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8 01:28:17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 地铁报 免费报 精准定位 整合营销

一、国内地铁报的发展现状

地铁报是指“以地铁作为主要发行通路,面向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地铁乘客,无需付费即可获得的报纸,以刊登广告为主、硬新闻为辅,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地铁报也被称为免费报。”①地铁报自1995年在欧洲诞生以来,至今已辐射全球40多个国家,以瑞典的《Metro》为代表的主流老牌地铁报甚至被译成多个版本发行到27个国家,发行量约1000多万份。②自此,地铁报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凡是地铁通行的地域就有地铁报的身影。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铁报均为日报,一般为早高峰时段在各地铁口向乘客发放。与传统纸媒不同,地铁报受众群精确定位于相对稳定的地铁乘客,发行量受城市地铁线路的多少和客流量的影响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以广告作为唯一盈利方式,版面的多寡受地铁线路长短和乘客平均乘坐时间的制约,一般不超过32版,充分利用乘客碎片化时间,利用版面的生动性和内容的活泼性,用创新的编排、热点的资讯、身边的故事聚焦受众注意力。

目前,中国大陆地铁报以上海、广州、北京引领风骚,二线城市如南京、武汉、西安等地铁修建渐成规模,城市免费地铁报异军突起。我国第一份地铁报2002年在香港诞生,名为《都市日报》,日发行量约35万份。随后,2004年中国内地首份地铁报《I时代报》在上海创办。目前,中国内地大约有16份地铁报已投入运营,先后有2006年南京的《东方卫报》、广州《羊城地铁报》,2007年《北京娱乐信报》,2010年天津《城市快报》,2011年《深圳地铁早8点》和《西安地铁早8点》等,还有一批已获准和筹建的地铁报正在筹备当中。

二、《西安地铁早8点》的SWOT分析

2011年12月,西安地铁报《西安地铁早8点》正式问世,发行初期受地铁线路单一和路程短的影响,日均发行量在8万份左右。自西安地铁2号线开通以来,客流量稳定在日均60万左右,《西安地铁早8点》也实现了日发行量10万份以上。《西安地铁早8点》是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每周一到周五早上6:30-9:00在西安地铁两条线路的35个站点免费向乘客发放。

《西安地铁早8点》每日版面固定为16版,但在版面设置上除了每期都有的“始发站”“车窗外”“大西安”“星快线”“商业街”几个固定版面外,其他版面以轮换的方式不固定出现。整体版面设置和内容如表1所示:

SWOT分析法,又称为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1、优势分析(Strength)

(1)渠道唯一性。《西安地铁早8点》是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与地铁公司签订的唯一的在地铁内发行的纸质媒体,这一排他性的协议保证了地铁报在发行渠道上的绝对优势,同时地铁报依托于地铁通道向35个站点的地铁乘客发放,实现了点对点的对接。

(2)内容和版面的创新。地铁报的独特发行方式决定了其内容的编排和版式的设计必须符合乘客的需求。据香港《都市日报》的调查显示,乘客中44%年龄在15-44岁,32%乘客具有大学学历,76%乘客为上班族。这些数据呈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年轻人是地铁报的主要读者群。③以上数据同样适用于西安地铁乘客,由于《西安地铁早8点》在早上班高峰时段发行,面向的读者群是以上班族居多。为了迎合年轻读者的需求,《西安地铁早8点》版面设计上别出心裁,为每一版设计了独特的主题,如“始发站”、“车窗外”、“双轨道”和“地铁眼”,为读者制造出一种别样的读报体验。另外,“热播客”截取网络上热门的搞笑段子使上班族能放松心情。其次,固定16版的小报路线更适合乘客在车厢里用不到2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手持阅读。

(3)精准定位。地铁报实现了读者群的精准定位,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通过调查地铁高峰时段客流的年龄、学历、职业、爱好等实现报纸的差异化编排,为不同读者群提供不同的资讯和广告。例如,《西安地铁早8点》既包括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又有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软广告,还涉及时下热门的专题剖析,使得任何读者都能在短短16版的内容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总体来说,地铁报的读者以年轻的上班族为主,他们大多在网络的熏陶下成长起来,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地铁报在内容上多迎合这种需求,封面排版夸张化、语言诙谐幽默、观点视角年轻化是其趋势。

2、弱势分析(Weakness)

(1)成本难控制。地铁报是免费发放的,广告是其唯一的收入来源。免费报所面临的市场与传统报业的双元市场有所不同:读者仅仅付出时间,并不向报纸提供金钱;报纸主要依靠广告与活动来获得收入,免费报纸在第一市场所缺失的物质收入,需依靠第二市场来取得补偿,这使得地铁报提高了对广告的依赖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对成本控制的需求。④《西安地铁早8点》在地铁1号线开通前日均发行量为8万份,自双线运行以来,日发行量超10万份。发行量越大,意味着相应的印刷、发行、广告、编辑记者工资支出越多,成本控制难度增大;而发行量扩大带来的广告投入热情又难以预估,万一广告的增量未能超越成本的增长,则地铁报收回成本将遥遥无期。

(2)依赖性强。为了迎合地铁报读者的读报习惯、节省成本,地铁报刊出的硬新闻多数转载自传统媒体,也使得多数免费地铁报形成了“只做导读报,不做观点报”⑤的理念,不拘泥于新闻的深度阐述,而是充当读者的引导员。另外,不少免费地铁报选择购买其他媒体采集的信息,以降低自采新闻的成本。以上两点,暴露了地铁报在内容方面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同时自采新闻过少也弱化了地铁报本身的权威性。此外,我国免费地铁报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只能依附于相应的报业集团,限制了地铁报在内容选择和发行方式上的自主权,易成为传统报业的附庸。

(3)覆盖率低。目前,国内有十余个城市开办了地铁报,更多的城市地铁线路还在筹划当中,乘地铁出行还未在中国大陆居民中形成习惯,这也制约了地铁报的发展。尤其是西安地铁,目前只有1、2号两条线运行,有限的客流量是地铁报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

(4)广告号召力弱。年轻的上班族作为地铁报读者群的主力军决定了地铁报的广告投放与传统报业有所不同,如何增强西安地铁报的广告号召力和吸引力对报纸经营者来说提出了重重考验。目前,《西安地铁早8点》的广告投放以餐饮、影讯、房地产居多,在某些行业的广告潜力有待挖掘。此外,单靠广告收入支撑起“地铁报”这片蓝天略显单薄,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不利于地铁报的稳步发展,必须寻求除此之外的新的生存方式,例如,深度参与地铁经济,带动读者参与企业营销;随地铁网拓展,积极寻求新的广告源等。

3、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整合式营销。随着地铁网的不断扩大,当市民乘地铁出行成为首要方式时,上下班高峰时段的概念将变得模糊,《西安地铁早8点》应打破只在早班高峰期地铁口发行的单一模式,逐渐扩展发行渠道。除了巩固地铁渠道的地位,还可以瞄准机场、火车站、写字楼、住宅区等免费报入口。此外,还要与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融合,抢滩市场。

(2)新媒体带来新机遇。北京娱乐信报社朱克诚用“钻石”来形容地铁报的使用价值以及对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坦言,地铁报不能算是新的媒体,但它为报纸赋予了新的渠道和内容。免费发行策略为不景气的报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得被电子屏占据的年轻受众的注意力回归纸质媒体,培养不读报纸的人形成读报的习惯。从长远来看,这对传统报业实现转型和创新式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4、威胁分析(Threat)

(1)市场饱和,恶性竞争。整体上地铁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地铁报在大陆发展的十年历程,不少地区的免费报纸经营得当并迅速回本,这让不少经营商看到了商机。随着地铁网的全面覆盖,多家地铁报经营商可能会从地铁公司获得经营权,地铁报的内部竞争将趋近白热化。受众分流、单位广告收入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的局面终会来临。此外,“免费+广告”的互补经营模式,实际上暴露了地铁报收益模式单一的弊端,广告吸引力稍有下降便会面临经营危机。

(2)政策压力。2006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明文规定:根据目前报业市场情况,暂不办免费报纸,避免在我国报刊市场不成熟、不规范、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扰乱报刊发行秩序,造成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源的浪费。”⑥另外,羊城地铁报赖南池社长也指出,目前限制地铁报发展的政策瓶颈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关文牒”。到目前为止,我国免费报纸在新闻出版管理上还不具有合法性,因此报纸需通过订价并自购来让受众免费取阅;二是“税务空自”,我国还没有针对免费报纸的税收专项法规政策,目前的地铁报均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免费赠送为依据计算增值税,这对报纸的持续发展是一种限制。⑦

结语

免费地铁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不但肩负传统报业转型的重任,更承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合的要义。《西安地铁早8点》的实践证明,免费报纸的优势是依托内容为王的理念为精准的客户群“订制”资讯,发行渠道的垄断为信息直接快速高效流向读者保驾护航;劣势是依赖广告作为唯一盈利模式略显单薄,受地铁网覆盖率低的影响,报纸发行量受限制;机会是整合式营销拓展了发行渠道,新兴媒体优势为传统报业注入活力;威胁是市场饱和易惹恶性竞争,同时难以避免政策所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①④李莹、喻国明,《地铁报:免费报纸的新宠免费报纸的缘起与操作模式研究》[J].《新闻与写作》,2007(10)

②彭小年,《浅析我国免费报纸的生存发展之路》[J].《新闻知识》,2014(5)

③刘劲松,《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J].《当代传播》,2006(5)

⑤毛家明,《地铁报:开启报纸产业的蓝海》,《中国报业》,2012(5)

⑥⑧刘鹏,《中国地铁报共论“明天”第二届中国地铁报峰会综述》[J].《新闻记者》,2011(1)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2)

究其因,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和不断创新的电视媒体纷涌抢夺传统报业的广告资源,受众市场的“碎片化”正已席卷残云之势挤占传统报纸的读者,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和多元化的数字新媒体,正严峻的考验着传统报纸受众和广告商的忠诚度。新形势下,报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正被迫发生巨大的改变。作为报业市场主体的报业集团对环境变迁的反应如果不够敏捷,应对竞争的策略如果不够灵活,那报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前景堪忧。报业要重生,首先就要在新媒体环境中重新进行价值定位,也只有适应环境并在价值再定位的基础上重构自己的价值创造体系,报业集团才能在全媒体竞争环境中取胜。而价值链理论正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工具。

二、理论基础

在价值链理论看来,企业是为某一价值创造而存在,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其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运作流程就是一个价值的传递过程。其核心观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流程设计最合理,整个链条最优,每个链节点成本最低,增值贡献最大,企业的最终价值就最大,从这层意义上看,价值链理论一个成本分析工具。同时,价值链理论更是一个战略分析的方法。它认为,企业间的竞争, 不只是某个企业间的竞争, 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 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 而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决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使用价值链分析时,按照价值链所包含价值活动单元的多少,并以独立的企业作为价值链的一个链结来对价值链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将价值链分为纵向(行业)价值链、横向(竞争对手)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部分。

通过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研究则可从战略上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和优化本企业价值链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 销售渠道)价值链的关系,促进成本的降低或差别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与范围,把握成本优势或差别化优势;分析研究竞争对手价值链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深入调查,摸清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别化优势或成本优势的来源,从而借鉴竞争对手的经验、方法,采取措施,优化本企业的作业和价值链,使企业赶上或超越竞争对手;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把企业的价值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虑这些单个的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环境和资源整合的需要进行价值链重组来降低成本。其中,内部价值链分析又是处在横向、纵向价值链分析的节点上。通过价值链分析,能够发现不合理的、运作效率低、成本较高业务流程,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使企业整体价值链成本最低,实现业务流程总体价值增值的最大化。

三、数字报业的客户价值分析

在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时,先要定位企业的价值所在,只要找准企业的客户和客户价值,我们才能去构建企业的价值传递链节,这是价值链分析的终点,也是起点。

因为数字报业方兴未艾,还存有诸多未知的领域,我们在分析数字报业的客户价值之前有必要对传统报业的客户价值及价值链进行分析。不同于其他产业,传统报业提供的是信息产品,是新闻及相关内容。报纸的客户价值是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价值和广告商的广告传播需求。因为绝大多数的纸质报媒是靠广告收入生存,而扩大发行市场的目的是满足广告商传播的需求,因而报纸的终极价值就是广告传播价值。基于此,传统报纸走的是两次销售的商业模式,即先由订阅和零售等发行方式进行报纸对读者的销售,再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吸引其注意力,进而促其转化为有购买力的影响力销售,从而获取两次销售收入,即初次销售的发行收入和二次销售的广告收入。这样,报纸要面对两个市场,即由报纸和广告构成的有形市场和由影响力而形成的无形市场。由此也决定了报业集团的价值链也有别于一般企业。报业集团要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同时在两个市场上展开竞争,并培育相应的竞争能力,进而能满足读者和广告商的价值需求。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战略转型已成为报业集团唯一的现实选择。怎样转?如何转?这已成为当下报业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报业集团原来主要以纸质报纸的生产、经营为主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内容生产和广告经营,而数字时代的报业集团显然已不能局限于此。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传输、存储技术及传播介质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在报业的发展中已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国内外报业的探索与实践来看,数字报业已初具雏形,形成为以纸质媒体、电视、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以及其他电子显示终端等为基础平台, 以文字新闻、娱乐、音乐、游戏、影像等为内容, 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光盘、唱片和手机媒体为媒介, 以调研、策划、制作、包装、发行、传播、广告,以及相关商品开发、服务为流水线的运作体系,突破了媒介界限,打破了地域局限的全媒体运作产业。数字化报业集团也逐步会成为一个集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光盘、唱片和手机媒体为介质的、全媒体经营的产业集团。

由是观之,数字报业的客户价值已远超越传统报业的价值边界,它的客户是除传统报业读者之外的所有全媒体受众。因而,其客户价值也是除了新闻内容和广告传播价值之外的,满足全媒体受众综合信息服务、广告传播和在线综合服务价值(下文还要详细分析)。

四、再造数字报业集团的内部价值链

谈论数字报业价值链之前,我们以传统报业价值链分析作为参照。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价值链是由基本价值链和辅助价值链组成。根据传统报业两次销售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报业集团的价值活动中的成本和收入环节分解开来,将为主业生产的服务环节,诸如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办公大楼等折旧、技术开发等作为辅助价值链,而将采编、印务、发行和广告等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做为基本的价值链节。两次销售的模式决定传统报纸的基本价值链包括采编、印务、发行和广告四个环节,其中,价值生产的起点是内容的生产与加工,终点是广告价值的实现,内容的价值往往决定广告的价值,因此报业价值链的最核心环节是内容采编,也即“内容为王”。实践中,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子报子刊日渐增多,作为报业市场经营主体的报业集团根据战略需要不断的进行资源整合,通过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延伸了企业价值链,将报纸产业的价值链不断内部化,也就是说,在我国,报业集团内部基本上就整合了除新闻纸生产等少数环节外的报业整个产业链。集团的内部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就是内容的生产与加工、发行、传播和广告经营。从价值传递的运行轨迹看,其内部价值链呈单向度线性状态。

数字报业是从传统报业发展而来,但因面对的受众群体和服务的对象都发生了改变,数字报业与传统报业的客户价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两者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很大区别。从实践来看,传统报业的两次销售模式逐步为数字报业的多次、多样销售模式所取代。所谓多次销售,指数字报业基于一次内容生产加工,可以利用技术多次生成,通过全媒体多次,从而满足受众的多点信息接触需求;所谓多样销售,是指数字报业除了经营纸质媒体,实现广告盈利外,还可以不断的拓展增值服务,如基于强大内容生产的各类电子出版,基于手机报的增值服务,基于强大品牌力量的咨询、会展等服务,基于报业网站平台的信息、娱乐、游戏、视频点播和在线电子商务等服务,以及由此产生的广告盈利。

为实现多次、多样销售需数字报业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和运作流程,必须重新梳理价值创造环节,重构与之相适应的价值链。

相对传统报业,数字报业的辅助价值链环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基本价值环节则不同。首先,数字报业的产业链变得极为复杂,不仅有纸质报纸的出版、发行和广告经营链,更有电子纸、网络(含视频和广播)、手机及其他移动电子终端的出版、广告经营和服务,这一条功能交织的链条新整合进了许多信息通讯技术商、软件研发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同时,基于数字报业运营平台的各类在线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及会展等增值服务又延伸了数字报业价值链,极大的拓展了其价值版图,延伸的价值环节又整合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供应商,形成新的价值链。其次,从横向价值链分析来看,与数字报业构成竞争关系的对手很多,不仅有传统的电视、广播,新兴的网络和移动媒体也逐渐加入,对数字报业构成全方位的竞争。

据上述分析,广告价值和增值服务价值是数字化报业集团存在的终极价值,那么,重构其内部价值链必须以此为依据,并以此为归宿,设计适合于报业自身条件的价值创造环节,依托原有竞争优势,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再造业务流程。

广告价值是报业集团未来最重要的价值中心。其价值构成除了纸质媒体广告外,就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判断,今后可能更多价值将由网络、手机及各种电子终端(媒体)来创造。其盈利模式大致与传统报纸近似,也是分两步走的销售模式,即先销售内容,再实现广告销售。从这个意义讲,“内容为王” 仍是数字时代的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报纸是其实现广告价值的途径之一,而全媒体的多点,多渠道广告销售则是未来报业集团的主要价值创造形式。围绕这条核心的价值创造路径,国内外报团陆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渐次勾勒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内部价值链形态。我们大致将其表述为单向、放射状链条:即内容一次生产――多次数字生成――多媒体传播――多媒体广告经营。在这条链条中,强大的内容生产和加工仍是数字报业核心环节。

增值服务价值是数字化报业集团的另一重要的客户价值。其价值实现方式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内容销售,一个是服务增值。所谓内容销售,就是报业通过多种终端,如手机、网络、电子纸、PDA等实现内容收费;服务增值就是报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纸质平台开展的各类出版、电子商务、在线服务、咨询、活动、会展等服务,实现盈利。根据这一价值传递路径,我们可以总结为散点放射状价值链:即内容生产与生成――多平台传播――多形式增值服务。

其实,这两条价值链并不是并行分离的,而是相互交织、互为促进的。两根链条中的内容的生产与加工是重合的环节,多媒体传播平台也是一个,广告经营和增值服务都是向下延伸的链节点(功能)而已。只因数字时代的报业集团是多传播平台运作,致使内部价值链在广告运作和增值服务环节交织缠绕,最后将会形成一张复式网状结构链。

参考文献: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3)

今年是英国《金融时报》创办的第125个年头,自从1893年改用橙色新闻纸印刷以来,该报不断推陈出新,引领业界方向。特别是近几年,它站在全球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潮头浪尖,“革命”性举措层出不穷。

与一些报纸的犹豫观望或所谓印刷、数字“两翼齐飞”态度截然不同,金融时报很早就旗帜鲜明地推出了“数字优先”战略。除了减少报纸生产的成本,增加对在线领域的投资,把资源从印刷版向数字版转移,增加数字相关岗位外,金融时报把战略重点放在了以下三大领域:

1、竖起“付费墙”:在线订阅量超越纸版发行量

金融时报是较早开始对在线内容收费并取得成功的新闻媒体。1995年,金融时报推出网站。2002年,网站改版并开始对不同用户收取从75到195英镑不等的年费。2003年,网站首次实现盈利。2007年,网站推出新的收费系统,向每位用户每月最多开放30次免费浏览机会,如要收看更多内容,则会收到付费提示。2012年,付费墙取得突破,该报成为首份电子版订阅量超过纸版发行的出版物。数据显示,目前英国《金融时报》电子版共有逾500万的注册用户,其中付费订阅用户有312000位,超过印刷版的每日发行量286401份(2012年12月ABC认证发行数据)。

新闻媒体对在线内容收费的模式种类多样,金融时报的“付费墙”可归为“内容创造价值”模式,由于该报报道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内容本身具有高附加值,因此订阅数量稳定增长。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分析称,金融时报读者由纸版向数字版“迁徙”加速,今年一季度,网络版订阅升至328000,比去年同期增长15%。

2、布局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流量突飞猛进

数据显示,金融时报30%的流量来自移动客户端,15%的网络版新订阅在移动客户端完成,FT网页应用(FT Web App)如今有350万用户。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布局上,金融时报可谓不遗余力,走在新闻媒体的前列。2009、2010年,金融时报相继推出iPhone、iPod touch和1Pad应用。2010年还获得了一项“苹果设计奖”。2011年,金融时报推出《如何花钱》(How To Spend It)iPad应用,内容包括该奢侈生活方式杂志60多个版本的每日内容更新,并可进行搜索。2011年,金融时报推出适用于iPad和iPhone的HTML5网页应用,在新闻媒体中首屈一指。2012年,金融时报推出Windows 8应用。至此,该报全面占领三大主要移动平台:苹果、安卓和Windows。

今年4月,金融时报重新设计了获奖的HTML5网页应用,使其更简洁、易用,读者能够根据他们的阅读习惯,在当天报纸的静态早间版和24小时动态更新版之间进行随意切换。另外,还增加了一些个性化设计、多媒体内容和FT博客链接等。此外,新的应用还对广告做出了一些改变,使每篇文章页面上都能看到广告,在文章页面与专题页面之间插入了整页广告。金融时报设计总监凯文·维尔森表示,在移动客户端需要设计能够被大众接受的互动模式,这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的时间频率、操作便捷程度。

3、打造数字产品孵化器:FT实验室启动

对新技术的陌生和跟进滞后是阻碍报业转型的一大障碍。为了跨越这一障碍,近年来各大报纸纷纷尝试组建新媒体实验室。金融时报的做法是收购新技术公司,进行改造并为我所用。2012年1月,金融时报收购伦敦HTML 5网页应用公司Assanka,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新组建的网页技术团队——FT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职责是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力,探寻卓越新闻与新平台、新技术和新渠道的完美结合,以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目前,FT实验室有16名员工,正在做的项目有FT网页应用、经济学人HTML5应用、FT滚动浏览(FT Scroller)、FT专栏数据流(FT column-flow)、FT闪击(FTFastchck)等。

[锐数据]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4)

新版体育蓝皮书就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几大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井喷式发展的马拉松赛事,作出我国路跑市场的相关分析;由英、美大学校际竞技体育发展,总结了业余原则、现代组织和商业运作三大特征对中国的启示;由关注改善学生体质的治本之策,产生对教育机制、体育观念等深层次问题的探究。另外,本年度报告首设区域篇,将视角对准了中国农村的“NBA”――创立于2006年的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来探究该赛事对广西民间篮球运动的规范化尝试以及对中国篮球的重要意义。

报告还指出,体育用品业经历近4年衰退期后,终于开始复苏回暖,同时在创新和标准化之路上也有一定进展;体育场地存在人群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程度低、体育场地投资主体单一、体育场地分布不尽合理等问题;赛事版权争夺呈现白热化趋势,版权价格涨幅甚至高达10倍……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5)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预计,今年美国报纸行业数字广告营收将增长11.4%,达到37亿美元,但仍然无法抵消印刷广告下滑带来的影响。eMarketer预计,2012年美国印刷报纸广告支出为194亿美元,继续下滑6%,今年报纸的数字广告销售将增长11.4%,但总额仅有37亿美元。也就是说,报纸行业在数字广告方面营收的增加并不能阻止总体的下滑趋势。

今年3月皮尤调查的数据显示,报纸行业非常重视在线广告领域的机遇,但同时也认为针对性广告和新广告格式也是重要的营收增加来源。移动业务也是印刷媒体行业的一个亮点。皮尤调查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移动广告营收在数字营收中所占比重增长了9倍。

eMarketer预计,到2016年,美国报纸行业的在线广告(包括移动显示广告和搜索广告)营收将增加到45亿美元,同期印刷广告的营收将不断下滑,但其数额仍然会超过在线广告营收。到2016年,报纸行业每年的广告营收仍会下滑大约1%。

一方面,传统报纸营收在下滑,另一方面,美国报纸网络版收费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报纸网站开始向读者竖起付费门槛。

纽约时报公司去年3月针对《纽约时报》的网络阅读权限收费,免费读者每月只能在其网站阅读2。篇文章,多看文章就得掏钱。迄今为止,该报已有38Xf网络版付费订户,相当于其日发行量的一半。

无独有偶,据美国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网站报道,美国1400多家日报中的20%左右将在今年年底前对其数字版报纸收费。今年3月初,美国第三大报纸,《洛杉矶时报》开始对其网站的完全阅读权限开始收费。之后,越来越多的发行商表示将尝试这种运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甘奈特公司在报纸发行方面的收入比3年前减少了1.3亿美元。甘奈特在2月份的公告中称,将对80种报纸设置付费门槛。在这种环境下,报纸网络版收费可谓不得已而为之。

报纸网络版收费模式探析

当《纽约时报》刚刚在付费模式中取得成功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报纸网络收费这种模式获得了广泛的成功。但至少,大多数没有失败,仍在积极地探索。从总体看,《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或《金融时报》在实施商业转型时,运用多种手段,收益差异很大,形成多样的模式。本轮报纸网络版收费颇具个性化,其中以下五种模式颇具代表性:

1.《洛杉矶时报》网收费模式。

按照该报制定的“新订阅计划”,每位网络版读者每月可免费阅读和下载15篇文章。如想阅读更多的文章,必须加入该计划。加入该计划后,网民便获得阅读和下载所有文章和各类信息的权利。读者在加入该计划之初可获得优惠,即第一个月只需支付99美分,就可以阅读网络版全部内容,而且没有篇幅限制。从第二个月起,每周订费增加到3.99美元。为方便读者,报社还推出不同收费标准的套餐,其中包括每周支付1.99美元,即可不受限制地阅读网络版和星期日特刊的消息。印刷版订户阅读网络版无需另外付费。该报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凯茜·汤姆逊说,读者希望实现新闻产品的个性化,他们将满足读者这个愿望。

2.《纽约时报》网收费模式。

每月可免费阅读20篇文章。印刷版订户可免费阅读数字版。数字版基本套餐一年195美元。限制数字版阅读权限确实起到了阻止印刷版订阅量下降的作用。截至去年9月份,该报周日发行量实现了五年来的首次同比增长。目前该报已有38万数字版付费订户,相当于其日发行量的一半。

3.《明星论坛报》网收费模式。

每月可免费阅读20篇文章,获得完整阅读权限需每周支付1.99美元,印刷版订户可免费阅读数字版。从开始对网站的完全阅读权限收费以来,该报网络点击量仅下降了12%左右。但新增数字版订户产生的收入超过访问量下降造成的损失15倍。

4.《华尔街日报》网收费模式。

部分文章免费。网络版基本订阅套餐207美元一年。《华尔街日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便限制了部分网络内容的阅读权限。截至去年秋季,其数字订户已有S37万左右。其中约8万订户阅读的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上的版本,其余订户则阅读电脑网络版本。

5.《波士顿环球报》网收费模式。

开设收费网站,印刷版订户有完整的网站阅读权限,否则每周支付3.99美元。《波士顿环球报》采用严格付费专区制度,该报的免费网站没有关闭,只不过付费版提供的内容更多。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6)

7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

>> 2009年第21期《新闻速览》之产业 2009年第21期《新闻速览》之市场 2009年第21期《新闻速览》之活动  2009年第21期《新闻速览》之报告 《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2013年中国红木产业十大新闻 2008年第47期《新闻速览》之产业趋势 2013:假新闻“丰收”年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登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评述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2012年“中国红木产业十大新闻” 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登 《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一)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二)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四) 2013年IPTV产业盘点 怎么看与怎么办《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计算机世界》第21期新闻素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产业新闻 2013年21期 产业新闻 2013年21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记者观察 国资委再做减法

施智梁/文

7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二重集团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下称国机集团)联合重组,二重集团整体无偿划转进入国机集团。

国机集团是国内机械行业中规模最大、业务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完整的央企,位列世界500强第326位,2012年营收339.523亿美元,利润7.157亿美元。二重集团则始终乏善可陈,旗下上市公司更是连续三年亏损,被戴上了*ST帽子。此番重组后,国机集团将以二重集团为平台,构建高端重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环节。

央企间高低配式的重组并不鲜见。今年3月,负债率超80%、多年亏损的华粮物流集团亦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李荣融就曾表示,培育30家-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是其一生的梦想。近十年间,国资委在央企数量上一直做减法,2003年有196家央企,二重、国机重组后,全国尚余113家央企。

2006年1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这份“97号文”,明确了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基本原则、目标。其思路有四种:强强联合、强弱互补重组、科研院所并入相关产业集团、非主业资产向其他主业突出的央企集合。

此后的2007年、2008年,迎来央企整合大潮。央企自愿组合,国资委资产无偿划拨……2010年国新公司挂牌,使得央企又多了一个资产整合的平台。

然而,这并未掩盖央企仍然存在的经营不善和内控失察。近来,央企屡现海外项目巨亏,鞍钢去年甚至成为A股亏损王,、等腐败大案触目惊心。

如何解决央企痼疾?笔者看来,首要条件应是公众化。在公司治理上,要规范央企董事会制度建设,引入外部董事,使得决策专业化、多元化,同时可通过权力制衡来完善内控;而在国家层面,应先区分公益性领域和竞争性领域,或让央企退出竞争性领域,或让竞争性领域的央企通过上市等途径稀释国有股份,实现公众化。

另外,应将央企高管收入与国际接轨,并实现透明化。要斩断央企高管和政府官员之间或明或暗的纽带、破灭央企高管的入仕梦,使高管们踏踏实实把业绩做上去,为股东负责,而非为上级任命机构负责。 他说 孙昌军:不要内斗,不打口水仗

“放宽心胸与眼界,力争成为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新王者——这才是领导者企业的责任。”面对举报和媒体批评,副总裁孙昌军对外表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的一个标杆,但前提是不要内斗,不要打口水仗。 朱宏任:不上微信,你就OUT了

“我的孩子告诉我,你除了上微博,如果你不上微信,你就OUT了。”7月24日,工信部总工、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56.8%,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工信部等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努力将信息消费培育成继房地产、汽车后的新经济增长点。 快报 央企中粮新晋京城“地王”

7月23日,中粮地产以总价23.6亿元、配建公租房3.3万平方米的代价,击败北京住总,竞得京城孙河新“地王”,剔除公租房部分,该地块楼面地价为4.57万元/平方米,成为北京“新地王”。 《铝行业规范条件》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7)

1.人民网的网络广告模式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2012年4月在上交所A股上市。其财报显示的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广告、信息服务和移动增值为其主营业务。

说明:据人民网招股说明书及2012年年度报告数据整理(单位:亿元)

网络广告方面,人民网主要进行了细分行业的拓展、销售团队建设和渠道开发。信息服务方面,主要是网络舆情业务,拓宽服务领域,升级完善技术平台,扩大营销网络。移动增值,主要体现在手机人民网和手机客户端的广告收益,同时联合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创办《共产党员手机报》,面向党员干部发送手机工作日报;发行《微博天下》手机报,面向微博用户。人民网的商业模式代表了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的商业模式。

2.新华网的新媒体举措

表1:2013年5月16日访问量排名对比

据国内ChinaRank和Alexa的访问量排名,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比人民网略强,如表1所示。新华网在新媒体方面,也在积极试点转型。2011年1月在北京南郊大兴区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了新华网产业园,次年3月在此创建新媒体实验室,2013年2月与腾讯合作推出“新华社法人微博厅”,形成了具有新媒体特色的新闻微博集成互动模式。

地方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做法

1.19楼的论坛社区模式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都市快报创办的19楼空间网站,2001年由其编辑记者创办的BBS论坛逐渐发展起来,2006年单独作为公司进行运作。据其网站简介,截至2012年3月,注册用户已达2074万,日均访问量达2425万人次。论坛内容主要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并由此搭建了用户、商家之间的桥梁。截至2013年7月,主要设置了“论坛”(含24个主题论坛)、“花坛”(含若干细分论坛)、“好店”(含若干实体商家介绍点评)和“我家”(用户登录发帖)栏目,同时设置了40个城市论坛。网站内容主要由用户,是典型的Web2.0模式中的UGC(用户创造内容)模式。由于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信息的真实度、贴近度更符合实际需求,因此平台效应越来越大。这一发展过程,与美国源于哈佛大学的Facebook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大众网的地方站模式

大众报业集团非常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以大众网为代表的网站群承担了新媒体实践探索的重任。据大众网董事长、总经理林忠礼介绍,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以地方站、网络广告、移动增值为三大核心的商业模式。同时推进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实践,包括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2012年,大众网实现营收8500万元,其中地方站广告收入1200万元。2013年6月底,大众网实现了山东省17地市全覆盖,创建了17个地方站。地方站的发展模式,是大众网在新媒体发展探索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形成了新的增收模式。

美国报业的新媒体做法

美国甘尼特报业集团(Gannett,NYSE:GCI)以《今日美国》、人力资本网站CareerBuilder为支柱媒体,包括100多家独立社区媒体。2012年,甘尼特报业集团总收入出现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止跌回升,这一消息多少会让唱衰报业的观点有所调整。由图2可见,增长的主要是数字媒体、印刷发行以及广电媒体。广电媒体的增长又得益于2012年总统大选带来的政治广告收入。从近年的发展可见,甘尼特报业集团正在尝试新媒体转型。数字新媒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在线内容订阅和网络广告,包括数字媒体部门的收入和其他业务部门的数字媒体收入,2012年总计约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约占总收入的24%,环比增长19%。

甘尼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转型做法主要包括:

1.数字订阅

2012年的发行业务中,所有的数字版内容订阅均为新增订阅,其中有大约2/3的用户为从不订报的年轻用户,另外1/3则是取消订阅后又重新回来的订户。

2.数字市场服务(GDMS)

这是一个为中小企业找到客户的一站式数字服务平台。2012年,已部署到其所属的出版和广电市场,服务涉及自有产品、网络广告、社交媒体等。通过兼并专业媒体公司,为该平台提供了社交广告和用户忠诚度。

3.移动互联网应用

创建了包括网站、移动和平板产品、印刷出版物以及电视台在内的多种平台。同时提供了400多个针对iPad、iPhone、Kindle和Android等的移动应用。

4.人力资本网站CareerBuilder

CareerBuilder开拓了关键的国际市场,并有月均2200万的独立访问用户。通过收购专注于获取分析海量就业数据和劳动力市场分析的软件公司,为网站提供更加专业的处理大数据的服务。

5.出版服务

甘尼特出版服务(GPS)平台于2011年创建,2012年全面运营,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业务平台,提供用户服务、媒体素材服务(包括印刷版和数字版的图片调色、广告产品)等。

新媒体商机探索

商机1:挖掘网络广告的增长空间

网络广告已成为传统媒体进行新媒体转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商业模式。借鉴商业化新媒体的经验,网络广告主要体现在:搜索广告、门户广告、垂直广告、视频广告,在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新媒体中,又出现了区域市场广告。网络广告的最大特点是可精准确定受众并能精确计算广告效果。因此在新媒体转型中,网络广告是重点,而且需要进一步通过整合传统媒体等多种平台,深挖网络广告的增长空间。

商机2: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渐趋成熟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大环境逐渐成熟,从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到网络支付手段,再到信用评价机制,进而到活跃的物流网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市场环境。同时经过10多年的积淀发展,已经培育起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因此,电子商务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捷的网络支付使直接向最终用户收费成为可能,也因此会产生新的电商模式。类似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19楼空间、甘尼特报业集团的GDMS平台,都是很好的借鉴经验。

商机3:数字内容嫁接信息服务与文化产品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8)

数字报刊技术现状分析

1997年,北大方正推出了第一个用于报纸信息的电子报系统,陆续提供了网页、版面图和PDF及CEB版式文件等在互联网上展现报纸内容的数字化技术。10年来,报刊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创新。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发展数字报业的目标。一年来,全国报业对数字报刊和新媒体的探索与尝试可谓精彩纷呈。以下对数字报刊及新媒体应用的四类典型技术做一个简要分析:

基于版式文件的数字报刊技术 用于展现数字报刊的版式文件主要包括基于TIFF/JPEG的版面图和PDF/CEB的版面文件等版式浏览技术。这类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基于标准的数据格式,相应的浏览/阅读软件可免费下载/内置,便于应用与传播。这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原版原式”的数字报刊技术。

版式文件可以通过报纸排版或输出软件转换生成,制作方便;生成的数字报刊以文件形式在网站上,无须特殊技术平台,运营方式简单、成本很低。此外,通过集成DRM技术可以支持收费发行。但是,标准版式文件的阅读形式以版面缩放和鼠标拖动为主,与互联网的browse&click阅读模式相差较大、也有别于纸张报刊的翻阅模式,阅读体验一般;其互动技术和多媒体展现技术受版式文件格式的局限,扩展性较弱。相应地,报纸版面广告的多媒体化和替换更新比较困难,不利于数字报刊的增值运营。

基于版面图的HTML数字报刊技术2006年,以版面图导航、版面和稿件分栏显示的HTML数字报刊技术(以下简称HTML数字报刊)迅速在全国报社广泛应用。这类技术以通用的HTML格式展现数字报刊,并提供“原版原式”的版面图为基础的图片热区链接技术,点击文章区域即可阅读相应图文内容;也可以加入相应的视音频和Flash内容。因此,符合互联网的浏览习惯,便于传播。

HTML数字报刊数据量较小,且跨浏览器、跨操作系统,具有HTML网页的扩展性好、互动性强与多媒体表现力强等特点,阅读体验比较好。此外HTML数字报刊便于搜索引擎的索引和检索,检索结果可以精确定位到相应内容网页;对于数据量大的视音频、Flash数据,可以缓冲、延迟下载,先展现报纸版面的文字和图片内容,以保证网页展现的响应时间。

通过一个网站平台,就可以方便地展现以文字图片为主的HTML数字报刊,一期数字报刊的数据量也比较小,存储和带宽资源要求相对适中,运营成本可控;此外,HTML数字报刊的制作通过版面反解标引和自动转换生成HTML网页两个步骤即可实现,基于排版文件的反解和标引1~3分钟即可完成,制作成本较低。

HTML数字报刊支持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基于版面、叠和日期的付费阅读和订阅服务,可以方便地实现数字报刊的收费发行。免费的数字报刊,对数字报刊的HTML版面和文章的点击可以大大增加网站的点击量,从而提升网站的广告价值,有利于互联网免费阅读、广告营销的业务模式。

基于Flash等多媒体专有格式的离线数字报刊技术 Flash等多媒体专有格式的数字报(以下简称离线数字报刊)主要继承和应用了电子杂志技术,可利用Flash等多媒体制作技术加工报刊内容,展现形式绚丽多彩,按报纸期刊打包所有版面,提供以离线阅读为主的多媒体数字报刊,也可以提供阅读控件实现在线翻阅。

离线数字报刊的多媒体展现形式多样、支持可动和扩展,有很好的阅读体验。但是,大量的多媒体内容容易导致数据量过大,带求了阅读体验、运营与制作成本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并制约离线数字报刊的应用规模。

例如,离线数字报刊一期30~50M的数据量,使其下载和在线速度受到制约,降低了阅读体验:且带来存储空间和下数带宽等运营成本的提高。此外,制作和审核这些多媒体新闻信息内容需要相应的编辑制作团队,人力资源和静作成本较高。

与杂志不同,报纸是每天制作发行、当天阅读的大众新闻出版物,随着读者和报纸数量等运营规模的扩大,离线数字报刊的数据量(以10万人每天阅读50M数字报刊为例)将成为制约其运营规模扩大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商业模式方面,专有格式的离线多媒体数字报刊,其下载和翻阅点击不直接带来网站点击率的提升,免费发行的广告收益模式不易见效。而基于Flash的离线数字报刊需要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才能够实现付费发行,但相关技术尚未成熟。

移动数字报刊技术 移动数字报刊技术目前主要有基于电子阅读器的数字报刊(以下简杯电子报)和彩信手机报两种形式。

电子阅读器是专用电子设备,支持DRM技术,可以实现数字报刊的收费发行,订阅下载之后可以像纸张报刊一样,方便地随时随地阅读。但是,由于普及率低,目前的设备价格还比较高,因此,电子报的大规模应用需要阅读器的价格降低和普及。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因其4.8亿的广泛用户群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彩信格式的手机报发现和阅读方便,包月收费的模式已经受到用户认可,应用前景广阔。例如,中国移动包月收费的移动手机报已经拥有1000万读者。

但是,目前的彩信手机报阅读体验还需要提高,尤其是实现形式单一、信息量受限且内容统一、单词。手机报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以便在数据量和屏幕的双重限制下,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精准的内容服务。

一年来,众多报社在应用上述四类数字报刊技术的过程中,对数字报刊的运营模式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分为收费订阅、免费发行加广告营销两种。

《广州日报》HTML数字报刊已经提供了1年的免费发行服务,其数字报刊的点击量占大洋网()的62%;而《广州日报》的纸报订阅量在同期还略有提升。这一方面说明,在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符合网民浏览习惯的HTML数字报纸可以依靠品牌和内容吸引大量网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数字报刊技术促进了未订阅纸报的网民阅读数字报刊、并进而订阅纸报,是吸引网民(特别是已流失读者)回归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温州日报》、《健康报》、《中国交通报》等地方相行北类报刊,以提供有特色的区域性和专业类新 闻信息开展了收费发行服务。从国外来看,Newsstand和Newspaper Direct等网上数字报刊发行商分别发行数百份报刊,并全部采用了有偿发行数字报刊的服务模式。可见,有偿发行服务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运营模式之一。

其中,手机报作为已经成熟的收费发行服务,除中国移动之外,《人民日报》手机报、浙江手机报、《广州日报》手机报等已经形成了有稳定客户群和规模收益的手机报运营服务。

在互联网发达、二十年内纸报发行不断下滑的美国报业,《纽约时报》2006年数字运营总收入达到2.74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其中,在线广告收入增长41%。《华尔街日报》首创收费网站运营模式,网络报纸发行达80万份,收入达1.5亿美元,在线订阅已超过印刷版发行收入。这两种分属大众类与专业类的报刊采用了不同的运营模式,但都获得了成功。而日本以特有的I-mode技术实现了手机报的普及和大规模商业服务。

如果说200份数字报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数字报刊的“播种期”已经基本结束,那么,中国数字报刊的“成长期”已经到来。

这一时期,如何实现数字报刊的健康发展,即实现数字报刊业务的不断增长和持续盈利是当前在发展数字报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也是报业成功转型、实现数字报业战略的关键课题。

在报社探索数字报刊盈利模式的过程中,面临收费订阅和广告营销两种可能的运营模式,数字报刊技术又将如何发展和演变?

数字报刊的技术发展方向

简要地说,数字报刊技术将向提高生产与运营效率、降低制作与运营成本、提供更好用户体验、支持传统和数字业务的良性互动和全面发展的方向演变。可以预见:

数字报刊制作将与采编/排版系统集成,提供高效、准确和自动的数字报刊制作技术。

数字报刊广告将与报社广告系统集成,共享广告业务资源和管理技术。广告技术集成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和现实意义――当前报业每年数百亿的广告收入已经拥有广告市场的较高份额,依托纸报的广告优势实现传统报纸和数字报刊广告的互动经营,才能保证数字报刊广告营销模式的良好发展,相应地,报社将是经营数字报刊广告的主体力量。

数字报刊制作将与报社检索系统集成,快速形成历史数字报刊资源;并提供数字报刊图书馆技术,实现数字报刊的B2B营销模式,作为B2C发行的有效补充。

在线数字报刊将与网站平台整合运营。一方面,改善在线数字报刊的多媒体表现力,利用数字报刊的点击量提升网站影响力;另一方面,形成数字报刊与网站新闻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的整合互动,减少数字报刊多媒体内容制作的重复投入。

数字报刊将与移动技术充分结合,全面提升手机报阅读和运营技术。

北大方正最新研制的手机报技术,可以提供链接跳转功能的目录导读和图文混排的阅读体验。此外,还提供了全文检索、好友转发、语音朗读和书签标注等改善用户体验的阅读技术。相关技术创新将使手机报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和喜爱。

此外,改变网民的阅读习惯,提高数字报刊的影响力也是数字报刊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北大方正近期推出的“爱读爱看”数字出版平台(.cn),提供了聚合的数字报刊发行和内容服务,将提高数字报刊的公众影响力。

从数字报刊的展现形式上看,依据第一部分对现有四种数字报刊技术的特点分析和上述数字报刊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个人认为以下三种形式将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特点,相互补充,形成数字报刊发展阶段的主要盈利模式: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9)

1 传统发展模式制约了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空间

1.1 “带电作业”传播模式

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广电报业一直以来都是“带点作业”,其实也就是说,广播电视所播出的信息就是广电报采编应该具备的内容。中国广电报直到今天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样的做法仍然被使用着,就像城市广播电视报专家组在很多年来的阅评报告就有这样的表述:“广电报是一张面向家庭的视听导报,主要任务是预告和宜传介绍广电节目,承担着导听、导视职能,其读者对象是广大听众和观众。”

1.2 “一周一报”出版模式

在中国,广电报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星期为主要时间依据,“周报现象”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而得以形成的,很多人认为还不如直接称之为“周报”,其实出现这个现象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主管部门对于广播电视报的出现周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是一周出版一次,这样的话,“一周一报”的出版模式究竟可不可以成为广大读者和报社所能接受的形式呢?通过相关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读者和报社对于一周出版周期在很多时候都是不能接受的,具体原因是“第一,电视、广播的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中,在安排节目周期的时候也尽量缩短了时间,面对现在电视、广播的不断发展,一周出版一期很明显更新信息太慢,现在出现在广电报上的节目预告以及与实际播出明显有差异;第二,针对那些每天都在更新出版的晚报都市报类型的报纸,广电报除了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节目预告以外,剩下的新闻信息大部分都已经过时,因为没有新鲜的新闻信息,报纸的看点就会越来越少,读者的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第三,一周出版一期,报纸投递发行单位的成本肯定会有所增加,现在有很多广电报都是自己投资发行,报社的开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有所增加;第四,因为有太长的出版周期,很多时效性比较高的咨询和广告都在逐渐消失,就像在广电报上出现股市信息或者相关的广告相对来说就会很少,甚至没有。

2 创新发展模式是广播电视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

2.1 广电报创新发展模式离不开报业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

在时代和报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一份报纸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就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模式的创新就必须要进行。在《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有所提出,对于报业现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报业增长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转变,使城乡区域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使报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加快报纸出版业发展模式转型,为报纸出版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纸出版业在文化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会有更重大的任务需要担负,这也就要求报业的发展模式的转型一定要加快速度,这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广电报创新发展模式需要从业者转变认识更新观念

    晚报都市类报纸在中国当代报业竞争中占有主要的位置,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其实也就说明,很多的读者对于国内时政新闻和都市社会新闻的喜爱程度是最高的,在其中娱乐、生活方面的内容也是存在的,但是这一类型的内容在其中并没有占有很大比重。而如果这份都市报和晚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其中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应该涉及到。那么,广电报对于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为什么就不能全部满足呢?

    分析和研究广电报的内容和形式,都市类报纸的属性中根本没有任何涉及,但是在它其中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功能却较为显著,在其中影视娱乐和时尚生活都得到了很充分地体现,喜欢这类内容的读者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做法完全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所以,广电报从业人员的思想解放是尤为重要的,要突破传统的认识和思维观念,要不断地转变生活服务类报纸的概念,随着不断发展的市场,我们也要与之相适应,相符合。

3 广播电视报创新发展模式的方向与路径

3.1 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做新闻、影视、生活兼具的广电报

在新形势下广电报的不断发展,“带电作业”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要求,在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它会起约束的作用。当然,本文并不是利用这样的观点来取缔带点作业的属性,而是高速我们不要将这种模式作为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不然的话,在信息爆炸时代,广电报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在市场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读者喜欢看什么,广告客户需要什么,在报纸中就出现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全国有很多广电报都在改革其体制,希望以此作为机会,使自己可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参照市场取向定位报纸,同时将发展模式也确定下来。

3.2 按市场需要选择出版周期,量力而行向“一周多报”转型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分析过,读者和报社是完全不能接受周报形式的,因此,时效性在广电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体对于新闻事件都应该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广电报也应该是这样的。受众对于时效性强的新闻是相当喜欢的。为了可以将时效性增强,广电报可以选择在一周内出版两期或者三期报纸,等到条件成熟之后,就可以转变“一周一报”的模式,真实可以转变每天一报。这样的转变不能一直不实行,但是也绝对不能太着急,但是这件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站在战略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广电报的传统模式一旦开始向日报的形式转变,那么晚报的时效性优势也就不是唯一的。

参考文献

[1] 李琳. 广播电视报市场定位之我见. 运城学院学报,2005(6).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10)

6.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92页

7.侯继勇.《技术壁垒是核心》..2008年4月21日访问

12.东方网-文汇报.《中国将成“谷歌”最大研发基地》..2008年4月18日访问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3】喻国明.《传媒的“语法革命” 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4】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5】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6】陈懋.《搜索引擎营销》.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黄薇.《搜索引擎传播与盈利模式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朱瑜.《搜索引擎广告的经营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何小丽.《用户体验在搜索引擎营销策略中的作用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闫兵.《国内搜索引擎盈利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陈界伟.《面对互联网高速拐点的到来――搜索引擎的今天与明天》.科学•技术.2007年4月

【12】焦玉英,金士发.《搜索引擎的发展和盈利模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模版行业分析报告篇(11)

总书记在2010年2月3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并且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此大背景相适应,出版产业也面临着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是整个“十二五”规划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也是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主线。因此,作为《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全书核心部分的主报告把基调定为“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出版业”,并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对出版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据介绍,主报告总结了2010年我国出版业在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呈现出的由单纯追求GDP增长向注重扩大规模与注重传播文化相结合转变,由事业与产业混合发展向事业与产业联动发展转变,由分散式发展向集团化、集群化发展转变,由产品运作向产品运作与资本运作相结合转变,由传统出版向传统出版的升级与数字出版转变,由国有出版单位垄断向国有、民营相互合作竞争发展转变,由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等七大转变。这也正是年度出版业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