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挫折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8 15:00:37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篇(1)

二、小学生出现挫折感的成因分析

1.自身生理与认知因素

(1)自身生理缺陷引起他人过多的关注导致心理疾病。成长期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使小学生一改孩童时代的形象。外观形象的变化,使他们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迫切需要。某些学生生理存在缺陷,如因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受到周围同学异样的眼光,某些学生由于身体不好而不能参加喜欢的体育活动等等,受挫后表现出抑郁、不合群、对立等造成心理伤害,最终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

(2)主观上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和知识的欠缺,小学生常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恰当的认识和分析。当他们对自己倾向于低估和自我责备,对事物倾向于产生无能为力的预感时,极易导致自卑负性情感的产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如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等等。

2.学校学习因素

学习活动是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其间,小学生在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也在成功与失败中积累经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由于部分学生自尊心强,在面临失败时容易产生压抑、自卑的心理而生挫折感。

(1)教育评价的不全面性

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成为“好学生”受表扬、获奖励,享受种种荣誉。在“光环效应”的作用下,教育者往往忽视“好学生”的缺点错误,甚至宽容和迁就,使他们优越感极强,滋生骄傲情绪,受不得任何批评和挫折,一旦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走极端。

(2)教师素质和教学艺术的缺乏

随着年龄及所受教育的增长,小学生希望教师用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对待他们。但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对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掌握不准确,他们难以改变对学生的权威态度。还有些教师只把精力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使其他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消极情绪。

(3)不稳固的同学伙伴交际关系

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学业竞争,可能给失败者带来自卑感,加剧他们在同伴面前维护尊严、形象的防御,更加剧了不良情绪的产生。

3.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的期望过高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是孩子产生自卑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导致孩子从小就把失败看得很重,过分夸大失败的感受,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2)溺爱导致的意志减弱

如今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再重复自己过去的艰难生活,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对孩子的日常起居大包大揽,甚至不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正是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弱化了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的生存意识,剥夺了孩子充满自信大胆尝试的机会,更不用谈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的坚强意志,长期下去,孩子怎会具备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3)过于封闭的教育方式

许多父母为了防止社会不健康因素对孩子的侵蚀,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约束孩子的课外活动,孩子除学校紧张学习和活动外,回到家很少有机会同外界、同伴交往。孩子被关在家里学习,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机会,难以获得社会经验,难以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因而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提高,容易表现出孤僻、懦弱、冷漠、不合群、性情烦躁、好发脾气等行为特征,遇到挫折更是难以承受。

三、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明确挫折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人生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遇到挫折时,尽可能调节情绪,认真分析原因,树立信心去战胜它,克服它,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经过挫折的磨练使得自己的性格、德行、品质、体质等得到发展。在进行挫折教育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这些学生一贯在家长、老师欣赏的目光中长大,心理上会慢慢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式。对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他们弱项的活动,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玲玲就是班上这样的优秀学生,小学1~5年级她每次文化课考试都稳居前三名,她组织能力强,文艺天分高,颇受老师、同学的赏识。但玲玲身体弱,不爱运动,在体活课上我多次安排她参加赛跑和跳远等活动,她的成绩总排在后几名,以致影响了小组的成绩。起初,她很懊恼,哭得很伤心。我让她和身体好的同学站在一起比一比,告诉她身体素质好坏决定运动成绩,先天的影响是重要的,你要努力锻炼,让自己健康起来,至于运动成绩差一些,不要太放在心上。在以后的活动中,玲玲都能积极参加。看到她带头为获胜队鼓掌,我知道她已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并正在积极努力改变它。上学期期末,玲玲升入初中,转去某市的重点校,由于初次使用奥数教材,数学成绩考在了后面。但她在电话中信心十足地说:“我不灰心,努力学慢慢会赶上。”当今的学生要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也要准备好承受各式各样的打击,正确地看待失败,要有能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多加引导。

2.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克服挫折的科学方法

(1)选择性忽视: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对伤心事不去接触,不去回忆。

(2)选择性重视: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乐观地以自己的长处比较别人的短处,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努力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3)改变愿望满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选择其他方式获得满足。如: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寻找业余爱好;

(4)适当降低理想、愿望与要求,以符合实际情况,在愿望达成中享受快乐。

(5)在遭受挫折时与老师、家长、同学坦率地交谈,获得必要的帮助,树立信心;

(6)学会自我激励:多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多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能经常给自己“打气”,多主动寻找外界的激励源,并通过互相交流等方式起到让大家共同提高的效果。

3.利用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施

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一些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来讨论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学校可组织诸如野营、登山、野炊、支农、学工、军训等专题活动,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敢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发展到“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动”中自我锤炼,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4.结合家庭教育共同解决挫折问题

挫折教育论文篇(2)

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活体验,在人生中,你随时都会面临困难、风险与失败。但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面对失败。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换言之,挫折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调整好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难去取得成功。

下面,笔者拟就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首先必须使他们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主要是指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和面对失败的不屈性。有的中学生一般情况下,也不怕困难,但倘若遇到太多太大的困难,例如,学习上遇到“拦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视现实,不敢迎着困难上。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就请记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二、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

2.1加强耐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

我曾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假如你是汶川的一个中学生,在地震中你的腿被砸断,被救出后双腿被截肢,父母还在地震中双亡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学生们一听,很多表现得很痛苦迷茫,一个女同学当时就说:“哎呀,那我没法活了!"这说明中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教师可设置一些有一定困难和障碍的情境,也可利用班会等相适宜的场合,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样,学生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2树立榜样,提高耐挫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提供的榜样类型有:第一,中外名人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例如,忍辱不屈、发愤著史的司马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张海迪;虽处境维艰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曹雪芹等。第二,国内著名同龄人中的模范人物。例如自造逆境、锤炼自己的赖宁;用七岁稚嫩双肩支撑着一个残破家庭的边荣唐等。第三,学生身边的同学榜样。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从这些闪光的形象中获取勇气和力量。

2.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耐挫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受挫情境。如远足、野营、登山、军训等,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2.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以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做父母的都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幸福健康的生活前程。身体上的缺陷无法弥补,但如果他们有一个强健有力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心理,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以后,会比在父母的怜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有能力和健康得多。这说明,作为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样,作为学校,也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反应智谋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其耐挫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都来重视对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沙柳.从72:12看孩子为什么变懒了[J].中国教育报,2006,5.

挫折教育论文篇(3)

现在城市中,“四二一”式家庭居多,所以家长们对保护孩子的安全成了第一要务。家长们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迁就,因噎废食、过分规避风险,目的在于能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试想在“温室”里长大的这些“独苗苗”们能有多少自我保护能力呢?“跳楼一族”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成长有些担忧。所以我们不妨在幼年时期就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早一些磨炼他们的意志。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就业和创业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我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和一些尝试。

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非洲的奥兰治河的两岸,有野生的羚羊群。动物学家们对它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生活在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6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4只。究其原因是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还有一群狼,羚羊们为了不被狼吃掉,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从而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这个研究发现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在生存能力方面是一样的,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二、挫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1.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挫折教育。我的老家在农村,7岁的小侄子就一直生活在那里,他和我女儿同岁,于是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山坡上,我为他们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摘一把酸枣,捉三只蚂蚱。结果我侄子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我女儿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地瓜地里让长长的蔓子缠住了脚,拌了好几个跟头,在酸枣丛中,她的裤子被枣树上的钩刺钩住,急得大哭。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出手帮助,而是热情鼓励。经过努力女儿终于把一把酸枣和三只小蚂蚱交到我手中,女儿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2.选用合适的周边环境利用孩子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到了六七岁,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比如他们能说出父母的名字,自己的家庭住址及父母的电话号码。一旦在街上走失,知道找警察帮忙。那我们就可以试着锻炼一下孩子:那天天色已晚,街上亮起了路灯,我趁她不注意悄悄躲了起来。她先是一愣,四面张望,接下来是一阵大哭,大约5分钟后,突然停止了哭声,她大步向前走去,我在夜色中跟踪着。她在一个电话亭前停住了脚步,怯怯地往里望望,慢慢地走了进去,不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我打开手机,里面传来电话亭老板的声音。

3.机遇性的挫折教育。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耐挫折教育影片,进行适时教育。比如电影《小鬼当家》,这就是典型的耐挫折教育,孩子们或多或少地会从中受益。还可以组织孩子们爬山、搞种植、养殖小动物、小制作、游戏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中孩子会受益多多,无论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变得坚强一些。那是在我女儿12岁的时候,我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我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孩子。于是洗衣、做饭……所有家务活都由她承担下来。特别是晚上,她害怕一个人呆在家里,就请了邻居的小姑娘为伴。一个月过去了,我女儿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会了做饭,在星期天还把她包的饺子送到了医院,我吃着略有咸味的饺子,我连连称赞:我女儿真棒。

当然,挫折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折能力和品质。

三、挫折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尤其是孩子,超度的挫折会给孩子造成身心上不必要的伤害,使孩子产生消极心理。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全面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掌握好挫折教育的“度”。既要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后能感受胜利的喜悦。

挫折教育论文篇(4)

2体育教师多举办竞赛性体育项目

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性的体育项目,不仅仅使得学生的荣誉感得到锻炼,还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学校可以开展竞赛性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开展﹑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比赛,自然而然就会有输赢,无论输赢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得上为挫折,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上遇到一些困难才能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挫折的勇气。

3学校开设专门的心里资讯室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挫折,如:学习成绩不理想﹑与朋友交往不顺利﹑在家里跟父母产生争吵等。学生由于正在处于青春期,很多事情是不能靠自身的力量便解决掉的,有的学生甚至会钻牛角尖,以至于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这时,我们的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挫折咨询室,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有一个倾诉解决的地方。挫折咨询室可以找日常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步入社会的“大人”。对于挫折的理解也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认知,而且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比其他教师偏少,所以,学校可以让体育教师来当挫折咨询室的教师。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其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困难,还会使得师生的关系得到增进,进一步的提高体育教育价值。

4学校、教师、家长多多进行沟通交流

作为学生,其主要的活动场所除了学校,便是家庭了。这时,除了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面临挫折时候心态的引导,最最重要的便是家长可以在家里也正确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有些家长可能对挫折教育不予重视,这时,就需要学校发挥其重要作用,学校可以举办相关,也可以通过报纸宣传等一系列的方法来让家长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进行适当挫折教育提高体育教育价值石华胜铁道警察学院警体部450053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育。这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得到广泛的支持,也可以使得我们教师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

5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我们常常会听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所以,我们的学校﹑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树立榜样的形象,体育教师可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还可以从书籍﹑报刊﹑网络等上搜集勇于面对挫折,不拍困难多的名人名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一半会有室外教学和室内教学,在室内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刀锋战士”运动员的故事,即使他没有双腿,只能依靠假肢跑步,但是他依然渴望可以和正常的运动员竞赛,而不是被扣上“残疾”运动员的称呼。所以,他请求可以参加奥运会,可以在自己热爱的田径场上有一场正常的比赛。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仅学会在生活中要尊重那些残障人士,更是要有像他们一样面临挫折从不后退,敢于克服的勇气。而通过讲述这样的故事,也可以为学生树立起勇于克服挫折的榜样形象,从而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激励着他们也要有克服挫折的勇气。这样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挑战困难的决心。

挫折教育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338-02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种空前的世界、国家与社会变化与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让人们面对诸多压力与挑战、矛盾与问题、失败与挫折。当前,多从挫折心理教育的角度提出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其实大学生挫折教育要取得实效,还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去审视。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力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

一、现有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1.挫折、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概念

挫折,意为:失利;失败。挫折与失败紧密相关。因此,挫折教育中正确认识、对待和克服、超越挫折,也包括正确认识、对待和克服、超越失败,走向成功。在心理学中,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本文所谈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指以帮助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掌握应对挫折方法以提高抗挫折乃至超越挫折、逆境的能力,具备正视并克服挫折的进取精神和坚定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内容,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人生观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理想。

2.现有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大学生挫折教育纳入正规课程主要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笔者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挫折教育”+“大学生”为关键字进行检索,从1989年至今共有200多篇论文。经分析,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并开展挫折教育,有少部分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了挫折观,鲜有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以“逆商教育”为关键字进行检索,从1989年至今共有20多篇论文。从发表的论文看,有对外国挫折教育的介绍与研究,有对我国高校进行挫折教育的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

我国高校大学生挫折教育相对于学生对教育的需求,相对于我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言,明显滞后。具体而言:一是部分人认识还不到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是培养小孩所需要的,大学生根本没必要进行挫折教育。二是大部分高校及教育教学工作者抽象地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尚未对挫折教育的目的、意义与指导思想、方式与方法、内容与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学生受挫实际情况等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科研对挫折教育教学的理论支撑力度不够。三是不同的课程里有零散的挫折教育内容,尚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大学生挫折教育课程。四是挫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有的只有理论教育,而无实践教育活动,教育教学流于形式。五是挫折教育本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但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特别是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也影响着挫折教育的有效展开。六是大学生挫折教育途径单一。或认为是思想问题,从而进行简单的说教,以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或只从心理层面了解与教育;或认为“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从而放任不管。七是挫折教育的方法多是应急式的,是针对部分已受挫折、表现明显的人,是事后性的。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预防”式的教育方法较少,缺乏教育的主动性。八是认为挫折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与挫折的小事,未认识到大学生挫折教育事关整体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涉及学生能否正确理解社会发展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挫折与问题,影响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能否达成。因此高校应站在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并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目的及课程内容,本文认为:高校应在现有挫折心理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极为丰富的大学生挫折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地吸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如积极心理学、逆商教育)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科学设计针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系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挫折教育,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通过接受挫折教育和实践,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掌握有效的方法、具备克服挫折达成目标的进取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抗挫折乃至超越挫折的能力和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这是建设、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势的本质体现。我国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时,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种种原因,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也遇到过并且还将遇到一些挫折和逆境。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曲折和挫折,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有效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前进过程中的挫折与问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

2.这是当代大学生科学发展,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增强了发展动力。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明确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知道个人现在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连。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生在世,困境、挫折、失败往往不可避免,认识到这一点,在碰到逆境、困难时,才不致手足无措。当然更关键的是遭遇挫折后,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挫折达成目的。相对以后在社会中而言,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所受到的挫折要少得多。即便如此,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在面对障碍、压力和挑战时,由于未能坚定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能正确认知挫折、缺乏克服超越挫折的能力而患上心理疾病,甚至中断学业、一蹶不振、走上绝路。确实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挫折,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方法和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挫折,达成目标,塑造自身良好人格,促进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同时利于现在的大学生在以后社会生活生产中正确面对挫折。

3.当代大学生超越挫折与失败、追求成功的需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三者契合,决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切实可行

正是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克服挫折、三座大山的压迫,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中国不断进步。这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超越失败与挫折取得的伟大成功。共产党能领导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问题,我们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帮助他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超越失败与挫折并取得学习工作生活的成功,解决其成才成功问题。

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市面上包括挫折教育、提升逆商等内容在内的成功励志类书刊流行甚广,而其主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有涵盖,只不过,后者是从原理原则等层面宏观论述,相对更为抽象,但适用范围更广。当代大学生渴望超越挫折与失败、追求事业人生的成功,不断在寻求能指导他们成功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些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正是能指导他们克服挫折、走向成功的理论。当代大学生要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必须联系自身和国家社会的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着重把握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观察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分析和解决自己成长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发展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

要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各个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纳入所开设的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开设,也可以更加灵活。关键在于高校要有这个阵地意识,开始进行教学试点,并加强研究。同时要看到,今年教育部已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教学内容包含有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以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但这不妨碍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实施大学生挫折教育。这里主要讨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挫折教育其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整合吸收构建

1.整合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门课程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大学生挫折教育资源,有待整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几门课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列四门为本科课程,后两门为专科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向学生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还帮助学生了解、领会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和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克服挫折走向成功的历史及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认识、有效应对超越中国革命建设中所遇到的挫折并走向成功建国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既有科学理论,又有生动实践的壮丽诗篇。在教学中,除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完全可以根据以一专题的形式按照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要求,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突出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科学克服挫折战胜逆境的方法,养成艰苦奋斗、顽强进取的精神等内容。

具体而言,以下内容可以整合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和世界的发展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等对大学生挫折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等。这些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专科生未开设这门课程,但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进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目的看,进行大学生挫折教育时必须讲,宜精讲。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还经常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理论来分析挫折的属性、产生挫折的原因,人在面对挫折时的主观能动性等。具体可参考《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一书第2章“关于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以及同志在2010年3月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讲话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第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有许多挫折教育或者成功励志教育的事例、史实、理论。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偏离与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中国革命走的弯路、出现的曲折,错误的挫折教育了党……以及相关史实。这里面的内容值得深入挖掘,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可以充实大学生挫折教育,提升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层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挫折,坚定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另一方面可在讲这两门课程时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注意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并克服自己面临的挫折走向成功。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有大量的大学生挫折教育内容。如适应、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艰苦奋斗教育、人生观教育、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等。

2.要提炼和吸收已有的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和逆商教育的内容

此不赘述。主要强调二点:一是设计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遵循人的心理规律。二是大学生挫折教育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必须努力用最佳的方式利用所拥有的一切。要认识到甚至我们所遇到的挫折都是我们所拥有的、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

3.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要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注重实践教学、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挫折教育论文篇(6)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一个以“智育”为主体框架的结构体系,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过分强调专业教育,针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教育却显得体系不全、认识不够。大学生挫折教育,就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主要因为长期以来高校更多突出经济功能导致的。

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国家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由于大学生挫折教育尚处于初创和兴起的阶段,挫折教育的规律有待探索,尤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值得高校理论界思考。

一、挫折教育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

学术性是高校课程的生命所在,它是衡量高校课程水平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同时,实践也是高校课程的活力所在,缺乏实践的课程也不是现代高校的课程。社会实践在大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常普遍适用的理论知识,一般均是在典型条件下的原理和知识,而现实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有些因素在教学中是难以全面而清晰地反映出来的。只有通过深入实际,才能有真实的体验。在运用所学知识时,才会检验和发现课堂教学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挫折教育是应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它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但若只有理论灌输或理论说教,实效肯定会大打折扣。它需要各种实践教育活动,把提高认识与实际的磨炼结合起来。

二、对挫折教育理论基础的认识不足

我国关于挫折教育的书籍还很少,在资料方面大多还是以心理学著作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教育学的面目现世,因此容易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即挫折教育就是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是与其心理因素相伴随着反映出来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既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也受自身条件的影响。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必须以心理学相关原理为理论基础。但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就只是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忽视了要以教育学等为其理论基础,却是片面的。在相关的挫折教育理论中,研究者把学生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归咎于是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可是,他们却忽视了这同时也是一个思想问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背后有复杂的思想因素的影响,而看似思想道德问题却可能是心理障碍所致。心理问题会引起思想问题,比如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对人对事的行为方式;反过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颇和错误也引起心理问题或使心理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因此,只有解决了基础层次的心理负荷,心灵的高尚才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基础。而高尚的道德、宽阔的胸怀,又对心理的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从多种角度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不能孤立地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是尽可能地在更高层次上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道德观,关注其心灵的升华,把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对挫折教育方法缺乏科学理解

在我国的研究中,挫折教育往往被简化成一种所谓的吃苦能力训练。也有人认为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无关。应该说这些观点都看到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磨练大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但对挫折教育方法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

第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人为设置挫折情境的观点。人为设置挫折情境,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洗养尊处优的习气,应该说这种观点及其做法有它的合理之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泰然处之,保持乐观。设置挫折情境对挫折教育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遭受挫折的经验以及人对挫折的思想准备的影响。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通过各种挫折体验还可以锻炼青少年学生辨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今后可以更理智地处理各种问题。这种做法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这种把挫折教育完全简化为吃苦教育或磨练教育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与吃苦教育相比,挫折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要丰富很多。所谓挫折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的挫折困难或创设挫折情境,对学生的各种挫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外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克服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因此,实施挫折教育时,一方面,针对青少年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遵循正确原则,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耐挫力的训练。诸如军事训练、体能竞技、生产劳动、教学实习等,培养和锻炼他们对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及其他良好的品质,这对帮助他们战胜挫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挫折,并给予及时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相对于人为设置挫折情况,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挫折才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良好机会。因此,除了人为设置挫折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外,挫折教育更要利用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碰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独立地并顺利地战胜挫折,在挫折中学习成长。

第二,认为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无关。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现代大学生耐挫能力差是因为父母的过分保护和溺爱造成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很容易把赏识教育忽视或排除在挫折教育之外。当然,父母的溺爱固然是造成他们耐挫能力差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无关,或忽视赏识教育的作用。挫折教育本是一种有着强烈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应是教育对生存困境中人的关照。生活在复杂多变社会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并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教育者对处于挫折中的学生所应有的人文关怀。他们需要在感受到挫折感时,也能感受到爱和理解,以克服各种逆境。因此,挫折教育需要赏识教育,两者并不对立。当然,我们主张赏识教育,但也不排除批评教育。赏识也好,批评也罢,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三,认为挫折教育可以短期速成。我们应该清楚一点,耐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挫折教育应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大学生挫折教育是对早期挫折教育的继续,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闰家华.浅析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J].学校教育,2007,11.

挫折教育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当代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中职生抗挫折教育的缺失,如何加强中职生抗挫折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问题。抗挫折教育,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人们正确认识挫折和应对挫折能力的教育,实质上包括预防挫折和应对挫折教育。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中职生抗挫折教育的策略:

1 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知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中职生在遇到挫折时,正确认识挫折是人生中遇到的一种正常现象,从而勇敢面对,不至于被挫折所吓到。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对中职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解决主观与客观相一致问题,如果客观实际与主观不符合,或是片面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产生挫折心理和行为。

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主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四个方面。

2 加强中职生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2.1 开展挫折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据调查,很多中职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机构,有的中职学校虽然有类似机构,但也只是为应付上级机构的检查,没有专业的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和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中职生抗挫折心理辅导讲座、开始抗挫折心理辅导课程,组织中职生抗挫折教育沙龙等,来帮助中职生掌握抗挫折的知识,探索抗挫折教育的规律,以便一旦遇到挫折时能够有效应对。

2.2 引导中职生建立多元化的心理预防机制

心理问题,重在预防,而如果需要做到有效的预防,则要建立多元化的心理预防机制,那么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心理预防机制呢,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要根据中职生所遇到的挫折的种类来定。比如,当中职生身处尴尬时,可以通过建立幽默型心理预防机制来化解紧张度;又如,当中职生所制定目标根本无法完成而产生的挫折,则可通过建立转移机制来预防挫折,也就是说,通过转移到其它目标而替换原目标以减少中职生面临挫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如,当中职生本可以达到的目标却被别人抢去了,可以通过建立“葡萄酸心理”预防机制来减轻其焦虑和压力,避免不合理行为的发生等等。总之,建立心理预防机制要根据个体所遇到的挫折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开展抗挫折实践教育

首先,中职学校可以参考国外抗挫折教育的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例如,美国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重在参与、理念和感悟,所用方法是反复训练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研究性能力。

其次,借鉴国内成熟的抗挫折教育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如浙江师范大学,其主要做法是进行生存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磨练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再次,鼓励中职生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比如,定期组织中职生到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贡献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这种生活,当以后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最后,模拟抗挫折教育。假设一些挫折在某中职生发生,让他们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想法来解决,从而总结抗挫折的方法。这样既从实践中锻炼了中职生抗挫折的能力,又可以形成有效的策略,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灵活处理。

4 加强抗挫折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抗挫折教育不单纯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因为中职生生活的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因此,抗挫折教育体系是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和中职生自身于一体的系统教育,这需要系统的各元素共同努力。加强抗挫折教育体系建设,对于中职生预防挫折等有效处理挫折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抗挫折教育是集预防和应对于一体的教育,也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教育,更是集学校、家庭、社会和中职生本身于一体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新的经验或理论,再在实践中运用和修正理论,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才能是使挫折教育理论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2] 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挫折教育论文篇(8)

在我国“挫折”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的“今偏城获全,虏兵挫折,使耿定之属,复念君臣之义。”亦作“锉折”,《元史•盖苗传》“:虽经锉折,无少回挠。”这是我国古代有关挫折教育的论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挫折教育被忽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其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目标却是片面、狭隘的,其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只强调“成才”,而忽视“做人”,而挫折心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矫治大学生心理、意志、情感脆弱的弊病。

近年来,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大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并取得了一批令人欣慰的研究成果。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以下视角和论点对笔者的启发最为直接,参考价值最为明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由李海州、边和平主编的《挫折教育论》一书开创了挫折教育研究的先河,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边缘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生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于一体,开拓了教育科学的新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探讨了挫折教育研究的意义、挫折产生的基本动因、挫折心理咨询与调节、深化改革的心理挫折及其调适等内容。是我国当代第一部独立、系统地探讨挫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专著。由车文博、张旭东主编的《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书,作者在综述古今中外有关挫折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后,结合对大学生有关挫折方面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的研究,并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依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提出并回答了:大学生群体存在哪些挫折?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挫折?大学生是怎样应对这些挫折的?他们应该如何调适受挫后的消极心理状态等。

陶国富,王祥兴主编的《大学生挫折心理》一书内容涉及大学生挫折心理概述、大学生的逆境与挫折、大学生挫折心理与环境、大学生性格与挫折、大学生的学习挫折、大学生的交往挫折等,适合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者参考使用,本书是一部关于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研究专著。《超越挫折心理学》静涛著,他指出:我们需要坦然面对挫折,生气是跟自己过不去;不要为了一粒沙而放弃快乐的人生旅程;不生气就是战胜了自己;不要因为一件小事给自己树敌;并提出如何用对方法,从挫折上站起来: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也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勇于选择,更要敢于放弃;如果不能决定结果,一定要多关注过程等。廖怀高,王培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一书详细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大学新生适应与心理调适,大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大学生人格心理,大学生情绪心理,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应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等,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逆商:通向成功的挫折教育》陈泰中著,这是一本关于成功的书,是关于走出逆境、赢得成功的书。本书以保罗•史托兹教授的权威理论为基础详细地介绍了逆商概念、定义和发现高逆商的人才、建立高逆商的团队等逆商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近年来商界成功人士经验为主体,综合了国外知名人士的逆境经历,具体全面地阐述逆商的各个方面并提供了实际有效的逆商测试方法、逆商提高技巧,以及针对管理者的发现高逆商人才、建立高逆商团队的实用课程。对于鼓励当代大学生直面失败,迎难而上,最终成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学习,开阔了本人的理论视野,为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现状的探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其研究的问题主要为:

第一,对于挫折心理产生原因的认识。其代表性的著作有:黄庭希著《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陶国富、王祥兴著《大学生挫折心理》,冯江平著《挫折心理学》。一般归纳为两种。一是客观原因,主要有:第一是自然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第二是社会环境因素;第三是学校环境的影响;最后是家庭影响等。二是主观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有的身材、容貌、生理缺陷及健康情况等所带来的限制;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水平,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所带来的影响。

挫折教育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2

纵观古今历史,凡伟人者,大多在学习生活中都要经历百转千回的挫折和坎坷。贝多芬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才能走向欢乐。"可见适度的苦难和挫折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颇有益处。然而,随时展,青少年被父母和社会过多保护而变得少经历挫折甚至避免挫折,并且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脆弱、抑郁、丧失意志等不良倾向。因此,适时适当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显得破颇有必要。本文旨在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群体的挫折教育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青少年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一、 挫折和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是指阻挠、挫败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1]所谓挫折教育,事实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2]

二、 挫折教育的意义

面对挫折,不同的青少年有不同的反应。积极反应的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更加努力学习上进。而有些青少年面对挫折则表现消极,如自暴自弃、抑郁、烦躁、自卑甚至轻生等等。这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积极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们面对挫折树立勇气和正确的态度,使自己健康成长。

首先,挫折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挫折的发生会给青少年带来情绪波动,使青少年情绪抑郁低沉,从而使体质以及抵抗力下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度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其认识挫折本质,正视挫折带来的危害和好处,树立面对困难、度过困难的勇气,及时调整心态并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内心和谐、健康发展。

其次,挫折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学习情绪障碍。现代生理心理学表明:在人们产生消极情绪时,大脑会释放一种有毒物质,使人身心疲劳,影响学习记忆效果。[3]青少年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产生消极心态,情绪低迷以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挫折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或者在青少年遇到挫折时让青少年及时从消沉情绪中调节恢复,尽快投入学习中。

第三,挫折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适应环境能力,使青少年在激烈社会竞争发挥自身优势。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才的供给,往往一部分青少年由于不能适应社会竞争而被社会淘汰。挫折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使青少年独立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为青少年踏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挫折教育为教育改革以及课程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素质教育被社会广泛重视。挫折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得一员,为学校课程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课程教学内容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完善了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 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

首先,要将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中。目前关于我国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设置较少,因此,要有效进行挫折教育从而完善素质教育,就要把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去,结合多门相关的交叉学科,如心理健康课程,使挫折教育实施正规化。

其次,学校要配备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的挫折后心理进行及时咨询辅助和引导。挫折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以及不可控性,单靠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不能解决学生临时突发性的挫折指导。因此,在开设挫折教育课的同时,也要配备相应的咨询指导教师,以便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是挫折教育的开展更完善。

第三,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情景模拟的课外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接触困难和挫折并且积极面对和解决,从而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挫折和挫折教育,将理论实践相结合,使挫折教育生动并深入人心。

四、 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及教学的具体实施

进行挫折教育,开设挫折课程是其中重要以及核心环节。挫折教育课程要有系统、全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和实施,要成为课程设置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挫折教育知识内容上,要让学生学到关于挫折方面尽可能多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以及遭遇挫折的感受,对挫折尽可能进行客观分析,让学生掌握处理挫折的方法以及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信心。并且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辨是非,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逃避推脱,要树立积极心态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其次,在教育形式上,教师运用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理论讲授以及指导。并且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讲讲自己遭遇挫折的事情,让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创设情景等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什么是挫折,如何面对挫折以及如何调节自己,形式要多样。

最后,挫折教育的实施要结合多门学科交叉进行,将心理学以及成功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均衡地去学习,了解成功和挫折都是重要的,以免将挫折教育的进行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挫折,解决挫折的过程是困苦的,但是挫折过后对青少年成长来说将会是一个完善和飞跃的过程。挫折教育就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石,并且,挫折教育的开展也会是教育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挫折教育越来越多的被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会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强有力的推进力量!

注释:

[1]曹元娣.浅议大学生的挫折教育.东华大学学报,2004年6月

[2]曹元娣.浅议大学生的挫折教育.东华大学学报,2004年6月

[3]王红梅.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7月

参考文献:

挫折教育论文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26―0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更加激烈,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把挫折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根据高职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教育引导高职生改变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优秀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周围环境和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挫折教育的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认识到加强高职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但没有对挫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挫折教育的理论支撑力不强。

2. 挫折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的全局融为一体。即挫折教育没有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没有进入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挫折教育没有很好地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领域;没有整个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和配合, 高职院校挫折教育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3. 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对高职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往往是教育者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缺乏层次性与个性化的区分对待,导致挫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 ,且常常陷入挫折教育内容狭隘化的误区,即把挫折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如不考虑高职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规律,把挫折教育简单等同于吃苦教育或磨难教育,甚至有的把挫折教育当成失败教育。

4. 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当前高职院校挫折教育的形式最主要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在课程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社会实践中和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没有采用多种形式渗透挫折教育,认为挫折教育只要依靠几次活动或集中训练就行了,把挫折教育固定在某一阶段上,仅仅以活动的方式实施,教育效果很难巩固,极易流于形式;有的教育者还仅靠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来进行灌输式教育,这令高职生很反感。

二、成因分析

1. 学校外部原因。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中重智能轻情感和意志、重文化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重传承轻创新和重言教轻身教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高职生素质的评价往往受重智育的影响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目前中国大部分家长把孩子置于家庭的保护圈中,致使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2. 学校内部原因。首先,学校对挫折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而且是先成人后成才。但在片面追求就业率和适应市场短期需要的思想影响下,很多高校急功近利,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校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注不够。其次,由于辅导员要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量过大,使学生工作难以做深做细,虽然不少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基础理论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减弱。

三、解决策略

1. 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我们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症结所在。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教育论文篇(11)

1.系统性挫折教育的缺失

目前,学校挫折教育在我国正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挫折教育还不像各学科教学(语文、数学、外语等)、规范教育(道德、法纪、规则等)等那样相对稳定,有许多专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待探讨。在实践中,许多人将挫折教育与吃苦教育、磨难教育、成功教育相等同,而适度、适量、适时问题已成为挫折教育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由于挫折教育操作的专业性较强,许多挫折教育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缺乏连贯性和专业性,致使学校挫折教育的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构建出特色鲜明的挫折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鉴于此,系统性挫折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青少年挫折应对不容乐观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抵抗挫折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适应性问题,状况不太乐观。学业、生活、情感、交往、就业等成为引发其挫折反应的主要渠道。一方面,随着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成长,心理不成熟难以解决由于生理成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青少年面临新的挫折时引发了更多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此外,对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所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抗挫折心理素质低下,意志品质薄弱,严重危害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我们认为,给力学校德育工作,可以落实挫折教育的举措,提高青少年抗挫折心理素质。

3.国家教育政策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挫折教育的文件,如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帮助大学生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上述举措,为学校实施挫折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要义。

二、客观分析当前学校挫折教育的若干误区

1.挫折教育设计人为化

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出后,人性化的大旗顿时渗透至中学生挫折教育实践中。在过度人性化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样,异常脆弱、一击即碎。中学生遭遇的挫折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教育者随时都可抓住时机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挫折教育,而勿需人为设计。任何一项人为创设的挫折情境,在中学生的心理上不会造成主观挫折感。此外,对每个个体而言,由于其个性差异,某种挫折事件对张三不是挫折,对李四就是挫折,对另外一个同学则可能引发自杀事件。比如,中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对张三进行批评,他能接受并乐于改正;对李四来说这是家常便饭无所谓;而另外一个同学是性格内向且自尊心极强的女生,则经不起当众批评教育。可见,挫折本身具有很大的具体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挫折阈限[5]。

2.挫折教育与吃苦教育等同

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的老师将挫折教育与吃苦教育画上等号,吃苦成为挫折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诚然,生理的痛苦为挫折教育提供了真实情境,但仅仅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就不太妥当。从概念来看,挫折教育比吃苦训练的内涵和外延要丰富得多。中学生面临的挫折情境多种多样、异常复杂,不是单单的吃苦训练就能解决他们的挫折难题。当然,挫折类型也不是由单一的物质匮乏或是生理痛苦引起,中学生的挫败感主要是由于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所引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吃苦训练只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不能涵盖挫折教育内容的全部。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或社会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吃苦训练班”、“挫折夏令营”,实际上打着挫折教育的旗号谋取经济利益。尽管不完全否认这些活动的教育价值,但单纯通过吃苦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不切实际。

3.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等同

挫折教育是个体经历挫折的积极体验,在应对挫折过程中具有的成功心理素质。有的学校在加强学生挫折教育时,更多的把成功人士的成功经历作为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成功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然而,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教育者更需要冷静、理智和现实,中学生的漫漫征途,除了成功、鲜花和掌声之外,还有失败、痛苦和眼泪。教育者不能把挫折教育仅仅视为成功教育,而要让学生知道成功和挫折是一对孪生兄弟,要努力追求成功,需要不惧挫折、不怕失败。在现实生活中,我国许多家庭和学校都只强调成功教育而忽略失败教育,我们常常要求每个学生都力争成为佼佼者,但我们也发现学生更多的是要忍受学业挫折,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如若平时太强调中学生成功教育,把挫折教育理解为成功教育的结果,反而会让挫折教育走到了成功教育的反面。需要注意的是,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应相辅相存,才能让学生挫折教育更具有积极意义。

三、科学有效地实施挫折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既是中学的中心工作,也是学生挫折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育工作者注意:第一,课程设置具体化。增强教材中挫折心理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规范学习、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研究表明,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抗挫折心理与行为训练的重要途径。[6]因此,我们应注意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进行挫折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第二,活动或任务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教育创造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任务的难度体现为“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坚持力,将外在的求知精神逐渐内化为坚韧的意志品质,培养其良好的受挫能力;第三,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第四,改变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对有强烈受挫情绪反应的学生,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如系统脱敏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暗示法,等等。

2.发挥挫折教育中各要素的独特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挫折教育的主体,各种教育方式、训练和手段都将作用于学生主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只有通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来彰显。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是开展挫折教育的基本前提。此外,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发展潜能。

(2)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普通高校是实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学为大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使他们体验到一定的挫折感,增强承受挫折的情感体验。大学生挫折教育模式的设计可以通过校园氛围、教师布置和同伴协作进行。大学生在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种种内隐心理和外显行为,教育者应及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将挫折教育加以强化、改进和完善。

(3)切实发挥家庭的助推作用。家庭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作用比智育作用更大,如果把学生的受挫能力比作卫星,那么家庭教育就好比是助推其上天的火箭。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注意:一方面,转变挫折教育观念,重视子女受挫能力的培养。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上挫折教育课;定期召开家长与教师见面的专题交流会。使家庭和学校变成各有侧重的教育场所,使家长充分认识到“教育合力”的作用。第二,改变溺爱型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建立民主型和协商型的教养方式,规范父母自身的教育行为。如实验学校可以开办家长信箱、家长热线和心理咨询等方式规范父母的行为,提高科学家教能力,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理解、平等民主和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帮助建立健全大学生受挫能力的长效机制。

(4)注重发挥社会的强化作用。挫折教育的影响贯穿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全程,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将接受社会的洗礼。相对来说,社会比学校和家庭更难控制,变量众多,涉及面广。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创造和谐、文明和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全社会都应真诚关心和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问题,强化他们在应对挫折的积极心理状态。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要提倡“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三级教育模式;主张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协调;挫折教育与社会心理气氛相协调,保证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一致。通过教师主动关心,社会积极配合,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努力创设,使协助社会强化对学生良好受挫能力的培养。

3.创设挫折情境,加强团体辅导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挫折情境具有消极和积极的双重功能:积极体现为砥砺功能,使人在磨砺中形成顽强的意志和坚韧力;消极在于挫折情境可让个体过度恐惧、焦虑和抑郁。在实践中应注意: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为真实挫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的挫折观。学生日常的课外学习与生活是锻炼意志、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纯天然受挫情境,应积极利用好这些机会增强学生受挫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挫折反思体验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方式干预学生挫折困扰效率较高、针对性强,能帮助学生获得情感支持。[7]此外,顶岗实习实践是学生增强受挫能力最为生动课堂,在顶岗实习中,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注意进行成功时的表扬肯定和失败时的激励安慰,使其对挫折进行反思体验,将外在的挫折反应内化为自身的受挫心理素质。

4.加强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个体为达到预定的目标,对自身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对于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研究表明,挫折应对需要评价挫折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挫折环境,缓解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8]为此,进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自我监控,首先应围绕抗挫折心理知识、挫折应对策略的讲解以及训练来展开。其次,培养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自我监控技能。再次,加强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自我监控体验。最后,开展抗挫折心理素质自我监控训练。对中学生受挫能力的自我监控训练,要让他们对挫折情境和自身能力进行充分的自我认知,对他们进行挫折应对知识技能的讲解,运用内化的挫折应对策略指导自己的行为,针对受挫经历和体验进行反思,最后在实践中铸就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

5.建立健全挫折应对的长效机制

科学有效地实施学校挫折教育,需要由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形成教育合力,构建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统一领导的工作联动机制。一方面,要致力于构建“学校-班级-学生”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应由学校党政一把手直接领导、班级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三级挫折教育网络,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考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致力于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机制。由学校、家庭、社会和团学组织共同成立管理委员会,形成学校-带队教师-社会机构-学生四级联动的管理网络,共同制定学生受挫心理素质训练的具体教学计划、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共同负责做好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系统性、长效性,在学校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中增强挫折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边和平.挫折教育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帆,彭彦琴.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读.教育科学,2004(4).

[3] 孔凡英,杜春生,王淑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教学与管理,2006(6).

[4] 高维迎.“挫折教育”不要走了样.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5(11).

[5] 吴铁鸣.试论挫折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探索,2001(2).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