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6:55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1)

前言:

伴随着网络技术逐渐完善成熟,BIM技术作为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各各环节上得到了有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般情况下,BIM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以计算机作为前提条件,通过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形成三维模型,有效解决传统建筑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建筑工程一体化设计,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工程设计漏洞及风险,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1、从BIM概念

内了解自身优势BIM实际上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属于三维数字技术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能够有效将建筑工程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同时采取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出来。BIM在包含全部建筑工程几何信息的同时,还具有建筑工程功能特点及物理特点。BIM对信息数字化建设十分关注,同时能够信息添加及修改十分便捷,能够有效满足工程施工建设实际需求。图一为BIM技术结构示意图,由图一可知,BIM技术能够进行多种信息传输,例如透视图、动画方式等,同时也能够有效对传统二维图纸进行传输,具有良好兼容性特点。BIM在室内设计上所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解决冗余问题

BIM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在最短时间构建可视化模型,有效解决传统室内设计方式所存在的冗余问题。设计人员在对二维设计图纸分析分析研究之后,能够直接构建有关客制化模型,同时按照室内设计工程的落实,对模型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保证施工模型与室内工程实际建设情况相吻合。与此同时,BIM技术还具有参数化概念,将室内设计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全部包含在内,提高设计人员设计效率及质量。

1.2提高沟通效率

设计人员在对二维图纸分析研究之后,在理解与阅读上一定会存在一定误差,进而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错误情况。BIM在构建可视化模型之后,设计人员全部理念都直接呈现出工程参与方面前,有效解决传统信息传递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参与方能够直接了解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沟通效率大幅度提升。

2、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室内设计内应用之后,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设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应用一个软件能够完成室内设计全部任务,有效减少设计人员工作量,保证设计效果与设计图纸相一致,严禁出现设计效果与设计图纸差异情况。但是由于BIM技术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样也就表示室内设计不仅仅能够在一个模型内进行设计,同时还能够有效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室内设计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分析方法、算量或者是可视化方式,完成室内设计整个设计工作。室内设计需要构建多个设计模型,同时对模型运行状态进行选择。在对投标方案进行选择过程中,需要按照室内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对施工档案及档案内容进行储存,同时选择出备用参考方案。就一般情况来说,BIM技术在室内设计内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建模检查。要是BIM技术已经在项目内应用,就可以直接在BIM模型内开展室内设计后期有关工作。要是BIM技术并没有在项目内应用,设计人员就需要以项目工程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构建BIM技术模型,同时在模型内添加有关信息;其次,初步设计。在构建完模型之后,需要以模型作为基础,对模型内软件进行安装调试,形成初步设计图纸,在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对室内工程成本及设计方案进行制定;最后,深化设计。按照初步设计结果,设计人员需要开展深入设计工作,逐渐对室内项目设计进行完善,保证室内项目能够顺利落实,提高工程造价预算及设计图纸精确性。

结论:

BIM技术作为最新型管理技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应用,对原有室内设计工作而言是一种挑战,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室内设计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简化室内设计各个环节,有效提高数据信息利用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内设计进行优化,推动信息可视化落实。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BIM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将更加显著,室内设计也能够越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傅筱.建筑信息模型带来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转型[J].建筑学报,2015(01).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2)

1 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需求及设计现状

如今老龄化在社会上越来越严重,更多的老人喜欢上居家养老的方式,同样,老年人也面临着居家生活自理的困难,因此设计师应当重视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不仅能够给社会应对老龄化带来帮助,还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从助行产品的设计现状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处于先进水平。其中日本是一个较为注重老年人助行产品需求的国家,具有深厚助行产品设计地位。欧美国家之所以会对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的重视原因在于一些国家由于近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在产品的协调及稳定性方面设计需求度高。相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来说,中国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在助行产品的设计上如今并不能满足,在许多方面需要更多的设计创新思想去完善,中国的许多产品共性在于缺乏创新力,始终走着模仿国外的步伐,导致国内产品设计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

2 情境分析法在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情境分析法主要“以用户为中心”,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情景化地展现产品使用过程和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具体解释和修改设计方案,提高产品开发方向的准确度。

情境分析法的基础:情境设定,研究使用者在情境中的产品使用过程,也就是将“用户―产品―环境”连接在一起进行研究。

2.1 情境分析法应用过程

情境分析法需要分析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与产品之间有哪些问题,调查研究老人在使用助行产品的中和产品分别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设计者从中取得具有价值的设计思路。为了描述用户和产品状况而进行需求分析情境是有必要的,体现的不仅是研究的问题,还有设计者对研究设计信息进行视觉化描述,利于设计者之间的交换设计想法和讨论研究。设计阶段原则从对用户研究出发,深入研究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和对助行产品的详细设计,将总结出的价值资源进行简洁明了的概述,从而得到情境分析图;对情境分析的要求要体现老年人对室内助行产品的需求,能够完完全全展现老年人在产品使用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拥有一套切实解决老人在助行产品上遇到各种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个过程,设计师对产品的构思能够满足老年人使用助行产品中遇到的状态,从而产生针对不同问题而有不同的设计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功能及特性面向市场上将会被老年人所信赖。

2.2 情境分析模块

情境分析包含四个模块,即人、环境、产品模块,和人―产品―环境三者相连接的模块。在研究中通过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心理爱好、行走状态、日常活动等取得助行产品的部件连接、结构功能、工艺材料等,以及在确定产品的形状、尺寸、使用方式都需要参照人机工学知识等;通过对每一个情景模块的研究,将发现不同的用户需求是什么及所存在的限定条件因素,在这些基础上,通过情境设想从而以取得新的设计理念,再经过方案筛选取得最完美的终极方案。

3 基于情境分析法的产品设计策略

通过对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情境分析,了解到现有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老年人对助行产品的真正需求,得出以下产品设计策略:

3.1 多功能性

众多助行产品的基本功能是助于老年人支撑自身的体重、保持平衡以及增强肌肉承受力,但是老年人在居家生活中的行走习惯都是具有目的性、行走路线短而重复、行走时间也是较少,因此老年人对室内助行产品设计有着不一样的要求。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说就需要考虑老年人在室内助行产品上的不同需求。多功能产品设计不仅能够较全方位地带给老年人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而且也符合现如今消费者喜欢一物多用的消费理念。

3.2 时间渐变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呈现衰退的状态,下肢骨骼和肌肉的衰退更是使老年人在行动上及其不便,这种衰退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化而越发严重,因此,助行产品的设计也要依据老年人的生理上变化而变化,在老年人骨骼体格发生变化时,产品将随着老年人的变化而能进行尺寸调整或者结构变化,这样就能满足老年人在这种变化的身体状态下享受舒适而满意的助行产品生活。

3.3 安全性

安全性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老年人行走的安全保障。老年人肢体结构不像正常人自由控制,老年人骨质较软,所以往往在光滑地板上行走脚底打滑导致站立不稳定比较容易摔倒,特别是在现如今儿女在外工作较忙的情况下,在室内跌倒后亲人没有及时发现下将给老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提高老年人在日常行动安全性和便利性,这是对老年人享受健康居家养老生活的重要保障。

3.4 空间系统性

对于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设计,需要将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空间进行一个整体而系统性的研究,使得最终助行产品设计能够符合老人居住的生活环境。老年人在室内的活动有站立、坐下、行走、清洁、如厕、洗澡等,需要全方位考虑到老年人在不同环境状态下对助行产品的不同需求。例如,老年人在室内一些地方都会有坐的状态,包括椅子、沙发、餐桌、马桶等,在站坐转换间由于这些位置存在高低尺寸差,市场上的助行产品无法适合老年人在每一个位置的顺畅安全地进行姿态转换。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多的设计围绕着年轻人设计,从而更多的忽略了老年人的产品需求市场,在老龄化较重的今天,室内助行产品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方便快捷的站立和行走,安全的助行产品降低了老人跌倒的风险,满足了老年人内心独立自理的心愿,好的助行产品设计会让更多的老人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运用情境分析法进行研究,全方位的深入地了解老年人对于室内助行产品的需求,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设计设想与方案,从而改善了产品功能运用、提高了产品可靠性。真正的设计就是还原使用者使用产品的环境以及状态,从而取得一个打动人心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毛恩荣,张红,宋正河.车辆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李易.欧亚优秀工业设计案例透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3)

室内设计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室内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室内的空间利用效率,并增加室内的艺术特质,进而达到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目的。然而,受到知识、技术和需求的冲击,传统室内设计逐渐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影响客户满意度,亟需改进与完善。“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nk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理念,秉承其理念,基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室内设计服务。文章对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展开分析,分析BIM技术应用到室内设计的作用,解读具体的BIM技术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1BIM技术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管理技术,在所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三维模型,并完成数字信息仿真模拟,进而对真实信息进行展示。运用BIM技术可以完成对设计的可视化,并有效完成对设计的优化和改进,达到提升设计质量和可行性的目的。BIM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达到改善室内设计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其具体作用如下:1.1协同作业。借助BIM技术,可以在传统建模的基础上,展开4D、5D的模型构建,并借助网络和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传递,促使设计人员获取模型不受时间限制,且各个专业的人员均可以在同一个模型展开操作,完成对模型的优化和改进,有效推动各个专业的协同作业,进而推动室内设计的顺利完成。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碰到多个专业图纸,这些图纸在以往只能平面叠加,靠人脑思维想象及计算有没碰撞。但通过BIM技术,把建筑结构,空调暖通,强电,弱电,消防,管线进行综合设计,并得出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这些专业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后給出满意结果。1.2详细的展示设计图纸。室内设计涉及到装饰、结构变化等内容,也就使得图纸较为复杂,往往会存在设计意图不够清晰的情况,进而导致室内装饰的难度增加,影响施工质量。选取BIM技术,可以有效对室内设计图的各个剖面图进行展示,并详细的对各个构件的基本情况进行展示,有助于后续的技术交底工作,降低施工的难度。尤其是室内设计造型比较多变,材料的基层也是多样的,基层的做法与结构的碰撞,与内部的综合管线定位是否碰撞,一目了然。室内设计人员通过BIM展示与施工人员交底,讲述更为透彻,施工人员更能明白设计意图。1.3提升预算的准确性。传统室内设计的预算主要是根据设计图纸展开,容易出现预算不够清晰的情况。运用BIM技术展开室内设计,可以有效的将室内设计的实体情况进行展示,并对各个构件的尺寸和数量进行展示,并与实际情况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且还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完成对施工材料和尺寸自动更新,从而有效的保障预算质量。这方面对施工帮助很大,施工技术人员通过BIM模型,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模型。1.4完成对室内设计效果的展示。传统室内设计效果不够直观,对设计展示性不佳。而借助BIM技术,可以借助所构建的模型,完成对室内立面和平面的布局展示,并能够根据客户的基本需求,完成对设计的优化和改进。1.5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借助BIM技术,可以完成对设计变更和材料变更的有效展示,规避了传统图纸变更带来的繁琐步骤和整体修改的情况。由于造价成本等诸多问题,反馈給技术人员后需要修改材料或造型,马上通过选材变换可以得出初步效果免去很多操作步骤。1.6模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促使室内设计的模块化设计。借助BIM技术,可以将室内的各个构建进行参数化设计,并由BIM技术将气体内容进行加载,从而达到构件的快速生成,达到提升效率和降低重复劳动的情况发生。

2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针对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内容,分析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情况,具体内容如下。2.1照明设计。照明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工作,是影响室内美观性和舒适度的基础。良好的采光设计,可以提升室内的整体美观性,还能够降低人工照明造成的大量电能消耗,达到提升居室的节能性。运用BIM技术,可以达到优化建筑照明设计的目的。根据室内的基本信息参数,完成对数据模型的构建。先在自然光的照射的条件下,分析建筑内部照明效果。并合理的饰面材料和透光外窗等构件进行布置,分析具体的照明效果,在获取最佳照明效果后,确定设计。此外,设计人员还能结合其他设计,对室内重点照明区和装饰照明区进行布局,促使这些内容可以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对室内照明设计的优化。借助BIM技术,可以完成对照明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保障室内照明的质量。2.2宜居设计。宜居性是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需求,也是影响室内设计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室内空气、噪声和色调等均会对住户居住体验造成影响,宜居性差,就可能会导致居住者身心受到影响。借助BIM技术,结合室内的基本信息,构建室内的模型,完成对自然通风、材料选择和植被布置的分析,并由模型对室内风压、温度和色调等进行综合配置,进而达到改善室内的宜居性。对于材料的选择,可以运用BIM技术完成对不同材料的VOC含量的分析,并完成对具体数值的计算,从而有效降低有毒有害材料的不利影响。对于植被的布置,先计算植被对污染物吸收水平,并对布置的净化效果进行预测,保障室内的空气清新。再运用BIM技术,解读具体噪声源,从而完成对窗户的调整,并对数量与声音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构建,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的隔音效果,降低噪声污染。BIM在宜居模拟性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不仅能模拟我设计的建筑物模型,还能模拟各种操作事物,并作出模拟实验,例如: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节能模拟,还有紧急疏散模拟等。2.3视线设计。不同类型的室内环境对室内视线的需求的存在差异,如:电影院和剧场的室内设计,需要重视对视线的设计,并突出视线效果。对于居住建筑,需要降低视线的效果和建筑内部的整体效果进行整合,促使视觉效果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针对视线设计,可以选择BIM技术展开模型的构建,由BIM技术完成对视觉效果进行测试,并合理调整室内座椅和沙发的尺寸、高度和窗户的大小,并合理调整室内视觉和外部景观相联系。借助BIM的测试和尝试,完成对设计的对比分析,从而获取最佳室内视线设计方案,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3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改进,BIM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增加,借助的BIM技术,能够促进室内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借助互联网的室内设计资源,由BIM技术构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内容进行添加,从而达到增加室内设计丰富性。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推广,能使得客户提出具体的需求,合理的再设计中加入用户需求的设计理念,并由BIM技术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达到个性化室内设计的目的。

4结束语

BIM技术可以有效的应用到建筑室内设计中,对提升室内设计的效率和室内设计的可行性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BIM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展开室内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室内的个性化设计。分析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照明设计、宜居设计和视线设计等,综合提升室内设计的效果,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建筑美观性、艺术性和宜居性,提升住户的生活品质。

作者:钟万锋 单位:广州红川林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4)

关键词:

平面设计;元素;室内设计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图像或元素,其不仅是基本元素,也是平面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在使用中,会将不同的图像和文字结合到一起,将图案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好,吸引人们的眼光。除此之外,图案排列顺序的不同,也会影响整体的设计效果,这要求设计人员有很好的设计基础,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下面就具体分析这些问题。

1对建筑室内的平面设计进行分析

为了提高室内设计质量,相关设计人员就应该提高室内的造型设计,室内的空间设计,由于在设计中色彩和原材料对效果影响很大,因此采购人员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保证使用材料、颜色的质量,但是这些元素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视觉语言也要进行改变,再加上新技术的应用,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不同时代其设计风格都是不同,设计人员要把握时代的风向标,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2分析平面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进行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其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概况分为为墙面、天面和地面,这单个界面的功能不同,而且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设计中要予以重视。这三个界面划分非常清晰,通常设计师为了设计的艺术性,体现界面的功能性,在设计中忽视了界限的划分,让人们在视觉感官上模糊这些界面,在这些界面上使用平面设计元素,可以很好的美化室内空间,还能对空间的整体气氛进行调节,作用效果非常好。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墙面所占的空间比例较大,因此在视觉上更加受到关注,除此之外,墙面自身的折射面也多,因此设计中就要注意。在墙面设计中使用平面设计,利用三维空间的效果,可以改变二维平面展现出的视觉效果,例如丹麦设计人员,使用泡沫墙面砖对室内的墙面进行装修,将该材料覆盖到墙面上,在设计中,使用的颜色也很多,色彩有很大的变化性,在墙面上涂抹出不同的图案,那么在艺术表现方案,其戏剧性的效果展现的会更好,通过对该材料的分析得出,其不仅质感柔软,可以给人们带来绵柔的感觉,在触觉和视觉上可以很好的进行转换,人们对其的感官体现也就越好,因此达到想效果也越好。

3分析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技巧

3.1分析使用图像的技巧

在平面设计中,图像和颜色是最为重要的,对整体的效果影响很大,其是信息、视觉、语言的运输工具,在设计中使用图像,可以影响设计作品的内在张力,而且也会影响对信息的运输情况,对于图像语言而言,其不能进行直接的语言陈述,而是利用画面感,将更多的内容传递给人们,在设计中运用图像,根本作用就是利用视觉传达感情和信息。在使用时要考虑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按照室内的主体设计,选择合适的图案。在使用中要清楚认识到其传递的情感和信息,注重结合的形式,从而给人们带来美感。

3.2分析使用色彩的技巧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主要的设计元素,在使用时设计人员要注重其先声夺人的影响效果,在室内设计中,搭配的色彩会给人以视觉上的说服力和抨击力,让人耳目为之一震,有强烈的感官效果。在选择使用颜色时,要结合室内的设计特点,而且让观众有好感,设计中要注意整个室内空间的颜色,因此选择颜色时要搭配主体空间的颜色,有效提高设计的整体性,不要让二者貌合神离。

3.3分析使用文字的技巧

在设计中文字的使用也很重要,其是利用视觉来传播主体,在室内设计中,基本上都会使用文字,文字可以分为不可读文字和可读文字,对于可读性文字而言,使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设计,通过全面设计,排版设计,直接表达所要传达的感情和信息,对于不可读性文字而言,要对整体语言进行提炼,将文字简述,使用夸张变形的方式改变字形,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文字进行特定的编辑,例如重叠、解构、简化、引申等,在应用中解构和使用都要慎重,也要结合室内的整体设计主题,合理使用,否者达到的效果将会事倍功半。

4分析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1平面设计元素在HotelFox中的设计应用

HotelFox小旅馆位于丹麦首都[1],在起初经营的时候,该旅馆不仅没有名气,而且经营效果很差,但是经营人员请到了不同领域的21位艺术家,对旅馆中的61个房间进行了不同的装修和设计,最后该旅馆成为了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旅馆,人们在此生活充满想象力。有些房间融入了怪诞可笑的风格,而有些图案设计却非常谨慎,有童话世界、有花团锦簇、有友好怪我等。设计人员巧妙的把个人风格融入到了设计中,下面就以其中的一个房间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2]从设计中可以看出,其使用的平面设计元素,但是这些元素都被限定在一个空间范围,针对不同的空间,都在述说一个不同的故事,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设计人员利用了不同的立面进行设计,例如从窗帘到家具的陈设,从地面到天花板,都遵循整间屋子的设计风格,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将设计情境进行表达。

4.2墙壁上的涂鸦设计

当前涂鸦已经不是街头文化的专属[3],其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而且在建筑室内设计中有很好的应用,涂鸦文化是一种新设计方式,在涂鸦设计中,其主要遵循整体设计风格,例如下图,其背景为深蓝色,在此环境下,就突出了人物的画面表情,同时在衣着设计中,其增加了方格图案,但是方格排列有序,而另一个人物图案中,方格却是不规则的,二者形成对比,而又相互照应,达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4.3样板房间案例分析

该样板房是韩国设计人员设计的,设计使用了古典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展现了大方、现代和简洁的风格[4],与此同时,还体现了很深的文化底蕴,例如在次卧和主卧设计时,设计师绘制了花纹图案,对于这个设计细节而言,其和整体的设计背景相互呼应,与此同时,整个空间还不失一种清雅的意境,可以说是在这次设计中最亮一笔,这体现了平面元素的作用。再如设计中床头的装饰设计,让居住的人们有很好的享受,还儿童忍俊不禁,对于临时居住空间而言,很多人员都心存矛盾,对样板间的投资有限,不能提出很高要求[5],而且也不希望在此打造属于自己的真正空间,结合这一情况,充分使用了平面设计元素,对整体氛围做了补充。在设计中,要从立面出发,增加空间的元素格调,增加不同情趣的享受。

5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在时代不断发展中,室内设计也在与时俱进,设计元素没有变化,但是设计风格、设计方式、设计思想、设计工艺等都会变化。相关设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的设计构思和设计技术,在平面设计中,注意其对意境的延伸,在利用平面元素时,可以补充空间感,同时做好设计元素和室内空间的比例,做好设计元素和室内空间整体的搭配,尤其是在选择背景颜色方面,要求设计人员有很好的设计天赋,对艺术有很深的理解。通过上述的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启发,推动我国室内设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伟,曾倩云,李娜.探析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2):43-43.

[2]区中杰.浅析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9):22-22.

[3]杨正中.浅析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97-98.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5)

在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大陆的室内设计怎么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的课程教学方法及应用与福建三明学院进行比较,希望有些方法借鉴与应用。

一、室内设计教学计划、内容及目标

1.教学计划与内容。台湾中科大室内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是以围绕:①配合系里该年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②教师制订每一个设计命题的先前计划;③评审制度的建立;④学生对每次设计教育周期循环之后的学习效果四大部分的内容进行研究讨论。首先不同学期多个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目标以及社会发展问题及话题轮流命题,并且撰写评审标准及作品完成后达到的效果。然后学生与教师互选或者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不同教师小组,教师根据自己组内成员的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台湾的邱淑宜也提出一般设计教育中牵涉六个层面:①设计教学目标与计划;②设计命题;③课堂教学方式;④改图方式;⑤评图的方式与标准;⑥师资的问题。从教学目标的设计至设计内容的命题,及实施设计教学,以改图及评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评图也是作为评量学习过程重要的一环,透过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课程计划的修正。图1中,六个部分的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这个模式被台湾大多室内相关学科一直沿用与发展,成为设计教育中评断该学生是否适合于该项专业的最重要关键。三明学院的室内设计通过培养方案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与内容。在教学思想上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主要通过讲授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风格、流派、设计方法,以及室内外表现方法等,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技巧,并借助大量的课程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具体的表现手段和施工技术[1]。通过课程作业以及讨论及时掌握和调整教学进度,通过大纲制定教案,不同内容应用不同教学方法。课堂内容主要讲授为主,内容从理论层面到具体细节的具体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课程作业要求以图纸和模型完成设计要求。通过作业展览同学、教师的沟通提高学生自我审美能力及发现缺点与不足,教师通过作品及作品评价进行教学反思。

2.教学目标。台湾中科大空间设计课程中学生必需经由设计实作来体验与呈现空间;并在绘图、做模型与讨论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不时交替运用不同的思考模式,以熟练分析、演绎、组织等表现方式,结合设计价值观与专业知识来完成作品(邱淑宜,2002)。台湾的科技大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设计创新及实际动手能力的表达。三明学院室内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强调人的需求是首先去了解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设计要解决的最终任务。根据市场和使用者诉求的改变进行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目标,实现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融入市场。台湾中科大强调动手能力的操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三明学院学生能够将不同专业知识运用到空间设计中去,同时根据不同空间不同人的需求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与设计,但在实作和对空间尺度的体验感受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二、课程教学设计及方法

1.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方法的引用。因为室内设计是含有多领域跨学科的不同问题,室内设计在开始计划之初,往往为非结构性且模糊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培养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能力至为重要。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另类的教学方法,它是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的环境中,将所发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形成案例,大家共同讨论,并提出问题解决之道。所以,学生不只是在教师传授中得到知识,最重要是在小组中学习(吴清山,林天佑,200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台湾高校不仅将PBL作为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同时它将此方法应用于整个的教学课程安排中。杨绍裘指出(2005)问题导向学习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PBL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与问题解决能力,故此种学习方式,对于像室内设计这类的应用设计科学而言,应具有相当的采用价值。而“问题导向学习”是由生活上的实际案例或是情境模拟为依托,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讨论,藉由案例中的分析研究,从中寻找问题,使得对问题的思考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加全面,并思考解决问题方法(杨绍裘:2006)。庄修田提出,因室内设计的性质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界定、发展、评鉴”教学模式来发展室内设计的PBL教学模式。①界定,本阶段主要在于制定学习目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诊断需求。学生在引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经由头脑风暴进行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探索、讨论。即教师根据主题(学习模块)设定学习单元,针对每一学习单元设定问题;PBL重视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因此需要运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批判思考、与教师讨论等方式达成学习目的;学生就各学习单元进行自学、信息搜寻、讨论,主要在于分析情境、理清问题,并延伸出相关概念;教师则为旁观者、监督者和评估者的角色,不提供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②发展,本阶段主要根据上一阶段的问题分析发展出解决问题解决的方案。首先,学生根据问题分析结果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教师则从旁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行动与发展,并提供相关信息。其次,根据获得的数据提出解决方案、讨论、分析问题是否解决,如否,则反复进行上项工作,并将各种图表及文字呈现。待解决问题后,对相似问题加以讨论,形成设计通则,以加强学习迁移的效果。③评鉴,本项目主要再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反省与评量。在PBL学习过程中各步骤都需要不断进行检讨与评量,以便随时修正。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性评鉴”。对于学习历程的评鉴包括:搜寻资料的经过、独立学习的成果、主持、参与讨论及合作的情形、个人创意的发挥等。让学生以自我评鉴及同学评鉴方式,教师则提出“总结性评鉴成果”综合加以讨论,了解课程优缺点,作为改进之参考。因此,教学的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位,透过教师从旁辅助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藉由小组的合作学习,及真实案例的题目操作,培养学生了解问题、问题解决的能力、主动学习研究、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发展多元的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而评量的方式是包含学生整个学习历程,并纳入以自评及同侪评量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的学习。评量结果不仅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亦可用于课程的发展,并回馈于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上,对于教学与评量的历程之间互相关系上提出看法,将教学模式简化。问题导向学习的主要特征:①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②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非结构式的问题(ill-structuredproblems);③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④偏重小组合作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⑤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后设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王千幸:1999)。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学生来主导整个学习的进行,建构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而培养自我导向终身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的技能,以及团体合作的方式。因此,PBL基本上建立在“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及“建构主义”三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吴清山,2002)。

2.不同教学方法应用。三明学院的室内设计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面对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①设计初期才会用所谓“体验学习”,体验就是人们对个别带有激发兴趣点的事件的响应,是对某些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要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例如学生要到现场去量房感受空间带来的情感,并初步提出构思和想法以及会碰到的问题或者在给定的平面图中找一个类似的空间进行体会感受,以此进行情境设定。②当具有一定的想法后会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调查、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并在其间介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案例分析法。③当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雏形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指情形、景象、场景,即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状况。情景教学法是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的场景中,学生变得身心愉悦,很容易接受教学内容,由此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把学生分成甲方和乙方对作品进行阐述以及反问,以此提高他们的创意能力。④作业评价方面应采取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讨论和评价。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特征:①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②实作以学生将来操作的空间为导向;③学习内容以问题及人的需求为侧重点;④以体验、情境、场景、景象、情形为主轴框架,进行室内操作。

三、结论

教学内容上台湾中科大整个课程体系比较系统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层层联系,并反映及应用在教学目标上。在整个教学体系上应用问题导向学习教学,能够使学生成为主导,并且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合作的能力。三明学院的教学内容偏重对知识点讲解,学生独立解决设计问题及创意能力的培养偏弱,这几年学校通过积极建设第二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及获奖情况。在教学设计上,更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其中教学设计中三明学院可以学习台湾中科大应用问题导入型,将“问题”作为设计题目来解决和创作,注重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更好地学好室内设计。台湾中国科技大学也可以把三明学院不同教学方法应用到基础知识体系的讲解上。室内设计开始之初,首先利用各种直观可接触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三维意识及空间的体验感,利用小户型来增加多功能空间(增补空间)来认识空间的三维识度及制图能力;其次利用关键词及概念利用问题导入型学习方法培养及训练想象力及创造力,如大师作品的再设计或利用大师作品提炼关键词进行设计。问题导入型教学进入关键阶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及创新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的灵活性。应用型大学不仅围绕地方的发展需求更要放眼设计能力强的大城市,做好新型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佩雯.课程教学及学习评量之研究———以台湾南部三所技职院校为例[D].树德科技大学建筑与室内设计研究所,2013.

[2]孟广宇.室内设计教学创新方法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187.

[3]彭博,郭弘.体验式教学法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62-63.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6)

TD-LTE技术的快速提高、TD-LTE演进路线的不断改进、消费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行业发展激烈的竞争等,都对TD-LTE技术的水平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TD-LTE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是进一步提升网络运营能力,提高室内全面覆盖的重要保障。

一、TD-LTE室内分布系的规划

1.1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主要思路如图1所示。

1.2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在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室内系统的稳定运行与运行质量,在室内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实现室内外一体化覆盖的原则;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分布系统异频组网;实现选择最佳性价比的原则;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干扰隔离原则。

实现室内外一体化覆盖原则是指在建设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过程中,要做好对信号的控制工作,保证室内分布系统实现室内网络信号良好覆盖,并依据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网络信号强度大于室内信号,同时为避免室内信号对室外信号产生干扰作用,室外5m至10m处应以室外信号为主。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内分布系统异频组网目的在于减少室内信号与室外信号之间的干扰作用,为确保室内外信号干扰影响最小化,在系统频率资源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室内系统建设与室外系统建设异频组网的建设方式。实现最佳性价比原则是指在TD-LTE室内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对系统建设技术水平与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建设方案的最佳性价比。为实现系统建设最优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性能、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与改造难度以及系统建设资源状况与系统建设成本等多个方面,综合各个相关因素,制定TD-LTE室内分布系统最佳建设方案。同时,在TD-LTE室内现有分布系统的改造过程中,为避免影响现有网络的覆盖与信号强度等,应尽量减少系统改造量。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应选择隔离性能较高的设备元件,保证系统之间符合隔离度的要求标准,将不同系统进行隔离以避免系统间的强干扰作用。

1.3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场景的选择

为保证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在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建设场景的选择,依照原则规范选择建设场景。(1)业务需求原则。建设TD-LTE室内分布系统目的在于满足区域内的业务需求,在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前期,应对用户需求以及业务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保证将系统建设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地方,避免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盲目建设或扩大。(2)业务发展及用户原则。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过程应与用户需求、新型业务推广等紧密结合,提高网络业务推广效果,提升各类客户在无线接入等方面的服务体验。(3)可操作性原则。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不能单纯考虑系统设计要求,同时必须与项目工程施工技术与水平、物业管理与协调的难度等方面,保证TD-LTE室内系统建设进度与建设质量以及后期系统应用中的综合质量。根据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三大原则与目标客户的业务需求情况,TD-LTE室内系统覆盖场景细化分类如表1所示:

二、TD-LTE室内分布系的建设

2.1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过程包括双流建设模式和单流建设模式两种模式。双流建设模式依靠由天线和两路独立馈线组成的2×2MIMO两路分布系统,并通过空间复用和SFBC的使用等方式提高TD-LTE室内分布系统网络覆盖率以及用户使用速度,保证系统功率平衡与均匀覆盖。单流输出模式则是指TD-LTE基站运行过程中仅输出一路信号。双流建设模式与单流建设模式相比,MIMO双流建设方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用户峰值吞吐量,增加MIMO双流建设系统的上下行容量。SIMO单流建设方式相对于双流建设方式来说,不能有效提升用户峰值吞吐量以及发挥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高性能及优势,因此,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实际过程中,采用MIMO双流建设方式可以有效提高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过程的协调性与系统性能,同时也有效减少了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改造量及项目投资。

2.2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成本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成本主要对分布系统建设成本和室内覆盖建设总成本进行分析。分布系统建设成本应根据系统建设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计算,通过分析计算我们可以得知,MIMO双流建设成本远远超过SIMO单流建设成本,TD-LTE室内分布系统三种不同的建设方式其建设成本比为10:6:1。室内覆盖建设总成本是在分析计算分布系统建设成本的基础上,将系统主要设备、系统机房以及相关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进行综合考虑以及分析计算,通过计算,TD-LTE室内分布系统三种不同建设方法的室内覆盖总成本之比为2.8:1.5:1。

2.3 TD-LTE室内分布系统方案模式选择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7)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室内步行街不断涌现,而且逐渐成为人们消费娱乐中心。这里商品集中人员密集,但这类建筑在消防设计方面往往存在一些短板。因为至今还没有出台权威的相关步行街方面的消防设计标准,这样很容易形成步行街消防设计呈现个性化,设计多样性有众多缺陷,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物质伤损。为确保步行街消防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开展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应用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难点概述

室内步行街建筑有共性特征,一般分为两层或两层以上通高空间,而且空间都比较大,通道两侧为商业用房,二层以上大多是局部连接的通高空间,室内步行街顶棚上,有开天窗的,也有没有留天窗的。

按照规范要求,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5000m2,而很多室内步行街都由中庭组成,建筑面积大多超过5000 m2。如果设计防火分隔区,势必要增加大量柱子,这样无疑会破坏建筑设计效果。如果在各个分区加设防火卷帘窗,也会造成一些通道不通,给商业经营和人员流动带来困难。

室内步行街如果是多层结构,建筑电梯和安全通道需要符合规范要求,但由于一些步行街不同防火分区共同使用一个疏散通道,火灾发生时,很难保证人员安全疏散,需要根据建筑实际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切实可行解决方案。

室内步行街商业用房非常拥挤,商业用房中的商品大多为易燃的塑料、纺织、纸制商品,而且货物货架密集。可燃物众多、种类繁多,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加大,加上人员过于密集,这也给疏散造成困难。如何采取针对性设计措施,成为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最大难题。

室内步行街用电量很大,有照明、空调、排风等多个用电系统。还有商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广告牌、霓虹灯等,这些电器集中开启,用电量大增。由于用电线路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保养,很容易发生短路引发火灾事故。另外,步行街人员密集,有个别顾客随手扔烟头,也可能造成火灾隐患。这都给消防设计制造更多难点,如何有效整合各种消防资源,制定科学高效设计方案,依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主要的消防设计解决方案

室内步行街消防隐患多多,需要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在室内步行街建设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为提升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水平,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投入和减灾防灾等多种因素。

(一)室内步行街消防分隔

室内步行街消防分隔设计,这是室内步行街提升防火能力的最有效设计之一。可以将步行街通道作为临时安全区,当火灾发生时,将部分人员疏散到室内步行街,而不是直接疏散到室外。这样能够解决步行街分区过度的问题。在火灾发生初期,要将火源控制在局部,这就要设置防火单元。根据火灾蔓延的原理,可以采用工程类方法:首先以精品店为主分隔步行街两侧商铺。精品点建筑面积不大,用防火卷帘可以进行有效分隔。其次是在步行街内设置多道防火卷帘、防火墙。再者,步行街精品店一般使用钢化玻璃,不妨设计厚度超过12mm的钢化玻璃,并设置保护玻璃的自动喷水冷却系统。这样也可以起到消防分隔的作用,确保区域人员安全。

(二)可燃材料以及可燃物控制

室内步行街商品内外可燃物数量庞大,需要进行有效控制。首先是将步行街内的各种公共设施都设计成不燃或者难燃材料,如桌椅、环廊等。如果必须用可燃材料进行装饰的,需要对这些装饰材料进行防燃和阻燃处理。其次是对步行街内的各种广告箱、条幅、海报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并及时进行更换拆除,以免造成火灾隐患。再者是对步行街电气线路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要使用低烟无卤绝缘电缆,还要加装漏电保护系统。最后要在步行街合适区域设置吸烟区,严格禁止顾客在步行街道内吸烟。还要对所有使用明火现象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一切火种进入步行街内。

(三)自动灭火系统设置

室内步行街店铺众多,需要在更多位置设置自动灭火装置,特别是步行街通道和各层环廊中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有可能的话,要在步行街各层环廊中设置消防卷帘、消防栓等设备。步行街空间庞大,可以多设置一些智能主动喷水装置,要有十分钟的消防用水量的水箱。室内步行街消防系统复杂多样,消防系统运行情况关系消防品质高低,要注意对消防体系进行经常检查维护保养,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步行街内防排烟系统设置

室内步行街内防排烟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火灾烈度、排烟量等因素,才能给出具体设计方案。

室内步行街易燃物较多,特别是节假日商铺搞活动时,火灾发生几率更高一些。多种易燃物一旦着火,能够产生热值、毒性气体,可以将步行街商铺火灾类型定位t2快速火,其火灾增长系数则为0.046.89KW/s2。如果步行街高度大于12m,需要内设自动消防水炮,有这些自动灭火水炮,可以将火灾控制在2.2MW。综合考量,室内步行街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一般可以按照火灾规模2.2MW的标准设计。

室内步行街排烟系统设置时,需要根据排烟量计算结果,确定是不是设置防烟分区、需要设置多少个防烟分区。每层回廊都需要增设排烟系统,当火灾发生时,可以将少量烟气排除室外,减少烟气对人员的危害。

三、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室内步行街属于多层建筑,位于市内繁华区域,总用地面积为86091.79 m2,总建筑面积为333263.56 m2,步行街为商铺经营为主存在模式,多种娱乐场所掺杂其间,高度为23.7m,地下为1层,地上为4层。建筑内设有消防栓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还有自动喷水灭火、防排烟系统。另外,还设计应急照明系统和安全疏散提示系统。

该室内步行街规模较大,经营范畴广泛,人员特别密集,其防火设计应该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消防设计标准。根据现有消防规范要求,对此室内步行街进行消防评定,发现步行街很多地方都存在消防缺陷,需要论证其消防设计是不是达到基本规定标准。

(二)案例消防方案设计

室内步行街中庭较多,公共走道也比较宽阔,这里如果按照数千平米划分一个防火区,必然带来一些不便,安装防火卷帘有困难,还会占据大量面积,造成人行道不畅。因此,这里不需要进行防火分区,而适宜将这里当做临时安全区。一旦出现火情,这里可以成为一个缓冲区,按照一个防火区设计,并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限制火灾烟气蔓延,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其主要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室内步行街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进行设计。各个商铺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要达到二级设计。步行街回廊也需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②步行街高度不超过24m,层数不超过4层,总长度不超过350m。这样可以将步行街总体积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便于进行防火操作。

③步行街一侧建筑围护构件,其耐火不能低于1.00h,也可以采取防火玻璃保护,商铺之间需要用防火墙体分隔,临街店铺内侧需要设置防火门窗,发生火情时可以自动关闭。可以采用电磁门结构,火灾出现,系统切断电源,电磁门失去吸力自动关闭。

④步行街宽度要大于8m,防止出现火情时,对面店铺免受热辐射造成火势蔓延。

⑤步行街每层楼板的开口面积不能低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5%,这样可以形成上下贯通空间,如果发生火情,产生的烟气能够顺畅垂直上升,并通过上部排烟设施将烟气排出,防止烟气被遮挡,形成平行蔓延。每层回廊都需要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在火情初期能够及时将烟气就近排出,降低其危害程度。

⑥步行街连廊宽度不能超过4m,限制连廊的宽度,可以保证步行街每一层楼板的开口都能够均匀分布,还可以防止一些商铺放置货物,甚至设点摆摊,增加了火灾荷载。

⑦步行街顶棚为防火玻璃,需要喷刷耐火涂料,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0h,这样可以确保顶棚引热辐射破碎坍塌造成人员伤害。为便于消防队员灭火,步行街顶棚需要设计能够开启的侧窗,也可以设计能够破拆的通道,并进行标识。

⑧步行街顶棚要设置排烟设施,并高出两侧店铺最高点至少1m,这样安全系数会更高一些。

⑨步行街两侧店铺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0 m2,步行街两侧需要与步行街相通时,需要设置防烟前室。每一个防火区只能设置一个不作为疏散通道的联通口,宽度也不能大于建筑一个柱间宽度,而且需要加设两道防火卷帘分隔。

⑩步行街安全出口距离不能太大,每60m~100m,需要设置一个直接对外的出口。多层结构疏散距离不能大于37.5m,在首层需要直通室外。

(三)设计方案的性能评估

①火灾危险性分析

为分析步行街防火设计是否达到安全目标,可以采用消防安全工程学方法进行技术分析计算。根据步行街精品店火灾荷载调查,结合步行街各个部分功能使用情况和可燃物分布特点,对各个功能区域火灾荷载密度进行确定分析。服装店:主要可燃物为:服装、货架、座椅,火灾荷载密度为380MJ/ m2;鞋店:主要可燃物为:鞋子、鞋盒、货架、座椅、可燃装修等,火灾荷载密度为340MJ/ m2;饰品店:主要可燃物为:商品、包装、货架等,火灾荷载密度为220MJ/ m2;化妆品店:主要可燃物为:化妆品、货架、柜台等,火灾荷载密度为440MJ/ m2;餐厅:主要可燃物为:桌椅、布料、顾客物品等,火灾荷载密度为240MJ/ m2;电影放映厅:主要可燃物为:座椅、地毯、幕布等,火灾荷载密度为400MJ/ m2。

②火灾场景设置

步行街由百货、电玩、超市、影院等组成。根据各个功能区分布和火灾危险性大小,分析确定19个设定火灾场景。

③人员疏散情况判定

通过设定火灾场景,对火灾烟气运动模拟分析,可以获得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然后将模拟计算的疏散时间乘以1.5安全系数,再加上报警时间和响应时间,这样就可以得到各个场景的人员必需的安全疏散时间。

结语:室内步行街消防安全隐患日趋严重,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室内步行街性能化消防设计,是步行街消防现实需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消防系统,确保人员在灾难发生时及时安全疏散,减少不必要的伤损。针对室内步行街建筑特点设计消防应对措施,需要社会多方支持,相关各方要注意做好消防系统的保养和检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整个消防系统能够及时顺利启动,对人们生命财产形成最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白宇甲;;大型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研究[J];福建建筑;2013年06期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12)03-0100-06

绪言

在我国建筑能耗中,公共建筑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为每年每平方米70 kWh~130 kWh,是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耗的高密度领域。南京南站作为大型的交通枢纽建筑,在城市建筑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节能技术要求高,节能潜力大等特点。本文主要以南京南站主站房候车大厅和出站大厅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通风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分析,使制冷机在低负荷率条件下工作的时间变短,大大的节约了空调能耗。同时,通过模拟手段对候车层天窗的热辐射特性进行舒适性分析,综合考虑建筑采光效果,确保屋顶天窗的选取的合理性。经过与建筑师多方面的密切配合,使得南京南站主站房既能满足建筑效果的美观,又能保证舒适与节能策略得以合理的应用。

背景特点

随着公共建筑能耗的逐年递增,大空间的公共建筑的能耗更是增长惊人。南京南站作为交通枢纽其自身具有空间大、人员流动大、照明系统复杂、玻璃面积比较大、车站出入口的门开启频率高、变化多等特点,其空调系统的能耗较大,超过整体能耗的50%。因此,如何降低空调能耗对整个南京南站的节能有着重要作用,在满足节能的前提下又不能牺牲室内舒适性,这就对暖通空调专业提出要求。

站房通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南京南站的楼层概况如下:首层(标高±0.000m)为出站层,二层(标高12.400m)为站台层,三层(标高22.400m)为高架候车层,地下层(-9.600m)包括地铁站厅层、设备用房及地下商业等。在通风的优化设计中主要针对出站层和候车层。

1 无组织渗透风量的确定

由于车站交通建筑候车大厅外门频繁开启的特点及部分空间不封闭等特性,其无组织的渗透风量不仅关系着自然通风系统的效果,更对空调实际负荷值影响甚大,影响空调设备的实际选型及室内的舒适性。目前关于渗透风对建筑能耗影响的认识更多地是来自定性分析,设计人员无法准确确定渗透风对建筑内环境的影响程度。而在本项目设计过程中,首次对无组织渗风量进行了合理量化计算,采用CFD与多区域网络模型结合的方法,经过对2 000多个工况的模拟,归纳整理得到出站层和候车层在不同温度和风速条件下的八个风向的拟合公式,并将其置入Dest模拟软件中进行迭代计算,进而得出全年8760小时逐时渗透风量,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对无组织渗风量的合理量化计算,保证了对通风系统模拟的准确性,为通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出站层通风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首层出站大厅位于铁路站台下方,形成巨大的阴影区,太阳辐射的热量极小,其通过东西各15个站台通道与外界相通,属于一半开敞的室外空间,且出站大厅不属于铁路站房的付费区域,乘客在此处只做短暂停留,室内热舒适度要求并不高。但出站大厅人员稠密,内部发热量较大,如缺乏必要的通风空调系统。无法处理室内余热,将严重影响室内的舒适性。由于出站大厅受层高所限,缺少形成大规模热压通风的条件,如仅依靠以风压主导的自然通风,其通风效果缺乏稳定性,当室外风速很小时,可能无法带走室内余热而导致室内温度不断升高。为此,我们对出站大厅在自然渗风工况下的基础室温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发现,如果仅依靠自然通风,全年约有2000小时其室内温度高于29℃,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因此有必要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或冷风降温系统。

本工程出站层设计机械通风风量为90万m3/h(折合3次换气)工况下,对基础室温进行模拟、统计,如图3及表1所示。可以看出,采用机械通风后室内舒适温度小时数大幅增加,但全年仍有1000小时以上温度超过29℃。同时对机械通风风量为120万m3/h(折合4次换气)工况下的出站层基础室温进行模拟、统计,结果仍不理想。考虑到南京地区高温高湿的特点,该结果显然难以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所以出站大厅仍需安装冷风降温系统(表1)。

为确定过渡季节机械通风是否能够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我们对出站层过渡季的自然室温进行统计分析。以3次通风换气为例,如图4及表2所示。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机械通风可以起到很好冷却的效果。同时发现若以4次通风换气计算,其对舒适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本设计机械通风系统采用3次换气,风量为90万m3/h。

3 高架候车层自然通风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高架候车层长370m,宽156m,层高最高处36m。实际就是一个大空间大厅,大厅内功能分区很多,各功能分区上空完全连通,形成一个整体。

设计人员分别对不同换气次数工况进行模拟,全年逐时室温分布统计如图5及表3、图6及表4: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过渡季期间,每小时2次左右的通风换气可以对候车大厅起到比较好的降温作用,有效缩短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能耗。

但是,由于候车大厅空间巨大,总容积超过150万m3,因此即使换气次数不大,如果完全依靠机械通风,其风机能耗也相当可观,因此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候车大厅层高较高,具有形成稳定的自然通风的潜力。如在底部和顶部同时设置开口,在热压的作用下,室内外空气可以持续地互相流动,可及时带走室内产生的余热。根据消防性能化设计要求,候车层消防排烟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经与建筑师沟通,在屋顶设置电动开启窗,使自然排烟与自然通风得到有机的结合。平时屋顶电动窗可用于自然通风,使自然风从高架候车层东西两侧自动门进入建筑,通过候车大厅顶部天窗排出室外。当室外温度在22.0℃以下时,自然通风可完全代替空调制冷系统,使室内环境满足舒适度要求。

改进自然通风效果后,车站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过渡季室外新风,减少空调季时间,从而直接减少冷机负荷。此外,在空调季期间,通过夜间利用自然通风,减少夜晚及凌晨的空调负荷,可进一步减少空调系统开启小时数,实现节能的目的。经计算,采用自然通风,全年累计冷负荷可降低131.84万kWh,相当于候车层全年空调负荷的14.5%,有效地降低了空调能耗。

高架候车层空调系统的设计

如前所述,火车站房建筑具有进出口众多、外门开启频率高及空间难以封闭等特点,因此高架候车层在进行负荷计算时必须充分考虑无组织渗风给空调负荷带来的影响。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对无组织渗风进行了量化计算,并按照室内内区、外区以及室外空气的焓差,将渗风负荷分配到室内各个区域,带入到建筑冷热负荷模型中,得到空调负荷结果,从而保证了空调设备选型的准确性。

高架候车层空调系统采用了三种送风末端形式:条形喷口及散流器顶送,喷口侧送和“多功能集成模块”送风单元侧送。在建筑空调设计中,采用了分区空调的设计理念,不同功能区域采用不同设计标准,从而达到舒适节能效果。东西侧候车区域人员密度大,停留时间长,设计中定位为重点保证区域,采用喷口侧送方式,空调送风充分覆盖,完全保证其效果。中央通道区域人员密度低,停留时间短,定义为过渡区域,采用“多功能集成模块“送风单元方式,适度进行空调降温,使旅客逐渐适应空调区域的温度。条形喷口及散流器顶送负责大厅东西两侧层高较低的检票闸口区域(图10)。

选择其中一处典型区域(如图11中黑线区域)进行计算,其它区域的流场可认为与计算区域相似。

采用Phoenics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其进行温度、速度场的模拟,调整送风单元的风口的角度,从而满足大厅的舒适度要求。

“多功能集成模块”的风口垂直送风角度为0°、15°和30°时三种工况下的模拟结果如图7~9所示:

根据模拟结果比较可以得到:送风角度为0°、15°和30°时的人行高度平均温度分别为26.5℃、26.4℃和26.6℃,送风角度为向上15°时大部分区域温度适中,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一些,故采用沿垂直方向向上15°的送风方式。

高架候车层热舒适性分析

评价室内热舒适的指标很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预测平均评价(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标准有效温度(SET,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由于站厅内有部分区域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可能存在偏离舒适区较远的情况,因此本节采用标准有效温度对高架候车厅的热舒适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标准有效温度反映了人体对环境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以及辐射的综合感受。当标准有效温度在20℃~30℃范围内时,人体感觉舒适,身体处于正常健康状态。

综合考虑室内自然采光和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取遮阳系数SC值0.2、0.3的情况以6月25日正午12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为例进行模拟得到标准有效温度分布图(图12~图14)。

采用Ecotect软件模拟得到天窗玻璃SC值为0.2时室内的自然采光照度值,如图12所示。由图中可以看 出,在最不利全阴天的情况下,室内自然采光照度值绝大多都在100Lux左右,室内采光条件非常好,天窗采用SC值为0.2的玻璃不会对室内采光造成影响。

采用Phoenics模拟室内的气流场,用Ecotect模拟室内太阳辐射分布情况,计算得到正午12时候车大厅内的SET分布图,如图15、图16所示。由图可知,SC值为0.2时,大厅内的SET值绝大多数在30度以内,局部最高为30.5度,而在SC值为0.3时,大厅内的标准有效温度值绝大多数同样在30度以内,局部最高为31度,室内绝大多数区域达到了舒适度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通过与建筑专业密切协商与积极配合,最终得到屋顶天窗的平均

总结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大环境下,随着人类活动对建筑规模、功能等多方面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只有暖通空调专业与建筑专业的密切配合,才能使所设计的建筑既能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又能满足建筑节能和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本工程采用DeST、Phoenics、Ecotect等模拟软件的辅助设计,在与建筑师进行紧密沟通的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设计优化,使候车层全年累计冷负荷降低了131.84万kWh,相当于候车层全年空调负荷的14.5%,制冷机在低负荷率条件下工作的时间变短,大大地节约了空调能耗。同时,通过模拟手段对“多功能集成模块”的室内气流组织可及性进行分析,确定得到空调季送风角度,从而完成了室内高大空间分层气流组织的研究,对空调方案进行了校核及优化。最后利用Phoenics、Ecotect等模拟软件分析了候车层天窗热辐射舒适性,对屋顶天窗的SC值提出要求,使得屋顶天窗的选取既满足建筑采光要求,又满足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达到了建筑效果与节能的统一。

参考又献

1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李传成,大空间建筑通风节能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9)

日志查询子功能模块通过该子功能模块,实现日志管理查询的功能,对于所有被控端的远程控制及变更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记录,对于全部的日志记录都能够实现自定义条件查询,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管理员对网络内各被控端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状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掌握。与此同时,由于在计算机设备中安装着不同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windows7、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0等等[3],因此,通过该子功能模块可以设置计算机设备在下一次启动过程中应该进入的操作系统,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多操作系统的引导控制。

设备管理子功能模块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设备管理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中,包括以下的几种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计算机网络设备、电源插座、计算机、服务器、其他仪器设备等等[4]。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单价在十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就属贵重仪器设备,必须对这些设备给予重点保护和维护。在当前形势下,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网站的设备管理子功能模块,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管理。另外,可以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子功能模块,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各样的设备隐患问题,最大限度地迎合计算机设备管理的基本需求。

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用户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独立的用户资料管理子模块,对于用户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5]。具体来说,通过该子功能模块,应该实现对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等方面的管理,其中,权限管理主要涵盖了添加信息、修改信息、删除信息以及查询信息等方面,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管理员可以对新添加的用户进行权限设置。用户身份的验证是整个系统登录的最为重要的组成模块,必须是在相关用户登录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用户操作。由于在用户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用户使用计算机设备的界面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按照用户的权限,应该将用户细分为学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等不同的用户组[6]。其中,学生用户必须是在登录系统之后才能够进行上课或上机以及查询自己的上机卡机时余额等一系列的功能。普通管理员能够按照各自的工作的差别实现上机续费、余额查询、设备监测、设备管理等一系列的功能。超级管理员不仅具备系统的全部的权限,而且又能够实现对全部用户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以及权限的维护等操作功能。用户只需在登录前进行一次注册,就能够运行本系统,而没有必要再将他们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重复输入以进行身份验证。当用户登录系统之后,客户端软件就能够按照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一系列的凭证信息,给用户建立一个安全上下文(安全上下文包含用于验证用户的安全信息),系统用这个安全上下文和安全策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访问系统资源的权限。

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管理评价与分析的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评价与分析是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把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评价和分析分为管理员的评价与分析、设备利用率的评价与分析、设备故障率分析、设备的成本和损耗分析、网络的使用情况与利用情况评价、有关软件需求分析等内容[7]。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含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评价与分析,它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并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8]。根据实际情况,管理人员把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评价和分析分为管理人员评价分析、设备利用率评价分析、计算机设备故障率分析、设备的成本与消耗分析、网络负载与利用率评价分析、软件需求评价分析等部分。以前对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评价都是在人为的考评上进行的,考评人员对实验员的具体维修维护工作量和相关的内容也只能通过实验管理人员填写的维修记录来进行量化[9]。同时也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用设备卡的方式完成对设备维修日志的记录。这就造成当需要对实验管理人员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的时候,很难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10]。所以管理评价分析就是要通过相关数据对实验人员的综合情况进行更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包括:维修设备的台数、维修的工作记录日志、每天工作的日志和维修的日志及相应统计、日常工作日志记载、相关管理日志、还有相应评价系统。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10)

中图分类号:TU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81-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结构审核工作中,常常发现设计人在地下室外墙设计过程中所选择的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不符的情况。

例如:某项目地下室外墙有顶板无底板,墙顶与顶板相连,墙底设置的是条型基础,未设置内隔墙与壁柱,设计人员将该外墙按悬臂式档土墙考虑,显然没有考虑顶板对墙体的支承作用。

又例如:某项目地下室外墙无顶板和底板,设计人在墙顶布置一道暗梁,墙底处设置一道比墙体稍宽的地梁,而在计算时采用的却是上端简支,下端固定的单向板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这个计算模型显然是错误的。我发现很多设计人员经常不论地下室的外墙支承情况如何,都会机械的照搬如图1或图4的单向板计算模型,这在很多情况下与实际受力是不相符的。

二、地下室外墙受力模型分析

地下室外墙可以看成是竖向放置的板,主要承受侧向的土压力与水压力。当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柱和剪力墙承受,外墙仅承受顶板的荷载时,则沿板平面方向的压力可忽略不计,外墙可以简化为以承受侧向压力为主的板式受弯构件。当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且直接作用于地下室外墙上时,则沿板平面方向的压力不能忽略,外墙可以简化为以承受侧向压力为主的板式压弯构件。板构件的支承应根据地下室的层数、与外墙相连的壁柱及内隔墙、顶板、中间楼板与底板的支承情况综合考虑。一般地下室的顶板厚度较外侧墙薄,认为顶板对外侧墙的抗弯可以忽略,顶板对外墙仅提供垂直于外墙的轴力支承即简支。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较厚,外墙下与底板相交处一般都设置一条较大的地梁,且底板下的地基土对底板的变形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故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底板对外墙除了提供垂直轴力支承以外,还提供完全的抗弯约束即固定支承。这其实都是为了计算方便而做出的简化假定,要知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有完全的简支与固定支承,因此在设计时对这样的假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有足够的估计并通过构造手段处理。当不存在顶板或底板又没有其它足够的垂直支承时,相应端应按自由端考虑。当与外墙相连的壁柱较大或存在有垂直于外墙的内隔墙时,外墙可按多跨连续板考虑,壁柱或内隔墙可以作为多跨连续板的内支座,对外侧墙提供支承,当壁柱较小时,可忽略壁柱的作用,而将外墙按整块板考虑,当地下室超过一层时,则中间层的楼板也可以作为外墙连续板的中间支座考虑。

因此,地下室外墙的一般计算模型就是:以承受水土压力为主的,以顶板、底板、垂直向外墙、内隔墙、壁柱、中间层楼板为支承的多跨连续板。如图2所示。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外侧墙的中间支座是壁柱的话,外侧墙对壁柱的侧向作用不能忽略,此时应将壁柱对外侧墙的支座反力反作用于壁柱,对壁柱进行压弯验算。

三、地下室外墙的模型简化

上一节提到的多跨连续板外墙计算模型非常符合实际,但要精确计算必须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以上模型适当简化,以便于计算。

首先,可以将多跨连续板简化为单跨双向板,如图3所示,顶板或底板相连处可以按上一节的情况进行支座简化,中间支座处可以简化为固定支承。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下室的层高和内隔墙或壁柱的跨度是千变万化的,即使同一个工程的地下室的不同开间这些参数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一个地下室的外墙不可能仅选用一个板块就解决整个地下室外墙计算,而要根据不同的开间和层高选取几个不同的典型板块进行计算才能保证整个外墙的经济合理与安全。

图3的计算模型适用于b/h<2的情况。

有些工程不采用壁柱,或壁柱较小不计其作用,此时如简化为图3计算模型时,会出现b/h≥3的情况,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1.2条第3小条,则可以简化为竖向的单向板进行计算,此时该计算模型就简化成了图1的计算模型。同样的另一个特例是二层地下室,无壁柱或内隔墙,开间远大于层高的情况下,可以简化为竖向的单向连续板,即图4模型,当然同样情形出现在多层地下室的情况下,则可以类推为相应的多跨单向连续板模型。必须注意,单跨和多跨连续的单向板计算模型只是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比较典型的特例,不分场合和支座与边界情况机械照搬这些计算模型是错误的。

对于简化为图3计算模型时2≤b/h<3的情况,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1.2条第2小条的规定,建议最好仍按图3双向板计模型进行计算,也可以采用图1或图4单向板计算模型计算,此时应对水平构造分布筋适当加强。

现在回到第一小节提到的两个外墙实例。

第一个实例是:地下室外墙有顶板无底板,墙顶与顶板相连,墙底设置的是条型基础,未设置内隔墙与壁柱,由于墙底设有条形基础,基础的大放脚对墙身有足够的抗弯能力,所以墙底可按固定支承考虑,墙顶的顶板对墙身构成铰支。由于未设壁柱和内隔墙,开间远大于层高,可简化为竖向的单向板,因此该实例的最终简化的计算模型最接近图1。

第二个实例的地下室外墙无顶板和底板,中间设有与外墙相连的壁柱,由于没有顶板与底板,该墙的上下端应视为自由端,而以两壁柱为固定支座,形成如图5所示的水平单向板的计算模型,该外墙的主要受力筋应是水平钢筋,而竖向钢筋为构造分布筋,这与图1计算模型,主要受力筋为竖向筋,而水平钢筋为分布筋的情况正好相反,可见,计算模型选取错误,计算结果与实际配筋肯定是不正确的。

该例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外墙板的主要支座为壁柱,则外墙对壁柱的侧向压力是不可忽略的,事实上,在将外墙压力添加到壁柱,对壁柱进行压弯验算后,壁柱的配筋比不考虑侧压力的情况下增加了50%以上。

该例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在项目允许的情况下在墙顶和墙底增加垂直于外墙的肋梁,形成板的支座,注意该肋梁应有足够的水平刚度,如图6所示,此时该外墙则可以简化为如图7的计算模型。

室内设计行情分析篇(11)

分析化验室在化工工厂的生产和检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给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做好实验室内通风柜排风系统的设计极为重要。关于通风柜排风系统的设计,可以我国最新出台的建筑行业规范为基准,在设计中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于其换气次数、噪声指标等作出规定,在设计中以提供最优质的通风服务为目标进行设计,合理解决各项难题,下面我们对实验室通风柜排风系统设计中的问题略加分析。

一、通风系统型式的选择

作为科研型的实验室,化工产品的分析实验室排风系统的使用可根据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其内在规律,以更好的方便使用。由于分析实验室内经常会需要做一些危害性较大的实验,比如散发有害气体和无机气体的实验等,所以对于敞开试验台上的局部排风系统的设计要慎重,既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同时还要确保科研人员健康与安全。通风系统主要有机械风、自然风、局部通风和全室排风等几种型式,类型的选择要根据化工实验室的具体使用要求、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实验室的档次和使用频率、投资预算等因素综合决定。一般化工厂的分是实验室都是较为大型的高档实验室,对温度、湿度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且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长,使用频率高,因此,应该合理使用机械风和自然风,根据工作时间合理安排送风系统工作时间。局部排风是在有害物质产生后立即就近排出,这种方式能以较少的风量排走大量的有害物质,能量省而效果好,是改善现有实验室条件可行和经济的方法,也是适应新实验室通风建设的最好方式。对于有些实验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或局部排风满足不了排风要求时,采用全室通风。总之,通风系统型式的选择既要经济合理还要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需求[1]。

二、排风系统的设计

由于通风柜一般排放的是毒性比较大的气体,若与其他系统合用,可能会发生“串气”,所以通风柜一般需要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对于不同实验室中的同类型的排风系统的合用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如果每个实验室都设立单独的通风系统,势必会造成建筑空间的浪费,有时候根本无法完成设置,所以在不发生腐蚀、爆炸等危险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合用系统,不同的房间合用通风系统,可采用变频风机,即可节省投资,又可以实现节能运作。在风机的选择上,要先根据平面图确定每个系统包括多少台通风柜,再根据每个系统包括通风柜的数量确定本系统的大致通风量,然后选择通风量稍大于系统通风量的风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气体中很多是有毒气体,所以风机一般设在顶层的通风机房内,既可以减少占用面积,保持排风管道处在负压状态,同时还能避免有害物质的腐蚀和损坏,避免因管道不严渗入室内,且方面检修和维护,具有多重应用优势。

三、补风处理问题

如果系统设置中设有机械送风的补风系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要进行相对处理,比如冬季需要加暖情况下,进行加热处理,受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地区,冬冷夏热,在外界气温过低或过高时,室外空气不进行处理可造成室温过高或过低,因此应该进行预估性的热平衡的计算,适当进行加热等。如果是自然金凤系统,补风进行直接处理并不合适,在室内有供暖或空调系统的情况下,在设计之初就要考量热平衡所带走的能量,因此,空调和供暖系统的系统设计容量应适当扩大。

四、排风净化问题

化工厂分析实验室受用途影响,排风系统所排出的气体经常蕴含毒性且容易超过相关标准规定的浓度标准,因此,合适的净化处理措施比必不可少。化工厂因生产性质,自有一套鉴定相关排放是否达标的鉴定系统,实验室的浓度超标的检测也可以利用这种系统进行测定。根据实验室使用频率和用途,对于排放高度和速度进行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排放速度,使得被污染的空气能够尽快扩散,然后配合排风净化进行处理,一方面能够提升效率,同时还能节约成本。化工厂分析实验室与普通实验室不同,排风系统的净化设置一定要科学、高效,满足使用需求。

五、噪声控制

分析实验室噪声问题也是排风系统设计中应当加以重视的,噪声过大会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一般实验室内的噪声应当至少控制在50-60分贝左右。实验室由于排风量需求较大,在建筑空间内,风管内需要加到风速,从声音控制角度来看,应当至少≤8m/s,这样才能合理控制噪声。从分析研究来看,排风系统的噪声集中区域主要是在贴近管壁的表面附近区域,这个区域内的噪声是按气流速度的六次方来规律变化,所以,在设计时通过吊顶、通风管保温等措施减少噪声影响避免超标是较为经济合理的措施,消声器的使用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无法有效控制风速,经济成本也较高,不是最佳手段[2]。从长远来看,合理选择最佳风管流速是必要手段,可准确计算风管阻力,避免风机压头选择过大致使管内实际流速偏高,造成噪声污染。

总之,化工工厂分析化验室通风柜排风系统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合理规划筹谋,在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处理好细节,控制好经济成本,以便能够获得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