相结合,平时小检查和节假日大检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

幼儿园消防教育总结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幼儿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灵活应变能力,切实增强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安全环境。近日,____幼儿园组织全体教职工及幼儿进行了消防知识学习及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演练前,该园园长统一安排部署,召开“消防安全专题会议”,组织教师学习《____幼儿园消防安全紧急预案》,强调安全巡查员在各重点部位的职责,要求教师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班级主题活动,讲述火灾中的自救方法及避灾常识。

活动中,大、中班以“一起来灭火”为主题,讲述了常见的火灾原因,火在日常生活、工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火灾中的自救办法。小班以“消防车来救火”为主题,讲述消防车的外形、用途等,并让孩子们了解灭火的工具,例如:水、沙子、湿棉被、干粉灭火器等。

随着急促的警报声拉响,消防演练正式开始。消防疏散演习组长____立即组织消防疏散小组,各司其职,迅速就位。全园的幼儿在整个疏散撤离的过程中迅速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靠墙撤离至安全地带,班主任清点各班幼儿人数后向组长汇报情况,消防疏散演习活动结束。

随后,安保人员组织全园教师及幼儿学习了干粉灭火器的正确使用,大家也进行了实际操作,整个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全员参加,达到了预期效果,全体教师及幼儿不仅掌握了应对火灾、有效自救的安全知识,也熟悉了疏散撤离的路线,还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为平安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幼儿园消防教育总结报告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永恒主题,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提高全园师生在灾害突然来临时应急防护与逃生自救能力,强化消防安全意识,积累集体疏散、消防救助、应急组织等实战经验,切实做好幼儿院的安全工作,构建平安幼儿园,我们机关幼儿园做了充分的准备,于11月9日上午成功举行了全园性消防逃生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上午九点二十分孩子们正在吃着美味的早点,听到幼儿园广播内紧急的火灾警报声,全体保教人员迅速按紧急预案的疏散要求,各就各位。

散步教案篇(11)

创新可以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家庭的育人环境,但最根本的获取和学习的途径是教育。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可见创新对个人、民族、国家、政党的重要。第三次全教会强调:“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工作者要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新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它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复制。传统的教学考什么、教什么,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很少沾边,思想品德更谈不上。方法一般是先讲定理、定律,再依照定理、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疲于应付,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我认为创新,从狭义上讲是指少数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凡是凭借自己的智能去发现、掌握他们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运用它们就是创新的表现。所以创造力是一种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提高。而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和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让我再一次在光学实验教学之中感受到了学生无以限量的创新思维火花。

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创新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新性思维有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即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在创造性活动中,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再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完成,这两种思维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发散占主导地位。

例如:在最近的一次“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中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仪器用到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实验中要求学生调整物距和像距,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再利用记录的结果分析物距、像距和成像性质特征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探究过程之中,就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这个实验至少有如下四个缺点:

1.以蜡烛火焰为发光物体,比对其成像,但是火焰摆动不定,火焰轮廓不清楚导致实像边界也不清晰,极不利于确定实像的位置,因此同学们找的像距误差就比较大,甚至出现了同一个物距值对应几个差距较大像距的情况。

2.以蜡烛火焰为发光物体成像,所成实像摆动不定,而且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逐渐是变大的,这对于探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对物象大小的影响很大,尤其当物距在两倍焦距附近变化

时,所得的倒立实像大小分辨困难,导致一些同学很难归纳出: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此时物像等大等等

结论。

3.从环保上说,在实验中燃烧的蜡烛放出了很多十分难闻的气体,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空气,使我们的呼吸道十分难受。燃烧的蜡烛熔化后粘到光具座和试验台上比较难清理。

4.从节能上说每次“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我们一个年

级7个班全部完成这个实验,至少用掉30支蜡烛,也是一个较大的消耗。

对于学生们智慧的闪现我欣喜地给予了赞扬与肯定,并引导他们就上述问题展开联想,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进行探究,解决上面的几个问题。并且给他们提供了工具、材料,帮助他们了进行试验验证,经过了几天的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先后推出了几个改进方案:

方案1.利用凸透镜和小灯泡制作一个小型平行光源,提供平行光,在光源前面放一个镂空的箭头,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发光的物体,然后用它代替蜡烛的火焰进行成像,并用直尺测量大小,进行物像大小比对。

方案2.在原先实验的基础上,直接用灯泡的灯丝作为发光物体替代蜡烛进行成像。

方案3.利用高亮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物体,根据需要在小电路板上拼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形成成像物体,并且在电路板上面粘上一张坐标纸用于测定物体的大小,而在光屏上同样粘上一张坐标纸,用来确定像的大小,以便于在实验中比对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通过对上面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对个方案的优劣有

了自己的评价,最后学生们将优胜奖评给了第三小组,并给出了

评价:

虽然三种方案都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但是从实验的有效性上三种方案的表现各有优劣:方案1的发光物体制作较为复杂,如果用亮度高的光源也会产生怪味,在物像大小差异的对比上较第三种方案差;方案2结构简单,现象明显,但是最大问题是物象大小差异的对比很不方便也不准确,而对这些问题方案3都有了较好的解决。

经过了这次尝试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们的巨大创造性,再次给我在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给予启发。学生们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设计出了若干解决方案。这种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的展开联想,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基础。最可贵的是学生们克服了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可使我们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有时也会陷入思维定势的陷阱。)强化了发散思维的变通性,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常规,不跟着之前的方案一成不变,而能另辟蹊径。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超常思维,发散思维的独特性对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是及其可贵的。在创造性活动中,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再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最终完成设计目标,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习惯。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在思维独特性培养方面还没有有效措施前,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教师的及时肯定和帮助,可

能是较好的培养发散思维独特性的方式。

参考文献: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