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独特艺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1:10

独特艺术论文

独特艺术论文篇(1)

引言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审美,是因为面对各类不同的事物需要进行取舍,最终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就摄影艺术来说,很多人都会被其独特的审美性质所吸引,在摄影实践中,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表现体现在整个艺术形成过程中,使得很多人都会从中得到独特的身体体验。

一、摄影艺术概述

(一)发展历史分析

摄影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方式最早是由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并且以发明者的名字将这一技术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术。人们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摄影的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不断丰富,进而出现了艺术摄影,艺术摄影十分注重摄影的艺术感,使得摄影作品成为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在艺术摄影当中有着不同的艺术摄影流派,在不同的时期之内,各类艺术摄影流派都风靡一时,例如在艺术摄影发展早期,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以及抽象摄影艺术受到人们的追捧,后随着摄影艺术的不断进步,自然主义摄影艺术、印象摄影艺术等都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成为当时流行的摄影艺术风格[1]。在多年的发展之中,摄影的技术手段以及实践在不断拓展,摄影艺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基本特点分析

摄影艺术主要是通过摄影画面来进行内容呈现思想的呈现,并且可以通过各类拍摄、图片制作技巧来实现对摄影画面的修饰,使得摄影作品更加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同时摄影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客观现实的呈现表达直观的情感。在艺术作品拍摄创作过程中,摄影者总是能够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各类不同的视觉形象进程呈现,最终直接进行某种情感的传递与表达。作为摄影的主导者,摄影艺术家的艺术水平直接决定着摄影艺术作品的品质,通过艺术家的视角进行审美审视后,呈现给大众的摄影作品也会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二、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的表现

(一)摄影与绘画艺术相融合

摄影艺术在独特审美表现方面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摄影同绘画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受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在时代的发展中,摄影艺术吸收了很多绘画方面的内容,使得摄影艺术的审美逐渐独树一帜,具有独特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摄影作品中绘画结构方面的融入体现独特的艺术美感。很多摄影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会注重作品画面的选定,确保摄影作品的整体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蕴。二是在情感传递方面,摄影者注重画面个体的突出与表现,这在绘画艺术中也十分常见。虽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充分运用了绘画艺术技巧但是最终摄影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画面不同于绘画作品,而是带有典型的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例如摄影艺术家杰夫沃尔的很多作品当中都融入了绘画的元素。在其作品《遭洗劫的房间》(如图一)中,整体画面在选取过程中依照的是绘画布局结构进行确定,然后在色彩选择以及光线掌控方面也融合了绘画艺术。《遭洗劫的房间》整体尺寸为2×3m,摄影家在拍摄中有意对房间进行场景设置,画面本身呈现出的是全景视野,体现了一个女孩子房间遭到破坏的画面,但是画面中也存在鲜明的对比,完整的舞女塑像依然伫立在房间当中,象征着希望,在破败的场景中存在着一丝鲜活的生命力,通过绘画艺术的融入,体现出摄影艺术作品的独特审美境界[2]。

(二)摄影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独特审美

一方面就摄影技术来说,通过现代摄影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拍摄出来的艺术作品,通常都会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视觉感受。在进行摄影设备的应用过程中,摄影师会通过聚焦、虚化等摄影技术手段,来进行作品呈现。具备高超摄影技术的摄影师,可以准确进行画面设定,而且会通过一定的图片处理技术,进行画面处理,展现出作品的独特审美特色。我国当代著名风光摄影师王建军在进行风景摄影作品拍摄中注重摄影技术的掌控,拍摄出很多摄影艺术作品(如图二)。在图二中,摄影师王建军将摄影机的光圈调整到F16,焦距调整到24mm,使用的镜头是SP24-70、F/2.8、DiVC、USD,并且在拍摄前期使用了HDR模式,最终运用广角镜头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美景展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在造型艺术上,摄影作品同样有着独特的审美特质,在摄影艺术当中,造型能够体现作品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角度。摄影作品通过不同造型的变换,具有造型美感,能够展现出拍摄主体的鲜明特色。结语总而言之,随着今后摄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摄影艺术审美的独特性特征会更加彰显出来。对于摄影师来说,正是由于摄影艺术本身审美的独特,才能够拍摄出各类具有鲜明特色的摄影作品。

独特艺术论文篇(2)

0引言

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建立艺术独立理论,将美学与哲学统一为一体。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1]。

1西方现代美学演变历史

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是艺术从属论的代表。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评判诗与艺术没有真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与艺术反映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哲学性。这两种争论一直贯穿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而黑格尔提出哲学最终将取代艺术,而把艺术从属论发展到了颠峰。克罗齐“度的理论”的出现,推翻了黑格尔的以艺术从属论为内核的艺术消亡论,确立起艺术的独立地位,最终使得西方古典美学演变至现代美学。现代美学又突出两个路线:一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是艺术的独立性。这两种思路如果不及时从艺术美学角度及时沟通和思路转换。wWW.133229.Com必然对峙存在,从而失去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实践意义。洛特曼借鉴生物学理论,将现代美学的两个思路创造性的进行转换,提出“美就是信息”。洛特曼既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来看文艺,也没有将文艺隔离于社会之外,而是把艺术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以艺术为中心来看社会,认为文艺这个活生物体的生命,就体现在她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必不可少的审美信息。洛特曼的理论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问题,由生物链引出文化链,肯定了文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最终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绽放。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创作流派等让人应接不暇。但将表层现象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的某些共同特点。西方现代美学具有的特征有:①现代美学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时期的和谐美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理性和个人主观性成了现代艺术的一个思想根基;②西方现代文艺作品的表现形态呈现出与传统的文艺作品完全不同的形态,它反英雄化,主张个人感受,具有平面零散、非理性、非视觉形象性的特点;③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总体上看,其呈现出一种主观的、内在的、非理性的、非功利性的、动态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是是现代人走向更加动荡、节奏更快的生活的一种反映,是科技挤压、传统挤压下人们的一种挣扎和反抗,更是追求民主、自由、多元、宽容精神的反映,是人们精神生活的真实表现。

3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美学的研究就离不开艺术,随着西方美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彰显出艺术的中心化和独立化。美学发展史也就是一个扩大了的人类的认识过程,遵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的艺术在美学中的地位得以循序渐进的提高。越来越中心化、具体化和独立化。这个趋势同艺术本身的特点有关,因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审美活动,而艺术又是审美活动的集中和独特形式,所以,在艺术中,人们能够更好的把握美学要研究的内容,美学用艺术来呈现,艺术需要美学来作载体。两者不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独立体。

4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

自从洛特曼提出“美就是信息”,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物信息,这种生物信息在社会活中的表现体现了美的存在。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西方现代美学都不会偏离艺术独立这一主线。洛特曼认为,一部作品无法分成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作品中的任何因素都负载着信息内容,作品中的任何信息都出自信息载体。他把思想内容与作品结构的关系,比作生命与活体组织复杂的生物机制之间的关系。生命是活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可想像会存在于其物质结构之外。他甚至直接了当地断言,思想不会包含在引语中,哪怕是精心选择的引语,而是由整个艺术结构表达出来。同克罗齐一样,洛特曼对浪漫主义多有批评,尽管浪漫主义大都具有精心雕琢的复杂结构,但那种结构无论多么复杂,都超不出读者可以事先预知的固定模式。他更倾心于现实主义,即他所说的属于“对立美学”范围内的作品。因为其艺术信息在接受作品之前,读者是无法预知的。对于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的两个分支,洛特曼将各自的优点和缺陷看得非常清楚,并不失时机的将生物学理论引入其中,“为美就是信息”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实践的意义上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将文艺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完美地将两大分支结合起来,使得艺术独立性成为西方现代美学发展的主线之一。

5西方现代美学的艺术独立性研究对我国美学的发展影响

了解西方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艺术独立理论这一主线,对于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西方现代美学的“文化”转向,是以对艺术独立的彻底解决为前提的[2]。我国当代美学对艺术独立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达到西方现代美学的高度。这就要求在发展我国美学的同时,要不断吸取西方美学的成熟经验,少走弯路,尽快与西方美学接轨。同时,在其它学科的发展中,也要注易举一反三,将西方美学的艺术独立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学科的基础研究方面,突破基础发展的瓶颈,尽快缩短中西学科差距,为实现中西学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向西方学习并不是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的体现,一种艺术的体现,这种学习更能体现艺术独立的特点,用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理论改变我国各项学科落后状态,我们才能在时间上缩短差距,弥补不足,快速发展。

独特艺术论文篇(3)

    0 引言 

    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建立艺术独立理论,将美学与哲学统一为一体。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1]。 

    1 西方现代美学演变历史 

    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是艺术从属论的代表。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评判诗与艺术没有真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与艺术反映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哲学性。这两种争论一直贯穿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而黑格尔提出哲学最终将取代艺术,而把艺术从属论发展到了颠峰。克罗齐“度的理论”的出现,****了黑格尔的以艺术从属论为内核的艺术消亡论,确立起艺术的独立地位,最终使得西方古典美学演变至现代美学。现代美学又突出两个路线:一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是艺术的独立性。这两种思路如果不及时从艺术美学角度及时沟通和思路转换。必然对峙存在,从而失去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实践意义。洛特曼借鉴生物学理论,将现代美学的两个思路创造性的进行转换,提出“美就是信息”。洛特曼既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来看文艺,也没有将文艺隔离于社会之外,而是把艺术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以艺术为中心来看社会,认为文艺这个活生物体的生命,就体现在她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必不可少的审美信息。洛特曼的理论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问题,由生物链引出文化链,肯定了文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最终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绽放。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创作流派等让人应接不暇。但将表层现象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的某些共同特点。西方现代美学具有的特征有:①现代美学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时期的和谐美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理性和个人主观性成了现代艺术的一个思想根基;②西方现代文艺作品的表现形态呈现出与传统的文艺作品完全不同的形态,它反英雄化,主张个人感受,具有平面零散、非理性、非视觉形象性的特点;③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总体上看,其呈现出一种主观的、内在的、非理性的、非功利性的、动态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是是现代人走向更加动荡、节奏更快的生活的一种反映,是科技挤压、传统挤压下人们的一种挣扎和反抗,更是追求民主、自由、多元、宽容精神的反映,是人们精神生活的真实表现。

    3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美学的研究就离不开艺术,随着西方美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彰显出艺术的中心化和独立化。美学发展史也就是一个扩大了的人类的认识过程,遵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的艺术在美学中的地位得以循序渐进的提高。越来越中心化、具体化和独立化。这个趋势同艺术本身的特点有关,因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审美活动,而艺术又是审美活动的集中和独特形式,所以,在艺术中,人们能够更好的把握美学要研究的内容,美学用艺术来呈现,艺术需要美学来作载体。两者不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独立体。 

    4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 

    自从洛特曼提出“美就是信息”,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物信息,这种生物信息在社会活中的表现体现了美的存在。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西方现代美学都不会偏离艺术独立这一主线。洛特曼认为,一部作品无法分成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作品中的任何因素都负载着信息内容,作品中的任何信息都出自信息载体。他把思想内容与作品结构的关系,比作生命与活体组织复杂的生物机制之间的关系。生命是活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可想像会存在于其物质结构之外。他甚至直接了当地断言,思想不会包含在引语中,哪怕是精心选择的引语,而是由整个艺术结构表达出来。同克罗齐一样,洛特曼对浪漫主义多有批评,尽管浪漫主义大都具有精心雕琢的复杂结构,但那种结构无论多么复杂,都超不出读者可以事先预知的固定模式。他更倾心于现实主义,即他所说的属于“对立美学”范围内的作品。因为其艺术信息在接受作品之前,读者是无法预知的。对于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的两个分支,洛特曼将各自的优点和缺陷看得非常清楚,并不失时机的将生物学理论引入其中,“为美就是信息”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实践的意义上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将文艺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完美地将两大分支结合起来,使得艺术独立性成为西方现代美学发展的主线之一。 

    5 西方现代美学的艺术独立性研究对我国美学的发展影响 

    了解西方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艺术独立理论这一主线,对于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西方现代美学的“文化”转向,是以对艺术独立的彻底解决为前提的。我国当代美学对艺术独立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达到西方现代美学的高度。这就要求在发展我国美学的同时,要不断吸取西方美学的成熟经验,少走弯路,尽快与西方美学接轨。同时,在其它学科的发展中,也要注易举一反三,将西方美学的艺术独立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学科的基础研究方面,突破基础发展的瓶颈,尽快缩短中西学科差距,为实现中西学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向西方学习并不是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的体现,一种艺术的体现,这种学习更能体现艺术独立的特点,用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理论改变我国各项学科落后状态,我们才能在时间上缩短差距,弥补不足,快速发展。 

独特艺术论文篇(4)

在环境艺术教育及其实施过程中,人们对相关教育的信念、价值及教育活动规范会形成基本的认知与思想,这些针对环境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主张与意识就是环境艺术的教育观念。环境艺术教育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特别是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观念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扬弃与现实教育改革实践的总结,提炼出了符合时代精神需要的新环境艺术教育观念。这些新的环境艺术教育观念具有内在的特色与规律,既是当下现实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代表着未来环境艺术教育观念与实践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其特色观念的研究与总结具有重要的学科发展指导意义。

一、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

从教育理论层面看,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促进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另一个是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化机制。现代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过程正是由这两个主要内容互相作用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其中促进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是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最终目标,而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化机制是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方法。没有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方法就不能保障目标的实现,方法为目标服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的实质就是实现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从教育实践层面看,要实现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需要着重做好两个教育环节。首要环节是改变受教育对象一贯被动学习的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艺术课程的教与学之中,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自我表现与发展。只有这样环境艺术的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获得自己需要的、向往的、思索探求的,使受教育者在环境艺术的学习中获得归属感,在学习及运用环境艺术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思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艺术的学习之中并形成独特的个性思维呢?这就需要做好另外一个实践环节,形成系统而形式多样的特色化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积极接受环境艺术教育教学。在实际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程式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与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只对环境艺术课程中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等的感性实践类课程保持兴趣,而排斥理论、思维等抽象理论课程。由此证明在实践教学中,特色化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个性发展的保障。因此如何使受教育者不断自觉地加强提升自身理论文化与综合修养是环境艺术特色教育实践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民族文化观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长河里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特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尊崇的最高生活准则,环境艺术教育观念首先应将受教育者的基本精神生活规范涵盖在本民族精神特色之下。环境艺术教育应当承担弘扬极具个性精神化的民族特色教育责任,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本土民族化的引导。特别是在我国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中华民族特性,适应本国国情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以本民族独特的面貌培养本土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不同的民族与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把从传统中汲取的营养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就会孕育产生符合民族与国家时代精神的新的极具个性化特色的艺术设计形态。经过历史检验与完善的这种艺术设计形态,终将发展成为这个国家与民族未来的传统成分。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也将在这种循环中变化发展。因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传统设计风格的继承发扬,应融汇于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之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与厚重传统文化的国家,绵延发展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烙上了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现代环境艺术教育同样需要保持足够的民族特色,从而培养出蕴含中国文化特质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我国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要实现教育的本土民族化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求。一是注重环境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成分。教育学生学习与环境艺术学科有密切关系的文、史、哲等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文学科内容,以保持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二是要对立统一地看待环境艺术教育中民族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关系。如今文化信息全球化,环境艺术教育要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辅相成的结合发展,才能获得教育体系中本学科独特的地位与特色。具体来讲,在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以往只注重环境艺术专业技能教授而轻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态度倾向。比如,可以通过逐年提高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入学文化分数线的方式来提高入学生源的文化素养水平;在教育教学模块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比重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选修或第二专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学科交叉学习能力;增强外语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增强新技术新材料的获取与运用能力等。其次,在环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规划中增加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课程。比如,让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回归到环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之中。通过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工艺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统设计符号表达,在设计中自发继承传统设计精神理念,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豪情感。最后,努力转变现有环境艺术教育中“重技巧轻理论”的教学态度。理论指导实践,只有不断丰富的理论素养才能使得设计之路走得更远,因此在环境艺术教育课程规划体系中需要强化相关设计理论课程的教育。这些理论课程包括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密切相关的设计史类、方法论类、工程管理类、法律法规类等丰富内容。

三、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地域差异观

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正视环境教育的地域性差异,保留并培养各地区不同的环境艺术教育特点。比如,我们国家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环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各地区的环境艺术教育立足本地实际,保留各地方性传统文化特色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的体现,尊重强调各民族文化传统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的继承发展。同时还要正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要求的各个地区学校环境艺术教育目标的差异性。教育真正做到立足本地为地方服务,实事求是地为本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专业培养作出努力。环境艺术教育的地域差异特色还体现在合理布局各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类型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建设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本地环境艺术人才市场需要,明晰自己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准确定位本地本学校的层次与类型,按照各自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扎根地区实际,挖掘区域特点,明确层次教育,专注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才能让自己的环境艺术毕业生被市场认可,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

四、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校园文化观

谈教育就离不开学校,学校不同的教育环境会影响受教育者不同的个性发展。现代环境艺术教育同样注重营造自己独特的学校教育环境,抓好学科优势突出环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特点,这也就是如今环境艺术教育观念中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学校对各专业办学理念的尊重与支持,它直接影响着各专业在学校中的办学发展方向与方式,制约着学科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即可成为学校特有的文化风范。独特的校园文化风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与特色学风的形成。由于环境艺术教育的独特性,拥有环境艺术教育学科的学校,在建立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时,应针对环境艺术教与学的特征支持帮助环艺院系建立独立的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方法体系,营造具有环境艺术教育独特氛围的院系文化。这些都将融合涵盖在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系之内,以实现各系科各专业文化既独立又互相交融影响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丰富环境艺术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公共阅览图书量;设立专门的环境艺术图书媒体资料室;定期举办环境艺术学术交流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规模的环境艺术设计比赛与作品展;积极主动联合环境艺术设计市场企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实践;建设具有专业文化特点的教学与生活环境等,以此来营造浓厚的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氛围,突显学校特色教育的文化特征。综上所述,形成环境艺术教育个性化的过程就是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各个国家与区域的环境艺术教育要承担继承和创新本民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功能责任,就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种层次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满足设计市场需要,也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个拥有环境艺术教育学科的学校要保障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样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艺术教育中弥足珍贵的就是保持艺术本身的特色,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秉承特色教育观念,实践特色培养教育方式是环境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外许多著名的设计大师们正是在学校或自我多种方式的特色教育理念下,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设计实践,才创造出了那么多举世经典的设计作品。相信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指导下的中国环境艺术教育,必将不断培养出更多世界级的设计大师。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太明.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王受之.扫描与透析——世界著名美术院校教育丛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独特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典艺;曲艺;民族艺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3-0084-06

作者简介:韩利(1969-),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间音乐、二胡;

谭勇(1957-),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奏员,研究方向:民间音乐、二胡。四川 成都610041

1953年9月,“中国曲艺研究会”成立,将已经发展成熟的众多如俗讲、变文、讲唱、说书、古词等说唱艺术统称为“曲艺”。 1981年10月,中国曲协举办的座谈会上,时任主席陶钝明确指出:“曲艺是语言、音乐、表演三结合,并且以语言为主,以语言来说唱故事和人物的群众性艺术。”他认为:“这个定义比以前进了一步,以前的定义没有后半截。”他还说:“曲艺观众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陶钝的话表明,对曲艺内涵的定义有一个演变与固化过程。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以上定义其实更多是建立在汉族思维角度之上的。中国少数民族因地域、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的影响而孕育出的曲艺形式更为多样性,内涵更为复杂。2012年,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先生在《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当代命运》一文中指出:“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曲艺是中国众多的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性和民间性的艺术门类之一。据《中国曲艺志》的不完全统计,几乎每个少数民族均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曲艺艺术形式,有些民族甚至拥有多个曲种形式。 55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各自曲艺形式,是中国曲艺乃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有关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文献检索分析

据中国知网(CNKI)的最新检索结果,从1915年至今,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文献不到500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343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有97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有5篇,而涉及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论文仅70多篇,论文的发文数量从2010年起呈较大的上升趋势。(见图1)

在这些文献中,较有影响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吴文科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当代命运》[1]、《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2];吴文科、蒋慧明、高苹共同完成的《2014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3]。文中提出了:“尊重曲艺艺术规律,矫正曲艺创演观念,强化曲艺文化传承、培养曲艺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曲艺当展的主要任务。”云南省文联的杨庆隆分别撰写了《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比较初谈》[4]、《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5]、《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6],探索少数民族说唱艺术区别于汉族曲艺的独特性,分析其与原始文化、宗教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李萍在《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曲艺资源的文化特性――基于田野考察的定性分析》一文中,ξ鞑康厍少数民族曲艺资源“丰富”、“丰厚”、“丰美”等三个鲜明特性,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7]。四川省戏剧创作中心的严西秀撰文《曲艺现代化》,把四川曲艺现存的二十个汉族曲种和若干少数民族曲种,做了‘以唱为主’、‘以说为主’和‘载歌载舞’分类[8]。涉及西南少数民族曲艺专题研究的文献,较为有价值的有:彭科伟《浅论四川曲艺的保护与传承》[9];唐小林《抢救舌尖上的遗产――〈羌山采风录〉:一部独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民族志》[10];郎雅娟《侗族曲艺艺术研究述评》[11];索朗次仁《关于发展民族曲艺事业的思考》[12]、《简论民族说唱艺术(曲艺)品种》[13];吴莹;郑直《广西京族曲艺唱哈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14];李汉杰《云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及类型》[15];石尚彬《试论布依族民间说唱的艺术特色》[16];进铨《“津”是侗族曲艺的代表曲种――兼与普虹商榷》[17];曲闻《文艺“轻骑”驰云岭》;[18]赞丹卓尕《艺术家土登访藏族著名曲艺表演》;[19]王芳礼《简论布依族曲艺“分彭饶”与“分浪论”的文学特征》。[20]

登载上述有关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文献的刊物包括:《曲艺》、《中国音乐学》、《民族艺术》、《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民族音乐》、《民族艺术研究》、《艺术研究》、《贵州民族研究》、《音乐时空》、《文化艺术研究》、《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云岭歌声》、《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等等。作者大多来自高校、艺术研究所,曲种一线表演者的研究文献目前几乎空白。虽然期刊学术发展趋势从2010年开始迅速增强,但研究文献数量依然不多,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目前已知的有100多种曲种,而真正进行专题文献研究的不到20篇,大多数的曲种无人问津。其次,文献内容大都是介绍性的,理论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再加上史料文献的缺失,整理发掘的不够,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其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更阻碍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良性发展。

2016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柯琳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第一次对少数民族曲艺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抽象的论证,初步搭起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理论框架,其意义非常巨大。[21]

2016年8月,中国艺术报登载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五年(2011-2016)工作综述――《春风化雨牡丹绽放,文化自信民族复兴》。中国曲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在10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的课题中,就有少数民族曲艺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已立项,还拍摄了9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曲艺辙痕》,为曲艺研究留下了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高等教育曲艺类本科专业教材。以上这些中国曲协的工作导向给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指明了道路,这一板块大有可为。

二、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曲种及其独特性

柯琳教授在其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一书中第一次较为详尽地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曲种存共约400余种,少数民族曲种约占我国民间曲艺曲种的60%,近200余种。”[21]该书中收集到现存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曲种(见表1)。

曲艺品种与其各自产生的地区方言关系密切,曲艺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都是多民族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0多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其中云南一省就有汉、彝、白、壮、傣、苗、回、藏、傈僳、哈尼、拉祜、佤、纳西、瑶、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独龙、基诺、蒙古等23个民族聚居,该地区的民族密度之高,在我国首屈一指,世界绝无仅有。受云贵高原崎岖险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以及大迁徙影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群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同一区域同一民族的不同成员也是相互隔绝、封闭性强,这些为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创立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条件。如图1中罗列的100多种包括西南边疆少数民族c跨国民族的曲艺曲种,复杂繁多,内容丰富,审美独特,除以说、唱方式来叙述传说、历史、史诗、故事、生产劳作等本民族宗教、民间文学及民间仪式内容外,歌与舞的存在是区别于汉族曲艺最突出的特点,再加上服饰、技法、道具的特色,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闪烁出耀眼而独特的光芒。

三、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文献研究成果

1.目前涉及少数民族曲艺内容且较有影响的书籍(见表2)。

四、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前瞻

30多个少数民族集居在中国大西南(见图2),从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语言、、服饰文化中孕育发展起来民族曲艺曲种是如此丰富多彩,然而笔者仅仅检索出上面寥寥数篇的研究资料,事实上大多数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曲种处于几乎无人问津的状态。作者还认为仅从汉族或其它民族的曲艺框架来定义、研究这些曲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有关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音乐、文本、舞蹈;曲种的独特性、差异性、丰富性;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社会功能以及在民族文化中担当的角色等等,都有待于去做深入细致地甄别、研究,其挖掘的空间非常之大。也许有些民族本身也在民族的融合中被同化,忘记了自己的这种文化身份,甚至他们对自己都不感兴趣了。也许由于语言的障碍,造成研究乏力。也许是生在其中的人们本来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或是不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保护、传承与创新。国家一级编剧严西秀先生说:“曲艺是一个庞大的、动态的体系,曲种之间差异很大。”[8]少数民族曲艺是中国曲艺大花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更是复杂、动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些曲种虽然各自的发展历程不同,但它们是这片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身上流着这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我们有责任去守护这些中华民族文化根基、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让文化的趋同性与差异性并存,让西南少数民族曲艺在世界闪烁出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吴文科.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当代命运[A]//.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吴文科. 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J]. 北京观察,2004,(3).

[3]吴文科,蒋慧明,高苹. 2014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J]. 文化艺术研究,2015,(2).

[4]杨庆隆. 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比较初谈[J]. 民族艺术研究,1994,(3).

[5]杨庆隆.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07,(4).

[6]杨庆隆.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J].民族艺术研究,1998,(1).

[7]李萍. 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曲艺资源的文化特性――基于田野考察的定性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13,(2).

[8]严西秀, 沐恩.曲艺现代化[J].曲艺,2015,(4) .

[9]彭科伟 浅论四川曲艺的保护和传承[J].中国音乐,2013,(4).

[10]唐小林.抢救舌尖上的遗产――《羌山采风录》:一部独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民族志[J].中华文化论坛,2012,(2).

[11]郎雅娟. 侗族曲艺艺术研究述评[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12]索朗次仁. 关于发展民族曲艺事业的思考[J]. 艺术研究,2006,(4).

[13]索朗次仁. 简论民族说唱艺术(曲艺)品种[J]. 艺术研究,1994,(2).

[14]吴莹,郑直. 广西京族曲艺唱哈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2014,(20).

[15]李汉杰. 云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及类型[J]. 云岭歌声,2005,(3).

[16]石尚彬. 试论布依族民间说唱的艺术特色[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

[17]进铨.“津”是侗族曲艺的代表曲种――兼与普虹商榷[J]. 贵州民族研究,1987,(1).

[18]曲闻. 文艺“轻骑”驰云岭[J]. 民族艺术研究,1989,(S1).

独特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发展;作用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college students' art group;development;rol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59-01

1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特点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充分结合独立学院“优、独、民”的特色,①利用现有公办高校优秀的教学传统、教学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优秀的社会资源;坚持在办学与管理上的独立;按照民营的机制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特点进行。这种新的办学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自己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建立时间短,文化底子较薄弱。②培养模式没有特性,比较“大众化”。③尚未凝炼成核心大学精神。

2 从文化学结构审视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从文化学结构审视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于艺术团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所谓艺术团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艺术团活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艺术团活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其核心是艺术团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艺术团活动的“人化”和“化人”。

大学生艺术团是大学生文艺人才的精英组合,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遵循“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服从服务于整体的校园文化。②艺术团的活动是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上体现针对性、特色性、协调性,呈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由前面所论述的“文化”的概念,可以得出艺术团文化也可分成三个层次:艺术团文化的物质要素,就是指物质文化,是指音乐文化所依托的物质文化实体;艺术团文化的行为要素,主要指制度文化,即音乐文化遵循的行为方式、制度规范;艺术团文化的心理要素,主要针对精神文化,即音乐文化表现的精神、观念。这样就把艺术团文化的结构化为三大类或三个层次(图1)。在结构与功能上,音乐文化中的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功能取决于结构。

2.1 艺术团文化物质层面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作用 音乐文化系统中位于最外层的是音乐物质,在囊括了各种音乐器材、用品和相关场地以后,各种物质成果,如音乐书籍等都包含在音乐物质文化里面。高校艺术团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高校空间中所有以艺术团为载体而存在的各种可见的、有形的物器和活动方式。校园艺术物质文化最大的标志就是各种艺术馆和相关的器械设施,这也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物质基础,各种校园物质景观和校园文明现象共同形成了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各种思想物化品。如艺术书籍和科研成果在高校具有重要价值,使得大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大学生艺术团活动的内容与方法很多便来源于此,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2.2 艺术团文化制度层面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作用 音乐系统的中介层面是音乐制度文化。高校艺术团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团委,正规的管理使得校园的主流文化成为艺术团文化的发展方向;艺术团在相关规章制度、规则的约束下得以健康发展,很多对道德品质进行教育的内涵蕴含其间,与学校的歌规章制度相似艺术团规章制度是校园人的行为受到约束,在参与和观赏艺术团的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可以受到启发,依照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

艺术团的组织机构主要由团长、办公室和各部部主任以及各队队长组成。和其它类学生干部不同的是,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热爱艺术,而且具有较高艺术签赏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对于各部的部长则要求要具有统领的能力,和培训本部团员的特殊技艺。在选拔和任用艺术团干部时,要及时鼓励、充分信任、合理监督、重在培养。活动要以团的管理制度为行为准则,围绕团的宗旨,互相切磋合作提高,不断打造一支成熟的训练有素的的艺术团干部队伍。

2.3 艺术团文化精神层面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作用 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塑造人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以达到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润物细无声”,进行艺术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例如: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以及活泼好动的开放精神,实现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满足的功能,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提高交际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等,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独立学院较普通高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具体归纳如下:①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方法不适当;②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③独立意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④理想目标远大,毅力较差;⑤注重个性张扬,自信心不足。独立学院的特点是,努力建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它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客观要求,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创新型应用人才做文章这是由它的培养目标决定的。不仅要夯实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习,在这同时,要加强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务实创新、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积极向上、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学术科技、和娱乐等第二课堂的活动,再结合学生在第一课堂中获取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创建一个积极展示和创造自己能力的舞台。

注释:

①赵映振,李东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②罗明秀.论大学生的功能与建设.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

参考文献:

独特艺术论文篇(7)

1现代艺术设计的人文精神与艺术追求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艺术设计属于文化精神领域,是文化精神传承的载体。作为一种设计艺术,它被用来为人类商业利益服务,但其中的人文精神不可磨灭。艺术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真正地决定着一件艺术作品的优劣与否或层次高低。人文精神表现出对人的独特价值与个体尊严的尊重与维护,以及对人性美好一面的由衷赞美与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时代特色、民族文化底蕴与设计者的个性特征、艺术追求融合在一起,凝聚在艺术作品之中,并借由这一载体绽放出艺术的魅力与精神的光芒。艺术设计中呈现出艺术家或设计者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是设计者个性才华的展现,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诠释着艺术家自身的艺术追求,对美的认识、理解、再现或创造。在当今社会,现代艺术设计的商业化路线日渐明显,但如果一味迎合市场的需要,而丧失了自身的人文内涵与艺术追求,那么艺术设计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商业化浪潮的汹涌中将渐渐迷失。丧失了人文精神的艺术设计将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徒留干瘪的外壳而无实际的内涵,将在时光的流水中被淘洗掉,从大众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不留痕迹。

以园林设计为例,现代艺术设计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韵味与浓厚的人文精神。南方园林的艺术设计自由写意、清新淡雅,将古典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然天成,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韵味与优美意境。这些园林设计无论在规划思想、意境构思方面,还是建设设计、格局规划方面,都处处展现中国文化的审美追求与人文精神。它们继承了古典艺术设计比如苏州园林的设计精神,受唐代山水写意画艺术美的影响,模仿古典写意山水的神韵,具有优良的品质及人文价值。这些设计继承了中国文人精神之中“外师造化,中观内心”的精神传统,在设计手法及风格方面展现着中国文人的审美观念与精神追求。精雕细琢的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观赢得了当代人的喜爱,取法自然的古典韵味倾诉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充分表现的优美深邃而又冲淡自然的意境。现代艺术设计在体现古典韵味的同时,也发散着现代元素的光芒,在讲究艺术美与人文性的同时,表现一种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艺术的创新。园林设计取法自然,呈现出一种中国式的美,表现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此外,现代艺术设计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蕴,同时受到西方思想及手法的影响,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人文精神是不分国界的,无论中西方的艺术技法或设计理念都是文化精神的承载者与表现者,表达精神追求,展现人文关怀,正是现代艺术设计存在的意义所在。

2现代艺术设计的情感呈现与精神表达

艺术设计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与情感,是设计者思想情感的呈现与内在精神的表达。艺术设计者将自己对社会生活及艺术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凝聚并提炼为某种艺术象征,并通过一定的符号或图画形式表现出来,转换为某种可见的形式,在社会中传播并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带来独特的心灵体验。在这种艺术转化过程中,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是将艺术思想与表现形式连接起来的桥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在呈现,艺术家的情感是其作品灵感的来源,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是充满了生命力与情感渗透的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的设计通常不会是好的艺术设计。只有设计过程中融入了作者真实的情感,作品才能展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与饱满的张力。比如,一种著名茶叶品牌的包装设计,设计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加入其中,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文精神,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将设计者自身对茶文化的热爱灌注其中,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中国文化浓厚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整个设计作品既是对中国文人精神的真实展现,又充分体现出设计者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由衷热爱与自豪感。

中国文人传统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魏晋文人表现出的人格独立与个性表达是一种对独立精神的追求,是对个体独特性与自由之精神的充分表达。这种精神传统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在魏晋时代达到一个高峰,并流传至盛唐时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艺术家。精神表达正是现代艺术设计中所承载的功能之一,并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艺术设计的品格。这种精神传统强调艺术家内在个性的外在精神表达,要求艺术家在其艺术作品中充分体现自身独特的精神诉求。这种精神表达强调神似而非形似,讲究格调、品性与意境,表现在具体的艺术设计当中,便要求以一种独具特色与思想内涵的精神蕴含并贯通艺术设计作品之中,使艺术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格调与品性。现代艺术设计注重个性表现,通过个性化设计实现当今时代现代化得内心表达。现代艺术设计应该汲取中国文人重精神表达的这一文化传统,在设计过程中打破固有模式,开放自我内心,以独具特色的艺术创新充分展现个性化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将精神表达的传统发挥到极致。

中国艺术设计中的精神表达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含蓄内敛、取法自然的特点,同时还强调大气、精美的设计格局。中国历代艺术家强调艺术之为艺术而非技术,即不能拘泥于技艺之术,一味地追求技术与技巧,而是要在艺术表达中融合自身艺术素质及人格修养,才能创造出优秀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应注重设计的思想内涵,首先形成明晰而透彻的思想,并以创作者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及艺术积淀为基础,然后融合中西方各种设计技巧,才能把握艺术设计的精髓,真实并淋漓地展现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内在精神。只有设计者内心精神的充盈、艺术素养的完善及技艺的纯熟,才能成就优秀、精彩、完美的艺术作品。

独特艺术论文篇(8)

为了总结办学经验,为艺术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2008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山西省文化厅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在各自领域堪称“最高学府”的40多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论坛,就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坚持特色办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坚持特色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特色发展”无疑是大家广泛达成的共识,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探索着自己的特色。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传统话题是:对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的特色,究竟应当反映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或者说,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种种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谈了他对“如何坚持特色发展”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做法。“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详见《艺术教育》2008.09.P8)。通过“道路建设”完成“基地建设”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独特做法,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色。此次论坛举办的时间适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0年校庆,在校庆举办期间,与会专家欣赏到了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特色发展成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民族乐坛上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于2007年荣获第六届“金唱片”奖的四个奖项,是本届“金唱片”奖中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大型精品旅游晚会“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现已被确定为太原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不必言。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介南以其在办学理念方面的十六字方针为切入点,让大家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着眼于传承与吸收,集中于创新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性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两重性,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专业化舞台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级文化人才。学院既要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文艺精英,同时也要培养面向文艺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都以这两个面向为基准,因才而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谋生之道、创业之道。”从易院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个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他们首先确立了戏剧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了民歌民乐、民族舞蹈及舞台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打造名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依托文化资源

依托学院所在地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学院的特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进而打造学院的品牌形象,成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另一共识。广大艺术职业院校的院长都认识到:中国是文化大国,而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而艺术职业学院要想脚踏实地地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而依托的形式和深耕的程度,则决定了学院能否在特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如山西是文化大省,近年来,以“大院文化”和“寻根文化”为标志的山西传统文化冲击波让人们对这个盛产文化艺术名人的地域充满了崇敬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成就了山西各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本次论坛代表学习的经验。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就这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自2004年起,以“每年打造一部戏,五年打造五台戏”的目标,投入到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之中,为学生搭建起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给学院的特色办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为山西文艺舞台增添了一道道绚丽的亮点。

精品剧目战略的实施,不同于传统教学剧目演出,它要推向社会、面向观众,“真刀真枪”,而非“仿真彩排”。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养成,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促进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精品剧目的推出,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产品,繁荣了山西的文艺舞台;同时,通过参与这些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而谈到“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做法,不得不提到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闻名大江南北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如今的《一把酸枣》在经过了国内外500余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不仅创出了品牌、培养了人才、锤炼了队伍、增强了凝聚力,证明了高层次艺术人才在打造文化品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把酸枣》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独创的“团代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剧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围绕舞剧《一把酸枣》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安排演出实训。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创、演”紧密结合,该院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与实训场所的界限,把学业与就业、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由《一把酸枣》创立起来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3月,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和平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教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一把酸枣》落户平遥,展示了精品、宣传了学院、吸引了游客,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走进古城、走进大院的同时,走近了晋商,走近了晋商文化,亲身感受一番隐藏在无数晋商背后的人性化的世界。

事实上,得益于“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的艺术职业院校又何止以上两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易介南在谈到该院的办学特色时说,“湘剧、花鼓戏是湖南的特色,也是我们学院的基础和灵魂。虽然这些专业的办学经济效益不一定好,但它们的社会效益以及对其他专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经过重点建设,今年,我们的戏剧专业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我们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湘剧、花鼓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另外一些学校在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经验。如苏州评弹学校的评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黄梅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越剧、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蒙古四胡等等,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转贴于 三、构筑理论体系

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国家正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二是经过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而且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三是各个院校各有特色,立足当地,都有自己的发展机遇。”在论坛的总结讲话中,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韩永进提出了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构筑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增加了“职业”的因素,两字之差,但“理论体系”应当是独立的。尽管很多艺术职业学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成绩大都与实践教学有关,艺术实践大多落脚于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而理论发展则着眼于学科发展的长远。一个学科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是否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围绕这个问题,论坛代表也相继发表了看法。

独特艺术论文篇(9)

第二,解读与还原性。所谓解读与还原.是指精选出各类艺术理论的代表性文章,通过提纲挈领式的分析评论,揭示其理论内容,指出其地位影响等。这种解读与还原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古代艺术理论的原貌还原给读者,使读者对其有真切实在的认识和感受,而不至落人纯理论论述的玄虚之境中=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术语体系,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论述表达方式等都自有特点。古代艺术理论之精微深奥,往往只可心领神会,而难以语言表迖将原文还原给读者,这对于习惯于以现代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当今读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理解古代艺术理论的最好方式。全书共选文20篇.这些文章代表了古代艺术理论的精华。

第三,以当代意识为指导,从民族文化的背景上剖析古代艺术理论的生成机制及发展规律C本书在论述时,总是努力将古代艺术理论的原理、范畴放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上展开分析.同时又时时注意运用当代的理论意识进行探索论证。如对古代艺术感应论的论述,就是从古代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文化背景上展开的。同时,作者又将艺术感应论置于现代艺术理论的视野之中,并与西方的刺激反应”说、“心灵表现”论、“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等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分析对比,从而揭示出了艺术感应论的深刻意义和理论价值。

独特艺术论文篇(10)

1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诞生于1999年,在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独立学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独立学院在这十几年间的发展中,对人才的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诸多缺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乃至对整个学校的发展特色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对培养的人才的定位首先要充分利用母校的各种资源,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其他高校,针对社会需求,融合教学实践,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时要注意多学习其他高校的培养模式,其次是能够摸清社会的人才需求量,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填补市场空缺。[1]

独立学院定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迎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该专业的就业影响和就业环境,结合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使该专业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艺术设计专业聘请教师时,一方面可以聘请母校中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知名公办院校已退休的教授。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独立学院自身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教学骨干。[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同公版高校的学生相比,从整体来说,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能力。在办学上,独立学院要拥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以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拥有稳定的生源。

2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独立学院要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成一个有特点、有特色的专业,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更加具有优势。在教学实践种,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增强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色。

与公版院校相比,独立学院中很多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受高考的影响。很多学生为了上大学选择了美术班,把他们美术考试的成绩加上文化科的成绩作为高考的成绩,很多学生的文化知识比较差,美术知识基础也不是特别牢固,这导致很多学生们进大学后,底子依旧比较薄弱。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动画专业 服装设计,展示设计等,[3]是一个将科学、艺术、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相对来说专业课程比较复杂和抽象,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专业的知识内容的更新速度很快,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3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不重视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和信心,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绘画功底较扎实,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且创新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扬长避短,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其文化知识素养,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独立学院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现象就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能够承担艺术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外出写生所需的经费,这些条件的满足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从而促进了学生创作艺术的能力。

4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4]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策划、设计软件、设计管理等基本技能,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应学校要要求他们重新学习,同时应充分利用母体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对创新和创意的要求相对较高,艺术设计本身就是进行艺术创新的工作。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多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定期组织艺术展览,公开展览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目前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各项要求,把社会需求和教学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定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在输出培养的人才时,独立学院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定点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掌握技能。

独特艺术论文篇(11)

一、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特点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同时利用现有民间资本办起的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性质介于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首先独立学院筹办的资金较民办学院多得多。其次就是独立学院办学资源和办学的经验远远落后于公办学校,这种背景下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自然具备自身的特征。

1)独立院校的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完美的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艺术设计的重要目的就是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艺术设计本身与实践紧密相连,设计的最终效果也是由消费者进行检验的。而国家教育部对于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严格按照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专业的设计,培养出更多素质水平的专业型人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其实践性强能够更好的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服务。

2)与其他院校相比

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美术学院长期的美术基础作为依托的,更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培养。而师范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定位则是在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注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开展的目标是将综合学科作为基础,更注重交叉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技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上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一个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学院课程教学更注重是学生知识的定式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上也是采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应用下,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够顺畅,教学更是远离了市场和社会,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零散、不具有系统性的,大大降低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现阶段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开展艺术设计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尤为必要,这样才能让实践步入艺术设计的课堂,也才能让艺术设计的课堂真正的走向社会和市场,并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

1)实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和实验。

针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关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首先要详细讲述和演示艺术设计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述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运用多媒体和视频,让学生做到实践和联系。教师更需要做好现场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其次就是开展设计案例的课堂讨论。也就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理论讲授之后,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绘图设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市场调查和进行设计选题,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提交调查报告和设计稿。最后就是开展合作学习和合作设计。在整个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在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艺术设计学生在合作设计任务中,全面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教学、实验走进市场和社会。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所以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艺术设计教学和市场的连接,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更是便于教学互动的开展,调动和激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主动性,教师也能够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开展实践活动,学会利用市场资源做好调查工作,了解现在市场的需求和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2、做好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想要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构建一支创新团队,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艺术教师都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掌握的也较为全面,但是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却有所缺乏,所以改进教师职能,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项目。

1)改革教师传统职能,实现教师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强化艺术设计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非常必要的,独立学院更应该鼓励教师多去参加社会培养和社会项目,进行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

2)做好校企合作,构建学校和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首先独立学院能够将企业中先进的设备和实践项目引进到艺术设计课堂重要,锻炼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就是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内部的设计师门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能够大大提升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3)强化与国外先进艺术设计院校的合作,大大提升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师的国际视野,由于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开始比较早,也逐步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独立学院通过与这些院校的合作,能够借鉴和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独立学院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其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独立学院一门重要的专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独立学院培养大批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在高等教学普及的今天,结合当前市场和社会需求和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特征,做好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嗣发 单位:吉首大学

参考文献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