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性化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2:19

人性化管理论文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1)

选取我科47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年龄段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31岁。学历:中专7名,大专15名,本科23名,研究生2名。职称:见习护士3名,护士9名,护师15名,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1名。所有护理人员均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

1.2方法

首先,为护理人员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公正公平的、共同努力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从而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其次,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有效的进行弹性排班模式,并根据患者的数量、工作量等进行合理的弹性排班,以便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完成,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另外,还需要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政策,为护理人员提供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奖励,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其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2)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70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0岁~32岁(25.5岁±1.7岁);工作年限为1.2年~3.5年(2.7年±0.5年);文化程度本科15人,专科38人,中专17人。将70人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工作年限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使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方法进行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具体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情感管理:护士长和科里其他管理人员每天在工作中应主动热情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理解护理人员最近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工作的心理感受,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了解护理人员需要的帮助和心理想法,用鼓励话语与护理人员进行交谈,使其在科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下寻找解决方法来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②合理分工:上级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护理人员的特长和性格,并根据工作年限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分工,减少年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让工作时间长和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对护龄较低和工作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每年选取科室护理技术骨干人员去进修和参加重要学术会议以拓展护理知识层面,护士长每周在业余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学习班以提高技能。③完善管理制度:在院里护理规章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并对其进行有效执行,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护理技术熟练、准确,减少护理工作的意外情况发生,同时完善奖惩制度,科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奖惩,对业绩出色的护理人员科里可适当提高奖金和福利待遇,对业绩较差护理人员可通过适当方式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病人满意度和科室对其护理工作的评价。①病人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评估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人员护理的70例病人,以问卷调查形式来评估病人对其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问卷共有5方面,每方面20分,总分在80分以上为对服务态度满意,70分~79分为比较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②科室对护理人员各护理方面评价方法:根据医院护理规章制度标准对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责任心、护理水平、风险意识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29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满意18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8例。经统计处理,观察组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提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方法能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2科室对护理人员工作评价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责任心、护理水平、风险意识程度等方面的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人员在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在各护理服务方面均明显提高。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3)

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会对患者的医疗安全性、治疗效果等产生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依靠精湛的技术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因此要加强各种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与规范,每项操作技术均包括操作流程、理论知识及评分标准,其以传统操作流程为基础,加入了评估内容,保证护理操作的人性化。

1.2引入激励机制

人性化管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的支撑,因此要完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标准及评价指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相结合,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负责考核的人员要加强与住院患者的沟通,认真听取其对护士人员的工作评价及满意度,受患者喜爱、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要给予精神及物质方面的奖励。注意针对新入院护理人员要增强关怀,实行“传、帮、带”的师徒制管理模式,由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与新护士建立密切关系,以提高新护士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1.3定期组织活动

护士需要24h全天候服务患者,体现出排班次数多、倒班快、夜班频繁等特点,护士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从而影响其体质及工作情绪;再加之护理工作琐碎、劳动强度大等,但其劳动价值却未得到认可,导致其心理上容易出现压抑感及自卑感。因此,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营造一个紧张与宽松相结合的人文环境;以不影响工作为前提,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参加各项活动,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安排活动内容,决定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包括体育运动、娱乐活动、智力竞赛、集体游戏、外出旅游、生日聚会等,以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团队凝聚力。

1.4组织护士参与专科培训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会对其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临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要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定期为临床护士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利用复读机、录音笔、摄像机等多媒体设备,有效解决全员培训中不易集中培训、占用护士休息时间、培训效果无法保证的问题。将业务讲座、读书报告、护理查房信息、专科知识、技术操作流程等同期录制下来,因故未参加培训的护士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学习。针对培训要设置专门的“专科培训记录表”,以了解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实际情况。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对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了解、评价,实现全员培训、知识共享的目标。该培训模式不仅可较好实现培训目的,而且也全面考虑了护士的实际需求,是人性化管理的直接体现。

1.5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在医院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监督反馈体系,通过意见箱、患者留言册、服务热线、网络投诉等多种渠道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并及时根据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再将处理改善结果反馈至患者及家属处,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1.6评价标准

护理人员自评:制作调查问卷表由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自评,采用百分制,>80分为优,≥59且≤80分为良,<59分为差。管理人员评价: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效率进行评价,>80分为优≥59且≤80分为良,<59分为差。患者满意度调查:护士长向患者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表,80分以上者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针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较未实施前均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人性化管理顾名思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以科学人性观为理论基础,强调人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尊重、理解人的思想,促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为组织个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最大程度上将人的潜力发掘出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创造性,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现阶段我国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相对较低,人们对护士这一职业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偏见,面对社会、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护理人员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增强护士的工作自信心,促使其在工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责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关心患者,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4)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2月这一阶段在我院工作的113例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年龄22~47岁,平均(33.6±4.8)岁。学历水平:53例护理人员为中专,42例护理人员为大专,18例护理人员为本科。职称:38例为护师,58例为护士,9例为副主任医师,8例为主管护师。

1.2方法:

对护理人员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要有熟练业务的能力,并保持积极的换位思考。护士长在排班的过程中要对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可将科室中的所有护士都集中到一起,进行排班表的制定和安排,尽量将每位护理人员的情况都照顾到。若护理人员在工作或者抢救中有过大的工作强度,可使其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从而保持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为促进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人性化管理注重的是尽量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感到温暖,但并不是放任自流,因此也要给予合理奖惩的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访问,使其评价护理人员,并对护理记录和工作态度进行检查,对于表现好的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肯定和赞扬,也可采取经济和职位方面的鼓励。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失误的出现,不要仅给予粗暴处方,要帮助护理人员寻找错误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于经典案例要进行全科室的学习,防止错误事件的多次发生。同时进行开放式的管理,使护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在每个阶段都要听取护理人员意见,并在决策制定中采取参考各方面的意见,使护理人员得到积极性的提高。采取人性化管理的前后,设计相关的问卷进行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调查。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实施前113例护理护理人员,48例满意,42例一般,23例不满意,满意程度为79.6%;实施后113例护理护理人员,67例满意,39例一般,7例不满意,满意程度为93.8%。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的满意程度:

实施前对120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例患者护理满意,例患者护理一般,25例患者护理不满意,护理的满意度为79.17%;对实施后的12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80例患者护理满意,31例患者护理一般,9例患者护理不满意,护理的满意度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中要注重人性因素,从而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并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促进护理人员得到良好的成长。在人性化的管理中给予情感管理和人文管理。不仅要确保规章制度真正适用于在护理人员中的使用,还要考虑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尤其在排班中,要使每个护士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各方面管理措施的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和患者的满意程度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满意程度为93.8%,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2.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79.6%,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借鉴、引入人性管理,充分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的问题。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 图书馆 人性化管理 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夫•依梅尔特在第六届全球领导艺术讲座中提到,“要重视人才,这是公司真正的财富。”财富源于人力资源已是当今社会的共识。人是承载知识、传播知识的主体。我们所熟知的物质资源、科技发明创造、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等等,都是人力资源所开发和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另外,人力资源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创新能力。索尼电器公司总裁盛田昭夫在其所著《日本造》一书中曾总结道:“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和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成功。”在传统经济活动中资本是核心的条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技成为推动生产的决定要素,知识的价值,也就是人的价值超过所有的资源。目前,人性化管理已成为指导欧美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并普遍为西方跨国企业所采用。“员工是企业内的企业家”这是西门子的口号,体现了企业中每个员工的作用员工是所有企业所需技能的载体,只有企业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努力工作,知识资源才能转化为资本,核心员工的作用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企业员工通过不断的培养,可以成为企业未来的领导者和核心员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做过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可见,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要素。因此,图书馆要想发展,就必须舍得在人力资源上投资,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 首先,我们应注意增进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是把人当作企业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把提高人的素质和激励水平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职责,其首要要素是开创一种积极的沟通关系。这意味着领导人要深入基层,告诉他们你在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打算。沟通是有效工作的关键,沟通不仅可以解释图书馆里的新举措和对未来工作的目标和规划,还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建议。通过沟通有助于下面的人员理解和接受领导层的决策,并从图书馆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局限于局部和片面的问题。同时,沟通也可增进领导和员工的感情。 “关心你的员工,照顾你的员工,我认为这是目前最重要的”,通用电气公司杰夫•依梅尔特如是说。美国BMC公司副总裁威尔说:“企业管理确实需要规矩,但规矩中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尊重个人,如果你把第一条作好了,一切就好办了。”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也强调说:管理要体现人性,不应该把管理视为一种控制手段,而应视为能创造出一种激发人的创造力环境。一个人只有在被人尊重、被授权时,才会将潜力发挥出来,潜力意味着创造力。 全力为员工创造有利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完善的薪资福利,完整的教育培训,畅通的升迁渠道。这也是许多跨国公司吸引人之处。愉快的工作环境被视为一项卫生保健因素。美国BMC公司副总裁威尔说:“我们的一贯目标是通过提供安全、舒适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断地吸引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加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非常尊重人,尊重人有多样性的特点。”加拿大企业普遍推行“劳动人性化”,其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劳动保护和应用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和劳动环境,使员工发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说加拿大重视对人体工程的研究,提高了企业的保健能力,那么加拿大更重视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以提高企业激励能力。加拿大通过对员工的不同特点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员工不同的需要,努力协调好个人需要与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员工正当合理的基本需要。同时不断激发员工新的需求。 其次,我们应注意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馆员的一些知识呈现隐形化的特点,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6)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4例住院患者,男43例,女41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45.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营造人性化环境、与患者家属沟通等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24%,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8.57%,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组42例患者中仅发生2例护理纠纷事件,占4.76%,常规组42例患者中发生8例护理纠纷,占19.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42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跌伤,1例患者发生管路滑脱,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76%,常规组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跌倒,2例患者发生给药错误,2例患者发生误吸,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67%,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加强对自身健康重视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疗机构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的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为实现人性化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合理要求的重视,尽可能的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从而以温情处理感召护理人员,为其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从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我院为提高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收治的42例住院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3.1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生理、经济压力、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情绪则极易对其治疗效果及康复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就要及时给予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同时还要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和支持,逐渐获得患者的信任,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3.2健康教育

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以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并且还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人性化护理的目的。

3.3营造人性化环境

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病房布置的重视,以患者的喜好为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内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效果,并且还要确保病房的舒适性及协调性,尽可能的使用柔和的灯光。此外,人性化护理应融入护理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向其介绍医院及主治医师的相关情况,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7)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病区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8±2.5)岁,实施普通普外科护理;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2.6±1.9)岁,实施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业务水平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挖掘每位人员的知识才干与业务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工,资源利用最大化。

1.2.2定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培训

定期开展全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氛围。创新地将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运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普外科护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1.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优秀的护理服务态度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应该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实际着想,从内心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广大患者服务,认真解决患者的内心想法,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1.2.4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①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灵活地处理好患者内心情绪比较波动、治疗依从性不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各种问题,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②尊重与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听从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排忧解难。③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加强交流,尽量做到仪表大方、准确使用语言,促进护患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1.2.5强化激励措施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绩效奖金,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评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并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护理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以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讲求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之满足,同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料与重视。普外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在高负荷、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质量。为此,应该认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给予患者、护士以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和谐、祥和的护理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经验及观念,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对广大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约束与控制。而是在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充分使用人性化护理,大力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出积极性与热情,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技能,并将尽可能大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8)

前言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着,但是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从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算起至今不到一百年。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性化管理认为人性是管理的出发点,管理应关心人,爱护人,并把这种尊重和关爱细化成管理实践中的细枝末节。人性化管理的全部内涵并不仅是发现人性挖掘人性,而是在管理实践中尊重人性、体现人性、以一切从人性考虑的姿态来看待管理,使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1]。

成功的企业都把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放在首要的位置,人性化管理的特征为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和激励人,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应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以此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生产率和工作质量;推行“劳动人道化”,进一步改善劳动保护和应用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和劳动环境;在企业中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和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培植满足人性发展的土壤等举措。

一、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局限性

自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泰勒创建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后来发展成为当代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流派。主要的观点为,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的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主要特征为[2]:(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的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不同职位的权力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2)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的要求。(4)管理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所有的人都服从制度规定,不是服从于某个人。(4)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6)管理者的职务是他的职业,他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科学管理理论的优点是:一是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官僚制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组织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性和稳定性。二是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典型的官僚制中,存在着一套有连续性的规章制度网,涉及组织管理过程的许多主要方面,。它给每项工作确定了清楚的、全面的明确的要求,从而使组织运转和个人行为尽可能少地依赖个人。三是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早期传统的组织过分地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大型企业组织的管理的要求。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规模大、分工细、层次多,需要高度统一,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通过制度规范来统一管理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将人当成工具来对待,认为人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忽视情感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管理人员是工作狂,要求下属也成为工作狂,他们事必躬亲,企图控制一切且允许自己出差错,因为任何自己的差错都可能破坏自己的威信,而这恰恰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员工往往是企业的过客,目标比较单一,或在工作上,他们让干什么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累人不累心,没责任没压力,苦干是我的事,巧干是领导的事,在知识方面,他们或者自己学、或者留一手,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人性化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区别

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有人认为,科学管理更实用,有人认为,人性化管理更胜一筹。事实上,二者是两种特殊而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且在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居于主导地位,二者适时、适度的融合,才是我国企业的明智选择[3]。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然是以人为本。这是对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的一大提升。它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进行心理与行为的彻底革命,使得企业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态度直到管理效益有一个全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体现出人主宰自然、人是万物之灵的客观规律。显然,人性化管理不是对科学管理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继承,一次科学的修正。它汲取了科学管理中的科学思想,肯定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同时将科学管理中颠倒的“人”与“物”再颠倒过来,让“人”始终处于原本的主导地位。这不是简单地顺应潮流,而是坦率的尊重事实。这种实事求是的“人本意识”+“科学精神”,是人性化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也是它受到普遍崇拜的根本原因。

在实际当中,由于缺乏人性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失败的教训也是为数不少的。如象三株集团的垮掉、郑州亚细亚集团的破产、秦池酒厂的美梦破灭都证明了“家长制”、“一言堂”的集权化管理的失败。从管理实践运作的方式看,科学管理要求通过科学、理性、量化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工作标准与操作规范,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严格的制度环境[4]。当企业管理处在低水平阶段时,这种管理模式对训练员工的职业观念和技能、养成科学意识和品格、从而改进企业管理是相当有效的。而人本管理的运作,则要求以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为前提,以奉行组织内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为基础,以组织内全体成员的优秀技能和敬业精神为依托,通过民主管理与参与,最终达到自我管理。很明显,人性化管理致力于管理环境的优化;致力于员工思想的沟通与潜能的挖掘;致力于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同时致力于员工需求的满足。

人性化管理既是对科学管理的必然依托,又是对科学管理的自然超越。在企业管理处于较高水平时,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理论内涵与运作模式告诉我们:人性化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理念因为反映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社会现实,因而更具有先进性;但它的运作条件比之科学管理也更为严格。尽管人性化管理是所有企业管理都必须遵循的一种时代潮流,但不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主导管理模式。

三、企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的技术构成

观念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只有转化为现实才能实现其价值。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正是通过它的技术层面的支持得以付诸实践,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产生效力,获得“经济证明”,从而达到“科学的形态”。价值和技术、目的和手段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完整、统一的人性化管理、任何企图割裂这两者关系、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价值层面的人性化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人性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类似于内容和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关系[5]。

以上从价值层面上阐述了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那么从技术层面上看,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呢?如何将观念上的人性化管理落实到现实的管理活动中呢?基于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本文有选择性地从几个重点环节和方面展开对技术层面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考察。

1.企业管理方式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有几种常用方式,分别包括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文化管理等三个主要层面[6]。

首先,情感化管理。情感因素是构成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被管理者工作主动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会使人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劳动效率;反之则使人行动迟缓,萎靡不振,工作状态大为下降。情感因素影响着管理的全过程。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要充分发挥情感在管理中的效能,充分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激发其内在动力,应该遵循信任、尊重、关心的原则。信任原则。信任是一种最高的奖赏,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的基础。

其次,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民主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管理活动正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当人们切切实实地管理起自己的事务,才能真正激发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命运共同感、责任感,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专制作风的管理由于实行独断管理,与下属就没有感情交流,而下属则容易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甚至产生怨气和对-抗情绪。放任自流式的管理实际上是无政府管理,一切放任群众自理,这种工作作风难以完成工作目标,管理者也没有权威性。民主化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把管理权交给群众,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管理顺利开展。人性化管理实践表明,实行民主管理或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达到改善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提高士气、缓解抵触情绪的目的;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开发员工的潜力,成为改善个人和企业绩效的一种方式。

最后,文化管理。从一定意义上一说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正在逐步演化为一种文化管理。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管理热潮足以为证。企业管理发展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愈来愈引起企业管理专家的重视。文化概念具有差异性,企业管理中所谓的文化一般是指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和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形象、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经营理念、道德规范、文化生活、企业精神、价值标准、管理哲学等[6]。

以上五种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构成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手段的“套路组合”。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方式。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人性化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都是按管理职能设置管理部门,按管理的幅度划分管理层,从而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信启、社会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已成为新的趋势。为此,人性化管理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新思路,主张对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再造,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变,把氏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改变为网状并联式的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这种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是逐步发展而来的。当前,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这种扁平化管理的趋势更加明显。典型的例子是行业内部兼并,如波音兼并麦道与欧洲的飞机制造业抗衡,对于这种行业兼并后形成的巨型企业,如果没有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制,势必行不通[7]。

我国出现的“劳力资本”的企业改革试点也是扁平化管理的体现。这种改革使得除技能和知识可作为一种资本外,一般员工也可以自己的劳力作为资本参股。这样将出现三个变化:从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变为事实上的合伙关系;从员工自身拥有的劳力或智力的个人所有者,变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从管理者的外部激励,变为因为能与企业分享利润而自我激励,由他律变为自律。这就在管理形式和产权形式上肯定了员工的主人翁身份,而不是文字上、口头上的主人。可见,实行分权管理的扁平化模式触及最深的是企业产权结构。随着公司股票的自由流通,资本日益社会化和公众化,最终导致的将是产权的社会化和企业的社会所有制。

3.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的人性化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管理决策的人性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准则,即寻求一定条件下的最优解。最优化准则是一种刚性准则,它的应用,只有在“决策时所有措施和方案都是已知的,而且第一方案所能取得的成果也是可以确定的”时候,才能实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复杂性,决策者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因而“最优化准则仅仅存在于逻辑推理之中,没有实践价值”。

第二,决策程序要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决策过程中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类似于“多谋”与“善断”的关系。“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体现科学化。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企业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决不能只凭“长官意志”,一个人说了算,而必须由“一言堂”转向“群言堂”。“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它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为害极大。“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少、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从。由此形成的决策,称为人性化决策[7]。另外,为了在决策中较好地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应建立“谋”、“断”即相对分开又相互制约的现代决策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平行地建立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决策系统最终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决策的关键是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并对之加以科学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而,决策的人性化要有信息的人性化与之相适应,没有人性化的信息的支持,人性化的决策是很难做到的。

同上述“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群言堂”式的决策属于人性化决策相联系,单一化的信息可称为刚性信息,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称为人性化信息。人性化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这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可归为不同的科类,如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等等。当然,这种信息的分类也有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其表现是往往同一信息可归入多种不同的分类中。例如,用退货、返修次数反映的顾客满意程度既是数量信息,也是质量信息;既是内部信息,也是外部信息;既是物质层面的信息,也是精神层面的信息。

4.企业生产管理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化生产”。长期以来,追求规模效益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这种目标追求其实表明了一个企业是为自身生产还是为顾客生产的原则立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就是由传统的“大量生产”转向“顾客化生产”。导致这种转变的客观经济依据是:一个社会如果处于贫困状态,物资比较匾乏时,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就比较单一,因而比较容易满足。一旦一个社会进入富裕状态,社会大众拥有的财富多了,购买力强了,消费者的心理就会变得复杂,消费行为就会变得更具有选择性(更具有挑剔性)。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8]。另外,导致生产管理的这种转变的还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第一,规模生产要求不断地增大设备生产能力,导致生产和管理成本的增大,往往形成超额的、富余的生产能力,造成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第二,规模化生产使得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难,进而造成激励机制的弱化。第三,随着管理的复杂程度的增长,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制约了管理效率。第四,管理体系的复杂性直接导致管理层次的增多,信息向上反馈和指令向下传送的失真的情况难以避免。

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实际管理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反映到生产管理上来,就是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大量生产”转变为能对顾客复杂多样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顾客化生产”。“顾客化生产”要求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新产品,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比如采用人性化生产线来灵活组织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全面的生产管理人性化,即“顾客化生产”还包括生产过程的人性化、产品的人性化和基础结构的人性化三个方面。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

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不单单把人当成一种成本看待,而是把人视为企业中最宝贵的、可以增值的资源。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这里隐含着哲学上的一个悖论: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人,而不是当成任何形式的工具或手段,人是世间的最高价值,人本身就是目的。但是把人看成一种资源,即使是宝贵的资源,也具有对人操纵和利用的一面,人仍然不过是实现企业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这种思维中的矛盾也反映了人类存在的一种二律背反状态:从人本主义的立场看,人是最高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人,是否有利于人的存在和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最高价值尺度。另一方面,作为目的的人,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有着各种需求和欲望的人,外部世界不会自动来满足人的需要,人又必须充当手段,以自身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人性化管理理论认为: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作为目的的人和作为手段的人统一起来。人作为目的是终极价值,人充当手段是由这一终极价值派生而来的。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它提醒我们防止在管理实践中的本末倒置[9]。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效果就不能仅仅是成本的节约、绩效的改进、出勤率的增加、效益的提高等功利目标,还应有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等与人性相关的人文目标。这些人文目标本身就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

承认人的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把管理的视角由工作移向人,工作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事实上,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弹性工作时间增加、员工参与管理、团队建设、职业生涯设计等管理方式都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回归这一时代特点。

总之,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与信息、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个环节共同构成了技术层面的企业人性化管理体系的主干。毫无疑问,技术层面的人性化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环节或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环节和整个人性化管理产生负面作用。比如,没有组织结构的人性化即扁平化管理,就很难实现顾客化的生产管理;没有信息的人性化就做不到决策的人性化:不正确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就无法顺利展开各项人性化管理活动。总而言之,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当中,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技术层面人性化管理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黄胜杰:“略论企业人性化管理”,《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2].郭红林:“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及借鉴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

[3].尹志雄:“论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求索》,2001年第2期。

[4].陈昆玉:“论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现代经济探索》,2000年第9期。

[5].余源培:“论弘扬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功能”,《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

[6].张德:“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软化趋势”,《特区企业文化》,1995年第2期。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9)

(一)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正渗透在医院的各方面,造成医院员工的想法也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人事工作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员工诉求上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无论是待遇改善、岗位变动,还是职称评定、工作要求等,都要想法设法去满足每个员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获得员工的信赖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事实证明,人才是制约医院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医院任何发展目标都是空中楼阁。而现有医院员工多数都受到过高等教育,不仅要求获得谋生的资本,更重要的是获得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途径。而有效的人事工作,不仅能为医院引进高素质外部人才,还能够充分挖掘现有员工队伍的潜能,促使员工形成对医院更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并进而形成对工作的正推效应。

(三)提高团队凝聚力

在医院施行的各种制度中,如奖惩、责任、考核、聘任等制度,都是在行为上对员工进行规范。而实施人性化管理,则是要求更加尊重员工的个性不同,鼓励员工在适度原则下,保持一定的个性特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要更加具有柔性和弹性,更加符合人的根本特性。这样,在矫正员工不良言行举止、规范其工作行为之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使由后者所组成的团队更加具备凝聚力。

二、医院人事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途径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医院人事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我们必须要不断拓展人性化管理的方法路子,才能确保医院人事工作效果的不断提升。

(一)营造快乐和谐工作氛围

在医院人事工作中坚持好人性化管理原则,就是要为广大员工营造出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人事工作者应学会尊重每名员工,而不管后者在医院内究竟是何种岗位,都应是医院运转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要鼓励员工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鼓励每名员工多为人事工作提宝贵建议,使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管理之中,而不是仅仅当成是被管理者。要同每个员工间建立起互信沟通的通畅机制,认真倾听员工们的意见建议,同时,将管理者自身也要主动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接受群众们的考评监督。要注意关心员工的情感变化,及时靠上去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主动为每名员工解决其现实困难、疏解其突出问题,改变人事工作过去冷冰冰的状态,而应将其变得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能够暖人心。同时,还应能够容忍员工所犯的错误,允许其拥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权利,使医院人事工作更加能够深入人心。

(二)努力提升员工能力素质

人事工作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推崇人性化管理模式就要将提升医院“人”的素质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员工只有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真切感受到医院管理层对自身的重视,才能从心中增强对医院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才能更加愿意为医院的发展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对于新进员工,人事单位应及时组织其学习医院的各种情况,如办院模式、政策制度、工作环境、建院文化等,使其在最快的速度内适应医院整体氛围。同时,这种岗前培训,还可以尽早发现每名员工的特长特点,便于管理者后续为其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对在职多数员工,应为其提供大量在职教育的机会,方式方法上可灵活多样,如进修、送学、考察、课题研究等,都能够非常有效的在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岗位能力素质。对那些核心关键性人员,医院应予以重点关心,大胆将其送出去培养锻造,使其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为医院不断带来外部更多更新的知识、技术和观念,从而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三)建立科学绩效评估机制

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彰显于人的特性改变就是每名员工都希望自身的劳动成果获得与之匹配的薪酬待遇,这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成就感。而科学合理的人性化人事管理制度,就是要为医院全体员工设计出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身的贡献获得应得的薪酬待遇。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应首先重视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不能仅依从于上级的评定,而应将员工的工作成绩量化为指标、量化为数据,评定程序要做到及时的公开公示,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对工作成绩、评定程序、最终结果等一清二楚,从而在对评估结果信服的同时,在员工中间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同时,对不同岗位、不同科室的员工,要制定出差异化的评定标准,不应简单的“吃大锅饭”。另外,还应将绩效评估延伸到帮助员工发现自身工作问题,使其更快成长进步的层面,这也是人性化管理模式更深层次的作用。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10)

在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出现了4种经典的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企业中的员工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获取归属感的强烈需要;“自我实现人”则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复杂人”假设理论则指出员工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需要。除这四种经典人性假设之外,还出现了其他不同视角下的人性假设,例如“道德人”假设[2]、“文化人”假设[3]、“自我管理人”假设[4]。不难看出,管理科学领域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是不断进步的,尤其是“复杂人”假设更是突出了人们所追求目标的多样化和动态化。但以往对人性的不同假设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假设都强调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特定需求,而“复杂人”假设则把人的内心需要过于复杂化和神秘化,没有指出人内心深处的本质需要。

2.人性的本质解读:快乐人管理的核心是人,而对人性的认知改变也将为新的思想和理论诞生敲开尘封多年的管理智慧之门。

深入剖析以往的人性假设理论,不难发现,不管是以经济利益至上的“经济人”,追求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人”,还是追求自我价值提升的“自我实现人”以及不断变换追求目标的“复杂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追求内心快乐,做一个内心快乐的人。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从事的任何事情,追求的任何事物,其本质都是在追求人内心的快乐,正像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指出的“本我”那样:每个人都会遵循快乐原则,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在特定社会状态下的酒店中工作的人们,他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本质其实就是获得内心愉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幸福感。所以,可以将管理科学中的人性假设归结为:在企业中工作的个体所追求的一切都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感为准则,“快乐人”是人性的最终追求和对人性的本质解读(图1)。对酒店中的员工而言,其内心的本质追求都是获取快乐,即幸福。内心的快乐可以通过对财富的占有、归属感、自我发展、成就感等具体方面来实现。每个人都期望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换取自己所期望的快乐感。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就是在为员工带来直接经济回报外,带来更多的非经济回报,例如友情、成就感、自我发展等,最终使员工成为能够获取更多快乐的人。酒店往往凭借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来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但在酒店中工作的是人,每个人在内心都有对快乐的追求。也许有一些员工,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出于对金钱的急切渴望,会放弃一时的身心快乐,在那些工资待遇较高的酒店不开心地工作。但这也不能说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人不追求快乐,只不过他们把自己的快乐暂时转移到对金钱的获取上。

二、佐证:酒店管理实践中效率与人性的失衡

在酒店管理实践中,有的企业过于注重科学,强调效率,进而采用经济利益至上的“制度化”、“刚性”管理模式,也就是一味地以经济效益、制度等硬性指标来衡量员工,衡量企业效益。例如,青岛某星级酒店采用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的“刚性”管理方式,直接促进了企业高效运作。而有的酒店则截然相反,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准则,采用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以企业内的和谐氛围来衡量企业的成败。其实酒店无论走向哪个极端,都可能导致酒店最终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刚提到的青岛某星级酒店以制度化管理而著名,一切以制度说话,员工之间只是职务和工作关系。虽然也多次取得了较好业绩,但是员工对管理者和酒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最终致使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并且出现了基层员工在酒店外报复管理者的极端事件。这种结果其实是由该酒店过于强调效率,缺乏“人情味”造成的。当然,一味追求人性化也会导致难以规范管理的处境。尤其是在家族企业中,由于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常常导致制度失效,企业效率低下。

三、诉求:效率与人性追求在酒店内的合理均衡

在酒店管理实践中,酒店运营的高效和员工的快乐对酒店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以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模式追求酒店高效率,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取得经济上的良好收益。但这种成功是以缺乏人情味的企业氛围为代价的,会使员工内心产生强烈的“打工仔”心理,会对酒店缺乏责任感,没有主人翁意识。从长远看,这并不是优秀的管理模式,酒店也难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味无原则地追求和谐的人性化氛围,可能会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比制度化管理模式更难于获得成功。所以综合来看,科学的酒店管理应追求高效率和人性化达到合理均衡。这里说的均衡并不是追求中庸之道的绝对化平均。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刚柔并济管理策略,但具体的管理手段却各有不同。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属性和具体情况,在工业制造型企业中,技术和生产效率对企业发展起着更大作用,而在服务型企业中,员工的心情和服务态度则更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在制造型企业中,人的情感、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相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比较小。所以制造型企业应更加强调硬指标,制度化管理成分多于人性化管理成分。而在服务型企业中,工作效率更多地依赖于人的情感和心情,这就需要关注人性的成分多一些。在管理实践中,酒店对效率和人性的同等关注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管理模式。由于酒店是典型的服务型企业,实际上更需要人性化管理成分多于制度化管理成分。具体来说,每个酒店又各有差异,酒店对效率和人性的追求是在动态变化的。前文提到的倾向于制度化管理模式的青岛某星级酒店几乎达到了人性化管理氛围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而有些家族式酒店则可能走向另外一个过于宽松的人际氛围。其实,每个酒店的企业发展阶段、员工的技术与心理成熟程度等这一系列因素都会有所不同,每个酒店在具体把握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的尺度时,都应考虑自己应该将管理风格与方式定位在何种位置。

四、实现路径:推进高效率与人性化的合理均衡

(一)破除制度万能论或人情万能论

过于迷信制度而一味追求高效率,或者过于相信人性化而不讲制度,这都是不可取的管理思想。制度不是万能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人情也未必一定能塑造员工的忠诚和高效,但它确实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中国这样注重“人情味”的文化背景下,在酒店业中,一味依赖制度追求高效必然会造成优秀员工的流失;而一切错误都网开一面的做法则会使企业丧失原则,成为一盘散沙。所以必须在讲究人情味的基础上确立制度,对于违背原则的错误不能姑息。以制度管理员工的基本原则是让员工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制度的制裁。这样人性化的制度化管理,不但能实现高效运作,还能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11)

前言

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它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无形的,就是为宾客提供服务。而员工的素质、服务态度、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有密切的直接关系,它直接关系到宾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享受到或购买到了高质量的服务产品,从而关系到酒店的经营成果。因此,酒店经营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如何把员工管好,而对员工管理的目的在于“得”人,在于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宾客对各类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酒店没有优质的、高标准的服务,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所以,酒店的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好员工的工作为根本,酒店对员工的管理就是对服务质量的保证。与传统的管理相比,人性化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更有利于酒店的生存与发展。

一、人性化管理概述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性为原则、为基础的管理,强调组织管理应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重要的组织资源,一切管理活动应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管理中应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对其从各方面予以关心、爱护,使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归属感、价值感,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人性化管理大体包括:

1.情感管理,就是注重人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情绪。管理者应尊重下属,善于沟通,对下属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提出的要求。

2.民主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管理者做出决策前,应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还能提高员工的士气,使决策更易于彻贯彻执行,更能让员工接受。

3.自主管理,可以说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大意是:员工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自主制定计划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可以把员工的个人意志和组织的统一意识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位员工心情舒畅的工作。

4.文化管理,这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培育组织文化,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组织文化而非制度对员工实施管理,并在组织和成员间建立起富有意义的伙伴关系。

人性化管理强调尊重人性,但并不排斥制度,它不能脱离制度而存在。所以文化价值等人文因素统摄物质、制度等理性因素和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人性充实理性,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更大程度上塑造人的自觉性和自我激励,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住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人性化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在酒店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到酒店的实际管理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酒店中的一线员工,直接为客人服务,实际上是酒店的形象代言人,代表酒店去接待宾客。如何使员工能轻松地、愉快地扮演好这个角色,为客人提供发自内心的微笑服务、尽善尽美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物超所值的高标准服务,这就要求酒店在经营管理中,加强管理者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在管理中,酒店要从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员工为中心转变,无论考虑问题,还是处理问题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酒店的计划、决策、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都要以人为本,兼而重视情感的投入。具体地说可以设立总经理信箱或总经理接待日,给员工一对一提意见、建议的机会:设立“员工建议奖”,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重视员工所提建议;管理者深入基层,切实体会员工的意愿和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无论是近期措施还是长远打算,都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酒店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规范酒店的各项制度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人性化管理也必须以规范的制度为基础。如果忽视了制度化,就会出现无原则而只讲人情或裙带关系的情况,就难以在管理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就会挫伤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缺乏规范制度,人的行为不能规范,人的弱点和非理就得不到约束,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工作的无序化。人性化管理需要制度,但这个制度的制订必须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精神和理念。有利于管理的人性化,不能只重于惩罚,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融合,制度是一种理性化的规范,而人性化是一种对人有激励效能的管理艺术,将人性化与制度化和协统一起来,员工才能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规范服务。

3.重视员工培训

培训员工,不仅能为酒店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酒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有志于有酒店业发展的优秀员工,他们会选择能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酒店。只要酒店重视员工培训,把员工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把培训和发展视为酒店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员工就会把酒店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广阔天地,他们就会努力工作。同时,通过培训,能增强员工对酒店的奉献精神,能接受酒店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因此,对酒店也有着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影响。

4.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

(1)与员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酒店要适应现代化市场机制下的激烈竞争,重要措施之一是要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酒店除了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外,还要使每位员工相信自己拥有与酒店“荣辱与共”的重要地位。这样,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向宾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宾客接受这样的服务后,也更容易与酒店建立信任、持久的关系。

改革开放前的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员工几乎没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在新的市场机遇和竞争中,酒店业有了大跨度的发展,经营管理理念也随之有所更新。员工已不仅仅是获取工资和报酬的工作者,而更重要的是成为积极参与酒店经营的伙伴。那么酒店应如何建立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呢?重要的是要在管理理念上尽量地消除管理者与员工由于职位不同而产生的隔阂。一方面,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加强管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要礼贤下士,心胸豁达,充分重视员工的智力成果,平衡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一员,真正的与员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在思想上提升主人翁意识,让员工将自己真正融入到酒店的经营管理中。

(2)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在酒店的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能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酒店沟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共享。其主要表现为:员工应熟悉酒店的整体运营方针、经营目标、新技术信息等,这不仅可以确保酒店内部信息传达的顺畅和及时,同时也成为员工为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依据。与员工的沟通包括倾听、疏通与指导三个方面。倾听可以让管理者了解酒店员工的思想动态;疏通是为了消除障碍,让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顺利地完成面客服务工作;指导则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地与员工沟通酒店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同时让员工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对酒店更重要。在实际操作方面,酒店可以采用召开班前会、例会等一些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达。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巡视管理,深入现场等方式来及时地协调、解决酒店经营中的各方关系及出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深化与员工的沟通。酒店也可以多关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经常组织一些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这也是加强与员工沟通的一个方面。通过在各种活动中各级员工的言论或讨论来及时了解酒店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及时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需求,从而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在工作与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增加员工对酒店的满意度,从根本上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沟通。

(3)授予员工一定的权限。酒店一线员工直接对宾客提供服务,与客人面对面的接触最多,当宾客有什么不满意或是有什么要求时,常常要求从直接服务的员工那里得到快捷满意的答复。而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结构中,一线员工要层层向上汇报,再层层听从指挥。在相当长的一段汇报、指示过程中,宾客会认为只是一件小事也无法立刻得到答复,他们对酒店的工作效率就会产生质疑,就会影响到酒店的形象。如果酒店能授予接待人员适度的权力,在接待宾客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关的员工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快速给宾客回复,灵活地为宾客解决。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维护酒店形象,做到宾客与酒店的双重满意。在授权的过程中,酒店也不可盲目和缺乏规范,应做到适度授权,并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即因事择人、视能授权。对被授权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权责管理。在员工出现工作失误时,直属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

5.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酒店本身要注重员工与酒店的自愿合作,其工作方式也更多地强调团队协作。因此,用酒店文化来提高酒店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尤为重要。酒店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并得到全体成员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传统风俗和礼仪等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以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来实现人性化管理,主要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三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

(1)酒店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理性、健康的理念。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一项有发展的职业和事业。只有真正重视人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突出“人本”思想,建立独特的酒店文化,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精神文化这种理念在酒店的成长与发展中潜移默化的发挥着最持久的作用。好的精神文化层是酒店无形的资产,它不仅能挖掘出每位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的士气,而且是酒店内部团结的纽带和沟通的渠道。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旺盛的活力。

(2)制度文化是酒店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要遵循的理念等。在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制度的作用不可替代。酒店员工处在企业文化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下,使员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培育员工高度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发自内心的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3)物质文化包括店容、酒店标识、文化传播网等。加强酒店文化建设也可通过这些措施加以进行。例如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酒店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酒店在经营管理中重视人性,将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到对员工的管理中,这才是酒店在竞争中获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梭伦.以人为本:用人的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李桂萍.人性化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5(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