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骨科医生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5:52

骨科医生论文

骨科医生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70-02

随着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出现,骨伤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的特色专科,具有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中医骨伤的传统诊疗特色,如小夹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有不断减少的趋势,部分骨折疾病可以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却逐步为手术治疗所代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中医骨伤人才存在诸多与设置中医骨伤方向的初衷不符之处,其中问题之一是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中医特色并不明显,这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为了办出中医骨伤专业特色,我们在总结以前中医骨伤专业和近年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医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对中医骨伤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以下探讨:

1 中医骨伤特色教育要尽早开展,并贯彻到整个育人过程中

自从教育部1998年实行高校专业调整,合并了中医骨伤学专业后,因为骨伤人才的需求量大,全国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分化出骨伤方向,不同的院校分化方向的时间不同,多数在四年级开始分化,在后期实行骨伤方向教育。我校总结了以前办学经验,从招生开始就设置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中医骨伤特色有很大帮助。

首先,便于早期开展中医骨伤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聘请德高望重的中医骨伤专家举行中医骨伤讲座,使学生从一入学就了解中医骨伤的起源、特色、现状和发展前景,尽早认识中医骨伤科,培养学生对中医骨科的感情,以后我们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有关中医骨伤科的讲座,介绍中医骨伤名家的高尚医德和高超技术、中医骨伤有关知识,这对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中医骨伤思想有很大作用,能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明确了自己是中医学专业,必须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而学生又明白自己是骨伤方向,未来的职业与骨科有密切关系,所以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会特别留意与“骨”有关的知识,对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中与骨有关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达到了全面发展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要求。以前我校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分化的骨伤方向,因为骨伤方向课的教学时间少等原因,较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中医骨伤专家的育人作用。我校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主要依托大学的附属骨伤科医院办学,日常管理和专业课程教学由附属骨伤科医院负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政治辅导员外,还从一年级开始配备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由从医院遴选出的业务水平高、专业思想牢固、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骨伤专业博士担任,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学习,解答学生的困惑,通过班主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中医骨伤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巩固。因为骨伤医院有相对充足的师资力量,为骨伤课程的教师遴选提供便利,在遴选时,我校把教师的中医骨伤专业思想和专业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有中医特色的骨伤课程教学队伍。

2 在教学中重点贯彻中医骨伤特色的教育

中医骨伤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特色专科,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等的治疗原则,形成正骨理筋手法、夹板等外固定、内外辨证用药、练功方法等独特治疗方法[1],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特色教育是中医特色培养的关键所在。

2.1 加强培养学生的手法治疗能力

中医传统的正骨理筋手法,是中医骨科的精华,学生必须经过多途径的学习,从理论到反复实践训练才能掌握。所以,首先要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医生作为课堂教师,要根据中医骨伤科的直观性强、手法操作多等特点,将文本、图形、图像、录像和声音集成在一起,产生逼真的效果, 把中医正骨理筋手法、练功方法,把复杂的疾病整个诊治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再配合模拟实物教具的触觉作用,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加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联想, 提高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接着加强学生的骨科实践技能训练,调整课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训练时间,通过建立骨伤科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室,以解决扩大招生后临床见习基地不足的问题。每门骨伤课程学完一定内容后马上让学生进入训练室,把课堂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练习,通过实验训练考核后再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和实习,这样既减少教学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减少学生对病人的打扰,又保证学生能掌握骨伤的手法治疗,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为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很多院校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改革,重视动手能力的评价[2],把以考核能力为主的考试贯穿在各种测试中,课程考试、实习出科考试、毕业考试均要制定临床技能考核规范,考核内容包括夹板制作、手法运用、手术操作基本功、伤口换药等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理论和技能协同提高。

2.2 重视培养学生辨证用药的能力

辨证内服和外用中药是中医骨科区别于西医骨科的特色之一,它能使气血调和,达到同时调整全身和患处局部的功能,显著促进筋伤和骨折的恢复、减少后遗症、节省治疗时间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从学习方药开始到骨伤、骨病等有关课程的学习,都在不断强化方药使用有关知识。

辨证用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入学就开始学习,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对此理解不够,觉得骨科是术科为主,骨科的诊断治疗都比较简单,X光、B超等现代检查手段一上去,诊断结果就出来了,一进手术室很多病就解决了,所以骨伤科对疾病的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要求比较低,对方药掌握活血行气、补肾的药物和方剂就行了,对骨伤诊治特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通过座谈、骨伤名家的用药体验,使学生明白辨证用药在骨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在早期打下扎实的中药理论基础,再通过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实际用药,使学生掌握中医骨科辨证用药的精华。

2.3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医患合作能力

现代医学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目前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生的人文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传统中医骨伤疾病的动静结合、练功等更加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患者的关爱、沟通、指导等能力,才能贯彻骨伤治疗的医患结合的治疗原则,共同完成治疗的任务。所以要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医古文的大医精诚开始,到当代的骨伤名家郭春园等,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要贯穿人文教育,使学生掌握骨伤科病人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在诊疗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调整

多数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骨伤方向,多年来把方向的必选课程分为《骨伤科影像诊断学》《骨伤科手术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中医正骨学》《骨伤科古医籍选》等,这几门课程实际上是中医学专业中的《中医伤科学》的内容的分化后扩充而成,课程设置太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而多门课程设置又把疾病诊断和治疗割裂开来,不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应该把它们重新整合,省去重复部分,使它们更便于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如把某骨或关节常见的筋骨疾病的诊断(包括影像检查)方法、正骨和理筋手法、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等内容整合到一起来系统地讲授,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有关的教学改革。

因为骨科方向毕竟只是中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突出基础的现代中医教育中,骨伤方向的主要课程要与中医学保持一致,才能符合中医学专业建设需要,这就产生了基本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矛盾,如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以皮肤病、肛肠病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外科学》有81学时,而包括无菌操作、切开缝合、创伤急救等与骨伤手术关系密切的《西医外科学》只有54学时,这并不符合骨伤科的实际教学需要,我们进行局部调整,减少前者课时来适当增加后者的课时,并举行专题讲座来增加后者的学习内容,以争取骨伤特色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骨科医生论文篇(2)

北京骨科医院的开业庆典比较特别,有着浓重的学术氛围。他们在开业庆典之际,与北京大学医院院长emba同学会和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动作总裁同学会联合举办了为期3天的大型系列学术活动,分别是骨科论坛、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论坛、北京大学emba医院院长论坛。

上午9:30,第一届骨科论坛在北京骨科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原北医三院院长党耕町教授,原中国影像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王云钊教授、骨科研究中心主任贾卫斗教授等国际知名骨科专家亲临论坛进行学术交流,使与会的各位专家、医生受益非浅。

在骨科论坛开幕的同时,北京骨科医院召开了首次新闻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健康报、人民日报、搜狐网等国内三十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执行院长范水平详细介绍了骨科医院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

骨科医生论文篇(3)

关键词:骨科;带教;措施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3-01

在外科系统教学中,骨科具有内容繁多、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和检查复杂等特点,临床带教难度较大。加强骨科临床带教,提高带教效果,促进医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需要从转变带教观念、培养医德医风、突出带教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和医疗纠纷防范等方面入手。

一、转变带教观念

传统带教采用填鸭式教学,带教教师一味地向医学生灌输知识,传授经验,带教效果差。在带教过程中,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带教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给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可引导医学生确定求知方向,促进学习兴趣和能力。研究显示,带教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带教氛围及情境,采用“教学相长”理念和“师生平等”理念,拉近教师与医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与医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内心想法,有利于及时驾驭医学生思路,适当引导,提高个人创造力及实践能力[1]。

骨科理论内容较多,加上骨科患者病情多变、复杂,想要在实习期内全部掌握骨科理论和实践,难度很大。带教教师应充分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多引用常见病例和典型病例,培养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提高疾病认识及分析能力。

二、培养医德医风

医学生从带教开始接触临床和患者,是形成医德医风的过程。医德指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的道德。在带教第一堂课中,带教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医学生,无意中传递个人的态度及价值观,因此,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关心其病情生活,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指导医学生真诚待人,从患者角度出发,想其所想,在实践中提高并完善技艺水平,诚于品德,精于专业。

三、突出带教重点

1.骨科为外科教学重要内容,内容多,课时长,学习复杂和直观,难度较大。骨科疾病诊疗常常需要很多专科体检及放射学检查,或者借助力学知识和解剖知识辅助完成。知识多变、复杂,医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部掌握,故带教教师应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简单逐渐深入,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自觉投入深入学习[2]。医学生搜集骨折病史时,除了要询问患者骨折部位、畸形性状、疼痛性质、功能障碍等,还要了解骨折受力情况,身体姿势、受力部位、暴力速度、性质及作用方向等,加深对病情的了解,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

2.体检是诊断骨科疾病重要方法,医学生理解掌握体检方法十分有必要。大部分检查为实际操作,若仅作单纯的文字描述,乏味、枯燥,不利于记忆。带教教师先示范正确方法,再让医学生之间互相模拟体检,最后选择病例床边示教,以此加深记忆,理解体检临床意义。

3.作为骨科医生,阅片是必备技能,而阅片同时也是医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带教中,带教教师应逐步培养医学生阅片能力。比如,阅读股骨骨折X线片时,教导医学生除了发现骨折外,还要由外及里的全面观察,重点观察骨折部位、骨折线性状及骨折块移位等,一边阅片一边联系解剖知识,边看边研究受伤机制、骨折诊断、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案等。定期组织讨论会,将这些资料汇总,鼓励医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彼此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了解阅片意义。

4.医学生进入临床,带教教师引导其询问病情,了解病史,查体,填写病历等,结合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等作出诊断,并填写拟诊讨论,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带教教师要求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整病历,每周1份,分析讲评,修改错误和不恰当之处,最后让医学生比较,找出自身理论知识不足及分析能力欠缺。针对教科书中未涉及的问题,详细回答或讨论。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根据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掌握程度,不断强化实用性强的知识,积极补充骨科领域新知识,以此完善带教。抓好“三基训练”,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学习新技术和新理论[3]。带教教师应充分尊重、爱护医学生,鼓励其积极、主动、独立学习。

四、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带教以大课教学为主,带教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医学生往往被动学习,主动性差,思想受到束缚,理解较浅,影响带教效果。带教过程中,应将医学生作为主体,而带教教师为主导,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给医学生面对面接触患者的机会,询问病史、检查和阅片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作出初步诊断,提出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带教教师可适当启发和引导,活跃带教气氛,帮助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勇于参与诊疗。临床思维是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与患者接触、了解病史及体检时,医生大脑会产生表象和知觉,形成疾病诊断假说,随后通过实验检查及症状体征等,对假说加以印证或,如此由浅及深,符合医学认识论规律。

五、医疗纠纷防范

临床带教是医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转为专业技能的环节,是其接触社会和服务患者的重要过程,是确定医德信念、加强医德意识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是重要课题[4]。向医学生介绍临床实例或经典案例等,要求其保持负责、认真态度,全面考虑事情,切忌粗心、麻痹大意。认真负责是构建医患双方良好、和谐关系,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前提。患者检查时必须全面,耐心、详细的交代好注意事项,嘱其定期复查等,消除潜在风险和隐患。医患之间友好、和谐交往,良好服务态度,有利于患者以信任、愉快的态度配合医护操作,减少纠纷。

六、结束语:

骨科临床带教是培养医学生成为医德高尚、技术过硬和理论扎实医生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骨科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及首要任务。作为骨科带教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转变带教观念,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在带教活动中突出重点,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医学生做好医疗纠纷防范,以此提高带教效果,为培养优秀合格医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雪晖,罗飞,谢肇,侯天勇,常正奇.医学实习生骨科临床手术学习的带教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05):417-418.

骨科医生论文篇(4)

根据中医骨伤的基本理论,人体遭受创伤必然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1],所以现代医家对骨折提出了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等治疗原则[2],这充分体现了中医骨科的手法治疗和辨证用药相结合的特色。现代骨科临床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是中医骨科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辨证用药至今仍然是中医骨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中医骨科医生必须坚持的重要法宝。然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中药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应用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为此我们对常见骨折治疗情况进行调查,以下是调查的部分结果和我们的简单分析。

1 骨折住院病人的中药应用近状

我们统计了本地区某中医院2003-2006年的桡骨远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全部住院病人药物费用情况,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见,桡骨远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住院病人的中药费用仅是西药的四分之一,扣除近年的物价上涨因素,2006年的西药费用与三年前基本不变,而中药费用则有所下降;我们对其它骨折的治疗情况做了不完全统计,其结果也较接近,本地区其他中医院因等级不同、市区与郊区不同等原因,导致病人的住院费用高低有所不同,但西药费用仍在中药费用的3-5倍。

对上述病例调查还发现,72.6%的住院病人服用中药汤剂,94.7%病人使用中成药,中药汤药和成药均以活血的植物和动物类药为主,辅以行气、补益药物,其作用重点在调血,这与中医传统骨伤用药基本一致[3],但是现在部分医生把使用中药作为常规的机械性任务,只关注是否使用了中药而不管效果如何,因此所用的中药没有严格的辨证,没有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相同医生对不同病人开的方药基本一样,对骨折不同时期或不同的兼证的病人没有经过辨证而调整用药;医院对中药煎煮的质量缺乏有效监控,多数煎药室在煎煮中药时并不严格执行传统的煎煮方法,对先煎、后下、补益药与祛邪药的煎煮不同时间等执行不力,诸多因素影响中药作用的发挥。

2 对中药在骨折应用的思考

要提高中药治疗骨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为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如西药,直接影响了医生使用中药的积极性,失去了中医骨科效果好而价格低廉的特色,不能为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中药在骨折治疗中费用明显低于西药的原因很多,包括医院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病人容易接受、疗效确切的西药等原因。因为防治细菌感染是骨折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抗菌药在骨折病人费用中占了较大比例,而中药在骨折病人主要用于活血祛瘀,极少用在防治骨折感染方面,故中医骨科要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所以要通过临床实践和药理实验开展中药在骨折的抗感染研究,以抗生素发明前的中医进行开放性骨折治疗的药物为基础,开展广泛研究并开发一系列有效抗感染的处方和中成药。另外,营养的促进骨折康复的西药费用也占了较大比例,而通过辨证论治来调节人体的整体和骨折局部功能是传统中医药的优势,故通过加强对几千年来中医骨伤古方的研究,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出骨折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一系列骨和关节的康复产品,可提高中医治疗骨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提高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才能发扬光大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特色。从调查的结果可见,虽然大部分住院病人都有使用中药,但中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中药治疗骨折的特色的流失。所以,首先要提高中医骨科临床医生对中药作用的认识,通过对骨科发展史中中药应用情况的整理和研究、交流现代中医骨伤名家的用药经验和体会等不同途径加强医生对中药作用的认识。其次,对中药在骨折治疗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应用中药的观察,明确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优势及不足,形成骨科医生使用中药的规范。还要提高骨科临床医生的中药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医生的师带徒、进修培训、专题讲座等,提高医生辨证应用中药的能力。还要加强中药煎煮和服用的管理,制定各环节的规范,以促进中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继华,彭太平.中医骨伤科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2]史淑贤,林侃,苏友新.小议中医骨伤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J].福建中医药,2003,34(1):50.

骨科医生论文篇(5)

一、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骨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和方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阐明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疾病骨伤科疾病的原理,是现代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医骨伤现代化及培养现代中医骨伤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多年以来这门课程在陕西中医学院一直作为自修课程,但随着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及学科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必要性愈加明显。通过开设实验骨伤科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中医骨伤科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中医学(骨伤方向)于2007年正式开设了该门课程。但其涉及面广,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课时相对较少,给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有限的实践与探索。

二、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可行性

从课程设置看,实验骨伤科学涵括范围广,课程内容系统性强,使学生能系统地用实验去印证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机会增多,课程更贴近临床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同时,能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步发展。因此,从课程特点看,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设计看,如果把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目的局限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范畴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只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就能通过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备狗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及假设股骨头坏死等临床景象以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锻炼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问题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从实验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做使实验骨伤科学课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手术操作步骤,而是一个探讨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骨伤科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从而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其求知欲望。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操作认真,讨论热烈,探索精神强。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实验骨伤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基础医学教育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基石

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这些基础医学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很多相关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很多基本的实验方法不了解,对一些基础实验的原理也不清楚,这样该课程让他们觉得很难理解。所以对于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学生,加强基础医学的学习对于开设实验骨伤科学有重要意义。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原理,了解基本实验程序,实验仪器。

四、科研创新意识及基本能力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内涵

我们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增加我们对中医骨伤疾病研究的本领,要开展科学研究,首先我们要有科研意识,要在我们的工作及学习过程中,通过意识去发现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尚无这方面意识,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医骨伤专业本科生科研意识的引导,培养正确的科研意识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通过介绍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现代骨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新动态来扩大学生知识面。这对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非常重要,同时通过课堂探讨,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科研精神。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他们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及科研思路后,通过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学习,让他们在进一步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的基础上,也了解到学科前沿,同时对他们的外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中重视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科研意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如科研的概念、科研分类、科研选题的步骤及原则、有关医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等。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骨伤特色及重点病种的科研思路及方法训练,如讲述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中医药的优势,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骨折愈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长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观察指标。另外,颈椎病、股骨头坏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质疏松、脊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研思路及研究方法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在科研思路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引用国外最新文献,通过这些文献的结构设计、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层次来让一方面学生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

五、突出实验技能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点

一个好的课题需要严谨的设计,但涉及再好的课题也是需要熟练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完成,所以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基础医学的教学实验相结合,适当增加骨伤科疾病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实验,如我们在组织学实验中可以适当增加肌肉,骨骼的标本处理、常规及特殊染色方法的教学;在免疫学实验中可以增加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目前全国中医药院校尚没有统一编制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教材,我们根据以往给中医骨伤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时的经验,结合教学改革内容,并参考了同类相关教材,编写了内容配套、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同我院现有基础条件适宜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院内教材。以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多媒体教学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利用自己制做及应用国内外相关实验方法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知识的媒体结合起来,提供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理论感官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嗅鞘细胞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培养,我们把培养嗅鞘细胞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培养结果的图像拍摄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深受他们的欢迎。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时间。我院目前此门课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8学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单位时间里增加了信息量,减少了板书时间,与以往相比相对延长了学时,使我们有时间给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

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人对工作、学习和创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而使人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产生较高的智力而获得成就。这门课程因内容较广泛和前沿,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设计性实验或课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我们布置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科研专著去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如,设计思路、动物分组、动物造模、指标测定及统计学方法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科研方法,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这一点对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但迄今为止,该学科尚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到传统基础理论及临床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实验骨伤科学的开设和规范教学对于中医骨伤专业发展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增加学生兴趣,培养新世纪中医骨伤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寿好长,朱津浦,金京南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改革[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7).

[2]耿建芳,王玉芬,邢天娥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上接第168页)用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Blog的出现使网络教育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也使得人们将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在Blog短短的发展阶段,它已经用它的优势,使人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化,它也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Blog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引发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新的思考,使网络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每一个Blog受益者去探究、发展和推广,使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Blog与教育:体验生命历程共享[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张正国. Blog:承载我们的教育理念[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3]冯纪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骨科医生论文篇(6)

【关键词】循证医学;骨科;教学;临床;应用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翔实的临床科学研究资料为最佳的临床依据,从而负责、明确、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证据来决定每个患者的治疗[1]。目前循证医学在我国临床领域中广泛兴起,它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也随着骨科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

1、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医学的背景

循证医学的物理结构是Cochrane协作网,协作网是一个国际性、非赢利的学术团体,旨在通过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人们制定遵循证据的医疗决策;为循证医学提供研究依据,使循证医学变成现实[3]。

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寻找并评价所有的临床证据、综合分析得出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从而使临床医疗决策更加科学化。牛津大学骨科专家提出了典型的循证医学模式的4个步骤,包括:a、根据临床处理病人时遇到的情况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b、检索含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文献;c、准确评价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d、将有用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2、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骨科医疗实践中的难题,从而促进骨科学的发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弄清疾病的病因及发病的危险因素;b、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c、帮助临床医生为病人选择最真实、可靠、实用的治疗措施,同时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d、充分利用对病人预后有利的因素, 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e、 应用最佳的研究证据于卫生管理,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4]。

3、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教学强调对一个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决策,这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寻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首先根据一个病例提出诊断或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和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综合教科书和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 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建议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可以发现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工作能力。在骨科临床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一样,新知识新技术是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十分关心的内容,但是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成为教和学面临的突出问题[5]。

循证医学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的科学化进程,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该引入循证医学,使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认识经验医学的缺点和循证医学的价值,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临床教学和工作,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为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能力奠定基础。

4、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循证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包括外科、儿科、妇产科、临床护理等,同样的,循证医学也应用于骨科临床实践。为更好地指导骨关节疾患临床康复干预方法的选择,美国物理治疗学会会组建了“费城专门小组”对下背痛、膝痛、颈痛和肩痛等常见骨关节疼痛性疾患的康复干预方法进行了专门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建立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其间,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结果,均对国内相关医务工作者有所借鉴和提高。有研究发现,骨科康复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有助于骨科康复的决策指南,有助于指导骨科康复临床,有助于指导骨科康复科学研究,有助于骨科康复医学教育。有学者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用药进行循证医学综述,并根据循证医学的相关思路,提出了临床用药方案,对于骨科康复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英国使用Cochrane评价制定骨质疏松处理方法的国家指南。在荷兰,Cochrane协作网已协助制定了有关处理踝关节扭伤的多学科指南。因此骨科康复应以Cochrane协作网为依据,建立有关骨折术后康复、退行性骨关节病康复、运动创伤康复等一系列临床行之有效的骨科康复决策。循证医学对骨科康复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高成本效益手术,但全国各地术后后果差别各异,有关病人是否适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手术方法、何种价格的髋关节假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购买者和供应商应该促进哪些术后长期随访表现最佳的假肢的应用等问题国内学者各说不一。如果我们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整理、收集全世界有关临床研究,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应把循证医学作为指导骨科临床与康复科研究中有关正确选题、确定正确研究方法、评估方式的重要依据[6]。

5、小结

循证医学的兴起预示着临床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循证医学这一新的医学模式提出以后,我国骨科同仁应遵循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搜集、整理证据,并进行系统评价,调整临床诊疗原则以指导临床实践。循证医学在中国发展的短短10多年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现为临床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骨科临床的应用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景良好。

循证医学强调以现有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最好的研究依据不单指已获得的研究结果,而且亦应包括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来研究更有价值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掌握骨科康复最新研究动态,开展新的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也是对循证医学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中万, 庄 洪, 徐友兰. 循证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 . 实用骨科杂志, 2002, 8(5): 364.

[2]郑漫艳. 循证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04, 18(11B): 2059- 2060.

[3]Retsas A. Barriers to using research evidence in nursing practice[J]. J Adv nut s, 2000, 31(3): 599- 606.

骨科医生论文篇(7)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56

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内容丰富,且抽象、复杂,因此骨科临床教学一直是学科的难点。其中,尤其是解剖学和影像学与骨科关系较为紧密,骨科以运动系统解剖为基础,以其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的形态结构为依据,通过医学影像学的有机结合,对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的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干预方法的实施。只有熟练掌握运动系统组织结构的正常生理与病理解剖形态及其对应的影像学表现,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1]。影像学教学是骨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数码X线片到多排高精度CT平扫、CT三维重建、高精度磁共振等,影像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临床中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这些影像学设备。近年来,许多医院将骨科学教学与影像学知识巧妙结合,将骨科影像学的资料(X线,CT及MRI等)保存,并与手术录像结合制作成动态的骨科影像资料库,学生和临床医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吴少科等[2]将骨科影像学教学课程设计成三部分:影像学种类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培养医学生掌握正确的的阅片技能;介绍骨科常见骨骼、肌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三部分教学法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多年,培养出大量临床技能过硬,阅片和诊断能力较高的临床医学生,而且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三部分教学的效果满意,学习兴趣较高。王瑞等[3]根据骨科临床教学的特点,训练学生将合理的临床思维与选用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准确的影像学读片相结合,广泛用于临床教学中,使学生的临床诊断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1骨外科教学与医学影像学的关系

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炎症、外伤以及肿瘤等实质性疾病,而且涵盖了人体基本力学知识以及骨骼,临近组织的生理,病理,解剖学方面的基础信息,专业知识强,基础知识量大,临床学生掌握常规的诊疗手段十分不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使用影像学资料融合并渗透实际教学工作中。普通X线片,三维CT矢状面重建,CT平扫,B超,MRI,血管造影等通过不同方式人体成像来发现疾病,恰恰是骨科学教学所必需的。由于骨科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将骨科学的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与影像学资料结合,通过多媒体的视听效果,使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们有图可看,有音可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对理论的接受能力得到增强。教师们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更多的感官意识,促进学生在临床理论和影像学资料间产生关联,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并且在逐步的知识积累中使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升华[4]。

2我院骨科影像学资料管理现状及反思

我院近年来随在骨科影像学资料库建立上做出了一定探索,但这些资料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的分类标准,并未最大程度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临床医学生,实习生大多反映临床理论知识缺乏,对影像学缺乏了解,阅片和临床诊断能力不足,这都是由于在临床教学和实习过程中上级医生只注重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对影像学的教学,究其原因:(1)缺乏先进观念的引导:我们大多数教师对骨科影像学资料的使用仍停留在一种比较随意的阶段,往往只把影像资料作为一般教学方法的补充或附带。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很难激发学生兴趣;(2)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影像学资料珍贵性同保存的完整性形成了很大反差,管理标准不规范,没有对骨科影像学资料库提出探索性方案及改进维护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料库形同虚设,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5]。

3骨科医学影像教学资料建立的必要性及优点

3.1有助于提高骨科诊断,诊疗及教学水平

我院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先进医疗检查设备和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影像学具有较强的真实感,所传达的信息形象而直观,结合影像学的教学是骨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可以将骨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解剖基础、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到骨外科教学课件中,提供形象而直观的病例案列,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影像学图片可以使骨科疾病变得形象,加强了学生对疾病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6]。另外,运用一定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能使医生获得更多的疾病资料,减少了对疾病的盲目猜测,使临床治疗方法更加科学,疗效更加显著,同时也有助于医生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积累,最大程度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几率。因此骨科医学影像教学资料建立可以使医院的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既能使患者获得最佳诊断和治疗,也能使骨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加直观理解[7]。

3.2影像学与骨科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骨科教学属于“填鸭”式教学,知识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如果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换成文字、图像以及X线片形式描述出来,制成骨科影像学数据库,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直观理解骨科学理论。因此诞生了很多结合影像学的骨科临床教学法,如运用对比方法、基于影像学资料的案例中心教学法(CBL)[8-9]。近年来,互动式读片成为大型综合医院多学科交流的一种新的模式,对提高读片质量,扩大学科间交流,促进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方式是骨科与影像学科互动,包括主持人读片,参与人讨论,回顾并总结等,这样做提高了读片的互动性,增进学科间的交流,也使得学生对骨科疾病有了更充分深入的认识。目前国内大型教学医院普遍采用临床互动式读片,要求所属学科的医生,护士,硕博士研究生及临床实习生参加,轮流担任主讲人,将平时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临床病例,影像学资料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做为读书心得介绍给参加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组织影像学阅片会,主讲人汇报临床疑难病例的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说明理由并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法等。参加人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主讲人答复,参加人可予以适当反驳,最后由高年资医师和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单一的“示教式”方法变为“讨论式”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及早融入临床医生的角色,获得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10]。朱剑华[11]研究提示,骨科临床教学中,只要将神经根的走行特点,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型以及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向学生讲授清楚,学生记忆深刻且会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4如何建立资料库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的今天,传统影像学资料库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国内多个大学开发和研究的基于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12]的电子化教学资源库对推动骨科影像学教学有着突破的意义。教师利用PACS系统可以建立一套资源丰富,信息覆盖面大的电子化骨科影像教学资料库,其中涵盖了教学教案,临床病案及相关影像学资料,临床治疗方法,疾病愈后等,这种高科技的信息教学资源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资源,使教学的互动性得到显著加强,学生们边理解变记忆,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瓶颈。高绪仁等[13]采用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PACS系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和主动,学生们掌握影像学读片和骨科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大的飞跃,培养出了一批理论知识过硬,临床技能突出的医学生。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建立电子教案,补充和丰富教科书内容。教师根据临床教学和课本大纲的要求,从资料库中选择合适的病例,并详细标注出病例的相关信息,并附上最后的治疗结果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具体过程以及病例,影像等资料,做成WORD文档,按教材章节和教学要求分类。其次,建立电子化的病案追踪系统,由教员负责将收集的病例资料的愈后,随访资料一一登记在案,并定期更新。定期召开病案追踪读片会,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通过读片及骨科基础理论的学习来理解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鉴别诊断非常有帮助。对我院来说,建立影像资料库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经费、人员、硬件、观念等方面都有限制,但我们必须体现特色教学的路子,根据我院的实情及国内各兄弟院校的发展状况,一步一脚印,使我院的骨科教学走在国内前列,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王永丰,常巍,王达义.等.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639-641.

[2]吴少科,曾荣,钟环.等.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59-260.

[3]王瑞,郭子城,洪刚.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实践探讨[J].中国病案,2012,11(18):64-65.

[4]唐龙轩.有关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在骨科的应用及其发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1):875-877.

[5]吴兴旺,王乐,刘斌.等.非影像专业的影像学教学体会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3):534-535.

[6]赵波,白富梁.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193-194.

[7]孙永强,艾进伟,和艳红.骨科影像学数据库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8.

[8]王东,孙彤.运用对比法学习骨科影像学[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增刊):368-370.

[9]王浩.基于影像学资料的CBL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增刊):349-351.

[10]张劲松,葛雅丽,宦怡.放射影像互动读片新模式[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3):109.

[11]朱剑华.影像学资料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61,89.

骨科医生论文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train high-quality medicine talents,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student is important.We have taken the renewal of teaching concepts,and the revolu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We have a lot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orthopaedic teaching.

Key words medicine innovation education orthopaedic

临床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21世纪对医学生是要求为基础厚: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力强: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及自学、交流及科研能力;素质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医学职业素养,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潜力大:具备参与国际医学合作竞争的潜力和竞争力 [1] 。这就要求我们在骨科医学教育的观念、课程设置、实习内容及教学方法也应变化与之相适应。

1 充分认识现代医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重视对医学生认真严谨精神的培养,全面系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必须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单一技术型向跨学科复合型转变。

2 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改变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核心。我们在对国内外骨科的课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临床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较宽的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医学实践技能,具备创新能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依据新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我科对临床医学本科骨科教学进行优化。

2.1 调整课程 在确立的培养目标基础上,经过我科教师的反复讨论及研究,每一课时由50min减少为40min,将原有的必修课程从28学时调整为24学时,共减少4学时:(1)其中总论减少1学时;(2)上肢骨折减少1学时;(3)脊柱骨折及骨盆骨折减少1学时;(4)骨肿瘤减少1学时。

由于每一课时由50min减少为40min,教研室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尤其是多媒体局部解剖图像及手术图像演示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节约了讲解的时间。

2.2 骨科见习改革 优化见习课程内容,在保留传统4次实习课程设置:骨科检查法、骨科外固定、骨创伤、骨病的基础上,我们对4次实习的内容进行了改革。

2.2.1 骨科检查法 (1)学生观看骨科检查法的多媒体光盘;(2)教师分小组进行示范;(3)学生交叉进行骨科体格检查,教师在旁进行辅导,纠正检查中的错误。

2.2.2 骨折外固定 (1)集中讲解骨折外固定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具体的方法、注意事项。针对操作过程复杂,学生记忆困难。我们采取口决形式,以帮助学生牢记。如:石膏管形我们编写口决为:风平浪静、下水典礼、气泡出尽、稍加挤压、拖泥带水、环行上升、勤摸细塑、适当修剪、认真标记。(2)教师分小组进行示范:石膏、小夹板、牵引的操作。(3)学生交叉分别进行石膏管戊、小夹板的操作。

3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3.1 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的内容 骨创伤、骨病的临床查房中我们开展我科独创的临床骨科疾病的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 [2] :(1)病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Main Problem);(2)病人当前主要问题的原因是什么(Causes);(3)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Programs);(4)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Compare);(5)选择最佳治疗方法(Optimum)。

3.2 贯彻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的具体措施 (1)双向提问:针对学生不善于提问、质疑的不良习惯,我们在查房过程中采用双向提问答疑,即教师向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或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其中以前者为主,即教师根据大纲内容,结合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提问、答疑多次进行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骨科 专业知识的理解。(2)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是一种鼓励学生提问的好方法。由教师担任“新闻官”,学生担任“记者”。由学生提问,教师即席回答。这样可以解除学生顾虑,克服自卑恐惧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是创造性思维。(3)学生反串教师:让学生检查病人,依据临床检查结果,指定专人发言,然后展开讨论,明确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4)开展骨科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先抽签回答2~3个问题,然后进行抢答10题,根据成绩决出名次。1~3名给予物质奖励。此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使教学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完成。

骨科医生论文篇(9)

骨科疾病种类多,专业性强,较为抽象,常常需要以三维立体的方式理解,单纯的课堂教学仅使医学实习生熟悉理论知识,属于死记硬背,不能使医学实习生真正熟悉骨科,所以,需要在临床实习期间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实习带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一些改变,改变实习生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将文、图、实物密切结合起来,充分理解骨科疾病。另外,骨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更新较快,实习生可能会产生疑惑,因此,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适当加入相关的新理论是必要的。骨科的临床操作较多,如各种骨科疾病尤其是脊柱患者的体格检查、各个部位的石膏固定术及关节腔穿刺等,同时注重临床体检与相关检查的结合,避免因依赖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而放弃传统的体格检查,并可通过具体个案证实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2]。教授实习生学会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去思考骨科疾病,熟悉骨科常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常用操作的掌握,了解骨科前沿知识是骨科临床实习带教的主要目的。

2丰富临床带教模式

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常常是以大课的形式进行,实习生以被动的书本记忆为主,不能与授课教师达到主动的交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实习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不仅增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感,也有利于实习生的互动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对教授方式进行改变,增加多样性,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除了平时正常教学外,作者在临床带教中增加了病例个案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实习生对骨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病例个案讨论是指在临床上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病例或疑难病例单独提出,从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做重点而深入的讨论过程[3],其作为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临床方面如疑难病例、手术前准备及死亡病例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坚持每周2次的病例个案讨论,旨在提高本科室医师自身医学素质。将病例个案讨论放入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不仅能激发实习生对于骨科的兴趣,并指导实习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和文献做讨论准备,可有效调动其学习能动性,能够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充分地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和立体化,培养并拓展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

多媒体教学是应用视与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突显清晰、客观、生动和信息量大的优势,对实习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课教学中,但较少应用于临床实习带教中,在临床实习带教中依托科室的硬件力量,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临床带教中,能够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加深实习生对骨科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化,充分理解骨科的理论知识。

3培养医学实习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逐渐激化,渐渐影响到医患和谐和社会稳定。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不在实习生的临床教学目标和考核范围内,但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与患者的关系除了普通的医患关系,还包括由于患者对于实习生的不信任和抵触引发的医患矛盾,譬如实习生在诊察患者时会遇到患者的反感和拒绝,实习生与患者的关系会间接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所以,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也是临床带教的一个重要内容。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在临床带教中,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术水平及语言沟通会直接对实习生产生影响,所以,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导实习生以“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并且教授实习生端正态度,学习沟通技巧,赢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的顾虑,为实习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医患沟通基础[6]。同时在临床实习中应加强医学实习生的卫生法律观念,履行自身对患者及社会的法律责任,并维护患者的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完善出科考试制度

骨科医生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13-03

1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在1885年,由欧洲的病理学家Pommer首先提出。直到20世纪60年明骨密度仪后,才逐渐有了对OP深入的研究和认识。1990年国际骨质疏松大会上才明确的提出其定义,1993年骨质疏松的定义再次得到完善与确认,才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

2检索当代中医诊治OP 的文献和期刊寻找OP 的中医病名

传统中医不存在OP的现代定义,寻找类似疾病病名最好的方法是先通过检索当代中医关于OP 的文献和期刊,从中寻找OP 的相关中医病名。

21检索策略

211理论基础中西医对人一生的骨量的生理改变具有一致性变化,《内经・上古天真论》有对男女的一生的生理变化论述,由肾气生,到30~40岁左右筋骨隆盛,继而肾气衰减,出现齿槁,筋不能动,形体皆极,齿去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西医对骨量生理变化的认识相一致,即随生长,逐渐升高,到30~40岁达到骨峰值,之后骨量逐渐下降;肾主骨生髓,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根源在于肾。各种原因导致肾的机能不足,影响骨髓的生化,肾精不充,骨失所养,发生OP。脏腑辨证的理论基础以及久病及肾的认识,五脏之元在肾,五脏生化克制,协调平衡,但是肾元是根基,肾气充盛,则四脏俱荣;四脏盛也能养肾,正所谓肾为先天,四脏属后天,先天养后天,后天养先天。肾主骨生髓,四脏养肾,则助肾生髓。所以,五脏病变,终归于肾,肾不生髓,出现OP。因此,五脏病变会出现各个系统的症候表现,这些相应的症候也是理论认识的需要,也符合中医整体观念。

212纳入标准骨病变表现(西医OP典型临床表现)身高缩短、骨痛、驼背、甚至骨折(骨枯而髓减)。伴发症候群(久病及肾―应具有肾所主的症候)腰为肾之腑所主的症状:如腰痛、腰酸软;肾主下焦所主的症状:如小腹不适、下肢酸软乏力、膝软疼痛、下肢冷凉;肾司二便所主的症状:如尿频、尿无力、大便不成形或便秘;生殖系统所主的症状,如减退、月经不调等。

213排除标准仅仅骨的局部病变,如骨局部外伤、局部骨炎等侵袭病变;四肢骨病变为主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2检索范围由于1993年OP 的定义才得到完善,中医OP 相关的文献、期刊应集中在近20年左右,以此范围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期刊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

23检索结果与OP 相关的中医病名按频次高低如下:骨痿、骨痹、骨枯、骨极、历节、骨蚀。骨痿出现的频次最高,其中“骨蚀”的认识更多的是从外伤,外因侵淫局部骨导致的病变上来考虑的,予以剔除。

3检索古代文献,归纳OP当代中医病名

通过查阅先秦至清末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以上病名的基本病因病机,找出适合OP 的中医病名,按上述检索频次高低的顺序陈述如下。

31骨痿早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素问・痿论篇》有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骨痿意味着骨枯而髓减,无论从字义还是病生理的描述上都体现出骨质下降,骨髓量的衰减,十分N切。

此后,历代医家借引此义阐述骨痿,举不胜数,如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五痿证例》“病者肾热,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其色黑而齿槁,名曰骨痿”[1],清・章虚谷《灵素节注类编・卷七・诸痿病证・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热舍于肾,更耗其精,以至骨枯髓虚,两足软弱,不任其身,而成骨痿也”[2]。

综上,骨痿是从虚损的角度并以“骨枯而髓减”为病变中心的定义,重点是其提到了“髓减”,而且古今这种认识一直是主线,骨痿适合对OP的中医命名。

32骨痹早在《素问・痹论篇》提到骨痹,首先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对“痹”进行了解释,风、寒、湿三气夹杂对身体侵袭,成为痹症,并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素问直解・卷四》注曰:“痹,闭也血气凝气不行也”[3],所以“痹”有痹阻、不通之意。《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四・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对此未涉及髓减问题,此后历代医家多是引用《内经》原文,可见两个问题:第一、骨痹,是这种以属于六淫的外邪侵袭机体因外而内所致的痹阻之症,如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杂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如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4];第二、内虚是主要招致外邪侵袭机体的重要因素。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卷之三・外体门・痹症》:“内因由元精内虚,而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久而成痹,以冬遇此为骨痹,各因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也”[5]。

骨痹症特点为和骨相关的以痹症为中心表现,未提及髓减,不合适,应剔除。

33骨枯早在《灵枢・经脉第十》有“足少阴气绝,则骨枯”的记载,认为:“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指出少阴主濡骨髓,因此“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可以看出骨枯与骨和肉的相关性。

历代文献很少,多是引述。清代・徐灵胎《难经经释・卷上》引述原文并阐述《黄帝八十一难经》内容,若“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6],若“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6],“濡,滞也,经作“软而却”,却,退缩也”。又言“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齿肉却则龈上宣,故齿长”[6],这更像现代的牙龈萎缩,导致齿长,又指出“枯”,经作“垢”。其解释是“枯,不泽也”,这像望诊中精气不足的表现,“齿长而枯”的“枯”字在《灵枢》是“垢”,非骨“枯”之意,出现了后世医家相互引用的错误。又言“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营,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肉满,肉满,则唇反”[6],认为(满,浮肿也。肉肿,则唇亦肿而反出于外也。),肉满唇反则像是炎性渗出,局部水肿的表现,通过徐灵胎对原文的解释可以看出:以肾不充养为前提,继而出现骨和肉不相濡养,出现齿龈萎缩,牙齿无泽,牙根暴露,肌肉不滑嫩润泽,甚至口唇浮肿。加上历代骨枯的文献甚少,予以剔除。

34骨极文献研究显示,提骨极,要先提虚劳,为此追本溯源。[HJ2.9mm]早在《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其后《难经・十四难》论及“五损”[6],之后隋朝巢元方按虚劳分类在《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中在阐述“五劳、六极、七伤”,其中在“六极”里首先提及“骨极”,其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7]。至唐代孙思邈才对“骨极“更详论述,其《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方・骨极第五》中论曰∶“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8],指出肾和骨相关,又曰∶“以冬遇病为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耳鸣见黑色,是其候也”[8],其论述是借鉴了《内经・痹论》之义,又曰:“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身痹脑髓酸”[8]。这是引述巢元方条文,又曰:“以冬壬癸日中邪伤风,为肾风,风历骨,故曰骨极”[8]。明代《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骨极(附论)》 也有这样的论述:“夫骨极之病本于肾脏中风,肾主身之骨髓,风邪中其脏则伤骨,故为骨极。所谓骨极者,令人瘦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久立,卧不欲动是也”[9]。明代之后都是沿用,未见发挥。

可见,骨极源于六极,而六极,源于虚劳,而虚劳源于精气夺;骨极属虚,因肾虚,而招致外风侵袭,痹阻机体的病症。骨极是肾虚受风邪为主的外邪侵袭骨关节的痹症和肾风。如孙氏所言,风伤机体为肾风(此种情况其实类似于“肾痹”,即痹症伴有症候,风侵袭骨部位即“风历骨”,“故曰骨极”。明代《普济方》直接点出“骨极之病本于肾脏中风后伤及骨,故为骨极[9]。清代论及不多,未见发挥。综上,同时古代论及骨极非常之少,当代更少,只见提名,无关髓减,应剔除。

35历节汉・张仲景首提历节,从历代医家论著来看是指骨关节,如晋朝・王叔和《脉经》曰∶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10]。此后历代医家多是从《内经》的痹论阐述,也称为历节风。如清・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外因类・历节》中指出:“历节,即行痹、痛痹之属,唐人或谓之白虎病,宋人则联称为白虎历节风,又称之痛风,而元以降,专用其名矣。倘经久不愈者,多变鹤膝风”[11]。清・吴仪洛《成方切用・卷六上・祛风门・乌头汤》中描述:“历节病,即行痹之属也”[12]。

综上,历节未涉及“髓减”,为痹证性的骨关节病变,可伴肾虚证候,应剔除。

4结论

骨痹症特点为和骨相关的以痹证为中心表现,未提及髓p,此病名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命名不适合;从文献的源流看,骨枯,是肾气不旺,肾不充养,导致的骨和肉外候的症候群,应予以剔除;古今医家论及骨极的文献极少,早期以虚损论诞生,未涉及病因病机,后期多倾向于因虚招致痹症的以肢体、骨骼、关节为重点表现并夹杂肾虚外候的病症疾患,未涉及“骨枯髓减”,应予以剔除;历节可以解释为痹症性的骨关节病变,可伴有肾虚症候,历节也未涉及“髓减”,应剔除。古今对骨痿出现骨枯髓减的认识很清晰,结合西医对OP 的认识以及从骨密度减低诊断的角度上看,骨痿作为OP 的中医病名是最契合的。[KH*1D]

参考文献:

[1]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2]方春阳孙芝斋校灵素节注类编[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JP]

[3]高士宗注素问直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

[4]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李用粹证治汇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6]秦越人注中医十大经典黄帝八十一难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7]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8]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9]李骥普济方[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骨科医生论文篇(11)

关键词:EBM;PBL;骨科教学

骨科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力学及外科学等基础知识,专业性强,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已经成为目前骨科教学中的难题之一[1]。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思维方式,EBM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而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及导向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EBM理念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应用效果,以期进一步提供相关教学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临床专业1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20.5±2.1)岁,入学平均成绩(575.8±25.2)分;对照组男30例,女40例,平均年龄(20.3±2.3)岁,入学平均成绩(572.8±26.2)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入学成绩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校进行相关病例书写、进行体格检查及基本临床操作。观察组采取EBM+PBL教学模式:①首选进行关于EBM理论知识讲座,并示范文献的检索及评价方法;②制定完备的带教计划:在开始学习骨科知识前,综合评估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计划[3]。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并针对骨科的特点,制定掌握本专业主要操作的教学计划;③设置与骨科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培养学生探索骨科学临床知识的乐趣,将骨科常见病的概念、病理知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等知识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传授,在基础知识上,同时穿插临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及以往学生常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④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可以通过诱导、启发、设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意见综合起来,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细节问题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寻找答案;⑤示范一般专业技术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规范并反复训练。

1.3评估方法 选取骨科常见病例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教研室自制的试卷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由骨科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采取随机考核及逐一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满分100分。

1.4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比较 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总平均分分别为(83.5±10.6)分、 (87.3±11.2)分和(84.3±9.8)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8.5)分、(75.9±10.9)分和(75.8±9.2)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在传统的骨科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往往根据医学基础理论、零散临床实践经验、有关文献报告和动物实验结果等来讲授和指导学生进行骨科学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忽略最新的骨科学临床研究结果,不仅阻止了新知识和技术指导医疗和教学活动,更妨碍了创新性临床实践的开展。可是,当今社会医疗对骨科临床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看好病、做好手术,还要教好学、搞好科研,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骨科发展的需要。

骨科学是一个多门学科交织的专业,更需要一种准确的临床方法来验证结果。EBM从解决临床问题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理论和方法[4]。在骨科教学中引入EBM具有重要意义[5]:①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不但注重能力的培养,更教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②培养学生EBM思维及创新能力,不断激励创新,使学生掌握系统陈述归纳问题、文献检索及批判性评价的技能;③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PBL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励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形成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带教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6]。

本研究中,采取EBM理念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EBM+PBL教学模式组学生在考核中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总平均分均明显增高,表明EBM+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骨科疾病知识的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赖亚曼,李伟明.PBL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教师素质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43-1145.

[2]田少华,赵忠福,董平.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07):854-855.

[3]薛东波,张伟辉,薄红.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