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吸烟与健康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6 16:34:58

吸烟与健康

吸烟与健康篇(1)

烟草里约含4000种化学物质,有明确致癌作用的达40余种。人群中发病和死亡居前4位的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均与烟草危害(吸烟与被动吸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控烟已成为全球政府及卫生组织十分重要的职责,国际性的控烟行动已具认知共识和法律环境。

1我国吸烟人群现状

目前全球吸烟者约13亿,我国占3.5亿,全球每年因烟草引起的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约占70万(到2050年,这组数据可能增加到1000万和200万)[2]。我国15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吸烟率在29.6-62.7%,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22.4岁降为19.7岁,女性吸烟人数在快速增长,被动吸烟危害程度明显增加。烟草危害已造成严重的健康损伤和卫生资源负担,是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吸烟的成瘾性问题

一项调查表明:吸烟者知道烟草危害的占95%,但意愿戒烟者为50%,而成功戒烟者仅为5%[3],这也与吸烟所致的成瘾性医学和行为学研究结果一致。吸烟的成瘾性行为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涵盖心理和躯体方面的生理性依赖、心理性依赖、社会性依赖和戒断症状。烟草对机体循环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生理活动、智力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及戒断症状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要成功戒烟的难度很大。

3吸烟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3.1戒烟教育:通过成功的健康教育策略,在不同人群进行戒烟健康教育。

向人群宣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吸烟行为已对公众和职业人群构成严重健康危害,形成吸烟歧视环境;人群吸烟率很高,其中男性约占50-60%,女性吸烟人数在快速增长,青少年吸烟人数增加迅猛,明确戒烟教育的重点人群;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的重要危害因素;职业人群特别是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吸烟工人,诱发职业病的风险提高4-8倍;坚决杜绝工作和公共场所吸烟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对青少年和妇女群体重点加强吸烟与生长发育,智力和情绪,孕育和分娩,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隐性健康损害和恶性肿瘤,形象仪表和青春健康,成瘾性的严重后果,烟草与酒精及毒品,家庭成员之间的吸烟影响,社会价值观和职业适应力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营造知识层面,行政策略,宣传导向,公众行为,职业环境,人际交往,情感认同,群体融合,生活习惯,学习就业,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健康共识和道德主流,形成吸烟歧视的社会环境,增强戒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戒烟的社会肯定和政策导向。

3.2控烟立法:吸烟是社会公共问题,涉及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资源分配。通过立法建立社会屏障,保障公众健康是全球控烟必然趋势。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全国人大已经批准该公约在中国履行;1981年颁布《中学生守则》明令禁止青少年吸烟;1987年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1991年通过的《烟草专卖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1994年通过的《广告法》均有控烟条款和香烟广告的禁止性规定。

3.3创建无烟环境:创建无烟环境可有效保护不吸者免受烟害影响,我国目前已经推行禁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客运交通和学校吸烟,特别注意到对妊娠妇女和儿童青少年的保护。

3.4制定控烟规划:控烟工作艰巨而复杂,需要政府领导、社会各部门各行业阶层的广泛参与,健康教育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政策推行离不开健康促进。因地制宜的制定阶段性可行性控烟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3.5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

3.5.1在医院、商场、厂区、社区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建立健康促进学校,营造“无烟单位”的集体荣誉和参与人员的自豪感,给予奖励和表彰。

3.5.2充分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和传播方式,让“5.31世界无烟日”深入人心,政府领导和社会精英参与大规模群众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动员人人参与控烟活动。

3.5.3利用吸烟团体干预技术开展预防吸烟和控烟戒烟活动,利用团体成员之间的较密切的群体互动机制及对团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教育和行为指导学会劝阻吸烟或拒绝吸烟的方法,改变个人吸烟行为。

3.5.4指导和帮助吸烟者戒烟是控烟策略的重要内容,需运用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等有关促进个体行为变化的理论和行为矫正技术,对吸烟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其戒烟愿望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参考文献

吸烟与健康篇(2)

一、吸烟习惯的形成

吸烟习惯的形成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好奇。对于大部分的青少年来讲,吸烟的源头就在于好奇。年经人对于新奇的东西,总是怀有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感觉的冲动。就是凭着这股冲动导致以后的烟瘾一发不过戒掉。2、消愁。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遇到压力时,一时得不到有效的发泄途径,便学会了用烟来解愁。3、解闷。很多人在无聊、无趣的时候,也会不时得抽起了烟,以烟作陪。4、提神。吸烟确实有一定的提神作用,所以不少人在无精打采、无动力时,就会用抽烟来提神醒脑,让自己更加有活力。5、追求时髦,彰显魅力与成熟。在许多青年的眼里,吸烟成为一种追求的对象和显示成熟的标志。

二、吸烟的危害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全球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预计到2030年,每年吸烟所致的死亡人数将增加到800多万,80%以上因烟草导致的死亡将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卷烟生产及消费国,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预计到2025年,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人数将达到200万,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如果持续保持目前的高吸烟率,未来的50年里中国将有1亿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1]。

香烟的品种各样,不同香烟在点燃后所释放的化学物质不同,但主要造成身体伤害的化学物质还是以焦油和一氧化碳为主。香烟在点燃后形成的有害化学物质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毒性物质,如氰化物、重金属等;2、尼古丁类,通过刺激交感神经,损害血管;3、促使机体癌变物质,如酚类化合物、甲醛等;4、CO能阻碍人体血氧的输送;5、刺激呼吸道物质,烯烃类、氮化物等。6、放射性物质,如砷、镉等。

吸烟所造成的人体危害主要表面为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作用,这是世人所公认的,特别是肺癌;二、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据统计显示,吸烟者在得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等病要比未吸烟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三、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四、对消化道的影响,可增加胃酸的分泌,引起胆汁液返流等。

三、吸烟的成瘾性问题

一项调查表明:吸烟者知道烟草危害的占95%,但意愿戒烟者为50%,而成功戒烟者仅为5%,这也与吸烟所致的成瘾性医学和行为学研究结果一致[2]。烟瘾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各种的生理、心理反应。烟草对机体循环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生理活动、智力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及戒断症状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要成功戒烟的难度很大。

四、吸烟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吸烟行为的健康教育:吸烟是公认的有害健康的行为,但至于到底会对人对造成如何的危害,广大群众也未必清楚,所以对戒烟一事也无认真考虑。所以我们要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普及吸烟对健康的具体危害,让大众清楚认识到吸烟造成的危害,才能彻底地进行戒烟行为。

2、控烟立法:通过立法建立社会屏障,保障公众健康是全球控烟必然趋势。比如中国已经有如下:1994年通过的《广告法》均有控烟条款和香烟广告的禁止性规定;1987年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全国人大已经批准该公约在履行等法律[3]。

3、创建无烟环境:创建无烟环境可有效保护不吸者免受烟害影响,我国目前已经推行禁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客运和学校吸烟,特别注意到对妊娠妇女和儿童青少年的保护[4]。

4、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①在各地区开展“戒烟、无烟”行为,比如学校、商场、社区等,鼓励大众参与戒烟活动;②利用各种大众传媒技术进行传播活动,让人众时刻谨记吸烟的危害并让戒烟行为深入人心。

五、总结

吸烟有害健康,但每年依然以不断增长的趋势增加着吸烟的人数。如若不加以干预,并做出得当的举措,那将危害着一代代的人。所以我们应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呼吁和号召民众积极参与到戒烟的行列当中。为了我们的健康,也为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我们应当正视吸烟的危害,将戒烟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李云霞,姜垣,杨焱,南奕,冯国泽,周刚,黎明,张楚南.中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现状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04)

[2]方晓义.青少年关于抽烟、饮酒的危害认识及其对青少年抽烟、饮酒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02)

吸烟与健康篇(3)

Today smoking is a widespread habit all over the world. Not only the old, the youth, but als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been engaged in smoking. Many of them think that smoking is a smart symbol. However, smoking is harmful to one's ,health. It contributes a lot of lung cancer, from which many people have died in the past years. It can also cause many other diseases. In a word, if you smoke, you do have a much greater chance of losing your health. Further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shows that smoking is not only harmful to smokers themselves, but also a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especially to women and children. Therefore,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laws forbidding smokers to smoke in public places such as cinemas, stations, hospitals, and so on. Give up smoking! If you don't smoke, don't start. Give up smoking for the sake of your health, for the sake of your family, and for the sake of the whole world.

吸烟与健康篇(4)

【关键词】 高分辨率; 计算机断层 扫描; 空气潴留; 哮喘; 吸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lung function and lung volum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thma,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air trapping on CT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detected in smoking and non-smoking normal subjects.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 control subjects including healthy volunteers, smokers (n=15) and non-smokers (n=15) were explored by high-resolution CT (HRCT) performed at suspended full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All subjects underwent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nd air trapping of lung were counted, rate of lung volume of expiration and inspiration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Air trapping scores were got in three groups, they were 12.5±3.2,3.5±0.6,3.2±0.7, rate of lung volume of expiration and inspiration in three groups were 0.67±0.21,0.58±0.12,0.56±0.10, the asthma patients and control subjects had statistical distinc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Air trapping scores are higher in asthmatic patients than in smoking and non-smoking control subjects, but smoking control subjects and non-smoking subjects have no difference.

[Key words]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ir trapping; asthma; smoking

吸气末联合呼气末肺部HRCT扫描已广泛运用于肺部各种病变研究,其中包括肺气肿、哮喘、弥漫性肺部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及小气道病变,众多征像中如网格影、小结节影、磨玻璃影等,空气潴留影更适用于小气道病变的研究,空气潴留在病理上是指在呼气过程的任何阶段过多的气体滞留在全部或部分肺组织内,在影像中主要通过呼气末肺部HRCT中异常的低密度区表现出来。以往研究多针对肺部疾病在HRCT中的表现,本研究初步探讨哮喘患者、健康吸烟者及正常无吸烟志愿者肺部HRCT中空气潴留的分布情况,及吸气末与呼气末肺容积改变。

材料与方法

1.病例组与对照组 30例哮喘患者,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8岁(20~35岁);15例健康吸烟者,全为男性,平均年龄25岁(23~30岁),吸烟指数为100±12(吸烟指数=平均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15例健康无吸烟志愿者,男8例,女7例,平均22岁(20~24岁)。

2.设备与方法 CT扫描机为Toshiba Asteion多排螺旋CT机,每一例病人都采用相同的扫描参数,其中电压130kV、电流120mA、FOV为320mm,行骨窗重建算法,重建层厚3mm,层间距为3mm,螺距为6.25;扫描前对每一位被检查者进行反复严格的呼吸训练,先行吸气末屏气扫描,间歇30秒后行呼气末屏气扫描,扫描野以吸气末屏气扫描范围为标准,所得硬拷贝胶片使用窗宽1200Hu窗位-700Hu,每一胶片由三位高年资主治医师阅片,空气潴留定义为局限性透亮度较临近肺实质增高。肺功能测定使用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生产的FGC-A+肺功能测试仪,测量肺的动态顺应性(comliance of lung,CL)。

3.分析指标 采用本院数字化影像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肺容积测定软件对每一例病人的吸气相及呼气相肺容积进行自动化分析;人工阅片统计出每例的空气潴留出现的个数;肺功能检测主要检测每分钟20次呼吸频率时的肺顺应性(Cldyn20)与每分钟60次呼吸频率时的肺顺应性(Cldyn60),并得出Cldyn60/Cldyn20之比值。

4.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p

结 果

1.肺容积之比 在哮喘、健康吸烟、无吸烟三组中呼气末肺容积与吸气末肺容积之比分别为0.67±0.21、0.58±0.12、0.56±0.10,哮喘组分别与健康吸烟组及无吸烟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p

2.肺功能之比 哮喘组、健康吸烟组、无吸烟组Cldyn60/Cldyn20值分别为0.64±0.14、0.92±0.17、0.94±0.16,哮喘组分别与健康吸烟组及无吸烟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p

3.空气潴留出现频度 哮喘组、健康吸烟组、无吸烟组所观察到空气潴留个数分别为12.5±3.2、3.5±0.6、3.2±0.7,在哮喘组所有30例皆见到空气潴留(图1),在15例健康吸烟组中有7例见到空气潴留(47%),共有38处,15例无吸烟组其中有8例见到空气潴留(53%),共有33处,哮喘组出现频度与健康吸烟组及无吸烟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健康吸烟组与无吸烟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表1)。

讨 论

肺部HRCT扫描对肺部微细病变的检出明显高出普通CT扫描[1,2],在众多影像征象中如小结节影、磨玻璃影、网状影、空气潴留影等,空气潴留概念的提出要稍晚一些,这主要依赖HRCT的高分辨率作用[3],在病理上主要因为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径在2mm以下)管腔由于不同原因如痉挛、阻塞、外压等因素造成狭窄所致,在吸气时空气可以进入肺泡而呼气时则不能完全排出肺泡从而导致空气潴留,在影像中表现为用力呼气末由于异常的区域性肺CT值减低导致的肺野内出现异常的低密度区。Young[4]等运用CT扫描进行研究发现空气潴留比率对肺气肿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并与肺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哮喘患者中空气潴留出现的频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利用肺部动态扫描技术比单纯的吸气末肺部扫描可以更好地研究各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不同病因所产生的一种病理过程,在病理上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并引起气道缩窄,随着病程的延长肺功能将会逐渐减低,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测及影像检查[5]。在影像表现中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肺的透亮度增高,在缓解期普通胸部X片及吸气相CT扫描则表现正常,在呼气末HRCT扫描中表现为较高频度的空气潴留(图1),表明在缓解期仍有小气道的受阻现象,这就支持了哮喘患者治疗的长期性和彻底性。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肺容积测定软件由本院数字化影像实验室开发,已成功运用于自动化脑萎缩定量诊断[6],该软件对于体内不规则脏器的体积测量具有一定优势,较运用氦气测量肺的容积具有操作方便等优点[7],更易为病人接受,对科研及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中正常志愿者(年龄段在22岁左右)约有53%出现空气潴留,这一结果与M.Hashimoto等人[8]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空气潴留是一个在肺部HRCT扫描中相对常见的征像,不能以此作出疾病的诊断,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健康者肺中的空气潴留主要出现在肺的边缘及肺上部,可能与正常人肺部的边缘部分与肺上部长期处于较高压力有关。但关于吸烟与肺部空气潴留的关系不同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结论,Laurent等[1]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对肺实质有着持续的刺激最终会导致肺功能的降低,如FEV1/VC会降低,同时CT扫描中出现较高频度的空气潴留甚至与中度哮喘相近,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他们研究对象中的吸烟者年龄偏高平均45±18岁,吸烟指数平均为140(40-500),可以看出明显高于我们研究中这些健康吸烟者吸烟指数(100±12),可以认为随着吸烟指数的增高肺部空气潴留将会增多,并进一步影响肺功能导致肺功能的下降。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会对不同吸烟指数的人群与相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对照研究,找出一阈值,这一阈值将代表广泛人群吸烟达到某一阈值后肺功能将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F.Laurent, V.Latrabe, C.Raherison, et al.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air trapping detected in moderate asthma. Eur Radiol, 2000,10:1404-1410.

2. 陆普选,龚小龙,杨根东,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中国CT和MRI杂志, 2003,1(1).

3. 吴飞云, 张思全, 俞同福, 等. 小气道疾病的呼气相CT研究.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9): 778-780.

4. Young KL, Yeon MO, Ji HL,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mphysema, Air trapping and airway thickening on computed tomography. Lung, 2008,186:157-165.

5. Ynuk B, Peter DP, Chun YS. Airway wall remodeling in asthma: From the epithelial layer to the adventitia.

吸烟与健康篇(5)

【中图分类号】R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2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吸烟与健康问题一直是医学、毒理学和烟草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建立整体评价卷烟烟气危害性的科学方法逐渐成为“吸烟与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1] 。烟草燃烧可释放4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它们是造成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成瘾和健康损害的罪魁祸首,其中:1. 尼古丁可使人对香烟产生依赖性、损伤血管和支气管内膜、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2.焦油可附着于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表面,产生物理、化学性刺激,损伤人体的呼吸功能,焦油还含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3. 一氧化碳造成组织和器官缺氧,进而使大脑、心脏等多种器官产生损伤;4. 放射性元素通过吸烟进入肺并沉积体内。它们不断放出射线,损伤肺组织。并经血液循环转移到其他组织,形成内照射源,成为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5. 烟草中还含有氰化钾、甲醛、丙烯醛等刺激性化合物,含有砷、汞、镉、镍等有害金属,以及氨、砒霜、杀虫剂等致命成分。以上成分中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三者都可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可协同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回声跟踪是一种新型的对动脉血管弹性(僵硬化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价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血管内径依心脏搏动而变化,即收缩时血管内径增大,舒张时血管内径变小。该项技术就是通过采集管壁运动回声经探头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利用相位跟踪方法实时显示管径变化曲线,自动计数分析多项血管弹性指标,分辨率高达0.01 mm,为临床准确评价血管弹性(僵硬化程度)提供了新的手段。

1.2 双侧颈动脉僵硬化β值得测定方法

随机抽取180例健康成年男性,选其双侧颈动脉作为检测对象,取双侧颈动脉中段±1.0 cm处测量双颈动脉内径,开启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ing technology ET),并同步记录受试者心电图,依次输入当日安静状态下测定的收缩压、舒张压后,开始检测,待波型稳定(至少连续6个波型稳定)后采集,取4个波型较好的心动周期得出β值,左、右颈动脉各测1次。上述指标用回放功能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此次统计采用SPSS11.5软件,β值与实验对象双侧颈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如果P

2 结果

将180组测量数据,分别按照测量所得的右侧颈动脉和左侧颈动脉β值的中位数,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两组,高值组及低值组均有90例。经统计计算,分别求得四组β值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

表1: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通过对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测,判断血管僵硬化程度的一项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180例有吸烟史的健康成年男性进行双侧颈动脉的超声检测,发现双侧颈动脉β值的高值组每日吸烟支数都显著高于低值组,即其差异相关性P

通过分析得知,每日吸烟支数越多的成年男性,其双侧颈动脉僵硬化程度越高;同理,每日吸烟支数越少的成年男性,其双侧颈动脉僵硬化程度越低,即颈动脉弹性越好。

3 结论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的疾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弹性降低和僵硬度增加,从而导致动脉压增大、动脉波动负荷增加,其后果就是可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中层断裂和血管退化,又因此使动脉僵硬度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而吸烟已经成为我国男性双侧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根据研究得知每日吸烟支数对健康的成年男性双侧颈动脉僵硬系数β值有影响,每日吸烟支数越多,则双侧颈动脉僵硬系数β值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减少每日吸烟支数可以延缓健康成年男性的双侧颈动脉僵硬系数β值的增高,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康。

众所周知,二手烟的危害并不比直接吸烟小。因此,通过此项研究,我们也希望成年男性为了家人与周围人的身体健康,而减少每日吸烟支数,甚至戒烟。同时,应大力提倡公共场所禁烟,这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参考文献

吸烟与健康篇(6)

[关键词] 运气平等主义 功利主义 优先主义 健康责任 吸烟者

[中图分类号] B8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539(2013)02―0131―07

运气平等主义(1uck egaIitarianism)是当代英美平等主义的主流思潮,它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将平等与责任融合在了一起。运气平等主义注重个人责任,反对结果平等,它不认为所有的不平等都是不正义的,而是只有那些非自愿的不利是应当消除的。运气平等主义对“选项运气(option iuck)”和“原生运气(brute 1uck)”进行了区分:选项运气是一个人经过慎思和计算的、是他可以预见且本可以拒绝的风险,选项运气是自愿参加的,而原生运气则是超出个人控制的运气因素。

和传统平等主义者一样,运气平等主义者也关心健康不平等问题,他们认为如果疾病源于非个人自愿选择的因素,如遗传病,那么这属于原生运气范畴。社会应当给予援助。如果疾病是由个人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导致的,那么这属于选项运气范畴,个人对此负有责任。例如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不安全、危险驾驶、极限运动等危险行为,这些都为行为者自身带来了重大健康风险,如果这些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个人自愿选择的,那么正所谓愿赌服输,一个人应当对这些与选项运气相关的不幸结果负责。

这种选项运气责任观克服了传统结果平等主义忽视个人责任的弊病,但另一方面它也因此遭到了“过于苛刻”的批评(Harshness Objection,下文简称为“严苛批评”)。提出这种批评的代表人物是伊丽莎白・安德森,她认为运气平等主义对坏选项运气的受害者过于冷酷,允许社会漠视那些因粗心大意而陷于困境的人们,该理论认为社会不必去救助一个因酒后驾车、遭遇车祸却无钱支付医疗费用的人。运气平等主义的个人健康责任观真的主张遗弃这些不谨慎的遇难者吗?

本文认为,运气平等主义并不会得出这种结论。第一,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纯粹的选项运气;第二,在理论上,由选项运气责任无法直接推导出实质性责任。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运气平等主义摆脱安德森的“严苛批评”,却也暴露了运气平等主义责任观的不完备性。运气平等主义也许可以借助某种版本的应得理论来规定实质性责任。但我认为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本文认为,一种有说服力的健康责任观必须建立在某种后果主义原则的基础之上,比如功利主义或优先主义原则,后果主义认为个人责任具有工具性价值,它有利于激励人们节约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这种工具性价值在医疗领域的作用并不显著。后果主义的责任理论显然比运气平等主义的责任理论更具有说服力,但是在多元主义框架内,运气平等主义的个人责任观可以成为后果主义的补充,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选项运气的难确定性

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纯粹的选项运气。首先,“经过慎思和计算”要求掌握完备的信息,该条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现实世界存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当我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我不知道我面临的各个选项各有何种风险,而则不同,者很清楚自己面对的风险是什么、其概率是多少。运气平等主义还要求,一个人必须有能力预知与自己人生计划相关的未来选项,这种理想条件是无法实现的,在现实中一个人往往不知道自己选取一个选项后紧随其后的子选项是什么、进一步的子选项又是什么……则没有这种复杂性,者很清楚自己每一次参加所面临的选项及其可能结果是什么。再者,正如Kristin Voigt所言,因为每个人的出生背景不同,这种原生运气影响着人们的起始可选项的质量和数量,所以我们在现实中的选择并不属于选项运气范畴。现实世界并不满足运气平等主义所要求的起点平等或机会平等的理想条件,所以就不能要求人们对自己的选项运气负全部责任。至于个人究竟应该负有多大比例的责任,这又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另外,人们获得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也受到遗传因素和早年教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是超出个人控制的,所以人们的自愿选择不可避免要受到原生运气影响。一种运气总是包含着选择性成分和非选择性成分,而我们难以确定这两种成分各占多大比例。

即使存在纯粹的选项运气,在实践中我们也难以将它与原生运气区分开来。生活中的坏运气无处不在,例如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却得了癌症、在人行道上的行人也可能被车撞伤。每个人都置身于这种不可逃脱的“背景风险”之中。所以当一个人做出人生抉择的时候,他所面临的一切备选项都存在一定风险,只是风险多少的区别而已。人们不可能为了所有这些形形的坏运气去购买保险,要求人们避免这些风险是不合情理的。这种背景原生运气不具有“合理可避免性(reasonable avoi―dability)”,因此个人对此不负有责任。如此一来,当我们看到一个烟民患病的时候,我们难以辨别这究竟是选项运气的结果,还是上述这种背景原生运气的结果,因为即使他不吸烟,他也仍有一定概率患肺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选择了吸烟,就把因果责任完全归于他的选择。

选项运气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还与“自愿选择”的难以定义有关。如何界定“自愿选择,,呢?存在两种标准:一个是选择标准,一个是认同标准。举例说明,让我们来看A和B两个老烟民。A对自己的吸烟嗜好有选择却不认同。他是在成年后自愿选择吸烟的,他一直都很清楚吸烟行为的健康风险,但是直到他身边一位朋友患肺癌之后,他才开始变得不再认同吸烟行为。他试着戒烟,但以失败告终。如果存在一种廉价的、对身体无害的、立刻见效的戒烟药,他会选择服用它。B对自己的吸烟嗜好无选择却有认同。B染上吸烟嗜好并不因为他自己的选择,他是在童年时期受到家人朋友的影响开始吸烟的。尽管如此,他在成年后很认同自己的吸烟行为,他很清楚吸烟的危害,但他很享受吸烟,他从来都没想过要戒烟。

按照选择标准,烟民A面临的健康风险是他自己过去选择的结果,属于选项运气范畴,因此他对此负有责任;B的健康风险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属于原生运气范畴,因此他不负有责任。但这种判断公平吗?为什么仅仅因为B在童年时期受到过他人影响,他就可以比A负有更少的责任呢?为什么A仅仅因为一次错误的决定,就要背负如此沉重的责任呢?如果在另一个可能世界中给两人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A会选择不吸烟,B会选择吸烟,那么他们的选项责任将变得截然相反。对照两个世界,二人所负有的选择责任将截然不同,但是对于自己遭遇哪个可能世界,这是二人无法控制的,因此是个原生运气问题(见表1)。可见,要想确保公平,我们在确定选项运气责任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人们在可能世界中做出的选择。如此一来,这又要为选项责任的归属引入一个新的变数,所以现实中的选项运气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了。

总之,在现实中没有多少情形是可以满足“纯选项运气”的条件的。总是存在着一些超出我们控制的因素,它们不仅在影响着我们选择的结果,还在影响着我们的选择行为本身。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个人与环境之间总是彼此影响、互相纠缠的,即使存在选项运气,我们也难以对其加以区分。而且,即使我们能证明一个人负有选项运气责任,这种责任也只能是程度上的问题,而不是“非有即无”的。

二、运气平等主义责任观的不完备性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运气平等主义责任观所面临的一个更根基性的难题,即选项运气责任与实质性责任之间的断裂问题。这个问题最近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当我们说一个人对某件事负有责任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意思?“责任”这个概念在我们的语言中有着多种不同的用法。这里仅对其中几种责任概念举例说明。

责任概念(1):“张三经常吸烟,因此他对自己的肺病负有责任。”这表述了一种因果责任(out―come responsibility),这句话的意义主要在于描述由吸烟导致疾病这一因果过程。

责任概念(2):“张三是个对自身健康不负责任的人。”这是一种品性责任(virtue responsibility),表达了对张三个人品性的评价。

责任概念(3):“张三有责任为一切因吸烟而导致的后果买单。”这是实质性责任(substantive re―sponsibility),意思是让张三在未来付出代价。

前两种责任概念是“向过去看”的,表示对张三过去的行为、品性的描述或评价,因此我们对过去的选项运气的讨论仅仅是在判断因果责任和品性责任。而实质性责任是“向未来看”的概念,它规定张三将要付出的代价。运气平等主义的个人责任理论试图从(1)或(2)直接推导出(3)来。这种推导过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在(1)、(2)与(3)之间存在着逻辑鸿沟。如果不借助其他前提,我们在逻辑上就无法从“向过去看”的责任推出“向未来看”的责任.针对过去的道德褒贬不同于面向未来的实质性奖惩。张三对自己过去的选择负有责任,那么他在未来应当受到何种对待呢?这种责任是否仅仅意味着他应得某种道德褒贬?我们是否应要求吸烟者对自己的“过错”进行检讨?或者让他缴纳罚款?或者给他较差的治疗援助?或者不给他任何医疗救助,任其自生自灭?从概念(1)、(2)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对概念(3)的暗示。

而且,(3)中的“一切后果”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是说不清楚的。他可能直接得肺癌而死,也可能因良性肺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慢慢恶化、拖垮身体,也可能因为身体日渐虚弱而被解雇,也有可能因疾病而无法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还有可能失去经济收入从而为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果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他是不是应当独自承受所有这些后果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应当把个人责任的界线划在什么位置呢?如果不借助其他道德原则,我们就不可能找到明确的划界标准。

如果他得不到社会的援助,那么这些结果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此人考虑问题足够谨慎的话。这些结果也都是可以预料的。那么当初他选择吸烟的时候,是否应当把所有这些风险都考虑进来呢?运气平等主义者常常拿来作类比,但这种类比是不恰当的:在的情形中人们押上的赌注是明码标价的,在个人健康风险问题上,人们不知道自己押上的“赌注”是什么。运气平等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喜欢讨论赌注明确的理想化案例,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对冒险行为的自然性赌注和社会性赌注都缺乏认识,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与各种结果相对应的概率有多大。在卫生政策转型期,人们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将要承担什么比例的医疗费用。而这个比例问题恰恰是分配正义理论要解决的。因此,指望使用“一切后果”这个本身就有待确定的概念来确定个人健康责任,这就犯了乞题谬误。

综上,由于选择运气的难确定性以及在“过去的”责任与实质性责任之间的逻辑断裂,运气平等主义无法确定与个人的各个选项所关联的实质结果究竟是什么。从“抵消原生运气、对选项运气负责”这个要求并不能推出人们应当接受何种特定的结果,因此运气平等主义是一种不完备的正义理论。

所以,当一个人因疾病而陷于困境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些是不是选项运气的结局,也不知道遇难者应付的实质性责任是什么,所以从运气平等主义的角度看来,我们没有理由弃之不顾。因此,运气平等主义可以逃脱安德森的“严苛批评”。但另一方面,如果运气平等主义无法推出任何“向未来看”的实质性责任,那么它就只是一种对人们过去行为和品性给予道德褒贬的理论,而不是一种用来分配物质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正义理论。运气平等主义要想从因果责任或品性责任推出实质性责任,必须借助一种具有实质规范性内容的“赌注原则”或“结果理论”。Teun J.Dekker认为,应得(desert)概念可以帮助运气平等主义完成这个任务。

三、借助应得理论来规定实质性责任

为什么选择吸烟的人应当付出某种代价?他们应当付出什么代价?我们也许可以借助应得理论来帮助运气平等主义回答此类问题,可以用应得理论在针对过去的道德判断和面向未来的实质性奖惩之间建立一种桥接关系。应得论认为,一个人应因其在过去做过的特定行为或他的特定品质而得到相应的奖惩。让一些应得惩罚的人付出代价,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内在道德重要性。应得论存在多种形态,本文仅讨论几种有可能与健康责任问题相关的应得论。首先,我们可以排除掉基于自愿选择的应得论,即“一个人应得其自愿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因为这种应得论会让我们回到上文所面临的问题,陷入一个死循环。下文我们依次讨论基于道德品质的应得、基于努力的应得、基于谨慎的应得、基于风险态度的应得论以及基于过去享乐的应得论,看它们能否成功地确立实质性责任。

1.基于道德品质的应得。这种应得论认为,一个人所应得的回报是由他的道德品质来确定的。按照这种逻辑,道德品质较高的吸烟者应付出更少的代价,道德品质低的吸烟者应付出更多的代价。这种主张显然是有问题的。第一,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不同吸烟者的道德品质高低呢?我们找不到一种可行的标准。第二,我们能否说吸烟者的平均道德品质要低于不吸烟者吗?如果不能,那么在卫生政策上歧视吸烟者就是错误的。

也许确实有人是怀着不道德的意图来选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比如一个人以浪费公共卫生资源为目的而糟蹋自己的身体,这是在恶意损害他者的利益,所以是不道德的。如果真有这种人,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通过自毁这种间接方式来浪费公共资源?他为什么不以其他更直接、更高效的方式去破坏公共资源呢?我们难以对这种古怪行为的动机给出合理解释?也许用某种精神不健全来解释他的行为更合理。但如此一来,他就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就像精神病患者一样。可见,基于道德品质的应得论难以被用来规定实质性责任。

2.基于努力的应得。这种应得论认为,一个人得到的回报应当和此人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在健康责任问题上,我们也许也可以说,一个人在维护自身健康这件事情上付出的努力越多,那么他越应得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假设吸烟者李四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多次戒烟,均以失败而告终,如果他得了肺病,努力应得论就要求国家卫生政策对此人给予极高优待。按照这种逻辑,一个未曾努力戒过烟的人是不是就不能得到来自社会的医疗援助呢?再假设另一个人王五,他从来不吸烟,因为他讨厌烟味,那么王五在维持自身健康上付出的努力可能远远小于李四,那么万一王五得病了,社会对他的医疗费用补偿是不是应当低于李四呢?可见,按照个人付出的努力来对病人区别对待会得出一些荒唐的结论。

3.基于谨慎的应得。这种应得论认为,一个人对待自身利益的态度越不谨慎,他就越应得更坏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谨慎地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么当疾病降临到他头上的时候,社会就没有义务去帮助他。但究竟何为谨慎?如果一个人是谨慎地考虑到了吸烟的所有后果之后才决定吸烟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地计算,认为从长远看来吸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那么根据谨慎应得论,他是不是应得比其他的粗心吸烟者更好的待遇呢?这种区别对待的标准也是武断的、让人难以接受的。

4.基于风险态度的应得论。越爱好风险刺激的人在中就越倾向于押更多赌注,因此我们也许可以通过风险态度的差异来解决“赌注问题”。一个人喜爱,那么作为自然抽彩的输家,他就应当付出更大代价;如果一个风险规避者成为了自然抽彩的输家,则不应当让他付出和前者同样的代价。但按照这种逻辑,我们会问:那些作为赢家的风险爱好者是不是应得更好的回报呢(因为我们假设他们押上的赌注更大)?假设甲是一个风险规避者,他不吸烟;乙是一个风险爱好者,他常年吸烟,甲乙两人都很健康。显然,乙是自然抽彩的大赢家。如果我们判定乙押的赌注高于甲,那么与甲相比,乙理应得到一笔额外的物质奖励。这个结论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这种应得论还存在一个问题,吸烟和不一样,吸烟者未必是风险爱好者,不吸烟者未必是风险规避者。一个人不吸烟也许不是为了规避健康风险,他也许仅仅是不喜欢那种味道而已;一个人吸烟也不是为了追求风险刺激,他是在追求那种愉悦享受而已。李普特一拉什木森指出,在追求本身和追求的预期好处之间存在区别,后者可以被称为“准”(quasi―gambles)。吸烟就属于一种准,因为吸烟者追求的是吸烟的预期好处,而不是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根据风险态度标准来判定吸烟者的实质性责任是有问题的。

5.基于过去享乐的应得论。这种应得论认为,吸烟者在过去吸烟过程中享受了很多快乐,所以他们遭受的健康损失是他们所应得的。这种应得论实际上蕴含了一种福利平等主义的思想,即让人们都得到平等份额的福利。这种应得论是有问题的。首先,运气平等主义者不能采取这种基于福利平等主义的应得论,因为运气平等主义的初衷就是建立一种可以容纳个人责任诉求的平等主义理论,从而用这种理论来替代福利平等主义。如果运气平等主义者最终不得不借助福利平等主义的观点来确定个人责任,那么它就蜕变成了福利平等主义了,这是运气平等主义者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再者,这种应得论也会推导出一些有问题的结论。假设两个人都自愿选择了吸烟,第一个人很享受吸烟,那么他就应当得到更少的医疗援助;假如另一个人吸烟上瘾了,但他很后悔,他反复戒烟都失败了,那么此人的吸烟过程就充满着矛盾与挣扎,根据福利平等主义的观点,我们应当给他更好的医疗援助,甚至有可能让他得到比不吸烟者更好的待遇。从这种推论我们可以看到基于福利平等的应得论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会反问:凭什么仅仅因为一个人在过去享受了更多的快乐,我们就要让他付出健康代价呢?难道快乐是一种罪过吗?

总而言之,以上几种不同版本的应得论都不能用来确定一种可靠的实质性健康责任标准。在理论上,它们很容易得出一些彼此冲突的错误结论。在实践中,这些根据个人品性和过去行为来确定实质性责任的主张是武断的、难以操作的。正如罗尔斯所言,“根据应得来给予报偿是难以实践的”。最后,所有的这些应得品性的养成过程都要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原生运气范畴,因此我们会疑问:应得论是否与运气平等主义所主张的“反对原生运气不平等”的基本精神相兼容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运气平等主义就不能借助应得论来建立实质性的个人责任观。

四、后果主义的个人责任观:问责的工具性价值

.

笔者认为,一种有说服力的健康责任观必须建立在某种后果主义原则的基础之上。功利主义是最典型的后果主义理论。与应得论的主张不同,功利主义认为,让一个人付出代价不是因为其“罪有应得”。让一个人对过去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重要的内在道德价值。问责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人们节约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从而可以用多出来的资源去提高未来更多人的健康。如果让一个人付出健康代价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更大的好处,那么这种代价就是没有意义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功利主义和应得论之间的区别。假设在一个孤岛上生活着两个海难幸存者c和D,两人有病,C因吸烟而患有肺病,D患有一种遗传病,假设疾病对两个人带来了同等程度上的痛苦和不便。显然,D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责任。假设根据上述某个版本的应得论的判断,C的疾病是他应得的。现在,海上漂过来一个医药箱,我们发现箱子里的药恰好能用来治疗C的肺病,却不能用来治疗D的遗传病。那么从应得论角度看来,让C得到这个医药箱就是不公平的。功利主义则认为,不管C的个人品性如何、他在过去犯过什么错误,不管他是不是对自己的疾病负有因果责任,我们都应当把医药箱给他。功利主义主张让人们的福利总和最大化,它认为问责必须能产生好的预期效果,如果追究责任会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功利主义就反对这么做。与应得论相比,功利主义的健康责任观显然更具有说服力。

然而,由于功利主义只关心福利最大化,不关心福利的不平等分配,所以它难以被运气平等主义者接受。但是功利主义的一种变种形式――优先主义(prioritarianism),却可以很好地包容平等主义理想。优先主义和功利主义一样也预设了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但不同之处在于,在优先主义福利函数中,每个人的福利在计入总和之前都要乘以一个大于零的权值。如果一个人的处境较不利,则其福利的提高将得到较大的加权。优先主义认为,医疗资源分配的原则是让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处境较不利者)的健康或福利实现最大化。因此优先主义也可以被称为“弱势优先的加权功利主义”。和功利主义一样,优先主义也认为应当让C得到那个医药箱。由于它包容了平等主义的照顾弱势的理想,因此得到了平等主义代表人物(如R・阿内森)的支持。

为了鼓励人们节约医疗资源,我们需要一种敏感于个人责任的政策。然而个人问责的卫生政策是有代价的:它需要增设行政机构、造成资源浪费;它需要调查病人的生活方式,这涉及病人的隐私问题;对贫困病人的调查可能会伤害调查对象的自尊心;如果调查由医方负责,这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这种调查还有可能鼓励病人隐瞒和欺骗,这进而可能导致医生诊断失误……后果主义必须考虑所有这些代价,在功利主义和优先主义看来,如果一种问责政策带来的负面代价大于其积极贡献,那么强调“敏于责任”就是错误的。

敏于责任的政策应产生足够好的激励效果。但是人们天生就拥有着爱惜自己身体的强烈动机,如果这种天生动机就足以激励人们节约医疗资源了,那么敏于个人责任的分配方案可能就是多此一举的。如果个人健康代价都难以阻挡吸烟的诱惑,那么我们还能指望通过为吸烟者少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来激励他少吸烟吗?

而且,即使这种问责的确可以产生好的激励效果,它不一定必须通过具有歧视性的卫生政策来实现。有时候,恰当的税收政策也可以激励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烟草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巨额的烟草税已经让责任人付出足够的代价了,如果我们在医疗政策上继续歧视吸烟者,这就相当于加倍问责了。另外,由于人们普遍具有的时间偏好和侥幸心理,人们倾向于低估未来的代价、低估健康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后果,所以与事后的、不确定的健康代价(通过歧视性卫生政策)相比,事前的、具有确定数额的经济代价(通过提高烟草价格)可以更有效地产生激励效果。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敏于责任的税收政策无疑优于敏于责任的卫生政策。

总之,在实践中后果主义个人责任观充分地考虑了各种复杂性,它要求用尽量少的个人健康代价来产生好的激励效果。因此,与应得论相比,后果主义具有更大的实践优势。

五、运气平等主义与后果主义的融合:两种多元主义方案

后果主义认为,追究健康责任仅具有工具性价值、不具有重要的内在道德价值。运气平等主义者却认为,问责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内在道德价值,即使它不产生有益的激励效果,医疗资源的分配仍要敏于责任。可见,在这个问题上纯后果主义和纯运气平等主义的责任观是彼此冲突的,但是这种冲突可以在多元主义的理论框架中得到化解。理论上存在着多种多元主义的融合方案,但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其中两种:一种是“敏于责任的后果主义”,一种是让后果主义原则绝对优先于选项责任原则。

所谓敏于责任的后果主义,就是将个人责任要素(作为一种内在价值要素)融入后果主义框架。它要求在功利主义或优先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中,每个人的健康收益在记入总和之前,都要乘以一个大于零的责任权值,该值是由个人责任的大小来决定的。一个人对自己的疾病负有的责任越小,那么他得到的权值越大,反之则权值越小。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权值的大小不受激励效果影响,即使不产生任何激励效果,这个权值也不会变为零。所以它就体现了一种对责任本身的重视。

吸烟与健康篇(7)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97-02

《人民日报》2010年8月18日报道:我国每年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者多达100万,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超过了因艾滋病、肺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待未来吸烟行为的态度,更好的指导医学院校控烟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大学生吸烟呈逐上升趋势,为了解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和健康危害知识知晓情况,课题组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从5个系部3个年级中抽取学生1457人。

(二)方法

调查由经统一培训后的调查员以班级为单位,在任课教师回避的情况下统一调研。自填式封闭问卷,不记姓名,当场回收。

(三)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

(四)吸烟的定义

吸烟行为的界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关于未成年人吸烟标准,吸烟者:每周至少吸烟一次,且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者。

二、结果

(一)医学生吸烟行为

调查结果总吸烟率为12.69%,总吸烟率95%CI为10.98%~14.44%;尝试吸烟率为14.95%,95%可CI为13.23%~16.67%。

(二)对烟草知识的知晓情况

1 医学生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知晓率。从表1可知,认识吸烟引起肺癌的学生占94.43%,认识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学生占85.40%,意识到二手烟危害的学生占93.27%。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学生高达92.45%,但香烟对其他脏器危害的知晓率并不理想,比如“易患心脏病”、“记忆力减低”、“体重降低”等知晓率均低于50%。调查学生中仅66.85%认为较难戒掉,提示学生对于烟草带来成瘾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2 不同吸烟行为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具有不同吸烟行为的学生烟草认识各知识点有统计学差异(p

3 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 不同系部学生之间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不同生源地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 不同生源地学生之间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不同年级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 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知晓情况差异较显著,表现在:“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有害”、“吸烟易患支气管炎、肺癌”等浅显知识上无差异(p>0.05);但“易患心脏病、体重降低、记忆力减低”等更深入的知识差异交显著(p

(三)烟草知识获取频率比较

“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接触频率不同,吸烟行为发生也有很大差异(x2=31.51,p

三、讨论

认识吸烟引起肺癌的学生占94.43%,认识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学生占85.40%,意识到二手烟危害的学生占93.27%。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学生高达92.45%表明都认识到烟草有害健康,但其对健康损害比如“易患心脏病”、“体重降低”、“记忆力减低”等的认识还不够详实,知晓率均低于50%并不理想。这种现象与《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男大学生吸烟现状调查研究》中王喜梅等报道的“吸烟有害身体健康99%、吸烟与支气管炎有关90%、吸烟与肺癌有关89%、被动吸烟危害80%、吸烟与冠心病有关56%、吸烟与高血压有关48%、吸烟影响思维能力55%”规律基本一致。研究可见,大学生知晓烟草有害健康,但对香烟的危害理解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系统、全面和深入。调查中,烟草对呼吸道危害的认识较好,而对全身其他器官的危害知识情况有待提高。

吸烟与健康篇(8)

精神科病房;吸烟患者;护理干预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WHO称吸烟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二十世纪的瘟疫。我病区为男性精神科全护理病房,据统计,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中,42.6%有吸烟史,而患者因抢食香烟发生的冲动伤人行为时有发生,为做好安全护理,规范对吸烟管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1],因而对吸烟患者进行多种途径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吸烟影响自身健康,造成别人被动吸烟,严重污染环境等危害性的认识逐步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院住院的100例吸烟的患者,年龄在22~55岁之间,吸烟量在每日20~40支,烟龄短者几个月,长者达二、三十年。文化程度:文盲15人,小学30人,中学50人,大专5人。职业:农民52,工人39人,教师2人,经商2人,无业5人。住院时间平均两个月以上。

1.2 方法 

1.2.1 心理干预 ①采取多种健康宣教的形式,病区内张贴宣传画,组织患者看教育宣传片等形式宣传吸烟的危害,告知患者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而且香烟中的尼古丁与大多数抗精神病药起相拮抗作用,延误治疗精神病的效果,并且能够引发呼吸系统的很多种疾病的发生。②个别与集体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特别对烟瘾大,或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或在吸烟患者中住院较长有一定影响力的吸烟患者,经常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吸烟的感受,及由吸烟引起患者躯体不适的感受,并引用具体的事例讲明吸烟的不良后果,引导患者建立信心戒烟使得健康教育能够行之有效,达到目的。③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宣教时,探视时反复告知家属进行吸烟危害身体健康以及烟草中的尼古丁与抗精神病药相拮抗、延误病情的治疗效果等健康知识宣教,告知家属私自给患者烟和火机的危害性等,诚恳要求他们配合医院的规章制度,严禁将火机和烟交给患者,共同参与对吸烟患者的吸烟管理及控烟工作。④经济负担方面我们收治的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告知患者由于精神疾病给家庭已经带来很大的负担,吸烟多增加费用,让家庭难以承担。让患者明确自己住院治疗是为了早日康复,回归家庭,能够自食其力。而吸烟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起相反作用。

1.2.2 行为干预 ①在病区明显处均贴上禁烟的标示,病房内制定禁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严禁在工作区吸烟,并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告知来访家属病区禁烟的管理规定,不允许在病区私自吸烟,更不能违反规定偷塞给患者,营造一个好的禁烟环境。②对患者的香烟和火机由病区统一代管,由专人定时发放,统一集中地点吸烟,集中回收烟蒂,确保安全。严禁患者边吸烟边来回乱串,禁止在规定时间外发烟给患者,造成患者之间争抢吸烟,引发纠纷,造成意外。③对每位患者在探视后进行仔细的安全检查。每天进行床单位的检查及患者身上的安全检查,杜绝烟和火机的藏匿,造成病房的安全隐患。④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转移吸烟者的注意力。病房内组织多种形式娱乐活动,鼓励患者参与,带领患者到文体训练室活动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转移与淡化患者对吸烟的欲望,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2 结果 

2.1 控烟与烟龄、文化程度的关系 吸烟患者的烟龄越长、文化程度越低,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越浅,戒烟的信心和毅力越差,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不容易开展,相反,烟龄短、文化层次越高,越容易理解和接受,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比较容易开展。

2.2 控烟与健康教育的力度也有关 病房实施经常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烟的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对吸烟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力度越深入,吸烟者的戒烟意愿越容易建立,并能逐步认识到戒烟带来的益处,能够逐步接受病房的控烟管理工作,自觉减少吸烟量甚至戒烟。

3 讨论 

吸烟与健康篇(9)

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我们银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对向阳北社区的居民483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控烟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做了两次调查,比较两次问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向阳北居民483人。年龄在18岁-69岁之间;男

性236人,女性247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23人,高中,中专141人,初中84人,小学29人,扫盲班2人,文盲4人;其中吸烟者134人。

1.2 方法

1.2.1 2011年8月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的问卷调查。

1.2.2由专家对辖区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再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培训了65名小区控烟劝导员对小区居民及家庭成员随时随地进行控烟劝导;聘请专业人员每季度对该人群进行控烟知识讲座和活动;戒烟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入户座谈;专业人员每季度对控烟劝导员进行督导等各种形势的健康教育。自第一次问卷调查后,印刷了控烟知识宣传册子发到每人手上;张贴控烟标识在每户家门口;张贴控烟海报在小区中心及明显位置。经过一年的干预,于2012年9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次问卷调查比较采用X?检验,以P

1.4 项目观察 干预前后吸烟者行为:1.经常在自己家吸烟 2.经常在饭馆吸烟 3.看电视时吸烟 4. 当全家人面吸烟 5. 在超市商场吸烟 6. 在娱乐场所吸烟 7.是否打算戒烟,七个方面。

2. 结果

干预前后两次结果在1.经常在自己家吸烟 2.经常在饭馆吸烟 3.看电视时吸烟 4. 当全家人面吸烟 5. 在超市商场吸烟 6. 在娱乐场所吸烟 7.是否打算戒烟,七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吸烟者行为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分析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X?值 P值

经常在自己家吸烟 45人 30人 10.438 P﹤0.05

经常在饭馆吸烟 43人 19人 27.829 P﹤0.05

经常看电视时吸烟 43人 21人 14.216 P﹤0.05

经常当全家人面吸烟 14人 7人 8.062 P﹤0.05

经常在超市商场吸烟 12人 1人 14.029 P﹤0.05

经常在娱乐场所吸烟 4人 0人 25.786 P﹤0.05

是否打算戒烟 26人 42人 12.546 P﹤0.05

3讨论

3.1烟草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3。我国政府虽然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如:《烟草专卖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但收效并不明显。在2003年至2010年的8年时间,吸烟的人数基本没有下降,总数依然在3.5亿人左右,并且还有7.4亿不吸烟者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2000年中国有100万人死于与烟草使用相关的疾病,占全国死亡人数的12.2%。吸烟者的期望寿命要比总人数的期望寿命平均缩短15年。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如何通过降低烟草危害来保障和促进公共健康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

3.2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

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主要措施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进行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3.3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及各种形势的宣传活动使研究对象认识到吸烟及烟草对健康带来的危害。了解到吸烟不只是个人的行为,不只是对吸烟者自身造成危害,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会给他人带来更大的危害。烟草危害是个社会问题,是公共健康问题,每个公民都应负起降低烟草危害的责任。研究对象中吸烟者在接受了这些健康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后,观念行为发生了改变,采取了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在1.经常在自己家吸烟 2.经常在饭馆吸烟 3.看电视时吸烟 4. 当全家人面吸烟 5. 在超市商场吸烟 6. 在娱乐场所吸烟 7.是否打算戒烟,七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吸烟与健康篇(10)

全体员工:

“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危害更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吸烟对自己的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也对别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吸烟能使人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使细菌、病毒等病源体入侵人体而损害健康。吸烟与肺癌、肺气肿、心脏病、中风和其它癌症等25种以上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有关。在我国,每年因吸烟而染病去世的人超过百万,死于被动吸烟的人超过10万。因吸烟导致的疾病造成医疗费用增加、劳动力丧失、过早死亡和家庭收入的下降,对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危害。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请珍爱我们的生命,远离烟草危害。

医务人员从事着最崇高的职业,是健康的使者,一定要率先垂范,给社会大众、给我们自己创造一个清新洁净的环境!一个在医疗卫生单位吸烟的医务人员,很难让就医者信服“吸烟有害健康并且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元凶”的道理。因此,要摒弃吸烟陋习,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为创建清新、健康、和谐、优美环境尽到我们每一位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有效控制烟草流行,发挥医务人员控制烟草示范带头作用,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等部门相继下发了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决定等文件,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中心决定创建无烟单位,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为此,中心向全体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1、在办公区、救护车、诊疗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不得吸烟;

2、在家中不吸烟或尽可能少吸烟;

3、不在病人及家属面前吸烟;

4、发现病人或家属吸烟予以劝阻;

5、吸烟时要避开非吸烟者,以防他人吸食“二手烟”;

6、在有“禁止吸烟”标志的场所,一定不要吸烟。

同志们,请响应中心的倡议,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自觉成为戒烟的榜样!禁烟的表率!让我们120的形象更纯洁更神圣!

2017年医院戒烟倡议书【2】

全院职工:

吸烟能使人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使细菌、病毒等病源体入侵人体,损害健康。吸烟与肺癌、肺气肿、心脏病、中风和其它癌症等25种以上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有关。在我国,每年因吸烟而染病去世的人超过百万,死于被动吸烟的人超过10万。因吸烟导致的疾病造成医疗费用增加、劳动力丧失、过早死亡和家庭收入的下降,对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危害。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地球人都知道,医务人员更清楚。

医务人员从事着最崇高的职业,是健康的使者,一定要率先垂范,给我们的大众、给我们自己创造一方洁净的乐土!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有什么理由不戒烟、不禁烟。因此,要革除吸烟、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为创建文明社会、塑造和谐就医环境是那么的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我院每一位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我们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如下倡议:

1、在病区、门急诊、办公室等不吸烟;

2、在医院公共场所不吸烟;

3、在家中不吸烟,或尽可能少吸烟;

4、不在病人、家属面前吸烟。

5、吸烟时要避开非吸烟者,以防他人吸食“二手烟”;

6、在有“禁止吸烟”标志的场所,一定不要吸烟。

同志们,请响应我们的倡议,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自觉成为戒烟的榜样!禁烟的模范!让我们天使的形象更纯洁更神圣!

2017年医院戒烟倡议书【3】

全院职工:

烟草危害是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危险因素,“吸烟有害健康”,已被世人所公认,既损害自身健康,也影响他人健康。

为进一步控制吸烟的危害,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树立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实现创建“无烟医院”的目标,冠县人民医院发出如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烟草危害和禁烟的重要意义,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自觉维护法规制度权威,维护我院的良好形象。

二、拒绝二手烟,及时劝阻和制止他人违规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

三、在办公、会议、接待等公务活动中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

四、积极开展“无烟医院”创建活动,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张贴禁止吸烟标识或摆放禁烟标牌,不摆放烟灰缸等烟具,营造主动参与控烟、自觉远离烟草的氛围。

五、积极开展禁烟控烟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主动学习和传播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提高防控烟草危害意识和能力,帮助和鼓励吸烟者戒烟。

吸烟与健康篇(11)

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医学团体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医学院校于2011年3月发起了卫生工作者控烟“双十”行动,创建“无烟校园”、“无烟医院”。

控烟履约,人人有责,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更应起表率作用。为带头做好控烟履约工作,根据《公约》和《准则》精神及卫生部等部委(卫妇社发[2011]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创建“无烟医院”,特制订我院创建“无烟医院”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公约》和《准则》精神及卫生部等部委(卫妇社发[2011]48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拒绝烟草 从我做起 引领健康 人人有责”为主题,创建“无烟医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无烟医院”的组织实施,在2011年底实现卫生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的基本达标,实现医院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目标,到2011年底通过评审,建成“无烟医院”。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组 长:陈方平 唐友云

成 员:张新生 欧石生 张步新 孙维佳 李远斌 杨连粤

唐北沙 范学工 陈子华

(二)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秘 书:

(三)办公室

主 任:胡建中

副主任:

(四)科室、病房小组

以科室、病房为基本单位(包括行政科室、后勤班、组等),成立以科室主任任组长,副主任或护士长任副组长的二级单位工作小组,并设控烟监督员。

四、宣传教育 提高认识

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的实质、“控烟或戒烟”的方法和“劝导吸烟者戒烟”的技巧等,必须要认识到“控烟履约,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必须要认识到创建“无烟医院”的意义。通过知识讲座、报刊网络宣传、资料汇编等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向全体职工、病友及其家属宣传教育“吸烟有害健康”、“怎样控烟或戒烟”、“控烟履约,人人有责”等理念。

(一)定期举办“吸烟与健康”的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讲座 每个月轮流对不同科室职工和医学生举办一次“吸烟与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每个病房要对病友及其家属举办一次“吸烟与健康”的健康教育讲座。

(二)汇编“吸烟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材料和健康宣教材料,包括《公约》、《准则》、卫生部相关文件、无烟医院标准、湘雅医院无烟医院实施方案、吸烟与健康知识、控烟戒烟方法等材料,编辑湘雅医院创建无烟医院手册、健康宣教手册。

(三)在院报和医院网站开辟“吸烟与健康”的专题栏目。

(四)在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办公室、会议室等处张贴“吸烟与健康”的宣教海报和设置宣传展板。

(五)将“吸烟与健康”的健康宣教资料纳入住院病人指南,并在门诊、急诊、病房等公共场所摆放,免费取阅。

(六)医院内禁止放置烟具物品及张贴或派发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宣传资料。

五、制定制度 规范管理

要创建“无烟医院”,真正体现“拒绝烟草、从我做起,引领健康、人人有责”的主题,需制定相应的控烟制度,规范控烟管理。

(一)以领导小组为指导,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制订创建“无烟医院”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指导、协调、督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科室、病房小组负责本单位创建“无烟医院”相关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实行医院、科室分级管理,支部协助管理的创建“无烟医院”的管理模式。

(二)医院二级单位设有控烟监督员,佩带统一标识,开展控烟日常工作,并有文书记录。

(三)在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办公室、会议室等处设置“禁止吸烟”标识,禁止在医院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

(四)禁止在医院内门诊、急诊、病房、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等区域放置烟灰缸等烟具。

(五)全院职工有责任、有义务劝阻吸烟者,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医生和护士在对吸烟患者进行诊治和护理时应对其进行戒烟劝导。

(六)在医院内任何地点均禁止销售烟草制品。

(七)开展“吸烟与健康”的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讲座及控烟宣传。

(八)设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戒烟门诊、戒烟咨询电话,有医生参与。

(九)每个科室、病房(包括行政科室、后勤班、组等)要积极参加创建“无烟医院”活动,争创“无烟科室”、“无烟病房”。

(十)将工作人员戒烟、不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劝阻吸烟和提供戒烟服务等纳入医院科室管理和科室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中。

(十一)建立、健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建“无烟医院”考评奖惩制度。

(十二)将“控烟履约”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发展规划中。

(十三)定期开展全院职工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创建“无烟医院”的满意度调查。

六、落实责任 严明奖惩

为在2011年底实现卫生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的基本达标,实现医院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目标,到2011年底通过评审,建成“无烟医院”,需层层落实责任,人人明确职责,加强考评力度,严明奖惩制度。

(一)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活动,落实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主任为核心的控烟工作小组,有控烟计划和实施方案,负责辖区内控烟工作。

(二)医院二级单位必须设有控烟监督员,佩带统一标识,开展控烟日常工作。

(三) 全院职工要积极参加“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培训,培训率要达到100%。

(四)科室对病友及其家属的“吸烟与健康”的健康宣教要达到100%,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达到发放率100%。

(五)全院职工要掌握控烟方法和技巧,人人有责任、有义务劝阻吸烟者,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医生和护士在对吸烟患者进行诊治和护理时应对其进行戒烟劝导。

(六)全院职工自觉遵守制度,不在医院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

(七)科室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摆放烟灰缸等烟具。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