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授课技巧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4 15:12:42

授课技巧论文

授课技巧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6 — 02

随着我国公共性音乐教育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到音乐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人民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有称之为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国民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集中在少数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转向提高全社会音乐生活的参与上来,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面前,国外六种教学法(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综合音乐感、科思、铃木)被引进我国。从20世纪初引进的西方音乐教育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建构中国音乐教学体系,大力发展普及音乐教育

从19世纪的末叶到21世纪的初,我们一直在专心学习,模仿,传播西洋音乐,对中国凡千年来的音乐文化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和西洋音乐方面,一些词曲作家如黄自、刘天华等虽也尝试将传统与外来文化融合,但并没有完成继承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的重任。建国后,全面引进前苏联音乐教育体制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仍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如我国的钢琴教材中,国内的、传统的曲目极少,只是作为点缀而演奏,西方完备的教材体系为钢琴教育提供了条件。不完善的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则无法为民族音乐提供生长和发展的条件。专业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熟悉和喜爱外国音乐,善于演奏和演唱外国曲目,会写跟着外国潮流而中国人难以接受的作品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却一知半解,面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已濒临失传。而中国的孩子除了西方的音乐、钢琴、电子琴以外,可能更适应中国的京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曲艺中的“体态律动”和“锣鼓经”那些极富民族特色更贴近他们语言生活环境,极富情趣的地方音乐和少数民族活泼欢快、载歌载舞的表现。这一切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迅速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需求建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中国音乐体系,加强对古文和占音乐的学习,利用现代科技尽快完善民族乐器研究与创作,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音乐。

二是发展民族音乐,并非排斥西方音乐,相反仍需学习吸收其精华。扩大视野建立全球意识,学习研究世界其他国家音乐并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开拓新的发展于方向,适应全球文化及音乐发展。

三是积极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探索,技术探索,培养能站在世界民族音乐发展前沿的民族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演奏家和演唱家。

除了大力发展音乐师范的培养以外,还要对音乐专业的办学方向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学生能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对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加大思想教育,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接触中小学生的机会,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的思想不稳固,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了解和理解,总想脱离教育岗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育思想准备、教师的一般修养、心理准备应当比专业学识更为重要,更应受到重视。

二、制定合理的专业技巧课课程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一直是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教学方面最为复杂、最为繁琐的难题之一。音乐学院一般以技巧课为主,技巧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优劣。本人多年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实际,对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专业技巧课与理论课的区别

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一般指声乐、键盘、器乐专业技巧课,它与理论课教学有极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上课课时不同。理论课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周、3学时/周、4学时/周等,是集中上课,每小节课50分钟,2学时100分钟。而专业技巧课不同,音乐表演专业2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二次课,一次课40分钟;音乐学专业0.5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一次课,每节课20分钟。

第二、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不同。理论课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讲是固定的。例如周二3、4节02级音乐表演专业配器课,主讲教师是王阳,地点在418教室,就是说02级音乐表演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王平教师教师讲配器课。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专业技巧课在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相对来说是不固定的。例如02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声乐课,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时间上课,周一到周五都可能有02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上课,不会固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即使在同一时间上课的学生,也不一定会是同一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例如:02音乐学某些学生周一上午上声乐技巧课,就会有不同的声乐教师,在不同的上课教室,给02音乐学专业分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给一名学生上课。

第三、上课内容不同。理论课是针对所有学生在相同上课时间内讲授相同内容。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不同的学生程度不同,上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例如键盘学生,同一年级程度好的学生,在大一就可以学习《车尔尼练习曲599》或《车尔尼练习曲849》;而程度不好的学生,在大一可能就只能学《哈农》或《拜厄》。

2.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的特点

由于专业技巧课的特点,对于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上课时间分散。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同一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不相同的,不能像理论课,只要是同一年级,至少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上同一门课程,另外,教师连续上课时间相对较长,有些教师上课时间从周一8:00至晚上7:30,这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上课地点分散。由于专业方向多,我们学院音乐表演就有声乐、器乐、键盘、舞蹈、作曲、指挥、戏剧表演与主持7个方向,因而任课教师也多,教师及学生上课地点分散、不集中,我们学院上课教室多达四十多个。

第三、任课教师工作量大。由于学生专业方向多,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人数大大多于理论课教师人数,尽管如此,专业技巧课教师的周学时均达到20节以上,远远超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

三、 结合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特点及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改革技巧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年来,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使用的教案、授课计划同理论课的相同,这给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因为所有的教学授课计划、教案都是针对理论课设计的,它具有通用性,而专业技巧课针对于每一名学生,具有个性特色的特殊性,这样,授课计划及教案应用在专业技巧课上极为不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根据专业技巧课的特点,也根据专业技巧课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及技巧课教案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下:

1.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专业技巧课教师要将自己的学生不分年级划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授课计划,这项工作在期初完成。

2.期初不用准备专业技巧课的教案。专业技巧课教案重新制定,专业技巧课教师要给每一名学生书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及格式如下:

(1)填写好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简历。其中包括指导教师情况、所学教材、学习时间、入学考试时演唱、演奏曲目、现有专业水平、存在问题等,此项内容主要是掌握学生专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等。这一项需要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核、检查。

(3)每周记录。其中包括出席情况、教学内容及步骤、小结、上课效果打分。此项根据学期开课的周数及周学时数,按每次上课内容填写。例如:声乐技巧课周学时是2学时,学期开课16周,那就需要记录32次。上课效果打分按学生上课情况给分,分值分别为:18、16、14、12、10、8,对应的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较差。学期累计平均分为该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4)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时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巧课考试组教师(每组5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就是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项还包括提高率、期末总结、假期作业。

通过对技巧课教案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针对每一名学生设置,使教师教学目的明确,真正做到因人而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制定专业技巧课课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课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上课的班级、人数、地点、学时,方便了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检查工作,期中包括教师上课迟到、早退、学生迟到、早退缺席的教学秩序的管理、教师调、串课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等,一目了然,方便准确。(表略)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个别学生行为松散的特点,制定了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内容如下:

1.连续无故旷课三次(含三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每学期累计旷课五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

2.学生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按旷课处理。

授课技巧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44-0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形势政策课得到了从国家教育部,到各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再到高校辅导员各个层面的广泛重视。上好形势政策课,首先需要任课教师过硬的理论素养。其次值得关注的是其授课技巧。最后,课后的追踪反馈也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理论素养的提升是任课教师上好形势政策课的基石

形势政策课所关注的是我国形势和政策两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平时多关注国家大事,多阅读各类时事报刊杂志,多参加各类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专题培训。同时还要把现实和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深切感受到:上一堂形势政策课并不是简单学习了一份中央重要文件,而是需要自己思考一下:国家出台了哪些方针政策?中国与世界各国取得了哪些互动与交流?在这些情况背后都体现了我国发展的哪些大政方针?而这些大政方针将对中国人民起到怎样的作用并发挥怎样的影响?以此来充分体现此门课程的时效性。除时效性外,授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讲述国家政策,其专业性很强。需要任课教师在平时善于收集国家政策方面的学习素材,通过查阅文献、到国家官方网站上搜索相关政策文件,来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政策法规的学习与理解。在如今21世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而且良莠不齐。只有在形势政策课老师的授课及其自身的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国家政策的把握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抵御住各类媒体的“狂轰滥炸”,做到明辨是非,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对国家政策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的前提下,坚定信念不动摇,努力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授课技巧的改进是任课教师上好形势政策课的有效途径

形势政策课还需要辅导员良好的授课技巧作为有效支撑。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需注意方式方法,学会运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技巧,在授课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在授课过程中,辅导员采用各种新颖的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观看同志回答记者访问的会时,有同声传译对于总理回答的英文表达,这就让学生了解到许多中国国家时事和政策法规的英语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由于他们了解了很多专门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在浏览外国网站时就会更为敏感外国媒体对于中国形势政策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分辨外国媒体报道是非的能力。同时,现在中国颁布的政策法令都已经有了英语版本,可以让学生学习这些英语版本,使那些原本较为生涩难懂的文件,变得较为接近与理解。当然在这类学习中还是要辅以中文文件的学习,通过中英文对照学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辅导员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其提高授课技巧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运用一些书面材料是不可行的,相关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授课采用ppt课件等形式,可以使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把握,这样才能突出授课重点,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学习。现在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刷微博、转微信、逛论坛。任课教师也需要收集这方面的素材,因为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社会媒体对国家形势政策的评价,而这类信息又往往是良莠不齐的。任课教师要了解这些媒体对国家形势政策的表述,然后通过对其进行辨别分析,并与同事、领导、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把这些信息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当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看法(通常这些看法是他们从这些媒体上获得的)时,任课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说明,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国家形势的变化以及正确解读国家政策。

三、课后追踪反馈的跟进是上好形势政策课的有力保障

在形势政策课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其授课技巧获得进步后,还需要重视授课后的追踪与反馈。通常情况下,形势政策课的授课周期是一月一次,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很难对上课内容有非常深刻和透彻的把握,到下个月上课时,很有可能上个月讲授的内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课程效果进行追踪与反馈。辅导员在与学生日常的互动中,可以因势利导地加深学生对形势政策课内容的理解。在和学生进行个别谈心或集体辅导时,辅导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课后的所思所想。在谈心中可以弄清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授课内容,对上课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还有任何疑问与困惑。在了解这些情况后,辅导员可以适当调整下次授课的内容,在下次上课一开始先进行答疑解惑,使学生对上一次的授课内容进行一次温故而知新,从而巩固授课内容。通常形势政策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当宏大,这就给了这门课强劲的后劲。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后,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帮助加深同学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辅导员对教学内容的追踪与反馈还可以帮助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辅导员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淀,以及科学授课技巧的辅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但如果在授课之后完全不知道学生的反应,也不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后续追踪,那么授课水平的提升就会遇到瓶颈。只有通过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与交流,才能发现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才能知道学生的理解难点在什么地方,才能知道授课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才能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争取将形势政策课的授课纳入良性循环的过程,从而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辅导员的因子在形势政策课授课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如何上好形势政策课成为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成为上好形势政策课的基础,这需要辅导员在平时要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任课教师还要努力改进自己的授课技巧,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形象、生动,提供的信息量大而且重点突出。和其它专业课一样,在课内授课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的功夫是要花在课外的。辅导员应利用自身和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对学生在上课后的反馈进行追踪,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形势政策课的难点,在之后的授课中加以解答。同时利用形势政策课内容丰富的特性,有针对性、有指向性地开展各类相关党团组织活动,使学生在后续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课堂内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真正把形势政策课上好。

参考文献:

[1]崔淑卿,李晓春.提升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180.

授课技巧论文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技巧;特点

课堂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主要手段,任何课堂教学都需要用到某些课堂教学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研究众多,尤其是对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分类、介绍和选择,如《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寄洲)等。本文以哈佛大学张淑成老师的汉语课堂教学视频为案例(案例学习内容为中国京剧),分别从讲授新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操练、完成规定的语言交际项目方面,对其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教学技巧进行分析,并对其所使用的课堂教学技巧的特点进行总结。

一、关于课堂教学技巧

杨寄洲、崔永华在《课堂教学技巧略说》一文中认为课堂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是教学法原则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课堂教学技巧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参照此种观点,本文所讨论的课堂教学技巧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指导学习者掌握、学习新知识或完成某项练习的具体方法,也包括了教师为实现某一教学目的,而采取的相应的教学行为。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教学技巧,外沿较广泛,既包括了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一些特定的教学方法,又包括了教师所运用的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二、案例中的课堂教学技巧分析

李海鸥从教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角色变更,同时结合课堂上各种不同教学目的的活动,把课堂教学路径分为两类:一类是讲授新知识,另一类是指导学生进行操练、完成规定的语言和交际项目。本文借用其对教学路径的分类,也将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分为以上两类。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入手,以哈佛大学张淑成老师的汉语课堂教学视频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讲授新知识的课堂教学技巧

知识点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也是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以及运用何种技巧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言语技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相应语法点的掌握程度。在视频案例中,教师对新知识的讲授较多地运用了对比、问答、情景提问法、重复的教学技巧与方法。

如案例中对语法点“根据”“按照”的讲授:

(在上课之前板书好“根据……”和“按照……”,以备比较)

教:什么是按照,按照就是严格地、一步一步地,没有变化。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根据就是有一个基础,你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张老师在家做菜,喜欢看菜谱,菜谱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个怎么说?

学:按照菜谱……做菜。对不对?

教:对对对。我有的时候不想按照菜谱做菜,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怎么说?

学:根据我的想法,我就这样做。

教:根据我的想法,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大家一起来。

学:根据我的想法,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教:很好。那么,你们做菜是愿意按照菜谱做,还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呢?

学:我做菜都根据自己的想法做。

教:这样做比较自由。如果你病了,医生给你吃药,告诉你怎么吃你就怎么吃,这个怎么说?

学:按照我的大夫……吃药。

教:按照大夫的要求。

学:按照大夫的要求吃药。

教:按照谁的要求,还可以说根据谁的要求,比如说,根据老师的要求,你们怎么准备功课?

学:根据老师的要求,我们每天得花三个小时学中文。

教:那么长时间啊!那么,按照美国的法律,多大可以喝酒?

学:按照美国的法律,二十一岁才可以喝酒。

教:那么,多大可以开车呢?

学:按照美国的法律,一十六。

教:十六岁。

学:按照美国的法律,十六岁可以开车。

以上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语法点时,用到了对比的教学技巧,将“按照”与“根据”的区别特征凸显出来,以帮助理解与区分。在进行句型操练时,使用情景法进行有意义的提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目标句型或词语,而非空泛地提问或简单地让学生造句。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解,而是将教师“讲”和学生“练”结合到一起,使师生不断互动。此外,当学生出错时,教师用重复的技巧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错,使学生在不自觉地状态下说出正确的句子或词语。

(二)指导学生进行操练、完成规定的语言和交际项目的课堂教学技巧

刘王句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指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虽然也传授语言知识,但更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培养技能和能力为最终目的,而技能和能力更需要靠学习者的大量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可见,操练是语言课上的重要环节。在此视频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充分的操练。具体而言,主要运用了以提问的技巧推动话题深入和转变,进而完成言语交际项目的教学技巧与方法。

如视频案例中对句型“原来……后来……”的操练:

教:真正的京剧和很多外国人想象的是不是一样呢?

学:原来中国的京剧,外国人觉得京剧只是唱,后来看京剧,他们觉得京剧是很多部分。

教:非常好。原来外国人以为京剧只是唱,等他们看过以后,发现京剧还有很多其他部分。(暗示另一学生重复)

学:原来很多外国人觉得京剧只是唱,后来他们才知道京剧还有很多其他部分。

教:贺祥(一学生名字)原来是个京剧演员,现在突然去演电影了,这是为什么?(问另一学生)

学:贺祥原来以为很多人喜欢看京剧,后来才知道没有人看,他们都去看电影了。

教:是这样吗,贺祥?

学:不是这样的,原来我以为学京剧很容易,后来才发现并不容易。

教:是的,而且还很不容易成功。你们都去过中国吗?那你们觉得中国和你们想象的一样不一样?

学:我原来以为中国没有很多车,去了中国以后才知道中国有非常多车。

教:那你呢?

学:原来以为每个人都会拿着《毛泽东语录》,后来才发现原来人家都不看这个东西了。

在对“原来……后来……”句型的操练中,能看出学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师首先以“真正的京剧和很多外国人想象的是不是一样呢”提问,意在让学生复述课文中的句子,考察其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复述之后,教师就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提问,以加强学生对句型的理解。最后,教师就其他话题提问,检验学生对此句型的掌握程度。可见,提问的技巧有力地推动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推动课堂教学向预期方向迈进,并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如何设置问题,是课堂教学技巧中的一个难点,案例中就此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即:就原文原句设问一就相关话题设问一就不同话题设问。

三、案例所使用

课堂教学技巧的特点总结

(一)有序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众多课堂教学技巧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一种有序、合理地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案例中对语法点“根据”“按照”的讲授过程。教师首先讲解此语法点的区别特征,即解释词义,接着通过对比和问答的方式进行句型操练、句子扩展,即通过给出意义来引导语用。当错误出现时,再用重复的技巧及时地进行纠错(纠错伴随着整个会话过程),从而完成了由语法点的介绍到语法点的运用。在整个“讲练”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技巧是遵循以下顺序来组织和实施的:

词义句义语用(对话体语言、叙述性语言)――伴随性的纠错(如结构搭配、用词错误)

这种教学技巧内在的序列性使得表面上看来毫无联系的一个个单独的教学技巧紧密有序的联系在一起,随着步骤的完成,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所学的语言项目。

(二)互动性、情境化

无论是新知识的讲授还是语言项目的操练,教师都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巧妙的设问技巧。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不是在单纯地操练,另一方面,学生也更加关注提问的内容,而不是一律地生搬硬套。而有意义的提问,即问题的情境化,教师就课文内容、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说出含有目标句型的句子,内容丰富、过渡自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有利于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案例中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运用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技巧正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如在设问中,以学生的角度提问。案例中,教师正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所熟悉的文化去寻找话题进而提问的:“你们都去过中国吗?那你们觉得中国和你们想象的一样不一样?”“按照美国的法律,多大可以喝酒?”等。另外,可看出学生的开口率很高,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的具体表现。

另一方面,教师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在层层设问中把握教学的主动性,掌握好内容的多少和语料的难易程度以及课堂教学的节奏,在自然而不经意的状态下推动教学向预期目标迈进。

四、结语

授课技巧论文篇(4)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计算机科学快速发展后出现的新的学科,其具有包涵科学种类丰富、技术能力要求强、应用范围广、实践环节多等特点,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信息技术已成为素质教育中提升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技能的重要学科之一。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起步及推广较晚,所以,对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研究便成为现阶段推进计算机技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稳健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自身优势资源,培养起符合发展要求的信息技术教学先进教学理念,使信息技术教学拥有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拥有更加成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所在。[1]

一、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随之发展并推广开来,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经济环境中各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所以,在各级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就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来看,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构建起以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阶段――大中专教育阶段为整体框架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针对小学及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学生;普通高中阶段则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大中专阶段则主要针对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学生,其覆盖面积以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每一环节。

2.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结构已建立起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结构体系。该体系中,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中的主要设备,能够熟悉操作设备;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则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办公软件和其它应用软件;大中专的信息技术教育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程序编辑等复杂的信息技术。

3.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构建起来一套针对不同阶段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和教学技巧。纵观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来看,我国信息技术已初步构建起来一套符合我国教育体系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其包含了信息技术理论教育和信息技术上机操作教育两方面,保证了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学习。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呈现良性发展、健康发展的势头,总体上看,信息技术教育已形成了符合我国教育体系的教育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在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组成上,已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知识体系组成,但是由于我国复杂的教育教学空间组成,各地区较大的教育教学资源组成,使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仍存在有较多问题。[2]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实践教学技巧应用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开放性、技术应用实践性、科学技术复杂性等特点,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创新相关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中相关教学技巧的运用,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以更加实用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实践教学技巧,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信息计算方面的实践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采用实践教学技巧尤为重要。

1.课堂理论课讲授中,融入计算机实践操作讲解,便于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由于计算机理论的科学性较强,所依在传统理论课中,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枯燥,而适度在理论讲解中加入实践操作讲解,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能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及后期效果,使理论课中理论讲授变得简便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绘画板使用理论讲授一节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终端,在结合课本知识讲解的同时,在投影仪操作演示中,多绘画板下每一窗口、工具进行逐一操作,之后可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便于理论知识学习。[3]

这样的教授方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教学技巧,增加了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适当加入互动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理论可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改变了传统理论讲授往往只依据课本作为唯一的教授工具,使传统沉闷的“填鸭”式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上机课中,通过主机控制终端,教师先就上机操作内容进行演示,之后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流程自主操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针对问题予以解决。由于计算机上机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问题较多,操作困难,导致上机课难以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而教师在上机课中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技巧,通过教师实际演示,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操作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计算机办公软件使用上机操作一节中,教师在上机过程中,通过主机控制终端,通过实践教学技巧,亲自演示办公软件的打开,操作,调节行间距,调节字体颜色、首行缩进等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自主实践。

这样的讲授方式,改变了传统上机课,教师只负责管理计算机房设备的管理员角色,使教师能够通过实践教学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操作中去,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全新的学科,由于其科学性、复杂性、时代性等特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技巧能够在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授课技巧论文篇(5)

【摘 要】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及教育的不断进步,有些问题也在教学的过程中随之显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影视行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是其遇到的最大问题。那么,本文就通过影视专业设置的实践类课程,进行相应的影视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探讨及实现。 【关键词】实践类课程;影视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42-02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影视艺术的传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影视经济的勃兴,还有相关的文化、教育产业的相应发展,比如说在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办影视相关的专业及课程。那么,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进步,有些问题也在教学的过程中随之显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影视行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是影视专业教育及与社会实际结合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下文,笔者就通过影视专业设置的实践类课程,进行相应的影视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及实现。就课程设计而言,影视专业中的实践类课程所实践的内容不是教科书或参考书中现有的知识、方法或结论,而应该是根据所要实现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给出合理而又多元化的求解方案――设计。比如,通过课程的讲授与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素材导入、剪辑、声音、字幕等整个后期制作流程,达到动态的实践性效果。实验要求注重考虑学生对于影视媒介特征和视听语言特点的真正把握,而这类课程是对理论类课程的深入和检验,注重影视操作理论和方法的全面实践,强调对知识和综合实践的学习,进而真正实现对前期相关课程的综合运用与拓展。下面本文就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性质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摄像技术》是影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强调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技术性与实操性是本门课程区别于纯理论课程的显著特点,理论的讲解为学生动手操作做了有机铺垫和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小组协作能力,在作品创作中体现课程的实践性。此课程与《影像语言》、《影视艺术概论》、《影视画面编辑》等课程相辅相成,力求使学生在掌握摄录像机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完成完整作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摄录像机的发展趋势,熟悉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基本构造,掌握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摄录像机现有的各种格式,熟悉掌握数字摄录像机各功能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数字摄录像机各项技术指标及性能,并学会摄录像机各种操作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整机的日常维护,在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实践课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摄像技术》课程首先讲授的是摄录像原理与摄像机的基本知识,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电视信号、彩色电视基本原理、电视摄录系统,掌握摄录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摄像机的分类、电视画面的摄取与传输原理讲授摄像机的分类、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摄像机的感光元件、摄像机的信号处理、数字高清摄像机等方面的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影视摄影造型元素与影视画面空间构建的技术环节和思维方法,初步掌握运用摄录像技术解决镜头表达的理念和技巧。接着讲授影视镜头构成,通过镜头构成概述,讲授镜头构成及目的、镜头构成的主要因素、镜头构成的特点、镜头构成的基本要求、镜头构成景别;镜头的位置法则,讲授影视镜头的视觉中心、中央位置、边缘位置、上方位置、下方位置;面积法则、突出主体、揭示作用表达重量感和重要性、表达重量感和重要性;方向法则、拍摄方向、拍摄高度以及平衡法则、绝对平衡――对称、相对平衡――重力平衡等等,使学生了解画面的形象元素,认识构图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构图方式。第三部分讲授构图中画面形式美的基础――线条与形状通过线条与形状的感情,讲授直线、曲线以及形状,然后通过组织造型元素,建立画面秩序,形成画面节奏,表达与传递情绪,揭示形象的象征意义和形象间的内在联系,衬托人物个性、线条的抽象与联想、引导视线等。摄像技术的实践操作是配合《摄像技术》课堂理论教学而设置的课程实践,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摄像技术课程实训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影视摄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影视摄像技术的实践之中。针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培养训练学生调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摄像技术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摄像技术的方法和技巧。《摄像技术》以对摄像机、三脚架、监视器、线材等的运用,是按照影视创作的规律创制作品的实践训练。实践环节的训练内容、训练规格都是按影视创作的规律和基本技巧设置的。通过对各个摄像技巧的实践练习,训练学生掌握影视摄像的技术技巧,使学生深入了解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创作的一个重要实践过程,完成好这一重要环节,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了影视制作地流程及其重要性,提升了自己的影视欣赏和制作水平,形成了相对较为系统的影视知识体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完善了其知识结构,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还可以为学生的后期制作提供有效的辅助借鉴,并为完成完整作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摄像技术》课程的具体实践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影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设置的课程实践,实现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影视类课程实训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影视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其有效运用到影视创作的实践中去。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培养、训练学生地调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影视短片、纪录片、电视栏目的创作为主的具体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影视创作地过程和主要技巧,并在作品中发挥创意思维,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还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进行具体的设置及调解,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其所具有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学提出如下层次要求:比如,熟悉影视创作的理论及应用知识;掌握影创作过程中需涉及到的摄像、剪辑、灯光、音响、配乐等流程的基本工具和技术;熟悉影视创作的基本流程,了解影视作品生产过程和生存环境;熟悉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重复和再现。以实践类课程为例谈影视教育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学生创作小组,以学生自主调研和创作实践为主。从影视剧创作流程过程的总体设计,到分阶段、分任务、分技术的具体实现,最后通过影视作品的呈现,实现影视创作项目的整体实现。在注重专业能力实训的同时,强调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注重学生预习、方案设计、按设计方案进行实训的环节,具有非常良好的操作效果。作者简介:郑婧怡(1980-),女,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油画创作研究。

授课技巧论文篇(6)

在党校公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比较侧重于对培训学员理论知识的灌注,结合实践的教学内容比较少。纯粹的理论教学让学员感觉枯燥,对于不懂的地方,教师也是以讲解概念的模式进行解答,没有通过实践活动去验证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员反映学习党校公文写作后,拟写公文依然十分吃力。教师没有合理安排课后实践作业,学员没有自行练习写作的实践,导致学员对党校公文写作知识存在表面甚至片面认识,理论知识无法有效运用到实际的党政工作中,公文写作课程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

2.缺乏写作案例教学

在过往的公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按照课本的内容,把理论知识一字一句地读出来。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并没有充分引用相关的行政案例进行讲解。因为缺少具体的事例进行讲解,公文写作课堂教学效果也是不甚理想。

二、新形势下党校公文写作教学应满足以下要求

1.巧妙讲解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是支撑一门学科的基础,学员只有牢牢掌握了理论,才能在实践中表现得更加得心应手。公文写作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不能仅仅为了讲解理论基础而授课,而应紧紧围绕指导学员如何写作这个层面进行授课。例如,在公文基本格式的课程上,教师应该把各部分写作的注意事项一一向学员列举,让学员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做到明确观点,分析结构,有效利用材料进行规范写作。巧妙讲解公文写作理论,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言简意赅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对教材读透彻,做到简要扼明,拨繁见要。第二,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讲授理论知识,指导学员把理论知识的“虚”有效运用到写作实践的“实”中。也就是说,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写作要求,以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合理的公文写作。

2.练习公文写作技巧

掌握理论是为开展实际工作进行的知识储备,仅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能说已经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知识。公文写作也是如此,光说不练功,也是空谈一场。教师要想指导学员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写作技巧,并有所进步和创新,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写作练习。公文写作技巧的形成一方面是依靠学习而获得,另一方面是依靠深层次的领悟而获得。例如,党和国家机关同一规定的公文有15种之多,其中,决定、意见和通知等7种是常见的公文样式,教师可以要求学员重点练习这7种公文写作。

3.总结反思,升华文章

授课技巧论文篇(7)

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教科文组织为帮助我国提高西南地区中学英语教学水平,援助我国培训英语教师的较大的教育项目.该项目共投次150多万美元,主要用于中心教师到国外培训,购置语言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聘请外籍专家授课,选送优秀学员到国外进修,中心教师全都到过澳大利亚进修。中心自1990年秋成立到 1993年7月已培训三届一年制学员250多名.中心学员主要来自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四省区,大多为少数民族聚居、英语教学较为落后地区的中学教师。其中,中师、高中毕业生及高中以下学历者占80%。他们大都未受过正规的培训,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如何在一年里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素质,以便能尽快胜任JEFC教材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就简介一下我们是如针对JEFC教材,运用微教学的手段,培训教师的。 一、加强教学法理论的学习,提高学员认识 针对学员没有系统学外语教学法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增加了教学法课的课时.上学期每周4节,下学期每周6节。 课程开始时,我们并不急于介绍JEFC教材的特点、编排体系待等.针对学员都是在职教师,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熟悉旧教材,了解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等特点,我们首先要求他们放开思想充分谈出他们对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材和教改等方面的认识观点.结果我们发现,他们对语言教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认识不深,对外语教学的发展史缺乏了解,对为什么要进行教改也无理性的认识。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先从理论入手。 在理论课的讲授和介绍时,我们也不是用强行灌输的办法,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他们对讲授专题的一些认识,启发他们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已的观点.然后引导他们总结了影 响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的因素,讲授了语言教学理论对教材编写体系和外语教学的影响,介绍了外语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优缺点,重点讲解了近 20多年来在外语教学界极信崇的功能交际法特点.这使学员从客观上认识到 了教改的必然性,因而也产生了强烈希望了解JFEC教材的特点的愿望.这时,我们便给每两位学员配备了JFEC教材第一、二册全部教材,在进行了新旧大纲比较后,详细介绍了JEFC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主要特点.并指出JEFC教材对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使用JEFC教材必须要有新的教学路子和方法,从而提 高了他们对教学法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紧迫感. 二、采用微格教学方法,着重各单项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 微格教学即实验教学,它是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教 师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系统培训的一种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 中的各种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再把不同的教学技能技巧单独进行训练,并按规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微格教学原理及中心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22个方面培训学员的单项教学技能技巧,例如:黑板的合理使用,直观教具的使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双人和小组活动的组织,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角色扮演,课堂 测验等等.主要方法如下: 1.讲授与示教相结合 在培训每一项技能技巧时,指导教师先介绍该单项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后示教,再根据示范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在训练如何教单词这一技能时,在注意从学员中引出他们常用的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 1)say the word clearly and write it on the board ;2)get the class to repeat in chorus;3)translate the word into the word into the student’s own language;4)ask the students to translate the word; 5) draw a simple picture top show the meaning;6)give an English example to show how the word is used;7)use available realia;8)use the acting 等11种方法或技巧.然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两个单词作为示范.一种是传统教法,即板书单并给出汉语意思,让学生跟读几遍;另一种方法是,板书单词后教师用英语释义或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猜出该词的汉语意思,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教法的优劣。 同时,我们还指出在教授单词时应首先作出判断,什么样的单词用什么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能否用综合几种方法的方式来教,都得在课前作好准备.如示教smile一词时,教师综合用了几种方法,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然后说: T: Look, he’s smiling. Now look at me. I‘m smiling (show by facial Expression). Smile. We smile when we are happy. Smile.(gesture) S: Smile. T: Good. What does it mean?(students give translation). 演示完以后,当即指出所采用的几种方法的特点: ─ picture on board (interesting, students remember it) ─facial expression (gives meaning clearly) ─examples show how "smile" is used as a verb) ─translation (to make sure everyone understands) ─Each technique is very quick (a few seconds),and they all reinforce each other. 除了对每种技能技巧都作这样 的讲授示教外,我们还及时组织学员观看JEFC教材的录像,或到昆明市试教JEFC教材的学校观摩教学。 2.集体备课 在教师讲授和示教结束后,我们即要求学员根据教师刚讲的技能技巧进行准备。例如,教单词的技能,我们就提出watch, sneeze, elbow, look for, absent, cheese, apron, cold, market等词,要求写出教案,准备下次课示范。备课一般 由三四个学员集体进行,他们可以不受示教或观摩到的"样板"的束缚,以适合他们学生实际程 度的方式进行,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示范所需的教具、实物等 一律自已准备,同时,学员也可事先与指导教师商讨,这一阶段主要在课外进行。 3.登台示教 根椐备课要求,第二次上课时,我们任抽几个学员,给每人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登台实践性示范,以此了解学员是否真正掌握了要领,能否结合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并巧妙地组织教学活动.其余的学员模拟学生,与登台示教的"教师"配合;同时,还要观察"教师"的示范,做好笔记,以便课后评议。 4.评议和修改 示教一结束,便立即进行评议。一般先让"教师"自评,然后其他模拟学生的学员依据笔记或观察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最后,由指导教师对示教的学员作总结性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评议后示教的学员根据评议时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已的教案进行修改。这对微格教学非常重要。因为,除不具体的教法外,有些细节示教学员自已是意识不到的,例如与教学无关的手势、习惯动作、口头语、不直视学生等 都是不利于端正教师自已的形象、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格的。 三、综合运用各单项教学技能技巧,进行整体教学实践. 运用微格教学对所有的22种技能技巧进行系统的训练后,到了下学期的后两个月,我们把重点放在对学员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巧的训练上.在这个阶段,要求学员从JFEC教材第一、二册中选择不同的课型,根据所掌握的各项技能技巧,参照新教材提倡的五步法,完成45分钟的课堂教学.在学员教学时,我们进行录,像,最后根据录像来评议。我们主要从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评议各种技能技巧的运用是否体现出了教学过程 交际化,是否把目标放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交际的能力上,各种技能技巧的运用是否恰当合理等 方面.我们也积极提倡学员运用传统教学中他们所熟悉且证明是有成效的方法,鼓励他们汲取各家之长,探索出能最终实面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从学员的教学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学员已能熟练运用五步教学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用一些相应的技巧。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从学员最后的教学示范以及我们对已结业学员进行的追踪调查和部分使用JEFC教材的教师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来看,我们认为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进行培训,对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云南师大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 李丽生 《中小学英语》1994.6)

授课技巧论文篇(8)

首先是这种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固然不可缺少,更加重要的是实践。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练习的机会。

再有是在教材方面,德语翻译实践课从2009年开课至今,一直没有选到合适的教材,上课时一直由任课教师结合综合德语的授课进度选材料,拿到课上给学生翻译。学生根据要求翻译,教师点评之后,结合案例传授给学生一些翻译技巧。在授课方法上,一直使用任务教学法与讲授法,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在讲授内容方面,讲授翻译理论与技巧当然是必要的,因为掌握了翻译理论,有助于学生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和具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如果在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上投入太多时间,则没有太大意义。学生在做了笔记之后,只能在教师所举示例中体会到技巧的意义,一旦脱离示例根本无法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由于很难取得进步,或者说,由于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考察方式,即使取得进步学生也很难发现,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也不高。教师选取材料,之后或点评,或批改,工作量都很大,实际效果不明显,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没有大的提高。选取材料与就业的关系不大,对于学生实际工作没有太大帮助。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所学,本次课改尝试改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脱离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授课中引入多种工作岗位的行业用语,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翻译能力训练。

与企业相结合即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色。在教学中,一改以往教师随意选择材料的方式,在此次改革中尝试与北京恒远安诺科技有限公司及吉林差旅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与德国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保持联系,将实际工作中的材料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翻译,同时请企业专家来讲座,讲解工作中的要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业务知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在这些公司的实习。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工作有关的材料从最初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对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能够努力去克服。以第一次课为例,一份旅游问卷被拿到学生面前。学生在了解了汉语的内容之后,立刻开始查字典,并互相讨论某个词的翻译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反平时完全不注意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做法,而是主动地思考中德之间的相同之处及差异,从而使之前课堂上讲授的翻译理论得到了应用。因此,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有时从企业中得到的材料是枯燥无趣的,通常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材料或者涉及科技词汇的材料。这个时候,教师实地走访便有了重要意义。教师通过走访对企业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使学生不至于迷茫地翻译所得到的资料,相当于获取了一定的背景信息。一旦有了兴趣,那么枯燥的知识、需要背诵的词汇与短语等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除了笔译课,还有结合实际进行的口译课。在口译课中,课堂上对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安排学生提前查阅翻译场景下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当场翻译,在模拟情境中体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方向性更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安排进度,选取材料,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在教师的辅助下不仅提高专业水平,而且掌握一定的企业用语及除德语以外的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如贸易、交通用语,同时对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具备必需的职业素养。

此外,评分主体发生了改变,企业专家被邀请参与评分,这样做,不仅有利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重视程度。他们意识到,上课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因此对课堂上所学的及课后布置的作业都更加用心投入,不再持无所谓的态度。

通过将课堂与企业知识文化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以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相当于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学习与工作的对接,替企业完成对学生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接近德国的“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中,学生的学习分为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操作。对于像德语这样的语言学习来说,在学生只学到某一个阶段,是无法胜任企业的实践工作的。因此,想要真正实现把学生送到企业,可行性显然不大。但是通过把企业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学生就能真正接触企业的材料,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观察与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虽然全部是在课堂上,但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双元制”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改革对于今后的授课方向也有益处。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通过实地参观工作岗位,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授课中方向性更加明确。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具体,在平时及期末的测验中将尝试选用企业实际工作中所用材料,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评分,使得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够在毕业之前懂得应用外贸用语,能说、能读、能准确地翻译外贸与旅游相关知识。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就业率。通过将课堂与企业一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并且制定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课程标准,而不是空谈理论。

翻译的重要性决定了德语翻译课堂必须高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授课方法,调整授课材料,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授课技巧论文篇(9)

二、高师声乐课程设计应该综合考虑

毋庸置疑,高师声乐与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当前的音乐改革需要,应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光有声乐教学这一方面的能力,他们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高师的学生还应该具备唱、讲、教、导等能力。关于声乐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对于声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格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于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进行综合型构建,其中主要包括声乐理论、声乐演唱、声乐实践三门主要课程,另外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还应该让声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开设声乐与文学、声乐与伴奏、声乐与表演、声乐与历史等课程。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声乐的技能过多的传授,但是在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上并不看重。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声乐基础知识的构建,加强对学生声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在基础的音乐教材上,内容主要包含歌曲的演唱、歌曲的欣赏、歌曲理论等综合性的音乐知识,另外课外的音乐辅导能力也是音乐教师应该有的能力。因此,高师的声乐人才应该不仅有演唱的能力,还应该熟练的掌握声乐的歌曲理论以及声乐的发展史等理论知识。其中声乐的理论课程主要包含声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歌唱的技法。歌曲的赏析以及声乐的表演等几个部分。声乐的理论课程本应该是每个高师的学生都学习的课程,因此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在通过对于歌曲的赏析以及技法的掌握,提高声乐的欣赏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声乐的演唱课程也是在音乐的教育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一直在声乐的教学课程上备受重视,很多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掌握了声乐的演唱技法,学习好声乐的演唱课程,就全面掌握了声乐的知识,也认为只是声乐学习的唯一途径,因此往往专注于此。但是对于如何分析以及处理个去研究的很少,甚至不去研究,这导致在歌唱的表演方面探索力度严重不够,未来的音乐教师不应该只重视音乐的演唱技巧而不重视歌曲的处理以及表演的基本能力,否则毫无表现能力,因此,高师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应该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声技巧、歌曲处理以及歌曲表演三个方面,高师应该除了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之外,还应该对歌曲的处理方法以及歌曲的表演方面进行讲解,在歌曲的表演方面,比如:歌曲演唱的形式以及演唱的音色和形体表演等重点强调,通过这种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歌曲的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关于声乐的实践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高师的声乐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声乐的教学法,以及声乐的排列,其中声乐的排列主要包括自弹自唱自演等音乐作品。除了以上的三种声乐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满足整个音乐专业的需要,还应该提高声乐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及技巧的培养,发展声乐的表演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声乐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授课技巧论文篇(10)

【分类号】G633.2

教学语言是一种工具,也是教师与学生关系亲近与否的媒介。教师教学语言具有魅力,能够增加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反之,会导致师生间变得疏远。教学语言艺术,实质强调教师语言运用的技巧性,体现在教师教学语言的精准性、逻辑性和巧妙性和教育性。精准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不能含含糊糊、出现太多口误和知识性的错误。逻辑性,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要始终保持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才能顺畅。巧妙性,是指教师的某一句话恰好起到了教学的作用。教育性,是指教师教学语言的精准、巧妙,最终是要实现教育和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传授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教学语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高中政治课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因此高中政治教师更加注重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养成,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期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进步。高中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形成必须要具备深厚的内在修养。

一.高超的专业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首先得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榜样示范作用,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它包括教师的师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学习素养和心理素养。

教师的师德素养是指要想成为教师,首先要具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要在思想和道德方面具备做教师的素质,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教师师德素养的外现。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也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够无愧于学生和自己。教学语言的精准性,能够体现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准确地表达知识点中所传达的深层含义,那么他对专业知识必定非常熟悉和通透。教师的学习素养,是指教师应该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进步。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经常给自己充充电,丰富自己,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创新理念的学生,这样一代又一代,整个社会也会进步。教师的学习素养也能通过教学语言体现出来,它往往在师生互动的一瞬间体现出来,非常巧妙,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学习精神,从而体现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心理素养,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人的主体,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得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达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具备超高的专业素养,能够精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巧妙地点拨,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这就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二.丰富的教学经验

实践出真知。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形成与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息息相关。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比较熟练地驾驭课堂,巧妙生成;能够把握教学语言运用的精准性,避免出现较多的无效口语;能够有效控制教师的逻辑思维,增强教学语言运用的逻辑性,保证教学顺畅地进行;能够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使得教学语言运用也更加熟练,从而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而且让学生不反感,课堂不沉闷。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最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学生,课后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经验,为教学语言艺术的形成做准备。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比较,理论知识的难度明显有了提高,并且知识点抽象不易理解,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愁和苦都倍增了。本身学生们对政治课就存有偏见,不太重视,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恰当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当然,一次两次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做长期努力,累积经验。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长期努力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学语言体现出来的,语言组织的好、运用的准确、巧妙,都得益于教师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

三.熟练的表达技巧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是指熟练以后就会掌握技巧和窍门。教师的每一次讲课就是一次锻炼,每一次锻炼都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很多新任教师在初上讲台时会紧张,会语无伦次,有些会情绪慌乱、逻辑混乱,导致学生不愿听,课堂秩序也会混乱;有些则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过来,重新组织语言和思路,尽快使课堂秩序正常化。无论是教学语言流畅的还是一般的,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以后都会进步,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技巧。熟练的表达技巧对教师非常重要,无论多么有才华的教师,他都需要靠语言表现出来。

政治课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僵硬的传授知识,要非常注意教学语言的生活性,要“接地气”。高中政治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该紧扣生活实际,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讲授生活案例的时候,就必须换一种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这样才会更有吸引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包括很多类型,而非一种单一形式。比如教师幽默诙谐的本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冷笑话、一句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一句声调变化等都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也就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高超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熟练的表达技巧,这三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高超的专业素养是教学语言艺术形成的前提,每一位教师必然要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而高超的专业素养是丰富教师讲课内容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语言水平的前提。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语言艺术形成的关键,教学经验越丰富教师就越有技巧,其中就包括教学语言的技巧性,而教学语言艺术的形成需要教师不断地锻炼。熟练的表达技巧是教学语言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拥有的知识、经验都要通过教学语言体现出来,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熟练的表达技巧。要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助于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闫霞.中学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分析[J]课堂教学,2012(7).

授课技巧论文篇(1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是指大学生出于成才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作用影响下,对教师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行反映、选择、理解、整合、内化、外化的活动过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是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的阻碍、拒绝、排斥的一切心理活动。它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表现为大学生部分排斥或完全排斥教师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口服心不服”、“心服口不服”、“口不服心不服”的现象。

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成因分析

11 接受障碍的内在成因分析

111 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 接受主体的需要是接受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缩。“需要”一词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一是应该有或必须有;二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需要对于接受有三方面作用,需要是接受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的指向性决定接受的选择性;需要的层次性决定接受的层次性。如果没有需要就没有主动的接受活动的发生。当传授的知识信息与接受主体需要的方向和目标不一致时,接受主体就会产生拒绝接受的心理。从需要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成因有3种情况:一是需要意识缺失。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既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认同这种需要,不能形成接受动机,在“反映和选择”阶段就阻断了接受过程。二是需要不足。部分大学生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立场出发,认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需要(如获得学分的需要、评奖学金的需要、考研的需要等),接受动力不足,接受过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解和整合”阶段,无法到达“内化和外化”阶段,整个接受过程不能全部完成。三是需求不能满足。部分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他们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当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与自身需要的目标和方向不一致时,在课堂上必然要产生厌学、罢学或违纪等现象,这会导致接受障碍。

112 接受主体的情感倾向 大学生的情感包括对待人和事的情感态度、情感认识和情感关系。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学生接受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由情感支配;情感的主要功能是强化或抑制接受活动的运行,影响学生的接受意向、选择标准和接受各个环节中信息的流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包括对社会主义的情感态度、情感认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不同,部分大学生不象他们的前辈那样,对社会主义怀有浓厚的情感;由于历史带来的负效应,特别是“十年内乱”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主义的声誉受到损坏,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沉积在人们的心底,至今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

113 接受主体的认知结构 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大学生以前的一切生活经验包括价值规范、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积淀的结果。认知结构是接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在接受活动中,首先要选择和理解教师传授的信息。如果认知结构与教师传授的信息不一致、不衔接、不协调,认知结构将成为接受障碍。从认识结构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成因有3种情况:一是价值规范冲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的选择首先取决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合乎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的信息将被大学生排斥和拒绝。二是知识结构缺陷。对知识信息的理解是根据原有的知识来进行的。在接受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利用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的旧知识去同化教师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这种同化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意义。当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同化教师传授的内容时,就会影响接受心理,造成接受障碍。三是思维方式不适应。对知识信息的理解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学科之间客观上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文科生的思维方式和理科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具有文科思维定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忽视理科生思维方式的特点,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厌学现象,导致接受障碍。

12 接受障碍的外在成因分析

121 接受客体的价值性和针对性 接受的本质是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的本质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认同。教学内容能否获得大学生认同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大学生的某种需要。只有具备了特定价值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大学生的某种需要,才能被大学生接受,反之,就可能被排斥和拒绝。从接受客体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障碍成因有两个:一是价值性没有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价值性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大学生成才的价值性也不容置疑。但在现实中会出现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书本理论不能解释社会现象,特别是难以解释普遍发生在大学生视野中的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不道德现象,难以解答学生因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困惑。二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及学生专业实际的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需要的契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不重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需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脱离。学生认为教师所讲与己无关,对教学内容不关注,出现接受障碍。

122 接受媒介的沟通性能 接受媒介是指在接受活动中传授者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工具。传授者所传授的信息通过接受媒介传导给接受主体,接受主体才能有效地进行接受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媒介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有教材体系教学法、专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实地考察教学法、专家专题报告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法、时事评述教学法等等。教学手段有黑板粉、图表模式、录像资料、幻灯片、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局域网。佘双好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第一位因素和第三位因素。[1]从接受媒介看,沟通性能不佳的媒介会或多或少地“阻塞”信息传递和师生沟通,它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主要成因。

123 接受环境的不和谐一致 接受环境是指接受主体在接受信息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是在外部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参与下实现,社会环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求和内容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接受程度。由于大学生需要不断的从社会环境中学习体验,并逐步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形成与社会环境要求相一致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同时,他们往往是通过社会环境来印证教师传授的信息,当周围社会环境包含的信息与教师传授的信息一致时,大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理解和尊重。反之,当教师传授的信息与周围社会环境信息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加以怀疑或拒斥。

124 传授者自身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活动过程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从教师素质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成因有三种情况:一是政治素质不好。二是理论素质不高。三是能力素质不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属于精神需要,是高层次需要。当代大学生限于年龄、经历、生活体验等原因往往缺少需要意识,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形成需要意识,产生接受动力。如果教师不做这方面的工作,学生既使从不缺课,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接受效果。正常的良好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正常的良好的接受过程,如果教学过程失去引导和调控,对学生的接受效果影响更大。

2 减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对策

21 学会重视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学会重视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大学生正当需要,把大学生需要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切入点。具体做法:第一,协调学生个体需要与国家社会需要的关系。第二,区分大学生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研究、总结、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教学,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生接受效果。

22 努力实现接受客体的价值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主动地吸收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调整、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科学性和价值性,为满足大学生需要提供必要条件。第二,重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实现接受客体的价值。教材表现形式新颖、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接受效果。教师的讲课内容的表达形式,科学合理、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也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接受效果。第三,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接受客体的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理论兴趣、思想实际乃至专业特点等,在不影响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的与大学生需要的契合,使大学生感受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用”。

23 尽量提升接受媒介的性能 提升接受媒介的性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接受对象的实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接受效果。第二,用好媒介,提升效果。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不能搞形式。所谓用好媒介,提升效果包含几层含义:一是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二是运用好每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出最佳的效能;三是对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多种媒介的整体效果。

24 努力营造的良好接受环境 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外部环境很复杂,作为学校和教师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第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传授知识信息和学生接受知识信息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离开了情境,传授和接受都难实现。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包括创设良好的活跃的思维情境;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情境、师生情感融洽的情感情境等。第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狭义的校园文化环境,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校这个空间范围内所逐渐形成的精神文化形态。它主要包括教风、学风、校风、制度、文化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要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三,创建良好的网络虚拟环境。一方面,在校园网络上要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网站。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要组织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和对待互联网信息”的辅导,降低互联网传播的负面信息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第四,创建全校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氛围。当前,主要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物质条件和制度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部门更应该做好各项工作,把教学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精品课程。

25 不断提高传授者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传授者的综合素质,必须坚持三点:第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对事业的忠诚度。毛泽东曾指出:“在政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光有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够的,过了三年五年,就把它丢了,那还不是枉然?所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就是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②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一级学科,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课题的渠道也不断增加,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当前,主要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并建立一种科研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第三,讲究传授的技巧,提高接受效果。传授技巧是教师为了提高接受效果而在教学内容的加工、制作、传递等方面所运用的能够导致更有效达到预期目的策略方法。广义上说,教师传授技巧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处理的技巧、教学活动的组织技巧、讲课的技巧、师生互动的技巧、运用语言的技巧、课堂控制的技巧、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技巧、考试考核的技巧等等。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