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辐射防护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03

辐射防护论文

辐射防护论文篇(1)

2术中患者剂量管理与控制

2.1术中患者剂量监测与通知

术中应全程监测患者的辐射剂量,事先指定的专人(技师、护士或其他符合要求的人员)应密切观察和记录辐射剂量监测仪表的累积读数,在达到表1所列数值的情况下,应立即通知介入医师。mGy,后续每增加500mGy。②设备显示Ka,r:首次达到3000mGy,后续每增加1000mGy(对应的PSD值分别约为1800mGy和500mGy)。③设备显示PKA,与患者体表照射野的大小有关。对于100cm2照射野:首次达到300Gy•cm2,后续每增加100Gy•cm2(对应的PSD值分别为1800mGy和500mGy);应当按照程序中的实际照射野面积等比例地调整PKA值,例如,当实际射野面积为50cm2或25cm2时,应通知的PKA值应分别调整为表中所列数值的1/2或1/4。④设备只能显示透视时间:首次达到30min,后续每增加15min。当程序中大量使用摄影功能(包括DSA和电影血管造影)时,通知时间间隔应缩短,由于透视时间与其他剂量参数的相关性很差,用于监控患者辐射照射时应慎用透视时间,尤其是潜在高辐射剂量程序中不得将透视时间作为惟一的剂量指标。⑤对于双平板系统,如果照射野不重叠,每个平板照射野的剂量应单独考虑;如果照射野重叠,重叠部分照射野的剂量应相加。⑥在程序前后60天内进行的辐射照射,应视其为已受照剂量的叠加[2-3,5]。

2.2术中辐射水平信息的应用

辐射剂量的临床管理理念实际上与碘化对比剂的临床管理理念类似。介入医师需要在术中全程持续监控对比剂的用量,同时也需要持续监控辐射剂量。如果已经使用了较多的辐射量,则应尝试作出努力,确保进一步的辐射剂量与临床需要相称且尽可能合理地低(对比剂的使用也与其相似)。与对比剂类似,某些患者对给定剂量辐射的敏感性高于一般人群,对于这些患者,应当更为细致地控制其受照剂量。如果控制手段不可行,则应在考虑这一附加风险的前提下重新评估程序的利益/风险比。临床报告中应记录术中对比剂和其他药物使用详情,同样,患者累积辐射剂量也应作为常规及时记录在临床报告中[3]。随着患者辐射剂量的增加,介入医师在接到相应辐射水平的通知时,应分析患者已受到的辐射剂量,综合考虑为完成手术还应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以及其他因素(包括对比剂用量、患者或病变的解剖特征、患者的耐受性和合作能力、临床情况的变化、与导丝、导管和支架操作相关的技术因素等),作出进一步的利益-风险评价。一个FGI程序极端不可能因为仅仅是出于对辐射剂量的关切而终止,因为成功实施程序的临床利益几乎总是远远超过对患者的任何辐射危害。而且,如果在达成临床目的之前终止程序,则患者已经遭受的辐射风险不会换来相应的临床利益[2-3,5]。介入医师可以通过限制电影序列的数量和长度、降低电影或透视的剂量率、使用准直或微调机架角度等方法来减少进一步应用的辐射量和控制皮肤剂量[2]。当患者剂量已超过表1所列显著辐射剂量水平(SRDL)数值时,介入医师应负责按上述原则仔细权衡继续或终止程序的利益-风险。SRDL是一类合适选择的参考值,用于在介入程序中启动附加的剂量管理行动,或用作确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的剂量阈值(该辐射水平可能在一般患者中导致临床相关损伤);但既不意味着辐射水平超过SRDL将必然导致损伤,也不意味着低于SRDL就绝对安全[2-3,5]。个人剂量限值不适用于接受介入诊疗的患者[6-7]。

2.3术中患者剂量控制措施

FGI程序中影响患者剂量的因素有多种,可分为操作相关因素及设备相关因素两方面。一些剂量控制措施是专为介入放射学而设计的,而程序性的剂量控制措施则与如何施行介入操作有关。影响患者剂量的一些因素如表2所示。在实践上可行的情况下,操作者应尽可能增加X射线球管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减少患者身体与影像探测器之间的距离[1-3,8-9]。尽可能限制透视时间已被证明是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剂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非惟一方法。剂量也取决于患者成像部位的厚度、视野尺寸、透视设备的脉冲频率和剂量率、投照角度、电影采集的帧数和次数等复杂的因素。可通过选择使用下列方法实现透视时间最小化:间歇透视;终末图像存留;虚拟准直(如有)。应当仅在需要实时成像体内引导装置和观察运动现象时进行透视。除非介入医师正在观察监视器,不应进行透视。在介入医师并未观察监视器的时间进行透视的情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估计占到总透视时间的10%以上。术中审阅时可利用终末存留图像或透视循环回放替代透视或电影采集,则在审阅期间患者不会受到额外的辐射照射[1-3]。应尽量通过保持较高的管电压以降低管电流,以便在影像质量和患者剂量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全程使用临床上可接受的最低剂量率透视模式,仅在必要时使用高剂量率模式。与连续透视相比,脉冲透视可通过使用短脉冲辐射而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剂量。在能够获取可接受影像质量的情况下,应使用最低采集帧率和最低脉冲频率的脉冲透视模式[1-3,8-9]。许多设备在介入透视操作中的剂量率不断变化。透视时间只是估计是否会出现辐射损伤的一个大概指标。当某项操作总的透视时间不变时,病人体重以及相关操作等因素如投照位置、角度,正常或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病人与管球间的距离以及影像采集片数等因素,都可以使得病人皮肤最大剂量数以十倍地增加[1]。电影采集时剂量率可达常规透视剂量率的10~60倍,绝对不应当用电影采集代替透视。仅在需要获取更高质量影像供审阅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影像采集,在临床可接受水平下应尽可能减少电影序列数量、每个电影序列的采集帧数和帧频,使用与所需影像质量相称的最低剂量模式。应尽可能随时使用终末存留图像或透视循环回放技术,而不用电影采集图像[3,8]。应使用准直器,将X射线束对准到感兴趣区,患者体表实际照射野不应大于关注区域的10%。有条件时可用虚拟准直。一些透视系统在使用放大模式时,皮肤剂量率会有增大,视野面积减少一半会使剂量率增加至4倍,因此,只有在临床上确有必要时才使用影像放大模式,放大倍数应限制在可接受的最低水平[2-3,5,8]。除非上肢是作为程序中计划成像任务的一部分,患者双上肢应处于辐射野之外[3]。需要注意,体型较大患者或较厚的身体部位可引起入射体表剂量的显著增加,斜位或侧位透视也可引起入射体表剂量增加。应设法避免过分倾斜角度的投照(尤其是颅左前斜位)。当需要多次不同的投照或介入操作时间非延长不可时,在不影响程序进行的前提下,应使机架的角度尽量多样化,尽可能想办法变换患者、通过旋转X射线球管围绕患者运动改变入射点或者使用其他措施以改变X射线投照角度,以便避免患者体表同一部位持续受照[2-3,5,8]。对于儿童患者,尤应仔细考虑采取最优化的防护措施:尽可能保护甲状腺、乳腺、眼晶状体和性腺等敏感器官;采用较低的采集帧率,在可能情况下使每秒脉冲数从7.5降低到3;对于体重低于20kg的儿童尽可能移去滤线栅,改用气隙技术;缩短成像时间;在重复采集时减少射野重叠;使用更加严格的准直;尽量少用放大技术;适当应用终末影像回放[10]。CT引导介入手术过程中,通常对兴趣区进行两次或更多次“通过”(穿过身体同一部位的CT采集的数目)或扫描采集。在CT透视过程中,扫描机架区域对患者和术者的辐射剂量应当引起关注。对于在CT引导下的介入手术,完成定位像扫描后,可以通过限制扫描容积、降低局部扫描的mAs、增加螺距、使用楔形滤板等方法降低患者剂量;对于CT透视,宜用“快速检查”模式以减少透视时间,少用“实时检查”模式[2,5,11]。努力的目标是,必须减少CT透视检查中对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辐射剂量[11]。

辐射防护论文篇(2)

1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3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

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4结语

随着计算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计算机对人身健康的威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应该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选择LCD显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辐射效果的机箱是防止用户免于过度电磁辐射的关键。另外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选择防护用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计算机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焱弟,白志鹏等.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3).37~41.

[2]刘英杰.电磁辐射与劳动保护.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1).17~18.26.

[3]吴忠智.关于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电工技术杂志.2001.(11).30~31.

辐射防护论文篇(3)

一、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二、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三、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计算机对人身健康的威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应该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选择LCD显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辐射效果的机箱是防止用户免于过度电磁辐射的关键。另外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选择防护用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计算机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焱弟,白志鹏等.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3).37~41.

[2]刘英杰.电磁辐射与劳动保护.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1).17~18.26.

[3]吴忠智.关于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电工技术杂志.2001.(11).30~31.

辐射防护论文篇(4)

2辐射防护检测参考的标准

牙片机辐射防护所涉及到的标准及相关内容如下:(1)《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第4.3章节中提出了辐射防护要求,内容有实践的正当性、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第7章节针对医疗照射的控制进一步细化,内容有责任、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事故性医疗照射的预防和调查;附录G中列出了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其中G1.1表规定了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每次摄影入射体表剂量涉及到牙齿的牙根尖周和前后位投照分别为7mGy和5mGy。(2)《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第5.4章节规定了牙科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第6.2章节中要求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第6.3章节摄影机房中有用射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第6.5章节中受检者的侯诊位置要选择恰当,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第6.8章节中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的各种设备,第7.12章节要求进行X射线检查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的辐射敏感器官(例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等)采取适当的屏蔽保护。(3)《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中规定了防护性能的监测方法。(4)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462-2009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第4.2章节提出了剂量目标值,在距机房屏蔽墙外0.3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2.5μSv/h,第5.2章节要求新建、改建牙科X射线机房不小于2m2,第6章节对检测仪器、检测点位、检测条件、检测结果评价、检测周期分别进行了规定。

3牙片机的辐射检测

3.1正常曝光条件下,职业人员操作位置的辐射剂量

X光管在正常曝光的条件时,产生的射线主要包括有用射线、渗漏射线和散射线等,职业人员由于近距离操作且无防护,上述射线均会对职业人员造成辐射危害。由于牙片机曝光时间在几十毫秒至几秒之间,能量范围在50kV至70kV之间,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在2m至3m之间。考虑牙片机自身的特性,测量仪器选择白俄罗斯型号为AT1123的X射线和γ辐射监测仪,该检测仪的主要功能是检测脉冲时间从10ns起的脉冲辐射,脉冲持续时间从30ms起的短时辐射以及宽范围能量和环境剂量率当量的连续X射线和γ辐射,短时辐射的环境剂量率当量为50nSv/h~10Sv/h,能量范围为15kV~10MeV,探测器为塑料闪烁体(重金属混合物)。检测中采用水箱体模,其外尺寸为250mm×250mm×150mm,箱壁用有机玻璃制作。模体内加满室温条件下的水。选择泛泰FT-C型和宝镭特BRT-A型牙片机,曝光条件均在默认工作条件下进行,牙片机球管焦点离地面1.3m,用水模做散射体,AT1123的探测器分别布放在离球管焦点0.5m、1.0m和2.0m位置上,模拟1.70m高人的甲状腺和性腺部位,测量操作人员在球管侧位的受照量。型号为AT1123的X射线和γ辐射监测仪在检定周期内,测量数据为经过修正后的数据,职业人员操作位置受到辐射的剂量当量率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操作人员甲状腺位置的射线剂量率为(25~310)μSv/h,操作人员性腺位置的射线剂量率为(47~370)μSv/h,远大于《DB31/462-2009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所推荐的2.5μSv/h剂量目标防护值。

3.2正常曝光条件下,机房周围辐射剂量牙片机周围辐射剂量的测量

由于上述的特点,测量仪器也选择选择白俄罗斯型号为AT1123的X射线和γ辐射监测仪,用水模做散射体,检测点位的设置如下:(1)防护门,门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2)操作位,工作人员操作位距地面高度1.3m处,测一个点;(3)观察窗,窗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4)防护墙,墙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东、西、南、北侧4个点。考虑目前牙片机的工作场所情况,分为无防护和有防护两种情况进行测量,测量均在正常曝光条件下测量,机房周围辐射剂量水平测量数据如表2,周围环境辐射本底水平为室内为0.120μSv/h,室外为0.105μSv/h。由表2可知,由于墙采用24cm厚的实心砖,以及观察窗使用防护专用玻璃,因此,牙片机房的防护重点为门的防护,在防护门为木门时的剂量率为(2.96~14.8)μSv/h,其最大剂量率为14.8μSv/h和最小剂量率2.96μSv/h,均大于《DB31/462-2009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所推荐的2.5μSv/h剂量目标防护值。而在设置防护门后,均能达到防护要求。

4目前应用现状

目前,大部分口腔医院和个体牙科(口腔)诊所均配备了牙片机,口腔医院虽然有专门的防护机房,可操作人员多数还是近距离操作且无任何防护,个体牙科(口腔)诊所的情况更令人担忧,这些诊所大多设在住宅内,改建为医用X线机房时,未遵循国家放射防护的有关规定,常见的是机房内无机械通风设施和工作指示灯,机房门、窗为普通住宅的木质门和一般玻璃窗,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出入口处没有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识等,有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曝光时,门不关闭,这样做不仅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辐射危害,对就诊后门、窗外走动的公众也造成不应有的辐射危害,严重违反了放射防护有关规定。而对于患者的防护所需要的铅围脖、铅眼镜和铅衣等防护用品,更是没有,即使一些大的口腔医院配备有个人防护用品,由于患者量较大,也很少使用。

辐射防护论文篇(5)

我科2014年1~11月行肾动态显像329例,其中男223例,女106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6岁。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肾动态扫描静脉注射时分别进行测量装满有99mTc-DTPA的注射器、注射时与注射结束后的空注射器的γ射线剂量。检测仪器使用美国的RadiationMonitorInspector、芬兰的γ计量仪。每次检测时先检测本底,检测结果显示本底值均小于0.1μSv。其目的主要是研究近距离操作对医护人员产生的辐射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按照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原则[1],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和采用屏蔽的方式分别监测医务人员的所受辐照剂量。实验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接触时间越短,所受辐照剂量越少;接触距离越远,受辐照剂量越少。有铅衣的防护,受辐照剂量少。医务人员静脉注射时除佩戴基本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眼镜、铅脖套等,其操作熟练程度决定受辐照的时间长短。操作熟练者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受辐照的时间短。在距离防护方面,距离越远,受辐照剂量越低。另外,使用铅屏能有效大幅度降低受辐照剂量。所有医务人员的年受辐照剂量均在50mSv的限值范围以下。

3讨论

由于诊断疾病的需要,医务人员必须床旁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医务人员只要依据放射防护要求进行操作,即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辐射危害。

(1)对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放射防护的有关法规,掌握严格的操作规程,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辐射防护论文篇(6)

2MCNP5模拟计算

根据源板在辐照室内的布置位置、源板的结构设计,使用MCNP5模拟计算辐照室墙体外点A、B的辐射通量密度时将源项简化为长度为2.5m,高度为2m的矩形均匀各向同性面源,γ光子能量为1.1732MeV、1.3325MeV,发射概率为1:1。坐标系坐标原点为源板中心,其中面源距离东侧、西侧墙体为2.75m,距离南侧、北侧墙体距离为7m,墙外计算点A为面源中心沿Y轴方向至墙外参考点,计算点B为面源中心沿X轴方向至墙外参考点。辐照室墙体混凝土密度为2.36g/cm-3。使用MCNP5中的F5卡[3](半径为2cm的点探测器,光子截断能量为0.05MeV,样本数为1×109)计算辐照室墙体外点A、B的辐射通量密度。

辐射防护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98-02

翻开尘封的历史,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的大爆炸,让前苏联乃世界都为之震惊,至今切尔诺贝利地区方圆百公里无人居住,昔日的繁华不在。在事故发生最初几小时内参加抢险工作的电站人员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设备,至使这部分人员遭受了大剂量辐射。根据前苏联一年后报道的数据共有95人确定为Ⅱ-Ⅳ度急性射线并发症患者,66人为Ⅰ度急性射线并发症患者,其中因放射病急性死亡者30人。可见为了把核反应堆释放的危害减小到最低,这部分战斗在最前沿的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核电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安全性越来越高,发生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几率越来越小,我们仍需要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在高度重视核电站本身设计、运行安全的考虑,也要把场外应急准备工作常抓不懈,保护公众的同时,把应急专业队人员的辐射防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使我们的专业队员在抢险救灾时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本文主要讨论应急救援人员的辐射防护提出几点看法。

一、思想上对辐射危害及防护的认识到位

首先救援人员对辐射要有正确的认知。提到辐射大家想到的就是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经过辐射照射的人畜必死无疑。其实这只是对辐射一种比较片面的认识。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危害有光辐射,即爆炸的瞬间发出强烈闪光,足以使眼睛永久失明,强烈的闪光还会引发火灾;其次是冲击波,即随之而来的就是横扫大地的冲击波,它的破坏力最大;当然最可怕的就是其后的残余辐射对生物的危害不可估量。核电站作为民用核设施,其安全性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核电站发生切尔诺贝利那样的爆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非正常的放射性泄漏在近几年时有发生,比如设备维修阶段,放射性废物的贮存阶段,尤其是国际上一些建设较早、运行时间较长的核设施随着设备使用寿命的限制,其发生放射性核泄漏的几率逐年增加,这样缓慢的、剂量有限的放射性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危害不可与原子弹爆炸带来的危害同日而语,当然也是不能忽略的。这是现目前核应急救援所要面临的新情况,是救援人员必须有的认识。专业队在实施救援时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救援行动展开迅速。

对辐射知识全面系统的了解是核应急专业队开展场外应急救援抢险的基础。如什么是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时时向环境传送热能,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辐射又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辐射防护领域中,电离辐射常被简称为辐射。而我们这里谈到的“辐射”针对的也是电离辐射。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人体是由各种分子组成的,而电离辐射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在进入人体后会将能量传递给分子,进而改变分子结构,严重的后果就是损坏器官功能。当然由于我们人体的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身器官强大修复功能,并不一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辐射对人体伤害的特性,即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及遗传效应。当然辐射伤害与所接受辐射剂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即所接受辐射剂量越高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几率越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时,在现场指挥核电站运行的总负责人在接受了300mSv以上的剂量外照射,而且在爆炸最初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吸入了大量的放射性粒子,但他还是成为仅有几位幸存者之一,接受了国家审判。最终活到了80多岁。

影响电离辐射确定性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其次是辐射的种类,还有就是照射范围及个体的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知道了辐射的危害,更重要的是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根据照射途径可以分为外照射与内照射;针对不同的照射途径因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针对处照射可采取的防护方法有时间防护法(即将人员与辐射原的接确时间缩短)、距离防护法(在救援过程中尽量增加人员与辐射源的距离,对与强放射源很多情况下是采取机器手来完成作业)、屏蔽防护法(放射性粒子或是射线在遇到一定的物质会产生能量)。针对内照射防护途径:一是防护放射性气体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而言就是穿戴呼吸保护器);二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口腔进入人体(在控制区内严禁进食、喝水和吸烟,而且不用手触摸面部尤其是口、鼻、眼);三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伤口进入人体(放射性物质会经伤口直接进入血液,因此从事放射性操作必须不准带的伤口进入控制区)。在很多情况下,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的防护是以上各方法的综合运用。

知道核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机理,知道核辐射并不是没有办法防护的,而防护重在平时的准备工作,只有作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发生应急情况时,才处惊不乱,沉着应战。

二、确定合理的应急专业队人员辐射防护标准

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人们在研究应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就目前仍没有全面掌握核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确切数据,这与研究样本收集是非常困难有关的。这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的表《确定性效应阈值的估计值》,该表虽然只给出了几个对辐射比较敏感的组织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估计值,也值得在实践中借鉴。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是相当大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只有在强大的放射源中才可能产生。

对照《江苏省田湾核电站场外应急计划》第七章规定的场外应急照射水平,及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关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的应急辐射防护剂量值是保守、安全范围内的,因个体差异而有一定的放射病概率。该计划同时规定了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核应急工作人员的选择原则:如身体健康的18周岁以上的成人、本人了解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风险,自愿参加应急工作、对从事的应急工作和现场发问比较熟悉、事先经过健康检查并受过辐射防护知识的基础培训等。这些措施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将伤亡减小到最少。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保证

江苏省的辐射防护工作是友省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的指导下,由连云港市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负责实施的,市公安组、去污洗消组协助配合。市卫生局为此专门成立了应急辐射防护和辐射控制专业队,主要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组成。从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辐射防护组更需要加强辐射防护这个岗位专业人员的培训。辐射防护岗位责任重大。首先,在省辐射防护组及市核应急办的指导下建立参与核应急救援人员的健康档案及剂量接受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参加与核辐射有关的人员的年剂量、累积剂量要控制在规定的安全限值以内,这就需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根据记录情况,在任务分配上将工作人员的所受剂量控制在规定阈值内。其次,建立辐射防护用品仓库。应急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时刻准备的冲锋陷阵,而辐射防护用品在发生重大放射性泄露抢险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要形成辐射防护设备添置方案,有计划的进行防护器材的更新换代,保证防护资源随取随用,这更需要对已有的防护器材进行维护管理,而不是放在仓库中睡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第三,加强使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传授。辐射防护用品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常见的,其配戴、使用技术性很强,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及训练,尤其很多防护产品是从国外采购,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摸索。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是2005年的某月连云港市消防护专业队的负责人拿着一个写着英文的包装袋找到我,问我这个产品的使用方法,当时本人也非常尴尬,虽然学过辐射防护,可这么专业的防护用品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只是包装袋。

四、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

为了达到提高非辐射专业人员的的辐射防护水平,就要制订和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培训计划。计划包括:专业的授课人员、系统的辐射防护理论知识、严格的课时要求和考核办法、准确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熟练的紧急自救和互救技能,还包括二至三年一次的轮训,使用权我们的专业队员在开展应急救援抢险时都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把辐射防护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即在场外应急工作中,把辐射防护培训与专业队的整组训练结合起来,排好年度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辐射防护论文篇(8)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the environment request too more and more high, in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interests, but also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such circumstances, radiation protection concept produce and continue to expan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radiation harm,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radiation effect eval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work and help, promote radiation protection work.

Keywords: radiation protection; Concepts; Expand; Protec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O43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其中辐射问题是比较突出且敏感的一个环节。辐射事故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严重辐射事故还可能造成区域性的大面积污染。因此,人们开始专注于对辐射防护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应的进展,要想做好辐射防护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主管部门、众以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方法应对辐射的危害,减少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一、辐射的原因及危害

放射性辐射是人类面临的辐射中最严重的辐射,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例如去年的日本地震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一般来说,辐射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大小,是由射线的种类和能量决定的。

一般来说,辐射的产生来自以下几个途径:第一,来自不同原子核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各种射线;第二,许多装置会产生辐射,例如被人们所熟知的医院使用的各类X光检查设备,其检查时会产生X射线,如不加以精确控制和设置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将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第三,来自核反应的辐射,如各种核反应堆;第四,天然性辐射,如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等。总之,人体受到的辐射主要分为天然放射性辐射和人工放射性辐射。

在人体受到较大剂量的辐射以后,体内会产生对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首先,辐射会对人造成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性病。在辐射的影响下,人体会产生慢性的损伤,例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以及生育能力的损害。另外,胎儿对辐射更加敏感,需要对婴儿和孕妇采用特殊的辐射防护措施。

二、辐射防护概念的提出和拓展

放射保护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合适的防护标准,同时又不对剂量允许范围内的照射过分的限制,可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辐射防护的研究,对辐射防护的概念和研究不断的完善和深入。

我国对辐射防护的要求与世界的要求是一致的,我国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辐射环境安全进行管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辐射防护工作起了积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随着各种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辐射防护的概念也有了很大的拓展,不仅仅局限于对辐射的防护,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仅局限于对本国的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还包括对世界范围的辐射的防护和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注重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关注世界环境,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随着对理论研究的不断加深,和对辐射防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对辐射的防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辐射防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很多地方仍然需要不断改进。

三、辐射防护的方法

鉴于辐射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辐射进行有效的防护,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间。然而,对辐射的防护是一个复杂、综合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有效的对辐射进行防护。

(一)明确辐射的影响评价因素

在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中,生物组织的划分是综合的,从小到大有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因此,对辐射的防护和环境的保护,需要从保护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着手,并对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保护。对辐射的防护工作首先要考虑生物的种群和群落,对种群是否收到损害进行调查,并对个体进行观察,分析辐射的剂量影响,进而确定种群的讯息。

对人类辐射辐射的防护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防护体系,对防护原则和防护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对于人类的辐射防护主要是针对确定性效应进行的,同时辅助随机性效应,进而达到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在对辐射进行防护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时,必须满足现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做到防护工作与环境保护的相一致,这是进行辐射防护的的出发点。

(二)坚持一定的辐射防护原则

要想辐射防护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现辐射的有效防护,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需要在防护工作时坚持以下的原则。在实施辐射防护工作之前,做正确的判断,分析防护工作的利益与代价,进而实现辐射防护工作的最优化。在工作中,要考虑经济因素和社会的因素,尽量避免照射,即使不得不照射时要将保持辐射照射的合理水平,并对个人的照射严格设置限值,减少在防护工作中对人体的伤害。

因此,在辐射防护工作开展中,本着减少辐射的目的,又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新的辐射,坚持效益大于代价的原则,在辐射防护的工作中尽量减少新的辐射危害的产生。

(三)坚持防护工作的正当性和最优化

在对辐射进行防护时,要对实践的正当性进行分析,争取做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这就需要在对辐射进行防护之前对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考虑,对防护工作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利益和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权衡。

在防护工作中,重要的是做到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特别是在医疗事件的辐射防护中,要根据受照射的人的条件以及潜在的危险性进行衡量。在对生态环境的辐射防护中,要加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研究出最优的防护方案。

(四)辐射防护工作的具体方法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在国际社会的环境辐射防护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辐射防护的管理需要加强行政的管理和日常的防护管理规划。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辐射防护工作:

1.加强辐射防护基础结构

对辐射防护基础结构的构建,需要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在法规上具体化,尽快制定符合环境辐射防护相关要求的法律法规,为辐射防护提供法律依据,使辐射防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加强审管机构的管理,使其做到责任明确,同时借助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指导,培养辐射防护工作的优秀人才,奠定好辐射防护的基础。辐射防护工作是全世界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因此必须对公众进行相应的辐射防护公示,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体系。

2.加强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辐射防护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缺少研究信息的放射性核素,这就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料和技术对其进行研究,加强与国际技术和团队的合作,紧跟国际研究的趋势,尽快提升研究的水平,进而提高对环境保护估算的准确性。

3.开展评价模式研究

对辐射防护工作的开展,要评价辐射环境的质量,这就需要适合我国辐射防护工作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模式,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项目研究,进而推动辐射防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辐射防护的目的是将辐射的危害降低,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的生存空间。在辐射防护中要对经济、效益和风险进行权衡,实现三者的最佳平衡。虽然我国的辐射防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人类环境的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在辐射防护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探讨辐射防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辐射防护论文篇(9)

结果:辐射安全与放射检查时间及次数、防护用品空白、改善辐射后遗症不周、受检者对X射线防护知识认识程度低、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不到位、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有关。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关键词:放射检查放射防护辐射安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42-01

放射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同时也对推动医学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放射治疗所伴随的放射性辐射作用,也成为受检患者重大的医疗隐患,为此加强对患者放射防护,减少辐射剂量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医生重点的研究课题[1]。为此本文将探讨我院放射检查患者的放射防护对策,其宗旨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在检查时避免或减少所受辐射,以及总结对放射检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辐射后遗症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经X线检查患者1125例,其中男542例,女583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35.6±2.5)岁;均采用飞利浦DigitalDiagnost系列成像系统数字减影X射线机进行X线相关检查,其中各系统CR/DR 441例,乳腺检查308例,牙科全景片345例,其他31例。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设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放射检查时间。②防护知识:对辐射作用的认识、防护用具的使用、防护技能的掌握情况。③放射科基础硬件,包括机器新旧及检查方法。④防护情况: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情况、防护用具使用情况、改善辐射后遗症的措施。⑤管理制度:卫生监督部门对反射防护监管、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情况、防护用具的管理、辐射源的管理、辐射患者管理等。

1.2.2调查方法。在正式调查前,选取10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测试调查表的可读性和信度。重测信度为0.79,专家评定内容效度为0.82。共发放调查表112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125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2结果

辐射安全相关因素的危险因素分析,详见表1。经分析发现X线受检者辐射安全与放射检查时间及次数、防护用品空白、改善辐射后遗症不周、受检者对X射线防护知识认识程度低、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不到位、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有关。

3讨论

随着临床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及放射检查医学的发展,临床检查、诊断越来越多地倚重X射线的检查结果,然而X射线检查也是一把双刃剑,X射线检查中,小剂量对人体伤害较少或无伤害,但若辐射剂量增大,同时在累积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等机制作用下,可致使一些接受X射线照射的人群发生脱发、腹泻、皮肤溃疡,甚至白血病等疾病,另外,放射线还会引起遗传性疾病、婴幼儿智力下降、基因突变等疾病[2]。由此可见,加强患者受检时避免或减少辐射伤害及在放射检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辐射后遗症对医疗就诊安全来讲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X线受检者辐射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防护及补救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就诊安全。

3.1提高检查质量,减少辐射量。临床研究发现,随着X射线检查时间及次数的延长、增多,其辐射剂量较检查时间短、检查次数少者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减少透视时间及次数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3]。为此操作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恰当的临床判断,采用合理的方式减少患者受照剂量,在不影响获得有效诊断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高TV、低mAs,厚过滤,小照射野的照射原则,把曝光次数限制在最佳次数,以此减少无意义或重复摄影,并严格控制照射野,调整曝光视野大小,使之控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同时,增加射线源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如可采用长柄器械远距离操作,不但可提高影像质量,而且还可减少散射线,减少曝射量;对婴幼儿患儿应短时间内快速摄影,不使用滤线栅;重视患者检查部位敏感脏器或非检查部位的防护,应根据临床情况,对受检查的性腺、甲状腺、女性乳腺、儿童骨骼等敏感脏器进行遮盖防护;另外根据临床指证,尤其是对育龄妇女及孕妇,若可采用X射线摄影,则尽量避免采用X射线透视检查[4~5]。

3.2防护用品的应用。对受检患者加强屏蔽防护,采用铅或含铅物质作为防护用品,对患者不需要检查的部位,穿戴铅围裙、铅帽子、铅手套、铅眼镜等防护用品,以吸收不必要的X射线,在隔离室内安装铅质屏风,避开射线照射[6]。

3.3加强辐射防护知识的宣教。加强对患者放射防护意识宣教,通过放射科候诊厅宣传栏、就诊手册等方式,讲解放射检查的必要性及所伴有的辐射危险,以此充分加强受检者对放射防护知识及防护意识的正确认识,同时,放射检查医生有义务对受检者事先告知辐射的危害,以此加强受检者主动要求进行放射防护的迫切性[7]。

3.4X线检查合理应用。临床医生及放射科医生应全面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认识到X线检查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避免无效照射。同时,放射工作者应遵循《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严格按X线投照相关准则操作,尽量采取减少对患者照射剂量较少的方式进行检查,减少废片率,对不符合照射检查患者或风险较大患者,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以便于选择恰当的检查措施[8]。

3.5改善辐射后遗症。普通的放射检查和牙科摄影的辐射剂量都很小,检查后根据临床情况,叮嘱受检者注意营养和休息,对已经产生辐射后遗症患者,应在临床诊治的前提下,合理的平衡膳食,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保持日常蛋白质与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多摄入食用菌多糖,食用菌多糖可有效吸附有害放射物,促进毒物排泄,并服用抗辐射的维生素,遵医嘱服用碘片[9]。

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为华,倪卫东,易光兆.C形臂X射线机术中应用的放射防护探讨[J].激光杂志,2011,32(4):125-127

[2]张梦龙,段玉婷,许玉军,等.放射防护最优化对数字X射线摄影中受检者辐射剂量降低的价值[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2):238-240

[3]宋钢,卢峰,邓大平.《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量保证要求》应用指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02(1):156-158

[4]施晓燕.综合性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6):209-211

[5]王哲.新建CT机房的放射防护设计优化方案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364-366

[6]蒋洪春.医院医用X射线防护应当以人为本[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3):271-273

辐射防护论文篇(10)

工业X射线探伤机是对工业金属焊接过程中,对锅炉容器金属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同时利用建设X射线探伤室,对探伤室进行辐射防护,从而达到对辐射探伤操作人员的保护。为了做好锅炉容器探伤室的防护,有必要对防护要求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一、锅炉探伤在探伤室中国家标准要求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4.1.1 中规定“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周围的放射安全,操作室应与探伤室分开并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4.1.2中规定“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荷及室外情况。在进行屏蔽墙设计时可取公众剂量约束值0.3mSv/a,并要求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Gy/h。”目前新疆境内所有的锅炉容器检测探伤室均按照此标准要求进行建造和环保验收,对人员的照射水平剂量限值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有规定,职业照射剂量约束目标值为5 mSv/a。

二、在锅炉容器检测过程中的辐射环境影响和危害

由X射线探伤机的工作原理,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锅炉中使用的X射线探伤机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在开机期间,X射线经漏射、透射对作业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是主要污染因子。

近年来,新疆锅炉容器制造企业均采用X射线探伤机进行焊缝检测,一般设备操作在封闭的探伤室中,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防护问题:X射线探伤室防护不到位,造成辐射污染,门-机联锁失效,致使铅防护门未完全关闭,X射线泄漏到探伤室外面。工作人员误入探伤室,使其受到额外的照射。其中探伤室防护门、防护墙防护不当造成辐射污染和人员受照射是最主要的问题。

三、工业探伤机中辐射防护理论计算

为计算选取新疆某锅炉厂探伤室进行类比分析。

计算公式及参数选取,根据《放射物理与防护》中“屏蔽厚度的确定方法”,可查透射量图得X射线初级防护混凝土屏蔽墙的厚度。

B: 最大允许透射量,mSv・m2・mA-1・min-1;

P: 周剂量限值。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可取周剂量限值为

d: 参考点到焦点的距离,模拟采用的探伤室为13.0m×4.0m×3.5m设计,取探伤机位于离各侧墙体1/3的位置,到墙外最小距离为2.23m;到防护门外最小距离为5.33m;到顶棚外最小距离为1.92m。

WUT:有效工作负荷。其中,W为周工作负荷(It),U为利用因子,墙壁及防护门取1,顶棚取1/16;T为居留因子,防护门及墙体外为1,顶棚上方为1/16。

采取X射线探伤机最大管电压300KV为参考条件,计算该管电压下的宽束X射线对混凝土及铅板的透射系数,结果见下表1。

计算得到探伤室屏蔽情况:屏蔽墙体厚度为530mm砖混墙,天棚厚度为310mm混凝土,工作人员出入门为17mm厚铅板,工件门为17mm厚铅板。

四、监测情况分析

选取目前常使用的探伤机型号功率最大的XXG―3005型X射线探伤机,管电压为300kV,监测结果:操作位:398nGy/h ,防护门上缝:560nGy/h ,墙体:78―95nGy/h ,探伤室房顶:85Gy/h,环境本底:85nGy/h。

五、符合性分析及结论建议

(一)职业人员因操作仪器所致的年附加有效剂量当量计算

E=∑Wr ・HT=∑WT・∑Wr・D=∑WT・∑Wr・・T

其中:

E----有效剂量 (Sv/a)

HT----组织或器官接受的当量剂量(Sv/a)

WT----组织或器官接受组织权重因子,对全身取1。

Wr----辐射权重因子,对X、γ射线取1。

----X、γ 致空气吸收剂量率(Gy/h)

T-----年受照时间(h/a)

参数选择:

为实际测量值减去该地区的环境本底值后的数值,T为工作人员一年内所接受的照射时间。

新疆某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X射线探伤机使用情况为:通常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为:探伤机每年拍片1700张,每次出束时间为3分钟。根据最大辐射剂量为398 nSv/h,环境本底值为84 nSv/h,全年出束时间150h。

职业人员所受的年附加有效剂量当量以最大剂量估算:

150×(398-84)/10002=4.71×10-2 mSv/a。

以上计算结果显示: X射线探伤机的作业人员所接受的年附加有效剂量当量范围为4.71×10-2 mSv/a。均低于职业人员剂量约束值5 mSv/a。

(二)结论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X射线,X射线主要通过曝光室各侧防护墙、铅防护门屏蔽缝隙中散漏。根据探伤室屏蔽能力的现场监测可知,该探伤室防护墙现浇混凝土,防护门为铅板制,参数采用理论计算得到。测量结果显示该探伤室的屏蔽能力能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的要求,因此目前可以判定理论防护计算能够满足实际防护要求,同时根据辐射防护剂量估算,正常情况下,从事辐射操作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受到的附加辐射照射,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的要求。

(三)建议

1、探伤室要定期检查安全门的防护联锁装置及其它防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辐照事故的发生。

2、探伤机不同方向上在射线正向的值远高于背向的值,因此,探伤机射线方向应选择在工作人员操作室背向方向操作,以减少射线对人员身体的损伤。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出版社.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S]

[2]中国标准出版社.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S]

辐射防护论文篇(11)

电磁辐射的危害

大家知道长期使用电脑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过头晕、眼睛疼等症状。究其原因,不得不从电磁辐射说起。电场和磁场的传播过程生成一个作用力场,这个作用力场就叫做电磁场,而这样的传播过程就叫做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主要集中在工业、通讯、医疗和军事等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电子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家中的电视机、电活、音响、空调、电脑、手机、微波炉等一应俱全;办公设备增加了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等,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们在享受工作和生活极大方便的同时,己不知不觉地将自己放置于高密度的电磁环境之中。电磁辐射在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有环境科学家预言步入21世纪后,人类生活中电磁环境的严重恶化将取代噪声污染,而成为首要的物理污染因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也把微波列为必须控制的“公害”之一。

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可由三个要素定义:1、辐射源的强度;2、受辐射的时间;3、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脑、电视、微波炉、手机等都存在电磁辐射,辐射源发出的电磁强度越强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距离越近对人体的危害越大。电磁辐射还有一个累计的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通常受到电磁辐射的人都会感觉到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体征变化也可能有脱发、掉发的情况,眼睛通常会发涩、发干、大强度的会导致白内障。血象上还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血压时高时低,白血球有时候也发生过高的现象,另外检查心电图还可能发现心悸、心律不齐的症状。有研究报告显示常用的电脑显示器产生的电磁波主要对眼睛、头、骨骼肌、皮肤等能够产生危害。电脑对妊娠和胎儿有影响。长期从事电脑作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易全身疲劳等。

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

作为多媒体语音室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终端就包括电脑显示器,因此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我们在构建和维护语音室时不得不考虑电磁辐射对使用者造成的可能伤害。

对于语音室,电磁辐射来自显示器、主机、机箱、甚至鼠标,当然最主要的辐射还是来自于显示器,因此做好显示器的防辐射工作是必须的。可采取的防护方法分为被动防护和主动防护两种。

被动防护法防护措施包括:

l通过课程时间安排缩短学员和教师对辐射的一次性接触时间;

l配备显示器防辐射屏,指导教师使用防辐射护肤霜等。

防辐射屏必须能够导电,因为只有能够导电的东西才能屏蔽电磁波,普通视保屏两面都是不导电的,防辐射屏至少有一面是导电的,这样才能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l调整显示器的摆放位置,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l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显示器的周边放瓶水,容器必须是塑料瓶或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

l减少待机当电器暂停使用时,不让它们长时间(一个小时及以上)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l及时洗脸洗手,显示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其实防护措施除采取屏蔽、加强个人防护及现场工作注意事项外,还可以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一、食疗,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莱、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二、药疗,如果从中医理论出发,研制出有固本、怯邪、补肾、壮骨、调整阴阳等功效的中药,用做接触电磁辐射之前或之后的防护药物和治疗药物,可以清除体内导致多种疾病的自由基因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主动防护法则是从电磁辐射的“源头”——显示器部件下手。在CRT时代,低辐射显示器是健康显示器的应用标准。当前低辐射的LCD日益普及,将CRT显示器更换成LCD显示器也成为语音室建设应该考虑的硬件升级内容之一。然而LCD显示器因为高亮度等原因也存在对使用者视觉的伤害。有研究发现,只有用户与屏幕的距离达到1米以上,否则300cd/m2以上的亮度将会对用户的视觉造成一定的伤害。

诚然提起多媒体教学,来自教师的好评如潮,诸如图文生动、信息丰富、授课新颖、寓教于乐之类,好处多得说不完。但是学生家长的反对声也不小:一是教师的粉笔板书对学生写字的示范作用减弱;二是投影屏幕或电脑屏幕,对正处发育期学生眼睛又是一个刺激,学生回家总闹眼睛疼。有鉴于此,我们在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同时,多考虑其不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学与健康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