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旧建筑改造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46

旧建筑改造

旧建筑改造篇(1)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原则;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旧建筑拆除重建 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违背了现如今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反,对建筑改造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还降低了资源的消耗。目前,由于人们缺乏对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意识,导致旧建筑一律拆除重建,虽然也有少数建筑进行了改造,但因对这方面的研究及经验不足,其结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有甚者,经过改造后的建筑已经面目全非,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如此种种, 对建筑改造的探索已经迫在眉睫。

1.文化的传承性

建筑的文化价值在改造中是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也是衡量改造成功与否的标尺。旧建筑的文化价值是旧建筑价值的精华所在,与场地的人文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改建再利用与新建建筑的重要区别。当然,旧建筑的文化特征在不同类型建筑中体现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历史性建筑、地标性建筑、一般性建筑。历史性建筑的改造应该采取比较相对协调的的方法。地标性建筑以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集体记忆为主要准则。而一般性建筑则没有太多的原则可循。

2.场地的重塑性

旧建筑的改造,有可能改变了其使用人群,原有的场地条件肯定在某种情况下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了,这必然要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达到。重塑新的场地环境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功能下新人群对建筑周围环境的需求。对旧建筑场地的重塑是通过加入新的环境标准与服务设施,使建筑所处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基地本身所具有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利用有利因素,减少能源的消耗,创造出更好的与改造建筑相协调统一的场所。实现场地重塑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满足人流组织和疏散的要求。

2.2.满足使用人群高标准的心理需求

2.3.对建筑新的功能条件下的协调统一

2.4.与城市的发展的步调相一致

3.功能的适应性

旧建筑的改造不是简单的修复,通过对建筑功能的改变,重新调整建筑内部空间,使原有建筑能够被合理地继续使用。旧建筑在被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 建筑的功能性质前后发生变化, 是旧建筑再利用中最常见的形式。比如教堂成为音乐厅, 工厂变为文化中心, 仓库用于商业用途等。对旧建筑的改造目的是适应新的功能,使得建筑能够重新利用,在改造之处,就应该考虑新旧功能的适应性,如果功能之间差异过大,这就会给改造带来困难,甚至改造后利用起来不方便等问题。

在改造之初,首先分析旧建筑的功能,以及与即将改造成新建筑的功能加以综合,一般情况下,改造成与原来类型相一致的建筑是最有利的,比如说旅馆改旅馆,原来的旅馆由于缺乏相应的功能设备,导致不能适应现代高标准高要求的星级酒店。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太大的变动,原来的大堂不够气派,拆除临近房间的墙,扩充大堂的使用空间,如果是整栋改造,或许要加入一些娱乐用的房间,如酒吧,ktv包间,这些都是小空间,只要拆除同层旅馆客房的隔墙,重新按照要求加以组织就能达到要求。但是如果要改成能适应现代化办公建筑的要求,相对来说难度就大了。其次,改造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当然,也不能不考虑空间使用的舒适性,流线的清晰性等问题。功能的合理与否依然是判断改造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尤其对单一功能的建筑改造成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建筑。综上所述,旧建筑在功能的再利用问题上的措施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3.1功能的持续

3.2功能的更新

3.3功能的置换

3.4功能的综合

4.空间更新的多元性

建筑空间更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转化与再利用;另一方面是对建筑所处的外部空间的重塑。对建筑内部空间的重新塑造要建立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双重重要性,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以人的文化、心理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从人的爱好、愿望、审美情趣、民族习俗、民族风格等方面入手,创造出适宜的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在考虑与城市空间相互关系时,可以运用许多已有的理论,如沙里宁提出的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有机秩序的原则,灵活的运用这些原则与方法便于创造完善的场所联系及原有的文化脉络。同时,要强调外部空间的完整性、流线的顺畅、节点的控制以及动静的结合。旧建筑空间更新设计和再利用涉及的面复杂而广 ,不同的旧建筑,其空间更新有着具体不同的手法,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以归纳 为以下几种手法:

A.对原有建筑空间的拓展

B.保持旧建筑空间形态及体量

C.改变本来空间形态及体量

D.外部空间及景观的处理

5.新旧的交接性

如果旧建筑的空间不足以满足新的要求,扩建就很有必要。 扩建部分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扩建部分本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还要处理好扩建部分与原老建筑的内部空间及外部形象的联系与过渡。而插建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特定的建筑,而是一组多建筑的空间。在设计新建筑时要时刻考虑它周围的历史环境,并对此做出恰当的反应,以实现对传统的延续。要达到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的设计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列出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5.1形式与风格的统一

5.2体量及材质色彩相协调

5.3特定元素的提取与移植

5.4以新衬旧

6.方法的可行性

建筑的改造是对已存在环境及形态的变更,因而比新建受到更多的条件限制,处理的问题更庞杂旧建筑的更新设计,更需要对原有的建筑与场地给予充分的了解,充分发掘原有建筑在空间构成,材料运用、结构特色、功能特点、环境特点、经济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改造设计也是一种多目标的决策过程,在每个设计阶段都会提出的多个思路和方案,每个思路和方案的提出基于当前因素和矛盾的不同考虑,这些子方案最终会深化发展多个结果。这就要求对每个阶段产生的结果要加以评估,其考虑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文化传统、近期目标、长期结果、以及对建筑正负面的影响等等。

建筑改造合理性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A现实性原则

B地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E可持续发展原则

结语

随着国内城市的发展日趋成熟与饱和,如何在已有的限制条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重生成为近几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对旧建筑改造原则的探究分析,希望可以给建筑改造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宁,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D],重庆大学,2002 年4 月。

旧建筑改造篇(2)

那么,以陈设的视角介入旧建筑改造,这是设计共和为我们提供的新的剖析角度。紫台的旧与新

长沙机床厂,始建于1912年,1938年文夕大火后,它成了长沙市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历史建筑之一,直至2010年全厂外迁至麓谷新区起,长沙机床厂在这里的时代使命虽然紫台项目的最初预想是作为置业人士的样板房使用,但是开发商希望未来的紫台能打破销售空间的单一功能,成为一所高档的餐厅。室内三个空间的设计皆呈现出紫台的创作理念:大厅是由暗色调和多种材质所构成的,其灵感来源于世纪之交的法国;模型水吧的空间则借鉴了艺术作品的样品;通透的玻璃房从内部一直延伸到户外,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内部的装饰也同样独具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紫台原地保留了老厂房旧址内百棵百岁原生大树。社区的整体规划顺着原生坡地,洋房、高层,层层后退,构筑成“台”的独特形式,保证了居者观景、览江的最佳角度。建筑规划的同时,也为生活的成长预留出空间。紫台真正的主角,是树、建筑、老厂房遗物与居住者生活相融产生的“情感磁场”,人与历史彼此依存成为需要,这便是建筑感动人心的根由。通过以上概念与空间的呈现,紫台融合艺术,建筑,实用,成为建筑于历史的记忆之上的新建筑样式。

食社,打造视觉新鲜感

The Commune Social食社位于上海静安区江宁路,是米其林星级厨师杰森・阿瑟顿与如恩设计研究室及新加坡著名酒店经营者Loh Lik Peng的最新创作。它是继上海的Table No.1外滩第一台,香港的22Ships和新加坡的Esquina等多项成功前例之后的又一力作。

西班牙小吃餐厅名为“食社”,与设计共和同处设计公社内。空间的设计概念强调西班牙餐厅用餐的“分享”概念,餐厅的四个区域,小吃吧,用餐区,甜品吧及隐秘吧正是为了提供不同的风味与食材让客人分享,鼓励他们在隐秘吧先喝一杯,接着去小吃吧或到用餐区享用晚餐,最后再至甜品吧。同时,四个相邻的空间一以贯之“公共与社交”的概念,提倡移动的用餐方式,让客人在餐厅中不仅更为活跃,也能寓社交活动于用餐中。这与位于伦敦的Pollen Street Social及香港的22 Ships餐厅的概念如出一辙。

设计师注重运用自然材料以突出视觉的“新鲜感”,让人自然联想到新鲜的食材。生铁、回收木料、清水混凝土及砖块的结合呈现出充满质感与线条的效果。不同于其他空间彰显出的工业原始感,甜品吧的白色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定制设计组装的灯具系列让人想起牙医诊所,目的正是在整洁的背景下享用甜品这“最后一道菜”,体验烹调技巧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喜悦。当然,因为太喜欢吃甜品,又难免让人想到了牙医诊所。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设计共和

据悉,紫台的建筑室内设计是万科团队与设计共和共同完成,在改造的过程中,它极好地实现了旧与新的融合。设计共和是在哪个阶段介入此案?谈谈在接手该案时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设计共和:设计共和在建筑尚在装修的过程中应万科团队的邀请开始了软装设计。我们除了到现场实地考查之外,在接手该案之前还详细了解了长沙机床厂的历史,本案所代表的住宅项目本身的特点及其目标市场的特点。

在软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共和家团队在亲赴现场实地考察之后,着手思考售楼中心的定位,考量其日后的服务范围和标准。虑及大多数的售楼中心在房型销售结束后,都无法很好地继续使用,对紫台这一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的项目,更当在日后结合生活态度将其发展成为小区内富有特色的一个场域。经过反复的推敲,最终我们确定将其定位为时尚餐厅,相信这一构思也有利于日后的发展。

紫台的前身是长沙机床厂,改造后的建筑看上去富有工业气息,那么,设计共和在承接其室内软装陈设时,将旗下现代风格气质的家私融入工业气息的建筑中,该如何考量二者的融合度?

设计共和:我们在选择家具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需要有工业感粗犷的家具和进口家具的细腻张力结合在一起,在部分家具中,我们选择了带有金属结构和木质相结合的感觉以表现十足的工业效果,而进口家具的设计感和做工的独到则无不体现出精致和细微。

设计共和团队对紫台项目的哪几个空间进行了软装布置?能否详细介绍下这几处空间在软装设计上的准则?

旧建筑改造篇(3)

1.LOFT文化的历史沿革

截至目前,LOFT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准确的中文对应词。这个外来词,开始仅意味着仓库或工厂的上部楼层.而所谓的LOFT空间源自商业而非居住楼房,逐渐演绎为由仓库或厂房改建而成,集工作生活为一体的大空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LOFT的解释是:“房屋中的上部空间或工、商业建筑内无隔断的较大空间”,其最初是为工业使用而建造的,现在用于家庭居住、办公、展览的生活空间,是工业空间和其他功能的一种杂交产物。而随后LOFT逐渐演化为一个建筑学专有名词,如今这个专业术语通常指一个改造过的开放性空间,用来描述由非居住功能转化而来的、以保留原有建筑风貌为主要方法的大空间的建筑物。其建筑特征包括3米以上的高天花板,墙壁打通,光线充足的大窗户、木地板、房柱等等。LOFT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其概念的外延也扩大直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2.最初风格基调的形成原因

居住在大空间的原因:

SOHO区本是随着纽约步入工业化时代而兴起的一个工业区,其建筑以铸铁建筑为主。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取代制造业而成为纽约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原先的厂房已经不适应现代工业的生产工艺,生产商离开了这些旧工业厂房,租用更加现代的生产场所。工厂外迁使得SOHO区日渐萧条,而近在咫尺的曼哈顿却是寸土寸金。厂房的闲置意味着资本的浪费,于是那些拥有旧厂房的业主非常迫切地在寻找新的潜在的使用者。20世纪30年代,欧洲社会的动荡与战争使得许多艺术家移居纽约,住进旧厂房是这些艺术家避免成为无家可归者的最廉价方法。这种生活方式的诞生完全是因为经济上的拮据和无奈,是非常实际的个人需要,而并非是建筑风格在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

艺术家们非常渴望空间大和光线充足的地方用来生活和工作,而旧厂房的闲置刚好为他们提供了租得起的空间。“弗鲁克斯住宅第2号”是由弗鲁克瑟斯艺术家首创的先锋艺术项目,是从源于LOFT的合作公寓转化而来的。SOHO区作为艺术家创新团体的中心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声望,不同的LOFT甚至成为他们行为艺术的表演场所。远离了博物馆和画商们雅致的画廊,这些有关艺术的行为使公众对艺术的理解产生了激进的转变,同时对展出艺术品的环境氛围给出了不同以往的答案。

保留旧有物品的原因:

LOFT空间里通常会留有一些旧时期的物品,它们以无声的姿态在那里告诉了我们曾经的故事。最初的LOFT居住者并非是多愁善感,保留这些物件的原因单纯到令人莞尔。“我不相信怀旧。”亨利・史密斯-米勒说。史密斯-米勒是为理查德・迈耶工作的建筑师,1972年他搬进了他的第一个LOFT。“我们不想怀旧,原因是建筑构造和经济的因素。在LOFT里面惟一奢华的东西是空间,那里有什么材料,你就把它留在那里保持原样。我有一个印刷机,太重了,以致无法扔掉,但是我并不需要它。”这些话语明确地告诉我们答案――是当时的随意引发了后来的复古。LOFT中遗留下来的物品通常会被居住者再利用,以至于后来有些人特意从二手市场里购买旧物,或者购买工业用器具来满足生活使用的要求。

保留原有结构和建筑细部的原因:

LOFT空间通常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和建筑细部,是由于最初的现实生活使得那些拮据的艺术家尽量减少开支,早期的LOFT生活是一个流浪的理念。

LOFT里的所有装置都是可以拆卸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离开时可以全部带走。在对保护曼哈顿工业建筑遗产感兴趣的人中,有一位是艺术家多纳尔德・(Donald Judd)。1968年11月,多纳尔德・买下了春天大街(SpringStreet)101号――一栋5层高的铸铁框架建筑,该建筑建造于1870年。他设想重新装修这栋建筑,把它作为居住、工作和展览作品的场所。多纳尔德・写道:“我认为这栋建筑应该修复,但是基本上不用改动。”(图2-1)

这座LOFT中的3层分别用来休息、

用餐和工作,其它作为画廊。他记录这个装修的过程时写道:“现有的条件非常简单,平面是开敞的,每层窗户的角落都必须被打断,而且任何变化必须是和谐共存的。”多纳尔德・改造过他本人以及玛法(Marfa)和得克萨斯(Texas)的LOFT。在这些改造中采用的保护和装修建筑结构形式的方法以及LOFT内部空间的布置,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一直都被很多来自各国的LOFT居住者、艺术家、建筑师和发展商所接受。最新一代的LOFT居住者中有一位是伦敦的建筑师詹姆斯・索恩(James Soane),关于是否通过保护原有的建筑细部而保 留从前的使用特征这个问题,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LOFT并不仅仅是一个空罐子,在它身上写下了它的历史,而且你想要去发现那段历史。”

3.由工业建筑改建而成的LOFT空间

LOFT文化延伸了工业建筑的功能主义传统:对既定空间的尊重与在经济限幅内空间的组织、重构相结合;精致的生活品质要求与廉价装修结合。造价的控制要求更精密的设计,各种各样的既定限制和特定目的任务往往导致设计上的惊人巧思,激发设计者纯化装饰手法、控制材料种类、挖掘空间的潜质,从而衍生出一套新的LOFT美学特征。

1960年,为缓解曼哈顿地区的交通压力,纽约市通过了在SOHO区修筑一条高速公路的方案,这条路的修建意味着包括SOHO区、“小意大利”街区、中国城等许多人文景观的消失(图3-1)。

这一决定受到了SOHO当地居民,尤其是艺术家们的强烈反对。1963年,一份由柴斯特・拉(ChesterRapkin)教授发表的拉普金报告(Rapkin Report)令纽约当局改变了拆除SOHO区的决定,保留了由铸铁框架厂房改造而来的第一个LOFT社区,并使得LOFT生活最终于1976年在纽约地区合法化。

4.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需要多样化

旧建筑改造篇(4)

P键词: 现代办公建筑;旧工业建筑;设计;改造

Key words: modern office building;old industrial building;design;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164-03

0 引言

旧工业建筑改造在节约建筑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并且改造设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可。虽然以我国目前的建筑水平来说,在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实践中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许多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从现代建筑技术的角度来讲,旧工业建筑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没必要将其一并拆除。建筑师可以结合现代建筑理念对旧工业建筑进行合理改造,重新赋予其使用价值,这样不仅能避免大拆大建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节省一大笔重建资金,对于提高建筑施工经济效益大有裨益。因此,建筑师应把握旧工业建筑的结构特点,结合现代办公建筑理念在原建筑结构上“顺势而为”进行建筑改造,力求使旧工业建筑重新回归现实生活,继续发挥实用价值。

1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就在旧工业建筑改造方面进行尝试,至今已有不少项目得到了业界乃至全社会的认可,大多数改造项目的空间布局个性且富有色彩感,但一些细节上设计粗糙,能耗量大,并不像理论上讲的那样经济实用。就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讲,我国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科学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技术体系尚未成型,并且一些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仍面临很多问题:建筑设计者未充分理解旧工业厂房的价值(包括其社会研究价值、史学价值等),许多有利用价值的旧工业建筑被“暴力”拆除,导致一部分有史学研究价值的旧建筑被毁坏,并且有一部分类似的建筑目前仍面临被强拆强毁的命运;为了满足工业生产需要,旧工业建筑通常采用开敞式内部设计,其保温处理、围护设计以及节能构造,都与现代办公建筑的功能需求不相符,特别是保温性能往往达不到现代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结合旧工业建筑原有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建筑改造,所以设计时往往忽略了建筑保温隔热方面的功能;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以重建或深入挖掘旧建筑的实用功能为目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来恢复其使用功能。

2 旧工业建筑分类及结构特点

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重点要针对其整体布局明确改造的目的和所要呈现的建筑效果。在改造设计环节,必须对原建筑进行实地测绘,根据其结构特点明确改造设计意图。常见的旧工业建筑主要有“常规型”、“红砖型”、“大跨型”三种结构形式。

2.1 “常规型”旧工业建筑 “常规型”工业建筑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仓库或多层轻工业建筑为主。它采用开敞式空间布局,内部空间可根据生产需要灵活调配。这类建筑适合餐厅、展厅或办公楼的改造设计。目前绝大多数旧工业建筑都采用这样的改造形式。

2.2 “红砖型”旧工业建筑 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型”旧工业建筑多以小型桁架式屋顶和砌体结构为主。这些工业建筑外墙补贴砖,内部结构稳固。在进行建筑改造时,可在保留红砖主体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一些现代元素,以体现历史的厚重感。虽然红砖结构不像混凝土结构那样适用性强,却为建筑改造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可结合现代休闲建筑设计理念对其进行改造设计。

2.3 “大跨型”旧工业建筑 大多数“大跨型”旧工业建筑以单层重工业建筑或大型仓库居多。这类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将跨度定位在15m以上,并且多为室内单跨的建筑构造。混凝土骨架支撑起较高的屋顶结构,为生活活动留出了高大开阔的可操作空间。现代办公建筑中,以开敞式内部空间为主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各类场馆和展示厅,我们可参考这些建筑的设计要求对“大跨型”旧工业建筑进行合理改造。

3 基于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理念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

按照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理念对旧工业建筑进行翻新和改造,不仅需要重新设计其内部结构,还要根据办公功能要求重新规划其整体结构,比如结构二次设计,建筑外墙以及防水功能等进行大修大改。

3.1 屋面改造技术 根据旧工业建筑建筑分类及其各自的结构特征,建筑屋面改造模式也有明显的分类,目前常见的是普通混凝土屋面改造和桁架坡屋面改造两种模式。

普通混凝土就工业建筑屋面的改造,不仅要考虑隔热、防水等细节,而且为了提高整体的美观性,可对屋面设置采光顶棚,不仅美观,而且可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具体处理措施:将屋面楼板锯开,留下原建筑内部的主次梁结构,作为玻璃天棚的支撑桁架。同时在主次梁结构中设置支撑钢梁,用以缩小玻璃天棚的跨度,同时构成方形网格结构。

桁架坡屋面改造主要是基于民用建筑的功能特征,对镀锌铁皮屋面构造进行隔热改造和防水处理,建筑采用上覆s型瓦面的彩钢板/夹芯屋面板结构,并且立面要设计成统一的风格,以确保结构美观。

3.2 室内空间分隔 在改造旧工业建筑时,人们对改造后建筑空间在功能上的灵活性关注度较高。因此改造设计时,必须在原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将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加设隔断,以满足多样化的功能要求。

3.2.1 水平分隔 采用轻质混凝土空心隔断结构对原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水平隔断。有时为了确保整体结构安全稳固,业界常使用传统墙体进行水平隔断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空间设计受限制,并且由于传统隔断材料质量重,五行中会增加结构承重压力,反而不安全。而混凝土空心墙体隔断材料虽然质量轻,但结构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轻质材料可减轻结构的承重压力;隔墙体系抗冲防震,整体结构完整,平面布局灵活多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的空间需求。通过非承重隔断结构对室内空间进行灵活分隔,为管线布置留出了更多空间。另外,由于轻质混凝土空心墙体隔断构件截面尺寸不大,有助于拓展使用面积,为使用者留出了更多可利用的空间。

3.2.2 垂直分隔 旧工业建筑空间的垂直隔断改造,首先应确保原空间结构高大开阔,且原内部结构在荷载设计上有一定余量,内部空间允许进行隔断加层。针对大型混凝土旧工业建筑,可根据设计要求对内部空间进行整体加层,打造大型中庭式现代式办公建筑。

3.3 对外墙围护结构的改造 在改造旧工业建筑时,需要按照建筑功能要求对外墙进行围护或修缮,施工工法以清洗修缮、铺贴与原建筑结构类似的材料为主。

3.3.1 红砖外墙 清理并修补外墙面,做完外墙围护后使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做内墙内保温系统。用拆下来的质量较好的红砖建造建筑外墙。

3.3.2 外贴砖红色劈开砖 普通多层旧工业建筑结构,大部分使用马赛克或釉面面砖,对外墙立面的处理无法充分体现出旧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有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并未突出建筑的功能特点。结合最初的空间改造理念,须采用与红砖的表面纹理类似的劈开砖进行外墙饰面,一方面通过劈开砖表面独特的凹凸线条使建筑外墙更加有立体感,另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外墙的文艺逼格,凸显出该建筑所承载的人文历史,体现出“建新如故”的改造理念。

3.3.3 玻璃和钢的运用 采用“玻璃幕墙+遮阳百叶”的手法来改造旧工业建筑加建的外立面。考虑到建筑的美观要求,实际情况下优先使用“玻璃幕墙+铝合金/木质遮阳百叶”等个性化的设计手法来提升建筑的美观性。

4 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

4.1 成都京郊记忆――红光电子管厂改造

改造规模:该工业建筑占地365亩,建筑面积在37.4万m2左右。改造思路:按照“旧房新用、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对原厂区进行改造。在保护厂区原结构特征的前提下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和修缮,并且在改造中融入更多工业美W的设计手法,以凸显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特征。通过计划经济时代建筑特色与现代办公建筑特色的融合,使整个建筑结构更具新意。

改造效果:改造效果见图1。

4.2 Zap'Ados――青年中心和滑板公园

改造意图:基于对青年人猎奇心理的研究对原建筑进行改造,提高建筑对用户的吸引力。

改造思路:如图2所示,建筑师将东、西立面的预制混凝土板拆除以拓展内部空间,使室内采光更加充足。该建筑外墙凸起部分是一悬臂发射台,通过多孔双层金属网交错组成的外墙围护构造突出建筑新意;采用棱柱形外墙轮廓替换以前的挂钩式外墙沦落。交错的金属网相当于可控式百叶窗,不仅抗涂鸦,而且能够对进入室内的日光进行调节。另外,双层金属网格与幕墙配合使用,在降噪的同时能阻挡季风的干扰。经过一番改造设计后所呈现的建筑效果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基于现代办公建筑的功能要求对旧工业建筑进行结构改造,旨在在节省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下重复利用建筑资源,通过对其内部空间的改造重建其实用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旧建筑,满足环保、节省建筑资金、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建设要求。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旧工业建筑重复利用中的利用尺度的把握仍缺少一套固定的评估标准,在改造利用中出现的一些质量指标,如在技术、经济、美学等方面的评判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当前国内已有了一套评价准则,但是在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内容等方面仍与实际工况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旧建筑改造篇(5)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在社会发展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承载。作为社会、文化与生态价值的载体,建筑的不断更新也预示着文化不断更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建筑变化将成为必然。新的建筑物不断出现的同时,旧的建筑物改造也引起了重大关注。旧的建筑物改造不仅是对文化的尊重,更是对社会的负责。要让旧建筑物从功能、体量、外观重新焕发出亮丽的色彩。本文将对旧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多种形式的建筑改造进行探讨,结合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的要求,就在改造过程中建筑设计的创新手法的使用提出一些见解。

旧建筑改造设计概述

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处于大规模维护与改造阶段,在这一阶段对旧建筑结构进行翻新与改造是必然的工作。旧建筑改造过程中与建筑设计创新元素有着重大的关联。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现代城市化更为发达。随着我们面前的新城市建筑不断涌现,旧建筑的结构与景观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旧建筑承载着人们的文化情结。北京的城市建设中四合院渐渐消失了,高楼大厦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让人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淡漠了。在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强调经济的作用,城市特征更加明显,让传统的旧建筑成为了历史,渐渐丧失了旧建筑的文化功能,从长远来看,大大影响了经济、文化与人文建设。旧建筑的保留与维护成为一门新的学问,其与建筑改造创新设计的结合为社会形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元素。[1]

旧建筑与建筑改造设计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起,西方的城市管理者与建筑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有损坏城市建筑以及文化流失的情况。开始在旧建筑改造中增加建筑设计创新元素的成分。最初时,建筑改造设计主要是对大型旧公共建筑所进行的改造工程,对于普通的民用建筑改造工程尚没有太大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强调的影响,人们对于文化以及城市发展思想观念方面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在旧建筑以及建筑改造设计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同时在技术、政策方面也没有形成个性化的思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应该更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与技术,创造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独特路线。[2]

旧建筑改造设计的目标

4.1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

凡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一般建造时间较为久远,建造于20世纪初期甚至更早一些,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在对这些建筑物进行改造时,首先要对外观进行特别关注,尽可能地保留下大部分分的外部特征,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如果对外观进行大面积改造,有可能会改变它本身的观看价值。从历史文化研究的出发点来看,维护与保养这些旧建筑有着重要作用。

4.2城市地标旧建筑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建筑物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地理位置上都曾经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城市的旧火车站、十字路口的纪念碑等大型的建筑。对于此类的旧建筑,需要进行保留并美化。这样既能保留住城市的记忆,同时让建筑物发挥出其新的色彩,让人们有更新的建筑体验,继续成为人们心中的城市地标。[3]

4.3普通旧建筑

对于普通旧建筑的改造,其必要性不是很大,因为它的文化研究价值并不是很大,也没有明显的美学价值,所以对于此类建筑多是采用实用性改造。而普通旧建筑大多指的是民居,在不妨碍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完全可以发挥其现代作用。由于这些普通的旧建筑在空间的利用上、结构的布局上都是智慧的结晶,它的使用性较为灵活,数量也是最多的。对于此类旧建筑的改造方式更加灵活,对于普通百姓的历史记忆有着重要作用。

4.4旧工业建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旧的工业建筑在布局、风格上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需求。它被淘汰也是大势所趋,但它具有良好的历史价值,通过旧工业建筑,现代人可以看到科学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到旧时期人们的智慧,从中看到科技发展的方向。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旧工业建筑同时也是一种稳固的结构,它虽然失去了原始的功能,但从结构上讲,它的完整性还是能够为其他的功能承担载体。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最后旧建筑的功能转变,可以实现它的环境价值。对于旧工业建筑,无需全盘进行拆除,而是对其进行改造,实现功能顺利转变,发挥出其本身特有的价值。[4]

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创新方法

5.1保护

对于旧建筑,首先要做到保护,避免经历长时间的风雨之后再度损坏。在一些旧建筑物的外观上会体现出时间的沧桑感。建筑物的表皮容易发生风化,因为雨水的原因,色调会有一些变化,室内的金属件也可能会出现磨损现象。这时要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保养,不必对结构进行大的变动。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建筑物在未来的时间与天气环境影响下而出现结构损坏的隐患。所以主要保护方式是保持现状,针对有可能引起的损坏进行必要的维修与保养。增强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5]

5.2修复

对于一些已经发生损坏的旧建筑物,需要按照原来的结构特点进行修复,使建筑物恢复到建设时的面貌。在修复过程中应该使用与建设时所使用的技术、材料相一致,尽可能表面出与古建筑相同的特点。对于结构与材料发生老化的建筑,可以采用部分修复或是其他材料代替,表面颜色进行统一处理,起码保持表面上的旧建筑一致性。这个时候需要一些旧建筑文化学者与建筑师来进行指导,避免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由非专业的一般操作人员进行施工,造成二次破坏。

5.3更新与重新塑造

对于一些可以实现现代实用性的旧建筑,可以采用更新的方式,对其内部进行改造,加入现代建筑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的作用。将建筑的功能发挥到更大。目前旧建筑改造领域较为出亮点的案例均是在重新塑造上下功夫。在允许的情况下,抛开旧建筑的风格,采用现代化的材料、技术与装饰风格,对建筑的外形与内饰进行全新打造,保留下整体原貌,把精髓留下,把旧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特点有机结合。

对于以上三种旧建筑的改造方法,并不完全拘泥,而是可以相互结合适用。针对具体的建筑或是建筑的局部进行特定的修复与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尊重历史、继承文化的理念。要懂得它的历史,在改造过程中才能更加体会到建设之时的状况,也更能把这种元素增加到旧建筑的改造中去。

5.4旧建筑旅游功能化

对于一些地标性建筑物或是旧工业建筑,完全可以通过改造的方式,来实现它的旅游价值。旧工业建筑与旧的普通建筑都是经过劳动人民工作与生活过的场所,通过对这些建筑进行参观,可以了解到历史的车辙给现代留下了什么。让人们更加珍惜现代来之不易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可以对旧的工业建筑区域进行绿化改造,发展成为儿童活动区、花园展示区、文化展览区等等。[6]

旧建筑改造其他创新思考

所有的旧建筑改造都要结合着当地或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整体考虑,而不是单单对建筑物本身进行改造。利用周围的学校、商业区等社会主体对旧建筑的改造方面与功能利用进行综合,确定最佳的改造方案。实现更大的价值。另外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关注节能化改造思路,对于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材料与技术都要以节能减排为基本出发点,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结语

在当代城市发展中,旧建筑与景观的改造应用较为广泛,它对环境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在旧建筑改造过设计程中,要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做好准备工作,实现科学、实用、经济地改造活动,促进城市建设多元化丰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国,段义猛.传统商业街的改造与传统保护——以青岛市中山路为例[J].城市问题.2010(06).

[2]吕正华,马青,赵晖.空间与场所──沈阳市两条步行商业街改造设计构思[J].规划师.2011(03).

[3]方桥,邹式汀.城市品位,在建设中塑造——谈南京百年老街太平南路商业街的改造[J].江苏建筑.2011(03).

旧建筑改造篇(6)

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拓展,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开始不断的转变,然而大多数城市中的关键位置或多或少都会留存一定数量的旧有建筑物。其面临着严峻的去留问题。这就需要设计相应的旧有建筑改建措施,以此来帮助其重新拥有城市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甚至赋予其全新的功能。

1 现代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概述

现代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既要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实现,又要充分体现美学原则的运用,使得建筑物的外观在构图要素的应用下,形成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中有着不同的构成要素,而且不同的要素具有各自的表现力,而建筑物的立面组织形式也需要通过这些不同的构成元素进行综合的体现,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因此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其设计原则的应用,才能形成完美的设计效果。

2 改造旧有建筑的诱导因素

2.1 内部原因 尽管多数旧有建筑本身在时间方面仍然存在使用年限的设计,但是局限于其当时的设计条件以及建筑物使用方式的不断更替,导致建筑物所具备的内部功能等多个方面都无法真正满足其发展方面的真实需求,建筑物内部的多种功能更是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重塑,以此来转换器内部空间的功能,不过,这项操作将导致外部的形态也必须随之更新。

2.2 外部原因 古旧、破败是旧有建筑的普遍特征,并且建筑物的原有材料、装饰以及相关构件也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因此需要及时的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不但如此,随着年代的更替,在城市区域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多个时期、多种风格,而质量却大不相应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整体形象混杂不堪,因此有时为了城市形象考虑,为了能够实现形象的统一化,需要对旧有建筑外部进行改造和设计。

对旧有建筑进行外部形态的改造设计过程中,主要目的是统一形象,提高建筑物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力,从而有效的增加旧有建筑的活力。

3 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的主要方式

针对外立面改造的过程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能展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表达形式及设计方式,因此很难做好相应的整理及归纳工作。不过,从建筑物外立面的改造过程来看,其内部的建筑主体以及结构逻辑,还有建筑立面的更新程度来看可以直接将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3.1 及时更新墙体饰面材料 具体是对建筑原有立面进行改造,直接将其改造成为最小的一种特殊方式。从整体来看,在不改变其原本建筑立面墙体和内部门窗位置的基础上,保持建筑立面原本的结构状态。通常这种方式都是采用更新墙体饰面材料的形式来进行,而且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所起到的视觉效果以及造价方面都普遍较低,整体工期也相对较短,最主要的是整个改造下来,仍然保持了建筑物立面和其内部空间之间的固有关系。

3.2 建筑立面外包 主要指在原本建筑物立面的外层再次添加一层建筑物立面,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视觉形态,和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和功能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不过,其外包立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和其原本建筑立面形成了相应的结构关系。比如外包立面所开设的门窗口都需要和其内部的墙体采光位置相互对等。不过,由于外包立面主要是在原有建筑立面的添加一层,主要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满足建筑立面的视觉效果,所以就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隔离了建筑立面及其构件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同时也直接掩盖了其建筑逻辑所具备的真实性。

3.3 建筑立面更换 这种将原本建筑立面完全更换得方式主要存在于其建筑支撑结构和其外立面体系相分离的情况中,更多的发生在框架填充墙结构以及相应幕墙立面结构方面。并且这种立面的方式,真正改造起来也是在建筑支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直接等同于是对原有建筑主体结构的某种外立面再设计的过程。

4 墙体饰面材料的改造重构

4.1 建筑色彩重构 色彩是建筑物形态的主要表现方式,色彩的存在能够让人轻易的感觉到,因为人在空间当中最先感受到的还是色彩,之后才会认识到建筑物本身的形态变化。大多数旧有建筑物都是采用这种立面改造的方式来进行,而且这种方式本身也具有造价低廉、施工便利的特点,很容易直接达到相应的施工效果。

4.2 建筑物质地重构 建筑的质地充分地表现出了建筑物本身所具备的个性特点,因此在针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引入相应全新的材质也是一种重构形态的有效方式。不过,由于质地本身所具备的多样性特点,促使建筑师们能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以及各种墙面材质之间的精细化结构对比来获得良好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促使建筑变得更具现代感和生动感。

4.3 建筑立面层次重构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建筑物在改造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旧建筑的结构主体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改造行为,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就需要结合界面的形式来进行结构的重组,从而以此来促使建筑物本身具备非常丰富的层次感觉。

另外,在相应的条件下,也可直接打破建筑物本身的维护结构来进行二维构成的模式,主要通过立面的凹凸来直接形成建筑体量交叉的效果,最终实现立面层次的重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旧有建筑外立面的改造仍然能够促使其为社会方面带来明显的效益,从而直接创造出全新的城市空间。并且这种行为也直接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建筑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泉.建筑设计的“重构”意识及手法[J].时代建筑,1988(3):6-10.

旧建筑改造篇(7)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旧建筑改造中运用现代新型材料的重要性

建筑构件方面新型材料的应用的重要性

混凝土,玻璃和钢材等等新材料现在己经基本普及于我们的现代建筑中,随着以科学发展为基础,对如材料强度,新建筑材料的发展和改善,结构分析和设计,防腐蚀,防火防烟和防水技术等方面的充分研究,新材料作为建设我们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为我们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使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成为可能,因此现代材料对于我们的生活越加重要,关系紧密。而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旧建筑改造中,它以毫无破绽的完美姿态为旧建筑重新进行塑造装饰,焕然一新。

(二)结构方面现代新型材料的应用的重要性

加固旧建筑的结构

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结构性能必然大大降低,尤其是防水,抗风化,强度等性能需要改善和提高以保证建筑的持久性,在一开始需要对旧建筑进行细致的基础性调研,准确评价建筑的状况,找出影响结构性能下降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全新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对于原有结构体系有所改动或者需要辅助结构进行协助承载的时候,就必须采用全新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与旧有结构体系共同承担旧建筑改动后所变化的受力情况。所以现代材料运用于旧建筑改造是非常必要并且有效的,它对于旧建筑的功能重塑使旧建筑不仅重新为人们所用,也赋予旧建筑不同的美感,成为城市中独特的风景。

旧建筑并非时代的标示品,风格的躯壳,作为历史得以延续的场所,接受既往的变易因素,并妥善地进行处理,尤其对内部进行功能性的更新,使之纳入发展变动的现实生活场景之中,是如今处理旧建筑的最妥善的方式。在改造的过程中,现代材料的运用使旧建筑价值重构得以实现,变“物态”旧建筑为“非物态”,为人所用。

二 、旧建筑改造中新型材料的应用及其特点

1、膜材以及膜结构

膜结构是以高强度,高耐候性的柔性薄膜材料与各种结构支撑体系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它一般具有一定刚度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的外部荷载。由于自身的特殊形式,它很容易在传统的规整的集合建筑形式中凸显自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2、ETFE薄膜

氟塑料是塑料的一个重要类别,而ETFE薄膜则是目前为止最强韧的氟塑料,其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化学和电绝缘性能的同时,它的耐辐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都十分优越。由于质地肌理的特殊,ETFE薄膜的表现力极其具有震撼效果,成为建筑师普遍认同的新型材料之一。

3.PC板

聚碳酸酯板是一种以聚碳酸酷为原料,采取挤出成型法制造的工程塑料板材,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超强的抗冲击性能,而且由于材料的属性,PC板的色彩十分丰富,无色透明,蓝色透明,绿色透明,茶色等为建筑设计运用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另外良好的工艺属性使PC板能被制成单层平板,双层中空平板,三层中空板等形式,丰富了PC板的表现能力。

4、金属材料

以钢,铝,铜等为材料的金属运用于旧建筑中,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一是金属材料独立于旧建筑,与旧建筑历史感存在着巨大反差,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强调旧建筑在新时期换发的新活力。二是利用生锈钢板等金属与旧建筑融为一体延续建筑的历史性,强调了建筑的沧桑感。此外,一些时候金属与旧建筑结构连接,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的抗震性,增强旧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5、玻璃

玻璃作为建筑物的窗应用在建筑中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玻璃工艺水平的进步和建筑外立面及内部空间设计方式的改变,在现代设计中玻璃其自身独特于其他材料的表现形式成为旧建筑改造中最常运用的现代材料。玻璃通透,轻盈的,它与建筑旧有肌体的强烈对比,切实地反映出旧建筑的原真性以及可读性。其特点体现在对旧肌体的破坏以及依赖程度小,易于拆卸,施工工期短,结构承载力强,能与旧肌体形成良好的对比。

在新型材料应用与旧建筑改造中,他们完全区别于以往任何时期建筑材料的独特表现特性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材料革命,赋予了建筑新的表现形式。

三、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原则及意义

(一)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的原则

尊重历史内容,体现文化内涵

历史旧建筑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传承着历史的文脉,记录着城市的生活点滴,丰富着城市的景观,展现着城市的魅力,在北京,上海,大连,或是香港,台北,汉城,甚至纽约,芝加哥等等许多城市都失去个性,彼此十分相似的时候,历史旧建筑以无与伦比的独特身姿担当起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延续着城市残喘的历史文脉。这些城市的“活”文明在现代材料的介入中,重新延续着往日的风采,让人着迷,但这些风采则需要现代材料的节制性运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完全尊重。

强调新旧元素之间的逻辑性

所谓改造,就是修补旧的,增建新的,在旧有的基础上进行必然的改动和建造,他不同于重建就是因为改造自身就蕴含着新旧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些老的,经历风雨后甚至残缺的旧房子与全新的,现代的建筑语汇和材料相互穿插并置,能产生出一种莫名的美感,这时时间的维度在新旧的对比和反衬中得以延伸,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寓意和艺术的价值。

体现时代特性,注重生态持续

现代材料运用于旧建筑在体现满足旧建筑原真性的同时,也将整个构建过程提升到了技术层面,而也正是由于技术的有力支撑,使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能在更高层次的思路上得以展开,并在体现时代特性中使人们享受到技术带来的舒适与实用。如今改造再利用项目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现象,吸引了无数的建筑师甚至赫赫有名的建筑大师的参与,他们通过现代材料和技术挖掘出了旧建筑无限的潜能,正是这样的热情将现代材料推至于风头浪尖之上,成为旧建筑改造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即现代材料生态化可持续性的使用。

旧建筑并非时代的标示品,风格的躯壳,作为历史得以延续的场所,接受既往的变易因素,并妥善地进行处理,尤其对内部进行功能性的更新,使之纳入发展变动的现实生活场景之中,是如今处理旧建筑的最妥善的方式。在改造的过程中,现代材料的运用使旧建筑价值重构得以实现,变“物态”旧建筑为“非物态”,为人所用。

(二)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的意义

1.资源和经济方面

现代材料以其物理消耗小,施工周期快,工程性能出色的优点克服了旧建筑改造的不利因素,加上旧建筑主体结构的利用往往能省去大部分资金,基地内的基础设施也可以继续利用,对于资源的节约也是不小的,另外现代材料对旧建筑改造所创造的商业利益也是极具经济价值的后期回报,对于一些优秀的历史建筑经改造转化为观光旅游地点,其带来的经济回报更是不菲,因此旧建筑中现代材料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2.社会文化方面

新旧材料的强烈对比使得旧建筑原有的社会文化内涵被不断凸显放大,厚重的历史与玻璃的轻盈纯净,沉淀的文化与钢材的纯粹干练,一轻一重,一繁一简,共存的恰到好处意味深长,新材料仿佛促使旧建筑发酵了一般,酝酿出了旧建筑那历久弥新的韵味。

3.环境方面

现代材料的使用则可以在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当中对环境产生最小程度的污染,旧建筑改造中玻璃,钢材以及混凝土是最被频繁使用的现代材料,玻璃和钢材都具有质量轻,承重性能优良,施工简便等特性,混凝土则以其可塑性强,成型快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大大缩短施工工期,这样也变相地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玻璃和钢材作为可回收建筑材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四、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中新型材料应用前景

新型材料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势如破竹般在世界各地被积极运用,新型材料的优势同样能为旧建筑所用,赋予旧建筑全新而独特的魅力。巴黎舒卢姆伯格工厂外由张拉膜结构支撑形成的中心绿地下的公共空间,铺展于热那亚老港中废弃仓库上的巨大膜结构而形成的会议广场,这些新型材料的运用证实了其所能带来的实际功能价值,为我们展示了新型材料的巨大运用潜力。新型材料PC板质量轻,却具有极佳的强度,ETFE材料具有同样的优点外还具有极强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以及防火性等,膜结构更是有形体自由,空间跨度大,自洁性好,能源损耗低,施工周期短等一系列优点,这些作为旧建筑改造中往往难以克服的难点在新型材料自身优势下得以完美解决,这在一方面能够减少旧建筑改造的种种限制,创造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旧建筑增添新一层的精神内涵,体现建筑时空感的延续。因此新型材料在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中的运用前景是很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沈若宇. 旧建筑改造中的外立面设计思考[J]. 科技促进发展. 2009(12)

旧建筑改造篇(8)

引语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历史沧桑的老建筑见证了城市历史的变迁,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记忆。在中国,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我们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很多历史建筑被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影响到了城市文化的肌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旧建筑就是见证城市发展是的证人,如果一个城市的文脉及其历史连续性遭到破坏,那么这个城市也就失去了城市个性和历史的厚重感。

旧建筑改造起源于20世纪的德国。欧洲的工业革命,给城市留下了许多旧建筑,这些旧建筑通过改造可以赋予其新的生命,可以有效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国外学者提出了再循环建筑,“再循环”就是复活、再生、继续生长的过程。将传统和现代达到了共生。

旧建筑改造原因

旧建筑之所以能改造,改造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1)、经济因素,一幢建筑结构造价约占其总造价的三分之一,改建比新建可省主体结构所花的大部分资金。同时,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可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 (包括拆迁、土建费用等),基地内原有的基础设施可继续利用。由于建设周期短,可让业主尽快投入使用从而获得较大利润,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算的。2)、社会文化因素,也就是历史文化价值,旧建筑大多数具有它的地域性特点,它们是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性,保存了大量民族的、地区特有的文化记忆,这些将成为城市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城市人文景观。3)、情感因素,也就是情感价值,旧建筑向人们表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延续性,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慰藉,人们在这些旧建筑面前体验到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创造能力,而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认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空问的框架。4)、环境因素,也就是环境价值,环境污染总体的34%以上是因建筑业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能量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由此可以看出,对旧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性再利用势在必行。

我国旧建筑改造的手法

在我国,对旧建筑常用的处理手法不外乎以下几种:1)、彻底拆除,建新建筑,主要是对于陈旧且无保留价值的大量性建筑采取彻底拆去重建的方式,如:居住区拆迁重建;2)、拆除,重建原有建筑,并努力恢复原貌,主要对于遭到严重破坏的文物建筑采取在遗址上重建,努力恢复其原貌,如:圆明园工程;3)、局部改造,尤其集中于立面改造和室内再装修,不强调原貌恢复对于在某一区域有一定的标志性、景观性的旧建筑采取整体保护,局部改造或室内更新,使其适于新的功能需求;4)、保留完整部分,原样修复已缺损的部分,主要是对于特别有重大价值的文物建筑采取。通过时代的进步和对外国旧建筑问题的学习,我国的旧建筑改造工作已经进入了一定轨道,在旧建筑改造中也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我国成功的例子

上海“新天地”改造

位于上海的“新天地”就是用旧建筑演绎新功能并获得成功的例子。“新天地”采用的是保护建筑的一层外皮,改变内部结构与使用功能,颇类似于巴黎等欧洲城市旧建筑改造的方法。“新天地”是位于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地区,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大片的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特别是花了大量力量和资金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对建筑内部则做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这个开发项目带有传统建筑保护的性质,受到了专家、舆论界和房地产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目前已建成的部分看,得到了很多好评,取得了较大影响。

798工厂的改造

如位于北京东北郊大山子地区的798厂,前身是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三分厂 ,始建于1952年,为当时的民主德国所援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798厂经营逐渐惨淡,一个又一个的车间不得不被关闭。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大工作室时发现了这片空间,租金很便宜。渐渐地,许多美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接踵而来,大批艺术家和艺术商纷纷涌向这里发展他们的事业。如今,798厂已经是轰动艺术业界的798艺术区。这是一个典型的产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实践活动。

较为正确的改造方法

类似的国内改造例子还很多,相对可行的旧建筑改造方法主要有:1.空间的重构与功能的置换,旧建筑往往已丧失了它原先的使用功能,功能的置换是旧建筑再利用中最常见的形式,如何重构旧空间,就成为旧建筑再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空间重构主要是通过对内部空间的改造、对材料的更新以及对内部空间气氛的调整来实现。2.历史痕迹与现代装饰的并置与渗透,用当代的建筑材料,如玻璃、混凝土等,在旧建筑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手段装饰成旧的风格,从而达到对历史的缅怀。当然在改造的过程中也要尽量采用原有东西。最终的目的是将历史与现代达到“共生”。3.传统精神与现代思想氛围的互动。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往往会改变或者调整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当新的功能被赋予历史建筑的时候,空间的重组是必要的。新功能与旧形式应始终保持各自一定的独立性,因为这样,建筑在保存了历史真实性的同时,又为新的使用者营造了种独特的情景空间。历史建筑是环境的主体,新建筑的要素将它们联系起来,新的主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叙写着历史的辉煌。

结束语

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旧建筑,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改造和再利用可以激活那些萧条、落败的老空间,历史建筑的重生会营造出新建筑无法获得的空间魅力;保护、改造与再利用是保存建筑与城市历史的最主要的途径,这也是对历史遗产重新诠释的一门艺术,同时在改造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空间的创新,从而达到共生。

旧建筑改造篇(9)

摘要 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如何实现旧有建筑的循环、高效使用,满足不断变化的城市设计的需求,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中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的应用探讨了一些相关内容。

关键词 外立面改造;旧有建筑;现代建筑;设计手法

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拓展,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开始不断的转变,然而大多数城市中的关键位置或多或少都会留存一定数量的旧有建筑物。其面临着严峻的去留问题。这就需要设计相应的旧有建筑改建措施,以此来帮助其重新拥有城市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甚至赋予其全新的功能。

1 现代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概述

现代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既要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实现,又要充分体现美学原则的运用,使得建筑物的外观在构图要素的应用下,形成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中有着不同的构成要素,而且不同的要素具有各自的表现力,而建筑物的立面组织形式也需要通过这些不同的构成元素进行综合的体现,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因此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其设计原则的应用,才能形成完美的设计效果。

2 改造旧有建筑的诱导因素

2.1 内部原因尽管多数旧有建筑本身在时间方面仍然存在使用年限的设计,但是局限于其当时的设计条件以及建筑物使用方式的不断更替,导致建筑物所具备的内部功能等多个方面都无法真正满足其发展方面的真实需求,建筑物内部的多种功能更是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重塑,以此来转换器内部空间的功能,不过,这项操作将导致外部的形态也必须随之更新。

2.2 外部原因古旧、破败是旧有建筑的普遍特征,并且建筑物的原有材料、装饰以及相关构件也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因此需要及时的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不但如此,随着年代的更替,在城市区域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多个时期、多种风格,而质量却大不相应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整体形象混杂不堪,因此有时为了城市形象考虑,为了能够实现形象的统一化,需要对旧有建筑外部进行改造和设计。

对旧有建筑进行外部形态的改造设计过程中,主要目的是统一形象,提高建筑物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力,从而有效的增加旧有建筑的活力。

3 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的主要方式

针对外立面改造的过程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能展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表达形式及设计方式,因此很难做好相应的整理及归纳工作。不过,从建筑物外立面的改造过程来看,其内部的建筑主体以及结构逻辑,还有建筑立面的更新程度来看可以直接将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3.1 及时更新墙体饰面材料具体是对建筑原有立面进行改造,直接将其改造成为最小的一种特殊方式。从整体来看,在不改变其原本建筑立面墙体和内部门窗位置的基础上,保持建筑立面原本的结构状态。通常这种方式都是采用更新墙体饰面材料的形式来进行,而且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所起到的视觉效果以及造价方面都普遍较低,整体工期也相对较短,最主要的是整个改造下来,仍然保持了建筑物立面和其内部空间之间的固有关系。

3.2 建筑立面外包主要指在原本建筑物立面的外层再次添加一层建筑物立面,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视觉形态,和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和功能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不过,其外包立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和其原本建筑立面形成了相应的结构关系。比如外包立面所开设的门窗口都需要和其内部的墙体采光位置相互对等。不过,由于外包立面主要是在原有建筑立面的添加一层,主要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满足建筑立面的视觉效果,所以就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隔离了建筑立面及其构件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同时也直接掩盖了其建筑逻辑所具备的真实性。

3.3 建筑立面更换这种将原本建筑立面完全更换得方式主要存在于其建筑支撑结构和其外立面体系相分离的情况中,更多的发生在框架填充墙结构以及相应幕墙立面结构方面。并且这种立面的方式,真正改造起来也是在建筑支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直接等同于是对原有建筑主体结构的某种外立面再设计的过程。

4 墙体饰面材料的改造重构

4.1 建筑色彩重构色彩是建筑物形态的主要表现方式,色彩的存在能够让人轻易的感觉到,因为人在空间当中最先感受到的还是色彩,之后才会认识到建筑物本身的形态变化。大多数旧有建筑物都是采用这种立面改造的方式来进行,而且这种方式本身也具有造价低廉、施工便利的特点,很容易直接达到相应的施工效果。

4.2 建筑物质地重构建筑的质地充分地表现出了建筑物本身所具备的个性特点,因此在针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引入相应全新的材质也是一种重构形态的有效方式。不过,由于质地本身所具备的多样性特点,促使建筑师们能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以及各种墙面材质之间的精细化结构对比来获得良好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促使建筑变得更具现代感和生动感。

4.3 建筑立面层次重构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建筑物在改造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旧建筑的结构主体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改造行为,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就需要结合界面的形式来进行结构的重组,从而以此来促使建筑物本身具备非常丰富的层次感觉。

另外,在相应的条件下,也可直接打破建筑物本身的维护结构来进行二维构成的模式,主要通过立面的凹凸来直接形成建筑体量交叉的效果,最终实现立面层次的重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旧有建筑外立面的改造仍然能够促使其为社会方面带来明显的效益,从而直接创造出全新的城市空间。并且这种行为也直接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建筑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泉.建筑设计的“重构”意识及手法[J].时代建筑,1988(3):6-10.

旧建筑改造篇(10)

1.相关概念与发展概况

旧工业建筑是指具有历史、社会和建筑价值,包括厂房、车间、磨坊、工厂、矿井和加工提炼的场地、仓库,能生产、传输和使用场所,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住宅、宗教崇拜或教育等社会活动场所。功能置换是指保留旧建筑的原有内部空间,通过转换其使用功能而实现对原建筑空间的动态保护的目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空间设计是指旧工业建筑在“功能置换”原则下将其改造成购物、饮食、娱乐、文化及服务交换的商业活动的空间场所。随着北京798艺术区改造成功,人们逐步意识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带来的经济、社会和建筑价值。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LOFT办公、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改造,而改造成商业空间的研究相对滞后,且成果参差不齐,因此亟须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2.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可行性与矛盾性

2.1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可行性

随着城市扩张,原工业用地由城市郊区成为城市中心,区位优势得到提升,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提供先决条件。同时旧工业建筑大部分是近代以来建造,主要采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粘土砖等材料,大跨度刚架梁柱、中性化的结构、高耸的空间和良好的采光方式等空间特征,也都为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提供极强的适应性与易操作性。现代商业建筑经历商铺、百货商场到大型购物中心,消费者对商业建筑的需求也不局限于购买商品。购物中心都转型为以体验型商业空间,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体验型消费,这样可以避免电商挤压和同行竞争。体验型商业空间要营造出消费者认同的体验型“场所”,而旧工业建筑具有城市街区的公共识别性和认同感的特质与之相吻合。因此旧工业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情境感与体验型产品的结合,使得其商业性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杭州新天地就属于改造成以体验、游乐消费为特色的商业综合体,将杭州重机厂改造成IMAX影院。(图1)

2.2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矛盾性

2.2.1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见证城市的发展,应当有计划地保留;然而,再利用开发是以商业赢利为目的,投资收益周期要求短,实现资本最大化,这与旧建筑保护存在利益矛盾。同时商业空间因不同业态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主题餐厅注重空间的精致性,咖啡店强调空间的私密性;这样过多的改造造成工业元素被遮挡或破坏。因此,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我们需要在法规和政策引导下谨慎地评估保护与利用,避免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旧工业建筑的文化挖掘,造成项目的同质化。2.2.2满足商业设计规范的困难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必然满足商业设计规范,包括场地设计、交通流线、消防等。早期工业建筑设计规范与现行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在改造中满足商业设计规范有一定困难。工业建筑的功能单一,交通系统简单,因而根据商业功能需求,对原场地重新规划设计,满足商业的易达性。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采用“加法”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但流线势必变得复杂,这就要求合理组织商业动线。商业要求有一定停车位配比,如何在有限的基地中设置足够且合理的停车位是改造设计必须解决的难题。通常采用分散式停车,另外设置机械式停车提供更多停车位,满足配比。商业建筑因为人流密集,交通复杂,对消防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改造中必须严格满足消防规范要求;也可以技术的改进或设施的完善如使用防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或合理增加消防器材达到消防要求。

3.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3.1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原则

改造设计比一般的建筑设计更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改造之前应对旧工业建筑的工业美学与历史地位价值评估,作出合理的改造方式。3.1.1保护性修复针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建筑一般采用保护性修复,保留原有建筑特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复或更换局部构件。保护性修复能够营造具有人文特质的场所,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记忆。西安大华1935基地南侧区域为上世纪30年代的砖木结构建筑,通过院落组织在一起,尺度亲切,空间舒适。针对此区域采取了保护性修复,对原建筑进行清理和修缮,保留原建筑立面和细部。增加少量新建筑、连廊、小品及构筑物,打造成具有民国特色的休闲、文化商业街。3.1.2新旧形式共存新旧形式共存是针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在整体上保持原建筑的形态,更新部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风格,明确新旧建筑间的时空传承关系。新旧之间通过色彩和符号等元素上的协调,达到整体统一、局部对比的效果。黑川纪章设计的墨尔本中心,旧兵工厂被置于玻璃锥体的购物中庭之下。高大的圆锥玻璃顶不仅成为这一共享空间的采光罩,也为古旧而高耸的红砖烟囱提供了与现代商业共存的空间联系。旧兵工厂被改造成餐厅,与锥形玻璃中庭成为墨尔本中心文化特点。(图2)3.1.3形式全面更新当建筑建造年代较短且文化价值不高或严重破损而难以修复,一般采取完全更新的改造方式。该类型旧工业建筑改造自由度大,抛弃建筑的原始风貌,在原结构基础上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重新设计,使得建筑形式全面更新。上海复地四季广场改造项目中对一些厂房加固保留建筑的原结构,立面采用砖红色面砖重新装饰,窗户等构件用全新的材料构造,使得建筑焕然一新。

3.2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环境改造方式

空间是建筑物质实体限定的“场所”,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按照商业定位对其进行空间环境改造。3.2.1通过分割、拆除和扩建改造内部空间分割是指在内部空间高大的旧工业建筑中,通过对原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分割出若干新的空间。这类改造的适应性强,形式灵活多样,但改造前应对结构进行评估与加固。某些旧工业建筑在改造成商场或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中,结合原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结构特征,通过竖向、水平分割或合并的手法于适当位置改建成中庭空间。维也纳煤气储罐A座的改造中,让-努维尔将1至3层周围布置商店,中间改为竖向3层通高的商业中庭,营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拆除是指在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中,将原有的墙体、楼板、梁、柱子等拆除,创造适应商业功能的空间。如加拿大多伦多皇后码头仓库改造案例中,为了创造出良好的共享空间,将建筑中部一些柱子拆除并安装扶梯构成新商业空间的中央大厅。扩建是在旧工业建筑的上部或相邻的范围内,对原建筑进行加建,甚至有时出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需要,采取地下扩建的方式。在扩建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新建筑或构筑物与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两者风格上协调。商业空间重在人流顺畅,在相邻的空间之间加建连廊或天桥使原分离旧工业建筑保持连接。上海8号桥原由7栋房子构成,设计师在改造中通过“桥”连通每一栋房子,使得人流的组织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3.3商业空间的外部环境整合

商业空间对外部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改造设计中应结合商业类型及定位进行外部环境整合;一方面要合理组织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合理设置内部商业动线与节点空间。3.3.1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合理组织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影响改造项目中各功能之间运转正常和商业空间的便捷性。车行系统的设计应在主入口设置疏散广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疏散;步行系统与城市交通设置缓冲区,确保人流出入安全便捷。太原良仓1954商业综合体改造前北侧与道路有4至5米高差,考虑与城市空间对话,通过阶梯广场化解高差,方便人群进入商业空间。同时在集中商业设计采用双首层概念,与阶梯广场形成灰空间,实现商业最大经济价值。(图3)3.3.2合理设置内部商业动线与节点空间在改造项目中,尽可能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车行流线在基地外侧展开,内部设置尺度适宜的步行商业动线与导视系统,方便人们快捷到达目的空间,避免商业死角。在商业动线重要节点合理设计广场,进行各种商业活动,同时设置符合人体尺度的室外公共设施与景观的工业特性再设计,使商业空间更具吸引力。

4.结语

商业空间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中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的功能更容易影响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目前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践越来越多,在保护工业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实现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另外挖掘旧工业建筑文化特质,结合商业定位,改造成具有人文特色的体验型商业空间,成为城市名片,对城市区域的复兴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彭立磊.《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面向商业空间的再利用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常建,刘骏.《国内旧工业建筑的商业改造分析》[J].华中建筑,2013

旧建筑改造篇(11)

1.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意义

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经济价值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程度,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样。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其功能却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改造并再利用旧的工业建筑是充分发掘其适应性潜力,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二次设计。相比较推倒重建,其具有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三大优点。其次,保留旧工业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并稍加改善和维修,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公共成本。旧厂房常常蕴含着更大的经济存活力。一方面保存和维护旧厂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再现其作为生活场所的本质。旧厂房这种融入生活,浸含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商业财富。

1.2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环境意义

建筑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其建造、使用、维护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旧的工业建筑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储存着能源,盲目的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相反,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历史意义

旧工业建筑经历和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记载着人类进步的脚步,其蕴含的巨大的历史价值是其他类型的建筑所不能比拟的。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展现了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在我国的一些工业城市,一个家庭的若干代和特定的厂矿之间存在着联系,彼此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对其生活的厂矿也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脉络和社会生活的结构的保存,对旧工业建筑的生命的延续。

1.4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文化意义

现代城市规划往往只重视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主要活动,而忽视了能够让城市生活丰富起来的次要性活动。在此指导下的旧城改造则演变成简单的平地起高楼和大规模的推倒重建,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上的认同感。由此可见,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对保护居住环境的场所精神和社会生活的网络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建筑是所处地区独特文化的物质载体,尤其是旧工业建筑,其独特的风格、形式、细部和工艺,维系了地区之间建筑文化的多元性,推动了各个地区的进步和丰富多彩。

1.5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社会意义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可以激活经济衰落的城市空间,通过节约城市的投资成本、提供租金低廉的使用空间,开发旅游观光资源等方式,以点带面地带动衰落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造的策略对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老城市的更新改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城市自我更新、发展的基础。

2.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案例分析——以成都的“东郊记忆”为例

成都“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4号,一期园区占地约218亩,二期园区占地162.83亩。它是由建于1950年左右的红光电子管厂改造而成,在成都东区大迁移过程中红光电子管厂被作为工业遗址完全保留下来。红光电子管厂的厂房呈现多样化,涵盖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办公建筑,我国自建的多层厂房,本世纪初的办公楼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项目的改造由成都传媒集团承担,以“传承文化、创意时尚,保护遗存、创意功能,产业主导、创意呈现”作为主导理念。秉承“原址保护,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的原则,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产物与现代时尚商业建筑功能完美结合,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原有建筑群是传统的院落组合空间,两边是高大的主体厂房,中间是主要的交通要道。在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保留了以往的布局,主要对外立面和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原来的厚重砖外墙具有经典的尺度及比例、丰富的细部,蕴含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信息。改造在不影响原有建筑整体形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富有时代感的设计元素,提高了建筑外观的现代文化表达(图1)。内部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跨度为24m,层高为16m的大厂房被改造成了剧院和电影院(图2)。在影院最大的数字影厅内部,其独特的结构为宽22m,高12.6m的巨幅银屏提供了空间环境。在其他的厂房空间,设计师通过将原有建筑空间分成局部两层的做法,实现了空间的重组与整合。其中,一层以展览中心、互动体验为主;局部二层形成商业和服务体系。厂区外部空间的更新以步行系统的设计为主:通过延续原有厂区三条横街肌理,合理设置了贯穿主街的步行支路,并且有效连接了开放式广场和部分商业内街。园区内大量生产时期留下的构筑物,都一一根据景观特性保留了下来,作为步行系统的节点细节设计。不仅要营造出工业历史的氛围,同时还要与具有时尚感的当代景观氛围相契合。通过保留架空的管道体系(图3),加强步行系统的视觉引导性预计工业厂区的特性;使用红砖将整个园区的步行道路铺底,强化了其计划经济时代历史符号的地位。一些工业部件则作为景观元素加以设计,保留其工业特色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创意的灵魂。比如原有的小矿车被改造成了景观小花台,原有的储气罐被改造成了景观喷泉(图4)等。原红光电子管厂区的整体更新与改造,注重当地工业文化的根植,通过合理引入经济与产业,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造血机制的有机整体,扭转了城市中心区域东部长久以来经济实力弱,城市形象差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重塑了城东的形象。建成之后的“东郊记忆”给周边居民,尤其是拥有旧工业区儿时记忆的群体提供了交往的空间,激活了社区的活力,巩固了旧工业区居民的社会结构。而厂区内多样化的工业文化表达,则形成了一个东郊旧工业区文明史的缩影,人们可以通过现代的日常生活去理解和感知。这种对东郊旧工业区内历史文化资源的非静态式保护有效地解决了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了老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3.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雄厚的资金保证

国外很多改造再利用项目是由政府鼓励,出台了多项相关的优惠政策。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规模庞大,多为涉及整个厂区或工业区的巨无霸式的改造。开发商也会洞察旧工业建筑文化价值的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经济价值,进行积极的投资。由伦佐•皮亚诺改造而成的意大利都灵林格图大厦,将原有的汽车制造中心的5层的框架结构厂房改造为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商业综合性建筑,改造后的林格图大厦是一座具有想象力的令人称赞的泡状建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林格图大厦的投资周期长,影响范围大,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复活。然而,国内的开发商多追求短期效益,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意识还很淡薄,很多改造的项目还处在自发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统一的管理,有碍于整体的发展和环境的治理。

3.2忽视保护和改造相结合

旧工业建筑记载着历史,凝聚着人类进步的烙印,所以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时候,要注意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体现。国外很多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都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空间、结构特点,针对自身的特征进行改造,方法灵活,手法丰富。这种保护性的再利用,不仅凸显出旧工业建筑的历史价值,也提升了人文环境质量,注入了新的社会活力。纵观我国的改造项目,总是存在着过度再利用的问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是对旧工业建筑的内外进行简单的装修改造,其历史文化性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失去其建筑特色。

3.3改造功能的单一与片面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的过程中,功能置换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家工作室、时尚餐饮等几种模式,这些功能已经成了改造模式的标配。其实再利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要真正地切合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特色,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复苏和环境的再生。有些旧工业建筑改造,没有延续工业的精神内涵,仅仅是利用工业厂房的外壳。北京的百万庄园将工业厂房功能置换成餐饮娱乐的休闲场所,然而却是欧式风格的外观,这是片面理解了改造而出现的盲目效仿的结果。

3.4绿色生态设计手法的缺失

我国改造项目的大部分设计往往遵循传统,忽视了系统性的介入生态与节能技术的设计。其实,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旧工业建筑的热工性能大多比较差。改造时,应当采用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以及可循环再生的建筑材料,避免能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如今,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因此从长远角度看,应当协调节能与改造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强生态技术设计的意识,促进旧工业建筑改造多样化。

4.总结

旧工业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其蕴含的经济、环保、社会价值也是无穷的。从成都的“东郊记忆”等一系列的国内外改造的实际项目看,人们已经把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更新的一个契机。针对一系列再利用旧工业建筑初期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做的是从投资方、设计师、使用者都树立起历史文化观、循环利用观,充分吸取国内外取得的先进经验,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之路,通过多样化的改造和利用旧工业建筑,让其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设之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杰,《城市旧工厂再生的若干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6

[2].李慧慧,《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08

[3].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探》,重庆大学建筑学院,2005

[4].黄步瓯,《成都东郊工业区旧工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模式浅析》,西南交通大学,2006

[5].朱建伟,《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西南交通大学,2013

[6].崔云云,《城市旧工业建筑的Loft模式改造再利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4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