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粉丝经济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4:08

粉丝经济论文

粉丝经济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78-02

随着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品牌传播方式较之过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品牌与粉丝的关系正在被重塑。粉丝经济以关系资本为核心,整合并重构了品牌与粉丝关系的转化系统,不断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社群化、虚拟化的互动需求。

一、品牌与粉丝关系的重塑

1.对粉丝经济的界定

粉丝经济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的提法,相关联的关键词有粉丝消费、粉丝营销、粉丝运营、社群经济等。《粉丝力量大》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粉丝文化研究的专著,作者张蔷对“粉丝经济”的概念解释为:“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如今的粉丝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局限于之前的学者研究的罗辑思维、小米、漫威这几个案例,现在大多数的品牌都在学习效仿粉丝经济思维,通过社交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培养自己的粉丝,线上线下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经济就是粉丝经济。”“互联网时代辨e企业或品牌影响力的强弱主要看它们拥有的粉丝数量。粉丝意味着资源和力量。”

2.情感驱动下的消费行为

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感。对于品牌来说,粉丝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狂热的爱好者。粉丝对品牌的情感如同对偶像一样,消费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性判断,也是出于对品牌的信任、忠诚和喜爱。品牌的一切都对粉丝产生影响,产品的点评要关注、新品的会要跟进、使用过程中的体验要相互交流、不留余力地劝说周围的人购买,甚至是当有人有不满意见时,粉丝会极力维护忠爱的品牌形象。粉丝群无论在社区论坛还是在线下实体店都是一个强大的品牌忠诚跟随者群体,哪怕是产品有缺陷,粉丝也会包容。

二、品牌与粉丝关系互动传播策略

本文以优衣库等品牌近年来践行的粉丝互动案例为考察,进而整理出行之有效的互动策略,并以此反观品牌与粉丝关系转化的动因与成效。

1.整合传播,让粉丝注意品牌

据优衣库官方宣称,通过有效的粉丝互动传播,已经有效粘着了超过千万的忠实粉丝,品牌在线上的微博、微信、Nice等社交平台上整合传播品牌理念与产品特质。数字互联网时代对品牌的人格化要求更高,优衣库也巧妙设计了明星代言的环节,如邀请倪妮、陈坤等一些极具个人魅力的明星穿着品牌服饰做代言广告,这样做既能够迅速将粉丝对明星的好感转移到对品牌的认知上,又通过明星的个人形象体现品牌的风格。

今天,为了真正了解品牌关系是如何被建立和持续的,营销者必须考虑的营销机会应该包括店内的、网页和博客上的、包装上的、口碑传播的,消费者个人与品牌销售人员之间的接触体验、消费者服务、渠道合作商,以及其他传播活动等。[[美]唐E.舒尔茨.重塑消费者――品牌关系[M].沈虹 郭嘉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 第26页]这要求每一次的传播都能将品牌理念和产品特质渗透到粉丝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一个完整的传播策略系统把每一次粉丝与品牌的沟通都考虑在内,这样才能让粉丝真正关注到品牌的声音。

2.持续刺激,让粉丝记住品牌

互联网让宣传的渠道和消费者互动模式变得更加便捷,但互联网不意味着低成本,爆点虽然能一时间影响较多的受众,但信息得快速更替使人每天接收庞大的信息量,对信息存储记忆的时间也逐渐缩短,信息的价值就会贬值。不断重复,有新的信息刺激消费者、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变得至关重要。

比如说,优衣库通过与爱马仕前创意总监联名推出的秋冬服饰曾引发了粉丝群们的疯狂抢购。尝到甜头的品牌商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推出与当代艺术大师、怪物猎人、上海迪斯尼、海底总动员、漫威超级英雄、爱丽丝梦游仙境、怪兽大学等动漫、游戏、电影的系列合作,不断引发粉丝的抢购热潮,疯狂而主动。

数字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十分碎片化,随着众多新品牌新信息出现,自身的粉丝很可能被竞争对手吸引走,为防止原有的粉丝变成没有活跃度的死粉,企业需要准备大量内容有计划地、不停顿地,新的事件不断激活粉丝活力、满足粉丝的期望、引发粉丝的讨论,才能保持粉丝群体的强大生命力。而且数字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具有变化性,需要根据日常管理把握住机会传播,顺应潮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降低了企业的宣传成本和投资风险。

3.抓住痛点,让粉丝爱上品牌

提高核心粉丝活跃度需要品牌为用户带来难以抵挡的价值,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抓住用户最需要的,给予用户最贴心的专业服务。仍以优衣库为例,在品牌传播中注重场景化设计,充分考虑到顾客的体验与参与感。如“不同世代 穿悦生活”的活动中,品牌邀请粉丝中不同年龄段的意见领袖试穿并塑造出不同的时尚风格:如60后资深广告大人邓广内敛坚持、70后知名造型师莎小郑的摩登品味、80后杂志副主编康迪和杂志主编熊小默的简约实在、90后作家蒋方舟的自由气息和00后TF家族前成员高俊杰的率性独立风格。

品牌通过意见领袖的表达,实现粉丝群体的人格化,利用品牌精髓的传播使粉丝产生共同趋向的价值观。数字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参考他人的经验,甚至乐于分享自己经验的粉丝还会成为粉丝中的领头军,拥有自己的粉丝。如果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多做努力,关注粉丝动态、满足粉丝诉求、达到粉丝的期望,才能有持久的粉丝动力。

4.主动参与,让粉丝与品牌相伴

粉丝经济就是与粉丝谈恋爱,首先要让消费者爱上品牌,一直很心动。[吴品慧,蒋美兰. 数字时代下的品牌价值和粉丝经济[J]. 中国广告,2016,05:28-31.]其实,仅有心动是远远不够的,品牌还要有创意绝佳的策划能够让粉丝主动参与到传播中来,主动为品牌给予金钱、时间、情感等的多方面投入。如果缺少这种互动,粉丝不再主动参与品牌的传播,很可能会转向别的品牌。

就其本质来看,优衣库在微博、微信、Nice等社交平台的运营,是一种基于粉丝的社群经营。粉丝主动获取微博、微信上穿衣搭配、优惠折扣等信息,参与Nice上晒照片、贴标签的活动,以及其他H5页面的专项活动。比如在秋冬季,优衣库上线的H5页面可以预约排队和VIP限购,可以看到有哪些店卖有设计师合作款,可以选择明星单品进行预购。H5传播技术非常适合年轻粉丝的阅读习惯,在优衣库的明星产品如AIRism舒爽内衣、HEATTECH保暖内衣等明星款新上市时,其诱人的设计则体现在免费领取的促销手段上,粉丝可以通过分享与邀请他人同行的方式参与到此次传播活动中。

除了线上的分享与互动,线下店铺也同样是吸引粉丝参与活动的重要阵地。比如在星球大战上映的时候,优衣库将80厘米大小的电影衍生品模型以组合排列的形式陈列在上海淮海路全球旗店五楼MAGIC FOR ALL概念店里,营造出极具体验感的现场氛围,也大大满足了星球迷们零距离接触的强烈需求,他们纷纷来到实体店拍照分享,成就了品牌的再次传播。

我们通常在评价某一品牌是否具有粉丝效应时,只需看用户在购买产品后是否自愿地去分享和推荐,是否产生了价值认同,产生了偏好,然后主动为品牌代言和传播。如果品牌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的分享心理,顺应分享经济的热潮,挖掘粉丝主动分享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发性地拿出手机进入到线上或线下商圈,产生可持续地关注与互动,那么这个品牌无疑是成功了。

三、对品牌与粉丝互动成效的思考

1.情绪转化品牌资产

数字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形成机制与传统品牌大不相同。传统是需要大量的广告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产品能够通过粉丝传播给大众用户,不一定需要广告来佐证产品的好坏,而传播的过程就相当于用户为产品宣传的过程,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和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口碑。

年轻人的购物决策已经可以通过已购买的人的评价或晒图来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粉丝的积极传播效应会不断强化品牌的正面形象。粉丝与品牌间的良性互动会不断累积并形成强大的情感力量来推动品牌形象的提升。换句话说,品牌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好的创意与体验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长期就会在消费者认知上有良好的价值积累。粉丝的情绪力量决定了企业的品牌资产。

当然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品或者品牌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产生幸福感,消费者就会继续消费、占有这个产品,甚至是极力地向周围人推荐,还会把该品牌其他相关产品都体验、拥有。这既粉丝经济的核心,也是品牌商愿意通过深刻洞察粉丝需求,不遗余力满足并积极推动粉丝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2.移动支付打通沟通边界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中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助推了粉丝经济的发展,也极大提升了粉丝的有效转化率。所谓转化率,即粉丝在参与品牌互动活动中产生的实际购买的比率,这是一个十分精准的评估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动的实际传播效果。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移动支付为品牌线上线下的沟通打通边界,把线上平台的品牌理念渗透到粉丝生活,把粉丝实际的购物需求反馈到社群中来,让品牌能够适时、满足粉丝需求的变化。无论在门店还是户外,购买可以随时随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双向导流。值得期待的是,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会不断提升粉丝的体验感,并从中获得最大的粉丝互动权益。

对于品牌商而言,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交易方式还可以有效拓展品牌的推广渠道,刷粉、吸粉的效率大大提升,这种增长不光是数量上,更是质量上的。

参考文献

[1]赵倩,近十年中国粉丝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李文明,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36-147.

粉丝经济论文篇(2)

20世纪90年代,粉丝经济就在西方国家初显端倪。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情感经济:“营销理论的一种新构型”,“它试图将消费者决策的情感基础理解为观看和购买决定的推动力”。邱晓东(2008)的《我是你的粉丝》和郑欣(2008)的《平民偶像崇拜》分析了明星/名人粉丝的社会心理成因和行为特征,张嫱(2010)在《粉丝力量大》中对粉丝经济进行定义,系统详细的总结了粉丝各种现象,并认为“以人的风格为基础的社会成型”粉丝经济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杨玲(2015)在借鉴了相关西方研究的理论和本土粉丝文化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的梳理了粉丝经济的深层次含义。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电子传媒等也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各个产业的结构和模式。动漫产业也是如此,然而,作为动漫产业主要带来商业盈利的动漫衍生品行业还是发展不足,甚至在今年出现了滞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动漫衍生品市场的低迷将持续下去,反之,近几年中国粉丝经济商业化发展的日益提升实际上已经开始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的各个平台悄然影响着动漫衍生品行业,刺激本产业的商业潜力和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一、粉丝经济与动漫衍生品产业的概述与关联

1.粉丝经济的定义与发展

张嫱在《粉丝力量大》中对粉丝经济的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詹金斯(2007)提出:在当下媒介环境中,每个媒介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作是粉丝。例如电视观众中一部分只是单纯的看电视,但是总有一部分观众会去浏览“指摘电视”(Televitionwithoutpity)网站,看到犀利有趣的帖子也会参与讨论甚至发帖发起讨论。这个时候很确定他是否是电视迷,粉丝的界定越来越模糊,就如张嫱所提“粉丝年代,谁能自外?”。

我国的粉丝经济最早源于21世纪初的空前红火的选秀节目。2006年,当各类选秀节目落下帷幕后,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对四档真人秀的各环节进行的调研报告显示,其价值超过38亿元,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达到76.89亿元。随着数字化传媒工具与平台的多样化,粉丝规模的日益增加,粉丝的“商业色彩”越来越浓,随之而来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粉丝从原先分散的普通粉丝到分为蓝领、白领和金领的职业粉丝,并形成了专业粉丝公司、投票公司、粉丝网站甚至属官方旗下的“正牌”粉丝俱乐部等相关新兴行业;并且同时带动了通讯营运、周边产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意义

所谓动漫衍生品,指的是从漫画、动画、游戏、电影等动漫相关作品产业中衍生出来的产品。包括音像品、图书、玩具、服饰、食品、文具等多方面内容,能以形象授权方式衍生到主题餐饮、漫画咖啡馆、主题公园等旅游产业及服务行业等多个领域。《中国动漫产业蓝皮书》中将我国动漫产业被细化分为动画产业、电影产业、漫画产业、新媒体动漫产业以及玩具市场产业等多个分支进行每年的产业情况报告,其中并没有专门的动漫衍生品产业,这主要因为我国衍生品市场主要集中于幼龄儿童的玩具市场,市场商品形式与品种单一;加之动漫产业中漫画、游戏、电影动画等上游产业与玩具、音响、服饰、主题餐厅等衍生品下游产业的联系不紧密,甚至有产业链断裂“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使得我国动漫衍生品市场组织较为混乱,规模也只是初具雏形。

从2011年~2013年动漫产业细分行业产值规模来看,我们将动漫衍生品、动漫主题公园、动漫授权收入、动漫舞台剧视作广义上的动漫衍生品,2013年它们的产值和占总产值的百分比为67.36%,大约是整个动漫总产值的2/3。可见,动漫衍生品产业在动漫产业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况且本产业在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互联网进步提供多项平台,市场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动漫衍生品产业势必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3.粉丝经济与动漫衍生品行业的相互关联

动漫衍生品市场毫无疑问的是一个明显体现粉丝经济的板块,除了普通消费者以外,长期关注并进行持续性消费的消费者都属于本产业中某一动漫品牌的粉丝。从产业关联理论来讲,动漫产业为粉丝创作同人作品提供素材,同人作品问世并且具有商业价值从而产生新的衍生品进一部充实动漫衍生品市场,形成了循环互利的顺、逆向的直接联系。因而,从这一点上来看,联系粉丝产业与动漫衍生品产业的纽带,不但有最基本的产品和劳务,还有生产技术、价格联系、劳动就业等更深层次的关联(图)

二、粉丝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对动漫衍生品产业的影响

1.数字技术带来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对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各个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商业模式被颠覆,变得更加快捷简便。就数字化时代对动漫衍生品行业的影响而言,笔者将其归纳为融资渠道、营销模式和销售平台这三方面(见表),而粉丝也正是接着这三个变化,巩固加强了自身在动漫衍生品行业中的地位而得以影响动漫衍生品行业的发展。

首先,动漫粉丝热衷于通过众筹平台对喜爱的动漫衍生品开发进行投资,也让商家对市场认可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他们大部分人更习惯于网络消费,对自己热衷的动漫衍生品也更挑剔,使得商家的营销模式也渐渐发生改变;最后由于数字化时代销售平台的多样化,使得商品的买卖流通渠道多样化,粉丝之间可以自由、快捷、简便的交易动漫衍生品,使得新的衍生品市场的经济更加复杂化。

2.模糊动漫衍生品产业供需双方的角色

(1)需求方:粉丝渐具有商业功能

2015年暑期上映的电影《大圣归来》在几乎零宣传的背景下迎来了中国动画电影上的票房奇迹,上映被要求延迟一月并收获近10亿的票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举超越了《功夫熊猫2》所创下的6.17亿元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票房榜首纪录。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大热的动画电影在衍生品开发方面却一波三折。承接商开发的衍生品的失败引发了一次直接对动漫衍生品的众筹项目,在《大圣归来》的品牌号召力下,一天众筹到1181.6万元,粉丝的投资力量不容小觑。

众筹的出现使他们既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而自发的制作动漫衍生品,也是他们变成了制造方。再者,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来看,一个动漫品牌的衍生品对粉丝来讲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其需求价格弹性Ep

(2)供给方: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展“去商品化”诚意

在产品日益丰富、竞争日趋激烈、消费日渐走向定制化和私人化的后福特生产时代,生产者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是必须放低身段,聆听消费者的声音,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时刻保持与消费者的互动,并努力吸引消费者的参与。类似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衍生品制作官方可以直接与其粉丝进行交流互动,增进官方与粉丝的感情,有效的了解受众群体并对其偏好进行把控,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

“少数伟大的品牌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品牌而成为‘爱的标记’。爱标不仅像品牌一样受人尊敬,它同时还赢得了消费者的挚爱,与消费者建立起了至关重要的情感联系。而品牌的未来就取决于是否能在尊敬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消费者持久的热爱,激发出超越理智的忠诚。”罗伯茨(2004)提出了“爱标”的概念。因此,目光长远的公司都会为了能使自己的品牌上升为“爱标”,而努力的为其生产的媒介产品“去商品化”,表明自己致力于打造良好国产品牌、精良制作衍生品与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决心与诚意,让消费者甘愿继续支持其品牌,从中获得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情感资本。

一方面商家站在抵制文化工业产品化的粉丝立场维系品牌的价值,另一方面粉丝积极参与类似于众筹、cosplay绘画比赛、开发方案投票等活动,承担起了类似生产者的商业功能。这样的供需双方角色职能的互相渗透,无疑对动漫衍生品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粉丝年龄结构引起动漫衍生品营销模式的变化

受计划生育影响,我国儿童比重逐年下降,加之在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中,10岁~3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77.8%,这样的年龄结构变动对我国动漫衍生产业的影响不可小觑,低龄化的衍生品再也满足不了当下的市场要求。

同时,传统的衍生品开发商营销方式分为顺产业链的正向开发和逆产业链反向试水两种。前者是指先通过动画的播出,再开发各种衍生品;后者则是先制作出玩具或角色形象进行市场试水,再进行动画的制作延伸产业链。前者开发厂商为了规避风险交于其他企业开发衍生品,导致衍生品质量低劣影响其品牌价值;后者的衍生品缺乏内在价值,可替代性强且品牌价值低而无法实现向上游链条的延伸,出现产业链缺乏联系甚至断裂的现象。

商家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动画游戏运作,线下衍生品开发逐步替代原先在学校附近设立实体店,电视动画播出的传统营销方式。原创动漫企业和衍生品承接商也越来越关注版权和市场渠道,重视动漫内容与商业产品开发的一体化,借助O2O模式改进动漫衍生品的营销策略和方式。这样不仅完整了产业链的链接,也努力迎合了中青年对于动漫衍生品独特个性的追求和网上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交易的消费习惯。

4.同人衍生品促成混杂经济并刺激官方衍生品开发

行为经济学指出,人还有利他、互惠等动因,他的行为受到公平、正义等社会规范的影响,受到非物质鼓励的驱动。从粉丝经济中产生的同人衍生品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机理产生的,这些资源一般被在社群论坛里免费分享,分享者获得精神上的成就与分享的乐趣,并不作为商用,因而不会与官方发生版权纠纷。但事实情况是,在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粉丝可以独立制作出精美的动漫衍生品在“淘宝”“微博”等线上社交平台出售,也可以在线下的动漫展上售卖。即使制作者的初衷的确是分享,但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售卖出去,此时原本的礼物经济与商业经济间的界限就模糊了,变成了混杂经济。在当前动漫衍生品市场上,即就是同人衍生品市场与官方衍生品市场并存的状态。

而同人衍生品市场发展将会刺激官方衍生品市场的开发。从消费者选择理论来看,为了补偿消费者因为减少一单位官方衍生品的消费,得多给他多一些同人衍生品。可见同人衍生品对官方衍生品是有替代作用的,且根据最优消费下满足MRS=PX/PY可得出两个市场中商品边际效用之比就是其价格之比。由此看来,对于尚未形成成熟产业链的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而言,开发商的一大部分利润流落“民间”。这样由粉丝经济产生出的两个衍生品市场同时运行的特殊局面,将进一步刺激官方对于自身品牌授权和衍生品开发环节的重视,还有利于完善整个产业的管理体系。

三、在粉丝经济背景下发展我国动漫衍生品产业的相关建议

1.不断提升动漫品牌价值维系粉丝经济

粉丝基于“情怀消费”而对某一动漫品牌产生热情,但如果品牌商不注重自身品牌内容的深化,继续为本动漫品牌增值,一味消耗粉丝们的情怀赚取眼前利益,那便会失去其品牌价值。这样不仅会大量损失忠诚的消费者,甚至被舆论压得再无出头之日。

另外只是原地踏步,或者不能推陈出新同样会被粉丝的冷待和遗弃,中国大宇的《仙剑奇侠传》系列、日本SQUARE的《最终幻想》系列、美国Maxic的《模拟人生》系列等大牌游戏动漫作品就曾经或者正在因为没能创新或者无法超越前一作,而恶评如潮。如果说粉丝经济给动漫衍生品产业注入了大量情感资本,那么商家们也多了一项满足粉丝愈来愈高要求的“期望成本”。

2.理性对待互联网营销,准确把握粉丝规模

由于互联网上青年人活跃度较高,网络上放映的国产优秀动漫作品,被大量网友转发。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互联网上粉丝的活跃度等同于高的票房转换率和相应动漫衍生品受众规模。如2014年暑期上映的《秦时明月》,上映前官方认为其有3亿的票房潜力,但实际只是收获票房6000万。其原因是他缺少潜在的粉丝群体;而《十万个冷笑话》更符合其消费群体快餐式文化的消费倾向,潜在粉丝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了解这个动漫品牌并进行消费。

因而对粉丝规模的准确把握和逐步积累,理性对待互联网上的粉丝的点击率回复率,真正深入对比分析各项数据指标从而做出正确的营销策略,也是在粉丝经济下各个动漫商家和其动漫衍生品部门需要注意的问题。

3.粉丝社群组织全面完善内部管理进行持续经营

作为消费者本身,应该遵循规范粉丝组织内部思想、衍生品开发、粉丝相关活动等各方面管理,各粉丝论坛分享的各类免费资源应打有相关的水印,标注“禁止转载、禁止一切商用活动”等话语,并在版规中对同人衍生品的进行商业交易的相关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各版主对本区内的各个同人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在符合各项法律法规和征得官方品牌同意后,以粉丝社群为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对外售卖,以用于论坛运营补贴和同人作者的酬劳。这样原本完全自费型的论坛就可以持续运营下去,并提高高质量的粉丝在内部活跃的积极性,避免“伸手党”的大量涌入导致大的论坛入不敷出最后倒闭使得粉丝们交流的平台和富有创意的潜在衍生品“商家”消失。

4.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个粉丝社群

由粉丝经济衍生出的动漫同人衍生品市场无论有多么活跃,终归是依托于原创动漫背景下的衍生市场,它的运行与市场规范也应在整个动漫衍生品市场的控制之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划分清楚官方衍生品与民间衍生品进行商业活动的界限;对于侵权的与否进行界定;规范动漫同人衍生商品定价;同人创作者通过对于原作的改编而对此品牌产生的附加价值或者抵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问题进行翔实的规定。

这样,做好对原作者的知识产权维护工作,保护原创人的权益,尽量将粉丝社群的同人作者与原创官方(个人)的矛盾化解到最小,不让同人衍生品喧宾夺主,使两者互利共赢才能使中国的动漫衍生品市场更加快速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enkins H.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6.61-62,79,72.

[2]张嫱.粉丝力量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8.

[3]杨玲.粉丝经济:何以可能?--《粉丝力量大》阅读记[J].中国图书评论,2011.01.

[4]余丽.中国电影衍生品:未来的商机与挑战,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说开去[J].长短辑,2015(5).

[5]杨玲.粉丝经济三重面[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

[6]FutureBeyondBrands[EB/OL].http:///lovemarks/future-beyond-brands/.

[7]卢斌,郑玉明,牛兴侦.2014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38.

[8]李娜.微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13-120).

粉丝经济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38-03

一、引 言

霍桑实验提出除了正式组织还有非正式组织即人与人交往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自发产生的群体,毫无疑问,粉丝是以非正式群体的形式存在的。在娱乐界粉丝依附明星而存在,是相对于明星个人而言的群体。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方面,于建嵘教授利用微博平台发起的“打拐”活动,引发了网络民意的爆发力,传递着社会道德正能量,在拯救被拐儿童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经济方面,黎万强注重粉丝参与感,满足粉丝自我需求实现而创造出小米手机,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在文化方面,著名媒体人罗振宇凭借自己的知名度,依赖自己强大的粉丝团,建立了满足粉丝的社交需求的“罗辑思维”公众号,他在自媒体时代扮演着“身边的读书人”的角色,组织读书会,开微店,做视频,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而我们身处娱乐泛化的时代,已经由“星时代”转为“粉时代”,粉丝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不断进步,粉丝由原来的信息被动接受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并通过信息的整合、影响着媒体甚至是明星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娱乐圈明星危机重重的状况下,我们应该不只是考虑粉丝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应该转移视角,关注粉丝在明星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以柯震东吸毒事件为背景,研究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网络粉丝的行为特点及作用,最后为明星个人或公关公司如何利用粉丝进行形象修复提出相关策略。

二、粉丝在危机不同阶段中表现

美国学者斯蒂文・芬克在1986年提出危机传播四段论模式,在时间上廓清了危机的阶段。分别是:危机潜伏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危机解决期。本文也将从这四个阶段对此次柯震东吸毒事件引发的危机进行解读。

(一)事件回顾

凭借影片《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而一举成名的柯震东,迅速在两岸有了自己的粉丝团。当柯震东因吸毒在北京被抓后,其粉丝并没有表现出对他的厌恶,反而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如既往甚至超乎寻常的支持。

图 柯震东危机事件四个时间节点[1]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http:///?tpl=trend& word=%BF%C2%D5%F 0%B 6%AB.

上图是从2014年8月9日~9月7日,柯震东吸毒事件爆发前后得到的网民百度指数。从图中不难看出,从8月17开始,关于柯震东的网上不断升温,因此,可以将8月17日作为第一个时间节点,这个节点之前是危机潜伏期。关于柯震东的讨论在8月19日达到顶峰,之后开始逐渐降低,因此可以将8月19日作为第二个时间节点,17日~19日为危机爆发期。虽然19日以后讨论热度开始下降,但是8月29日柯震东被释放后网上搜索又达到一个小高峰,但就整个事件而言,百度指数的真正下降是在8月29日后,所以笔者将从19~29日这期间,认为是危机蔓延期。而在8月29日之后网民对柯震东的关注度与事件发生前基本持平,这一阶段后则为危机解决期。

(二)危机潜伏期

8月17日名为“徐航”的网友率先通过新浪微博爆料台湾演员柯震东吸毒,并提醒大家关注相关新闻。在第二天即18日,腾讯娱乐记者联系柯震东所属经济公司――台湾群星瑞智国际娱乐有限公司打探相关情况,得到柯震东经纪人柴智屏“会将消息公布于众”的回复。

柯震东粉丝在网络上得知此消息后,表现出“不会相信自己的偶像会吸毒,即使吸毒了也会继续支持”的忠诚态度。这种忠诚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口水战,比如有网友对粉丝的这种盲目崇拜进行批评,而粉丝则明确表示在没有确切消息前只听微博网友一面之词就断定柯震东吸毒,对其不公平。粉丝们在网上表现出来的强烈支持态度,实质上对网友散播柯震东吸毒事起到压制作用。可以对比一下同样吸毒被抓的李代沫,在官方未发出消息进行确定之前,他的粉丝在网上并没有对网友的批评进行强烈的反驳,因此,李代沫吸毒一事,在发出确切消息前,网上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批评态势。所以,粉丝的忠诚度越高,网络活动参与动机越强,在明星危机爆发前对相关批评的压制度就越高。

(三)危机爆发期

危机爆发期为8月18日至19日。首先8月18日,北京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确认此消息,当晚,柯震东经济公司代表柯震东向大众道歉声明;19日,有关柯震东和房祖名吸毒的事件出现在央视新闻中。此时柯震东的百度指数已经由17日的23010次上升到19日的1581251次[2]。可见,这起明星危机事件已经进入到全面爆发的阶段。

得知真相之后的大部分粉丝依旧表示出对柯震东的支持,而且表现出了强大的网络凝聚力。在网上呼声较高的是“男神挺住”,“出来了,你还是我们的男神”等的话语,并且为柯震东加油的话题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的热门话题排行榜第二名。笔者在浏览中新网生活频道的时候发现,在微博热门话题24小时排行榜上,热度前三名都与此事相关,激励柯震东的评论内容占据话题的多数。更有柯震东的粉丝们在其他名人微博下面留言,对他们在柯震东吸毒后不予以心理支持和鼓励的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而在与柯震东相关贴吧中,也出现粉丝为柯震东加油的声音,甚至已经淹没了网友对此事中立的评论及对这件事情批判的内容。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粉丝群体在自媒体时代所体现出的主动性以及在此次危机事件的作用:首先,粉丝的这些行为展现出他们因为共同喜欢柯震东而彰显的虚拟群体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容易使网上有利于柯震东的言论呈现出沉默的螺旋效果,变得更加强大;其次,粉丝们营造的对柯震东有利的网络语言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众对于吸毒造成的恶劣影响的意识,因为粉丝们成功地将网络上对柯震东吸毒事件的议论重点转向网友对“脑残粉”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网友和媒体对吸毒事件的注意力。

(四)危机蔓延期

8月20至29日是危机蔓延期。在这段时间内,关于柯震东的百度搜索指数逐渐减少,主要是柯震东所属经济公司进行各项公关活动的结果。柯震东29日在北京释放当天,在公司的安排下召开道歉会,在柯震东个人陈述的8分钟内,有关“道歉”、“后悔”、“犯错”的字眼不断出现,可以看到,经济公司牢牢把握住“道歉”这个议题,想赢得观众的同情心,而柯震东也竭尽全力的去表现。此时道歉会扮演着大众媒体信源的角色,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情况。众所周知,大众媒介具有议程设置的作用――大众媒介突出报道的内容,会影响到事件在大众心目中重要性的评估。所以,在道歉会之后,关于柯震东的讨论虽然又出现一个小高潮,但内容变成了对柯震东道歉的态度的讨论。大众通过媒体了解了柯震东的态度,增加了对他的同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柯震东吸毒事件本身严重性。

粉丝在此阶段的作用则是直接影响到与柯震东相关的影视业商业链条。由于有传言说有关柯震东出演的多部电影即将撤销其角色或者找替身重拍,引起粉丝们的强烈不满,有很多粉丝表示如果没有柯震东,不会去看电影。从宏观上来说,粉丝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单纯的对偶像支持,更涉及到制片方和出品方的利益,因此粉丝们在这里已经对电影制片如何处理影片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粉丝不仅在网络语言环境构建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影片商业利益中也体现出一定的主动选择权,这就为柯震东后期形象修复提供了机会。由于影片上映,柯震东可以依靠自己的演技和俊朗的外表让观众重新认识自己,深化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弱化此次吸毒事件后在观众心中留下的“瘾君子”印象。

(五)危机解决期

危机解决期是8月29日之后,关于柯震东吸毒事件的讨论逐渐减少,百度搜索指数最终恢复到事件爆发前的水平。这段时间,粉丝对柯震东的关注度明显比发生吸毒事件发生前更强,笔者以微博中转发量和评论量为指标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在事件发生前,柯震东每条微博的评论量平均在5000左右,转发量3000左右;案发后,从8月30日到11月15日,仅有5条,评论量约平均在7万,转发量约平均在2万[3]。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在案发后,网友对柯震东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几乎是原来的10倍。关注度增强,但是并不一定表示网友对他的支持率上升,笔者再通过等距抽样法,选取吸毒事件发生前的20条原创微博和事前发生后5条微博评论进行对比。案发前的微博每隔5条评论抽取其中一条,每条评论下抽取20条,分析案发后网友评论的态度。 将态度分为三类:支持,在留言中表示出明显的加油,喜欢,支持等显示出积极态度的关键词;反对,在留言中有讨厌、等消极态度的关键词;中立,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不表示出明显的喜欢或者讨厌的态度。统计多次平均数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

由上表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粉丝对柯震东不仅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在支持率也有所提高。在进行抽样的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由于柯震东在事件发生后很少发微博,粉丝们对他的关心和鼓励只能通过评论他原来的微博来实现,这从侧面说明了事发后柯震东与粉丝的互动明显减少。

通过以上对危机事件四个阶段的分析,笔者总结出粉丝在此次危机中的几点作用:

1.在危机潜伏期,粉丝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主要是起到在网络舆论中对那些不利于柯震东的言论进行压制的作用,避免了舆论批评一边倒的状况。这可以为个人或者经济公司的危机公关提供更多时间支持和针对性策略的实施。

2.在危机爆发期,粉丝们表现出较强的网络虚拟凝聚力,极力在网络上营造有利于柯震东的话语环境。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网络热议程度的增强,粉丝在一定程度上将媒体的报道重心由柯震东吸毒事件转向大众评论,使得大众对柯震东事件的关注度降低,有利于危机事件的冷却,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

3.在危机蔓延期,经济公司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危机公关起到重要作用,粉丝主要是对柯震东影片是否上映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柯震东经济公司掌握了危机中的话语权,在道歉会上紧紧围绕“道歉”议题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媒介报道的内容,进而将大众的注意力由柯震东吸毒事件转移到其道歉的态度上。而在影视商业链上起重要作用的粉丝,不仅对柯震东的影视作品是否上映等问题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柯震东通过这些影片中自己表现出的阳光帅气的形象,对自己在这场危机中形象的损失也起到了弥补作用。

4.在危机解决期,粉丝主要是关注柯震东吸毒事件之后的个人行为,通过新浪微博留言的方式,对他进行鼓励、支持,这有利于柯震东在心态上尽快恢复平静,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去。

三、形象修复策略

笔者认为,对明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危机已经过去,而是危机过后重新塑造自己形象,以便更好地出现在公众面前,赢得大家的支持。通过危机四个阶段的分析,已经看出粉丝在此次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当明星遇到此类危机事件时,不能只想着通过经济公司的公关活动,也应该自己行动起来,利用自己与粉丝的关系,积极参与到形象修复的过程中来,而经济公司也不能过度依赖会、道歉会等官方的形式,应该合理利用粉丝,让粉丝参与到危机公关活动中。

(一)明星利用微博等平台与粉丝保持互动

据新浪微博副总裁王雅娟表示,平均每一个微博账号都有200个人关注,也就是说,当有一个人一条消息的时候,会有200个人可以同时看到的。柯震东微博粉丝有3385万人,当他发微博时,不仅这些粉丝会及时关注到,并且粉丝会通过主动转发和评论相关信息,而让更多的网民看到,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明星的形象构建。所以,柯震东在危机事件过后,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将对自己有利的消息尽快出去,重建自己在大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应注意更多新媒体的出现,让粉丝可以通过更多平台关注到自己喜欢的明星,这就为明星提供了更多形象修复的平台。所以,当明星需要传达有利于自己形象的内容时,应该在注重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进行同步传播,以扩大影响范围。

(二)卸下明星光环与大众拉近距离

明星扮演着粉丝精神领袖的角色,柯震东吸毒事件发生后,粉丝仿佛失去了娱乐、时尚等方面的方向,所以,柯震东的粉丝在事后表现出更强烈的关心,但是要赢得其他人的关注,则需要更多技巧。以微博女王姚晨为例,她的粉丝数一直保持冠军,这与她的微博内容是息息相关的。笔者对她的微博文本进行分类,有以下几种:1.个人生活,包括吃喝玩等;2.工作状态,时尚活动或影视剧拍摄现场;3.公益活动,包括帮助弱势群体和保护动物;4.社会热点话题,主要是社会新闻,通过观察看这些内容可以感觉到姚晨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工作,关注着身边事,然后才是一个明星,这无疑会让粉丝感到很亲近。柯震东也可以通过这种内容,表现大众的喜怒哀乐,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三)公关团队应该与粉丝团队合作,共同帮助明星度过危机

明星危机事件发生后,形象修复是一个比较费时费力的过程,仅凭借名人自媒体信息和粉丝的互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大的公司公关团队来系统的运作。如果公关公司与粉丝进行合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举办明星见面会,带明星与粉丝一起参加公益活动,通过专业的团队运营,有利于明星的消息,并借助粉丝力量传播等,这些不仅是粉丝喜欢且会积极参与的事情,也是修复明星形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凯瑟琳・弗恩-班克斯著.陈虹等译.危机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粉丝经济论文篇(4)

BAT入局搅动文化跨界

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papi酱,这些文化跨界的成功案例背后都有粉丝经济的影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可以向四周发散的自媒体。那些能够引起足够多粉丝注意的自媒体便成为了我们口中所说的“网红”,而对于这些“网红”的追捧者便成就了这些媒体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正是因为粉丝群体的存在最终才成就了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的出现。

由粉丝衍生而来的粉丝经济无疑成了推动文化跨界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互联网+文化”则为这种速度又增加了另外一种加速度。以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为主要载体的产品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以现在较为热门的众筹为例,项目在开始之前便在众筹平台上进行预热积累粉丝,然后再借助粉丝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获得初期急需资金的同时积累人气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诸多项目的首要选择。

阿里、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便已经开始利用粉丝经济的理念开始将项目进行众筹,以项目当中的故事或者创作人员在粉丝当中的号召力来获得项目发展前期的关注和资金。这种利用粉丝经济促进项目有序推进的全新模式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

不同的是,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只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而已,而之前提到的在阿里、苏宁众筹、聚米金融、京东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案例却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已;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利用不断形成规模的粉丝经济实现最为直接的资本转化。无论是原生于粉丝经济本身还是觊觎粉丝经济的资本力量都已经成为促使文化跨界的关键性因素。

B2B、B2C、O2O……何种力量造就行业发展?

如果说粉丝经济助推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那么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则成为粉丝经济能够持续产生内生动力的关键。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形态,粉丝经济源自于文化本身,依托明星,借助明星的号召力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行为,并从中产生利润。如果少了情感驱动,那么粉丝经济就缺少了利润转化的动力,缺少了利润的驱动,就不能称之为粉丝经济。以知乎、豆瓣和百度贴吧为例,尽管有些版面有很大的用户量,但是这些版面缺少对于粉丝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样不能利用号召力和凝聚力进行利润转化,那么这种模式同样不能够称之为粉丝经济。而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正是弥补了知乎、豆瓣和贴吧的缺陷,将粉丝以明星平台的形式聚拢起来,再通过情感驱动来号召粉丝购买,实现变现,这种经济才能被称之为粉丝经济。

可见,一个平台或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情感驱动力是判断平台或项目是否为粉丝经济的关键指标。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融资,《灵魂罪男女》、《小主起来嗨之死亡直播》、《谋杀之彼岸荼蘼》等网络大电影陆续获得众筹成功都在表明情感驱动已经成为制约粉丝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利用源自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媒介,粉丝经济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B2B、B2C、O2O等互联网的经济形式不同,粉丝经济直接连接依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经济形式与传统的经济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形式大多强调的是公司或者团体的作用,很多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或公司的集体运作才能实现变现,而粉丝经济则强调的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粉丝自传播的力量,这种力量累积和发酵而成的长尾效应便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作为粉丝经济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筹,特别是文化众筹将情感驱动的这种内生动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众筹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社交意味,这种感受能将以情感驱动为主的粉丝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以影视众筹为代表的文化众筹一经出现便成为连接文化跨界的桥梁,更成为促使粉丝经济快速变现的渠道。

“桥梁”是表象,“渠道”才是本质

文化跨界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让文化以一种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变现”,让广大用户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种衍生于互联网本身的东西,这种东西较之前的文化产品新颖,更加容易让这个市场情势下的用户接受。

粉丝经济是一种发端于粉丝自身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以文化跨界产生的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和二更食堂等新生形态为载体,借助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形成能够进行迅速变现的一种经济形式。

如此看来,文化跨界与粉丝经济必须通过某个桥梁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而当下兴起的文化众筹恰恰扮演了这个“桥梁”的角色。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都是一个传播体。传统行业环境下用户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扮演的是主动传播的角色,而且用户在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多向互动的。

这种多向互动的信息流便是我们称之为的“社交”。而以“4I理论”为基础的文化众筹恰恰又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式。因此,文化众筹自然而然地便成了链接文化跨界和粉丝经济的桥梁。

随着以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资本的青睐,资本的介入迫切需要以粉丝经济为主要盈利点的平台迅速实现变现,papi酱近期召开的广告招投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类似与papi酱的网红能够顺利实现变现,但是对于很多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网红来讲,依然在寻找着较为合适的变现渠道,而文化众筹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较为绝佳的平台和入口。将粉丝流量在文化众筹平台上实现过滤,获得粉丝当中的“真金白银”,再将这些粉丝进行“变现”和转化。

成功率是“杀手锏”,产品闭环是“终结者”

所有衍生于粉丝经济的项目都必须通过某种平台或某个形式才能实现变现。这个规律就连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这样的网红都无法回避。因此,对于一个基于粉丝经济的众筹项目来讲,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一个项目众筹成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众多众筹平台的出现,粉丝经济能够顺利转化的途径不断增加。众筹平台的不断涌现同样导致了当下众筹平台质量的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众筹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众多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众筹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能保证众筹成功,顺利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呢?

众筹成功率依然是杀手锏,谁保证了成功率谁就能获得项目和用户。对于每一个上线到众筹平台的项目来讲,它们之所以会进行众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如果众筹平台无法保证上线项目顺利实现众筹成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势必会面临难以启动甚至搁浅的风险。而对于用户来讲,只有众筹成功率较高的平台才能保证投资的高效率,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次投资都能得到回报。因此,保证项目众筹成功率的平台才能获得项目和用户两方的青睐,并最终促进文化众筹的成功。

众观国内众筹市场,尽管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不断涌现,但就众筹的成功率来讲,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中只有京东众筹、聚米金融、苏宁众筹等平台的众筹成功率较高,这些平台除了在前期就对上线众筹项目进行严格把控之外,后期依靠平台良好的背景能够从用户、风控、资金、公关传播等方面对上线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样也能够帮助项目在上线到平台之后便能够轻松实现众筹成功。

强化用户体验,才能形成“用户+平台+项目”的产品闭环。社交属性始终是众筹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也是众筹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区别于其他P2P的显著特征。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就必须要求众筹的过程不断强化对用户体验的优化。文化类众筹项目本身又带有很多互动的属性,很多参与众筹的用户除了看重众筹的收益之外,还会掺杂进很多复杂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比如对某位明星的崇拜、对于某个项目故事的热衷、圆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这种带有情感的互动成为众筹区别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形式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体验的好坏成为判断一个众筹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尽管国内很多众筹平台都在尝试着优化用户的体验,但是依然还有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以京东众筹、聚米金融和苏宁众筹为例,这些平台之所以能够在众筹领域不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相当要紧的位置。每一个上线到平台的项目都必须经过较为严格的风险把控,这无疑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加了用户的安全感,摒弃了一些P2P网站由于缺少严格的项目监管对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用户有关投资安全的体验得到了提升。

除了对上线项目进行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结合影视众筹的特点,组织参与投资项目的用户探班、观影会、明星见面会等活动,这种活动无疑在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给上线项目涂上了更多的轻松互动的色彩,通过互动,用户不仅能够了解到所投项目的具体进度,而且能够真正满足用户投资这个项目的初衷。

“用户+平台+项目”这种三位一体的全天候的用户体验方式无疑更加能够促使用户进行投资,因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了完美的产品闭环,这种闭环能够带给用户一种优质的体验。这无疑将会使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安心,上线到这些平台的项目亦可以顺利实现众筹成功。

打通全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让投资者与项目方实现双赢。随着项目运作进入到新阶段,全产业链运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打造的拳头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有横亘整个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才能保证上线项目能够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成功回笼资金。

粉丝经济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粉丝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经济这一概念最初是源于直播平台,来自草根的主播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表演,粉丝作为关注者对主播的表演通过送花等虚拟礼物的行为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主播由此获取收益。此后,这一概念延用至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为营销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粉丝”这一群体主要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也是粉丝经济逐步兴起的时间段。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出现了广义上的粉丝,从邓丽君、四大天王、小虎队这些中青年音乐迷到日本、香港影片盛行之时的影视迷再到七龙珠等少年儿童动漫迷,粉丝经济有了起步,人们会为了喜欢的偶像去购买碟片、卡带,去收集漫画书、海报并由此兴起了娱乐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并没有形成粉丝经济。随着大众文化和商业化发展,明星产业化开始出现这也随之带来了粉丝产业的兴起,从快男超女到加油好男儿等等这些应运而生的选秀活动出现了一大批的狂热的粉丝,并且为这些选秀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粉丝群体的出现带动了粉丝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和商业水平发展不足,此时的粉丝产业还没有转化为粉丝经济,“粉丝”这一群体的购买力转化率还没能提升,直到互联网的普及。

二、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分析

1.营销方式一:情感营销

在《粉丝力量大》中张嫱把粉丝经济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①由此,企业为了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采取,1.拉近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的距离,2.提高粉丝的参与感,3.增加粉丝的代入感等方式对自身的产品进行粉丝经济的营销。

在老牌日化用品――汰渍的近期营销活动中采取品牌+明星+平台的模式,用见面会、直播、等方式使明星贴近粉丝,采用明星与现场粉丝洗衣服等互动游戏来增强粉丝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使产品成为促进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的核心,以达到将粉丝对明星的情绪资本转化为购买力。在此次汰渍直播中直播播放次数达570万,店铺访问量24万,打破天猫直播纪录!在8月22当日,直播开始前,即收获近500万点赞量,截止到当日下午4点30分,共累积1690万点赞量。 而在巨大的流量之下汰渍当天爆款销量高达5778套,单日圈粉40736 ,直播间直接增加品牌关注数4724真正做到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

2.营销方式二: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现在主流的网络营销有:(1)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被关注者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粉丝每天更新内容和大家交流互动,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来达到营销的目的。微博营销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用互动性、实时性、低成本、传播快、开放性这些独特优势成为粉丝经济中的营销主战场。(2)视频营销: 视频营销指的是企业将各种视频短片以各种形式放到互联网上,达到一定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在传统营销之中,视频营销主要通过企业在电视上投放视频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而在现如今视频营销不再局限于电视广告的投放。企业使用网络视频、宣传片、微电影甚至是较新出现的自制视频短片的形式,通过和明星、网络红人、有名的创意视频工作室等有较多关注者的IP合作利用这些大IP的庞大粉丝群体来进行营销活动。视频营销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在现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购买行为发生时具有偏向性。(3)直播营销:直播营销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节目的播出方式,该营销活动以直播平台为载体,达到企业获得品牌的提升或是销量的增长的目的。直播营销有几个核心,一是揭开神秘的面纱。在现实生活中明星、企业、电视台、时尚秀场等这些都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直播这些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他们,以此增加对明星使用的物品、企业的产品和国际品牌的认同感,让观看直播的粉丝们觉得明星们“潮”“时尚”是因为产品从而引发购买欲。二是粉丝是上帝的满足感。直播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点赞、评论、送礼物,现如今无论是网红门直播还是企业会直播又或者是综艺活动直播都会让观看者参与弹幕讨论,如果直播的内容足够吸引观看者还可以送上虚拟礼物进行打赏这种提高粉丝们姿态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粉丝们的心理需求也增加了观看直播的粉丝们的产品好感度进而引发购买欲。

3.营销方式三: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饥饿营销发生的基础是粉丝,在 饥饿营销在粉丝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苹果手机的营销事件,在建立起苹果这一庞大粉丝群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物以稀为贵从古至今都适用,通过数量少、限量、高端这些定位让消费者认为使用苹果手机是身份的象征且没办法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版的手机是没有财力的表现,通过这种营销手段来促进苹果手机的这一粉丝群体来竞相购买。

三、粉丝经济下新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分析

新式营销和传统营销从来都不是对立存在的,新式营销是基于传统营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一种全营销的姿态,是包含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具有:1.全媒(全网)性:人在哪里,传播就要到哪里。什么样的媒介能够覆盖目标受众,就使用什么样的媒介。2.内容性:一切皆内容;产品是内容,内容也是产品。3.传播性: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快速迭代,社交媒体、新媒体在不断演进,权威已经瓦解,中心已经不见。4.社交性:无社交无传播,社交成为传播的催化剂。社群、圈子等等将在传播中起到关键性作用。5.信任性:无信任无交易,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就是一个品牌与受众培养信任的体系。它的核心是内容为王,传播取胜。而在传统营销之中的核心是渠道为王,终端取胜。②传统营销的主要营销模式是:(1)商营销模式:企业营销主要依赖于商团队,企业在各个地区招聘区域或者独家,然后通过这些,再发展下线经销、分销、零售队伍;企业只需要负责对口联系这些商,其他工作都不需要介入。(2)经销商营销模式:是商营销模式的一种进化。因为企业发展壮大了,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压缩,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企业选择“淘汰商、重点扶持经销商” 的营销政策。(3)直营模式:企业自我经营,而不是依赖于商、经销商等渠道合作伙伴。传统营销通过构建自己的产品流加上大范围的统一的产品电视、报纸等广告和小范围的地方性店铺活动广告,这种营销模式影响力和效果都无法和新式营销相媲美但是传统营销模式在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客户在没有见到厂商的员工时,一般都会非常谨慎,不会提前支付款项,这也是新式营销无法取代的。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所有的营销方式包括新式和传统的各种方式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为前提互相为基础。粉丝经济在未来的定义绝对不会只是现在这种限于明星、偶像、行业名人。粉丝经济这一发展模式我相信也会是将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粉丝经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粉丝经济的发展能够建立起企业和用户的联系,增强购买忠诚度。但是,无论企业采取何种营销模式,产品本身才是关键。只有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才能够长远地发展。

粉丝经济论文篇(6)

一、前言

社会化网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生活领域,其还延伸到了政治领域以及文化领域,使得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粉丝经济属于网络经济的一部分,对社会化网络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此种经济形态是对传统营销的巨大挑战,但其同时也起到了增强市场活力的作用,所以,探讨粉丝经济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化网络中“粉丝经济”营销的思考

(一)新形势下粉丝身上体现出的特征

在社会化网络中,粉丝身上表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首先,主动性强。网络使得粉丝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明星,他们的行为也因此更加主动。受到传播模式的局限,以往情况下粉丝想要与明星发生接触一般是比较难的,并且往往是通过单一的媒介,过程中粉丝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但社会网络使得此种模式发生了较为彻底的变化。比如,粉丝通过网络即可获得明星的最新动态,甚至是接下来的行程,这种情况下,其见到明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其行为受到的限制也会比较少。同时,社会化网络也给粉丝获取明星信息创造了更多机会,使得媒体地位发生了动摇,粉丝在追星中能够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并且,由于互联网平台也由以提供内容为主演变为以社交为主,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粉丝之间不再有时空障碍,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粉丝圈也因此呈现出虚拟与现实互相交错的特点。其次,参与度高。社会化网络改变了信息传播结构,粉丝既是信息接收方,同时也是传播方。此种网状传播模式使得信息传播能够涵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粉丝也能够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社群或者圈子。粉丝社群可以集中表达粉丝诉求及意愿,由此产生的群体效应使得他们的诉求更容易引起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粉丝在明星事件中的参与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逐渐从单纯的受众变成了参与者与受益者。通过社会化网络,粉丝能够发现、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其他人,他们彼此之间会因此建立联系,并最终发展成一个以关系与共同爱好为基础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中,信息是以裂变的方式进行传播的。

(二)营销模式发生的深刻变化

在社会化网络兴起之前,粉丝经济营销通常以下述方式进行:明星借助发行唱片、参演影视作品以及推出限量藏品等方式,来进行文化传播,粉丝为了支持明星而消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消费行为导致了粉丝经济的产生,特点表现为明星掌握主动权,与粉丝互动十分有限。在社会化网络兴起的背景下,上述营销模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为:随着私人空间逐渐体现出公共化的发展趋势,粉丝接触的社交圈子也越来越广,人际网络使得信息的跨圈子传播得以实现,并对明星主体的营销模式产生了冲击。在此种背景下,明星进行文化传播的渠道也更加丰富,粉丝经济营销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

当前,信息实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种为直接传播,常见形式为明星在公开场合或者节目中呼吁粉丝支持自己的作品。现实中被广泛提及的粉丝福利其实就属于直接传播,其以给予粉丝报酬为主要特征,可以起到保持粉丝对明星的热情、维护粉丝与明星的关系等作用,有助于消费范围的扩大,是使粉丝经济增值的有效手段。第二种为隐性传播,指的是信息实体以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往往是被隐藏起来的。此种传播方式常用的方法为植入广告,传播方式看似较为委婉,但却依旧有着很强的目的性,类似于一场精心设计的预谋。第三种为无意识传播,以目的不明为主要特征。由于需要粉丝自己解读,此种传播方式经常会取得始料不及的效果。比如,雷军通过微博分享了一张小米路由器图片,但经过网友的恶搞之后,这张图片在微博广泛流传开来,并被称为小米豆浆机。这件事情使得九阳豆浆机意外登上了热门话题榜单,股票在几天内迅速上涨。总体来讲,社会化网络使得信息能够进行网状传播,营销模式也在同时呈现出网状特点,不仅明星与粉丝的互动明显加强,粉丝群的群体效应也越发引人关注。

(三)社会化网络背景下的营销思路

1、将营销对象从粉丝扩展到粉丝圈

粉丝经济本身属于网络经济的一种形式,所以,二者的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当前对网络经济规律的研究成果也适用于粉丝经济。而根据互联网价值公式可知,当粉丝数量比较多的时候,不仅这个群体的影响力明显增大,其经济价值也在同步增加。所以,在裂变传播模式下,粉丝经济价值的增长将是十分迅速的。此种经济属于典型的品牌社群,所以,粉丝经济实际上也就是社群思维的表现形式。对于这一群体的营销,企业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粉丝个体上,而是要扩展至粉丝群体,借助圈子整合等方式,利用粉丝之间的影响力,来使裂变传播为营销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充分重视粉丝价值、积极经营社群,以此来维系关系,为营销奠定基础。

2、以社交思维代替传播思维

在大众传媒占据主导的时期,媒体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工具,广告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此种轰炸式的信息宣传手段其实代表的就是传播思维,其营销方式以高频次的信息灌输为主。但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发展,此种营销手段的弊端也开始显露出来:在社交处于核心地位的情况下,营销的进行以关系的存在为基础,媒体不再处于营销核心地位。所以,若企业依旧按照传播思维模式进行产品营销,那么其营销方式与受众需求将很难匹配,进而导致营销效果不理想。所以,这一时期的营销,应以社交思维代替传播思维,使粉丝能够参与到营销过程中来。这就要求营销过程中加强对沟通元的重视,并合理利用该文化单元来增强粉丝参与的热情。所谓沟通元,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单元,以内容为基础,其中涵盖了生活者均比较关注的热点,特点为:其可以迅速引发大量关注及讨论,并能够通过互动得到进一步扩展。还以上文中的小米路由器事件为例,雷军最开始的图片即为沟通元,故其一出现在公众视野,就引发了一大批粉丝的关注和讨论,这个过程中,有个别粉丝对这张图片进行了再造,即将其恶搞成了豆浆机的样子,并将其传播到了更多圈子里。经过粉丝互动,沟通元的扩展体现为其从最开始的局部图扩展为后期的“豆浆机”。因而,对于以情感为基础的粉丝经济,在营销的时候应科学利用情感共识对粉丝的影响力,进而调动其参与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化网络中,粉丝身上表现出主动性强、参与度高等新特点,对传统营销形成了不小的挑战。为了保证营销效果,企业有必要在认清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积极的将营销对象从粉丝个体扩展至粉丝圈子,并以社交思维代替传播思维,以增强粉丝热情。(作者单位: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清华.粉丝经济与微博的多维价值研究――以“OPPO李易峰特制版R7”微博首发为例[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1):60-65.

[2]孟圆圆.移动电商时代的粉丝经济运作模式分析――以“米粉”社群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04):77-79.

粉丝经济论文篇(7)

一、引言

网剧作为互联网时代衍生出来的新产物,在互联网环境下已有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自2000年5名大学生创作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剧《原色》开始,网剧一直以平稳的态势稳步发展,并且在市场上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1]。2015年作为国产网剧的高峰期《盗墓笔记》《心理罪》等优秀网络剧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国产网剧已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另一方面,网络剧的题材将向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迈进。与传统电视剧不同,网剧的播出环境与平台都依托于互联网,有着互联网时代下的独有特色。网剧的选角与宣传方式都有着互联网环境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明显,可以快速感知受众情绪,根据受众反应进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模式更加多元化,网剧的宣传将不仅仅只局限在电视上的片花播放宣传,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让网剧的线上营销模式也变得多元化。现今,网剧的题材多为大热IP的改编,IP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粉丝基础,所以大多数网剧拍摄初期便本着“粉丝至上”的原则。“粉丝经济”经过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粉丝对于偶像明星的一种情感寄托,而开始向着具象化的方向发展[2]。在这样的环境下,网剧多会考虑先抓住粉丝市场。作为娱乐时代的特有产物,粉丝的非理性消费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新产品的问世,商家多半会花重金邀请流量明星进行代言,从而打开新的市场。2019年,由企鹅影业与新湃传媒联合出品的网剧《陈情令》便是深谙粉丝经济的代表作,《陈情令》是由墨香铜臭的《魔道祖师》改编而来,《魔道祖师》作为晋江文学城排行榜排名前三的热门小说,拥有着强大的粉丝基础,在播出之后剧中主演更是凭借题材本身极大的话题度成为新一代的“流量明星”,使得《陈情令》这部剧成为了借助“粉丝经济”进行营销的最佳诠释。

二、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剧火爆的原因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对于网剧改编的参与感

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进行营销时,粉丝作为受众从来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具有积极能动性的群体。传受双方的地位平等,并且具有良好的双向互动性,影视公司应了解粉丝诉求,利用线上线下的联动营销,使受众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陈情令》剧组在选角初期流传出有演员带资进组加戏使得剧本本身改动很大的传闻,书粉在陈情令官博下纷纷提出合理化的诉求,使得片方不得不对剧本进行重新打磨,并且删掉所加戏份。粉丝拥有话语权是改编网络剧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粉丝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在社交平台上对影视公司提出合理建议与需求,只有让粉丝产生一种参与感与归属感,才能提高其对整部网剧的关注度,引发好的收视率以及顺利地开展后续的营销工作。

(二)议程设置与二次传播,扩大传播效果

网剧的传播效果不仅依赖于IP本身的受众吸引力,网络营销的议程设置作用也具有重大的意义。线上线下的大范围密集传播,不仅可以提高网剧在受众意识中的主体地位,让受众对网剧的播出产生极大的关注,制作方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收获反馈。粉丝群体自发为网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所发表的剧评等一系列言论,或是以剧中人物为原型进行二次创作的同人文与饭绘肖像,都属于对网剧的二次传播[3]。《陈情令》在播放期间,饭剪视频“以金玉良缘的方式打开陈情令”一举冲上微博热搜25位,B站51.8万的播放量与6.1万的点赞量使得《陈情令》在二次传播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二次传播不仅是对网剧的一次更好的传播,也是粉丝群体走进主流大众视野中的一个好方式。

(三)网剧本身对于“主流文化”的消解

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不同,网络IP剧的播放在题材和表现上总是存在着诸多争议。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剧受众只能按照书中原本的特定走向进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可以发表自己观念的部分往往少之又少。但是,网剧不论是题材或是选角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争议,使受众可以跳出原本的束缚,对网剧所展出的内容以及价值观进行激烈的讨论。所以,《陈情令》作为一部耽改IP剧还未播出便存在诸多争议,一经上线各路言论更是将话题热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话题度的加持下,使得其本身的传播范围与速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粉丝经济下的狂欢

网剧火爆之下的主演人气同样火爆,《陈情令》的播放使得其主演肖战、王一博同样拥有了强大的粉丝号召力。自2019年6月27日首播至2019年8月14日收官,肖战的微博粉丝数累计涨幅为1400万,王一博的微博粉丝累计涨幅为1700万,两位主演的微博粉丝数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在这样的粉丝增长幅度之下,两位主演所拍摄的杂志以及代言产品的销量更是节节攀升。两位主演一同拍摄的《时尚芭莎》电子刊销量截至2019年11月8日达到112.1万册,为《时尚芭莎》杂志创下了超过672万的收益,在这样巨大的商业价值之下,所有的广告主都想来“分一杯羹”,使出浑身解数让演员及其粉丝身上的价值做到“物尽其用”。

三、大热网剧的粉丝经济营销模式

(一)深谙粉丝心理,“趁热打铁”的借势营销

《陈情令》大结局进入倒计时时期,粉丝的讨论度也达到了巅峰,腾讯借助粉丝对该剧大结局剧情走向的好奇心理,在七夕期间借势推出新的策略,即:超前点播,提前付费观看大结局。该策略一出,虽然粉丝的态度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两极分化,但由于人们心理上本身存在的认知失调,该策略上线之后,一天之内借助庞大的粉丝基础,依旧有超过520万人选择了付费观看大结局,这一策略直接盈利超过1.56亿元。粉丝作为非理智消费行为较为明显的一个群体,十分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粉丝的情绪化反映多来自于偶像,没有一个粉丝愿意错过偶像的消息,抓住其对偶像作品的敏感性进行刺激营销便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按粉丝类型不同的精准营销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显示让粉丝的分层格外明显,《陈情令》作为一部IP改编剧在这方面的体现尤其鲜明,书粉、剧粉、演员粉等不同性质的粉丝均存在着不同的需求。购买衍生周边也是粉丝表达对偶像爱意的方式之一,陈情令官方商城上线吸引了无数粉丝为其买单[4]。从Cosplay服装到不同主题口红的开发,以《陈情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各类周边分别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粉丝的消费需求。随着市场的发展,粉丝的消费能力也不断地得到优化升级,市场只有紧跟粉丝脚步,合理利用大数据精准计算出不同类型的粉丝的实际需求,才可以“对症下药”,更好地利用粉丝的强大力量延长相关产业链。

(三)顺应粉丝需求的饥饿营销,剧集收官后的“售后服务”

《陈情令》作为一部耽改剧,其衍生出来的两位男主的CP粉的力量不容小觑,微博上两位男主的CP超级话题“博君一肖”粉丝量已达到了351万人。CP粉的需求不同于演员唯粉,是希望两个人可以同台出现的一个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售后服务”对于CP粉来说则显得格外重要。《陈情令》的演员CP作为“限定CP”,决定了在剧集播放结束后便各自发展的走势,剧方采取饥饿营销的方式抓住了CP粉这一庞大粉丝群体的需求,打着“主演最后一次同台表演”的噱头,使得大量CP粉为其买单[5]。在大结局后官方马上宣布了主演的见面会以及演唱会等后续活动,立刻引起了粉丝的集体狂欢,见面会门票以及演唱会门票都达到了几秒钟即售罄的效果,供不应求的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演唱会第一排黄牛票售价炒到15万一张的情况。

四、“大热”之下的“冷处理”

(一)坚持“内容为王”,高质量输出

随着UGC模式的兴起,“内容为王”成为了内容输出的关键词。优质的内容是网剧成功的关键因素。《陈情令》成为2019年暑期大热剧的原因,除了本身是优质IP拥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外,剧组本身对于内容上的改编以及剧中各个场景的布置均严格按照原著的描写进行,尽力在场景上做到最大限度还原,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书粉的需求。此外,《陈情令》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使作品本身的立意得到了更高的升华,这样的高质量改编不仅满足了粉丝心中的改编模式,还有利于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优质的内容作为现代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一环,影视公司在进行网剧改编时一定要把内容作为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原有粉丝的忠诚度,并且在维护原有粉丝黏性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去吸引新的粉丝,从而有利于后续营销的开展。

(二)IP资源的谨慎选择,听取受众声音

自2015年由IP改编而来的网剧《盗墓笔记》的播出带来了巨大红利,大热IP在网剧的市场价值已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现今,由IP改编而来的网剧已占据了网剧市场的“半壁江山”。IP资源的优劣对网剧质量至关重要,加之受众审美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对网剧IP改编的要求日益严格。“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受众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评判一部IP改编网剧是否成功。尤其是在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抄袭IP被改编成网剧而获得巨大收益的背景之下,影视公司在IP的选择上更要慎之又慎,精准地在良莠不齐的IP中选择优质IP资源进行拍摄,而不是只顾市场效益而忽略IP本身的口碑。

(三)调节影视生态,维护市场稳定

网剧市场作为一条盘根错节的产业链,常常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文化管理部门作为其幕后调控的“推手”,要做到的是合理地引导而不是过度的纵容。现今,高片酬之下粗制滥造的网剧比比皆是,政府只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网剧市场的各类“歪风邪气”进行管制,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网剧市场自身的“谨言慎行”更为重要,“粉丝经济”作为娱乐时代的产物,利用粉丝力量为网剧的文化输出助力固然能让网剧本身得到好的口碑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通过“讨好”粉丝而忽略对网剧本身内容与质量的投入,才是真正对网剧产业链的不尊重。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剧营销模式层出不穷,粉丝市场作为其收获经济红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粉丝经济”的收割必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跳出粉丝这个圈子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粉丝带来的红利在短时间内可以经过大规模的传播而被大众所感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优质的网剧往往是在制作与内容方面皆为上乘的。在传播过程中,粉丝固然会为网剧带来一定的网络效应,但是,在网剧的制作过程中如果对粉丝过于依赖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粉丝经济已然成为影视市场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影视公司只有适度把握方可合理利用,切莫“成也粉丝,败也粉丝”。

参考文献:

[1]崔保国,孙平.近十年来我国网络剧发展趋势探析[J].电视研究,2016(8):69-71.

[2]秦芹.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电影《小时代》的粉丝电影营销模式[J].电影评介,2015(13):25-26.

[3]张允,姚玉娇.“互联网+”时代网络IP剧的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6):85-89.

粉丝经济论文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林左鸣提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称为广义虚拟经济”。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大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科技时代,虚拟经济带来的市场利润远远超过旧经济时期单单靠实体经济带来的财富。网红经济指网红以自身品味为主导宣传产品,通过网络互动了解消费者喜好,加强粉丝粘度,从而依托粉丝群体进行定向销售,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网红经济所具有的特点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本文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网红经济进行探讨。

1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

2015年双11,张大奕店铺成为网红店铺中唯一挤进全平台女装排行榜的C店;2016年双11,开场不到4分钟,张大奕带着400万粉丝冲进全平台女装类目第一,日销售额超过Zara、H&M等大型品牌。尽管现在网红的产业链完善度和变现能力都比较完善,但它也是经历了1.0-3.0的过渡时期。网红1.0———文字时代,网络小说盛行,主要以论坛和聊天室为传播载体;网红2.0———图片+段子时代,以图制胜,用图片吸引人们眼球,但商业价值不大;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实现了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和“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的网红3.0———品牌与互动时代,网红注重与粉丝的互动,进而通过贴片广告,淘宝捆绑销售等渠道营利。网红自带超级IP,实现流量变现,使网红经济成为当下中国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之一。

2网红经济的特征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市场的营销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由“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培养欲望,形成记忆,促成行动”的营销法则转向“产生兴趣、自主搜索、聆听口碑、促成行动、分享朋友圈”这样更为主动的营销模式。张大奕更是成功的运用这种反营销学,用粉丝的需求反推供应链,在线上征集粉丝意见,“条纹衬衫是要粗条还是细条”、“裤子为了保证垂度和舒适度,需要用棉+氨纶材料,成本会有点高,做还是不做”,根据评论内容,及时获得粉丝个人喜好以及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调整生产线。在互动中,粉丝参与到衣服设计中,加强了粉丝的参与度和粉丝粘度,同时使粉丝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私人化定制体验差异化产品,满足社会心态多样化。张大奕的产品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生理需求,还在产品上附加自己的情感,提高消费者对自创品牌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粉丝持续消费,使自己变成自带IP流量的不败网红。网红自带IP流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快速变现。

3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3.1广告收入

网红因其人气高、阅读量大,自带IP等性质,一些广告商将目光锁定到一些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网红身上,这些网红被视为意见领袖,其中Papi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其视频的搞笑和原创性,拥有2337万粉丝的Papi酱在首轮融资结束后,首条广告植入权拍卖到2200万的天价。这些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自带粉丝粘度,因此广告商希望借助她们吸引网红自带粉丝群体的关注度,粉丝再通过转发等途径将广告传播给更多受众,实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扩大商品广告的覆盖范围。通过网红打广告,不仅广告商可以提高自身产品的关注度,网红也从中获利,粉丝也感觉在网红的引领下走向潮流风向。

3.2电商盈利

福布斯报道2015年网红张大奕年赚3亿元人民币,合4300万美元,收入超过范冰冰,其电商店铺新品上线2秒钟,被粉丝全部秒光,月销售额达百万元超过一些线下店铺。张大奕将粉丝流量引入电商平台,再通多产品销售进行变现,实现了网红+电商的完美结合。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是它的精准销售,测款来源多数来自粉丝群体,满足粉丝的消费心理,并且构建互动化的购物场景以及趣味的视频制作给粉丝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使粉丝认同消费。张大奕以自身巨大的流量优势,配合背后的如涵科技完成流量的转化购买,运用微博+电商这种手段实现上游设计生产和下游推广销售的完美组合。

3.3直播打赏

一些西方国家有给服务人员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也逐渐发展到自媒体平台上,一些网民会为自己认为好的网文、视频付费,其目的都是表达自己对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赞赏以及感谢。在OGC过渡到UGC+PGC时代,张大奕紧跟时代,通过小视频录制、视频直播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为粉丝排忧解难,充当知心大姐姐,加强粉丝对其的依赖度。并且通过直播展示自家店铺产品,从细节图到整体图,用亲切、幽默的表达在短时间内增加粉丝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使新品短时间内售罄。并且还有一些粉丝对其喜欢的“主播”进行打赏,甚至有的粉丝“一掷千金”只为博网红一笑,网红表示感谢与其互动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而后这些打赏的虚拟货币再由网红与平台协商分成。张大奕虽日进斗金,但也有一些网红只能靠刷流量过日子,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4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成立专业运营团队

网红虽然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引导着消费者的审美与消费,但是只靠网红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网红张大奕的成功与背后强大的运营团队———如涵科技是密不可分的,如涵科技是网红孵化器的第一批试水者,其独特的电商运营模式:KOL运营充当粉丝经纪人———网红进行粉丝导流———采购生产整合上下游资源———电商变现,使其成为网红背后的巨人。张大奕负责在网络平台吸引粉丝,汇总大众喜好,之后再由如涵科技管控供应链,并且如涵科技汇总旗下网红的数据,进行分批汇总,将每一个小订单变成集体批量生产,再将成品按比例分发给旗下网红,帮助网红实现快速变现。

4.2整合供应链上下游

即使现在虚拟经济拥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虚拟经济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作为杠杆撬动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的。网红要想通过电商获利,利用社交平台进行精准推销是远远不够的,网红还需要同时整合上下游。了解受众对材料、颜色、款式的喜好后,张大奕进行分门归类汇总后,再由如涵科技大批量采购原材料,形成小型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并且选择可靠的生产商进行长期合作,把生产批量降到最少,加强信息化分析能力,使成品流动速度加快。

4.3具备产品创新能力

网红越来越多,网红商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张大奕在网红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头部网红,是因为其产品具有特色,张大奕坚持亲自挑款,在一些大牌服饰流行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每一个平凡女生的奢侈公主梦。并且张大奕的电商店铺只有“吾欢喜的衣橱”一家,避免消费者掉入所谓的供货商与工厂拿货的陷阱,并且赋予店铺独特标签也方便消费者进行回购,并且张大奕还为自己的旺旺ID:裙子卖掉了演唱同名歌曲,通过宣传形式的不断创新,吸引粉丝注意力。网红特有的优质IP,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一个新的风向标,流量变现形成了网红经济,网红经济是“一颗无形的心”满足消费者追求差异化服务的心理需求,在经济转型的今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以张大奕为例分析了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并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谈论张大奕战略布局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看出,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网红只有持续的生产原创内容形成IP,加深垂直领域的发展,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方能使网红经济顺利度过瓶颈期,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因此,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分析网红经济,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包晓洁.网红经济下传统服装制造业的供销方式革新[J].经济与管理,2016,(12).

[2]高飞,高美妮.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网红经济的发展[J].科技展望,2016,(31).

[3]郭勇.自媒体时代下网红经济探析[J].市场研究,2017,(01).

[4]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邵巧露,张淼.网红经济的营销建构[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4).

[6]唐齐昉.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迪斯尼乐园的体验传播[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01).

[7]王玉.从网红到网红经济的跨越———以papi酱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8]晓林,秀生.看不见的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赵华.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7,(05).

粉丝经济论文篇(9)

“网红”,成功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15年十大流行语。何谓“网红”?就是指受到网民疯狂追捧而走红的人,这些人或靠相貌或靠才艺。有商业头脑的“网红”们绝不轻易的浪费自己的人气,他们将自己的关注度和人气转为生产力和购买力,以此来创造收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网红经济”。2016年中国第一网红“papi酱”成功融资1200万,估值1.2亿人民币,成为“网红经济”的典型案例。

“网红经济”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土豆效应”来解释,“土豆效应”指的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消费者舍弃奢侈品,转而购买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导致价格低廉的中低端产品销售的增长。其实很容易理解这种效应,假设在经济萧条时期,肉类价格迅速上涨,人们自然就会去选择购买价格相对较低,但同样可以满足饱腹需求的土豆。现如今实体经济发展疲软,加速了非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商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网红经济”前进的步伐。网红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吸引粉丝,再利用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自己的店铺,将粉丝力成功转化为购买力,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也曾表示,“网红经济”是淘宝上出现的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电商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不可估量。

但电商只是“网红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依托,定向营销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统营销不同,定向营销更关注顾客,而非产品,其核心是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关系,充分了解顾客需求,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而不再是从某一产品或单一服务的角度出发进行推广销售。此外,定向营销不仅仅关注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关注顾客的购买额度,力求在定向的基础上提高对每一位顾客的占有度。

身带个性漂亮、幽默搞笑等各种标签的网红,利用其超高人气和知名度聚集了一大批粉丝,这些粉丝或是欣赏其衣着品味、或是羡慕其生活方式,重要的是这些粉丝愿意为他们喜爱的网红买单。网红们凭借这几点巧妙的识别出了自己的顾客群体,即仰慕自己的粉丝。现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知名网红的粉丝数高达上百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潜在顾客群。在这些成百甚至上千万的粉丝中,有一些我们所谓的“铁杆粉”,即网红的狂热追随者,网红们通过观察这些“铁杆粉”的网页关注行为,可以快速识别出对其服务的方向以及服务的价值,他们也清楚的知道这些价值要比普通粉丝高的多,所以集中精力提升对“铁杆粉”的服务价值,是网红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他们需要依靠“铁杆粉”来保证自己的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为了不流失粉丝和保证市场占有率,网红们积极的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及时的了解粉丝群的需求取向和消费水平。这一点和传统营销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营销面对的客户都是未知的,所以很容易流失。网红们通过社交媒体互动了解粉丝的潜在价值,并且将不同价值水平的粉丝区分开来,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将普通粉丝和“铁杆粉”区别开来,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驱使网红们首先关注“铁杆粉”的需求,所以他们可以很快的设计出满足各色“铁杆粉”共同需求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又极易被生产出来。“偶像效应”使得“铁杆粉”们并不十分在意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他们更多的是在意是否购买到了偶像设计发售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偶像周边”。“周边”产品种类越丰富,关注的同时也会及时的关注粉丝们的动态,随时保持和粉丝们的双向沟通,即及时了解粉丝的需求和想法。以现如今微博上很火的一些美妆博主为例,这些美妆博主先是自己一些有关美妆的视频或博文,渐渐地随着粉丝的增加,美妆博主们会开始根据粉丝们的留言,制作满足粉丝需求的美妆教程。这种网红与粉丝间的双向沟通是成功进行定向营销的重要一步。

简言之,“网红经济”下的定向营销就是从网红识别粉丝群,将他们作为自己潜在客户群,到粉丝差别化,将普通粉丝和“铁杆粉”区别开来,再到与粉丝进行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最后,网红们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一过程进行不断的巩固与重构,以保证自己能够成功的将关注度和人气转化为生产力,取得利益最大化。

但“网红经济”下这种将粉丝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营销手段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一方面,从网红自身的角度来说,人们对于“网红”的定义各不相同,像Papi酱、艾克里里这种依靠自媒体和幽默搞笑细胞红起来的网红深受到大众的喜欢,他们所引起的“网红经济”受到大众的认可,也容易将普通粉丝成功的变成自己的顾客,取得经济效益。但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一些网红是依靠低俗、炫富等突破底线的方式红起来的,大众对其的认可度相对较低甚至对产品质量存有质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此类网红引发的经济效益需要考虑到道德校准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网红们要防止“掉粉”和现有粉丝变成“黑粉”,避免潜在客户的流失。这就要求网红们保证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随时保持活力,避免出现不符合粉丝口味的行为。这对于网红们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们也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避免江郎才尽的局面出现。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更是要求网红们要不断提高警惕,避免自己的粉丝出现对自己不当的言论,影响其他人的看法。所以,如何定向经营自己的粉丝群也是网红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良好的电商发展平台,精准的营销手段定位,使“网红经济”愈发“火热”,但在看到其巨大经济效益潜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道德校准,产品质量监管等问题。

粉丝经济论文篇(10)

所谓粉丝经济,是指以品牌的粉丝为其情感和价值认同买单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形态。打造粉丝经济的两大核心,分别在于发展活跃粉丝和引爆品牌的粉丝能量。为此,微博面向企业提供了社交媒体展示类广告、推荐类广告以及企业服务工具等丰富的产品功能,缩短品牌成为“偶像”的时间。

微博是连接品牌与粉丝的工具

王高飞强调,微博并不是广告平台,而是连接品牌与粉丝的工具。品牌通过在微博上的信息和品牌活动来吸引粉丝关注,并且利用微博来和粉丝做深度互动,而粉丝则可以利用微博开通支付功能后形成的商业营销闭环。同时,企业利用微博获得大量粉丝的关注,企业通过微博为粉丝进行营销与服务,让粉丝在微博上购买到真正感兴趣的商品。

微博上的粉丝经济怎么玩?

随着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很多企业都在面临诸多挑战,如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创新环境不佳、个性化的新生代消费者需求等等。而粉丝经济正好可以对此迎刃而解,洪力舟表示:“第一,粉丝经济能够成为激励企业创新的平台,通过粉丝洞察消费者的最新需求,促生产品创新设计,同时还能通过微博有效传递创新故事。第二,可以加强用户黏性,不断与粉丝‘沟通’的过程,也就是‘黏住’粉丝的过程,很多企业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希望能与消费者维持长久买卖关系。第三,当牢牢‘黏住’粉丝之后,营销就会变得直接而简单,营销成本自然降低。第四,降低成本就是增加收入,同时,成功的粉丝经济还可以增加品牌收入来源,无论是社会化媒体导流至电商平台,还是微博上直接售卖产品,都是需要以可靠的粉丝基础为保证的。”

为了更好发掘粉丝经济的“大价值”,微博提出打造粉丝经济的两大核心:分别在于发展活跃粉丝和引爆品牌的粉丝能量。为此,微博面向企业提供了社交媒体展示类广告、推荐类广告以及企业服务工具等丰富的产品功能,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微博商业运营副总裁王雅娟指出,微博推出全新解决方案的目标就是帮助更多企业打造粉丝经济,今后微博将催生出更多的新锐品牌,也将有更多的企业因为微博而快速成长。

如何玩转粉丝经济

做好粉丝经济,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收入,品牌何乐而不为。但粉丝经济具体该如何落地,很多品牌未必清楚。对此,微博提出打造粉丝经济的两大核心,分别在于发展活跃粉丝和引爆品牌的粉丝能量。

社交平台可以帮助品牌实现三种价值:第一是触达用户,通过用户的年龄、兴趣爱好等研判其消费倾向;第二,品牌还可借助社交平台实现与用户之间的长期联系,更利于二者互动;第三,于社交平台之上,品牌可以做成用户触达系统。

沉淀活跃粉丝巧妇

也难为无米之炊,首先的首先,一定要拥有一定量的粉丝,否则一切免谈。

在发展活跃粉丝方面,企业首要加强品牌内容社会化建设,目前常规自媒体运营已很难对粉丝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从“古板信息”到“时尚交互”成为不可逆转的营销趋势。企业微博运营应该更加社会化、年轻化,真正做到“接地气、说人话”。

同时,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选择与明星等意见领袖合作,在微博上发起定制化活动,借明星之力提升品牌声量。随着微博话题的日益普及,对话题的熟练运营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活跃粉丝,体育话题、明星话题、热点话题等都可转化为品牌话题。今年春节期间,辉瑞敏锐把握住商机,深度参与到微博让红包飞活动,用奖品激励大量粉丝参与,40天时间内抽取红包数达到453万,粉丝增长243万,实现了品牌的广泛传播。在刚刚结束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伊利QQ星借势节目影响力,在微博上发起多种形式的跨屏话题实时互动,三个月内获得了高达202亿次的互动曝光。台网联动模式的全面落地,势必为企业社会化营销带来更多机遇。为了加速活跃粉丝的积累,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使用微博商业产品,甚至是运用灵活的产品组合。目前,微博已经搭建起完善的商业产品体系,其中开机报头和顶部公告可以扩大企业品牌曝光,品牌速递和微博精选可以帮助企业精准触达潜在目标粉丝,热门话题和轻应用则能有效推动企业与粉丝的互动。无论是选择哪些产品,或是哪些产品组合,最终的目标都是沉淀品牌粉丝,为下一步引爆粉丝能量做铺垫。引爆粉丝能量拥有一定数量的活跃粉丝,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企业就可以选择合理的方式对粉丝形成刺激,将数量转化为能量,实现社会化资产的变现。为了回馈粉丝,企业可以打造属于粉丝的独家产品,并以预约、抢购等形式增加专属活动的参与感,如奔驰曾推出SMART微博信念特别版,拉卡拉曾推出为了更好服务品牌,目前微博主要方向为走垂直化路线,包括娱乐、房产、汽车、金融、旅游,以及电商,争取做到每个细分领域的最大社交平台。新浪专属大眼睛手机刷卡器。同时,借助话题、微博支付等产品功能,企业可以基于微博打造O2O闭环,为粉丝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今年以来,微博与电影行业实现更深度的结合,“话题造势-口碑营销-微博购票”成为常态,其中《窃听风云3》、《变形金刚4》、《分手大师》、《小时代3》在微博上都预售出超过1万张电影票,而《小时代3》的预售量更是超过4万张。

粉丝经济论文篇(11)

一、引言

互联网经济是现如今各大企业关注的头号目标,因其能产生庞大的经济链,经济利益较为突出,深得企业的喜爱。近几年。商家与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你买我卖”的购买关系,而是更多的注重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消费,粉丝经济在此应运而生,逐渐的占据了市场地位,影响着当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经济下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手段,本文重点针对企业如何利用粉丝经济营销作了介绍。

二、互联网经济下粉丝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引领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新时期负责任的企业应有的态度和表现。我国现也《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o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主要是指要全面部署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增加新供给,满足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虽然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商品市场不断多样化,但是在面对纷杂多样的商业产品时,往往会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症”,无法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粉丝营销成为越来越多电商和消费者的选择。“粉丝”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热点话题,他们时常关注着歌星、影星及网红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甚至学习效仿,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商机,大力开拓粉丝市场,制定相关营销策略,对与明星有关商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粉丝客流量,促进消费。结合这几年互联网经济发展状况,发现粉丝经济所占比例巨大,并且在呈上升趋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公司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让其他行业人艳羡不已。有学者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这一结果这一结果直接明了的显示出了互联网经济下的可观市场,利润率远高于许多其他行业,甚至是房地产企业的两倍以上。由此可见粉丝营销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得“粉丝”者将得天下。

三、互联网经济下企业粉丝营销的主要模式

粉丝经营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商品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分类整理,针对性的推荐给模式下的粉丝群体,提高其对商品的兴趣度,以此来增加客户,下图为粉丝经营的简要分配图,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经营模式。

1.明星效应。“粉丝”为明星疯狂已经屡见不鲜,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明星的出现,都会引起一股热潮,明星引起的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营销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现如今更多的电商将明星粉丝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利用明星效应,开展演唱会、拍摄电影等各种商业宣传来增加粉丝量,同时通过宣传明星同款服饰、化妆品、手机、造型等扩大商业范围,给企业带来了暴利。

2.移动通信为载体。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移动通信手段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其中微信和微博占领着主导地位。拿微博为例,微博现在具有推送功能,打开微博,人们就能看见今天的热搜排行,几乎都是关于明星、网红的消息,他们的穿着打扮微博上进行了重点介绍,使得人们“被动”接受了商品信息,引起了粉丝的注意,从而对商家产品进行了宣传。

3.消费的互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由传统的单向消费观念转变为多方互动消费,消费者可以在网购平台上与商家直接联系,询问产品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消费者沟通,对其进行商品推荐。粉丝的互动化,间接引起消费的互动化,对企业的营销起着积极影响。

四、互联网经济下企业粉丝营销的策略

1.加大明星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明星已成为人们不断追捧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明星产品的宣传力度,开拓明星市场,尽可能的利用明星效应,例如企业可以聘请明星作为商品代言人,拍摄广告,进行商演等,或者企业可以赞助明星所拍的电影、电视剧来扩大宣传,吸引粉丝顾客量,增大商品销售额,使企业粉丝经济快速发展。

2.扩大粉丝来源。现如今,粉丝已经不再是针对明星而言,许多网络红人也成了人们备受关注的对象。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粉丝客户的广泛性,不要将目光只放在明星效应上,要抓住社会热点,具有长远目光,打造庞大的粉丝经济链,一环带动一环,引起“波浪效应”,不断可扩大消费市场。

3.加大商品包装力度。企业在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营销时,一定要对商品进行包装设计,加以创新,与社会热点相适应,使其具有时代性,促使消费者在搜索相关话题时就可以搜到企业商品,增加销售范围。当然现如今消费者不再单单仅是物质上的消费,更多的注重精神上的消费,在进行商品包装宣传时,一定要突显出商品的人文色彩,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4.提高保障服务质量。任何一项商品的热销,其服务质量都是要求极高的,粉丝经济下,消费者的互动性加强,这就对商家的服务质量要求更高。由于电商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可以在网购平台上对商品进行自由评价,再加上粉丝经济的广泛性,使得商品与质量质量更加透明化,因此提高商家的服务质量,对商家口碑的建立极为重要。

5.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传统的经营模式只是注重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程度高低,很少有商家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因此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市场的发展,打造粉丝经营的优越性,就必须要转换经营模式。商家要从经营商品到经营客户,从经营客户到经营用户,从经营用户到经营粉丝,从经营粉丝到经营情怀,完善这4个阶段,真正意义上实现粉丝经营,发挥其价值。

6.加大风险防控管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其风险问题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粉丝经济时代的到临,迫使着企业在扩大营销平台时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全面启动实名认证,确保粉丝信息的可信性,认真核实商家及产品信息,保障一个安全的粉丝经营空间,打造一个让粉丝放心的消费平台。减少风险不仅是对消费者消费负责,也是对企业商家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商家采取积极有效的营销手段十分重要。粉丝经济作为现如今互谅网经济背景下的主力军,企业必须加以重视,结合本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无论是打造庞大的粉丝团队还是树立明星效应,都要尽可能的引起广泛关注,强化粉丝粘度,最终将粉丝变现才能发挥粉丝经济的最终效应。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迷茫、焦虑、无信仰成为了生活的难题,而粉丝经济正好弥补了这一群体的空虚状态,所以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其优势,扩大本企业的营销影响力,提高经济利益,使其在同行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