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07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1)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按照以下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在保障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落实的层面上,同时要大力推广形式多样的、并能够充分体现农村各个地方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达到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当然十中也提到,要努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一步建设。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

自2014年以来,承德县按照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积极把承德县的各个农村整改成符合具有北方山区特色的“环境整洁、田园风光、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虽然在一些地区,农民的收入会呈现逐年增加的状况,而相比之下农村文化的发展想要达到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的优良发展状态是远之又远。因此我们为了解承德县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现状,进一步深入农村调查,并且更深层次的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更优建设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一、承德县农村文化生活现状

承德县属于承德市的下辖县之一,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积淀丰厚。由于特殊的山区地形,使村庄分布十分分散,我们的调查地点涉及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等富有代表性的村庄,以便充分了解农民的文化生活情况。

近年来,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承德县重点打造了极具自身特色的三张文化名片,他们分别是朝梁子语录碑公园、城市规划展览馆和酒文化博物馆。但这些地标性建筑文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农村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处于初中文化水平,村民家庭现代化程度也普遍提高,手机或者电话成为主要通讯工具,电脑普及比较广泛。

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农家书屋各村基本具备,几乎每个村都有健身广场,还有篮球场等,像朝梁子村还具有特色建设妇女活动室、乌龙矶村还有光荣院。村民的业余时间活动种类很多,在广场舞盛行的今天,夜晚村中妇女在健身广场活动的身影天天可见,偶有文艺演出,约每半年一次。除此之外,还有送电影下乡活动,这在离县城较近的村子如乌龙矶村、路通沟村每三个月一次,较远的村子如辛家庄村则就是每半年一次。在条件比较好的村庄,如乌龙矶村,还会组织一年一次的集体旅游等活动。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每个村里的村民还会自发组织起秧歌队、舞龙队、马叉队,有的村子还会组织唱大戏。但是由于组织制度的不完善,这些活动并不能长久地坚持下来,在近几年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了人们饭后的谈资。村民主要业余活动集中在聊天、看电视、广场舞以及打麻将等活动。从更深层面来讲,这些活动的根本作用是打发时间,并不能在精神层面让村民受益,村中健康的文化十分贫乏。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文化活动经常性差,对传统节日不够重视。近几年农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经济发展中民俗却逐渐丢失。大部分村子没有规模性的文化活动。比较具有规模性的文化活动举办时间通常只是在春节前后,比如简单组织稍具文化气息的活动,如舞大龙、耍狮子、扭秧歌等。在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没有举行富有节日特点的庆祝活动,比如赛龙舟、赏月等。同时,农民在空闲时间的文化活动也极其简单,一般都是在家看电视或者录像带等,或者是在亲戚朋友家打麻将。由于活动地点除了在家就是外出,所以导致十分缺乏具有集体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一些前几年还有的活动如庙会、灯会,在近几年却停止举办。

2. 村委会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有些村中虽建有书屋或文化中心,并且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但是很多村民并不知情。在我们调查中,数据显示,有仍有7%的村民对村里举办的活动不知情。

3. 村中文艺工作者整体素质低、年龄大,缺少新鲜血液。民间文艺团队很多,但大都缺少高水平的优秀人才。由于基层的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在乡镇文化站没有正式的编制,这让许多有经验的“老文化人”不能专心工作,另一方面,因为工资福利待遇低,使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部分专业人员不能更好的做到爱岗敬业。而村中文艺团体一般都是自发形成,他们自筹经费,演员只有农闲时演出,务农放在第一位。这些人当中最高学历的大多也只是高中,并且他们都是靠自己I悟形成的各具特点的文艺专长,更不乐观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仅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只是为了自娱自乐,并不能更好的将自己掌握的相关技能教授给更为年轻的下一代,使这些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据我们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各村从事文艺事业的文艺工作者的年龄绝大多数集中在60岁上下,由于受到身体和工作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他们用来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都很少。因此,农村文化活动缺少年轻人参与,农村文化事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4. 农村男女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差别极大。女性参与程度较大,但年龄偏高,大多在40岁以上,以五六十岁人为主。男性对文化活动兴趣较低,业余时间大多数会选择在家看电视、打麻将等。

5. 村民的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影响小。很多村民知道村中正在举办文化活动,但对这些活动并无兴趣,甚至有些人对这些活动感到不理解,认为过多的参与这些文化活动会耽误农活,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认为是不务正业。同时,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频率不高,不能将文化活动持久并长期的坚持下去,由于村中人口分布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造成部分文化活动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横向辐射面小,导致群众的参与度很低。

三、原因分析

1. 基层领导干部的老思想。重视经济发展轻视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不全面、重视力度太轻。有的乡镇领导认为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是上级的事情,对此没有将文化建设工作提上相应日程上来,在以往的工作具体部署安排上,往往夸大经济发展作为物质基础的实质性作用,而忽视或轻视文化在发展中所起的思想政治的牢固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像重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教育工作等那般重视程度来重视村中文化方面的建设,他们看不到经济与文化之间具有极强的辨证关系,更看不到二者必须协调统一发展,没有认识到经济和文化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当村委会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时,农村的文化建设则会被忽视。

2. 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职能作用发挥不突出现象显著。如有的村子名义上有其独立且固定的文化站,或者有的村子实行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可调查中发现与此同时并没有独立的文化部门来与之应和。同时农村的文化工作一直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主要由于农村的文艺人才培训工作一直得不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因此,导致了许多上级曾经颁布的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中断,从根本上不能贯彻落实到农村中去,市里组织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并没有积极地参与。

3.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簿弱,且结构安排不合理。承德县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贫乏,一些活动场所及大部分必要的器材短缺,且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村中活动设施结构安排不合理。把棋盘安放在路灯的旁边,这在夜晚是看不见棋子的,男性村民只能在村中的路灯下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

4. 男性村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差。受传统观念影响,男性村民很少参与广场舞等活动,认为那些活动适合女性参与。同时,村中没有适合男人参加的文化活动,现阶段并没有如同广场舞风靡妇女一样风靡男人的集体文化活动。农村很多妇女没有正式工作,所以相比较男人有更多时间参加文化活动。

5. 忽视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人口流动性大,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和儿童成为村庄的人口主体。由于基层的文化建设的实施和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忽视了考虑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村里老年人都以务农为主,并且很多人是文盲。虽然每个村差不多都设置了农家书屋,但农家书屋的书,老年人根本看不懂,因而也并不感兴趣。有一个很现实的现象,有些村的农家书屋除了自家管理员外没有第二个读者;电影下乡多为抗战、近代片,多围绕乡镇中心工作编排,题材旧、没有吸引力。因此,该类活动也不能吸引农村大众的眼球,村民也因而失去了兴趣。

6. 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由于负责对全县群众文艺骨干进行全面培训工作的是县级的文体局,但局里受到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导致人才培养无法开展。如,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文化艺术的门类种类的不全,加上自身开展城镇文化活动的任务要求,所以培训文化专业人才时间有限,以致被搁浅。

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1. 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只有当决策者、执行者认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时农村文化才能得到持续的深层次发展。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发展,而是文化、经济共同发展。文化的发展会提升村民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基础,而经济发展又会反作用于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2. 加大农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恰当的宣传可以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当大家对文化活动真正感兴趣时,文化建设一定会得到人民的热切支持,那些被淡忘的民俗传统会逐渐回归,曾经热闹的传统节日会再次展现在群众面前。

3. 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文化部门努力向上争取用来建设文化层面的政策性资金和器材,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发展;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应充分保证各级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的到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研究并进一步解决由于农村文化服务内容的增加而需要扩充人员和经费产生的问题,确保文化服务活动能够顺利圆满地展开。县、乡、村各政府保证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发展和提高农村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实施专项的资金及时并且足额到位,构造合理的结构分布,进一步为保证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以及室外的健身场活动所等各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 大力创新文化活动新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文化部门和农村可以提倡组织开展村民运动会、村民歌手大赛等文化活动,让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积极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活跃的文化氛围,尽最大努力极大程度的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同时,文艺工作者可以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喜闻乐见的人和事创作并编排成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可以加大宣传深入农村演出。用创新的形式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提升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质量。

5. 重视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的全面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建设对丰富和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要将文化人才的全面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建设工作共同部署,共同大力推进。各级农村政府要提高成立专门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效率。保证尽最大可能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组织机构的合理性,高效建立各级乡镇文化站,尽可能配足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文化工作者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杜防.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8).

[2]窦蓓.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谭显珍,刘显成.永丰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6(07).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2)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十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的决定》。要求扎实推进美好安徽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而乡村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整合作用可以推动“美好乡村”的顺利实现。

随着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量整村推动项目开展,“村改社”而形成的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本文研究的是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置换、流转等方式,把现有的行政村界限打破,将地域相邻的几个村进行撤并,从而整合的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停留于硬件设施的城镇化改造方面,更应发展新农村社区的乡村文化,发挥文化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的作用。通过营造出类似城市社区的环境条件,使入住的农民以此为平台习得现代性而逐渐褪去其传统性,最终完成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角色转型。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经济相对较差,保障制度缺失

如果是在城市里,很多住户都能够得到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的教育、比较完善的生活保障服务,整体来说,生活水平品质比较好。但是在农村地区,所具备的社会保障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覆盖面狭窄,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还会有因为得病导致贫困、由于上学导致贫困、就业岗位少、无地可种等很多现实问题,农民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

农业的科技水平亟待提高,当前的农业科技水平不能与日益增加的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农村卫生服务机制不健全、设施不完备。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能力比较落后、设施老旧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就导致了现在的管理散漫、设施空置的状况出现。于此同时,因为长期的基层管理部门没有足够凝聚力,居民对基层干部没有向心力。基层党组织没有起到带头作用,甚至有些基层部门还会存在内斗矛盾,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2新农村建设围绕生活投入多,围绕生产投入少

从各地实践看,一些地方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修几条路,盖几排房,仅仅围绕村容村貌做文章,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甚至大拆大建,劳民伤财,严重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于是有了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的样板工程、形象工程。针对农村脏乱差的现状,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切入点,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却忽视了发展生产这个首要任务,没能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仍是我国广大农民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农业基础很不稳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且年久失修,配套不全,功能老化;农村沟渠塘坝淤塞严重,致使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迫在眉睫。农民生活环境再好,如果生产发展不上去,日子过得不宽裕,这样的新农村就很难持久。

3社区居民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留守在家的以儿童、妇女和老人居多,作为农村建设主体的青年劳动力长期缺位。而且,受我国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的影响,致使农村精英大量流向城市,使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在建主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相对于城市社区。郝锦花等[6]认为,教育资源、农村精英从农村地区的流出使久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另外受市场经济和小农思想的负面影响,农村出现思想危机,集体主义、公德意识淡薄,部分农民过分看重金钱、利益,成风;消遣方式单一且不积极健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调不符[7]。

在调查的100位居民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的占到了70%,仅30%的人达到高中文凭。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和制约[8]。文化素质较低和技能匮乏,且该社区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9],缺乏必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居民的就业空间和条件十分有限,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文化娱乐。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只有在生产发展解决了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后,居民才有精力和热情追求精神生活。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应对措施

1一直以来,国家对农村文化发展直十分重视和投入,但光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拔款是远远不够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做得收入是当为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主要来源。实践中证明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的地方其文化发展也搞得很好。乡村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发展。因此,乡村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样才能让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以整个市场为导向,全面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努力发展和壮大农民群众经纪人队伍,通过专业化运作集体经济,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一些难办、难做的事情,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走有中国特色的集约化经营之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又要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稳步增长。逐步完善村级网络信息化工程,积极收集相关文化信息,开展有偿信息服务,寻找有适合的企业加盟乡村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经济合作体,村里面可以从中提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样做既节省了农户的费用,也增加了地方的收入,同时也增加集体的收入。

2尽快制定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同志就针对农村政治活动提出了很多意见;而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新中国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并给出了新的定义;以农村的小康建设为焦点话题和目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内容多元化、各类名称以及不同重点的新农村形式,虽然具有多样化,但是都是针对某一方面尤为突出的,精小但是具体,最主要的因素是缺少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规划。

当前三农政策随着经济的变化调整过于迅速,导致没有确定统一的目标,经常转移重心,导致出现目标不明确,实施方案没有秩序等现象。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村建设的政策,虽然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投入资金过于分散,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效果不好。因此,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方案,并且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三农问题。对各种政策和资金投入进行整合,统一的规划到完整的体系中去,使其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与三农话题和工作相关的部分应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方针,避免出现因创新而经常改变政策的现象,制定整体规划,并且始终执行这一规划,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 对农民定期进行培训

农民的培训十分重要,基金会可以为农民建立教育基地,并且配备各种实验室、计算机机房以及技能实验室等各种较为先进的设备,并且分配各种技能老师,并且吸取德国的教育模式,双元制教学,支持并资助留学生到德国进行培训。为农民聘请专家进行授课,逐渐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技能。

结语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意愿,在调查中,当问及“相比较住进社区前的生活,你更喜欢现在还是以前的生活”时,98%的居民选择是现在的生活。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居住条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社区居民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但同时,乡村文化建设的滞后和匮乏,影响了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发展新农村乡村文化是全面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3)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的决定》。要求扎实推进美好安徽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而乡村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整合作用可以推动“美好乡村”的顺利实现。

随着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量整村推动项目开展,“村改社”而形成的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本文研究的是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置换、流转等方式,把现有的行政村界限打破,将地域相邻的几个村进行撤并,从而整合的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停留于硬件设施的城镇化改造方面,更应发展新农村社区的乡村文化,发挥文化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的作用。通过营造出类似城市社区的环境条件,使入住的农民以此为平台习得现代性而逐渐褪去其传统性,最终完成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角色转型。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经济相对较差,保障制度缺失

如果是在城市里,很多住户都能够得到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的教育、比较完善的生活保障服务,整体来说,生活水平品质比较好。但是在农村地区,所具备的社会保障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覆盖面狭窄,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还会有因为得病导致贫困、由于上学导致贫困、就业岗位少、无地可种等很多现实问题,农民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

农业的科技水平亟待提高,当前的农业科技水平不能与日益增加的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农村卫生服务机制不健全、设施不完备。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能力比较落后、设施老旧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就导致了现在的管理散漫、设施空置的状况出现。于此同时,因为长期的基层管理部门没有足够凝聚力,居民对基层干部没有向心力。基层党组织没有起到带头作用,甚至有些基层部门还会存在内斗矛盾,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2新农村建设围绕生活投入多,围绕生产投入少

从各地实践看,一些地方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修几条路,盖几排房,仅仅围绕村容村貌做文章,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甚至大拆大建,劳民伤财,严重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于是有了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的样板工程、形象工程。针对农村脏乱差的现状,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切入点,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却忽视了发展生产这个首要任务,没能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仍是我国广大农民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农业基础很不稳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且年久失修,配套不全,功能老化;农村沟渠塘坝淤塞严重,致使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迫在眉睫。农民生活环境再好,如果生产发展不上去,日子过得不宽裕,这样的新农村就很难持久。

3社区居民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留守在家的以儿童、妇女和老人居多,作为农村建设主体的青年劳动力长期缺位。而且,受我国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的影响,致使农村精英大量流向城市,使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在建主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相对于城市社区。郝锦花等[6]认为,教育资源、农村精英从农村地区的流出使久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另外受市场经济和小农思想的负面影响,农村出现思想危机,集体主义、公德意识淡薄,部分农民过分看重金钱、利益,成风;消遣方式单一且不积极健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调不符[7]。

在调查的100位居民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的占到了70%,仅30%的人达到高中文凭。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和制约[8]。文化素质较低和技能匮乏,且该社区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9],缺乏必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居民的就业空间和条件十分有限,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文化娱乐。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只有在生产发展解决了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后,居民才有精力和热情追求精神生活。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应对措施

1一直以来,国家对农村文化发展直十分重视和投入,但光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拔款是远远不够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做得收入是当为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主要来源。实践中证明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的地方其文化发展也搞得很好。乡村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发展。因此,乡村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样才能让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以整个市场为导向,全面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努力发展和壮大农民群众经纪人队伍,通过专业化运作集体经济,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一些难办、难做的事情,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走有中国特色的集约化经营之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又要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稳步增长。逐步完善村级网络信息化工程,积极收集相关文化信息,开展有偿信息服务,寻找有适合的企业加盟乡村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经济合作体,村里面可以从中提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样做既节省了农户的费用,也增加了地方的收入,同时也增加集体的收入。

2尽快制定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同志就针对农村政治活动提出了很多意见;而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新中国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并给出了新的定义;以农村的小康建设为焦点话题和目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内容多元化、各类名称以及不同重点的新农村形式,虽然具有多样化,但是都是针对某一方面尤为突出的,精小但是具体,最主要的因素是缺少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规划。

当前三农政策随着经济的变化调整过于迅速,导致没有确定统一的目标,经常转移重心,导致出现目标不明确,实施方案没有秩序等现象。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村建设的政策,虽然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投入资金过于分散,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效果不好。因此,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方案,并且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三农问题。对各种政策和资金投入进行整合,统一的规划到完整的体系中去,使其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与三农话题和工作相关的部分应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方针,避免出现因创新而经常改变政策的现象,制定整体规划,并且始终执行这一规划,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 对农民定期进行培训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保障群众民利为根本,以加强基层民主议事协商为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议事协商、同心共建机制,努力开辟一条联系群众、汇聚群力、优化决策、强化监督的建设议事新途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资金支持和决策咨询参考,为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议事协商。由村党组织统一部署、协调和实施共建参议工作,充分尊重社会各界人士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做到先协商后决策、先协商后通过、先协商后实施、边实施边协商。

2.增进共识、同谋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反映村情民意,畅通社会利益表达沟通渠道,通过民主协商增进共识。充分发挥本村籍在外成功人士和社会各界精英的智力资金优势,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出资出力,共建“美丽乡村”。

3.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结合村庄人口规模、区位特点、产业导向、人文优势等,加强在共建参议会组织架构、会员构成、议事内容、协商方式等方面的探索,注重突出自身的特色亮点。

4.灵活简便、讲求实效。把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制度与加强村务民主决策,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力求操作简单易行,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三、主要内容

(一)性质、宗旨和职能

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是具有统战性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农村社会各界人士议事协商的重要平台;是推进重大公共村务决策的重要辅助机构;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共建载体。

以扩大参与的广泛性、推动议事的民主性、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注重共建的实效性为宗旨。

其主要职能为: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共建共享。

(二)组织形式及内容

1.会员产生及机构设置。共建参议会会员不受籍贯、户籍、

年龄、学历、性别、职业等方面限制,按照广泛性、代表性的要求,主要包括本村联村干部,结对单位代表,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代表,本村籍在外成功人士,辖区商会协会、企业组织、专业大户,本村优秀外来创业人士,本村其他领域个别精英人士及关心支持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人士等。共建参议会会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道德素养和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热衷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

共建参议会设会长一名(建议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会长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会员一般由村两委班子集体推荐产生,也可通过个人自荐、组织物色、公开征集等方法遴选产生统一聘任。会员人数一般控制在30人以内,任期为三年,符合条件者可连任,根据需要届中可调整部分会员。

2.参议形式及内容。参议形式主要由会员大会、专题恳谈会构成。

会员大会:一般每年年初定期召开一次,遇工作需要可召开临时会员大会。议题主要包括:(1)听取本村上年度工作情况通报;(2)协商讨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修订及调整;(3)协商讨论研究本村集体“三资”管理、主导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重大项目建设、村庄改造建设及环境整治提升等事项。(4)协商讨论村民意见较为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5)其他涉及本村和多数村民利益的重大公共事务。

专题恳谈会:每年年初,由村党组织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年度专题协商计划和相关议题,并根据议题方案的性质内容、涉及地域群体、影响程度等不同情况,确定参与专题恳谈的范围和对象。专题恳谈会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由共建参议会会长负责召集。

3.共建形式及内容。每年年底或年初村党组织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研究确定年度实施的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公共设施项目,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发展建设共识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共建参议会成员和其他各界人士,按照共建共享、自愿参与的原则,以捐赠资金物资、协调政策处理、调解社会矛盾、提供规划意见、提出建议方案、实施扶贫结对、共建产业项目和投资开发建设等形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4.参议结果反馈及督办。建立共建参议会议事协商结果反馈和督办制度,每次会员大会及专题恳谈会后,要以会议纪要或报告的形式提交村党组织,村党组织应及时召开村级班子联席会议对相关意见建议和协商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并及时公开研究采纳情况,告知共建参议会成员,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办理落实。办理落实结束后应及时向相关组织和人员反馈。

四、工作步骤

我镇各村推行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制度从6月下旬开始至7月下旬结束。具体分为准备发动、组织实施、总结提升三个阶段:

(一)准备发动阶段

召开镇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成立镇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制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按照总体工作流程,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

1.筹备组织。各村成立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制度筹备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订具体工作方案。

2.会员推荐。在村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制度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在村干部、结对单位代表、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本村籍在外成功人士,辖区商会协会、企业组织、专业大户,本村优秀外来创业人士,本村其他领域个别精英人士及关心支持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人士中推荐产生会员。

3.会员考察。村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制度领导小组对推荐产生的会员对象逐个进行审核考察,在征得镇建立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制度领导小组确认后,确定会员正式名单。

4.召开会员会议。各村召开全体会员会议,选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通过《美丽乡村共建参议会示范章程》;根据建设发展需要,灵活设立共建基金和共建参议小组。

(三)总结提高阶段

建立健全各村共建参议会议事协商结果反馈制度和督办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注重突出地方特色,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五、工作要求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5)

一、新时代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的

关于乡村振兴问题,首先应该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细节的刻画。通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布局美的五美乡村发展模式。然而仅仅是看得见的五美,并不足以支撑起乡村振兴的未来。于是,有了城里人住乡下的“共享农屋”,乡村研学基地,景村融合发展等新形式的探索。可以预见,未来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应该是一个让年轻人愿意留下,小孩得到优质教育,老人享受舒适医疗,“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闲”的美丽乡村。

二、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任何事业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是人。近几年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外流已经成为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缺乡土治理人才。农村缺少有能力、有情怀、讲奉献的领头人。目前,农民普遍对村(社)一级干部感到不满意。有反映能力差办不了事的,有反映私心重服不了众,有些村级党组织搞家族化权利缺少监督等等,真正能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搞发展的村干部可谓凤毛麟角。二是年轻人返乡难。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就学后都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创业,乡村对他们而言缺少吸引力。农村基础设施没有城市好,教育医疗水平低,娱乐休闲没地方去等等都成了年轻人返乡的障碍。缺少年轻人的农村,就缺少激情和活力。三是人才留不住。乡村振兴最终靠的是人才,而各行业的精英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很难在乡土扎根,造成了乡村事业因循守旧,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

(二)任何事业的发展重要的保障条件是钱。新农村建设缺钱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再上台阶的难点问题。一方面是日常乡村治理运行需要经费。规范运行需要村干部在岗在职,让村民随时能找到人办事,难事随时能有干部帮助解决,村一级干部要放弃自身经济利益,全身心投入发展事业。目前除了由政府承担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外,一般村干部仍然按照误工补贴的形式进行弥补,没能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村庄建设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据了解,很多开展过美丽村庄建设的村,因为前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都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上污水处理、道路、绿化、路灯等设施的后续维护,和环境保洁等开支,乡村振兴急需大量的资金保障。其次是百姓增收难。老百姓不富,村庄建设的再好,也只是表面文章。而留守农村的多是低学历和老、病、弱、残。如何让这些人增收过上好日子,更应该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内在问题。

(三)任何事业的发展关键的方向盘是制度。有完善规范的制度才能引导乡村振兴走向正轨快车道。一是乡村治理体系仍需完善。一方面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多是自上而下的,镇、村一级按照上级部署,忙于落实各项工作,缺少主动谋划工作的空间和动力。因此,跟风应付,照搬照抄的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特色亮点越来越少。政策不接地气,落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近几年轰轰烈烈的污水治理,上级要求全面铺开,但有些村庄连新农村建设都没开展,就盲目跟进,造成了后期重复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议事制度仍需完善。现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存在流于形式,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因为农村缺乏强有力的议事和执行制度,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些发展项目因个别原因,受制于土地流转、征用难而搁置。二是乡村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调整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农村干部普遍缺少规划知识和长期规划的视野,但对规划方案的修改却有较大的主导权,因此造成了规划滞后、片面、短见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乡村的优质发展。三是要素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建房需求增加,而国土部门指标分配以人均用地面积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控制,造成土地指标理论上充足,实际紧缺的问题。乡村建设的用地保障已经成为一大制约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乡村振兴应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周边集镇为节点,通过规划引领,实现区域化统筹发展,做强核心集聚人气,特色产业引领点上出彩的发展格局。

(一)规划先行,提高规划前瞻性,严肃规划调整程序。一是要有区域观,跳出一镇、一村的范畴,从实际出发,根据交通、地域便利性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文旅配套等做好区域性的概念规划,再根据区域规划实施各镇、村的规划,从规划层面防止要素浪费和重复投资的问题。二是规划方案调整应实行责任倒查,规划评审意见要对本次规划在有效期内负责,杜绝一把手出意见,专家评审走过场的现象。村庄规划局部调整程序也应进行专家评审和报批,防止出现随意变更规划的情况。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6)

为了切实加强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实行统一管理,__市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纪委副书记、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任副组长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全市30个乡(镇、街道)也相继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纪检书记任副组长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村级都成立了纪检监督小组。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市委、政府领导包乡包村;市直副科以上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乡镇党委具体负责,各乡镇书记、常务副乡镇长、纪检书记也根据各自乡镇的实际情况包片包村;各乡镇都与所属村的支部书记签订了“一岗双责”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如孙家湾乡根据全市20__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结合全镇实际,确定了全镇20__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将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该乡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明确了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各项责任目标、责任范围。年初,分别与各村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细化到人, 孙家湾乡被评为20__年度__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孙家湾村被评为20__年度湖南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另外,我市还成立了__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组织机构,下设专门办公室,各涉农部门都指派了联络员。及时掌握和上报有关农村党风廉政的动态,目前我市市、乡、村三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日趋完善,工作运行正常有序。

为了有效开展工作,在全市30个乡(镇、街道)确定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各个示范点都建起了纪检监督小组活动办公室,并实现了六有目标,即有阵地、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档案、有设施。示范点的确立为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如来龙门街道办事处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队伍建设,在所辖4个村、7个社区党支部都配备纪检委员,将党风廉政建设阵地建立在基层,认真受理各类来信来访,竭力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将不廉洁行为杜绝在基层,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去年以来,该办各基层组织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7件(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件。去年以来,我们利用市委党校,组织师资力量对全市农村参训干部进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使得农村党风

廉政建设的开展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有了保证,奠定了基础。我们注重发挥农村传统优势,以廉政文化“七进”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大宣传、大教育的工作格局,全市上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强力推进,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在较短的时间里开创了新局面,迈上了新台阶。自20__年起,市委党校组织农村新任村干部进行专门培训,我们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培训内容。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党校进一步履行职责,以干训课堂为主阵地,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干训课堂,持续开展了“教师讲好、学员学好、结业考好,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满意”的“三好两满意”专题活动。主办及协助开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村支书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班次,授课50余场,其中党风廉政建设课堂就达10余场,培训干部8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和依法治村能力。同时,结合农村党建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密切配合,将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纳入“一课三会”,全市各村的农村活动场所都有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和廉政文化宣传内容。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利用全市342个行政村全部开通远程教育网络的有利条件,及时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和纪检监督小组成员了解全市动态,学习党纪条规,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发展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五项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基层民主建设长效机制,修订好村规民约,将党风廉政责任制、勤廉双述双评等制度由乡镇向村一级延伸;三是建立便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延伸便民服务链,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机构要上下衔接,三级代办;四是建立村级三资监管的长效机制,督促各村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村集体资产处置制度,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努力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五是建立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发生在农村基层干部中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促进基层干部勤政廉政,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展示新面貌新形象,切实解决好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如大障镇明确党政一把手对全乡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各支部书记对其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责任,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层层分解明确,一级抓一级,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了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立“五项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述职述廉制度。为加强村干部管理,开展对村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通过双述活动,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村干部的工作,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得到优化。开展党政主要领导与村干部谈话制度,共进行村干部谈话18人次。市纪委常委制定了农村基层党风联系点制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调研,现场接待,解决群众疑难问题,排除农村不稳定因素。市农业局制定了“__市农业局20__年农资打假工作方案”和“__市水稻良种推广补贴规范”,切实形成了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 各级各部门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去年元月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级级强责任,层层抓落实,不断完善制度,深入治理,强化监管,在落实减负惠农政策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年初,按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两个类别,市委、市政府分别与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4个市直有关单位签订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减负目标、任务和责任,同时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和个人将不予评先评优,对引发涉农案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严格追究责任。对省检查组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核实和整改。监督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严格落实上级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绝大部分补贴资金纳入“一卡通”发放管理,确保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给农民。开展春季开学收费专项督查。为突出抓好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严格整治违规收费和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今年上半年主要抓了春季开学收费督查。开学初期,市减负办和纪检、物价、教育等部门联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督查,确保了开学工作平稳有序。

根据《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中办发【20__】)21号文件,以及《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株纪办〔20__〕__号)文件精神,我们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__纪发【20__】)6号)、《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__农廉字〔20__〕3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对《规定》和《通知》)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作了周密布置,开展了专项督查工作,对农村基层干部分乡、村两级围绕遵守廉洁履职方面分别对“19个不准”和“22个不准”逐条进行了对照检查。自去年学习贯彻《规定》以来,农村基层干部无作风粗暴、、、独断专行、奢侈浪费、吃拿卡要等现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得到发展。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干部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村干部没有真正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没有把抓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工作被动应付,造成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些基层干部长期缺乏遵纪守法教育。二是干部作风问题。主要表现

为办事不公,自律意识、宗旨观念不强,宗族观念严重,工作作风散漫,简单粗暴;一些党员干部,与民争利;个别基层干部在农村低保中优亲厚友,搞特殊化。三是廉洁自律问题。主要表现为,贪污挪用相关费用;部分基层干部侵吞集体资产,挥霍浪费集体资金。四是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力量不强问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虽由乡镇党委领导,但主要落实在乡镇纪委,乡镇纪委书不少是身兼数职,非本职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加之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基本上也是兼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较多,受此影响,工作力量不强,工作不够深入。五是基层党支部管理不严问题。基层党组织是我们的战斗堡垒,是落实党的政策最前沿的生力军,但基层党支部管理有以下问题。1、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党员外出务工既没有加入当地临时党组织,也没回来参加支部的活动;2、党支部的学习及会议不够,一般只是在七一及年终总结开会,会议上对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学习多是蜻蜓点水式的。3、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强。一些党员开会就要求发纪念品,要吃要喝,而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不带头落实。总的来说,一些党支部纪律有点松散,部分党员作风有点不正,党支部管理有点不严,影响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号召力。六是村民民主管理不规范问题。从村一级来看,村民民主管理的机构及制度有待完善。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已有法可依,但村民委员会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如民主决策机制、村务公开机制、财务管理制度、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分工及职责、村务监督机制等等。在村民小组来说,问题更加严重。一些组长不是选举产生或者说是多年没有选举,一些组长长期在外务工。组上的财务管理不公开、不透明,组上的集体资金、资产流失;组一级议事不少是根据传统习俗,一些集体决议不符合法律规定,而组上决定后,权益受害者很难恢复自己的权益。一是教育有失偏颇,缺乏针对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基层党委政府往往是重部署轻落实,重表象轻实效,未能击中要害,没有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一些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使党风廉政教育存在“空对空”现象。二是制度游离实际,缺乏操作性。对相关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大部分乡镇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搬照抄,食而不化,不能将上级精神和原则要求本地化、具体化,使制度成了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三是监督相互脱节,缺乏实效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未能整体谋划和有机结合,不少监督形式徒有虚名,削弱了监督的整体效果。村民自治以后,对非党员的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纪律约束措施,出现了纪检机关、检查机关监督“盲区”。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针对当前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育、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1、继续抓好《规定》的学习贯彻。

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抓好典型经验推广。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组织开展对《规定》学习贯彻情况的检查考核,督促农村基层干部将学习贯彻《规定》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年度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真正使《规定》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准则。

2、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 “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两公开” 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进一步健全乡、村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管理机制,鼓励制作村务“流程图”、实行规范化管理。

3、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已经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地方,着力规范、完善、提高,确保依法行使监督职责;没有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地方,加快制订方案,加强指导督查,力争今年实现全市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本村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情况实行“一事一监督”,重点是集体资产处理(包括土地征用、征用费的分配使用、农民建房、村干部报酬等)、村庄建设规划、上级惠农政策的执行等方面进行监督。在全程监督过程中,如发现村两委有决策不民主、运行不规范等问题,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提出整改意见,村两委要及时纠正。

4、切实做好农村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

认真贯彻《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和新修订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积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加强对公开内容真实性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点题公开”、答疑纠错制度,推进农村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

5、完善健全以“村账乡代管”为核心的 “三资”管理制度。

根据__农廉字〔20__〕2号关于印发《__市“村账乡代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村账乡代管”。目前,仍有部分乡镇(街道)没有建立“村账乡代管”机制,有的已执行了“村账乡代管”的乡镇(街道)也还存在管理不规范, 制度不健全等方面问题,必需迅速整改到位,。在实施“村账乡代管”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交易平台,推进“三资”委托服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阳光管理。

6、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对 “三农”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集中整治损害农民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严肃查办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7、落实乡村两级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制度。

按照《规定》要求, 各乡镇(街道)、村要每年至少组织有机关干部、基层干部、退休(职工)老干部代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测评)大会,乡镇干部、村班子成员,特别是乡镇(街道)、村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大会述职述廉,由评议代表当场测评、并可作出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勤廉双述报告和民主测评结果由乡镇统一存档。

1、加强统筹部署。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切

实担负牵头抓总的重要责任,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乡镇、市直有关单位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农村业务工作同步推进。2、推进部门协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明确部门责任、强化监督检查。要切实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市委农村工作部农廉办要根据工作需要向乡镇纪检组织或有关部门安排、部署、协调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系统抓、抓系统”的要求,紧密结合职能特点,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同步推进。

3、加强督查指导。正确把握统一部署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和市里的部署,又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具体的推进措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典型引路,采取领导办点、单位联点办法,培育、树立示范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求突破、提层次、创特色。要强化监督检查,采取专项检查与一般检查、全面自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逐项整改,并根据情况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探索治本办法和措施。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7)

近年来,大邢庄乡党委、纪委按照上级党委、纪委的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组织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制度建设和健全监督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  强化领导,建立组织。乡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行政村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纪检委员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21个行政村都配备了纪检委员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年初与各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乡领导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听取汇报、通报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并明确要求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对所辖区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是本辖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班子成员分层包村,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到哪里。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首先是加强乡村阵地建设,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办公用具、有制度。其次是采取经常性的广播宣传,针对性的分析利弊,直接性的参观学习,广泛性的发送材料,重点性的集中教育,面对面的政策引导,典型性的启发教育,示范性的经验交流,固定性的标语专栏等形式向党员干部进行宣传。三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四是树立了邢付生、宋海建、韩广云等一批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关注农村基层、关注“村官”的良好氛围。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乡党委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第一个农村“三资”管理委托服务中心、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双述双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村组“三会”制度等办法,完善了干部监督体系。对群众关心的农村资产、资源、资金问题,乡党委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成立了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在普查登记、建立台帐的基础上,各村取消村组会计、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取消账户,在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账户。通过“三资”清查,共清查出农村资产、资源、资金1028万元,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2份,盘活土地56亩。积极推行了“三务”公开。各村建立了有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参与的民主决策小组,即村里的所有大事,必须警告过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公告、结果公示。坚持每季度检查一次政务公开情况,共下发政务公开简报4期。每季度对此项工作督查一次,年终全面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双述双评”,并将评议结果在乡政务或村务公开栏中公示。通过评议对前三名的进行奖励,对后三名的通报批评,并作为对农村基层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乡里成立了群众工作站,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化解矛盾纠纷。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土地邻里纠纷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闫庄村村民赵继明、赵继轩两家因宅基纠纷打了4年官司,乡群众工作站摸清情况后,分别做两家的思想工作,很快化干戈为玉帛。对于涉及支农、惠农资金,乡、村建立了为民服务中心,群众有事不用自己跑,由员全程代办。及时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省道217占地补偿如数兑付到群众手中。在为民服务的同时,乡党委重视对违纪党员干部的查处,去年共处理违纪党员4人,调整村支部书记3人。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扎实开展,有利促进了全乡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农村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正在稳步健康推进。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8)

二、抓党建、好班子。坚持以基层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治理促平安社区建设。一是要有个好班长。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村主任王丰华21本“村长笔记”记着村民260个心愿 他用生命践行承诺,朴素地记录了王丰华的学习之路、治村之道,从提升百姓素质的烟蒂换盐,到发扬国学经典教育、传承家风家训,入细入微。二是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强化政治引领,切实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以自治为要,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三、活机制、善经营。如安吉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坚持生态同步战略,率先提出生态产业化工作思路,借助创新驱动,用理性的乡村经营模式,唤醒了城市人“向往乡村”的感性消费观。一方面,该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另一方面,根据“宜游则游”的原则,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营造色彩农业景观带,通过农村节庆和品牌营销相结合,推动农家乐、季节性度假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临安区深入推进“新土改”。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将农村死产变为活权、活权变活钱,切实助推农民增收、改变生产生活。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等途径,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坚持发展“乡村人文美”的战略,内促外延,以文化践行美丽,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一方面培育村民对于本村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以文化吸引外来的消费,有力推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安吉县余村办事形成了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决策传统,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民情回应书)。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余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选择了走美丽经济的转型之路。村民以山林资源入股,村里流转了6000余亩山林,发展林下经济,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

第二部分:反思不足

一、思想创新不够。因循守旧,不愿创新。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维持现状,不愿去了解分析新的事物。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规划意识淡薄。对规划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规划看成是经济建设的“龙头”,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急功近利的侵占绿地,见缝插屋,规划不当,或不按规划实施,绿地的环境效能低下,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三、敬业精神不强。纵观我们在干事创业中的情况,乡村干部的敬业精神不强,害怕困难,有绕着走的意识,与浙江相比,差距很大。

第三部分:心得体会

一、科学规划走前头。要在全局性上做到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避免千村一面。规划者要深入调研,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努力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维护,必须被视作与开发同样重要的地位。要对全乡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体现农村特色。建议把规划作好后,一边建设,一边出去招商。坚持3——5年可或可见成效。

二、村民共建做示范。把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要制订乡村振兴长期规划,每年选定1——2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试验示范,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乡人大将发挥自身作用、走访选民群众,征集选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建议意见。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9)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4

1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及奖补资金的概念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是指农村村内户外关系到村民公众利益而国家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设施(如村屯道路、边沟、围墙、河道、水渠、塘坝、广场、村内绿化美化等)建设,每一个建设事项都必须召开一次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商议和民主决策的方式。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就是国家和各级财政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的建设项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或补贴资金。

2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由来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乡统筹和向农民提取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村税费以后,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和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并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的资金和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由村民自己出钱、出工。但是,税费改革后,国家不再向农民收取农业税、特产税等税收,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不再向农民收取统筹提留款,也取消了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同时,各种惠农政策也随之而来,农民种地不但不交钱,反而得钱,这样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再让农民自己出钱、出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资金来源。针对这种情况,按照2008年1号文件要求,2008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在黑龙江省、河北省、云南省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然后在全国推广。

吉林省普遍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工作是从2010年开始,当时,“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来源有以下6项:“一事一议”筹资。规定本村全年村民筹资每人不超过20元;“一事一议”筹劳。规定本村村民每个劳动力出义务工不超过15个,每个工规定为20元,即每个劳力筹劳折资不超过300元;村集体出资(没有硬性规定);社会团体或个人赞助(没有硬性规定);本乡镇配套资金。并规定乡(镇)配套资金与国家财政奖补资金的比例为1.5∶1;国家财政奖补资金。

3 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财政奖补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事一议奖补工作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已经6年,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是党和国家又一项惠农政策。通过6年的实践,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农民筹资、筹劳难。村集体要想搞建设,只要对村民有益的事村民全都同意,但是让村民掏钱、出工,不管是否合理,大多数村民不认可,有人是一分钱不掏,一个工不出;二是有资金的村集体,在一事一议建设上能拿出一些资金,但有些村资金紧张就不可能拿出资金搞一事一议建设,同时也规定不准举债搞建设;三是有些社会团体或个人对村级公益事业能进行一些捐助,但有很多的村是得不到捐助的;四是目前很多县、乡(镇)财政都很困难,很难拿出资金进行配套,大部分县、乡(镇)不配套或假配套。

针对上述问题,吉林省从2014年起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财政奖补资金进行了改革:一是资金的主要投向是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并不矛盾,美丽乡村包含村级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一步升级;二是从年初开始奖补资金就分配到县,实行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由县级部门日常监督,由省级部门抽查验收,合格后资金一次到位;三是在资金来源上,筹资、筹劳、村集体出资、单位或个人赞助、乡(镇)配套这5项资金不作为硬性规定。

4 村级和乡(镇)人员在“一事一议”中应做的工作

第一项工作,村委会主持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讨论所要做的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是否同意开展这个项目及所需资金,参加会议同意、不同意和弃权人都要签字,并做好会议记录。

第二项工作。如果表决同意要做这个项目,就开始制作《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书》。项目书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第一部分 ××村××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项目主管部门,一般为当地乡(镇)政府;项目申报(建设)单位 ××村民委员会;项目负责人,一般为村书记或村主任;项目投资总额(等于预算额);项目建设时间。二、项目提出背景(必要性)。主要介绍村屯坐落的位置,人口,劳动力,和建设这个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村民对这个项目的表决及大概所需资金。三、项目预算(预算表)。四、资金来源。前5项有来源就写,没有不写,最后写明审请国家财政奖补资金××万元。来源金额等于预算金额。五、工程建设工期,即工程开工时间和竣工验收时间。

第二部分。工程预算表(技术性较强的应聘请专业人员制作)。

第三部分。工程图纸(技术性较强的应聘请专业人员绘制)。

第四部分。施工前后效果图片。

第五部分。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记录。

第六部分。项目审批表。村委会、农经站、镇政府和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

第七部分。“一事一议”项目相关公示材料及照片。

第八部分。《筹资、筹劳明细表》,没有筹资、筹劳则省略。

第九部分。如果工程对外承包,按程序后,附承包合同及相关材料。

第三项工作。《项目书》做完,报乡(镇)农经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县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就可进行项目施工。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10)

二、抓党建、好班子。坚持以基层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治理促平安社区建设。一是要有个好班长。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村主任王丰华21本“村长笔记”记着村民260个心愿 他用生命践行承诺,朴素地记录了王丰华的学习之路、治村之道,从提升百姓素质的烟蒂换盐,到发扬国学经典教育、传承家风家训,入细入微。二是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强化政治引领,切实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以自治为要,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三、活机制、善经营。如安吉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坚持生态同步战略,率先提出生态产业化工作思路,借助创新驱动,用理性的乡村经营模式,唤醒了城市人“向往乡村”的感性消费观。一方面,该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另一方面,根据“宜游则游”的原则,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营造色彩农业景观带,通过农村节庆和品牌营销相结合,推动农家乐、季节性度假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临安区深入推进“新土改”。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将农村死产变为活权、活权变活钱,切实助推农民增收、改变生产生活。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等途径,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坚持发展“乡村人文美”的战略,内促外延,以文化践行美丽,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一方面培育村民对于本村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以文化吸引外来的消费,有力推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安吉县余村办事形成了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决策传统,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民情回应书)。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余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选择了走美丽经济的转型之路。村民以山林资源入股,村里流转了6000余亩山林,发展林下经济,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

第二部分:反思不足

一、思想创新不够。因循守旧,不愿创新。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维持现状,不愿去了解分析新的事物。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规划意识淡薄。对规划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规划看成是经济建设的“龙头”,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急功近利的侵占绿地,见缝插屋,规划不当,或不按规划实施,绿地的环境效能低下,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三、敬业精神不强。纵观我们在干事创业中的情况,乡村干部的敬业精神不强,害怕困难,有绕着走的意识,与浙江相比,差距很大。

第三部分:心得体会

一、科学规划走前头。要在全局性上做到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避免千村一面。规划者要深入调研,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努力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维护,必须被视作与开发同样重要的地位。要对全乡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体现农村特色。建议把规划作好后,一边建设,一边出去招商。坚持3——5年可或可见成效。

二、村民共建做示范。把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要制订乡村振兴长期规划,每年选定1——2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试验示范,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乡人大将发挥自身作用、走访选民群众,征集选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建议意见。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11)

乡村环境卫生是乡村文明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内乡县在推进县城“双创”(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村容村貌,连续两年,内乡县余关乡黄楝村、湍东镇红堰河村、赤眉镇鱼贯口村等15个行政村在全省甚至全国“美丽乡村排行榜”榜上有名,其它267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为了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乡村环境,乡村配备了保洁员,乡村保洁员战严寒斗酷暑,用汗水换来了乡村环境的整洁优美。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乡村保洁员却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尴尬群体。主要表现在:乡村保洁员身份尴尬。乡村保洁员是个新生行业,可谓新生事物,他们身份特殊;乡村保洁员待遇尴尬,乡村保洁员,由于种种原因,既没有正规编制,也没有工资来源渠道;既没有统一的工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工资发放时间。近些年来,乡村保洁员的工资大多由行政村临时性补贴来解决,或由乡镇财政从小城镇建设维护费用中临时解决;乡村保洁员队伍尴尬。毋庸讳言,乡村青壮年男女大都在潮起潮涌的打工经济潮流中涌进城市,即使留守在家乡的青壮年劳动力又因为乡村保洁员工资待遇低而不屑为之。因此如今的乡村保洁员大都是留守乡村的老弱病残人员在担当。

人大声音,是乡村保洁员的福音

内乡县“两会”上,内乡县部分县人大代表在内乡县人大科教文卫委主任徐盛敏指导下提写了《关于保障乡村保洁员工资待遇促进乡村环卫事业健康发展的议案》。

议案认为:乡村保洁员是乡村的美容师,他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冬斗严寒夏战酷暑,他们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令常人难以承受,但他们的工资待遇至今仍处于尴尬境地,与全县大力推行的美丽乡村建设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工资福利低、生活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的“三低”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全县各行政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亟待得到实质性解决。

议案建议:1、统一乡村保洁员工资标准,并从县财政城乡建设维护费用中统一列支;2、逐村确定乡村保洁员编制,确保乡村保洁员队伍稳定;3、着力改善乡村保洁员工作条件,加快环卫作业设施设备改造更新步伐,认真落实环卫作业安全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环卫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实现乡村保洁员队伍管理科学化与人性化。加大工资和岗位津贴向一线乡村保洁员倾斜的力度。建议直接从事垃圾处置、粪池清理、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等一线作业人员的特殊岗位津贴标准提高。酝酿设立专项考核奖励基金政策,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4、进一步加强环卫执法和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清洁环境的良好风尚,营造关心乡村保洁员、尊重乡村保洁员劳动成果、理解支持环卫工作的良好氛围。

掷地有声,落实有力

《关于保障乡村保洁员工资待遇促进乡村环卫事业健康发展的议案》在“两会”上反响强烈,县主要领导非常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