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0 16:24:23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1)

在这里,没有“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悠闲与安逸,有的只是争分夺秒的紧张和忙碌;没有激情与浪漫,有的只是清苦和平淡。他们摒弃欲利,默默地奉献着,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到基层办以来,我参与了全县后进村集中整顿、机关党建半年检查、村级常设干部集中轮训、村组干部报酬待遇调整审批和大学生村官保险办理及日常管理等方面资料催收统计,以及组织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在基层工作中,我看到各位组工干部在工作中的严谨、认真态度,绝不允许出现一丝差错,反复审核,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差异,平时工作不够细致,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问题,这让我找到了差距,在今后工作中需要严谨细致,加码磨砺自己。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51-04

Abstract:By apply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rves and operation of winter event sportsman resources in China's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unreasonable and irregular talent distribution and tendency of ice-and-snow "advantageous events" at prelimin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s indicates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of "three-level training" that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competitive sports has experienced severe impact. Therefore, it is supposed to depend on the "human resources-sportsman" optimal allocation of our ice-and-snow sports, with "late-starting advantage" theory,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pattern, "north-ice and south-development" strategy as breakthrough, to employ and allocate our limited winter event human resources most effectively.

Key words:winter sports;human resources; reserves; development

2014年2月12日,国家主席在俄罗斯索契看望参加第22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在我国大力倡导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冷静思考,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距离“体育大国”标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足。我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曾指出:“我们的长期计划是继续推广冬季运动。希望男孩女孩们可以去滑冰滑雪,并不只是东北地区,而是全中国。”由此可见,如何扩大、增加、完善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于实现“体育强国梦”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现状

多年来,“体育系统”内的三级训练网(高级、中级、初级三级训练层次)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输出的重要保障体系。从运动员 “金字塔培养模式”看,没有丰厚的塔基,就不可能打造精锐的塔尖。与夏季项目相比,冬季项目受场地、气候、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其开展规模呈地域性特点。打开中国冬奥会代表团的花名册,不难发现,运动员籍贯多为东北三省。为了更好地研究近年来我国冬季项目在训人数,本研究选取《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06-2013)》 间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提供积极的参考建议。

图1为对2005-2012年间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统计(注:2010年数据在《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11版)》中没有公布)。2005年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为6 281人,至2012年增至6 892人,增长611人,增长幅度为9.7%,虽然历时8年,但增长幅度并不显著。从曲线分布及变化情况可见,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在2006、2007、2008年间均呈下滑态势,尤以2008年达到最低点4 111人。其主要原因为在举全国之力完成2008年北京夏奥会参赛任务的前提下,我国冬季项目整体发展被暂时搁至,这也是造成2008年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下滑至最低点的主要原因。而2009年达到6 993人最高“拐点”,其原因为2008年在我国夏奥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我国冬季项目也不甘示弱,面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夺金重任,再次将我国冬季项目培养与发展工作提到重要日程。随着温哥华冬奥会结束,与2009年相比,我国2011年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下降504人。此种以“奥运争光”为目的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冬季项目人才溃乏的现状。

从对2005~2012年8年间运动员在训人数变化看,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人数并不稳定,尚未形成稳固的运动员增浮态势。与近年来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提高相比,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从业人数增长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其一,人员溃乏。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体育系统”办体育受到强烈冲击,现已陷入人力资源溃乏与萎缩的境地。在“体教矛盾”“学训矛盾”“成才矛盾”“出路矛盾”的影响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均不敢草率从事专业体育训练,致使本以“惨淡”的冰雪项目人才队伍极度溃乏;其二,体制冲击。2008年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组织模式变革也吹响了“集结号”,“体育系统”应该以何种形式存在,应该如何发挥绩效,成为“后奥运”时代的命题。

图2为对我国夏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统计,2005年404543人,2012年达604081人,8年间,人数增长199538人,增长幅度为49.3%。高于冬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增长比例39.6个百分点。

与我国夏季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相比(图3),2005年我国冬夏运动员在训人数比为1:64,即夏季项目运动员的在训人数是冬季项目的64倍;2012年比例为1:88。诚然,与夏季项目相比,我国冬季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地域限制、气候制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但与夏季项目1:88的人数差距相比,彰显出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人力资源的极度溃乏。

图4为对2005-2012年我国冬季项目“三级训练网”运动员在训人数的统计。统计曲线变化可见,2005年高中初级运动员分布比例为1:1.5:5.0; 2009年高中初级运动员分布比例为1:1.6:7.8;2012年高中初级运动员分布比例为1:1.7:6.8。从对2005-2012年近8年间高中初级“三级训练网”运动员在训人数统计情况看,虽然不同年代人数比例略有小幅的上升与下降,但仅以2009年最高比值为例,高中初级层次运动员分布为1:1.6:7.8;即7个初级层次的运动员即有1名运动员可以进入高级层次,中级层次运动员的输送比例为1:1.6,此种人才培养结构已不能堪称为“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试问此种不坚固的塔基,如何能选拔与造就出高水平的冬季项目“英才”。我国冬季项目暂时的“辉煌”,难掩后备人才不足的困境。

2.2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本研究在对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现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我国体育系统冬季项目人力资源储备已称不上“金字塔”型分布模式。后备人才呈非常态化“分布”。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青少年体育应以学校为重点,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重视文化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运动员接受学历教育,进而从整体上完善与优化竞技体育人力资源。” 《纲要》指明了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匮乏的症结所在。“体育”与“教育”分离,“体育”与“社会”偏离,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事业乃至冰雪运动人财物力资源“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

2.2.1 总体设想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资源稀缺问题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我国“体育系统”冰雪资源严重溃乏的情况下,通过积极调动“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办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将对我国冰雪运动“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2.2 实施方案

从冰雪运动发展布局看,以“后发优势”理论为切入点,借鉴国外各国冬季项目开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冰雪体育资源的“后发优势”。

从冰雪运动地域分布看,以“北冰南展”战略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全国、全社会力量发展冰雪体育运动,不拘泥于冰雪运动只局限于东三省的专利,吸引更多的省市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

从冰雪运动资源配置看,以“体教结合”模式为立足点,充分挖掘我国“教育系统”办冰雪运动所具有的“人财物力”资源优势与“学训结合”教育优势,使“教育系统”真正融入冰雪体育运动发展与冰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2.2.2.1 依托“后发优势”理论――规划冰雪运动人力资源

所谓“后发优势”,也被称作“落后得益”、“落后的优势”、“落后的有利性”等。就世界冰雪运动格局而言,欧美地区属于先发地区,中国则属于后发地区。拿欧美等冰雪体育强国已经开展了百余年的冰雪运动项目与我国冬季冰雪运动相比,我们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不足。因此,将“后发优势”理论借鉴并应用于我国冬季冰雪项目的提高与改革上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冰雪运动与欧美冰雪体育强国相比,无论在竞技水平、群众基础、冰雪产业还是体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为此,首先,我国冰雪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模仿、吸收国外冰雪体育运动强国发展的经验优势,提高冰雪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和风险;其次,通过向欧美学习,树立现代冰雪运动发展意识,拓展冬季项目发展布局;最后,通过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使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获得制度性后发优势。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科学地借鉴国外冰雪运动强国的成功经验,科学地将“后发优势”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冰雪运动“后发优势”的途径与重点,将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2.2.2 依托“北冰南展”战略――规划冰雪运动人力资源

“北冰南展”战略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意在让经济发达的南方省份也从事冰雪运动,进而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北冰南展”战略在我国已实施近30年, 由于受地域、季节等条件制约,我国冰上项目基本上都是在东北地区开展,实际上主要是在黑吉两省以及在辽宁省开展,且大部分优秀运动员也都是由黑吉两省输送的。从我国冬季项目开展的总体布局看,我国冰雪项目“北冰南展”战略还未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我国东三省冰雪资源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北冰南展”战略不失为提高我国冰雪运动“资源”增长的有效举措。

“北冰南展”战略的开展与实施,应有重点、有规划、有布局地进行,“南展”的重点与方向应选择“冰上项目”作为突破口。其主要原因为:从冰上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看,冰上项目中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等项目,要求运动员身材适中、体重适宜、协调灵敏、反应快速等,上述标准较符合我国南方人的形态特征;从冰上项目的场馆要求看,冰上项目只需要一块室内滑冰场地就可以开展,对室外气候条件没有严格要求。

由此可见,在我国冰雪项目体育人力资源大幅缩水,后备人才培养存在“断档”现象的情况下, 我国冰雪运动实施“北冰南展”战略对于我国冬季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双赢”选择。我国冰雪运动跨地域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与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南方省市从事冰上运动的积极性,加快冬季冰上项目社会化、规范化发展;引进竞赛机制,实行人才流动,优势互补,促进发展。我们期待着,随着更多的南方省市参与到冰上运动之中,进而使我国的“北冰南展”战略得到有效地实施,促使我国冰雪运动人财物力资源得到更好的调配与利用。

2.2.2.3 依托“体教结合”模式――规划冰雪运动人力资源

由于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不高,而且受地域影响仅仅在东三省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因此,虽然东三省在大中小学中也通过“百万学生上冰雪活动” 试图使冰雪运动真正地走进校园、走入学校,但由于冰雪运动对气候条件、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受校方场地设施的影响及学生主观意愿的制约,致使冰雪运动在“教育系统”中尚未得到深入开展。

以同在亚洲区域韩国的“短道速滑”项目为例:韩国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将短道速滑纳入教育体系,运动员按年龄、按阶段、按层次分布于“小学――中学――大学生――俱乐部(国家队)”各阶段之中,在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接受“冰雪项目”训练。韩国政府正是由于对“教育系统”办体育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才使“教育系统”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冰雪项目(尤其是短道速滑项目)优秀运动员。以美国夏奥会团队组成为例: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基本上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构成的。以斯坦福大学为例,2000年悉尼奥运会,斯坦福大学有34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比赛,共获10枚奖牌,其中,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3枚。美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赫的成绩,与其严密的管理体制密不可分。

引以为鉴,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体育的振兴之路,其根基也应牢牢地依托于我国“教育系统”庞大的人力资源。众所周知,“教育系统”具有生源优势、教育优势、教学优势、科研优势与场馆优势;“体育系统”具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经验优势、场地设施优势等,为此,以体育管理组织机构优化配置为平台,形成“小学――中学――大学――职业体育――国家队”的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但可以解决冬季项目运动员的“体教矛盾”、“学训矛盾”,而且也可以使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真正地成为“中小学生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员”,部分优秀选手将成为冬季项目“职业运动员”乃至代表国家队为国争光。

3 结语

以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托,以“后发优势”理论、“体教结合”模式、“北冰南展”战略为突破口,将使我国有限的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与配置。我们期待着无论从国家与地方层面,还是教育与社会层面均能更多地关心与关注冰雪运动发展,使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尚泽,等.亲切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N].人民日报,2014-02-08(1).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3)

1、组织到位,措施得力。针对目前全市苹果幼园面积大、管理相对薄弱的现状,市、县(区)林业部门都把加强技术支撑、提高幼园管理质量,作为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安排,下决心强力推进实施。市林业局制定下发了《在全市集中开展幼园质量管理年培训活动的通知》,要求市、县(区)林业部门要分阶段认真组织开展以冬季修剪、配方施肥、科学间作、拉枝整形等为主题的四大苹果幼园管理技术培训战役,明确提出全年完成培训500期,培训果农11万人次,力争3月底完成幼园管理任务,为了认真搞好这项工作,市上聘任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果园管理技术过硬的同志,成立了苹果技术咨询服务专家组,重点负责解决全市果园管理技术上的疑难杂症,为果园管理和技术培训提供周年咨询服务,并召开全市冬季果园管理技术集中培训活动动员大会,市林业局局长朱九林同志强调:各级林业部门要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对群众果品增收负责的态度,把管理和培训问题作为果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庄浪县通过制定《冬季果园管理技术培训方案》,召开培训工作现场促进会,大力实施“十百千万”技术培训活动,集中解决果园重点乡镇群众管理技术生疏的问题。县深入开展“万人学技术、千人进果园”活动,县乡领导带头学,技术干部全面学,分层次培训提高,力求全面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县把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果农素质、增强管理技能的关键环节来抓,针对果农普及与骨干提高两个层次,按幼园和挂果园分别进行培训,并配合党员冬训,对40岁以下的乡镇、村社干部和农村党员进行了全面培训。三县(区)依托市专家组技术力量,逐乡镇开展了苹果幼园早果丰产技术培训。

2、讲练结合,注重实效。这次冬季果园管理集中培训活动,各县(区)注重以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实地能剪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一是集中讲。专家组统一了技术口径和内容,培训授课人认真备课,语言简捷平实,图文并举,既有理论深度,更强调实际操作。二是现场练兵。每期培训都安排实际操作练习,由技术人员分组带领果农群众,针对果园拉枝修剪等难题,现地解答疑问,做到边学边练,融会贯通。三是走出去学。县、庄浪县分批组织乡镇领导、村社干部、果业技术人员和果农大户,赴省内天水等地,参观学习果园管理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技能。县、县组织乡村干部和果农到果园管理搞得好的、参观,学习,聆听技术人员和果农现身说教。四是请进来教。县依托部级苹果综合实验站,邀请等多位国内知名果树专家,为县、乡2400名技术人员和果农,举办了10期现代苹果提质增效技术讲座。庄浪县、县聘请西农大教授以及省果树所专家常年技术培训指导。区积极衔接省苹果产业专业技术骨干(师资)在赵堡村进行实地指导。五是对口帮。市上组织专家对县各类果园管理情况逐地逐园进行会诊,查找原因,对症制定方案措施,县、乡开展果园管理。6名务果能手受聘到县苹果面积最大的柏树乡,手把手现地传授果树拉枝修剪技能。

3、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全市果园冬季管理技术培训活动,坚持以培训促管理的原则,紧紧围绕当前全市果园管理薄弱环节。在安排上,市林业局集中狠抓了三个县(区),组织专家组先后为期一个月,在三县(区)逐乡镇进行技术培训,逐园进行会诊,制定技术整改方案,着力提升县、乡技术人员指导果园管理的技能,促使三县(区)果园管理整体上水平、上台阶;在培训内容上,重点针对苹果幼园管理和老果园改良,集中力量进行了拉网式修剪,着力提升果园管理水平,促使广大果农早见效益、增加收入。在技术措施上,全力推行拉枝、修剪两项技术,简化果园管理规程,加快实用技术普及推广,促使新幼园早果早产、挂果园丰产稳产。

4、简便实用,成效明显。在这次开展的全市苹果幼园管理质量年技术培训活动中,市、县(区)林业部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特别是培训中主推的“一年定干保苗、两年重剪长条、三年拉枝促花、四年成形挂果、五年保证丰产”的幼园管理技术,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不仅降低了管理技术的掌握难度,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果农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

5、强化检查,狠抓落实。在冬季果园管理和技术培训活动开展期间,市林业局主要领导先后对庄浪等县(区)冬季果园管理工作进行了督查。市局各包抓县(区)分管领导和市果办按进度也进行了督查检查。各县(区)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组织行政干部与技术人员包乡抓片,督促指导果农逐园落实冬季果园管理各项措施,集中开展幼园修剪和老果园的树形改良。等县基本完成了果园冬剪任务。

二、存在问题

整体上看,今年全市苹果幼园管理质量年技术培训活动开局良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现地检查和培训过程中发现,果园管理技术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县(区)对果园管理和技术培训的紧迫感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认识,组织推行不够有力,技术和管理措施不到位。二是安排部署不够扎实细致,针对性不强,主要反映在一些基本管理技术在果农中掌握的不够,修剪的果园比较粗放,该拉枝的未拉,该修剪的未剪。个别果农依然沿用“见头齐打、短截回缩”的修剪方法,严重滞缓了果树的正常挂果。三是部分乡镇果农参与意识不强,明显的反映在参加培训的乡镇、村社干部人数多,果农人数少,对果园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群众发动的不够充分,培训形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全县冬种计划面积4.5万亩,其中马铃薯0.5万亩,蚕豌豆0.5万亩,绿肥及牧草0.2万亩,冬播蔬菜3.3万亩。目前全县已种植蚕豌豆0.14万亩,绿肥(紫云英)及牧草0.15万亩,冬播蔬菜1.7万亩。从总体上看,全县冬种形势良好。

另外,计划改造低产茶园0.3万亩,改造低产果园0.3万亩,栽培食用菌2000万袋;发展大棚设施农业1000亩,已建大棚100亩,在建400亩。

二、工作措施:

(一)抓宣传、引导群众投身冬季农业生产。

县委、县政府在9月份就召开了全县冬季农业生产工作的专门会议,10月份及时下发了《县秋冬季农业生产指导性计划和实施意见》对今年冬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强调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宣传引导。一是广泛宣传冬季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利用会议、标语、横幅、黑板报、广播等各种手段,营造冬季农业生产的浓厚氛围。二是发动广大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做思想工作,到农户家中进行直接交流,引导群众,启发群众。三是进行典型宣传,以典型示范促发展。特别是利用各类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的形式进行生动的宣传,效果非常明显。种植大户既宣传经验和技术,又宣传效益和产值,群众接受得快,发展冬季农业生产的信心大大增强。通过宣传,我县广大农民群众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踊跃投身到冬季农业生产的高潮中去。

(二)突出结构优化,拓宽高效作物种植面积。

总结我县近几年来冬季农业生产的实践,我们觉得冬季农业生产,关键是要调整思路,要坚持以拓宽高效作物为突破口,立足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发展冬季农业生产。今年全县冬季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主要有鉴江镇、起步镇的0.5万亩马铃薯和松山镇的0.5万亩蚕豌豆。另外,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高效食用菌2000万袋。

(三)实践服务宗旨,抓实抓优各项具体工作

为使冬季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效益,我县围绕“实”、“优”、“活”三个字,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抓“实”:一是抓实科技培训,增强科技意识,增加科技含量,分类培训好各类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和示范重点户,全县培训6期,共培训县乡级干部600多人次,示范重点户130余人;二是抓实物资准备,备足良种、肥料、资金。三是抓实部门协调,做到步调一致共谋冬季农业结构调整。抓“优”:一是抓优质良种供应到点到户;二是抓优质服务到人到田到地;三是抓优惠政策落实,在资金、物资、人力等方面,对冬季农业结构进行倾斜。

(四)实行合理布局,以点带面树榜样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5)

日本学生的体育课,根据小学、中学、高中等的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小学的“体育”,主要要求小学生们“通过适当的运动经验来理解健康与安全,培养能贯彻一生的喜爱运动的资质和基础能力,并同时促进健康、提高体力,培养明快的生活态度”。

因此,日本小学生们的体育课,对1-2低年级的要求是遵守规则,重视协调性,通过各种运动游戏为今后先打下基础;3-4中年级则增加了“保健”单元,在各类运动课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讲义形式的课程,由老师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而5-6高年级则要求一定的纪录挑战。

出于这样的指导理念,日本小学的体育课,除了体操、跑、跳远、跳高、倒立以及保护地垫上的跳跃、翻滚等身体活动之外,还有跳绳、足球、篮球、棒球、排球、跳山羊、单双杠、呼啦圈、独轮车、自行车等器械或球类运动。

对于这些常规的体育运动,日本文部省根据各个不同项目,除了大方向的指导手册外,并没有特别硬性的达标要求,所以每个学校的具体目标,会制定得不一样。例如说跳远:我家小学生所在的学校,老师会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跳远纪录表”,学生们在每次上完跳远课后,记录下来每一次跳远的成绩——学校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跳多远的距离,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就好。因为这所学校认为: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运动”,作为一种教育,“体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运动精神,而不断超越自己,就是一种运动精神。

此外,还按季节划分出不同的体育课内容。例如冬季的耐寒马拉松训练、夏季的游泳课等。

这儿主要介绍冬季的耐寒马拉松训练和夏季的游泳课。

冬季耐力跑:1-2年级学生要跑2000米,5-6年级学生要跑4000米

今年冬天日本遭遇寒流,靠近日本海的地区,大雪都有一米之深了,我们所在的地区,气温也在零摄氏度到几摄氏度之间徘徊。但每天早晨路过女儿的小学时,依旧可以看到老师们正领着身穿短衣短裤的孩子们在绕操场跑步。

日本孩子大都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训练”,并全员参加“冬季持久走大会”——这算是日本学校冬季体育训练的一部分。

“走”这个字,在日语中就是“跑”的意思。“持久走”意译为中文,就是“耐力跑”。每年年底进入冬季开始,日本小学的全体孩子,利用早晨到学校的时间或者是课余时间,都去操场上跑步训练耐力。跑步时孩子们都必须换上白短袖和藏蓝短裤的“体操服”,穿得就像过夏天一样,有些不喜欢穿袜子的孩子,甚至还赤着脚。我曾问我家小朋友:大冬天短衣短裤地跑步,冷吗?小朋友回答我:跑到一身汗,怎么会冷!还说他们班的男孩子,例如就住在我们家西边的拓弥,跑得又快又好,而且连短袖运动服都不穿,赤膊上阵跑到面红耳赤,浑身蒸气,大冬天光着身子还大声喊热。

而冬季耐力跑的距离长短,是根据年级不同进行划分的:200米一圈的操场,1-2低年级绕操场跑10圈;3-4年级要求跑15圈;5-6年级则要求努力达到20圈。换算过来,也就是:1-2低年级跑2000米,3-4年级3000米,5-6年级4000米。

在经过差不多一个冬天的训练之后,一般在元旦寒假结束之后,学校会组织一年一度的类似冬季马拉松的“冬季持久走大会”,凡按要求跑完马拉松全程的,都会获得学校颁发的“完走证书”。证书上写着马拉松全程距离、所花时间等。孩子们将“完走证书”带回家后,妈妈都会宝贝般帮忙收起来,因为这意味着孩子的又一份成长记录。

夏季的游泳课:学生一定是一个赛一个黑,像从非洲回来似的

或许因为日本是个岛国的缘故,一般日本的公立学校,只要空间条件许可,都会按日本文部省的相关规定,修建属于学校自己的游泳池。所以如果夏天到日本来旅游,看到的日本学生们,一定是一个赛一个黑,个个都像刚从非洲大陆回来的——这都是因为日本学校的老师一到夏天,就领着孩子们在室外游泳池上游泳课,所以不管男孩或女孩,人人都晒得黑乎乎的。

夏天的游泳课也是根据低、中、高的不同年级而要求不一样的。

例如:1-2低年级,即使在日本文部省网站公开的“小学体育手册”中,也不叫“游泳课”,而叫“玩水”:低年级上游泳课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于水的亲近感,会在水里玩耍、移动、浮游、掌握玩水的心得和水中呼吸,并懂得注意安全;

而3-4中年级,则要求能够初步学会游泳。学习方法除使用安全海绵垫之类的辅助工具,就是同学之间的“互助”。例如:A同学和B同学两个人一组,A同学摒除重力,一条直线地浮在水面,而B同学则在前方牵引着A同学的手,慢慢朝前游动,两个人在老师指导下,按这样的方式互相替换着进行游泳练习。夏季快结束时,学校会进行“游泳考核”,学校一般教孩子们蛙泳和自由泳两种。在我家小朋友的学校,3-4年级同学,要求游泳考试蛙泳能游50米、自由泳25米。到5年级则要求蛙泳100米,自由泳50米。而6年级的毕业班,夏天的时候学校会组织“临海训练”,由有经验的老师领着孩子们下海游泳。

“临海训练”一般按年级分班组集体行动,因为最起码要在海边的民居住上一个晚上,所以对参加的孩子们而言,有点夏季的“海边夏令营”的感觉。

为了保证“临海训练”的安全,在训练开始之前,老师们会先在海边隔离出一片“训练区域”,而参加“临海训练”的负责老师、水泳指导员、医务人员等大人们,都必须穿上救生衣,以随时保护学生们的安全。对于个别游泳能力特别差的孩子,学校会在临海训练时,指定专门的老师负责,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除此之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每年夏天的游泳课,都还会有“着衣水泳训练”。所谓“着衣水泳”,就是指让孩子穿着普通的日常服装,在不小心“被掉落到水里”后,如何逃生和自救。因为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一个会游泳的人,平时穿上泳装如果能游525米远的话,若穿上日常衣服,泳力则起码减少一半,游到250米时便会精疲力尽。因此,即使学校教会孩子们游泳,但在万一遭遇水难事故时,如何掌握有效的自救方法和逃生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学校游泳课的“着衣水泳训练”,要求学生起码能知道以下几件事:

1.身穿日常服装掉落水中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身穿日常服装时,应该使用何种游泳法?要怎么游才最有效?

3.在身穿日常衣服的状态下,自己能游多远?需要花多少时间?

4.身上的衣服以及鞋子等,对于自己的泳力有什么样的影响?

5.能够边游泳边在浮出水面的同时,做到大声呼救吗?

6.在水中有必要脱掉衣服吗?

7.如果正好身边有浮游物,该如何利用?

8.如果水温非常低,该注意些什么?

9.平时出门去水边钓鱼或玩耍时,必须注意些什么?

除小学体育课之外,2011年开始,日本文部省出台一项新制度:规定所有中学的体育课必须增加“武道课”。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尊重并提倡日本“文物两道”的传统文化。各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从空手道、柔道、少林拳法、剑道、相扑等不同武道之中,选择一种作为学校必修的“武道课”。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6)

一、“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利用教育资源,“以能力为中心,以需求为目标,以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开发“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整合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与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培训课程,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接轨,以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为原则全面整合课程,形成多个教学模块,学生达到各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后,直接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并结合新疆气候特点,学生冬季(酒店经营淡季)在校学习,夏季(酒店经营旺季)到酒店顶岗实习实训,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两不断线,共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2004年9月该模式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2007年6月产生了新疆第一批由学校培养的酒店服务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007和2008两届学生的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试点学生中酒店服务员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分别为96.4%与100%。

二、“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创新了“校企互育、冬学夏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针对新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划分为冬学、夏训、冬学、夏训及预就业五个阶段,在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上循序渐进,由初学者最终至熟练者。

2.构建了“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课程教育。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而组织起来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从微观上看,它是某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直接对应,形成“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也使得职业教育同时突出学历性和职业性。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接轨,以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为原则全面整合课程,形成多个教学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达到1:1,设计由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高等教育的学历要求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学生达到各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后,直接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004年9月,作为自治区科研课题,酒店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认证试点工作在酒店管理专业 04级新生中实施,由于效果显著,被劳动部誉为“新疆模式”。2006年6月该课题结题,评价等级为A级。

3.校企联合,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夏训阶段即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新疆旅游旺季时安排学生下酒店顶岗实习,既解决了酒店的实际问题,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冬训阶段即在冬季酒店淡季时,学生返回学校学习,聘请酒店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利用这段时间安排学校教师为酒店员工进行培训。

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桃李园大酒店(三星级),是典型的前店后校模式。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任务的80%以上都在此完成。同时建立了两家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多家酒店鉴定了实习合作协议。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多年的努力,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都已初见成效,培养的学生在自治区酒店行业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需进一步探索,运行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在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等还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质量和运行管理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数量还需进一步充实,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3.人才培养模式及“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还需得到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

4.“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够。我院通过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加快酒店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和用人企业。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扎根新疆、服务新疆,必将在今后的不断完善中为新疆酒店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世界冬季运动项目起源于欧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 使欧美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着冰雪运动。统计数据表明,1924~1998年,冬奥会共产生金牌608枚,其中591枚为欧美国家所得,世界排名前8名的国家为:前苏联、挪威、美国、德国、奥地利、瑞典、芬兰、瑞士。尽管亚洲的韩国(9 枚)、日本(8 枚),在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跳台滑雪等项目上向欧美国家发起了冲击, 但是还没有动摇欧美国家垄断的地位。我国参加了6届冬奥会, 共取得了 10 枚银牌,还没有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尽管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等项目在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上夺取过金牌,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总体上讲我国冬季竞技体育运动还属于冬奥会的第三集团水平。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给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我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以来,历经30余年,共获得12金、22银、19铜,中国冰雪兵团在冬季运动项目上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从纵向上看,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现在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从横向上看,我国冬季运动项目无论是在竞技层面还是在群众体育层面,与世界冬季运动强国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当直面当前我国在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科学地制定冬季体育项目的发展战略,以实现冬季运动项目更好更快、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从普及与提高两方面的总体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冬季项目在我国普及程度低,参与人口较少,社会整体对冬季项目的认可与支持度不高,各地区间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开展冬季运动的地区主要集中东北三省以及新疆,其他省份尤其是南方省份冬季运动项目资源普遍匮乏,参加冬季运动的人较少,普及程度低。我国与发达国家参与冰雪运动人口比例关系相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冬季运动项目专业队伍力量薄弱,难于在国内形成真正的竞争局面,甚至有些对抗性的项目由于对手少而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比赛练习,不利于优秀运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体育院校中也面临着招生困难,分配困难,造成后备力量薄弱。在社会上,参与度低也反映了群众参与冬季运动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缺乏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

1.2专业人才缺乏,经费不足,科技投入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冰雪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依靠器材进行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训练、运动水平的提高。例如,目前我国冬季运动的训练工作还主要依靠国家的投入,在为数不多的开展冬季项目的省、市中两线出击,既要开展冬季运动, 又要迎接夏季全运会的考验,不可能全力以赴地抓冬季运动。在训练的投入上,在重视的程度上都受到限制。尽管我国对全国运动会的设项进行了调整,已经设了10枚金牌,但是这种体制上的制约因素还远远没有消除。在最近的几届冬奥会,大批运动器材的个性和比赛服装的改变,都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从事冬季运动项目科研的人员很少,科技投入不足,科研成果在冬季项目上应用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另外,教练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也有待提高,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知识。

1.3训练和竞赛管理体制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开展大都还是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没有形成成熟的冬季运动项目体育产业。虽然在我国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初级训练水平的俱乐部,但未形成规模,离产业化也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缺乏健全、完善的冬季运动产业,这是导致冬季运动项目在我国发展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

2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战略

2.1精心规划项目布局,加强冬季项目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

长期以来,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与夏季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冬季运动各项目间发展也不均衡,冬季项目在全国各地区间发展也不均衡。发展的不均衡反映了资源的非优化协调配制,一些地方资源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则存在资源过剩,造成资源的浪费。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在资源的配置上可以发挥其综合管理职能,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强对各种资源的宏观调控,加强冬季运动项目有关政策的顶层设计。比如大力推动“北冰南展”,扩大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覆盖面,扩大冬季运动项目的群众文化基础,发(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32页)挥冬季运动项目的综合效应;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通过“体教结合”、“产训结合”模式,实行最大化的资源共享,确立坚持多渠道训练体制模式;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在体育事业管理中,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事前严格审核转换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社会资本进入体育市场的积极性,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

2.2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和完善冬季体育项目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平台,改革训练体制,加快竞技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依赖科技地进步,依赖先进的器材和先进的训练手段及方法,这也迫使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必须由原先粗放型的运动训练模式向科技先导性冰雪运动训练模式转变。针对冬季运动项目,应该深入研究其项目发展规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水平。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广大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应主动更新落后的观念和陈旧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科学地训练方法,提高科学训练的质量。政府应加大对冬季项目的投入力度,除了完善冬季运动项目的设施和场馆之外,还应该加强软件的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2.3全方位推进冬季运动的竞技水平 、普及程度和市场化进程,加速完善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市场体系和职业化体系

借鉴欧美等冬季运动项目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无不得益于其规范化、职业化、市场化的运行模式,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体育不仅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也应该是一项产业,应该加快我国冬季项目经济体育市场体系和职业化体系,建立以竞赛、表演、健身、娱乐等为主体,以体育技术、体育资本、体育人才等要素市场为辅助的冬季竞技体育市场体系和职业化体系。通过主动面向市场化的运作,发挥冬季运动项目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积极发展冰雪产业和冰雪文化,实现冰雪运动功能多元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8)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当前正值冬季农闲季节,也是开展病虫源头治理的关键时期,加强果园病虫冬季灭杀工作,对减轻来年病虫危害、打好明年病虫防控基础意义重大。对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将病虫防控关口前移,立即组织开展一次果园病虫冬季防控行动,控制发病菌源,降低虫口密度,打好病虫防控第一仗,赢得明年防控主动权,为水果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二、制定方案,精心部署。各地要根据本地果树病虫发生的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分别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苹果、柑橘和梨的病虫冬季灭杀行动方案。通过印发开展果园病虫冬季防控行动的通知、召开果园病虫冬季防控现场会等形式,组织各级果树技术推广部门和植保植检机构,在苹果、柑橘和梨的优势产区深入开展果园病虫冬季防控行动。

三、因地制宜,综合防控。各地根据当地果树生产和栽培的特点,采取综合的措施,科学地开展果园病虫冬季防控工作。一是清洁田园。清除树上枯枝、僵果、残存的套袋等杂物和地面落果、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二是剪病枝、刮翘皮。结合冬季修剪,着重剪除带虫蛀、虫孔、有虫卵和长势弱、发病严重的枝条,刮除老翘皮和病皮,进行集中销毁处理。三是翻耕表土,破坏病虫在土壤中的越冬环境。四是对常年失管失去价值的果园予以铲除改种。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G811.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进入21世纪,冬奥会社会与经济收益达到夏奥会的一半,但是规模较夏奥会却差得很远,这导致冬奥会的申办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一些国家甚至以强力的国家力量卷入并以赤字财政支持,冬奥会成为机遇与风险共存的实践,其结果是更大的城市参与,更远的场馆建设,环境与经济的负效应成为地方政府与议会反复纠结的话题。

研究现代冬奥会必须首先注意其在城市发展、经济振兴等方面的影响效应。本文对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与北美洛基山区共5个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后奥运效应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申办冬奥会的战略决策有所帮助,我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已经将申办冬奥会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计划中,长春、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有了今后申办的打算。

1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三届冬奥会

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冬季运动的发源地,因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带来很多湿气的影响,冬季温暖多雪,非常适合开展雪上项目。从1924年到现在,21届冬奥会有10届是在此举办,有4届在3座城市举办。

1.1 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第10届冬奥会

格勒诺布尔位于法国东南部山区,历史可远溯到古罗马时期,市内有许多15-16世纪的造型优美的古建筑。格市的冬季运动资源对举办冬奥会并不理想,1968年的国际滑雪杂志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格勒诺布尔太靠南了,大西洋气候和地中海南风,不能发展冬季运动”。但是格市法国人积极看待冬奥会,将之作为获得国际认同、促进城市进步的手段,期望利用冬奥会影响为其新兴的无线高科技产业建立市场形象。格市在申办报告中宣传自己是阿尔卑斯山区的首府,有发达的工业与旅游业,有坐落在巍峨山脉中的登山中心。

1964年格市制定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很多居住、学校、运动、文化设施都作为冬奥会建设的必要。据此,新建了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众多交通基础设施,新建了许多冰雪体育场馆、奥运村等运动服务设施,新建了无线通信网络设施。城市更新工程清单也非常广泛,从高速公路到新的城市中心。冬奥会后不久又陆续建设了许多新的地标如城市广场、火车站、邮局、医院、文化中心、校园、纪念碑等,格市面貌在几年时间内完全改变。

格市在城市规划上获得了成功,但是该届冬奥会争论纷呈。争论之一是传统精神被破坏。冬奥会移到城市举办而不是冬季运动胜地,场馆设施等越来越分散化,缺少内聚力,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不再混合居住在一个真实的国际社区内,违反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初目标。争论之二是重商主义的抬头,场馆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城市营销,而不是作为社区休闲开放中心。争论之三是冬奥会运动设施的毁坏与丢弃现象,被称为格勒诺布尔综合症,表现如下:

冰上项目场馆只能改做它用,因为维度的原因即使冬天也需要人工制冰。设在公园的速度滑冰场只能改作它用;奥林匹克大厅用于音乐会或其它功能,偶尔也作为冰上展览;Palais des万人体育场保留下来,徘徊于盈利与城市免费的休闲开放设施之间。位于Autrans镇的70m北欧跳台滑雪与越野滑雪场成为城郊的高山滑雪场,因为缺少资金支持运营一直不理想。位于saint nizier的90m跳台滑雪场废弃后改为山地自行车世界杯训练与比赛场。设于Chamrousse的雪橇与高山滑雪场后来被废弃,而其它的比赛服务设施也全都毁坏或丢弃了。以后格勒诺布尔几乎没举办过大规模的赛事,地方政府想再次申办1976年冬奥会遭到当地人的反对,以后想申办2018年冬奥会仍然遭到当地人的反对。1988与1998年举行了冬奥会周年纪念,但是却产生了集体失忆现象,当地人不愿意回忆冬奥会。

冬奥会给格市带来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冬奥会之后,格勒诺布尔一直以高科技为城市发展重心,吸引了惠普等大公司驻扎,也吸引了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研究机构。每年有大量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此召开,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形成了国际合作的优良传统。今天它号称“法国硅谷”,在法国的信息、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领域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冬奥会对旅游业影响较小,旅游产业仍然是alpexpo展览中心的会议旅游,法皇太子胜地和savoy风景区的景区旅游,三十多年后冬季运动旅游才有所发展。

1.2 1976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第12届冬奥会

因斯布鲁克自13世纪开始设市,19世纪因铁路而繁荣,现在是奥地利西南部交通枢纽城市,蒂罗尔州的首府,交通便利。市内的教堂与城堡类古建筑很多,地处海拔570m的阿尔卑斯山下,远处雪峰与城郊古堡交相辉映,景色壮丽。

因市有悠久的冬季运动传统,很早就是奥地利的冬季运动与旅游胜地。因市被认为是非常适合的冬奥会选址地,该届冬奥会被认为是回到原来认为的最好的地方,能保证好的气候、好的设施、好的沟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主办地既有美丽的冬季风景,还有能利用的场馆设施。现代奥运会最推崇的理想是好的运动家精神。吸引业余者参与,尊重其它文化形式,具有国际主义风格,这一切在因市都有体现。

因市举办了1964年与1976年两届冬奥会,现在该市成为世界级的冬季运动中心。为1964年冬奥会特地建造了伯伦纳山口至意大利的高速公路,为1976年冬奥会又改进了桥梁、公路等一些交通设施,新修了雪场电梯、索道、无线中继站等。因市认识到历史文脉与传统精神的重要,参照了首届夏蒙尼冬奥会的建设经验,两届冬奥会的重点都放在运动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完善上,注重城市的内在品质的提升而不是外部形象的变化,城市面貌并没有因为两届冬奥会的举办而改变多少。一直到今天,因市仍然保持着中世纪的城市风貌,当年的奥运村以后扩展成为居住区,当年的联合媒体中心成为地方的公共汽车站和教学机构。

冬奥会的举办促进了因市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市举办第一届冬奥会后,就为奥地利输送并培训了大量的体育人才成为奥地利重要的冰雪体育培训中心。从80年代起,因市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奥林匹亚冬季运动中心,成为常年大型冬季赛事的举办地。所有为冬奥会建设的体育设施都得到了良好的保养、更新与扩建,主要滑雪区域已经由冬奥会期间的2个扩建成6个,拥有59条缆车随时供游客使用。每次大型赛事都唤起因市市民集体的强力、自豪的回忆,而且市民基本上都同意竞办2002、2006、2014、2018年冬奥会。因市的工业产业受冬奥会影响不大,但是旅游业得到较大发展。2009年,全市人口为11.8万人,但是每年到此旅游过夜的人口超过100万人,城区50公里半径范围内,发展起100多家4、5星级宾馆,拥有22000个床位。

1.3 2006年意大利都灵第20届冬奥会

都灵是意大利工业重镇,欧洲汽车之都,有着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丰富历史遗产。20世纪初,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的工业中心, 到70年代,大量工业企业涌入,以菲亚特与福特汽车产业为首要标志,都灵成为城市工厂,人口由70万人扩张到100万人,城市负面问题大量涌现,长期有空气灰暗、工厂林立、应绕道而行的城市形象。

都灵申办冬奥会的初衷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变城市负面形象,这一点与申办1984年奥运会的洛杉矶相似,希望在保留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山麓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借此完成从汽车基地到旅游胜地的转型。都灵明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大力推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体育场馆建设重建城市和工业区;大力推进相关领域(房地产、能源、交通、滑雪场地的管理和维护等)发展;推动“绿色科技”以保护阿尔卑斯山区环境。运动设施选择在生态贫乏的地方兴建,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用高科技成果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都灵具有丰富的举办国际大赛的经验,拥有良好的冬季竞赛设施。奥组委减少室内场馆的数量,一些比赛安排在室外举行,比赛需要的15个场馆中只有4个为新建,其余都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或者是临时性建筑。奥组委马上又申办2007年大冬会和2010年滑冰世锦赛并获得成功,冬奥会的场馆设施得到有效维护。意大利政府、皮埃蒙特大区政府和都灵市政府为冬奥会共支出34亿欧元。但大冬会只花费3000万欧元,世锦赛则花费更少。

为了给旅客提供四处观光的更好便利,都灵改良了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道路网络,并且扩展公路、铁路、机场这些基本设施,新建了一条地铁线,古老的圣卡尔罗广场新建了地下停车场,新建了连接米兰和里昂的高速铁路,新建了一批旅游接待设施和五星级宾馆,而冬奥会之前都灵只有四家四星级宾馆。城市内的旅游景点设施也普遍改造焕然一新。统计数据显示,冬奥会期间就吸引了150万的游客来到皮埃蒙特大区。到2009年,冬奥会为都灵带来上百亿欧元的投资数额,5万多个就业岗位,突破千万的旅游人数,城市进入区域经济发展新时期。

1.3 阿尔卑斯山区三座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比较

表1 阿尔卑斯山区三座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对照表

2 北美洛基山区的两届城市冬奥会

洛基山脉北至加拿大西部,南部几乎贯穿美国全境,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山脉与北纬40度交汇地带的北美洲西北岸,受到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温暖多雪,非常适合冬季运动,是许多冰上运动的发源地,有二届冬奥会都在此地区的两个城市举办。

2.1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15届冬奥会

卡尔加里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是海拔1000m多的高城之一。20世纪初在特纳河谷发现石油、天然气,卡尔加里才繁荣起来,举办冬奥会时,已有65万人口,交通、旅游都很发达,是加拿大的冬季运动培训基地。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奥会出现了债务危机,这种阴影一直影响着冬奥会。1988年,卡尔加里奥组委对冬奥会的无形资产做了激烈讨论和详细预估,无形资产包括举办赛事经验、文化价值理念、不同文化碰撞、大众集体记忆、全球知名度、集体成就与志愿精神、体育创业、教育档案等许多方面,最终形成了将无形资产作为长期遗产的策略。为配合冬奥会,卡尔加里策划了时间最长的无偿奥运艺术节,策划了600多次演出与展示,18个领域共2200个艺术家参与,1/5的居民参与。还举办了有偿的艺术活动为258次,共售票19.7万张,收入260万元。奥组委确定公共投资只能用于场馆设施建设,始终小心平衡冬奥会、私营主、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经过了广泛的大众宣传与大众参与之后,政府才开始进入,因此冬奥会被评论为更象一项商业行为而不象政府行为。

卡尔加里充分利用了原有场馆,新建场馆和奥运村与高校的体育设施结合设置,使卡尔加里大学的国际形象得到提升。赛后,奥运颁奖广场变成了城市大厅,每年在此进行国际儿童节的室外演出和其它一些节日庆典活动。1988年后,卡尔加里大学成为了冬季训练中心,2006年,校园内的奥运村在政府资助下又增加了住宿规模,参加都灵冬奥会的总数为20人的高山与越野滑雪国家队就是在这里训练。校园内的场馆提供了体育运动研究的机会,加拿大运动中心为高校提供训练装备与研究基金,并提供运动员到学校培训,这种激励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奥运会基金一直赞助卡尔加里大学的人类行为实验室和运动医学中心开展冬季运动方面的科学研究。卡尔加里又在肯莫地区成立了冬季运动中心,原有场馆维护利用很好,加拿大7个冬季运动国家队、2006年参加都灵冬奥会的多名加拿大获奖运动员都在这里培训。

借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经验,卡尔加里成立了奥运发展协会(CODA -Calgary Olympic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现在CODA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冬季运动私人基金会,也是最大的冬季运动培训机构。CODA以冬奥会捐款合计为7.05千万美元作为基金,到2006年基金价值上升到1.85亿元。CODA共投入4.6千万美元用于冬奥会运动设施的维护更新,每年只用了利息的1/5,除此之外还拿出了2.6千万美元奖励了上千个运动员。CODA主席Susan Veres宣布截止到2006年,冬奥会运动设施创造了9.25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2.2 2002年美国盐城湖第冬奥会

盐湖城是犹他州的首府。美国犹他州的申奥历史几乎同冬奥会历史一样长,先后7次申办冬奥会,终于获得成功。由于过去申办的努力,犹他州早就完成了运动设施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只承诺支持本届冬奥会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奥运村居住设施建设。盐湖城奥组委(SLOC)完全由地方商业以及个人进行的私人投资组成。SLOC的主要宗旨是通过赛事运作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提升交通设施水平。主要运作措施为举办艺术节,40万人观看了展览与演出等活动,40%的活动免费,票价仅为20美元。

1998年政府投入4亿美元是用于维护现有的运动设施以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赛后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形成奥运遗产。SLOC重点研究了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除了这4亿美元之外,加上SLOC私募的7亿美元资金,没有给纳税人增加任何负担。用于场馆建设的费用很节省,约3.22亿美元,只新建了犹他奥林匹克速滑馆和皮克斯冰场,这归功于对现有场馆的充分利用,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SLOC认识到创建基金会的重要性,开始处理场馆责任与基金会的关系,建立非盈利的犹他运动基金组织与管理组织。这是奥林匹克设施首次建立一种资金制度以为赛后利用服务。SLOC在赛后宣布,冬奥会一亿美元利润的7650万美元拨给犹他运动基金会,该基金会负责犹他速滑馆(Utah’s Olympic Oval)和奥林匹克公园的赛后经营管理。目标是使场馆在赛后依然能得到充分利用,既要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也能举办各种级别和规模的竞技比赛。

因为有基金支持,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运行良好,面积扩到389英亩,共包括了短橇、钢车和六个跳台滑雪场和1个花样滑雪场,用于培养运动员并向大众开放,冬季用于训练,夏季用于比赛。接收基金支持的还有举行速度滑冰的德尔塔中心(Delta Center),一直在培训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为了自我经营,有一部分空间开辟出来作为犹他爵士篮球队之家。犹他速滑馆现在每年训练1.9万人,1万名滑冰爱好者,5千名足球运动员,400名橄榄球运动员,200名速滑运动员,200名曲棍球运动员,冰上溜石运动员。

冬奥会之后,犹他运动委员会(USC)致力于推动全州的体育运动,至2010年,依靠冬奥会的场馆设施举办了200多场赛事活动,包括13次国际比赛如2007年国际聋哑人运动会、2007全球全面速滑冠军杯赛。2006全年,犹他州体委单独策划的赛事活动总经费在5-6亿之间。没有犹他运动基金会支持的场馆都致力于多功能经营,75%的活动都不是冬季运动,例如士兵谷滑雪场(Solder Hollow Meadow)面积扩大到600英亩,现在进行多种经营,开展登山、野营、滑雪、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等多种活动。举办开闭幕式的体育场(Rice-Eccles Olympic Stadium),位于犹他大学,一年后就被大学翻建并多功能使用。鉴于卡尔加里与长野都采用了颁奖广场,盐湖城将颁奖广场选址在城市中心,期望成为对大众开放的休闲广场,但不幸的是因为缺少资助而成为了停车场。

2.3 洛基山区二座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比较比较

表2 洛基山区二座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对照表

五个城市比较看出,最理想的冬奥会举办城市是因斯布鲁克,其次是都灵与盐湖城。三座城市的赛前规划措施都没有将冬奥会看做是促进城市发展的手段,注意减少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投入,在场馆建设上多以改建为主,这使冬奥设施的赛后利用有资金保障,在体育事业、旅游以及原有其它产业上都表现出全面的拉动效应,经济增速加快。期望通过冬奥会推动城市建设并促进城市发展的格勒诺布尔反而发展不够理想,负面效应表现严重,市民甚至集体失忆于冬奥会。

参考文献:

① 曹阳. 哈尔滨冬奥会比赛馆生态设计对策研究 [D].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7

② 赵阳. 冬奥会运动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D].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7

③ 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

④ 都灵冬奥会官方网站 torino2006.it

⑤ 盐湖城冬奥会官方网站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10)

(一)冬早蔬菜发展取得新成绩

*冬早蔬菜起步较晚,20*年全县种植冬早蔬菜仅*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除*、*、*、*四个乡(镇)外均有种植,20*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品种以瓜类(西瓜、西葫芦)、茄果类、豆类、甜玉米为主,总产量达1.82亿公斤(鲜菜),加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销售收入达1.32亿元,种植区农户户均收入可达1200余元,涌现出了部分蔬菜生产乡、蔬菜专业村和种植大户,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区域布局取得新进展

*冬季农业开发,坚持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压缩槽坝区蚕豆面积,扩大小春优质马铃薯、小春优质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两江流域和低热河谷区冬早蔬菜、冬早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小春作物粮经比例。目前,已形成以*、*、*、*等两江流域和低热河谷乡(镇)为主的万亩冬早蔬菜生产基地;*、*、*等乡(镇)以“会—2号”为主的小春马铃薯生产基地;*、*、*为主的小春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三)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

全县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精品意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现已注册了“*”牌、“*”牌商标,且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开辟了通道。

(四)市场开拓出现新局面

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搞活流通,培育市场,冬早蔬菜销售市场已初步形成,在满足本县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主要销往昭通、曲靖等周边县市及四川、贵州、重庆、广州等市场,使蔬菜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年全县有冬早蔬菜龙头企业2家,营销大户和中介组织3个,发展各种订单蔬菜2210.8亩,其中,麒麟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与*镇*村、*乡*村和县良种场签订了开发种植410亩加工型甜脆玉米,产值达60万元;云南银健食品有限公司与*镇签订了发展1000亩日本丹波大豆,实现产值140万元;呈贡蔬菜批发商人与*镇*等村签订了发展青花、生菜、宝塔花、莲花白等夏秋山地反季蔬菜610.8亩,每年三茬亩产值高达3500元,为高寒冷凉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带动了*反季山地蔬菜的迅猛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冬季农业生产区主要分布在两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区,这些地区水分蒸发量大,且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灌溉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冬季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

(二)产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冬季农业具备了一定发展规模,但由于市场风险大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多且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冬季农产品主要是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和贮藏、保鲜等配套技术及设施,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空间相对狭窄。

(三)群众观念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部分农民群众“重大季、轻小季”思想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秋冬季大面积田块依然丢荒;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随意种植,盲目生产,粗放管理的传统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小规模、低水平生产状况与大市场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差距。

三、加快冬季农业开发的对策

20*年,*冬季农业计划种植面积为*万亩,蔬菜产量预计达*亿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为加快*冬季农业开发进程,要以“稳粮增收”为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到提认识、强领导,增投入、强基础,重特色、优布局,强龙头、带发展,活流通、拓市场,建体系、优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冬季农业生产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冬季农业生产的领导和指导。一是要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效益工程来抓,当作广大农民群众实施增收致富的富民工程来抓,努力克服“三种倾向”,树立“三个观念”,即克服“重大季轻小季”倾向,树立“大小季并重”观念;克服“粗放耕作”倾向,树立“精耕细作”观念;克服“传统种植模式”倾向,树立“高产优质高效开发模式”观念。同时,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扩大秋冬季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秋冬季作物绿色覆盖面,不断减少冬闲田地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的原则;坚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种植水平,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二是按照“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套政策,一笔经费,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县级冬季农业开发项目挂钩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和工作措施,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措施五到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冬季农业开发,吸引外地的先进技术和闲散资金投入到冬季农业开发中来;三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财政支农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解决灌溉难题,巩固、改造、提升冬早蔬菜生产基地,确保冬早蔬菜旱时保收,高产稳产,推动冬早蔬菜不断发展壮大。

(三)依托特色,优化布局

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要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优质粮食、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冬季农业生产布局,在*、*、*等乡(镇)建立5万亩冬早马铃薯基地,在纸厂、迤车等乡(镇)建立万亩冬早蔬菜基地,在大井、者海等乡(镇)建立以西葫芦、冬早玉米、番茄为主要品种的特色蔬菜基地,在雨碌、老厂等乡(镇)建立小黄姜生产基地,在田坝、上村等乡(镇)建立优质软叶大蒜基地,在者海、待补等乡(镇)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逐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培育龙头,带动发展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改变*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流通难以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衔接、组合,引导基地、农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培育或种植优质特色冬季农产品,引导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移,带动延伸产业链,实现冬早蔬菜的规模生产、深度开发和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发展蔬菜加工经营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内容来抓,对从事蔬菜加工、经营的优势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引进加工、包装、储运等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和设备,努力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开发具有*特色的优质蔬菜产品。

(五)搞活流通,开拓市场

冬季培训心得体会篇(11)

教练的教学水平在训练中是相当重要的。系统、科学的基础技能强化和赛场技、战术指导必不可少,此外,教练员的热情,激情,耐心和细心等也十分重要。看看他们到底给球员带来了什么?东方启明星的教练团队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们始终贯彻篮球育人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赏识鼓励,真正用自己的责任心,激情,勤奋和认真去感染,去帮助,去关心每个学员。可能您要问,篮球是如何育人的?在刻苦训练中磨练意志,在篮球规则中约束自己,在团队合作中互帮互助,在激烈竞争中尊重对手等等,篮球带给孩子的真的会超乎想象。

选择一家专业正规的篮球机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今年开始,东方启明星在北京,广州,上海,宁波等地相继成立分支机构,希望为全国更多的青少年篮球爱好者提供专业的篮球培训课程,真正得到改变和进步。2013年夏天,东方启明星的夏令营更是精彩纷呈,国内训练营融入了NBA选秀环节,让每一个球员都有一种焕然如星的感觉;美国训练营的孩子与NBA球星一起训练,长达1个月之久;全国业余联赛激战七天,如火如荼;如果你这些都错过了,没关系,这个冬天,篮球之火依旧熊熊燃烧,北京冬令营,美国冬令营现已开始筹备,不要再迟疑了!

详情咨询:400-6709880 网站:

天津东亚运动会盛大开幕

乔丹体育鼎力支持

北京时间10月6日,第6届东亚运动会在天津揭幕。中国民族运动品牌乔丹体育作为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合作伙伴与组委会工作人员及蒙古国代表团一起亮相开幕仪式。10月6日至15日,东亚运动会组委会官员、裁判、志愿者、新闻工作者等运动会工作人员都将身着乔丹体育赞助的运动装备亮相东亚运动会。蒙古国代表队也将继续身着乔丹体育精心打造的领奖服在天津东亚赛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精神与风采。

这届东亚运是继1993年上海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后,中国奥委会主办的第二次东亚运动会,也是天津首次主办国际型综合运动会。作为本届东亚运动会的合作伙伴,民族品牌乔丹体育为赛事组委会提供装备,本次组委会装备涵盖组委会官员、裁判、志愿者、新闻工作者等相关运动会工作人员。服装以颜色来区分组委会人员的工作属性,方便运动会期间对工作人员的辨识。除了为赛事组委会提供领奖服外,蒙古国体育代表团一如广州亚运会和伦敦奥运会,在领奖服上选择了中国民族品牌——乔丹体育。此款领奖服结合了该国的文化特征和体育元素,也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的多元化包容精神。

GO LOVE GL6000够爱我这个型

——Reebok GL6000冬季配色暖心上市

2013年冬季,Reebok再次推出具有代表性的Reebok Classic鞋款,以不断创新的风格和产品组合使Reebok Classic鞋款位于时尚的最前沿。Reebok Classic也透过马拉松跑鞋型号GL6000呈现了品牌浓厚的运动历史,换上新鲜配色的GL6000系列,在本季,越发彰显出自己独到的“型格态度”。

GL6000自1985年诞生之际就凭借着卓越的稳定性和对脚部落地时的缓震中底设计成为了最受跑步爱好者推崇的鞋款之一,甚至职业的马拉松选手也将其选择为自己的比赛用鞋。2013年,在复古跑的潮流所趋之下,Reebok赋予了这款80年代的经典慢跑鞋更为丰富时尚的生命力。在保留传统设计的同时以复古流行的配色打造鞋身色彩,3M反光物料搭配网面物料结合的鞋面搭载有充满浓郁英伦风的英国国旗标志,鞋舌上的”Starcrest”刺绣Logo也表明了其Classic鞋款的身份。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从来不是哪一个型的天下。2013年冬季 GL6000系列将于2013年10月在锐步各大门店及天猫官方旗舰店同步上市,官方零售价620元,从这个冬季开始,开始恋上这个型吧。

NBA中国重磅推出特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