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1 09:08:24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1)

和企业财务管理一样,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它最能体现现代医院管理精准、实效的要求,医院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都可以通过财务绩效体现出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但是二者也有差异,现试比较如下:

1、医院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目的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要对其所有者负责,完全为市场化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医院则必须在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医疗服务价格严格遵从政府定价,不得进行无序的市场竞争,不以盈利为目的。

2、运用手段相同,但使用深度不同

电算化管理使财务管理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前,医院和企业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管理,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都已进入到ERP管理的应用层次,实现了财务管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管,而医院财务电算化还普遍停留在用电算化进行算账、报账的事后核算监管水平,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

3、成本核算具有不同特点

区别于企业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成本核算本质的非价值补偿性

企业通过核算成本作为补偿商品生产耗费的价值尺度,这把尺也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基础。而公立医院的经营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医疗经营不收税,医院的各项收费价格由国家的物价部门根据政策制定,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医务劳动“产品”价值的真实反映。

3.2、 成本和费用在会计处理上的无差异性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应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规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分别项目列示。而医院的财务制度则明确:管理费用等作为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然后结转收支结余。

3.3、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与方法的不同性

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与方法,一般根据企业生产技术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来确定。主要有:以产品品种为对象特征的品种法、以产品品种分步骤为对象特征的分步法和以产品批别为对象特征的分批法。但医院成本核算对象与方法的确定,无法考虑兼顾到各专业专门医疗技术的特殊性,只能依据于管理上的需要加以选择,一般分为医院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

4、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

现在不少医院开展 ISO9001 质量认证,各项管理制度、管理规章都制定得很完整,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但无法落实到位,执行力很差,带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由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从属被动地位,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控制严密、操作性强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5、 非营利性医院缺少明确的、清晰的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医院的所有业务全部纳入国家计划,很少顾及资金来源和医疗成本,管理者不用考虑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实现的主要目标,也是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思想的影响,人们总认为医院谈经济效益有悖于政府办医的初衷,故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明晰的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6、 非营利性医院筹资渠道狭窄,形成潜在的财务危机

企业的筹资渠道包括发行股票、债券、银行贷款、赊购、租赁等多种手段。而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狭窄,医院的资金补偿渠道主要是政府补助、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另外还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银行贷款容易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贷款的比例要有一定的限制。医院单纯依靠以上几种筹资方式将越来越难以满足资金的需求。

7、 非营利性医院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存在盲目性,如有的医院在没有考虑本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未分析存在的服务需求和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而是竞相购进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资源的浪费。

8、 非营利性医院预算编制与控制存在问题

预算编制是医院财务计划的书面体现,也是执行控制的依据。但许多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预算流于形式,预算编制的内容在实践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过程不科学,没有充分了解医院的环境变化,缺少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大部分医院的预算编制都是在上年度编制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变动而得出的,在医疗活动实践中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9、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管理组织的职能缺乏和人员水平不高

我们反对医疗行业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汲取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仿效:

9.1、 非营利性医院应明确本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非营利性医院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讲求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的最高目标。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医院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90%多的资金需要依靠市场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否则医院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得到发展,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医院稳健生存的基础上,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

9.2 、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应该扩大筹资渠道,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到医院中来。但医院在筹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例,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9.3、借鉴科学的财物管理方法进行投资管理,提高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医院要搞好日常性的、例行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特别要重视现金、银行存款和应收帐款的管理,减少呆帐的发生;要定期召开会议商讨预算与实际发生额差异之所在,避免出现资金周转与调度不灵等不良管理行为,避免现金使用空缺或大量闲置这种现象的发生。

医院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9.4 、科学的编制计划年度的财务预算,真正发挥预算的计划和控制作用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27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各高校除了将财务管理定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外,还在部分非会计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一、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与特殊性

(一)教学双方

为优先保障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各高校配备给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师资通常相对薄弱。教师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由于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教师对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也缺乏了解,不易进行针对性教学。

同时,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度和重视度也有较大分化。部分同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有很大兴趣,甚至将财务管理当作将来考研的专业。部分同学对财务管理有一定的兴趣,一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并容易理解,其学习的兴趣较大,而一旦内容中理论部分较多或理解困难,则出现畏难退缩情绪。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财务管理与本专业工作关系并不大,修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敷衍了事。

(二)教学安排

1.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有很大区别。他们将来的从事的大多不是财会类岗位。如果仅作为非财务类普通职员,他们直接参与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的机会并不多。

对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主要面向学生升为单位管理人员后决策所用,同时兼顾学生个人理财。对他们的教学,应弱化财务理论,强调财务知识运用,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2.课程属性与学时

财务管理通常有两种教学模式。

一种模式是将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一样设置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平台课程,按专业不同分别为设为必修或选修。不同专业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并在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其他课程,如高级财务管理予以补充。常见学时设置为48学时。另一种模式是按专业分别设置课程属性与学时。如笔者所在单位就将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为财务管理A、财务管理B和财务管理C三个层次。会计学专业适用财务管理A,必修,56学时;工商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B,必修,48学时;信息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C,选修,32学时。

3.先修课程

非会计专业往往只在财务管理课程之前开设会计学原理一门会计类学科平台课程。会计专业中作为财务管理先修课程的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在非会计专业中均未开设。虽然财务管理对其他课程的依赖度较小,但如先修课程缺失,仍会给授课带来一定的不便。

4.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教材要么选择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材并舍弃部分次要章节,要么直接选择非会计专业专用财务管理教材。但专门为非会计专业编写的财务管理教材较少,选择余地并不大。

虽然视编者的不同,有的教材会对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进行介绍,有的教材会对集团公司财务、并购财务、国际财务管理等特殊领域财务进行介绍,但各版本教材几乎都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价值观念、财务管理活动(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和财务评价。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往往将上述三个基本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二、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

(一)与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

笔者认为,虽然通过另设课程的方式可以对财会和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学习进行区分,但由于不同专业的先行课程设置不同以及工作需求不同,分层教学的思路还是值得肯定的。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将来对财务管理的应用需求也不同,教学要求必然会有较大差别。如果将财务管理课程进行学,一方面,会计学专业的同学受到学时、标准化试题等所限,不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非会计专业的同学也得接受相对较多的财务理论学习,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兴趣,也减弱了学习财务管理的实用性。

分层教学模式则较为灵活,不仅能够兼顾财会专业与非财会专业的不同学习背景和学习要求,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可以在缩小教学范围的基础上,以更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提高财务管理的应用能力。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从思想意识上重视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学环节。

其次,教师还应该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虽然作为专业教师,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其教学内容必然是陈旧滞后的。这样教出的学生很难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读得懂、教得会。教师要通过自身教学积累,不断借鉴、总结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与课下积极与学生沟通,熟悉学生所在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二)提高学生的重视度与学习能力

要改进教学效果,还得提升学生内心需求,激发学习内在动机,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分层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有一定的选择权。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适度与其专业结合,体现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教他们用Excel作为工具进行财务决策和分析;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补充财务、会计术语的英文表达;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财务预算部分的教学时长等。

2.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上还可以更多地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在讲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可以用房贷计算、租金计算等案例。在对外投资部分,可以适当补充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此外,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报表分析,可以在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部分增加讲授时间,选择某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带领学生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及时引入网络或报刊杂志上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阅读并尝试用财务管理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可将学生分为数组,把案例内容与案例思考题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课后小组讨论,并由教师随机抽人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发言。

3.专用教材与开放资源相结合

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学时通常很少。有限时间里如何既完成财务管理基本教学内容,又尽量多地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专用教材与开放资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使用专用教材,以使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更适合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站、论坛等开放资源,向课后要时间,增加信息量。

4.课堂教学与学生科技活动相结合

“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常常涉及项目可行性决策、财务评价等。在对非会计专业同学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时,可以分别在投资决策和财务分析部分引入某小组的“挑战杯”项目作为案例。既使所学知识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结语

笔者在此只是结合自己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体会谈了自己的想法。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大家献计献策的过程。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3)

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的,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这里所说的非营利目的,包括宗教、慈善、科学、公共安全实验、文学、教育、促进国家或国际间业余体育竞赛和防止虐待儿童和动物等。所以,非营利组织涵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扶贫、环保、弱势群体保护等许多方面,但慈善组织占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

由于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的组织,因此又被称作“第三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一起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作为营利组织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筹资与投资的管理。然而,非营利组织的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的财务目标,以及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上述财务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一)降低动作成本,提高动作效率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的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符合科学宗旨。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

(3)防止腐败。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的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和合法性。

(二)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信度

(1)争取减免税。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2)预防危机。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规划,可以确保组织发展的资金基础,预防和化解财政危机,谋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公信度。只有实行健全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增加捐赠人对组织的认同,从而获得更多的捐赠。

四、目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制度、管理等还相对滞后,具体到财务管理方面,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非营利组织尤其是公立的非营利组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像企业那样追求营利,因而非营利组织应排斥营利精神和商业行为,也就不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较低,不像企业组织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公布其财务报告,按期接受政府或社会审计的监督。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时,对各种筹资方式资本成本的比较分析工作做的较少,没有充分考虑、仔细权衡由于筹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合理筹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非营利组织财务人员习惯于墨守成规,将主要精力局限在日常琐碎事务之中,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难于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相应对策

专家学者要认真分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借鉴营利组织及国外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逐渐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特点的理论方法体系。非营利组织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科学制定、重点落实、贵在监督。非营利组织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做好充分、科学的预测,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努力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非营利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使之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适应非营利组织高速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4)

前言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组织类型,其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所言:“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

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慈善性机构,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近年的一些突发灾难中,如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等,其协助政府担任起了救灾救难的重要角色。然而,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受到历史传统、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建设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中心及问责机制不明确

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组织内部(责任)单位。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这使得其管理不同于营利企业。它没有明确的“责任中心制度”,时常会面临重叠或归属不清问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能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责的局面,问题的发生到底谁对谁错就理不清了。

2.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筹资困难

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晚,所能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国家立法工作落后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且,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捐助及收费收入,缺乏筹资创新能力。很多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时,忽视了对各种资金来源渠道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对各种筹资方式资本成本的比较分析工作做的较少,没有充分考虑由于筹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因素,因而也就无法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以及所筹资金的用途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合理筹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财务管理不严,且财务透明度较低

一些非营利组织对于财务收支管理不严,铺张浪费。组织的资金及资源不合理、低效地使用。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不需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导致相当部分组织很少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更不用说对外公开了。这样一来,作为非营利组织资源的提供者很难通过合理、合法、有效的途径来充分地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是否能按捐赠意愿使用,并且无法确定资金的使用过程是否都有完整的账务记录。

4.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大多规模小,财务各项分工不够明确,专业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有些组织甚至还未设立财务职位,由非财务人员进行简单记录收支。低素质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经验,容易出现账务管理混乱现象。部分会计、出纳人员不清楚我国财经法规的要求,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经岗位培训上岗,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使得各项账目乱象横生。

5.缺少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绩效评估难以进行

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其公益性决定了其不需要监督。事实上,在某些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同样会出现价值目标的偏离。而且,我国政府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不够,即使管理的权力很大,但管理的能力却很弱。社会同样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处于缺位状态。这样非营利组织就势必游离于外部审计监督的监管之外,即使偶尔发现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违规,也是仅靠一般性的简单处罚或责令限期改正等相应措施,而没有健全更好的监督机制。

二、解决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完善责任中心建设,建立有效内部问责机制

非营利组织可参考企业的责任中心的建设,凡是管理上可以分离、责任可以辨认、成绩可以单独考核的单位,都可以划分为责任中心。特别对于大型非营利组织,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必要进行各个部门管理责任的授权,分清各责任人的权责。而成本中心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责任中心应更加受到重视,组织一般可采用成本(费用)变动额或成本(费用)变动率来进行计量考核。

2.拓宽非营利组织筹措财物的渠道,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其收入管理,努力扩大自创收入是相当重要的。增加非营利组织的多样化服务,并提高其服务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众需求。非营利组织可通过自创收入中的商业投资方式,例如可将闲置资金投入股票或债券市场中,正确使用财务管理中的资本营运,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3.提高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公开财务信息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由于非营利组织资产大多来自社会的捐赠及政府的税收优惠补贴等,因而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提供可信、全面的财务信息,反映其所控制的资源、收支、现金流量状况,反映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4.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全面系统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诚信服务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严格规范其职责。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应吸纳一些道德素质高,热爱本职工作的专业财务人员,以便于非营利组织能有效地进行财务分析、预算工作等。

5.加强内外部对财务管理情况的监管,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通过内外部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其财务监督。对于内部,通过预算、决算、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进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算的目的。对于外部监管,非营利组织应严格遵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监督。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对组织日常活动的各项实际支出数据与预算支出数据作横向比较;与不同年份的收支额作纵向比较;也可以计算“支出费用率”,来考核相关财物的使用情况。(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温艳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2]黄波,吴乐珍,古小华.非营利组织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9月.

[3]冯研.我国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浅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33期.

[4]周凯.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企业导报,2010年第7期.

[5]宗鸣.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初探.财会通讯,2010年第7期.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5)

    平衡记分卡是试图将非财务指标纳入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它强调因果关系链的选择与运用,但平衡记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业中众多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实质上是一种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关系。非财务指标具有双重性:虽然从产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解决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所无法反映的产出结果,如无形资产、风险产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从动因的角度,作为财务指标的前导指标,是企业发展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基于价值管理的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核心是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对非财务指标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进而研究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非财务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

    综观国外相关研究,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以战略为导向的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与业绩的关系

    这是侧重于研究非财务指标与战略之间的紧密度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现有对非财务指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中于验证顾客满意程度与全面质量管理(TQM)方面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业绩间的关系。

    1.在顾客满意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通过从77家代表不同行业的瑞典企业中取得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会计业绩与顾客满意度正相关。Perera等(1997)发现公司通过改变他们的生产战略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使用非财务指标与改进业绩有关。Ittner等(1998)用顾客层面、业务单位以及公司层面的数据检验了顾客满意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公司层面的顾客满意度与公司当前的市价有关,但与当前的会计指标并不相关。

    2.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现有对TQM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证明了采用TQM的公司会计业绩与市价都会提高。Symons 等(1995)研究表明,基于TQM的报酬体系会带来更高的业绩。Chenhall(1997)的研究认为,同时采用TQM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会比只采用TQM但是未使用非财务指标的企业得到更好的业绩。

    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都表明同时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要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二)基于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解决委托问题及研究激励机制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基于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从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能否更有效反映管理行为,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如Barua等(1995)的研究发现,将非财务指标加入业绩评价体系在一些情况下能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更快与更直接地反映出管理行为。Rees等(1994)认为,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衡量现在的管理行为所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使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地纠正管理上的行为。另一方面,研究非财务指标在经理人报酬契约中的作用。Rees 等(1994)研究表明非财务指标更不容易被操纵,因为它们不象成本分配或资产估值那样那么依靠管理人员的判断。

    (三)基于权变理论研究不同变量对非财务指标选择的影响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所形成的两大综合理论之一,它强调对管理会计特定技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通过早期一些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的一些变量(如:时间等)相关。当考虑到非财务指标是否与公司的特性相符时,非财务指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权变的关系。这使近年的一些研究意识到基于管理会计的柔性化特点,只有从权变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响变量,才能更好区分非财务指标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的有效性。如:Ittner等(2002)通过对雇员的报酬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非财务指标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所产生的业绩是不同的。Amal 等(2003)的研究则表明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以下几个变量显着相关:是否存在革新进取的战略、质量导向的战略、产品开发周期的长短、行业规则、处于财务困境的程度。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从以上文献可看出现有研究具有如下优点:强调了非财务指标与战略相结合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业绩评价模式下,业绩衡量与战略不相关的研究方式;验证了非财务指标与业绩方面存在的关系,研究方法具有多样化,采用了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统计研究调查等不同实证研究方法,符合非财务指标具有多种量化表现形式缺乏统一比较规则的特性,在数据取样上,也使用了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不同的数据取样方法;研究了非财务指标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传统业绩评价模式难以解决委托问题的困境,并且开始用权变理论的观点对非财务指标的变量选择进行研究。权变性是非财务指标区别于财务指标的一大特点。权变理论的引入,是符合非财务指标特质的研究基础。

    但是,从文献中还可以看到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究将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侧重于从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而对它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非财务指标作为价值动因在企业价值管理中所形成的因果链研究得很少。除了Ittner等少数学者的一些研究开始注意到权变理论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的意义外,相当部分的研究对权变关系并不十分关注,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还限于一些粗糙的模块分析,套用财务会计的实证研究方法,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因此,对非财务指标在价值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处于进展中,各种实证研究还需进一步结合企业内外部影响要素进一步细化深入,特别是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应成为对非财务指标进行研究的关键要点。如果缺乏因果关系的研究,将会使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出现以下不足:可能对不正确的目标设置了错误的指标,导致了最后结果的不利;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之间出现背离的现象,缺乏因果关系,非财务指标同样易于受到人为操纵,由于财务指标具有统一的披露规则与适用标准,具有规则约束,刚性较强,而非财务指标并无统一标准,一旦受到操纵,影响企业未来决策,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可能导致企业产生大量“噪声”,误导管理人员决策选择;对一些公司而言,它存在成本效益问题。大量的分散的业绩指标通常会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大量投资,以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果指标间缺乏因果关系,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可能费钱费时。

    基于因果关系的价值动因研究是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应围绕价值管理为核心,强调企业因果关系链的价值动因研究。而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最终应以能找出对长期财务业绩影响最大的非财务指标为目标,这使构建一个有效的因果模型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企业战略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建立是确定所选指标权重的基础,而指标与权重二者又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因果关系的建立应该围绕企业战略而建立,才可以令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价值驱动因素与企业业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链与企业价值链连为一体。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 F235.99 [文献标识码] A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是相对于营利组织而言的,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界定为: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或提供公益服务为使命,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具有合法独立地位的实体性机构,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范围。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将资源交给该组织,目的不在于获得投资收益或获得组织清算时净资产的所有权,而在于保持和加强该组织为整个社会或特定团体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能力,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比较滞后,并且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限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并没有形成完全的规模效益,或者在管理机制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所以这就要求不断形成较为完善规章制度,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和不断改进提出新的政策依据。

(一)数量增多,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的设置没有模式和标准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政府扶植政策的不断试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典范,对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包括了环保卫生,艾滋病的关注和关爱,还包含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特殊时期的救助团队和不同行业间的行业管理等组织。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非营利组织的活跃度更高,机构组织的发展更加完善等。但是却没有完全形成规模优势,也没有完整的机构设置标准,所以在管理水平上也是参差不齐的。

(二)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具体和完善

相关的规章制度虽然已经有了长远性的发展,但是还不够具体和完善,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依旧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软肋。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捐赠法、审计法、会计法、税法、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方面,总而言之就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有效监督和督促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制度相对不太成熟和不健全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比较滞后,所以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也就比较滞后和缓慢,并且我国并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只能遇到问题举行听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再去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慢慢积累经验。随着问题的不断涌现,才能不断提出修正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较为成熟和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依据。

(二)组织内部的采购和物资管理比较混乱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机构中组织内部的物资管理比较混乱,尽管部门内部可能有比较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只存在于资产账簿的表面,实际上还是比较混乱的。一是很多非营利组织出现资产和账面资产实质不相符合的现象。因为没有严格的批准和管理制度,甚至资产的管理和账面的处理都是一个人在进行,这样就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把公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的便利性,如果没有彻底的清查,不会发现里面的问题。二是物资的采购计划和实际情况脱节,导致组织盲目购置物品,造成极其严重的浪费。在非营利组织中,采购者并不关心钱具体花到了哪里,到底有没有把组织的有限资金花到了该花的地方,更多的是通过采购自己能谋求多少灰色收入,能吃多少的回扣。

(三)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思想和先进管理系统的引进相对比较滞后

由于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资金的收取没有固定性,像壹基金这样的公益组织,并不是固定的每天或者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收入,而只能是在有特殊情况,或者特殊时期才会有一定的捐赠,比如出现地震或者洪涝灾害,这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壹基金才会大范围地进行捐款和捐物的大量宣传,也才能收到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或者物资。所以在日常的运作中可能并不会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方面,所以相对于营利性的组织来说,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的思想和先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引进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在某些非营利组织机构中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去管理组织的财务,而只是简单交给某些人去管理和记录,这样也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基础的薄弱。

(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较低

相对于营利性的组织,尤其是一些上市的企业组织公司,每年都会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公布其财务报告,也会有专门的监督审查机构去对企业组织进行比较细致的审计和检查,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而非营利组织因为它的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的限制,以及收入来源的特殊性,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要求必须做出什么样子的财务报告出来,只是接受社会大众和捐赠人、会员的一般监督,并不能把监督的内容和监督的范围,甚至监督细节的细化,只是通过简单地判断捐助的资金能否被谨慎合理地利用,并不能详细记录和提供资金使用过程的操作化细则。非营利组织财务制度的透明化程度,也会影响到捐助者的积极性,降低其对该组织的信任度,因为都不知道具体钱花哪里了,只能看到一个粗略的记录,从而也会阻碍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绩效的评估难以量化,影响绩效评估的效果

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估通常是以利润作为衡量的指标,通过以往利润率结果的对比,很容易能够得到绩效的考核结果。但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存在分红的概念,这样也就不存在利润多少的指标。衡量其效益的唯一可行性指标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社会效益,而这种社会效益的指标仅仅是一个社会上的概念,并没有具体可量化的东西去衡量和评定,目前也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性技术对其进行评判。所以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是难以评估和直观量化的,也没有完整的标准。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专门的立法研究机构,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我国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相应的立法研究机构,能够清晰地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相应的情景分析,并且做出立法的判断,逐步完善我国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法律法规上的空缺。在非营利组织的立法过程中还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针对捐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更加详细具体的规范,争取做到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

(二)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强化对内部物资的控制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物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内部物质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非营利组织采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采购资源的浪费,应该根据单位工作内容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杜绝盲目和随意采购,更要避免为了采购而采购,消除采购完以后无人问津,没有用处的后患。采购程序要公开透明化,谨防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内部物资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在非营利组织机构中,会出现无节制地领取物品,多领或者重复领取,导致内部资源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要做好完整的记录,对库存的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三是要不定期清查非营利组织的库存,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剩余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清查小组的组成人员要相对独立,工作的流程要规范,一旦在清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

(三)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专业人才,定期做财务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软件系统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引进专业的人才。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上是比较专业的,能够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技术和吸引人才双管齐下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四)建立公开财务信息的专业渠道,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来源有其特殊性,是接受捐助或者自创所得,它的目标是促进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保证人民的正常利益。因而就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可信,全面的信息,反映其所控的资源状况,收支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并且能够准确提供所得到的资金和物品用到哪里,提供真实的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由于非营利组织所得的特殊性,其所得依赖于社会公众的捐助,也就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要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供资金的使用过程完整的财务记录。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定期主动接受国家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有效推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

(五)设计专门的评估系统进行非营利组织绩效的评估

非营利组织绩效的衡量是一个大问题,正如上文所谈,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也就不能直接对其效果和影响进行衡量,只能依靠现有的一些直观因素进行衡量,所以建立一套专业的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进行直观的评比,了解其效果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参 考 文 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9(8):187-190

[2]朱莹.浅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经济,2012(4):47-48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34-04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涉及筹资、筹资、财务分析、股利分配、流动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手段,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渗透于全部的生产活动中,具有跨学科、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目前的课程体系设计中,财务管理不仅是财务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而且,还是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例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给非财务专业的学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够将财务管理的原理和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工作中,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会解释问题。

财务管理课程以微观经济学、会计学为先期课程。因此,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该课程之前,一般会学习一些较为基础的会计学知识。由于财务管理交叉性强,涉及面广,与金融学、投资学等多门课程联系密切,且知识点松散,相应的分析环节、决策标准都各不相同,所以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面对如此专业和繁杂的教学内容,所学相关基础课程又较为粗浅,势必会导致理解和认知有限,给学习造成重大障碍。

此外,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同的专业对该课程有着不同的侧重。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并不清楚要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获得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综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很多院校在给相关专业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时,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事件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有别于传统教学法中传授知识者的角色,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种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通过若干独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学生置身案例之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③较强的综合性。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分析、解决过程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④突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尤其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大有裨益:

①能够强化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的掌握。财务管理课程涉及会计、税务、投资等多个领域,渗透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所有经营活动中,综合性极强,同时内容深奥枯燥、公式指标繁多。以上原因都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尤其是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的难度,再加上多数教材语言抽象,使得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而单纯的课堂讲授,直接灌输有关内容,容易造成“填鸭式”教学的局面,不易于学生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案例教学则将每部分的重难点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说明,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的场景中,弥补了非财会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准备、课程衔接不合理的弱势,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使之深入理解、把握课程内容。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的教学目标已突破了仅仅培养学生理论水平的局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组成小组参与讨论,课堂发言,最终撰写报告,这一系列的活动必然会全面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语言表达、沟通协作的综合能力。

同时,案例教学还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授清楚即可。但对于案例教学,教师要在对教材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筛选案例素材;在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从课前查找文献、课堂上发言讨论到课后撰写案例报告的各种表现作出合理评价。对于非财务专业案例教学来说,教师在案例选择、学生引导等活动中需要肩负更为重要的责任。例如所选案例的难易程度时,不仅要考虑到课程的专业性,还要考虑到难易程度是否能够为非财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所接受,同时还要注意趣味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这一系列活动必然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目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合理有力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是否合理,能不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对象的学习目标,是关乎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案例的现实性、适当性、生动性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目前教学实践中教师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直接照搬国外的案例教材;二是摘抄国内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三是根据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自行编写。由于我国目前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水平较高的案例教材非常有限,案例普遍陈旧落后,缺乏典型性,而且更新缓慢,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另外,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多是从校园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获取企业真实数据的渠道受限,因此确定第一手资料自行编写案例的难度较大,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2.由于实践教学计划缺乏严谨性,致使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安排随意

很多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开课之前,并未事先进行周密设计,虽然目前多数学校都要求在正式授课前填写教学日历等相类似的文件,对课程内容的进度安排、计划学时数等情况进行说明,其中也涉及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各自的学时数,但缺乏周密详细的关于案例教学的安排。比如:为给学生发放案例素材、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课之前安排进行准备需要的时间,案例讨论时每一环节要求的时间都需要做出具体的安排,而这些都没有在教学日历等相关文件中体现出来。由于缺乏严谨的案例教学计划及安排,使得案例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得不到有效执行,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教学手段落后

大部分教师自身接受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受自身经历影响,他们在知识传递上也习惯性地采用传统教学法,并没有领会到案例教学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仅仅将案例教学作为普通教学任务来完成,导致案例教学不能落到实处,失去了应起的作用。再加上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税法、营销、金融等多方面知识都有全面的把握,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知识专而不全,对案例把握有限,所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4.学生个体参与的主观意识差异较大

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在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和课后撰写报告,学生的参与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配合就成为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长期接受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养成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习惯,反而不太容易做到主动参与。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能力较强的学生常常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而能力一般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却表现出消极被动的态度,不愿或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重复已有的观点,缺乏创新。如果教师此时的组织引导能力不足,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甚至原来积极参与的学生也会失去兴趣。

5.案例教学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不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致使案例教学实施效果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成绩评定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所以,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多数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虽然也会对学生表现做平时成绩的登记,但缺乏系统详细的设计与说明,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整个环节中相应的表现可以得到怎样的分数,缺乏系统了解,因此无法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产生有效的激励。

四、针对非财会专业如何增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的思考

1.精心挑选案例,构建案例库

所选案例的质量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财务管理课程和企业实务联系紧密,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的覆盖面要广:①内容全面,例如财务分析、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内容都应包括其中;不仅要有成功案例,失败案例也不可或缺,失败的例子往往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思考;②来源广泛:案例题材可以来自国际知名企业,也可以来自国内的著名企业,使学生不仅对本土企业有所了解,也对国际环境了然于胸。另外,在篇幅上,既要有短小精悍的微型案例,也要有复杂生动的综合案例。

(2)案例设计要鲜明,针对性强。所选择的案例要典型,对于要解决的问题,能起到一针见血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选用的每个典型案例中,都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最终选择,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技巧。

(3)结合非财会专业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时应考虑行业特点,这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热情。例如,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增加“物流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模块,讲授物流管理人员必备的财务基本功、物流成本控制、税收筹划等。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问题的引导与启发者、观点的倾听和交流者、教学的组织和评价者,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案例讨论的主角,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方法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案例,要循序渐进、从浅入深,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叙述案例时,语言应尽量幽默风趣、生动地描绘案例,让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合乎情理的点评甚至辩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是否符合实际,能否真正解决问题。案例分析结束后,应超越案例揭示一些经济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强化理论教学,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广泛融入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信息输出量,增强学生对案例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配合数据分析等软件,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建模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的配合程度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了解非财会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关课程衔接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案例教学可以采取建立合作性学习小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自我展现的同时,于分工合作中建立团队精神,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案例的热情。

具体说来,在建立学习小组之初,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组长可由学生自己推选决定,教师最好不要干预,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自愿的因素,更加有利于合作。随着合作学习的展开,教师对学生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结合学生在成绩、个体、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原小组进行调整。在案例教学中,小组各成员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分工,一般包括主持人、阐述人、总结人、记录员、检查员,等等。因此,应该尽可能使调整后的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虽然有不同的角色分工,但在案例讨论时发言可以不拘泥于小组成员各自的主要职责,不受角色的限制,目的是为了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激发学生参与配合的兴趣。

与此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尽量多使用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会使学生感到很亲切,很形象,更容易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增加教学过程过程中的趣味性,尤其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这样做,能够将学生身边的例子生活化,促使学生将财务管理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学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货币时间价值时,以目前常见的按揭买房为例,分析哪种还款方式更为经济实惠。现在很多学生家里已经买房或正准备买房,所以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兴趣自然会被迅速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

4.大力拓展教师专业实践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做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很多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离开校园就走上讲台,没有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建立科学研究和实践基地,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为教师定期进行业务交流和实务界的研究提供机会和平台。

5.设置详细的考核和评价标准

实施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完成实践教学规定内容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案例教学不仅重视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获得的成果,更加重视案例学习时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因此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更具意义。所以,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提高他们对课中讨论的参与度。一方面,可通过了解学生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推理、判断、得到结论的过程中以及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而进行评分;另一方面,则要对学生在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中是否做出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是否清晰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是否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是否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方向,作出客观评价。

五、结论

案例教学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在非财会专业学生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精心选择制作案例;结合教学特点合理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实施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教师职责,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设置详细的考核和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督促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管理,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一直努力达到的目标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8)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传统非财务指标评价我国比较典型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出自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由四部分组成: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它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从而可全面描述企业业绩。下面来详细看一下这三方面非财务指标。

1.顾客指标

顾客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分额、会计分额、顾客的获得率、顾客保留率、顾客收益率、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率、企业信誉(商誉)等指标。这些指标使得组织创造了一个清晰的顾客远景,在这个远景中能识别顾客需要及其对公司的期望。

2.内部经营指标

其评价指标包括:一是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开发新市场和顾客群体的能力。二是增加顾客价值的能力。三是供应链的方面的评价。四是与外部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评价。

3.学习和创新指标

学习和成长是任何战略的基础,公司可以开发支持公司战略的文化、定期培训雇员以提高其能力,以保证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它包括三个来源:人员信息系统和企业的程序。这个角度的评价包括雇员、信息系统和企业程序三个方面的指标。

二、平衡记分卡的补充我们在传统平衡积分卡的基础上做了若干补充

1.员工绩效评价

对雇员绩效进行评价有三种核心手段,分别是:一是雇员是否对工作感到满意;二是雇员是否愿意在本职工作;三是雇员的劳动生产率。其中,第一条对后两条起决定性作用。当然,公司一旦选定这三种手段之后,还应继续确定推动公司的学习成长计划,从使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加强信息系统的能力、启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授权与联合这三方面开始实施,以便增强企业的绩效。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

2.经营者绩效评价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被称为“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资源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其他资源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

(1)董事长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

董事长个人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二是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包括进取心、责任心;智力结构,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工作经历、学历;能力结构,包括目标定向能力、决策能力、用人授权能力、协调能力、风险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公司的经营运营效果、对股东大会决策的执行,高级经理层的运作,劳资关系的协调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其中,公司经营运营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从盈利情况、投资情况、筹资情况三方面进行评价;对股东大会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包括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否进行有力的组织工作、是否进行有效的指标;对高级经理层运作情况的定性评价指标包括:高级经理人员是否冗余、是否需设新的职位、各部分职责是否分明及能否协调运作;对劳资关系的协调和劳资纠纷的处理主要通过内部员工满意程度来评价,包括生理满意指标、安全满意指标、社交满意指标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外部文化、中层文化、精神文化。

(2)高级经理人员的个人绩效评价指标

高级经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主管不同工作的副总经理。对他们的个人素质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他们各自主管工作不同,对他们个人的工作绩效评价应依据其职务分别进行。高级经理人员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也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

① 总经理个人工作业绩评价指标

总经理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评价他的绩效:市场(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开发创新(新产品开发数量、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技术装备和物资设施(技术改造率、设备更新率)、产品和劳务(销售利润增长率、优质产品率)、财务资源(资金成本率、现金周转率)、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力资源情况(技术人员培训比率、员工比率)、组织管理(管理方法的革新和组织规模的变化)。

② 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对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市场占有状态(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覆盖率)、拥有客户情况(新顾客增长率、客户留住率)、销售额及销售费用(销售额增长率、产品销售量计划完成率)、劳动效益的评价指标、售后服务的评价指标(时间、质量、成本)。

③ 主管研究与开发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围绕研究与开发的产出成果,对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从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与效益、研究与开发产品的质量这两方面进行。如果公司正在进行新项目开发,对副总经理的绩效评价可通过对项目实现的可能性和预期效果评价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目标市场是否明确,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开发是否能成功,生产和销售是否有问题。

④主管生产与运作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该绩效评价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生产作业准备的评价。它包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评价指标为设备的故障率、维修费用效率;物资采购,评价指标为材料利用率、采购费用率、采购价格、采购速度和及时性;物资储备,评价指标为物资损耗率、储备资金周转天数、单位物资储备成本。二是生产过程的评价。它包括质量、成本、高效、柔性四个方面。

⑤ 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该工作绩效评价围绕六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员工比率、离职率、员工固定率;二是工作状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出勤率、迟到率、加班加点率;三是人员构成,它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员工素质,如大专以上职工比率方面评价;四是教育训练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人均受训率、教育训练时间率;五是安全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工伤事故率、劳动灾害补偿率;六是人员激励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激励政策、激励手段、绩效考核。

⑥ 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该工作绩效评价可从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这两方面进行。资金的筹集评价可针对资金筹集的数量、成本、风险进行。筹资数量的评价可为现金充足率;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率评价;筹资风险可用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比率评价。资金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和流动资产管理,评价指标可分为选择固定资产充足率、固定资产先进程度、现金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明发路1666号山东联合大学财贸学院

四、结论企业可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根据战略的特定要求制定具体的指标。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追求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可能更注重对顾客指标的评价,以期通过对顾客需求的及时反馈,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不断改进,以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另外,企业应根据不同部门在战略实施中的不同职责制定具体的指标。

参考文献[1]李玉刚,白人朴.战略实施绩效衡量指标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00,(6):18~20

[2]彼得F德鲁克.“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企业绩效测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98

[3]王颖,殷筱琴.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探析[F].商业研究,2005,(313):21~30

[4]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财务总监丛书)(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7~189

[5]杨文士,焦叔斌,张雁,李晓光.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8~210

[6]闫梅.平衡记分卡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6):25~27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矛盾严重制约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未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非营利组织正逐渐走向市场,组织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资金来源多元化,收入来源渠道增加,支出用途越来越广泛,但其财务管理制度没有随之改善,其问题主要表现:

(1)财务管理的法律体系制度不健全。目前,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缺乏针对性的会计指导理论,很多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中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2)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组织追求的是社会目标,不是营利,认为财务管理并不重要。因此,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制度形同虚设,在管理过程中虚列支出、支出标准不统一、名目繁多、账务处理缺少原始凭证等现象严重。

(3)员工不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组织中普遍缺乏长期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组织员工工作态度散漫,不按规范操作、不按制度要求办事、人为破坏制度等问题突出。

2、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流程。非营利组织缺乏完整的质量、财务、统计、审计管理体系与网络。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一半左右的非营利组织的年度报告编制和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由会计来完成,还有11%的非营利组织未进行审计,甚至近10%的组织年终未编制财务报告,绝大部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只是形式,用于应付检查。

3、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收支管理不善,管理者不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随意性;二是缺少必要的成本分析,很多组织在开展项目时,由于没有营利压力,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导致项目收益率降低;三是不善于投资管理,管理者缺少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投资难达到预期结果。

4、当前没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管体制。非营利组织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完成公益事业,民众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其贡献结果,对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财务安排、管理几乎从不过问,松散的内部财务制约机制也是造成财务管理问题的一大因素。

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管理,逐步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

1、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1)根据相应的财经法规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组织应根据组织所属类别,以相应的《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规定的会计内部制约制度和工作规范为基础,建立健全组织的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

(2)组织应加大财务制度的执行力。首先,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组织财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其次,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和检查方面,通过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等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约束机制;最后,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利润指标,因此,非营利组织应结合组织使命和工作特点,建立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在项目实施之前,组织首先要对财务制定出细致、完整、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按规做事的依据。主要包括:财务组织架构的设计、相应职能部门的划分、部门职能分工、工作岗位说明、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等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

2、财务流程再造。财务流程再造是指在对组织目前的财务流程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以使绩效获得重大改进的活动。

非营利组织进行流程再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非营利组织的流程再造工作应由高层管理者亲自领导,站在组织战略的高度来理解和实施,增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2)组织应抛弃过去的官僚体制,以组织使命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在流程中建立相应的控制程序,消除或减少各职能部门间的冲突和矛盾,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建立内外信息共享的集成信息系统。组织可不断归集数据信息来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仓库进行汇总和分类比较,以此来建立内外两个服务平台:一是外部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用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查询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二是内部财务管理平台,主要是为财务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资源,使其明确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和同行业数据,并对组织的活动做出合理的评价和预测。

3、建立强有力的财务监管体制。

(1)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

(2)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上报物价部门,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并切实检查落实。

(3)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进行检查、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检查。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及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因此要吸纳一批道德素质高的专业财务骨干,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业务培训,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以利于组织的筹资、财务分析工作等。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树立诚信服务,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

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组织自身的自律和提升以及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凌霄虹.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

[2]罗朝晖.詹万玲.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浅析[J].审计月刊,2009(1).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10)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95-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在快速发展,各类非营利组织数量不断增加,一个有效、负责、透明的非营利组织操作系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还相当滞后,积极推进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应当成为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试图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探究,并对其持续健康发展给出建议。

1 非营利组织概述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履行政府职能,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非营利组织前进,财务管理是所有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将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的社会效用最大化;二是帮助非营利组织树立外部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

2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制度、管理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具体到财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资金总量不足

(1)摆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淡薄,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观念陈旧。在大多数尤其是公立的非营利组织认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完全不同,应当是“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不应该追求营利,也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以社会责任为唯一目标,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率、组织结构效率、造成大量浪费。(2)资金总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较低。非营利组织不像企业那样必须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因而非营利组织的各类资源提供者很难通过合法有效的方式及时获得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无法确定他们提供的资源是否被按照其捐赠意愿、合理有效的使用。有的非营利组织将会计信息披露的费用当作是可以压缩的成本,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充分透明。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低严重影响了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其对组织的信任度,阻碍了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3)缺乏自创收入能力,很少进行其他活动来筹资。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提品或劳务而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人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与国外非营利组织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自创收入的比例较低。另外,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比较单一,一半的收入来自于政府提供财政拨款和补贴,很少有开展其他活动来进行筹资。

2.2 资金使用效率低

(1)资金使用效率低,首先体现在非营利组织对日常开支的监管不到位,日常开支的数额过大、开支项目、财务记录不完整上。非营利组织中个别人员“大手大脚”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浪费。加之组织经费紧张,各项开支费用相互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2)很多非营利组织缺乏项目投资经验,投资前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分析不足,一位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大都存在忽视资金安全、忽略投资风险、短贷长投的现象。如,很多非营利组织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往往忽视了此类投资一般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对基本建设规模盲目扩张,一旦资金供应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行。(3)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容易陷入盲目扩张的怪圈。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组织扩大是社会影响力变大的表现,因而急切地扩张组织规模,导致与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偿还能力脱离,使非营利组织的债务负担过重,有的组织主要业务活动已经受到影响,这在近几年不断扩招的高等院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4)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中高学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所占比例偏低,这与财务管理所占的重要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他们通常专业知识有限,不了解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缺乏全局意识和继续学习意识,无法适应新时期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

3 建议对策

(1)非营利组织应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让捐赠人充分地了解他们所捐助资源的使用情况,保证它们被谨慎地、按资源提供者的意愿使用,并且资金的使用过程都有完整的财务记录。可以在组织的网站上设立信息披露专栏,按捐赠者、项目等进行查询,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声誉、不断提高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更多的信任和资金支持。(2)加强对自创收入的管理,充分调研,科学定价,使自创收入成为非营利组织开支的有效补充。同时向国外成熟的非营利组织学习,提高服务质量,拓宽筹资渠道,广泛筹集资金。(3)非营利组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管理,重视日常开支,优化项目投资。根据笔者在SIT①项目中的经验,非营利组织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对支出、投资项目从可行性、经济性、有效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在保证正常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4)非营利组织应努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要加强专业形象的建设和宣传,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组织机制,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非营利组织事业注入新的活力。(5)非营利组织要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有效监督:一方面是政府监督,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定期、保质信息的组织可给予处罚,甚至可以通过免除组织免税权、注销其合法资格的方式进行制裁。另一方面要提高公众意识,让社会公众参与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建波.对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几点看法[J].会计之友,2008(9):12-13.

[2] 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探讨[J].山东经济,2007,23(6):107-111.

[3] 张彪,张士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云梦学刊,2003,24(4):27-29.

[4] 崔国平.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经济,2006,22(4):129-132.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11)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

2004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管理内涵。政府非税收入是与税收收入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二、高校非税收入的范围

200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指出高校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管理和核算,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财务隶属关系,及时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可见高校的大多数收费行为都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上缴范围。目前,高校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本专科学费、住宿费,专升本、成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考试报名费。“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高校非税收入的财务管理

(一)学费、住宿费的财务管理

对于占高校预算外收入相当高比例的学费、住宿费,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是通过学生收费系统收取、帐务系统入帐、非税信息系统上缴来进行财务管理的。财务部门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学生事务,由其通过学生收费系统,采用现金、银行卡扣款、POS机刷卡等收费方式收取学杂费,然后由审核人员凭相关单据,通过“应缴财政专户”科目,制作会计凭证,录入帐务系统,待上缴时,通过非税信息系统集中汇缴到财政专户。财政根据上缴金额,一次或分次将高校已上缴的学费、住宿费返还给高校,高校收到后作为教育事业收入入帐。

(二)考试报名费的财务管理

高校中的考试报名费主要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专升本考试、成人高考等。具体的考务工作是由教务部门、招生毕业办及成教学院具体负责的,包括受理考试报名收费(每天集中缴入财务处)、出具收据、统计报名信息等。财务部门负责将考试报名费收入按照科目和项目进行入账处理,并根据报名信息通过非税系统将考试报名费收入集中汇缴到财政专户。

四、高校非税收入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学费、住宿费方面的问题

1 相关数据不一致问题

涉及学费、住宿费的管理系统有学生收费系统、财务帐务系统、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学杂费收取的工作量巨大,收费方式、学生类别和收费项目也分为几种,帐务系统的入帐依据为收费系统中统计出来的清单,因不同的学生类别和收费项目所入会计科目和项目也不同,很容易出现会计科目、项目、金额等的差错,从而造成学生收费系统同财务帐务系统中数据不一致。在通过非税系统上缴学费、住宿费时,收费日期或收费方式选择错误,就会发生漏报或重报现象,也会使系统间数据不一致。

2 非税系统中信息后续补充处理不及时不完整问题

通过非税系统上缴学费、住宿费,每一个流水号对应的总数填入缴款书确认后,形成集中汇缴书,银行缴款后,就将款项汇缴到了财政专户。但这时,系统中的汇缴工作并未结束,还需通过后续补充处理,将每个流水号对应的该批学生学号、姓名、收据号码、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等明细信息上传后,才算完成了整个上缴程序。明细信息未能及时成功上传,就会造成非税系统中信息不完整,影响到财政对学校上缴信息的网上确认和财政返还工作。

3 财政返还时收入确认不准确问题

学费、住宿费集中汇缴后,财政会根据情况将高校已上缴的学费、住宿费返还给高校,这时,高校应确认为教育事业收入,分学费、住宿费分别记入明细科目。但因每笔返还并非同每笔上缴一一对应,这就要求高校进行返还同上缴的核对,确定每次返还中的本专科学费、住宿费,成教学生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确认不准确,年终财政同高校进行收入对帐时,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影响财务决算。

(二)考试报名费方面的问题

因考试报名费还涉及到财务部门之外的一些具体考务操作部门,财务部门上缴考试报名费时依据的是教务处等部门提供的报名人数、使用的发票号码、收款金额等信息,所以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显得十分重要。考务具体操作部门提供的信息不准确,财务部门同其沟通不及时有效,就会造成考试报名费的上缴不及时、金额不准确等问题。

五、完善高校非税收入财务管理的建议

1 配备合适的人员,并加强岗位培训

非税收入的财务管理,政策性强、业务量大、面对的学生广、涉及的环节和部门多,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对政策较强的理解把握能力,工作中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因此,在配备非税收入的收费、上缴、入帐、对帐等岗位的财务人员时,要选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较高,能胜任的人员。工作中,还要加强岗位培训,使其掌握新的规章制度,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素质。

2 建立上缴、返还的数据登记制度

在集中汇缴学费、住宿费时,每上缴一笔,就应将收费期间、收费方式、收费项目、上缴流水号、上缴金额、集中汇缴缴款书号码等信息登记记录下来。在财政返还时,做好返还日期、返还金额的登记记录,计算出财政未返还金额。上缴同返还的记录相对比,就会准确快速地确认出返还中应记入本专科学费、住宿费和记入成教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金额,从而进行收入的入帐处理。建立登记制度,为避免漏缴和重复上缴,提高返还时收入确认的准确性提供了方便条件。

3 加强内部控制,对非税收入的日常管理经常进行检查监督

非税收入在高校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收费问题十分敏感,也容易发生舞弊现象。非税收入的财务管理中更要加强内部控制,对收费、上缴、返还、入帐等各环节要经常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高校学杂费收费业务量巨大,“应缴财政专户”科目的发生十分频繁,很容易出现金额、明细科目的误记错误。指定专人经常将帐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同收费系统进行核对,可以及时发现错误,调整纠正。经常核对,还可以发现未及时全额记入帐务系统的收费,督促收费人员办理入帐手续。对非税系统的检查,可以发现未完成明细信息上传的现象,提醒上缴操作人员补充上传,保证上缴工作的完整性。财政返还后确认的“教育事业收入”科目余额同上缴数字核对,可发现收入确认是否正确,对财政应返还、已返还、未返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财务决算打下良好基础。

4 加强财务部门同相关部门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