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7 01:17:35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1)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4)01―0093―06

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产生一股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热潮。在服务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强调服务者知识技能与社区真实需要的“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S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The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和1993年颁布的《国家服务信任法案》(The NationalService Trust Act of 1993)的支持下,服务学习从教育的边缘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成为改善高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近年来,服务学习从美国扩展到澳大利亚、南非、北美、西欧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成为国际性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由大学、社区组织和各种协会共同组成的服务学习中心不断发展,为高校把有效的服务和学习连接起来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服务学习的概念界定

1967年,罗伯特・西格蒙(Robert Sigmon)和威廉・拉姆斯(William Ramsey)在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服务学习”这一词语。这标志着服务学习这种沟通课程学习和社区服务的教育现象正式诞生。事实上,服务学习的实践探索在这一词语诞生前就已存在。服务学习是经验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服务学习以约翰・杜威的经验教育理论和大卫・科尔伯的经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弊端以及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公民责任感与适应社会所需技能等问题而逐步形成与发展。

近年来,由美国高校、社区组织和各种协会共同组成的服务学习中心不断发展,服务学习强调道德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培养,它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有关服务学习的文献资料来看,因为研究者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哲学观不同,对服务学习的定位会有所不同。服务学习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对服务学习的定位也不同。有人认为服务学习是一种教育模式,有人认为服务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有人认为服务学习是一种教育理论。因此,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学者们普遍认同的关于“服务学习”的定义。简・肯德尔(Jane Kendall)在《服务与学习的结合》(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一书中列举出147个描述服务学习的定义,可以说明不同的人对服务学习的定位和看法都不相同。虽然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对服务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存在分歧,但都一致认同服务学习具有不同于志愿者服务(Voluntary Service)、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和慈善活动(Charity)的独有特征。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把服务学习定义为:“服务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服务必须满足社区的真正需要,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社区相互协调,帮助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它应该融入学生的学术课程并增强学术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时间来反思服务经验。”校园联盟把服务学习定义为:“服务学习是把社区服务和理论指导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批判性、反思性思考和公民责任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的服务学习突出社区的需要,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公民责任意识。美国国家青少年委员会将服务学习形象地描述为:组织学生沿着河岸收集垃圾称为“服务”;学生坐在实验室里利用显微镜研究水样称为“学习”;学生根据水质量标准分析从当地取回的水样,记录分析结论,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当地污染处理部门,并反思这些分析结论可能对未来的环境和人类行为产生的影响,这一过程称为“服务学习”。

综合以上不同研究机构和个人对服务学习的定义,可以这样概括服务学习:服务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把学校和社区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运用其在学校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满足社区的真实需要,同时通过服务学习过程中对服务的深刻反思,既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沟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服务学习的实施原则与步骤

在服务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服务学习的成效有所不同。为了保证服务学习过程中服务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研究人员、组织、协会和高校探讨了服务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实施的原则和步骤,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服务学习实施方案。

(一)服务学习的实施原则

杰弗里・霍华德(Jeffrey Howard)在《服务学习教师案例手册》中提出服务学习的实施原则,具体内容包含十个方面。

其一,学分强调学习质量而不是服务质量。这一原则是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对如何评价学生服务存在困惑和社区评价应占总成绩多大比重等问题提出来的。传统的课程评价理论认为,学分和成绩是建立在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并由导师负责测量,形式可以是考试、课外研究,也可以是课堂讨论情况。而对于服务学习的评价,可以从传统评价理论角度进行,也可以从社区服务角度进行,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服务学习理论课程的学分是说明学生的学业情况的,给予学分不是为了说明学生在服务中的表现。只有当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结合在一起时,学分才被用于反映学业情况和社区服务。学生的成绩反映的是学习质量而非服务质量。

其二,不能放松学术要求。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不仅要精通传统学科的知识,而且要学会从服务经验中学习,同时要把服务中的学习与跨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传统的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服务学习课程则要求学生同时实现学术要求和个人学习目标。

其三,制定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服务学习。”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所有课程的责任,因而服务学习课程建立学习目标是必须的,并存在很多优势。例如,以社区为服务学习的环境,增加了实现学习目标的筹码。

其四,确定选择服务学习基地的标准。在符合标准的服务学习基地中学习,学生能从其服务经验中学到更多东西,更有可能实现学习目标。选择服务学习基地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服务学习基地必须体现不同的课程内容。例如,关于流浪汉的研究主题,收容所和救济站适合作为服务学习的基地,而医院就不能成为服务学习的基地。第二,服务学习基地必须确保服务活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服务学习基地必须让学生在服务期间扮演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服务角色。第四,必须签订实现社区真实需要的服务学习计划。

其五,建立服务学习的教育机制。服务学习课程必须利用学生的服务经验作为评价学生成绩和个人学习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因此,服务学习策略必须能够让学生从服务经验中学习,并让学生实现个人学习目标。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是确定服务学习教育机制的前提条件。服务学习应涉及批判性反思、分析和运用服务经验,学习活动中必须有精细的思考以加强经验和学科知识学习的结合。学习活动形式包括课堂讨论、日常表现和总结论文等。

其六,帮助学生学会从服务学习中总结经验。大部分学生不擅长总结经验,缺乏赋予经验更大的意义以及将经验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在服务方面所需的技能培训,也可以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服务学习的内在本质。在服务学习的反思和评价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身的服务经验进行总结,从经验中提炼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与课堂知识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七,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在社区学习与课堂学习中角色的差异。课堂和社区是不同的学习环境,两者都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学习者角色。通常来说,课堂提供较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往往扮演被动学习者的角色。相反,社区服务活动提供较低水平的教学指导,学生扮演的大多是主动学习者的角色。因此,要塑造在两种学习环境下学生角色相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在社区学习与课堂学习中角色的差异。一种解决办法是在服务社区的活动中提供较高水平的指导;另一种解决办法是重塑传统课堂的学生观,把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来看待。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一种办法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首先,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服务学习所要培养的积极的公民参与是一致的。其次,学生将从社区中学到的知识带回课堂,这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学习。最后,从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如果有机会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学生将加深对课程材料的理解。

其八,重新审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论学生扮演的角色是积极学习者还是被动学习者,参加服务学习的学生都会从他们的服务经验中习得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学生带着新的知识和挑战回到课堂,这迫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仅仅作为课堂解说者角色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传递信息来教学,也应该在教学方式、指导方针等方面来改进教学。

其九,做好应对学生学习结果上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准备。学习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成绩,这同样适用于服务学习课程。在传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下学习的。在服务学习中,不同的服务经验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角色使得学生学习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即使有同样的表现和同样的阅历,但是学生课堂讨论的内容是难以预测的,学生论文的内容更不会一样。因此,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论文和表现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其十,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学习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公民教育是服务学习课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服务学习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社会公共方向设计课程比从个人学习方向设计课程更有利于实现目标。服务学习指导者必须采用能够实现和增强公民教育的学习方法,实现从个体荣誉感到集体荣誉感的转变,以及从教师主导的评价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转变。

服务学习的实施原则是服务学习过程的指导思想,成为服务学习过程中高校和社区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在服务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必须贯彻实施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服务学习的实施步骤

根据服务学习的定义,在遵守服务学习实施原则的前提下,高校服务学习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准备、行动、反思、庆祝、评价等步骤。

1.准备(Preparation)

准备阶段的工作应该包括:确定社区的真正需要;选择和制定社区服务的详细方案;争取社区成员的适当援助;提供指导服务活动的区域服务实用手册和学生培训详细方案。社区成员、教师和学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社区成员的任务包括:与教师、学生一起制定一份详细的服务学习活动计划和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帮助确定学生参加服务性活动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准备帮助培训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制定服务学习活动的时间安排表;监督学生的服务过程。教师的任务包括:获得一本教师学习和服务手册;联系服务学习中心,获取开展服务活动的信息;联系社区成员,讨论服务活动的计划和目标,确保服务活动和课程的兼容性;向学生说明服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应对措施,对学生进行服务活动前的知识技能教育和训练。学生的任务包括:做好角色准备;与教师及社区成员共同讨论服务活动的职责、目标、时间安排;接受服务活动所需技能的专门培训。

2.行动(Action)

行动就是开展服务活动。服务首先要有意义,必须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在给学生主动权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监督。服务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服务学习应该是有价值的、意味深长的;服务学习应该与课程目标有显而易见的联系;学生应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到服务学习中;服务学习过程应该包含适当的监督和评价。社区成员、教师和学生分工如下:(1)社区成员:提供课程以外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培训,确保学生有参加服务学习活动的资格;关心学生的需要、利益和责任感问题;监督学生的服务活动,制定评价学生服务学习的标准。(2)教师:保持与社区的联系;确保在服务学习活动中运用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参与服务学习活动提供课程方面的指导。(3)学生:确保服务学习活动有意义且符合自己的学习目的;遵守规章制度或指导方针;具有责任感;遵守时间安排表,如果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完成服务学习的任务或者需要调整时间,要及时通知社区成员和教师;尽可能发挥创造性。

3.反思(Reflection)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服务中获得的信息与观念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学生分析概念、评价经验、形成观念,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灵活地开展服务。反思活动包括讨论、撰写心得、艺术表现、报告等形式。反思为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服务学习经验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深入了解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机会。反思也为学科知识学习与服务活动相结合开辟了新的途径。反思不仅是服务学习过程的第三阶段,而且应该是服务学习各个阶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成员、教师和学生分工如下:(1)社区成员:创造有利于反思进行的氛围,让学生得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有效反思的必要条件;在反思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反思场所的布置中注意将座位安排成圆形,以利于互动;协助教师进行反思活动的安排。(2)教师:确定反思作为服务学习构成部分的必要性;与服务学习中心交流学生反思的成果或提出反思的初步意见;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服务经验并在自己的总结论文中体现出来;反思这一次服务学习活动的经验。(3)学生:思考和运用在服务学习和课程理论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技能;认真思考确立的目标和达到的目标;回忆服务学习活动之前预想的结果。

4.庆祝(Celebration)

庆祝活动包括:媒体的特别报道;与服务对象的联欢;连续展出服务的计划;召开全校大会,颁发荣誉证书;举办晚会或舞会等。这一阶段旨在认可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做出的贡献,通过认可各方的努力使服务学习成为一段有价值的经历。

5.评价(Evaluation)

评价应该贯穿服务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应该只被视为服务学习的最后阶段。评价应该服务于若干目的,包括:运用总绪性评价方法,评价服务学习活动对学生、教师、合作伙伴、高校和社区的影响;评价学生的表现;结合其他服务学习活动的数据信息来评价服务学习的影响;为设计未来的服务学习活动收集资料。

三、服务学习的特征

服务学习要求把服务经验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必须参与由学校和社区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的服务。服务学习的闪光点在于它对社区、国家和全球需要的重视。服务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满足社区的真实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确定社区需要的方法。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社区需要的基础上,才会积极参与满足社区需要的服务。学生所要解决的社区问题是综合的,包括住房、种族、环保、选举等。社区的真实需要是连接学校和社区的桥梁。通过服务学习,社区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真正的需要。学校通过服务学习,为学生运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区提供了机会,真正达到了学校和社区的双赢。

其二,融入并增强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成为高校的一门实践课程,它把社区服务经验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运用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学校和社区的需要。学生通过反思服务经验,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科课程的实施。

其三,学校与社区相互协调。学生必须理解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同时要认识到学校与社区之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学生与社区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实施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从而满足学校和社区的需要。学校和社区间互相协作,教师、管理者、学生和社区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被服务的社区与提供服务的学校、学生一起确定目标,一起决定服务活动的开展方式。服务学习承认学校与社区双方的需求都很重要,并通过资源共享来共谋双方的发展。

其四,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学生通过参与实现社区需要和改进社区生活质量的服务学习来培养自己的公民责任感。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进入社会,了解自己作为社会或社区成员应该承担的义务。服务学习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其五,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时间来反思服务经验。反思是整合新旧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反思,学生会不断地产生“为什么”的疑问,这有助于他们反思服务学习的意义、加强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反思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个人发展和公民养成。反思是服务学习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学校和社区必须为学生提供用于反思的固定时间。反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讨论、撰写心得、学术报告等。

满足社区的真实需要、学校与社区相互协调以及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三个方面体现了社区、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互惠关系。互惠是服务学习最本质的特征。互惠是服务学习关系网络中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这种互惠关系避免了像慈善活动那样传统的单向给予的倾向。

四、借鉴与启示

(一)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作用

服务学习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它是美国高校进行公民教育的新途径,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对学生、高校和社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1.对学生的影响

服务学习如果真正适应了社区的需要并且有较完善的计划、实施与反思,那么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果。第一,服务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服务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社区服务,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服务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信任别人并获得别人的信任。当学生参与到服务学习中,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交往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二,服务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服务学习,学生到社区去关怀弱势群体,从真实情境中体验到住房、贫穷、健康、公平、正义、民主等问题。通过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转变为积极奉献的社区成员和公民。第三,服务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高校和社区之间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而参与社区服务有利于学生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准备。

2.对高校的影响

服务学习有利于学生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更少违反纪律,有更高的出勤率和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其“自我概念”和“学校生活质量”量表的得分也明显高于未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服务学习有利于教师之间关系的发展,增加了教师之间合作的机会。学生在社区里服务,不仅代表了自己,也代表了学校,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服务学习也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相处更加融洽,彼此更加尊重。

3.对社区的影响

学生进行的服务活动是多样的,但必须遵守如下基本条件:服务必须是真实的,它必须能够满足学校与社区的真实需要;服务的成果应该是能够被社区成员看到并被认可的。满足社区需要,促进社区发展,是服务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服务活动解决了社区的一些现实问题,其中有社区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也有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区的发展。学生到社区开展服务,在学校与社区之间形成积极的联系,使社区有机会从高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区的协调与合作。同时,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社区中成长,通过服务社区来逐渐理解社区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社区未来的积极成员。

(二)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近年来,服务学习在高校教师教育的推进、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公民教育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越来越突出的贡献。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地发展和充实。服务学习作为美国高校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1.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实习的启示

在学生实践活动方面,服务学习既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又强调社区的需要,通过学校与社区精心组织的服务活动,实现高校、社区与学生共同获益。特别是在高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方面,服务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及其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教育资源短缺、学生学业水准下降等问题逐渐突出。高校为学生锻炼自己、施展才能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实践机会,但却仍然存在着实践机会不均衡、实践目的不明确、理论准备不足、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相脱节等问题。服务学习对于解决美国高校学生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运用服务学习的特征、实施原则与步骤改进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管理,设计科学的社会实践方案和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围绕社会及社区存在的问题,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在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要作好学生的知识技能培训以及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案等工作,让学生真正从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育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过程中培养师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培养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新任教师的从教适应期。但是,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只是帮助学校完成任务,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反思,难以很好地巩同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从而形成实习单位单方受益的局面。有的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师范生的实际实习情况与预定目标严重背离。我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可以借鉴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实施原则与步骤,使职前教师教育的实习目标明确,真正发挥教育实习的作用,让师范生、高校和实习单位三方共同获益。

2.对高校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的启示

美国高校在开展服务学习的过程中与社区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地利用了社区的资源为培养学生服务。在服务学习过程中还涉及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与服务学习巾心,高校也加强了与这些机构的联系,有效地利用与整合了社会教育资源。

我国高校较少与周边的社区建立联系,只有少数的产学研项目才涉及研究机构、社区和企业。高校难以独自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不能让高校成为教育领域的“独立王国”。要发挥周围社区的作用,加强高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54-02

1995年,美国教育部长理查德・赖利(Richard Riley)在一次公众讲话中指出,“服务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完成学业的动机”。“在1999年全美服务学习会议上,来自中小学、大学、国家、州和地方政府、公共和非盈利机构的人员一致认为服务学习适合于各阶段教育的学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在美国教师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而言,服务学习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阐述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

“服务学习”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董事会(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于1963年提出的。在美国,对服务学习的认识不统一。如1993年美国国家服务法案界定服务学习为一种方法:“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满足社区的需要,需要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与学生的课程学习整合,为学生提供思考、讨论或写自己的服务活动以及所看到的事情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通过学生到社区的学习促进课程学习,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m1999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将服务学习界定为“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它统合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这种服务必须配合学科或课程而安排;有清楚叙述的学习目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探讨社区真正的需要,通过定期安排的反思活动或批判分析活动,例如课堂讨论、发表或指导写作等帮助学生学习”。尽管对服务学习的界定不统一,但也有共识,一般认为,“服务学习主要包括主动参与、认真组织的服务活动、关注社区的需要、学校和社区协调与合作、与课程整合、反思、有机会运用技能和知识、增加学习的机会、培养对他人的关爱情感等成分”。

服务学习经常被认为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教育理念,服务学习反映了教育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民主社会的公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服务学习经常与课程整合,即满足社区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教育实习有所不同,社区服务是学生给个体、组织和社会提供服务,侧重服务,主要有利于社会。教育实习重在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服务学习包含社区服务和教育实习,对社会和学生都有益。当社区服务、课程与反思有联系时,社区服务就可成为服务学习。

二、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

1.服务学习是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必不可少的部分

幼儿教师教育中常见的服务学习方式就是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南卡罗莱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hna)的服务学习已经成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方案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教学实习的一部分。学生的服务学习开始于第一门普通教育课程,所有的教育专业都要学习普通教育课程。“最初的服务学习就是学生在社区里与无家可归儿童互动、在附近的中心提供帮助,指导儿童、或者参与一些类似的由社区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幼儿教师教育的学生还有两个其他的服务学习地方――个是去幼儿班级,另一个是对3岁、4岁、5岁儿童开展一对一服务。在教学实习中,让学生设计和实施服务学习方案。“服务学习包括准备、服务、反思和庆贺环节”。准备在服务学习前和中间,有上课、讨论、阅读相关的学习活动,以便具备一定的知识更好地开展服务活动。服务活动有直接、面对面的服务,也有间接的服务。反思是重要的环节,一般学生每次服务活动都要有反思,反思关于自己的成长、问题和想法等。反思一般在学期中间或完成服务活动后,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有儿童的进步。此服务学习使刚开始专业发展旅程的新生能走出校园,进行体验和教育,拓宽了对儿童的认识,培养了社会参与和服务以及民主的意识。

2.将服务学习纳入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中

有的学校将服务学习纳入到课程学习中,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如“服务学习在纽约州北部的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中实施,在各种情境中开展,选择适合儿童、家庭和社区的策略与方法,课程需要15~20小时的实习,通过服务学习方案来完成”。服务学习方案分三个阶段:计划、实施和反思。“计划阶段给学生介绍服务学习的概念、服务学习的要求、评估当地的需要,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实施阶段就是实施各种服务学习方案,与领导技能发展有关。如公共政策/辩论论技能、管理技能和其他教育技能;反思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工具,评价教学和领导技能的有效性”。此服务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中的课后服务学习相当普遍,要求学生课后去儿童教育中心、幼儿园开展服务学习,并有课时的要求,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凯文・斯维克(Kevin J.Swick)通过学生的课后服务学习的反思案例发现:“服务学习丰富了学生对真实情境中关爱的理解;使学生在与孩子和成人的互动中培养能力和关爱品质;学生能够反思具体的服务经验对他们的职业和个体成长的意义。”

3.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

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方式并不多见,但仍有实践。如维基等人(Viekie et al.)探讨了美国一所大学将服务学习与幼儿教师教育整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幼儿教师教育的教师把服务学习的教育方法教给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学生通过服务学习方案的实施,把服务学习的理念传给儿童。儿童通过社区服务把服务学习理念传给其他儿童”。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学生们要设计服务学习方案并在幼儿园或一年级课堂实施。学生设计的方案有春季方案和秋季方案。春季方案分为三类主题,分别是污染、园艺和写信。污染主题包括“认识海龟/海牛”“注意、请不要污染”“课堂上的回收利用,学校大扫除”;园艺主题包括“母亲,父亲节”“美化校园”“美化地球”;写信主题包括“给部队写信”“给长辈写信”“给政府官员写信”“给家庭写信”“给其他班级写信”。秋季方案分为“写信”“为不幸的人们开展社区服务”和“环境意识”三个主题。写信主题包括“给农民写信”“给部队写信”“给当地退伍军人写信”;社区服务主题包括“为不幸的人们的社区服务包括罐装食品募捐活动”“为遭遇飓风的人们的帮扶活动――钱、食物和学习用品”“为医院里的儿童提供帮助”“为癌症患者的服务”;环境意识主题包括给“小鸟喂食”“认识和画蝙蝠”“用废旧品制作艺术品”。这些方案都强调社区和环境意识。结果发现服务学习方案给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学习机会,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是一种建构主义方式的教学途径。

三、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启示

1.引入服务学习理念并探索服务学习体系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服务学习的理念较为熟悉,在实践中也有探索,如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行政能力工作坊”、南开大学的“服务学习”课程、汕头大学的“医疗扶贫体验行动”、云南大学的“与课程相结合的服务学习模式”,这些服务学习的实践不是针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在我国幼儿教师教育领域,服务学习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教育理念。美国关于幼儿教师教育中服务学习的已有研究表明:服务学习是“教师、学生、社区和学校获得新的达到目标的方法,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共同发展”。我国学者张华认为,服务学习“有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养成公民责任感和健全个性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并认为它是“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academic study)的整合,即把“学会服务”(learn to serve)和“在服务中学习”(serve to learn)两种行为整合起来,把“为了培养更好的学生”和“为了培养更好的公民”两种目的整合起来。因此,将服务学习理念引入到幼儿教师教育中,并开展实践和探索,对幼儿教师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的幼儿教师教育,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采用服务学习与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或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方式,以统一组织或课后服务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2.重视教育实践中的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3)

1995年,美国教育部长理查德·赖利(Richard Riley)在一次公众讲话中指出,“服务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完成学业的动机”。“在1999年全美服务学习会议上,来自中小学、大学、国家、州和地方政府、公共和非盈利机构的人员一致认为服务学习适合于各阶段教育的学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在美国教师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而言,服务学习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阐述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

“服务学习”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董事会(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于1963年提出的。在美国,对服务学习的认识不统一。如1993年美国国家服务法案界定服务学习为一种方法:“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满足社区的需要,需要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与学生的课程学习整合,为学生提供思考、讨论或写自己的服务活动以及所看到的事情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通过学生到社区的学习促进课程学习,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m1999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将服务学习界定为“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它统合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这种服务必须配合学科或课程而安排;有清楚叙述的学习目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探讨社区真正的需要,通过定期安排的反思活动或批判分析活动,例如课堂讨论、发表或指导写作等帮助学生学习”。尽管对服务学习的界定不统一,但也有共识,一般认为,“服务学习主要包括主动参与、认真组织的服务活动、关注社区的需要、学校和社区协调与合作、与课程整合、反思、有机会运用技能和知识、增加学习的机会、培养对他人的关爱情感等成分”。

服务学习经常被认为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教育理念,服务学习反映了教育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民主社会的公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服务学习经常与课程整合,即满足社区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教育实习有所不同,社区服务是学生给个体、组织和社会提供服务,侧重服务,主要有利于社会。教育实习重在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服务学习包含社区服务和教育实习,对社会和学生都有益。当社区服务、课程与反思有联系时,社区服务就可成为服务学习。

二、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

1.服务学习是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必不可少的部分

幼儿教师教育中常见的服务学习方式就是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南卡罗莱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hna)的服务学习已经成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方案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教学实习的一部分。学生的服务学习开始于第一门普通教育课程,所有的教育专业都要学习普通教育课程。“最初的服务学习就是学生在社区里与无家可归儿童互动、在附近的中心提供帮助,指导儿童、或者参与一些类似的由社区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幼儿教师教育的学生还有两个其他的服务学习地方——个是去幼儿班级,另一个是对3岁、4岁、5岁儿童开展一对一服务。在教学实习中,让学生设计和实施服务学习方案。“服务学习包括准备、服务、反思和庆贺环节”。准备在服务学习前和中间,有上课、讨论、阅读相关的学习活动,以便具备一定的知识更好地开展服务活动。服务活动有直接、面对面的服务,也有间接的服务。反思是重要的环节,一般学生每次服务活动都要有反思,反思关于自己的成长、问题和想法等。反思一般在学期中间或完成服务活动后,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有儿童的进步。此服务学习使刚开始专业发展旅程的新生能走出校园,进行体验和教育,拓宽了对儿童的认识,培养了社会参与和服务以及民主的意识。

2.将服务学习纳入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中

有的学校将服务学习纳入到课程学习中,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如“服务学习在纽约州北部的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中实施,在各种情境中开展,选择适合儿童、家庭和社区的策略与方法,课程需要15~20小时的实习,通过服务学习方案来完成”。服务学习方案分三个阶段:计划、实施和反思。“计划阶段给学生介绍服务学习的概念、服务学习的要求、评估当地的需要,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实施阶段就是实施各种服务学习方案,与领导技能发展有关。如公共政策/辩论论技能、管理技能和其他教育技能;反思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工具,评价教学和领导技能的有效性”。此服务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中的课后服务学习相当普遍,要求学生课后去儿童教育中心、幼儿园开展服务学习,并有课时的要求,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凯文·斯维克(Kevin J.Swick)通过学生的课后服务学习的反思案例发现:“服务学习丰富了学生对真实情境中关爱的理解;使学生在与孩子和成人的互动中培养能力和关爱品质;学生能够反思具体的服务经验对他们的职业和个体成长的意义。”

3.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

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方式并不多见,但仍有实践。如维基等人(Viekie et al.)探讨了美国一所大学将服务学习与幼儿教师教育整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幼儿教师教育的教师把服务学习的教育方法教给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学生通过服务学习方案的实施,把服务学习的理念传给儿童。儿童通过社区服务把服务学习理念传给其他儿童”。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学生们要设计服务学习方案并在幼儿园或一年级课堂实施。学生设计的方案有春季方案和秋季方案。春季方案分为三类主题,分别是污染、园艺和写信。污染主题包括“认识海龟/海牛”“注意、请不要污染”“课堂上的回收利用,学校大扫除”;园艺主题包括“母亲,父亲节”“美化校园”“美化地球”;写信主题包括“给部队写信”“给长辈写信”“给政府官员写信”“给家庭写信”“给其他班级写信”。秋季方案分为“写信”“为不幸的人们开展社区服务”和“环境意识”三个主题。写信主题包括“给农民写信”“给部队写信”“给当地退伍军人写信”;社区服务主题包括“为不幸的人们的社区服务包括罐装食品募捐活动”“为遭遇飓风的人们的帮扶活动——钱、食物和学习用品”“为医院里的儿童提供帮助”“为癌症患者的服务”;环境意识主题包括给“小鸟喂食”“认识和画蝙蝠”“用废旧品制作艺术品”。这些方案都强调社区和环境意识。结果发现服务学习方案给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学习机会,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是一种建构主义方式的教学途径。

三、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启示

1.引入服务学习理念并探索服务学习体系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服务学习的理念较为熟悉,在实践中也有探索,如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行政能力工作坊”、南开大学的“服务学习”课程、汕头大学的“医疗扶贫体验行动”、云南大学的“与课程相结合的服务学习模式”,这些服务学习的实践不是针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在我国幼儿教师教育领域,服务学习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教育理念。美国关于幼儿教师教育中服务学习的已有研究表明:服务学习是“教师、学生、社区和学校获得新的达到目标的方法,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共同发展”。我国学者张华认为,服务学习“有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养成公民责任感和健全个性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并认为它是“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academic study)的整合,即把“学会服务”(learn to serve)和“在服务中学习”(serve to learn)两种行为整合起来,把“为了培养更好的学生”和“为了培养更好的公民”两种目的整合起来。因此,将服务学习理念引入到幼儿教师教育中,并开展实践和探索,对幼儿教师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的幼儿教师教育,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采用服务学习与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或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方式,以统一组织或课后服务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2.重视教育实践中的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4)

一是要以大局为重,反对自由散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一个步调,保持一种声音,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干事创业的话不说,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令行禁止。坚决反对不顾大局,部门主义、个人主义严重,为了部门和个人利益无视发展全局的倾向;坚决纠正少数干部存在的自我膨胀、目无组织、无视纪律的现象;坚决打击传播流言蜚语,制造散布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稳定、不利于发展言论的行为。

二是坚持创先争优,反对不思进取。教育工作者要崇尚埋头苦干、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倡导一往直前、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自觉树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创先争优的意识,在工作中比为全市项目建设的贡献大小,比工作境界、工作标准的高低,比是不是忠于职守、用心用力。要认真解决思想上存在的萎靡不振、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坚决反对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个人利益为先。

三是坚持狠抓落实,反对作风漂浮。坚持“务实、高效、精细、一流”的工作标准,尽心竭力,少说多干。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于负责,敢于担当,要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当师生的“服务员”,做群众的“贴心人”。坚决反对作风漂浮、敷衍塞责,反对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形式主义;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的歪风。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5)

现今德育课程改革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德育新课程的改革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培育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帮助大学生立志、树德和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课程作为平台联结学校和社会生活,使得经验和结构性知识的整合要求被强化,这也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深刻影响着学校道德教育理念的改造,而且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产生有力的冲击。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方法来配合完成整体教学,而服务性学习正是一种通过社区服务来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其本质内容是社会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各种活动,通过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以塑造学生个人的社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这对德育的扩充学习是有益的。

服务性学习内涵

服务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是一种在行动和反思过程中进行的经验性学习,它将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已成为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重点之一。1996年,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 Rifkin)声称,21世纪“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反思和互惠是服务学习的关键概念,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在其系列丛书《学科中的服务性学习》中,给服务性学习下的定义是:“服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服务要满足社区的需要,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社区协调安排,帮助形成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它必须与学生的学术课程整合,强化学术课程,并安排结构性的时间让学生来反思服务经验”。

总而言之,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增强了学生的公民参与度。同时,服务性学习不用打破学习的严密性和学科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满足人类以及社区活动的需要,并从建构性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非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角色,拓展知识来源,将课堂讲授转变成为非集中行动,并以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打破通常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出新的学习资源。

服务性学习的特点

服务性学习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学术课程,社会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由学生自己参与社会服务过程、运用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产生真实有形的成果。服务性学习也是一种主客体互惠性的学习,学生通过服务学习观察问题,从而在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中,获得机会认识社会、拓展技能、培养信心去认真思考问题和提高解决的能力,担负起社会责任。

协作性。所谓协作性即双方是平等、互利的一种关系,双方一起分享责任、权力,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经深思熟虑地组织的服务性实验活动,帮助别人,让自己和与他人“签订爱心合约”,建立起相互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学生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互补性。彼此既是教导者也是学习者,双方相互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直接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学校通过社会服务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既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又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学习性。服务学习与传统服务最大的不同,乃在于其强调学习与服务的连结,透过服务的具体体验性反思,以提高学生思想与行动、理论与经验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习目标。这些带来新认识的内涵价值的服务不仅意味着与他人分享、以利他人,而且是继续学习,学习与运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服务性学习活动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学识水平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观察事物的视角大为开阔,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以往深刻,此间的感受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很新鲜,这是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少有的体验。

服务性学习蕴涵的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于作为德育价值主体的社会、个人的德性需要的满足与否、促进与否的关系。德育价值主要反映的是德育活动的属性、功能与德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社会、个人对德行的需要来决定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的。德育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更有人的尊严,进而使其人格更高尚,真正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发展知识和进取的态度,要求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技能,提高个人的成长,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服务性学习可以将服务整合到学校德育课程内,通过提供固定时间,促使学生思考、讨论或记录下有关他们的实际服务活动,以及在真实服务活动期间的见闻。开展服务性学习,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使学生掌握促进人格发展的积极价值,推动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完善人格。这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其深层次意义上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这些无不体现着独特的德育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服务性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通过直接服务活动,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考技能和知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心理、生活技能、社会需要和资源、公民责任、职业选择及人的多样性等。服务性学习活跃了正规学习,开发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服务学习与传统服务最大不同,乃在其强调学习与服务的连结。服务性学习课程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透过服务的具体经验反思,来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人们经由具体经验接触,透过反思去观察、体会自己实际经验,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能力和知识的自我认识,而且认识到他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帮助同学们产生对学习的渴望,由反思中悟出新的原理、观念,将新观念应用到新的具体实践中去。

(二)提高认知水平

服务性学习的另外一个效能是增加学生对校园外部世界的认知,包括校园外面的社会、居民和他们先前没有接触到的观念。服务性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生活,让一种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整合价值观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使过去孤立封闭在学校和课堂的道德教育变成一种全面开放的道德教育。服务性学习影响了他们看待社会和世界的方式,而这通常会涉及到对他们原先持有的观念批判。比如“好八连”的共建服务活动,每月二十日风雨无阻的为民服务,同学们为“好八连”战士们“无私为人民服务、不计较得失”的精神所感动,这一活动本身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而服务性学习又将这一课题中外显的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加以内化,使其成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自觉需求,实现了道德认知到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转化,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

服务性学习使学生的目光由课本转向世界,由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学生通过寒暑假、每月、每周在学校、社区及其他机构服务,找到了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在社会范围内自己应负起更大责任的意义。服务性学习强调让参与服务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现实社会,学生为学习将承担更大责任,使他们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去关注社会热点,如生态环境问题等,促进个人价值观、信念、自尊、自信、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2006年上海商学院举办了“明日商界之星”的评选活动,在结项的学生课题中,就有许多如“关于洋打工的劳动维权”、“保健品的过度包装”、“失地青年的现实问题”等比较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课题。服务性学习通过将学校所教授的东西延伸到社会,藉此帮助培育学生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学生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际行动中,想得多了,思考能力提高了;反省多了,自我得到了提升;实践多了,加深了对生活的了解;关注多了,才会用心去体谅社会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群体,增加保护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培育团队精神

服务性学习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在小组内,各人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的作用,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服务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会人际关系合作的过程。团队合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信任,如果一个组织缺乏信任,伙伴关系就会破裂,反之,诚实的沟通和开放的态度会促进团队的合作。在上海商学院组织的房产调查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体会到,在决定做某项工作时,大家往往会有意见不统一,而在这个从不统一到统一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少数服从多数,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尊重,学会了容忍不同观点并接受其他意见,包括批评。在外出调查中,课题组成员相互帮助,遇事同商量,同学之间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在这样一种相互学习、交流、切磋、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形成了团结、合作、严谨、锲而不舍的创造性人格。

(五)提升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服务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与服务的同时进行和二者之间的双向协调的关系。在整个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把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帮助需要照顾的人,以知识服务他人,又从服务中不断学习,而且这些对于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同学们除了学习如何运用学识去服务群众,也在向其服务的对象学习社群相处的态度和民间生活的智慧,参考他们的视角与经验。通过服务性学习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体会到作为社会上的一份子,更有责任去了解和关注更多社会上的人和事,从而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综上,服务性学习与德育相互交叉、相互涵盖,几乎所有的服务性学习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要重视服务性学习内含的德育价值,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德育贯穿于服务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道德准则的内化和升华,以实现服务性学习的德育价值,达到塑造人格、完善德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6)

现今德育课程改革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德育新课程的改革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培育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帮助大学生立志、树德和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课程作为平结学校和社会生活,使得经验和结构性知识的整合要求被强化,这也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深刻影响着学校道德教育理念的改造,而且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产生有力的冲击。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方法来配合完成整体教学,而服务性学习正是一种通过社区服务来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其本质内容是社会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各种活动,通过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以塑造学生个人的社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这对德育的扩充学习是有益的。

服务性学习内涵

服务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是一种在行动和反思过程中进行的经验性学习,它将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已成为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重点之一。1996年,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Rifkin)声称,21世纪“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反思和互惠是服务学习的关键概念,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HigherEducation)在其系列丛书《学科中的服务性学习》中,给服务性学习下的定义是:“服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服务要满足社区的需要,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社区协调安排,帮助形成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它必须与学生的学术课程整合,强化学术课程,并安排结构性的时间让学生来反思服务经验”。

总而言之,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增强了学生的公民参与度。同时,服务性学习不用打破学习的严密性和学科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满足人类以及社区活动的需要,并从建构性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非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角色,拓展知识来源,将课堂讲授转变成为非集中行动,并以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打破通常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出新的学习资源。

服务性学习的特点

服务性学习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学术课程,社会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由学生自己参与社会服务过程、运用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产生真实有形的成果。服务性学习也是一种主客体互惠性的学习,学生通过服务学习观察问题,从而在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中,获得机会认识社会、拓展技能、培养信心去认真思考问题和提高解决的能力,担负起社会责任。

协作性。所谓协作性即双方是平等、互利的一种关系,双方一起分享责任、权力,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经深思熟虑地组织的服务性实验活动,帮助别人,让自己和与他人“签订爱心合约”,建立起相互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学生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互补性。彼此既是教导者也是学习者,双方相互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直接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学校通过社会服务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既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又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学习性。服务学习与传统服务最大的不同,乃在于其强调学习与服务的连结,透过服务的具体体验性反思,以提高学生思想与行动、理论与经验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习目标。这些带来新认识的内涵价值的服务不仅意味着与他人分享、以利他人,而且是继续学习,学习与运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服务性学习活动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学识水平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观察事物的视角大为开阔,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以往深刻,此间的感受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很新鲜,这是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少有的体验。

服务性学习蕴涵的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于作为德育价值主体的社会、个人的德性需要的满足与否、促进与否的关系。德育价值主要反映的是德育活动的属性、功能与德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社会、个人对德行的需要来决定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的。德育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更有人的尊严,进而使其人格更高尚,真正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发展知识和进取的态度,要求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技能,提高个人的成长,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服务性学习可以将服务整合到学校德育课程内,通过提供固定时间,促使学生思考、讨论或记录下有关他们的实际服务活动,以及在真实服务活动期间的见闻。开展服务性学习,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使学生掌握促进人格发展的积极价值,推动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完善人格。这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其深层次意义上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这些无不体现着独特的德育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服务性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通过直接服务活动,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考技能和知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心理、生活技能、社会需要和资源、公民责任、职业选择及人的多样性等。服务性学习活跃了正规学习,开发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服务学习与传统服务最大不同,乃在其强调学习与服务的连结。服务性学习课程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透过服务的具体经验反思,来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人们经由具体经验接触,透过反思去观察、体会自己实际经验,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能力和知识的自我认识,而且认识到他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帮助同学们产生对学习的渴望,由反思中悟出新的原理、观念,将新观念应用到新的具体实践中去。

(二)提高认知水平

服务性学习的另外一个效能是增加学生对校园外部世界的认知,包括校园外面的社会、居民和他们先前没有接触到的观念。服务性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生活,让一种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整合价值观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使过去孤立封闭在学校和课堂的道德教育变成一种全面开放的道德教育。服务性学习影响了他们看待社会和世界的方式,而这通常会涉及到对他们原先持有的观念批判。比如“好八连”的共建服务活动,每月二十日风雨无阻的为民服务,同学们为“好八连”战士们“无私为人民服务、不计较得失”的精神所感动,这一活动本身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而服务性学习又将这一课题中外显的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加以内化,使其成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自觉需求,实现了道德认知到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转化,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

服务性学习使学生的目光由课本转向世界,由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学生通过寒暑假、每月、每周在学校、社区及其他机构服务,找到了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在社会范围内自己应负起更大责任的意义。服务性学习强调让参与服务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现实社会,学生为学习将承担更大责任,使他们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去关注社会热点,如生态环境问题等,促进个人价值观、信念、自尊、自信、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2006年上海商学院举办了“明日商界之星”的评选活动,在结项的学生课题中,就有许多如“关于洋打工的劳动维权”、“保健品的过度包装”、“失地青年的现实问题”等比较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课题。服务性学习通过将学校所教授的东西延伸到社会,藉此帮助培育学生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学生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际行动中,想得多了,思考能力提高了;反省多了,自我得到了提升;实践多了,加深了对生活的了解;关注多了,才会用心去体谅社会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群体,增加保护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培育团队精神

服务性学习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在小组内,各人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的作用,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服务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会人际关系合作的过程。团队合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信任,如果一个组织缺乏信任,伙伴关系就会破裂,反之,诚实的沟通和开放的态度会促进团队的合作。在上海商学院组织的房产调查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体会到,在决定做某项工作时,大家往往会有意见不统一,而在这个从不统一到统一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少数服从多数,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尊重,学会了容忍不同观点并接受其他意见,包括批评。在外出调查中,课题组成员相互帮助,遇事同商量,同学之间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在这样一种相互学习、交流、切磋、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形成了团结、合作、严谨、锲而不舍的创造性人格。

(五)提升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服务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与服务的同时进行和二者之间的双向协调的关系。在整个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把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帮助需要照顾的人,以知识服务他人,又从服务中不断学习,而且这些对于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同学们除了学习如何运用学识去服务群众,也在向其服务的对象学习社群相处的态度和民间生活的智慧,参考他们的视角与经验。通过服务性学习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体会到作为社会上的一份子,更有责任去了解和关注更多社会上的人和事,从而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综上,服务性学习与德育相互交叉、相互涵盖,几乎所有的服务性学习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要重视服务性学习内含的德育价值,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德育贯穿于服务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道德准则的内化和升华,以实现服务性学习的德育价值,达到塑造人格、完善德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7)

围绕县委干部作风建设具体内容学习,对照自身平时中的思想动态和及思想认识、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查和自我检查。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1,学习深度不够。在注重政治和业务学习时,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有时紧时松的现象,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维掌握不够,了解不透。这说明自己在学习上还缺乏挤劲钻劲和忍劲,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性。

2,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待加强。牺牲休息时间抓紧处理工作的紧迫感有所放松,工作蹲、靠、守的功夫还不到家。因为工作繁忙,有时会放松了学习的时间。

3,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存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思想上对政治学习认识不够,平时虽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理论与实践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不够。

三、整改措施

1,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自查,本人认真对照县委关于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要求,通过学习同志们的长处,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决心边学边改,立查立纠。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①学习xxxx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用新解放新跨越 新崛起的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继续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提升境界。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②围绕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省委书记徐光春参加信阳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创优服务,改进作风,把为上级、为同级、为下级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础,把热情搞好服务视为自己的天职,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伏下身子,埋头实干,树好形象,为城乡建设增辉。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从采购办自身实际工作出发,进一步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机制的科学规范化。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问题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处理各项问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学习、贯彻方波、曲尚英同志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4,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深刻的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身作则的坚守共产党员的职责。

5,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务员。

作风建设自查报告范文二: 

围绕县委干部作风建设具体内容学习,对照自身平时中的思想动态和及思想认识、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查和自我检查。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1,学习深度不够。在注重政治和业务学习时,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有时紧时松的现象,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维掌握不够,了解不透。这说明自己在学习上还缺乏挤劲钻劲和忍劲,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性。

2,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待加强。牺牲休息时间抓紧处理工作的紧迫感有所放松,工作蹲、靠、守的功夫还不到家。因为工作繁忙,有时会放松了学习的时间。

3,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存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思想上对政治学习认识不够,平时虽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理论与实践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不够。

三、整改措施

1,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自查,本人认真对照县委关于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要求,通过学习同志们的长处,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决心边学边改,立查立纠。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①学习xxxx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用新解放新跨越 新崛起的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继续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提升境界。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②围绕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省委书记徐光春参加信阳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创优服务,改进作风,把为上级、为同级、为下级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础,把热情搞好服务视为自己的天职,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伏下身子,埋头实干,树好形象,为城乡建设增辉。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从采购办自身实际工作出发,进一步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机制的科学规范化。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问题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处理各项问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学习、贯彻方波、曲尚英同志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4,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深刻的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身作则的坚守共产党员的职责。

5,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务员。

作风建设自查报告范文三: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和学校实施方案安排,我校开展了教师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在教师作风整顿学习活动中,本人按照要求认真学习了学校有关作风整顿文件精神,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重要内容。经过学习教育和深入思考,我个人对开展整顿纪律作风这一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纪律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思想、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现就自己过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觉悟不高,认识不够。

思想上,我虽然能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学习活动,但除了这些外,我不会主动去翻阅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书籍,不会主动去学习教育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这就造成理论仅存于表面,只懂形式,不能把握其内涵,认识上没有深度和广度。

2、学习上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没改变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自己较注重单位安排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而对其他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而且几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了定视,一时是很难改过来的,或者,实在要改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要改,跟着大家一起来。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理。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至使语言表达欠精炼,业务知识疏浅。

3.对教研工作不热心,态度消极。潜意识里认为搞教研不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而是教研部门专门从事教学研究人员的事,我们老师没有那个水平,不会搞,也没有时间,更没有必要,因此对教研工作热情不高,态度消极。

4.有时学生中出现问题,与家长没有及时取得联系。家访又难得走,教学的事情本来就多,忙不过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教学。认为知识的教学见效快,明显,而学生的思想品德是要在长期的耐心教育和黔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甚至有的学生还可能是顽固不化的刁民,要让思想品德变好,难度大,工作又要细心,还要耐心。因此,也就很少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

6.责任意识不够强。由于大局意识不够,往往只管自己职责以内的事,其它的事就少有过问。有时,自己明明看见其它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碍于面子或是认为不该自己管,也就没有主动提出来帮助改正,而是放之任之。

7.工作中,我总是一味踏踏实实,埋头干活,不重宣扬。总觉得自己尽全力乃至牺牲一切,搞好教育教学,学生看得到,家长看得到,领导看得到。平时我很少和同行切磋,交流学习。与其他同志,很少探讨业务,人常说隔行如隔山,我认为学好本专业知识,做好教学就行了,没有必要了解更多。这违背了构建和谐社会,学会与人合作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二、原因剖析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间,自己结合理论学习,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多次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不够,政治素养不高,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2、业务知识钻研不够,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业务水平要有提高,必须要对业务钻研,而自己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而且自己尚未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故在开展工作中有时比较盲目,缺乏一定自信。

3、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三、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决心边学边改,立查立纠,认真做好:

1、树立发展的理念。自己要着眼于新思路、新视野、新举措来做好教学工作的新发展。要努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新方法、新举措;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积极尝试新的课改,以全新的理念服务于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育人意识,做新时期的智慧型教师。

2、树立团结合作的理念。在单位积极和同事们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同行们共同研究探索新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同志,维护同事们的利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树立自强的理念,不断学习,转变工作作风。

我要更深入地学习理论,采用报刊,网络,听报告会,听专家点评等各种手段,丰富自己,武装头脑。用最先进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提高自己,脚踏实地,努力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用一流业绩报答党和人民。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8)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高度重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由局长徐照任组长、副局长段兆海、社保办主任张云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大队、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由段兆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梁劳社〔〕15号)发文执行,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认真对照责任书各项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贯彻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在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之上,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制定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对照计划安排,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各股室中心大队站所负责人签订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责任分解意见的通知》分发到各股、室、中心、大队所,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将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二、抓学习,重教育,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对象是老弱病残穷等社会弱势群体,工作内容是社保七险、劳动监察、技能培训和就业再就业等,肩负着行政执法的职能。我们在抓学习上,首先制定了学习计划,由支部组组织集中学习,各经办机构定期小组学习。其次明确学习内容:主要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出台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政治、业务知识等。再次是注重学习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实质,进入思想,融会贯通,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学习制度,加强检查督促,跟踪问效,要求学习时要认真记录,深入思考,写好心得,组织交流,共同提高,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单位,争当学习型人才。

在抓教育上,局支部高度重视。一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纳入支部议事日程,纳入各经办机构工作职责,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布置、同安排、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专项教育,主要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贯彻、遵守、维护教育,牢记“两个务必”、“八荣八耻”等教育,开展以郑培民、牛玉懦、钟明斌、刘运芬等为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开展以、、李真等腐败分子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还结合建党88周年,举办文艺晚会和知识竞赛,开展“学、树形象、创佳绩、为党旗争辉“的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弘扬长征精神教育。三是抓经常性教育。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教育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线,我们还结合各项工作,有效地开展事前教育、事中教育和事后教育,把教育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把领导教育、自我教育和同志之间相互交流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大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廉政建设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围绕工作大局,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有序开展,行风建设稳步推进

行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行业的生命,结合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阳光政府”的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着力加强96128专线建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定期召开支部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机关,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的要求。在08年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围绕全局工作大局,整体推进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

(一)层层明确责任,确保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落到实处。明确把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重要内容,确定以社保、医保、养老、农保、就业、仲裁、监察、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十大窗口,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推行挂牌服务,文明用语,首问责任制等措施。为抓好落实,明确一把手是全局行风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局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向支部和局长负责,对分管的经办机构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责,各经办机构领导对本机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责,全局干部职工兢兢业业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争当行风建设楷模,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树劳动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全面贯彻省委白恩培书记提出的“工作热情一团火、个人形象一面旗、谋事布局一盘棋”三个要示。局领导在各种会上讲,当领导的就是排头兵,要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领导的带领下,每个领导就是一根标杆,每个党员是一面旗帜,全局上下服务意识,群众观念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慰然成风,群众来访做到热情周到接待,耐心细致的处理,不厌其烦解释,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和解答。凡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充分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的任何一件事,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三)创新方法,不断拓宽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建设的路子。为开创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新局面,我们一是从抓宣传入手。二是利用劳动保障网创建活动方案和优质服务窗口,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开通了局领导和各经办机构优质服务窗口的热线电话。从局长到办事人员实现了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四是加强纵横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县职中、农机化学校联合为广东组织劳务输出,拓宽了就业再就业渠道,开扩了视野,学习和积累了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了发展后劲,为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提供了平台,增添了活力。

四、贯彻落实有关规定

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在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中深入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1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云办发〔〕13号)两个文件,我局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题学习县委、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家公职人员严禁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规定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2、加强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注重加强对劳动保障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三保”教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养劳动保障队伍的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法律意识,进一步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努力做到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更加关注民意、倾听民声,把劳动保障惠民政策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上来。

3、高度重视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各有关部门转交的件。本着“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采取疏通、调解的方式,及时作好争执不大的劳动争议处理,做到基本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截止6月底,共办理来信来访事件200余件次。热情接待来信来访人员,对前来咨询了解劳动政策的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个具体答复,树立了“热情、和蔼、可信”的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形象。

4、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

5、坚决贯彻有关规定,没有公款出国旅游情况发生;

6、认真完成“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工作安排,没有发生怡误工作的情况;

7、认真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没有发生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8、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纪律,用制度管人,依法办事。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9)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高度重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由徐局长任组长、段副局长、社保办张主任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大队、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由段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梁劳社〔2009〕15号)发文执行,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认真对照责任书各项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贯彻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在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之上,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制定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对照计划安排,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各股室中心大队站所负责人签订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责任分解意见的通知》分发到各股、室、中心、大队所,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将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二、抓学习,重教育,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对象是老弱病残穷等社会弱势群体,工作内容是社保七险、劳动监察、技能培训和就业再就业等,肩负着行政执法的职能。我们在抓学习上,首先制定了学习计划,由支部组组织集中学习,各经办机构定期小组学习。其次明确学习内容:主要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出台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政治、业务知识等。再次是注重学习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实质,进入思想,融会贯通,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学习制度,加强检查督促,跟踪问效,要求学习时要认真记录,深入思考,写好心得,组织交流,共同提高,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单位,争当学习型人才。

在抓教育上,局支部高度重视。一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纳入支部议事日程,纳入各经办机构工作职责,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布置、同安排、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专项教育,主要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贯彻、遵守、维护教育,牢记“两个务必”、“八荣八耻”等教育,开展以郑培民、牛玉懦、钟明斌、刘运芬等为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开展以、、李真等腐败分子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还结合建党90周年,举办文艺晚会和知识竞赛,开展“学、树形象、创佳绩、为党旗争辉“的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弘扬长征精神教育。三是抓经常性教育。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教育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线,我们还结合各项工作,有效地开展事前教育、事中教育和事后教育,把教育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把领导教育、自我教育和同志之间相互交流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大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廉政建设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围绕工作大局,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有序开展,行风建设稳步推进

行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行业的生命,结合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阳光政府”的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着力加强96128专线建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定期召开支部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机关,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的要求。在08年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围绕全局工作大局,整体推进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

(一)层层明确责任,确保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落到实处。明确把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重要内容,确定以社保、医保、养老、农保、就业、仲裁、监察、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十大窗口,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推行挂牌服务,文明用语,首问责任制等措施。为抓好落实,明确一把手是全局行风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局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向支部和局长负责,对分管的经办机构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责,各经办机构领导对本机构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负责,全局干部职工兢兢业业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争当行风建设楷模,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树劳动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全面贯彻省委白恩培书记提出的“工作热情一团火、个人形象一面旗、谋事布局一盘棋”三个要示。局领导在各种会上讲,当领导的就是排头兵,要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领导的带领下,每个领导就是一根标杆,每个党员是一面旗帜,全局上下服务意识,群众观念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慰然成风,群众来访做到热情周到接待,耐心细致的处理,不厌其烦解释,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和解答。凡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充分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的任何一件事,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三)创新方法,不断拓宽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建设的路子。为开创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新局面,我们一是从抓宣传入手。二是利用劳动保障网创建活动方案和优质服务窗口,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开通了局领导和各经办机构优质服务窗口的热线电话。从局长到办事人员实现了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四是加强纵横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县职中、农机化学校联合为广东组织劳务输出,拓宽了就业再就业渠道,开扩了视野,学习和积累了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了发展后劲,为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提供了平台,增添了活力。

四、贯彻落实有关规定

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在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中深入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9〕11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云办发〔2009〕13号)两个文件,我局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题学习县委、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家公职人员严禁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规定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2、加强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注重加强对劳动保障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三保”教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养劳动保障队伍的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法律意识,进一步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努力做到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更加关注民意、倾听民声,把劳动保障惠民政策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上来。

3、高度重视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各有关部门转交的件。本着“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采取疏通、调解的方式,及时作好争执不大的劳动争议处理,做到基本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截止6月底,共办理来信来访事件200余件次。

热情接待来信来访人员,对前来咨询了解劳动政策的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个具体答复,树立了“热情、和蔼、可信”的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形象。

4、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

5、坚决贯彻有关规定,没有公款出国旅游情况发生;

6、认真完成“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工作安排,没有发生怡误工作的情况;

7、认真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没有发生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8、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纪律,用制度管人,依法办事。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10)

服务性学习是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独特方式,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一项贯穿学前到12年级以及大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运动。在服务性学习中,学校等教育组织与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紧密联系,学习从教室延伸到社区,并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时间,比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融合个人和小组的活动与服务,反思自己的服务与学习经历,服务性学习能够发展和丰富学生真实的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增强他们终身的社会责任心与公民价值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对他人的关怀感、服务性学习有效地把学生的知识获得和不断发展与丰富联系在一起。

一、服务性学习释义

对服务性学习的理解有多种。一般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策略或者是一种学生学习经验的补充。它强调把社区服务作为学生学习与掌握技能和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行动中不断观察和认识,不断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反思,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外,服务性学习更强调价值观的养成和增强。“它为学生提供镜子以观察自身,提供显微镜以审视社会,提供双倍望远镜以探究前景”。

密执安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阿登·姆恩(ArdenMoon)认为,服务性学习是将服务与内容结构予以统合并进行实施的一种课程计划。伊勒(Evier,1999)和盖勒斯(Giles)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教育模式,“经验促进理解,理解促进更有效的行动”。

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SocitetyforExpefimentaialEducation)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

美国服务性学习委员会最近颁布的《在行动中学习:美国学校服务性学习的力量》的报告指出:“服务性学习与自愿服务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把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其公民责任感,同时促进社区发展和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性学习不是一种自愿者的计划.也不是学术课程的附加,而是课程本身;服务性学习不是用来惩罚学生的服务,也不是只适用于高中与大学,更不是使学生或社区单方面受益,而是使双方互惠;服务性学习强调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服务性学习不是只适合于某一些学科,而是可以在任何学科和任何年龄段的学生中开展,方式可以不同。

服务性学习与社区服务是不同的。服务性学习将社区服务作为实现学生的学术目标的媒介,与学术内容和学术标准相联系。阿登·姆恩教授认为,社区服务不涉及正规学术性的需要及其任务;社区服务通过学生的自愿努力满足社区需求,服务性学习也满足那种需要,但它将那种需要作为审视我们自身、社会和未来的基础。并且,服务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来应用新的已获得的技能与知识的机会。学生从事的服务对于社区而言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然而,我们应明确,只有当社区服务适应学校课程目标时,服务性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并具有一定的价值。

美国的服务性学习已渗透到各级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服务性学习中,一般是首先确定一个课题,进行讨论,然后分小组到社区服务一段时间,最后描述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教育改革服务性学习联合会(AllianceService-learninginEducationReform)认为服务性学习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预备——学生在他们的社区中发现问题,并制定适应社区需要的发展计划;

(2)合作——来自于社区团体的学生与当地社区形成伙伴关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3)服务——学生实施有助于社区发展的服务性计划;

(4)课程统合——学生为解决社区问题而运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

(5)反思——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所从事的社区服务性工作进行思考、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文字材料。

二、服务性学习的历史发展

美国服务性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思想、早在1915年,在阿巴拉切亚就出现了工作、服务和学习相结合的两年制或四年制的民间大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改善经济萧条的困境,美国决定提供受教育机会,要求学生毕业后以服务社会作为回报。人们发现,学校不是社会的“孤岛”,大量的社区活动能够不断地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之中。20世纪60年代,服务性学习被首次提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各种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从地方扩展到全国,参与人数迅速增加。

1979年,美国国家服务性学习中心成立,并提出三条基本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服务性学习的热潮,服务性学习在全美得到普及,教育界已经开始探索各种服务性学习模式。正是因为意识到服务性工作计划的内在价值,美国的决策者、立法者及教育者才全方位推进丁地方、州和国家层次的计划。

美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和1993年克林顿总统颁布的《全美服务信任法案》(TheNationalServiceTrustActof1993),均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服务性学习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在美国各州和地方学区的推动下,服务性学习运动已经从教育的边缘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从1984年到1997年,参与服务性学习的中小学生从90万名上升到126万名。1999—2000学年,在349所接受调查的大学中,有71.2万名学生参加了服务性学习,有12.2%的教师提供服务性学习课程,有9%的学校把服务性学习课程作为毕业的要求。美国服务性学习委员会2001年的报告指出,2000—2001学年,美国参与服务性学习的中小学学生超过了130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和实施服务性学习项目的专业人员与州和地方认证机构合作,把服务性学习纳入教师教育改革之中。其具体做法是:

(1)建立能够培养高质量服务性学习教师的课程体系。

(2)教师和教师教育机构(大学和学区)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对教师教育项目重点使用“教学对话”和“认知训练”的方法,尤其注意以反思性实践为重点的服务经验的现实性和背景性。

(4)要以长期培训代替短期培训。

1993年,为了探讨发展美国服务性学习教师网络的可行性,在一次由大学校园协作组织召集的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编辑一套关于服务性学习与教师教育的丛书。除了公立学校提出的项目外,一些大学和学区的教师教育项目也开始将服务性学习纳入教师教育中,力图将服务性学习项目与知识渊博的教师、提供支持的管理者、见多识广的社区成员和真正从事服务性学习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并力图以长期培训代替短期培训。

三、服务性学习的目标与价值

当今的美国学生正日渐脱离社区,失去了公民责任心,服务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重构公民责任。服务性学习促进学生在连接理论与经验、思考与行动中学习,通过有意义的与必需的在社区的直接服务,满足尚未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能力帮助他人,奉献自身,并与他人建立关爱的关系。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Fifkin)声称,“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21世纪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服务性学习的目标主要包括:

(1)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科目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2)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事,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帮助;

(3)增强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责任感,并具备履行公民职责与权利的能力;

(4)向学生揭露社会的不适当、不公正问题,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5)给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的机会。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11)

关键词:服务学习反思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服务学习起源于2O世纪前美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服务学习活动,其中在美国的实施较为完善。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将服务学习定义为: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进行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与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机构、社区服务计划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公民责任。它与学生的学术性课程或参与者参与的社区服务计划的教育因素相整合,发挥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或参与者规定时间,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反思是服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服务学习中,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即在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三个阶段进行,并且内容涉及广泛,从表层的事实、体验反思到原因分析再到深层的应用思考。

一、反思的理论基础

反思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源于杜威。杜威认为反思有助于发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特别联系,能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使得思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行为、进一步学习之间相互联系。杜威的理论为大卫·科尔柏的“经验学习”模式奠定了基础,在此模式中,反思是引导改变、发生学习的基本要素。金(King)和凯迟纳(Kitchener)的“反思判断”模式对反思进行了的探究。他们认为学习者的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反思阶段,准反思阶段和反思思维阶段。在前反思阶段中,学习者把知识与简单的观察相联系,将知识视为绝对确定或是暂时不确定的。在准反思阶段,个人开始理解知识,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问题也是不容易解决的。他们开始运用证据,但很难证明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很难得出明智的结论。最后,在反思性思维阶段,知识不再被看作是被给予的,而被看作推理调查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认识到解决方法和推理判断是建立在数据和调查基础上的,并会根据新证据进行改进。

在服务学习的反思中,通过多元参与,让学生明白不同看法与意见存在的原因,明晓他人的立场,而不是局限在自我狭隘的圈子里,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因此得到了提高。当高级思维技能融入到反思行为中,服务学习的经验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更深入且更有意义。

二、反思的过程阶段

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任何时候进行,所用时间可以从十几秒到几小时。在具体的服务学习项目中,反思至少要在三个阶段进行: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

1.服务前的反思

当学生选择服务项目,准备进行服务时,学生检验他们有关该服务项目的信念、假设、态度及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例如,学生对即将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的一位客人(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学生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方便讨论。在客人离开之后,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你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了解到了什么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改变了你对即将一起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先前的看法?如果有,改变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影响你的服务计划?你下一步该怎么办?通过与教师、同伴、社区代表交流,学生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服务。把新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服务项目计划中。学生成为主动信息搜集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

2.服务中的反思

学生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撰写心得等方式来参与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总结和评价他们的经验,理解同伴的想法,并把所学运用到服务项目中。反思使学生有机会向同伴学习、进行评价、获得反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工作并给予反馈。例如让学生在日志中记录服务体验,然后在班上分享这些体验。反思过程随着学生叙述他们的体验、分享彼此的观点看法而推进。教师在服务活动和基本技能(例如写作)等方面给予学生反馈。

3.服务后的反思

学生通过回顾他们最初的信念、假设和态度来评价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要评价服务项目,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反思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简单陈述、写作:角色扮演、讲演、录像、书信、论文、音乐、舞蹈等。

三、反思的内容

服务学习中反思不是浅层次的报告,要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公民责任感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按照反思程度可以将反思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参与者叙述细节。不加判断和解释

叙述内容包括: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服务主题是什么,哪些人得到了服务;项目的结果是什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有什么感想;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

2.参与者讨论他们的感受、看法。分析服务经验

这里又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参与者的反思。你是否学到了新的技能:是否听到或感受到了让你惊奇的事:有哪些重要的感受和想法:你的经验与你所预期的有哪些不同之处,及其影响。②关于接受者的反思。服务是否增强了被服务者自身生存能力;在服务的社区中学到了什么。③关于社区的反思。社区中最需要什么:服务项目如何满足这些需要:会对社区有什么影响;给社区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④关于机构团体的反思。机构团体怎样合作;咨询了哪些问题;其他人是如何帮助你的;如何做决定。

3.参与者思考服务经验更广泛的意义并应用于学习

应考虑以下问题:这个服务项目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社区经常发生哪些与服务项目相关的活动;是什么促进了该服务项目的成功:什么阻碍了成功;怎样运用所学: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同伴及社区参与者分享:如果由你来负责项目,你会在哪些方面改进它;如果你能再参加一次这个项目,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四、反思的成效

1.在学术课程学习方面的成效

反思有助于学生思考服务与学术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如:阅读、写作、交流和高级思维技能。比林在2002年的研究中发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参与度、考试分数,改善作业完成情况,并能减少留级率。服务中的反思能鼓励学生处理根源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2.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成效

这方面的影响包括:对自身变化的意识、社区感:对个人生活的掌握。另外有研究表明,影响还包括:对差异性和所有人的尊重,胜任感、乐观的态度,与成人和同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对服务进行反思有助于年轻人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自信,增强自我权利意识,更好地完成目标。另外,对没有产生积极成果的服务学习项目进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社会活动参与方面的成效

1999年艾勒(Eyler)和贾尔斯(Giles)研究发现,反思能打开新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使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1996年艾勒(Eyler)、贾尔斯(Giles)和施密德(Schmiede)研究发现,参与批判性反思的学生更易于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解决社会问题。反思也使学生在服务的背景中形成认同感,尤其是对社会机构、社会关系和道德政治意识。

五、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