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7:32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1)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依据。以现阶段幼儿教育情况为基础,了解近年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容,明确新课改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以此为幼儿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儿;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08-01

陶行知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而且符合中国基本国情,这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时至今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依旧对我国幼儿教育思想有较大影响,因此下面对其带来的启示进行深入研究。

1.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指教育要顺应生活变化,生活就是教育的根本,且生活具有教育的功能,其中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推广,要求教师必须要将教育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坚决反对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幼儿的自我创造和独立工作等能力。由此可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多结合生活化教学活动或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锻炼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在幼儿教育中,家长要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决不能将幼儿直接托付给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又要从中吸取教育幼儿的经验,以此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依据。

2.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研究

2.1生活就是教育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只有擅长从生活中发掘美,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引导幼儿在观察、对比及沟通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且有助于形成幼儿的世界观。同时,教师还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多用耳朵去倾听,如汽车行驶车、风声及动物的叫声等,这些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内容,不仅能让幼儿及时发现潜藏在生活深处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范围,进而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有效渗透。

2.2社会就是学校

幼儿园组织幼儿参与多样化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与探索世界的意识。由此,陶行知先生提出将学校教育向社会环境延伸,最终实现社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科学教育属于幼儿教学工作的基础内容,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向社会反响延伸,不仅能为幼儿展示自我和累积更多知识提供有效平台,而且可以帮助幼儿将所学内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以此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充分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3教学做三者合一

教学做三者合一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关键内容,证明在生活中,教、学、做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并注重整合幼儿学习能力,持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教育理论。换句话说,当前科学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幼儿的学习,而是在教学指导中,引导幼儿学会如何探索,并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在幼儿教育中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分析

3.1提出生活化的教学知识

虽然当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已经得到了重视,但依旧有很多幼儿园在沿用传统教学理念,组织幼儿进行单调乏味、死板无趣的指导说教。此时,这种没有将幼儿教育和现实生活融合到一起的教学现象非常普遍。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幼儿不仅会失去探索和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未来全面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制约。因此,幼儿教育必须要结合生活实践,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用到教学中,原因在于幼儿好奇心强,且具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在课堂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指导,有助于更好落实生活教育理论,以此确保幼儿可以将所学内容合理引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时,可以从班级幼儿穿的衣服、背的书包及周边大树小草等方面寻找不同的颜色进行表述,如今天小天穿了一身蓝色的运动服,背了一个黑色的书包等。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3.2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落实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增加幼儿与社会的接触和沟通。幼儿时期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因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较低,对世界和社会的了解也不完善,所以只进行单调的知识理论教学指导是难以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只有将幼儿放在大自然中,让他们自主沟通和探讨,才能更好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将大自然看作第二个教学平台,通过在保障幼儿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让他们多接触自然环境,并激发他们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拓展幼儿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各项能力,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幼儿教育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我国现代教育革新的引导者,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新课改下,幼儿园教师要在整合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生活教育理论的探讨力度,并注重将家庭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另外,通过构建生活化的幼儿教学环境,有助于幼儿在学习大量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祖国未来的希望茁壮成长,并实现预期设定的幼儿教育目标,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论文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他倡导生活就是教育,反对填鸭式、机械性教育。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小班幼儿自主游戏开展中,既能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认知事物,也能够促进其语言、自理等各项能力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自主性游戏概念为理论依据,针对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自主游戏中的实践运用方法进行研究及分析,以期为提高小班自主游戏效果、促进幼儿更好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小班自主性游戏概述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在教育中寻找生活”的观点,也正因为生活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且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从而使生活成为开展小班幼儿教育、自主性游戏的最好素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涵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共三项内容,其强调“教学方法要以学的方法为据,学的方法要以做的方法为据,事情的做法是学习、教学的标杆”。这里所指的“做”就是生活,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生活内容更多地纳入教育内容中,才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小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

小班自主性游戏指的是小班幼儿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可以达到自主体现生活的游戏。自主性游戏涵盖角色、结构、表演三种游戏类型。小班幼儿刚入园,随着其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人事物的变化,开展自主性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扮演、表演过程中,强化自己的自理能力、交际能力,是小班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形式。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分析

(一)多种方式营造生活化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对家庭、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这也就使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一时难以适应幼儿园环境,经常出现入园焦虑等问题,因此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创造贴近于幼儿生活的游戏环境,既可以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氛围中放松下来,又可以让小班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更好地参与游戏活动。生活教育理论要求要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在教育中寻找生活”。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班自主性游戏中,要充分利用营造生活氛围、导入生活角色这两种方式,营造生活化色彩的环境,以此让小班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感知生活。

1.创设“娃娃家”,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更加需要良好环境、宽松氛围的引导,而生活化、熟悉的游戏氛围,正是幼儿平时所能感知到的。娃娃家是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为幼儿创设具有“家”的氛围的“娃娃家”,营造出宽松的氛围,为自主性游戏的更好开展打好基础。“娃娃家”的创设旨在让幼儿在幼儿园中也有自己的小天地。因此“娃娃家”中的摆设也应当与实际的“大家”相符合,比如摆放小床、小沙发、小衣柜、小厨具等;并且在“娃娃家”中放置一些小娃娃,從而使整个“娃娃家”充满浓郁的“家”的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在利用“娃娃家”营造氛围时,所使用的物品也要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也可以让孩子将家中的娃娃或者小东西摆放在“娃娃家”中,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亲近物品”中放松下来,也可以使幼儿在布置自己的“娃娃家”、照顾娃娃的过程中,对于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初步认知和了解。长此以往,让其认知、交际和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也正是生活教育理论中“从生活中寻找教育,从教育中寻找生活”的方法运用。

2.开展区域活动,提供生活化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对于周围环境、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因此在小班活动教室设立自主性游戏的不同活动区域,利用区域活动为幼儿生活化游戏环境,将更加有助于幼儿体会生活且从生活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最喜欢和最普遍的一种游戏,也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的现实生活。我在自主性游戏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在“娃娃家”中会主动地给客人做饭、泡茶,并且在做饭过程中会做出使用调料的动作。因此,结合这一经验,为了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制作了各种蔬菜,使用小的空瓶子制作了各种调料瓶。以此,进一步丰富了娃娃家中的生活化设施,这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更具有生活色彩的游戏环境,并且我发现自从增加了调料,很多幼儿在“娃娃家”中招待客人或者自己做饭给娃娃吃时,都会时不时使用调料瓶。由此也可以看出,“娃娃家”这一区域活动的开展,能让幼儿实现从生活中获得相应的认知技能、生活技能,达到了生活教育的目的。除了开展“娃娃家”这样的区域活动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角色区域,强化生活化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接触到更多的现实场景,从而引导幼儿在体验生活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设计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

除了生活化的环境,设计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则更为重要。但因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且自理能力比较差,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自主游戏,引导幼儿从游戏中体会生活,学习到生活技能,我认为教师可以将生活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从而吸引和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达到提高幼儿能力的目的。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日常规则,也是自主性游戏中运用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自主性游戏内容设计上,可以引入更多的日常生活内容,比如坐公交车、去超市、去看病等。通过这种生活化游戏内容的设计,幼儿不但兴趣高涨,而且也解决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提高了自主性游戏的生活教育效果。

(三)提供生活中的游戏材料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根基。丰富的生活是一切教育的方法、材料、工具和环境的来源。不管在环境创设上,还是在游戏内容设计上,教师都应贴近生活,从小班幼儿日常常见的事物中发掘游戏材料,以现实生活中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我在组织自主性游戏中,经常让幼儿和家长从自己家中搜集一些废旧的物品带到幼儿园,作为游戏活动的备用材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据此,我认为在生活材料的提供、选择上,更多地应该让小班幼儿自主地感知、操作这些材料。通过激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幼儿也能自己使用这些生活材料创造物品。比如我曾经组织开展过“玩具加工厂”游戏,活动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纸箱、饮料瓶、毛线等。我发现有的幼儿会将毛线缠绕在饮料瓶上,为饮料瓶制作了一件“小棉衣”;有的幼儿则会将长条纸与饮料瓶结合起来制作成“小飞机”等。

可以说,正是因为自主性游戏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以此引导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这符合生活教育中的“做中学”“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观点,也体现出生活材料在营造能够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发展能力的作用。

三、结语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拓展幼儿自理能力,提升幼儿语言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小班幼儿的年龄与能力情况,在自主性游戏开展中融合生活教育理论,能让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内容更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游戏参与兴趣,更顺利地达到教育目的。本文通过对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自主性游戏中运用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2)

国外不仅在幼儿时期开展体育活动,并且在社会上,家庭里也是努力的创造条件开展儿童体育锻炼场地,提供运动器材并有专业人材指导。国外等教育部门还制定了锻炼等级制,他们认为,人的协调性、敏捷性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发展最为显著,从而也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差距,超出儿童接受能力,为此文对武昌区金宝贝、新星、文化宫幼儿园体育活动进行调查与研究。

1 研究结果分析

1.1 武昌区三所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武昌区金宝贝幼儿园小班40人,中班45人大班50人,共135人。武昌区新星幼儿园小班40人、中班45人、大班45人。共130人。武昌区文化宫幼儿园小班50人、中班40人、大班45人共135人。总计400人进行调查分析。

1.2体育活动的现状

1.2.1幼儿体育活动项目

武昌区三所幼儿园小班幼儿主要体育活动方式有儿童操、跳绳、掷沙包、滑梯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下,以游戏的形式为主,运动量较小,每天上午进行体育活动。中班幼儿以儿童操、武术、跳操、轮滑课、跆拳道、滑梯掷沙包等,其中武术、跆拳道、轮滑课三个项目中班幼儿可以简单接触。锻炼时间在1-1.5小时内组织形式以游戏为主适中运动量,可全天进行体育活动。大班学生以儿童操 武术 跳绳 滑梯 轮滑课 跆拳道 跳绳 掷沙包为主要的体育活动方式。

1.2.2幼儿体育活动时间与次数

除了专门的幼儿体育和游戏活动时间之外,占有最大比例的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许多内容也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健康的内容。调查显示,武昌区幼儿体育活动都能保证每天2小时,其中2小时及以上的占87%,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成为幼儿每曰在园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1.2.3幼儿教师体育培训情况

武昌区三所幼儿园教师只有27.8G的参加过体育培训,有72.2G幼儿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教师进修和培训是幼儿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幼儿体育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教师的体育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使幼儿体育更好更健康的开展 ,越来越科学化和规范化。

3 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专业幼儿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短缺

专业幼儿体育教师跟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教师有明显不同, 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教师多要求多才多艺、亲和力强、耐心、细心等, 体育方面知识相对匮乏。而专业幼儿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更要深入了解有关体育知识及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的特殊规律, 现阶段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完善造成了幼儿体育教学不能与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相适应。

2.1.2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师技术水平粗糙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无多样性,课堂氛围不浓厚,不能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相当贫乏,掌握幼儿体育技术水平低,大部分教师体育技术较粗糙,专职体育教师少,幼儿体育活动创新方面较少,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1.3 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械不够完善

武昌区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足,绝大多数幼儿园能保证幼儿每天至少2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但幼儿园体育经费偏低,体育场地设设施待完善,部分幼儿园的硬化体育活动场地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多数幼儿园都出于幼儿安全的考虑,压缩幼儿体育教学环节和内容,使已有体育场地设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制约了幼儿体育的发展。

2.2建议

2.2.1 转变观念, 主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要不断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 在体育运动后, 及时观察测量幼儿生理活动反应, 科学制定体育锻炼的密度、强度和运动时间;通过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录像分析, 研究体育锻炼对幼儿身体机能发育的影响, 了解体育活动产生的积极效果, 及时调整活动的安排。

2.2.2 丰富幼儿体育教学内容, 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

广大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运动项目的潜能, 将适合成人的篮球、足球、排球改造成为适合幼儿使用的小型球类; 同时, 提供空间让幼儿主动设计运动项目,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2.3 加强环境场地和设备建设

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园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 同时注意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建设适合幼儿开展活动的户外和室内场地。

2.2.4 加强幼儿体育师资的培训

在当前专业幼儿体育教师不足的条件下, 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如对幼儿的运动强度、运动周期、运动量、运动规律、运动时间控制等知识培训, 解决幼儿体育运动项目的科学制定和实施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纪念中国幼教百年学术论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晓蓓.关注生命的开端[N].中国教育报,2005.05.30(3).

[3]我国公办幼儿园数量锐减[N].南方日报,2009.08.10.

[4]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78.133.

[5]黄世勋.幼儿园体育创新――基础理论和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6.

[6]潭星.幼儿园体育[M]_匕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5.63.

[7]孙爱月.当代中国幼儿体育教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98.103.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3)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引论(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

引论(引言):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本项研究的前人研究基础,及其深入研究方向、技术手段。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毕业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论文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涉及到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

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①……。(可根据具体学科要求而定)

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着作名录。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书名(或文章题目及报刊名)、版次(初版不注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序号使用[1],[2],[3]……。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示例:[序码]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1]张晓风。中国经济状况,北京:经济出版社,1983:3、论文的结构与行文(1)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论文的基本构成原则。

(2)论点:是作者对题纲研究后产生的见解、主张和思想。论点要有鲜明的立场和思想性,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一般要有一定的新意和针对性。

(3)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观点真实性的根据,为此,要求所用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用社会实践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语言类论文原则上要以原文的语料为论据。

(4)论证:是作者用证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求论证准确、适当,论文过程应有符合逻辑,科学、严密、有力、表述严谨,准确。

(5)毕业论文说明方法:应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可采用分类、举例、描写、比喻、对比数字数据等方法。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依据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幼儿园教学的质量慢慢开始关注,也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过渡工作尤其的重要,作为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和小学教育的启蒙环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国教育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形势下,教师需要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点,掌握好幼小过渡工作的火候,不仅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铺垫工作,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享受幼儿时期的快乐时光。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过渡;策略

幼小过渡问题是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三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儿童走出幼儿园、跨入小学校门,是其成长中的一次重要的“生态转变”,不仅意味着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而且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与环境,要适应新的同伴和教师及新的交往方式。

一、掌握好幼小教育有效过渡的依据

要想做好幼小教育过渡工作需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地找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解决幼小教育过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过渡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误区,认为提前让孩子接触英语、诗词、汉字、算数方面的知识能够缓解孩子进入小学的压力,在接受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有关的调查研究指出,孩子进入小学的主要难题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对知识面的掌握。儿童在刚进入小学时,在学习方法、交流方式、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学习环境等方面会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与自己之前所接触的事物存在明显的断层。幼小教育过渡工作需要从这几个着重点入手有针对性解决主要矛盾。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做事认真、不懂就问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慢慢接触小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树立幼儿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独立自主的意识。

二、把握好幼小教育有效过渡的尺度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过渡就是在为幼儿接受小学教育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拥有此年龄段本该有的幸福和快乐,使幼儿有足够的空间释放自己天真的本性。不少幼儿园没有掌握好幼小过渡的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片面性的教学行为,如,在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昀后一个学期,从作息时间、教学内容方面强制性执行小学的要求;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幼儿其他方面的成长;将小学的教学方式照搬到幼儿园中。幼儿园应该采取适合此年龄段幼儿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一些比较基本的知识,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快乐童年。幼小过渡不是生硬地照搬小学教学模式,而是适度地进行过渡,令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轻松地过渡到小学教学环境中,让幼儿在思想认识、交际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适应新的环境。

三、长期的养成教育应与关键期的入学教育相结合

幼小过渡工作,大班是关键,长期养成教育是铺垫。幼小过渡要从幼儿入园的那一刻开始,而到了大班要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要将此项工作有机地、自然地融入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中,而不能盲目地向小学靠拢。应将有关认识小学、体验小学生活、调整作息时间、知识准备等方面的内容放到大班来进行。例如,幼儿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幼儿逐步养成了独立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幼儿园可以尝试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值日生、小组长等,并通过游戏、设置情景让儿童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小班阶段,可以尝试让孩子回家把学过的儿歌朗诵给家长听。中班阶段,可以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老师交给的任务转达给家长。大班阶段,可以让幼儿回家自己创编故事由家长记录后带到幼儿园,或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大班是幼小过渡的关键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入小学学习的强烈愿望,帮助幼儿做好习惯、能力、知识与经验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如增加大班幼儿“入学预备期”评价项目,以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能力等要素为评价内容,让幼儿在评价中体验成长、成功的快乐;可以实施“走班制”教学,逐步扩大师幼交往的范围,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另外,应注重科学调整大班幼儿的作息时间,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减缓幼小过渡坡度,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四、幼儿园与小学配合,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尚不够充分,存在重复教育或教育脱节的现象。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是幼小有效过渡的重要方法。幼儿园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熟悉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情况,使幼儿萌发入小学的愿望。幼儿园应该与小学建立互访课堂、互动教研的制度,促进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相互了解,使幼儿园的单向过渡变为幼儿园与小学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双向准备。在幼小过渡的过程中,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过渡观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小过渡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大班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请专家给家长介绍如何做好幼小过渡工作。教师要围绕幼儿园实施幼小过渡活动的内容,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邀请大班中做教师的家长现身说法,为家长答疑解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让家长能够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实现幼儿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过渡的有效性关系到社会对幼儿园教学的评估,以及幼儿园今后的发展,影响着今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一定要做好交流工作,关注幼小过渡工作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4)

引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幼儿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有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和步骤、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恰当的安排教学任务,让教学活动有秩序,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议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

1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1.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因为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我们也可以看出,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呢?首先,幼儿园设施应该齐全完善,为儿童提供宽敞的娱乐场所,课下有利于儿童玩耍,锻炼。其次,幼儿园教室应该布置的适宜儿童的年龄特点,可以加适当的色彩,营造出明亮欢快,儿童喜欢的环境。再次,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班级的文化建设,有助于班级的团队建设,更加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我们应该致力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1.2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其目的是,选择表现好的小朋友,在班里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例如,幼儿教师选择班级中自律性强的小朋友,作为班里的纪律委员,对小朋友是一种激励和奖励,其他小朋友就会向纪律委员学习,长期坚持的话,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再如,选择班里讲卫生的小朋友,作为班里的卫生先进个人,老师可以奖励小红花或者气球,其他小朋友看到教师对卫生先进个人的表扬,也会自己改变自己不好的卫生习惯,长期坚持,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养成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言行,选择尊老爱幼的小朋友作为道德先进个人,教师对这部分小朋友要多赞扬,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2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孩子交流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孩子可以很快融入团体,参与合作共同完成团体任务。其次,它能够促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良好的创造力是幼儿在今后生活中体会成功、发展自我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才会对生活充满憧憬和激情,也才能在生活中创造出理想的价值,反之,倘若幼儿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可能会在班级建设中搞破坏,不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如任由其发展,将来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3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培养小朋友的自信心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不同的小朋友提问不同的问题,对较聪明的小朋友,提问有点难度的问题,而对反应较慢的小朋友,提问较简单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小朋友都不受打击,长期坚持,一定可以树立小朋友的自信心,而在课外活动上,教师要对热爱活动的小朋友及时给予表扬,对不热爱活动的小朋友,积极地鼓励参与班级的团队活动,还可以发动小朋友一带一的参与活动,时间长了,内向的小朋友就会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班里的活动也就会积极的参加,自信心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不同的阶段,遇到的事情不同,需要教师及时的关注,及时的帮助学生建立不同阶段的自信心。

4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小朋友学会与人合作,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要想走得远,就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只有发挥集体团队的力量,人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那么,怎样培养小朋友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呢?首先,在班级中,建立班委,发挥班委的积极带头作用,在班级中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其次,在班级中,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实行加分制度,各小组之间就会形成竞争体制,在这种制度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自己的组管理的很好,在一个小组内,如果出现那个小朋友掉队,大家就会积极的帮助,掉队的小朋友也会积极的追赶,小朋友一旦学会与人合作,就会表现出超凡的能力,小朋友就容易取得各方面的成功。

5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可塑性也很强,在这阶段培养幼儿的兴趣,是最佳的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培养儿童广泛的有品位的兴趣,例如,可以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阅读是人一生的财富,在书中幼儿可以与伟人交流思想,可以圣人对话,可以与诗人谈论祖国的大好河山。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我国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幼儿教育,我相信,经过全体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幼儿的教育及幼儿健康发展都会取得巨大的进步。幼儿教育也将会对幼儿继续接受小学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也是幼儿走向成功的良好开端,我将一如既往的从事研究幼儿教育,为幼儿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24-002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革命家,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和三大教育理论,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就小班幼儿常规教育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理论论述部分,主要介绍班级常规教育的概念、含义以及作用等;第三部分为文章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出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有效方法,具体提出以爱为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与方法建立起幼儿的常规意识;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整个研究作一个通篇结论。

一、班级常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班级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教育方式,由于幼儿从家庭进入学校是一次大的改变,幼儿要是不能够及时的适应环境,不仅仅会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反感,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长期成长。众所周知,由于幼儿自身发育不完全,不适应外界事物的突然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幼儿园老师通过班级常规教育来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到校园的生活中来。不难看出,对于幼儿班级常规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陶行知理论的概念阐述及含义

1.对陶行知理论的认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最早知道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秉承着这句话的宗旨,他用自己的爱心来办教育事业。他的教育事业不仅彰显了他爱是伟大的,更体现了他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写照。

在教育实践中,集合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对其进行了修改,改造成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新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所讲的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当时中国的教育严重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只教人死记硬背、死读书,陶知行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的旧教育打开了一扇天窗。他用事实告诉了我们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又是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2.常规教育的含义

众所周知,人与人、物与物之间、事与事之间,共同组合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在这个人、物、事相结合的社会当中,由于人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单独而存在,而应该成为社会中的人,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也就需要人们形成一定的规则,正如古语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样的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慢慢的制定并最终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制度,并且大家都应该自觉的受到这种制度的约束。常规即是人们从小就养成的一种遵循上述制度规则的一个习惯,只有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并从潜意识中去遵守这样的制度,人才能获得自由,否则就会受到制度的制裁,变得不自由。常规教育就是教会人们怎么养成自觉遵守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模式。

3.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意义

由于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实现了由家庭的个体到幼儿园集体的一大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小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集体中,他们将真真切切的感受和体现在集体中的生活与各项活动,学会遵守制度、约束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必须遵守并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便建立了“常规”。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幼儿一生健康和谐发展都是有益的。

4.幼儿班级常规教育的作用

由于幼儿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是一次环境的大改变,要是幼儿不能够很快的适应在幼儿园中生活学习,不能够尽快的接纳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那么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幼儿常规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和家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幼儿园需要进行集体生活,要和其他的成员处理好关系,而进行幼儿常规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融入到群体生活中去。由于小班幼儿在进入群体生活前,还不懂得校园和班级的纪律,而幼儿班级常规管理能够帮助其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三、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方法

1.以爱为基础建立起幼儿的常规意识

爱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天然需要,母亲对婴儿的、拥抱和摇动,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舒适感,这种舒适感和这种感觉的发展,会产生一种依恋安全感。依恋安全感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具有这种依恋安全感的孩子容易放开妈妈的手趋向新鲜事物,这样的孩子智力水平也会提高较快。

孩子离开妈妈的怀抱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后,对爱的需要他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入园后的孩子首先想的不是吃、喝、睡等生理要求,而是归属于爱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担负起管理孩子的职责,更要扮演好“替代妈妈”的角色,用母爱般的师爱关心教育每一个孩子,使孩子在挚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实现共同教育

父母是幼儿第一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于幼儿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不仅仅影响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对其在学校中的表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常规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要让孩子们把在学校中养成的习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仅仅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进行运用,更重要的还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社会中进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更快的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用游戏、儿歌和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常规

3.1用儿歌让幼儿学习常规。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孩子在清脆的乐曲中执行规则,孩子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健康活动中,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铃儿响叮当》,孩子们骑着欢乐的“小马车”集中;音乐活动听音乐摆放座位;操作活动听音乐结束等。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能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执行各项规则。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时,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例如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过程中,孩子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因为儿歌琅琅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并且能熟练地掌握要领。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儿歌:小椅子,拉拉近,小小手,护饭碗,小调羹,舀一勺,低下头,张开嘴,大老虎,啊呜啊呜来吃饭!小鞋子,出洞子,小裤子,乘电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脱衣步骤。

3.2在故事中让幼儿理解常规。故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把常规管理内容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从故事中来理解常规的内容,按故事情景来做。既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3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遵守常规。小班幼儿年纪小,自制力差,易遗忘,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示,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小鞋子如何摆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对对“小脚丫”,把它们一一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还有饮水机前贴的一对对“小脚丫”和来回的箭头,又解决了孩子自主喝水时的排队问题;盥洗室的水龙头墙上贴了如何洗手的步骤图,又为孩子正确洗手作了指引。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号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娃娃家里,形象可爱的挂饰不仅帮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直观形象的标记图可以慢慢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这些创造性的形象标记不仅便于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和遵守规则,也便于我们老师的常规管理,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孩子的习惯!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6)

一、德国学前混龄编班

德国的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这种混龄编班在全德国所有幼儿园中普遍实施。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目前一般以3-6岁混龄为主。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将幼儿园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如在环境创设上,有些幼儿园不仅有若干个小的活动区域,还搭建了一些小阁楼,供需要安静环境的孩子使用;在教具、玩具的设置上,更多地考虑了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在家具的准备上同样如此,桌椅的尺寸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特别是椅子的大小和高低,便于不同身高儿童的使用。在进行活动时,教师不严格限制儿童的活动类型,并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共同游戏与学习。孩子们如兄弟姐妹般在这样的家庭中,一起生活,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混龄班并不是随便把孩子放在一起任其去发展,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标准,告诉年龄大的孩子要怎样照顾年龄小的孩子。混龄编班不仅能有效促进儿童个性、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还能减少年幼儿童对教师依赖,培养其独立意识。

二、我国学前混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学形式,即同一个年龄段(一般是一岁的年龄差)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里接受同步教育,表现为幼儿园的大、中、小班教育。目前幼儿园关于混龄活动的研究已有不少,但都是在有限范围内的尝试。教学组织形式也参差不齐。

1、“混龄班”模式。即全部混龄编班,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全部全方位混龄教育。在教育环境、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等方面充分体现混龄特点。上海童的梦幼儿园自1999年就开始了混龄班的实践,并已成为“上海市混龄教育示范基地”,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2、“间断性混龄”模式。即幼儿平时按同龄编班,在某些活动时再进行混龄,其混龄特点是“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幼儿编班、固定的带班教师以及灵活而有计划的活动内容”。“间断性混龄”教育既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又可以较充分地整合利用幼儿园的人际资源,进行差异性互补,从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的混龄模式在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的过程中,是一种混龄教育本土化的有益形式,在实施混龄教育的幼儿园中相对普遍。

3、“随机混龄”模式。(插班)这是混龄教育在我国特有的一种形式,其混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是为了解决入园需求与园舍条件之间的矛盾,不得已而为之,比如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盛行的“混合班”。 而有的则是为了从班额上最大限度地控制办学成本,谋求经济效益。这样的幼儿园虽有混龄的壳,但由于师资、观念、指导策略、社会支持等原因,事实上与前面提及的混龄教育相去甚远。一般认为,由于其随意性大,班额大,教师素质不高,对幼儿的互动缺乏有效指导,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形式多在不发达地区或部分民办幼儿园存在。

三、我国实施混龄教育的困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混龄编班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儿童个性、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还减少了年幼儿童对教师的依赖,更是弥补独生子女政策弊端的关键,但要在我国实施混龄编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家庭的阻碍。家长是幼儿园选择的主体,在传统观念中,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教学质量。对于混龄教育模式,由于对混龄教育的不了解,有的会担心小龄幼儿在混龄群体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担心大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小龄幼儿;有的则担心大龄幼儿的发展被小龄幼儿拖后腿,还有的会担心老师在混龄活动中对幼儿关注不足等,因而对混龄教育持否定意见。

其次,师资水平待提高,教师如何转换角色转变为混龄教育活动中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如何准确理解混龄教育的理念,科学把握混龄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过程,这些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学会与儿童交往,善于观察儿童,同时还特别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由于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再次,课程资源缺乏。尽管蒙氏教法于1994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流行,到2008年我国约有300多个蒙氏教室。但目前我们能够收集到的关于幼儿混龄教育的理论资料是极为有限的,能够找到的可供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的课程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混龄教材、混龄活动方案与教具,还是混龄课堂管理等均缺少丰富的理论素材,对实践者而言,缺少了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其实践的步伐必定是艰难的。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对家长逐步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要改变我国家长传统教育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可以通过“间接性混龄”让家长感受到混龄教育的优点,并在亲子活动、家委会等时机通过专家、园长等权威对家长进行定期的科学教育的宣传,逐步改变陈旧观念。

2、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组织和实施混龄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更需要教师观念和行为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可以选派部分精英教师出国进行深入的学习深造,另一方面要在国内的行动研究实践中,使教师有机会观摩和亲身实践。只有在面对问题、反思教育行为的混龄教育实践中,才能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出适合我国学前教育现状、胜任我国儿童混龄教育的师资队伍。

3、增加交流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增加交流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学习与借鉴国外混龄教育成功经验机会,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族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教育充分发挥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促进我国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德国幼儿园的混龄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11(07).

[2]张虹.德国学前教育结构的混龄教育[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3(11).

[3]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4]钱秀华.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5]王晓芬,刘晶波.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11).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7)

刚入园的小班新生,脱离了父母的怀抱,要独自面对一个新的生活,会产生许多的不适应。一方面他们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又无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家长的过多包办,使小班幼儿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会无所适从,而我们的老师指导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时,又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形式单一,说教为主;策略生硬,指令性语言;一紧一松,没有坚持,这都使得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不能很好地养成。

一、用儿歌优化生活常规的意义

(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从生理方面看,小班幼儿脑部结构已基本成熟,表现为睡眠时间少,脑的机能也已经发展起来,因此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只要唱几遍就能记住了,并且不容易忘记。

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看,3~4岁的幼儿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而更多地使用叠词、三字句、简短句,并且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用动作配合,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所需。儿歌教学正好配合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这种特点。

(二)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最贴近婴幼儿的现实生活。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是集生活、教育及游戏于一体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小班是刚组成的集体,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幼儿各方面的经验尚未定型,可塑性强,此时培养良好的生活常规最易成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通过实践发现在幼儿园小班儿歌对孩子生活常规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二、儿歌优化小班一日生活常规的实践

小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盥洗、解便、进餐、午睡这几个环节。多数幼儿都不知道怎样洗手,许多幼儿把尿尿在裤子里,上厕所时忘记冲马桶;进餐活动中有等着老师喂的,有挑食的;午睡时需要老师陪伴,不会叠衣服,衣服脱下乱放……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老师需采取小班幼儿较易接受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儿歌在这中间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儿歌

以上这些儿歌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小班幼儿学习掌握基本的常规起着很好的作用。

(二)运用适宜生活环节的儿歌内容

1.行动演示法

小班幼儿进餐完毕,要擦嘴和漱口,可是大部分幼儿都会忘记,还有不知道怎么擦嘴时,教师亲自示范并带领幼儿朗诵儿歌:“小小手巾双手托,对准嘴巴轻轻合,变成一块方手绢,擦擦折,擦擦折,照照镜子看一看,擦净嘴巴笑呵呵。”孩子们边念边学,慢慢地就学会了。

2.随意渗透法

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针对幼儿没有排队,硬挤到厕所,差点摔跤的现象,请幼儿来说一说谁对谁不对。幼儿们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容易发生危险。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这时候教师念儿歌:“小朋友,上厕所,排好队,你先我后不着急。”巧妙地运用儿歌这一形式,坚持正面教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随即教育,即时渗透非常重要。

3.自主创编法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在的儿歌虽然很多,但还不够,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创编出更适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儿歌。

在穿衣服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编了一首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在午睡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幼儿编的儿歌是:《睡前要小便》《午睡歌》。“幼儿园,静悄悄。乖宝宝,要睡觉,上床之前要尿尿,这样才能睡得好。”“吃过午饭漱嘴巴,我要开始午睡啦。脱掉外衣盖好被,钻进被子睡着了。”在盥洗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编了这首儿歌:《洗手》“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三)运用儿歌指导幼儿生活的策略

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不同幼儿来说,要求又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可以请他们来当小小值日生,用行动和儿歌来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帮助也能提高班中幼儿的生活常规。

2.反复强化,加以巩固

一个好的生活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至于忽视,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需要我们用儿歌反复的提示和帮助,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3.环境渗透,运用生活

教师要将儿歌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让小班幼儿按儿歌内容盥洗、解便、进餐、午睡,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打好基础。在盥洗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粘贴上幼儿洗手的几个步骤图,并在每幅图上对应写上儿歌,幼儿无形中也在学习。

小班是幼儿打基础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希望用最简单、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他们自觉形成必要的规则意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常识等,就像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一样,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更是要从生活中选材。儿歌作为一种较好的方式,我认为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研究的地方,只要将儿歌教育用得恰如其分,就可以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课程[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信息中心,1999.

[2]虞永平.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J].浙江教育报刊社,2005.

[3]张明红.幼儿园课程生活化[J].浙江教育报刊社,2002.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8)

新学期开学教学工作安排 1新学期新面貌,对于我来说既是一个新的希望,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经过对上个学期工作的总结,我对新学期作出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__区教育局各项工作和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管理站、区教育局语言文字办公室语言文字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把浙江安吉幼儿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园多功能室活动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教研组为主阵地,带领教师分析__市教师技能大赛文件,做好充分准备,组织教师参加__市教育局组织教师技能大赛;遵循幼儿教学特点,积极营造教科研氛围,深化教学研究,进一步优化保教质量;参加七星关区教育局组织的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申报工作,营造规范的语言环境。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园共有9个班级,18位教师、1位志愿者、9位保育员、共有教职工35人,其中一位教师产假,实际在园教职工34名,各班级教师紧缺,且班额很大,个别班级46人,平均每班级43名幼儿。园所各个岗位工作压力大,特别是一线班级教师,工作量增加。

三、教育教学工作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__市教育局幼儿园教师技能比赛,包括教育案例拟写、基本功技能、区域活动组织等。

2、论文评选活动。

带领教师参加论文评选比赛,参加区学前教育管理站、__省教科院论文评比,使全园老师能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分享交流,促使大家在原有水平得到提高。

3、有效一日活动。

做好各个环节中的保教工作,切实把落实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生活卫生习惯当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对幼儿加强养成性的基础文明纪律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常规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幼教工作的重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和安全常规教育,努力挖掘各领域的德育因素,寓教育于语言、美术、音乐等各领域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工作。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和集体活动为契机,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以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

4、语言文字示范校申报工作全面铺开,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做好申报工作,争取验收成功。

四、加强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开展园本教研活动,针对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教研研讨,对一些共同点、难点问题,通过园内集体学习、研讨。

鼓励教师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教师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并锻炼教师的口才与胆量。

2、抓好常规教育,规范幼儿行为习惯。

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坚持对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行为与生活学习进行规范一致地要求,上课时让幼儿感到轻松快乐的学习,同时这学期也安排了幼儿的卡拉OK比赛、绘画比赛、亲子游戏等,丰富幼儿课外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3、加强班级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

在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投放、对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指导上下功夫,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高度。

4、加大对班级主题活动墙的创设和检查力度。

主题墙要求做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教师参与与幼儿动手相结合,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让环境育人,使环境说话。

5、具体开展教研的内容:(间周一次开展,根据内容分为园级和年级组形式)

A、学期教育教学内容计划及安排;

B、开学环创工作汇总,现场观摩,相互学习;

C、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沙池、搭建区、体能区活动时间表制定,功能室科技室打造及时间表制定;

D、“信息技术学习”二级培训,主讲__办公室副主任(自制PPT);“__培训”二级培训,主讲__园长;

E、教师技能大赛教研。组织全园教师对市教育局教师技能大赛方案进行教研,集体研讨,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园级、集团、区级比赛,选拔选手参加比赛;

F、“六一节”亲子活动研讨。组织全园教师针对今年的“六一”亲子活动制定方案及安全预案,做好“六一”活动;

G、幼儿早操律动、器械操新编;各教研组负责把新的早操编排出来,各年级组教师学习;

H、园本课程汇总定稿成册研讨。根据一学期园本月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汇总,去其糟粕,择优选择,科学更改,拟定出我园春季学期小中大班组园本教育教学活动,编制园本教材。

I、科学开展区域活动现场教研。结合我园开展的区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和适宜性”,组织教师们到各个班级现场学习、探讨,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家长工作。

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家园互动,定期向家长开放教育活动,亲子游戏活动,并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和电话、QQ群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宗旨,办园理念及工作要求,主动接受家长的监督,达到家园教育目标一致。把工作做到每一个幼儿身上,杜绝遗漏现象。

六、其他工作齐头并进,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加强膳食管理,提高一餐两点的质量,做好幼儿饮食卫生的管理及监督,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预防病从口入。加强对常见病的管理、传染病的预防、疾病的矫治工作。

2、加强儿童体格锻炼,广泛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增强儿童体质。

3、做好全园“十_五”继续教育工作。

七、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各班开学环创工作,美化、优化班级环境,布置区域。

2、各教研组园本月主题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研讨确定;

3、各班级保育员卫生打扫、玩具清洗消毒、幼儿床铺整理。

三月份:

1、各班组织幼儿开展庆“三八节”主题活动;

2、各班开展每月园本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3、各班加强常规训练、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4、园本培训——信息技术学习二级培训,主讲钟梅;

5、各班级教师拟写班级工作计划及个人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6、语言文字示范校申报工作。

7、“论文”评比工作。

四月份:

1、开展四月读书节活动;

2、各班做好“预防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

3、各班开展每月园本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4、“教师技能大赛”教研活动。

五月份:

1、各班开展“庆五一”主题活动;

2、幼儿园教学一体机使用培训;

3、各班级开展月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4、各班准备六一亲子活动。

5、“上海浸润培训”二级培训,主讲邹敏。

六月份:

1、全园开展“庆六一”亲子活动及亲子;

2、各班级开展月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3、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4、各班级期末汇报活动开展;

5、大班毕业典礼活动;

6、幼儿早操律动、器械操新编;

7、教师微课比赛。

新学期开学教学工作安排 2转眼间我所带的学前班级已经进入第二学期,学生们已经开始向小学生活迈进。在这学期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作为学前班班主任将继续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知识技能。因此,结合本班的情况制定了本学期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是四岁左右的幼儿,经过上一学期的观察,孩子们的学习和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快。但还有一些小朋友进步不明显,虽然聪明能干,但上课、活动时都很调皮,控制能力不强。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普遍更是存在一些问题:

1、幼儿常规时好时坏,良好的常规尚未形成。

2、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还不够,表现方法,手段单一。

3、幼儿倾听习惯较差,特别是幼儿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连贯性还需加强。

4、个别幼儿内向,胆量小,自我保护较弱。

本学期我们将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本学期,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班级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

常规养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常规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本期,我将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以幼儿的发展为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加强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让激励带给孩子自信心和成功感。

⑴开展我上学前班主题活动,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尽情发挥,畅所欲言,与老师共同制定出最适合的班级常规制度。

⑵师生定期共同推选出班级中卫生、学习、纪律等榜样,让孩子们在榜样的作用下,不断审视、不断促进,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⑶创设丰收园,包括红旗、笑脸、红花等,本学期我将通过利用这些奖励定期或随时给有进步、表现突出的幼儿有针对性地添加星星,让家长与孩子都能一目了然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让孩子们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你追我赶,奋勇争先,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营造出班级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

⑷通过儿歌、故事、歌曲等,加强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紧抓随机教育,通过轮流争当小老师、学做小花猫等活动,让幼儿与老师同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活动中时刻注意保护自己,不伤害同伴。

四、工作要点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幼儿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

2、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班风。

(2)布置适合学前班儿童特点的教室环境。

(3)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幼儿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卫生保健工作

1、每天做好卫生检查工作,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六、安全与保健紧抓不懈

1、安全警钟长鸣,将安全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有危险等。

随时组织幼儿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对幼儿的过激行为及时制止、及时教育。通过争当值日生、争当小老师、我长大了等活动,逐步让幼儿形成督促别人、管理自己。希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创建出美好的平安班级。

2、本学期,我们将用更多的细心、耐心、爱心、恒心去照顾好每一位幼儿的生活,努力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七、工作措施

1、认真制订好适合本学前班的班级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备好各学生基本情况花名册,认真细致填写充实;

3、细致了解学前班学生起居情况和在家生活情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经常联系学生家庭,定期进行家访,密切结合社会、家庭对学校进行三结合教育;

总之,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前班的每一个成员都将共同努力,同心协力,一起把我们的班级工作搞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的金色未来打下坚定的基础!

新学期开学教学工作安排 3幼儿园新的学期来临了,时间如梭一样,转眼从夏季过到了秋季,又是一个新的季节。我打的班主任工作也迎来新的,为此对于这个新学期我做了新的打算。以下是对我班主任工作做的计划:

一、开学开展家长会

开学初,我为了希望能够更加了解到大班幼儿暑假在家里的情况,我打算开展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们了解孩子情况,同时也向各位家长说明自己本学期的要做的工作。家长会的开展我相信我能够更加对幼儿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才能让工作有新的出发点。我作为大班的班主任,我要尽可能的服务好幼儿们,尽量把幼儿工作做好,让大班幼儿在幼儿园里最后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作为幼儿卫生健康的工作

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接近小学了,但是年纪还是很小,我本学期对孩子的卫生健康状况会更加的关注。首先开学我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就会跟其他老师一起把幼儿园的卫生工作做好,园里的各种设备进行清扫消毒,尤其是大班孩子要上课的教室,我会重点的进行打扫,并给上课的设施和孩子的桌椅进行大面积的消毒,保持教室的干净健康,让幼儿开学无健康隐患。本学期,除了开学会进行消毒以外,其余每个月都会进行班级一次大扫除,让幼儿生活在一个环境相对健康安全的地方。同时幼儿年龄较小,还不懂得对自己卫生的爱护,因此本学期我会监督孩子们注意个人卫生,让他们勤洗手、洗头、换衣等个人的卫生习惯。

三、开展活动丰富幼儿幼儿园生活

孩子进入大班,因为就要面对升小学,幼儿们心里多少会有压力,因此本学期我会尽可能的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帮助他们丰富课余生活和在园内的生活。处于这个年龄的他们,正是爱玩的年纪,天性如此,我不会去压制他们的活泼,因此这新的学期里,我会跟其他老师一起策划一些活动出来,在课余之时让孩子们参加,也是对孩子在园内生活的一种调剂。当然活动也有课外的,比如现在秋天来临,我近期就会跟园长商量带领孩子们出去秋游,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既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又能从大自然那里学到知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

新的学期,我会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这群可爱的孩子,让自己的工作能够深入其中,尽量的做好班主任本职工作,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帮助大班孩子成长。

新学期开学教学工作安排 4新的学期刚刚开始,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质,提高幼儿学习和游戏的积极性,做到一切以幼儿为主,具体计划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让他们能够从玩中学,学中玩。

二、加强思想业务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责任心,规范言行,加强精神建设,做到“五讲、四美”,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业务上精益求精,敢于改革创新,紧跟形势,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认真学习幼儿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提早,外出要报告。当班教师不能擅自离岗,不能走廊闲谈,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四、个人分析。重视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因材施教,注重做好个案的转化工作,效果明显。认真完成园内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工作。

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幼儿。忠诚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勤奋工作。

五、学期目标。

礼貌待人、文明执教、讲究卫生、爱护公物。奉公守法、遵章守纪、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尊自重、作风正派。对幼儿充满爱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评价幼儿,注重幼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尊重幼儿的人格,不岐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密切家园联系,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同事间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合作共事。本学期里,继续密切配合保健大夫作好每一项工作:做好室内室外卫生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充分尊重幼儿的生长发展规律,细心呵护体弱幼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努力提高本班幼儿的睡眠质量,教育幼儿正确的穿脱衣服,放置衣物,适时的增添衣物;引导幼儿不挑食,有良好的进餐习惯,多喝水,避免传染病的发生;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填写晨检记录和安全笔记,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六、养成教育。

本学期里,我们将真对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幼儿安静睡眠、进餐、活动等常规练习中加大教育的力度,认真组织幼儿的每一项活动,争取每一位幼儿在最后一个学期里都能有很大的进步。

为幼儿创设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经常的进行自查工作,及时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作好安全笔记,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有事故及时向园内领导报告,与家长正确沟通,保护好每一位幼儿的人身安全。

作为幼儿园教师单单有满腔的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自己还要多学几门技能,利用空闲时间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讲课,多看光盘,在家多查有关教学的资料,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是绝对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新学期开学教学工作安排 5一、指导思想:

我班共有52名学生,男生30人,女生22人。本班学生学习努力,进取心强。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养成习惯做得还不够,下课会有奔跑现象出现,经常要老师同学提醒。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品德情况: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会出现自私、虚荣心、盲目自满的思想。

本学期,我将围绕学校的相关工作安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创意的活动,紧密联系各位学生家长,与学生多方面,多层次接触交流。为把四3班建设成区级、市级先进班集体而努力奋斗。

二、具体工作:

1、组织建设:就是建一支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工作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龙头”建设应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选拔班干部应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做到精心选拔,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凭学生第一印象而"一锤定音",而应广泛征求意见和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不同铡面对选拔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为确保“龙头”的战斗力,班主任对新生班的班干部可采用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给临时班干部1至2周试用期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龙头”建立后,班主任应悉心指导,热心扶持、大胆使用,班干成员应分工负责、定期考核、优用劣汰,使其有压力、有动力、有战斗力,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前沿阵地的生力军。

2、文化建设:在开学一到两周内,将教室文化布置到位,教室布置相应内容如下:班风、班训、班级公示、真心英雄榜、我们的作品、语文学习成绩一览表、图书角、卫生角等除了硬件方面的建设,还力争在一学期内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创作四3班班徵、班歌、班旗等等。

3、学习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因此将采取各种办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从提高作业质量入手,到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学科知识的落实,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前提条件,将不遗余力的督促学生注意各方面的安全,上学放学,课中课余,将安全防患工作做到位,杜绝安全隐患。

对于一些危险性的游戏,禁止学生参与;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将与家长沟通,一起进行教育。

三、本学期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四、班级目标: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131-02

一、何为天才教育

1. 天才教育的概念

天才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主旨是发掘幼儿的潜能,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开启幼儿的智慧。

2. 天才教育理念的代表

(1)井深大。井深大是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他于1971年退休后,致力于幼儿早期潜能教育的研究,成为世界上声誉卓著的早期潜能教育权威。他阐述天才教育理念的代表作是《井深大零岁潜能教育法――天才的培养应该从零岁开始》,在此书中他着重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激发人的潜能,培养天才应从零岁开始。

(2)木村久一。木村久一是日本幼儿早期教育的鼻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幼儿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著作颇丰,但最有影响力的还属《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可谓天才教育经典之作,在此书中,木村久一详细阐述了他多年来通过研究世界上许多天才幼儿的教育实例后得出的教育法则。

(3)铃木镇一。铃木镇一,出生于日本的一个音乐世家,致力于学前儿童教育。他根据自己一生的教育成就撰写了《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在书中,他详细阐述了他的五大核心教育理念。他认为,天才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早期教育是造就天才的良方,早期教育将决定幼儿的一生,天才就产生于早期教育之中。

3. 天才教育理念的原则

(1)天才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模式。

(2)幼儿不是玩具,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

(3)天才教育最忌讳填鸭式教育,它注重让幼儿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

二、对天才教育理念认识的误区

1. 幼儿兴趣班的开展现状

幼儿兴趣班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兴趣为目的的一系列由幼儿园或托幼机构组织的(幼儿园本身课程除外)培训班。现在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等托幼机构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班,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家长为幼儿报各种兴趣班的狂热风潮。

为此,笔者特地对我园(此处指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城北幼儿园,下文同)的幼儿家长进行了随机访问,从访问得知,笔者工作所在的中班幼儿平均年龄不过5岁,却已经有很多身兼两三个兴趣班。据笔者了解,昆山很多私立幼儿园、托幼或早教机构都在课余给幼儿开设了拼音、识字、英语、算数、逻辑等兴趣班,家长都趋之若鹜,兴趣班报名泛滥,更为严重的是,家长大多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幼儿选择兴趣班,而忽略了幼儿自己的兴趣。可以说,现在的兴趣班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幼儿的兴趣班,而是家长与幼儿园等早教机构抱着“提高幼儿升学率,培养高智商的天才幼儿”的信念所催生出来的产物。

2. 天才教育理念在当今幼儿兴趣班中的错误运用

联合国幼儿基金会前执行主任卡洛尔・贝拉米在《2001年世界幼儿状况》中指出:“早期教育是培养天才的开始,为人父母者绝不能忽视。”这种言论的真正内涵其实是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提醒家长应抓住幼儿教育的最佳期,适时、合理地给予幼儿教育和训练。但这些言论却因为被大众错误理解而偏离了它们真正的意图,一些所谓的早教专家甚至宣称:“对幼儿进行系统理论知识的教育越早、越多,幼儿就有越多可能成为天才。”而大众在这些谬论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认为所谓的早期教育就是专门为了制造能提前掌握各种知识的天才儿童。当今社会,天才教育理念在幼儿兴趣班的错误运用屡见不鲜,对此,社会和家长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1)社会在兴趣班方面对天才教育理念的错误运用

第一,社会催促幼儿成长。“北京市某2岁幼儿小小年纪就能识1200多个汉字,被周围人称为‘天才儿童’。原来孩子的妈妈是一名幼儿教师,不但在家里经常用挂图教孩子认字,还特地为孩子在幼儿园报了识字班。现在,孩子已经能背诵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全部课文。”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像上面这样的报道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社会为幼儿提供的兴趣班是迎合了谁的兴趣?真的是幼儿吗?

第二,“应试教育”影响下变质的兴趣班。中国的“天才”教育由来已久,唐朝时期,幼儿参加童子科被称为“应神童举”。尽管现在时代不同,但社会所推崇的“天才”教育却没有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新闻界炒作和宣传,“天才”儿童培训班、兴趣班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而培养“天才”的这些兴趣班的教学内容几乎一致,无外乎识字、珠心算、英语等,可谓“小学化”色彩浓郁。各种托幼机构的兴趣班报名现场都挤满了带着孩子的家长,“天才”儿童俨然成了“人工制造”的产品。

(2)家长在兴趣班方面对天才教育理念的错误运用

第一,“天才的培养越早越好”。几千年来儿童教育有一经验之谈,那就是“及早教育”。在中国,早在南北朝就有“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一说,这些言论旨在教育人们品性的形成要及早开始,但在如今家长的眼里,“及早教育”与“揠苗助长”并无二义,他们打着“及早教育”的旗帜将幼儿送进兴趣班,迫使幼儿放弃游戏时间去学习超出其年龄的内容,并以幼儿的所谓成绩引以为豪,认为自己的“及早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了“天才”。

第二,把自己的兴趣强加于幼儿身上。幼儿虽小,但是他们有自己鲜活的思想和情感,自然也有自己的兴趣,那么,家长就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是完全独立的。但是,现在的家长秉着创造应试教育的“天才”的想法,替孩子报那些他们以为对幼儿有利的兴趣班。可见,在很大程度上,现在的兴趣班其实是由来自成人世界的伪兴趣构筑而成的。

第三,为满足虚荣心或纯粹跟风。“我的孩子在兴趣班学习认字,现在已经认识1000多个汉字啦。”“因为邻居家的小孩学奥数,我家小孩也要学。”像这样,为了和人家攀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纯粹跟风为孩子报兴趣班的家长不在少数。事实上,为了虚荣心和跟风而对幼儿进行天才教育,不但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反而会腐蚀他们纯洁的心灵。

三、对幼儿园开展兴趣班的建议和对策

那么,如何走出天才教育理念的误区,让它能被正确运用,使兴趣班真正成为正规教育机构的有益补充呢?笔者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 家长如何更好地选择兴趣班

家长要理性对待幼儿的早期天才教育。天才教育的基本前提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决定是否上兴趣班之前,首先,家长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思考兴趣班的内容是否真正符合自己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其次,家长要知道,拼音、识字、英语这些幼儿兴趣班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教育的效果明显,见效快,但实际上很多幼儿到了小学阶段就会暴露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些案例都说明:要想让幼儿有好的发展,就必须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造竞争的优势,使之拥有持续的学习和超越自我的能力。

2. 托幼机构如何更好地开设兴趣班

托幼、早教机构作为基础教育机构,要时刻谨记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才是孩子的基本学习方式。要让孩子从小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遵循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兴趣班教育,不仅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还要关注他们的真实兴趣,为其创造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因此,托幼机构要积极实施兴趣班改革,让兴趣充满幼儿的整个学习过程,使课程真正由兴趣所引导,并改变现在兴趣班教育知识化的现象,着力于教给幼儿获取和发现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

3. 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如何更好地规范兴趣班

由于目前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对幼儿兴趣班的开设也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导致一些私立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为了提高升学率或增加收益而随意设定兴趣班内容。因此,需要发挥政府在监督幼儿兴趣班开设中的管理职能,规范幼儿园的兴趣班开设,真正避免幼儿在不良兴趣班上耗费宝贵的童年时光,家长在不良兴趣班上浪费有限的经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幼儿兴趣班规范、有序地发展。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10)

【论文摘要】当今独生子女社会现实背景下,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对幼儿及教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混龄教育模式也使幼儿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来自家长的压力、缺少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环境和材料要求对教师要求高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幼儿教育管理者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和技能的支持等将有利于帮助教师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推动混龄教育的推广与开展。

混龄教育是将年龄在3到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混龄教育。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不仅能为儿童创设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儿童认知能力与社会性品质的发展,而且又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我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能性。[2]然而在现实中,混龄教育在并没有像其他理论一样大规模地实践。实施新型教育的关键环节在于广大教师。[3]教师在带混龄班级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惑和困难?又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和策略来面对混龄模式给教师提出的要求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和体会,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就混龄教育下教师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

一、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面临的困难

(一)来自家长的压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4]幼儿教师来说,家长的支持与肯定,不仅关系到其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采用混龄编班的教育模式下,来自家长的压力是幼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问题。

许多幼儿家长这一有别于我国传统班级形式的新形式难以认同。许多低龄幼儿家长担心:小孩子思维不如大孩子活跃,老师提问年长幼儿先回答是否会约束年幼幼儿的创造性;小孩子模仿大孩子,是否会对其思维发展带来局限性;小孩子是否会受大孩子的欺负等等。大班幼儿的家长也有种种顾虑: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是否会迁就低龄幼儿,而让大孩子在原来基础上没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大孩子由于能力等方面原因,是否会过分自信;大孩子是否会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等。

(二)教学中缺少一套独立的课程

由于混龄班创设时间短,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的课程。因此,混龄班级教师在课程及其安排方面感到压力巨大。已有的研究表明,很多研究者对混龄课程持“回避”态度,要么撇开不谈,要么点到为止,笼统简要的谈几句。有关我国混龄教育实践的素材微乎其微,很多教师想要开展混龄教育,也很难找到相关的案例和指导材料。[5]即使是在国外,混龄班级课程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已有不少的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混龄班级课程的摸索。教师在课程中挖掘生成课程,采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分科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实践探索。然而,什么样的课程适合混龄班级,怎样安排课程,使其可以兼顾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以及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仍是混龄班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在材料的提供以及环境的创设方面感到棘手

混龄班级幼儿的学习方式有别于同龄班级幼儿。混龄教育以皮亚杰的认知冲突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认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强调社会互动,包括幼儿与幼儿、尤其是异龄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意义。混龄班级的环境与材料的提供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互动的发生,在互动中实现教育目标。混龄班级幼儿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提供的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混龄班级教师面对的是发展水平不同的有一定年龄跨度的、能力各异的孩子,教师缺少一个统一的教育目标来提供丰富的材料,这对教师把握多元目标能力、观察和指导能力以及对个体差异的了解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幼儿提供有层次区分以及相关延展性操作材料,如何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准备性的环境,通过环境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者幼儿之间的愉悦关系,发挥环境的潜在功能,很多教师仍感觉到困难重重。

二、对混龄班级幼儿教师所面临困难的一些建议

(一)教师要坚定专业意识,积极与家长沟通

面对家长的质疑与干涉,首先,教师要以尊重、真诚的态度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以积极的姿态同家长沟通交流。例如在幼儿入园前,教师应向家长详细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向家长介绍混龄编班的益处,征求家长的意见,解答家长的一些困惑和难题。通过建立班级QQ群、家长开放日、宣传混龄教育相关理念、邀请家长参与混龄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有效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面对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干涉,教师应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捍卫幼儿的权利,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而不能被动地受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或出于其他一些利益的诱惑而迷失了教育的方向。 转贴于

(二)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智慧

无疑,混龄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材料的提供以及环境的设置能力等等。作为教师,要努力学习混龄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了解混龄班级幼儿学习的方式,混龄班级管理经验、相关的课程等,如瑞吉欧的项目课程。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倾听幼儿,观察记录混龄班级幼儿的互动形态,增强敏感度。不仅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还要即时判断和分析行为的发展意义,适时的介入,采取有效的应答和指导策略。[6]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提供有层次区分的丰富的材料,以材料为中介,刺激幼儿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另外,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弹性的环境。“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者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让选择和活动更臻完善,而且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7]教师应将一个弹性化的环境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及能力体现。

(三)幼儿园管理者应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从一个同龄带班老师向混龄班级教师的过渡,从一名新的混龄班教师到成长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混龄班教师,离不开幼儿园管理者的支持与帮助。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者应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混龄带班的尝试,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营造一种互相支持的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沟通和交流,并提供相应沟通机制及交流平台,让教师感受到支持的力量及团队感。考虑幼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给幼儿教师一定的自由,允许教师在“试误”中探索、摸索。其次,要为幼儿教师提供技能上的支持。在幼儿教师接手混龄班级之前,给教师一定的时间保障学习相关的理论以及实践技能。互相观摩,交流反思,征求专家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的策略及技能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另外,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外出学习先进的混龄班级教育及管理经验,如瑞吉欧混龄团体的实施等,通过邀请专家及研究工作者进行师资培训、在职训练等方式,为幼儿教师提供技能上的支持。

(四)研究者应加强混龄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从已有的对混龄教育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为幼教一线工作者的经验介绍或总结;实验(实证)研究较少(王滨,2004)。混龄教育的发展实施需要研究者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混龄班级的实证研究。从而为混龄班级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

混龄班级的课程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正是由于其难度之大,因此,很多研究者对其也是望而却步。很多幼儿园采取了一些过渡措施,如从部分混龄编班逐步到完全混龄编班,混龄生活,分龄教学等。[8]正是混龄课程,尤其是混龄教学的难度之大如此,就越需要研究者去面对这个问题,深入到幼儿园中,配合幼儿教师,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设计混龄教育活动方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等,并指导教师重视搜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大胆尝试。通过不断地修正研究方案,持续进行相关研究试验,探索一套适合混龄班级的课程。从而为混龄班级教师提高有力的支持,推进混龄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1.

[2][6]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3][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52,37.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篇(11)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一直是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人们在谈论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问题。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所以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学者在探讨游戏的作用,关注着幼儿游戏的发展。

前苏联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社会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在其一生中,维果茨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给现代心理学注入了大量血液。而在维果茨基的心理学著作中,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理论,却给学前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带来了许多启示和经验。在这里,我将浅谈一下小班幼儿游戏教学理论。

一、幼儿游戏的起源认识

19世纪中期之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各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游戏,探讨游戏的本质。许多心理学家从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的游戏问题,他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儿童游戏出现的诱因是:当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时,游戏就发生了。3岁前儿童的典型行为方式是想要一件东西就必须立即得到,这种愿望不可能延迟满足,否则儿童就会大发脾气。3岁后,出现的愿望和需要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此愿望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渴望立即满足的愿望变成一种情感诱因,使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以一种想象的、虚幻的方式实现,即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游戏就为愿望的满足应运而生了。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就把它模仿迁移到游戏中,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情感诱因。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情感,根源于他与成人的关系。

二、小班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幼儿游戏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要看游戏是否与幼儿的发展和需要相吻合。幼儿游戏是符合儿童需要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幼儿的内心有自身的“教学大纲”,只有二者相吻合的时候,这种活动才成为可能。他认为游戏对儿童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第一,游戏能促进小班幼儿思维的发展。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使幼儿学会了不仅按照对物体和情境的直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能根据情境的意义去行动。游戏帮助小班幼儿把词作为一个符号来掌握,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物体和动作的意义去行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做不到,而只能用真实的物体作出真实的动作。正因为游戏与现实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使游戏成为幼儿早期完全受情境束缚的知觉与完全摆脱了现实情境束缚的思维之间的中介,小班幼儿通过想象来行动。

第二,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达到的另一种水平。在游戏中,幼儿从中了解很多表现在未来将变成他真实的行动和道德的基本层次。在虚构游戏中遵循规则,幼儿比较能够了解社会的模式形态与期望,并且努力表现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维果茨基由此提出:受到特殊的鼓励去进行集体性游戏的儿童,在解决阐明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规则等社会问题时会变得更为熟练,尤其是当此社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在社会行为的控制中使用语言时,效果更是如此。幼儿在游戏中凭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都首先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更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导活动。

三、游戏规则对小班幼儿的制约

小班幼儿游戏最重要的特征是想象和规则,象征性游戏包含了行为规则,幼儿必须遵循,才能成功地进行游戏的情节。从早期到中期儿童游戏发展的轨迹,发现最明显的改变便是逐渐增加对规则的强调。维果茨基认为,当游戏的想象部分逐渐消失了以后,规则占了游戏的最重要部分,但是每一个游戏都有规则,都以隐密方式包含想象的成分,而且两种游戏因素都保留在发展的过程中,而在学龄前阶段的后期出现的游戏,几乎都是以规则为主的活动。因此,维果茨基强调指出,任何游戏只要有想象的情境,都有规则的存在。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在完全没有规则的想象情境中行动的。在游戏中,小班幼儿把自己的愿望和一个想象中的自己联系起来, 即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该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 心甘情愿地服从于来自现实生活的规则,并放弃直接的冲动。”因此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行为的发展,小班幼儿最大的自制力产生于游戏之中,从各种不同的游戏来制约幼儿的行为发展。

四、对小班幼儿教学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