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7 15:31:26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1)

现今,网络教学逐渐普及,网络课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关注。实践证明,与固有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课程教学的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断提升。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IMNC)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实现了人机交互教学模式的功能,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捷。所以,网络课程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类课程与网络课程教学

1.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可操作性

平面设计是教学生运用手绘或计算机技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艺术设计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实操性较强,教师不但要进行平面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借鉴大量平面设计相关案例。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制作并进行实际操作。平面设计作品的优劣与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视觉效果和中心理念有关,所以对于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还要培养艺术眼光和创新能力。平面设计类广告主要通过媒体传达设计者的理念,这种较为形象和具有立体感的传播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平面设计类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2.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不足

随着网络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空间获得了延展,大数据下,教学资源变得丰富多样,教学模式也变得多样化。网络课程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向学生传达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网络课程教学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习范围变得更广;网络课程教学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也可以反复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它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有效地进行有个性化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性和互动性,可以使学生进行多向交流,以便获取教学资源,也实现了多样性教学;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讨;网络课程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教师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课堂知识讲授,也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慕课(MOOC)、微信闪课和微课等多种模式进行教学。但是网络课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首先是网络课程的体系规划不完善,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资源丰富但较杂乱,缺乏统一的标准。网络课程中的知识往往缺乏连续性和规律性,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块。其次,网络课程教学中,网络的互动利用率较低,面对新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课堂的规划不完善,对于课堂评价和网络的意见反馈功能缺少规划。虽然很多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中设置了互动平台,但是被利用到课程规划中的较少。再次,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相关资料的检索和规划,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学生要浏览大量的学习资源,但部分学生缺乏对海量网络信息进行梳理的能力,这导致其面对网络信息时产生焦虑感。

二、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现

1.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立

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IMNC)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交流互动的功能。建立起交互模式的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实现学生与交互媒介(S-M)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实现学生与教师(S-T)之间的信息交流;再次是实现教师、学生与教学信息和概念(T/S-I/C)的交互;最后是实现学生与学生(S-S)之间的交流。交互界面的建立主要是方便学生通过交互界面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对课堂信息的交互主要突出三个要素:学生之间的交互是进行合作或竞争(C-C)关系,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M-G),同时负责给学生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和树立目标(A-G-G)等工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获取平面设计的步骤和项目制作需要的材料(S-P)以及拓展项目的训练(E)等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CR)以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独立的网络课程学习中,学生易出现孤独情绪,一旦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放弃的想法。这时,教师要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加强情感交流,方便学生对不会或不懂的知识要点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在学生相互交流时对学生多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交互可以发生在生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可以通过反馈平台向教师反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和同学相互分享成功、倾诉挫折,从而达到彼此帮助的目的。一旦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获取了教学资源,师生进行的交互过程就是概念交互。学生通过交互平台获取知识概念,在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再将学到的新旧知识相互融合,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概念交互主要表现在情感交流和信息分享两个方面,概念交互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2.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在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实现,首要任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规划。现行的平面设计类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素,另外,一些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欠佳,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不太熟练,对团队依赖性较强。因此,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师对课堂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要制定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框架,保证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第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该分析当今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公司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引进一些企业项目作为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网络课程教学是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以完成项目为目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对每节网络课程进行设计,给不同的小组安排异质的项目,再对各项目进行步骤分层,学习小组内部可以根据每一步骤安排异质的学生完成。教师在分配每个网络课程项目时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给予学生合理、科学的项目任务、要求以及完整的效果图;其次,给学生讲解该项目实现的详细过程,让学生根据讲解进行实践并督促其完成;再次,教师要对该项目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似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战训练,并明确学生提交平面设计作品的截止时间,以督促学生学习。可以看出,这种网络课程教学结构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资源。对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主要包括教案编排、教学PPT演示或利用网络视频教学(慕课、微信闪课和微课)等环节。教案主要包含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重难点知识、训练项目与素材及案例分析等组成部分。教案要求表述准确且易懂,有相关教学项目的截图说明等。教学PPT的制作要根据每个课程项目制作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包括项目制作的主要步骤和理论分析。视频资源主要是网络上的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或教师自己制作并上传的视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中运用。

3.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设计在教学中的实现

要在教学中实现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就要设计好交互界面的功能。首先教师对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需求驱动和学习特点,还要与课程特点相适应。交互界面的设计效果对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上两点要求对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帮助,也是保障网络课程教学更好地实施的要素。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界面设计要遵循以下要求:要保证网络课程界面的统一,并且要求界面简洁流畅和清晰;对于教学内容要有较为突出的呈现,以方便学生浏览海量信息;每次网络课程资源的呈现界面不能超过正常显示的长度,限制横向翻屏,以避免不便的阅读给学生带来厌烦感;网络课程信息导航要明确,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课程中海量信息的链接要清晰易辨;要具有检索功能设计,方便学生有目的地搜索信息;在设置教师界面时,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课程信息平台,分享自己的资料和照片等信息,避免学生产生孤独情绪;在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中,还可以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标记的功能等。除了以上功能的实现外,在网络课程交互教学模式中,师生也可以通过APP、BBS、微博或微信等交流平台进行互动讨论。

结语

建立良好的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交互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平面设计类相关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提高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的交互功能,是平面设计类课程不断发展的动力,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平面设计类高端技术人才。网络课程教学中交互功能的实现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征、课程性质以及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课件等进行规划,进行具有实效性的课程交互设计,保证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朝晖,刘建高.平面设计类课程的网络教学现状分析.石油教育,2014(2).

[2]邓朝晖,刘诗安,刘建高.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研究.成人教育,2013(12).

[3]王书艳.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2)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我国软件产业培养急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软件产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能力[1]。为培养学生软件系统方面的相关能力,许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都设置了系列课程模块,如程序设计课程模块、网络技术课程模块、计算机体系和操作系统课程模块、软件工程课程模块等,这些模块往往是一些单独课程的组合,有很多学生学了这门课程,又忘记了那门课程,到毕业时专业能力达不到社会所要求的层次。程序设计课程群是软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技能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的子目标[2],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部分[3],有利于打通课程知识脉络,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或前后脱节,使前后连贯,内容融合,进而获得整体优势[4]。程序设计课程群主要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和系统分析开发能力[5]。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学习,可掌握1~2门程序设计语言,更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可独立分析、设计和开发中小型软件系统。所以对程序设计课程群进行研究并积极实践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信息类相关专业都开设了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一般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程序设计等。许多高校都将C程序设计作为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6],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学完C语言之后,再学其他程序设计课程,如数据结构等。由于C语言本身比较灵活且语法内容比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太好掌握。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站在软件设计的高度思考教学内容,往往过多地强调语言成分的语法和语义,而忽视了计算思维能力[7]的培养,使学生从开始就扎进程序设计语言的细枝末节中去,忽略了软件工程思想的渗透,到最后学生掌握了一些语法,却不能写出较为优美的程序或没有形成较好的程序设计思维和风格。算法是程序的灵魂,数据结构和算法在课程群中具有基础和核心地位[8]。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数据结构和算法课程抽象难学,在学习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很难写出能正确运行的程序,学习过程中成就感不强,学完之后还是不知道如何应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在前期的学习中,程序设计基础没有打牢,对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没有真正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思维没有有效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没有形成,导致后续的高级面向对象语言程序设计学习很难深入,最终导致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由吉首大学和中软国际共同建设,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侧重于理论教学部分,企业侧重于实践教学部分[9]。程序设计课程群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参与讨论与建设,确定该课程群以软件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几门课程为基础组建课程群,C语言程序设计开设在第一、二学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分别开设在第三、四、五学期,第六学期可开设JavaWeb程序设计或Web程序设计,使课程群在能力构建和开设形式方面形成一个不间断的体系。

3程序设计课程群实施

3.1精讲课程主要内容,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课程组教师首先需要站在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角度研究各门课程在课程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课程群中的系列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研究各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针对课程重点、难点、疑惑点进行精讲,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并重,有效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在课程群系列课程中,由于第一门课程是后续系列课程的基础,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它。在C语言的教学中,要渗透软件分析与设计的思想,把握程序的主要框架,不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的语法。函数是C语言教学中的重点,需要重点突破,从模块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函数设计,对于一个具体的函数,则要掌握函数的返回类型、参数类型以及参数个数。如用函数处理一个数组时,需要传递数组的首地址和数组的规模,首地址用指针表示,数组的规模则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数组的长度,二是数组的起始下标和结束下标,这两种方式可能会分别应用到不同的地方,如果教师一直不提示第二种方法,则将来学生在写数组做参数的递归程序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学生真正掌握了函数设计方法,再加上必要的算法知识,一般情况下,程序设计就会变得得心应手而且十分有趣;对于数据结构课程,采取以数据存储(内存)为主线的方法,将重点放在数据的存储和相关算法方面,在算法实现时渗透模块化的思想,需注意头文件和实现文件的定义,因为数据结构内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且程序的初始化工作较多,如链表的具体应用则先要建立链表、树的遍历和节点的查找等则先要建立树、图的遍历和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等则先要建立图,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一些基础工作放入头文件,则会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效率;在面向对象技术教学中,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为核心,以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要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引入《ThinkinginC++》、《EffectiveC++》、《ThinkinginJa-va》等优秀书籍中的一些思想和经验,要注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过程中大的程序框架的合理性以及具体处理算法的正确性;在讲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时候,应集中精力将主要算法讲透,直到学生学懂为止,在实现算法时,应充分运用面向对象设计的思想,将算法封装在类中;在web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案例驱动的方式,精讲软件项目设计中的主要方法和主要问题,培养学生工程化设计思想。精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精讲之后要布置任务并为学生提供练习环境和相关指导,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实验和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设计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程序设计风格,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实现相关算法,最终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3.2大规模开展程序设计训练,培养程序设计能力

为培养学生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学院在晚上和周末开放了实验室,在实验室搭建了ACM在线测评系统(ACMOnlineJudgeSystem),并接入了校园网,结合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部署了大量习题。学院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编程训练,并为每次训练配备了指导教师。平时,学生也可以在寝室登录平台进行训练。教师在讲授C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ACM平台上完成至少上百道题的训练,并将完成情况计入课程的平时成绩。通过大规模开展在线程序设计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3开展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工程化设计思想

在课程群中除开设理论课程对应的实验项目之外,还针对整门课程开设了综合性课程设计项目,如C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技术课程设计、javaweb课程设计,单个课程设计周期为1-4周。学院课程设计项目主要由企业教师指导完成,该类项目采用分组形式,在组内模拟软件企业运行模式设置相关岗位角色,学生在仿真企业环境中,利用仿真的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轮岗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应用能力、软件项目开发与测试能力、职业素质等,从而使学生熟悉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和规范,养成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演示并讲解自己的项目开况,由学院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分。

3.4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理论与实践、平时与期末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序设计课程群内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决定了课程的期末考核要综合考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部分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两部分成绩都在期末完成,占课程总成绩的60%左右。平时与期末相结合。期末考核重在体现学习的结果,平时成绩则侧重于体现学习过程,在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左右,即一门课程约有40分来自平时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一般由出勤、作业和平时实验情况、课程设计情况组成。在学期开始第一堂课的时候将课程评分方式告知每一个学生,必须抓紧平时的学习,若平时分小于20分,则取消课程考试资格或直接将课程总成绩记为不及格。

4结语

程序设计课程群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学生在课程群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对课程群进行建设与改革,提出了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等几门课程为基础组建程序设计课程群,给出了课程群的主要知识与能力体系要求,通过精讲课程主要内容、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展程序设计训练、企业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得了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迎春,文俊浩,陈蜀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9-50.

[2]乔付,王国权,张凤武.CDIO理念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11):39-41.

[3]孙雷,王新.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22-224.

[4]翁伟,吴克寿,吴芸,等.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3):123-125.

[5]王海舜,蒋巍巍.基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软件设计类课程群架构[J].计算机教育,2012(2):23-26.

[6]万臣,谢芳,胡泉.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33-36.

[7]汪红兵,姚琳,武航星,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9):59-62.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41-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让教学工作扩大使用范围,不受时空限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发展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已广泛地被高校师生掌握。网络课程教学特点:

1.内容体现科学、严谨,覆盖面广,跟踪学术技术发展的前沿,反映科学技术最新的动态。

2.课程设计平台多样化。网络课程设计内容以动态形式体现出来,文本、图片和PowerPoint的讲稿是多媒体化的综合体现。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呈现手段得到广泛综合运用。

3.注重网络教学的方法与特点。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一定要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注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等特点,注意主目录和子目录的导航系统的设计,使学生能准确进入当前的位置,同时能快速、方便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1-3]

《车辆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强、难度大、理论性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我们研究开发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以适应教育的现代化[1-4]。

二、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系统以教学平台为基础,每个系统之间实现相互连接,整个系统都实现了教与学的交互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提供的授课服务,同时可以进行修改教学资源、答疑和测试考核等工作,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查阅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提出疑问、答题和测试等。课程设计内容的基本结构框架如图1:

整个系统包括六大模块,网络平台框架结构平台主要由教学管理平台、教学内容平台、考核平台、设计平台和多媒体展示平台等部分组成。设计平台展示了各个相关系统的设计过程,是对教学的更高要求,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升华。每个平台通过三级目录的形式提供快速浏览功能,所谓三级目录就是:建立章、节、小节的三级目录树,这样就将整个教材系统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

最终的设计平台,实际就是一个顶部和嵌套的左侧框架式网页,顶部为标题框架,左侧区域为导航框架,右侧是各部分内容的展示区。框架的基本结构图2:

三、教学管理平台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其中设计平台主要包括:课程简介、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材等内容。其中的每一部分在网页左侧的导航区都对应有一个超级连接,点击超级连接各部分的详细内容会在右侧进行展示。

四、课程教学内容平台

本结构框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由课程的基础理论、应用及设计等三部分组成。超级连接方式和管理系统一样,网页左侧主要是导航区,每部分内容都有一个超级连接,在页面右侧进行展示详细内容。同样,课程考核平台、课程多媒体平台、课程设计平台以同样的页面显示器连接过程。

五、课程设计平台

设计平台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由发动机和底盘组成。其中发动机部分主要包含了发动机的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底盘部分主要包括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发动机部分设计效果图和视频,本部分设计平台进行了例举分析内容。

设计平台是展示与课程相关系统的主要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方案、设计参数的确定及计算、设计步骤等内容。以空气悬架的设计为例对设计平台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单击设计平台下的“悬架系统”超级连接,进入空气悬架的设计。从展示图中可以看出空气悬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空气悬架简介及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参数的确定及计算和绘制CAD图三部分组成。

六、结论

本文简单介绍了《车辆流体传动与控制》网络课程设计与建设整个过程,并介绍了平台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本网络系统设计整体结构良好,界面清新,内容科学严谨,教学功能较齐全,表现手段体现了综合型、立体型,多媒体应用比较适宜。并结合《车辆流体传动与控制》这一课程完成了网络平台的建设。平台以网页为表现形式,在设计时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框架式网页的整体布局,左侧索引右侧显示,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庚.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J].实践探索,2004,(2):51-54.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4)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学院教学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企业要求,对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笔者所在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Indesign、方正软件、基础课程等,授课模式一般是单科授课,主要模式是通过案例来讲授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导致学生毕业后只学会了每个软件的使用方法,不知如何综合使用这些软件来进行设计。这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恰恰相反,企业要的设计人员是会自己与客户沟通、自己设计方案、有较强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的综合技术人员。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综合设计水平能力。

一、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

为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企业、贴近生产实际,我们必须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全力推进教学改革。通过深入企业,我们了解了平面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运用软件,在最终的制版、调色、印刷方面都需要掌握。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我们掌握了整个生产流程和关键技术,并结合企业实习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就平面设计课改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吸取了很多与生产一线密切相关的课改建议和意见。

二、取消单科授课模式,采取多门课程重组模式

平面设计几门主要的课程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Indesign。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优势,如Photoshop是一款优秀的图像处理软件,这个是Coreldraw不能比的,但在矢量图绘制方面,Illustrator和Coreldraw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在排版设计方面,方正软件和Indesign比其他软件更方便。如何把每门课程的优势综合起来,综合应用这些软件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呢?

多门课程内容重组,不按软件来分课程,按照企业的典型任务来分。设计人员需要学会自己与客户沟通、设计方案、配色、制版,最终印刷出来。通过企业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主要设计了以下五门课程:图像处理、印前排版设计、广告设计、排版设计、印刷前期调色制版。

图像处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证件照制作、影楼婚纱照制作、数码照片处理。印前排版设计、广告设计、排版设计三门课程以Photoshop和Illustrator或Coreldraw软件为主。印刷前期调试制版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调色、制版、最终印刷出来。这部分内容与上述部分结合起来,设计成品后,调色制版,最终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印刷成品。

这样,我们就把实际授课内容换成了企业中常用的工作任务。每个项目的选择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企业考察,与企业沟通、深思熟虑制定出来的。项目的内容要贴近实际,体现专业特色。要有针对性,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获得专业知识。

三、课程的改革必然会带来教学的改革

既然课改是按照企业任务来制定的,那么就需要教师不仅仅精通一门软件,并且要深入企业,学会设计的关键技术。课改之后,教法也要对应地灵活起来,要采取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学习情境与企业环境、工作能力与学习目标、工作流程与学习过程要有机融合。整个流程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课改可同时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发展

课程改革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课改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改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本体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条件知识,累积实践经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与完善。

总之,平面设计专业课改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随着企业、市场的需求而变化。我们相信,通过课改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07-02

0引言

面对我国设计教育当前的形势,平面设计专业应以整体、客观、发展的理念,立足于国内经济、地域经济及艺术院校的教学规律,从设计资源、设计生态、设计能力等方面出发,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是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使平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服务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并以能否适应社会服务岗位的设计素质要求、专业课设置能否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能否顺利实施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等因素来确定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之路。其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现实意义。

1平面设计专业的课题研究

平面设计专业是全国艺术类院校设置时间较早、建制时间较长、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个专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产品和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平面设计行业在商品包装装潢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产品展示、广告设计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大幅度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文化品位和改善环境,促进轻工业的良好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根据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目前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符合平面设计行业要求的艺术人才。

2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整个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堪了解,传统精英教育的价值观、质量关顽固地存在于行业内外,而人文教育的被忽视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间内困扰着设计教育工作。带着这些思考,我在平常的教学和同行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知识吸收率,对学生几年的专业学习而言,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二是学生毕业率,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来衡量毕业生的话,达不到教学要求不能毕业的学生至少在10%左右,但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除非有休学、出国等特殊情况不能毕业外,其他学生均能顺利毕业。三是专业对口率,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少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面相当广,主要涉及专业定位、专业结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学生进入社会初始阶段,肯定会出现一些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3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要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根据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要求,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既有其专业特殊性,也有与其它相关专业的共性。

①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应是面向各级各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制作、出版社和印刷生产制作部门的一线岗位,具有正确的社会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设计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新的创意,构思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创意,这是设计师所具备的能力体现。因为,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设计差异性的重要途径。③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技术、技能,掌握新科技的能力。熟练掌握运用设计软件技术和手绘的表现能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④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平面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决定了设计项目的多重性,每一个程序的顺利完成都可能需要很多不同相关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所以,应具备协调合作的能力。

4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尽管教育专家和专业老师对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都认为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还应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它的内涵,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操作的措施。

4.1 课程质量课程是对一定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培养过程,包括课堂专业知识讲授、课外自学、创意设计、实训制作及专业考试等环节,课程的质量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

4.2 课程原则专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学生参与优先,技术教育与考证相结合。另外,注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综合的培养及传授。

4.3 课堂文化大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建议,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弊端。实际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着更多的、更深的意义。现在提出的“课堂文化”,就是指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其它相关信息和教育,也就是说课堂文化有时比专业知识授课本身更重要。

4.4 课程衔接一方面是指一个课程的各项环节顺序安排,另方面是指课程中的讲授、课程设计、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何安排得最佳。由于平面设计专业每门课的性质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讲课前特别要做好准备和安排。

4.5 课程细节课程细节是指不仅注重课程的目标,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各个细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市场调查、创意构思、讨论、设计制作、表达自我设计意念和意见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设立创造学、广告学、美学、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讲座等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养。

4.6 课程形式将课堂上课桌围绕着一圈或摆成设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生提出相互独立的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讨论,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4.7 课堂记录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把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其中包括讲课计划、重点难关、采用方式、作品分析、点评以及学生考勤和成绩登录、接受课外指导、考试分析等等,等课程结束后交相关部门存储信息,并随时接受上一级部门的检查。

5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的提出,有利于科学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实现发展。

5.1 就业方向面向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报纸、杂志、出版社、图片社等;电视台、视频制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品牌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5.2 专业能力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具备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两方面:第一,公共素质方面有政治理论表现、身体素质、信息交流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等;第二,专业核心能力方面有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视觉传达设计和网页设计、创意制作的能力;包装设计与VI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等。

5.3 培养体系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构成、设计软件的应用、图形创意、手绘和绘画技法、摄影摄像技术等;第二阶段,标志和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面编排设计、设计软件技巧运用、网页设计技术等;第三阶段,印刷技术及工艺、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第四阶段,包装造型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此外还包括和权威认证机构合作,推出职业培训证书体系,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国际设计师等相关设计师证书。

5.4 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低层次的技能实践,还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课堂设计开发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无论对应性课题或实验性课题都适合,使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教学与高层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体系包括:用于专业训练的校内实验室、工作室的完成,对专业岗位的职业体验则多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构建系列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如:毕业实践指导书、基地管理制度、考证考试制度等。

6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主要课程介绍

①设计构成主要内容: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上,通过实例训练进一步提高设计技巧和方法。能力:掌握设计构成的技法。②计算机平面设计主要内容:在学习设计软件的基础上,掌握Photoshop、Coreldaw、PageMaker等操作方法。能力:熟练掌握设计软件技术。③广告设计主要内容:广告设计概论、广告设计创意、广告文字编排、图形创意表现、广告文案策划等。能力:掌握各类广告设计创意、制作。④包装设计主要内容:包装设计基本知识、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材料及工艺、中外包装设计作品欣赏。能力:掌握包装设计创意制作。⑤书籍装帧设计主要内容:书籍的封面、版式与插图设计编排、装饰材料与印刷工艺等。能力:胜任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的工作。⑥VI设计主要内容:对企业品牌VI设计中的要素、构成、技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对所需图文信息、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进行创意的设计训练及实际的应用。能力:完成专业核心任务,获得综合专业能力推广宣传工作。

7专业教学改革应突出区域经济和产业优势

平面设计毕竟是以物质文化产品层面为主要对象,设计教育的设置和改革应积极地与当地经济和区域产业结构相结合,是设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必然。它可以使专业教学和建设建立在强有力的市场经济支撑之上,并可有效解决诸如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使专业建设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专业特色定位上也有更多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

8结语

总之,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与改革需从多方面、多视角来进行,既要考虑它的历史沿革,又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艺术专业的共性,又要考虑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性。艺术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6)

1 项目教学法综述

项目教学法也可以称之为跨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指的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尤其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在课程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的课题并且给学生设计一个或者多个实际工程项目,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地围绕这一项目开展系列的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积极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性,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有:首先是确定项目任务,这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几个项目任务,让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其次是制定计划,这主要是由学生制定的,并且确定了工作的相关步骤和程序;再次是实施环节,也就是学生在确定自己的任务之后,以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经确立的相关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再接着是检查评估,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估,然后教师再对项目工作的成绩进行检查评估,并且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就是归档或者是结果应用。项目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具有较多的特点,比如培训周期短、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很好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

2 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平面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较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并且涉及多个专业的多项技能,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开设了平面设计课程,但实际上都只是单独的个别的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并没有涉及多个图形处理软件。下面将分析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一,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平面设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例如,Photoshop、AUTOCAD以及3DMAX[2]等,这些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要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必须要有新颖的创意。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学生的问题就体现在这一点,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软件使用方法,并且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作出作品,但是如果需要作品具有创意时,就很难实现,这主要是学生在平时的作品设计中都会模仿,这就阻碍了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的开展。

第二,师资力量较为缺乏,教学设备匮乏。平面设计课程需要拥有较为丰厚的师资力量,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高职院校对于平面设计课程并没有予以重视,自然在师资力量方面也没有过大的投入,这也就阻碍了高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就是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有的高职院校并没有购买平面设计所需的大量设备,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教师的授课内容单调,缺乏创新。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是应用在广告、报刊杂志以及装修公司等行业,由于教师并没有对市场进行系统的调研,在教学上也就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上或者是教师之前对于市场上的了解进行教学,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并且很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创意上,都难以充分的发挥。

第四,不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演示以及学生的临摹,教学案例都过于单一,并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情况,失去了教学意义。

3 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对于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以上这些步骤的探究,教师不仅要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并且贴近生活的项目,还应该以知识点为中心来剖析相关例题,充分地为学生储备相关的操作技能。下面将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确定项目。项目教学法是否成功,其关键就在于项目的确立,当然还应该保证项目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优秀的项目能够将课程中所有的操作技能都包含在内,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将平面设计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提出来,并且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中,保证项目能够切实可行。首先需要根据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其次需要根据学校以及周围的资源条件进行设计,包含设备情况、信息来源以及活动可开展范围等;最后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等,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全过程中。例如:网页布局设计,需要让学生知道网页设计的原则以及流程,并且能够对网页进行颜色和布局设计等。

第二,实施环节。实施环节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有这几个要点:①确定工作任务,也就是先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清楚工作任务的目标、内容等,并且让学生明白工作任务和内容跟真实岗位的对应关系等,还应该让学生明确行为目标,以此来激发学习平面设计的动机。②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教师依靠多媒体将演示文稿或视频播放完之后,让学生尝试着完成相同的任务,当然教师应该在其中进行适当指导。③借助互联网等资讯检索工具,查询所需知识技能,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做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依靠阅读教材或者是查询相关资料等来解决疑问,还应该帮助一些知识技能理解有困难的学生。④完成工作任务后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总结,以此来固化操作技能,提升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在平面设计知识方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

第三,检查评估阶段。这是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环节。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完成了一系列的环节之后,一般都会形成一个成品模型,也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的作品,那么对这些作品进行检查评估,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形成过程化的考核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环节,还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等,全面提高学生在平面设计方面的能力。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7)

中图分类号:TP317.4-4

职业院校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对于平面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它是一门主修科目。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1 没有超越教材内容,教学深广度不够

PS平面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练习,案例则由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并且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高职中专的学生有个性,爱好自由,对这样的学生来说,照本宣科显然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会导致两个结果:一部分学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不再认真对待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即使坚持到了最后,往往也只是学到了课本中教材内的知识,学习的深度、广度远远不够,并不能真正吸收消化知识,升华技能。这种缺乏深度及广度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就业不能很好的衔接。

1.2 依葫芦画瓢,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的教授方式重视基本操作和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传统的教授方式是教师先演示案例过程及结果,学生依葫芦画瓢照做一遍,这样,产生了一个问题:离开了教师的演示,学生们是否还能顺利地完成案例?更深一层来说:离开了既定作品的演示,学生是否能够自我创作,完成一幅符合主题、有自我生命力的作品?因此,我们发现,今天很多高职中专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缺乏活力、创造力。很多学生的作品缺少生命力和新意,也就缺少了平面设计最重要的灵魂。

这些便是传统的《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面对这种现状,平面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独创性,钻研教法,并根据企业对平面设计师的专业要求来实施教学。

2 提高《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2.1 选择合适教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PS平面设计课程操作性强、实践应用广泛,合适的教法当属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学习。它要求“任务”具有目标性,重视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自主学习。在这个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求知欲望越来越强,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自学能力。

如何在PS平面设计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法?在PS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实施任务驱动法,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组织一个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并且力求在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迈向创意设计阶段,要有意识的结合行业需求设置现实中的具体项目,和学生一起去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2.2 课程要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平面设计与视觉相关,视觉传达的要素是图形、文稿、色彩。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设计原理,掌握基本的设计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对设计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从艺术感方面入手,课程要精心设计,要具有艺术性,要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开头,在这个环节中,可以事先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海报,电影海报,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然后再告诉学生:你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精美海报,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接下来的教学也会如鱼得水,非常顺利。

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做自我设计的案例,由教师扮演一个公司老板例如糖果公司的老板,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广告公司设计人员,给他们一个主题:糖果公司新品彩虹糖的广告海报设计,然后让这些“广告设计人员们”自由发挥,自主创意,最终,由“老板”选出最好的三幅作品作为糖果的广告海报。这样的课堂设计既新颖,又与实际就业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了旺盛的求知欲和充沛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打开,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将其最终与技术结合实现。作为平面设计教育工作者,必须精心设计课堂,不断设计好悬念,带领学生分析、尝试、实践、步步深入,直到找到答案,从而完成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2.3 注重个性化设计的培养,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

当代科技高速发展使得商业环境保罗万象,变化迅速,这就对设计者的潜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可以说,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的生命。具有鲜明个性的设计作品才是生命力十足的作品。平面设计教学应该不仅重视设计原理、软件操作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并倡导不一样的设计风格,充分挖掘个人潜力,使其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4 平面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联系,全面提高平面设计能力

就与不可孤军奋战的道理一样,平面设计课程应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共同发展,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例如,《Photoshop平面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照片处理,广告制作,海报制作等,商务网站的效果制作也是企业非常关注的一块内容,所以,《Photoshop平面设计》应与《网页设计》有所接轨,联系《网页设计》所教授的网页的元素、主要布局等,平面设计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制作一些商务网站的效果图,让学生能够将平面设计与网页设计的知识进行整合,全面提升今后走向社会、进入企业的各方面素质。

2.5 平面设计课程与现实及企业要求紧密联系,进一步向专业台阶迈进

作为平面设计的教师,必须经常了解企业对于平面设计工作者的要求,比如,如果了解到毕业推荐学生就业的企业希望学生制作速度更快,希望学生更重视细节的处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地以这些企业需求来要求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觉性和竞争性,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样,平面设计课程与现实企业的要求紧密联系,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向专业的台阶迈进。

3 总结

《Photoshop平面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具有一定艺术感的课程,我们平面设计教学工作者应结合平面设计课程专业的特色与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置课程项目并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创造潜力,着重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职业素质,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及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胖鸟工作室.平面设计师就业实战大揭秘[M].北京:科学出版社.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8)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1-2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上的平面设计方式,提出了新的任务,促使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一方面改善艺术设计的现实性,在平面设计系统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改善,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让平面设计学生理解操作中平面制作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平面设计理论的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平面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强调课程的人文性质,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本文试图从基本教学平面设计现状出发,分析一些不合理因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建议,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平面设计。

一、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思索

平面设计是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把各种元素融入到学习领域,对结构、加工方法、视觉语言、美感有深刻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能力、体验能力、探索能力。这种培训是基于设计基础的学习,这与实务的设计有一定差距的做法。换句话说,就是预备教育的设计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品市场和教学艺术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变化,并由手工艺传统方法向国际化发展。现代化的教学平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教育固有的原始设计模型正在逐步重建,这是因为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目的,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最基础的专业课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国内大多数机构都有开设,包括美术基础课程(设计草图和设计颜色)和专业基础课(构成计算机软件,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等的基础)。

大多数高校中艺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不发达,不灵活,缺乏个性化教学意识。这种教学形成的状态有很多原因,包括:教学设计一直不够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学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性的课程教学和培训设置过于模糊,导致学生创造力缺乏,教师讲授基础课程以灌输和教育为主,教学过程中方法保持不变,相对缺乏启发式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这些现象的直接导致了教学和专业教学脱节,缺乏井然有序的连接,从而影响教学平面设计的质量。

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

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西方相比很短,我国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自80年代的启蒙时期起至现在才近30年。早期注重平面设计教育教学的传统艺术形式,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比较僵化,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艺术品和装饰品的技能是教学平面设计决策背后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观念的意识形态过于市场化

近年来,教学艺术设计专业包括素描、色彩和三个构成等。当学生入学接受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进入具体专业的研究、具体的专业方向,显然是忽视了学生在专业和探索过程中主动意识的培养。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开始,艺术教育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不可否认的是,教学理念改革,实现学校教育的更大利益,培养了大批的设计人才。但随着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隐藏在其中的弊端暴露出来了,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因此,目前的设计教育已经存在急功近利、心态过于流俗的现象。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发展是过热的状态。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让学生认为实际利益的活动是有价值的。

(二)基础课程设置缺乏长远规划目标

《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强调必须改变过分强调结构为基础的课程、科目。在国内艺术院校中基础训练设置的基础课以美术基础培训为依据,从写实到抽象绘画变形,从二维到三维图形。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计划模式,但从教学经验角度来说,这种教学程序是平面设计专业改革初始时形成的习惯经验作用使然,不符合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平面设计课程普遍缺乏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组织与整合,这会使学生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时却找不到彼此的联系,尤其是很难理解学习研究的意义。因此,合理的、长远的课程设置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三、对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

(一)重新审视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目标

当教学平面设计迈向一个新时代时,需要新理论的核心加入,重新审视当前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平面设计的基础学科重新认识,对基本教学目标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教育注重个性化的培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基础设计教学起源于德国包豪斯教学系统的基本设计,称基本设计是由于其活动的性质,并没有直接强调使用的设计,而是从追求结构的相关元素的造型的认识功能原理的感觉,以及探索的造型材料。这些目标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教学创意设计基础,也涉及绘画、文学、音乐、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领域。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本的教学图形设计目标,制定以设计实践为主的具体科目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创意思维,艺术解放想象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培训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师资力量的提高会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教师管理制度下,应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引导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加强教学激励机制,监督教师和激励他们的自我改进计划,通过教师的业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如确保教师创作和研究经费、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等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教师首先要以在编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进行教师外聘,可以尝试加强基础教学,加强引进跨学科教学的联系。

(三)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观念,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言,教师和学生应注意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应设法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识别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落实因材施教,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和发展的学生,通过学生的注意力和合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探索和共同研究,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主要总结,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应当由教师的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评价过程中,强调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合理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会让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同时使学生有自己的客观的认识,在他们的学习收获中获得成就感以及带动在成就感中的信心和动力的建立。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促进转变专业特点的传统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的全面、系统的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于宏.试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刘一颖.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大观,2011,(12).

[3]王艳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2,(10).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9)

关键词:

MOOC;微课程;应用型本科;第二外语

一、引言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MOOC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使得学生能够在MOOC平台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进阶式课程的相同之处是微课程也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不同之处在于微课程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使用诸如智能手机、PAD等移动通讯设备接上互联网,[1]微课程将日渐成为MOOC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积极推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而提出的概念,目前江西省已确定10所本科高校作为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第二外语”是一门受众面广、实用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相对简单和完整,符合MOOC课程和微课程教学特点,此处以“第二外语”课程为例,以教学新模式和新理念为指导,对MOOC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第二外语”微课程设计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MOOC环境下“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意义

MOOC于2012年底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浪潮兴起,其伴随着丰富的资源,低廉的价格以及易于使用、开放等优势而迅猛发展。[2-3]目前,国内外对于MOOC的研究都集中在MOOC平台上建立课程,促进校际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4]然而,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而言,诸如edx、Coursera和学堂在线等MOOC平台上的课程并不契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edx、Coursera和学堂在线等MOOC平台中课程面向的主要用户是C9等高层次院校的学生,虽然课程由名师主讲,且包含了极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其定位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难以参与。(2)edx、Coursera和学堂在线等MOOC平台上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不足,难以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3)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具有区域性、地方性的特色高校,其课程设计必须小而精,且含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大而全的学堂在线等MOOC平台上课程所不具备的。基于MOOC的“第二外语”微课程由多个6~20分钟的教学视频组成,包含了“第二外语”课程的核心知识点。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要远远好于过去的视频公开课,其能够真实的模拟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时具备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5]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MOOC环境下的“第二外语”微课程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采用云端开放式技术,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第二外语”微课程将知识点分解为相互独立的教学视频,符合人们的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习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可以进入MOOC课程平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第二外语”微课程基于edx、Coursera和智慧树等MOOC教育平台实现,结合翻转课堂教育理念,能够创新现有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同时促进不同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MOOC环境下的“第二外语”微课程极有必要。微课程以MOOC平台为载体,建设云端开放式“第二外语”课程教学平台,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互动学习环境,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语言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三、MOOC环境下“第二外语”微课程的设计

MOOC环境下的“第二外语”微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6-7]

(一)设计微课程教学目标

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第二外语”微课程将由多个相对独立但有一定关联的教学视频组成,覆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相对传统语言教学而言,“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更为单一。一般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外语”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教师应在总体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具体教学目标。“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某几个核心知识点,掌握运用第二外语交流的主要词汇和语句。

(二)设计微课程教学内容

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教学视频组成,这些教学视频也被称为微视频,每个微视频的时长在6~20分钟之间。微课程不能将所有“第二外语”课程内容都制作成微视频,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之前权衡微视频的目标性、连贯性和层次性。在选取制作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选取的内容有利于实现“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选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作为制作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实现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目标性。同时,选取的核心知识点必须考虑到其相互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学生才能通过学习相互关联的微视频而系统掌握“第二外语”课程的基础理论,这就必须保证选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此外,微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应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能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这就要求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总体来说,在进行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微视频中的内容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充分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设计微课程教学环境

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必须依托于MOOC平台来运行,这就需要选择最为适合的MOOC平台。当前,Coursera、edx和学堂在线等MOOC平台是用户量较多的开放式平台,但这些平台的主要用户为国内外的名校和名师,运行在平台上的MOOC课程也大都是精品课。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MOOC课程受众为广大地方高校和高职高专师生,同时兼顾MOOC环境下微课程的运行情况,此处选择“智慧树”MOOC平台作为“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平台。智慧树MOOC平台为“第二外语”微课程的创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通过该平台设计的教学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平台课程管理功能和微课程设计功能。其中,平台课程管理包括课程概述、课程学习和小溪区,微课程设计功能主要包括微视频资源、学习进度、作业考试、成绩管理和课程论坛等模块,教师可以根据“第二外语”自身情况设计最为适合的微课程教学环境。

(四)设计微课程教学过程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动交流和课后协作式学习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PC、智能手机或PAD等终端观看微视频,了解并记录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并可以在微课程环境的课程论坛中进行讨论;课堂互动交流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知识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于难点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释义和点评;课后协作学习是由学生组成小组协作完成微课程知识点的作业,并在MOOC课程平台上提交协作完成的作品。对于“第二外语”微课程来说,需提交的作品主要是指小组协作完成对话的音视频文件。

(五)设计微课程教学评价

传统的“第二外语”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终结性评价来完成,即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考试,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而微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同时结合终结性评价来实现。微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几个指标来体现,如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时长、在课程论坛中的互动情况和协作式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一般来说,教师应在MOOC平台的微课程中设置形成性评价的权重,突出学生在线学习交流微课程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第二外语”微课程的设计实践

依托于智慧树MOOC平台创建并设计“第二外语”微课程主要由三个部分完成:创建微课程;制作微视频;管理课程事务。其中,创建微课程和管理课程事务部分均可通过MOOC平台的向导来完成。微视频的设计则需要“第二外语”教学团队来完成制作,这是微课程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具体的微视频设计步骤如下所示:(1)选取微视频知识点。根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确定微视频中的教学内容。(2)制作演示文稿课件。为兼顾“第二外语”课程教材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微视频的录制需基于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课件的制作应突出核心知识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并兼具美观性。(3)录制微视频。以上一步骤制作的PPT课件为基础,采用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微视频的录制。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正常的语速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录制的视频时长不超过20分钟。微视频的设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对视频进行二次编辑,加上美观的开头和结束画面,提高学生对通过视频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设计后的微视频按照授课时间上传到MOOC平台中,即可完成“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整体设计。

五、结语

微课程作为MOOC平台重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外语”课程开展了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实践,从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环境、过程和评价等五方面的设计着手,提出了微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

作者:张婉婉 肖俊宇 单位:萍乡学院

参考文献

[1]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1).

[2]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3]于蓉,李元平.基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

[4]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10)

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教育规模和稳定的教育模式,影响着亚非拉美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世界 平面设计史和平面设计在美国的发展史做了系统调研,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阐述。本文重点研究美国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美国平面设计教育所经历 的变革,最后归纳平面设计教育模式的阶段性特征。笔者以美国现代主义设计为线索,将美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五个主要阶段:一、1850-1929 年:现代艺术的影响与美国早期的设计教育;二、1930-1949年: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平面设计教育的萌芽;三、1950-1959年:美国现代 主义平面设计的繁荣与平面设计教育的确立;四、1960-1980年: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泛滥与美国平面设计教育的成熟;五、1980年以后:后现代主义 运动与美国平面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一、1850-1929年:现代艺术的影响与美国早期的设计教育

19世纪的美国,尚未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形态,美国艺术可以看作是欧洲发展的一面镜子,经历着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艺术风格、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到法国新艺术的装饰主义风格的变迁。20世纪初,受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美国设计家尝试进行一些试验和探索,但由于缺乏思想的高度和意识形态力量,美国并未出现真正的现代主义;而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美国平面艺术在发展之初就表现出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

19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成功的商人预见性地认为艺术教育将成为商业成功的关键,他们要求传统的绘画教育应当增加工业和机械制图训练,为工业生产提供便利。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美国早期的一些艺术院校开始采取折衷主义的方法,以传统自由绘画为主导,辅以少量的应用艺 术课程,如插图艺术、构成课程等。20世纪初,一些欧洲设计形式传播到美国,促进了美国平面设计行业和教育事业的变革。一些激进的艺术院校以构成教学为课 程核心,同时进一步增设应用艺术相关课程,包括插图设计、字体设计、基础装饰设计等,并邀请许多杰出的设计家担任主讲教师。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教 育家相信学习艺术的抽象法则不仅可以促进艺术生产,还能提高青年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艺术学校中,构成课程开始成为美国初期艺术教育的基础和 共同课程。在课程改革基础上,一些艺术学院尝试通过设立夜校或学院的方法来整合改良后的课程内容,建设综合的课程体系,其中以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改革最为激 进,影响深远。

二、1930-1949年: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平面设计教育的萌芽

20世纪30年代,受 欧洲移民潮的影响,许多杰出的欧洲设计家直接将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带入美国,从而影响了美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到40年代,美国迎来了现代设计的重要转折阶 段,一方面,美国设计界开始全面接受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对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良,以适应美国大众的需求,通过努力逐渐形成了 美国自己的现代主义设计方法,促进了平面设计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三、1950-1959年:美国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繁荣与平面设计教育的确立

从50年代初开始,由于现代主义之间现出清晰的、有创造力的前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在美国普遍流行,并与纽约的现代平面设计流派相互影响、融合发展,美 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意识也更为明显。至50年代末,在平面设计先驱者的教育下,美国新一代平面设计家开始出现,推动美国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终于形成自己的 成熟风格。

50年代,受到美国战后激烈市场竞争和欧洲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的双重影响,许多高等院校逐渐认可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独立性和重 要性。美国平面设计教育家在继承包豪斯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构建理性的、科学的设计体系作为设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宗旨。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现代主义设计家 都集中在纽约,纽约成为美国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促进了纽约周边高校内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如耶鲁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雪城大学等,其中以耶鲁大 学平面设计教育最具代表性。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耶鲁大学成为最早授予平面设计专业学位的大学,并提出将各种不同的专业整合于设计之中的教育 目标,通过积极聘请杰出的美国平面设计家讲课,加强与欧洲艺术设计高等院校合作,促进美国设计教育与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成果的交流。在课程构架方面,受到美 国新一代平面设计家的影响,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以摄影、印刷和字体排版为核心课程,鼓励学生在这三个设计领域中充分竞争。这种将设计学习作为整体强化内 部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形成合作团队的教学模式,使耶鲁平面设计教育与当时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继而耶鲁平面设计课程结构和教育 模式,成为当时大多数教育机构改革平面设计专业的范本。

四、1960-1980年: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泛滥与美国平面设计教育的成熟

60年代是一个现代主义泛滥的时期。受到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和美国第一代平面设计师的影响,第二代设计师在他们的作品中处处表现出现代主义理念。进入70年代,受到社会动荡因素的影响,平面设计领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并逐渐分为两大阵营:一是纯粹的现代主义者;一是更加生动的、个人的设计方式。尽管这一时期充斥着不同声音,但在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领袖的号召下,许多现代主义设计传统得以延续并保留下来。

自50年代起,随着平面设计教育的职业化, 平面设计师开始成为美国全国公认的新职业,同时促进了平面设计教育由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都市向许多中小城市发展,高等院校内的平面设计教育进入更为 系统和活跃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平面设计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较为稳定,其核心课程的构建包括一系列分析的、形式的和感性的设计体验范围。其中一年级为综 合课程,二年级重点探索图形、字体、色彩等视觉原则;三年级注重理论学习,开设传达理论、视觉系统、信息设计等课程,在课程中有序地增加与课程形式和结 构、信息和内容相关的理论。部分设计院校或机构的平面设计专业开始探索和发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通过与企业或机构合作和参与城市经济发展,为商业活动提 供支持。一些设计院校还对教育管理系统做出了相应调整,如在70年代,雪城大学视觉传达系教授John Seller不满于广告设计和插图设计的研究生教育状态而提出改革,并设计出独特的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专门为在职设计师提供独立的学习计划和研究生学位。

五、1980年以后:后现代主义运动与美国平面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受到设计理念转变的影响,美国平面设计教育也就自然全面转向后现代主义。美国平面设计教育呈现专业细分 化、学术化以及数字化的多元发展态势,各设计学院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变革,逐渐形成相应的独特的教育体系。在学位设置方面,许多院 校逐渐提供平面设计专业的MFA学位,哈佛、卡耐基、梅隆等五所大学还为研究人员提供设计专业博士学位。在培养模式方面,为了突破耶鲁大学在高水平教育方 面的培养模式,克兰布鲁克设计学院、加州艺术学院、卡萨斯城市艺术学院和罗得岛设计学校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始彻底改造他们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开设更为高 级的实验性设计课程,并鼓励学生将平面设计放到更加广阔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进行思考。受到数字革命的影响,许多设计院校开始改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从形 式的视觉教育转变为培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课程,以数码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技术为基础形成了一些新的方向和交叉学科,教育课程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如何融合现代主义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与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和理论的探索二者的关系,成为这一时期设计教育的内在矛盾和张力。

纵观历史,受欧洲现代主义的洗礼和对理性主义设计传统的继承,美国现代平面设计逐渐发展出成熟的设计风格,促进美国平面设计高等教育形成了稳定的课程结 构、系统的学位管理体系、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美国平面设计教育家普遍认为,设计师是连接消费市场和信息传达之间的关键角色,职业教育的目 标是将设计师培养为合作解决问题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正如杰出平面设计家和教育家Massimo Vignelli所指出的,未来设计师不仅是市场战略的重要参与人,同时也是社会教育家,通过产品向社会和企业输出而展露出属于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

参考文献:

[1]R.Roger Remington.American Modernism Graphic Design.Yale University Press,1920 to 1960.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篇(11)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其中经历了各种坎坷的发展历程。由于缺乏经验,开始发展平面设计教育时就直接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不加筛选的套用被人的路数是行不通的。经过多年摸索,逐渐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体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平面设计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应该怀着谦逊的态度继续努力。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在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理论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都为教学工作的成效造成障碍。

平面设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设计软件操作技能,以及发散思维的创造性等,是一门集创新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但是,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实现平面设计内涵的支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基,应该在保证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理论课程的学习。

目前,我国的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上普遍侧重于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于漠然。确实,从表面看,平面设计就是一个作品的展现过程,主要通过操作来完成,就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平面设计的动手能力培养,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容易造成学习上的不均衡。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比如色彩、设计软件操作、素描等技能,花费大量的课时,有的甚至长达一年。笔者认为,实践操作虽然重要,但是花费时间过长则造成了资源浪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下等自由时间进行练习。在课堂上,应该加强对理论课程的讲解。笔者发现,现在高校对艺术理论课程的设置很不科学。很多学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过于单一,且学时过短。甚至仅仅安排一至两门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比如设计发展史、广告心理学、公共关系等课程。众所周知,每一门专业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学习这段历史不仅能够了解其专业的基本概念,还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学校对于平面设计的发展史并不重视,在课堂上也是轻描淡写般的略过。笔者认为,设计专业的发展史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应该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理论课的基本课程。平面设计中理论课程的学习就相当于上小学时学习加减乘除,直到后来的几何方程式,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平面设计理论支撑的平面设计,无异于建设“空中阁楼”,缺少根基。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平面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学习存在以下好处:第一,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增加知识面,是增加专业知识和开阔眼界的最佳途径。第二,强化对专业的认同,从感性认识提升为系统的高度。第三,为今后的专业研究打下扎实基础。另外,为了开阔学生思维和提高见识,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要。就拿广告设计来说,首先必须了解广告的设计理念,广告主的心理,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展示框架,掌握观众的心理,促使观众接受产品等,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通过交叉学科为自己打开思路。因此,广告心理学对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平面设计理论课的重要性。可由于传统认识造成的偏差,还是使学生和学校的关注重心停留在设计表层,忽视了理论教学,造成了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困境。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强,不安于枯燥的理论学习,感觉没有多大用处,学习过程中不安现状。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就经常遇到学生提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实践练习啊?”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做法不可取,平面设计的学习是一件循循渐进的事情,不可能凭一时兴趣就能学好,一定要按部就班,注重轻重缓急,学习要有调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理论知识用处不大,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就能慢慢体味到理论课程的好处。理论知识会通过潜移默化般融入学生的设计理念。当然,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不一样,比如美术设计软件,只要上几节课都能熟练掌握软件的部分功能,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但是,这是一个误区,不能说因为能够运用设计软件都懂得平面设计。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一定要依靠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一直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如今高校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但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有待提高,应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的课堂氛围。比如法国的“主题教学”方法,根据平面设计专业来说,通过行业趋势确立主题,然后师生围绕主题深入分析,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笔者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高校平面设计的理论课程教学,优化理论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手段。第一,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发展需求的理论课程。第二,为了实现学生的开阔性眼光,设置交叉学科课程,打破史论课的衔接不畅问题。第三,改革考试形式,增加评价性考核。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平面设计人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适应社会,都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晓.浅析现代高职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措施.青春岁月, 2012,(10).

[2]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