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26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1)

古代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词鉴赏能力也包含于其中。近几年的中考把古代诗词的鉴赏直接作为考察的内容,并且分值渐涨,说明古诗词鉴赏能力在中学语文素养中的地位,也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好学好这些诗词,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增强[1]。

1.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诗词教学是倡导校园诗教并予实施的核心环节。诗教从《诗经》时代就已盛行的《诗》教延伸至今已两千多年。虽无系统具体的关于《诗》的教学的专门文献记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古代文献片断和学者、文人的相关论述约略了解古代学校体制、课程设置、口传指授的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从而能大体确认与《诗》的教学相关的以下主要情形:《诗经》是一以贯之的诗教教材,因此传统诗教可径称为《诗》教;师资是《诗》教的关键,且差别甚大,早期官办的高层次学府大多有专门的经学教师,分科传授,《诗》教即其中的主课。一般民间的私塾,则大多由儒生担任塾师,实施通科教学,但《诗经》是必修内容。唐以后,由于诗赋入科举,使《诗》教泛化成诗教,不仅要求学生熟习《诗经》,更需掌握试帖诗的写作技能,这是唐以后格律诗创作进入诗教从而得以普及的契机。古代诗教一以贯之地以育人为宗旨,当代校园诗词教学如何继往开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等实际问题有待探索解决。

2.中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2.1 诵读法

古代诗词都是入乐歌唱,类似今天的歌词,通俗有韵律,渎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但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教师先帮学生划分诗词朗渎节奏.并告诉学生可以留有空白,读不懂的先放下,不强求弄懂,等到熟渎完全诗再说。这样不但释去了学生对古诗词畏惧的心理.促使他们乐于读古代诗词,而且还能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熟记背诵的目的[2]。

2.2 画面创设法

利用诗词与绘画的相通之处,将诗词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李清照《口梦令》(常忆溪亭日暮)时,让他们抓住词中“溪亭”、“日暮”、“沉醉”、“藕花”、“争渡”反复诵渎,展开想象.使词作者少女时与姊妹泛舟畅游大明湖的画面展现出来,词作者欢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2.3 环境创设法

诗词的本职是抒情。因此诗词中画面往往比绘画有更多的主观色彩,诗词的语言精炼,单从字面上是难窥其全貌,特别是古代诗词,因其是文言语言,就更难体会。故在教学上设想那时那景,给学生展现诗词的社会环境和诗词者所处的特定环境,对学生体会感悟诗词者的情感,非常有帮助。现再以李清照《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为例.教学时,介绍本词写于建炎:二年(1128年),当时北宋被金所灭,词作者家乡沦陷.李清照随逃难人流,流落到南宋杭州,此时李清照,夫死亲散,孤身一人,客留杭州,甚是凄苦。李清照作这首词回忆少女时,畅游大明湖的欢乐。过去的欢乐与当前的孤独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词作者对过去欢愉生活无比怀念,词作者怀乡念国的情感,不言而喻。

3.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

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勤于诵读。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具有丰富想象力、意境深远的诗句,不读出来就无法深入其境,更领略不到其中的韵味。而现在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平时的积累不够,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而古诗词作为我们文化中一个最宝贵的财富,是需要学生用一定时间去学习、诵读,从而转化成自身文化内涵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轮流将以前学过的诗或者自己在课后读到的诗给同学们讲一讲,然后教师再做一个赏析,再让学生们快速记忆[3]。

3.2 教给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以简约的文字、丰富真挚的情感熏陶感染着古今许许多多的人。但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对于老师的讲解很重视,这样往往形成的局面就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阻碍学生通过古诗词达到提高鉴赏水平的目的,从而使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3.3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记忆也有规律,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更准、更牢。死记硬背得来的东西不仅容易出错,而且如果换一种考查方式学生会出现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情况。学生要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除掌握上述方法外,还需要了解诗歌的一些写作手法及技巧,这样才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诗歌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等。例如,在赏析《春望》这首诗时,教师应让学生仔细分析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创作出来的意境,这样学生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体会出诗人面对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并且此时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的心境,以及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的爱国情怀。这样学生记忆才能加深刻,且不容易忘记[4]。

4.结论

总之,诗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善于用简约的文字表达诗人的情感,正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词的美,就像一座宝库,等待着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挖掘,我们只要付出辛劳和汗水,挖掘得更广、更深,就一定能获得丰富的宝藏。

参考文献

[1]许洪英.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一点思考[J].学周刊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2)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具有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倍受人们喜爱。因此,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思维能力。怎样学好古诗词,首先,教师应该对古诗词的特点以及内容进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分强调死记硬背

教师的思想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并不注重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

(二)教学重点出现偏差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古诗词的作者、创作年代及创作背景上的讲授上,忽略了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教师对教学重点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失去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不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短期的记忆效果,不注重在一段时间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学生记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使知识由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导致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教师对课堂的预设过多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预设过多。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不同时,教师就将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引导,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答案进行掌握。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掌握自己的答案,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

二、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中包含着很多美好的意境,它们既能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同时又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情感教学,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中美好意境的感受,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教师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感受,并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篇幅短小,但是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学生要想充分理解其中的内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古诗词进行补充与创造,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弘扬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吸收古代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

学生要想提高古诗词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对知识进行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诗句时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可以将一些好的诗词打印下来,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记忆。

(二)注重古诗词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对学生学习古诗词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把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自主进行朗诵。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朗读比赛,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诗词进行比赛。同时,教师还要对获胜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

(三)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会很难准确有效地进行记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在意境中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带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诗词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将古诗词进行整合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有很多都是作者不同但是创作的背景、表达的感情相同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诗词按主题或者作者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进行记忆。

(五)正确对待作者介绍这一环节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花了很长时间在作者介绍上,但是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不能发挥出其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作者介绍这一环节,并加以合理利用,发挥出其最大作用。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对作者称谓、生活时代等方面的介绍,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及重要经历的讲授上。对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介绍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六)加强对古诗词的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离现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学生要想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对作者以及作者的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学生只有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切实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课前了解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一些疑问,可以先将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学生一定要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3)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故事里有情节、有人物,妙趣横生。在先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的文章也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故事中蕴含着道理,在说故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在听故事中实现文学积累。故事法教学为学生日后的作文写作、口头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故事法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故事法,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

一、故事法适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

在大力提倡国学教育的今天,古诗词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怎样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也是老师探讨的重点内容。古诗词是我国悠久文化的象征和代表,所以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学段,教材中都收录了一定比例的古诗词内容,其目的是传承和弘扬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和文学积淀。毕竟几千年流传下来,就证明了古诗文的价值,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故事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将以往单纯的朗诵、背诵等模式摒弃,利用故事法将作者的写作背景、生平资料等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这样的了解而进一步领悟文章中的深刻内涵。比如,在初一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古诗词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然后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刻,出示课文内容。对照课文内容感受故事内容,借助故事内容理解诗词内容。也可以采用改编的方式,将诗词改编成故事,设计情节和人物,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更深刻。

二、故事法适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依托,所以优秀的老师都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词语,由学生将这些词语串联成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利用故事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4)

关键词:古诗;拓展;背景;教学形式;想象空间

诗人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中用“推”字还是用“敲”字琢磨不定,不觉撞入京兆尹韩愈的队伍,从而留下“推敲”的佳话。我们教材中的许多古诗,用词巧妙,字里行间耐人回味,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包含的意境及其深远。但正因为精短,许多老师在面对古诗教学时,经常手足无措,有时不知该教给学生什么,有时一首古诗半节课就上完,剩下的时间无所事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如何借助“春风”让一首古诗在一节课堂里面变得丰富多彩呢?我个人认为,拓展就是古诗教学的“春风”。

1 拓展延伸古诗的背景

许多古诗都是诗人在当时特定的环境,特殊的生活背景下吟咏而成。陆游一生颠沛流离,报国无门,大好河山不能收复的悲痛,壮志未酬的苍凉,让他留下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曹植在亲兄弟的生死胁逼之下,吟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名句……但作者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太远,学生要来学习理解他们的作品有不少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有必要对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扩展延伸,补充介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

2 拓展古诗教学的多种形式

小学语文课程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孔子的时代就有“歌诗三百,诵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说法,可见古人将诗歌、音乐和舞蹈看作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古人写的诗歌有时要吟咏,有时要配与琴曲,和歌而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将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内容引人课堂。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旋律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音乐,学生在音乐中,如古人一般吟诵诗词。有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亦有“忽闻岸上踏歌声”。诗与歌本自相连,因此,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送别》,用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长亭外,古道边……”在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诗境。接着,再引导学生吟诵古诗,学生便能全身心投入,并配上合适的肢体语言。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体会诗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谊。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自编歌词,以李白或汪伦为角色,来表达对对方的友情。再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古诗的内容。这样,用跨学科的方法来拓展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3 拓展想象空间

古人的诗作中,运用的想象奇妙而大胆。李白《望庐山瀑布》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夜宿山寺》时,又言“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诗人从“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园中除了红杏之外,可能还会有什么美丽的景物?”让学生进行想象,把这幅春景图描绘得更加有生机,更加美焕绝伦。

4 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古诗精短,但情感丰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浓浓的血肉亲情令人感动;当“剑外忽传收蓟北”,杜甫他“初闻涕泪满衣裳”,那种爱国之情令人激昂振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身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又给人带来了淡淡的忧伤……所以,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当让学生领悟情感,升华情感。可是,古诗寥寥数十字,学生单凭古诗内容较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拓展材料,通过对比,联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古诗描绘的情境,进行情感体验之旅,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游子吟》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伟大的母爱,我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拓展:“同学们,你从平时的哪些事情明白母亲对你的爱?”与此同时,我出示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救自己在襁褓中的孩子,用她那纤弱的身躯抵挡那垮塌下来的房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孩子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而在包着他的被子中发现了部手机,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当学生读着那位母亲给她孩子留下的遗言后,沉默了,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学生围绕着母爱与感恩进行激烈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的情感领悟更加深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学生在吟诵时,真情自然流露。最后,我播放那首经典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说说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与升华。如此拓展材料,与古诗内容相辅相成,学生成了诗人情感表达的知音。

5 拓展古诗的阅读面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古代文骚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令人百读不厌。所以,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古诗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本课内容随堂介绍一些适合学生吟诵的诗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学生学习《春晓》时,可以介绍学生阅读《春夜喜雨》或《己亥杂诗》等有关春天的古诗;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还可让学生去诵读《别董大》……通过拓展阅读面,丰富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拓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多加学习诗人贾岛的“推敲”,根据古诗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拓展延伸。如此,将会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

参考文献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03-01

1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和现状

确切来讲,古诗词的教学属于文言文教学的范畴,它是我国所有民族文学式样中最为精粹、最为高级的一种,由于蕴含的情感丰富而细腻、语言概括而凝练、手法复杂而多样,教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关于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小学阶段重在朗读和背诵,有的教师强调要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记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侧重在诗句的诵读,有的教师则坚持应侧重对诗意的鉴赏和领悟。尽管存在着教法不一的现象,但是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在以下三点上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首先,古诗词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审美愉悦感是明确的。由于自身固有的韵律和节奏,每首古诗词就像是一曲流动的音符,往往通过简单有序的几个句子,在我们面前就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形象,再加上优美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它能够在审美情趣、情感陶冶和精神愉悦方面带给读者极大的满足。

其次,经常诵读古诗词对我们的情感能起到熏陶和教化的作用。由于诗作者赋予古诗词优美的文化意境、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我们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和诗作者的隔空对话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次,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和借鉴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遣词造句的能力。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手法灵活多样,如果能够加以借鉴,这些对于我们现代白话文的写作水平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利弊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出现以前,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外加上一本课本和老师的一张嘴,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学生们上课缺乏兴趣和热情。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和前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其中,既有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古诗词教学产生的新能量和积极作用,也有多媒体技术滥用和网络依赖给古诗词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引进古诗词教学,给传统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在配合教师讲解方面,多媒体动画和声音的结合很好地诠释了诗句的含义和诗歌的意境,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观感和体会,降低了讲课的难度,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其次,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古诗词教学,加大了课堂的科技信息含量和知识传播速度,语文课堂由原来僵死的教师单向知识灌输和学生被动参与变成了学生的积极分享和主动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彻底激发,整个课堂是灵动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学生心情是快乐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我们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古诗词教学时还要避免科技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的副作用。由于多媒体技术呈现的画面五彩斑斓,教学幻灯片令人眼花缭乱,有时会让教师和学生迷失掉古诗词教学的正确方向。如果我们上课时一味重视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教学和思想启蒙,学生上完课后除了几张幻灯片以外大脑一片空白,这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本来意义。

3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

多媒体辅助古诗词教学不应单纯地理解为用电脑和多媒体课件来进行上课,或者简单理解为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词教学。具体来讲,运用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古诗词教学有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要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实现知识迁移拓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网络信息资源,合理筛选对古诗词教学有用的信息,带到课堂上来,经过整理、提炼和加工,变为己用;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下载和查阅网上资源,阅读推荐的优秀文章篇目,独立完成诗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从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结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摒弃形式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做法,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自己对诗词文本的理解,整合出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

再次,由于网络技术的采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诗人当时创作的情景和诗句所表达的画面完整而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孩子们穿越时空和诗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在真实情境的模拟中享受到诗歌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够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e―mail和bbs论坛等网上交流工具,建立一个班级的学习交流群和诗词知识网页,大家通过网上发言和电子邮件的接发来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和探讨,开辟第二学习课堂,延长学习时间,拓展学习空间。通过网上讨论和发言,一方面可以解决同学们在古诗词学习中的疑难,扫清学习障碍;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上讨论的时间,避免了部分同学课上回答错问题的尴尬。

4 结语

古代诗词既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教师,一方面,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古诗词教学中,给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文化传统,汲取精华;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把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乃至科学和哲学等门类的知识图文并茂地讲解给同学们,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深刻体会到诗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61-0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留下的古诗词更是数不胜数,而古诗词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小学生看来,古诗词比较难懂,在教学中这也是教师的一个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古诗词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根据注释来解决生词的问题以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一种单纯的知识的讲解过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不能够深入了解诗词的内涵,从而缺少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里,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第一个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学会字词,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进行默写以及背诵即可,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教师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认识字词和默写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以及意义,能够根据诗词的含义想象出情景,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诗词知识,如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以及押韵、通假字的基本的了解。例如,《鹿柴》中的“柴”通“寨”。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几年来学过的诗词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这是古诗词学习的中级阶段。在高级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基础及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以及作业的布置中适当增加难度和综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更加具有求知欲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增加学生阅读量并熟读成诵,增强学生参与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学生的字词积累是很基础的一个环节,若学生的字词积累不够,那么学生对于诗词的阅读就会存在一些阻碍。学生词语的积累对于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掌握的古诗词词汇过少,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古文名著以及短小的散文,让学生进行课下的阅读赏析,将课外阅读和实际结合,并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赏析的篇目,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成诵对于学生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对于小学生的背诵篇目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更加说明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并适时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了解诗词的韵律以及情感。

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朗读示范,把握诗的节奏和语调。教师要把握其中喜悦、激动的情感,开始的节奏是激越的,到第五六句的时候就变得轻快,而“忽传”“喜欲狂”则要重音诵读。教师的朗读会给学生进行一种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感受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以及情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和交融,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让学生体会诗文情感与哲学,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古代名家之作,这些诗人和词人都有着丰富的经历与优雅的兴趣爱好以及高尚的文化修养,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小学生的年龄低、阅历少,而且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在这一关键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质。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探究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情感艺术。例如,在《寻隐者不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的字面意思去体会其中的情感――从开始的失望中得到一丝希望而后又是寻找不到的失望和无奈,并注意启发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想象,将自身带入情境,让他们体会整个心路历程,从而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作者的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基本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品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总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与任务,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让他们做到熟读成诵,让他们在背诵中体会诗词的含义与情感,增强他们的参与。教师还要让学生体会诗文的情感与哲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诗人的背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参考文献:

[1]刘春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8).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7)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指导老师:首作帝

朗读就是一种发出声音的阅读方式,通过是清晰响亮地读,使文字作品语气连贯并且能表达特定的情感,这种阅读方式对古诗词的阅读尤为重要。“古诗词是古文中的璀璨明珠。澎湃的激情、沸腾的想象、深邃的意境、和谐的韵律,这是诗歌的四大特征。”[1]p223 在我国古代,遵循着“熟读成诵,久之自悟”的原则。古诗词教学往往通过不断地读来理解和把握大意,也通过不断地读掌握古诗词创作的技巧,现代人对古人读书的印象就是他们摇头诵读,“朗读”的环节在古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走进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却遗憾地发现为了应付考试,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变成了“训诂”,古诗词被读得平板乏味,更有甚者直接就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朗读的衰微尴尬境地,亟需得到改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对朗读投以足够的重视,了解朗读的重要性,协调备课以及教学过程,用合理的方式去学习朗读、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博大精深。

1 古诗词朗读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是历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它们言简意丰,节韵抑扬,情意真挚。而能被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或慷慨激昂,或清丽婉约,或浪漫洒脱,或愁思绵绵,情感复杂多变,光用双眼“读”是无法全面理解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尤其不能忽视的就是朗读环节。叶圣陶就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锻炼,此外朱自清、夏尊、黎锦熙等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都在各自著作中多次提及并强调朗读对于古诗文言教学的重要性。朗读既然如此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言传身。首先自己能够高效朗读,从而更好地凸显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传递其中的意境,使学生学会倾听和朗读,得到审美的培养,加深对诗人处境的感悟。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朗读,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朗读练习和指导,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2 朗读方法指导

朗读是一门教学艺术。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文简要分析了朗读的重要性,据此需要教师依据具体的古诗词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朗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转变认识: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历经百年锤炼的辉煌艺术成就,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虽然“应试教育”下没有对古诗词朗读的考核标准,但作为一位教师,不能据此把朗读置于可有可无的角落,而应转变对朗读的认识:朗读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途径,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旗帜。(二)弄清字音:从见习中了解到如果拿到古诗词就马上开始读,往往会读得漏洞百出,闹出很多笑话。其实我们在朗读之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弄清楚字音就是其一。古诗词言简意丰,一些字词现在极少见到,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读准。例如《蜀道难》中开篇的三个字“噫吁”读作“yī xǖ xī”这是蜀地方言感叹词,又如“猿猱”读作“yuán náo”,“岩”读作“chán yán”等等这些,一般高中生不了解,需要借助注释才能读准。另外还要注意多音多义的字词。由于古文中字词较少,有些字承担着多个义项,也有着多种发音。例如“塞”可以读作“sāi”、“sè”、“sài”这几个音,在“不与秦塞通人烟”中就应该读作“sài”,此时的义项是“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所以在朗读之前应该根据上下词具体分析应该用哪个音,以求准确无误。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通假字、语流变调等。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木兰辞》中“著我旧时裳”中“著”通“着”,是指“穿”的意思。在读之前要看清上下文,可以通过查找文献、注释等方法精确字音。总之,弄清字音的目的是做到规范精准,这是基础环节,必须扎实落实。(三)理解感悟:在弄清字音的基础上,还是不要着急读出声音。古诗词语言凝练,感情丰富,意境深远,需要在朗读之前理解和感悟这些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潜台词”。以自己的生命律动去叩问,探究文本的生命律动,以求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 可以通过斟酌字词,想象涵泳,体察推敲,知人论世等方法来实现。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展现了周瑜的风流倜傥,从容优雅,也蕴含了他自己的豪迈胸襟和旷达情怀。再如读《关雎》时基本语调是赞颂明朗的,根据情感变化具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美景美人,读的时候可以悠长舒缓些;第二部分描写热烈的爱恋和求之不得的相思苦恼,可以读得快一些;最后一部分在朗读的过程中节奏要放慢,语调要提高,以表现男子的勇气和毅力。只有不断深入作品,不断感悟,时时刻刻不忘表现真挚饱满的感情,才能真切地把蕴含在古诗词中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四)用声自如:情动于中后须形于外,朗读的重点在于“用声”,而要将“用声”做到“自如”就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上灵活变化、反复练习和长期实践。

在古诗词朗读教学中,建议做到以下四点:1、发音协调:在朗读诗词的过程要做足呼吸、共鸣、咬字吐音的基本功,但这些功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到吐字如珠,字正腔圆,平时要注重发音练习,也要多听示范朗读来学习。2、节奏有致:平平如镜的朗读缺少了诗歌应有的灵气,不能引起共鸣,只有经过揣摩后的富有节奏的朗读才能摇曳生情。首先要根据内容,在转折、递进、别类等地方划分好诗词的停顿,在气脉一贯的地方就要一气呵成。停顿的间隙能留给听者思索,音断意连;连动的位置能让听者专注。其次还要清楚哪里要快哪里要慢,徐急合度,方能显得从容不迫。例如《钗头凤》中“错,错,错”在朗读时可以不加停顿,把美好与现实的冲突矛盾描绘出来,而对应的“莫,莫,莫”则需要加以停顿,以给人无尽的遐思,这样的处理能让作品极富节奏感。3、韵律得当:古诗词是一种有音韵平仄,注重语言锤炼的文学体裁。尤其是格律诗的押韵,由于有韵脚的存在,往往具有音乐美。一般来说韵脚密节奏就急促,就要读得响亮,韵脚疏就缓慢,朗读时要稍稍延长。但这也只能代表多数情况,在具体朗读时要注意具体分析。当然,想要韵律得当,平仄也是必须注意的。“阴平、阳平,给人以高昂热情的感觉,上声、去声,给人以深沉、寂寥的感觉。”[2]p112 在读到平声收尾的诗句时,声调多高扬而绵长,反之,仄声则常顿挫而急促。平仄相对,能够收到一唱三叹,和谐美妙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语音的演变,有些普通话中的平仄已经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了,此时要对学生加以说明。4、轻重如分:恰如其分地使用轻重音,能更好地由声入情,使诗歌的气势脉络沉潜显现,从而表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但要注意的是“重音”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声音的加重,而是分析诗歌内容主次的方法。例如《登高》中的颔联应该音调应该加高加重,表现出“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开阔凄清之境,颈联尾联注重抒发愁苦孤独之情,应压低声音,此时语速也应该减慢。熟练掌握朗读的技巧,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古诗词拥有了生命力,使诗歌神韵得以体现,成为涵韵隽永的艺术品。

3 朗读教学效果

朗读不仅是品读赏析古诗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来说,朗读也是是学习语言、驾驭语言的重要方法,朗读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学会倾听:教师朗读时学生的角色是听众,学会倾听是理解古诗词的法门之一。“朗诵虽然是一种单项的语言表达模式,但其目的是将作品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听众,使听众获得四项感情上的共鸣,获得美感享受,得到思想启迪。”[3]p67在聆听示范朗读的时候,将诗歌浸润于心,等到学生自己朗读、行文时化为己用,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学会倾听使学生终身受益。(二)学会朗读:学生在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通过模仿和领悟推敲出属于自己的朗读方法,将古诗词的表现力与感染力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朗读教学能够收到的最明显的效果之一。(三)助于背诵:朗读的整个过程调动了眼耳口脑各器官,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古诗词中。在梳理字音,理解感情的基础上自如地用声加以表达,大范围地调动了大脑,更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帮助古诗词背诵以及积累。(四)提高教学效果:朗读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若能充分得到重视并加以引用,一定能让教师的魅力也得以呈现,让课堂得到润色,让学生感染诗歌的趣味,得到美的享受,不知不觉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具体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教学效果一定远远多于例举的这几点,教师在实践中定能汩汩证现。朗读能让安静的诗句成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曲。语文教师要做到重视朗读,实践朗读,以律动的声音叩问古诗词的生命,真正实现“先声夺人”。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8)

[中图分类号]G62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4203

音乐和节奏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歌曲之外,韵诗同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韵诗是以听觉感知为主的形象记忆,其欢快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形象生动的语言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自编的韵诗,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紧扣教学重、难点,更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熟记教学内容。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和注意力较差的特点,所以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自编一些韵诗。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的韵诗,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在课堂中激情高涨,兴趣盎然。我的英语课堂经常泛起阵阵涟漪,激起朵朵浪花,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学生的记忆也更加牢固。

一、自编韵诗,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上课铃声响后,部分学生不能马上集中注意力,他们往往还沉浸在下课的嬉闹氛围中,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忙成一团……此时,如果教师引入富有趣味性的集w活动,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而教师自编的韵诗便是其中有效的活动之一。

从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说,学生在说韵诗的时候,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拍手或肢体语言,他们会产生兴奋的情绪,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此,在教学的热身环节中,教师引入一些琅琅上口的韵诗,可以带领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阶段创造轻松、愉快的学前气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图1和图2分别是两位不同的教师在执教牛津版英语4B Unit 8 《Open Day》一课时,在热身环节中使用的自编韵诗。师生问好后,教师分别呈现一首韵诗,并配上动作和音乐,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还复习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为新授内容做好了铺垫。

图3和图4是我在教学这个单元时,在复习导入环节中使用的两首韵诗,简短的句子、押韵的单词使韵诗琅琅上口。第一首韵诗旨在活跃气氛,将教师的课堂过渡语以韵诗的形式呈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中。本单元主要学习There be句型和教室中物品的单词,这一内容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接触过,因此第二首韵诗重点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

二、自编韵诗,是串联教学环节的引线

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方能真正习得语言。一堂课是一个整体,各个环节之间需要有效、无痕的过渡,使课堂呈现一个完整的情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过渡语、歌曲等在各个环节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编的韵诗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媒介。

韵诗简单易记,其语言精练、响亮、押韵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韵诗如同绣娘手中的针线一般,它们有的是对重、难点的操练,有的是对新知识的抛砖引玉。在课堂教学中,韵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点、面的知识点用“线”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流畅通顺。

图5是Miss Tang在教学译林版4A Unit 6《At the snack bar》一课时,在呈现环节中使用的一首韵诗。在这首简短的韵诗中,不仅是对新授单词“a sandwich”和句型“I’d like...”的操练,更是通过问句“What about you?”和Mr.Lee的回答来引出新的内容,在课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图6是Miss Wei所执教的牛津版5A Unit 8 《A camping trip》中一首非常有趣的韵诗,它不仅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朗读时能体会韵诗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韵诗里每一句话的首字母组合,正好是新授单词“stove”。这种巧妙的组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图7是Miss Shen在牛津版5B Unit 5《Halloween》教学设计中的巧妙运用,通过这首韵诗复习了学生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念完这首节奏感较强的韵诗后,教师让学生找一找押韵的单词,并根据每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的读音,总结出本课中要学习的语音,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新授内容。

图8是我在教学牛津版4B Unit 8 《Open Day》一课时使用的一首韵诗,在这一首韵诗中,有本课的“There is.../There are...”的新句型,还有重点内容“方位词”。在学生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画出韵诗中的内容,学生读完后,一个音乐教室的场景就呈现在黑板上,新词汇“Music room”也随之引出。

三、自编韵诗,是操练重、难点的利器

学生在进入课堂中段后,经过较长时间的知识输入,学生或多或少地会产生疲倦,因此机械的操练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研究表明,通过有趣、反复地唱读韵诗,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并强化新知识,会让学生牢记于心,比单纯地背单词、背句子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新授知识的操练通过韵诗的形式呈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韵诗进行教学,既可帮助学生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唱唱跳跳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记忆知识、运用英语,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图9、10是我在教学牛津版2B Unit 7《Can I help you?》一课中,在操练shirt和dress两个单词时所编写的韵诗。对于低年级的课堂,编写韵诗比较困难,因为学生所掌握的单词量和句型较少,于是我在课前反复研究1A-2B的教材,通过整理、对比后,编写了这两首韵诗。韵诗中的人物、单词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重新组合后,变成了琅琅上口的新韵诗。通过教师领读、学生集体朗读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把新单词融入各种活动中,从而“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达到熟练的效果。

图11、12是Miss Shen在评优课译林版3A Unit 7《Would you like a pie?》中所运用的两首韵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简短的购物对话,为了体现这一教学重点,Miss Shen在操练新句型的过程中,所编写的韵诗也采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饶有趣味。学生在朗诵韵诗的过程中,从输入到输出,一气呵成。

图13是Miss Chen在参加区级评优课执教牛津版3A Unit 7《It’s nice!》一课时所编写的一首韵诗,在这首韵诗里,Miss Chen结合了新单词dress,coat以及句型“Look at.../ It’s nice...”,将重点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学生集体的朗诵,达到操练的效果。

图14是我在教学牛津版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时编写的一首韵诗,这个单元的单词“butterfly,dragonfly,firefly”都以fly结尾。于是我抓住这一特点,结合语音/ai/,编写了这首韵诗,在操练新单词的同时,让学生注意到这三个合成词的构词方法。

四、自编韵诗,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如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提倡创新,教师在力求创新的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

韵诗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要让自编韵诗成为一把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让学生把习得的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模式,让学生自己变换词句,创编全新的韵诗。

图15是Miss Yu在公开课牛津版2B Unit 7 《What can you see?》教学中编写的一首韵诗,这首韵诗是学完本单元的单词jeep,plane,train,boat后的一个总结。学生读完这首韵诗后,Miss Yu要求他们用已经学过的其他交通工具的单词,模仿韵诗自编一首。例如,有学生编写了“Bus,bus,go,go,go. Go,go,on the way”的韵诗。

图16是Miss Fan在评优课牛津版3A Unit 8 《Let’s go to the park》中的一首韵诗,该韵诗总结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突出了难点知R。学生读完这首韵诗后,Miss Fan要求学生在小组里开展一个活动,利用学过的场所类单词和交通工具类单词,编写一首新韵诗,并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棒,韵诗的节奏感很强,比简单的句型操练更有趣、生动、吸引。

五、自编韵诗,是巩固新授知识的法宝

课堂结尾往往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在课堂的结尾都会出现疲惫现象,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应设计活泼、新颖的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例如,有的教师采用故事的方式,有的教师采取练习的方法,有的教师使用游戏的形式,有的教师借助总结的语句,我想富有趣味性的韵诗也是一个有效的法宝。教师可将本课的重点知识用韵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记记的过程中掌握并巩固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学生为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学习韵诗。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肯定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17是我在公开课教学牛津版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中编写的一首韵诗,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是昆虫类单词及它们的形态和习性,还有语音/i:/的发音。在这首韵诗中,包括单词、词组、句式和语音的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通过前期教学过程中的教授、朗读、对话,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已经掌握,所以请学生来读一读这首韵诗是很轻松的事。

图18与图17的效果相同,这是Miss Qian在校级公开课教学牛津版1B Unit 6《In the park》中的一首韵诗,因为本单元的新单词bee,bird,balloon都含有字母b,且学生已经学过的颜色类单词black, brown,blue也都含有字母b,于是Miss Qian巧妙地将这些单词组合起来,形成了一首韵诗,与复习呈现阶段由字母b引出的新单词两两呼应,可谓用心良苦。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88-02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里,既说明了古代诗词重要性,又指明了学习方法――诵读。那么在平时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诵读、体味诗词的字词佳句及意境,感于诗而发乎心,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1.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书声琅琅"更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必须确立以读为本的观念,通过读,既让学生"读入",又让学生"读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切身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论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诗词最原始,又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了。如《春晓》这首小诗,用白话讲平淡无奇,但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仿佛短短四行诗里,蕴涵无穷意境。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当然这并不排斥讲,讲解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讲出自己的体会,是"我"读诗体会,而不是别人的理解,也要让学生在读后谈感受。

2.优化诵读教学的策略

由于诗词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诗词形式整齐、句式固定、平仄相间,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要让学生品味诗词真味,就要加强诵读。"好诗不言百回读",可见,诗词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的读,大声的读,抑扬顿挫地读。读古典诗词,只默读而不出声吟诵,不能真切地领略其雄壮之慨和深远之趣。虽然许多语文教师以往都重视诗词的诵读,但往往只读,只啃,没有读出诗味,咏出诗情。因此,学习古典诗词,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到位。

2.1指导学生根据诗词的语言特点,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把握恰当的语调;诗词的情感浓烈,语言优美,音情顿挫。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感情,读准平仄,读出抑扬顿挫的金石声、和谐的音乐节奏感,或振奋高昂,或低徊激荡,或热情奔放,或眷恋婉约。其次要实行多种朗读方式。如配乐朗诵、教师范背、男女交叉诵读、学生自由朗读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感情共鸣,读出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并在诵读中琢磨、思索,有所领悟,初步把握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反复诵读,熟读精思,即可对诗词有整体把握,明达诗义,读出诗词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的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通过诵读使诗词的精华积淀和深入到学生心灵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进入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中。

2.2想象品读,渐入意境。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教师可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3.采用多媒体手段去诠释诗词的"声、色"艺术

诗词的内涵可以用音乐去诠释,也可以用画面去诠释。苏轼曾赞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并非王维如此。许多优秀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中的佳词丽句,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孤帆h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名句,无一不是诗画合一的佳句。在整堂古诗词吟诵课中,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将音乐和图面贯穿始终。平时注意搜集一些能反映诗词作者情感、诗歌内容的精彩画面,并配以合适吟诵旋律的音乐,做成幻灯片,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授《天净沙.秋思》这首小曲时,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选择了一幅"夕阳西下"时刻的画面,其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景物。尤其是一个"断肠人"骑着一匹瘦马,急匆匆地走在古道上,任西风吹打而神情黯然的剪影,以此来表达游子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痛苦。音乐老师又把一首幽幽的古琴曲和乌鸦嘶哑的叫声加以合成,把有形的自然之物和无形的、抽象的苦怨忧伤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诠释了"断肠"二字的深意,受到较为震撼的效果。

诗词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诵读,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诵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古诗词以经典为主,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使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与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一大批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犹如一座架起的桥梁,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让他们在作品的语言世界里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诵读作品必不可少。

总之,诗词的意境总是在反复的诵读中才会更好的浮现出来。诗词的意蕴也总是在反复的诵读中才会更加浓烈和丰富。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可忽视的内容,尤其是古诗词学习,只有多读、熟读,饱含深情地诵读才能形成和提高诗词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把经典古诗文融于综合实践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有局限性的。为此教师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例如,我校开展了“家乡风物配古诗”的活动,让学生从古诗描写的情境中寻找与家乡类似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可针对家乡的某一风景、事物、传说等来配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百丈飞瀑,贺知章的《咏柳》――花木之乡的河边垂柳等。通过家乡风物古诗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容易理解名言的含义,思想也得到了教育。我校教师还收集了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轶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丰富了古诗教育的趣味性。学校还开展了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一”晚会,我校八百多名师生大声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六一”。学生们用童声熟练背诵《三字经》,以古韵吟诵唐诗宋词的传世之作;歌舞表演杜甫的《游子吟》,载歌载舞中透出古风古韵。寓意深刻、经久不衰的名言谚语,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铭刻在学生脑海中。

通过这些古诗诵读活动,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使学生以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去理解古诗文,且一些民间的、乡土的古诗文也得以再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可谓一举数得。

三、凭借经典古诗文评改作业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20-01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较为明显,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放弃过去过分强调翻译和解读的古诗词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体悟诗词的意境美,把握诗词的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作者营造的境界,实现自己的“情”与作者营造的“境”的交融,从而真正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一、指导诵读技巧,勾画诗词意境

有感情的诵读是诗词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通过诵读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所营造的意境,进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在学生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向学生讲授诵读诗词的方法和技巧等。如,笔者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诵读任务:第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第二,把握律诗的节奏,读得抑扬顿挫;第三,勾画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笔者对个别学生进行了指导,学生读得很用心,情绪激昂,声音也很洪亮。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划分不够准确,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得也不够到位。为此,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本诗的创作背景,并播放了录音范读,让学生进行跟读和划分节拍。读了两遍后,学生已然进入诗歌的意境,语调也逐渐变得低沉,有的学生还发出了深深的叹息声。然后,笔者组织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或情怀,学生除了对诗人的经历深表同情之外,还对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以及博大的胸襟表示了钦佩。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不但学会了诵读律诗的技巧,还学会了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二、通过音乐烘托,营造诗歌意境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通过音乐来烘托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以此营造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笔者通过网络下载了歌手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然后,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有感情地诵读本词,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体会诗词表达的手足之情。在利用音乐烘托和创设诗词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有感染力的散文式的语言来描绘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诗词的意境美。

三、引导品味意象,感悟诗词意境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象,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读懂诗词的内容,感悟诗词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如笔者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一词时,引导学生通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想象作者沦落天涯的凄苦,体会作者国破家亡的悲凉。同时,还引导学生寻找词中的独特意象:乍暖还寒时分的大雁、满地堆积的黄花、雨打的梧桐等,让学生从这些独特的景物中体会作者的愁情。再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缘景明情的方法品味词中的意象:寒蝉凄鸣、骤雨、杨柳、残月等,进而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意境进行概括,让学生体会作者极力抑制的离愁别绪。诗人与恋人的惜别之情被这些景物强化,令人细细读来更觉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四、了解作者经历,体悟诗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