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透析病人的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4 16:45:16

透析病人的护理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1)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内2000年统计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12.5%,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发展到尿毒症时大多伴有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胃肠道疾患、周围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持续性糖代谢紊乱,因此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中极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同时对动静脉内瘘的制作、穿刺及护理都带来一定的困难[1]。存在着与非糖尿病患者不同的特殊性。

1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血液透析病人59例,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38~75岁。糖尿病肾病患者脑出血死亡3例,心肌梗塞死亡1例,继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

2护理

护士要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原发病,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2.1高钾血症:透析间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缺乏及抵抗、醛固酮不足及高血糖时细胞内外液转移,极易发生高血钾症。应做好患者的饮食宣教工作,严格控制饮食,按照血糖浓度调整胰岛素剂量,如出现口角、四肢发麻,应怀疑高血钾症,立即进行血液透析。

2.2高血压: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并且多为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应严格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情况,计算好干体重。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透析前当天不服降压药,透析后可酌情服用。血压过高时防止降压幅度过大导致低血压,对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应警惕高血钾的发生。

2.3感染与营养不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周围血管硬化,血糖控制不好使糖原异生和肌肉分解,蛋白质合成障碍;尿液和透析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伤口不易愈合,较易感染。穿刺针眼处的修复也较慢,易造成渗血、血肿、穿刺失败、动静脉瘘闭塞和感染。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时严格消毒,穿刺前要看清、摸清,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动静脉内瘘伤口愈合较差的患者可以延长拆线时间,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皮肤感染和口腔感染。增强抵抗力,注意保暖,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增加营养的同时控制好水分、钠盐和钾的摄入。

2.4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发展到尿毒症期往往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多伴有视物不清或失明,活动极不方便。应给与患者生活上细致的照顾,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有眼底出血的病人早期行无肝素透析,出血停止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2.5饮食指导:透析期间应限制饮食,且保证食物清淡易消化,严格限制饮水。按标准体重计算进食糖类食物,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每天0.7~0.8g/kg比例摄入。严格执行胰岛素治疗,告知患者饮食及胰岛素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作用。糖尿病透析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症,故应限制单糖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同时要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食物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忌食动物脂肪、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伴有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患者应鼓励其少量多餐。

2.6胰岛素的应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因为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对胰岛素灭活受损,胰岛素代谢减慢,造成胰岛素蓄积,同时饮食欠佳,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易出现低血糖。护士应指导患者使用血糖测定仪测定指端末梢血葡萄糖水平,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包括注射时间、部位、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2.7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除了肾功能衰竭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器官损伤,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炎、视网膜病变等,因而低落、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情绪都容易出现,尤其是大部分患者有视物不清的症状,生活上极不方便。易造成患者和家属丧失治疗信心。护士应该主动讲清血液透析的科学道理,做好有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要发现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开导。讲明治疗的长期性、必要性,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当其进入晚期肾衰阶段时,往往伴有其他系统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尿液中蛋白质的丢失及因糖尿病导致的蛋白质合成障碍,多存在低蛋白血症;肌肉体积总量下降,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符,血肌酐水平往往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此类患者由于蛋白质的缺乏及因肾功能衰退,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其贫血、水钠储留及全身中毒等症状均较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明显。其中水肿比较严重,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且胰岛素还可以直接增加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3]。当肌酐>325umol/L时,其进展异常迅速。由于其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护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劝导病人早期血液透析,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切实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2)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成熟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选择了血液透析。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加上透析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大多数患者负性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对我院2007-2至2009-7就诊的30例病人进行心理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在24~6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尿毒症10例,糖尿病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12例,先天性多囊肾7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维持性血透时间为10个月。

2 心理特征

尿毒症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有:①恐惧心理。尿毒症疾病的特点是患者需要长期透析,透析中不适,经济费用高,动、静脉穿刺疼痛等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1]。②渴望、期待的心理。期待血透后能有奇迹出现,逐步摆脱血液治疗,故对每次的复查结果都特别关心,在饮食控制、限制水、盐摄入等方面能积极配合。③焦虑、失望的心理。随着血透次数的增加,长期的饮食控制,反复抽血复查肾功能、血常规等,均使患者遭受很大的痛苦,加之病情不断加重,造成患者心理承受能力随之降低,焦虑、失望的心理交织在一起,难以解脱,从而产生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的心理。④悲观、厌世的心理。随着病情的进展,透析次数增加,寡言少语、伤心流泪、失眠,对周围的事物、他人的言行及环境的变化等都很敏感,有些患者因此而变得脾气暴躁,认为家庭对他照顾不周,甚至嫌弃他,进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

3 护理对策

3.1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舒适的环境能消除陌生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治疗及休息环境,床位整洁、室内安装空调、电视、微波炉、电话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顺利实施的前提,护理人员对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给病人适当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体会到护士的热情真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在工作中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感到可以信赖,可以信任。

3.3 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病人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我们应与病人多交谈,耐心地倾听,找到病人丧失信心的根源;向病人介绍透析治疗病情好转的病人,告知病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顽症被我们认识或治愈,再加上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重视,医药费报销的比例逐年增加,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取得密切配合:医务人员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及家庭角色、婚姻状况、学历、所在单位及单位的角色、患者的生活习惯等),转变患者对治疗的态度。病人家庭的理解与配合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我们应积极争取家属配合,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应进行疏导,可邀请家庭其他成员或患者的亲密朋友一同进行疏导。并告戒病人家属,其言行及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及治疗,劝其家属在病人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经常安慰鼓励病人[2]。对病情稳定、自我感觉良好的病人,鼓励他们重新走上自己的工作同岗位,如教书,做生意。对年纪偏大的老年患者,鼓励他们生活自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练,如散步、打太极拳,但要循序渐进。对于家庭困难,报销比例小的病人,我们应尽量减少其支出,并鼓励他们向社会、国家寻求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帮助。

3.5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由于文化素质、社会经验的不同,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我们采取一对一的口头宣教或用黑板报、小册子的宣教,或介绍一些透龄长、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等方式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变化规律、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合理的膳食及血管通路的自我护理,并教会病人及家属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如失衡综合症、低血压、低血糖等。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对治疗和护理有促进作用。

3.6 提高透析质量:医疗技术是患者透析质量提高的基础,透析过程中要倾听患者的主诉,尊重患者的意愿,合理使用各种药物和辅助治疗,避免透析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血液透析的用水质量监控、 透析机的超滤性能、动静脉内瘘护理和穿刺水平、腹膜透析感染率等均体现透析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充分的血液透析外,可开展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防止和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治疗贫血是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4结果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基本上接受了需长期透析的生活方式。30例患者中有20例重新走上自己岗位,6例能生活自理并干一些轻的家务活,3例生活基本能自理,1例因患有癌症后死亡。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而且在增强透析和消除患者抑郁状态上有明显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3)

1.1恐惧透析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大都怀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担心护士的穿刺技术不过硬,扎针时不能一针穿刺成功,给患者造成痛苦。

1.2悲观和抑郁病人长期被疾病缠身,在透析过程中,还要忍受穿刺时引起的痛苦和透析过程中的不适感;其次,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产生的一些并发症,如头痛、发热、恶心等均使病人遭受很大痛苦,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和失望,从而导致心情抑郁。

1.3绝望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需长期治疗,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 h,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护理对策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主动征求病人的意见,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态度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给病人适当的鼓励和教育,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工作中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我们应在与病人的交谈中,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争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4)

肾功能衰竭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也称为人工肾,是根据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分别引至半透膜的两侧,分子做跨膜运动透过半透膜以达到平衡,从而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毒素,部分代替肾脏功能并补充某些所需物质,延长患者生命。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手段。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慢性肾衰患者就需要规律透析。建立及维护一条良好的可供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这条通路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3]。 人工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肢体邻近的动脉、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使之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高压力、高流量的动脉血液转流至静脉。

影响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多为门诊透析患者,透析间期在家度过,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辅导显得更为重要。在了解患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周密的护理计划,形成规范化护理模式,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保证透析时护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及透析间期的患者自我管理。合理的护理措施的落实既保护了内瘘,从而有效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的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肾脏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本研究中所有入组的患者资料来自析治疗的患者,共12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跨度为32-75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3―25年,血液透析时程1年―15年。患者的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8例,高血压相关性肾病21例,狼疮肾炎9例;慢性肾脏病终末期尿毒症患者38例(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相关性肾病转变为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以动静脉内瘘方式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主要为前臂内瘘和上臂内瘘,其中前臂内瘘患者102例、上臂内瘘患者26例。在128例患者中,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成功率为96.09%,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使用成功率为98.04%,上臂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使用成功率为88.46%。在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肾脏内科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患者中,有115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超过3年以上,畅通率达到89.84%。

1.2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8例使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疾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患者的心理护理、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以及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穿刺护理的方法、经验、技巧(经验和技巧主要依据为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及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回顾总结并加以分析,总结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护理

护理,主要是在患者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以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也对患者及家属行疾病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术后的身体康复?p功能锻炼、内瘘保养等。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主要分为:①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观察、维护以及肾相关性疾病知识的讲解;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③透析前的准备;④穿刺护理和透析时的护理;⑤使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结束后的护理。针对以上五部分内容对透析患者行精心护理来保证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拥有一条使用长久且畅通的血管通路。只有维持好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才能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提供便利,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4]。

2.1患者宣教

动静脉内瘘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是将患者的动脉与静脉(一般为挠动脉与头静脉)吻合,使得动脉与静脉形成内瘘,作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如有护理不当极易发生血栓、内瘘闭塞,感染等并发症[5]。通过对使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包括内瘘在血液透析期和血液透析间期护理的常识以及基本注意事项,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维护中,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将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患者的积极配合相结合,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患者透析的血管通路畅通。

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要远多余与医护人员接触的时间。因此,在血液透析间期的护理过程中也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患者家属掌握好内瘘护理的相关知识后可更好的参与到对患者在血透间期的护理工作当中。

通过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知识的宣传,可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采取与患者及患者家属面对面讲解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知识以及护理的宣传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动静脉内瘘使用前期,由于内瘘刚成熟不久较脆弱,而且患者对内瘘的使用不熟悉,更需要精心的护理。前期可进行适当的手臂运动来以锻炼刚成熟的内瘘,如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健身球3次一4次,每次持续10 min~15 min,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2次/d~3次/d,5 min/次~10 min/次;但动作均不宜过大或用力过猛。

(2)血液透析结束后正确的止血方法,包括按压部位、压力、时间、方式。

(3)判断动静脉内瘘通畅的方法以及内瘘的保护及注意事项。用手指放到内瘘口缝合处,感觉血管震颤是否存在,如存在明显震颤即为通畅,反之则可能闭塞;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内瘘侧肢体避免输液、取血、测血压、负重、压迫等等;透析后当天无需清洗内瘘侧部位,以防止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但下次进行透析前应对内瘘处进行清洗;透析间期需进行轻缓的手臂运动,加强内瘘的锻炼以维护丰富的血流。

(4)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动静脉内瘘使用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和血栓。出血,一般与抗凝剂使用剂量过大、按压不当或者手臂负重过度有关。预防措施,降低抗凝药物剂量或者补注鱼精蛋白进行中和治疗,透析当天不进行手臂锻炼运动,负重,掌握好穿刺点穿刺后的压迫方法。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震颤减弱或消失,一般由透析后血液浓缩处于高凝状态、患者脱水或者低血压等引起。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血压,加强内瘘肢锻炼,预防腹泻等各种因素所致的脱水,避免重物压迫内瘘处。

2.2心理护理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主要为慢性肾功能疾病包括高血压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等慢性肾病以及后期的尿毒症等,该类疾病需要通过不断的血液透析治疗来净化患者体内血液,除去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多余的水分以延续病人生命。因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频繁的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由于患者疾病给家庭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和经济上的困难,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消极压抑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部分患者对慢性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的不了解,从而对自己的生命前途感到渺茫,生存价值产生怀疑,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消极治疗的态度(不配合医生治疗)并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因此,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下,首先需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让患者阐述心声,并对患者认真讲解慢性肾功能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良好疗效。如:身边的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成功延续生命达数十年以上;甚至一部分病人在积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术后护理,重新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以成功的病例为患者输入正能量,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次,护士要以亲切的语言以及细致的护理来引导病人的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内瘘的优点(如减少术后感染,出血以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向病人传递疗效良好、护理到位的讯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坚定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决心,进而达到血液透析治疗成功的目的。同时,应鼓励病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常看报纸、娱乐杂志、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

2.3透析前护理

2.3.1 患者准备

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应避免在内瘘侧手臂进行负重、用力挤压、穿刺输液、测血压等;且内瘘处应保持宽松、干燥、清洁。透析前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面色苍白的贫血貌;有无皮肤青紫、牙龈出血的出血倾向等,了解饮水情况;是否焦虑,恐惧心理。患者的患者的体重测量,;检查内瘘是否通畅(静脉侧应能触到震颤)。

2.3.2 设备和药物准备

透析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测,检查各参数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报与设备管理人员调试,以防止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因仪器故障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检查透析器和相关管道以及透析供水系统;配置好透析液。准备好透析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药物,一般包括包括肝素、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急救用药等,以便随时按照医嘱使用。

2.4穿刺护理

在血液透析的整个护理中,穿刺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穿刺的方法和技巧,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的选择等可直接影响病人内瘘的使用寿命。不同的患者内瘘位置有所不同,如何保证首次穿刺一次成功以及以后的穿刺过程中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避免损伤、延长病人内瘘的使用寿命一直是内瘘护理的研究工作的焦点。

2.4.1 首次穿刺护理

内瘘首次穿刺时,要注意观察血管的走向,穿刺部位要选择距离内瘘较远的部位,这样能保证血流量;穿刺针的选择,一般选择16号或17号薄壁的穿刺针,这种型号的穿刺针可以满足血液再循环率和静脉压力两个方面的要求[6](再循环率应大,而静脉压力不宜过高)。首先使用听诊器听诊动脉化的头静脉,如杂音响亮,即可穿刺。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因穿刺针污染或穿刺部位消毒不严而带来的感染。穿刺要求一次成功,禁止扎压脉带,如血管暴露不充分,可由助手轻握近心端,见回血后立即放松。进针点据内瘘处5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应在8-10cm内,调整好血流量后(初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应控制在150ml/min左右)将穿刺针固定。

2.4.2 反复穿刺护理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绳梯法”[7](即在血管上做轮换穿刺,每次更换穿刺部位,各穿刺点要按顺序排列,定期轮换),两穿刺点之间的距离应掌握在1 cm~2 cm(利于穿刺部位的愈合,减少因穿刺引起的瘢痕组织,预防动脉瘤的形成)。

正确的穿刺方法是穿刺针应平行于血管壁,穿刺针的针尖不可过深、过浅或者接触血管壁,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成功后,斜面朝下固定,有利于减少血管壁的损伤[8]。免穿刺针反复操作所引起的针眼出血和皮下血肿,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及影响下次穿刺。

2.5透析后护理

穿刺后的护理,由于刚进行完血液透析,静脉内血液流速较快,血管内压力较高,因此透析结束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甚至可影响以后的透析穿刺和内瘘的使用寿命[9]。

2.5.1 穿刺后护理

(1)拔针时,右手持针柄,在针梗无压力状况下拔针,避免损伤血管内膜,用止血贴保护针眼,用无菌棉球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穿刺点是以穿刺针进血管为准,而不是以进皮肤为穿刺点,将针拔出,压迫穿刺点10min-20min不等(根据病人的一般凝血情况)直至穿刺点不渗血为止。压力以能止血但是又不阻断血流为原则。(判断血流未阻断的标准:压迫包扎后在内瘘的近心端可以扪及血管震颤或听诊有风吹样杂音为宜)。

(2)透析结束后,要严密观察肢体末梢循环以及触诊动静脉血管是否有震颤,听诊器监测内瘘有无血管杂音,如有异常情况应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5.2 药物护理

(1)透析结束后,根据患者在透析过程的肝素用量和患者的出血情况可用鱼精蛋白中和透析过程中注射的过量肝素,以防止出血。

(2)血液透析后第2天开始,可热敷穿刺部位,每次20 min,每日1~2次,有利于血管组织修复及局部渗血的吸收。长期透析患者反复穿刺,血管容易因损伤和瘢痕导致硬化,可用多磺酸膏粘多糖软按摩瘘管。按摩前先用温水清洗造瘘侧肢体,取少许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用食指以穿刺点为主沿血管走行做环形按摩,稍用力直至药物吸收,每次20 min,每日2次,根据血管硬化程度可酌情增加软膏厚度、延长时间及增加次数。

2.5.3 饮食护理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来说,饮食管理是进行逐日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患者营养状态与饮食有很大关系。首先要严格限制钠、钾及水分的摄入,以防止水钠潴留、高钾血症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其次在给予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热量的同时,食物中还应该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铁质。值得重视的是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蛋白质的摄入比非血透病人要多,一般是1-1.5g蛋白质/天/千克体重,还应该选择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食物。需保重充足热量以防止自体蛋白的消耗、加重氮质血症,按35千卡/天/千克体重计算。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B1、C可被透出故要常规补充维生素B1、C。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5)

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因多种致病因素影响,致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所组成的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可引起全身脏器的损害,发生肾相关性贫血、高血压心包炎心肌病心律紊乱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后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

肾功能衰竭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也称为人工肾,是根据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分别引至半透膜的两侧,分子做跨膜运动透过半透膜以达到平衡,从而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毒素,部分代替肾脏功能并补充某些所需物质,延长患者生命。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手段。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慢性肾衰患者就需要规律透析。建立及维护一条良好的可供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这条通路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3]。 人工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肢体邻近的动脉、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使之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高压力、高流量的动脉血液转流至静脉。

影响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多为门诊透析患者,透析间期在家度过,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辅导显得更为重要。在了解患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周密的护理计划,形成规范化护理模式,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保证透析时护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及透析间期的患者自我管理。合理的护理措施的落实既保护了内瘘,从而有效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的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肾脏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本研究中所有入组的患者资料来自析治疗的患者,共12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跨度为32-75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3―25年,血液透析时程1年―15年。患者的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8例,高血压相关性肾病21例,狼疮肾炎9例;慢性肾脏病终末期尿毒症患者38例(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相关性肾病转变为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以动静脉内瘘方式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主要为前臂内瘘和上臂内瘘,其中前臂内瘘患者102例、上臂内瘘患者26例。在128例患者中,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成功率为96.09%,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使用成功率为98.04%,上臂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使用成功率为88.46%。在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肾脏内科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患者中,有115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超过3年以上,畅通率达到89.84%。

1.2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8例使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疾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患者的心理护理、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以及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穿刺护理的方法、经验、技巧(经验和技巧主要依据为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及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回顾总结并加以分析,总结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护理

护理,主要是在患者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以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也对患者及家属行疾病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术后的身体康复p功能锻炼、内瘘保养等。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主要分为:①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观察、维护以及肾相关性疾病知识的讲解;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③透析前的准备;④穿刺护理和透析时的护理;⑤使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结束后的护理。针对以上五部分内容对透析患者行精心护理来保证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拥有一条使用长久且畅通的血管通路。只有维持好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才能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提供便利,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4]。

2.1患者宣教

动静脉内瘘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是将患者的动脉与静脉(一般为挠动脉与头静脉)吻合,使得动脉与静脉形成内瘘,作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如有护理不当极易发生血栓、内瘘闭塞,感染等并发症[5]。通过对使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包括内瘘在血液透析期和血液透析间期护理的常识以及基本注意事项,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维护中,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将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患者的积极配合相结合,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患者透析的血管通路畅通。

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要远多余与医护人员接触的时间。因此,在血液透析间期的护理过程中也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患者家属掌握好内瘘护理的相关知识后可更好的参与到对患者在血透间期的护理工作当中。

通过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知识的宣传,可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采取与患者及患者家属面对面讲解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知识以及护理的宣传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动静脉内瘘使用前期,由于内瘘刚成熟不久较脆弱,而且患者对内瘘的使用不熟悉,更需要精心的护理。前期可进行适当的手臂运动来以锻炼刚成熟的内瘘,如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健身球3次一4次,每次持续10 min~15 min,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2次/d~3次/d,5 min/次~10 min/次;但动作均不宜过大或用力过猛。

(2)血液透析结束后正确的止血方法,包括按压部位、压力、时间、方式。

(3)判断动静脉内瘘通畅的方法以及内瘘的保护及注意事项。用手指放到内瘘口缝合处,感觉血管震颤是否存在,如存在明显震颤即为通畅,反之则可能闭塞;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内瘘侧肢体避免输液、取血、测血压、负重、压迫等等;透析后当天无需清洗内瘘侧部位,以防止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但下次进行透析前应对内瘘处进行清洗;透析间期需进行轻缓的手臂运动,加强内瘘的锻炼以维护丰富的血流。

(4)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动静脉内瘘使用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和血栓。出血,一般与抗凝剂使用剂量过大、按压不当或者手臂负重过度有关。预防措施,降低抗凝药物剂量或者补注鱼精蛋白进行中和治疗,透析当天不进行手臂锻炼运动,负重,掌握好穿刺点穿刺后的压迫方法。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震颤减弱或消失,一般由透析后血液浓缩处于高凝状态、患者脱水或者低血压等引起。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血压,加强内瘘肢锻炼,预防腹泻等各种因素所致的脱水,避免重物压迫内瘘处。

2.2心理护理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主要为慢性肾功能疾病包括高血压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等慢性肾病以及后期的尿毒症等,该类疾病需要通过不断的血液透析治疗来净化患者体内血液,除去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多余的水分以延续病人生命。因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频繁的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由于患者疾病给家庭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和经济上的困难,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消极压抑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部分患者对慢性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的不了解,从而对自己的生命前途感到渺茫,生存价值产生怀疑,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消极治疗的态度(不配合医生治疗)并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因此,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下,首先需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让患者阐述心声,并对患者认真讲解慢性肾功能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良好疗效。如:身边的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成功延续生命达数十年以上;甚至一部分病人在积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术后护理,重新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以成功的病例为患者输入正能量,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次,护士要以亲切的语言以及细致的护理来引导病人的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内瘘的优点(如减少术后感染,出血以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向病人传递疗效良好、护理到位的讯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坚定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决心,进而达到血液透析治疗成功的目的。同时,应鼓励病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常看报纸、娱乐杂志、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

2.3透析前护理

2.3.1 患者准备

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应避免在内瘘侧手臂进行负重、用力挤压、穿刺输液、测血压等;且内瘘处应保持宽松、干燥、清洁。透析前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面色苍白的贫血貌;有无皮肤青紫、牙龈出血的出血倾向等,了解饮水情况;是否焦虑,恐惧心理。患者的患者的体重测量,;检查内瘘是否通畅(静脉侧应能触到震颤)。

2.3.2 设备和药物准备

透析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测,检查各参数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报与设备管理人员调试,以防止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因仪器故障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检查透析器和相关管道以及透析供水系统;配置好透析液。准备好透析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药物,一般包括包括肝素、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急救用药等,以便随时按照医嘱使用。

2.4穿刺护理

在血液透析的整个护理中,穿刺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穿刺的方法和技巧,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的选择等可直接影响病人内瘘的使用寿命。不同的患者内瘘位置有所不同,如何保证首次穿刺一次成功以及以后的穿刺过程中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避免损伤、延长病人内瘘的使用寿命一直是内瘘护理的研究工作的焦点。

2.4.1 首次穿刺护理

内瘘首次穿刺时,要注意观察血管的走向,穿刺部位要选择距离内瘘较远的部位,这样能保证血流量;穿刺针的选择,一般选择16号或17号薄壁的穿刺针,这种型号的穿刺针可以满足血液再循环率和静脉压力两个方面的要求[6](再循环率应大,而静脉压力不宜过高)。首先使用听诊器听诊动脉化的头静脉,如杂音响亮,即可穿刺。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因穿刺针污染或穿刺部位消毒不严而带来的感染。穿刺要求一次成功,禁止扎压脉带,如血管暴露不充分,可由助手轻握近心端,见回血后立即放松。进针点据内瘘处5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应在8-10cm内,调整好血流量后(初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应控制在150ml/min左右)将穿刺针固定。

2.4.2 反复穿刺护理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绳梯法”[7](即在血管上做轮换穿刺,每次更换穿刺部位,各穿刺点要按顺序排列,定期轮换),两穿刺点之间的距离应掌握在1 cm~2 cm(利于穿刺部位的愈合,减少因穿刺引起的瘢痕组织,预防动脉瘤的形成)。

正确的穿刺方法是穿刺针应平行于血管壁,穿刺针的针尖不可过深、过浅或者接触血管壁,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成功后,斜面朝下固定,有利于减少血管壁的损伤[8]。免穿刺针反复操作所引起的针眼出血和皮下血肿,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及影响下次穿刺。

2.5透析后护理

穿刺后的护理,由于刚进行完血液透析,静脉内血液流速较快,血管内压力较高,因此透析结束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甚至可影响以后的透析穿刺和内瘘的使用寿命[9]。

2.5.1 穿刺后护理

(1)拔针时,右手持针柄,在针梗无压力状况下拔针,避免损伤血管内膜,用止血贴保护针眼,用无菌棉球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穿刺点是以穿刺针进血管为准,而不是以进皮肤为穿刺点,将针拔出,压迫穿刺点10min-20min不等(根据病人的一般凝血情况)直至穿刺点不渗血为止。压力以能止血但是又不阻断血流为原则。(判断血流未阻断的标准:压迫包扎后在内瘘的近心端可以扪及血管震颤或听诊有风吹样杂音为宜)。

(2)透析结束后,要严密观察肢体末梢循环以及触诊动静脉血管是否有震颤,听诊器监测内瘘有无血管杂音,如有异常情况应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5.2 药物护理

(1)透析结束后,根据患者在透析过程的肝素用量和患者的出血情况可用鱼精蛋白中和透析过程中注射的过量肝素,以防止出血。

(2)血液透析后第2天开始,可热敷穿刺部位,每次20 min,每日1~2次,有利于血管组织修复及局部渗血的吸收。长期透析患者反复穿刺,血管容易因损伤和瘢痕导致硬化,可用多磺酸膏粘多糖软按摩瘘管。按摩前先用温水清洗造瘘侧肢体,取少许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用食指以穿刺点为主沿血管走行做环形按摩,稍用力直至药物吸收,每次20 min,每日2次,根据血管硬化程度可酌情增加软膏厚度、延长时间及增加次数。

2.5.3 饮食护理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来说,饮食管理是进行逐日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患者营养状态与饮食有很大关系。首先要严格限制钠、钾及水分的摄入,以防止水钠潴留、高钾血症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其次在给予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热量的同时,食物中还应该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铁质。值得重视的是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蛋白质的摄入比非血透病人要多,一般是1-1.5g蛋白质/天/千克体重,还应该选择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食物。需保重充足热量以防止自体蛋白的消耗、加重氮质血症,按35千卡/天/千克体重计算。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B1、C可被透出故要常规补充维生素B1、C。

3.结论

通过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进行维持性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资料整理,从患者宣教、心理护理、术前护理、穿刺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五个方面进行方法、技巧总结分析。128例患者中,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成功率为96.09%,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使用成功率为98.04%,上臂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使用成功率为88.46%。在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肾脏内科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患者中,有115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超过3年以上,畅通率达到89.84%。

通过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血透治疗及护理知识的宣传,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加强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加家属的支持能力;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掌握好关键的操作技术(穿刺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做到无症状性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以及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胥.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294-295.DOI:10.3969/j.issn.1672-1721.2008.12.005.

[2]何晓波,李彩霞,张淑娟等.108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1999,(6):44.DOI:10.3969/j.issn.1004-5775.1999.06.046.

[3]胡红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3):64-65.DOI:10.3969/j.issn.1001-7550.2005.03.042.

[4]李家燕.维持性血液透析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护理探讨[J].内科,2008,3(6):928-930.DOI:10.3969/j.issn.1673-7768.2008.06.057.

[5] 李小卿,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技巧,《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01期.

[6]石立荣.维持性透析内瘘穿刺技巧与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08,6(22):2033-2033.DOI:10.3969/j.issn.1674-4748.2008.22.046.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6)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膜一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和另一侧腹腔内透析液,借助其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进行溶质和水分运转,清除体内毒素,脱去多余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很多患者缺少足够的腹膜透析知识,写这个健康教育的是为了提高家庭腹膜透析的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将我科2009年以来收治的50例透析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并采用入院与出院问卷调查,是病人掌握健康知识,不但减少了住院天数而且增强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2010年,共收治50例腹膜透析病人,男31例,女19例;年龄14―16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47例,药物中毒的病人2例,为首次接受腹膜透析治疗,5例为血液透析改为腹膜透析。文化程度大学22例,高中17例,

2 健康教育

2.1 口头教育

(1)对预行腹膜透析病人先做好术前教育

(2)对插管后病人先讲解有关无菌方面的知识,教给病人怎样洗手戴口罩及其目的,指导病人如何加热透析液,正确测量体温记录24小时超液量,怎样填写透出夜的颜色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于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帮助他们找出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2.2 书面教育

为使患者尽快熟悉和掌握腹膜透析的知识及操作,发放有关腹膜透析

的材料和家属、患者掌握更多透析过程知识。

2.3 因人施教

由于腹膜透析的患者的年纪、文化层次、职业、地位的不同,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因人而异,利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定期召集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讲座,病友之间的相互交流,掌握更多的知识。

2.4 心理护理

新入院的病人多数第一次住院,对医院环境陌生,有害怕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展开了亲情服务,护理人员要热情、大方接待患者、关心患者与病人交谈,了解病情及家庭环境,主动介绍。责任护士介绍主管医生,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治疗作息时间,并亲自领着病人熟悉环境,减轻和消除病人的各种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处于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最佳状态。护士应耐心开导病人,配合家庭,借助社会力量,帮助病人消除或减轻焦虑、悲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病人与同病种病人交流,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3 术前护理与健康教育

3.1 患者及家属对腹膜透析很陌生,存在着不理解何谓腹膜透析,担心操作复杂,学不会;置管之后如何护理创口等等护理问题,因此在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说明腹膜透析的目的,步骤以及治疗所用的时间,发放一些与腹膜透析相关的小册子,使患者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另外我科有专门负责腹膜透析的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术前培训,告知患者在置管之后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病人了解透析的意义,导管植入过程及导管的永久性,积极配合治疗。

3.2 术中护理与健康教育

患者取仰卧或半卧位,注意保暖,鼓励患者咳嗽,经常翻身,严格无菌操作,要保持透析的管路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记录全身状况,术后1-2周即可下床活动,以增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和抵抗力,观察有无腹痛,腹膜出血、腹膜炎、引流不畅等并发症。教育病人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认识肾功能和肾衰竭。理解感染的来源和途径,教育病人掌握正确的洗澡方法,要淋浴。

3.3 术后护理健康教育

医生和护士密切观察出口覆盖纱布有无出血、渗血。如有发生,向患者介绍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一周内原则上不更换敷料,如有出血或渗出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不要生拉硬拽,动作要轻柔,应用0.9%生理盐水湿敷后取掉纱布,以免出血,但不要清洗、涂药。术后七天用生理盐水清洗隧道口,用碘伏消毒出口处,但碘伏不要深入隧道口,更换透气的纱布。每天测量体重,观看体温,测量血压以及水肿是否消退,并及时记录。换药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反复多次介绍流程,要求患者离院前熟悉上述操作。

3.4 由于腹膜透析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通过饮食补充营养极为重要,病人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其中50%以上优质蛋白质,如鱼肉、牛奶、鸡蛋等必须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蛋白,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促进食欲、饮水量按体重加大便丢失水量考虑,再加500-700ml,冬天少食含磷高的食物,如黄豆、猪肝、鲤鱼、虾等,补充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血钾高者避免含钾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好血糖,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

3.5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前,应熟悉掌握腹膜透析的步骤及基本知识,指导病人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当病人出院时,护士为病人进行出院后家庭病床物品准备,留取电话号码,并告诉病人出院后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腹痛,发热,透析液浑浊,导管出口处有红、肿、热、痛或脓液渗出等。应及时回医院治疗。如出现低血压,体重下降,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应增加饮水量,减少使用高浓度透析液。出现高血压,体重下降,体重剧增,呼吸困难等积水症状时,应减少饮水量,

低盐饮食,并回医院诊治。定时进行有关各项检查,以了解病情和指导治疗

3.6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50例腹膜透析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腹膜知晓率有29%提高到80%,操作流程掌握率90%,对疾病有治疗信心从40%提升到80%。进行教育后,我们采取提问操作检查的方式来评价患者或家属对腹膜透析知识掌握的情况,对不正确的给予纠正,对掌握不熟练再进一步给与强化和指导,直至安全掌握。

4 讨论

4.1 维持良好的容量状况和体液平衡腹膜透析是一种家庭的治疗方法,病人及家属每日在家治疗,是疾病和护理的主要提供者,对于腹膜透析病人来说,透析之后许多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维持良好的容量状况和体液平衡近年来被认为是影响腹膜透析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2 规范操作是降低腹膜炎发生的关键,降低了腹膜炎的发生率。对于腹膜透析病人来说,操作规范是极其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对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技术失败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

4.3 我国腹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已经开展腹膜透析治疗,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和普及。截止2003年,全国共有347个腹膜中心接受腹透治疗的患者达5330人。随着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制度的普及,腹透患者还会快速增加,但我国腹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腹膜透析的研究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根据中国的特点,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工作,指定符合中国人特点的个体透析方案。

5 结论

总之,通过我们对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健康教育不仅对住院患者有很大的意义,使他们更好的掌握腹膜透析的操作要点,操作流程。更使患者在出院后,没有医护人员的监控下,可以很规范的在无菌下独立完成腹膜透析的所有操作,发生感染的机率能最大限度的降到最低,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很好的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了患者的住院率及住院天数。使患者重返社会,减少患者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最大限度的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71-02

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血液透析虽属于特效法,能获取缓解病情、延长生命的治疗效果,但因患者的脏器功能已衰退,从而降低了机体血液透析的耐受能力,导致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由此可见,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全过程实施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院回顾性分析8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透析全过程的护理操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8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42例,女38例;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7±3.5)岁;所有患者中,肾病51例(占63.75%),糖尿病29例(占36.25%),患者病程为2-5年,行血液透析1-4年。

1.2 血液透析方法 我院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治疗的合适膜面积透析器。具体操作步骤:①采用一次性使用的16G内瘘穿刺针,找准下针部位,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穿刺和定点穿刺。动脉内瘘穿刺方向针与静脉针穿刺方向可以相同,但不宜选择在同一根血管。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10cm以上为宜。双针穿刺原则为患者血液透析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②经血管通路建立后,血液从患者的动脉端通过血管通路引流出体外,后经血液泵的驱动带动下流经透析器。③在透析器中,反方向流动的碳酸氢盐透析液与血液均通过半透膜,后互相交换起到血液净化的作用。④患者行血液透析,血液流量最低维持在200-250ml/min。首次透析血流速度宜适当减慢,可设150-200ml/min.存在严重心律者,可酌情减慢血流速度。⑤常规下,均采用肝素化对患者实行全身抗凝,并观察患者抗凝状况。

2 护理方法

2.1 透析全程护理

2.1.1 透析前 基本操作内容:①患者入院后,我院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该疾病的病理知识及血液透析的具体事项,旨在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及焦虑等负面情绪,减轻家属的担忧之情。②准备血液透析所需仪器、设备,并检查其性能。③室内温度、适度的调控及卫生基础设施的管理需到位。④获取患者个人资料,根据性别、年龄、尿量及是否具有原发病等信息确定药物剂量。动静脉内瘘管闭塞者需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瘘管修复治疗;临时性静脉插管者,行插管检查,是否已固定良好及有无感染,或重新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血管,确定进针部位,首先予以消毒,后为患者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肝素经患者血管静脉注入首剂。

2.1.2 透析中 基本操作内容:①患者行血液透析中,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血压一次,记录下数据。间歇性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追加肝素,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呕吐、周身发冷、出汗或眩晕者,医护人员需立即测量患者血压,及时采取措施,为患者顺利度过4h血液透析提供保障。②加强管理血液透析,专人适时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转状况,确定血液透析液监测系统的完好及空气报警装置处于良好状态。③躁动不安者,为避免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穿刺针滑落引发渗血,需加强四肢固定。④适当的心理安慰与鼓励能促进患者全身放松,增强血液透析期间的耐心。⑤协助患者饮水及饮食,为血液透析提供基础能量支持。引导患者以肢体慢动作方式达到自我减压、放松全身的目的,由头颈、上肢、胸部、胯下及下肢循环渐进减轻肌张力,获取放松。⑥于患者血液透析结束前半小时内停止静脉追加注入肝素。⑦透析中并发症护理。低血压属于透析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周身冷汗、呼吸受阻、心跳节奏紊乱、面部无血色及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一旦患者于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医护人员应果断停止超滤,同时降低血流速率,摇低床头,为患者静脉输入100ml-200ml的生理盐水。如血压好转,逐步恢复超滤,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无好转立即寻找原因,进行干预处理。肌肉痉挛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痉挛性疼痛,采取局部热敷、按摩方式予以干预,未起效者,改为静脉输入高渗盐水或高渗糖,其中,高渗糖主要针对非糖尿者[1]。再者,失衡综合征是透析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烦躁及肌肉痉挛等,甚者昏迷或突发死亡。一旦患者出现失衡综合症,予以浓度为50%、剂量为40ml-60ml的葡萄糖静脉输入,也可输入40ml高渗盐水,其中,葡萄糖静脉输入仅针对于非糖尿病者。

2.1.3 透析后 具体操作:①测定患者血液透析效果。经血压测量,低血压者不适宜离开血液透析房,需医师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血压稳定后方可离开。②穿刺部位渗血者,经医护人员予以适当力量按压渗血处10-15分钟后,经确认无血渗透方可离开血液透析室。③饮食指导。因透析消耗患者大量能量,透析结束后急需制定饮食方案为患者身体提供营养支持,如提倡患者建立高蛋白、高纤维及高矿物饮食结构,适当控制磷与钾的摄入量,同时补充适量维生素[2]。

2.2 心理护理 我院医护人员为患者透析前开展健康宣教,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告知我院成功案例,增强患者自信心[3]。提高透析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定时询问患者身体感受,获悉是否出现不适;护理患者饮水与进食,顺利完成4h血液透析提供能量支持。透析结束后,引导患者建立高蛋白饮食结构,告知通过饮食辅助能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

以上论述,80例尿毒症患者经我院于透析前、中、后积极采取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透析,无1例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对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期间给予重视与关怀,能促使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透析效果。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 R459.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84-01

血液透析的目的在于替代肾功能衰竭所丢失的部分功能,如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内瘘是HD病人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显得非常重要,要实现这一点,血管内瘘的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9月~2007年3月共收治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15~80岁,内瘘病人55例,腹股沟置管6例,其中因高钾血症猝死3例,脑血管意外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者2例。

2 护理方法及注意点

2.1 血管内瘘手术后的护理

术后5~7 d内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应及时就诊。注意观察手术部位血流是否通畅,包扎敷料不可过紧,及时换药更换敷料,抬高术侧肢体,防止末梢水肿,内瘘手术后需6~8周待血管扩张,管壁增厚方可使用,若过早使用一定要确保穿刺一次成功,以免引起血肿,缩短内瘘寿命。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时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内瘘早期感染和手术有关,而后期感染常与穿刺点被污染有关,感染会使内瘘功能大大减弱甚至丧失,严重者还可导致败血症,是导致病人透析死亡的重要原因,需立即处理,对血管穿刺要求一针见血,避免血管壁的损伤。采用绳梯法或钮扣法穿刺,此法优点为:由于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运用均等,不会使血管形成狭窄;穿刺点不易渗,其缺点是不断更换穿刺点,将增加病人每次穿刺时疼痛,但此穿刺法可延长瘘管使用寿命,从而取得病人的配合[1]。

2.3 血透透析中防止血栓形成

内瘘手术3个月内血栓形成,通常和血管吻合技术有关,需手术处理,后期多因血流量不足或脱水、低血压、高凝血等因素促成有关。反复定点穿刺可导致静脉壁纤维化和狭窄,进一步促发凝血亦是重要因素之一,应让病人局部热敷或用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扩张内瘘血管[2]。

2.4 血液透析结束时的护理

由于动脉化血管压力高,透析结束时若处理不好就会发生血肿,直接影响下次透析和血管内瘘的寿命。血液透析结束后,我们主要采用压迫止血法,拔针后迅速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垫按压,常以食指及中指压迫皮肤进针点及血管进针点,手臂可稍抬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压迫时间和压力应恰当,以不渗血及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时间为5~10 min,也可用压力止血邦迪、钮扣式止血带及纱布卷止血,血止后,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即可。

2.5 血液透析间期内瘘的护理

人体用于制作内瘘的血管极为有限,在建立内瘘时应遵循先做上肢,后做下肢,先做非优势侧,后做优势侧,先远端后近端的原则。一般首选的是非优势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的吻合,因为此部位建瘘最容易,术后病人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内瘘仅能供透析使用,禁止在此推注高渗液体,以防静脉炎,避免剧烈运动、抽血、测血压、提重物等。透析结束24 h后,穿刺处反复用热毛巾湿敷,平时应加强手臂锻炼,使血管扩张充盈,并且教会病人配合保护自身内瘘,应做到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这样就可以延长内瘘的寿命,提高透析效果。

2.6 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

血流量不足:其临床表现为瘘管的杂音震颤减弱,动脉管道负压增大,泡沫形成,穿刺引血后管道充盈不足,其原因可能为功能性狭窄,一时血管痉挛,也可能为器质性狭窄,反复穿刺后血管内膜增生,致管腔狭窄,处理方法为功能性狭窄用热敷,器质性狭窄需行血管扩张术。

感染:其临床表现有瘘管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瘘管闭塞,全身发热,寒颤,血培养阳性,重者败血症,其原因为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血液透析结束后淋浴,穿刺针污染,穿刺处消毒不严,其护理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提高穿刺技术水平,力争一次成功,并确保止血有效,切忌定点穿刺侧肢体抗炎治疗,以防“祸及瘘管”。

假性动脉瘤:临床表现有瘘管静脉过度扩张成瘤状,其原因为过早使用内瘘;定点穿刺;穿刺技术差;血液反复外渗,血肿形成。其护理措施为待血管成熟后使用,采用阶梯法穿刺,穿刺时选好穿刺点,力求一针成功。

3 效果评价

经医生和护士的正确指导及新病人向老病人请教保护内瘘的经验及注意事项,病人中1例因在第一次使用内瘘时穿刺失败而发生血肿,经热湿敷等措施后血肿消失,1例病人因年老体弱,未加注意锻炼及透析间期护理导致内瘘失败。其余病人内瘘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1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61例,男43例,女18例,年龄22~68岁;接受透析治疗的时间6个月~5年,平均23个月。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为临床透析治疗中病人常见的不适,由专人统一向病人讲解说明,让病人选出所存在的问题,表中内容不够的可自行增添,由调查者统一记录。

2 结果

调查病人100%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但主要集中存在以下方面,卧位不适,疲乏48例,占78.7%,困而不敢睡,担心穿刺针眼渗血,担心凝血39例,占55.7%,卧位就餐不适应28例,占45.1%,头痛25例,占41.0%,不敢翻身,担心穿刺针脱落21例,占34.4%,皮肤瘙痒20例,占32.8%,恶心、呕吐16例,占26.2%,寒战、发热12例,占19.7%,低血压、出冷汗9例,占14.8%,胸痛、呼吸困难5例,占8.2%。

3 讨论

根据病人存在的不适,逐一进行原因分析。本组病人有48例感觉透析3~4小时时间太长,感到疲乏,进一步询问,有25例透析时间少于3个月,还不能适应连续卧床3~4小时;13例有皮肤瘙痒,不能久卧,大部分病人不敢或不会更换。担心渗血和凝血而不敢入睡的病人都曾经发生过渗血和凝血。为了补充能量消耗,减轻饥饿,透析过程中要求病人适量进食。卧位进食多数病人都很不习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需要护士耐心指导帮助。头痛是血压过高所至,肾病病人多并发有高血压,血压过高必然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等。担心穿刺脱落不敢翻身是透析前宣传工作不够或宣教内容不全使病人出现多余的担心。皮肤瘙痒是肾功能衰竭导致毒素由皮肤汗腺排出,刺激皮肤所致。因此瘙痒往往在透析时和透析后更加严重[1]。恶心、呕吐多发生在透析初期,随着对机体内肌苷和尿素氮等毒素的不断清除和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症状的发生会进一步减少。寒战、发热是透析器、血液管路或透析液中致热原引起的,多发生在透析1~2小时,一旦发生病人的体能消耗过大,连续几天都会感到疲乏不适,曾发生过热源反应的病人易多虑。心慌、头晕、出冷汗、胸痛多发生在透析开始早期,其主要原因是上机时流量升得过快,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突然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

4 护理对策

4.1 改善设备:2002年我院逐渐购进了自动折叠沙发床,病人可根据需要调整,又便于坐位或半卧位进餐,还可以使用床边餐桌,这样符合生理需要又减轻疲劳。病人感到较为舒适。

4.2 加强透析前的宣传力度:对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渗血、凝血、寒战、发热等现象的原因向病人解释清楚,明确告知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治疗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病人不至于惊慌失措。同时应加强巡视、观察,对于寒战的发生应及时应用小剂量杜冷丁(25 mg)静脉滴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可预防性的应用小剂量的异丙嗪和地塞米松。应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及其消耗材料,要加强透析器的冲洗和灭菌,以减少某些热源反应或过敏反应的发生。

4.3 严密观察病情:按规定时间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有血压升高时应及时应用降压药物,有恶心、呕吐、头痛征兆时,可给予镇静、镇吐药,避免症状加重。心率

4.4 不良反应:常规透析的病人约有10%发生恶心、呕吐,原因是多方面的[1],告知病人随透析次数的增加逐渐好转,使其树立信心,必要时给于胃复安等预防用药。瘙痒症状明显的病人,透析前可口服安定、扑尔敏可减轻症状,必要时给于温水擦洗或涂以羊毛脂、樟脑剂等。

4.5 指导病人合理进食:透析前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防止过早饥饿或发生低血糖。透析2小时时协助病人进食,以补充能量消耗,防止低血糖。

4.6 加强透析技术管理:(1)上机前详细了解病人的心血管情况,有无出血征兆,必要时可输入适量液体 (200~300 ml),上机流量的调节因人而异,逐渐调节到所需求的流量,防止短时间内流量过大引起的不适。(2)上机前明确了解病人在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情况,确定合适的脱水量,防止出现失衡综合征。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10)

【关键词】血液透析;饮食;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170-02

现代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慢性肾衰竭病人生存时间大大延长。然而透析病人因水分及尿素的长期堆积,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使胃肠蠕动变慢,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造成营养摄入不良,或者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同时,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蛋白质流失增加等原因使病人的营养状况恶化。良好的营养状态可防止或减轻并发症、改善透析效果,从而增强病人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延长病人的存活期。因此,长期血透病人的饮食护理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饮食护理要点

1.1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血液透析可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时有促进蛋白异化作用,造成负氮平衡。因此,血液透析病人应比保守疗法病人摄取更多的蛋白质。蛋白摄入量根据患者透析次数决定。每周两次的患者以1-1.2 g/(kg.d)较合适;每周三次的患者,以1.5g/(kg.d).注意蛋白质的优质化,50%-70%应给予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蛋清、牛奶、瘦肉、鱼等动物蛋白,这样的优质蛋白比植物蛋白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产生代谢废物(如尿素)少。

1.2 摄入适量的热卡: 充足的热量能够抑制蛋白异化并维持理想的体重;若热量不足,食物中的蛋白质就会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由于蛋白分解代谢加快,糖原异生增加,可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推荐热量摄入并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血脂浓度和劳动强度适当增减。对于经常坐着,活动量小,状态稳定,不胖的患者,建议摄入热量35kcal/(kg.d);而对于活动量大,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的患者,一般摄入量为40-50kcai/(kg.d).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其比例应为3:1.应多摄取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可降低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以免加重动脉硬化。

1.3 维持水平衡, 限制食盐摄入: 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少尿或无尿,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饮食中尽量少吃水分多的食物。维持水平衡是预防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环节。透析间期进水过多引起水潴留,严重者可因循环负荷过重而死亡。透析中超滤过多会引起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和肌肉痉挛。原则上每日进水量=尿量+透析超滤水量/透析间隔天数+500 mL。判断水分限制的最好指标是体重的变动,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1.5 kg以内为宜。病人应每天在相同条件下、固定时间内记录体重和血压。喝热水比喝冷水解渴,水中加几滴柠檬汁或口含冰块均是控制饮水量的好方法。病人能否遵守液体限制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钠的摄入量。临床上常见一些新病人常常感到口渴难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限制盐。因为钠能潴留水分,食盐易多产生口渴感,增加饮水量。如食物中适当地限制钠盐,可避免口渴,常可自动减少饮水量,可防止水潴留、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透析中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来说,限盐比限水更重要。食盐量通常为3 g/d~5 g/d。

1.4 限制钾、磷的摄入: 血钾过高会引起心律不齐、心脏麻痹,避免使用高钾蔬菜,如菠菜、芥菜、苦瓜、干香菇、韭菜、高丽菜、冬笋、海带、金针、木耳、黄豆芽等;避免食用高钾水果,如香蕉、番石榴、哈密瓜、香瓜、葡萄、橙子、杨桃。需特别注意高汤、浓汤、生菜等含钾高,亦应少食。吃蔬菜应先切再洗,再将菜烫过,倒掉汤汁再煮,而水果1 d只能吃2次,吃之前最好浸水1 h~2 h再食用。其他如中药汤含钾量相当高应慎服。降低食物中的钾含量,可通过浸泡、煮沸、超低温冷藏等方法除去食物中的钾。及时监测血钾浓度,并根据尿量随时调整钾的摄入量,以避免血钾过高或过低

1.5增加钙的摄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肾性骨营养不良又称肾性骨病,是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而引起的骨病。高磷血症是引起肾性骨病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在饮食中限制磷的摄取就极为重要。低磷饮食是透析病人避免高磷血症的第一步措施。磷主要存在于奶制品、蛋黄、动物内脏(心、肝)、虾仁、花生、坚果类、豆制品等食物中,注意适当控制;菜汤中含有溶解的磷,应少喝为佳。

由于透析病人活性维生素D缺乏以及机体对活性维生素D作用抵抗,且饮食中限制磷的摄入,往往造成血钙浓度偏低。应在严密监测血清钙磷水平条件下,给病人补充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 病人在透析中不可避免地丢失水溶性维生素,加上限制高钾、高磷食物等因素,减少了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应及时给予补充,特别是叶酸和维生素B。 另外,微量元素在尿毒症血透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血清锌减低会影响尿毒症血透病人动静脉造瘘吻合口的愈合,合理地补锌可促进吻合口愈合,补充铁可改善病人的贫血状况。为了补充铁质,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血液透析病人可多食牛肉、羊肉、猪肉、肝脏、猪血等,限制饮食中铜的摄入量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通过加强对病人的饮食护理及对病人进行膳食指导,使病人能主动配合调整日常饮食,可有效地改善机体微量元素的含量。

2 饮食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注意做好心理护理:

焦虑、忧郁、恐惧、悲哀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而使病人食欲降低,进食减少,甚至厌食;而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则会促进食欲,保证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饮食护理中切不可忽视心理护理,促使病人精神愉快,提高对饮食疗法的依从性。对不能严格控制水分的病人,要耐心地进行交谈,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违反医疗原则的行为,使病人懂得容量负荷过重对心脏和血压的不利影响以及在透析中超滤过多会发生的并发症,使病人能自觉地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以促进早日康复。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11)

【摘 要】目的:探讨对血透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94 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舒适度,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尿毒症;舒适护理

对血透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患者接受规范血透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均系我科长期血透患者,男119 例, 女85 例, 年龄35—88 岁, 平均年龄为63 岁,均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

1.2 方法

对115 例患者在血透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1.3 结果

采用我院患者意见征询表调查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很多改善。

2 护理

2.1 血透操作前的护理

2.1.1 环境的安排

科室运用5S 管理以达到规范化管理,血透区域用空气净化器净化, 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安静少干扰,温湿度适宜,患者正前方安置电视机,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或画面。病床可摇高坐起,设床栏、床桌,并班班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

2.1.2 心理舒适的护理

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对预后易产生忧虑、恐惧心理,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血透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有效利用患者家庭的支持系统尤为重要。与患者进行诚恳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

2.2 血透中的舒适护理

2.2.1 血管通路的选择

血管通路分为临时血管通路和长期血管通路,临时血管通路有颈内静脉插管和股静脉插管;长期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和永久性插管,以自体 动静脉内瘘优先考虑,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点,采用钝针穿刺,并与透析管路相连,减轻病人疼痛,在患者处于舒适体位的情况下妥善固定,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及其活动量有多大、什么样的体位不影响血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以消除紧张、烦躁心理。

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内瘘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 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听轻音乐,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2.2.3 血液外渗的护理

加强巡回,若巡回中穿刺处有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迅速更换穿刺部位,24 小时后血肿处可用温水毛巾热敷。

2.2.4 饮食的舒适护理

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给低盐、低钾、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之物。饭前消毒毛巾擦手,不方便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后协助漱口,维持口腔清洁,促进生理舒适。

2.3 血透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透析24 小时后可温水毛巾热敷,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 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 震颤减弱或消失) 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3.2 有效利用家庭支持系统

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给予无条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患者感受亲人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下一次血透治疗。

患者如在家里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与本院医护人员电话咨询或及时到我院就诊,我们提供最舒适的优质护理。

3 结论

舒适护理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透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宏, 朱光启. 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