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实验室考察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3:13

实验室考察报告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1)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验能力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我们每年都定期开展演示实验竞赛,开展实验改进汇演,让有实验专长的教师对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实验举行专题讲座,解决实验中的疑问。这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实验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做好演示实验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关键

1.明确实验的目的。

任何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在熟悉全部实验内容和教材本身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思考,以达到预期目的。

2.演示实验要规范。

演示实验教师的每一步操作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教师应以自身规范的操作技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切不可草率从事。

3.演示实验应具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不能只限于按规定将实验做完,要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使他们在高度的思维活动中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现象。

4.演示实验的现象要鲜明准确。

演示实验要求全班都能观察到,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掌握实验的关键。为使演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也可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三、上好学生实验课是加强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

1.指导学生预习实验。

预习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预习实验应该做到:(1)明确实验目的;(2)掌握实验原理;(3)领会实验内容;(4)掌握实验需用的仪器、药品并概括出操作步骤;(5)做好每个实验现象的观察计划;(6)了解每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填好实验预习报告。

2.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准确、规范、熟练操作。

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应强调操作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其实际操作中给予具体帮助,使其树立信心,尽快掌握操作规范和技能,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3.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

首先,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教师事先应制订好周密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观察,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如观察乙烯和溴水反应的现象,观察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乙烯和溴能发生加成反应,要引导学生观察到:溴水的颜色退成无色,溶液的下部有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

其次,观察要全面细致。对于一个实验现象要观察它的全过程,不能片面地观察某一部分现象而代替它的整体。如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不仅要求学生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且要求观察到生成的这种白色沉淀不稳定,迅速氧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最后,观察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全神贯注地看,更要积极动脑想,这样才会增强观察的效果。如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以下问题:(1)铜丝的表面如何变化?为什么?(2)溶液的气味如何变化,为什么?这样就会把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把观察到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上来。

4.抓好实验的落实,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做完实验的当天,必须写好实验报告,上交任课教师。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用品;(3)实验步骤;(4)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原因、结论和有关化学方程式;(5)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学生加深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实验习题,发展和深化实验习惯。

实验习题是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综合性实验。对实验习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个人准备。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教材,提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现象、解释原因、结论及方程式等。(2)让学生集体讨论。利用一课时进行小组讨论推选较佳的方案,然后全班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得出最佳方案。(3)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独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精讲精练的方法让出更多的时间加强实验教学:(1)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做到人人过关;(2)增加演示实验的内容和项目;(3)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4)拓展实验习题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

四、开辟第二课堂是加强实验教学的良好途径

1.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场所,我们鼓励学生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到实验室熟悉一些仪器的使用、药品的保存方法,观看一些设备模型和图片,也可以自己设计重做一些实验。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鼓励他们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

2.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

我校每年每个年级都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每个班级吸收十名化学成绩优秀的同学参加。活动的内容以实验为主,如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自编实验习题进行实验,课本中实验的改进,药品的配制,趣味化学小实验等。

3.组织同学参加定期的校内外实验竞赛。

实验竞赛本身也是学习上的一种竞争。通过竞赛,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紧张气氛和压力,不仅推动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2)

设施农业实验技术课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弊端。通过提高实验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设施农业实验技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本文就对农业学校实设施验教学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优化整合实验内容

1.1改进实验教学手段,进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

由于农业学科直观性和描述性的特点,实验内容往往以观察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为主 。直观形象的展示,加上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由此农业学校从教学课件的改进,实物材料的利用,先进学习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1.2改进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

传统实验课被认为是理论课的辅助课程,没有独立计算学分和成绩,虽然学习课时与理论课相当,但成绩只是占总评成绩很少的一部分(约15%),实验报告也多是绘图,导致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花太多的时间在绘图上,而忽视了动手实践和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课时的缩减,单次内容的增加,令这种状况更加严重。为了适应学时的调整和内容的整合,教师一方面重新编写实验指导,在书中增加相应的实验图片和观察思考题,便于学生预习和自行独立操作;另一方面,改革实验报告形式,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报告项目与内容印发给学生,报告中将以往的绘图调整为填图,并增加了实验观察与思考题,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边思考问题,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这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花费更多时间,而不是绘出美观的结构图上。通过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的改进,不仅有效解决了实验学时紧张的现实问题,而且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1.3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近年来,教师在统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验课的教学需要,利用数码显微摄影系统和数码照相机,拍摄了大量来自教学切片的植物显微结构照片和实验需要的植物外部形态照片,不断整合到教学课件中,同时学习和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改进和完善课件质量,尽可能真实而清晰地演示出学生在实验课上观察的图像,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植物学知识,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省时高效的强大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量和教学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加强设施农业师资队伍建设

2.1强化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交流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颁布及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对今后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教学师资队伍适应各种新的要求。一方面,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管理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另一方面,定时组织实验课教师进行学习、探讨有关设施农业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查阅大量设施农业教学方面的文章,使教师及时而充分地认识到当前设施农业实验技术的改革前沿和取得的成果。此外,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不定期地聘请在设施农业技术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专家做专题报告,探讨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教师队伍素质,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

2.2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

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教师作为实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要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爱岗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科研实验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验教师不仅仅满足于上好实验课,还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学习。为此,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采取各种措施和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支持实验教师不断地实现自我增值,如攻读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建立定期的学习进修制度,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不断更新知识;而且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人才,举办设施园艺温室设计与建设研修班、设施环境自动化管理研讨班等,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听课、助课和观摩教学,教研室主任以听课方式检查教学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正,促进设施农业实验技术教师的成长与成才。

2.3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保养和维护,综合统一规划使用实验教学经费;实验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实行试做报告,以便了解仪器的情况以及各组实验测量数据的范围,便于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测量数据,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总结报告,提出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在实验教学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质量监督和检查制度,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督导员及实验室主任听课制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督。此外,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积极组织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构筑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真实性。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通过不断地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不仅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激励实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目的。

三、强化设施农业实验教学的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实验教学建立了设施农业实验技术实验室,同时,也修建了本科实验教学专用日光温室,为学生进行设施环境指标的调查、覆盖材料特性的测定等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教学生产设施。同时,在仪器设备配置上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也购买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小型设备人手一台,大型仪器5~10人一台。同时优化实验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结语

实践性很强的设施农业科学实验教学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设施农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3)

建筑物场地的岩土体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标,其实际上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加以勘察的工作。因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工程地质环境与自然条件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这些都给工程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维持正常的施工秩序,在岩土工程勘察时期要注重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把握好每个区域的施工工序流程。

1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1.1 资料不足

在勘察工程进行前应该收集足够的资料信息,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这是勘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提供设计、施工方案的要点。从当前市场上的设计情况看,对于勘察工程的布置还存在诸多不足,直接降低了勘察所得数据结果的质量。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描述而未实地考察则得出数据,勘察时没有结合施工标准操作,最后上交的勘察报告存在不符实际的内容。例:某工业厂房的设备荷载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标准,在勘察中对该问题没有详细考察,造成最后的设计方案达不到要求。工程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要全面考察多个方面的信息,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1.2 报告失真

当完成勘察工作之后应制定详细的勘察报告,交给工程单位分析研究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而大部分勘察报告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设计施工的具体内容不全或不准,给后期的施工作业带来不便。此外,勘察报告内容杂乱无章,一些重要的勘察数据没有反映到报告中,这些都是勘察报告常见的问题。

1.3 质量降低

勘察工程中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得到的原始数据信息要加以优化处理,这样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1)概念不清。主要是勘察过程运用到的一些统计概念,岩土参数的统计与研究时对异常值没有深入分析,在统计划算时依旧采取传统方式进行,造成后期得到的数据信息误差偏大,所得的数据信息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2)参数不明。勘察中涉及到的指标参数没有掌握清楚,造成后期的作业中岩土参数的取值不恰当。在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上控制不准,使得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不合要求。各方面数据质量下降,对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了多方不利。

2 优化岩土勘察的有效策略

2.1 结合勘察依据

按照当前工程勘察的实际需要采取监督和管理策略,不断推广先进的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在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等方面严格审核。不得出现越级或盲目勘察,注重所递交勘察报告的质量,对其中存在的数据问题进行控制处理,如: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结论建议等都要结合工程项目而谈。审核人员要避免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在内容规划上要保证达到质量要求。另外,对于施工场地地层的性质也要详细了解。包括: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则可适当调整,将勘探间距扩大一定值。对于野外地层的划分同样要给予关注,主要是结合颜色、状态、湿度等选择合适的钻进方案,这可以给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在勘察设备的选择上,也要按照勘察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加以分析,让勘察设备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2 选择勘察方法

勘察工程中可以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每种勘探流程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点或缺点。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尽快判断使用哪一种方式勘察,然后及时掌握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等选择情况。有的勘察单位考虑到减少工程成本,在勘察时随意布置勘察设备,造成所选择的勘察流程与现场设备不协调,这不利于勘察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若选择静力触探则能达到理想的勘察效果,还能从客观地角度去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对于山前冲洪积地层中,考虑到地层土的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若依旧采用静力触探的方式就无法保证勘测精度,所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的误差较大,技术人员要适当调整勘察方式。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在淤泥、淤泥质软土中要综合分析,对于勘察阶段的各项指标则要严格鉴别判断,避免出现数据信息失误等问题。整体上看到勘察施工作业,则必须要熟练掌握具体的地基状况,只有使用合适的测试手段和方法才能让勘察结果更切合实际。

2.3 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技术人员在勘察工作完成后,要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编录,这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有的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过细,技术人员将勘察到的数据信息上交给负责人就结束工作,而原始数据没有经过处理则制成勘察报表,让人看起来难免会出现误差。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对发现的信息问题及时处理调整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维持资料信息准确无误的保证。根据勘察技术的标准,技术人员要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工作,而资料整理成果不仅要经过技术人员的审核,还应交给相关人员二次审核,尽量避免出现资料错误。因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各不相同,在勘察报告编制上要灵活运用,既要将勘察工程的重点显现出来,也要保证勘察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此外,勘察报告要对施工场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从多个方面反映出勘察工程的重要性。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与地基基础的选择应当全面考虑在内,然后通过综合性的考核修改才能制定出最切合实际的勘察报表。

2.4 正确选取岩土工程的相关参数

在试验之前,先要明确土样的4个不同级别,因为不同的级别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内容也是大有区别,因此,在开土时要先鉴别土样的级别,用以确定可以做实验的土样,以免所得试验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地基土的相关数据。此外,要确保试验与工程的实际条件的相似性得到尽可能的满足,比如进行室内剪切试验时,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场土样的剪切条件,再比如在拟建物采用桩基础时,确保固结试验的有效自重压力和附加应力的和小于等于最大压力。最后,对于试验结果尽量正确无误地选取岩土工程的相关参数,如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内聚力等。

3 结语

综上所言,岩土勘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勘察得到的数据信息能够给施工作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工程单位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要将岩土勘察作为重点安排,根据现场详细勘察后记录信息。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有保障,投资有效益,经济有回报”等要求。

参考文献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4)

第二条督察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的了解和反映实际情况,积极、慎重的研究和提出办理意见。对列入督察范围的事项,要讲求时限、质量和效果,作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第三条财政督察工作范围:

一、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和财政局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区政府、财政局公文中明确要求落实的事项;

三、区政府会议、局务会、局长办公会决定涉及到本部门的事项;

四、上级财政部门转来的批示件、查办件;

五、财政局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四条对上级部门及局领导交办的督察事项,要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落实办理责任,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督察任务;督察事项涉及几个科室的,由局领导决定主办科室,有关科室应按照业务职责范围,积极协作配合。

第五条督察工作程序:

一、对本规定所列督察事项,经局领导审批同意后列入督察范围。

二、凡经局领导审批的督察事项,应按顺序登记编号,并按照督察事项的内容、业务分工和领导人批办意见,填发《督办单》,交有关科室办理。

三、凡需两个以上科室共同办理的事项,应指定主办科室,由主办科室牵头,商同有关科室共同办理,并由主办科室负责起草办结报告。

第六条督察件办结期限:对收到的督办件,要抓紧时间尽快办理。凡注明办理期限的,必须如期办结;未注明办结期限的,应在一个月内报告办理结果;难以按期办结的事项,要及时说明原因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对有特殊要求的事项,按局领导批示要求,并及时报告查办结果。

第七条督办事项的办结报告均以承办科室名义上报局办公室。办结报告应作到事实清楚,结论准确,处理妥当。

第八条工作督办制度

一、责任:财政局各科(室)、所、中心对督办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人,办结报告要求事实清楚,结论准确。

二、检查:局办公室对上级转办、交办的事项,应建立备查登记簿记载转办、交办、查办情况,及时检查清理,年终全面清查。对于时效性强的督办事项应及时检查办理,情况,确保及时办理。

(三)、通报:局办公室对督办事项的办理进度、质量、效果等情况,应予以定期或不定期通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交流经验,提高督办工作质量和效率。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5)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field exploration, laboratory test, data in the industry, three aspects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comm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improving quality and engineering survey work safety advice, with the vast number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exchange,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The field exploration; Indoor test; Survey for th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入的加大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野外勘探

野外勘探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的问题上。

由于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勘察行业也得到不断地繁荣。许多勘察单位的工作非常紧张,因为本单位人力不足或出于成本的考虑,野外工作往往委托劳务队伍来完成,这在目前的市场中很普遍。但由于目前有不少单位把自身依法获得的资质证书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允许挂靠一些低水平劳务队伍,坐等收取劳务管理费,疏于管理,往往只是关注管理费问题,对具体的工程安排不过问、不监管,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细节不关心。这是造成目前勘察市场某种程度混乱的原因之一。目前从事野外工作劳务队伍往往是由民工组成,工人的组成比较松散随意,人员不固定。可以说有许多工人没有经过专门机构的培训与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就来自相互之间的“传帮带”,基本上是无证上岗。许多记录人员甚至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对规范的认识更是无从谈起。如对于所作记录无论是何种工程,采用何种标准,应描述哪些内容,往往只是按自己的经验来,而且这种“经验”的错与对,可能自己都无从知晓。对大多数民工来说,他们只是挣着工钱,无须也无能力对工作质量负责,因此工作往往缺乏责任心,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管理与指导。而有些委托单位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虑,甚至暗示施工人员减少工作量,减小工作深度,这种行为对工程勘察质量影响更坏,所以必须杜绝。

野外勘探是勘察资料的来源,加上野外勘察工作具有隐蔽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所以相关单位必须做到各环节有效地监控,使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提高整个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工程安全。

2、室内试验

对于不同行业的工程勘察,室内试验应充分重视各行业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例如应用圆锥仪测定液、塑限,不同的使用目的,可能采用不同质量的圆锥,不同的锥入深度。又如不同行业对土的分类有不同的定名与定义,室内试验的要求也不同,故应在土工试验时加以注意。许多单位任务重、时间紧,对不同的工程疏忽区分,为加快试验速度,经常应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如剪切试验中广泛使用快速剪切方法,而根据 GB/T 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第 18 节规定: 固结快剪、快剪试验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 10-6cm/s的细粒土。故对于大部分粉土、粉质粘土来说,此试验方法并适用,故室内土工试验时一定要注意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

工程项目类型不同,试验项目也不尽相同。工民建勘察与滑(边)坡勘察、多层建筑的勘察与高层建筑的勘察、带基坑的勘察与不带基坑的勘察所选择的试验项目都是有差别的,在勾选试验项目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选择适合项目自身特点的试验项目。

室内试验是支撑,根据工程特性、设计要求,区分行业、选对试验方法,选择合适的试验项目,才能使勘察成果的支撑更有力。

3、内业资料整理

对于野外勘察和室内试验中获得的资料,要精心分析和整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合理取舍。但也不可忽视现实情况中的特殊情形,也不能简单地以点盖面。重视细节也要全面考虑整体,尽量做到原始资料能真实反映工程的真实情况。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值方面,许多技术人员无论数据多少、大小,将所有数据一律参与统计,这样会导致参数失真,误差过大,会得到与现实场地地层情况不符的、不合理的结果。技术人员要正确理解岩土参数取值,要明确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合理应用各项指标。目前许多勘察报告“一稿通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写报告犹如做填空题,只把工程名称和一些数据修改即可,常常可见许多报告还残留其他工程的痕迹,许多报告都十分神似。这些报告虽然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和编制深度的要求,但报告缺乏对特定工程和特定地质现象等的具体分析,显现报告的不足和缺乏特色。

还有一种更恶劣的现象,就是在野外勘察工作量不足的情况下,在室内编造数据,随意更改野外记录,让报告看似十分充实,十分具有说服力。但这样做的害处十分明显,因为毕竟现场的地质情况往往千差万别,在工程施工时,揭露的地层与地质情况往往与报告中的内容不同。给施工单位造成损失,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很多报告对结论比较重视,往往会针对规范要求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作出应答,但对建议的重视程度,往往是轻描淡写。在建议中应关注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注可能由于工程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或次生灾害。

4、几点建议

在野外勘察工作开展前,首先,要重视现场踏勘,初步了解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施工条件及区域地质资料,使勘察工作的布置切合现场实际及工程需要;其次,要注重勘察纲要的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工作量布置、勘察设备的配备、人员安排、施工方案组织等问题,使工作更容易有序、高效进行,从而保证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一手资料,因而使工程勘察质量有了保障。但是目前许多单位对勘察纲要的编写并不十分认真,甚至不写,全凭经验行事。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建立在半理论、半经验的基础上的,如相关规范中的众多公式都是由理论和经验结合得出的。所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理论和实践经验同等重要,过于强调任何一方面对勘察工作和该行业技术发展都是不利的。实践工作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积累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会推动理论的发展。

加强与设计部门的沟通,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是设计部门,在作勘察工作前应多了解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这样就有利于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勘察纲要的编写,也知道了勘察工作进行的何种深度可满足设计要求,这样就可以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勘察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从而提高勘察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勘察单位的从业人员应重视相关规范规程法律的学习,在充分了解相关规定,明确其意义和要求后,可避免因工作量不足而导致的返工造成的损失;勘察单位应加强质量意识,很多单位重视经营和经济利益,往往把质量放在次要位置,往往要求减少外业开支,而在内业上下工夫,表面文章做得好,但是质量却难以令人满意,实为自毁声誉,实不可取。

有关部门应重视加强对勘察劳务队伍的管理,由于野外作业的逐渐社会化和专业化,劳务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劳务队伍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偏低,所以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是必要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就野外勘察、室内试验、勘察报告编制等环节中常出现的问题作简要论述,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 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近年来,由于勘察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变更及工程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设计参数的准确、可靠、真实,那就首先要保证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所以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引入地勘监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地勘监理正处于初期阶段,相对国外较晚,且往往是业主自己监理或直接委托其他单位监理。这种模式流于形式现象比较普遍,以至于原始资料失真、工程质量差、地质成果可信度不高。而通过专项项目监理,则能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并可以下令停工整顿。这在以往是做不到的。

1 监理依据和程序

1.1 监理依据

国家、行业等相关部门法律法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及相关岩土工程勘察工具书,建设单位的暂行规定及监理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书。

1.2 监理程序

2 监理方法和内容

2.1 监理方法

(1)现场检查、旁站、巡视相结合,以现场检查为主;重大工程的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进行必要的旁站监控。

(2)对试验室进行检查,对试验过程进行旁站,对试验资料进行抽查。

(3)定期召开监理工地例会。

(4)出现一般质量问题或隐患时,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及时填写《工程勘测勘察质量问题通知单》,以书面形式通知勘察设计人改正,并要求设计人将整改情况以《工程勘测勘察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书面回复。

(5)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隐患时,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及时填写《工程勘测勘察质量问题通知单》或《工程勘测勘察暂停通知单》,以书面形式分别通知设计人,并报建设单位。重大质量问题处理完毕,监理单位向业主书面报告处理经过及结果。

2.2 监理内容

负责本项目设计合同段范围内初步设计阶段初勘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详勘的监理工作,对勘察单位的勘察质量、进度、中间性资料检查和初勘、详勘外业工作验收,提出审查意见并编写监理报告。根据合同主要完成以下检查和审查。

(1)勘察大纲;

(2)勘察设备、人员的配备;

(3)勘察手段、方法和程序;

(4)调查测绘范围、内容和精度;

(5)勘探点数量、深度及勘探工艺;

(6)水、土、石试样的数量,取样、运输和保管方法,试验内容和方法;

(7)原位测试和水文地质试验的内容、数量和方法;

(8)原始资料(包括地质调绘观测点卡片、钻探日志、物探记录、原位测试记录、水文地质实验记录、水土石试验报告等)、勘探报告及图件。

3 地质勘察及地勘监理存在的问题

3.1 勘察项目比较

通过自己参加的几条高速公路的地勘监理工作将部分勘察项目进行对照如下表1。

3.2 存在问题

由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开展较晚,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自己参加的几条高速公路地质勘察勘测项目的对照,自认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人们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轻视,认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主要是地质钻探的监理,往往忽略或轻视地质调查、调绘、勘探方法、勘探工作量布置、勘测方法的监理。

(2)勘察单位对勘察监理的引入尚处于适应阶段。

(3)勘察单位的成果大多是自查自审体系,监理对其成果资料无须签字,只是提出意见和建议,没有实际约束力。

(4)勘察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外包管理、质量控制和验收等等,形式各异,各不相同。

(5)勘察单位的勘察方法、勘测方法、试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6)勘察单位的报告格式各异,部分参数和术语引用不统一。

(7)地勘监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缺少相关的规范、规程,勘察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高。

(8)勘察监理的监理费用偏低,没有统一的地质勘察监理收费标准,不利于地勘监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以上问题,应制订地勘管理标准化规定并推行。

4 推行地勘管理标准化的建议

4.1 地勘工作组织机构及其管控体系的标准化

(1)各标段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地勘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编制统一的《标段岩土分层表》、沿线地层分布说明、安全作业指导书、现场地质技术人员及编录员岗位培训资料汇编。

(2)公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主要岩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参考表的标准化。

(3)各类工点勘察方法和技术要求的标准化

(4)土工试验要求标准化

4.2 野外地勘(钻探)作业的标准化

(1)钻探质量关键工序流程图的标准化

(2)钻探工作中的人员及对应岗位职责

(3)下达钻探任务单和技术交底标准作业表

(4)地质技术人员对编录员及现场机组的质量管理和指导

(5)机组准备工作标准作业

人员配置及文件资料的准备、钻探设备的标准化。

4.3 钻探工艺选择的标准作业

硬质合金钻进、钢粒钻进、金刚石钻进、干钻及无泵反循环钻进、活套闭水接头单管钻进、不同地层与特殊场地钻探、冲洗液和护壁堵漏。

4.4 取芯钻进及孔内测试的标准作业

岩芯采取、岩土样的采取、原位测试。

4.5 样品采取、保管、运输的标准作业

基本要求、取样质量要求、土样封装、土样的运输、岩样采取和储存、钻探记录的标准作业、检查与验收标准。

4.6 室内工作(内业)的标准化

(1)一般性的技术报告和图件的标准化要求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要求.

总体要求、报告格式统一、各类报告格式。

4.7 工地实验室标准化

(1)工地试验室的设立、建设(基地建设、仪器设备、试验人员)以及工地试验室的管理。

(2)试验室能力认定

认定流程、认定资料、委托试验室认定。

(3)试验项目

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土工试验、岩石试验、水质分析、集料试验、试验项目说明。

(4)试验方案

工地试验、母体试验、委托试验。

参考文献

[1] 公路勘察设计监理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7)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是组织胚胎学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介绍了组织胚胎学部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1 改革背景

组织胚胎学是从微观上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它是医学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极强,教师在上课时借助挂图幻灯等教具和相应的实验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实验有效地与理论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助于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仅要求学生会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着重于生物绘图。很多学生根本不认真仔细地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结构,而是将显微镜置于一边,将精力集中于绘图。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不高。近几年来我们对实验课程体系作了一定调整,对教学方法作了一定改进,并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体系,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该门课程内容的特点、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条件,为学生当中形成观察切片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复习相关理论的自觉性增强,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的学习氛围,我们对实验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2.1 单独设置实验课

以前的理论与实验没有分开,考试时实验课不计入成绩。这样,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针对这一情况,在课程安排上,将理论与实验部分分开教学,单独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细划评分标准,计入课程总分。

2.2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以前组胚实验的主线是要求学生会利用显微镜认识组织切片中显示的结构,以验证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实验课中增设了带综合性实验性质的组织制片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技术学习,学生不仅懂得了制片原理、分类及操作方法,还掌握了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从取材与固定、脱水和透明、包埋、切片与脱蜡和染色、封藏的全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开设这部分教学实习,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组胚实验不是简单的验证相关理论,而且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实验的盲目性,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就当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大致知道学生对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的了解程度,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准备与思考,当然就不会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可以转变学生边看实验指导边做实验的被动局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有更深入的了解。

3.2 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切片的绘图作业,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充足的时间认真观察每张切片上显示的结构,为了完成课堂作业,一部分学生将显微镜和切片置于一边,照抄书本。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绘制的组织图很漂亮,但极不切合实际,因为有的结构在通用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学生全盘复制书本,从这里不难看出学生根本没有仔细观察切片。有的学生反映,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门课程的实验没有多大价值,他们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是,每次实验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显微镜、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将本次实验内容进行示教,着重介绍切片观察方法及要点,同时就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复习。第二阶段学生在实验室中运用显微镜参考课堂笔记和书本独立观察切片,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要点,认识切片中显示结构,经过独立思考后确实弄不明白的可以请实验指导教师给予帮助。第三阶段学生对要求认识的结构了如指掌后,可从中任选1个组织来绘图,检查后将实验报告交给教师检查并评分,不符合要求的报告要求返回重做。用这种改进后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们观察切片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复习相关理论的自觉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学生普遍反映每次实验课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进一步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理论并且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和收效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3 下次实验课时讨论本次实验报告

对于上次实验报告,教师阅完后必须总结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下次上课前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教师今后的实验教学,也有助于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3.4 充分利用现代电教设备

实验室购进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等)后教学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大大提高了。上课时,教师将专门示教用的组织切片用显微镜调好后,将切片上显示的内容经投影仪投射到显示屏上,演示给学生看,并加以讲解。自从利用这套多媒体设备以来教师上课没有过去吃力了,并加强了上课时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加强了,师生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显著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建立新的实验课考核办法

按照以前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理论占80%、实验报告占10%、平时占10%,没有实验考试这一项目,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绘图作业而去完成上课任务。为了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对实验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并能够加深记忆,教师必须做到严格要求,认真考核。现行的实验考核成绩占组胚学的30%,总分30分,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10分和期末考试20分。平时成绩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预习、提问、实验操作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编写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期末成绩以期末考试为标准。期末考试的程序是:(1)实验教师为每个考生选定不重复的切片3张;(2)在实验室中准备显微镜并编号;(3)学生自备钢笔,教师提供答题纸,监考教师按学号顺序叫学生入实验室依次辨认组织结构,并将结构名称书写在答题纸上,时间不超过8分钟;(4)安排两位监考教师。严格的考试制度,使学生在平时就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他们必须将切片弄懂,否则实验课成绩无法及格。按照这种考核办法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避免偶然性的出现,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总结

总之,只有教师和学生都从思想重视实验课的重要性,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意识、转变学生学风,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与丰富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8)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配置,分清权责,定期派遣实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化验室参观学习。配备专职的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试剂准备、仪器检修等工作。实验教师专门负责实验课的设计和执行教学工作。专职的实验课教师能够充分备课,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可以由整个化学类教学团队的配合与帮助,对于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实行集体教学,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9)

1.1现场钻探中常见问题

加人WTO后,工程地质勘察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技术与劳务逐渐分离,勘察单位的勘探设备越配越少,且原有的钻机在经济责任制名义下都转为个体钻机。勘察合同签订后就到社会上联系个体钻机,即使有的单位自有一些钻机,由于工期过短,要在短期内完成外业工作也必须联系个体钻机参与抢工期。社会上的个体钻机越来越多,但对个体钻机的管理几乎是空白,最多只是到工地后临时签个安全责任状和技术交底而已,有的甚至都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就大规模开工。个体钻机的钻探劳务费(钻探、取土样、标贯等综合单价)很低,而钻机工人工资近年不断提高,且钻探设备、耗材等不断涨价,钻探成本不断提高。个体钻机业者要挣钱就无法按规范要求进行钻探,必须违规才能盈利。现场常见的违规行为有超管钻进、不取岩芯或少取芯、开水扫孔钻进、不做标贯或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标贯;取土样不规范或采用人工包芯样;甚至编造钻孔资料等。

1.2土工实验中常见问题

规范要求采样密度大,一个工地往往要取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土样,除个别工程外,大多工程工期较短,有的工程甚至要求外业结束后3一5天出勘察报告,扣除报告编写、审核、修改的时间,留给土工实验的时间只有1一2天,而不管有多少土样、不管实验仪器有多少,因此除个别实验室外,大多实验室无法100%满足工期要求,加上目前实验室大多实行经济责任制,满足客户的工期要求是其生存的前提,迫使实验室对一些占设备、费工时的项目(如剪切、固快、压缩、三轴等)不按规范步骤做,或只做部分就编出实验报告。

1.3现场技术管理中常见问题

很多勘察单位的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而这些人员又未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行为,还有少数技术人员不能自觉加强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很多时候勘察项目多,工期紧,后续服务多,人员紧张,一个项目往往只配一名技术人员,有的项目勘察技术人员配备与工地上多台钻机不相对应,在个体钻机要违规钻探才能盈利的情况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给个体钻机违规的机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时,他能做的就是现场收取钻探野外记录表,回室内后根据记录表上工人所作的分层进行地层描述,并抄录报表上的标贯记录及取土记录等,经常见到同一个工地的多个钻孔地层描述一致。

1.4勘察报告编写中常见问题

由于勘察增长过快,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不足,勘察单位不同程度的启用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进行现场管理及报告编写,受工程经验限制,他(她)们有的不能准确的把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有的不能就拟建物特征紧密结合岩土体特征提出最合适的地基基础方案,尤其是地基处理方案、边坡治理方案及基坑支护方案等。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对岩土设计参数不能有个正确的认识,经常直接取数理统计值作为设计参数,而不能对统计值的失真部分进行分析和修正,因此他们编写的报告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2解决措施分析

2.1加强行政管理

2.1.1加大政策宣贯力度

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尤其是新规范、新技术的宣贯以及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促进勘察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要求各勘察单位按现行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勘察,遵守国家强制性条文,保质保量完成业主委托的任务;要求各勘察单位按国家的取费标准取费,不得扰乱勘察市场。

2.1.2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可能导致现场技术管理不到位,岩芯编录不及时,取样测试质量低劣。要提高勘察质量,必须加强技术管理:要求勘察技术人员持证上岗,上岗证分项目负责和技术员两大类,项目负责应该具备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或经验丰富、取得显著技术成绩的本专业工程师以上职称资格;技术员应该具有一定工程经验且经培训考核合格。项目负责主持项目勘察,编写勘察纲要、勘察报告,参加施工验槽及工程专题会议;技术员负责执行勘察纲要技术要求,进行现场编录等。每个项目合同备案时,勘察单位应提供相应的项目负责和与钻机数量匹配的技术员资料同步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随机抽查,确保技术管理到位。

2.1.3加强钻机管理

钻探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地质分层的准确与否,原位测试、取土样的规范与否决定了岩土参数的准确与否,加强钻机(尤其是个体钻机)管理,强调质量与责任挂钩。要求钻机按规范钻探、取土并进行原位测试,对钻探报表的真实性负全责。每个项目合同备案时,勘察单位应提供相应的进场钻机、机长、报表记录员资料同步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随机抽查,确保钻探质量。

2.1.4鼓励先进,批评落后

勘察最终产品是勘察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专家对勘察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每次检查应进行评分,对质量较好的给予表彰,对质量低劣的给予批评,并记录在案。质量检查应是随机的抽查,既检查勘察报告,也检查勘察质量管理程序的实施和实验室是否符合标准。勘察资料包括野外钻探记录、测量记录、野外地质记录、实验记录、合同、纲要、计算书等。

2.2加强协会监管

2.2.1加大宣传力度

勘察属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勘察报告可为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提供合理化建议,能较好的指导基础施工。优秀的勘察可以确定出最优基础方案和最优基础尺寸,取得最优的效果;低劣的勘察,尤其是不实的勘察常常导致基础方案不当,基础尺寸过大,甚至施工过程的无休止变更,给工程造成很大的浪费,导致投资增加,工期延长。协会应大力宣传勘察的重要性,让各级主管领导重视工程建设前要先进行细致认真的勘察。

2.2.2加强单价管理

随着改制的深人,勘察单位都实行了自负盈亏,从业盈利是生存的前提,适当的利润率应给予保证,最低限度也不得低于成本价,否则质量管理无从谈起。成本价的确定可由当地勘察协会邀请勘察专家与定额专家共同测定,成本价测定时应分别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勘察要求、《市政工程勘察规范》的勘察要求进行测定。成本价测定后,勘察协会应加强对勘察单价的监管,限定勘察单价不得低于成本价,一旦发现,勘察协会可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勘察工程进行实地监察,发现不按规范进行勘察的给予通报并处罚;此外,由于同一地区的勘察成本相近,不同单位的勘察成本价相当,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的投标方案时,对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书,应给予废标。

2.2.3加强工期管理

勘察各工序都有个时间要求,最合理的短工期是工序的合理搭配:纲要、测量、外业钻探、岩土测试、报告编写、审核、复制等的科学安排,任何不顾工序要求盲目提出的短工期都只能导致人为缩短合理工序的时间,最终结果是损害工程质量。工期的监管应与勘察单价的监管同步进行,由勘察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各勘察工期进行分析,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参考工期,一旦发现不合理短工期的合同,可要求勘察单位进行解释,并针对各工序进行适时监察,发现因压缩工期导致质量低劣的报告给予通报并处罚。

2.3加强勘察报告审查

勘察报告审查已实行了一段时间,它较好的促进了勘察报告质量的提高,由于报告送审时各项资料齐全,审查时能发现有关质量管理文件、文字报告、计算书、图纸图表和原始资料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还能发现弄虚作假问题。加强勘察报告审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2.4实行勘察监理

对勘察工作实行监理是完善勘察管理重要的一环,监理内容包括:钻机按规程进行钻探、取样、测试;技术人员到位,现场适时编录;试验室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测试等。由于监理的内容较为专业,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岩土工程专业的工程师以上职称,且敬业、能吃苦耐劳。由于勘察费一般较少,相应监理费也不多,加上专业性较强,监理单位一般不愿承接该业务,可由有实力的勘察单位组建勘察监理公司进行勘察监理。

2.5实行注册制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10)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计算机应用项目工程和硬软件及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

3职责

3.1网管室负责系统的硬软件资源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维护,解决系统实施与运行中的技术问题,在系统实施中保持系统的集成性;组织有关部门采集、整理与备份数据;跟踪了解市场行情,技术动态,为公司领导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支持资料,对不同层次的工作要求,统一制定相应的配置标准;配合各部门和合作单位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制定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规程;在公司主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实施与运行的统筹管理,并推动管理部门的实施。

3.2各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协助本部门网络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本部门的硬软件的正确使用和保管,做好相应的保密、防病毒及数据备份工作,为本部门建立严格科学的计算机应用管理制度并按制度监督执行。

3.3由公司主管领导参与,总经理挂帅所组成的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公司的IT发展战略、开发目标、策略和要求,及审批项目投资;调动与组织有关管理部门按计划逐步实施公司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并批准进行新老系统的切换;组织调整不合理的、与新系统不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体制和制度;在系统实施的主要阶段,组织方案审批与成果技术鉴定。

4.4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有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教育与培训,岗位考核和必要的人力资源配备。

4工作程序

4.1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申请、立项、批准、实施及验收

4.1.1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应根据公司发展总体要求,制定公司网络信息

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规划及具体要求,网管室会同各有关部门按

要求综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发展状况,向装备部提出书面申请,装备部

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讨论,并形成立项报告,报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审批。

4.1.2正式立项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由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按立项报告要求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设计方案选型、施工方案制定。

4.1.3方案确定后,项目负责人组织对合作单位选择和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a)合作方基本情况考察:包括公司名称、性质、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主要产品或业务范围等;

b)技术能力考察包括:

1)开发实力及专业队伍情况;

2)专业资格认证情况;

3)项目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4)技术服务及后续技术支持能力;

5)项目实施成功经验等。

c)对合作方在本行业的成功用户情况考察

d)对合作方所提供方案综合评价:

1)所提供方案可行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评价;

2)实施能力评价;

实验室考察报告篇(11)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35-03

《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1]。众所周知,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其侧重于研究地球的地下部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2],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服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及历史比较法[2],客观上决定了它的实践性,不参加必要的室内和野外实践,要想从事地质学的学习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作为一个地质学这个学科的“浓缩版本”,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因此有目的地开展《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活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对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精髓意义重大。《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分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两大部分。作为长期从事《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者,笔者有责任、有义务对以往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希望这些工作能对该门课程的见习有所帮助。

一、《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室内实验

《地质学基础》课程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涉及地壳及上地幔的物质组成。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形成岩石圈。岩石圈的运动实际上就是板块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认识并掌握重要的矿物类型和岩石类型对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意义重大。需要指出的是,和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不同,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主要是认识实习。室内实验的核心就是掌握矿物、岩石肉眼鉴定的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凭借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稀盐酸等简单工具和化学试剂对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判断[3],识别出矿物,然后根据矿物组合规律确定岩石名称。

1.矿物的室内实验。①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矿物的形态和重要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的核心是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其中矿物光学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而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硬度、解理和断口等,要求实习学生熟记摩氏硬度计,体会解理和断口之间的互为消长关系;学会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掌握常见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②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③实验矿物的分类包括自然元素大类、硫化物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和含氧盐大类等五种类型。④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矿物:比如自然金、黄铜矿和黄铁矿;方铅矿和辉锑矿;方解石、石英和萤石;等。

2.岩石的室内实验。①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特征;掌握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和步骤。②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③岩石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三大类岩石的认识,注意必须兼顾认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譬如,在火成岩室内实验中,需要了解火成岩的分类原则,按照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火成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四种类型;由于火成岩形成因岩浆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因此火成岩的种类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复杂,例如中性岩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即使二者化学成分相同,其岩石的面貌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认识和肉眼鉴定火成岩一定要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入手,才能弄清其成因,从而正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岩石。同样,沉积岩和变质岩也应结合它们各自的结构和构造来进行肉眼识别,其中,沉积岩具有“成层”特征,即部分具有层理构造,含动、植物化石;而变质岩的矿物“定向性”的片理构造特别明显。另外,结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也会对肉眼鉴定中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沉积岩中的页岩和变质岩中板岩具有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外貌,初学者容易混淆,从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中比较容易解释,即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就会形成板岩;同理,砂岩经过变质作用会形成石英岩,在肉眼鉴定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④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岩石类型;譬如石英岩和大理岩;页岩、板岩和千枚岩;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白云岩和石灰岩;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等。

3.《地质学基础》室内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采用先由实习教师讲解肉眼鉴定方法,然后实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或岩石标本。实习教师首先将课堂学习内容简要复习一下,接着就重要的矿物和岩石种类进行讲解,并及时、准确地回答同学在实验期间提出的各种问题。每一次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进行归纳和小结。(2)考核方式。①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要尽可能体现实验内容全面、结果准确、形式灵活的原则。②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成绩记入平时成绩,约占平时成绩的70%,规定没有实验课成绩的学生,期末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③如果有条件,室内实验结束后应逐一对实习学生进行标本考核。

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

《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主要目的是巩固学习过的书本知识,弄清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以及怎样取得野外地质观察数据。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本课程的野外实习,实际上已成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内容涉及地层、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观察。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近20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地质学基础》课程野外实习可以说是立足陕西,面向毗邻省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实习点或实习基地,比如:陕西省汉中市梁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泾阳县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宝塔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地质实习基地、陕西省洛川黑木沟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实习基地、陕西省西安市段家坡黄土地质实习点、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实习点、陕西省户县太平峪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实习点、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四川省都江堰市九甸坪―深溪沟地质实习点等。另外,我院还积极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曾多次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为我院地理科学创新班在南京地区和黄山等地进行了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野外实习,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为积累经验,我院还将谋划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合作,力争尽快使本门课程的野外实习更上一层楼。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未来将更多实习基地建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让参加实习同学看到更多更好的地质遗迹,这样不仅会增长同学们的地质知识,而且会陶冶他们的情操,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1.野外实习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地质状况千差万别,本课程的野外实习内容会根据具体情况而侧重点会有所变化。以陕西泾阳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为例,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习地区的地层;(2)观察口镇―关山大断裂以及断裂的地貌标志和断裂面特征;(3)观察断层角砾岩;(4)观察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褶皱;(5)野外如何区分节理和层理;(6)野外识别灰岩、砂岩、页岩以及煤线;(7)识别地层之间的不整合;(8)罗盘的野外使用。对于每一次的野外实习,实习教师都要做到实习前的室内讲解,不论实习地点多么熟悉,都要实地进行野外踏勘,精选实习线路,对实习内容精益求精、胸有成竹,对在实习期间学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作答。

2.野外实习考核方式。野外实习考查方式是完成实习报告,一份实习报告实际是对实习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报告的内容涉及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等)、地质发展历史等。要求报告图文并茂,语言流畅、推理符合逻辑,实习报告的字数限制在5000字以上。野外实习的考核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凡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需要参加下一届的野外实习,直到成绩考核合格为止。通过多年来的《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笔者认为不论是室内实验,还是野外实习,同样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室内实验是野外实习的前提条件,野外实习是室内实验的进一步延伸,二者共同构建起了本课程的见习实践环节。为保证室内实验的顺利开展,陕西师范大学在原有岩矿标本陈列室的基础上,2013年再次由新成立的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实验中心为地质实验室从浙江某地质教学标本厂购进了价值十几万元的矿物、岩石标本,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目前基本可以做到两个参与实验的同学拥有一套实验标本。另外地质实验室专门增加配备实验管理人员,为相关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除此而外,基础实验中心还对地质实验课不时进行检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也定期进行全程听课;这些措施的实施在笔者看来不仅仅只是反映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地质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和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熟练、准确地用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是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重要法宝是多看、多比较、多记忆。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更是不可或缺的野外实践和地质认识经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用在此处显然是再贴切不过了。多年的实习反复证明,要成功地完成一次野外地质实习,除了前期的野外踏勘外,必须要有周密的野外实习计划、宽裕的经费支持、科学的团队管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带队教师团队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做支撑;当然,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知识准备是必要的,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岩石和地层及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等。同时要加强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实习生完成地质路线的信手地质剖面的绘制,完成必要的野外地质素描等;根据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开辟出多条地质实习路线,尽量覆盖课堂教学所讲授的学习内容;实习结束后要按时编写实习报告,及时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实结,包括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习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地质野外实习的绝对安全,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习参与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实习的组织者,要有各种各样的实习预案,以及处理实习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实习的组织者而言,每一次实习路线的选择都要慎之又慎,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刘护军.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