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烹饪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0:33

烹饪培训总结

烹饪培训总结篇(1)

烹饪是一门艺术,其为生活增色增味。烹饪与营养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烹饪与营养教育并未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层面的灌输,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烹饪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烹饪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文,笔者将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几点思考。

一、烹饪与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烹饪学校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时依然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烹饪作为一门技术活,它对学生烹饪实践能力具有一定要求。但由于部分烹饪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仅仅注重对书面知识的讲解,例如:烹饪中的营养搭配等,无法促进学生烹饪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烹饪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烹饪技能的形成,例如:教师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时,依然在采用板书的教学方法,这也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堂与其他文化课课堂教学毫无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用型烹饪与营养教育人才的培养。

综上,笔者对现阶段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时必须将实践性应用其中,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如何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

(一)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

在进行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讲”、“满堂问”以及“分配任务型”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真正做到“教”与“合”的统一结合。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范围及教学过程的开放,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动手实践以及开拓创新。当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平台。开放型教学环境的创建。传统的烹饪与营养教育教学范围无非就是教室和教学操作间,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范围延伸到网络市场及图书馆等地。如在向学生进行烹饪与营养教育成本核算知识讲授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相关的教学作业,让学生以成本核算总额为600元肉制品为主料进行宴席制作。其中的核算知识仅仅参考传统教材明显不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网络平台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弥补课程教学的缺陷,也可以到图书馆查找更多的信息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补充和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作智慧和灵感。

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创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师对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的讲解以及对学生疑问的解答,而要对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的教学过程及学生课堂反响进行回顾,归纳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一般情况下,过于注重教材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储存或调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开放性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向学生讲解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巧妙地形成一种知识提问,鼓励学生解答、分析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新问题。如上述的宴席菜肴与相关的成本核算问题,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模块应该配置相关的烹调教师教师及餐饮管理教师来进行内容讲解。

总之,开放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采取“以工养训”模式

要深化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调查发现,目前的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很多民营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它们认为如果参加实质性的高职教育,必然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这样很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影响企业的利润,而辛苦培养出来人才可能最终也不能为自己带来与付出成正比的收益。因此,要改变企业的传统理念,院校必须抛弃本位主义思想,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企业利益,以学生顶岗实习给企业创造带来的利润及部分学费补偿企业在学生的实践实训工作上投入的资源。通过“以工养训”,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院校可以通过较低的投入培养出优秀的满足时展需要的创新技能型人才,而合作企业则可以稳定和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应用“以工养教,双师双聘”模式

拘于用人成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办职业院校及民营企业的员工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参加生产型的实训前提下,应聘者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院校和企业交给的工作任务,最终获得双方支付的两份劳动报酬。院校和院校可以共同引进能够满足自身发展要求的人才或推荐各自人才被对方聘任,工作地点为企业生产一线。通过“ 以工养教,双师双聘”这种模式,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都可以在较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培养出既精通教学和培训又擅长技术和研发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当然,被双聘的员工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薪资及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

结束语

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身的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课程教学环境,并创建丰富的创新知识平台。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身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校企合作既可以让院校和企业双方收获一定的效益,又让学生在实训中锻炼了自己的烹饪与营养教育技能,收获薪酬和福利。总之,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烹饪实践能力任重道远,需要校企的不断努力奋斗。

烹饪培训总结篇(2)

烹饪教育中,提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为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教学目标,因此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开展烹饪教学活动,如技能大赛的形式促进烹饪实训教育,对烹饪操作构思、烹饪操作计划、烹饪操作实施以及烹饪操作结果等进行全过程评价,以更好地完成烹饪实训教育。技能大赛作为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法,对烹饪实训教育的整个教学进行全过程评价,通过技能大赛来检验烹饪实训教育的实施结果。如,我国目前烹饪项目包括中式面点制作、中式热菜制作、工艺冷盘和果蔬雕刻四大项,而烹饪技能大赛考虑到人员能力的有限性,仅要求参赛人员掌握两种以上的烹饪大项即可参加大赛。因此,在烹饪技能大赛中,参赛人员仅需要依据自己所报项目进行比赛即可,可以依据烹饪岗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项目参赛,这和烹饪实训教育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将烹饪分为不同的实训模块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

二、技能大赛在烹饪实训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以创新求异思维促进技能教学

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是可以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层次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发现新事物。在烹饪实训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四维空间,以广阔的思维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向多方向的思维发展。在烹饪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以较强的观察力,积累烹饪知识,开拓思维,不断进行烹饪训练。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吸引了学生观察的点,在实训教育中,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更是自身提升的能力。如,在烹饪实训教育中,学生可以从糖醋鱼、橙汁菠萝鱼和茄汁鱼等菜肴考虑烹饪复合味的组合。

(二)以坚实的师资队伍促进技能教学

烹饪实训教育的开展还需要有坚实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条件,烹饪专业教育没有专业性、技术性的师资队伍,就没有技能应用型的学生人才,因此烹饪教育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烹饪实训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以教育意识强、理论功底硬、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加大“名师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烹饪专业带头人的建设。烹饪实训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烹饪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能手,还需要是实训操作间的名师,是专业技术的能手。以坚实的师资队伍促进技能教学,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练兵,以赛促教的形式培养烹饪专业教师,也为烹饪实训教学奠定基础。

(三)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促进技能教学

烹饪实训教育是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因此需要针对实训教育的需要选择专业技术强的教师,以技能教育委员会促进实训技能教育的开展,实施实训教育的规范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对烹饪实训教育“讲、演、练、评”四环节的教学,其中,讲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讲解形式为学生讲解实训操作的烹饪原理、烹饪方法以及烹饪要领;演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操作形式为学生演练实训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流程;练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自我进行训练和操作;评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客观全面评价。烹饪实训教育四环节法是相互联系的,要在讲中演练,在练中点评,有机结合四环节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促进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烹饪培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15-02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被评定为省重点专业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充实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紧密围绕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烹饪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餐饮企业日益突出的人才需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

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我们根据烹饪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确定设施的性能、型号等。从学生的数量、班额大小、课程安排、现有设施等角度综合考虑,以实用、够用为前提,保证现有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我们还综合考虑了实训室建设的长远用途、设施售后服务等因素,以能支撑专业的长远发展及实训室的可持续良性使用为目标。合理规划各实训场室的用途,做到专室专用,甚至一室多用,提高烹饪实训设备的共享率,避免资源浪费。实训场室还同时具备了重要的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功能,并能面对社会人员进行烹饪技术技能培训,使职业教育更具特色。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训场室的管理需要制度的约束和支持。经过与烹饪专业老师、班主任及专业部长多次专题研讨会的商讨,我们出台了完善的《烹饪专业实训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制度明确了实训场室的使用要求及管理要求,明确了任课老师及实训管理员的职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个岗位都管理到位。

(三)增设实训室管理员,规范烹饪实训场室的使用

烹饪设施的工作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课程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增设了烹饪实训室管理员,要求每日对当日所用过的烹饪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并与当日使用实训室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交接。要求任课老师填写实训室使用日志,详细记录每次上课前后实训场室内设备的使用情况,明确设施的安全责任,又保证了实训设备故障的及时排查与维修。

二、校内实训教学管理

(一)合理设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烹饪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设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了《烹调基本功》《面团制作技术》《食品雕刻工艺》等实践性课程,注重在学习初期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并扎实抓好基本功训练,打好根基。第二学期,在继续深化烹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开设了《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深度的认识,并掌握烹调常用原料的初步加工及点心制作的基本工艺。第三学期课程设置有《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菜点围边与冷拼》及《地方特色菜肴制作》,主要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日常点心制作,熟悉各种烹调法的使用,训练烹调操作技能;地方特色菜肴制作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地特色餐饮的需求,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第四学期继续开设《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并增设《西餐烹调技艺》,强化烹调技能,扩展了学生的烹饪专业技能。按照技能考证标准及厨房主要岗位的职责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科目授课内容的统一

我校烹饪专业班级较多,同一门科目由几位专业老师任教,老师们的授课安排各自发挥,造成了授课内容的不统一,教学效果参差不齐。2013年10月,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牵头,分别对《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西式面点制作》《中餐烹饪基本功训练》《面团制作技术》《食品雕刻工艺》《冷菜制作与拼摆》等7门专业实训课程作出了授课内容的统筹规划,形成每门专业实训课程详细的授课计划。实训科目授课内容的统一,给任课老师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规范了实训课堂的授课,同时也为校本教材的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好实训课堂管理,提升专业实训效果

1. 规范实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烹饪专业实训管理制度,首先从着重仪容仪表上严格要求学生,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禁止进入实训场室,抓好实训课堂的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岗位意识。此外,我们还在每个楼层配备了一名实训协管员,整个实训过程中,实训协管员始终贯穿于各个场室,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实训课堂的管理。

2. 实训课堂上课模式的调整与规范

在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全体烹饪专业教师商讨、探索实训课堂上课模式的改革。至今已形成了“理论学习――小组研讨――教师示范――合作实训――多元评价――总结反思”为过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耗时长短控制理论学习和演示示范的时间,机动组织学生开始动手实操,学生实训结束后,再由任课教师组织集中评分与点评,下课后再组织值日小组进行清洁卫生。如此,实训课堂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避免了课堂管理上的时间漏洞。

(四)改革实训科目考核形式

继统一了实训科目的授课内容后,我们把实训科目的考核标准也进行了统一,同时还对实训科目的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我们随机抽出5名烹饪专业老师组成考核评分小组,根据统一后的实训科目考核标准,对每次的实训考核进行评分,一改过去由任课老师既负责监考又进行评分的传统。通过这样的尝试,以统一的标准对待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以专业的标准来对待每一门实训科目的学习,营造自觉练艺的学习氛围。

(五)打造真实厨房环境,实现产教结合

2013年10月,我们尝试把校内教工食堂转向为教学与工学一体的烹饪实训基地。根据食堂的实际从实训上设立了六个档口岗位,从六个档口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学生的实训。学生在真实的厨房工作环境中,以真实的菜品为载体,由值班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真实岗位的实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学生们提前体验了真实的生产的环境,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竞赛能力

我们尝试把烹饪技能竞赛纳入到常规教学的范畴,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并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我们还尝试把技能竞赛的内容与规则列为课程内容,让其渗透到常规的实训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竞争力,再从中选拔出优秀的选手,由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作一对一的辅导培训,上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技能竞赛。

三、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一)做好入学教育

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们对初入学就读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把烹饪专业的发展过程、烹饪行业的发展趋势、烹饪行业的岗位设置、以及各岗位的要求等对学生做详尽的介绍,同时还把烹饪专业的纪律、学习及技能考证等多方面的要求向学生一一说明,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心中树立起在校三年的学习标杆。

(二)加强学生烹饪操作安全意识的培养

烹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实训课程占了60%以上,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在烹饪实训室里度过的。烹饪实训课不仅是一个专门向学生讲授烹饪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厨房安全操作知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的课堂。因此,我们把安全操作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定烹饪实训操作课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将这一教学内容作为对任课教师的考评项目。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操作的意识,也有利于烹饪教师对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动性。

(三)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

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久而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坚持以行业对岗位的要求作为实训课堂上学生操作的标准,注重在平时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把岗位意识始终进行渗透性教育。在政治课上灌输职业道德教育,在烹饪专业理论课上培养学生对烹饪岗位的热爱,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操作习惯。

另外,我们打造的真实厨房实训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使知识、技能和素养融为一体,达到现代餐饮企业对学生素养的要求。

中餐烹饪专业的校内实训,应以地方餐饮业发展和餐饮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不断完善,才能切合地方经济的需求,为现代化的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烹饪培训总结篇(4)

1 烹饪人才培养的发展与现状

1.1 烹饪教育的办学层次

烹饪教育从五十年代起,为我国烹饪教育启蒙阶段。20世纪80年代烹饪高等教育踏上正规,1989年,黑龙江商学院开设一届本科层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1993年,扬州大学开设本科层次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1993年,黑龙江商学院旅游烹饪系从该院食品工程系硕士生中分出两个指标成为烹饪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等等。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

1.2 烹饪教育的师资

中国烹饪教育的师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技能方面主要是以行业中有一点文化、技术好的师傅为主,他们技艺高超,操作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偏老,由于文化素质的局限,只能进行实践演示和讲解工艺要点与操作规程,不能阐释专业理论和工艺原理,所以理论方面主要是以旁系学科对烹饪有一定研究的学者为主,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之后,烹饪教育的重任逐渐被烹饪专业具有大专、本科学历新生代力量所替代,他们是烹饪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推进者,并经过多年的努力,烹饪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科体系。这是烹饪高等教学30年来的一大贡献,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许多老师实践操作工夫不强,这有待今后的不断充实和提高。

2 烹饪职业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

烹饪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网络调查结果,“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烹饪人才?”答案是:“学历不是第一位,知识扎实、丰富,实用技能过硬,有熟练的技术,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上岗直接就能上手,为我们企业带来了高收益”。

显而易见,中国烹饪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技术性较强的工种,社会企业能够接受既懂烹饪理论、知识面广,又具有熟练的技术和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并且有较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高级烹饪人才。由此,烹饪职业教学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去努力,引入“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培养烹饪人才的当务之急。

3 烹饪职业教育需要改进的环节和措施

3.1 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培养人才质量的根本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烹饪教师要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从30年烹饪高等教学来看,目前在职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在烹饪实践方面是相当欠缺的,从表面上看,都具备教师资格证、在教师职称上都有讲师、教授职称,在技能上都有烹调技师、高级技师职称,但如果仔细考量一下每一位老师的工作经历,在烹饪岗位工作的经历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对教学而言,这是“虚胖”,没有底气,这是目前中国烹饪师资队伍的短板。这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学中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比如:在德国,要成为一名职校教师是极其不易。除了具有学历和资历并享有国家公务员待遇这些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经过3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具备职校教师资格;若担任实训教师,则必须经过“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把好进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关,除学历之外,要着重考量工作经历和技能水平;其次,对在职岗位上的教师,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逐步解决教师缺少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第三,走专兼结合之路,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利用多种渠道加大来自生产一线教师的比例,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精神带进课堂,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

3.2 引入“双元制教学模式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的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职业培训分别是在企业和学校里进行的,通常在企业里进行3—4天的实践培训,在学校里进行1—2天的理论培训。“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这种教学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集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之优点的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实行“三点一线”具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解决 “应知”的问题,包括广阔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为进修准备的知识等。其目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实验室中解决“应会”的内容,即掌握技能的问题,包括实际技能、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能力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怎样做,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三“点”有机结合,相互贯通。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一体化效应是显著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

3.3 烹饪教学新模式的尝试

以下几种形式供同行交流:

(1)研究性学习法,此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归纳起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学科教学中的研习活动,是一种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要探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用。二是指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况下,多渠道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项目学习活动。

(2)讨论、辨析式学习法,此法带有一点强制性,具体是教师把上课内容和章节作为作业提前一周告知学生,由学生自己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答案,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上课时学生安组发言,每次以一个组为主讲,同学们有异议、不懂的先有主讲组解答,最后由老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如:幻灯片、视频录像)进行归纳、补充和总结。

烹饪培训总结篇(5)

乡村旅游是游客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在乡村及其附近体验农家生活的活动(俗称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已经开始遍及我国所有地区,从旅游时间上看,乡村游的范围是2小时―3小时的出游半径,这种旅游方式的存在丰富了我国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乡村游在未来3年―5年时间里,蕴藏着数百亿元的市场潜力。

桂林是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周边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2012桂林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达3292.65万人次,增长18.1%,增幅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列;旅游总收入276.87亿元,增长26.8%。桂林市的乡村旅游也随着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壮大,桂林的乡村旅游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形成了山上观光旅游、古镇旅游、乡村风情旅游、民俗旅游等多种乡村旅游模式。桂林市餐饮业 2012年实现营业额36.49亿元,乡村旅游所带动的餐饮消费就占了餐饮营业收入的19.5%。乡村旅游餐饮行业的效益还在不断提高。桂林乡村旅游的总体势头虽好,但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每年的 “五一”小长假,很多旅游者都选择了乡村旅游。桂林市的近郊乡土旅游火爆非常,但“回头客”不到10%。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而目前桂林乡村游这一比例甚至不到10%。“吃住行,游购娱”中“吃”是游客首要需求,决定游客是否“回头”首先取决于游客在“吃”方面的感受。但目前大多数农户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烹饪培训,厨艺层次不齐,乡村游无法深入发展下去。这种问题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桂林乡村旅游餐饮业布局分散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现阶段桂林乡村旅游餐饮店大多建在自家小院内,由农户取自自家作物(在一些供不应求的农家乐竟出现农户用买来的养殖鱼充当漓江野生鱼等以次充好的现象)利用原有的简单厨房设备经营餐饮业。2012年1-8月,桂林“农家乐”饭店共发生3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多达119人。

其次农户在经营理念上,对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重视不够,许多“农家乐”将餐桌直接摆到露天小院内,一旦遇到暴雨暴晒将严重影响服务水平和游客的感受。乡村旅游卫生脏乱让游客避之千里。

二.农业产品的旅游转化率不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深度开发

发展乡村旅游既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振兴当地农业。乡村旅游的游客在游玩后会购买一些当地农作物、土特产、手工艺制品,不仅能丰富游玩项目更能增加农民受益。但是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中可供选择消费的项目稀少,往往是游客就餐完毕后便离开。农户的经营意识不到位,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使许多农村品附加值无法提升,局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过于迷信口碑传播,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在信息传播多元的时代,许多专业旅游景点综合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宣传已打开了知名度,创造大大小小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却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打游击”式宣传,优质的乡村旅游点需要游客“打听”才能找到,品牌打不出去,无法长远发展。然而开展“乡村烹饪培训项目”能有效为解决上述问题, “乡村烹饪培训项目”是指有具有专业烹饪知识的技校教师下乡村,为需要烹饪培训的农户有目的的培训经典农家特色菜的活动,这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方式之一。乡村旅游点开展烹饪培训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开展烹饪培训项目,农民在农闲时纷纷投入到餐饮服务知识学习中,旅游旺季农户能充分发挥出所学知识,提高餐饮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一、三产业的结合,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做到优势互补,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二)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养殖业结构

经过烹饪培训项目农户可以学到全方面餐饮营销知识,通过结合农村旅游实际的餐饮营销知识,从根本上让农户认识“营销”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到游客需求后,农户养殖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使自给养殖向市场养殖转变,促进养殖业结构调整。

(三)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的劳动力结构

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许多乡村旅游点比原来可以多安排8―10倍的劳动人口就业。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都请上了帮工帮厨,阳朔景区的“农家乐”高峰期有的一家用工多达60余人,有的农户因为家里懂烹饪的人手不够时需要花钱请有餐饮娱乐服务经验的城里人帮工,大大提升了人工成本。如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让教师和设备直接带到农户家里,让当地农户能烹饪出一手具专业水准的菜品,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在旅游淡季可将多余人员调配到农业生产方面,加强果树、花卉等各种农作物的管理,很好地解决人员过剩的矛盾,使人力资源使用更趋合理。

四.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在烹饪培训项目中的学习,农户将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活动必须以乡村环境优美为前提,从而增强农户对环境的保护。让当地乡村社区的居民、游客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促进他们自觉的维护和珍惜环境。

桂林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及人文景观,是南方水乡景观的典型代表,同时还有着中国农村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田园生活、乡村风貌,这都是桂林的乡村旅游业优越的条件。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桂林市及周边城市乡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桂林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在当前乡村旅游热潮中,我们应当抓住乡村旅游烹饪项目这一有利时机,进行系统培训,精心准备,及时推出精品培训课程,打造社会培训新亮点,使职业培训与乡村旅游共同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徐迅;提升 “农家乐”菜肴品质的三大途径[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1年01期。

[2]赵永江; 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J]; 大理学院学报; 2007年S1期。

烹饪培训总结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一技之长,还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烹饪专业培养的人才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厨师,而是“有文化,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有创新的新一代烹饪工作者”。笔者从事多年的中职校烹饪专业课教学,结合自身参与的立项课题《低起点以形助思教学法研究》,分析学生学习烹饪专业课的现状,总结出几点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更好的促进烹饪专业教学。

一、烹饪专业课学习现状分析

1.文化基础差,没有成功体验,缺乏学习动机

中职烹饪专业教材中许多理论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理论有时比较抽象,理解难度大。加之一些学生受初中阶段基础差的影响,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新课程、新内容的学习,开始听不懂,学不进;学习中问题越积越多,这样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有的学生不得不弃学。

2.能力水平低,缺乏思维习惯,难掌握学习内容,易丧失学习动力

有些学生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差,迁移能力不足,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加之对烹饪技能的悟性也差,很难理解和掌握专业课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3.传统烹饪教学的模式

传统烹饪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知识与技能之间联系不密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步调不一致。传统的教学观以教定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的烹饪操作课基本沿袭了“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学生练习”这一程序,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无半点主动权。

二、“低起点以形助思”是学习烹饪专业课的有效方法

烹饪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高低,是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标准,因此必须大胆改革,创造出一条适应烹饪专业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之路。

1.创新教学,“低起点”使学生获得成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前人留下的精湛的烹饪技艺是我国极其宝贵的财富。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烹饪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将传统发扬光大。烹饪专业技能教学重在打好基础,掌握基本技术,促进学生技术的转化、技能的迁移。

首先要把握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点。如在教授挂糊技术时在各类糊的制法中,脆皮糊是最复杂的,从理论上讲在用的粉料(面料、生粉、发酵粉)和水的配比,以及搅打的时间,适用的火候等因素中,配比是关键,如何搅打是重点。但操作中往往由于粉料的性能和菜肴原料的不同,同是脆皮糊但制作要求就不一样,在实际操作时应学会“看糊”,这才是搅打中真正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超越一般的技术教授,深层次地抓住重点和难点,找出知识和技术的结合点。

其次把握好烹饪专业技能结构编排序列和安排程序。如在“炸溜”技法中它牵涉到原料选用、刀工处理、挂糊种类、油温控制、炸制时间以及勾芡的色泽、口味、芡汁浓度、量的多少等单项技能,各种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但互相又是密切关联的,在教学中技能结构必须“有序”,做到序列化编排,技能结构的跳跃幅度不能太大,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当然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特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学习烹饪的信心和兴趣。

2.优化内容,“以形助思”,促学生成功,提升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烹饪教学内容体现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其中烹饪技术包括原料鉴定、原料选择、刀工处理、预热处理、原料拼配、火候控制、油温掌握、调味方法、烹制技法以及上浆、挂糊、勾芡等,每一技术步骤都可单独成立,也相互关联制约。烹饪行业的各个工种,如切配加工、原料初加工、干货涨发、大灶蒸制、炉台烹调、灶前打和等,虽都独立设岗,但每个岗位的技术原理都没有超出烹饪技能的范畴。将烹饪技术的特点与烹饪行业工种岗位特点有机结合,通过重组,精编设计成烹饪教学新的教学内容。

烹饪培训总结篇(7)

烹饪实习教学是烹饪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实现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烹饪专业学生知识技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教学的质量。而目前职业院校烹饪实习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实习教学的效果。本课题组基于二十多年的实习教学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体会,对烹饪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的相应的对策。

一、烹饪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目前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因循守旧、教学目标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授课模式不能体现学生的技能层次、教学内容安排重复缺乏系统性、理论课与实践课严重脱节、校外实习或项岗实习安排随意、实习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实习教学安排包括目标、任务、要求、计划等,突出表现在要求和计划上。一些年轻教师对学生教学各阶段分别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无本可依,导致其在教学计划和实习内容上编排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在烹饪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的作用。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烹饪专业教师的比例还较低,有的烹饪教师就是酒店行业的师傅,虽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未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难以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技巧,对烹饪中存在的一些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明就里。有的专业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教烹饪,虽经过一定培训,但对烹饪操作技能缺乏功底,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再加之烹饪专业教师长期呆在学校,与企业缺乏交流学习,吃老本,造成专业技能老化,不能适应企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烹饪实践教学质量。

2、教师在烹饪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的作用,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烹饪实习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等。事实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也吃力,最后只能事倍功半。

(2)教师示范不规范,讲演分离。

部分教师在示范操作时方法简单,往往只有示范,没有或很少讲解。不管学生是否掌握,从头至尾的示范中没有几句话,既不提重点知识,对难点内容也是一带而过,学生似懂非懂,效果不好。在讲解中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有些年轻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够娴熟,操作不够规范,示范动作不够准确。

(3)教师责任意识差,巡回指导流于形式。

受传统观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影响,一些教师不太注重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在学生实习操作时随便转一圈草草了事。既没有计划,也没有目的和准备,错误地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上好课,而操作是学生的事,巡回指导在实习教学中并不重要。这种错误观念导致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中不能观察到学生违规操作的情景,使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好的操作习惯,既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乎视了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4)烹饪实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后总结,造成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不完善。

在烹饪实习教学中,不少经验缺乏的教师都把课后总结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时间就讲一下,没时间就算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学生一次实习课下来,对自己产品质量的好坏一无所知,教师不及时把操作中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学生就只能继续错下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此时正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如不给以表扬鼓励,时间一长,这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就下降了;暂时落后的学生认为老师反正不闻不问,“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也就形成了,不利于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5)有些教师在烹饪实习教学过程中把实习课与职业道德相分离,影响了实习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职业道德在烹饪的实习教学中比技能还要重要,许多烹饪专业教师认为我就是教技能的,职业道德是政治教师的事,和专业教师无关。看见学生在昌常专业实习教学中出现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不去制止并教育,造成学生职业素养下降。

(三)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烹饪实习条件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和烹饪实习条件建设滞后重影响烹饪专业实习教学的质量。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由于受到招生规模、实习经费、观念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实验室、实习室的建设和实训经费的投入上相对滞后。有的学校仅有几张案板、几个煤气灶,便构成了烹饪实习室,再加之经费的严重不足,教师和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有效的烹饪技能实习教学,更不要谈实习质量了。

二、烹饪专业实习教学采取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烹饪专业教学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宗旨,走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响应教育部有关规定,着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烹饪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念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实现目标可以采取:一是走出去,轮派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动态,提高操作技能;二是请进来,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不定期轮训专业教师;三是坐下来,定期召开理念与实践课教师交流会。以利于教学;四是签下来,包括和企业签订联合办学机制和兄弟院校签订友好学校同盟,互为借鉴、取长补短。

(三)遵守教学规律,合理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实习教学中。

教师在实习教学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根据烹饪专业内在的序列和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实习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具体到综合,逐步深化。我在实习计划安排上具体是这样做的:一年级实习侧重刀工和烹调基本功训练,并结合刀工与烹调做一些简单的菜肴。二年级实习侧重专业技术提高,安排冷拼、雕刻、面点、烹调实习、原料加工等。三年级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同时在三年的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实习教学中,要切合本专业教育的方式及特性,教师要注重用行为去感染,用心智去感招,正确的引导、启迪、教育和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

烹饪专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传统教学法外,还可增加多媒体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实习作业法、模拟教学法、综合设计法等。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录像机、影碟机、投影仪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模拟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厨师长、面点师、烹调师、切配师、冷菜师、食品雕刻师等不同的角色,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在综合设计法中,可让三名同学分别进行热菜、雕刻、点缀、制作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花色菜;还可分组进行宴席制作,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品尝,老师点评,此法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可多样化,如采用互帮互助形式,两人互结对子,以高带低,促使低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加快技能提高的速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些多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都对实习教学有较大的帮助,我们实习教师应该充分去运用和发掘,以提高烹饪实习教学质量。

(五)教师讲解示范应规范并注重效果。

课前讲解要讲清本次实习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讲清本次实习设备、工具、材料及使用方法;明确工艺过程、技术要求、操作要领、安全规程;讲清产品的验收标准,并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并尽可能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示范操作要准确,成功率高,给学生以明显而深刻的印象。重点部分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难点部分可采取“慢速示范”或“分解示范”,将操作要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示范菜点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相同烹饪技法的其他菜品;菜点选择要具有实用性,教师要及时掌握行业中的新原料、新技术、新口味、新工艺,还要顺应时代对人们饮食观的要求即营养、健康、美味选择要具有广泛性,不应局限于原料、菜系等条件束缚。

(六)实习教学中重视巡回指导环节。

实习教学中巡回指导的内容只有全面和细致,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巡回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工装整齐与否、个人卫生情况、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有错,操作姿势是否正确,工作位置组织是否合理,烹调工具、原料使用是否有问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并加以示范。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如发现多数学生出现典型错误,则必须全部停止操作,集中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纠正的方法,再继续练习。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安全规程遵守得如何,卫生保持得如何,遇到问题怎样解决等,不对的地方要及时加以纠正。

(七)实习课后总结要全面而详实。

实习课后总结就是对学生的实习菜品、组织纪律、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进行评价,是讲、演、练等前期教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讲评工作可按对学生个人讲评和对班级集体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讲评时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评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针对学生实践产品的好与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今后在训练中应注意克服和提高的方面,从而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2、要针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加强针对性。3、要针对学生的实习纪律、安全操作、劳动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讲评,表扬先进,提出不足,指明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烹饪培训总结篇(8)

一、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烹饪学院是2010年成立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共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88人,中职生2870人,专任教师245人。设有烹饪技术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系、食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电梯维修等30多个中、高职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文化厚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量餐饮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产业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国家专利6项,先后荣获部级奖项50多项,省级奖项80多项。

几年来,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单位”、“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国烹饪名师大师注册培训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烹饪工艺与营养)等荣誉称号,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副省长徐济超、中烹协副会长冯恩援、高炳义等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调研与指导,对学院的特色办学、就业创业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 专业建设情况

烹饪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高职学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等称号。学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屡获殊荣。2016年9月,烹饪专业9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G20峰会,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该专业现有高职在校生1256人,中职在校生1657人。专任专业课教师64人,兼职教师3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2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双师型”教师25人,中国烹饪大师7人。有校内实训基地33个,校外实训基地45个,专业图书10万余册。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前提,烹饪专业以“优基础、适口径、强技能、多方向”为指导,结合学院办学定位,立足餐饮行业,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开设中、西餐方向的基础上,适时增开中西面点、雕刻、营养配餐等方向,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二是增加了《国学教育》等限选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公修课程的开设力度,促使学生人格等全面的发展。四是进一步改革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时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对课程中老、偏、旧的知识及时摒弃或更新,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备了针对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

1、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根据学院要求,烹饪专业2014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章程,确定了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目前,该专业与开元名都、河南大厦、上海望湘园餐饮有限公司等45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施、学徒制建设、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2、实施订单教育培养,成立企业冠名班

2014年起,烹饪专业先后与迪欧咖啡、望湘园餐饮公司、喜河南大厦、香港云顶集团等企业成立定向培养班。根据协议,学生第三年到签订企业进行带薪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企业派教师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订单培养的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专业发展有生源”的多赢目标。

3、依托行业力量,积极探索学徒制培养模式

2016年6月份,学院被中国烹饪协会批准为烹饪与餐饮服务大师名师注册培训基地,挂牌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2016年12月,学院牵头成立中原烹饪职教集团。烹饪专业充分依托集团、工作站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启动学徒制培养班,制定了《学徒制培养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学院每年选拔100名学生,组建“学徒制试点班”,主干课程由大师授课,学生在寒暑假和顶岗实习期间跟随大师工作和学习,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三)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该专业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一主线二主体三循环四模块”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即以培养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单位为主体,采用职业素质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理论—单项岗位技能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三次循环,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职业素养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的高度吻合。

在校内实践教学上,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按照企业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化实践教学标准,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目前,烹饪专业在课程类型上设置了纯实践课程,课程门数达到5—8门,校内实践课时达到校内总课时的35%以上。根据要求,烹饪专业第一学期设置基本功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后方能够进入第二学期的菜品制作等综合实践课程,基本功不达标,不能进入综合实训室进行实训。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烹饪技术系采取“招聘、引进、培养”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先后从行业引进32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学院的专兼职教师,从高校招聘应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0人。

学院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体系。颁布实施了《校本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采取“传帮带”、企业挂职锻炼、专家讲课、督导听课、教师外出培训等途径和办法,从专业认知程度、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展开了系统的培训。截止2017年,烹饪技术系共有6名教师参加了部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2名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五)加大投资,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引领”的实训室建设原则,学院不断加强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烹饪专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改造升级。截止2017年底,烹饪专业共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基地33个,总面积达3615平方米,总值1418万元,生均6192.14元,涵盖了基本功、热菜制作、中西点、西餐等所有烹饪专业的岗位技能,校内实训开出率达100%。

(六)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促进专业建设

立项以来,该专业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促进专业建设。2015年,该专业先后申报了“技能大师工作师”、“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范基地”等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该专业又通过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烹调工艺与营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三个省级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立项。目前,各项目负责人正在按照方案积极推进,争取早日通过验收,促进专业建设提档升级。

(七)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

该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一是2015年与韩国全州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前两年在我院进行专科的课程学习,通过韩语(TOPIC)三级后,即可申请进入全州大学本科3年级进行学习。毕业时,学生可获得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二是与法国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从2018年起,学院将每年选拔25名优秀大专生赴法国学习交流,为中法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八)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在品牌专业建设期间,我们不断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师日常教学规范》、《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教案、教学大纲撰写、实践教学、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秩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套高效、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的质量监控的力度,建立了查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有效整改。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烹饪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成果显著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能不断根据餐饮市场发展的要求,重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效果显著。近几年烹饪专业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省级课题3项、部级专利6项、校本教材5本、校级精品课程3项。

(二)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烹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4人,副高以上职称21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43.5%;“双师型”教师25名,占31.3%;硕士以上研究生2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专业带头人3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校级先进教师1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6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了3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烹饪大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学生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建设期间,烹饪专业先后参加省级、部级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团体二等奖2项、团体三等奖2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同时,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将考证知识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和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考前的培训和指导,烹饪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100%。

2、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就业率分别为94.69%、93.35%、90.39%。2017届学生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2.97%。用人单位对我院2017届毕业生满意度达92.31%。2017届毕业生平均月薪达到3983元/月,个别毕业生月薪达到1万元以上。

3、学生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学院成立了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院采取有力措施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一是建立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学生寻找项目,制定创业规划;三是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2014—2017年,学院相继举办“美团杯”创新创业大赛、户外生存挑战大赛等项目比赛,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和创新创业技能的掌握。

(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专业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中国烹饪协会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承担人社、扶贫等部门交付的培训与鉴定任务。建设期内,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100多人次,许多学员拥有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和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事,学员还积极承担县内、县外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为御膳苑、望湘园等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牵头组织了《中国烹饪通史》编撰工作的第一次年会,为长垣籍大师吕长海大师举办了“从业68周年技艺研讨会”。参与编辑了《中原特色餐饮文化》、《长垣烹饪技艺系列名菜标准汇编》等书籍。一系列活动展示了烹饪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烹饪培训总结篇(9)

2009年:全国青年厨师烹饪大赛特金奖

2009年:全国青年厨师总决赛特优名厨奖

从事餐饮行业二十多年,一直埋头苦修川菜,以融合、创新、博采众家之长为研菜理念,以市场为检验的惟一标准,多有所获;做菜漂亮,做人地道,为同行所称道,是餐饮行业的中间力量。

任荣

中国烹饪大师

重庆名厨培训学校校长

15岁初中毕业后就在重庆饮食技校学厨,在贵阳,昆明,重庆,杭州,新疆等地当过厨师,川菜厨师长,行政总厨,出品总监,现自己开特色酒楼和名厨培训学校,目前已桃李满天下,其中取得中高级职称的有三十余人,中级职称二百多人,均在各大宾馆、酒店任职。他于2002年取得烹调师考评员,曾在大赛中荣获金牌及烹饪名师等荣誉。现专业从事烹饪工艺、宴会设计、厨师培训和餐饮管理研究。从厨准则;用心做菜!做菜如做人!学无止境,不断创新!不进则退!

李玉伟

中国烹饪大师

曾任多家酒店行政总厨,餐饮总监。自90年代开始写作有关烹饪方面的文章和创新菜的研究,先后发表在主流行业期刊上。论文《影响菜肴的风味因素与对应》、《菜肴风味调料巧略》双获华夏美食论文大赛一等奖。从厨32年,他一直认为:“美食是有灵性的。那就是你投入的多少。”

他目前任职于石家庄河北神农庄园酒店,任餐饮总监,致力于中华鲟鱼宴的研究与实践,借鉴传统的中餐烹调技法和西餐的工艺流程,大胆创新,结合药膳的养生原理,集生态、营养、保健为―体,研制成功了五十多道美味佳肴。深受客人青睐,并荣获国家金奖。

剧建国

中国烹饪大师

1968年参加工作,他热爱烹饪工作,带出了一批在餐饮业出类拔萃的弟子。

他组建的清芳美食专业委员会中,聚集了大批当今河北餐饮界的精英,成为冀菜崛起的骨干力量。

他以“寻寻觅觅款款珍珍”和“精烹春夏秋冬肴”的理念,执著地求索着。他从河北菜的构成、特点到烹调技艺,从菜品营养的现代科学认知到名菜名宴的创作,都显示了出类拔萃的境界。剧建国大师勤于笔耕,作品的显著特点是以民俗、民歌、顺口溜、散文的流畅笔法,使饮食文化和其他领域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代表作为《食物性能保健歌》《剧建国烹饪诗文》。

何志强

烹饪培训总结篇(10)

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烹饪事业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烹饪专业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在烹饪专业教学中,培养大量有专业知识、有敬业精神、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烹饪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挖掘和探索,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学生的专业素养。我就当前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进行简述。

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品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特别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我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孩子虽然在农村长大,但并没有吃过多少苦,极少做过家务甚至从未做过家务,动手能力较弱,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不怕“苦、脏、累”的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及岗位要求。

2.教材实用性需要突出。

如《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对很多应用非常广泛的原料,如葱、姜、蒜的介绍往往一带而过,而对学生在生活中相对陌生或很少接触的原料,如“鱼翅”等却作了极为详细的介绍,忽视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只能接触或使用普通原料的现实。

又如《食品营养与卫生》往往只反映各种营养素和各种食物的营养功能,却很少涉及营养成分与荤素的合理搭配,对科学地组合配膳没有介绍;也没有介绍具有保健食疗功用的菜品;菜例中还缺少营养价值的分析,有些菜品可治疗的病症,不适宜的人群等内容。

另外,VCD、录像带、幻灯片、图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电化教材未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于社会发展。

3.菜点教学与社会需求亟待衔接。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实训的菜点大多是一些传统菜肴,虽然部分菜肴在市场上还有生命力,但大部分菜肴已经退出餐饮市场。显然,这些菜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用性不强,不适合烹饪专业的实习教学。因此,学校有时在菜点教学的选择上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不能紧跟餐饮市场的潮流,不能很好地适应餐饮市场的需求。

4.烹饪实习条件和教师的操作技能尚待加强。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由于受到招生规模、实习经费、观念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操作室的建设上相对滞后。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烹饪专业教师的比例还较低,有的烹饪教师就是酒店行业的师傅,虽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难以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技巧,对烹饪中存在的一些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能很好地阐述。有的专业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教烹饪的,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对烹饪操作技能缺乏功底,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烹饪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现阶段烹饪专业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因此要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可聘请行业中的专家、餐饮业内人士来学校讲座,介绍业内动态,使学生树立学好烹饪技能的学习目标。其次,要做好烹饪课程改革,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是有用的。最后,教师可通过烹饪技能比赛、设立技能等级达标标准、结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烹饪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烹饪专业人才”。因此,在烹饪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爱专业、爱本职工作的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创业自信和乐业品质。

2.创设教法的多样性,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针对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要加强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开发和研究。首先要将基本功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学到和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烹饪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要求。其次,要推广和采用模块教学法,强化学生的技能特点和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再次,要建立校际信息共享,及时调整教学品种,丰富教学内容。最后,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直观演示指导法、案灶巡回指导法、实习菜肴讲评指导法、烹饪观摩指导法等。

在教学实施中,充分使用烹饪原料实物、图片、多媒体资料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烹饪原材料的辨识能力。在教材中添加一些美观的图片、简洁的示意图、生活小常识等内容,使之成为感官性强的、图文并茂的烹饪教材。

3.增强教学菜品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餐饮业空前繁荣,菜品的流行变化、地方菜之间的交融也是频繁交替,加之人们的饮食观念更加追求营养、健康、美味,所以教学菜品也应紧跟这种变化。要及时掌握行业中的新原料、新技术、新口味、新工艺,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保障教学菜品的实用性,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今后就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烹饪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讲明实训目标、操作过程步骤及要领、卫生和安全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第二,将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给学生作示范演示,边讲、边演,使学生看清操作的方法、程序及要领,演示时应对操作的关键部分和难点部分采取慢速演示、分解演示、重点演示及正误对比演示等方法,从而有效强化演示效果。第三,让学生亲口品尝教师示范操作的菜品,使其了解该菜肴的口味特点、质感特点,形成对菜点的全面认识。第四,指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加强烹饪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

烹饪培训总结篇(11)

引 言

传统的中职学校在对烹饪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时采取的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培养的成本。这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的缺陷和漏洞,严重影响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对于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无法起到帮助作用。因此,新时期中职学校对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采用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起到了非常好的培养效果[1]。烹饪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比往届学生有很大提升。事实证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模式总体上比较契合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尤其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比如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具有诸多的优势,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烹饪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在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一)对于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学徒制度应用在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培养出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模式的培养的核心体现在学徒制,对学徒的培养,做好这样一种模式的基础就是学校和企业能够实现深度的合作,具体的合作形式分为多种,包括工学结合或者半工半读的形式。在运用这种模式时,需要中职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一起合作给学生传授实际的操作技能,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来实现联合的培养。在运用这种模式之前,学生必须要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否则在与企业的师傅进行合作学习时,没有理论基础,对于师傅的操作也是无法理解,没有体会的,这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学不到有用的技能。因此,要发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的理论基础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的技能需求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老师要注意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老师基础知识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从业技能的培训时,需要企业的精诚合作,同时需要老师对学生做出相关的辅导工作,防止学生与企业师傅在语言等方面发生冲突,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行。

(二)对于探索培养高素质烹饪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大帮助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主要的两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具体的应用模式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商议来决定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为目的,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具体行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帮助学生尽可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该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也会把主要的时间全部用在教室和厨房,从这两个地方来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学生都可以很好的去学习,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2]。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体系可以进一步去探索培养更高素质的烹饪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而提高整个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为未来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模式借鉴。

(三)对于培养学生对于企业的责任感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在毕业之后,学生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企业里的一名员工,这对于企业和学生来说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学生可以顺利就业,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企业也可以招聘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受过该企业的培训,对企业已经产生了很多的感情,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尽心尽责,回报企业的培养。并且学生已经掌握了在该企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比较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带来巨大的价值。学生对企业的责任感在学生进入该企业实训时逐渐产生,等到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员之后,对企业的责任感意识也会进一步加强。

二、现代学徒制在培养中职烹饪专业人才的实现路径

(一)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合理

中职学校在给烹饪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和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培养方案。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来确定学生的具体培训方案,决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模式中采用哪种具体的形式。企业的师傅在传授给学生实践技能时要能够传授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技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培养内容要进行认真核定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必须要认真厘清对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充分认可学生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在培养内容方面,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要认真的探讨和制定,确保培养内容非常充实,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的制定要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制定

在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培养方案。依据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情况,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案。既要评价学生的理论基础是否得到提升,也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有所进步,对于二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估。

结 语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B模式总体上比较适合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大提升了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实际上,该种培养方法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