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西药营销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02

西药营销论文

西药营销论文篇(1)

那么在品牌品种基础上怎么来规划普药产品线并创新模式呢?电视剧《潜伏》有句经典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在新的OTC品牌企业变革之际我觉得可以改为“有一种胜利叫做改变,有一种失败叫做坚守”。

所有的东西“窥一斑而见全豹”,抛砖引玉,欢迎交流。

现在的品牌OTC企业要大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产品的战略规划就是为品牌产品孵化的,因为“没有品牌的普药不好卖,没有普药的品牌利益难以扩大化”。 从商业竞争论的视角研究,品牌已经成为商业竞争的基本单位,产品品牌带动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带动普药销售,是普药营销的首要条件。从定位论的视角研究,产品品牌需要专业化营销、企业品牌需要文化营销,所以品牌OTC企业要在线上打造强势品牌,线下推进文化营销,促进普药销售获得优异业绩,才能推动品牌药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首先要进行产品线规划:

产品是资源,是终端作战的“武器”,是消费者对企业认知的载体,是实现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载体,没有产品,就没有一切。产品是资源,但并不是拿来什么产品都可以去卖,都有可能在终端上量的。终端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哪些产品适合你的终端?哪些产品不适合你的终端?零售终端需要哪些产品?医疗机构终端需要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公司是否有批文?是否可以生产?不能生产是否可以委托加工?没有的产品怎么办?是否需要OEM?哪些产品需要进行OEM?OEM产品什么时候能够到位?自有产品和OEM产品在你的产品中的比重是多少?如何进行平衡?哪些产品线是重点产品线?哪些产品线是次重点产品线?在产品线中,哪些产品是重点产品?哪些产品是利润产品?哪些产品是销量产品?哪些产品是阻击产品?如何选择主品?如何规划主品,打造主品?如何对主品进行品牌规划? 所以产品线规划是实现产品集群化的重要举措。产品线是指相互关联和相似的一类、一组产品,即我国通常所说的产品大类。产品线可以依据“产品功能上的相似、消费上具有连带性、类似的治疗作用、相同的分销渠道等方面进行规划。

1)、从市场的维度规划产品线

从整个医药行业市场数据分析,中国医药企业80%销量来自县级市场(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三终端市场),所以任何一个品牌OTC企业的普药战略第一阶段的市场策略都要占领县级市场,做强做大县级市场,那么产品线规划和销售就要适合县级以下市场营销的特点,从县级以下市场患病率和就诊率数据分析,县级以下市场对医药的需求依次是:急慢性咽炎、流行性感冒、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风湿疾病、高血压等,所以企业要打造消化线、风湿线、心脑血管线等需求强势产品线。

2)、从需求的维度规划产品线

消费者对药品需求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见效快”,愿望迅速缓解病痛、消除痛苦,但是绝大部分中药在治疗效果上显效慢,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会流失顾客,西药治疗效果快,但是副作用特别大、停药就反复,消费者不能长期服用,所以规划产品线时要“中西”结合,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药产品线规划要有三个思路,一是品牌类产品,借势销售,例如999引领的感冒灵、云南白药引领的膏药、东阿阿胶引领的阿胶、哈药引领的高钙片、葵花引领的胃康灵等产品,该类产品你采取跟随策略,采取合适价格销售,通过自己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引领销售获取市场份额;二是独家产品、稀缺品类或新特药,该类产品可以以高价销售,获得利润,并逐步做大做强;三是按照大品类普药规划产品,以价格优势获得市场份额,走量产品,例如常规板蓝根、维c银翘片、消食片等产品。西药规划主要按照两个思路,跟随知名OTC品牌类产品,例如复方氨酚烷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多潘立酮片、布洛芬等OTC品牌药品类,消费者对这些通用名并不陌生;二是大普药西药,该类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熟悉,例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药品、消炎镇痛类产品等,消费者比较熟悉,能取得良好销售业绩,对于陌生的西药原则上不规划。

3、从推广战术的维度规划产品线

纵观中国医药行业30多年的营销历程,医药营销专家研究了多种营销推广战术,例如大广告拉动模式、医生与店员挂金销售模式、活动营销模式、会议营销模式、直销模式、旅游销售模式、诊所会销模式、体验营销模式、院内处方院外销售模式、专卖店销售模式、商业驱动模式等等,这些营销方式有的现在仍在运用的、有的已经过时被淘汰,但只要通过创新或演变这些方式,仍然有销售力,但有的将不能再运用。不同的产品、产品线适合的营销战术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规划产品线时要思考推广战术是什么?根据推广战术规划产品线,也是一个重要的规划策略。

其次要制定合适的产品线推广策略

1、治疗方案 中西结合 根

据“中药好、西药快”的特点,推进联合用药,这个时候企业销售的就是治疗方案,比如胃病治疗方案、风湿骨病治疗方案、心血管治疗方案、高血压治疗方案等,这些治疗方案逐步通过产品为载体打造完成。通过消费者教育,中药效果慢但标本兼治,西药效果快但不能长期服用,长期用药副作用大,西药对胃、肠、肝、肾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消化线,针对胃病形成的四大原因,推出“胃病全方位”治疗方案;推出风湿病“综合治疗”方案,西药迅速解除疼痛,中药驱除寒毒,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得到消费者认可。这些产品线主要通过地面营销活动为战术进行推广,到一定阶段再辅以地县“电视专题”促进销售,将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

2、主品引领 服务并行

在产品线规划、推广过程中,要以某个高利润产品为核心,带动一部分产品进行销售;同时,在推广中还要按照中医理论和治疗经验给予辅助治疗

3、品牌带动 活动推动

这是个动销为王的时代!贴近顾客,征服终端!

西药营销论文篇(2)

当我一口气读完陈奇锐、季伟新著《突围·核心力营销》(以下简称《突围》)时,脑子里不禁蹦出《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开篇语。

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缔造的“幽灵”激荡了、改变了世界;而这本《突围》,在当前新医改加速医药行业洗牌的背景下,对于中国制药企业的营销转型和突围,也将有着强烈现实指导意义。

正如九州通的牛正乾先生在前言中所言:“这本书恰逢其时,来的正是时候!”

我想,在中国制药业界,作为“中国第一本医药战略营销书籍”,“核心力营销”的“幽灵”已经势不可挡了。

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溢美之词。其实,制药企业的人都知道,营销书虽然汗牛充栋,舶来的、本土的,谈战略的、谈战术的,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我们从不缺少新思想,甚至思想过剩,但很多思想却偏离实际,让人陷在迷魂阵中无所适从。

这些思想和书籍,就像很多的星星,看着挺花哨,但却让人眼花缭乱,却辨不清突围之路。

而且,时至今日,针对制药企业战略营销的方法和营销书,还是空白。《突围》开创了一个先河。书中,作者结合了“四分西学,六分中国”, 凝聚了本土经验和原创智慧。最终形成了“自家绝招”。

《突围》不仅提供方法论,更提供方法。为中国遭遇困境、亟待突围的药企,提出了标准化的获得竞争优势营销操作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围》更像是北极星和一轮明月,为中国药企指引方向,照亮道路。

中国药企生存之道

事实上,《突围》中所倡导的“核心力营销”观念,早在2005年开始,陈奇锐及其领导的柏青机构,就已经在《医药经济报》、中国营销传播网上,用行业分析、案例评述和新闻评论的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呼吁和鼓吹。笔者也是其读者之一,并深以为然。

在书籍写作过程中,“核心力营销”体系逐渐完善,而中国制药企业的突围路径,也愈加清晰。《突围》中对此有详细阐述,可以用几个数字简要概括:

一个目的: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应该以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远离竞争为目标。

五个支点:中国药企构建核心竞争力,应该从五个支点出发,包括“研发/产品,资本/效能,管理/流程,渠道/推广,品牌/传播”等五部分。

三个阶段:构建核心竞争力,按照企业规模、实力和资源不同,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每个阶段的药企,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生存方式和突围路径。

三要素:核心力提升可以根据企业实情,在高成长市场、爆发点选择和资源配置三要素上做加减法。

三项影响因子:企业核心力构建成败的关键,还要看企业领袖、企业文化和执行力。

四项基本原则:包括聚焦、差异化、整合资源和充分信息化。

从上述总结可见,《突围》中,虽然引进了西方的营销管理思想,比如波特,但并没有对其盲目崇拜,给自己带上理论的束缚和枷锁,也没有生搬硬套西方制药巨头的营销模式和生存法则;而是结合中国业的历史、现状和走势,充分比对东西方差异,结合作者在一线营销咨询实战的经验,去芜存菁,抽丝剥茧,提出了本土化的务实的突围方法。

回到原点,就书籍本身的营销而言,《突围》这本书,对于制药业的读者来说,有着巨大的“产品创新性”。

与大而全的营销书相比,《突围》更加细分,专门针对中国制药业,看的明白吃的透彻;与“学院派”拿数据堆砌、用拗口文字写成的书籍相比,《突围》直接指出问题,谈解决方法和营销策略,不绕弯子不兜圈子,快言快语、文字辛辣,直接切中要害,观点鲜明,看得懂,用的上;与那种剪刀加浆糊的编辑类图书相比,《突围》是一个营销咨询机构,用7年营销实战经验原创而成,是从服务新谊药业、天施康药业、康缘、恒瑞等多家药企的点点滴滴的智慧和思辨提炼而成,既有理论的严密,同时还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而这种扎实、务实、实战的营销书,不正是我们企业方所急需的吗?

李嘉诚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却从不看“没有用”的书。制药业人该向他学习。

中国制药业呼唤《突围》

读完《突围》后,你会和我一样,心中存在的那些疑问,已经或多或少找到了答案,比如——

西药营销论文篇(3)

一、专业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市场营销专业逐步形成了结构较合理、课程设置完善的框架体系。但是,就我国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分析,该专业起步较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11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中有16所学校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当年招生1667人,在校生6136人,毕业1505人。

二、存在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匹配。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管理学以及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当前大多数院校该专业的教学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只能通过模拟市场环境让学生体会。例如开设ERP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市场营销活动的部分环节,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体制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显脱离。

2.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靠一门或者几门课程完成,而是要依靠全部开设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高等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多局限于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市场调研能力以及对医学、药学等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任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专业课程教师实训能力匮乏。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是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习实训能力匮乏。

三、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当前充分利用企业、行业和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多方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广义的校企合作是指以学校、研究机构、企业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部门为辅助,按一定的规则或机制形成联盟,实现人才培养、知识更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功能。校企合作是确保高校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以山西省为例,截至2011年,全省有700余名研究生,400余名校企导师先后参加了40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项目经费达7000多万元。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参考,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以山西中医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院),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科研平台、高校优秀人才交流平台以及高等教育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信息资源广等优势,同时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专家与教师直接沟通交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

2.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科专业要求,体现该专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我院把《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等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作为共建课程,聘请企业高管参与实际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深度结合。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素质拓展、学术讲座等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所需场所,并安排专门人员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切实走进企业的市场部、人资部、物流中心等部门,深入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状况。

3.专注师资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我院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一是学历教育。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二是专业进修。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全省学术会议、研修,开阔视野,提高专业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三是完善师资库。从企业中选拔具有高学历和丰富营销经验的高管作为师资库成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以此来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医药营销专业存在起步晚、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师实践能力匮乏等不足。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加强合作,力争提高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社会和学校的共赢。

(张红,女,1986―,山西晋中人,山西中医学院医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医药管理。)

参考文献

[1]宫春博,康怀兴.高等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5):58-59

[2]侯怀银.高等教育学[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西药营销论文篇(4)

一、山西省医药公司发展介绍

山西省医药公司成立于1950年,建国初期隶属于山西省商业厅。1955年山西省药材公司挂牌,负责全省中药材的调拨、批发和零售。随着历史变迁与机构改革,1979年组建成为山西省医药管理局,1983年更名为山西省医药总公司。1999年省政府把原属于省医药总公司管理的182个企业,组建为省医药集团公司,承担着全省医药药品的批发和调拨任务。2004年山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传承了山西省医药公司、山西省药材公司、山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资源,2012年10月1日,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由一个整合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型医药商业企业,一跃成为依靠现代管理理念治理的股份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二、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转变改革过程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

制的转变对山西省药品经营行业的冲击从1955年到1983年,由省药材公司到省医药总公司,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大国有制医院、私有制医院、股份制药房等更多的药品销售企业可以直接面向群众销售药品,到2000年左右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大规模成立。由于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没有完整的销售手续,或是销售范围受限,在进行药品销售时就势必会挂靠在一些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名下。由于供求市场容量有限,往往看到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大量的销售票据背后,实际上都是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销售的成果,国有药品经营企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与票据相对称的业务量,形成所谓的“走账”,逐渐一些小型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被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并购、卖牌。股份制、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渐渐占据药品销售市场主导地位。

(二)国家药品销售管理政策的调整与再改革

2010起,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开始整合小型药品经营企业,由于药品经营企业的规模、资质、经营范围、销售手续管理等要求日益严格,一些曾经挂靠或者购买国有企业牌子的小型私有制药品经营企业纷纷倒闭、转行,或者干脆又返回头继续挂靠到符合经营销售条件的大型药品经营企业上;在严格的市场条件管理下,销售利润大幅缩水。最后,大型医药集团逐步将小型私有制企业并购,占据大部分药品销售市场份额。

三、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制约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为:制药和药品经营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型企业短缺,新药创新能力弱

1.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组建与发展逐步规范着药品经营市场,但制药与药品销售综合性企业短缺,能够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药品经营企业少之又少。

2.省内制药企业常年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多,产能过剩,专业化程度低;而药品销售企业就向市场上销售着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仿制药品,因为此类药品成本低,费用低,利润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牌子弱、疗效较差等。长期如此,导致群众不愿购买山西省企业生产的药品,选择购买一些知名度更高的省外或部级药品,影响制约着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良性发展。

3.药品创新研究投入不够。影响山西省医药企业深层次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药品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少,新特药少,新特药创新能力弱。

四、对未来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稳步的发展建议

(一)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为药品销售市场主体原则

大型医药集团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现代化,制度更加完善,药品采购环节更加严格,出库销售检查更加细致,百姓用药更加放心,应当坚持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为药品销售市场主体原则,并形成大型医药集团市场化,同时应形成良性竞争,避免一个或某个医药集团垄断化发展。

(二)鼓励支持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产销一体化的系统发展理念

建议政府鼓励科技型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对省级大型制药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输送,允许其设立制药研究中心,帮助联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药品研发成功后,主动宣传,扩大市场影响,使其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力争使山西省具备产销一体化的大型综合类优秀医药企业跻身全国同类一流水平。

(三)加大新特药的开发并参与药品新品种的竞争

新特药是未来制药企业竞争的核心,山西省医药企业能否跻身全国前列,取决于以仿创结合为主的研发新能力。据笔者了解,市场上儿童专用药物品种与数量稀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严重,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资源少,给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成人化现象极其泛滥。因此笔者呼吁并建议山西省制药企业能够大力研发专用于儿童服用的药品,保证下一代的安全健康成长。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改革左右着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分析阻碍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向前发展的原因后不难得出,继续推行大型医药集团化发展是前提条件,支持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产销一体化系统管理是主要方法,加大新特药的研发力度是必要手段,只有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才能更加稳步地推进山西省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好务,把好健康关。

作者:张玉琴 单位: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网,2011

西药营销论文篇(5)

现在的维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多数采用市场区域经销模式发展,象新疆的雪莲维药基本上以经销模式运作;新疆奇康哈博维药则根本不运作新疆市场,主攻内地市场也以经销模式为主;还有新疆和田维药在运作一段时间新疆市场后也改以经销模式运作;喀什维药基本也采用同类运作模式,只在南疆地区建立局部优势等等。我们现在仔细来分析一下,我们运作市场就和当年红军打仗一样,必须先生存后发展。维药企业在没有建立自己的区域优势既所谓的根据地就盲目扩张,想一口气做大。而现在多数的维药企业第一没有充足的资金,第二没有形成自己的有效营销模式及营销经验。这种想法带有很大的侥幸心里,基本上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商的身上。

维药在新疆也好在内地也好还没有知名度,没有形成品牌,在新疆的汉族人和内地的消费者眼中还是陌生的,让人感觉很神秘。维药理论除了在维医中被认可外在西医和中医中,几乎没有人了解维药,认识维药,更谈不上认同维医理论和维药了。而我们在运作医疗市场时必须面对除维医医院外,百分之百的医院没有设立维医科室,百分之百的医生都是学中医和西医这个现实。那么我们用传统的医药运作模式是否还能行的通吗?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为卖药,我们采用普通的临床运作模式是可以卖掉我们的产品,但是医生只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而用药,在他们心中是否认同维药呢?这是很关键的。在OTC市场我们更是很难见到维药企业的身影,品牌的宣传更谈不上。个别企业的宣传推广也是昙花一现,象看世界杯穿无影袜等,没有长期进行品牌宣传,没有长远战略规划。在终端更是很难见到维药的宣传了。

我个人认为维药当前最紧要的市场营销应注重这么几个方面:

1、 作好企业长远市场战略规划,避免短视行为。夯实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研发体系,深入研究维医学理论及维药学理论;组建高效团队,储备人才;建立区域市场优势,为运作全国市场练好兵及找到更科学有效的营销模式和营销推广整合方案;全国市场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发。

2、 作好新疆市场,家门口发展有很多优势,第一是我们有九百万维吾尔族消费群体认同我们的维药。第二我们有当地的有利政策及社会资源可以利用。第三我们在新疆运作有地理优势,人文文化优势。第四我们了解新疆市场,人力储备也较方便。第五在新疆建立自己的区域优势。

3、 对产品及市场进行深度调研,作好市场定位和产品组合,确定主打产品及其他产品的营销运作模式。

4、 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内地区域市场及国外市场的开发,建立独特有效的市场开发模式,形成差异化优势。

5、 建立自己的专家队伍,在新疆范围内开展专家学术性推广活动,扩大维药知名度。

西药营销论文篇(6)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新晨

西药营销论文篇(7)

那么,“息斯敏”危机会不会再现"PPA事件"的广泛而深刻的实质性影响?面对危机,西安杨森如何处置?竞争厂家又该做何反应?整个事件的发展会是谁的营销良机?或者说,“息斯敏”危机将可能被谁如何利用? “息斯敏”危机是不是"PPA事件"?

西安杨森和中美史克、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大连辉瑞等一批合资医药企业一起,它们在中国内地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其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稳步增加。其主销产品之一抗过敏药息斯敏在最初进入市场时,巧妙地通过一位司机服用传统抗过敏药和息斯敏之后的不同表情,来进行情感的诱导,突出了息斯敏这一新型抗过敏药既可止痒又不会令人嗜睡的优点,使消费者印象深刻,令病患者跃跃欲试,最终实现了品牌的成功上市!而过去那些普通、落后的抗过敏性药物,总少不了一些带有麻醉感,让人服用后昏昏欲睡的通病。这一独特的产品诉求让息斯敏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虽然我们很难从公开的资料中获得准确地数据,但有资料显示,在中国已上市16年的息斯敏年最高销售额曾超过2亿元。还有媒体引用行业人士的观点,指出该药2002年在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抗变态反应药物(化学药)排名中名列第一,暗示其销售额之巨大。无论从西安杨森的销售额和销售结构估算,还是从行业数据分析,息斯敏近年的年销售额都是在2-3亿元之间。

这样一个销售规模的产品危机会不会像相当年"PPA事件"之于中美史克呢?在危机暴发之初就下结论还为时尚早。首先,国家药监局对此事正在调查中,尚未做出任何决定或得出结论,也就是说目前息斯敏的销售仍然是合法的;其次,康泰克曾占据感冒药OTC市场份额的40%,1999年的销售额更达到7亿元,不仅其市场额度在行业内"不可思议、不可撼动",其销售额对中美史克的贡献也非常之巨大,虽然息斯敏的情况与康泰克相似,但至少其在西安杨森的销售贡献比重不如康泰克之于中美史克显得突出。

事实上,息斯敏危机早就存在,我国山东省和河南省的两家基层医院曾先后于1991年和1992年报道了息斯敏导致药物性皮炎和诱发心绞痛的不良反应病例。而国际上关于息斯敏的安全性更加慎重,以至1999年起,Janssen(杨森)公司自愿在全球撤消其抗组胺药息斯敏,但该药在中国继续畅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息斯敏在中国上市以来就像漫延的汽油一样,随时可能引燃市场危机,但由于西安杨森的高水平危机管理,使得这一危机长期得以控制,近日爆发的息斯敏事件应当早在西安杨森的监控之中。

那么,“息斯敏”危机是不是"PPA事件"?它会不会将西安杨森拖入当年中美史克一样的危机当中?至少从目前看还不会如此严重。首先,虽然息斯敏的销量巨大,但作为单品在西安杨森营业额中的份额并不像康泰克之于中美史克那样举足轻重;其次,虽然息斯敏的安全性遭遇到的质疑不亚于当年的PPA,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现法律禁售或限售的情况,只是将其从非处方药改为处方药,其在国外市场的退出是厂家基于市场需求的萎缩进行的,中国政府会对息斯敏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或做出什么决定还未可知。尽管如此,息斯敏事件在短短数天内就受到了如此广泛的关注,这足以引起行业内高度重视(SARS事件使国人的危机意识特别是关系到人身安全的危机高度警觉),这一事件必然会迫使西安杨森及其竞争者在营销策略上做出快速反应。 西安杨森:麻烦应付者还是危机控制者?

息斯敏事件会给西安杨森带来哪些危机?

第一、息斯敏销售受困。息斯敏因止痒又不致困的独特产品诉求而获得巨大成功,以至于这个处方药在许多市场上被以非处方药销售。息斯敏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关注点必然迅速转移到产品的安全性而忽视其过去的强势诉求,由此引发的行为是放弃使用息斯敏;对于息斯敏经销者来说,不仅药店可能放弃息斯敏经销,医院也会因安全问题放弃息斯敏销售,甚至会出现退货现象,也就是说西安杨森可能公开或秘密召回息斯敏产品。

第二、西安杨森信誉危机。西安杨森作为一家优秀的合资企业,其管理和营销水平都为行业所称道,其外方企业强生公司也拥有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但是,西安杨森在息斯敏在国外退市已经数年的情况下,还在中国大力推销该产品,并且有隐瞒其副作用的嫌疑(可对照其新旧说明书),另外,息斯敏在一些市场作为非处方药销售也会连累西安杨森的形象。

第三,舆论将扩大事态。舆论的高度关注可能会提及西安杨森其它产品的副作用以及在市场上不规范销售(如处方药按非处方药销售)等,这会使问题复杂化、事态扩大化,无论西安杨森辩或不辩都会是不场更大的危机。

第四、可能面临消费者投诉或其他危机。

面对危机,麻烦应付者和危机控制者往往只有一念之差。西安杨森一向谨慎行事,也非常善于危机管理,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积极赢利者,面对危机,西安杨森如何在企业安全和企业利润之间平衡尚不可知,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也可算作是对西安杨森可能采取措施的猜测吧。

一、积极应对、谨慎表态。

很多人都把息斯敏事件与PPA危机相提并论,我相信西安杨森对PPA危机的研究会更细致,其实这两件事是不尽相同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息斯敏被禁售的可能性较小,而当年含PPA的药物是被叫停的。也许正因此,两个近似的案例中,西安杨森没有模仿中美史克这个危机管理成功者当年的表态,而是表明息斯敏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尽管西安杨森的这一表态有其充分的理由,但在事情发生之初就这样明确表态不能说是一个谨慎之举。当然,西安杨森的表态是其息斯敏产品策略的一部分,即尽量延长息斯敏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期,从其改变息斯敏单片剂量和修改说明书就可以感觉到这一意图。但西安杨森也许没有充分估计到会舆论骤起,要知道消费者危机意识要比PPA危机时强烈百倍。因此,西安杨森在事件之初就表明不退市的态度极可能被视为不负责任而遭遇更强烈的反击。建议西安杨森应该在行动上积极应对,在态度上谨慎从事,不要把关注点引到退市不退市上来。

二、引导舆论,诉求息斯敏副作用的可控制。

这是对息斯敏产品策略有效坚持的重要步骤。我们知道西安杨森已经改变了息斯敏单片剂量并修改了说明书,如果西安杨森能主动认可息斯敏副作用,并非把自己逼进死角,相反能以退为进,强调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特殊群体必须尊医嘱,引导人们关注药品市场的管理(如把处方药当非处方药销售),关注患者如何正确服用等。

三、规范终端管理,调整终端策略,维持和扩大医院销售,严禁息斯敏流入药店按非处方药销售并让社会知晓自己的做法。

四、和院方甚至药店一起,谨慎对待消费者投诉,防止投诉公开化和连锁反应。

五、承认现实,认可息斯敏销售的下降趋势,不要因过分追求息斯敏销售量而在市场上出现不当的宣传或营销方法,从而引发事端;适时推出替代产品。 竞争厂家:乘机进攻还是隔岸观火?

西药营销论文篇(8)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将古老的中药推向全世界,特别是西方主流社会,一直是中国中医药界人士的梦想。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传统的制作方法所形成的中药与FDA的检验手段、控制标准等几十项要求差距甚大,使中药进入欧美市场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反倒是日本、韩国推出的“洋中药”不仅笑傲国际市场,甚至“反攻”中国。

1996年中国终于开始大力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这个从军营里走出来的企业家敏锐地意识到:这对中药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吃了几千年中药并创建了中药理论的中国人因无法形成一套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的标准,缺乏与国际对话的前提,导致今天的被动,如果仍走传统工艺和制药方法的老路子,中药企业只能在国内徘徊。为此,他大胆地利用先进的工艺、现代的科技手段来实现中药量化标准,研制出符合现代国际药剂学要求的复方丹参滴丸等一批现代中药。

1996年下半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优良的中药品种,冲击国际市场。复方丹参滴丸在众多的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闫希军立即着手准备科研报告,向美国FDA递交复方丹参滴丸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市场的申请,并于1997年12月9日顺利通过FDA预审。FDA虽然严格,但更尊重科学与事实,复方丹参滴丸不仅在剂型上突破了中药几千年来“丸散膏丹汤” 的传统剂型,而且用科技上的先进性保证了药品质量的稳定。

天士力在美国获得成功后,从1998年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它先在越南成立办事处,又于2004年在马来西亚建立子公司――天士力集团马来西亚公司,正是这家子公司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很快建立起天士力集团在新加坡、文莱、印尼、泰国、菲律宾等邻近国家的经营分销中心。

构筑品牌价值,深挖品牌内涵

国内很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最惯常的手法是以低价策略为主,将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天士力作为国内极富声誉的知名品牌,在抢滩东南亚市场时,从来不搞“兄弟阋墙”的价格混战,始终坚持树立品牌形象、以品质占领市场。

天士力初到马来西亚时,当地拥有近800家类似的公司,竞争非常激烈,那它为何还是选择这里作为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并最终在强敌环伺下成功站稳脚跟的呢?据天士力马来西亚公司的领导人李卫博士透露,天士力之所以选择马来西亚原因有三:其一,马来西亚地理环境优越,加上稳定的政治因素和政府积极配合,非常适合作为天力士发展业务的核心市场。其二,马来西亚直销行业有30多年历史,发展稳定,属于非常成熟的直销市场,甚至可称为直销王国。其三,马来西亚离中国较近,在支持方面比较容易做到位,而且马来西亚华人众多,中药容易被接受。

天士力在中国中药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无论科技含量、现代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等,都是中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尤其天士力集团采用GNP国际标准,应用高科技的提炼方法,在中草药的汲取上经验丰富,有着绝对的发言权,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的竞争,只要产品好,就有机会打动马来西亚人的心。

为了在马来西亚树立品牌形象,天士力从中国总部引进专为东南亚设计配制的8类产品。例如,马来西亚至少有25%的肥胖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已成为危害其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据这一情况,天士力马来西亚公司全力推进以芪参益气滴丸为代表,以新开发产品糖敏灵、山楂红曲做补充的现代中药产品,主要攻占心脑血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市场。2005年6月,天士力又引进旗下中国销量第一的产品“新复方丹参滴丸”。用于预防、治疗冠心病的“新复方丹参滴丸”一进入马来西亚市场马上大受欢迎,被很多患者视为救命药、常备药、必备药。

2005年7月和8月,天士力先后在马来西亚Sitiawan与马口地区举行大型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吸引了大批经销商及当地居民参加。两次讲座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群体、预防保健等方面常识进行讲解,为广大患者、当地居民传播健康理念,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推广“强化品牌意识,淡化经济指标”的目标与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当地人对天士力有了文化、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天士力将品牌定位于高品质的健康产品,构筑品牌价值,深入挖掘品牌内涵,使自身品牌魅力尽情展现。

选择直销经营,推销健康理念

天士力的营销始终是围绕着推销健康的理念。天士力认为,营销不能是单一的产品交易与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要打造成企业与社会对接的平台,以高科技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向消费者推销人类健康,推销品牌文化,把天士力“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的企业理念奉献给社会。基于这一理念,天士力集团海外市场皆以直销方式经营。天士力在马来西亚的直销经营,非常注重市场建设,重视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强调市场网络建设,另一方面加强营销服务建设,突出“诚信和服务”。

李卫认为,作为企业领导人,无论是在做任何决策之前,或对直销商、对消费者做出承诺之前,应该把诚信放在最前面。天士力每月准时发放奖金予直销商,对直销商的承诺也是一致的,绝不会有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对于消费者,提供最好、最有效果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坚持以诚信领航,不欺骗、不隐瞒,诚心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健康解决方案。天士力推行有别于那种“靠广告自我标榜”的商道,通过学术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创造消费者价值,给消费者一个诚信的天士力。

在马来西亚天士力集团,从总部至各专卖店,经销商的教育培训直接延展到末梢网络,培养了大量各级经销商,并对于符合资格的健康知识及产品讲师颁发证书。通过培训讲座及知识讲座等形式,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口口相传,推出健康工程,进行大健康培训,宣传了科学的健康知识,宣传了中医药理念,让消费者真正体会到天士力的“诚信与服务”。

西药营销论文篇(9)

“位于南阳医圣故里的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仲景品牌,采用仲景经方,制造仲景名药。”吴延兵认为,该公司将仲景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借中医药文化传播企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是通过文化定位传播,树立自身品牌的经典案例。

吴延兵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其对中医文化的影响力是别人无法达到甚至超越的高度。张仲景是独有的。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将仲景注册商标,也是独有的,不可复制的。该公司将产品与仲景品牌和谐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和仲景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结关系,促进了企业文化的高端传播。   创新中医理论

上市9种专利新药,核心产品通心络胶囊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6个专利新药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近年来,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系列特色专利中药,形成了专利产品群,市场优势十分突出。

吴延兵说,通过创新中医理论铸造企业品牌的,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产品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市场占有率无可代替;整个产品群相关度深,并且互相依存,是在创新理论基础上,由一种优势品种带动多种品种共同发展的典型代表。

发展公益事业

步长集团已发展成一个以医药产业为主,同时涉足高科技产业、健康产业等众多领域,多元化经营的产业集群。其医药板块步长制药在全国有多个事业部、多家生产企业,销售网络交叉覆盖全国1.5万个医院和13万零售药店。同时,该企业还组织开展“共铸中国心——西部地区心脑血管健康关爱计划“,以公益事业树立扩大自身影响。   “步长集团形成了立体化的运营模式,具有灵活多变性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随时应对各种运营中的问题和困难,而且整合的终端网络资源、专家学术资源、政府资源等丰富资源,优势资源整合,完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吴延兵分析道。

西药营销论文篇(10)

【论文摘要】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我国的中药产品必须走向国际市场。由于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我区的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将是不错的选择。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应解决强化相关领导和企业抢占东盟市场的意识、统一协调各企业的行动、对东盟市场的营销环境进行调研、进行SWOT分析、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选择正确的进入方式和策略等相关问题。 【论文关键词】 中药产品 东盟市场 进入方式 根据2006年1月12日在广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广西将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铝业、钢铁、石油化工、锰业、糖业、林浆纸、医药、茧丝绸、工程机械10大产业集群,其中,医药产业集群又以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为重点。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加快广西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步伐将是一个突破口。主要理由有:(1)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短期内增长潜力有限;(2)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3)东盟是一个拥有5.1亿人口的大市场,华人较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我国的中药,中成药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相对容易,而且市场竞争不太激烈,增长潜力大;(4)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均在南宁举办,为广西的企业向东盟各国宣传中药产品和加强合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5)要进入东盟市场,政府就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也迫使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营销管理水平,反过来又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仅使自己的产品占领了东盟市场,回到国内还能进一步提高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当然,广西的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统一协调各企业的行动 加强组织和领导是广西的中药产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的保证。尽管是否抢占某个市场是企业的个体行为,但要使广西的中药产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仅靠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中药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中药产品质量,这就涉及到中药现代化的问题。而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只有在中药全行业包括药品开发、药材栽培、采集加工、剂型开发、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重新规范,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进行现代化改造,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中药提取、分析、制剂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中药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西药展开强有力的竞争。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扶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相关企业之间的共同协作,所以应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牵头,组建一个广西中药发展协调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工作,并在发展规划、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综合考虑。只有这样,广西的中药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东盟市场并逐步进入欧美市场。 二、组织力量对东盟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调研 广西的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必须了解东盟的市场情况。笔者这里所说的了解不是一般的了解,而是对东盟市场的宏观、微观营销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宏观环境的了解具体又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尤其是对进出口控制和药品管制的相关法规等)、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对微观环境的了解具体包括东盟各国的消费者需求特点和购买习惯,相关产业的竞争状况,药品市场发育程度,药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各种促销手段的可利用程度等。要全面了解这些情况,就必须组织力量对东盟市场的营销环境进行调研,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员,尤其是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如果由单个企业去进行调研,不仅企业难以承受这笔巨额费用,而且也是一种浪费。如果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的企业组成一个临时的调研机构去开展调研活动,或者由相关的企业共同出资委托某个专业调研机构去开展调研活动,这样都会大大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且调研效果不见得比单个企业差。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是由中国-东盟各国的高校的专家、教授组成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头调查研究该专家、教授所在国的市场情况,然后汇总成一部《中国-东盟各国市场营销环境研究报告》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对广西的制药企业有用,而且对所有准备在中国-东盟各国市场大展宏图的企业(包括东盟各国企业、甚至一些跨国公司)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的负担更轻(只需购买一部著作,有些不够 细的情况再进行补充调查),而且还有利于加强中国-东盟各国高校之间的联系,提高各国高校的营销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缺点是时间跨度要长一些,所以本研究项目宜提早进行,研究费用可由政府先资助一部分,企业赞助一部分。 三、进行SWOT分析 广西的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因此,在对东盟市场的营销环境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还要进行SWOT即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威胁(Threat)分析。 如果仅从面上的分析,我们的优势为:(1)广西的中药资源非常丰富,药材物种达4623种,而且还背靠药材物种的第一大省——云南;(2)中药复方在应用上品种繁多,对新药和保健食品的开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中药文化对药物开发利用的独特思维和理论体系,留下许多领先世界的医药记录,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4)中药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比西药低,副作用小,而且能标本兼治;(5)中药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独特疗效。 我们的劣势:(1)中药企业的规模太小,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2)中药的标准化水平太低,尤其是药材和原料的标准化水平更低;(3)目前广西仍有部分中药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未能完全达到GMP标准;(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及经验。 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1)随着化学药品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回归自然”的思潮在世界兴起,国际市场对中草药和天然药物的需求扩大,据统计,在亚洲有60%的人使用中草药进行保健与治病;(2)东盟是一个拥有5.1亿人口的大市场,华人较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我国的中药,中成药得到广泛的应用;(3)中国加入WTO和即将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上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将为广西中药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会;(4)有利的国家产业政策环境;(5)我们对“非典”的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中药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外部环境产生的威胁:(1)日本、韩国、西欧等国的制药企业加入中药产品市场的竞争,他们生产的“洋中药”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和东盟市场;(2)东盟各国对药品管制的法规对我国现有中药产品的进入非常不利;(3)各国的西药以疗效快、普及率高的优势占据东盟的绝大部分市场;(4)东盟各国有不少消费者对中药不了解,而且从未使用过中药治病。 当然,笔者上面所做的SWOT分析仅从面上进行粗略的分析,如果要更细更精确的话,必须在对东盟市场的营销环境和我国我区的中药行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有了SWOT分析做基础,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对策。 四、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使广西中药产品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从上面所做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广西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劣势和威胁主要来自于中药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低问题,实质就是中药现代化问题。也就是说,中药现代化的步伐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我区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快慢。而要加快广西中药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在组建广西中药发展协调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中药企业通过GMP改造和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一些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中药企业进行GMP改造时,政府应在资金、税收方面给予扶持。 2.抓紧组织建设若干个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和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尤其是需求量大、短缺、濒危地道中药材的GAP种植示范基地更应该抓紧规划和实施,以从源头上保证中药产品的高质量。 3.统一组织协调广西现有的中药研发力量或成立自治区中药研发中心,加大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力度,尤其是研制和开发一些符合东盟市场需求的新剂型。鼓励风险投资基金进入中药新产品研发领域。 4.进一步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根据国家《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制定严格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和收购标准规范,确定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最佳炮制方法,对中药生产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工艺标准等,并据此实行严格的监控,逐步使药材的采收、加工、中药产品的生产、流通纳入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五、择正确的进入方式和策略 一个产 品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和策略的选择尤其关键,广西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也不例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地进入某个目标市场,还关系到企业进入该市场后是否有利可图,能否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 一般说来,一个企业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不外乎有三种方式:产品出口(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技术授权(包括许可交易和特许专营)、对外直接投资(包括合资经营和独资经营),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广西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究竟选择何种方式,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我们的企业是否具有某种垄断优势?(2)我们的企业是否具有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如果企业只具有垄断优势,选择技术授权方式更好;如果企业同时具有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是在国内,则宜选择产品出口方式;如果企业同时具有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是在国外,则宜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由于目前中药产品的生产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授权方式都不太现实,只能选择产品出口方式,这样就得比较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哪种形式更好。尽管采用直接出口形式能使中药生产企业对其出口产品的经营保留了部分和全部的控制权,并不断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培养营销人才,但也增加了企业的投入,而且对完全没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企业来说,这种形式意味着中药生产企业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根据目前广西的中药生产企业的实际,应由所有有意进入东盟市场的中药生产企业共同组建一个中医药国际营销股份公司销售所有企业的产品。这样做不仅大大降低了每个中药生产企业的风险,而且还有利于统一对外,避免价格战,同时还有直接出口形式的好处。 在进入策略方面,除了采用传统的广告、人员推销、公关、营业推广等整合营销策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以医带药”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东盟各国现有的医院、诊所、医生尤其是中医院、中医师推销我们的中药产品,哪怕是通过药店销售的药品,也要有医生咨询或开处方,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中药产品的销量。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在东盟各国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院,不断为他们培养中医药人才和救治病人,到那个时候,中药在东盟各国的普及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梁修庆:转变观念,加快广西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步伐[J].广西大学学报,2003(4) 沈兆熊:关于发展广西中药工业的几点思考[J].广西中医药,2001(6) 梁嘉骅曹渲玮: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与进步,2001(6) 黄进明:中成药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J].医药世界,2006(3) 陈卫忠.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问题的研究[J].中南药学,2006(1) 贾伟高文远段宏泉肖培根:中药国际化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2(9)

西药营销论文篇(11)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