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0:13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1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完善教学方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都是围绕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为主线开展。

2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研究最前沿的阵地,是检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棵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由于教学环境的差异,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执教者、学生等因素,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心中常感困惑,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通过多渠道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专题讲座、赛课总结、电子教案、课件等本土特色的集体备课成果。一系列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相继诞生。通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延缓了物理教学两级分化的产生,为减负提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教学多媒体,充实完善了实验室的实验设施,为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硬件保证。

3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和组织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一名教育教学的有心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关注全体,关注差异,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败在于课堂,细节决定教学成败,每一个课时,教师要会抓住“八个抓八个不能”即:(1)抓听讲集中,不能过于松散无束;(2)抓讨论合作的效果,不能流于教学形式;(3)抓发言与质量,不能上课堂死气沉沉;(4)抓作业书写规范与作业按时完成,不能轻易放纵学生;(5)抓自学指导与训练,不能让学生连读书都不会;(6)抓教学难点与重点,不能使教学走过程;(7)抓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能过张或过驰;(8)抓暂差生辅导与补差,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不能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八个抓八个不能”都应该过细过实,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激励学生大胆的实践,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和实验室资源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快乐。

4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教研组合作教师文化的建立

合作教师文化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与支持,实验学校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活动,同学科教师一起集体备课,互相启发,备课组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就同一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相互之间没有猜忌,没有保留。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手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通过这样多次的尝试为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同课异构教研组活动的主要流程。

教研组活动流程:五步程序:调研设计实践研讨共享。

5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教法,拓展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很快就可以明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的几种模式。

(1)研讨模式:提供课堂实例大家研讨总结共享

(2)回播模式:观摩“同课异构”课回班上课再集中时间研讨;

(3)递进模式:课例研讨再课例再研讨;

(4)引领模式:名师上课教师上课研讨交流;

(5)结对模式:学科骨干提供课例学科教师提供课例对比研讨,这种方式多用于校本教研;

(6)竞赛模式:教师上课教师现场打分评比网上晒课研讨。竞赛式就是根据同一主题内容。

6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绝对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7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付出努力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现一些困惑和疑难,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以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1)教研组成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研究水平不均衡,个别教师有畏难意识,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教学成绩也不均衡。

(2)实施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资料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和归档,教师的课例、反思;学生的作品评价等整理不够。完善、收集、整理资料工作有待提高。

(3)教师在结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与时间有机结合的过程中,理论水平以及动笔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进行记录,撰写成经验性文字。

(4)立足课堂教学,结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推进日常化研究和后续研究。

(5)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总结的初步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优质课、优秀案例、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的评比活动,教师在常态课的教研中讨论与思维相互碰撞,促使他们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无功利追求,无心理压力的自然状态中进行教学设计,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2)

1.确定主题

根据实际情况,我校把教师分为语文、数学两组开展同课异构展示活动,活动前一周由教导处随机抽取语文、数学各三个年级参加,并根据教学进度随机抽取非参加年级的一个典型课题进行活动。这些课题往往有明确的训练重点,对其他教材有着影射作用。如语文的写景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是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是典型的并列关系。这类课文的教学设计对一些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有着示范作用。

2.集体研讨

参加展示的年级备课组首先确定好上课教师,由上课教师主备课,然后组织备课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活动。备课组成员一起研读教材,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自己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制订较为完美的教学方案上交评比。

3.教学展示

在三个备课组完成了集体备课,制定了教案之后,由教导处组织进行教学展示,要求相关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活动,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做好课堂听课记录。

4.组织评议

为促使教师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提高评课能力,提升业务水平,首先将随机抽取参加年级备课组各2名教师评课;其次随机抽取其他年级1名教师评课(事先将全校各年级学科教师进行编号);最后由组织者作好活动小结,布置课后分组评议。通过组织评议,老师们各抒己见,对三堂课作了客观的评 价。有的老师从课堂所呈现出的学习方式入手,有的则从教师语言方面进行主题式点评,有的从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还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老师的处理方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中肯的意见和独特的想法、建议既促进了执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反思与改进,也使参与活动的老师得到了启迪。最终收到“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

5.课后反思

在观摩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和听取了大家的评议之后,执教教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记录自己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片段,比较分析不足的地方,并结合教师们的评课建议撰写教学反思,寻求更好的改进措施。

6.总结提升

组织者总结本次活动情况,收集整理本次活动的所有资料,把每一个方案中的亮点集中起来,合并在一个方案中,并修改教案,将教案完善,然后将其在校园网上,以便教师借鉴。教师可根据修改过的教案融入个人的设想和适合自己班级的设计,进行教案再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最优教案。

7.组织评价

根据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教案设计(10%)、教学展示(50%)、评课情况(35%)、参会等情况(5%)制订好《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评价细则》,由教导处组织备课组长进行现场活动评价,评出语文、数学“同课异构优秀年级学科组”各一个,并给予获“同课异构优秀年级学科组”的全体人员期末教师考核加分奖励。

二、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实效

在活动中,教师们是全员参与并全程实践研究,通过备、说、上、听、评等活动,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设计教案―组内说课―课堂实践―反思比较―总结提升”的校本教研过程。这一教研模式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中“组长讲组员听”、“一人主讲大家倾听”的被动模式。每一个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个体的才能,展现了个体的想法,参与了每一个环节的研究,真正成为了教研的主人,在研讨中取得了实践水平与理论水平的双重提高,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1.有利于密切教师关系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让同年级每位教师处于一种微妙的关系中,他们在课前是信息资源共享者;在展示时又是设计思维和课堂能力的竞争对手;在课后又变成了互相鉴赏、互相学习的合作者。各种不同的身份,充分发挥了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看到了老师之间的团结、和谐,它不是让老师们变成敌人,相反它让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2.有利于形成个性教学风格

在压力的促使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知道要尽己所能,精心备课,这样就促使不同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发挥自己的优点,来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并通过评课,让其他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有利于关注更多教学焦点

同课异构不管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表现机会。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材处理、不同的评课入手点、不同的反思角度……我们可以关注的有关教学的焦点也就更多,相互之间切磋的方面也就更多,更深入。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3)

2014年4月,我参加了所在区体育教研室组织的“优秀青年教师”评比活动,亲眼目睹了来自区县共11位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此次评比活动按照“提前一天通知同一上课内容――武术操(同课),评比当天提前到达上课学校抽签决定上课次序,借班教学以比高低”的形式。由于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把握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展示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异构)。通过此次评比活动,让我深切地享受了“同课异构”很多“同”的要求下凸显出多元各“异”的教学资源。“同课异构”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可在“开展的形式”以及“开展后的延续效应”等方面让我萌生了一些浅见。

一、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产生的看法

思考之一:“评比课”是自选内容适宜,还是规定教学内容适宜

采用“同课异构”――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的形式,却可以弥补“只表现优点,遮掩不足”的弊端。虽然“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但通过此次评比活动,让我觉得“同课异构”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校本教研”的形式上。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但却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开展;不是为了“表演”,但可以以“展示”的形式举行。这样既达到“比赛公平性”的目的,又可以对一个教学内容“各抒己见”。

思考之二:开展“同课异构”后的“教学反思”才是活动的主题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无论一堂课设计得再精心,在具体实施以后,总有这样那样的纰漏,会出现很多教学问题。尤其体育课堂,因为在室外,“变数”很多,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队伍调动的合理性,学生用“肢体语言”呈现在授课者眼前的问题等,对于这些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体育教师如果能够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就能够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人,并能够从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获得理性的升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我们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思考之三:“同课异构”后如何处理“存异”和“求异”的关系

“同课异构”活动中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产生教学的不同设计,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异构”的目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简单地为求异而求异。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异构”中并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资源,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考虑有效性的一味求异与照抄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两点:

1.异中求同:参与者的研讨

从形式上看,“同课异构”的“同”指的是相同的教学内容――武术操,相同的授课年级――小学五年级,同样的借班上课――提前半小时抽签决定上课次序;从本质上讲,同课异构的“同”不仅仅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而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健身拳的忠实度之“同”,即对内容解读的一致。这样,尽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各不相同,但至少是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从研究的内容上讲,同课异构破解的是“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既为同行展示经过处理后教材的“用法”,同时又为同行的研讨提供范例。可见,同课异构是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共同追求下,通过比较,达成共识。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4

一、引论

1. “同课异构”的概述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在相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教学结构来进行针对性教学,课程设计的形式与模式是受上课学生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而教师的授课手段和方法随着学生条件的不同而不尽相同,旨在要求教师灵活变通、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来进行教学体制和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不同的教师根据语文中的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来进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开展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2. “同课异构”的内涵

所谓“同课异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既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

3. “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

(1)多人同课异构

这是由同年级教师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具有开放性的内容,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然后再回到教研组或备课组内交流汇报,分析反思,汲取他人之长,进行二度整合设计,然后上课展示,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听课,开展评课,以便上出适合每位教师个性特点的课。

(2)一人同课异构

“一人同课异构”是同一教师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同一课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研组或备课组交流汇报,吸取大家意见,凝聚集体智慧,在不同班采用不同方案上课,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听课,也可在课后即时检测不同方案所产生的效果,课后开展评课,以便选出适合该教师个性特点的课。

二、“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

1.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日

按“三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要求,学校教研组组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改变过去线性听评课方式,引进交流探讨机制,实施参与式评议。每个教师从“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么上”的角度去反思,认真比较和研究与自己同上课教师的教学差异,取长补短,认真听取和对待评议意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和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 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校本教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教师、学校发展需要,可以尝试“片内校际‘同课异构’”和“片际‘同课异构’”联动教研模式。在形式多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名校、名师、骨干教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强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展示,弱校的问题转变成了片区协作教研的资源,建立了各校、各片区之间合作攻关、共同提高的新型教研机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3. 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

所谓的教研网络平台,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科所网站,开辟了思想品德教研网页;二是设立“同课异构”公共邮箱,“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教案、教学故事、评议、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件等都要求放进公共邮箱;三是教师通过微信、QQ等沟通交流、传递信息。

三、“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意义

1. 对于教师,可以挖掘教师的潜力,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教师对待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只会准备用一种教学方法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从长期来看,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不利。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分类,进而挖掘教材,总结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教师在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探索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自身的潜力也得以挖掘,能力也在得以提高。

2. τ谘生,可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

学生受学习习惯、智商、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中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很多学生可能会听不懂教师的讲解,而且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很早之前就已经了解并掌握了教师在这堂课上所讲的知识。这两种极端情况下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失去探究知识的欲望,一种是因为听不懂,另一种是因为早就已经掌握了。但如果教师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案,使每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学到与他们能力相当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5)

一、序言

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我们禀持这一理念,立足本园,以人为本,以教为真,以研为实,在教研组这一保教研究的主阵地上,给老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进行了课题《线》的“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的新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成长,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智慧的同时,也体验着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概念篇

什么是“一课三研”?

所谓“一课三研”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内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领域的某一内容,在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后,由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

什么是“同题异构”?

所谓“同题异构”是指: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班级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活动。

说到“一课三研”我们都不会陌生,它是一种研究教师如何“教”,研究幼儿如何“学”与“玩”的园本教研形式,能使我们的活动方案更为优化。而“同题异构”则是一个新名词,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日渐流行。不同教师在组织相同的教学内容时,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能使自己的特色尽显风采。

三、实践篇

我园“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流程的描述如下:

1.一研,设计活动方案。

这一环节的操作类似于“集体备课”,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组先讨论由谁来上“一研”的实践课,然后由上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特色,定位适当的领域,再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看――我们的三位老师,她们从孩子的学习特点与生活经验出发,确定了以下活动内容――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线条》、中班综合活动《好玩的线条》、小班美术活动《爱心面条》。

听――教研组成员正共同围绕三个活动积极讨论着:目标如何定位,流程怎样设计;推敲着: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难点重点的处理得当吗?

当大家的智慧汇集在一起之后,“同题异构”的第一次实践课开始了,全园老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课后,上课老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而听课老师则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着各自的见解。园本教研在我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二研,优化教学过程。

在“一研”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互动式的研讨,同题异构的“二研”拉开了帷幕。我们共同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对前方案不适合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对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师幼间的互动,以及孩子的发展等进行了评价。

如《爱心面条》的课件不合适――改;教师示范时语言不到位,那就要重新设计教师的指导语。又如在《好玩的线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介绍各种玩线时有些不到位,没关系,共同想方法。再如《有趣的线条》活动,一根线条的组图对于大班孩子没有挑战性,那就尝试多根线条。在进行“第二次实践课”时,三组老师各有各法,中班、小班继续由原老师担任实践课,大班则更换了另一名年轻的教师,这样可以看出不同教师在同题中的教学效果。

在同题异构的“二研”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每位教师都很积极投入,共同商讨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策略一:教师要及时把个别孩子的问题转变成全体幼儿问题;策略二:在与一个孩子互动时要同时关注其他幼儿;策略三:要采取“以点带面”的提问、回应方式,及时地把问题抛给孩子等。研讨使大家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展,优化了教材处理策略。

3.三研,形成教学特色。

两次的研讨使活动的形式和目标基本达到了的优化。因此,在“同题异构”的“三研”时,我们把重点放在显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上。从执教老师的层次看,也各具特色:小班组是9月份来的新教师,中班组是一名“教坛新秀”,大班组是一名已有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

小班组的新老师运用多媒体,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这是她的特色。形象的小兔,美妙的音乐,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中班组的新秀教师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活动,大胆地把“合作创作”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她的课声情并茂,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同时,在活动中她的特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环节自然地过渡,教师的回应恰当,孩子的响应积极,使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姜还是老的辣”。再看大班组的“老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那种沉着、亲切,她的特色也就在于此。对幼儿启发性的语言是那么到位,同时还根据教学目标关注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给幼儿及时的点拨,适时地给幼儿创造尝试的机会,师幼互动也做得非常到位。

在“同题异构”的三研中,大家积极研讨、共同反思。对活动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次修改教学设计,一起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形象化,形成集体的智慧,保持着特色与风采。在“教、学、研”中,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得到了增强。

四、感悟篇

1.在目标引领下前行。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可见,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有一个目标。园本教研“同题异构”一课三研活动也不例外,因为我们都知道:一节好课必须是跟着目标走的。

因此,这次教研活动从始到末,老师们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活动必须依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来设计、组织、实施课程。就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的引领,三个活动才紧紧围绕着目标,每一环节目标的针对性非常强,层层递进,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一个很大的收获。

2.在交流互动中共享。

在“同题异构”式的一课三研中,我们共同经历了研课、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实在在地经历了“理解教材―设计方案―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园本教研过程,在同题下设计出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活动方案。

在活动中,大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起进行探讨、交流,一起探索了有效教学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形成了“人人动脑筋,个个说真话,争先提建议”的研讨气氛,对教材的理解加深了,教学思路也拓展了。在这次“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尝到了“采百家之长,酿自我之蜜”的滋味,也切切实实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在自我反思中提高。

“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是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写了三年的活动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反思,重视反思。这次“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其实就是在全体教师的集体反思中不断深入与开展的。

首先,我们进行着自我反思,让执教者用“别人”用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这是反思的第一步,是教师获取洞察力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同时,我们还一起观察教育实践,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进行“集体反思”,把同伴的实践活动当作自己的镜子,折射出自己的影像;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原来属于个人的经验成为共享的资源,让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更加高的起点。大家经过“实践―反思―研讨―修改”,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求新法,深入地研究、实施课题,最终形成一致认同的教学方案。

园本教研新实践的进行,让大家真正领略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同题异构”一课三研的园本教研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执教者个人,而是参与活动的整个教师群体。大家透过他人的教学看自己,同样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在大家的智慧撞击下,我们收获了教研、教学的有效,在“集体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的一体化。

五、剖析篇

1.“同题异构”的研究价值,就是不能刻意地去“求异”,而要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在中大班的活动中,“线段的造型”环节都被设计在活动方案内。在研讨中,我们非常清楚“异构”要立足于孩子的认知水平,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不能刻意地去“求异”,但在“一研、二研”的时候,却一直徘徊在刻意“求异”中,忽视线段造型的共性,因此所呈现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强。“三研”的时候,我们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理念,采用多种线条与单一线条“材料的异构”、合作与独立完成“方法的异构”、情节造型与简单造型“要求的异构”,让异构尽显光彩。

2.“异构”体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假如教师的教学特色被抹灭了,那“同题异构”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就会被淡化。在本次活动中,小班实践课的年轻教师没有把握好集体智慧与自己特色的尺度,虽然教学效果不错,但她的个人特色表现得不鲜明。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57

Abstract Since the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the heterogeneous class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thought, teaching idea, teaching behavior have undergone a qualitative change, the ongoing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pursuit and goal, but in the course of reform to achieve a certain resul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nly by individual teachers to solve the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deepening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group proposed to the specific c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the heterogeneous clas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teaching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more obvious.

Key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same class isomerism; practice research

1 物理同n异构课堂教学的研究价值

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研究是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重在改进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思路和提高教学成绩,从阅读课程标准开始,内化教材内容,通过交流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确定备课方案进行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着眼于问题解决,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融为一体,让教师从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的课堂参与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参与性。

2 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研究步骤

(1)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实施课堂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整合教材内容,梳理教学流程,内化课堂教学内容,明确教什么?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样落实课堂教学。预设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变性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资源。

(2)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撰写教学设计,与同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只有经过同课异构对比分析才能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体现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才能看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同课异构就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途径之一。

(3)进行会诊和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思路和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内容理解上首先要“求同”,然后才是“求异”。

(4)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暴露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课堂教学体会和心得,重新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分析教学设计的编写是否到位,是否准确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否选择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三维课程目标是否完成。并根据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

3 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研究模式

(1)同课异设教学模式是指同一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在内化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差异、班级差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经过同学科教师交流,在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方案上课,课后开展评课,以便选出适合该教师个性特点的课。

(2)一人同课循环更新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用同一节教材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实施上课,内容相同,但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不断改进。同学科教师听课之后,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讨论、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再进行上课,然后由同学科教师对两节课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课,对比分析差异,指出改进成功的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再次修订方案,进行二次备课,如此循环,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后写成教学课例。

(3)多人同课循环教学模式是指同学科教师都上同一节内容。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教师课堂组织策略、互动环节和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第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再由第二个教师上第二次课,如此循环,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研讨、改进后的新方案,都是集体共同参与设计、构思,有借鉴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4)导学式听课教学模式是一种同事之间的指导活动,以学科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指导,带领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听取骨干教师和专家的示范,再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和互相切磋,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展示式听课模式是指同行或专家对某一课堂教学模式优劣的考察,侧重于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效果的鉴定。教师就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某一普遍性的问题,在经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和改革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解决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6)再现式听课模式是指借助多媒体来实现课堂教学二次重现的教学过程。一般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环节在自然状态下,借助多媒体设备为教师个人摄制部分课堂教学视频,然后通过观课、研讨、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虚心听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4 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研究成果

(1)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认真听,还要仔细总结,不但要观察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更要注意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和本质,积累经验,提高听课能力。

(2)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实施之后,参与听课教师要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在评课中,要具体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要认真听取同伴之间的评价,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在肯定课堂教学亮点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评课使同学科教师和自己都能在交流、讨论中不断进步,提高教师的评课能力。

(3)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采用借b、比较和融通的方法看待“同”中之“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对“同”进行辨析看有没有改进的新方案、新方法,对“异”进行分类研究,看有没有相互借鉴和融通的新途径,通过分析比较不断提高教师的分析比较能力。

(4)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开发中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实效,课堂教学运用某种教学模式,必须遵循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高效的教学模式,然后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对运用或继承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如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的“345”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学、议、讲、练四个环节;自评、组评、日评、周评、月评五个评价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而且实现了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通过多个环节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5)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开发应遵循的规律。以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当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完成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当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及小组讨论之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这节课应该突破的重点,这时教师恰当的点拔和学法指导非常重要,但是,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学生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样就能缩短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当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问题时不能脱离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与教材内容、学生认识水平有机地融入到课堂知识的教学中,并时刻提醒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积累和应用,先教后学就是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温故知新兴趣促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课前巩固复习,在学生熟记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拓展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识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所以,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中要化难为易,由于变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便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

5 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今后的研究方向

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真切地感受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变化,收获了许多成绩,更为重要的是燃起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热情。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使城内中学在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收获匪浅,但从一些公开课中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如在落实课改理念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追求形式的问题,出现了重活动安排,轻活动目的;重微观细节,轻理念模式;重拿来嫁接,轻个性创造;重课堂教学,轻课后评课的倾向。经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开发和实施,课题组也发现了个别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环节的增加,基础训练过程化,学生的能力反而得不到真正的锻炼。通过课件的演示,填充了较多的课外资料,增加了课堂容量,反而冷落了教材内容,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化减弱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把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的“一节好课应是:一是有意义的课,即充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扎实的课;三是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这一教学观点作为我们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不要因为改革中有些许的困难或考试成绩不如人意,就放弃改革。要正确对待改革初师生的不适应,正确对待一时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正确对待教师在改革中提出的种种问题,坚持务实求真,稳步推进,持之以恒。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4]GHB0675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德立.观“功率”同课异构有感[J].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7)

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因此教学理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升海原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贯彻上级教研室的指导精神,本着以教研促发展的态度,在落实工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如期认真开展了教科研活动。

1 教研活动总体规划部署

开学初校教科室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学习区教研室关于学校教科研活动的精神,钻研区教研室给予我们的具体指导意见。学习学校教研计划,明确日程安排。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开展“同课异构”的重要性,明确活动的形式,学习开展活动的精神。学期初语文教研组召开组内会议,学习学校教科室制定的计划,安排组内实践“同课异构”做课教师,明确实现“五课”活动流程,学期教研的主题、方法、形式、目的。承担“同课异构”的教师新老搭配,同年级组教师互相帮助集体备课。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主题,通过主题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做课前一天晚自习时间,组织语文组教师会议。做课教师说课,要求说标准、学情、内容、教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等。根据教研主题,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突出某一方面内容。围绕教研主题,评议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体议课,指点疏漏,凸显教研主题,解决实际问题。做课教师完善议课中的问题,议课后第二天早自习时间做课,要求语文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教师根据做课教师的做课、说课点评。指出问题和得失,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做好总结工作。针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及时总结教研活动过程中突出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部署下次教研工作的重点。

2 教研活动取得的成绩

2.1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我校教研活动在区教研室大力帮扶下,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改变了我校以前教研活动的模式,由单纯的“同课异构”转变为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有主题的“五课”形式。使做课教师驾处理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明显提高,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方法得当,授课环节紧凑,同时表现出教师独有的特点,成为教学的亮点。如马老师《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注重学生的体验,马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情景对话”环节,让不同学生扮演文中的万芳、爸爸、妈妈、奶奶的角色,再现文本对话情景,让同学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现了重视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遵循了语言训练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又如马老师《竹影》教学设计中的能力设计“绘一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竹子,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2.2 做课教师说课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能自主学习课标,研读教材,从宏观方面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细节,教学思路清晰,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如马教师《孙权劝学》的说课,依据加强说课的教研主题,马老师对课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的要求深度解析,高屋建瓴,使语文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起到模范作用。

2.3 年轻的特岗教师得到了锻炼

这次详细教研活动年轻的特岗教师得到了锻炼,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有显著提高。《武陵春》这首词,内容短小,语言精练,情感丰富,是李清照后期诗作中的精品。这首短诗用一节课教授,知识点不多,学生理解较容易。根据教研中如何长文短教和短文长教这一问题,特岗教师田老师用一课时教授《武陵春》。短文长教,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整堂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环节紧凑,知识点交代清楚,重点落实到位,难点突破恰当及时,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2.4 教师从不同层面都得到提高

“同课异构”以“五课”的形式呈现,从备课到评课参与教师面广,活动时间紧凑,实效性高,使教师从不同层面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课堂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体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语言有较强的亲和力,使课堂气氛和谐,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3 取得成绩的原因分析

3.1 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8)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也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重视教师的亲身实践,强调从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入手,问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真。而同课异构则以"同一主题不同设计"的方式切实实践了校本研修活动。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教师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恰好让我们的教师经历了校本教研的各个过程:在专题学习中围绕主题查阅大量的教学工具用书和教育理论专著,精心设计上课的每个环节,提升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提升教学水平;在课后研讨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求同存异,改进教学方法;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实践能力。总之,同课异构能够有效地实现校本教研的各种目标与功能。

2.同课异构有利于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促进教学风格形成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要素。同课异构为教师们提供了多种处理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授课教师可以按照个人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听课教师可以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学习、借鉴最适合自己的经验和

做法,这样有利于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并反思自己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置身于教学情景中,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考量一些对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些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

3.同课异构有助于深入研究教学,使教研活动走向实效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因此有人把备课称之为"课前的计划书,课上的备忘录,课后的反思簿"。教师要想成为课堂教学积极主动的决策者,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要尽可能的全面研究教材,深刻的熟悉教材,并且注意课的前后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备课、研究。要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比如怎样导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抓重点和突破难点,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明确目标等等。通过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老师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分高低、取长补短,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氛围,创设了良性循环的教学研究环境和条件,使教研活动常态化,走向实效,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大大得到了激发。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9)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以不同的设计构想或不同的教学策略上同一节课,在相互观课的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课异构大概包括下面五个环节:根据需要,确定主题;独立钻研,拟定方案;集体研讨,确定方案;实施教学,集中听课’评价反思,总结提高。在这五个环节中同课异构显示出它的“异”样力量,对校本教研起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一、同课异构活动促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课异构活动既能促发参与同课异构的执教者,也能促发其他参与者进行反思。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1.教学前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二环节“独立钻研,拟定方案”要求参与同课异构的每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先拟订各自最为满意的设计方案。因为这相当子一次比赛,到下一环节“集体研讨”时,都要把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出来亮一亮。所谓有压力就有动力嘛,老师们一定会全面反思自己及其他老师的教学,竭力找出与其他老师上课时的不同点,以此来突出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而在第三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老师们就会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同伴,进一步对比彼此,反思自己原来拟定方案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备下一步的改进。

2.教学中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四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老师们用心听取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随着课堂的演绎,随时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其中可反思成功之处如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也可反思不足之处,这可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等,或可反思学生创新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这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反思内容与一般的课堂反思相似,只是因为“异构”,针对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反思内容变得更多,显得更深刻了。当然这更是执教者反思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3.教学后反思

经过了同课异构的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在上课实践之后,每种教学方案自有其闪光点或可商榷之处,这时就是执教者反思最深刻的时候了。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孰优孰劣通过比较就可一目了然。当然其他听评课的老师也看到不同的课堂模式,通过对比也会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也可更好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继而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由此进行反思。并最终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有益的、具有创造性的。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集体反思。

同课异构让老师们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能最大范围促发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二、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以去帮助其他老师,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助。同课异构活动的多个环节就为老师们的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同课异构第三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是在每位教师设计好自己较为满意的教学方案之后进行集体讨论最终确定几个方案。此时大家就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展开毫无保留的研讨。于是,老师们在同伴的帮助下会使理解逐渐全面,思考逐渐深刻。思路逐渐清晰;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教授说: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是。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续改进。在第四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听课者在比较不同的“异构”课中,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机智、教学智慧,如各具特色的导人、切人、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在这比较中会拓宽听课者的教学思路,这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同伴帮助;至于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执教老师根据其他老师的评课、建议,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更为优化的“再教设计”以备再上课。其中如教法的创新、组织教学方面的新招等常常是同伴多年的宝贵教学经验。这种帮助弥足珍贵。

特別要提出的是,同课异构活动中若与水平高的老师同台异构,则其实就是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之一——师傅带徒弟。能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则能受惠于老师的传、帮、带,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这种同伴的帮助作用是最直接的,最显效果的。而其他参与者也可侧面从优秀教师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中,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催熟剂”的作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10)

一、“同课异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要改变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

1、“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由于教师每天都要上课,都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同课异构”研究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融合,便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生活,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能够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实用性强,容易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能研究、会研究,基于解决教学问题,教师愿意研究,并能自觉参与,积极实践。校本教研的本质是“改进”。改进就是改不合时宜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旧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就是将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教师成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2、“同课异构”研究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会渗透在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之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说有差异就会有“异构”,但是“异构”并不表示允许低效。如:教师备课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或在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方面力不从心等呈现出的课堂教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要有认真地态度,要有为自己“充电”的实际行动,要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和能力。各位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教师的个性发展成为了积极的可能,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反思,比较中拓宽了听课者的教学思路,创设了自觉进行教学研讨的氛围。

3、“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师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同伴的讨论研究中得到启示和启发,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应用,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指导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强。教师有了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就容易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同课异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和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的兴趣浓,热情高,容易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共同问题可研,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从而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常上常新,每次都有新的体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主题后,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各教师则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达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5、“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6、“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同课异构”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的教学生活丰富了,同伴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教师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思维深刻了,认识广泛了,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

二、“同课异构”是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1、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两位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

在实际教学中,制定一个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除总目标外,各个单元还分设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下还设有各主题目标,每个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设不同的课时来完成。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指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教师制定目标既要以总目标为指南,还要在单元目标、主题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制定出明确、具体、可行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而这些都可以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得以解决。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篇(11)

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