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29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1)

初任教师要想迅速成长起来,以期在教师生涯中有所作为,甚至创造辉煌,就必须把握教育人生,实现自我超越。这种对教育人生的把握和对自我超越的实现,首先取决于教师在从教初期对教育工作的适应,即取决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从教初期对教育工作的适应期越短,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越快。

一、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教师按自己所处的职业阶段,依据自身对工作环境的分析,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规划未来,到五年在专业技术水平、教学业绩、教学研究能力、自我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目标,制订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份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的,教师应依据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并针对自己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职业生涯规划带给初任教师的是在工作中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二、建构学习平台

学习是一个人尤其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一要建构与专家交流的学习平台。通过与教育专家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可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建构与同事交流的学习平台。在对比与研讨中将单纯的模仿学习转变为针对自身实际的批判借鉴,实现“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以后就是两种思想”。三是建构与书刊交流的学习平台。可以开拓视野、取长补短,并对其精华和自身感受要有所记叙,要坚持与书刊为伴,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四是建构与网络交流的学习平台。学习那些先进的、前沿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术,增强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五是建构与学生交流的学习平台。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把握学情、促进师生和谐,同时从学生那里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建构学习平台,就是为了向他人学习,既要虚心地学习,又要批判性地学习,是交换思想而不是交换“苹果”的学习。交换思想后是两种思想,同时拥有别人和自己的思想;而交换苹果后只有一个苹果,留下了别人的苹果而失去了自己的苹果。建构学习平台带给初任教师的是知识的底蕴和教育的资源。

三、坚持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思纳在1989年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中指出,“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曾经提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事实上,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的反思”和“反思的教学”的有机统一。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平台;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个过程。

初任教师尤其要重视并坚持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主要的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经历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去自我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行为,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反思,也是一种以校为本、以己为本的教学研究。坚持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有所感悟、有所生成、有所改进、有所批判、有所创新。坚持教学反思带给初任教师的是成长的阶梯和进步的保障。

四、体验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对象不是机器、产品,而是人,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鲜活生命的新一代的祖国建设者。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和学会做人。人人都要接受教育,人人都在尊敬教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人,所以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教师应该体验到一种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

作为初任教师,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自我评价和定位,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其次,要提升自我境界,塑造自身人格,打造自己形象。再次,要做热爱事业之人,有爱才有情,有情才有意,有意才有为,有作为才有硕果,才能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而且,自己的学生越是得到发展和越有成就,教师就越有职业幸福感,越能体现人生价值。体验职业幸福感带给初任教师的是永不衰竭的工作动力。

五、注重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须的工作。在过去,很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都有一种神秘感,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自己无从也无力从事教育科研。因此,这些辛勤工作了一辈子的教师,敬业有余而成效不足,从而导致其发展有限,终究不能成为名师、大师。其实,建构学习平台,坚持教学反思,都是在进行教育研究,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整理出来,并加以适当的理论提升。这不仅仅是个能力问题,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更主要的是一个精神的问题。

初任教师要迅速成长起来,就应该在从教初期注重教育研究,边实践边积累边研究,树立从事教育研究的信心,增强科研意识,尽快成为研究型教师。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使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满诗情画意、放射人生光彩而无怨无悔,待到山花烂漫时,你在丛中笑。注重教育研究带给初任教师的是教师特有的成就感。

六、提升教师境界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2)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先天因素的差异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样就出现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转化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心态分析

1.厌烦自弃的心态。他们总觉得数学太抽象、太枯燥,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太高,并由此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急躁情绪,作业、看书、上课缺少耐心,甚至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或数学教师的教学有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他们对课堂提问不关心、不思考,更不想回答问题。

2.紧张焦虑的心态。他们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思考,但不深刻,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心中经常担心老师喊他回答问题,表现为表情拘束紧张。一旦教师喊他回答时,常因过度的紧张使问题表达缺乏层次。他们害怕数学检测、考试,得失心太重。过度的焦虑使得他们在复习考试中常出现思维凝固现象,情绪上惶恐多思、抑郁沉闷。

3.自闭孤独的心态。他们喜欢自我封闭,在觉得数学抽象的同时更多地抱怨老师讲得差、别人不肯帮助他。性格孤僻、羞涩、敏感、易怒,不愿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淡化、疏远化,不能融入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4.依赖懒惰的心态。他们学习不主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教师,或者扔在一边不管,就等教师讲解;做作业时喜欢对答案,不适应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5.意志不强、放松型心态。他们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欠缺,会因偶尔的考试成功,便自我陶醉,看不到自己与优生的距离,并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使自己的学习停滞不前,甚至不断退步。

二、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数学能力分析

1.在数学表达能力上,大多数数学后进生难以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概念,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说不出公式的来龙去脉;解题时文字说明少,缺少必要的分析。

2.在思维能力上,大多数数学后进生的思维水平较低,他们对概念常常片面理解,缺少数学想象力,解题思路不畅,分析综合能力薄弱,缺少思维策略,对数学知识难以迁移、转化,思维常处于定势状态。

3.在数学自学能力上,大多数数学后进生独立阅读教材的能力有缺失,既整理不出知识的结构,又把握不了重点和难点;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看书浮于形式,不敢主动检测评价自我;读书、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自我调节。

4.在数学探究能力上,大多数数学后进生不善于反思和课后小结,不喜欢问问题和被提问,不适应变式练习,不能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更谈不上寻找到新的数学方法,对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推广和创新。

三、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的探索

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因此,转化工作既艰难又复杂。仅从认知的角度,初中数学后进生可分为智力因素方面的后进生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后进生。

对于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应当围绕“智力开发”这个中心,针对各种心态,因材施教。要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引导他们挖掘数学思想。通过形象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训练、创造思维训练,逐步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对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应以增强其对数学的兴趣为突破口,调节动机、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优化其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

1.激发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步改变其固有的不正确的数学观,促使他们重新分配学习资源。获得成功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兴趣是人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后进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因人而异,扬长避短,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2.重视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动机水平的调节,以提高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同时改善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品质。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发动并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要降低迁移坡度,让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循序渐进地把知识加工、内化。由于后进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在布置作业时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作业,使他们在认真听课后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样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循序渐进地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就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由此使他们感到能学、愿学、乐学。其次要注重课堂反馈,在反馈的基础上,引导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对数学学习正确归因,使其正视自己的学习习惯及其它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努力重塑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再次在课堂上要创设数学问题解决的情境,让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在尝试性数学实验中养成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情感,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与其他同学的个性互补,通过让他们发展不完全的数学认知体系、选择冲突情景,使他们感受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

3.对非智力因素方面数学后进生除了对他们降低迁移坡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个别辅导,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性培养。个别辅导一方面可体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个别辅导还可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学生辅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初中学生年龄还小,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又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严格要求,转化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3)

在新课标下,英语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工具性,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是其核心目标。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学好英语的首要前提。英语属于一门能够开启学生心智的学科,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在此基础上,英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情境教学中,更好地体验中外文化的差异,不断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学会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交流思想、思维的重要工具,情感教育是其首要因素。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情感分为三种类型,即美感、理智感、道德感。重视“启智”,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养好的品质。它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解不同国家文化,具备跨文化意识,能够吸取多元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好地成长。更为重要的是,英语教学包含了多种组成元素,比如,语音、词汇、语法,重视“启智”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记忆等能力,更好地学习英语学科,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埋下伏笔,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的来说,英语是交流思想、思维的核心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能够开启初中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发现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初中英语启智性词汇教学

2.1英语词汇

英语词汇的学习属于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实质上,英语的学习是学习一种全新的思维体系,构建全新的词汇网络框架,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词的派生、复合、转义,比如,词的语法特点、隐含意义。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协作者角色,揭开英语词汇教学神秘面纱,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具有的特点、规律,构建适合自己的英语词汇知识体系。

2.2初中英语启智性词汇教学

(1)借助联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单词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联想在一系列心理活动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记忆、现象。在教单词的时候,教师要对英语词汇自身的关联性引起高度的重视,采用合理的记忆方法,比如,串联归类、辩解分析,让学生展开联想,在脑海中构建对应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他们记忆单词的能力,缩短记忆单词的时间,提高学习效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单词“long”学习为例,可以这样进行联想对比,long(长的)—short(短的、矮的),short—tall(高的、长的)。这种联想对比方法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更好地理解、记忆相关单词。以“luck”学习为例,luck—lucky—luckily—unluckily,在比较联想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意思,形成不同层次的词汇积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复习巩固、学以致用学得快、忘得快是学习英语词汇的通病。以牛津英语教材来说,其词汇量非常大,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否则真正掌握的词汇量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为基础,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复习小游戏。比如,猜游戏,把相近的单词、音、形、义相反的单词分别进行汇总,坚持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原则,复习这些单词,把孤立的词汇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构建完善的词汇结构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有些单词是音译过来的,以cool为例,可以充分借助这点,说某某看起来很酷“cool”。它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77-02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在学生眼中是考试必学的科目;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化学与食品安全、污染相联系;在老师眼中,化学是一门通过实验去探索科学规律的学科。由此可见,化学作为一门多面性的学科,如何在丰富的化学资源中挖掘材料对学生进行正面教学,传递科学智慧是每个化学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正面教育的误区

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面教学的理解有些绝对化,主观地排斥、忽视化学相关的假丑恶的现象和内容。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一切都好奇的年龄段,老师要对化学知识进行一个客观的教学与引导,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果回避一些负面的素材、内容反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尤其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生活性的学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利用生活元素进行实验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是,有些老师会故意回避一些负面的素材,例如毒奶粉、煤矿爆炸等。也有一些老师在遇到学生实验面临失败时会粗暴地制止实验的进行,而不是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些行为与现象都不是真正的正面教学,不仅起不到正面教学的效果,还会对学生心理成长、以后的学习工作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二、如何运用正面教学传递科学智慧

1.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很多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素材的选择中,老师也要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因为假丑恶现象总是伴随着真善美的现象存在的。现代学生信息来源本来就是广泛的,因此,老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正确引导。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结合硫酸在工业上的用途,脱水剂、氧化剂等,硫酸由于其广泛的用途成为了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酸。老师可以根据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不同用途来给学生讲解,硫酸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发挥这些用途的。当然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有给人硫酸毁容等,老师也要跟学生分析,同时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让学生对酸的使用有一个理性层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向学生传达科学智慧,还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困惑,让他们对知识形成一个正面的认知。

2.正视实验成败,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化学学习与实验是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也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所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不亚于魔术,因此,老师必须要借鉴实验这一教学工具。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知识与化学原理。例如在学习氧气时,课本上就安排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制取出来的氧气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在实验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催化剂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催化剂,它们在实验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在过氧化氢制氧的实验中就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次,要详细讲解实验中要使用到的化学仪器、这些化学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收集氧气后,让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是氧气,如果木条没有复燃则实验失败。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实验失败也会发生,老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再进行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为止。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传达科学思想,也能够让他们避免出现实验就一定要成功的思想。

3.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科学智慧

自主学习是正面教学的重要手段,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只有学生具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谈得上科学智慧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习惯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分别制取氧气,比较不同的方法的反应原理,每一种方法分别发生什么化合反应。让他们采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两种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比较哪一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将导管移开,为什么。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实验之前让学生思考,避免实验时出现差错,有些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当然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各种问题,初中生毕竟学习能力有限,因此,老师要多加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及时指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坏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正确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反馈,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纠正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智慧也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的保障。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既要让学生面对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指出学生学习、作业中的闪光点,用更加轻和的方式帮助他们寻找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自我的反思,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也能够让他们更加努力奋发。

综上所述,正面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抵制假丑恶、提高真善美的能力,是教育与价值取向的结合,通过正面的教学来传达学生对化学知识、科学智慧的正确认识,实现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通过正面的方式传达科学的智慧,同时也要剖析化学所涉及的假丑恶,引领学生的思维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5)

 

初中阶段是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上的发育引起心理上的巨变,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既渴望独立,又摆脱不了对大人的依赖;既对外界充满好奇,又没有足够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学习任务紧张繁重,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敏感善变。情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但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而且很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多发阶段,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型学生,让教师感到棘手和不安。如果教育得好,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就能较为健康顺利,为将来进一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教育不好,任由初中阶段的问题行为持续发展下去,就会给学生以后的良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可能会导致成人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甚至违法犯罪。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对初中生的教育,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懂得,用理智解决问题要比用情感来的可靠,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理智教育应该是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更要关注的内容。

一、目前学生德育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物质至上和激烈竞争也容易使人迷失,将欲望凌驾于理智之上,以致失控。有调查显示,现代的中学生有16·79%存在着心理问题,有24%存在着学习问题,有11·2%存在着思想品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品德。

因此,正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论文,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明辨是非能力,增强其抗挫能力和自控力,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为什么把理智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教育行为

理智是人的心理活动,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假如没有理智,人们就会忘乎所以,或失去信心,迷失方向,有了理智,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我;是激发人智力活动和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必要的心理条件,推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动力。理智既是人的智力活动,又是情绪的认知和实践,也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支配人的整个身心,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使人坚持不懈地完成艰巨的任务。

理智是一种手段,是明智的行动,它应该被审慎地应用来引导变化、判断、联系。理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另一个名词,反应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思考”或者“延宕的行动”。它是在经验或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它并非囿于原始经验,而是经验性的,是就着事情本身来进行,把那些观察到的粗糙而又概略的事实,分解成若干不能被感官直接知觉到的更精细的过程,来代替那些不断把零碎分散的事实加以联系和重合的方法。因此,理智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相联结的过程。

理智可以从更深层次反映学校德育教育的本质, 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免费论文。引导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科学和真理带来的愉悦和快乐,体会思考和探究的魅力以及成功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认识理智是一个人用认知、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辨别是非利害关系;用冷静、探索、自信和充满勇气的心态控制情感,分析事件的开始、发生和结果。理智意味着对经验的“解放和拓展”,人在尝试错误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会使自己适应周围环境,从以往的经验中获得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并且把这种知识用于应付他所处的环境,提醒自己各种保证取得预期的结果和避开预期结果的方法。知识由此得到增长,经验由此得到发展,于是,他们的行动亦变成了有方向的活动,这种交互作用就会朝着预期的结果走,这便是理智的性质。

所以对初中生应注重理智教育,把理智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教育行为。

三、进行理智教育的新教育行为探寻

初中生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特点,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用恰当的方式展开工作。

七年级阶段,学生的为人处事,多是小孩子气,掩饰不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面有兴奋和不安、自信和担忧、跃跃欲试和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可以看出其变化丰富多彩,并且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这一特点,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理智方式对原始经验的内容作更好的整理,估计情境的可能性,然后根据这种估计来采取适当行动,增加深刻性和延续性,使学生对事物的控制能力得到训练,从而增强对情绪的有效平衡。

八年级阶段,学生对初中生活逐渐熟悉,慢慢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但还较肤浅,特别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素质教育论文,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一时不能接受,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学会运用理智解决问题,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及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感。逐步掌握一些运用理智调节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把没有方向的变化转换成一个朝向预期结论的变化。

九年级阶段,学生情绪表现较为全面,在即将面临的人生第一次选择,心里充满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困惑,承受能力相对薄弱。情感处于不稳定的、不安全的和不断变化的层面。这时,引导学生了解理智是一种经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理智检验事实和思想,判断数据以及控制观念和推理,使其所推论的或是经过思考的结论有可能表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能较有效地控制变化,实现把不安定的和充满问题的世界,变成安全而又稳定的世界的步骤。这正是理智行为的表现。理智的这一层面包含深思熟虑,目的是要确定困难的性质,想出应付的办法,以便用预期的解决方案来指导行为。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6)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60-02

早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根据这一规定,大庆职业学院结合身处大庆精神的发源地和铁人精神故乡的文化优势,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好习惯、责任心、真功夫的铁人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我院正为达成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扎实有效工作。但是,笔者在工作中,曾对学生进行调查,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技能型人才吗?回答的结果56%是“不知道:,44%是“会动手干活的人就是技能人才”;笔者也在教师中进行过随机调查,回答的结果与学生大致相同。作为高职院校教职工和学生对高职培养目标的回答,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人的深思。对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清楚、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都不清楚,令人忧虑。因为没有清晰思想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而盲目的行动,必然带来令人担忧的结果。因此,辨别清楚“技能”和“技能型人才”,对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意义是重大的。

一、技能及其类别

1.技能。根据教育心理学对技能下的定义,所谓技能是指人们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运用有关知识,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机体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别,初级水平的技能只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识和一定的练习就可获得,高水平的技能则需要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在其活动中的基本动作已达到自动化水平。可以把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2.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的活动方式。动作技能是以外部动作占主导地位的技能,它是以肌肉、肢体动作和动觉分析器官的协调运动为特点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动作技能不仅仅指“手巧”,它更是“心灵”的表现。因为个体获得某种动作技能时,不仅仅指他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连贯的、淮确的、合规则的整体行为。动作技能操作的流畅与时间的精确性能够反映行为表现的内部思维活动的组织程度。

说到这里,就联系到本文开头的调查结果,很多人是把“技能”片面地理解成了“动作技能”,并且是不完整的“动作技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3.智力技能。智力技能这一术语,初见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心理学著作中。苏联心理学家Т.Г.叶戈罗夫在1953年出版的《阅读技能的掌握心理学》一书中曾使用了智力熟练一词。后来在苏联心理学家Н.А.梅钦斯卡娅等著作中称为智力技能(1957)。在美国,R.M.加涅(1975)在谈到学习的结果时曾把智力技能作为5 种学习结果之一。但他所说的智力技能实际上指的是概念与法则的实际应用,与上述苏联心理学家的智力技能概念并不一致,而他所谓的认知策略则与之比较接近。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智力技能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一种调节智力活动和经验的综合能力,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同样是在大量地、反复地练习中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动作技能本身就有智力活动参加,包含有智力技能的成分。

智力技能可分为一般智力技能和特殊智力技能两大类。

一般智力技能是指认识活动的技能,包括观察技能、思维技能、记忆技能、想象技能。特殊智力技能 是在专门领域中形成并发展的智力技能,如阅读技能、计算技能和写作技能。

一般智力技能只能通过特殊智力技能得到表现,而特殊智力技能又必须建立在一般智力技能基础上。任何一种一般智力技能的运用,都需要有具体的内容。比如思维,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技能,分析什么对象,综合什么材料,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使思维技能在一定的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而在专业活动中表现的技能就是特殊的智力技能。当然,任何一种特殊的智力技能是不能离开一般的智力技能的,如同写作技能离不开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技能,并受一般智力技能的制约。

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人脑内部进行的认识方式。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加工的具体方式,这种方式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内潜性。就智力活动的进行来说,它是在头脑中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地完成的。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不像作用于客观实物的外部动作那样,可以看得到对实物进行加工改造的动作过程。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从外部觉察不到的,因而是内潜性的。

观念性。智力活动不是靠摆弄实物实现的,它的动作对象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映象以及与映象相联系的词。智力活动是靠内部言语及词的作用进行的。是以词的形式在“心里”完成的动作,所以是观念性的。

简缩性。智力活动不像实践活动那样,每个操作都要实际做出,不能省略和简缩。智力活动则脱离开摆弄实物的束缚,可以以高度简缩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使他人觉察不到其活动的过程,比实际操作有时要快得多。

智力技能是获得理性经验的重要手段,理性经验是智力技能的产物。任何个体经验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经验的发生一方面需要有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有主体的对活动客体的反作用。仅有客体的影响没有主体的反作用,不足以产生个体经验。

智力技能不仅对知识经验的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问题解决必须是受目标指引的,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操作,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智力技能才能实现。这些对问题的解决,起着直接的调节与指导作用。

4.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总是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需要廓清的是,技能并不止动作技能或智力技能中的某一项,而是两者同在,只不过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其中的某一项有所侧重或强调而已。例如我们说“技能型操作人才”,强调的是动作技能多一些,而智力技能少一些,但绝不是不存在智力技能。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既注重动作技能的培育,又要注重动作技能的培养。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其一。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手脑并用,学练同步”。

二、技能型人才

1.技能型人才的含义。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7)

思维品质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训练学生口语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出声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之一,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双渠道”途径。众所周知,数学语言是最精炼、最准确、最抽象的语言。在数学问题的口答中,要组织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来表述,既要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的语义,又要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语法,还要正确地反映它们的逻辑结构,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贯性、严密性,也就是思维的逻辑性,十分有效。教材中,许多公式、定义、定理等叙述都是很严密的,是训练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在真正理解知识内在结构,逻辑上的关系后才能熟练背诵。笔者在几何教学中,由易到难,长期坚持了口语分析、口语推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加强学生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的定义、定理中用文字来描述的称之为文字语言,像(a+b)(a-b)=a2-b2这种用数字、字母、运算符号来表示的语言称之为符号语言,用表示三角形,等称之为图形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这三种语言的转换。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现手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他们准确的数学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语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能力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动力。科研成果的创造,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毫无兴趣,他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成果,如著名科学家哈尔顿因为对船感兴趣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轮船。中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以便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去比较、去探索、去学习认识对象的奥秘,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二)开拓知识领域是培养数学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如果一个人具有广搏的知识,那么他就能发现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受到启示,触发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讲得精,练得巧,用得活”,减轻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练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如可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到课外去摄取知识,到知识的海洋去“采珠宝”。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也会更活跃。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应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国发展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智力与能力的总称是智能,其核心是思维。智能的个体差异就表现在思维品质上,……就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问题。”在概念、定义的建立中包含着许多逻辑规则、逻辑结构、逻辑的思维形态,据此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外延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在教学的可能条件下极大地展示表现,创设情景,丰富感知。充分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分类中深刻地揭示内涵,明确质的规定。从而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也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独立性打下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读书和表述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科数学除了反映科学数学的特征外,还反映认知的过程,认知的结构,反映种种非演绎的思维动态。所以,数学教科书充满了思维的内蕴,是绝好的逻辑思维“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是学生思维品质自我修养的基础工程。然而,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恰是十分薄弱的一环。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读“教”的功底。

四、结束语

在全面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教育观与人才观需要由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记忆型”、“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向了培养高素质“创造型”、“智力型”的人才。那么这也就给当前数学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加高、更加严格的要求,最终要求数学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将传统的仅仅注重数学知识的简单传授,逐渐转变到重视数学知识有效传授的同时,必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轨道上来。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8)

北京11中学校长李希贵曾这样描述校园里的一些“优秀教师”:“他们有专业深度,却缺乏职业宽度和教育高度,这必将使教书育人的目标走偏。”这种现象在初中校园也较为普遍,论专业知识,初中学校基本上没有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但专业技能在专业态度的引领下则呈现出水平高低不一的差异。因此,专业品质中的关键要素是专业情意。

为了真正了解教师专业品质中关键要素的现状,笔者在一所县级优质初中学校选择了37位优秀教师,他们分别是教务主任、年级主管、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就择业初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从业体验及未来愿景等方面做问卷调查,结果如右表。

从右表中不难看出,初中教师专业品质存在以下问题:

1.择业无奈,教育激情丧失。自愿选择教师职业的只占到16.2%,绝大部分教师走进教师的行列是不由自主或者说无可奈何,如果现在有重新选择的机会,89.2%的教师更愿意选择公务员。在无法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做了教师,能够很喜欢这一职业的仅占到10.8%,78.4%的教师是不喜欢也不厌烦,还有10.8%的教师厌倦这一职业;70.3%的教师只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一种方式,只有13.5%的教师把它当作事业来对待,另有部分教师存在其他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时,不仅没有工作的热情,同时创造力也会被遮蔽,在工作中表现出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的状态,主动性不够,负性情绪增加。而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每天的工作都需要有创造性智慧与热情的参与才能够取得成效,否则很难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

2.职业理想缺位,工作无目标。关于职业理想的调查,16.2%的教师能够有具体的规划和设想,多数教师只有一个大致的目标,还有21.6%的教师从未有过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对未来愿景的调查中,37.8%的教师充满了期待,40.5%的教师感到很迷茫,21.6%的教师从未想过未来,过一天算一天。理想目标是人生的航标灯,缺少职业理想的引领,教师工作明显动力不足,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往往难以主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课前不认真钻研,课后不自觉反思,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糊涂而又迷茫地走过每一天。

3.精神倦怠,职业生活幸福指数低。关于从业体验的调查,从自信心和幸福感两个维度来看,很自信的占到48.6%,自信的产生更多地来自于职业的技能和成绩,说明这部分教师教育技能水平处于上游,但不自信和没感觉的分别占到10.8%和40.5%,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没底气,工作效能感低;对教师职业有幸福感的教师仅占16.3%,感到痛苦的占18.9%,没感觉的占绝对多数,达到64.9%,即使是很有自信的教师也感觉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职业生活质量不高,缺少职业幸福感是最明显的标志。

以上的数据来自于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如果是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其专业品质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可想而知。

二、初中教师专业品质现状的成因

初中学校教师专业品质中的专业情意之所以会呈现上述状态,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家长对教师责任的理解偏差,使得教师情绪低落。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比任何一个学段都强烈,这给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更富有智慧和耐心,有的老师戏称和学生之间是“斗智斗勇”,足见初中学生管理的难度。这种高难度的管理工作,激发起教师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如果能够取得成就,就会促进教师爆发出工作的热情,弥补教师职业并非自己择业初衷的不足。但教育的成功需要多方合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如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甚至社会与教师站在对立面,教师的重心失衡,沮丧甚至伤心的情绪就会逐渐蔓延开来。当前的现实是,不少家长认为教师无所不能,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得为孩子的一切负责任,孩子出了问题就是教师的事情,尤其是一些难管教的学生出了问题(初中阶段是“事故”多发阶段),而且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教育有关,但家长往往是不依不饶,不仅和教师当面吵闹,威胁恫吓,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或者借助网络进行攻击。当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一推了之的时候,教师难以承担得起这种重责,长期在战战兢兢的压力情境下,就会形成一种情绪的低落。

2.唯分是上的集体意识,使得教师心理焦虑。初中教师相比其他学段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管理,承受的压力已足够大,此外还要加上成绩的砝码,而且教师们工作的成效最终几乎都要划归到考分这条唯一的显性的衡量标准上来,从社会到教育主管部门,大多数人的眼睛只看到考试分数,而对于分数以外的学生行为习惯、意志品质、修养气质等方面的培养一概不论。当教师的工作只接受一个方面的检阅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教学成绩上,仅仅以教学成绩特别是考分的好坏高低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样学生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面对学生时的常规心态是:你要好好学习,把成绩提上来,不然你就得接受惩罚。当教师们时刻处在担心自己的教学成绩不好的焦虑状态中,如何谈得上幸福感,更遑论创造性智慧了。

3.缺少目标的引领激励,消磨了教师的理想和信念。初中教育被称为“豆腐腰”,极言其薄弱,已成为整个基础教育的瓶颈,这与长期以来教师发展的现状相关。初中教师起始学历多为专科,评上中学高级的比例远远低于高中教师,评上特级教师的比例不仅远远低于高中,还远远低于小学,多数初中教师评上中学一级就止步不前,老师们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与高级、特级沾不上边,摘不到桃子的时候他们干脆就不跳了。当一个群体处在这种境况时,哪里还谈得上理想和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的引领,教师就只能处在一种松懈疲软的状态。

三、初中教师专业品质改善措施

初中教育到底需要教师具有怎样的专业品质?我们先从专家们对教师专业品质结构的分析中找答案,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解见下表。

综合以上专家的分析,我们对教师专业品质的定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是比较恰当的,由此入手改善教师的专业品质,就有了着力点。我们认为三者中重点要改善的是专业情意和专业技能,思路是:愿景引领(确立理想)——文化熏染(阳光心态)——激活反思(提高技能)——课程开发(创造性智慧),通过这些举措的综合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

1.利用愿景引领,勾勒生涯规划

只有在具体目标的引领下才能唤醒事业心,因此教育理想的确立是改善教师专业品质的首要工作。针对教师教育理想模糊甚至缺失的现实,我校首先规划学校发展的愿景,包括三到五年内和十年内两个时间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校的发展,并将学校愿景的具体规划公布到每一位教师,激发教师们对学校未来的憧憬,并将这种憧憬渐渐内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当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学校的未来图景,集体荣誉感会让其自觉规约自己的行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懈怠感会逐渐消弭,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引领教师将学校愿景与自己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明确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确立可以触摸得到的奋斗目标。个人的职业理想一旦与学校愿景联系起来,产生的工作动力将是巨大的,为了让绝大多数教师能在理想的烛照下满怀信心地工作,我们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都要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书”,学校依据规划书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袋,并定期考核评价,强化其教育理想的确立,增强工作自信心。

我们制定的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书格式如下:

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书

—、个人信息

二、现状分析

三、愿景规划

四、具体目标及实施途径

附:阅读书目

附:达标评价(目标达成、过程体验、成长感悟)

( )年度( )学期 规划书既有现状分析,又有前景规划和具体的目标措施,同时涉及到要阅读的书目,根据目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学校领导、同事甚至学生给予的中肯评价,教师自己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全方位的注视与督促,促使教师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其职业心态和职业行为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想方设法鼓励并帮助部分教师评上中学高级职称,还有两位成为了特级教师,这给全体教师以很大的激励,他们看到自己身边的教师已经成长起来,增强了自信心和行动力。一个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思想、意识、情感与行为就有了聚焦点,内在的潜力就得以充分释放。因此,在学校与个人愿景的引领下,帮助教师制定生涯规划并实施生涯规划是改善教师专业品质的首要条件。

2.建设优秀文化,形成阳光心态

台湾学者蔡培村认为教师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人志趣、教学回馈、行政管理和学校气氛。在学校层面,影响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行政管理和学校气氛,而这二者实际上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涵。学校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品质,所以改善教师的专业品质,还要致力于学校优秀文化的构建,让教师在学校优秀文化的熏染下形成阳光的向上的心态。

教师只有确立了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做到专业成长的自觉。在行政管理方面,要形成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文化,就要充分尊重并赋权给教师,让教师有发表观点、表达自我的权力,使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规划和管理,不断增加正向能量,为教师实现专业自主提供机会和平台。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创造教师参与学校规划与管理的机会,一切管理制度的构建都有教师参与,制度的实施都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制度规约的出发点在于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由此而形成的管理制度便能够有效激发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并在工作中形成职业自觉。

要以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为基础,引导教师形成和谐融洽、团结奋进的群体氛围,在管理中确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帮助教师,发展教师,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注重团队建设而不仅仅是个体发展,让教师在感受到领导者关怀帮助的同时产生自尊、尊他的心态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的动力,在和谐奋进的群体中形成阳光心态。

学校管理者只有充分解放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促使教师的心理世界获得自由,在开放的心态环境中施以管理的能动作用进而形成资源优势,优秀的教师文化才能成为学校一切文化的根基和核心元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引领教师产生自我完善诉求的前提下,给教师创设足够的心理自由的时空,成为我们改善教师专业品质的重点。

3.培养反思意识,提高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态度的改善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专业技能的提高,依然是一句空话。为了给教师提供合适的帮助,我们在教师中做了“最利于自己专业技能提高”的调查,比例最大的是专业阅读与教育反思,占到40.5%,这也和专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臧书起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说: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或关键情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指导下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外界力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任何形式的动力和机会全都取决于教师是否反思,反思的指向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针对这一关键点,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给教师创造专业阅读与反思的机会。

专业阅读是一种内隐的行为,我们要通过外显化策略反馈教师的阅读效果并予以正确引领,才能保证教师专业阅读的有效性。建立教师博客、展评阅读摘记、主题性阅读交流、“阅读与成长”主题演讲等等,都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阅读。还要为教师专业阅读提供政策服务,例如为教师报销60%的专业杂志款,教师可以无条件为学校图书馆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凭发票报销,为教师布置温馨的专业阅读室,每月举办读书沙龙,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等等,这些都能够成为教师专业阅读的助推器,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

通过阅读形成的理论还要在实践中验证,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反思的最主要媒介是每天都在产生的课例,它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让教师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关键在学校要形成一个有效的课例观察与研讨制度。常规的听、评课活动,教师们常常碍于同事的面子,评课者泛泛而谈,空洞无物,上课者则惴惴不安,唯恐被批评贬责,这样的课例观察与研讨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没有实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借鉴了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主题性课例研讨和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同僚性”校本研修,这两种课例观察与研讨的方式比较有利于教师反思意识的形成和专业成长。

主题性课例研讨。王荣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进行课例研究时,根据不同研究主题,确定是到教学现场进行课堂观察还是通过录像进行课堂观察,是先研究再上课还是先上课再研究,并且形成了不同的课例研究样式。借鉴这种课例研讨方式,我们在各个学科开展主题性课例观察与研讨活动,即确立课例观察的主题是基于学生学习为中心,还是基于教师教学内容设计为中心,或者基于教师课堂组织策略为中心等,如果主题是基于学生学习为中心,课堂观察就要让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找出学生的不同理解以及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主题性课例观察与研讨的出发点,基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使上课者和观课者都能从中获益,提高教学技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专业技能培养方式。

“同僚性”校本研修。佐藤学教授认为,“同僚性”校本研修要遵循四条原则:一是研讨的对象是基于课堂的事实——“儿童学习的成功之处何在,失败之处何在”。二是观摩者不是“对执教者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之后“学到了什么”,通过交流心得来相互学习。三是人人必须发言,以实现不同教师的多元声音的交响。四是必须以儿童与教师的学习为中心。所以佐藤学教授说:“我听了一万多节课,只研究事实,而从不评判。我们的任务是抓住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借鉴佐藤学的做法,我们要求教师从课堂事实或者说课堂事件出发,抱着学习与研究的目的去听课,课后和上课者进行“基于课堂事实”的研讨,以“通过这堂课,我收获了……”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促进课堂“良好关系的创造”和“优质学习的实现”,这样就既帮助自己也帮助上课者改进了课堂教学。

还要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们只有形成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才能主动改进课堂教学。对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写案例评析和教育叙事,并定期进行评选,以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形成。

4.进行课程开发,形成创造性智慧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岳欣云在《创造性智慧:教师专业素质应有之义》一文中说:“拥有创造性智慧的教师会有一种探索教育情景、完善教育活动的强烈意识和愿望,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把教育事业看作自己生命的内在组成部分,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崇高动机。”由此可见教师创造性智慧于专业品质之重要。叶澜教授等人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表述得更为明确:“教师的创造性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在教师管理中,通过怎样的途径让教师拥有创造性智慧,让教育工作变成他们的“一种享受”?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程建设是最直接而又有效的途径,因为课程是教师能够创造的产品,扎实开展课程建设工作,能够让教师迸发智慧的火花,享受教育工作,从而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课程建设的着眼点,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即课堂教学研究,二是校本选修课的开发。这两类课程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师生成长的现实需求,以此为着眼点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既合道德,又能起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9)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31-01

能力就是指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的本领。当人们在完成某种活动时,不可能只具有一种能力,而是具有各种能力的综合。智力就是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综合能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必须通过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过程中才能实现。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即在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智力活动中得到迅速发展的,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教学得法,就能促进儿童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因此,我们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为他们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大纲》将能力培养规定为教学目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特级教师陶伯英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认为他们谈的应都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值得我们深思。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就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正确认识

21世纪是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崭新时代。当前的基础教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在这个全新的教学空间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推动着素质教育快速地向前发展。

在近阶段,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课程在教学、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些学校语文课程显得非常有生气,学校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有一些语文教师出于对语文教育事业真诚的热爱,凭着自己的学养和对语文教育规律的认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受中考影响,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对多数语文课程不够重视。许多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中考,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全是围着高考转。许多地方的语文课程中,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过于加强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初中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确实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

二、发展智力要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着手

观察是一种特殊的知觉,也就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知觉。观察对任何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如军事、政法、地质勘察、文艺、医学等离开了观察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要结合教学向学生进行观察的重要性教育。那么,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并联系学生的实际。

三、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的、直观的感性认识,从新旧知识联系,在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中去培养。要较多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如教师用手势、动作及图片、实物、幻灯片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也就是要有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要求去启发学生思考。

四、培养自学能力是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自学能力,顾名思义,是能够独立地运用观察、思维去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以获取丰富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独立学习以发展自己能力和智力的本领。自学可以出人才也是众所周知的。高尔基也是上学不多,依靠自学成了大文学家;华罗庚同样经过自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这说明,一个人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又掌握了自学能力,就可以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去探索和寻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自学能力犹如掌握了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

语文素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而初中生是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兴趣,他们尽全力的想通过自身的学习来进一步的充实自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时代特性,结合时代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10)

初中班主任工作是初中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将对初中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这己成为人们的共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成为历史的必然,身处一线的初中班主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1]。

1、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这堂课学生学得好不好”。不仅需要观察和评价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否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堂课是否在一种自然、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展开的等。还需观察和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是否主动改造教学环境,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需要,形成恰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启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2]。

1.1有效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行为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行为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它强调知识的有效学习,强调全面,强调效率。

1.2有效教学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传统意义上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类别的智力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研究证明,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有效学习的学生其非智力因素往往也不能有效地发展。

1.3有效教学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有效教学行为直接考量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法,对有效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的教师课堂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要优于低效教学行为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在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监控能力方面优于低效教学行为的教师。

2、改善初中班主任素质的基本策略

2.1自我提高是班主任素质水平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保证

在具备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只有当初中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认识到了提升自我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并愿意为之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发展自我、提升自己。

自学。自学是在己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刻苦钻研和独立思考,不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由于自学具有灵活性好,针对性强的特点,所以自学是初中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2.2校本研训是提高初中班主任素质水平的根本依托

提高初中班主任素质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校本研训。学校是初中班主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场所,也是初中班主任培养培训的主阵地。在当前初中班主任培训条件下,校本研训更适合于初中班主任“问题式”的成人学习特征,具有花费少、效率高的优点,它不仅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的节省,还能切实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而有效的提高初中班主任群体的专业素质。新课改中体现了以加强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精神。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本轮课改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又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因此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因此,在校本培训中应加强初中班主任素质的培养。

2.3专家、优秀班主任启示引领是初中班主任素质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对初中班主任队伍过于年轻,经验不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以及初中班主任课业负担重,空余时间少的工作实际,聘请专家集中培训不失为提高班主任素质的有效方法。当然,这些专家必须是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的一流好手,利用集中的时间和场合对初中班主任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达到学以致用。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介作用,要认真组织,踏实开展以老带新的一帮一的帮教活动,制定出详细的帮教计划,让新班主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样做既可充分开发本校的人才资源,节约经济,又能在新班主任的培养过程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优秀班主任经过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对班主任工作都有较为全面的考究,对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具有自己独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体系。因此,教育部门应大规模地,经常性地组织优秀班主任到各学校轮回传授学生工作经验,这对各校班主任素质的普遍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各位班主任必须坚决反对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坚持将他人的先进经验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更利于自身的成长,从而真正将自己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者。

2.4听取学生反馈,进行自我修正是初中班主任素质水平提高的最佳捷径

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初中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单凭多年的经验,不足以更好地推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还应认真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博采众长,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也是提高初中班主任素质的好方法。班主任的工作客体是学生,班主任的各种经验和方法都必须从学生中来并运用到学生中去,才有实际价值。经常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并不断进行自我修正,这是更新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交往,认真倾听学生意见,欢迎学生指证自己的功过得失,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修正,增强工作实效,为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并使自身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

3、结论

总之,从人的素质的可塑性,时代性上,我们知道班主任素质必须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和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引发了教育及教育观念的革命。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初中班主任必然会首当其冲地面对这一切变革,对此,初中班主任必须审视自身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来适应新时期新教育对初中班主任素质的新的要求。

初识人工智能教学反思篇(11)

大众化数学理念认为数学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为不同的人提供自由选择的数学内容。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视角和思维,为高职数学课改提供了参照。

启发一:数学课实行分层教学。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数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是这些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才知识构成、能力结构对基础基础知识技能的需要,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还不相适应。高职院校可以按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功程度分成几个教学层次(2个或者3个),提出不同要求。这是高职教改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启发二:高职数学课“点菜消费”[3]。大众数学思想认为数学教育要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专业、个人发展与兴趣提出“菜单”。它可能好看好吃,但营养价值未必高,需要配菜、烧菜的“厨师”(教师)加以调整。分层教学是宏观的教学形式,点菜教学是学生参与设计的个性化的微观课程组织形式。

启发三: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淡化技能(如快速解题)。大众数学思想并非提出数学的高要求,也不是普遍降低要求。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思维模式,体会数学价值。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探索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

2.多元智能理论[4]

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有9个方面的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1998年提出)、存在智能(1999年提出),每个人的擅长方面都不同。

从多元智能看,书面统一考试侧重数理逻辑智能,而有些学生可能有更高的人际交往和艺术创作智能,即某些方面的“偏才”。在传统考试制度下,“偏才”很可能被埋没。职业技术教育打破“一考定终生”模式,给偏才继续求学的机会。

启发一: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中,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寻求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扬长避短,各种智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

启发二: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高职生数学学习存在许多困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训练创新精神,培养学习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启发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几种不同智能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高职数学受内容多、时数少、教材不适合、学生基础差等因素的影响,要建立以能力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把考试换成课堂考查,尝试开放式考核,试验非书面考试。

3.有意义学习理论[5]

有意义学习,指符号代表的新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实质性联系。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即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

启发一:注意初高中衔接教学。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之上。要加强五年制高职数学和初中衔接,教学不必盲目求进度,应联系新旧知识,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启发二:数学教学以必需、够用、实用原则优选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要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改革内容体系,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数学教学内容,使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相互促进,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体现数学的工具性,淡化知识体系。知识文化教育传授知识,技术文化教育传授技能,二者追求目标不同,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不一样。对于一个初中毕业,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来说,其基础知识储备已经差不多了,只是需要技术和能力教育的填平补齐。

体现数学知识的服务性,淡化知识完整性。目前,高职生源按智能型选拔的考试分数,是相对最低分数档的一类,他们经过9年以上的文化课教学,对与社会劳动和谋生没有多大直接用处的文化课教学持本能反感态度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与基础教育没有多大区别的语、数、外三门课,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有人认为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不强调完整。

启发三:调查反馈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对教学不如意现象要作认真分析。通过谈心、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兴趣与认知需求,及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通过努力修补自己知识缺陷。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式、研究式教学实践。

4.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个人建构主义核心理论认为学习为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启发一:与专业课结合,以问题解决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走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高职培养的职业能力其关键强调按工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启发二:直观教学,以数学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组织环节上,教师教学应该形象直观,趣味生动,必要时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转变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6]―[8]。

参考文献:

[1]葛乃庆.认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5-16.

[2]郑毓信,王宪昌,蔡仲.数学文化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3:342.

[3]柴福洪.从经济学角度谈高职院校特色建设[J]职教论坛,2007,(6)(下):21-22.

[4]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237.

[5]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6]陆广地.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J].江苏南通:商贸高职教育,2007,(1):35-36.

[7]陆广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尝试与思考[J].数学教育研究,2007,(1):27-28.

[8]张玉青.职业数学教学组织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10):29-30.

[9]数学课程标准(9年义务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