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物管试用期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7 23:27:00

物管试用期总结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1)

1.1 试验材料:11叶品种空育131、12叶品种龙粳21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农场,属于第三积温带下限,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试验地为多年老稻田地,秋翻春整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pH值5.9,土壤有机质含量3.6%,速N:202.00mg/kg,速P:10.784 mg/kg,速K:141.00 mg/kg。

1.3 试验方法:在各品种大区内按不同生产技术体系设置7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共有7体系×2品种×3重复=42个小区。

1.4 试验各处理养分管理

试验各处理养分管理,高产高效处理施肥原则为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动态管理,磷钾肥采用恒量监测技术,微肥因缺补缺。

各个处理施肥详细说明:

处理1(N0):不施用氮肥,磷肥一次做基肥施入,钾肥分基肥和7.5叶龄两次施入,前后比例5:5;

处理2(CON):常规施肥,常规灌溉,不用化控剂,不用微肥,磷、钾肥一次做基肥施入;

处理3(HY):磷肥一次做基肥施入,钾肥分基肥和7.5叶龄两次施入;

处理4(HYE1):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恒量监控;磷肥一次做基肥施入;钾肥分基肥和7.5叶龄两次施入,前后比例5:5;微肥因缺补缺,做基肥一次施入;拔节前施用化控剂;

处理5(HYE2):氮磷钾肥总量每公顷较处理3下调25、10、15公斤;当顶4 叶的叶色小于顶3叶,施总量的30%,顶3和顶4叶的叶色相等,施总量的20%,如果顶4叶的叶色大于顶3叶,施10%;

处理6(HYE3):施穗肥;

处理7(HOM):基肥施用腐熟堆肥,在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根据水稻长势确定氮肥用量,穗分化期当顶4 叶的叶色小于顶3叶,施总量的20%,顶3叶和顶4叶的叶色相等,施总量的15%,如果顶4叶的叶色大于顶3叶,施10%。齐穗期根据水稻长势确定是否施用粒肥。

1.5 田间管理

育苗、移栽按常规旱育稀植三化一管进行,地力均匀,本田按叶龄指标计划管理,适期收获。4月13日播种,4月22日出苗,5月10日施基肥,5月16日插秧,插秧前用除草剂封闭,选用的药剂为吡嘧磺隆、阿罗津和稻思达,第二次封闭药采用苄嘧磺隆和阿罗津,6月7日左右喷速克毙、敌杀死合剂防负泥虫和潜叶蝇两遍,生育中期喷施加收米、拿敌稳、磷酸二氢钾和米醋三遍。

2 结果分析

2.1 生物量调查从生物量调查来看,植株地上部各个部位的干物质分配量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水平,相比较来看,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空育131和龙粳21都表现出处理6和处理7整个地上部分的干物重和总生物量较大,而处理1较小。

2.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查

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查来看,产量构成因素间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处理间比较来看,空育131和龙粳21都是处理6和处理7虽然结实率和千粒重不是很大,但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穗粒数较多,所以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都较大,处理1和处理2虽然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大,但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穗粒数较少,所以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都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空育131和龙粳21在养分上的不同管理及不同的施肥原则。结果表明:空育131和龙粳21的趋势一致,处理6和处理7分蘖数在整个调查期间都较多,整个地上部分干物重和总生物量较大,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结实率和千粒重不是很大,但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穗粒数较多,所以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都较大,而处理1分蘖数最少,地上部分的干物重和总生物量较小,虽然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大,但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穗粒数较少,所以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都较低。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2)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配备机构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和相应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所承担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

(二)熟悉本规范的基本内容,严格履行各自职责,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及时、准确和清楚地进行试验观察记录,对实验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任何情况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

(四)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着装,遵守健康检查制度,确保供试品、对照品和实验系统不受污染;

(五)定期进行体检,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不得参加研究工作;

(六)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

第五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负责人应具备医学、药学或其它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相应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机构负责人职责为:

(一)全面负责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组织管理;

(二)建立工作人员学历、专业培训及专业工作经历的档案材料;

(三)确保各种设施、设备和实验条件符合要求;

(四)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并按规定履行其职责;

(五)聘任质量保证部门的负责人,并确保其履行职责;

(六)制定主计划表,掌握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

(七)组织制定和修改标准操作规程,并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八)每项研究工作开始前,聘任专题负责人,有必要更换时,应记录更换的原因和时

间;

(九)审查批准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

(十)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的报告,详细记录采取的措施;

(十一)确保供试品、对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十二)与协作或委托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第六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其人员的数量根据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规模而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为:

(一)保存非临床研究机构的主计划表、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的副本;

(二)审核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

(三)对每项研究实施检查,并根据其内容和持续时间制定审查和检查计划,详细记录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并在记录上签名,保存备查;

(四)定期检查动物饲养设施、实验仪器和档案管理;

(五)向机构负责人和/或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六)参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保存标准操作规程的副本。

第七条每项研究工作必须聘任专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职责为:

(一)全面负责该项研究工作的运行管理;

(二)制定实验方案,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总结报告;

(三)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的规定,及时提出修订或补充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建议;

(四)确保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明确所承担的工作,并掌握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五)掌握研究工作的进展,检查各种实验记录,确保其及时、直接、准确和清楚;

(六)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七)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方案、原始资料、应保存的标本、各种有关记录文件和总结报告等归档保存;

(八)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提出的问题,确保研究工作各环节符合要求。

第三章实验设施

第八条根据所从事的非临床研究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设施。各种实验设施应保

持清洁卫生,运转正常;各类设施布局应合理,防止交叉污染;环境条件及其调控应符合不同设施的要求。

第九条具备设计合理、配置适当的动物饲养设施,并能根据需要调控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通风和照明等环境条件。实验动物设施条件应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级别相符。动物饲养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不同种属动物或不同实验系统的饲养和管理设施;

(二)动物的检疫和患病动物的隔离治疗设施;

(三)收集和处置试验废弃物的设施;

(四)清洗消毒设施;

(五)供试品和对照品含有挥发性、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等物质时,应设置相应的饲养设施。

第十条具备饲料、垫料、笼具及其它动物用品的存放设施。各类设施的配置应合理,防止与实验系统相互污染。易腐败变质的动物用品应有适当的保管措施。

第十一条具有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处置设施:

(一)接收和贮藏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设施;

(二)供试品和对照品的配制和贮存设施。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实验室;使用有生物危害性的动物、微生物、放射性等材料应设立专门实验室,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标本、原始记录、总结报告及有关文件档案的设施。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环境调控设施。

第四章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第十五条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放置地点合理,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检查、清洁保养、测试和校正,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第十六条实验室内应备有相应仪器设备保养、校正及使用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检查、测试、校正及故障修理,应详细记录日期、有关情况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第十七条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实验用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有专人保管,有完善的接收、登记和分发的手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批号、稳定性、含量或浓度、纯度及其它理化性质应有记录,对照品为市售商品时,可用其标签或其它标示内容;

(二)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贮存保管条件应符合要求,贮存的容器应贴有标签,标明品名、缩写名、代号、批号、有效期和贮存条件;

(三)供试品和对照品在分发过程中应避免污染或变质,分发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及时贴上准确的标签,并按批号记录分发、归还的日期和数量;

(四)需要将供试品和对照品与介质混合时,应在给药前测定其混合的均匀性,必要时还应定期测定混合物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浓度和稳定性,混合物中任一组分有失效期的,应在容器标签上标明,两种以上组分均有失效日期的,以最早的失效日期为准。

第十八条实验室的试剂和溶液等均应贴有标签,标明品名、浓度、贮存条件、配制日期及有效期等。试验中不得使用变质或过期的试剂和溶液。

第十九条动物的饲料和饮水应定期检验,确保其符合营养和卫生标准。影响实验结果的污染因素应低于规定的限度,检验结果应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第二十条动物饲养室内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及杀虫剂等,不得影响实验结果,并应详细记录其名称、浓度、使用方法及使用的时间等。

第五章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条制定与实验工作相适应的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质量保证程序;

(三)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接收、标识、保存、处理、配制、领用及取样分析;

(四)动物房和实验室的准备及环境因素的调控;

(五)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正、使用和管理;

(六)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七)实验动物的运输、检疫、编号及饲养管理;

(八)实验动物的观察记录及实验操作;

(九)各种实验样品的采集、各种指标的检查和测定等操作技术;

(十)濒死或已死亡动物的检查处理;

(十一)动物的尸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十二)实验标本的采集、编号和检验;

(十三)各种实验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十四)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十五)动物尸体及其它废弃物的处理;

(十六)需要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二条标准操作规程经质量保证部门签字确认和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生效。失效的标准操作规程除一份存档之外应及时销毁。

第二十三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生效日期及分发、销毁情况应记录并归档。

第二十四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存放应方便使用。研究过程中任何偏离标准操作规程的

操作,都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并加以记录。标准操作规程的改动,应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确认,机构负责人书面批准。

第六章研究工作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每项研究均应有专题名称或代号,并在有关文件资料及实验记录中统一

使用该名称或代号。

第二十六条实验中所采集的各种标本应标明专题名称或代号、动物编号和收集日期。

第二十七条专题负责人应制定实验方案,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批准日期作为实验的起始日期。接受委托的研究,实验方案应经委托单位认可。

第二十八条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及地址;

(三)专题负责人和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姓名;

(四)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有关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

(五)实验系统及选择理由;

(六)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和等级;

(七)实验动物的识别方法;

(八)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的环境条件;

(九)饲料名称或代号;

(十)实验用的溶媒、乳化剂及其它介质;

(十一)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方法、剂量、频率和用药期限及选择的理由;

(十二)所用毒性研究指导原则的文件及文献;

(十三)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四)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十五)实验资料的保存地点。

第二十九条研究过程中需要修改实验方案时,应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变更的内容、理由及日期,应记入档案,并与原实验方案一起保存。

第三十条专题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专题的运行管理。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和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报告。

第三十一条所有数据的记录应做到及时、直接、准确、清楚和不易消除,并应注明记录日期,记录者签名。记录的数据需要修改时,应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的理由及修改日期,修改者签名。

第三十二条动物出现非供试品引起的疾病或出现干扰研究目的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隔离或处死。需要用药物治疗时,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并详细记录治疗的理由、批准手续、检查情况、药物处方、治疗日期和结果等。治疗措施不得干扰研究。

第三十三条研究工作结束后,专题负责人应及时写出总结报告,签名或盖章后交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签署意见,机构负责人批准。批准日期作为实验结束日期。

第三十四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三)研究起止日期;

(四)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稳定性、含量、浓度、纯度、组分及其它特性;

(五)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动物合格证号及签发单位、接收日期和饲养条件;

(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剂量、方法、频率和给药期限;

(七)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剂量设计依据;

(八)影响研究可靠性和造成研究工作偏离实验方案的异常情况;

(九)各种指标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专题负责人与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姓名和承担的工作内容;

(十一)分析数据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十二)实验结果和结论;

(十三)原始资料和标本的保存地点。

第三十五条总结报告经机构负责人签字后,需要修改或补充时,有关人员应详细说明修改或补充的内容、理由和日期,经专题负责人认可,并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七章资料档案

第三十六条研究工作结束后,专题负责人应将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和总结报告的原件、与实验有关的各种书面文件、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报告等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整理交资料档案室,并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编号归档。

第三十七条研究项目被取消或中止时,专题负责人应书面说明取消或中止原因,并将上述实验资料整理归档。

第三十八条资料档案室应有专人负责,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十九条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总结报告以及其它资料的保存期,应在药物上市后至少五年。

第四十条质量容易变化的标本,如组织器官、电镜标本、血液涂片等的保存期,应以能够进行质量评价为时限。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3)

1.1 装置

主要装置见图1。该设备由便于观察的有机玻璃制成,直径为300mm,高为2m,内部填充了活性炭与锰砂,填充高度为0.8m,水的流量为63L/h,采用向下流式。该设备的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能耗小、操作简单。

1.2 工程菌的固化

试验中采用马放筛选驯化的15株工程菌[4]用于活化活性炭,在富集培养后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固定到活性炭上,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锰砂上的菌种采用毛大庆筛选驯化的工程菌[5],经过富集培养后,同样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固定在锰砂上形成固定 化生物锰砂。

1.3 试验用水

试验前期是把投加了铁、锰离子以及少量有机物的哈尔滨市管网末端水作为试验用水,铁的浓度为0~3mg/L,锰的浓度为0~2 mg/L,有机物的浓度为2~4mg/L;试验后期是直接 以哈尔滨市的管网末端水为试验用水。

1.4 测定方法

测定项目和方法见表1。

表1 测定项目和方法 测定项目 测定方法 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钾法 总铁 邻菲罗啉法 锰 甲醛肟分光光度法 浊度 TSZ-Ⅱ型浊度仪 细菌总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大肠菌群数 多管发酵法 有机化合物 GC/MS联机

2 结果与讨论

从2000年12月—2001年6月,在6个月的连续试验中对进、出水高锰酸盐指数、铁离子与锰离子浓度、浊度等进行了监测。

2.1 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

从2000年12月—2001年2月,向给水管网末端水投加一定浓度的铁、锰离子作为试验原水,对进、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及铁、锰浓度进行检测,图2为进、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结果及去除率变化曲线。

从图2可见,原水高锰酸盐指数为2.5~4mg/L,而出水为1.5mg/L左右,去除率在50%以上。试验是在冬季进行的(水温为5℃左右),表明该装置在低温条件下对有机物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所用的工程菌是低温菌。

从2001年2月—6月,直接以市政管网水为试验用水,对高锰酸盐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这期间的进水高锰酸盐指数较低(2.5~3.0mg/L),而出水基本稳定在1.5mg/L以下,去除率在50%以上。尽管进水高锰酸盐指数较低但去除效果较好,表明较低的有机物含量并没有限制工程菌作用的发挥,这是由于工程菌是经过特定的人工筛选、并经贫营养驯化过的,可以适应自来水中的低营养条件。

2.2 铁、锰离子的去除

从2000年12月—2001年2月,向哈市管网末端水投加一定浓度的铁、锰离子作为试验用水,试验中进、出水的铁浓度及去除率的变化见图4。

从图4可见初期铁的去除率在80%左右,运行半个多月后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出水铁的浓度稳定在0.1mg/L左右,达国家标准(0.3mg/L)。

对进、出水的锰浓度的测定结果见图5。同铁的去除情况相同,工程菌经过初期的适应之后,后期对锰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80%左右,出水锰的浓度稳定在0.1mg/L左右,达国家标准(0.1mg/L)。可见工程菌在生物法处理铁、锰中占有重要地位。

2.3 浊度的变化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浊度不是连续测定的,前期测定结果见表2,后期测定结果见表3。

表2 试验前期进、出水浊度测定结 果 NTU 日期 1月8日 1月17日 1月25日 2月7日 2月18日 原水浊度 10.28 9.28 9.14 9.54 8.79 出水浊度 1.61 1.42 1.45 1.53 1.32             表3 试验后期进、出水浊度测定结果NTU 日期 2月25日 3月18日 4月15日 5月14日 6月18日 原水浊度 1.58 4.76 0.58 1.21 1.62 出水浊度 0.18 0.30 0.17 0.20 0.22

由表2可见前期的原水浊度较高,但出水的浊度稳定在1.5NTU左右,处理效果良好。由表3可见后期的原水浊度较低,出水浊度基本稳定在0.3NTU以下,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浊度≤1.0NTU),处理效果很好。分析认为,活性炭对悬浮杂质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同时生物活性炭的大孔和过渡孔上吸附的微生物分泌的一种荚膜类粘液性物质可粘住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使出水浊度降低。

2.4 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

试验出水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测定结果  个/mL 日期 1月12日 2月15日 3月10日 4月12日 5月14日 6月12日 细菌总数 12 5 8 2 4 6 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从表4可见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符合标准,从而证明采用工程菌人工固化形成的BAC具有可靠的卫生学安全性。

3 结论

一体化净水设备对饮用水的深度净化效果十分显著,虽然进水的高锰酸盐指数、铁、锰、浊度等有很大波动,但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因此,在我国现有市政管网无法在短期内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条件下,一体化净水设备可区域性地提高饮用水水质,且具有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实用性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马放,李伟光,王宝贞.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除微量有机物的运行效果[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31(6):56-62.

[2]马放,李伟光,王宝贞,等.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的生产性实验[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6):70-73.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行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动车组产品也打破了引进技术的壁垒,实现了自主化。在实现新型动车组产品陆续设计、生产的同时,还要保证动车组出厂后相关试验的顺利推进,而试验期间的现场管理是决定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现场的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制度流程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尝试搭建动车组试验管理平台。

1人员管理

根据现场实际人力需求,主机厂应提前配备各系统技术人员及各工种作业人员。具体岗位职责及作业分工全部由总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安排,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现场人员的绩效考核由负责人统一量化考评后上报公司。

1.1现场负责人

现场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执行及管理,同时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考核,更换不能满足试验要求的人员,在试验期间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从而保证试验顺利、有序进行。

1.2技术支持小组

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解决动车组试验期间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上线试验期间的故障诊断,检修库内的故障处理,更换件的作业指导等。技术小组的组长要及时向现场负责人汇报每日的试验结果及故障处理情况,并备份动车组试验期间的技术文件和故障分析报告。型式试验或运用考核期间,根据具体的试验项,各系统可以委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添乘,配合完成相关型式试验。技术小组负责调动各子系统供应商进行添乘作业,以保证动车组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技术小组协调作业人员要完成库内的故障处理工作,保证动车组按时出库,顺利进行试验。

1.3维保小组

维保小组主要负责完成动车组的各项检修作业,包括一、二级修作业、计划修和临修作业等。维保小组在相关技术文件指导下进行作业,在试验期间,根据不同工况的试验环境,对动车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检查。①高速试验阶段,重点检查受电弓状态,对车顶高压设备及绝缘子进行重点检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碳滑板磨损下限。②制动试验期间,对制动夹钳及闸片进行重点检查,测量每片闸片的磨耗情况,适当提高闸片磨损下限。动车组试验期间,还需要重点检查转向架区域,保证司机室各项功能正常。检修维保工作必须遵照运用所相关规定,根据检修计划定时、定量完成检修作业,保证动车组按时出库,准时上线。

1.4物资保障小组

物资保障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备品、备件的管理、库房管理及物料的提报和发运工作。动车组会根据试验大纲在试验期间更换运用地点,物资保障小组须根据试验计划将试验所用物资提前发送至运用地点。物资保障小组需要定期对物资及工具进行清点并录入物料台账,由现场负责人定期进行抽检,并实时更新物料台账中现场每一笔用料和到料。随着试验的进行,物资保障小组需要提前进行物资的提料、补料申请。

2物资管理

2.1库房管理

物资保障小组应定期对库房进行整理,在保证库房卫生、整洁的同时,将常用备品、备件和工具摆放至方便领取的位置。此外,注意物料的存放条件,例如,齿轮箱油等油脂禁止暴晒,闸片等铁制品避免潮湿等。

2.2备品备件管理

动车组试验期间,应配备全车重点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考虑到试验期间动车组关键部件的损耗频率较高,所以,针对闸片、碳滑板、动拖车轮对等关键部件,应配备标准数量的 1.5 倍。

2.3工具及设备管理

在动车组试验期间,由库管员对工具及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次使用均需进行登记,还要定期检查力矩扳手及测量工具的精度。因现场作业需要,工具或设备项目内部无法提供时,由物资保障小组协调借用,使用后归还。

3流程管理

3.1检修作业流程

检修库内一、二级修作业如图1所示,流程基本可划分为:车辆入库—有电联检—无电作业—有电作业—联检出库。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明确各运用所相关作业规范,保证作业安全,根据检修库内接触网供断电情况进行作业,并进行统一登记、销记。

3.2临修作业流程

临修作业一般在临修库内进行,因临修库内大多无接触网,需要与公铁两用车进行联挂,再由公铁两用车拖拽入临修库内指定地点。在临修库内,停稳后作业前必须放置止轮器,作业结束后撤回。在临修作业前,根据作业需求,在作业前进行截风等操作。

3.3计划修作业流程

计划修的主要内容为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轮辋轮辐探伤及轮对修型。根据不同车型的计划修周期进行作业。轮对修型通常在临修库或专门的镟修库内进行,流程参考临修库作业流程,空心轴探伤及轮辋轮辐探伤通常在检修库内进行,作业流程参考检修库内作业流程。动车组在计划修之前应确认工装及设备可用,作业期间遵守运用所作业规范,作业完毕后由主机厂具备资质的质检技术人员确认作业结果。

4异常情况闭环管理

新型动车组的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主要是为了验证新产品在设计环节及生产环节产生的问题。在现场出现问题时,如何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考验了现场管理人员在组织协调和计划、策划方面的能力。有效的闭环管理,对预见性问题形成处理机制,通过预防—发生—判断处理—回访—再预防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系统的确定问题处理方案,总结分析,回访存档,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形成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当然,闭环管理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管理人员高效的执行与严格的监督,更离不开项目团队各单位的全力配合。具体见图 3。

5制度管理

一个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必须依托在健全的制度基础上。现场试验团队工作性质不同于主机厂内部,需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试验团队应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办法,人员考勤、人员变更管理办法,动车组现场闭环反馈机制,动车组配套供应商管理办法等来保证现场试验团队的工作有序进行。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5)

明确氮素管理对寒地水稻个体发育和群体建成的影响,以及高产稻田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和物质形成规律,阐明寒地水稻高产高效的机理; 研究基蘖肥减氮措施与水稻高产高效的关系;形成寒地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模式,使水稻产量提高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作物与品种

试验品种:空育131。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在七星农场科技示范园区水田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4.42,碱解氮161.4mg/kg,速效磷29.8mg/kg,速效钾131.25mg/kg,pH值6.3。前茬为水稻,秋翻。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磷钾肥在水整地前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基肥和7.5叶龄(幼穗分化期)两次施用,比例为1:1。小区打完池埂之后,施氮肥,然后平整小区。每个处理70m2以上,重复3次。各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处理如下:

N0:不施氮肥处理,只施磷钾肥。

N1:不施基肥,施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处理,N 65kg/ha,具体施肥量见表1;

N2:施基蘖穗肥处理,前氮后移技术,氮肥总量100kg;

N3:增加密度,其他同处理2,30cm×11cm;

N4:增加蘖肥施氮量,氮肥总量120kg。

N5:增加氮肥用量,氮肥总量150kg、P2O5 35 kg/ha、K2O 75kg/ha。

采用常规育苗,插秧密度30×13.2cm,每穴3-5苗,常规施肥,常规管理。

1.4 主要栽培技术

(1)插秧:旱育秧,稀播,播量较一般高产栽培减少15%。秧龄30~35天。3叶1心时移栽,每穴插4株,要求浅插促分蘖。

(2)水稻施肥和灌溉技术

基肥:45%的氮肥、全部磷肥和50%的钾肥作基肥,按照常规方式施肥。

蘖肥:花哒水插秧,插秧5~7天后施分蘖肥,下午5点左右撒施,第二天清晨灌水,水深2-3cm,这样既能防止肥料被水冲到一起,又能使肥料溶解在水中,随水渗入土壤。

穗肥:穗分化期、拔节期和减数分裂期,每次施肥前,均和分蘖期相同,先晒田2~3天,然后在傍晚施肥,第二天早晨灌水2~3cm,以水带氮提高肥料利用率。

粒肥:抽穗10天内施用,要晒田2~3天,按施穗肥方法施用。

灌水: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采用间歇湿润灌溉方式,每次灌水2~3cm;N-n叶龄期~N-n+1叶龄期,进行排水搁田;拔节叶龄期~出穗后10天,间歇湿润灌溉;从抽穗后11天~抽穗后45天,进行干湿交替灌溉。

1.5 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当地气象站提供的资料,七星农场2012年有效积温2784.5℃,无霜期156天,2012年4月10日播种,5月19日移栽,5月上旬降雨比较大后期并没有出现特殊天气,水稻病害发生较轻。7月份降雨水较大湿度较高,是水稻稻瘟病的高发时间。八月份比较平稳,九月有一次大风出现,对水稻危害较大,出现局部面积的倒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生育期的比较

不同时期使用氮肥量的大小,宏观的肥效体现在生育期上较显著,从试验中可以看出,氮肥施用量在150kg/ha的N5返青期施用大量氮素使得作物快速进入分蘖期,但后期致使作物贪青晚熟,延迟生育期;不施用氮素处理N0(不施用氮肥),因氮素不足,会使作物幼穗分化提前,从而加快作物进入成熟期的进程,缩短作物生育周期。

2.2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茎蘖动态影响

分蘖是水稻的一个重要特性,水稻有效穗数构成中一般分蘖穗占90以上。各处理分蘖率最高的是N5(氮肥总量150kg/ha),单株分蘖率为501.7%,在6月8日以后,分蘖迅速增加,在6月18日到达分蘖临界叶位,之后曲线呈下降趋势。

2.3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水稻产量的高低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即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中可以看出,产量最高为N4(氮肥总量120kg/ha),实际亩产700.4公斤,单穗粒数84.8,平方米穗数达到577.3,千粒重27.1。

3 结论

3.1 不同时期使用氮肥量的大小,宏观的肥效体现在生育期上较显著,氮肥施用量过大,使得作物快速进入分蘖期,但后期致使作物贪青晚熟,延迟生育期;氮素不足,会使作物幼穗分化提前,从而加快作物进入成熟期的进程,缩短作物生育周期。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068-01

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玉米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试验,为筛选适宜郓城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对新育成或引进玉米新品种的品质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的适应或抗御能力,进行综合鉴定的试验,是新品种在郓城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前提[1-2]。在试验中,各项数据的准确与否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评r各展示品种的优劣。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品种的纯度、试验地的选择、播种方式、播种质量、观察记载和展示试验结果总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4],应当把握各个环节,做到数据准确无误,最终筛选出适宜郓城地区种植的品种,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5-6]。

1 试验目的及品种

进一步鉴定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参试品种(系)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为新审定品种在郓城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展示品种20个,分别为金来98、士海916、连胜208、连胜216、梦玉908、齐单128、金海13、齐玉901、德发5号、登海3737、金来8号、菏玉157、菏玉127、聊玉23、农星207、先玉047、德利农318、宇玉30、登海605、郑单958。为公正评价品种,对参试品种采取实名展示,统一以郑单958作对照(CK),每个品种留苗密度根据各品种说明种植。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要选用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地势平坦、有代表性、前茬一致、土壤肥力中上等的地块。选用土地时,至少要保证同一小组的试验用地为同一方地力均匀的土地。试验地要相对固定,且四周不要有树木、高大建筑物等[7-8]。

2.2 试验方法及播种时间和要求

采用随机排列法,不设重复,间比法排列,每个品种应为12行,每隔4个品种加1个对照区域,面积300 m2,全区收获计产,边缘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区。参试品种按照供种单位提供的发芽率和最佳种植密度种植。对照品种郑单958,6月10―20日夏直播,不要过早或过晚。从播种第2天开始计算生育期。

2.3 试验要求

试点要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做到及时灌溉、及时排涝、及时施肥除草,保证试验的管理水平。各项试验管理措施要及时一致,至少同一重复的操作要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管理应高于当地生产水平。

2.4 绘制田间种植示意图

根据展示方案的具体要求,绘制出适宜的田间种植示意图。

2.5 调查项目

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成熟期、植株高度、茎粗、穗位、空秆率、双穗率、籽粒产量、穗长、穗粗、秃顶长度、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倒伏率、倒折率、株型、粒色、粒型。

3 管理措施

3.1 苗期管理

在精准播种的基础上,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适时定苗,以利于培养壮苗。一般4~5叶时定苗,注意留苗要均匀,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去弱留强;若遇缺株,两侧可留双苗。玉米苗期主要有叶蝉、红蜘蛛、蚜虫及地下害虫等,应及早防治。

3.2 穗期管理

穗期是追肥灌水的关键时期,应控秆、促穗,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此期处在玉米需水肥的临界期,要重施氮肥。结合开沟,重施氮肥总量的40%左右,追肥深度8~10 cm。开沟追肥结束后,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玉米长相及时灌水。第1次水要灌足灌匀,间隔12~15 d及时灌第2次水。

3.3 后期管理

玉米抽穗开花时,根、茎、叶生长基本结束,植株进入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和籽粒生长形成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开花至成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50%~55%,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此阶段玉米生理活动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最快,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养分。因此,灌水既要满足生长需要,又要谨防过量。后期不能停水过早,只要植株青绿,就要保持田间湿润。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如后期脱肥,可人工补施速效氮肥75~150 kg/hm2。

4 调查记载和总结

调查记载要求严格按照调查标准进行,做到及时、准确、不空项。记载表填写空间不够时,可加附页。数据录入时统一采用Excel格式,要准确、可靠、完整。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完成试验数据整理、汇总与试验总结报。

5 参考文献

[1] 刘正伟.云南省牟定县主要栽培玉米品种展示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16(28):42-44.

[2] 刘小敏.2015年南阳市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总结[J].现代农村科技,2016(17):48-49.

[3] 赵海成,李景岩,张长勇.玉米品种展示试验总结[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262.

[4] 熊林,张明刚.贵州省绥阳县杂交玉米品种展示试验初报[J].中国农业信息,2016(12):109-111.

[5] 索艳青,曹雪梅,田彩娟,等.衡水市六个夏播玉米品种展示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26-29.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7)

一、外语考试语种和学科综合考试学科范围

1、外语考试主要语种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和法语,由参加考试的教师任选一种(外语专业的教师任选一种第二外语)。

2、学科综合考试学科(一级学科)共43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含文艺学、汉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林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音乐、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力学。

二、报考人员范围和条件

参加高校“教师进修班”学习并已完成第一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或主要课程学习,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进修班”省级结业证书的人员。

三、考试时间和地点

1、考试时间:外语考试:20*年11月5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学科综合考试:20*年11月5日(星期日)下午2:00?4:30。

2、考试地点:*工业大学。

四、报名工作

考试报名及考务工作,省教育厅委托*工业大学人事处具体实施。

1、报名程序:

(1)应试教师向所在学校师资管理部门(人事处或教务处)提交本人填写的《*省高校“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相关证明(进修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或进修学校研究生处出具的《“教师进修班”学员全部课程或主要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3张两寸近照(照片需贴在《报名登记表》相应位置)。

(2)各校师资管理部门(人事处或教务处)负责对应试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并按《*省高校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报名汇总表》进行汇总和录盘(按EXCEL格式)。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8)

一、招聘岗位及人数

防疫安全协管员116人,其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46人,从高密市畜牧系统在职不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中公开招录70人。各镇(街、区) 防疫安全协管员招聘计划分配情况详见附件3。

二、招聘条件

(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健康,能胜任动物防疫、畜产品监管等工作;

(三)有责任心、正义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服从分配。

(四)报名人员范围和条件:

1、此次招聘面向社会招录的防疫安全协管员仅限高密市户籍人员报名。

2、一是面向社会招录人员:须具有全日制统招大专以上学历,男性年龄在40 周岁以下(1978 年1 月1 日之后出生),女性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1983 年 1 月 1 日之后出生);具有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全日制中专(职业高中)及以上学历,且男性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1973 年 1 月 1 日之后出生),女性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的(1983 年 1 月 1 日之后出生)。二是面向村级动物防疫员:近三年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防疫员,男性年龄在45 周岁以下(1973 年1 月1 日之后出生),女性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1983 年 1 月 1 日之后出生)。三是畜牧系统在职不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男性年龄在 50 周岁以下(1968 年 1 月 1 日之后出生)、女性年龄在45 周岁以下(1973 年 1 月 1 日之后出生)。

(五)以下五类人员不接受报名:

1、受到刑事和治安处罚的;

2、受到党政纪律处分的;

3、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的;

4、曾被辞退或者开除公职的;

5、患有人畜共患病和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疾病的。

三、招聘程序和方法

此次招聘工作,采取现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体检、公示等步骤实施。

(一)现场报名

报名时间:2018 年 1 月 8 日—1 月 10 日,上午 8:30—11:00,下午 1:00—4:30。逾期报名不再受理。

报名地点:高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楼 329 房间(市民之家东楼)。

此次招录报名时要具体到镇(街、区),报考岗位填写为××镇(街、区)防疫安全协管员,每人限报一个岗位。每个岗位招聘计划与报名人数比例达不到 1:1.2 的,相应核减招聘计划,若镇(街、区)岗位设定数量从现有村级防疫员招录不足的,剩余名额从社会报考人员中录取。

(二)资格审查

面向社会招聘的报考人员须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各 1 份,近期一寸同底版彩色免冠照片 3 张;从畜牧系统在职不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中招录的报考人员,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 1 份,近期一寸同底版彩色免冠照片 3 张以及由镇(街、区)兽医站出具的、市畜牧局审核通过的符合报考条件的证明。对报考人员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录工作的全过程,如发现所提供资料不实或不符合报考要求的,取消考录资格。

(三)领取准考证

报考人员于 2018 年 1 月 16 日 8:30— 17:00 到报名地点领取准考证。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笔试。

(四)考试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所有报考人员均参加笔试。面向社会招聘的报考人员根据笔试成绩按招聘计划1:1.2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范围人员参加面试,从畜牧系统在职不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中招录的报考人员不再进行面试。笔试实行标准化命题。命题、阅卷等均委托外地考试机构承办,成绩在中国·高密网站公布,同时公布面向社会招聘的报名人员进入面试范围的人员名单、面试通知和从畜牧系统在职不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中招聘的报考人员进入体检范围的人员名单。

1、笔试

(1)笔试时间:2018年1月20日上午8:30—10:30,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2)笔试内容: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公共基础知识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知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等。笔试采用百分制计算成绩。

2、面试

(1)进入面试范围的面向社会招聘的报考人员,应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前持笔试准考证、身份证到面试地点报到参加面试,逾期不到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法,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反应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举止仪表等方面的素质。面试试题为通用题型,每个面试人员的面试时间为4分钟,其中,思考时间2分钟,答题时间2 分钟。

(3)面试采用百分制计算成绩,面试成绩由考官当场评判,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综合计算平均成绩。成绩在本场面试结束后向应聘人员宣布。考生面试成绩低于60分的不能进入体检、考核范围。

3、总成绩计算办法

(1)面向社会招聘的报考人员的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各项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总成绩相同者,笔试成绩高者优先;如果笔试成绩仍相同,采取加试的办法确定。

(2)从畜牧系统在职不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中招录的报考人员的笔试成绩即为总成绩。如果笔试成绩相同影响到招聘计划的,采取加试的办法确定。

(3)总成绩、进入考核和体检范围人员名单在中国·高密网站公布。

(五)考核、体检和公示

1、考核

根据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报考岗位招聘计划 1:1的比例,确定进入考核范围的人员,对其资格条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

2、体检

考核合格的考生,确定为进入体检范围的人员。体检标准参照国家《关于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费用由报考人员承担。对按规定需要复检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复检只能进行 1 次,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体检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对体检不合格人员造成的空缺,根据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

3、公示

根据总成绩和体检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在中国·高密网站公示,公示期 5 天。

(六)聘用

初录人员试用期为 3 个月,试用期工资为 1640 元,缴纳5 项社会保险。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确定为聘用人员,月工资为基本工资 1640 元,岗位绩效工资每月 600 元(根据用工单位岗位职责考核情况发放),缴纳 5 项社会保险。聘用的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制,合同制管理,和信公司(用人单位)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同意可续签。考核不合格的或者聘用期间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和信公司随之与其解除《劳动合同》。高密市畜牧局(用工单位)负责聘用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和信公司负责为聘用人员工资、代缴社会保险。所有聘用人员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不再续聘。

四、其他

招聘工作实行公开化、透明化,考试结果及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如发现有违反招考工作程序和纪律的现象,取消有关考生的录取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应聘人员在应聘期间应及时了解招聘网站的相关招聘信息,因本人原因错过重要信息而影响考试聘用的,责任自负。

报名咨询电话:0536—2630508

本次招聘工作未尽事宜,由高密市和信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2017年高密市动物防疫安全协管员报名登记表.docx(畜牧系统在职不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

2017年高密市动物防疫安全协管员报名登记表1.docx(面向社会人员)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U469.72+2文献标文献标志码:A文献标DOI:10.3969/j.issn.2095-1469.2011.02.010

Development of CAN System in Electric Vehicles

Wang Huan,Du Quanhui,Yin Huajun,Shan Rongming

(EV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ongqing 400039,China)

Abstract:A new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bus system in electric vehicle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original CAN bus system in a conventional gasoline vehicle according to ISO11898―1. The CAN network topology,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s,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and test specification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target require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power train system. The fun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new CAN system was tested and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an actual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CAN network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guarantees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that the method and procedu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applicable for the CAN bus system development.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CAN bus;topology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控制器局域网的简称。针对CAN总线技术,国际标准委员会已经推出了ISO 11898―1/2/3/4/5相关标准,其中,ISO 11898―1标准对CAN总线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1]。

CAN总线各节点采用串行总线方式实现通讯,节点物理层采用专用的集成电路块,将诸如数据的CRC校验、出错初步处理、接收滤波等功能都在集成电路中完成[2]。CAN总线数据链路层规定了通讯数据的内容格式,CAN2.0A定义了11位ID标准格式,CAN2.0B新增定义29位ID扩展格式[3]。目前,基于ISO 11898对CAN总线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定,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已形成部分应用层通讯协议,包括商用车应用层协议SAEJ1939[4],针对航空应用领域的CANAerospace以及CANopen、DeviceNet等;就轿车而言,目前没有形成公开标准的应用层协议标准,开发者需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开发制定满足各自应用需求的CAN总线应用层通讯协议。

1 整车CAN网络系统开发

本文基于原车CAN网络系统的解析,设计了纯电动轿车CA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应用层通讯协议和相关开发规范。

1.1 SX4原车CAN总线网络解析

SX4车型为手动挡配置,原车共包括1个CAN网段[5],其拓扑结构(图1)共包括4个CAN节点: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车身管理单元BCU、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仪表显示单元ICU。

采用CANoe总线仿真测试分析工具得到原车CAN网段采用11位ID标准帧、通讯速率为500 kbps,原车网络各节点报文如图2所示。

YY5纯电动轿车取消了发动机及其ECU。整车控制器作为原车CAN网络与纯电动车动力总成CAN网络之间的网关代替发送ECU相关信号以保证去掉ECU后原车网络其它节点的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对ECU节点接收和发送的关键信息进行专门解析,解析结果见表2。

1.2 整车CAN网络系统设计

1.2.1 拓扑结构设计

本文开发设计的纯电动轿车整车CAN网络共包括3个网段,分别为CAN1、CAN2、CAN3。整车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CAN1网段由原车去掉ECU后剩余节点构成;CAN2网段由纯电动轿车动力总成关键部件构成,主要包括整车控制器EVCU、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IPU、多媒体显示系统ICM;CAN3网段用于充电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机控制系统CCS以及ICM的信息交互。

1.2.2 应用层通讯协议设计

为保证与原车网络的兼容性,设计纯电动轿车整车CAN网络通讯速率为500 kbps,数据链路层采用11位ID格式标准帧,帧结构如图4所示[3]。

本文重点设计了动力总成系统CAN2网段的应用层通讯协议,定义了网络报文数目、报文ID、报文长度、报文发送类型、发送周期以及信号内容等,各节点发送报文及其周期见表3。各报文发送的信号内容主要分为3类:控制信号、状态信号以及故障诊断信息,其中故障诊断信息报文主要参考ISO 15765―3[6]。

1.2.3 规范制定

结合ISO 11898以及汽车行业相关标准,本文针对节点及系统制定了开发需求规范和测试规范,内容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交互层、网络错误处理以及网络管理[7-8]。

2 仿真分析与实物测试

2.1 仿真分析结果

为验证所设计的整车CAN网络的可靠性和实时性,重点针对3个网段的网络负载以及节点报文周期抖动的最大延迟时间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CAN2网络最高总线负载率为12.3%,总线负载率均满足YY5纯电动轿车CAN网络开发需求规范[7]。

以整车动力总成系统CAN2网段为例,仿真测试得到各节点报文传输的最大延迟时间见表5。仿真过程中,针对事件型报文,为测试其周期抖动的最大延迟时间,假设该报文以10 ms周期发送。

从表5可知,各报文的最大延迟时间均不超过报文周期的10%,满足需求规范的要求[7]。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CAN总线系统满足需求规范与测试规范要求,可依据该拓扑结构和通讯协议实施各节点通讯模块的开发。

2.2 实物测试分析

为验证各实物节点构成网络后的通讯性能,本文依据测试规范,采用CANoe对各实物节点及整车CAN网络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

2.2.1 物理层测试

物理层测试主要包括总线输出电压、上升/下降沿时间测试[8]。

以CAN2网段中电池管理系统BMS节点为例,监测得到该节点发送的显性位和隐性位的电压波形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分析电压波形测试结果,得到节点物理层测试结果见表6。

测试结果表明,该节点CAN输出电压满足测试规范要求,物理层电路设计满足需求规范要求[7]。

2.2.2 单个节点实时性测试

以整车动力总成系统CAN2网段为例,测试得到各单个实物节点发送周期型报文的最大延迟时间见表7。

测试结果表明,该网段内各节点单独发送周期型报文的最大延迟时间不超过1%,满足需求规范对报文发送周期抖动延迟时间的要求[7]。

2.3 仿真与实物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对比表5与表7分析发现,单个节点发送报文的周期延迟时间小于所有节点构成网络时的仿真测试结果,原因在于,仿真整个网络实时性时,消息的发送周期依赖于同一仿真工具CANoe,并且各节点消息间存在冲突竞争,因此,消息的延迟时间较大,但最大延迟时间满足网络测试规范要求,为该网络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对于单个实物节点,报文周期只取决于各节点软件结构及通讯模块硬件电路,发送报文不存在竞争,报文发送延迟时间较小。测试结果证明,各节点通讯模块设计符合需求规范要求,为实物节点构成的CAN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3 结论

本文针对基于传统汽油轿车研发的YY5纯电动轿车,设计开发了整车CAN总线网络通讯系统,采用CAN总线仿真分析与测试工具CANoe对所设计的CAN网络进行了仿真测试,对实物节点的CAN通讯性能进行了实物测试验证,仿真与实物测试结果表明,按照本文设计的需求规范和应用层通讯协议开发的CAN总线节点及其构成的网络系统满足相关标准与测试规范要求,能够保证整车通讯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制定的开发流程适用于基于传统车型的纯电动轿车CAN网络系统的开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ISO 11898―1. Part1: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Signalling [S]. 2003.

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Wu Kuanming. CAN Bu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System Design[M]. Beijing:Beihang University Press,1996. (in Chinese)

GMBH R B. BOSCH CAN Specification 2.0[Z]. Postfach 30 02 40 D-7000 Stuttgart 30,1991.

ISO15765―3. Road Vehicle-diagnostics o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 Part 3: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Diagnostic Services(UDS on CAN)[S]. 2004.

天语SX42009维修手册第一卷[Z].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2009.

The First Volume of Service Manual for Tianyu SX4[Z].Chongqing Chang 'an Suzuki Motor Co.,Ltd,2009. (in Chinese)

SAE J1939-71. Vehicle Application Layer[Z]. SAE International,2003.

徐小娟.YY5纯电动轿车CAN网络需求规范[Z].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2010.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10)

 

各有关单位:

2020-2021年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已经制定,请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及时通知有关专家在本网站查询、下载试验方案,准备好试验用种,认真阅读试验方案及记载表格,做好试验地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以保障区试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1:2020~2021年度湖北省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附件2:2020~2021年度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2020年9月30日

 

 

 

 

 

 

 

 

 

附件1

2020~2021年度湖北省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一、试验目的

对申报我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为全省小麦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及向国家区域试验推荐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选育单位

共设A、B、C三组,33个品种(不含对照),对照品种为郑麦9023。参试品种统一编号为A1~A12,B1~B12,C1~C12,品种名称如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供种单位)

1.鄂麦803*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润麦13-8*

宜城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3.扶麦1911*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4.襄麦93*

襄阳农科院

5.龙麦30*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6.华1609*

华中农业大学

7.华1598*

华中农业大学

8.蜀鑫麦18*

湖北华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襄麦712*

襄阳农科院

10.鄂710818*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1.荆麦203*

荆州农科院

12.闳麦779

河南红旗种业有限公司

13.鄂172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4.华1702

华中农业大学

15.DH143

襄阳农科院

16.华1802

华中农业大学

17.荆麦205

荆州农科院

18.华麦188

湖北华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襄麦90

襄阳农科院

20.科麦999

湖北科利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1.鄂810145

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22.长辐麦1108

长江大学

23.鄂810148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24.鄂810370

湖北农科院粮作所

25.冈麦1602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6.襄麦789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27.智麦259

湖北楚天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28.鄂182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9.珍麦168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

30.长麦3号

长江大学

31.187

孝感市农科院

32.扬辐麦8165

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33.扶麦166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4.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5.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6.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备注:标“*”品种为区试第二年品种

三、试验承担单位

田间试验承担单位如下: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襄阳市原种场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十堰市农科院

荆州农业科学院

随州市农科所

孝感市农科院

宜城市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沙洋监狱管理局农场农科所

钟祥市种子管理局

襄阳市农科院

 

病害鉴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承担。

DNA指纹测试:由北京市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对续试品种进行DNA指纹测试。

品质测试:各参试种统一进行品质分析,样品由区试小区中取样,区试考察后确定供样点,每品种每点取样2公斤。由省种子管理局将各点样品混合后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

试验资料汇总:襄阳市农科院张道荣,电话:13635798200,邮箱:dongfanghong1998@163.com

四、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

1.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0.02亩),(小区宽度2.4~3.3m之间)。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为了方便出苗后查苗、移苗、补苗,要求将每个参试种剩余的种子种植在邻近的保护区内。

2.试验地必须安排在中上肥力的田块,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四周无荫蔽,且能代表该试点所在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生态条件。

3.试验同一项田间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特殊情况至少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完成。试验田治虫不治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试验要求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15-17万为宜),同一试点同一试验内小区间基本苗相差不得超过2万。播种前应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确定播量;分行称重,条播;按当地适宜播种期播种。

五、试验管理要求

1.供种:如有品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试点反映田间出苗率确实低,影响了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则取消该品种当年在各试点的参试资格。

2.对供种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其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作报废处理。

3.试验的观察记载必须按统一的项目标准对照执行,记载项目及标准见附件。

4.试验小区收获的种子不得混装,保留至当年7月15日,以备抽查。

5.试验进行期间,在成熟期组织一次区试考察,检查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试验质量和各参试种的田间表现等,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试验进行中,执行人应随时对照本方案进行检查,以免失误。未按方案执行或有违方案的参试种和试点,其试验结果不纳入汇总。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向汇总人和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王桂娟同志报告。

六、 试验总结

1.苗期小结:内容包括试验落实情况、品种出苗情况、苗期长势、田间排列图、存在的问题等,于1月10日前发电子邮件到襄阳市农科院张道荣(13635798200,dongfanghong1998@163.com)。

2.试验总结:各试点务必于6月25日前将试验总结发电子邮件分别发给王桂娟(hbpzglk@qq.com)和张道荣(dongfanghong1998@163.com)收,以免延误汇总工作,纸质版总结盖章后寄给王桂娟。

3.试验结束后将召开总结会议,对本年度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安排下年度试验计划。

七、其他注意事项

生产试验:我省主要农作物受试验容量限制,生产试验由申请单位参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实施,在申报品种审定时,育种单位需提供生产试验总结报告,否则作为品种试验未完成、品种审定申报材料不齐全处理。

DUS测试:申请单位请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工作的通知》要求,品种DUS测试可以与品种区域试验同步进行,申请者可以自主开展DUS测试或委托农业农村部授权的DUS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

                 

                                         

2020年9月

 

附件2

2020~2021年度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一、试验目的

对申请我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为审定适宜鄂北麦区的小麦品种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选育单位

共设D、E、F三组,33个品种(不含对照),对照品种为郑麦9023。参试品种统一编号为D1-D12 ,E1-E12,F1-F12品种名称如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供种单位)

1.鄂810416*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鄂T81855*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3.襄原20*

襄阳市绿泽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4.鄂麦805*

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5.扶麦1901*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6.鄂180*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7.龙麦68*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8.豫农803

河南农业大学

9.中科11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0.郑麦162

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11.西农1088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

12.驻麦305

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

13.中科118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4.西农5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5.中麦255

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

16.华兰0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17.DH021

襄阳农科院

18.润麦202

湖北撼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9.尊农19

襄阳尊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矮壮414

柏林森

21.冈麦1607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2.冈麦1609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3.襄麦1916

襄阳农科院

24.伟隆325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25.KNM025

襄阳春宇种业有限公司

26.兴麦658

湖北京谷农业有限公司

27.鄂麦189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8.扶麦138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9.楚玉麦505

湖北楚玉种业有限公司

 

30.鄂911278

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31.华1820

华中农业大学

32.龙麦10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33.鄂810619

湖北鄂科华泰种业有限公司

34.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5.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6.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备注:标“*”品种为区试第二年品种

三、试验承担单位

田间试验承担单位如下:

襄阳市原种场

随县农科所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随县唐镇农技中心

谷城县农科所

曾都区何店镇农技中心

宜城市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湖北农垦联丰张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郧县种子管理局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钟祥市种子管理局

竹山县种子管理局

病害鉴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承担。

DNA指纹测试:由北京市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对续试品种进行DNA指纹测试。

品质测试:各参试种统一进行品质分析,样品由区试小区中取样,区试考察后确定供样点,每品种每点取样2公斤。由省种子管理局将各点样品混合后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

资料汇总: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孟俊峰,电话:13227522729,邮箱:mengjf119@163.com

四、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

1.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0.02亩),(小区宽度2.4~3.3m之间)。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为了方便出苗后查苗、移苗、补苗,要求将每个参试种剩余的种子种植在邻近的保护区内。

2.试验地必须安排在中上肥力的田块,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四周无荫蔽,且能代表该试点所在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生态条件。

3.试验同一项田间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特殊情况至少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完成。试验田治虫不治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试验要求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同一试点同一试验内小区间基本苗相差不得超过2万。播种前应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确定播量;分行称重,条播;按当地适宜播种期播种。

五、试验管理要求

1.供种:如有品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试点反映田间出苗率确实低,影响了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则取消该品种当年在各试点的参试资格。

2.对供种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其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作报废处理。

3.试验的观察记载必须按统一的项目标准对照执行,记载项目及标准见附件。

4.试验小区收获的种子不得混装,保留至当年7月15日,以备抽查。

5.试验进行期间,在成熟期组织一次区试考察,检查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试验质量和各参试种的田间表现等,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试验进行中,执行人应随时对照本方案进行检查,以免失误。未按方案执行或有违方案的参试种和试点,其试验结果不纳入汇总。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向汇总人和湖北省种子管理局顾见勋同志报告。

六、 试验总结

1.苗期小结:内容包括试验落实情况、天气特点、品种出苗情况、苗期长势、田间排列图、存在的问题等,于1月10日前发电子邮件到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孟俊峰(13227522729,mengjf119@163.com)。

2.试验总结:各试点务必于6月25日前将试验总结发电子邮件分别发给王桂娟(hbpzglk@163.com)和孟俊峰(mengjf119@163.com)收,以免延误汇总工作,纸质版总结盖章后寄给王桂娟。

3.试验结束后将召开总结会议,对本年度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安排下年度试验计划。

物管试用期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 TQ0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93-03

1 前言

水体中氰化物是表征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重要的毒理学监测指标。氰化物在水体中可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目前水体中氰化物测定的国标方法有硝酸银滴定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和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国标方法蒸馏系统复杂,气密性差,操作过程氰化物易损失,回收率低,操作过程复杂、费时,且准确度难以令人满意,但长期以来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替代,国内外一直沿用此方法。

流动注射分析仪是一种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度高、在线样品前处理的设备和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与试样及适应性广等一系列优点的溶液自动分析及处理仪器,在许多监测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原理主要是将一定体积的试样溶液注入到无空气间隔的适当载流溶液中,经过受控制的分散过程,形成高度重现的试样带,并输送至流通式检测器检测其连续变化的物理或化学信号,从而根据相关关系得出相应的浓度。目前有关流动注射分析仪在总氰化物测定方面的具体应用,详尽的文献报导还较少,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以LACHAT公司的QuickChem 8000为平台,通过大量的相关实验(精密性、准确性和实样比对实验)对水体中的总氰化物进行测定研究,再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理论上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2 QuickChem 8000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总氰化物原理及方法

QuickChem 8000流动注射采用的是在线氰蒸馏。首先,被分析的液体样品需与磷酸混合,并加热到140℃。其次,紫外光裂解金属-CN 和有机复合物,气态的HCN从样品基体中释放,穿过Teflon膜,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N-在570nm 处比色测定(吡啶巴比妥酸化学反应),标准和样品均在线蒸馏。

QuickChem 8000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水中总氰化物的测定范围为5~500μgCN- /L。检出限为0.50μgCN- /L。

3 在线总氰化物的操作方法

QuickChem 8000流动注射分析仪为全自动化操作,每一个分析过程均由计算机软件控制,可以比较快捷的完成整个样品分析,具体分析流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取样模块前处理器模块化学反应单元模块检测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必须使用 PVC泵管。

具体操作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接好总氰模块线路;

(2)启动仪器,顺序开启QuickChem 8000各部件,进人Omnion软件。大约20 到30分钟之后,对于样品预处理模块,要使里面的加热温度达到100℃以上,然后泵入去离子水,并检查各管道和回路是否漏气、溶液是否平稳流动;

(3)上述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使样品预处理模块温度达到140℃,并把所有的试剂管线放于相应的试剂瓶内,待得到温度基线后,可开始分析所检测的样品;

(4)当样品分析过程完成后,把所有试剂管线放于去离子水中,使在线模块加热器的温度达到125℃,此时,可把相关样品线、管线、溶液线从离子水中取出,大约30min泵空气,加热器的温度需要维持在125℃,此步骤完成后,其它管线取出,泵和仪器关闭。

4 分析试剂及标准制备

所有试剂均需去离子水配制,以下几个试剂按仪器要求浓度详细配制。

1N NaOH 储备溶液;0.025N NaOH 载液(注:1 批样品最好1次配制,以便减小误差。);磷酸缓冲液;氯胺-T(注:氯胺-T对空气敏感,此试剂开盖6个月后,不再使用。);吡啶巴比妥酸(注:巴比妥酸试剂开盖1a后,不再使用。);氰化钾标准贮备溶液(注:使用前须用硝酸银溶液(0.0100mol/l)标定)或氰化钾标准溶液(国家标准中心配制)。

5 样品测定

所有样品测定和标准样品测定均需在线蒸馏。

5.1 测定工作曲线

工作曲线如表1所示。

表16个工作曲线标准

5.2 测定标准样品

总氰化物浓度为334.0ug/l±16,标准样品测定值如表2所示。

表2 标准样品测定值

从表2测定的7个数据上看,全都达到标准样品中总氰化物的浓度误差范围。精密度较好。

5.3 测定加标回收率

加标回收率如表3所示。

表3 加标回收率

从表3的测定数据上看,此方法的回收率较高,正常条件可确保常规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5.4 方法检出限的验证

通过实验对方法检出限进行验证,分别用浓度为2μg/l、5μg/l的氰化钾标样重复测定20次,取前7次的监测数据计算检出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检出限验证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仪器检出限为0.144、0.229,证明了不同的浓度有不同的检出限,测定的结果比较好。

6 流动注射分析法与传统国标方法的对比

为了加强与传统国标方法的比较,本文通对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测定结果t检验法计算公式如下:

=

其中:n1,n2为两组样品的各自测定次数。

S1,S2为每组样品的标准差。

其中:,为样品测定的平均值。计算结果与查得的t0.05(t)值比较

若t>t0.05(t)差异显著,而当t

当给定α=0.05,实验重复次数为5时,查t表[2]得t0.05(5)=2.571

计算结果表明,各组的t检验值都小于t0.05(5)=2.571

表5流动注射分析法与国标法的测定结果及统计结果

除了测定结果能满足要求之外,其最大优势表现于测定时间、反应周期、检测频率等方面,流动注射分析法与传统国标方法的对比详情如表6所示。

表6 流动注射分析法与国标方法的对比

通过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方法检出限基本相同时,流动注射分析法与传统国标方法相比,整个处理过程较为简化,只需简单过滤,反应周期缩短了一半,检测效率增大了两倍。特别是在操作工序方面,省掉了许多工序,全自动化流动注射分析法操作取代了传统国标法中的吸液、加试剂、分离等多项工序,使所需试剂、试样体积减少,却重现性不受影响,而且流动注射分析法能够准确地控制体积混合方式和留存时间,能使一些手工操作时,由于试剂或反应产物不稳定而无法得到可靠结果的化学过程得到准确的结果,通过使用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的总氰化物,实现了在线蒸馏、气液分离和升温,使样品前处理和检测周期缩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