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12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1)

1.抓住联系异中察同(高林生)

2.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高万同)

3.“三维”融合各有侧重(郝敬华)

4.因文而宜,遵循规范,便利教学(汪晓铅)

5.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杨新富)

6.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张庆)

7.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策略(张庆)

8.苏教版的“汉语拼音”(张庆)

9.“一专多能”的词串识字(张庆)

10.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二上、三上)“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11.强化三环追求三境(陈永平)

12.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高林生)

1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高万同)

14.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黄达)

15.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李亮)

16.苏教版四上阅读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孙景华)

17.重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汪晓铅)

18.直面生活,形成口语交际素养(魏星)

19.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张庆)

20.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张庆)

21.整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高林生)

2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胡丽萍)

23.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马建华)

24.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马建明)

25.把握标准循序渐进(许小慧)

26.读出教材特色教出阅读本色(张敬义)

27.吃透文本精神深化语文课改(张庆)

28.试说“对话”(张庆)

2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解读及教学建议(周玉谦)

30.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五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的标题是

1.王梅:一下《识字》,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2.于永正(特级教师):二上《梅兰芳学艺》。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2)

2.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高万同)

3.“三维”融合各有侧重(郝敬华)

4.因文而宜,遵循规范,便利教学(汪晓铅)

5.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杨新富)

6.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张庆)

7.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策略(张庆)

8.苏教版的“汉语拼音”(张庆)

9.“一专多能”的词串识字(张庆)

10.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二上、三上)“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11.强化三环追求三境(陈永平)

12.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高林生)

1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高万同)

14.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黄达)

15.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李亮)

16.苏教版四上阅读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孙景华)

17.重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汪晓铅)

18.直面生活,形成口语交际素养(魏星)

19.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张庆)

20.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张庆)

21.整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高林生)

2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胡丽萍)

23.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马建华)

24.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马建明)

25.把握标准循序渐进(许小慧)

26.读出教材特色教出阅读本色(张敬义)

27.吃透文本精神深化语文课改(张庆)

28.试说“对话”(张庆)

2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解读及教学建议(周玉谦)

30.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五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的标题是

1.王梅:一下《识字》,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2.于永正(特级教师):二上《梅兰芳学艺》。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3)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6年级

7~9年级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

第一部分 前言(1-9'CLA'1)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9'CLA'1.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9'CLA'1.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9'CLA'1.2.1)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9'CLA'1.2.2)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9'CLA'1.2.3)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9'CLA'1.2.4)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9'CLA'1.3)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1-9'CLA'1.3.1)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1-9'CLA'1.3.2)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4)

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共有6名男教师,102名女教师。

2.学校位置

处于市区的89人,处于城郊的19人。

3.年龄结构

20-30岁共58人;31-40岁,32人;40-50岁,13人;50岁以上,5人。

分析:3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数的54%,这批教师很年轻,有活力、有激情,但教学经验欠缺。31-40岁教师占教师数的30%,这部分教师是英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是一个人教师生涯中的黄金时期,区联片教研组长大部分都是这个年龄段的教师。

40岁以上教师占教师数的17%,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是我区英语学科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承担着“传、帮、带”的教学任务,作用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关系,随着教学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这部分教师很容易懈怠,这就需要学校和教研室帮助他们重新焕发热情,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工作当中去,总结经验,当好学科带头人。

4.教龄

5年以下,38人;6-10年,27人;11-20年,29人;20年以上,14人。

5.从事本学科的年限

5年以下,43人;6-10年,28人;11-20年,26人;20年以上,11人。

分析: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9.8%,这部分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对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的把握还处在刚起步阶段,急需业务培训。学校要认真分析他们各自的情况,针对这部分教师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教研室要有计划地做好相关教学的培训工作。

6.第一学历英语专业

中师(或中专)29人,占教师总数的27%;大学专科64人,占教师总数的59.3%;大学本科9人,占教师总数的8.3%。第一学历有68%的教师是英语专科及以上学历,学历合格,32%的教师学历不合格。

这种情况说明将近1/3的英语教师初始学历不达标,过去和将来都直接影响到我区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

7.现在英语专业学历

中师(或中专)7人,大学专科34人,大学本科47人,正在进修专科2人,正在进修本科13人,有5人是非英语专业学历。

目前为止,我区仍然有21.3%的教师学历不合格。

8.现在的学历

中师(或中专),2人;大学专科,41人;大学本科,64人;研究生,1人。

9.现任的年级是(可以多选)

1年级 22人,2年级16人, 3年级 39人, 4年级37人,5年级35人,6年级36人。

分析:从上列数据可以看出有43%的教师担任两个年级以上的英语教学工作。从教研室已有数据知道13%的教师担任三个年级英语教学工作,6%的教师担任四个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教师备课负担重,工作容量密度大,不利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影响教学质量。

建议学校在教师绩效工资发放时适当考虑这方面因素。

10.现在的职称

初级,39人;中级,22人;高级,19人;未定级,28人。

11.从事本学科教学

专任99人,兼任9人。5%的教师是兼任教师。

12.现在的状况

在编教师70人,代课教师38人。

分析:代课教师占教师总数35.2%。代课教师数目日益庞大,队伍极不稳定,每年代课老师频繁更换,给学校和教研室的教师培训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代课老师,但他们又不能长期教学。另外,学校和教研室总是需要从最初教老师如何上课开始培训,这样或多或少冲淡了对其他教师高层次的培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保持和提高。

13.任教班级的学生数量是

40人以下,20人;41-50人,29人;51-60人,40人;60人以上,19人。

分析:18.5%的教师任教班级学生数在40人以下,45.4%的教师任教班级学生数在50人以下,54.6%的教师任教班级学生数超过50人,18%的教师任教班级学生数超过60人。从数据分析看出,将近一半的教师每天要面对大容量的班级进行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

14.参加过的培训组织机构或级别是(可以多选)

区教研室99人,市教科所23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省级骨干教师(国培)2人,部级骨干教师(国培)4人。

15.课改以来,参加培训的时间是

从未参加10人,1-10天46人,11-20天23人,21-30天6人,30天以上23人。

16.认为有效的培训组织单位或级别是(可以多选)

区教研室98人,市教科所55人,市级骨干教师63人,省级骨干教师 (国培)40人,部级骨干教师 (国培)32人。

17.认为有效的培训形式是(可以多选)

理论讲座36人,教学策略59人 ,教学观摩91人,互动体验66人,校本教研42人。

分析:大部分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教学观摩和互动体验,分别占受调查教师数的84.3%和61%,其次是教学策略和校本教研,33.3%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包括理论讲座。针对这种情况,教研室会根据不同教师的需求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对全区英语教师进行分层次培养。

18.现阶段,困扰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可以多选)

自身语言水平17人,教学设计34人,教学理念、方法53人,教学设备21人,教辅资料26人,课时(每周少于3课时)9人,兼学科太多9人,任课时太多(每周多于15课时)41人。

分析:现阶段,困扰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占调查人数的49%;其次是周课时数过多,超过15节的英语教师占调查人数的38%。针对第一个问题,教研室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采取联片教研、自主学习、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针对第二个问题需要学校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减轻英语教师的负担,以便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班容量过大,组织教学有困难

1.现象分析

(1)调查问卷显示,目前我区18%的英语教师任教班级学生数超过60人,有的甚至超过70人。班容量过大是教学困难最为突出的一点,这几乎也成为了引发其它连带困难的根源问题,尤其是针对英语学科。

(2)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陌生的语言,在生活中几乎找不到共鸣,只能依靠每周仅有的三节英语课。英语是用来交际的,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单个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交际的机会相应减少,课下就更不可能了。

(3)超大班容量,往往会导致课堂纪律失控。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再精彩的课,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4)超大班容量引发的超大量的作业批改也占据了教师备课、辅导学生的时间,而充足的备课时间是备好课、进而上好课的前提;充足的辅导时间是改进学生学习效果,更新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

2.建议

(1)热点学校在招生时一定要想办法控制班容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有利于师生成长的教学环境,提倡小班化教学,学校会越办越好。

(2)针对现有大班容量问题,建议教师把传统的“one by one”改成“two by two”或“group by group”,争取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活动。

(3)多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

(4)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上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

(5)每个学习小组设英语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6)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进行有效评价。

(7)取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同他们一起做好英语教学工作。

(二)英语课时安排较少,不利于语言的重现、学习

1.分析

语言学习规律是学习者每天都应接触所学的语言。初级阶段多听、多说,以后听说读写逐渐跟上。在石家庄这样缺少英语环境的地方,按照《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每周设置3节英语课,显然少了点。学生英语学习得不到及时巩固,程度好接受快的学生自然能够掌握,接受慢的学生久而久之就被落下了,这样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2.建议

(1)每个班级都应安排英语早读课,为学生提供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机会。

(2)要求学生每天听磁带,老师要教会学生听什么、怎么听、听多长时间、听时做哪些学习活动(边听边说、边听边写、边听边记、听记交替等)等,保证学习效果。

(3)保证三节课课堂教学质量,在没有英语课那四天时间,老师要适当布置英语作业。

(4)定期组织英语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课外英语活动小组,学校、教师多提供平台让学生乐在其中、尽情展示。

(三)懂英语的学校领导少,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

1.分析

目前,我区懂英语的学校领导很少,即便懂一些英语,也只限于应付日常繁杂的事物,对当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理念知之甚少,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

2.建议

(1)学校领导要加强业务学习,深入英语课堂,及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动态,把握英语教学理念,对本校英语教学状况能做到心中有数,解决起来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依托教研组,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3)为英语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和机会,提供英语教学参考书目和专业书籍,鼓励老师们向书本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

(4)还可以邀请外校英语骨干教师到本校传经送宝。

(四)英语教学设备、资料欠缺

1.分析

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欠缺,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领导很关心英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录音机、挂图、公用的多媒体教室等,学校的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个别学校不能及时提供英语教学资料和设备。书店中适合师生的英语读物很少。

2.建议

(1)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要摸清英语教师教学所需资料,配备齐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备的要和领导沟通,做好计划,限时配备完毕。

(2)英语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或发动学生、美术教师、家长一起制作英语挂图、单词卡片、英语幻灯片等用于教学。

(3)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购买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英语绘本等读物。

三、教师教学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1.分析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我区现有超过1/3的英语教师教龄在五年以下,他们教学经验少,教学方法单一。师生双边活动都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满意率低,这些问题给后续英语教学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建议

(1)学校对新老师要加强了解,避其不足,扬其个性,学校领导要多听课多指导,帮忙找出问题的症结,争取使新老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和教研室应多搭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让其多参与教研活动,特别是城郊新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周围几个教师的影响,通过跨校间的师徒结对、新教师教学沙龙等形式,加强对新上岗教师的跟踪、培训,让新教师尽快站稳课堂。

(2)为了尽快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安排新教师听课,吸收教学营养,听本校课、校外课,尤其是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听课后要进行学结,与其他老师共同交流学习心得,一起探讨,共同进步。鼓励教师主动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目,培养自身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价值观,不断丰富自身教学专业素养,用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教研室和学校要多开展有实效性的英语教学活动,例如:开展关于教法、学法方面的培训,举行区域性的英语研讨活动,多提供常态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

(4)作为年轻教师在挖掘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学生等方面要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要重视重组教学资源,努力突出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全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部分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1.分析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我区将近1/6的英语教师学历不达标(含进修学历),听说读写技能较差,不能很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工作。教师的英语发音、课堂用语表达的准确性、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接触一部分教师,他们的某一个发音存在相同的问题,经过调查获知原来这几位教师读书时师承同一位英语教师,可见教师的发音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节课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但是学生所学的词汇发音错误,语言结构混乱。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上初中后需要重新纠正语音语调,而纠正起来常常困难重重。

2.建议

(1)学校要增强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紧迫感、责任感。英语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校要鼓励教师通过不同渠道主动学习,鼓励教师进修学历,将学习变成内在的动力。

(2)教研室要不定期地组织这部分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教学基本功培训。

(3)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课前多听磁带,努力做到自己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发音准确,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要正确,不误导学生。教师用书也是很好的培训材料,教师要习惯看教参的英文部分,逐渐过渡到不看汉语解释就能明白其意。

(4)对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困难不适合英语教学的教师建议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

(三)城郊小学英语教师少,不利于开展英语教研活动

1.现象

目前我区城郊小学英语教师数量普遍较少,只有一至两名教师的学校共有13所,很难开展教研活动。

2.建议

(1)教研室近几年开展的英语联片教研活动比较有效,每个小组每月活动一次。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联片教研小组活动时机,虚心向别的教师学习,珍惜每一次作课机会,在集体教研中不断进步。

(2)学校要把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争取能在校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拿到联合校集体研讨。学校组织老师以学科为单位,每周集体备课、轮流讲课,课后集体教研,这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起以个人为单位的教研,显得收获大,效果好,无形中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四)教师缺少整合教材的能力

1.现象

我区各小学使用的是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任何教材不可能适合所有学校的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冀教版《小学英语》也不例外。教材是按话题系列编写的,很难安排系统的语音、语法教学体系等,教材在编写中有些内容安排较松散,重点不够突出;有些课教学内容安排比较集中等,教师教起来比较费力。

2.建议

(1)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熟悉小学整套英语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本校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语音规则的渗透、语法现象的解释和操练等等。

(2)对内容较松散和密度大的课,教师可以适当整合教学内容,将重难点分散教学,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

四、学生学习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英语学科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1.现象与分析

(1)对比语文,学生学习英语的先天环境和氛围要差很多,困难也很多。另外,家长重视程度也不够,限于学生家长的素养,语文数学他们还懂一些,懂英语、能辅导孩子的家长不多。

(2)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逐步加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热情减退和兴趣滑坡,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和畏惧情绪,导致了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

(3)我区有草场、维明、中山、友谊等资源相对优越的学校,其中生源是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的英语学习经历各不相同,初学英语时教材也不一样,学习英语的起点不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复杂的生源结构,不同的成长经历给老师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困难。学困生比例较大,学习态度消极,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课堂教学很难两头兼顾。

2.建议

(1)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

(2)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教师要挤时间给学困生补课。

(4)学生结对,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在班级内营造和谐、友爱、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氛围。

(5)和班主任合作,求得班主任帮助与支持。

(6)有班级博客的教师在班级博客中把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闪光点、趣事发在网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争取跟家长配合,尽快让这部分落后学生跟上学习进度,进而和其他同学英语学习步调保持一致,取得更大进步。

(二)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难以持久

1.现象分析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始终感到热闹有余,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初学英语感到很有趣,求知欲旺盛,但久而久之,单词越学越多,内容越来越难,有的学生顾此失彼,由学不会到不愿意学,以至于失去了兴趣,甚至会放弃英语学习。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和吃苦精神。英语学习本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掌握英语就得下功夫,而现在的孩子正是缺乏这样的刻苦精神与持之以恒的毅力。

2.建议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使英语教学吸引学生,教师还需借助于实物、简笔画和现代化教具,使学生从视听说入手,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过程,把有趣的简笔画、录音机和多媒体课件带到课堂上,使课堂始终保持高涨而积极向上的气氛。

(2)“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方能乐其道”。一般说来,学生跟某老师的感情越好,就会越喜欢听他的课。反之,学生不喜某老师,就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就会不理睬或抗拒老师的要求,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就一定能让学生百听不厌,百学不厌,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英语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多与家长沟通,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工作,共同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效率。

(5)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如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单词验收、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作业展览、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示、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晚会、值日生讲话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6)班级设立英语角,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英语读物,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参考问题5)。

(三)学生记单词困难,单词遗忘率高

1.原因

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不能自然习得单词读音规律,因而困难重重,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消极被动,学习效果相应也会变得越来越差。

2.建议

(1)新改编的小学英语教材,安排进了语音规则的教学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每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循序渐进地把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常见的发音教给学生。学生学会了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之后,见到不认识的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就可以自己读出来,这样记单词时也觉得省力不少。

(2)按音节学习单词,抄写单词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

(3)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积累后,给单词归类。

(4)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记单词游戏,这样可以调动孩子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5)把单词编成chant,增加学习趣味性。

(6)让学生自己制作单词卡片或poster。

(7)通过直读、汉语拼音对照等方法加强记忆。

(8)在遗忘临界点重复记忆学会的单词,克服遗忘。

(9)进行单词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把不会的筛选出来进一步记忆。

(10)关注形成性评价,在各班建立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

(11)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总结记忆单词的窍门、办法。

(12)培养小助手,建立互助小组。

(四)学生朗读能力弱

1.现象

(1)三年级的学生初涉英语,没有任何英语语言基础,个别字母的音总是读不准,例如:c [si:]读成 [sei]; v [vi:]读成[vei];g与j不分。

(2)学生的语音基础薄弱,不会认读音标,不能根据拼读的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如:字母“oo”组合中长[u:]与短[u]不分,并且不能读出单词的重音、爆破音与不完全爆破音,甚而还有吞音的现象。

(3)大部分学生由于对浅显的语法知识缺乏,不知道标准的语音和语调,因而读出来的句子基本上是一样的语调,没有轻、重音和升、降调之分。

(4)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不能按意群去读,集体朗读时就会出现拖音明显,节奏较差等问题。

2.建议

(1)大声读, 通过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

(2)跟录音读 、及时读。

(3)用“心”读 。 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在起始阶段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

(4)抓好词组教学,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按意群去朗读句子。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读单词、词组、连成句子的阶梯式朗读的方法,为按意群朗读句子做好铺垫。

(5)抓心理,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总而言之,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奖励等手段,尽力让学生对英语朗读的兴趣持之以恒。

(五)孩子们在家缺少英语的语言环境

1.建议

(1)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随时给孩子提供英语的原版故事书、DVD、VCD等,会帮助学生们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尽管有些家长的英语很蹩脚,也不谙熟其中的内容,但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听英语、看英语的快乐。

(2)教师要定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有的孩子动手做纸工的能力比较强,但一遇到开口说话就害怕。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一个小小英语角,把孩子写的英语短句、小诗和题有英语解说的绘画一一张贴出来,还可把各种有英语名称的小玩具摆放在那里。每天定时和孩子一起到英语角里一起回味以往学过的内容。

(3)孩子学习英语时,家长要表现得很有热情,不能因为自己不懂就待在一旁自顾自做事,而是能参与到孩子的听说读写之中,进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小学英语的学习重在兴趣引领,家长们在引领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六)高年级课文篇幅加大,师生教学困难

1.现象分析

随着教学的深入,高年级课文语篇加长,词汇量加大,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导致学习英语兴趣下降,学困生增多。语篇中涵盖了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西方文化等内容,所以说语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综合体现。

2.对策

语篇教学是我区两年来一直研究的英语课题,十二个联片教研活动小组都针对本联合校实际情况确立研究小课题,学期期末各小组会将语篇教学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此时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可以资源共享。

3.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扩大学生视野,增加语言输入,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只要坚持相信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和英语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

(2)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后,就说明产生了理解。我们阅读的内容有时是因为学生不熟悉,没有相似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到很陌生,因此在英语阅读课教学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布置了解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提前了解阅读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个人预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们通过完成各环节的任务,理解文章,学习语言点,培养阅读能力。

(七)学生在听英语时难以理解短文

1.分析

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在通过多听、勤练、多实践、不断增强语感的基础上,提高听力水平。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和能力,每个教师采取的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应根据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从内因和外因着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2.建议

(1)听力中必然会有一定的词汇量。小学阶段的英语听力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量的生僻词,听力中生词多了会影响听力的速度和效果,所以我们要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上,尽量避免去追究局部的句子和短文的含义,而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听力材料的上下文来猜生词的意思。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我们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以及对生词词义猜测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尽一切努力给学生提供和增加听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听、勤听、会听、爱听、主动去听,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2)教师可安排学生多听他们感兴趣的英语小故事和一些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还可以建议学生看英文原版电影,锻炼英语听力。

(八)字母的写法中小学不统一

1.现象

现今中国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石家庄市中小学英语教学和教材不衔接,学生进入中学后须从26个字母开始学习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不是同一个版本,字体不一样。学生小学学的字母书写到中学就变了,需要按照中学教材字体书写,造成学生时间、精力上的浪费。

2.建议

英语和汉语一样在书写和印刷方面有多种字体,我们从小接触过斜体、圆体、直体等英语字体,。笔者认为只要书写正确、美观,孩子们喜欢哪种英文字体都是可以的,中学英语教学不必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附件一

桥西区小学英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 )2.您的学校位置是:

A.市区 B.县城 C.乡村

( )3.您的年龄是:

A.20-30岁 B.31-40岁

C.40-50岁 D.50岁以上

( )4.您的教龄是:

A.5年以下 B.6-10年

C.11-20年 D.20年以上

( )5.您从事本学科的年限

A.5年以下 B.6-10年

C.11-20年 D.20年以上

( )6.您(英语专业)的第一学历是:

A.中师(或中专) B.大学专科

C.大学本科 D.研究生

E.无

( )7.您现在(英语专业)的学历是:

A.中师(或中专) B.大学专科

C.大学本科 D.研究生

E.正在进修专科 F.正在进修本科

G.正在进修研究生 H.无

( )8.您现在的学历是:

A.中师(或中专) B.大学专科

C.大学本科 D.研究生

( )9.您现任的年级是(可以多选):

A.1年级 B.2年级

C.3年级 D.4年级

E.5年级 F.6年级

( )10.您现在的职称是: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未定级

( )11.您从事本学科教学是:

A.专任 B.兼任 ( )12.您现在是:

A.在编教师 B.聘用教师 C.代课教师

( )13.您任教班级的学生数量是:

A.40人以下 B.41-50人

C.51-60人 D.60人以上

( )14.您参加过的培训组织机构或级别是(可以多选):

A.区或县教研室 B.区或县进修学校

C.市教科所 D.市级骨干教师

E.省级骨干教师 (国培)

F.部级骨干教师 (国培)

( )15.课改以来,您参加培训的时间是:

A.从未参加 B.1-10天

C.11-20天 D.21-30天

E.30天以上

( )16.您认为有效的培训组织单位或级别是(可以多选):

A.区或县教研室 B.区或县进修学校

C.市教科所 D.市级骨干教师

E.省级骨干教师 (国培)

F.部级骨干教师 (国培)

( )17.您认为有效的培训形式是(可以多选):

A.理论讲座 B.教学策略

C. 教学观摩 D. 互动体验

E.校内教研

( )18.现阶段,困扰您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可以多选):

A.自身语言水平 B.教学设计

C.教学理念、方法 D.教学设备

E.教辅资料 F.课时(每周少于3课时)

G.兼学科太多

H.任课时太多(每周多于15课时)

I.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二

桥西区______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一、你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原因是什么,学校和老师采取了哪些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如何,有哪些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策略

21世纪全球开放不断扩大,地区间融合发展不断深化。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创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的经济带,此经济带的建成将紧密连接中欧两大经济体,并带动沿线地区实现交融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新疆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东西经贸文化的融合区。塔里木大学地处新疆中心地带,毕业生遍布全疆各地,很多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及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重大。然而,作为一所地处祖国边疆的普通本科院校,塔里木大学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生源大部分来自新疆本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新疆地域环境、人文环境都较为落后。受经济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英语普及和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地生源英语水平也整体偏低。近年来,中东部生源比重不断提高,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呈现出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特征,且此趋势日益明显。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塔里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1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级教学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撑,诸如“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等等,其中心思想都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具体需求。这些理论为分级教学提供了多元的智力支持。本文仅对与分级教学联系最为密切的“i+1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阐释。

1.1i+1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论证了语言习得与语言输入的关系,认为语言习得离不开语言输入,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theInputHypothesis),即i+1理论。i代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料。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只有向学习者提供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即1,才能取得最佳的习得效果。任何向学习者输入低于其语言水平、接近或远高于其语言水平的语言材料的行为,都将是低效甚至起反作用的。分级教学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语言习得困境,使拥有不同i的习得者都能习得适合自己的1。“i+1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

1.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重申,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包括知识基础、动机态度、认知水平及个人素质等因素,根据每个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实现其全面发展。分级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正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摆脱“一刀切”的困境,走出耗时低效的不良循环。

2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实施了分级教学改革,且成果显著,这为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在深入研究各高校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塔里木大学的教学实际,从分级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几个基本教学要素出发,探讨分级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1分级模式与课程设置

确定分级模式是实施分级教学的关键,也是实施分级教学的第一步,包括分级标准和分级方法。建议通过入校测试与高考英语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级,以60%和40%的比例计算个人的分级分数线。为提高入校测试的效度和信度,应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全校英语教师集体合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讨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案。目前各高校的分级方法主要是将学生分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级别,其中,三层分类方式“操作性强,能够把学生比较合理地进行组合”。结合塔里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差距很大的实际情况,建议大致按照20%、60%、20%的比例分为A级班(高级班)、B级班(中级班)、C级班(基础班)。具体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作为语言技能课,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而目前大班授课的现状使这样的机会难以覆盖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既跟不上节奏,又缺少表现机会,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焦虑,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应对大班教学的现状进行改革,结合学校师资力量的实际,在大学英语教学组班人数上进行控制,建议将教学班人数控制在80人以下。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课程仅在一、二年级开设,高年级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和动力,部分学生毕业后对英语已相当陌生。这样,不仅违背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建议在改革一、二年级英语教学的同时,在三、四年级开设英语选修拓展课程,如:英美文化概论、英美文学作品欣赏、商务英语翻译等,为感兴趣的高年级学生提供继续学习英语的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2.2教学目标与教材选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5],对教学的全过程起着定向和指导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分别从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以及翻译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上进行了设定。以此为参照,初步简单设定A、B、C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A级班: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B级班:较为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巩固英语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C级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夯实学生的英语语法词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选用上,目前,塔里木大学采用两套大学英语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以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访谈,部分学生反映,因受制于薄弱的英语基础,对目前所用教材基本不能理解和消化,甚至不能阅读教材文章,上课也是人在心不在。频繁的挂科也使一些学生彻底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建议,A级班可以使用难度较大一些的外教社教材,B级班使用高教社教材,C级班则使用更为简单的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语或者一些专科教材。

2.3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

语言学习是一个层次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A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四级应试能力,争取第一学年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第二学年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采用交际教学法、叙事教学法等将课堂更多地下放给学生,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此外,适当引入一些英美经典文学与英美主流报刊的阅读与讨论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对于B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的重点在于查缺补漏,系统地补充语法知识点,扩充词汇量,使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主要采用交际互动的方式。对于C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系统讲授语法知识,以课堂互动、叙事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双语故事书,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第二学年在巩固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进行基本的对话和交流。

2.4分级管理与教学评估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建议对分级教学实施立体滚动式的动态管理模式。每学期初,可以通过学生自愿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等方式,允许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参加升级测试,通过测试者则可升入高一级的班级;对在分班中学习吃力的学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也可以降到低一级的班级。如此畅通的双向流动,有助于形成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学评估体系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传统的静态评估即期末考试的形式仅量化了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静态评估是静止的、终结性的,对学生的最终反馈只是一个数字,不利于学生衡量自身各项英语水平的变化,更不利于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静态评估采用分级考试、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形式计算终结性评估结果。动态评估由前测、阶段测试和后测组成。

教师在学期初设计好难度相当的测试内容,测试后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教学干预,不迁就或漠视学生不良的学习表现,最后根据各阶段测试最终得出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估结果。通过静态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动态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育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尊重个体的观点与个性。分级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自主意识和个体的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的情怀,有利于营造良好互动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完成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对于塔里木大学来讲,分级教学可以有效克服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更好地为各层次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为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54—5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黄远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和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58—62.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6)

首先我们从形式上认识两份课程标准,看看我国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

(一)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大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阐述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先说明了总体目标与内容,接着按照学段规定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部分则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对语文课程实施提出了建议。附录部分对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小学语文知识和背诵篇目进行了补充说明。

(二)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按照年龄段从幼儿园一直到九年级,每一个年级依据“大概念”提出了学习标准,“学习标准”又分为“课程能力”和“内容”两大方面。“大概念”基本上是围绕“故事”与“文本”来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在“故事与文字(文本)”中找到乐趣,培养创造性,继而分享故事,认识自我与世界。“课程能力”从幼儿园一直到九年级都有一个总的能力培养目标,即运用口头文本、文字文本、视觉文本与电子文本,期待学生所达到的个体能力与合作能力,然后围绕“理解与整合”(阅读、聆听、观察)和“创造与交流”(写作、说话、表达)两个分目标展开。“内容”部分主要是出示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从“故事与文本”、“策略与过程”、“语言特征、结构与规则”三个方面详细说明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二、大陆语文课程标准与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的异同点

在了解了两份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以后,我们来仔细分析两份课程标准的异同点,首先谈谈它们的共同特点。

(一)两份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1.均按学段(年级)编制课程标准

我国大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语文学习划分为四个学段,即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阶段7-9年级为一个学段。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针对幼儿园到九年级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标准。因此,均注重了年段或年级的特点。

2.均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两份课程标准均体现了一贯设计的思想,注重了连续性和整体性。具体来说,我国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实现九年一贯设计,把语文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看作一个整体和系统进行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同样地,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进行了十二年一贯设计,以大概念统揽全局,聚焦故事与文本。

3.均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样地,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也对学生提出了统一的课程能力要求,那就是运用口头文本、文字文本、视觉文本与电子文本的能力,以及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努力提升口语表达、理解能力等。

(二)两份课程标准的差异

1.框架结构不同

从框架结构来看,两份课程标准组成要素有着显著差别,我国大陆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前面已经说过,在这四部分中更多关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等。而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大概念”引领“学习标准”,然后提出课程能力和内容。其关注点在于每个年级的学生需达到的课程能力以及需掌握的知识。

2.设计思路不同

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学习领域,年级细分,大概念,学习标准,再分课程能力与内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整体概述,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方面、具体要求,对于教学、评价、教材的实施建议。从两国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比较宏观,所用的语言都是一些比较凝练的具有概括性的话语,虽然系统完整、思路清晰,但是让人找不出核心部分。而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就能让学生一下清楚知道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强。

3.内容详细程度不同

哥伦比亚省与我国大陆地区的课程标准都围绕母语的运用与表达的目标展开,通过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于本国母语的热爱程度以及运用与表达能力,从而能够借助母语去学习其他课程或者对未来就业提供帮助。以下表格是对两份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的简要情况的说明:

我国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的划分上较细致,分别从听f读写能力方面设计具体的学习领域目标,并有较具体的内容要求,较之哥伦比亚母语课程标准,我国的“综合性学习”这块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我国大陆地区的课程标准内容划分虽细致,但是在具体的分目标内容上叙述没有哥伦比亚省的细致,哥伦比亚省都是将学习内容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而不是条条框框。所以我国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可以向哥伦比亚省借鉴,详细而不赘述,短小也要精要。

4.目标表述不同

我国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是按照“学习领域+学段”的陈述方式,将课程分目标按照学段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来表述分目标。这样概括性的目标表述虽然给教师留下了空间去解读课程目标,设计教学,但是每个教师解读的标准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对课标的解读容易产生分歧,所以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的表述是按照“学习领域+年级”的方式,每一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标准,每个标准下都还有层级目标,更加具有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目标不再是宏观的、概括的,而都是具体的知识点和具体的能力要求,教师易于操作。

总之,两份课程标准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三、反思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大陆地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和在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能力要求上都各有特色。但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的结构清晰、内容层次性强,目标表述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非常值得人关注,对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⑹尽

(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应更为具体,突出语言运用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分为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话(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看起来非常清晰,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常以阅读教学为中心,容易使其它模块被忽略。因此,可以对模块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列出更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同时,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当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情感,突出语文学习的生活性、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应指引学生学会基本的汉语词汇,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听得懂别人的意思,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在语言的运用层面的目标方面还应更为详尽和具体。

(二)建议改学段目标为学期目标,使学习内容更为明确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分为四个学段,有着较为系统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但其实较为模糊。当前语文课程的最大难题就在于课程内容是什么?当然我们有些语文学习内容是比较明确的,比如标点符号,如小学一、二年级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体会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三、四年级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五、六年级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但更多的内容是模糊的,有些内容小学阶段在学,初中甚至高中阶段还在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很难把握,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学习,文章表达方式的学习,其年段差异在哪里,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应该继续回答的问题,应指引一线教师更好地依托课程标准进行实施。

(三)课程标准的附录应更方便学习和理解

哥伦比亚省母语课程标准中有较多专业术语,但这些术语并不难理解,因为它都有专门的术语解释。如元认知策略、故事与文本等,在课程能力与内容的具体标准中都会有相关内容的展开,比如文本包括纸质文本、口头文本与视觉文本等。我国大陆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同样也有许多专业术语,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对于一些非专业人士读起来还是比较晦涩难懂,因此建议可以在课程标准的附录中增加术语解释,以便读者学习和理解,如“鉴赏”、“领悟”、“感受”等术语其实都应该有较为明确的内涵要求。

参考文献:

[1]崔允t.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7)

1.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

新课标有明显的“政治教科书”特色,出现了政治书中的官话套话,“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课标过于强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忽视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语言文字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

2.在课程设计思路上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香港课标则“提供有关资料及建议供教师参考,使教师协助学生朝着本科学习目标前进。”课程目标只是说明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却并不规定应该如何教,为教师灵活掌控课堂和实施课程标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

1.总体目标

香港课标的总体目标共有7条,分别从听、说、读、写、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认识七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具有基本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相比之下,新课标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设计,共提出10条课程总目标,数量略多,不够浓缩凝练,缺少统摄性。

2.学段目标与内容

香港课标分为四个学段:小一至小三为第一学段,小四至小六为第二学段,中一至中三为第三学段,中四至中五为第四学段;新课标也分为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香港课标在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后增加了一个部分,即总结了阅读、写作、说话、聆听四个不同方面的各学习阶段的学习重点,即从不同学习阶段的角度和听说读写不同能力的侧重点出发,形成了一个不同学段与听、说、读、写不同能力侧重点交织在一起的网络,利用横纵坐标可以很清晰地找到某个学段的某个能力方面有哪些重点。相比香港课程标准这种立体形式,新课标略显单薄和平面化。

3.课程内容

在内容划分方面,香港课标将内容划分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四个部分,新课标则划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两套课程标准的划分各具特色。新课标以综合性学习来实现口语交流、个性表达等活动,笔者认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每篇文章中,而综合部分则应该更多地侧重对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概括总结与提升。在此基础上,香港课标强调要边听边思考,能够分辨不同的观点,具有一定客观性;在说话方面,香港课标指出要尊重他人的发言,拓宽说话内容的范围,其中包括了不同类型(如:报告、演讲、讨论问题、辩论等)的不同方面(如:个人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等)。相比之下,新课标的概念相对宽泛,更多地注重描述性的语言,而对象指向性不强。

三、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8)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见下表)。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

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

“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

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9)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见下表)。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

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

“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

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10)

一是传播理念,把握方向。通过组织新课程研训活动、颁布教学建议、担任学术讲座、出版学术专著、发表学术文章等方式,发挥学会成员的学术引领作用,及时传播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指导广大语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改革方向。

二是整合资源,打造平台。成立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校长联谊会、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加强了与高等院校、新闻出版单位、作协、科协、团委等机构和团体的合作,组织了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携手行动”教研下乡月、青研中心送教活动、教师普通话大赛、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学术交流空间,打造浙江小语活动品牌。

三是团结协作,培育队伍。努力发扬学术研究正气,摒弃文人相轻,提倡学术争鸣,同仁友谊长存。沈大安老师担任会长后,着力营造浙江小语和谐正气、勤奋踏实的良好氛围,重大任务协同担当,出色地完成各项学会活动和研究任务。目前,浙江小语呈现出“老帅举旗,大将担纲,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

报告也指出了省小语会工作有待改进的两个问题:一要拓展思路,提升学会内涵;二要健全机制,规范学会发展。希望学会继续秉承真实、朴实、扎实之风,力求形成大气、和谐、开放的新局面。

滕春友老师还通报了浙江小语2013年工作思路。新的一年,浙江小学语文教研将以贯彻落实新版课标为重点,重视价值取向,着力语文运用,加强能力培养,践行以生为本,尝试小班教学,开展以学研教,探索以评促学,推行教学规范,提升教师素养。

依据学会章程,在充分酝酿、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各地小语会按照“热爱教育,师德高尚,学术水准高,热心学会活动,方便学会工作”的基本条件,提出省小语会新一届理事会人选建议名单。经省小语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学会班子会议审议通过,报请省教育学会批复,最终形成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候选人名单。参加本次会议的会员一致同意,选举通过第九届省小语会理事、常务理事和班子成员名单。新产生的第九届理事会共有理事63名,其中常务理事21名。沈大安任名誉会长,柯孔标任会长,赖正清、王崧舟、滕春友任副会长,滕春友兼任秘书长,刘荣华、余琴任副秘书长。

会议休息间隙,沈大安老师担任省小语会会长期间的工作剪影以及省小语会第八届理事会五年来主要活动场面和记录,被会务组巧妙地制作成精美的演示画面,在会场循环播放。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大事记,和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的音乐旋律,形成了温馨、祥和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与会代表。名誉会长沈大安作了情真意切的发言,他希望浙江小语继续保持团结和谐的学会氛围,要争鸣不要争名,要流派不要门派。继续坚持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做到真实、朴实、扎实,脚踏实地,摒弃形式主义,做一些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真正有益的研究。沈老师最后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离我们的教育理想还有相当的距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希望浙江小语不断创新,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任会长柯孔标发表了讲话。他认为,本次年会是浙江省小学语文教育界的一次盛会,几代小语人共聚海宁,回顾与商讨浙江小语的历史与未来,必将对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柯孔标老师对今后学会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继承与发扬省小语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要继续弘扬“团结、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坚守朱作仁先生提出的“大三实”(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讲究实效)与“小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的学术研究作风。要继续打造浙江小语的研究特色和学术理念:强化语言训练,通过语言运用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强调以生为本,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孩子的全面素养。

第二,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现代语文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语文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研究。例如,世界母语教学理论对中国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浙派小语名师的研究等等。

第三,努力创新学会的活动形式与机制。省小语会要根据全国和浙江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创新活动形式,改进传统品牌活动,吸引更多教师投身语文教学研究。可以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研究队伍,开展比较长的持续研究;可以建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加强学会和基层教师的联系;鼓励区域联谊,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课堂展示和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建议组建学术委员会和低年级教学研究中心。

滕春友老师对新一届理事会成员提出了要求:小语会是大家的,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担任学会理事是一种认可,不是什么荣誉;是义务与责任,不是权力与待遇。理事要干事,希望大家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参加学会活动,想方设法保质保量完成学会工作。一届任期内连续两次无故不参与活动,且不请假的理事,我们建议自动退出理事会。我们坚信,参与才有收获,坚持定会进步,团结就有力量。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篇(11)

二、研究过程

1.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受试者个人基本情况、个人学习情况、学生课堂印象情况、家庭重视程度以及个人建议五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设置十一个问题,了解其词汇学习在内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得出教学结果。

2.研究工具及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来引起教师、学生以及家庭的重视,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研究者不干预学生思维的情况下,让学生对教师词汇教学进行评价。问卷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即年龄、性别、所在年级、所在班级人数;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学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学生课堂印象情况;第四部分是家庭重视程度;第五部分是个人建议。为了保证问卷的科学性与普遍性,随机调查七年级与九年级的学生120名,有效问卷111份。

3.受试。1)受试者情况。参与本项研究的受试者为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某中学随机抽取的两个年级的学生,分别是七年级与九年级,共计120人。七年级学生是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过渡阶段,从刚进入初中开始,教师在课堂上对词汇的重视相对提高,九年级学生相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其认知程度提高,思维也渐渐成熟。因此,参与到本次研究的受试者中,在认知程度上由生疏到成熟。2)受试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受试者,年龄集中在15~16岁,大约占总受试人数的70%;男生为55人,女生为56人,男女比例相差较小;受试者中九年级学生占82%,七年级学生占18%;受试者所在班级人数60人以上占80%,说明学校采用大班授课制。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内部因素

问题一:“你对英语单词学习感兴趣吗?”44%认为一般,33%感兴趣,13%没兴趣,只有10%很感兴趣。问题二:“你采用哪种方法学习英语词汇”,46%死记硬背,38%联系单词所在的阅读课文来学习单词,16%选择其他方法。问题三:“你的英语单词的主要来源是”,78%认为来自课文,23%认为来自课外阅读资料,25%认为来自词汇书,24%认为来自词典,11%认为来自听力材料,32%认为来自英文原版电影电视。问题四:“你同意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成绩的保证吗?”66%同意,16%非常同意,只有18%不同意或不清楚。以上数据表明学习内部因素对英语词汇学习有极大影响,对英语单词感兴趣,自然而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来源和不同学习词汇的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同学认为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成绩的保证,从而学生急功近利,通过死记硬背方式来记忆单词,效果不佳。

(二)外部因素

问题五:“你的父母重视英语词汇学习吗?”48%的学生认为重视,33%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19%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或不重视,父母对孩子的词汇学习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问题六:“你的父母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能给予一定的辅导吗?”85%的认为很少或不能,3%的认为不一定,仅有12%的认为能。由上述数据显示,父母是否对其词汇学习给予关注,孩子很在意,但是由于部分家庭是农民家庭,其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以及家庭琐事缺少对孩子学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