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8:50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679-0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高校正在逐步实现作业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这种作业形式的改革有效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减轻了教师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获得作业批阅结果的效率,教与学得到了互动。应该说作业的电子化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电子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学生抄袭作业时,少则部分复制他人文档,调整文档顺序,内容稍做修改;多则大部分甚至全盘拷贝他人文档。学生对于电子作业的抄袭轻松快捷又不易被识别,这就成为作业改革受到严重困扰的主要因素。

在电子作业的反抄袭检查工作上,教师的手工操作既耗时又费力,尤以高校学生人数众多,涉及的教师面而变得局限性很大。那么,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校的电子作业反抄袭检查模型若能够有效遏制了学生间电子作业相互拷贝,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目的在于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有力的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在应用领域抄袭检测算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学术论文的剽窃比对上。而我们能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地抵制电子作业的抄袭现象,既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是对于教学工作的促进更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途径。

1 抄袭检查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普遍应用,在无意间方便了很多人进行文章抄袭。其实电子作业抄袭现象是国内外的大学广泛存在的现象,为了有力遏制学生的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国外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相应研究。由于西方语系的特点英语是以空格作为单词间隔,因此英语的抄袭检查方法是通过比较关键词来判断相似性的,效率很高。而中文与外文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强调词法与句法,因此关键词比对较不适用于中文。

目前中文的抄袭检查方法主要有基于字符串的匹配、基于统计的中文分词、文档指纹、句子相似度等。

2 电子作业反抄袭检查的实现

该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以实现电子作业的反抄袭检查:数字指纹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首先吸取了文数字指纹技术的优势并对于指纹技术的算法(Hash函数)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局部词频的指纹算法。其次很多高校特有应用的实验实习电子作业,此时内容都较为相似,所以该文又增加了基于信息隐藏技术的作业反抄袭检查方法,以对于这类电子作业进行有效的比对。

2.1基于局部词频的指纹技术

文档数字指纹技术是依据生成的待比较的文档指纹,通过在样本库中做对比进行抄袭检测。当相匹配指纹数目超过一定值时,可认定存在抄袭行为。为使其具有推广力,一般会引入松弛因子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指纹生成算法是文档数字指纹技术的关键,一般利用 Hash 函数对文档中的特征标记进行计算,获得整数值。一般需要计算函数。

在高校的电子作业中很多都仅是对作业的句子的长度或词语的先后次序作了调整,内容的变化是较小的,用这种方法就会过度精确,用于检查电子作业效率很低。所以该文对这种算法做出一定改进,提出一种基于词频统计的指纹技术。局部词频统计技术借助于向量空间模型来实现。这种向量空间模型是由句子为单位构成的,并对句子进行关键词提取,并对关键词重新排序构建,根据编码与词频共同获取句子的指纹。依据句子的指纹获取文本相似度,具体的算法描述

2.2信息隐藏技术

在高校学生作业有一些是比较特殊的,例如在机房中完成的实验实习类报告,这类作业的特点是内容大致是相同的。可以在作业的源头采用一些基于信息隐藏的嵌入水印算法。在对作业进行片段拷贝时就在源头嵌入水印,能有效的防止拷贝抄袭的现象发生。这样即使电子作业的内容完全相同也能有效的检查到。不能轻易被破坏。这类作业防抄袭检查的水印嵌入既要求字符格式改变不易被擦觉也要兼顾有较大的信息嵌入量,不需太多的字符就能嵌入进机房的机器号及上机完成作业的时间。

由于人眼的视细胞对颜色敏感度的理论指出人眼对绿色最敏感,其次是红色,而对于蓝色是最不敏感的。而计算机的颜色设置理论是数字化的,所以可以对于RGB()的值中低位的值做秘密信息嵌入。可以对R值和G值改变都改变最低的1位bit,而对B值最低的2位bit。这样就对每个电子文档的字符嵌入了4位bit的信息隐藏,并把这4位二进制作为嵌入信息隐藏1Byte的高4位。同时也可以利用字符下划线的B值最低2位bit,G值的最低1位bit,和R值的最低1位bit来隐藏4位信息。这4位bit作为嵌入信息隐藏1Byte的低4位。

在实际操作中程序所嵌入的信息包括程序读取的机器号及上机时间与机房管理系统数据库配合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等。当学生完成自己的电子作业过程中点击保存、Word程序自动保存、关闭Word文档时都会触发这一嵌入秘密信息的相关程序的运行,可以在全文实现循环嵌入秘密信息的作用。该反抄袭程序是在打开作业文档时自动运行,能自主识别学生作业中具有抄袭嫌疑的片段,协助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给出客观评价,有效的对这类作业的抄袭起到屏蔽的作用。

3 结束语

在以往的反抄袭检查中主要是通过文档间内容重叠程度或者相似程度来断定的,相关的检查技术也很多也较成熟。但往往面对的是海量数据或是长文档,并需要对文档字符做精确检查。而在教学过程中的电子作业无论在内容、篇幅和数量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该文的创新点是结合了基于局部词频的指纹技术和嵌入水印的信息隐藏技术,提出了一处主要针对高校的作业特点的反抄袭检查的模型。较为全面的考虑到了这类作业不同于学术剽窃的相关问题,所建立的这种快速、准确、高效的电子作业反抄袭检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间电子作业相互拷贝,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波.一种基于三重DES和RSA的综合加密方案[J].微计算机信息,2007(18).

[2] 陈国良.并行算法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秦玉平,冷强奎,王秀坤,等. 基于局部词频指纹的论文抄袭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1(6).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X线剂量;体重指数

双源CT的冠状动脉成像是一个准确的无创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法。随着CT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心脏CT成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随着CT使用的增多,对于患者相关辐射剂量的增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而剂量远远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 ;本文就双源CT心脏检查中不同的扫描方式图像质量、X 射线辐射剂量差异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行心电门控扫描的病例作为甲组,本组中受检者不受心率、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的限制。 乙组:选取心率小于或等于70次·分-1的患者100例,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本组受检者不受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限制,部分心率较快者于检查前 30min服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25~50mg以降低心率。

1.2  扫描方法

两种扫描方法所用CT机型、扫描范围、扫描长度、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旋转时间、准直器宽度、重建层厚、重建间隔、卷积参数、造影剂注射方案及图像后处理方法一致。主要参数差异如表1,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不同BMI与管电压管电流的配置方案,见表2。表1   两种扫描方法主要参数差异(略)表2  不同BMI与管电压管电流的配置方案(略)

1.3  影像质量评价及X线剂量计算 发表教育论文

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从冠状动脉节段的显示数目、三级以上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 1~4分(4分为优等)进行图像质量评分。4分:冠状动脉显示13个节段以上,三级以上分支可显示,血管边缘光滑锐利,管腔内对比剂显示清晰;三分:四项中一项不符;两分:四项中两项不符;一分:四项中三项不符[1]。记录两组分值。 X线剂量通过设备提供的报告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图像质量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辐射剂量。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

甲组:100例患者中,图像质量积分为4者93例,占93%。图像质量积分为3者7例,占7%。图像质量积分为2分及1分者为0。乙组:100 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为4者92例,占92%。图像质量为3者6例,占6%。图像质量积分为2分的1例, 1分者1例,占2%。所有冠状动脉段可评价的图像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X 线剂量

甲组平均X线剂量CTDlvol 30.36~45.67mGy,总的平均有效剂量(8.2±0.1)mSv;乙组平均X线剂量CTDlvol 11.96~14.25mGy,总的平均有效剂量(2.6±0.9)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

3  讨论

    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是目前心脏检查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患者的心率不受限制,任何心率都可得到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因此在检查前无需药物控制患者心率,检查方便,成像成功率高。随着学界对X线检查中受检者所接受X线辐射剂量的关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患者的辐射剂量过高的缺点突显出来,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X线剂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有一些通过机器软、硬件来降低射线剂量的方法,如使用心脏前置滤线器、ECG电流调控、心脏噪声减除滤波器等[2-4],但效果依然不能令人满意,近来,有学者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组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进行心脏检查,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X 线剂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3~4倍。

发表教育论文

    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主要通过两个方面降低X线剂量:(1)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根据受检者的BMI采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使扫描方案因人而异,避免了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为保证图像质量均采用较高的管电压和管电流的扫描方法,从而降低X线剂量[5]。(2)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在扫描过程中整个R-R间期均持续曝光采集,而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只在R-R间期的70%时间断曝光采集,因此会使X线剂量明显降低。

    研究表明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在降低X线剂量方面效果明显,但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患者的心率受到严格的限制,检查时受检者心率须小于70次·分-1,因为在采取R-R间期的70%单一时相采集时,只有心率小于70次·分-1才可得到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对于心率大于70次·分-1 的受检者,须提前给予药物减缓心率,增加了检查的难度。(2)由于只在R-R间期的70%时采集一组数据进行重建,当突然的心率变化造成错录时会导致检查失败,因此在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时会增加检查失败的风险。本组中有2例因心率变化导致图像质量较差。

    通过本研究分析,当受检者年龄较轻(<50岁)、基础心率或经药物控制心率<70次·分-1且心率平稳时,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既可获得高质量的检查图像又可大幅度降低受检者的X线辐射剂量,减少X线辐射损害。

【参考文献】

 

[1]萧毅,田建明,王培军,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357-361.

[2]高建华,王贵生.ECG电流调控技术对64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影响及评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095-1098.

[3]高建华,李剑颖.后置滤过器C2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73-76.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3)

随着我国有关部门对用电管理问题的高度重视,有必要研究用电管理工作中的诸多要点。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用电管理的水平,优化用电管理的实际效果。本文从介绍用电管理的重要性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用电管理的重要意义

1.用电管理是用电安全的有效保障

电力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即是电能,这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企业日常工作就是需要将电能这种商品安全的输送到每个用户手中,所以为了保证电能输送及用户用电的安全,则需要加强用电管理工作,避免在电能输送过程中或是用户对电能使用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2.用电管理需要服务于客户

电力无论是售后服务还是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所以在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需要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增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任,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的用电环境。

3.用电管理对用户进行用电安全指导

供电企业在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同时还要对用户做好必要的用电安全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对用户的不安全用电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而且可以为用户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使其安全用电常识增加,达到节约用电,通过对用户进行安全技术指导,可以有效的解决用户用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的改善了供需双方的关系。

三、用电管理技术特点及现状

1.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强

用电管理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学历,同时要对培训经历、专业水平、专业工作经历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专业知识的用电管理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特长,有效提高用电管理效率,进而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更好地提能源利用。作为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加强节能管理,同时提高用电管理的效能,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以及技术水平,以便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性强,与基础管理联系密切

用电管理技术与电力系统的基础工作密切相关,紧紧围绕这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是为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服务的,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以保障安全、稳定用电为前提,积极开展用电管理技术宣传、培训活动,以促进电力系统科学管理为目标,合理进行基础管理工作,为其他任务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对用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促其进行相应的改进,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率,促进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用电服务。

四、用电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及用电检查人员对检查用电重视程度不够

用电检查的主体是供电企业,但实施者是企业中的检查人员,因此,两者必须都提高对用电检查的重视程度,才是用电检查管理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一方面,许多企业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用电检查宣传力度大,但并不切实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即便供电企业管理层制定了许多理论上有效的管理方案,但是用电检查人员自身对于用电检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用电检查管理方案实际落实的效果却不好。

2.用电监督和用电检查分工不明

现行《电力法》实现了电力政企分开,电力行政执法权的移交,使得窃电这种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行为的查处的主体变为电力管理部门,查处的性质主要为行政执法,查处的措施主要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罚款。其中主要的依据是《行政处罚法》和《供用监督管理办法》。但实际查处的主体是供电企业,查处的性质也变成了民事行为。而违章用电这种民事违约性质的行为查处主体为供电企业,查处的性质为民事行为为,但从现行规定看似乎带有准行政的色彩。查处措施主要为追缴电费、加收违约使用电费、依法停电、赔偿损失。查处程序上依据有关民事规定主要是《供电营业规则》和《用电检查管理办法》,相对行政程序要宽松得多。然而这个问题至今未在供电企业中得到普遍重视,使得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太好掌握。

3.取证工作困难

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由于违章或者违法用电客户往往手段及其隐蔽,所以必须以证据支撑法律上的事实,才能更好的起到用电检查管理的监管及督促指导作用。但往往证据会被用户掩盖,而检查工作人员往往工作中也不经取证或者取证不全就施以停电、剪线、查封、拆表等措施,验证破坏证据,造成取证困难。

五、做好用电管理工作的措施

1.不断完善用电客户资料,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不仅客户数量众多,而且每个客户的情况各不相同,同时客户的情况还会出现频繁的变化。而电力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资料很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造成和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影响用电的检查。因此在资料管理中应对客户群进行分类,可分为大客户、潜在大客户、普通客户等;认真分析和统计信息资料,分析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的用电计划、用电安全和节约用电等,从而实现对用电客户的动态管理,以促用电客户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2.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用电检查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提高用电检查的信息化水平,能够提高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用电单位的用电性质、欠费情况、经营现状、供用电设备的运行方式、供电管理状况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从而制订科学用电检查计划,进而减少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强度。

3.根据用户特点采用人性化服务

根据用电客户的需求、等级、信用的不同,供电企业应该采用人性化服务来提高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由于供电企业的人力有限,另外还有部分客户不配合工作,导致一些电力设备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形象以及用户的正常用电。我们对于重要的客户可以进行重点管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长期监督。对于普通客户则实行定期走访、房门服务,保障用户的安全。

六、结束语

通过对用电管理要点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用电管理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用电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研究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用电管理提升举措。

参考文献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4)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也不断调整和更新,其教学目的就是要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辅部门,是师生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数据存储技术等重要的现代先进技术,丰富电子资源,提供高速、快捷的查阅平台及更多的信息服务手段,以期打造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数字图书馆。

一、要发展信息服务,资源建设是核心。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的核心。在购买纸质文献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电子资源,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资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昆明理工大学于2010年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院――城市学院后,图书馆不仅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为本院师生服务,同时也要考虑购买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高职教育数据库;不仅要外购大量电子数据库,还要考虑加强自建数据库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购买数据建设镜像站点、购买数据库网络访问权等方式建立起实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体系,现购买的资源包括:CNKI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博看畅销电子期刊等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D、Wiley-Blackwell、SpringerLINK、IEL、ASC、ASCE、ASME、SAGE、Emerald、EBSCO、PROQUEST、Gale、NSTL、Science Online、剑桥期刊电子回溯库、OSA等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华书苑电子书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中文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金图原版外文电子书库、WISEBOOK外文电子书库等外文全文电子书库;ProQuest外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及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库等学位及会议论文库;美国工程索引库(EI)、SCI数据库、ISTP数据库、JCR数据库、化学文摘(CA)数据库、中国引文库等检索工具库;中外专利据库、法律法规库、科技成果库、中外文标准库等二十余个专题数据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数据库。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外购资源的基础上图书馆也应该考虑建设符合本院教学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现建设了我校博硕论文库。我院图书馆职工在考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及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时了解到,他们针对学院开设的专业自建了建筑设计优秀学生作品库、优秀动画电影库、艺术学院优秀学生作品库、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库、医学护理视频库、深圳市高新企业数据库、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库、珠宝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这些自建资源弥补了外购资源的资源缺失、专业针对性不强的不足,提供给师生更加符合其专业发展的信息服务。我院图书馆也考虑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外校的经验,结合学院重点专业和特色教学,准确定位数据库建设方向,建立起具有本馆特色且具有实用意义的特色馆藏库。

二、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

(一)外购数字化资源检索服务。目前,很多数据库都开发了一站式资源检索平台,读者可通过篇名、关键词、作者、刊名等多种途径直接进行检索,也可通过布尔检索及年份限制获取更为精确的数字化信息。通过检索平台可以一次得到多种类型数据的电子版本,缩短了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如我校购买的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输入检索词后可以一次检索到包括数字化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成果、专利、外文文献、标准、图书、法规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二)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高校读者使用网络的频率更高。他们需要的信息除了馆藏的数字化资源外,更多是从网络获取的。因此上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必须。今天,网络速度不断提升,通过网络可以很快检索到本馆没有的信息。我院图书馆建设有一百多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通过校园网网络免费访问本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也可以接入外网借口,访问本校以外的网站,通过搜索引擎访问更多的资源。

(三)查新及专题文献检索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的检索与获取变得十分便捷,普通的读者经培训或指导后都能做到。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把信息服务的重点转向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如开展查新及专题文献检索服务。目前,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组建了自己的科技查新工作站,开展了一些科技查新的工作。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也于2013年5月获得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建站资格。科技查新是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申请专利等提供真实客观及新颖性评价的一种深层次咨询服务,要求查新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检索技巧。国内查新时,查新人员可以利用我校购买的多种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网络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章,国外查新可以通过国际联机检索查找与查新内容相关的文章,如果在本馆购买的资源里有这些文章就可以不用支付高昂的国际检索费用了。专题文献检索是根据科研人员提供的相关需求,专题检索人员利用其研究专业领域的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其查找相关资料的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高附加值的检索服务,提升服务档次,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更专业的信息服务。

(四)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师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中,需要的资料很多,信息量很大,完全靠自己去查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开展了文献传递服务,即通过网络这一快速传输信息的通道,采取在线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读者向图书馆提出查询要求,专业文献检索人员查找到相关资料再发送给读者。这种服务不限对校内读者,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学校、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真正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五)软件学习及多媒体教学、培训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之处就是教育方向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紧密结合、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在校大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多种实践和培训考试已是平常事,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软件和电子资源。如计算机和英语的各种学习软件及等级考试的上机和笔试的模拟软件;中、英文打字练习软件;各种社会考试(公务员考试、律师资格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建造师资格考试等)的模拟题库等。在提供众多电子资源的同时,图书馆还应该注重开设各种培训讲座。培训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可以是集体上课、讲座或个别辅导。比如对新入学的学生可以集体上课,对很少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个别辅导,还可以为本馆职工提高计算机基本技能提供培训场所。通过各种培训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服务功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和电子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达到购买学习软件的目的。

(六)文化娱乐的服务。在网络上,不仅电子邮件成为大家非常熟悉且普遍使用的重要的通讯工具,很多可以即时对话、即时传送文件的网络软件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如NETMEETING、QQ、SKYPE、MSN等,这些软件比普通邮件、传真、电话等都要经济、便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提供上网聊天交友、制作个人网页、浏览新闻、阅读各种电子书刊、欣赏在线音乐、影片等娱乐休闲服务,学生们能够放松紧张情绪,学习之余到电子阅览室尽情领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无穷魅力。

(七)移动图书馆服务。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建设了强大的馆内无线网络。我院图书馆也于2013年1月实现了馆内无线覆盖。我校购买的超星移动图书馆具有很多特点和技术优势:首先,移动图书馆不受校园网IP的限制,解决了校园外无法阅读校内资源的问题,无论在家、在路上、在车上都可以访问校内资源;第二、移动图书馆具备集成管理系统所有的优点,可以实现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到期提醒等基本功能,还拥有功能强大的一站式搜索引擎,可以通过一次查询对馆内外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各类文献进行全面整合,依托云服务架构,可传递获取全国700多家图书馆资源;第三、集成海量信息资源,提供3万多本e-pub电子图书、7800多万篇报纸全文、215万种中文电子图书、9亿页全文资料的文献传递等服务;第四、支持IOS、安卓、塞班、WINDOWS等多种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支持各种型号手机,使大部分读者都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访问移动图书馆,最终达到任何用户(Any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获取任何图书馆(Anylibrary)的任何资源(Anyinformation resource)的全球共享目的。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发挥好信息服务的功能,不仅要注重馆内设施的更新以及软硬件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树立服务意识,培养相应的服务技能,以提高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很好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图书馆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洁.信息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思考[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124-125,133.

[2]陈刚.浅谈高职图书馆如何建设优质馆藏以服务地方经济[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0):69-71.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国内现状看改进的必要性

东三省电力系统科技成果查新工作一直沿袭几年前的老传统,妈接受用户委托后进行手工检索相关文献,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机技术普及度有所提高,但配套的数据为建设远没跟上,只有部分数据可以上机完成检索,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警惕了查新的查全、查准率,其所出具的查新报告,也仅只附上检出文献的篇数及大致内容(有的根本不附大致内容),但更多数的查新报告,检索结果为“零”,结论只能是简单的一句“查无类同”,为此,我们对这种不够满意的结论,或者说对目前查新的尴尬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部分省市,如江苏、四川、安徽等省电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他们的查新方法与我们的类同,也沿袭传统的方法,并没有什么新闻手段和方法。

这种做法,抽出具的查新结论实际上就是查新检索结果,面对所给出的查新结论中,主要还存在着项目的点不突出,和办内外同类研究的对比不够充分,不同之处不明显的缺陷,这样就反映不出项目的真实水平和价值之所在。

2、改进查新方法的主要思路

为了切实改变传统的查新工作方法,真正体现出查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成果鉴定委员会在评定成果时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我们特提出了改变成果查新方法的思路:

2.1新工作为成果鉴定提供服务,先要改变工作方法。

传统方法是手检为主,过去计算机普及率不高,数据库建设不完善,现在随着大容量、高参数的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完善,机检完全有条件作为查新工作的重要手段,逐步取代手工检索的重要位置。为使查新更准确,资料更齐备,我们还自建并引进了多个数据库/其中图书库、资料库、国家标准库、冲毁颁标准库以及获局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库为自行建设、期刊文摘、六大区成果库、电力部电力科技成果库和专利库为引进的。专利库、期刊文摘和题录库、六大区成果库作为查新过程中必查数据库,其它各库将根据所查项目内容的不同特点随时增添,对数据库中没有包括的数据库采取手工检索的方式予补以充。

要使查新能为鉴定提供帮助,就要出具查新结论,而非检索结果,所出具的结论出现能简而言之“查无类同”,要在结论中体现出项目的创新点,找出与其它成果或过去的项目的异同及其优势所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查新工作的必要性。

2.2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发挥现有设备及数据库资源时,制定适当的检索策略主显得龙为重要。

在上机检索时,要克服过去检索的误区,即有些认为检出篇幅、数量越多越好,实践证明并非如此,其关键在于切题,要准确与全面相结合,切不可漏检,是检索员要注意检索技巧的运用。

2.3在出具检索结论时,我们认为不以只给出检索结果,重点是给出结论,这个结论一定要体现出查新项目与检出文献的异同。异,就是要找出各自的创新点;同,是要写出其共同之处在哪里,只有突出异同,特别是创新点,才能为鉴定委员会提供决策参考和可靠依据,在下评审结论时才能有所帮助,也证实了查新检索的必要性。

2.4对查新报告的格式也作了规范,参照黑龙江省情报所及电力部信息中心的报告格式,设计了我们自己的报告格式,相应地也制定了查新委托单格式,以使查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具体实施

3.1工作流程的变革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计算机及数据库的作用,我们相应地调整了工作流程:在接受用户委托后和用户共同研究报告的内容,按内容确定就检索的数据库,然后确定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经上机检索,辅以手工检索,找到切题的文献(文献或原文),对检出的文献同查新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最后给出对比分析结论,形成查新报复,并请专家审核定稿。

作上述调整的目的是让用户也参与到查新工作中,以便在查新工作中对所查项目能分析得更透,检索更全面。

3.2检索技艺的变革

传统方法手工检索只能依靠检索员主观印象去检索相应的文献、目录、索引,盲目性太大,漏检几率太高,很难真实反映查新成困所处水平状况,检索过程中几乎技巧可言。

现如今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库检索,去除了主观片面性情,检索过程中技巧性和查新检索经验就显得尤重要,在查机关报检索工作中,我们采取和助用户共同研的方式,分析项目内容,制定检索词,依据这些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并在上机检索过程中不断调整这一策略,以使检索结果达到最佳,对检索结果为零时,我们要求自己重新研究项目内容,确定新的检索词,制定新的检索策略,直到检索出相关文献为止。

对于检索文献数量不满意时,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制定出扩检、缩检和补检三种方法。扩检是为了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缩检是为了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补检是为了防止漏检,在次检索的基础上,再继续补充查找其他未知文献,扩大检索结果,提高查全率。

往往在检索结果为零或很少时,要扩检,而检出结果数量太多时,则必须要进行缩检,而对检索难度较大的课题,解决的最好办法妈补检。同时为了提高机检效率,要把这几种方法交替使用。而这几种方法的运用又因所检数据库的不同、所检项目内容专程度的差异而有所变化,这些都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体会,灵活运用。

3.3分析方法的变革

认识事物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传统的查新结论只给检出数量,或查无类同,给人的印象是模糊的,成果所处水平及其创新点不清楚,需要评委靠自己掌握的材料去分析下结论。

鉴于传统作法无法正确反映成果所处水平,创新点体现不出来,因此我们决定借鉴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用它来分析成果——取采取对比分析法。

在进行对比分析前,要对查新项目所属的环境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为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它自己的学科范围,有的同类研究成果较多,说明研究比较成熟,有的研究文献较少,表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首先要根据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搞清它所处范围的研究概况,特别是最新成果,比如有哪些地区在研究,比较先进的地方何时开始的,进展如何,代表学者昌谁等;其次是确定同类研究范围,因为范围的大小是可变的,因此在检索过程中,如发现有大量同类研究(如在20条以上),说明相关研究较成熟,则应适当缩小检索范围,以便在深层次上比较异同,相反,如果同类研究较少,就应扩大检索范围,如果查新项目是特殊范围的专门检索,几乎不可能有相同研究,则应在整个学科范围内进行全面检索,以说明其一般相关研究的现状。

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环境状况的分析,经机检与手检找出相关文献,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即是将查新项目与检出结果相对比,总结出它们在技术方法、结构(配方)、技术参数(指标)、使用范围和用途等多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而体现出查新项目有无创新之处,在相关研究范围是否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等特点,这一结缘过程是一个深加工的过程,要求查新员要熟悉掌握查新项目的报告内容,提炼出它的精髓部分,还要准确地把握检出文献的主要内容,这亲才能使对比分析的结论准确、详实、可靠。另外,对与查新项目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找到原文进行分析,一般研究项目找到文献即可。

3.4查新报告格式的变革

为使查新报告规范化、标准化,避免报告一个项目一个模式,保证每个查新人员所出具的查新报告协调统一,我们特重新制订了查新报告的撰写格式,具体要求为:

封面上标题为“科技项目查新报告“的为报局级奖励的项目,标题为”全国电力成果库查新报告“的为报告部级奖励项目。在标题下同时注明项目名称、查新委托单位、委托时间、报告完成单位及完成时间。

首页为用户委托要求,大致阐明项目主要内容、背景情况及所要查新的部分,注册依项目内容确定的检索词及依检索词制定出的检索策略。

次页主要列出根据检索策略上机检索的数据库名称,它们的库容量及起止年限,同时还要列出手工补检了哪些文献。

第三页为检索结果及查新结论,这部分应包括文献分布情况概述和查得文献的综合比较分析,并给予结论性意见。因此,依制订好的检索策略检索出文献数量有多少,分别为哪些,与本检索项目是相关(密切相关)还是无关,在第一段中要详尽表述。

在第二段中要应用检出的相关文献将同类研究成果同类产品的特征、特点、指标等清楚,它依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多少而定,一般在200字左右,目的是说清国内(外)有关该项目方面的研究状况,为确定查新项目的水平提供依据。

第三段要针对前面的叙述内容,将查新项目的技术内容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查新基础上的创新部分,要求这段分析要透彻,结论要简明扼要,一目发然。一般对查新项目不作总体的水平结论(如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等)。

在报告的最后还要附上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原文或文摘的复印件。

最后经审核领导签字,盖上查新专用章。查新报告正式生效。

3.5组成专家咨询组参与查新及审核

科技查新是科技信息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专家的参与是保证科技查新咨询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组织我院各专业总工及各室主任工程师组成专家审核机构,为查新工作进行最后把关,负责审核本专业范围的查新报告,为提高查新工作质量作坚强后盾。

4.结束语

查新工作方法变革源于实际,具体方法又要应用于实际,我们所做的这一切还都只是初步深广,得到大部分委托单位的认可,这坚定了我们将这项工作做下去并做好的决心,并期待着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石颖.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情报科学.2005.23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6)

电能的发现和应用较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有效的节省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负担,明显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渐进步,电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其自身的价值,窃电现象不断发生,窃电者为一己之私使用多种巧妙、隐蔽的方式躲避电力部门的监察。传统线路和电力系统的检查主要依靠人们的观察和记录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够有效的监查窃电现象,为此,全新的数字化智能服务系统应运而生。本文针对用电监察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弊端,简单介绍可以即时通信、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并且综合运用用户用电档案的窃电、违章等行为探讨数字化用电监察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电力系统对用电监察技术的需求

用电管理是供电企业与客户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供电企业的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电管理的技术和科学性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用电业务的涵盖面积广,涉及到家家户户,信息主要包含用户用电档案、用电合同管理、用电设备台账、电费管理、大量原始数据、统计分析以及长期的历史数据等,数据量十分繁杂。供电企业的业务需要进行日常处理,并且具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输入、输出具有周期性,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十分必要。为了充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还应从客户申请的受理开始,现场勘查、业务审批、中间检查、收取贴费、签订合同、安装电表、接电等工作均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建设用电稽查系统进行规范办理。单纯的依靠人力完成上述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不高,并较容易出现纰漏,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监理方法的检查系统十分必要,不但能够有效的增加供电企业内部稽查的透明程度,显著杜绝工作人员隐瞒营业差错或变相处理的情况。并能够缩短信息反馈周期,有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当前,客户电工的管理工作主要停留在人员的培训上,没有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入手,从事电控考核推荐工作。很多企业经常会忽视电工管理,不根据供电合同中的邀请赔情专业的电工。

二、数字化用电检查技术软件系统

2.1软件计算

数字化用电监察技术的软件计算可以分为主机批处理器、终端、以网络为中心模式、客户机、浏览器。客户机的实质部分属于一种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处理方式,client向server发出远程调用,server提供一个或几个远程过程,从分层结构的角度看属于一种两层结构的搜索模式,而B/S是在C/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一种三层的通信模型,可分为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通信过程中,浏览器想制定的网页服务器发出一个地址请求,服务器迅速查询数据结果,并将查询到的结果反馈在网页服务器中,网页服务器将相应的结果放置在相应的信息中返回浏览器。数字化的用电检查平台系统软件主要是由C/S方式和B/S方式结合而成,其中一部分功能通过C/S方式提供,部分功能则通过B/S方式呈现,期间他们具有一定交叉以便于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系统使用以电力专网集中式管理模式为基础,在现有电力专网骨干架构上进行无线局域网络的分布,采用公众移动数据网做局部的补充,将所有移动端和电脑连接至一个统一的中心服务器,形成一个多样化、立体式,结合各个机构,融合各个业务的管理系统。

2.2系统平台

2.2.1集抄数据应用管理

采用介入集抄系统报警信息的方式帮助检查人员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其中报警信息会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每一个移动的终端上,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警报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响应,主要包括进网作业电T管理,等级用户用电情况等,以便于遇到突况能够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及时的联系。主要管理内容保括联系方式、电工资格证书。

2.2.2违章和窃电的管理

在进行现场检查时,一旦发现窃电情况要立即采用移动终端将违章情况记录下来,并将其上传至数字化用电检查平台,数字化用电检查平台再根据查处的情况数据进行补收电费及违约发端的自动计算,生成电子工单后送至领导审批。依据审批的结果将《违章用电、窃电通知单》以及《违章用电、窃电处理工作单》打印出来,录入或者选择户号,将户名、地址自动填充进入。录入选定客户的违章记录,并使用PDA将现场图片上传,做好检查时间、检查人员和检查证编号的自动赋值。

2.2.3重要客户的周期性检查管理

在管理中依据客户的用电电压等级和用电性质确定检查周期,将最近的用电检查周期和检查时间录入,系统平台根据检查周期以及上次检查时间将即将进行检查的名单录入,管理人员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生成周期检查计划。用户用电检查人员依据生成的检查计划赴现场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录入到系统中,并确定检查结束。

3、数字化用电检查技术的实施

3.1实施条件

用电企业要保证数字化用电监察技术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有企业中高层领导的支持。在其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员工情绪不高涨或拒绝学习新系统等情况,需要领导下定使用新系统的决心。其次,需要做好实施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配合,这些人都是技术实施的中坚力量,使之能够充分的理解其原理以及掌握操作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其实施。第三,要选择合适的IT咨询公司,该系统的实施需要IT公司具有管理电力行业的丰富经验,能够有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的实施。同时,IT公司应具备在电力行业实施数字化用电监察的经验,具备建立数字化用电监察平台的能力,可继承数字化用电监察系统和电力行业应用系统。

3.2数字化用电检查技术的展望

数字化用电检查技术已在市级的供电公司中获得成功的应用,作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理念和新方式,能够有效的管理漏电、窃电等违章行为,此外,数字化用电监察平台,能够为稽查工作提供有效地数字化支持,主要功能中接入了原来的集抄数据平台,在未来的应用中还也能够接入更多需求测分析数据平台,将更多的分析应用于系统端口中来。

参考文献

[1]张东阳,王欣,蒋威.GPRS技术在远程智能用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节能,2011,18(07):109-110.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7)

0 前言

超声检测是指利用超声波对材料的质量检测和评估的技术。超声技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费用低、且没有辐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其中包括核工业。压水堆核电站具有特殊的运行工况,要保障其安全运行,须对其材料和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无损检测是检验和测试工程材料完整性、连续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压水堆核电站的无损检测对于维系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技术是压水堆核电站常规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核电材料和结构的质量保证与超声检测性能的稳定与提高密切相关。本文对压水堆核电站材料和结构的特点,压水堆核电站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以及超声检测技术的适应性发展进行了论述。

1 核电设备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高温、高压、强烈腐蚀和辐射等),压水堆核电站对材料具有更高的安全要求。核电材料的选用不仅要考虑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和韧性等)和工艺性能(锻造、铸造、焊接等),还要充分考虑辐照引起的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此外,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介质之间的相容性和材料的价格也是材料选用的依据。压水堆核电站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锆合金、镍基合金和钛铝合金等。

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主要包括反应堆及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冷却剂主泵、稳压器和主管道等。根据部件的位置、功能和工况,选用适合的材料是压水堆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障。表1为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殊部件的材料使用情况。

表1 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选用的材料举例

从表1可以看出,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的结构和材料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是大量采用了耐高温、高压,抗腐蚀性和抗辐射性强的材料。不同的材料之间组分的不同,其内部微观结构和组织差异明显。第二是材料易于加工并能满足某些特殊加工要求,尽量采用整体结构,减少中间的机械连接,这样可以降低部件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寿命。第三是不同的结构和材料,加工工艺差距明显,在役检查过程中需要对无损检测的检测方法、要求和检测规程等进行不同的计划和实施。这些特征给无损检测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2 压水堆核电站无损检测基本要求

无损检测作为一种工艺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压水堆核电站的无损检测,首选应该结合材料和部件各自的特征,采用恰当的无损检测方法;其次是制定正确的检测规程,选用适当的检测器材,以确保无损检测实施过程中不会对部件造成确定的或者潜在的伤害;第三是严格遵守压水堆核电站在役检查规范,并依据在役检查前编制的检查计划和检查大纲实施无损检测。

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包容具有强烈放射性的物质,设备处在高剂量的辐照环境中。为了确保核电安全,核电运营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运行和退役都要进行无损检测。设计阶段的无损检测主要是编制适应性的技术规范和检测规程,以实现所选用无损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设备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规定的检查,以证明生产的设备符合使用要求。安装过程中需要对安装现场的应用性材料、焊缝和其他零部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核电运行期间和退役时的无损检测是在辐照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强度大并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在尽可能短的工期内完成计划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的无损检测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核电设备所采用无损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与检测工艺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操作人员的技能必须达到在役检查规范的资质要求并具备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随着经验的沉淀和积累以及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将获得更大的保障。

3 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检测是指利用超声波检测和表征材料的宏观缺陷、几何特性、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等,从而对材料的应用性能进行专业评估的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费用低、易实现自动化操作,且没有辐射和化学污染的危害,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压水堆核电站中,超声检测技术同样是一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角接焊缝的体积检查,压力管道焊缝的表面检查,汽机部件的内部检查,锻件的内部检查,轴瓦等复合层结合面的检查,及其它金属部件的内部检查。超声检测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具有一些缺点,比如测试过程对耦合剂的依赖性较大、探头较大而可达性降低,检测结果对检测人员的技能要求高等。为了弥补传统超声检测技术的不足,以适应核电站无损检测的技术要求,新型超声检测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包括超声相阵控技术、激光超声技术和电磁超声技术等。

3.1 超声相阵控技术

超声相阵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超声检测技术,通过对超声阵列换能器中各阵元进行相控阵控制,可使得阵元发射的超声波发生偏转聚焦,且相位和幅度同步,通过调节聚焦点可以实现对复杂工件的检测,并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

自从诞生以来,超声相阵控技术迅速变成了研究的热点,包括测试系统的设计与改善、控制电路的生产与测试,以及研发成本的控制与节约等。起初,超声相控阵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超声相控阵技术成功应用于工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1]、造船[2]和核工业[3]等重要领域。超声相控阵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医学超声诊断和医学超声治疗两个方面。科学家利用相控阵技术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比如全身数字化超技术、海扶超声聚焦刀等,这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超声相控阵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 手段,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围绕检测结果成像,检测目标准确定位以及复杂结构的准确检测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超声相控阵技术在压水堆核电站的设备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汽轮发电机的叶片具有特殊的工况和复杂的结构,采用超声相控阵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还可以避免对叶片进行拆卸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超声相控阵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成像和声时衍射等技术的结合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3.2 激光超声技术

高能量的激光脉冲与物质表面发生作用时会产生热特性区,热量急剧扩散而产生热应力作用,进而产生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超声波以达到对材料检测的目的,这便是激光超声技术.相比传统的超声检测技术,激光超声技术具有无需耦合剂、非接触性检测、检查速度快、检查精度高以及检查范围广等优点。

随着科技发展,激光超声技术已经突破理论研究的瓶颈,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无损检测等工业领域。激光超声技术对于薄膜材料的检测具有较高精度。[4]激光超声技术用以复杂几何结构的检查也具有明显优势,比如楔状结构、曲面结构以及多层结构等。[5-7]此外,激光超声技术适用于高温、腐蚀和辐射等危险环境下对材料进行检测[8-9],目前我国的压水堆核电站并没有引入激光检测技术,这主要考虑考虑激光超声技术定位的不稳定性以及核电站特殊的工况。今后,随着对激光超声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获得实现。如果对激光超声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进行科学和充分的论证,激光超声技术将成为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的补充。

3.3 电磁超声技术

利用洛仑兹力和磁致伸缩效应产生超声波,进而对金属导体进行检测的技术称为电磁超声技术。与传统的超声检测技术相比,电磁超声技术不需要与工件接触、检测速度快、检测过程无污染,因此适合生产线的快速检测和高温等环境下的检测。

由于具有明显的优势,电磁超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10]、石油管道[11]和压力容器[12]等领域,用以进行材料的缺陷检测和定位以及厚度的测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电磁超声技术在焊缝和钢管管材检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然而,电磁超声技术同样存在不足,比如敏感度过高,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转能效率低,接收信号低。这也促进了电磁检测技术的改进,目前围绕电磁超声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电磁激发装置的优化、回波信号的处理,电磁超声导波技术[13]和激光-电磁超声技术[14]便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产生的新技术。电磁超声技术也没有被引入,作为核电设备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其中主要原因是性能的不稳定性以及政策上缺乏论证和支持。随着对电磁超声技术的研究,电磁超声技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的有力补充。

4 结语

(1)由于特殊的运行工况,压水堆核电站对材料要求较高。所选用的材料需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对高温、高压,强烈腐蚀和辐射的环境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其中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锆合金、镍基合金和钛铝合金等是核电站常用的金属材料。

(2)压水堆核电站无损检测工作涵盖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退役整个运营过程。核电设备所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需要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当的资质和实施经验。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无损检测实施工期应尽量缩短。

(3)超声检测技术是压水堆核电站常规的检测方法之一,被用于焊缝的体积检查和部件的内部检查。而新型的超声技术的发展,可以弥补传统超声检测技术的不足,并拓宽其应用范围。其中,超声相控阵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核电站重要设备的无损检测。而激光超声技术和电磁超声技术的引入则需要进一步科学和充分的论证。

【参考文献】

[1]陈友兴,王召巴,赵霞,金永.固体火箭发动机封头界面粘接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可行性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8(31).

[2]单宝华,喻言,欧进萍.海洋平台结构超声相控阵检测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海洋工程,2005(123).

[3]靳峰,汪毅,李世涛,张武能.汽轮机叶片叶身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3(55).

[4]沈中华,许伯强,倪晓武,陆建.单层和双层材料中的脉冲激光超声数值模拟[J].中国激光,2005(31).

[5]王嘉宇.激光在金属楔形板中激发超声导波传播规律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6]张旭辉.激光超声在复杂曲面零件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制造,2007(45).

[7]周正干,孙广开,李征,陈秀成.复合材料层压板钻孔分层激光超声检测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3(49).

[8]钟年丙,廖强,朱恂,王永忠,陈蓉.超声技术在石英光纤腐蚀中的运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2(20).

[9]刘智鹏,罗昊,朱瑞,王朋伟,马军,经光银.锆钛酸铅薄膜中裂纹形成机制及标度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10]康磊.用于铝板检测的电磁超声导波换能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11]宋小春,黄松岭,赵伟.天然气长输管道裂纹的无损检测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6(7).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8)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的核心。在购买纸质文献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电子资源,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资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昆明理工大学于2010年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院――城市学院后,图书馆不仅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为本院师生服务,同时也要考虑购买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高职教育数据库;不仅要外购大量电子数据库,还要考虑加强自建数据库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购买数据建设镜像站点、购买数据库网络访问权等方式建立起实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体系,现购买的资源包括:CNKI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博看畅销电子期刊等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D、Wiley-Blackwell、SpringerLINK、IEL、ASC、ASCE、ASME、SAGE、Emerald、EBSCO、PROQUEST、Gale、NSTL、Science Online、剑桥期刊电子回溯库、OSA等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华书苑电子书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中文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金图原版外文电子书库、WISEBOOK外文电子书库等外文全文电子书库;ProQuest外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及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库等学位及会议论文库;美国工程索引库(EI)、SCI数据库、ISTP数据库、JCR数据库、化学文摘(CA)数据库、中国引文库等检索工具库;中外专利据库、法律法规库、科技成果库、中外文标准库等二十余个专题数据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数据库。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外购资源的基础上图书馆也应该考虑建设符合本院教学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现建设了我校博硕论文库。我院图书馆职工在考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及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时了解到,他们针对学院开设的专业自建了建筑设计优秀学生作品库、优秀动画电影库、艺术学院优秀学生作品库、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库、医学护理视频库、深圳市高新企业数据库、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库、珠宝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这些自建资源弥补了外购资源的资源缺失、专业针对性不强的不足,提供给师生更加符合其专业发展的信息服务。我院图书馆也考虑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外校的经验,结合学院重点专业和特色教学,准确定位数据库建设方向,建立起具有本馆特色且具有实用意义的特色馆藏库。

二、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

(一)外购数字化资源检索服务。目前,很多数据库都开发了一站式资源检索平台,读者可通过篇名、关键词、作者、刊名等多种途径直接进行检索,也可通过布尔检索及年份限制获取更为精确的数字化信息。通过检索平台可以一次得到多种类型数据的电子版本,缩短了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如我校购买的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输入检索词后可以一次检索到包括数字化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成果、专利、外文文献、标准、图书、法规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二)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高校读者使用网络的频率更高。他们需要的信息除了馆藏的数字化资源外,更多是从网络获取的。因此上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必须。今天,网络速度不断提升,通过网络可以很快检索到本馆没有的信息。我院图书馆建设有一百多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通过校园网网络免费访问本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也可以接入外网借口,访问本校以外的网站,通过搜索引擎访问更多的资源。

(三)查新及专题文献检索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的检索与获取变得十分便捷,普通的读者经培训或指导后都能做到。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把信息服务的重点转向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如开展查新及专题文献检索服务。目前,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组建了自己的科技查新工作站,开展了一些科技查新的工作。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也于2013年5月获得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建站资格。科技查新是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申请专利等提供真实客观及新颖性评价的一种深层次咨询服务,要求查新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检索技巧。国内查新时,查新人员可以利用我校购买的多种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网络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章,国外查新可以通过国际联机检索查找与查新内容相关的文章,如果在本馆购买的资源里有这些文章就可以不用支付高昂的国际检索费用了。专题文献检索是根据科研人员提供的相关需求,专题检索人员利用其研究专业领域的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其查找相关资料的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高附加值的检索服务,提升服务档次,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更专业的信息服务。

(四)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师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中,需要的资料很多,信息量很大,完全靠自己去查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开展了文献传递服务,即通过网络这一快速传输信息的通道,采取在线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读者向图书馆提出查询要求,专业文献检索人员查找到相关资料再发送给读者。这种服务不限对校内读者,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学校、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真正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五)软件学习及多媒体教学、培训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之处就是教育方向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紧密结合、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在校大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多种实践和培训考试已是平常事,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软件和电子资源。如计算机和英语的各种学习软件及等级考试的上机和笔试的模拟软件;中、英文打字练习软件;各种社会考试(公务员考试、律师资格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建造师资格考试等)的模拟题库等。在提供众多电子资源的同时,图书馆还应该注重开设各种培训讲座。培训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可以是集体上课、讲座或个别辅导。比如对新入学的学生可以集体上课,对很少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个别辅导,还可以为本馆职工提高计算机基本技能提供培训场所。通过各种培训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服务功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和电子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达到购买学习软件的目的。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9)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 电力系统是—个由电能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环节组成的大系统。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 电子 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正确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遏制电气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 历史 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 工业 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上世纪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己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

2.1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2.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1)选择性: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除。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

2)灵敏性: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

3)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以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从而为电气设备的自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眭。

4)可靠性:保护装置如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反而会成为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必须确保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训算、安装调试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可靠、运行维护得当、系统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2.3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工厂 企业 高压供电系统、变电站等,用于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保护、主变保护、电容器保护等。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对于不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但仅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投入,合闸后自动解除。另外,还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对于负荷等级较低的配电所则可不装设保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包括:

①线路保护:一般采用二段式或三段式电流保护,其中一段为电流速断保护,二段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为过电流保护。

②母联保护:需同时装设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③主变保护:主变保护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主保护一般为重瓦斯保护、差动保护,后备保护为复合电压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

④电容器保护:对电容器的保护包括过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过压保护及失压保护。

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飞速 发展 ,微机保护的装置逐渐投入使用,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开发时间的先后,微机保护呈现丰富多彩、各显神通的局面,但基本原理及要达到的目的基本一致。

3、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值班人员定时对继电保护装置巡视和检查,并做好各仪表的运行记录。在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加强监视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每个盘柜有值班人员负责。做到人人有岗、每岗有人。值班人员对保护装置的操作,一般只允许接通或断开压板,切换开关及卸装熔丝等工作,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定。

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扫工作。清扫工作必须由两人进行,防止误碰运行设备,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身触电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对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采样值每周记录一次,每月对微机保护的打印机进行定期检查并打印。定期对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及没备查评:

①检查二次设备各元件标志、名称是否齐全;

②检查转换开关、各种按钮、动作是否灵活无卡涉,动作灵活。接点接触有无足够压力和烧伤;

③检查控制室光字牌、红绿指示灯泡是否完好;

④检查各盘柜上表计、继电器及接线端子螺钉有无松动;

⑤检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端子是否完好;

⑥配线是否整齐,固定卡子有无脱落;

⑦检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动作是否正常。

根据每年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期查评,按情节将设备分为三类:经过运行检验,技术状况良好无缺陷,能保证安全、 经济 运行的设备为一类设备;设备基本完好、个别零件虽有一般缺陷,但尚能安全运行,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为二类设备。有重大缺陷的设备,危及安全运行,出力降低,“三漏”情况严重的设备为三类。如发现继电保护有缺陷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其存在隐患运行。对有缺陷经处理好的继电保护装置建立设备缺陷台帐,有利于今后对其检修工作。

随着电力系统的告诉发展和 计算 机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向计算机化、 网络 化、—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按时巡检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处理,保证系统无故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0)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应当是电子证据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电子证据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电子证据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逻辑学没有必要明确回答电子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但是电子证据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电子证据的概念。由于电子证据的研究在司法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对电子证据的概念一时难有定论。一般认为,网上证据即电子证据,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目前常见的电子证据包括计算机软件、BBS记录、BLOG记录、计算机网页、电子邮件、数码照片等。

二、电子证据的收集

电子证据作为新型证据种类,有其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少有现成案例,我认为检察机关在收集及固定电子证据时需要注意从软件、程序以及制度上予以完善。

检察机关在收集电子证据时不可避免要用到取证软件,这方面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国际通用的取证软件有Tcpdump、Argus、NFR、Tcpwrapper、Sniffers、Honeypot,Tripwires、Network monitor、Coroners等。其中最著名的免费软件是1999年Dan Farmer和Wietse Venema编写Coroners工具包。它是能够帮助对计算机犯罪进行取证检查的一些工具软件的集合,它的最初设计平台是UNIX系统,但也能对非UNIX的磁盘、介质做有限的数据获取和分析。但更多的都属于付费软件,我国检察机关出于经济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很难应用上述软件,目前国内民间也已经有一些取证软件如百宝箱等,但目前官方认可的软件尚是空白,检察机关应及时开发相应工具。

在取证程序上我认为应视情况而定分为简单取证和复杂取证。

简单取证,是指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的数据信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活动。对不涉及计算机使用或维护人员的犯罪案件,可以采取简单取证程序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取证时,首先由提供证据单位的计算机操作人员打开计算机,查找所需收集的证据。当找到证据时,取证人员应当通过显示器观察和确认该文件的形成时间。然后由操作人员打开文件,由取证人员确认该文件系所要收集的证据后,采用相应的方式予以提取固定。在查找证据过程中,如遇文件找不到或打不开等问题,应及时通知电子证据专家组予以协助。常用的固定电子证据的方式,有打印和拷贝两种。通常情况下应当采用打印方式,或两种方式同时使用。只有在文件较多不方便现场打印的情况下,才可以单独使用拷贝方式。采用打印方式取证,是将计算机文件打印到纸张上。打印文件时,取证人员必须现场监督打印过程,防止计算机操作人员在打印过程中修改文件。打印完毕后,可以按照书证的固定方法,予以固定,但应当注明数据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如存放于那个文件夹中等)。采用拷贝方式取证,是将计算机文件拷贝到软盘、光盘中。取证人员应当自备计算机,拷贝后,将软盘或光盘插入自备计算机中进行检查。首先进行病毒检测,然后打开文件检查拷贝的质量。如通过检测发现病毒,则应当先消毒,后打开文件检查。无论采取那种取证方式,在固定证据后,应当现场制作检查笔录。检查笔录主要记载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情。包括:①案由。②参加检查的人员姓名及职务。③检查的简要过程。主要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地点及检查顺序等。④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⑤取证方式及取证份数。⑥参与检查的人员签名。

复杂取证,是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的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活动。对涉及计算机使用、维护人员的犯罪案件,应当采取复杂取证程序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

复杂取证程序包括:

1.现场检查与现场访问

首先,由计算机专家检查硬件设备,切断可能存在的其他输入、输出设备,保证计算机储存的信息在取证过程中不被修改或损毁。与此同时,侦查人员应当询问计算机使用或维护人员下列问题:

(1)有无为计算机设置密码及密码的组成。

(2)计算机的软件情况:①已使用的软件有哪些;②软件的来源,如软件是购买的还是自行设计的等;③软件的维护情况,例如:由谁负责软件的维护、调整,对软件作过哪些修改等。

(3)计算机的使用情况:①如何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管理;②谁能够打开并使用计算机;③计算机是否出现过影响或可能影响文件质量的故障(如病毒感染等),故障是如何解决的。

(4)案件所涉及的资料存放于存储设备的什么位置,有无备份。

对计算机使用者拒绝提供密码的情形,可考虑由计算机专家解密,但由于解密工作可能会对计算机储存的资料造成损害,因而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应当十分慎重。检查计算机文件时,计算机专家应当注意对隐蔽文件的查找。有备份的,应由计算机专家同时检查备份文件,查明备份文件与原文件是否一致。

由于电子证据采集的特殊性检察机关有必要做以下相关的几项工作

1.建立电子证据专家组

地市级检察机关应当建立电子证据专家组,以便进行复杂取证工作。专家组成员通常由六人组成。其中,通晓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专家两名;熟悉电算化程序的司法会计专家两名;熟悉计算机作案手段的侦查、公诉人员各一名。

2.制定电子证据的取证制度

电子证据的特点,决定了电子证据的收集、固定和使用工作的特殊性。因此,检察机关有必要建立电子证据的取证制度,以规范电子证据的收集、固定活动,使办案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到电子证据,也为电子证据的在法庭上的合法使用提供依据。

三、电子证据的认定

电子证据的认定,电子证据作为新型法定证据种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内在实质上的无形性。电子证据其实质上只是一堆按编码规则处理成的“0”和“1”,看不见、摸不着。第二,性质的多重性。电子证据在性质上具有多重属性,它是以内容起证明作用的,这符合书证的特点;从表现形式上,该“痕迹”是以数据的形式被存储在电脑硬盘中,似乎又是物证;电子证据又常常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或它们的组合,所以又具有视听资料的特点。第三,易破坏性。与其他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又是最为脆弱的,最容易受到破坏的一类证据。人为因素或技术障碍的介入,都能使电子证据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电子证据具有易破坏性,人为因素或技术障碍的介入,都能使电子证据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电子证据被改动后,不象书面证据那样容易察觉和鉴别,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因此,电子证据具有存储方便、表现丰富、可长期无损保存及随时反复重现,但又容易遭到人为因素或技术障碍的破坏,且不易被察觉,也不易被恢复。故电子证据的认定有其特殊性和困难性。

因此,我认为电子证据的认定应着重于以下几点:1、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客观性。与其他传统证据相比,电子数据具有易破坏性的特点,电子数据是最为脆弱的,最容易受到破坏的一种证据。当有人为因素或技术的障碍介入时,电子证据极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因此,我们首先要重点审查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以便确定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从内容上看,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表现为电子数据记录的内容是否符合案件的事实真相,是否是有关人员的真实意思反映。电子数据是否进行了修改,办案人员一般很难鉴别。目前,可通过公证的方式确认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审查其他证据是否能与电子证据一起形成证据链,认定犯罪事实。

2、审查电子数据的关联性。与其他证据形式一样,只有与本案有关的电子数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在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相关性时,切不能被电子数据所反映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审查时,既要审查存在于计算机软硬件上的电子数据,也要审查其他相关设备中的电子数据;既要审查文本信息,也要审查图像、视频等信息;既要审查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也要审查对其有利的证据,通过全面综合审查,审查电子数据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确认电子数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只有电子数据与其他证据有联系,并能相互印证,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3、审查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只有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调查收集的电子数据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使用。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应当从调取电子数据的主体、客体、程序和方法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只有执法人员和律师调取电子数据的活动才属于调查取证的法律行为,公民个人调取电子数据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而不是法律行为。执法人员和律师调取电子数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隐私权,否则一般不予采纳。

四、检察机关的应对

在新刑诉法下,我们检察机关应从如下几点出发做好新刑诉法与检察工作的对接,发挥电子证据的积极作用。

(一)加大对干警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应对挑战,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检察机关人才培训,及时提高干警的能力,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增强应对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突出学习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同时强化干警在六个方面的理念教育和培养,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树立法律监督的意识和理念,坚持法律监督者的定位,树立证据意识,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树立诉讼效益的理念。只有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个人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助于转变工作模式。

(二)加强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克服技术障碍。电子证据在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和传统的物证、书证的单一性相比,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各类电子信息、数据在其产生、处理、传输、储存等各个环节均依赖于必备的高科技设备,而要将这类的信息、数据提取出来,并形成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电子证据,必须经由精通这一知识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因此加强对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同时也可以借鉴目前司法会计的做法,招聘相关专业人员或者在检察机关的技术部门培养专门人才,充实技术侦查队伍。同时也要注意培养技术人员的侦查意识、程序公正意识,确保取得的证据准确、合法。在收集电子证据时,除了侦查人员作为取证主体外,还可以规定某些电子技术专家经许可或指派亦可作为合法的取证主体,弥补侦查人员技术、经验不足的问题。

(三)加大资金投入,充实硬件设施,为检察技术工作更好的开展提高保障。由于电子证据本身具有的高科技性、隐蔽性、脆弱性、可变性等固有的特质,导致其极易受到操作者有意或无意的损毁或是其它因素导致的数据丢失,影响到电子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能力。因此,根据电子证据提取和检验的需要,结合自身条件,配置专业设备和软件,或者积极和电信、公安等部门做好沟通协调,让新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这项权利不被束之高阁。

(四)建立提前介入机制。统一把握案件中电子证据、技侦手段取得的证据审查尺度,同时积极开展提前介入,在重大案件的侦查方向、证据收集等方面对侦查部门进行引导,尤其注重第一手电子证据的搜集固定,重视收集程序合法性、操作规范性、电子证据的全面性,确保搜集到的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有效性。(作者单位:郴州市北湖区人民检察院)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1)

2012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通过了修订,这次的修订,是我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修订后的又一次重大的修改,涉及面广,修改内容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民主法制的进步和需要。这一次的修改,多处涉及到技术工作,这对技术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司法鉴定工作

1.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结论”一词具有强烈的终局性和排他性,在实践中,不同的鉴定人因其知识水平、经验能力、所用技术和设备等的不同,对同一专门技术问题有可能给出不同的看法。“鉴定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鉴定人的主观性,具有言辞证据色彩。同时,“鉴定结论”很容易误导司法人员,认为“鉴定结论”就是科学证据,忽视了鉴定结论可能存在鉴定错误这一特点。修改后,司法人员可根据鉴定人的“鉴定意见”,结合案情做出决断,“鉴定意见”只是证据的一方面,而不是定性的唯一根据。从而摆正了以往鉴定结论在诉讼中的位置,转变了办案人员的观念,提高了办案人员在审查判断鉴定结论时的主动性。

2.确立了鉴定人员出庭原则。明确了鉴定人出庭制度的义务和拒不出庭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并增加了一款“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做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这些修改意味着鉴定人出庭作证机率大升,并将有可能要与法庭邀请的专家进行抗辩。这对鉴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鉴定工作的难度。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常常不出庭,只用宣读鉴定结论的方式来代替鉴定人出庭作证。这种做法弊端极多,往往是造成冤假错案的根源。因此,《刑诉法》的修订,确立了鉴定人员出庭原则,必将根除了这一弊端。

二、技术侦查工作

在“侦查”一章中增设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五个条文,?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使用的主体,适用的对象,明确了什么叫技术侦查,他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像、秘密获取某些物证、邮检等6个方面和7类具体手段。技术侦查的特征是具有“秘密性”和使用“科技设备”,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秘密性”,二是使用“科技设备”,单纯具备秘密的特点,但没有使用科技手段,或者使用科技的手段,没有秘密侦查都不属于技术侦查。如:秘密跟踪犯罪嫌疑人,但跟踪的时候没有使用科技设备;又如:测谎,现场勘查、鉴定等虽然使用了科技的设备,但没有秘密性,所以都不属于技术侦查。这一次的修改,在时间、范围、条件、程序、期限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还需要对技术侦查工作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的细化,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明确“技术侦查”和“侦查技术”的关系,适用的范围,使用的手段、措施和规定等。

三、同步录音录像工作

1.新增加的第一百二十一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高检院早在2005年11月1日制定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暂行,这一规定,是对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在办案的过程中的自身监督和自我保护,是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和规定,是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需要。这次写进了刑事诉讼法,其不但对检察机关侦查的办案人员,而且是对所有侦查机关办案的人员(包括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是进一步规范侦查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有利于保护侦查机关的办案人员的执法行为的需要。

这次的修订,虽然把“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写进了刑事诉讼法,但是,只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同时又规定,对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刑事诉讼法虽然没高检要求那么高,但是,作为检察机关来说,我们既要执行国家的法律,又要执行高检的规定,弃一不可。

2.在证据方面,将原第七类证据“视听资料”列为第八类证据。而在第八类证据上,新增加了“电子数据”。过去的“视听资料”是指通过人的视觉、听觉来感知的录音或者录像的材料,而“电子证据”则包括:磁盘、光盘、移动储存介质、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这次的修订,使这类证据能涵盖所有的电子证据,这样更全面和科学。

四、怎样去适应新刑事诉讼法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技术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刑事诉讼法在新的形势下对检察技术工作要求,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中涉及检察技术的条款。

2.转变传统的司法鉴定理念和模式,鉴定人从以住的只知道埋头做鉴定转变为诉讼参与人、专家证人,学习与提升出庭技巧。

3.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好“技术侦查”和“侦查技术”的关系。将“技术侦查”和“侦查技术”严格区分开来。如: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像、秘密获取某些物证、邮检等6个方面由公安等有关机关执行。另一方面不涉及人权问题的侦查技术,如:现场勘查,鉴定、测谎、手机数据、电脑数据和储存介质数据的提取和还原等使用的技术手段可由检察技术部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