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三只小猪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9:47

三只小猪教案

三只小猪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10-02

1 智猪博弈的模型构建及模型改进

1.1 模型构建

“智猪博弈” (Pigs’ payoffs)是博弈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由约翰?纳什(JohnFNash)于1950年提出。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就会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即默认大小猪为理性经济人的情况下,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答案是:小猪选择等待(搭便车),大猪去按按钮(劳动)。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按按钮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的话,在大猪返回食槽之前,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大猪到达之后只能得到剩下的6个单位,而按按钮耗费2个单位,实得4个单位;而大猪和小猪同时按按钮的话,则它们同时到达食槽,分别得到7个单位和3个单位的收益(各扣除2单位成本),即得到5个单位和1个单位纯收益;如果大猪等待,小猪按按钮的话,小猪在返回到达食槽之前,大猪已吃了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剩下的1个单位,按按钮耗费2个单位成本,则小猪将入不敷出,纯收益为-1;如果大猪、小猪都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大猪、小猪的收益均为零。智猪博弈的报酬矩阵如模型一所示(见图1)。通过报酬矩阵,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原因何在?因为,小猪按按钮将一无所获,不按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按按钮,不按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明知小猪是不会去按按钮的,自己亲自去按按钮总比不按强,所以只好亲力亲为。

1.2 改进模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最后的博弈结果是大猪去按按钮(劳动),小猪选择等待(搭便车)。无论是从公平的角度还是结果的角度出发,都有悖于游戏设计者的初衷,因此需要对原有模型进行改进。

改变方案一:单纯惩罚方案。假设对等待者做出扣除5个单位成本的惩罚,则该博弈的报酬矩阵变为模型二(见表2)。此时大猪小猪都会做出最优选择――按按钮,最后策略选择演变为大猪按,小猪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大惩罚力度,迫使大猪小猪不得不去按按钮,从而避免了小猪搭便车的现象,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该方案起初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好景不长,毕竟以惩罚为主,成员迫于外在压力而工作,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热情不足,因此组织资源还未达到优化配置,仍需改进。

改变方案二:单纯奖励方案。假设对按按钮者奖励5个单位的食物,则该博弈的报酬矩阵变为模型三(见图3)。四种情况中,最差的结果是大猪等待,小猪等待,其他三种策略结果使得大猪小猪都有利益可得,只是多少的问题,不管是谁,一次也不会把食物都吃完。所以对于大猪小猪而言,按不按按钮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绝大多数情况自己都有食物吃,因而也就丧失了按按钮的积极性。另外,该方案的初衷是想奖励按按钮者,保护和鼓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起到鼓励作用,反而增加了组织的成本,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得不偿失。因此该方案也不合理,该模型仍需改进。

改变方案三:奖惩并重方案。假设对按按钮奖励5个单位食物,不按惩罚5个单位,则该博弈的报酬矩阵变为模型四(见图4)。对于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按还是等待,小猪都会选择按。对于大猪而言,无论小猪作何选择,大猪都会选择按。均衡策略为大猪按,小猪按。该方案实行奖惩并重的措施,既鼓励先进,也惩罚落后,既达到了调动了成员积极性的目的,又使组织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成本不高,收益最大。这是目前为止的最优方案。当然,也可对该方案更加细化和完善,对大猪小猪采取不同程度的奖惩措施,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对大猪,按按钮奖励5个单位,等待惩罚5个单位,对小猪,按按钮奖励3个单位,等待惩罚3个单位。

2 高校人才激励机制对策分析

当前,智猪博弈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比如,处于同一专业技术职务的两位老师,要么都是讲师或者要么都是助教,一位老师(大猪)教学认真负责,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喜爱,另一位老师(小猪)教学敷衍了事,学生都不喜欢,由于属于同一级别,两位老师拿着同样多的工资奖金,享受着同样的福利待遇。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杜绝这种“搭便车”现象,根据智猪博弈模型及改进方案的分析,针对高校这个特殊环境,提出以下几种人才激励措施。

2.1 实行多劳多得原则,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根据不同教职工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额外完成其他工作任务,按照相应的薪资标准进行奖励。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专任教师在完成每学期160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完成了一定的超额课时,则按照学校相应的薪酬标准给予发放超课时津贴作为奖励,以此来调动专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2 实行奖惩并重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合理

高校人才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并重的原则,明确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要加强正面引导,不断强化正向行为,充分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当然,有奖励也要有惩罚,但是惩罚不是目的,不是主流,而是手段。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为每学期160个课时,如果没有达标,就有相应比例的奖金扣发作为惩罚。这个惩罚其实就在告诫专任教师应该完成相应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对于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才激励机制及程序应公平公开公正合理,该校对照相关政策措施,对岗位微调及职称评聘工作做好公示工作,保证公开透明公正合理,使广大教职工都感到比较满意。

2.3 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内部活力

所谓“鲶鱼效应”就是挪威人想方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的一种方法,即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加速游动,从而避免了其死亡。在高校相对稳定的大环境里,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氛围,因而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就像放进几条“鲶鱼”,可以增强其内部活力。该校每年都会引进博士研究生或重点专业领域如铁路行业的专家作为高层次人才储备,这样可以既激发其他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在专业知识上向高层次人才学习请教,又可以促使教职工不断学习深造进步,这样我校的人才储备不仅内部增强了活力,而且还实现了整体水平的稳步上升。

2.4 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形成有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多注重实效性、创新性,竞争更加激烈,高校则以育人为目的,企业很多优秀体制并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实际加以改造和创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比如企业根据团队绩效测评结果对团队实行薪酬奖励,以及团队再根据个人绩效测评结果对团队薪酬在团队内部成员进行二次分配,以提高团队的整体积极性。

3 实例说明

该校年度考核管理规定很好地诠释了奖惩并重的做法。以该校为例,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工作人员,从下一年起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员执行该校相关文件规定增加基本工资的5%;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学院给予一次性奖励,纳入绩效工资额度内执行。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级的,具有优先推荐晋升职务的资格。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其薪级工资不予晋升,岗位绩效津贴按照学院有关规定降等发放;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缓聘和解聘等。

三只小猪教案篇(2)

【案例描述】

这是关于9A Chapter 6 Language (第六章 语言知识) 的一节课,授课教师为我校张老师,张老师利用了一个同学们熟悉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为基础,教学条件状语从句(conditional sentences),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及语言情景中,反复练习句型结构,同时给学生留以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享了语言学习的乐趣。当播出猪妈妈和三只小猪的视频时,学生有些疑惑――这个故事谁不知道呀?张老师抓住时机,说:“Mother is asking them to make a living themselves.”这样就将语言学习和故事结合在一起了。当播出第一只小猪用稻草建屋时,张老师说:“If I build a house of hay, I’ll live comfortably.”当播出第二只小猪骑在木屋顶上吃苹果时,张老师让学生对画面进行描述,然后模仿第二只小猪的口吻说:“If I build a house of wood, I’ll live happily.”当播出第三只小猪建造的砖屋时,张老师问:“What is the house built of?”学生已经被引入故事情景,不约而同地回答:“It’s built of bricks.”这时,张老师故作严肃,模仿第三只小猪的口吻说:“If I build a house of bricks, I will live safely.”然后,张老师让大家对第三只小猪的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说出是否同意及其理由。学生们开始议论,此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使用第三人Q,能很容易地说出大灰狼可以轻易摧毁稻草屋和木板屋,而砖头屋很硬,大灰狼如果胆敢啃砖屋会崩掉一地牙的……同学们假设了多种可能的结果,笑声不时充满课堂。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张老师及时对句型结构进行归纳: “The three pigs have told us the real wills. That’s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se sentences.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巧设情景,利用学生已知故事的结果,进行语言的迁移

条件状语从句的英语语言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其它英语教材有不同之处,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初二教材就安排了此类句型,到初三时主要是进行巩固和归纳,而且必须强调使用英语思维及语言知识于语言情景中。张老师巧设情景,利用学生已知故事的结果,进行语言的迁移。她的这种教学措施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进行了人文教育。以往,我曾观察过不少有关条件状语从句的教学。由于大多数教师偏重于语法知识的难度处理,往往采用解剖结构――分析例句――大量练习题,句子的填充、改错、翻译或造句的“三步曲”。甚或有些教师还会让学生同时学习和比较真实条件状语从句和虚拟条件从句,将一些学生的记忆搅得一塌糊涂。我也曾看到有些教师干脆“就地取材”,要学生翻译他现编的中文句子。例如:如果我不早起床,我就会迟到。如果他不做作业,他就不能通过考试。如果我们不打扫教室,教室就会很脏。教师以为自己在做思想工作,这些句子说得很顺溜。学生却听得一点儿也没有兴趣,就象用英语做忏悔。这样的语言课,乏味尚在其次,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必然会消褪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需要恰当地使用教学资料

三只小猪教案篇(3)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我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砖房子最结实的道理。

2、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体验小黑猪的勤劳、聪明和勇敢。

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难点是幼儿理解做事不要图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说活动准备:

为了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我作了如下准备: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视频;猪头饰四个(猪妈妈、小白猪、小花猪、小黑猪);狼头饰一个;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等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说学法:

我打算帮助幼儿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复述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房子是用什么盖的吗?有三只小猪他们也想盖房子,你们想知道他们用什么盖得吗?请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听故事,找答案。1、故事里面都有谁?2、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3、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二环节: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生动的讲述故事。

2、回答问题:故事里面都有谁?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请幼儿大胆地讲述故事。

第四环节: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

增加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并讨论: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黑猪是怎么样一只小猪?(是一只勤劳、勇敢、聪明的小猪)如果你盖房子,会选择什么材料盖?建议幼儿盖结实的砖房子,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三只小猪教案篇(4)

马来西亚国家对猪等动物规定了享有五大自由:一是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二是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三是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四是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五是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三只小猪教案篇(5)

组织教师学习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挖掘实质内涵,同时学习了《小班幼儿发展目标》、《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中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分析小班幼儿的学情,仿编歌曲的基本要求等,使教师掌握仿编歌曲的理论知识。

二、选材阶段

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选出了仿编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下雨天,小班幼儿户外活动较困难,激发幼儿快乐每一天,选出了《下雨天》小班幼儿由于语言交流还有一定困难,一生气就抓人、咬人,选出了音乐游戏《碰一碰》,既满足了幼儿身体接触的需要,也体验好朋友之间互相接触,亲密无间的快乐,以《不再麻烦好妈妈》为例,仿编9~16小节。

三、活动方案设计

为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分析本班幼儿的总体水平,把握目标的同时,有创新的组织方式。

四、说课

要求教师说学情、说目标、说准备、说方法、说过程中的预设、说难点、重点,小组人员提预设中可能发生的,以提高教师的随机教育机智。

五、第一次实践(仿编歌曲、现场记录)

幼儿在会唱原歌曲的基础上(因仿编歌曲在第二课时),教师弹旋律,幼儿复习歌曲一遍,教师引导除歌曲中你们会做的事外,还会自己做那些事情?幼儿沉默时教师将自己预设的图片:幼儿吃饭、洗手、洗脸、刷牙一一出示,并教幼儿学习歌词,幼儿已不再与老师学唱,而是自己唱,老师只能和孩子们一起唱,但孩子们究竟唱仿编歌曲还是原唱已很难分辩,为了强化仿编歌曲,教师请出一个叫李蒙蒙的(能力较强)幼儿个别演唱,在配课教师的图片引导下,李蒙蒙完整地将教师仿编歌曲唱下来,再请几名幼儿唱时,孩子们又回到了原歌曲,仿编歌曲只是一闪而过,但从中却发现了小班幼儿也有仿编歌曲的可能,也发现了教师还停留在“教”、幼儿“学”的旧模式中。

六、第一次自评和他评

通过实践者自评和观摩小组评议认为,不足之处为:

1 教师的观念还未转变,应给幼儿创设仿编的机会,小班幼儿学东西是在动作中,应在活动前让幼儿先积累一些会做的事情,如在娃娃家中学,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积累如剥水果、鸡蛋皮等。

2 教师目标意识不强,应从三个目标人手:

(1)兴趣目标,要激发幼儿仿编歌曲的欲望――把会做的事编到歌曲中唱给老师和小朋友,我们就成小小音乐家了。

(2)知识目标,就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仿编。

(3)探索目标,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说出会做的事,教师应马上鼓励、强化,编唱进歌曲中,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优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词画结合,即将幼儿会做的事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直观、形象便于小班幼儿表达。

七、修改设计活动方案

结合自评和小组人员他评,实践者进行修改。第一、知识目标方面,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早上来院自己会搬小椅子、取放玩具、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取放餐具、自己吃饭等,学提裤子、换拖鞋等;在娃娃家训练,家长在家中培养。第二、教师在导入上下功夫即兴趣目标。第三、幼儿仿编歌时教师要让能力强的先来,能力中的、弱的逐渐发展,最后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八、第二次实践(现场记录)

开始部分:教师出示一只小猴、一只小猪(教师配音)小猪随音乐磁带唱原歌曲后说小猴,我的歌唱的不错吧,小猴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会编歌呢?小猪说:瞎说,我才不信,小猴就唱起来第一次实践编的9―16小节中:自己会吃饭、自己会洗手、自己会洗脸、自己会刷牙等。小猪说你真了不起,是一个小小音乐家,教教我吧,小猴:别急,让小班小朋友教你,只要把你会做的事说出来、唱出来,你就是一个小小音乐家,来请小班一名幼儿告诉你,自己会干什么?请一名能力强的幼儿说出自己会做的一件事情,教师将预设的图片贴出,说一件,教师将图片贴出,若说出的事没有图片时,教师现场画,渐渐的幼儿编出了很多歌曲。结束时要求将编的歌按小组表演给老师、小朋友,回家表演给爸爸和妈妈。

九、第二次反思

经过自评和小组研讨认为,优点:准备阶段为幼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教师从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仿编中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不足音画结合,预设无图片时会使幼儿等待或认为自己编的不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提出:应让课件参与到教学中,使幼儿更加感兴趣,于是进行第三次修改活动方案设计,形成方案如下:

活动名称:仿编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目的:

1 知道自己渐渐长大,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过多麻烦妈妈。

2 仿编歌曲9―16小节。

3 能唱清歌词、唱准曲调,愿意与教师一起愉快歌唱。

活动准备:

1 音乐磁带《不再麻烦好妈妈》。

2 布偶:小猴、小猪,F1ash课件,内容有:小班15名幼儿的照片扫描和幼儿穿衣、穿鞋、洗手、洗脸、洗手娟、刷牙、梳头、排队接水、喝水、吃饭。剥鸡蛋皮、水果皮、扫地、擦桌、玩玩具、看图书等等内容的图片。

3 区角活动:娃娃家。

4 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习惯

5 环境创设:

(1)收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成人照顾幼儿的生活照片。

(2)家园联系栏中提醒家长培养幼儿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放音乐磁带《不再麻烦好妈妈》幼儿边唱边自己找座位。

2 师小朋友们都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会做了,会自己找座

位了。今天,我给小朋友请了两位客人,出示小猴、小猪手偶,小猴、小猪和小朋友打招呼,给小朋友带来礼物――唱歌,小猪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第9~16小节:自己来上学呀,自己拿玩玩具呀,自己找座位,自己来玩耍呀。教师将相应的图片用课件出示,小猴不对不对,你唱错了。小猪:没有,我这是编歌曲,我成了音乐家了,小猴那你能教教我吗?小猪;让小班小朋友教你吧,他们在娃娃家自己会做很多事情,在幼儿园、家中也学会做很多事,只要编进歌曲中,也会成为音乐家的,我们坐下来听小朋友编歌吧,师将小手偶放在小椅子上。

(二)基本部分

1 谈话:小猪都能成为音乐家,小朋友肯定想成为音乐家,只要你把会做的事说出来,唱到歌曲里你就会成为音乐家的,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在刚结束的区域活动娃娃家和幼儿园、家中自己会做什么?谁能告诉我,孩子们都抢着回答,教师先请能力强的幼儿说。

李蒙蒙:自己会洗脸、会刷牙;崔苗苗;自己会梳头,洗脸高豆豆自己会洗袜子、扫地尚尚:会自己换拖鞋;田野,自己会画画;李加凯自己会剥鸡蛋皮;张文迪自己会拿碗;李雯雯;自己会喝水等,教师将每名幼儿照片点出,会做的事图片一一对应。

2 教师将幼儿说的每四件事放大,用光标点出,教师和幼儿一起编唱到歌曲中,每编一首,让幼儿站起来,配上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教师请十五名幼儿都来说自己会做的事,强调看谁会做的事与别人不一样。

3 师将幼儿编好的歌进行整合并配上图片,幼儿边表演边演唱。

(三)结束部分

配课教师戴上小猪、小猴手偶。

师问:小猪、小猴,小朋友编得怎样?

小猴:呀,小朋友真棒!小猪比我编唱得好多了,你们都成了小小音乐家了。回去把自己编的歌唱给爸爸妈妈,在家中学会的事,再编到歌里唱给我、老师、小猴和其他小朋友好吗?现我们去户外学本领去了,结束。

通过此次小班仿编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可以得出:

1 只要方法恰当,小班仿编歌曲是可能的,必要的,既可丰富幼儿的语言,也可发挥幼儿自主性,启发幼儿树立远大志向――小音乐家。

2 多媒体课件参与更直观,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歌曲中采用词画结合对小班幼儿理解歌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推广到儿歌学习和创编中,也可让幼儿在学习儿歌后配上相应的图画(中、大班)。

3 活动增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强化教师对幼儿学情了解,改变了教师“教”幼儿“学”的旧模式,体现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明确了环境创设、区角活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知识,体现出一日生活中处处有教育的教育机智。

三只小猪教案篇(6)

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是小学老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游戏将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创造一套快乐简单的学习体系,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首先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一定要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提高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组织游戏活动,特别是他们当前关注喜欢的游戏。例如,老师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用高粱竹子做10根小木棒,让他们用这些小木棒组成不同的自己喜欢的图形,如三角形,五角星等等,然后让他们自己数数自己组成的木架图形有多根小木棍,这样子学生就很容易熟记1到10的数字,然后也可以用此木棒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快乐中熟记繁琐的数字。

二、用实践的情景模式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让知识活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对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多做一些和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把基本的数学运算运用到生活中区。比如,我在交四年级数学“文具店”时,让同学们分为几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小售货员和小顾客,给予一些道具,进行一些简单的买卖游戏,这样既有利于小学生凭借生活的经验主动探索,也可以让他们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原来枯燥的数学计算转化为日常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起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不容小觑。

三、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达到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想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重要的创作工具。”因此,教师适时适度地运用好语言的幽默性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但不可随意。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桥梁,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教师讲究语言艺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幽默睿智的教师,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在课堂上的幽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兴奋剂,在笑声中,学生的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了,知识的掌握就容易了。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尽量同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和想象联系起来,例如,在“猪鸭同窝”问题上:猪鸭同窝73个头,188条腿,请小朋友们算出有多少只小猪,多少只鸭?学生看完题目大部分在绞尽脑汁的计算,还有的在默默计算,试图得出结论,但是始终都得不出正确答案。于是某老师说:“现在我们请全部的小猪都站起来,双脚并拢。”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仔细地听着老师下面的话。“现在,小猪和鸭的腿数一样了,题目中有73个头,下面一共有多少腿呢?”“73X2=146(条)”学生大声的答到。“跟题目的要求差了多少条腿呀?”“少了188-146=42(条)”学生大声作答,而且似乎已经知道了答案。“为什么会少了42条呢?”“因为小猪们都在站立。”学生嬉笑到。“那么现在小朋友们知道有多少小猪了吧?”“有21只小猪。”“鸭子呢?”老师乘胜追击。“有52只”,学生欢叫着。猪鸭同窝这一解题方法,应该说对小学生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这位老师就是采用幽默的语言和比较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得出总数少了42条腿,而每只小组少了2条腿,因此有21只小猪。学生就很轻易的理解题目的重点所在并得出正确答案。

四、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调皮、好玩,他们的主要目的也是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力,爱表现自己,希望老师和周围的同学都能够注意自己,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应该多根据学生的爱表现心里和争胜心,组织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说,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扬,哪怕是小小的鼓励就足够了。例如,在一次小模拟考试后,优秀的学生给予小红旗的奖励,学习不好的但进步比较大的同学也可以给一个小纸人的奖励,对没有考好的学生更要给予一些语言鼓励等,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不可能没有失败,也不可能没成功,最重要的是教师怎么对待这些成功与失败,宽容失败,鼓励成功,学生们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很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对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注意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三只小猪教案篇(7)

引言

本人对案例教学法做了积极的探讨,在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2010级至2013级的423名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巧用案例教学法,发现其教学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目的明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青睐,实践证明很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

1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现状

1.1生源的现状及其特点

目前的中职学生因生源等原因,大多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案例教学法适应能力不强。但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动手能力强。

1.2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缺乏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案例分析的力度和深度上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思想认识的局限, 案例教学法虽好, 但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却不大容易, 尤其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强依赖性的教师来说, 更是把案例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举例说明,潜意识里有意无意地拒绝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 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1.3案例教学的教材不规范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案例教学教材,没有统一的案例教学资料,缺乏案例教学资源库,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规范性,难以满足现代案例教学的要求。

1.4教学方法单一

不少教师没有完全破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满堂灌”常而易见,学生被动学习, 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上课无积极性,无成就感, 甚至是应付式上课,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底,忽视了师生的双边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效果

2.1案例教学实践性强,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面对的是一线生产岗位, 主要培养面向基层一线工作岗位服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通过典型案例教学, 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乐学

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畜禽生产工作实际, 案例真实,说服力较强。 有些案例直接由学生讲述, 然后通过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再结合多媒体辅助、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案例之中,做中学,学中做, 有利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理解。 比如在《猪病防治》课程的“猪链球菌”病防治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设置在实验室,教学辅助材料就有病猪 、临床诊断的器械、实验室检验设备、兽药等,创设仿真环境,让学生进行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兽药的使用等,让学生能动脑又动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 去思考, 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 通过认真思考, 提出解决办法。

2.3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学环节有学生阅读理解、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发言、辩论、归纳总结等,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实践动手能力等,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可从调查问卷的资料就可以说明,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从2010级至2013级的423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知,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占98.7%;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占97.36%;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占98.6%;认为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占100%。

2.5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2.6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愈来愈受重视。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培训实效, 案例教学法因擅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被教师采用。教师首先必须搜集、 整理合适的案例, 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抓住时机, 组织协调好。最后, 教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这样才能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设计及实施步骤

3.1案例课程的设计

3.1.1确定教学目标

这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猪病防治》为例。该课程是集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满足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的一线的饲养管理人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及动物药品、动物饲料、养殖器械经营和销售人员所必需的猪病防治知识和技能需要。该课程的教学,根据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设法让学生乐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本人在教学上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设法让学生进入本人设计的案例中,感受其真实的情景,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分析、思考,解决案例上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上,把该课程学习与整个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一个系统,课程中每一个模块的内容之间也是在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各自虽然独立但又是相互联系,层次递进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都认真考虑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都认真分析。比如讲“猪瘟”这个病的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是这样设计:

3.1.2知识与技能

掌握猪瘟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要点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借助图片、视频、录像等能识别出该病的主要症状、剖检变化;懂得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3.1.3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导(讲、演)和学生的练,从一个猪病案例,让学生从病原、病状、剖检病变以及诊断要点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学习分析,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1.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提升学生各种能力。

3.1.5选择好合适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案例,而是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影响力大的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否适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

在进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对于“猪链球菌”模块的学习,本人是这样设计案例的:

案例:某猪场饲养猪228头,其中母猪12头,其中哺乳仔猪52头,35公斤左右的小猪72头,其余是60公斤左右中猪。已按常规做了免疫接种。2013年6月23日早上,饲养员报告说有2头小猪已死亡在猪栏里。饲养员还说昨天就有两栏体重在35公斤左右的小猪吃料减少,看到有一头小猪的左前肢出现跛行,饲养员以为是猪打架的原因造成跌伤,没有太注意。请兽医速去诊治。

兽医进行临床检查,发现猪体温升到40~41.2℃,猪眼结膜潮红,流泪,有鼻液,呼吸浅而快。有的病猪在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见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5头小猪倒地侧卧,神经症状, 四肢作游泳状;有的病猪表现一肢或多肢关节肿胀,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

兽医对死亡的小猪进行剖检,可见各器官充血、出血;心包液增多,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边缘有黑红色出血性梗死区,脾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着; 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肾肿大、充血和出血;神经症状死亡的猪脑膜充血、出血,个别脑膜下积液, ,脑实质有化脓性炎症变化。跛行的病猪关节肿胀、充血,滑液浑浊,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经过兽医的综合诊断,这猪场的猪患的是猪链球菌病。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安痛定等药物的进行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阅读案例请思考以下问题:

猪场兽医是怎样确诊该病的?

对有相似病状的病有哪些?怎样进行鉴别诊断?

假如你是猪场兽医,你认为应该如何控制这个猪病?

请你根据诊断结果,出具治疗该病的处方。

假如这猪发生跛行是因打架所致关节扭伤,你应该怎样确诊?你又怎样处理这个病例呢?

这个案例里,包含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养猪生产中猪疫病的防治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有趣味。

3.2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步骤

在课堂实施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案例导入――问题情境的建立――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总结拓展――评价与反馈。下面以《猪病防治》课程“猪链球菌”的学习为例,细致地逐一分析每一个步骤。

3.2.1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老师给予的案例和思考题进行自主学习,查阅有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分好学习小组,学生的层次搭配均匀,好中差都有,每个学习小组6个人,任命小组长;实验室准备相关的教辅材料;教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3.2.2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与学生打招呼、讨论事先布置的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介绍有关案例的趣闻轶事、介绍本次课的教学活动安排等方式进行。在这门课里,本人是在课前将案例打印出来,直接发给学生。上课开始直接导入,目的主要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告诉学生这个案例讨论的难度、在整门课程中所占的位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以及接下来的活动计划、活动要求、时间安排等。

3.2.3问题情境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的课堂就像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课堂,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 案例教学是否能成功进行,问题的创设成了关键环节。 由于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在未来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刺激物,而且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背景。本人所创设的猪病案例是真实而很有代表性,生产实践中都可能遇到,很有应用性 。

3.2.4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和方式可能因为教学目标、案例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人是用文字资料结合多媒体视频结合一起,运用视、听、说的效果,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这种文字和录像形式结合起来的案例,由于它直观、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式,是一种保留学生的新鲜感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时本人尝试人物角色扮演、表演小品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2.5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一般围绕着前面问题情境的建立展开,讨论的是案例里的核心问题,并要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案例讨论可以按以下四个阶段展开:讨论开始――讨论案例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讨论实施策略。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小组长做记录,归纳成员的意见。 通过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将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都想到,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碰撞,虽然最终也许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己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和了解到了。

开展有效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本人的角色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主。如在这个猪病案例中,引导、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诊断猪病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听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观点多给予表扬并加以肯定,让学生树起信心,积极投入案例的分析学习之中,同时也关注学习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首先是案例分析,小组长收集组员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小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演讲的锻炼机会。由于学生的理论素养或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归纳各小组的观点。

3.2.6总结和知识的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的收获, 指出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并言简意赅加以补充说明。 教师通过对案例多角度的解读和总结,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通过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的反思,提出案例讨论中的长处与不足,给予学生鼓舞;提示后续的案例,分发参考资料,为下堂课的教学提供准备。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将案例提出的问题一一做讲解,强化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并拓展所学知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这个猪病案例,让学生掌握怎样诊断猪细菌性疾病,怎样进行类症鉴别,这些知识与技能对今后应用于生产上非常有用。

3.2.7评价与反馈

三只小猪教案篇(8)

“瘦肉精”源头之谜

最新信息显示,河南省在对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抽检的同时,开始将排查范围扩大至年出栏50头生猪以下的散养户。

随着“瘦肉精”事件调查的深入,人们不断产生这样的疑问:“瘦肉精”从何而来?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先将一定量的盐酸克伦特罗添加入饲料,以提高牲畜的瘦肉率。但发现人吃了这种猪肉后,易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后香港、广东等地也发生了因食用猪肺汤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瘦肉精”问题开始浮出了水面。

“瘦肉精”在我国早就被明确禁止使用,然而,虽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瘦肉精”却“根”难除――

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9个省市的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涉案饲料公司经理林清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该市9个区300多人。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

……

笔者调查了解到,“瘦肉精”贩子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叫卖,而是称为“肥猪宝”。“瘦肉精”的交易极为隐蔽,商贩往往将其制成无标签的小包装私下交易,由负责调猪的经纪人卖给养殖户。

在2008年查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从印度买来“瘦肉精”“变种”沙丁胺醇,再以深圳为中转,通过下线秘密销往全国各地。

河南一名生猪经纪人透露,“瘦肉精”的“黑市”价格为每千克5000元至万元不等,经纪人掺和饲料粉后以每包3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农户,收购时优先收购此类猪。此次赴河南调查的农业部门专家向笔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瘦肉精”,估计大多来自地下制售黑窝点。然而遗憾的是,自2002年以来,鲜有被查出或捣毁的窝点。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说:“‘瘦肉精’对中国生猪产业而言,好比,有高额利润诱惑,就有人铤而走险。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案例明确告知‘瘦肉精’源头是哪里;源头失控,饲料安全就难以保障!”

“瘦肉精”的利益链有多大?

在双汇“瘦肉精”案件中,河南省已控制涉案犯罪嫌疑人32人,抓捕归案29人,正式立案8起,分布于养殖户、生猪经纪人、采购员等各环节。随着猫腻被层层揭开,一条串联着饲养、收购、加工等环节的利益链条也逐渐清晰。

纵观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剂事件,大都逃脱不出一个套路:商户企图用最低成本的投入收获高利润的回报,权衡机会成本后选择铤而走险。

以双汇问题猪肉为例,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猪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千克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千克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一般一个小养殖户养百来头,能多卖4000来元。

采访中,河南一位养猪户谈起“瘦肉精”有些无奈。他反映,近年来粮价、水电价格和物流价格等成本提升已将养猪的利润大幅挤压,遇到市场波动跌价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抱着侥幸心理,部分养殖户宁愿冒险渔利。

剖析整个利益链条不难发现,养殖户看似承担着使用“瘦肉精”最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其背后无数只隐形的“推手”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笔者几经辗转找到一位经纪人。他称,现在大家吃肉都“挑瘦减肥”,普通猪吃了“瘦肉精”,往往半个多月,便可成为瘦肉型猪,成本也就七八元钱,但净利能有个十来元。数量再多些,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个几千元。

在检查环节,也同样存在着“验猪等同于收费”的现象。

早在2002年,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的稿件《8个部门为何管不好一头猪?》中提到,一个集贸市场如下的“安全检查程序”:检疫部门按每头猪15元的标准用“目测法”检疫盖章,工商部门也照此法复检并收取4元的摊位费,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出售了。

如今,个别地方唯利是图、敷衍了事的做法却没有根本改变。最近有媒体记者在深圳某屠宰场采访时发现,屠宰场宰杀被禁生猪牟利,只用交40元的屠宰费和20元的屠宰出厂单,便可让“瘦肉精”污染的猪肉顺利过关……

监管链“断”在哪里?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6亿头,“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暴露了整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管好一头猪究竟需要多少个部门?据调查,除了生猪生产环节和企业自律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外,恰恰是执行国家有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力,抽查率过低,最终导致了有害猪畅通无阻。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在饲料中滥用促生长激素、化学合成药物。但时下,有的饲料生产企业或经销商仍将违禁药品制成无标签的小包装私下交易,有的养猪企业或专业户直接购买盐酸克伦特罗原药自行配制的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对中国生猪产业现状而言,目前许多养殖户为中小户散养,这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批次的猪肉放在一起,抽检结果可能不具有可参考性。“太散的时候难管理,哪家出了问题也难找。”广州市一位农场场长坦言。

一些小型肉联厂不愿负担或购买不起检验设备,或在检验环节敷衍行事,也给“问题猪肉”开了绿灯。河南一家肉联厂管理人员就透露,该厂生产线每天要加工2000到6000头生猪,如果按照4.5‰的检验率,每头猪检验费时30分钟计算,20元一份的尿样检测试纸和几百万元的检测设备,对于众多中小型肉联厂而言,提高抽检比例势必耗时耗财力。

值得注意的是,为躲避排查,不法分子在“瘦肉精”销售和使用环节是“煞费苦心”。从最先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到现在的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已出现多个“变种”。与之相比,检查手段相对滞后,也“成全”了一批漏网之鱼。

三只小猪教案篇(9)

在位于猪圈隔壁的工作室,在一张铁腿桌子上,猪被人们按住。由医生给它做全身麻醉。然后,在用浴霸充当的无影灯下,纹身师拿着文身枪开始在猪屁股上“作画”。

工人们每天都要重复好几次这样的工作,一开始猪的反应都比较大,不过它们慢慢适应后,反应便小些了。

文身师幕岱千和另两名文身师每周来三次,给自己负责文身的猪加工文身。尽管认为自己的作品很漂亮,但幕岱千也不太明白,这样的艺术品究竟用来干吗?“纹身猪皮能卖到100万元!”负责农场管理的夏洁揭示了答案。据夏洁介绍,艺术农场的创意是农场老板、比利时艺术家威姆・德沃伊想到的。2004年。比利时人在顺义的陈家坨建立了文身猪农场,但因地方小,3年前搬到了小店村。

通常他们从养猪场收购一两个月大的猪并为它们纹身。约一年后,猪长大了,图案也变大了。此时,会有专人将猪杀掉并剥皮,猪皮将作为艺术品出售,而剩下的猪肉则卖给附近的村民,最便宜时每斤仅售3元。

由于形式新颖,图案独特,国外的收藏家和画廊非常喜欢,一张纹身猪皮通常能卖到70万元,最高的甚至能卖到100万元。夏洁说,国内并没有类似的收藏市场,这些猪皮也曾在国内展出,但并没有出售过。

菜市场旁边的另类冷库

南京的陈建国住在一个大型菜市场边上,干过几年热带水果批发,后来因为干的人越来越多就转行开起了电器零售部。每天看着菜市场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2008年初,他想出了一条新财路依托菜市场做冷库生意。

他的冷库并不是肉联厂的那种大型整体冷库,而是由一个个的冰柜组成的“微缩冷库”,经营场所是一个90平方米的活动房,30几台冰柜,总投资不过5万元。冷库的服务对象是菜市场的商户。之所以做这个项目,因为他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菜市场的很多商户每天都会因保存条件不好出现瓜菜肉蛋烂掉的情况,其中不乏高价货,长期下来损耗比较大。所以常听到商户抱怨。因此陈建国开办了小投资的冰柜冷库出租给菜市场的商户。为了使服务价格具有吸引力,他采用了包月制,每月只需50到100元就能获得大小不等的冰柜容积使用权。经过一个多月的推销,陈建国获得了115家租户。由于每家租户使用量并不大,也不是每天都用,只是一些保质期短的高档货才会拿来,所以30几台冰柜足够用了。2009年初他又在另一个菜市场建了一个同样的冷库。到今年8月,两个冷库月盈利接近2万元。

“宝宝博客”,年入百万

近几年,是幼教行业的高增长时期。各地天价收费的贵族幼儿园、幼教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占据市场。“宝宝博客”,就是专门为0到6岁的儿童制作博客,将他们日常生活全部记录下来,做成“网络动感日记”。“宝宝博客”最早于2008年初在北京出现,目前国内从事该业务的公司不到二十家,其背景大多数是网络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商机理由:1、消费者普遍接受。据调查,北京某公司向京津两地近20所幼儿园推广该业务的第一周内,2500名家长中就有近80%主动交费。仅三个月时间,该公司就已经拥有了1万名顾客。2、利润高。投资“宝宝博客”仅需要一个网络空间(最多可以同时制作500个孩子的博客),其注册花费(含网络维护费)不足3000元/年。收费标准为每个孩子每年60元到600元,如果将博客内容制成光盘,还需另缴100元左右的制作费。产品利润率近1000%。3、缺口大。全国幼儿园至少有几十万个,而从事“宝宝博客”生意的公司不足20家,市场存在严重的供应不足现象。4、“宝宝博客”属于幼儿园的增值服务,不在乱收费之列,管理部门不会行政干涉。

“网货”推荐工作室月赚三十万

三只小猪教案篇(10)

三国时,吴国的张举担任句章县(今浙江省慈溪市)县令。有个女人杀害了亲夫,然后假造了纵火案,说是丈夫不慎被火烧死。婆家人告到官府,那女人矢口否认谋杀,一时难以定案。这时,张举命令手下人扛来两头猪,杀死其中的一头,然后将一死一活两头猪放在柴堆内同时烧。等到活猪被烧死后,察看两头猪的口腔,只见死猪口中很干净,而被活活烧死的那头猪的嘴巴里吸进了许多烟灰。再对那女人的亡夫检尸,口中并无些许灰尘。于是,张县令断定为先致死而后焚尸。在确凿证据面前,那女人只好供认了谋杀亲夫的犯罪事实。从这一案件可看出,猪为定案立下了一份功劳。

历史上曾禁止养猪

说到法律,不能不提到明代一道禁止养猪的荒唐法令。《武宗实录》中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曾下令禁止民间养猪:“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为何要禁止养猪呢?原来,猪与“万岁爷”的姓氏(朱)同音,要避讳。再者,朱厚照生于辛亥年,生肖也属猪。因此养猪、杀猪均被认为把矛头指向皇上。这道禁令一颁布,几乎使全国的猪断了种。翌年清明节祭祀要用到猪,竟一时难以找到。后来由于大臣们的婉言劝谏,才不得不废除这道令人哭笑不得的禁令。

对“猪犯”的审判

在国外,什么离奇古怪的法律都有。比如猪犯了法,要视同人一样开庭审判。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里,猪们可以悠然无阻地在街市游逛,猪闯民居、猪伤民众而“犯法”的事时有发生。于是“猪犯”被抓了起来,送到刑事监狱。“猪犯”和人犯们锁在一个囚室里,市政当局拨给被捕的猪与普通囚犯一样的生活费。宗教法庭则负责把触犯法律的“猪犯”押上审判台,像审判人犯一样履行法律程序,法庭设有为“猪犯”辩护的律师。1408年,法国南特市法庭判处一头猪死刑,至今在当地博物馆可以看到一张判决执行前的开支明细账单,记载着该猪在狱中的生活费6苏(法国古币,1947年停止使用),加上付给从巴黎请来的刽子手报酬54苏,付给将罪犯运往刑场的车力费6苏,购买捆绑用绳索费2.8苏,合计68.8苏。

1457年,在巴黎审判了1头母猪和6头小猪咬死一个5岁儿童的案件。法官判决母猪绞刑,同案犯的6头小猪则被从宽发落。法官的理由是:小猪年幼无知;小猪是在母猪坏榜样的诱使下效尤的。至今,当地还完好地保存着这一案件的刑事判决书。还有一份关于猪的判决书上写道:“检察官、修道院院长约扎法特在所提出的诉讼中对案情曾指出,造成一岁半婴儿惹隆死亡的肇事者是一头3个月的猪崽。据此,本法庭特判决该猪崽绞刑。”该判决书还附有小号铅字排印的1499年4月19日刑事案由一份。

对“猪犯”行使的刑罚比较轻的是笞刑。执行的那天,为“猪犯”穿上衣服,绑在一个类似大圆桌的“刑轮”上,再由威武的执法吏用长长的皮鞭向“罪犯”猛抽,抽到法院判决的数目为止。为了显示在法律面前,猪与人平等,这种刑罚往往选在露天广场执行。于是,每逢行刑,总是人潮涌动。

猪也有“七情六欲”

在现代西方有些国家,有关猪的法律、法规也同样令人感到有趣,感到不可思议。意大利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特殊的研究,发现猪原来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惊恐、沮丧,也经常烦恼。据此,欧盟通过了在其成员国实施的指导条例,要求养猪者要照顾好猪的情绪。

研究者针对幼猪、成年雄猪和成年母猪做了八组不同的实验。他们把试验用猪分为两组,一组在荒地用小猪圈单独分开喂养,另一组则在敞开环境中群体喂养,还有干草、娱乐品陪伴,每天还与人接触。经过对比发现,在单调环境下喂养的猪经常会受惊,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而在复杂环境中的猪则温顺平和。实验还发现,猪其实也能体会到痛苦、疲劳、兴奋、紧张甚至爱情。如果把一只猪孤立起来,不让它与别的猪玩耍,猪就会感觉到很压抑,情绪将变得沮丧,时间一长,就会增加它的攻击性。如果猪缺少关爱,那么它的健康状况就会下降,很容易生病。对于母猪来说,如果在生育期没有干草、锯屑、稻草等筑巢用品,母猪会产生抑郁,不利于生养。

养殖户必须给猪买“玩具”

据此,欧盟制定了照顾猪情绪的指导条例。条例规定饲养者应逐渐取消小猪圈,要求饲养者扩大养猪场面积,并鼓励用放养方式养猪,逐步取消圈养。为了让“猪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该条例要求饲养者为猪提供“可由猪自由操纵的物品”,像干草、木块等。

德国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该国政府鼓励饲养员每天与每头猪至少要有20秒钟的接触时间,并给猪配两三种“玩具”,以避免它们觉得枯燥。

三只小猪教案篇(11)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终极悖论时期要求小说家不再将时间问题局限在普鲁斯特式的个人回忆问题上,而是将它扩展为一种集体时间之谜,一种欧洲时间,让欧洲回顾它的过去,进行总结,抓住它的历史,就像一位老人一眼就看全自己经历的一生。”(《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假如说,米兰・昆德拉强调的是欧洲作家对于“欧洲时间”的再确认。那么在小说《公猪案》中,则体现出作者李杭育对于“中国二十世纪百年史时间”的某种迂回的探索与追问。这部带有鲜明新历史主义色彩的小说首先体现在对共名历史的解构,体现在对由权威历史话语建构的集体记忆的消解,由一桩又一桩近乎相同的“公猪案”引开去的是作者对晚清太平天国运动、解放运动,以及改革开放这三个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时期的重新体悟。小说《公猪案》并没有试图去呈现中国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全息景观,而是借助三组“来福/旺财”的人畜经历折射出历史巨轮轰鸣前行过程中普通个体的波折境遇。在小说的三段故事中,人物的诸多行为活动都明显受到自我欲望的驱使,这种私人化的欲望诉求又通过“合法化”的历史理由得到实现。无论是曹主席在红色时代背景底下以革命之名义枪决了素有嫌隙的富农胡连升,还是清兵营帐中的胡把总将拌有人肉碎末的饲料倒入兵营槽沟喂猪,无一不体现出作者对公共历史叙事的强有力拆解。假如说李杭育在早期作品如《流浪的土地》《最后一个渔佬儿》《人间一隅》中依旧保留着“理一理我们的‘根’,也选一选人家的‘枝’”式的精英化姿态(参见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1985年第9期),那么《公猪案》则展露出一种更为直接、更为全面的民间立场。

事实上,李杭育不断借助形形人物之口道出历史的虚无缥缈,历史的语焉不详。《公猪案》的文学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以一种解构历史的方式来增强历史的层次感和多样性。小说虽然讲述了三段“人(来福)与猪(旺财)”之间的故事,然而作为后设视角出现的楼法官,则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对以来福、旺财为代表的历史现场感提出了质询。特里・伊格尔顿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由阅读它们的社会‘重新写过’,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而已;实际上,没有一种作品的阅读不是一种‘重写’”,“而为什么被人们看作为文学的东西显然是一种不稳定的事物,其原因之一也在于此”(《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王逢振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换而言之,楼法官重新审视来福与旺财之间故事(主要集中在清末太平天国运动、解放运动这两部分)的行为正是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写过”。在楼法官(代表“现在”)与来福/旺财(代表“过去”)的跨时空的精神对话过程中,一道又一道被正统意识形态所遮蔽的历史褶皱以全然暴露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于是,如何阐释三件“公猪案”间的承接关系,怎样理解公猪旺财身上混杂的“兽性”与“人性”,以及楼法官、来福、月秀等人兼具的“在场者/旁观者”双重历史身份,都似乎蕴含了纷繁复杂的言说意味,“以或然律或偶然性来阐释历史选择与历史走向”。种种这些成为《公猪案》这部长篇小说无法被文学史轻易“碾压”的原因所在。

钱理群先生曾在写作《周作人传》时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汪晖将这种“历史循环论”理解为一种“‘循环的’历史直觉”(《循环的历史―读钱理群著〈周作人传〉》,《读书》1991年第5期)。我们在阅读《公猪案》的过程中,就颇为震撼地感受到这种交替循环的“历史直觉”。三个同名为“来福”的男人,三头都唤作“旺财”的公猪,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芸芸众生中三个独立发生,毫无枝蔓纠葛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是某种吊诡历史意志操纵下的命运的重叠延续。这是个体与时间真相的激烈交锋,作者选择了用寓言解构现实,用荒诞诠释人性。故事在“过去”与“现实”之间来回跳跃,历史的帷幕屏障被不断撕碎打破。然而时间维度的往返穿越并未造成故事情节的断裂游离,相反,恰恰是由于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策略却显现出作者李杭育暗藏玄机的创作意图。

事实上,正是《公猪案》三段故事中,旺财近乎相同的命运结局引发了我对于历史循环的再思考。小说中的旺财是一头“魁梧、彪悍,面目狰狞,发狂时嘴缝里还会伸出一对獠牙”的家猪,它的身上首先体现出显而易见的兽性:好吃懒做贪图享乐,放纵源自本能的生理欲望,爱撒欢似的漫无目的地游走奔跑;与其同时,旺财身上也充满着人性的光芒:它懂得如何领导一支母猪队冲出太平军重围回到主人身边,理解主人来福内心的苦衷,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配种来帮助主人缓解经济压力。在清咸丰十年发生的“公猪案”中,旺财虽然未因咬死张屠夫而被判刑,但之后却在大南庄数十壮汉的围殴下被乱棍打死;在时期发生的“公猪案”中,死死咬住曹主席(曹得标)脑袋的旺财被民兵阿尧一枪打崩了脑袋;而当“公猪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重演之时,主人来福迫于无奈,只得将咬死人的旺财交给兽医执行“安乐死”。我们可以发现,公猪旺财的“非正常死亡”成为一种宿命使然般的历史循环,在不同的时间维度周而复始地进行、上演。而旺财身上的“人性”成分正是在反抗这种带有宿命色彩的历史循环中体现出来。然而“人性因子”的张扬最终在相应的时代中被统统击溃,无情绞杀,这无疑揭示了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群体、人伦与政治间难以言明的复杂关系,也体现了普通个体难以逃脱历史意志操纵的尴尬生存境遇。于是,小说《公猪案》结尾处,公猪旺财临死前所做的那个“很深远很悠长的梦”便应运而生了更加深层次的隐喻意味。在荒诞乖张的现实面前,象征非理性的“梦”成为了弱小生命或逃避或反抗的最后场所。旺财的梦中会发生什么呢?或许那是曾经经历的种种的再一次循环往复,但又或许,在旺财的梦里,它最终实现了超越时间、超越历史的精神突围。

《公猪案》以青芝坞为叙事的结构点,间接呈现出了三个“何其迥异”又“何其相似”的时代。在最初阅读《公猪案》的时候,笔者曾经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让来福/旺财这组人畜关系以一种“罗拉快跑”的方式周而复始地出现在文本中是必要之举,还是一种“为了形式而形式”的执意为之?这个疑问在细细研读小说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开始逐渐意识到这种个体命运的无意识的历史循环正是对于鲁迅及其生命思想的遥相呼应的对接。鲁迅在《在酒楼上》写下的那只“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的“蜂子或蝇子”,于《公猪案》内,化身为来福,化身为连升,化身为月秀,化身为梨花,让他们在“惨淡人生”与“虚妄印迹”间来回颠簸,“最后沉没于黑暗中”(鲁迅《影的告别》)。李杭育在观念上和意象上显然超越了同时期的部分写作者,因为他对于历史发展的认识把握是建立在对普通个体命运的悲观性态度基础上,故而来福用菜刀割掉旺财(旺财已被村民围殴致死)的,并将之悬吊在竹竿上的行为就在无形间构成了一种“反抗绝望”的精神体验。这显然与鲁迅在《希望》中所言“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的暗夜”的生命态度不谋而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猪案》其实是一部有关“孤独”的小说。因为“反抗绝望”就意味着个体必然要学会通过“向内转”的方式进行自我对话,进而近距离审视自我灵魂深处的徘徊与抉择,焦虑与不安。当来福肩扛那根悬挂着的竹竿在乡间小道上边走边念念有词之时,某种源自内心的“灵魂仪式”已经悄然完成。而不管是对于小说内的来福,还是小说外的作者,他们终将伴随着孤独而行而眠。但也因为这份弥足珍贵的孤独感,使得他们的人生由枯竭进入充盈,由狭窄迈向宽广。

与诸多强调“以重击重”的作家不同,李杭育在写作这部《公猪案》时采用了一种“省电低耗”的叙事模式,这也让小说《公猪案》极具“轻逸”的飞翔气质。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详细论述了他对于“轻逸”这个概念的理解:“我指的不是逃进梦景或者非理性中去。我指的是我必须改变我的方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用一种不同的逻辑,用一种面目一新的认知和检验方式。”当写作者面临一系列创作难题的时候,选用“轻逸”的叙述策略可能更为便捷地深入到普通个体的生存状态内核。当作者在描摹来福外貌的时候,他会如此写道:“……这个男人看上去年纪在二十五到六十岁之间……脸上和身上都透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至少三百天都走在路上的那股韧劲。”对于一个常年为生计而奔波操劳的庄稼汉而言,一张“看上去二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面孔和一股子“三百六十五天里至少三百天都走在路上”的韧劲就足以诠释出其生存境遇中的艰辛与不易,其性格品质中的坚忍与刚毅。而诸如清军兵营刑场行刑时的场景描绘,剪不断理还乱的青芝坞乡情书写,以及旺财在带领十六头母猪和几窝猪仔突破重重围阻时的心理描摹,都可以显现出《公猪案》这部小说内蕴的“轻逸”品质。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