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7 15:31:26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1)

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多层面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多层面的支持和激励。作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基石,初等教育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复杂问题。有些是面上的问题,有些是根子上的问题;很多问题既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的一面。而关于这些问题的研讨,目前调研方面的文章较多,归纳总结的文章不多。为此,笔者拟结合这些调研和相关现状分析梳理了一下,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大问题,需要好好考量和应对。

(一)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模糊,致使其发展的科学导向没有形成

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定位在升学价值取向上,这种扭曲的价值取向,导致其应试教育味浓厚和人文教育的明显不足。价值取向单一化、考试化是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如何将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价值取向转变为素质教育为价值导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教育资源存在困乏性与差异性问题,致使其全覆盖难以实现

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领域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严重影响着西部初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西部民族地区现存初等教育资源,其现代性水平不高,具体说来最关键的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现代化水平非常不高,开放性不够。

2.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布局存在问题,地区内部教育资源分布和使用极其不均衡,与其他非民族地区初等教育横向比较,差距太大,这展现了中国初等教育教资源在全国的不平衡,致使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全覆盖难以真正实现,凸显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统筹发展做得还非常不够。

3.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资源还存在贫乏性的问题,如教育设备、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教育信息化等都还非常缺乏。这主要是因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财政收入有限,当地政府很难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其中。这凸显了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待进步落实,中央政府和国家的支持力度、广度还有待加大,教育扶贫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4.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某些教育内容不充实,比如对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对学生不良习俗的转型教育不够等等。

(三)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问题,致使其发展障碍和挑战不少

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特殊,比如女童教育问题、宗教问题、教育话语系统的使用问题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特殊问题,其情况如下:

1.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最大难点和焦点就是女童的教育问题,表现为女童入学率不高、入学巩固率不高、女童素质低下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历史上这些地区的思想观念极其封闭落后,对女性的地位和教育极其不重视,读书无用论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落后思想阴影依然存在;二是经济落后原因造成这些地区的家长很难送培更多的孩子;三是西部民族地区自然交通条件异常艰苦,导致一般的女童很难克服上学途中的艰难跋涉;四是宗教观念和风俗对女性的特殊要求,使得女子很早就不得不放弃学业;五是教育本身的失责问题。

2.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中教学语言的选择使用问题突出。这其实就是一个教学媒介如何协调处理的问题。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中教学用语是三种语言一汉语、英语和母语并存,导致使用教学语言时感到比较纠结。如何在三中话语系统中转换,确实是一个非常考量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难点问题,因为汉语、英语、民族语言等各自有着不同的话语系统和历史文化背景,如何实现跨界对话是一个重大的难题和课题。而且西部民族地区很多地方是民族杂居,导致民族语言多,障碍也就更多,提出了初等教育话语系统使用如何适应地方与民族的实情,又不失现代化的问题,这一直是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一个难点问题。这多种话语系统其实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涉及到民族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问题。

3.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中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宗教信仰延续与初等教育关系。在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行进中,如何处理教育与宗教问题一直是个非常复杂棘手的二难问题,也是一个教育世俗化和宗教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内容和宗教存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

(四)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外部支撑力度不够,致使其动力和吸引力显得非常不足

首先是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内生性动力不足,自身教育质量没有办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其次是和非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相比,它的发展外在吸引力不足,比如政府的支持力度、外部硬件到位情况、社会的支持力度等都还有待加强和进一步提升,导致其各种办学条件还不理想,对一般就业选择者的吸引力不大,对优秀人才的磁性就更小了。

(五)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衔接问题较为突出,致使其一体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过程,还存在着各个部门跨界协作显得非常不够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一体化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内部存在衔接不够的问题,也就是教育系统内部一体化运行欠佳。一是体现在西部民族地区幼儿园、小学与初中内部一体化发展不够的问题,三个阶段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地域存在1定的脱节问题,很多表现为各自为政,彼此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尤其是边缘的小学与镇上初中的衔接问题非常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小学与初中没有集中到一个地方办学导致的。二是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得非常不够,存在着更多的各种脱节问题和现象。

2.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与当地发展存在衔接不够的问题,致使其与当地发展实现一体化运行还很不够。西部民族地区很多地方就是因为初等教育办学单位与地方关系处理不当,没有紧跟地方服务和发展步伐,因此很难真正得到地方政政府和百姓的认同认可。这样不融于地方发展计划和不积极投入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去,使得初等教育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同支持的力度还很不大。

3.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与民众社区生活、发展的脱节现象严重,这主要是因为西部民族地区很多地方的初等教育学校离学生生活的社区非常远,导致很难将学生的社区生活融入课堂,更不要说将两者有机结合和形成互动的局面。

二、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的对策与举措

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地位、现状、困境问题来看,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领域的各种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涉及到各个层面问题,迫切需要多方面的资源供给和需要各个部门的跨界协作处理应对。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领域的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理论层面的探讨和解读,更需要各方力量各种实践的科学运行和尝试,去推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去边缘化和一体化运行:

(一)科学重构与整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促使其导向复合化

教育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其合理的、科学价值取向,一般应该建构起教育发展与投入制度的优先发展取向、教育机会和资源配置的均衡价值取向、教育管理与体制运行的民主取向、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的人本取向等。这些都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中应该确立的宏观价值取向,这些宏观价值取向体现了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承载着太多的期待和诉求。在这些宏观价值取向指导下下,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需要建构的具体价值取向多种多样,应该把以下纳入其范畴:㈠是建立起社会认同的价值取向,获取更多的社会公信力;二是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三是务必要彰显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㈠体化的价值取向;四是育人成长成功的价值取向;五是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实取向。

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中,我们务必要科学建构和整合起这些宏观和微观的价值取向,这样方能够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处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资源领域存在的问题,促使教育资源质量更加宽裕化和平衡化

1.彻底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调配力度问题,加大心理和认识上对初等教育的认同建设;在政策、制度和经费上加大支持;在师资队伍、教育设施等上加大供给力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使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和释放网络资源的正能量。

2.针对教师的选聘、考核、培训和工作执行力问题,加强教师的招聘、培训、管理、考核和关爱等㈠体化管理运营系统。

3.在教育内容上,积极加大对学生的公民教育力度,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提升学生对国家的社会认可度。

4.坚持公平正义和一体化原则,从国家到地方,科学统筹安排调配西部民族地区的初等教育资源,尤其是在教师人力资源和教育经费上尽可能向西部民族地区中最困难的地方倾斜。

(三)科学解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力求其处理科学化运行

针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存在的女童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宗教问题、教学用语问题等四大难点问题,我们应该一一设法破解和处理。

1.正确处理初等教育与宗教关系问题,避免二难困境的困扰与纠结,超越两极处理方式,促使世俗教育和宗教信仰习俗的发展延续并行不悖。

2.积极解决女童教育问题,在思想领域中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家长进行一场以女性解放为核心的思想启蒙和心灵洗礼,真正让每一个家长对女童负起教育的责任;在条件的改善上,要真正落实对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各种投入和上学条件的彻底改善。

3.科学协调教育语言选择与使用问题,力求三种话语系统并行不悖,让三种文化交相辉映,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适时采用民族语言,做到保护和延续发展民族文化;正确使用普通话,保护和延续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大力实行英语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西方文化。

4.加强留守儿童假期教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假期中将留守儿童集中管理和教育,积极推进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快乐和活动中成长。

(四)大力增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吸引力和驱动力,推进其去边缘化的行进

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持久发展,需要各种教育资源的持久供给和持续发展改善,这些均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学校等多方协助,从无形和有形方面入手,其中在教师的待遇、工作条件、办学条件等方面尤其要彻底改善,方能够真正增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的吸引力和驱动力。

(五)力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各个层面的跨界协作,实现其一体化的持久运行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初中校园足球问题对策

在初中教学阶段,初中校园足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及身体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初中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及良好的运动习惯。初中体育教师如何针对校园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重视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

一、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初中校园足球运动的实际发展情况,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初中校园足球保障体系缺乏;在教育师资力量方面受到限制;教材不合等内容。

(一)初中校园足球保障体系缺乏

在初中阶段,初中校园足球保障体系缺乏,是校园足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校园足球发展属于系统工程,必须要在科学化的保障提下下,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但是目前初中校园足球在保障体系方面缺乏一定的保障,投资力度也较小,难以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导致了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缓慢。因此,初中校园足球保障体系缺乏,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二)初中校园足球在教育师资力量方面受到限制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初中体育教师自身足球运动技能较差,不能完全意识到校园足球运动及德智体有机结合发展,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的环节,片面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初中校园足球在教育师资力量方面受到限制,也是导致足球教学水平无法有效提高以及训练活动次数较少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初中校园足球在教育师资力量方面受到限制,是当前初中校园足球运动发展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三)初中校园足球教材不合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校园足球教材不合理,也是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之一。初中校园足球在训练教材上缺乏科学化,难以被大众接受,体育教师自身足球运动技能相对欠缺,直接影响了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有效性。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初中校园足球运动及教学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初中校园足球教材不合理,是初中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解决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有效对策

(一)改进初中校园足球的配套教材内容

为了有效的完善初中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改进初中校园足球的配套教材内容,是解决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有效对策之一。在开展足球运动训练活动的环节,重视改进初中校园足球的配套教材内容这一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足球运动训练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学生在参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进而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改进初中校园足球的配套教材内容这一发展对策。

(二)加强初中校园足球的宣传与文化建设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初中校园足球的宣传与文化建设工作的方式,完善足球运动训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效的参与到足球训练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例如,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强化足球运动的重要性,并制作一定的宣传标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意识。体育教师如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加强初中校园足球的宣传与文化建设工作,对于促进初中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提升初中校园足球的师资队伍素质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初中校园足球的师资队伍素质,也是解决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有效对策之一。体育教师如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地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是促进足球运动训练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提升初中校园足球的师资队伍素质的方式,强化足球\动训练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足球运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例如,根据足球运动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通过比赛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足球运动的趣味性。因此,提升初中校园足球的师资队伍素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校园足球运动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及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都非常重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不但有利于完善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当前在国内都在倡导和实行新课程改革,而且初中数学教师也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教学理念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希望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以一种轻松的状态高效、深刻地学习数学。但是若对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刻反思,并密切联系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则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当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或者面临的问题较多,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实际教学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造成的。学生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上难以克服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互动模式,只有认清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水平。

1.1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很难找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较弱,以至于不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如何根据教材中的叙述回答有关问题,不知道问题所在。同时,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性、自觉性差。其次,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的理解和认识比较薄弱,主动性探究意识差。例如在辨别轴对称和对称轴时,学生没有主动去探究这对概念,只是在老师的讲解下被动地接受。如此一来,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文字,而实际却存在很大问题,比如不能区分这对概念各自所描述的对象。此外,诸如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非通过自主探究的途径来强化,以及当前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使用较少等也成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瓶颈。

1.2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认识不足,未能真正地落实课改的要求和精神。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而且传统,致使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陈旧而且单一,重教而轻学,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时候,老师告诉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而非带着学生一起探究这个结论。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进行对知识的学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却把握不好。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课堂表面活跃,但不能排除一些充当"南郭先生"的学生。而且怎样将情境、相关背景等进行详略得当地铺设、援引来辅助具体教学才算恰到好处等问题也让许多教师难以把握。此外,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和处理尚存不足。新教材向教师提出了很多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重新组合或设计好每节内容。这些教材内容安排上新意不断,教师只有在教材提供的这些空间中发挥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真正活用教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应对方法

2.1带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知识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动手探究学习知识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克服学生自身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此外,这样的方式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详略点的认识和体会,并且深度理解这些探究所获得的知识。这也是教师认真、准确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的基本教学手段。这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具有更加科学、合理、实际的意义。在共同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制作三角形卡片,并通过裁剪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通过实物模型来深刻理解三视图等。

2.2教师要活用并且开发教材

如前所述,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材使用模式,使用教材并不是从头到尾,单纯地把教材对学生进行解。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先对教材进行加工而不是拿来就直接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融入自己的数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并且内容丰富的课来。这对老师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简言之,为了克服学生自身的一些关于初中数学学习的问题,并用课改的理念从事教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标准,充分并且合理地活用教材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性的开发利用。

2.3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与学是两个重要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合作者,是一起探究知识的伙伴。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老师地位,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学生一起探究,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而非一味严肃地在讲台上给学生"讲"知识。这能加深师生情谊,使学生愿意与老师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总之,只有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和思考,并及时发现自己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立即适时地做出调整,找到解决途径,才能让学生爱上学数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学生的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群英.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浅议[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11).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35-01

初中政治教学中,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就包括教师应该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手法,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这种教学新标准的提出也是根据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方式缺乏人性化的问题而提出的。为此,教师应该从自身进行检讨,从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标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以改善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中创新性缺失的表现

具体来讲,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首先,在初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的问题,尽管在新课改的倡导和普及下,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一部分新的教学理念得到部分教师的接受和实践,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从理念层面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接受,也更不可能在行动上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落实,这就造成新的改革措施在理念推广和行动实施上的脱节现象。

具体来说,那些把持着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授课者的身份自居,因此,基本上教师成为一堂课的中心人物,尽管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但实际的课堂中,学生都是围绕着教师进行活动的,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同时,教师一意孤行的教学方式,压制了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学习地位的尊重,同时师生之间高低分明的教授者与学习者的地位,让学生和教师处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师生间就难以实现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教师就会错过很多学生的疑问,学生也会很少产生疑问或者是提问题的主动性。

其次,在初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落后的状况外,还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上存有落后的状况,这种教学行为上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教师落后的教学手段方面。具体来讲,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将授课的重点置于对知识的讲解方面,因此,一堂课下来,就形成了教师“填鸭式”和“满堂灌式”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教师长期的忽略学生、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方式,让教师对学生的忽略成为一种习惯。另外教师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落后还体现在其运用教学手段单一这一方面。很多形成教学习惯的教师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地去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因此,也就很难实现在教学手法上有效的突破。

最后,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能力的培养,这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有很大的冲突。但是在很多初中政治的具体教学中,教师仍然秉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教师的这种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健康情感的表达与发展,阻碍了初中政治教学获得新的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二、“新课改”背景下增强初中政治教学创新性的策略

初中政治的教学,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面临着多方面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寻求解决的路径,为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教学质量的保障,也为初中政治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理念和行动双层面上的保障。为解决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首先,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的现状,教师可以从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入手,认真分析和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的内涵和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更新和改善自己原有的教学理念,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新的理念支撑。具体来讲,教师要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不将学生纳入教学计划的考量范围之内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模式。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5)

1.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的使用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工作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能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但是现阶段,在初中英语实际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不能够真正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造成教学方法流于形式,使学生更加关注学习模式,注重学习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忽视英语知识[1]。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初中英语课程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进行讨论,因此,当教材内容不需要讨论时就使得该方法流于形式,还会造成课堂时间浪费的情况。

1.2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师的主导。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这一事实[2]。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更多时间是教师讲课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后期发展。

1.3英语教学中未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现阶段,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度仍然不高,这样不能够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学生未显示出自身主体地位在,在英语课堂知R讲授过程中,英语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哪方面英语知识掌握较差,采用何种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更好,造成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1.4英语教学评价工作有待完善。除上述问题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忽视英语教学评价工作这一问题,初中英语教师通常会认为课堂时间有限,而为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才能使课堂时间发挥最大作用,因此忽略了英语教学评价工作本就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英语教学评价工作有待完善这一问题。

2.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更加明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发展,下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四点解决策略。

2.1结合课程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法。虽然目前所提出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率更高,但是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将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合理结合,根据教材中所出现的内容选择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合理调整课堂结构,对一些重要性相对较低的内容一带而过即可,重点探究教材主要内容,避免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例如,当初中英语教师讲授到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适当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并让学生对英语课文中出现的生活情景进行合理想象与分析,在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该方面内容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练习情况,加强监督,保证学生能够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做好备课工作,合理引导学生。备课工作是更好开展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为了保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引导学生,教师就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其中课前备课工作应该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一是一般学生未掌握的词语;二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句型语法;三是该项内容能够与哪些内容进行联系,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掌握此方面知识。

例如,在"School life"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找到学生一些不理解词义的词汇,像"biscuit"、"attention"等,做好课堂中讲解该类词汇的备课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

2.3调动学生积极性,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由于英语的特殊条件以及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展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做课堂游戏、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

例如,在"Teenage problem"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查找一些与青年学生存在问题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所找到的视频,并让学生根据视频和自身情况进行发言,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理解"Teenage problem"一课知识。

2.4做好英语教学评价工作。除上述策略外,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英语教学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和学习状态方面的问题[3]。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动态评价机制,通过该机制准确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为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为学生日后英语学习做出贡献。

3.总结

总之,初中英语知识对学生后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现阶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的全面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有用的借鉴,使初中英语教师能够根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初中英语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502

一直以来,地理学科在初中是以“副科”的学科地位存在的,师生对地理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普遍薄弱,与高中的地理学习以及高考的要求严重脱节。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匮乏成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许多人为或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差异,只有洞悉这些差异,才能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内容:浅显深奥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内容较为浅显;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而是学习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知识有些深奥、难懂。

例如“地球的运动”的内容,在初中地理《2.1.3经纬网 地球的运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需简单理解有关概念、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不同、四季划分等现象;而在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人教版必修1)中,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等,还增加了一些新的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如线速度、角速度等,其中的很多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

2.学习范围:书本生活

初中地理学习侧重“现象”,学生一般达到“2W”即可,即知道“是什么(What)、在哪里(Where)”这些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就行;而高中地理则重“原理”,不仅要知道“2W”,还要搞清另外的“3W”,即“为什么(Why)、何时形成(When)、将来怎么变化(Will)”。后者紧紧和自然、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显得比前者更重要。一句话,高中地理就是生活。只有深刻地了解自然社会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对于从初中刚升上高中的学生而言,地理的学习有着强烈的“跨度感”,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行。

例如“气候”的学习,在初中地理《4.1天气与气候》(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知道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会根据图表判断气候类型即可。这些要求看看书本即可达到。而在高中地理《2.3天气与气候》(人教版必修1)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如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等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也随之出现,更加要求学生借助现实生活去感悟、理解与掌握这些地理知识。

3.教学方式:记忆探究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主要受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多属于“经验记忆型”,即以教师讲解、谈话和学生背诵地理课本内容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使课改后,也仅仅在口头上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实际操作中还是主要靠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而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读图分析、l现并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学习方式由初中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的“探索理解型”,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才能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学好高中地理。

例如,初中地理《2.1认识地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基本数据,熟记地球仪经纬线特点、南北半球、地球公转自转等简单知识;但到了高中,仅靠记忆是不行的,关键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必修1)一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实验―观察―检验―评价―得出结论一系列环节,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等相关知识。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笔者所在地区目前高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与初中使用的湘教版新教材并不配套,导致地理教学衔接中出现许多问题。

1.如何实现地理知识的梯度衔接是主要问题

纵观现行的初高中地理教材,不难发现知识内容的衔接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仍以“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有一幅很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并在图下附有公转特点等说明文字,很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属于介绍性的,中考中也很少出

[基金项目]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编号:JYYB2014190。现此章内容。但在高中地理中,这一章却要求学生“十分精通”,在高考中关于此章的难题经常出现。学生对类似的巨大变化感到不适应。

总体上看,初中地理大多使用感性材料,内容通俗易懂,成因或规律性知识不涉及,知识点间无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容易忘记。而高中地理涉及许多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以理性知识为主,探讨其成因和变化规律,系统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更强。这也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知识衔接的梯度问题的原因。

2.如何加强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是关键问题

比较一下现阶段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程标准可知,二者在理念上存在着不同。前者主要涉及社会与自然两方面,并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教材内容的编排相对简单;后者在初中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科学两个领域,目标更加明确,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首个理念提出来,需要学生从了解、知道地理知识,提升到探究、分析与应用地理现象等。

从初中地理课标理念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到高中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同样要凸显“生活中的地理”,但高中却要体现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强调融入社会、自然,体验环境与生活,提升自我的应变与适应能力等。所以,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在高中经常穿插一些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让学生自觉培养地理素养,培养生存能力等,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3.如何面对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的错位衔接是现实问题

具体到现实教学中,虽然现在不提倡“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但是仍要面对当前的考试。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应试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教学的错位衔接,这也成为当前地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之一。比如,地理试卷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现场问答题”“野外考察题”“角色扮演题”等,以发挥学生的地理潜能,增强试题的趣味性;又如,地理试题中有很多涉及人类、自然方面的热点问题,尤其在资源、环境和保护、人口、粮食等方面,更加突出……这些考查题,在平时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少会涉及,但在试题中却常见。因此,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之间的错位,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现实问题之一。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初高中地理知识有许多衔接点,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且以此为教学突破口,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地理课标要求,全面把握这些衔接点,从而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内容中,就存在许多衔接点:七年级的“城市问题”与高中选修4的“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八年级的“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与高中选修4的“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七年级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村庄演化为城市过程中,规模、建筑风格、人口以及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高中地理“城市区位”活动中的“解释城市在中纬度、河口及滨海平地河谷分布密集的原因,据图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形成与自然经济区位的关系”等等。初中地理教师尤其要在这些衔接点的教学上下些功夫。

2.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区域”这条主线

初中地理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并以区域作为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而高中许多地理原理内容的引入与探讨要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加以说明,即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要依托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可见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W中,要抓住“区域”这条主线,地理教师要通览高中地理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对初中地理内容进行拓展或加深,为学生将来的学习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对初中生的读图定位分析等能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从地图中找出相关区域的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板块、半球等各个位置,形成空间表象,建立空间概念,为高中阶段将要增加的大气环境与洋流位置等空间形态和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降低其难度,让学生将来在高中能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

地理知识涉及面较广,包含很多学科的内容。高中教师往往会列举相当多的非地理学科的知识或常识,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而初中生的地理知识面不宽,对较为常见的地理常识也不是十分了解,对曾经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常常遗忘,这就增加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难度。

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学好地理教材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更容易。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码头港口的选址、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城市规划中商业区的布局等。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可结合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地理校本教材,这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也大有帮助。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7)

前言:

初中音乐,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的力度,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有着负面影响。正视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改革初中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因此,笔者选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

1.初中音乐教学理念不尽科学

在素质教育得到广泛推广的今天,初中音乐教学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然而,改革之后的初中音乐教学水平与质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许多初中学校的管理人员与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认识还有不足之处。正是音乐教学理论上的缺陷使得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价值不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没有给音乐学科教学以充分地重视,仍然利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初中音乐教育也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地于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使得初中音乐教学的成效不足。[1]

2.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做出了明确规定,音乐教学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这习观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在初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仍然较为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与学习,忽略了音乐学科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一些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较高,配合学校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但无法正确把握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得改革后的音乐教育质量不足。

二、初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对策分析

面对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初中音乐教育改革方法的分析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音乐改革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1.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的改变

受到初中学校管理者以及音乐教师对于音乐学科的偏见,许多学生忽略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育相关部门需要对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推广,使初中学校的管理者与全体教育认识到平衡发展与素质提高对于初中学生的意义,加强其对初中音乐教育工作的认识。初中学校的教学理论需要进行转变,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利用音乐、美术之类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爱好。[2]

在日常的学校团体活动中,学校应当加强音乐学科知识的宣传,组织不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性,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学校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或者国庆节等,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唱比赛,让学生在演唱比赛中找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建立起正确的音乐学习目标。这样的宣传活动也可以使音乐教育认识到其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

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只有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与优势进行认识,全面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初中音乐教育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量身订做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创新元素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爱上音乐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对音乐学习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自己的方式对这首歌进行合唱处理。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小组学习成果的出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方法的改革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利用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培养与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对音乐之美进行认知。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特点与性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不同的曲风,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审美体系进行建立。

比如在学习《歌唱祖国》这一作品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风格与内容进行了解,为学生讲解一些背景之事,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培养与激发,促进学生爱国心的建立。而在讲解《青春舞曲》的时候,教师要让初中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对自己的青春进行欣赏,找到个性化青春的魅力,鼓励初中学生享受自己不可多得的青春时光。在丰富的课本教学内容中,学生会从多个角度对社会进行认知,对生活进行认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完善学生的审美态度。[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也是初中教育工作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当代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以及音乐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8)

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显性和隐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或经济上的支持,最终依靠多方面的统筹协调,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初中化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乡村边缘地带,初中化学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急需解决。具体来说,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认识。

第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人物,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面对新的化学知识,尤其是一上来就要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这种有难度的复杂记忆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并且会进一步打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同时,化学知识中存在大量的化学表达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公式知识含量大、思路逻辑严谨,在理论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分子公式、元素之间的组成关系都比较难记忆,因此学生容易产生逃避的心理,继而丧失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第二,受到资金、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在安排初中化学的教师结构、引进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发展规划还不够完善。这种情况在一些落后的县城、农村地区的学校中更容易出现。另外,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学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也不大,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中的技术设施障碍。

初中化学知识的教授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口头讲解和必要的板书书写,其中涉及到的陌生的化学元素、简单的化学实验都是需要学生进行亲自试验的,学生通过亲自进行化学实验,能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的奥妙,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深度。而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复杂、危险的实验,学生们不方便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加以认识,只能通过观察教师实验的方式或者借助于其他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解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实验器材将为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设施条件,相反,实验设施的缺乏,将会造成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中的困扰。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正如上面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那样,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再仅仅限制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它还涉及到整个学校的环境状况。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其中环境条件的优劣状态将严重影响各科的教学情况,因此,在改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要注重发挥学校相关部门在教学中的统筹地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点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念中,初中化学的教学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要采取多元化手段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提高化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还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体验学习的兴趣。初中化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加入到初中总学科的分类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初步印象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具有良好的初步印象,激发起学习兴趣。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9)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毕业升学考试总复习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缺失,而如何根据新的课标要求和学情转变总复习课堂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复习教学策略,成为提高总复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策略 总复习 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67-02

初中英语总复习既是初中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保证初三学生能顺利毕业升学的重要环节。传统复习教学往往是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学生面对“题海战术”苦不堪言,导致复习教学功能异化,效率低下。本文结合初中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和初三学科中心组教学诊断,对初中英语总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出英语总复习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 复习教学常见问题的剖析

1.课程基本理念的缺失

第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许多教师在总复习教学设计中,没有分析初中英语的课程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要、分析教材的特征和现有条件,没有对总复习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呈现进行校本化处理,使具体内容的复习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复习教学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从具体学情、校情出发,从复习内容、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调整。因此,复习阶段教学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灵活而有创造性地做好初中英语复习课的教学,在听力、语言知识运用、阅读训练、口语应用、书面表达等方面加以突破,使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的成绩。

第二,课堂教学忽视目标整合。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强化训练,复习教学内容多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堆砌,缺乏主干知识的背景研究,缺乏对复习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

笔者认为,复习教学要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整合教学,针对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初三英语复习的特点,切实提高复习教学效率。考试大纲中的目标要求也提出,应依据课程标准中“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及相关附录的内容作为复习和考试范围。

第三,没有合理取舍教学资源。表现在复习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不够紧密,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地从教材中挖掘所谓的“新知识、新考点”,英语教材成了复习教学的唯一来源。

初中英语学业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因此,初中英语总复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不断优化复习内容,学会收集整理复习教学的有效信息,规范训练,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的缺失

第一,复习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复习没有计划,跟着感觉走,每天以练习、考试、讲评三项内容代替复习,学生对铺天盖地的轮番练习、考试、讲评苦不堪言,疲惫不堪。这种认为“考考考是法宝,练练练是经验”的传统做法,只注重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忽视了知识的运用技能,虽然讲练结合,但缺乏语言知识的整体呈现,缺乏有效性。当然,由于盲目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不高。

第二,滥用多媒体。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交流的内容;一些教师甚至贪图省事,把多媒体变成展示复习内容的工具,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跟着读读写写,核对核对答案而已,导致复习课堂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第三,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对于学困生,不管是思维尚未“觉醒”,还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不管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迟钝,还是基础知识欠缺;不管是学习目标不明,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教师都应该“学会等待”,充分尊重宽容学生成长中的差异,给学困生成功的机会,坚持“以学定教”,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发“我不知道讲了多少遍,还是不会……”之类的牢骚。

第四,反馈练习设计不当。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初中学业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命题题型所设计的反馈练习,没有坚持学用结合。如听力训练,应加大对人物关系、对话场合、因果关系、数字运算、主旨和推理判断、信息加工等考查项目的训练。否则学生答题容易停留在对细节的理解,缺乏整体的把握。

3.教学能力的缺失

一些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存在“误读”或“曲解”现象,没有领会课标的内涵与实质,复习教学中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又如,由于命题能力的缺失,一些教师不能独立命题或整合有效信息,在总复习过程中,往往通过购买试卷、教辅练习等途径,随意使用复习资料,很少自行设计命题。再者,由于缺乏学科的专业培训,加上学校校本教研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师教学能力缺失。

4.校本教研的缺失

第一,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而不研则浅,目前多数学校学科教研活动只局限于听评议课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模式缺乏创新;一些复习教学观摩课、公开课前伸后延也不到位,缺少教学反思,实效性不强。

第二,教研活动缺乏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学校教研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缺乏课程理念的学习和专业指导,缺少高层次的系统培训,一些教师好的复习教学经验和做法得不到总结提升和宣传推广。

二 有效复习的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复习课教学观

复习课教学,只有经过系统的复习、恰当的练习,才能使学生贮存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的应用能力。

2.构建高效的复习教学模式

有人说,平时教学好比种一棵树,总复习就是培育一片林,总复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初三英语总复习教学应注意模式构建,重视对课标和考试的研究,把握新变化和新趋势,突出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复习教学,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坚持以学定教。

3.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提高复习效率。

4.加强校本教研,落实集体备课

就初三英语总复习而言,校本教研应加强初三英语备课组建设,如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是一条提高教师素质和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有的还创新“小片区”联合教研,几所学校备课组联合“攻关”、交流研讨复习的策略。

5.立足学情,做好三个“研究”

第一,研究中考复习专题。如单项选择部分,要指导学生在全面了解句意的基础上,考虑语法、语义和逻辑关系,避免只考虑自身本意和形式。又如书面表达(提示作文)部分,要以课标为依据,以话题为主线,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研究复习课的复习模式。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该更多地通过“归纳(话题)+演绎(主题)”模式,巩固知识、深化知识,使之系统化,形成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准备条件。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8-01

随着新课改地不断进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应用新的教学思想,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确地认识与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充分地理解新课改教材。一些教师没有充分地理解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教材,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对于教材当中的"平移"这一节内容,教材当中的主题图片是由一些通过平移而得到的,编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平移的整个过程,加深理解平移的有关概念。而一些教师却没有充分地理解编者的目的,应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随后提问学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呢?"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说:"这些图片都是相同的",学生仅仅能够说到这些,最后,教师会说这就是需要讲解的平移。这样,会使学生错误地理解平移,甚至有一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平移指的就是全等的图形"。

1.2不重视学法的指导。一部分教师尽管善于改进教学方法,却不重视学法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够长时间地巩固教学效果,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更加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的指导?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但是老师认为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他们就放任学生去讨论。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选择索性放弃,不解决了。而教师如果发现不了这种现象,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1.3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代的教学理念以倡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主的现象。教师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并不是教师讲解的越多越好。在有些时候,教师所讲解的知识都是学生明白的,或者是教师仅仅需要启发、引领和点拨一下,学生就能够理解。如果长期这样,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被动,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考虑问题了,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与提高数学技能。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弄清楚应该怎样才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练习,教师在教授完新的知识之后,就马上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在学生做完练习之后再进行讲解,讲解完之后再进行练习,课堂练习的时间占了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大部分,造成了"满堂练"的状况,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时间得不到保障。最终让学生失去了独立解读与互动的机会。

2.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充分地理解新课改教材。教师需要深入地研究初中数学新课改教材,新课改当中的一些主题情境图有助于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需要认真领悟,理解编者的目的,以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需要真正地吃透教材,进一步地理解与把握新课改教材,全面地应用教材丰富的资源,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2.2重视学法的指导。当前形势下,多数教师认识到:可以结合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学法的指导。不拘泥于方式,灵活地应用。比如,在复习课当中为学生介绍一些复习的方法:回忆再现的方法,歌诀概括的方法,对比小结的方法。在开发学生智力的时候,指导学生观察图形与数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概括、对比、综合和分析等思维方法:指导学生例证记忆、归纳记忆、列表记忆,图示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

2.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以所有的学生作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求异、勇于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成长。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来讲,需要理性地对待存在的新问题,不可惧怕困难与挫折,需要不断地反思、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教学的和谐、民主指的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表现是:学生尊重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尊重学生的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教师需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不可以迅速地否定学生错误的回答,以避免给学生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压力,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初中数学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互动的一个平台,而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互动是建立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基础之上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跟学生一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总结

总的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高分,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巨大的挑战,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需要从问题根源出发,寻找合理的应对措施。将具有创新意义的手段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11)

初中生进入中职以后,对数学知识的领会、认知、掌握和吸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职与初中的数学学习在很多方面衔接不上,很多学生对中职的数学学习难以适应,而我们中职数学老师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是造成中职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校情和中职数学学科教学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学生、调研教师、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本人所在校中职学生和中职数学教师在教与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疑惑、问题与不足和困惑。涉猎的主要内容有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动因、对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及难易程度的熟悉和对数学学习的看法、学习数学的心态等方面,直接获取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鉴于本校中职学生与中职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不足,总结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最有实用效果的经验,探索符合现代教学规律以及适应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教改策略,对在实践中形成的原生态的数学教学经验进行提炼加工,提出改进中职数学教学衔接、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一、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材的区别

抓好教学衔接的第一步是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各阶段教材上的差距和教学上的特点。中职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对比,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难度大。初中数学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和公式,解题以计算题为多;中职数学的内容是概念和理论性知识较多,解题时常需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如:初中只学习了“ ”的角及锐角三角函数,但实际生活中也有如 和 等这样的角,为此,职高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把三角函数从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并应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连贯性强。中职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是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上的概括和发展,这些概念贯穿了整个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而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例如:函数的概念渗入到中职教材中的各个章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围绕着函数概念的许多问题,就是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分类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数列等许多综合性问题埋下伏笔。若开始没有把握住这些概念,对教材没有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将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3、进度快。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少,教学进度稍慢一点,进入中职阶段,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初中有较大增加,新概念一个接一个,如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感到吃力和被动

(二)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师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数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思想和方法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教学衔接上自然存在脱节现象。

2、由于应试教育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影响,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在初中与中考有关的“双基”反复讲,反复练,而与中考关系不大的三言两语带过,这样在中职高、初中教材交接处的双基,学生就无法准确掌握,因此人为造成了知识脱节现象。

3、中职、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联系很少,中职新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现状互不了解,因此也导致了教学上的脱节现象。

由于以上一些原因,造成当前中职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中的严重脱节,致使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初中到中职的过渡,从中职一年级起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中职生与初中生相比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后的层层选拔而剩下的,这些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基本公式、原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加上语文底子差,感知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2、认识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表现在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3、忽视双基,灵活运用能力差。对概念、公式、原理、性质只能死记,直接运用;解题方法只能模仿,生搬硬套,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

4、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审题抓不住实质,解题步骤混乱,推理不严密,格式不完整,漏洞很多。

5、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和恒心。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

二、解决的措施

(一)如何解决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材存在的衔接问题

针对于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存在的脱节问题,我校数学教师编写了适用于职高一年级新生的《衔接教材》。在职高一年级入学前两周,首先教师与学生对本校自编的《衔接教材》共同进行深入拓展学习。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凡涉及初中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的进行补充。

(二)如何解决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