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红帽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9 09:09:05

小红帽教案

小红帽教案篇(1)

服装作为一种情绪释放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成为最具个人化的创造活动。正如时装设计大师迪奥所说:“在这个机械化的社会里,服装将是个性与独立性的最后隐匿之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服装民族化的选择也就是对个性化的选择,是迎合了人们情感与心理需求的选择。

1.崇尚自然

受早期自然崇拜的影响,藏族人民具有归依自然、顺天而行的生活准则。他们用取自自然的原料制作服饰,从大自然的启示中寻找服饰的色彩和图案……这种热爱自然、与自然一体的生态观念和藏族服饰所散发的拙朴、自由、平和的自然情调正迎合了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审美取向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2.关注生命

藏族人民将自己与自然融汇于生命的共同体中,与宇宙众生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哲学观正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藏族服饰鲜纯亮丽的色彩则是生命的力量与热度,邦典与饰边上对比、递增排比、粗细疏密等形式语汇的运用,恰是生命有节奏的强劲律动。

二、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

无论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多么复杂,但具体到每套服饰,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现将藏族服饰作叙述如下。

1.藏衣

藏衣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

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把腰部提起,腰间系上腰带(带子颜色以红、蓝为多),即是腰带,又可当作装饰。男女的藏袍都是大襟服装,男式以黑、白氆氇为料,领子、袖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绸子,女式藏袍大多以氆氇、毛料、呢子作料,腰间都有红、雪青、绿色等绸缎或平布的腰带。藏式衬衫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男女衬衫也有区别。在颜色上,女的用印花绸布作衬衫,男的用白色绸作料为多。男式衬衫多高领,女式衬衫多翻领。藏族衬衫的特点是袖子要比其他民族服装的袖子长四十公分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藏族女式服装比男式服装花色多,女性一般要围一块帮典(围裙),其织法独特,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明,是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牧区服装多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男式的在襟、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平绒、灯芯绒或毛呢,镶边宽十至十五公分。女式牧民袍在板皮外边镶上五公分的五彩帮典料,然后用红、蓝、绿等颜色做三至十条四公分宽的花纹,袖子也镶上花纹。牧区的皮袍肥大,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腰间束布腰带。穿时提起下部,腰带一束,怀里和腰间成了一个大行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腰间的腰带上缀挂火镰、小刀、鼻烟壶、银元等装饰品,这是牧区藏袍装饰上的一个尤为明显的特点。

总之,藏服的构成分衣领、衣襟、后身、腰带等。衣领有两种,最常见的是交领,即衣领直接连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领子也就相交。另一种是直领,即在衣服上垂直安领,从颈后绕到颈前,这在现代比较通行。衣襟的后身下摆不开放,用彩色绸带系扎。藏袍“处巴”,无领、右斜襟、内衬长袖短褂。长袖习俗,流传到今天的已很少,除宗教法衣外,只有藏族的“处巴”和衬衣,保持了这种古老的衣袖特色。

2.藏帽

藏族的帽子式样很多,传统的有喇叭形、筒形、圆形。夏天戴毡制礼帽,冬天戴狐皮帽。在拉萨、日喀则等地,以金宝顶帽为最多。金宝项帽用金丝缎、金丝带和银丝缎做装饰,用当地生产的氆氇和皮毛作料,帽以毡为帽环,帽顶覆以绣有各种美丽图案的金丝缎,边缘也饰以金线,帽翼四支,前后翼较大,左右翼较小。金花帽是藏族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不过男女戴的形式不同,样式有所区别,戴法也有所不同。还有一种赛马骑手们戴的红缨帽,被称为蒙古王公帽。还有镀金的铜钹似的法师帽,格萨尔说唱艺人戴的鸟羽八角帽,藏戏艺人戴的插有五色扇形耳翅的仙女帽,插着鸟羽头盔的古时武将帽,鹿角般的贵妇头饰“巴珠”,藤竹编制的帽子、木石帽、兽皮帽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的僧帽,一般在帽尖上伸出象牙似的尖顶,看去像只昂首的飞鹰。人们从僧帽上可以分辨出其所属的宗教派别,苯教戴黑帽,宁玛派戴红帽,格鲁派戴黄帽。因此,也就有红帽系,黄帽系,黑帽系等等。佛像也戴帽子,有的保护神或金刚力士,还戴有人头骷髅或鸟兽形的帽子。

3.藏鞋

藏族男女鞋,外观均像舞台上古装戏里将相穿的靴一样,底高二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上也有线条,花纹,粗看如舞台用品。具体说来,藏鞋可分为两大类,即松巴鞋和嘎洛鞋。

松巴鞋的鞋底是牛皮做的,用粗毛线密密缝钉,厚达寸余。鞋帮色彩斑斓,分别用红、黄、绿、蓝等八种颜色的丝线绣花边和花瓣,鞋面绣银花朵,十分艳丽好看。鞋帮用黑氆氇呢做长腰,长腰与鞋面间,用红、绿毛呢相接,颜色相配得体,长腰上端靠腿肚部位,竖开一条约十公分长的口子,便于穿着和提携。这种鞋,实际是靴,很适合高寒的地区。

林芝、山南河谷地带的妇女,则喜欢穿嘎洛鞋。嘎洛鞋以牛皮作底,鞋帮是三层氆氇粘制缝纫而成。鞋后跟和鞋尖缝上黑色牛皮,鞋面用染黑牛皮拉条及金丝线镶边,使之结实美观。嘎洛鞋的特点是鞋尖朝上耸起,宛如木船的前端。嘎洛鞋的鞋帮用黑色氆氇和围裙料子做成,黑色在下,约一尺高;彩条围裙料呢在上,约二寸,花纹竖立,后帮开五寸竖口,口边分别用染红羊皮加固,便于拉携。

三、藏族服饰元素

1.面料

藏族服饰的面料厚重温暖、粗犷朴实,散发着一种原始的乡野情趣和自然的肌理美感。这一面料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受到藏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影响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物产资源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真实与自然不仅是他们信奉的处世原则,也是他们用来判断美丑、衡量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传统藏装面料以光板牛羊皮、氆氇、棉布、毛料、绸缎为主。面料特点主要为厚重温暖、粗犷朴实,散发原始的乡野情趣和自然的肌理美感。

2.色彩

藏族服饰强调对比色彩的运用,明快热烈、鲜艳醒目为其主要特色。另外色彩通过冷暖、强弱等传达着穿着者的情感、情绪和心理特征。对比强烈、鲜纯亮丽的色彩运用反映了藏族人民轻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坦荡率直、热情豪爽、爱憎分明的民族性格以及渴望表达自我、突出自我的心理需求。宗教的影响使藏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并且对不同的色彩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最常用的色彩有白、蓝、红、黄、黑、绿等。

(1)白色:藏族人民尚白,白色是藏族服饰的常用色调。藏族所生活的雪山环境,使得白色成为其图腾色彩,在藏族社会白色代表着纯洁、善良、吉祥、喜庆。

(2)蓝色:蓝色象征天空,静穆、深远。我们最熟悉的是“藏蓝”或“藏青”。

(3)红色:红色象征火焰,充满热情和勇敢的力量。此外,在藏地红色与袈裟密不可分。袈裟中的红色起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发祥地印度,信徒们把红色作为所有颜色中价值最低廉和最不起眼的颜色,用这种颜色作为出家人的着装色,表示他们的超脱、不求外表、但求精神境界的完美的愿望,并用这种颜色的装束起到不受外界干扰的作用。

(4)黄色:黄色象征土地,富有生气和活力,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含有丰收和富贵的意思。还代表着佛祖的旨意和弘法恩典,至为崇高神圣。

(5)黑色: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是一种概念非常复杂的颜色,广大民众与黑色密不可分,牧民住的是用黑牦牛毛编成的黑帐篷,藏式建筑门窗上也都涂上黑色边框,在服饰中农村的男女穿的都是黑色氆氇藏装,尤其是传统农村妇女完全是清一色的黑色衣服而绝对不会穿着白色,但由于宗教的原因却赋予黑色“黑暗恐惧野蛮反面邪恶非正道”等贬义的指涉。

(6)绿色:绿色象征江水,意味着生命和富有。在藏民族中具有一种“平民色彩”,它更接近大众,更接近生活和广大农牧区。

(7)金色和银色:金色和银色代表着富贵和庄重,金色属于金黄系列,大部分用在宗教寺院的装饰中,在藏族人的日常服装中并不常用,而遇到节日他们却会穿着镶有金色和银色花边的豪华服装,并配戴家中所有金银饰品以示喜庆于富贵。

另外,色彩上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色彩和构图上的依次递增。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

3.纹样

藏族服饰的图纹艺术受其传统的和文化心理的作用,不仅是一种审美对象,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这些图纹一部分来自于原始的图腾崇拜,如“十”字纹,水波纹、尼达(日月)、神山、神羊等,散发着神秘的原始气息。一部分则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如工字纹、回字纹、蝙蝠纹,八卦太极、五珍八宝、龙凤等,这类图案给人以端庄大度之感。还有一部分图纹取材于藏传佛教文化和外来文化,如双鹿金轮纹、交股金刚纹以及六字大明咒、青莲花、萨达花、菩提叶等,这类图案有一种神秘的威力与美感。归纳来说,藏族服饰的纹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圆满性。藏族人受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圆通”、“圆觉”、“圆满”境地的追求,服饰图案也成为寄托宗教感情的载体。在图案的构成上,非常注重构图的完整和线条的圆润、丰实繁密,不论器物的形制,也不论图案结构是对称式还是放射式,线条的粗细、数量的多少,都在这一构成的要求下,由均齐、平衡、统一、调和形成圆满的完整美。

(2)适用性。狗鼻纹、缠枝纹、云纹、雍仲纹以及几何纹都在藏族服饰中大量采用,这些纹样在藏族服饰中可大可小,随意变化。在腰带上的图纹也可根据需要自如地采用放射式、或为离心式、或为旋转式、或内心式。

(3)延续性。服饰中的不少图案直接来自于藏传佛教装饰图案,民间使用时虽有一定的变化,但仍沿袭了佛教图案的惯制和理念,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造型模式和使用习惯。如佩饰上的“藏八宝”图案、雍伸纹、文字纹等。其他图案也有较一致的形式,如衣领的如意缠织纹,鞋面的鱼骨刺纹以及带上的福寿纹、几何纹等。程式化的图案在民间服饰中会根据器物的属性和形状发生相应变化,尤其上填充部分的纹样,能够与主题相呼应,形成一种庄严高雅的气质感度。藏族八瑞相亦称八吉祥徽、藏八仙和藏八宝。八瑞相是藏族传统的吉祥图,在寺院、民居、法器、服装、餐具、地毯等上都能见到,是一种最常见的图案。常常作为护身符,它由八种象征吉祥、圆满、幸福的图案组成。

(4)佩饰。佩饰是藏族人民强烈精神需求的载体,这些丰富多彩的饰物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满足着他们实现自我增殖、被群体认可的愿望与需求。它的起源一部分出于炫耀勇敢和力量,以引起异性的好感与注意的心理;一部分来自于取悦鬼神、求得神灵对他们的生命、生存保佑和庇护的宗教理念;还有一部分则体现了标志种族、民族归属和等级制度的社会观念。

在藏区,吉祥文化的意蕴广泛反映在藏族服饰装饰物中。藏族人的饰品中价值最高的是瑟珠,其次是金、银、铜等。瑟珠藏语称“丝尔”,是藏民族心中最珍贵的神物。他们认为瑟珠具有魔力,它具有保护佩戴者使之消灾免祸的能力。同样,他们对珊瑚、玛瑙、绿松石等特别钟爱,源于石头能消灾降福,是一种吉祥之物。在藏族人的生活中,海贝、象牙等具有普遍认同的象征意义,他们常把海贝挂在婴儿的手腕和头发上,或缝于小孩背布上,以祈求宝宝健康吉祥。另有一类与宗教有关的饰物,如嘎乌、佛珠等皆是由于宗教习俗影响而成为祛邪护身、减少障碍与增加福报的护身物。由此可见,藏族佩饰大多被赋予了逢凶化吉的功效。

经过长期发展,藏族的装饰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藏族男女都很喜爱运用珠宝、金银、象牙、玉器、玛瑙来打扮自己。藏族的装饰遍及全身,包括头饰、首饰、腰饰、足饰等。精巧的装饰通过严格的组合,形成了颇具美感的艺术效果。

首饰:耳环、项链、“卡乌”、戒指、手链。藏族不论男女都有佩戴耳环的习俗,男子一般左耳戴单个耳环,女子戴双耳环,形制多为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藏族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绿松石、象牙珠串成的多圈项链,犹如片片彩虹。项链下坠有“卡乌”。“卡乌”其实是一个银质小盒,盒面上镶嵌有绿松石,内装护身符或者其他圣物。“卡乌”是藏族妇女典型配饰,多为银质镶嵌松石,少有金质镶嵌宝石的,佩带大小数量不等。

背部头饰辫套:珠宝、银饰镶嵌。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尤其重视头发的装饰。尽管藏族各地妇女头饰样式差别很大,但饰品构成却基本相同,即金银、玛瑙、珊瑚、九眼珠等。

一般妇女将头发梳编成很多小辫,上面套上发套或辫套,辫套上用彩线刺绣,分割成几个框,间隔镶绣红珊瑚串、绿松石串、银盾、银牌、银币等珍贵珠宝:辫套形制多样,安多藏区的头饰辫套用红珊瑚珠、黄色硕大琥珀及玛瑙做成的头饰被视为头饰之冠。

腰部佩饰:银刀、银盾、银牌、火镰盒、银针线盒等。藏式腰带多嵌有银带环、银盾、银牌等,两侧常常装饰着的一个圆形或桃形银饰、藏语称之为“隆果”,其下部有一孔,缚一红绸绿带,颇为雅致;还有火镰盒、银针线盒等珠宝镶嵌银饰,尽显珠光宝气。

四、服饰文化与原料的选择、加工以及各种民俗习惯的关联

1.服饰文化与纺织的联系

尽管现代化的纺织厂为人们不断提供着各种花色品种的棉、丝、麻、毛、涤纶等纺织面料,但在民间,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牧区,妇女们仍然喜欢用土织机纺织氆氇。这种纺织习惯仍在民间代代传承,而且有些以其工艺的独特和花样的新颖,打入国际市场,得到许多人的欢迎。为了能达到“丰衣足食”,纺织习惯渐渐形成。比如在的农区,纺织是其家庭副业。原料是羊毛,纺织工具是氆氇机。

2.服饰文化与性别、年龄的联系

造成藏族服饰文化男女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性别关系外,年龄阶段,社会地位,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服饰均有重要影响。首先,藏族男女服饰在样式和质料的选择上明显不同。男式服装讲究实用,质料以结实为上乘,款式变化较少;而妇女的服饰不仅式样多,而且增加许多装饰,质料以轻柔为主。其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服饰文化也不相同。幼儿期,穿开裆裤。而且在这阶段,男孩和女孩的服装几无差异。稍大一点,女孩子开始留长发,服饰样式和色彩上都有不同。等到成年时,服饰上要相应地加以标志,表示可以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结婚后,服饰又不同。中年、老年服饰款式都有区别。

3.服饰文化与气候的联系

藏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和自然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在同一气温带,一年四季气候也不相同。藏族人民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创造了不同的服装款式。藏族服饰文化的季节表现,还具有突出的节日色彩。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节日。每逢佳节来临,男女老幼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庆祝活动和走亲访友。节日服饰,和平常的穿着不同,近似于礼服。所以藏族人民一般都备有节日服饰。在其他一些欢庆场合(比如婚礼等),也穿这种服装。尤其是日喀则、江孜一带妇女的节日盛装,更是服装艺术的宝库。拉萨河谷一带的妇女节日所穿的裙子,则是多褶绣花,挑花镶花。盛装的节日裙,做工精巧,绸缎作里,氆氇作面,彩线绣制的花纹图案,各呈异彩。藏族妇女的节日盛装最讲究佩饰。头、颈、胸、手肩、腰等处的金银玉器装饰物达一百多种。

4.服饰文化与地域的联系

藏族居住的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藏族,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文化。这种同一民族内出现的不同的服饰文化,首先取决于其民族内部不同地域的经济生活。比如藏北的藏族,从事畜牧业生产,他们的服装制作多用牲畜皮毛,羊皮袍直接用生羊皮制作,有的用羊毛,羊绒纺线制成衣服。前藏、后藏农区的藏族,多自织氆氇、毛线,喜穿毛线制品的衣服。而林芝、墨脱林区的藏族和一些其他少数民族,他们过去从事狩猎生产,他们的服饰原料常取材于兽皮。其次,同一民族内出现的服饰文化的不同,往往表现出地域不同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具体地体现在对服饰色彩、领口、衣袖、头饰、腰饰、胸饰等部位,不同地域的藏族对这些的追求不同,但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如牧区的服饰多以玉器、骨类装饰为多,而农区的服饰多以金银装饰为多。

5.服饰文化与职业的联系

不同的职业,构成不同的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职业服装已成为不同职业的标志。比如、武警、医生、公安等各行各业都穿有职业标志的服装。在藏族人民中,也存在着不同职业服饰特征的区别,农区、牧区、林区的藏族,有着不同的服饰。猎装结实,便于穿山越岭,寻踪围猎,便于行动和伪装。猎帽是用狍子头颅,剔去骨头和肉,鞣制而成。戴上这种猎帽,可吸引猎物前来,伪装捕杀。农区和牧区的服饰也很有特点,前面已作过介绍。这里着重介绍一种职业服饰,那就是藏传佛教徒的职业服饰。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派系,黄教僧侣身着黄色袈裟,红教僧侣身着红色袈裟,黑帽系僧侣头戴黑色法帽。就是最古老的苯教徒,也有自己特定的服饰。黄教僧侣跳神舞时,有专门的服装和法具。服装多以皮革制成,上面悬有大小不等的许多花色图案和铜铃,另有一件缀满贝壳之类的皮制坎肩,头戴鸡冠形法帽,还配有单面神鼓和弯弯的长鼓锤。苯教徒的祭服更为复杂,举行祭祀活动时,头戴尖帽,帽上缀五色布条,下垂蔽面,外悬小镜,身穿青色长布裙,腰系铜铃,击鼓而舞,口中念咒词。这种宗教装束,在特定情况下穿用,平时并不使用。

小红帽教案篇(2)

王朱珠

美玉是珍宝,美德也是珍宝。其实,我们每个人对“珍宝”的认识都不同,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拥有自己最珍爱的宝物。而它,可以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成功的经验,一个深刻的教训,一句真诚的话语……我所拥有属于我自己的珍宝是一顶小花帽。

那一年,我8岁。舅舅从新疆回来,给我带了些礼物送给我。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顶小花帽,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件礼物。

小花帽的下面是四方形,顶由4个三角合成。小花帽的底是紫红丝绒缝的图案。小花帽的四周上下都有两个花纹图案。第一个花纹图案就像是一个全身缀满珍珠和小花的怪物,驮着21棵树,每棵小树都是由3颗小珠子和一片绿铁片组成。第二个花纹图案就像是两个毛毛虫在伸腰。

如果倒着看,花纹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男孩,侧着看像一顶漂亮的小帐蓬。在黑丝绒的中间,缝着一条有56朵梅花的小缝子,大概是象征有56个民族吧!这顶小花帽共有10种颜色,分别是:紫红、红、浅黄、菊黄、浅蓝、深蓝、绿、淡绿、粉白、黑。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我非常地喜欢这顶小花帽,她不仅凝聚了舅舅对我的关爱,而且似乎也在预示我五彩斑斓的未来!

小红帽教案篇(3)

新疆塔吉克族的源流及概况

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这里曾是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交汇之地。世界几大文明千里迢迢而来,原本这里仅仅是一个人类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谁都没有想要在这里驻足和经营,但不经意间,这个十字路口,却成为了人类几大文明相遇相撞的地方,也是重新受孕融合的地方,最后也成为新的文明的黄金产床。塔吉克族是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历史悠久,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共同推进着新疆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是中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该县位于帕米尔高原的东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喀什地区的西南角。新疆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处于波斯-中亚塔吉克文化圈与中国文化圈的重合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

塔吉克族作为中亚、西亚、南亚的古老民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人口约为1500万,塔吉克族分为平原塔吉克和高山塔吉克。居住在中亚和西亚文化中心地区,即撒马尔罕、布哈拉、赫拉特、喀布尔、霍占、呼罗珊等地区的为平原塔吉克。居住在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一带的为高山塔吉克。新疆塔吉克族属高山塔吉克,主要从事畜牧业兼农业。

新疆塔吉克族服饰特征概述

塔吉克族工艺美术品美观大方,很有民族特色,充分显示了塔吉克人民的聪明才智。塔吉克妇女大都是编织、缝纫和刺绣的能手,所织鞍垫、毛衣、毛袜、手套、腰带等物大多饰有图案,其中妇女们最为拿手的是彩色花纹的毛线袜。鞍垫的制作亦精致,织有美丽的花纹,腰带和鞭带都有五色线织成,并附有花穗,补花(亦称对布花)也很普遍。妇女们用各色布块在枕头和后围裙等物上拼出各种几何图案,颜色鲜艳,花纹对称协调,十分美观。有的妇女还擅长编制丝穗,形式与汉族的相似,青年妇女在结婚或者节日时加于辫稍,显得格外雍容华贵。

塔吉克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塔吉克族的服饰以棉衣和夹衣为主,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服装,这与帕米尔地区高寒的气候条件有关。妇女的服饰较为讲究,尤其是年轻妇女。

大多数的农牧民常在衬衣外穿无领对襟长外套, 腰系方头巾, 此为典型的袷袢式服饰冬天的时候他们会在外面套上光板羊皮大衣, 样式基本上是宽松的及膝式这种款式的服饰穿脱方便, 又便于骑马和放牧。

塔吉克青年与老人,都有一套皮装:式样宽松、得体。形式是封襟、交领、无扣,不开叉、袖长过手指、衣长过膝的外制外衣,有的青色灯芯绒。用腰带一束,紧身舒适。 寒冬岁月,披一件光皮大衣,穿皮长裤,戴一顶羊羔皮帽,镶饰一条宽不盈寸、长度仅十公分的花纹,边缘镶一条阔花边。每遇风沙拉下帽沿遮住面颊、双耳,实用性很强。美观又富有立体感,不仅防寒,还是一件经过精心手工艺品。 夏季,为适应高山多变的气候,也穿皮装或絮驼毛棉大衣,戴白色翻毛皮帽,脚穿用羊皮制成的鞋帮、牧牛皮作底的长筒皮靴,特点是轻巧、柔软、结实耐磨。在冬季,再加一双毛袜,穿上皮靴,遇冰川、攀雪峰,行走如平地一般。这是生存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塔吉克人自信、自强的意识体现在服饰款式上的内涵,表现出精犷、洒脱的风格。

妇女:多彩的连衣裙装 塔吉克妇女肤色白皙,俏丽健美,喜穿红色或装饰花边的大紫、大绿色调的连衣裙,腰身贴体,裙子宽大。并穿长裤,夏季在裙外加一背心,冬天外罩棉袷袢。

老年妇女:一般穿蓝、绿花色的连衣裙上身套皮装或棉装翻领短装,头上戴花圆形羔皮帽,足穿皮靴,骑上骏马,与男青年并驾齐驱,英姿飒爽,颇有古代巾帼英雄的风貌。

塔吉克妇女最出色的手艺是刺绣。男帽、女帽、衣领、襟边和荷包等衣物上,大都饰有刺绣花纹。刺绣都用丝线,以红、黄、绿、紫等色为多,图案由妇女们自行创作。由于伊斯兰教的原因,所绣图案中没有人物、禽兽形象,主要绣花卉和几何图案,女帽前沿的帽边(塔吉克语称为“科尔塔勒克”)最为精致。一条宽不盈寸,长仅十几厘米的帽边,往往要绣十多天,每条都绣得五彩缤纷,有的像插满鲜花,有的像遍缀宝石。

新疆塔吉克族传统花帽及花帽纹样分类

塔吉克人一年四季离不开帽子, 但其帽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为皮质和棉质而没有单帽。

1.塔吉克族传统花帽分类

(1)男帽

1)吐马克帽 男子喜欢头戴黑绒圆高统羊羔皮帽,也叫吐马克帽。这种帽子非常别致,上绣数道细花纹们―道阔花边,用黑羊羔皮做里子。帽子的下沿卷起,露出一圈皮毛。吐马克帽的黑绒上带有红色、蓝色的丝绒或绸子边,帽子的面与边的连接处有各色丝线绣的刺绣。吐马克这里的牧民冬夏都戴这种帽子。

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显得更加富有活力。吐马克帽式样美观大方,非常适宜高原地区使用,天气暖和时可以折起帽圈来戴,天气寒冷时可以放下帽圈,护住脖颈。

2)谢伊达小圆帽 夏季塔吉克男子戴用白布缝制刺绣的谢伊达小圆帽。

3)斯克地 塔吉克族男子夏帽。用白布缝制,圆形,平顶,帽顶和边沿的白布面用各色丝线刺绣图案。刺绣色彩因年龄而有别,青年为红色,老年为黑、蓝、绿色。帽边宽6-8厘米,帽边的图案,较帽顶的图案更为复杂精美。帽边下端为宽约0.5厘米的棕色边。

(2)女帽

1)库勒塔帽 塔吉克族妇女冬帽。圆形,平顶。由帽额、帽顶和后片三个部分组成。帽额长22厘米,宽6厘米,用白布作底,上刺绣图案。帽边下部有宽约1厘米的棕色边。后片长30―40厘米,宽12―16厘米,用有光泽的银色布作底,其上用丝线刺绣各种图案。帽顶所用布料和刺绣图案与帽后片相同。帽子的三个部分都上里子,絮薄棉,密织细缝。帽后片的下两端向外折叠,并用线相连接。使用时先戴帽,后围头巾。

2)夏依达依帽 塔吉克族妇女夏帽。圆形,由帽顶和帽边两个部分组成。帽边宽6厘米,周长按头的大小来定。用白布作底,其上用各色丝线刺绣精美图案,下部有宽约1厘米的棕色针织边。帽顶用白布作底,刺绣成大而疏朗的图案。帽里面有衬里,帽檐有前后之分。其上可戴头巾。

塔吉克妇女喜欢多彩的服饰,还表现在不同的帽冠的样式与色调方面。塔吉克少女爱戴用紫色、金黄、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缝制的圆形帽冠。帽沿四周饰金银片和珠饰编织的花卉纹样。帽的前后沿垂饰一排色彩鲜亮的串珠或小银链,戴耳环或银扣项链,胸前佩戴“拉斯卡”的圆形银饰,晶莹透亮,显示出精湛的技艺。冬季戴绣花棉帽,帽后缀有棉簇,既遮住双耳和后颈部位,外形美观又保暖。外出时再披上方块红色大豆巾,不仅包住帽冠,连双肩前胸都能包住。山区的塔吉克姑娘订亲礼品中,要有一块四米见长的鲜红大方头巾,表明了姑娘们对它的偏爱。

2.传统花帽纹样分类

中国境内塔吉克族装饰纹样艺术主要分为几何纹、植物纹、器物纹等。

(1)几何纹

中国塔吉克族装饰纹样应用几何纹最为广泛,几何纹是指不具有任何物象特征的单纯几何纹样,多用三角形进行拼贴组合,形成整齐连续的秩序,层层叠加、大中套小,形成独特的美感。由石榴花、小花草、大叶草变形构成对称图形,通常帽围上下都有几何纹用单线绣成的条边组成,中间部分图案较大,由黄、红两色的波斯菊团花为主,两边配有绿色和红色的几何形花叶。帽顶却用方格的菱形纹装饰,色彩以红、黄、白三色为主,色彩较为统一,显得格外美丽大方。用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的形式绣在花帽的帽围上,在黑色绒布上绣出红、黄、绿花纹图案,几乎没有哪两种帽子的图案纹样色彩是雷同的。也许正是在这茫茫的高原上,千年不融的冰山与终年不化的积雪,使这个淳朴善良的民族产生了对于白色的渴望和对红色的敬畏,所以在几何图案的三角形组合上多以黑底上绣红色和白色为主,显示出色彩沉着明快的特殊效果,同样显示出塔吉克民族的标志。

据专家分析,三角纹是以高山演变而来。塔吉克纹样中大多用三角形纹样拼贴组合,正说明高山民族对山的依恋和崇拜,这些崇拜源于原始信仰的自然崇拜。在花帽、靴袜、挂毯、靠枕等的纹样装饰中较多使用,比如塔吉克族男子的帽子,塔语叫做“吐马克”,花帽为高深呈蛋糕状,帽子的底色为黑色。帽围外边有用红色的几何图案为主的二方连续饰边形式装饰,现代的“吐马克”帽子也有用适合纹样装饰的,图案面积增大了许多,更为美观大方。

(2)花卉纹

几何纹样其图案多采用花卉及枝叶变形强化的图案。如果是二方连续边饰,极少见到波浪式,主要采用几何纹样和装饰花纹相互穿插,形成色彩与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在几何纹样发展前期,也是由于生活条件和装饰材料的限制。据说以前都是用兽皮和不同颜色的羊皮,剪成不同的图案缝合起来做各种图案的装饰,所以爱美的心理促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提炼,利用各种方形和三角形拼合组成不同的花卉与枝叶,如,由两个正方形组合便是长方形条状,在一端再绣两个三角形,在另一端中心绣一个三角形就是一个花瓣或麦穗的标准形状。在中心圆环绕一圈便形成雪状。花瓣的形又是一个标准的茎叶,再与二方连续组合,就形成了茎叶几何纹的装饰边或条,既简洁、大方,又清晰明快。花形多采用波斯菊、雪和麦穗等,从局部的花瓣、花叶到整体的形式组合都是由大小不同的方形和三角形拼合组成的,他们并把这种纹样艺术发展到极致。这就形成了塔吉克民族图案纹样的鲜明特色,庄重大方,色彩鲜明有序,追求强烈对称协调,相互穿插,复杂多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层层叠加,环环相连。几何纹的普遍运用,一方面具有伊斯兰纹样艺术典型特征,其表现在装饰的、概括的、平面的图案纹样,一直在影响着表现内容的改变和选择性,因为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所以人物、动物的形象各由花卉和几何纹样替代了。图案纹样的内容选择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潜意识的自然流露,世界民族文化特征自然的延续和传承。由于地处边远地区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崇拜,这种传统的图案纹样一直延续至今。

新疆塔吉克族传统服饰纹样的数字化整理

在今天看来,新疆塔吉克族的装饰纹样表现出很强的秩序性和连续性,同一纹样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规律的对称、均衡和节奏的分布。

伊斯兰美学的审美价值在塔吉克族装饰纹样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装饰平面的图案,强烈的色彩对比,高饱和的色彩纯度,是塔吉克民族共同的特点。

塔吉克族纹样色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纹样的色彩整体变化上,中国塔吉克族以几何形为主,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民族也喜好红、黄、白、紫色等颜色,但更喜爱多种纯色和复色,色彩对比强烈、纯度较高,但用色与配色略有不同,如在绣花时不用黑色作底而是白色底,用不同丰富的颜色把白色底绣满,绣的图案基本上是原真色的装饰色彩,再加上在形式多以圆和曲线为主,整体上显得活泼大方、丰富多彩,并成为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族重要特点。

塔吉克族帽子的花纹图案千变万化,几乎没有哪两顶帽子的图案是相同的。塔吉克族帽子的外形变化不大,稍有深浅之分,男女帽子的变化就在于装饰图案之中。

小红帽教案篇(4)

有了女儿后,我更加有意识地去观察,发现国外的孩子有个共性:即使再小,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愿意表达和父母朋友不一样的观点。

结合自身经历,我开始探究:究竟是怎样的环境可以打造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 最终我找到的答案是――你的提问方式。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刚会说话就爱问为什么,这时如果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提问技巧,启发他进行更多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错”或者“记忆”这个层面的话,就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经对孩子的思考能力按照低阶到高阶分为6大类,顺序是先从底层开始逐步发展,只有掌握了下一层面的能力后才能上升到新的层面,直到最高。

图中这个模型从下往上展示了思考能力从基本到高阶的递进。你发现了吗?你通常习惯问孩子的“记住没有”“对不对”等,根本就属于很低阶的思考能力好不好!

一般来说,孩子是不会自动提高到新层面的,除非有“诱因”,也就是教育环境,而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你是否有意识地针对这个层面的能力进行启发式提问。

让我们用大家都很熟悉的童话《小红帽》来举例,看看不同层面的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提问激发的吧――

第一层面:记忆

小红帽要去见谁?

小红帽手提的篮子里有什么?

她穿了什么样的衣服?

在这个层面,孩子通过记忆可以复述出书里提到的基本信息,可以回答一些关于书里人或者物体的基本问题。

提问关键词是:谁、哪里、什么、多少、几时、怎样等厘清信息内容的问题。

第二层面:理解

为什么小红帽需要走过森林?

大灰狼为什么要穿上奶奶的衣服?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在这个层面,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含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非常简单地说一下故事梗概。

提问关键词是:复述、主要观点、为什么、有什么区别等,不再只是复述出表面意思,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回答问题。

第三层面:应用

如果小红帽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外婆,会发生什么?

森林里很黑,还有什么情况下也会很黑?

小红帽是从这穿过森林的,除此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也可以到外婆家?

在这个层面,孩子已经有能力进行初步的融会贯通,也就是说,可以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类似知识和书里的信息联系起来了。

提问关键词是:有什么其他情况是一样的,如果怎样会发生什么,还有其他方式吗……精髓在于启发孩子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知识拿来运用到当下场景,举一反三。

第四层面:分析

如果你是小红帽,你做的会和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独自走过小树林很危险?

提问关键词是: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或者一致,我可以从中发现什么。

这个层面的提问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充分收集各方面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且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场景,鼓励孩子跳出故事情节本身,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得出结论。

第五层面:评估

你觉得大灰狼欺骗小红帽这样做对吗?

你会对小红帽提哪些建议?

在这个层面,孩子会对自己得出结论的论点进行评估,或者维护自己得出的观点。

提问关键词是:你认为是对的还是错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当孩子给了一个答案后,需要追问为什么。对于更大的孩子,可以问他们觉得作者在描述这个故事时有什么错误?在整个故事展开的过程中,作者是否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

第六层面:创作

小红帽教案篇(5)

习俗。

新疆哈萨克族服饰文化概述

哈萨克族多生活在山区、戈壁和高寒地区,因而服饰也都带有较浓的高寒草原游牧生活的特征。哈萨克人服饰选材多用动物皮毛制成,使用较多的是狐狸皮、貂皮和羊皮,其特点是宽大、厚实。[1]牧民放牧的流动性极大,生存气候多变的环境中,穿着表现出极强的御寒性。哈萨克族名族服饰除了发挥遮体护身的作用之外,其关键还在于讲究服饰的审美情趣,以及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的穿着具有不同的特色,还反映了这个名族的等级分化和艺术气息,并随着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变迁,逐步的变化和发展。

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哈萨克族人缔造了丰富多彩的名族文化和文化艺术。哈萨克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在名族服饰艺术中也具备鲜明的艺术特点。由于他们的服饰都与所生活的环境、、图案、图腾意识、生活方式习惯有关,因此在服饰的款式、图案搭配与造型以及色彩搭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哈萨克族名族服饰特征

1.帽冠

公元前7-4世纪,哈萨克族的先民―游牧在中亚一带的塞人,就以戴尖顶帽闻名,被称为戴尖顶帽的塞种人。清代《皇清职贡图》记述:“头目等戴红白方高顶皮边帽;妇人辫发双重,聘珠环;其先名男妇,则多为毡帽。”[2]

由于地域环境和气候温差,帽冠呈现不同类型。阿勒泰地区牧民,冬天戴尖顶四棱形狐狸皮帽,皮帽两侧有护耳扇,帽后沿垂下,帽冠呈三叶形状。讲究的牧民用紫红、黄、墨绿等色调的绸缎做面。高大、厚实、绒毛柔和、外形美貌的帽冠,既能抵御风寒又能保护颈脖。三叶型皮帽,成为一种标记与符号,一看就知道这是哈萨克人健朗的雄姿、身影。伊犁地区的哈萨克人,在夏季戴以细白毛制成的毡帽。帽檐上,四周镶黑边,帽顶呈方形,远远望去,洁白耀眼,引人注目。

哈萨克族妇女婚前带平顶绣花帽和布或水濑皮做的圆帽子,帽绣花,顶部插有鹰的羽毛,象征勇敢、坚定。他们必在帽上带巾,头巾分为三角形和方块形两种。女孩子出嫁时候戴“沙吾克烈”(红色尖顶)帽,插羽毛。婚后一年,换戴方巾,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改戴绣有花纹的套头巾。套头巾花纹以年龄而定,三四十岁以下色彩艳丽,中年妇女色彩淡雅,老年妇女只戴白色套头巾。

2.服装

哈萨克族男子的衣服,大多用牲畜的毛皮制成。他们穿着的皮大衣,不仅宽大厚实且具有耐穿的的功能。皮大衣款式多为合领、对襟、长度过膝、下摆不开衩、无扣,袖长过指、以盖住脚踝为限。此款式与新疆出土的交领衣相似。

皮大衣白板朝外,毛朝里,不装布面,腰束宽皮带,服带生活小物件,适应放牧需要。如果出门走亲访友,则穿富有名族特色的,带有装饰韵味的皮大衣。皮大衣款式别致新颖,用经过选择的黑羔皮褂,大衣面多是解释的黑条绒布,讲究的也用绸缎铺面。皮袍装,表现牧民们的雄浑、奔放、粗犷的性格和审美观。

哈萨克男子的衬衣多用白布或其他布料做成,衬衣的领子一般为直翻领,年轻的男子的衣领上刺绣着五颜六色的的图案。夏天,男子喜欢在衬衣外面穿上棉坎肩或者皮坎肩,并扎上腰带,佩戴上小刀。单上衣一般用条绒布制,富有人家用毛料缝制。[3]

哈萨克族妇女都爱穿连衣裙,姑娘和爱穿袖子绣花的,下摆带有多褶的连衣裙,裙子的颜色多为红、绿和淡蓝色大花的。居住在高原牧区的居民,日照强烈,服饰颜色以浓艳明丽为主。妇女们穿着红艳艳的连衣裙,外罩绣花边的坎肩,胸前缀饰彩色扣、银饰等装饰品,色彩相宜,艳而不俗。走亲探友或喜庆的节日,则套上一件过膝的坎肩,胸前缀饰宝石、金、银饰片,金光闪闪耀眼

多姿。

3.鞋、靴

哈萨克族人穿靴,制作与众不同。选择比较优质的羊皮等兽皮。穿长筒高腰皮靴,靴尖翘起,不仅防寒保暖,还减少草原牧区行走时候的阻力,骑马时不易磨坏皮肉;质地优良的皮靴,穿上能涉水不透;风雪或大雨磅礴时,穿上高统镶皮边、皮底的皮靴,既能防潮又保暖。不同样式的鞋靴,是牧民们为战胜高寒地带的恶劣气候,在漫长的草原生活实践中创造,留下了洗礼环境对服饰穿着的

投影。

4.配饰

腰束革带,是传统的名族习俗。《梦溪笔谈》中记载:“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勒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勒皆便于涉草。”现代的哈萨克族牧民虽未佩戴蹀躞带,但与腰带紧束也有某些联系。现在的腰带,装饰精致,不仅在皮革上扎花,还镶金银片饰,编制成不同的纹样,既实用又是一件闪光夺目的装饰品。

哈萨克服饰文化阐释

“文化”(Culture)这个词语在古代拉丁语中是“Cultral”,意为“农夫、种植”的意思,是说文化就像农夫种植庄稼那样慢慢的耕耘慢慢的收获,它充分说明了文化的持久性。文化一旦发生,它就持久地沉淀入一个名族和种族群体的血液之中,毫无疑问,文化是人类社会中那些最长久最沉默最无声最细微的东西,它大范围的表达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浓缩了一个个时代的社会精华。[3]

1.哈萨克族服饰文化与地域、经济文化特征

新疆哈萨克族人生活在广袤的戈壁与天山高寒地区,衣服的取材直接受到了经济生活的的影响。生活的环境周围生长的动植物就是他们制作服饰时候可取的原材料。天山牧场生长了许多树木以及各种奇花异草的,为哈萨克族独特的服饰颜色和图案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生产发展十分落后,衣服的材料基本上位就地取材。常年的游牧狩猎,其部分衣服、裤、帽袜的材料来源于成群的牛羊、野生动物的皮毛与骨骼,这些材料成为了服装、首饰首选的材料。服装的颜色款式图案按照放牧与骑射生活的需要制作,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至今羊毛、牦牛毛、骆驼毛在哈萨族人生活中应用广泛。哈萨克族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恶劣环境,就近取材,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寻找出了保暖御寒又经济实用的各种各样的服装材料,形成了哈萨克族服饰一大突出特色,一直沿用到今天。地域环境对服饰的色彩的影响也持续到现在。哈萨克族生活的地区大多四季分明,阳光明媚,形成了他们衣着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样式宽松等

特点。

2.哈萨克族服饰文化与、禁忌

哈萨克族曾经信仰过原始宗教、佛教、萨满教、景教,后来又信奉伊斯兰教。宗教对哈萨克族服饰有重要的影响。

在哈萨克族名族起源传说流传着一个关于白天饿的传说。至今仍十分崇敬白天鹅,白天鹅生活在高山湖泊,洁白无瑕,质朴高雅,哈萨克族一直把它作为心灵最美的象征。白色作为圣洁、洁白的象征,在哈萨克族服饰生活中占极大的比重。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白色是十分普遍和喜欢的颜色。妇女戴白色的头巾,白色的绣花裙子,住白色的毡房等等。[4]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之一,自然崇拜在哈萨克族中依然有不少的遗留。现在他们还崇拜天地、日月、水火和其他自然现象的习俗。哈萨克人崇尚喜爱蓝色,在属于他们的名族意识中,蓝色的天空是神圣的,世间的一切都是苍天赐予,一切的生产生活活动都是有苍天的庇佑。因此,哈萨克人意识中蓝色象征永恒与

崇高。

萨满教形成于原始生活后期,是原始宗教的晚期形式。萨满教崇拜火神,认为火神不仅会赐予幸福和财富,还可以镇压邪恶。在哈萨克族人最传统的婚礼上红色是重要的颜色。美丽的新娘要穿上红色的衣服,现在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婚礼上开始着白色的婚纱,但是婚礼上还是要披红色的头巾。

牧民们对色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寓意。绿色象征草原,白色象征乳汁、羊群,红色象征阳光,黄色象征生存的大地。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对色彩的偏爱,内蕴着对生命的礼赞。

哈萨克族人在后来信奉伊斯兰教,在《古兰经》圣训里描述道:“伊本.阿拔斯传述,穆圣说:所有的画像者,均进火狱,他所画的每幅画像,都有了生命,在火狱里折磨他。有志于绘画的人,可画植物、山水及无生命的景物。”所以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哈萨克族服饰图案中大多以植物纹样为主,而且很少有带眼睛的图案。即使是鸟纹饰图案都演化为了图形,由于图案纹饰越来越形式化抽象化,以几何抽象的蜷曲纹为表达形式,所以鸟纹样图案就象征帝王作为神不在死去的观念。

3.哈萨克族服饰文化与社会角色

哈萨克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政治、经济、思想、的诸多因素的产物。传统的服饰,采用特殊的款式、面料,其鲜艳的色彩、民间纹样、手工技艺,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除了具有御寒保暖、遮羞、装饰等基本功能外,还代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反应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展示每一个地区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和精神文化状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哈萨克族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

结语

哈萨克族服饰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的无字文化,其特征和价值及其负载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还等待着继续去了解与认识。服饰作为文化的载体,对哈萨克族文化有重大影响和研究价值。在保护与传承服饰文化时,还可以作为可运用的资源,成为一笔笔重大的

财富。

参考文献:

[1] 李肖冰.名族服饰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8

[2] 祁春英。中国少数名族服饰文化艺术研究.[M]名族出版社;2012.9

[3] 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4] 王光新.图腾崇拜对中国哈萨克族名族服饰艺术的影响.装饰,2007年第11期

指导老师:乌云

小红帽教案篇(6)

注:此文为新疆艺术学院2012年度院级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Y2012QN003。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少

数民族电影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少数

民族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设计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体现。人物

造型作为体现电影视觉效果的重要创作元素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之一。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近320 部,其中新疆

少数民族电影就有65 部。在这些电影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塔吉克族等占有主要部分。如《哈森加米拉》、《天山的红花》、

《阿娜尔汗》、《冰山上的来客》、等,所展现的都是极为传统

的各民族人物形象,具有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也展现了传统与

时代结合的风貌。

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特色都具有各自不同的

鲜明的民族装扮习俗。而各民族的装扮习俗与民族自身文化息息

相关,宗教、审美心理、实用功能、自然环境都对少数民族电影

人物造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人物造型设计是影视作品创作的重

要元素之一,在设计中,即要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又要强调造

型的形式美。

一、维吾尔族电影中的人物造型

维吾尔族是中国民族服饰艺术百花园中一支瑰丽的奇葩,不

仅体现了维吾尔人民的聪明才智,更是维吾尔人审美心理的物

化。

1.维吾尔族女性的辫子

维吾尔族女性的发型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中的一支独秀。电影

《艾里甫与赛乃姆》中的女性形象无论老少都梳有长辫子。在开

场的舞蹈中,姑娘们都梳着长达50 厘米至1 米的几十条辫子,

这是维吾尔族姑娘最为传统的发饰。娘们从小就梳小辫子,随着

年龄的增长每年增加一到两根,讲究的数量大多为单数。影片中

女主角赛乃姆的几十条辫子上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干净利落美

丽。婚后的中年妇女都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例如影片中的

宰相夫人和艾里甫的母亲。

2.连心眉

维吾尔族女性的妆容中最讲究的是画眉。在现实生活中,画

眉大多用一种叫“奥斯曼”草的汁液,将眉毛描绘成黛色。影片

中赛乃姆的妆容是最典型的维吾尔少女形象,将两条眉毛的眉头

用奥斯曼草汁相连接,被称为“连心眉”。

3.袷袢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样式较多,大多比较宽松。袷袢是服装中

最为正式和庄重的外衣,是一种无领、无扣、无口袋的长袍。由

于身份和职业的不同,袷袢的颜色和质地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差

别。一般富人或宗教人士穿白色袷袢,老年人则以黑色、深褐色

为主,显得古朴大方。电影《艾里甫与赛乃姆》中,重点突出皇

宫中华丽的着装,多以质地精美,色彩鲜亮的绸缎为主,袷袢上

的纹样和装饰都以珠宝刺绣为贵;而电影《阿凡提》和《阿娜尔

汗》中所展现的大多是平民百姓最原始的服饰造型,袷袢多以布

料为主,纹样体现着粗线条的风格。

4.艾德莱斯绸

艾德莱斯绸的服饰是维吾尔妇女的一种美丽的象征是维吾

尔姑娘梦幻的霓裳。维吾尔族电影中都少不了身穿艾德莱斯绸的

妇女们。阿凡提常年在外,回家时带给妻子那份珍贵的礼物就是

维吾尔妇女们最喜欢的艾德莱斯绸。在生活中,无论老少都喜欢

穿着艾德莱斯绸缎做的连衣裙、裤子、坎肩、和头巾。中老年妇

女一般多用黑白和蓝白相间的衣料,年轻人及小姑娘则大多选用

红蓝、绿黄等多种颜色相间的。

5.维吾尔族花帽

在维吾尔族服饰中,帽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的男

女老少都有戴帽的习俗。电影《阿凡提》中的花帽品种多达几十

种,展示了传统帽冠的丰富和多样化。油店掌柜所戴的花帽是最

为典型的黑底白纹的巴旦木花纹花帽,庄重、古朴、大方;百户

长的黑丝绒花帽和旅店老板纯枣红色丝绒花帽,帽子上基本没有

图案;木沙的白帽(白吐马克),主要是青年男子戴;阿克木老

爷的皮帽,帽面由黑色的平绒或丝绒制成,中老年的角色戴这类

皮帽较多;百户长夫人所戴的皮帽是“开木切特吐马克”,此帽

子多为贵妇人所戴。花帽上刺绣的图案大多是沙漠植物、绿洲果

实和高原花卉,尤其对巴旦木情有独钟,各种服饰、装饰品等都

少不了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巴旦木图案,显示了维吾尔族人民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

二、哈萨克族电影中的人物造型

哈萨克族有着灿烂而悠久的草原文化和浓郁的民风习俗。由

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传统文化、生产生活以及宗教等因素的

影响,形成了哈萨克族独特而鲜明的着装特点。提起哈萨克族的

电影,最深入人心的两部影片,是《天山的红花》和《哈森与加

米拉》。尤其是五十年代的电影《哈森加米拉》,更加突出的是

造型意识。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力求叙事不忘人物造型,一定要将

造型融于叙事。这在当时电影界忽略造型强调叙事的年代,尤为

显得珍贵。导演通过独特的造型意识,来充分表现别具风格的民

俗风情,并以此有效的表达影片中一对哈萨克青年可歌可泣的恋

爱故事。其是在婚礼那场戏中,“揭面纱”后的加米拉泪流满面,

丧魂失魄的造型,表明她不甘受辱的决心。哈萨克女子喜欢穿长

裙和坎肩,在制作上所用的都是比较漂亮的金丝绒和各色条绒、

平绒等。传统的塔克亚帽冠顶端插着猫头鹰羽毛,它代表着远离

病魔、永保安康的寓意。电影《哈森与加米拉》中的加米拉的形

象设计是哈萨克女子的典型代表。

三、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塔吉克新娘

塔吉克族世代生活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没

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从地貌上看是一个脱色的世界,颜色单一,

所以,塔吉克人比较喜欢鲜艳的颜色,尤其最喜爱红色和白色,

把红色当作太阳、火的象征,红色尤能表达出塔吉克族人民热爱

生命,崇尚生命的文化精神。塔吉克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最

引人注目的是塔吉克族新娘的造型。新娘古兰丹姆戴有鲜艳美丽

的“席勒塔”帽,在帽子上除了五彩缤纷的绣花图案,还在帽子

的前沿缀上一排银色的小链子,叫做“斯力斯拉”。在新娘的脖

颈上都佩戴者形状类似太阳的项链,鲜艳的丝穗和白扣、银元是

新娘发辫上必须的装饰品,头上要蒙上一条长长的红色头巾,犹

如从云彩中降到人世间的仙女,是塔吉克族新娘最具别致的高原

风情。

一个国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由风俗习惯为主的民俗来维

系的,影视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以生活为基础,而生活又与

各民族的习俗密不可分。在新疆独特风姿的少数民族电影中,曾

经反映出形色各异的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忠实描写和精美的艺术

小红帽教案篇(7)

活动地点:室内

活动准备:

1、门口LED屏显示流动字幕"绚彩森林热烈庆祝中国人民建军XX周年"

2、音乐:《最可爱的人》、《军鼓乐》、《咱当兵的人》

主持人:XXX

开场白:

可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叔叔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日子,热爱叔叔,从小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就可以当一名光荣的,保卫祖国妈妈,让祖国妈妈更加繁荣富强!

活动具体方案:

活动一:军帽不落地

1、活动目的:锻炼合作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2、活动准备:5顶小军帽

3、活动配乐:《军鼓乐》

4、活动流程:

(1)小朋友们排坐,每个人一顶军帽。

(2)老师发出口令,每位小朋友左手把左手边小朋友的军帽取下,同时右手把自己的军帽取下,然后把左手边小朋友的军帽戴在自己头上,把自己的军帽戴在右手边小朋友头上。

(3)整个过程要连贯,一旦哪位小朋友做错或者军帽掉在地上,就要接受其他小朋友的惩罚,表演节目

活动二:我心中的叔叔

1、活动目的:通过绘画,描述小朋友心目中的军人形象

2、活动准备:多张A4白纸,一些蜡笔

3、活动配乐:《最可爱的人》

4、活动流程:

小朋友根据想象绘制心目中叔叔的形象,可以是海军、空军、陆军,并写下自己对叔叔的祝福。画完后,小朋友一起评选出画得最好的一幅。

5、活动奖励:

最好的一幅画将挂在教室里1个月。

活动三:我给叔叔敬个礼

1、活动目的:通过学习敬军礼,养成规则意识

2、活动准备:五星红旗一幅、老师要熟知敬军礼的细节,要标准到位

3、活动配乐:《红旗飘飘》

4、活动过程:

(1)小朋友面对国旗排排站好

(2)老师教授敬军礼的要领,并进行3次示范

(3)请学得好的小朋友做示范

(4)所有小朋友一起向国旗敬军礼

教师风采

教师可自行编排

集体合唱

小红帽教案篇(8)

这时,只见拾到小红帽的女生将它交给我。“是哪里拾到的?”我问。“候车点的座位上。”她说,“这顶帽没人来拿,我问过旁边的人了。”于是,我先拿在手里。

过了两三分钟,高年级的学生也都到齐了,在点名之前,我特意将小红帽举起,问道:“这是谁的小红帽?”

在我话音未落之时,一个六年级男生上前就抓住了它:“是我的,老师!是我丢的!”我一看,不对劲,他头上明明戴着一顶小红帽呢,为什么说是他的呢?

“你的小红帽不是在你头上吗?”

“啊?这个啊……”他接得很利索,“这顶是我刚才从上面掉下来的。”

“哪里?”

“就是上面四楼。”

“四楼?四楼怎么可能掉到这个地方来的呢?你们的教室在哪里?帽子怎么会飞到这里来的?”

在我的几声盘问中,我只是想求证他的答案,因为此时帽子就在他手里,我也觉得这帽子是他的,因为他是那么迫切,几乎在问的时候已打算将帽子还给他了。

但接下来他的举动让我惊讶,他几乎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将帽子丢还了我:“算了,大概不是我的!”

从他的羞涩的表情中,我终于发现那是一丝撒谎后的不安。我愕然。

上体育课时,有学生拾到一元硬币,我问同学有没有丢了一元钱的,都说没有。我说待会儿有谁如果发现自己丢了一元钱,请到我这里来认领;无人认领的话,下课就交给值周老师去了。

下课时,在我回办公室的路上,一名女生走过来跟我说:“老师,你刚才是不是捡到一元硬币,那是我掉的!”

我问:“你是什么时候掉的?”

“刚才上体育课时。”

“在哪里掉的?”

“就在跑道上。”

我无法证明这钱不是她掉的,就痛快地还给了她,也省了自己的麻烦。

不过,后来有另一男生也说丢了一元钱,问我要时,我说已经有同学领走了,他好像很失望。我不知道孰真孰假,我更不知道如果有第三个、第四个学生来向我要他们“丢”了的一元钱,我该如何交待。我茫然不知所措。

前几天的语文课上,早上第一节,我问一名作业未交的男生:“你的作业本为何没交?”

“忘在家里了。”

“做好了吗?”

“做好了。”

“能确定吗?”

“确定。我还让我妈妈检查过了,她给我签了名的。”

“那怎么忘了呢?”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走得太匆忙了,理东西的时候没理进去。”

我还想给他一次机会:“你真的能确认作业都做好了吗?”

“是的。”

我从讲台桌里拿出一本作业本,那是他的。

“这是我昨天放学后在关门时发现的作业本,是你忘在教室里的吧?这上面的作业都没做过,你怎么认为都做好了,而且在家里呢?”我近似气愤地问道。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哑口无言。但没有那种悔恨与羞愧的表情,就好像不幸被抓住了一次的惯犯一样,只是认为这次不走运而已。我愤然。

小红帽教案篇(9)

这时,只见拾到小红帽的女生将它交给我。“是哪里拾到的?”我问。“候车点的座位上。”她说,“这顶帽没人来拿,我问过旁边的人了。”于是,我先拿在手里。

过了两三分钟,高年级的学生也都到齐了,在点名之前,我特意将小红帽举起,问道:“这是谁的小红帽?”

在我话音未落之时,一个六年级男生上前就抓住了它:“是我的,老师!是我丢的!”我一看,不对劲,他头上明明戴着一顶小红帽呢,为什么说是他的呢?

“你的小红帽不是在你头上吗?”

“啊?这个啊……”他接得很利索,“这顶是我刚才从上面掉下来的。”

“哪里?”

“就是上面四楼。”

“四楼?四楼怎么可能掉到这个地方来的呢?你们的教室在哪里?帽子怎么会飞到这里来的?”

在我的几声盘问中,我只是想求证他的答案,因为此时帽子就在他手里,我也觉得这帽子是他的,因为他是那么迫切,几乎在问的时候已打算将帽子还给他了。

但接下来他的举动让我惊讶,他几乎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将帽子丢还了我:“算了,大概不是我的!”

从他的羞涩的表情中,我终于发现那是一丝撒谎后的不安。我愕然。

上体育课时,有学生拾到一元硬币,我问同学有没有丢了一元钱的,都说没有。我说待会儿有谁如果发现自己丢了一元钱,请到我这里来认领;无人认领的话,下课就交给值周老师去了。

下课时,在我回办公室的路上,一名女生走过来跟我说:“老师,你刚才是不是捡到一元硬币,那是我掉的!”

我问:“你是什么时候掉的?”

“刚才上体育课时。”

“在哪里掉的?”

“就在跑道上。”

我无法证明这钱不是她掉的,就痛快地还给了她,也省了自己的麻烦。

不过,后来有另一男生也说丢了一元钱,问我要时,我说已经有同学领走了,他好像很失望。我不知道孰真孰假,我更不知道如果有第三个、第四个学生来向我要他们“丢”了的一元钱,我该如何交待。我茫然不知所措。

前几天的语文课上,早上第一节,我问一名作业未交的男生:“你的作业本为何没交?”

“忘在家里了。”

“做好了吗?”

“做好了。”

“能确定吗?”

“确定。我还让我妈妈检查过了,她给我签了名的。”

“那怎么忘了呢?”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走得太匆忙了,理东西的时候没理进去。”

我还想给他一次机会:“你真的能确认作业都做好了吗?”

“是的。”

我从讲台桌里拿出一本作业本,那是他的。

“这是我昨天放学后在关门时发现的作业本,是你忘在教室里的吧?这上面的作业都没做过,你怎么认为都做好了,而且在家里呢?”我近似气愤地问道。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哑口无言。但没有那种悔恨与羞愧的表情,就好像不幸被抓住了一次的惯犯一样,只是认为这次不走运而已。我愤然。

小红帽教案篇(10)

三百年来,小红帽的故事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被不断地言说乃至出现了多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最广为流传的版本要数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一个叫小红帽的小姑娘带着蛋糕和葡萄酒去看望生病的外婆,在路上遇见了狼,狼欺骗了小红帽,还把小红帽及其外婆吃掉,幸好被猎人发现,救出小红帽和外婆,并杀死了那头狼。

电子媒介的出现为《小红帽》故事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表达介质,众多导演将其改编成影视作品,为《小红帽》增添了新的魅力。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要数2005年由柯瑞·爱德华兹、托德·爱德华兹、托尼·里奇三位导演拍摄的《小红帽后现代版》(《Hoodwinked》),这部动画电影讲述了小红帽外婆的小屋里发生动乱,涉案人员包括外婆、小红帽、大灰狼、持斧者,同时,森林笼罩在多家小吃店的小吃配方被盗的阴影中,小屋动乱和小吃配方被盗有何关系,到底谁是点心配方大盗?影片一开始就充满紧张气氛和悬疑意味,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

《小红帽后现代版》虽然借用了童话《小红帽》的人物和情节,但它标榜要揭示童话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因而,它在人物塑造、叙事模式、表现手法、精神内核上进行了颠覆性的创造,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极具当代性的《小红帽》故事。

人物塑造上,赋予人物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精神的性格特质

格林版《小红帽》中,小红帽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女孩,对陌生人没有戒备心,很傻很天真。美国学者凯瑟琳·奥兰斯汀认为“此时的小红帽代表维多利亚时代的儿童”[1]34,“格林兄弟的目标是提供儿童道德教育,为新兴的维多利亚式家庭(即核心家庭)提高德国中产阶级的价值:纪律、孝顺、服从”[1]38。所以,小红帽形象反映的是成人对儿童的要求。而外婆是一个身体虚弱、极度疼爱小孙女的慈祥老人,小红帽和外婆都成了弱者的象征,她们亟须得到别人的保护和拯救。而猎人则是那“救美”的英雄,他拥有力量和智慧,他是女性的拯救者和保护者,他是生活的强者形象。这些角色的塑造体现了裸的男权意识。而大灰狼则是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它欺骗小红帽离开大路,拐入歧途;它乔装打扮成外婆的模样,混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它吃掉小红帽和外婆,弱肉强食地呈现世界的残酷,它延续了狼在文学中的一贯形象——十恶不赦。

《小红帽后现代版》对格林版《小红帽》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小红帽后现代版》中的小红帽一改格林版本中的乖乖女形象,俨然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的翻版。她充满力量,曾多次把空手道锦标赛冠军收入囊中,甚至大灰狼也被她打得落花流水;她有独立的主见和思想,她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她渴望走出森林,走向远方。从传统《小红帽》中单纯的乖乖女到《小红帽后现代版》中相对复杂的具有现代人特征的女孩形象,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小红帽形象的改变,体现了现代社会里女性不甘囿于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中,渴望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实现自我并创造社会价值。

外婆这一角色也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老妇人形象,她不再是格林版《小红帽》里那个病恹恹、只会待在家里对儿孙牵肠挂肚的老人家,摇身一变成为朝气蓬勃且充满冒险精神的极限运动员。她有富有朝气的朋友圈子,她有丰富多彩的动感生活,她在极限运动中获得多项殊荣。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在走向老龄化的社会里,外婆这一角色的颠覆设计尤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传递着积极的人生观。她强调了年老之后依然大有可为。当代的老人们比起他们的先辈,更能与时俱进地享受着参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猎人的形象也让人耳目一新。《小红帽后现代版》中的持斧者可以看作猎人角色的变体,他是个蹩脚的演员,一个傻大个,空有壮实的外在,颠三倒四地念着几句可笑的台词,他由传统童话中的拯救形象被贬低为一个茫然无知的非法入侵者。这样的形象转变,体现了对男权思想的颠覆和嘲弄。

而大灰狼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敬业的记者,它不再雄武有力,它甚至不是小红帽的对手。与之相比,小红帽和外婆具有更高的智慧和力量。这样的描写不是空穴来风,它体现了当前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转变。

《小红帽后现代版》的人物形象夸张、幽默,具有想象力。他们性格鲜明,不难从每一个形象身上找到现代人的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是以现代人为原型重新设计的典型形象,让受众倍感亲切。我们不妨借鉴这种颠覆传统的创作手法,打破思维的桎梏和束缚,勇于创新。

叙事模式上,进行复杂化的叙事处理

格林版《小红帽》采用了简单的线性结构手法,按时间顺序叙事,情节简单。而《小红帽后现代版》却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倒叙的手法,影片一开头就设置了悬疑点——谁是偷点心配方的大盗?接着,小红帽、外婆、狼、持斧者分别回忆自己的经历,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目的与追求,每个人的叙述都呈现了事情的一面,形成了四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故事。在四个角色互为补充的叙述中,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因而,《小红帽后现代版》的复杂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童话版的《小红帽》,这种复杂程度已经不仅仅适合少年儿童去品味,它实现了受众定位的改变,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而是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

表现手法上,充分利用动画的表现优势,融入各种现代元素

格林兄弟的《小红帽》的传播媒介是文字,作品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字叙述来展示童话的魅力。而《小红帽后现代版》则是通过更直观的画面和声音来展示童话的魅力,并且动画的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规矩的束缚,因而可以夸张处理,这也是动画独有的优势。相对于文字媒介而言,动画显得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接受,适当的声画元素的运用,能使重视逻辑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

《小红帽后现代版》是一部3D动画电影。影片一开始,就形象地翻开了,呈现给受众一个立体的空间。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绚丽的画面效果都是文字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声音向来都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影音乐又是电影声音元素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小红帽后现代版》多处运用了电影音乐,用音乐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生动活泼。有的地方甚至直接用歌词来交代内容,片中的人物则跟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这种类似于歌舞片的音乐运用手法更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

现实生活多少显得有些单调乏味,而且现实法则总对生活、工作、学习有着诸多管制和束缚,现代人需要出口来宣泄受到压抑的情绪,于是,刺激性的娱乐项目大行其道,如电子游戏、极限运动、电影、电脑等,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冒险的激情。《小红帽后现代版》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小红帽从缆车上面掉下来,她和唱着歌的山羊乘坐的轨道车突然从断掉的轨道滑出去,外婆在滑雪场上遭到坏人的暗算失足跌下悬崖,外婆滑雪、蹦极等惊险刺激的画面等,并且最后都戏剧性地化险为夷。这些现代娱乐的声画设计既刺激又好玩,满足了观众的冒险心理,使观众的情绪从繁重的竞争压力的压抑下得到短暂的释放。

精神内核上,改变故事主题,实现现代精神的传递

格林版《小红帽》的说教意味相当浓重,它教育孩子要循规蹈矩,要听父母的话。这种管束对孩子而言,带来心灵的桎梏。“以儿童而论,确实常常处在一个受压制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禁忌。这种禁忌从家庭中即已开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儿童的自然的本性处处都迎头碰上管束的力量。”[2]《小红帽后现代版》中,小红帽质问外婆,“你过着疯狂的生活,而我却要待在家里开心地做你的送货的小女孩”,无情地指责了说教对儿童心灵的束缚与个性的压抑。而外婆的回答“我以为你很开心”,意味着成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审视孩子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孩子的生活,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的主体的感受。同样是受到管制和约束,格林童话版的小红帽选择了妥协,她追悔莫及地向成人保证:“我以后一定要乖乖听话。”后现代版小红帽却敢于表达自我,向成人宣泄自己的不满:“睁开眼睛我从来就没踏出过森林,你不认为我想要的比这更多吗?”她的强烈的个性意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为她在成人世界赢得了一席之地,连她外婆也不得不承认:“看来我一直忽视了你成长得如此之快。”《小红帽后现代版》发现儿童并尊重儿童,而不是把儿童作为成人的附属品;同时,它肯定了独立思考以及个性追求,显然这样的主题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画是人类文明时代幻想史诗的重现,是人类生活故事在现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置换变形,而经典童话故事则是动画创作的宝贵财富。面对欧美等国来势汹汹的动画影片,我们应当怎么办?先进的制作技术我们并不缺乏,只是观念上的保守趋同束缚了国产动画的脚步。当我们从更加广阔的宏观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不足之处时,或许我们能更接近动画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众多的动画电影中,《小红帽后现代版》虽然算不上是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但其对经典童话的把握以及改编策略是成功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不为人知的童话故事,这种创新的、大胆的对经典的颠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凯瑟琳·奥兰丝汀.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M].杨淑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小红帽教案篇(11)

一、运用实例、故事引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设计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情境引入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赋予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1 “函数”概念的情境引入

在一次学科组内公开课上,上课的老师居然迟到了。一分钟后任课老师匆忙进教室:对不起,我迟到了,我从家里来学校的途中,摩托车没有油了,在加油站加油过程中我发现显示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 (边讲边画显示器的草图),如7. 80元/升一动不动,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生答:一个是油量,一个 是金额),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生答:因为进油时,油量会发生变化,油量变化了, 金额就跟着改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14章第1节函数的概念”,单价7. 80元在加油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我们把它叫 做“常量”,油量和金额会发生变化,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又因为油量先发生变化,金额才跟着变化,所以油量叫做“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所以,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如果所加的油量设为x升,要付的金额为y元,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生答:y=7.80x)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我的摩托车油箱最多能装10升汽油,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答:0≤x≤10)…。

2.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故事情境引入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数学审美能力,

案例2 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

创设情景:

古希腊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按这个方法放满整个棋盘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就随口答应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百分之一。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听完故事,学生正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愤”的状态,急切地盼着老师把“谜底”揭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按照下列要求操作:

(1)若他们下的是象棋,根据题意要求学生自主在棋格里填上算式;

(2)若他们下的是围棋,最后一格应填什么算式(小组交流合作完成)。经过尝试,发现所填算式较冗长,那么能否用较简便的算式表示呢,导入新课。

二、运用旧知、悬疑引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设置悬念可能引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产生一种非学不可的迫切心情,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山穷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乐,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的开始,故意创设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悬念刺激学生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先以下面的数学故事导入:

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打油诗:

李白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想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计算,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引入,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的从小学的学习模式向初中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化。

三、运用课件、游戏引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设计情景交融的数学课件情境引入

电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较强演示力与感染力,能把平淡文字表述演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把抽象知识演化为动态的发生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案例4:讲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多媒体出示日常生活中许多反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实例,如:奥运五圆环、摩托车和一些大小不同的车轮,同时用多媒体演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车轮的几种位置关系。通过图象、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圆,感受到圆的美丽与神奇,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对数学的情感,同时也为下面的探究作好铺垫。

2.设计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实验)情境引入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做些游戏(实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学得轻松。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