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2 20:59:36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1)

图书馆分馆制建设在我国推行了多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成效与投入仍有一定的不匹配性,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就是无法建立一个长效的运营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基层社区分馆的通病。

一、纵观图书馆基层社区分馆服务网络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组织结构松散,只是名义上的总分馆制。图书馆对区、街道与社区分馆的人、财、物没有控制权,只是一种基于道义或全靠个人魅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结成的联盟。缺乏人、财、物控制权的总分馆制就缺少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牢靠的利益基础与明确的权利义务规定的联合终归是难以长久的。

2.文献资源的产权不统一,通借通还范围有限。由于总馆与分馆各自有不同的行政归属与经费来源,造成了文献资源互不统属。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在技术上已不存在任何问题。但要让转移的文献资源实际控制权与所有权重新统一,就产生人力资源、资产所有权、资源配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国内大多数总分馆制下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的主要原因。

3.图书馆基层社区馆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基层社区分馆主要是县级以下的分馆、乡镇分馆等,人员基本是由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或社会人员兼顾管理,没有得到专业的图书馆业务培训,有些只限于简单的借、还书操作,没有规范化。按照图书馆基层社区分馆服务网络的层级结构理论,总馆只负责对下一级图书馆的业务进行指导、布点与业务辅导以及管理与监督。但由于实际层级建设的功能缺位,业务人员、场地等等条件的不到位,往往会致使服务管理的不到位。管理也将流与形式化。

二、国外总分馆制发展模式及国内的分馆制推行模式

国外的总分馆制研究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各国对总分馆制没有统一的定义与统一的模式,基本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与历史沿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到今天比较典型的大致有三种类型的总分馆制:其一为新加坡行政机构统一管理模式,所有公共图书馆都归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管理,管理局负责全国范围内各级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各级公共图书馆按照总分馆制模式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国家图书馆是总馆,下面依次是3个区域馆、19个社区馆、18个社区儿童图书馆。按照最初的设想,社区图书馆下还有街道这个层级的图书馆。这种高度集中,各级图书馆分工负责建立覆盖全国的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思路就叫新加坡模式。其二是纽约的多头竞争型总分馆模式,美国通常采用的是我们熟知的严格的层级总分馆制,同一个城市不同系统的图书馆可以各自建立自己的服务网络,但同一系统如公共图书馆通常只有一个总馆。纽约的情况比较特殊,有3个并行的公共图书馆系统,3个总馆DD纽约、皇后、布鲁克林各自拥有几十所分馆。其三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模式,特点是州图书馆无分馆,只有99个地区中心图书馆,中心馆各自拥有数量不等的社区分馆。州图书馆与地区中心馆虽然没有名义上的总分馆关系,但是图书馆自身没有对外开放业务,只承担对地区中心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业务,并根据对地区图书馆的业绩考评拨付专款补助,这是一种上升为纯业务协调与管理的总馆。

国内总分馆制理论研究源于上世纪末,真正付诸实践则是在2001年左右。所谓总分馆制,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区域内各类型图书馆互助合作、联合办馆的一种模式。其最初的设想是优化资源配置,寻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现在某些地区把总分馆制实践上升到图书馆发展要走社会化道路的理性高度,追求的都是一种普遍平等的知识权利。从组织结构形态表现出来的特征看,国内的总分馆制分横向联合型、纵向层级型与混合型,单纯的横向联合与纵向的层级结构很少见,大多采用跨系统不同类型图书馆的横向联合与同系统不同层级的图书馆纵向联合相结合的方式构成完整的服务网络。这种类型的联合办馆模式虽称谓不一,但其思路或最终目的无一不是希望松散的联盟能发展到紧密型的总分馆制。现有成功的模式有“嘉兴模式”、“禅城模式”等。今年是全面推进县级馆总分馆制建设之年,社区、乡镇担负分馆的具体工作,并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模式,但要真正管理好,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来说,还需详尽的考虑。

三、对目前总分馆制下基层社区分馆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基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总结及总分馆制实践利弊分析,本文得出一个基本观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网络,要有更完善的组织与财力保障机制。总馆可以严格要求开放时间与业绩标准,同时认真做好各方面的管理,特别要有合格的图书馆专业人员,这是关键。其次,要将基层社区图书分馆的自有图书整理编目,进入上级图书馆的数据库,为实现通借通还做好技术准备。可以尝试采用“流动产权”概念,将文献资源的实际控制权与所有权统一起来,以解决物权转移带来的物流障碍。第三,要规范业务管理,加强对街基层社区图书分馆专职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业绩考核标准,从开放时间、办证量、流通人次、借阅人次与册次等多项指标上评定该馆的社会效益,确定服务输出能力的星级标准并据此确定扶持力度。第四,基层社区图书分馆布点上还是坚持“效益效第一、宁缺勿滥”的原则,切实推行总分馆制,发挥各级图书馆的作用。第五,争取建立三级以上的层级网络结构,让各层级都有各自不同的职责范围。第六,加强开拓创新力度,合理布局,积极尝试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建立新的分馆。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设立社区图书馆在选址上遵循两大原则:一个是在社区中心,一个是购物中心。第七、兼顾建立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减少人力资源,实现自助化管理。

基层社区图书分馆开办容易维持难,要让每个基层社区图书分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让市民都能享受到知识普及的权利与便利的服务,最终解决方案就是要实行一元化的人、财、物统一管理,也就是将基层社区图书馆分馆办成既能管得住人,也能拥有文献资源处置权的规范化分馆。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2)

档案馆的新功能可否通过建设得到增加呢?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是可以给出肯定回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种人造物,人们都可以通过改变它的内部结构要素的方式来改变其功能。实践表明,一个组织的新功能往往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产生出来:途径一,在组织中增加新的要素(包括新思想与新观念、新资源、新机构、新的管理机制、新的制度、新工作流程等);途径二,组织已有要素重组;途径三,与其他组织联合。

档案馆如果想通过上述第一个途径实现增加新功能的目标。可按照如下思路开展工作。首先,引入新思想或新观念。进一步明确档案馆建设的新目标。从实践角度来说,新思想、新观念是实现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必要因素,如果没有它的引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出现。例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档案馆应具有为社会公众提供能够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证据的能力,但如果我们的服务观念落后,不能在利用服务实践中坚持“档案公开原则”,那么无论档案馆拥有多么丰富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源,也是无济于事的。其次,增加新资源。没有资源支撑的功能建设目标,对于档案馆来说都会成为现实的“泡影”!例如,要使档案馆成为“公民利用政府现行文件信息的中心”,如若没有相应的现行文件(特别是政府规范性文件)资源的保证,那么就很难说档案馆已经具备了为公民提供现行文件信息服务的功能。再次,新功能的建设必须与档案馆的机构建设、新制度建设、新管理机制建设协调一致,如果缺乏这些要素的保证,也会严重制约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实现。例如,要想使档案馆具备“电子文件存储中心”的功能。就应该在组织建设上给予必要的保障,成立相应的内部管理机构,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资源及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要素。因此,通过增加档案馆的“新要素”的方式,可以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一些目标。

档案馆也可以通过对已有要素重组的方式,实现新功能建设的一些目标。所谓组织要素重组,就是根据新的组织工作或管理及服务目标的设计,采取改变组织内机构设置、资源分配、人员安排、制度内容等要素原来样态的方式,来达到建设组织新功能的目的。例如,鉴定馆藏档案价值是档案馆业务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档案馆都应具备鉴定馆藏档案保存价值的能力。但是,如果档案馆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却发现没有相应的组织保证、制度保证、人员保证、资金保证、保管期限鉴定依据文件保证,那么结果就不言自明了。所以,要想实现鉴定馆藏档案的功能目标,就应该对现有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资金配置等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为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条件。当然,这种组织要素重组也必须有非常明确的“功能目标”导向,才能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目的。

档案馆功能建设的一些新目标,有时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或途径是难以实现的,这时就应该考虑可否与其他组织联合的方式来达成功能目标的设计要求。在这个“联合”的时代,档案馆不能闭门造车,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同有关社会组织联合。组织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各参与组织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并能实现各组织功能的最大化。在目前情况下,档案馆应积极探索与兄弟档案馆、社会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国内及国际的社团组织之间的“联合”共赢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例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许多功能目标,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积极与社会上的信息技术服务组织、研究机构等联合“作战”,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成有关的功能建设目标。再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功能的实现,档案馆不能采取“守株待兔”的做法。被动地等待学校和学生来利用“基地”,而应该积极地与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校联系,制订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才能使档案馆的这一功能得到较好实现。

二、档案馆已有功能的改善

每个档案馆都应当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已经具有的功能有哪些,预期需要达成的新功能有哪些,即做到“知己”。同时,档案馆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已经具有的功能的实现情况,是充分实现了还是勉强实现了某种功能的一部分,未能充分实现某种功能的原因是什么。改善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等。例如,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是“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后来陆续提出“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两个基地四个中心”等新的功能建设目标。对照这些目标,每个档案馆的功能实现程度是相同的,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就目前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来说,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就是“新功能”的建设问题,而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已有功能的改善问题。例如,作为国家永久保存档案信息资源的基地,这一功能建设的实现,对一些档案馆来说依然有待改善的必要,其中包括指导思想、资源获取渠道的选择与优化、资源质量的控制、资源类型的选择等诸多方面。就指导思想来说,如果依然坚持“单一资源”思想,缺乏资源建设的综合性设计理念,就会使档案馆许多服务功能目标的实现成为“空中楼阁”。就资源获取渠道的选择和优化而言,如果仅仅是“接收”或简单的征集,而缺乏多渠道获得信息的办法,缺乏主动进行档案信息捕获的做法,缺乏自主形成和积累社会历史记录的工作方式,那么“基地”建设的功能目标也很难有效实现。就资源的质量控制而言,如果只重视馆藏数量的增加而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势必会造成资源整体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基地”功能的实现。就资源的类型来说,如果只有文字记录资源而缺乏其他记录方式的资源,或者非文字记录的资源所占的馆藏比例过低,也会影响档案馆“基地”建设功能的实现。

多数档案馆的实践表明,我们一方面应注意对档案馆新的功能建设目标的选择和培育,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已有功能的改善,只有学会了两条腿走路,才能更有助于档案馆整体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档案馆功能建设需要确立的指导思想

第一,公平、公开、公正的服务思想。档案馆的对外服务的各项功能建设,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诉求,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有关政策,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服务。

第二,及时有效的服务思想。档案馆的功能建设应该 注重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即区分不同的功能建设需要,按照各项功能建设的轻重缓急情况,合理安排资源(人、财、物)的使用,使那些社会公众急需、与政府服务职能密切相关的功能建设目标能够尽早实现。

第三,集成管理的系统思想。对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每个档案馆都应有总体构想和规划,对每一项功能都应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能够有助于各项功能实现的目标和保障措施。档案馆的功能建设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做法。只有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保障充分、分步实施,才能使各个档案馆都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集成使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综合目标。

第四,结果导向的目标控制思想。开展功能建设。管理者必须有比较明确的结果预期,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档案馆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组织开展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实践中,应该明确告知参与功能建设的所有人员,通过系统的、整体的功能建设和完善。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力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四、档案馆功能建设中应克服的主要障碍

第一,思想观念层面的障碍。无论是新功能的构建还是已有功能的完善,均需要管理者在思想观念方面摆脱以往的工作思维“惯性”,依据档案馆的存在和发展规律,确立新的观念和成就事业的信心。有学者曾经感言:在档案部门工作时间长了,有时会使人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局限。这种认识虽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确实比较客观地说出了一些档案馆管理者的思想现状。因此,若想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档案馆功能目标。首先必须重视观念的“突围”,从传统的旧框框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第二,制度层面的障碍。档案馆新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目前已有制度的变革之基础上。档案馆的许多制度和规定,都是在以往计划经济时代“出炉”的,而目前档案馆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所以不能依然抱残守缺,死守旧的制度规范,否则就会逐渐被社会遗忘甚至“裁汰”。

第三,组织层面的障碍。缺乏合理的组织支持,任何新功能的建设目标都难以实现。如果以不变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的目标,实践者只能品尝到“苦果”。所以,必须按照档案馆功能建设的需要,及时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必要的重组。

第四,人员构成层面的障碍。人员是实现任何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决定性要素。如果没有合格的人员,缺乏对现有人员的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那么任何新功能的建设都无法从根本上实现。

第五,社会环境层面的障碍。对于档案馆来说,改变自身的要素结构与改变环境中不利因素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只有内在的驱动而缺乏环境的互动,则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所以,必须通过有效沟通、积极宣传、广泛合作等方式,努力改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才能有望达成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目标。

第六,技术保障层面的障碍。技术是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的必要支持条件。缺乏现代技术的有效保障,许多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目标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在档案馆功能建设方面“管理”所具有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希望通过传统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新的现代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目标。

五、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第一,档案馆应按照时展的要求,确立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总体目标。现代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资源丰富、公众满意、保障有力、制度规范、组织合理、技术先进的服务型档案馆。资源是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必要因素。现代档案馆应当努力突破传统的馆藏积累思想,主动拓展资源获取的渠道和路径,下大力气做好数字资源的建设工作,不断丰富自身的资源储备和资源拥有量,变“政府活动的历史记忆库”为“社会历史活动的记忆仓库”。只有拥有了资源,才能不断增强档案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公众是档案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公众满意是我们评价档案馆社会服务效果的重要尺度。为此,建设“无围墙的档案馆”,不断提升档案馆资源的易用性,理应成为现代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基本目标取向之一。令公众满意,还可以使档案馆的社会形象得到改善,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口碑”。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保障有力”就是要求档案馆努力承担为政府工作献计献策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为政府咨询服务的水平。实践证明,档案馆只有不断提高为政府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才能得到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所以,主动依据政府的工作规划、计划和重大活动安排,及时有效地提供档案信息及相关信息的咨询服务,才能让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感觉到、认识到档案馆存在的价值及档案馆的信息服务能力,才能为档案馆今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府支持环境。“制度规范”就是按照所确定的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治理意识,逐步建立健全档案馆的对内、对外的各项制度和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只有那些懂得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及时建立健全“游戏规则”的社会组织,才能赢得越来越大的社会生存空间与发展资源。“组织合理”就是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档案馆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设计符合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要求的组织架构,确立每个组织单位的职能与任务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流程与保障措施。“扁平化”、“团队化”、“项目化”的学习型、协作型组织建设的新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技术先进”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为广大档案信息用户服务的平台,使档案馆能够实现各种服务目标。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现代意义的服务型档案馆,舍此而言它,都会使功能建设失去基本的前进方向。

第二,档案馆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明确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基本任务、主要项目和保障措施。

第三,档案馆应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两办”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34号)的精神,积极组织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坚持“档案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树立“资源闲置就是最大浪费”的新观念。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3)

档案馆的新功能可否通过建设得到增加呢?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是可以给出肯定回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种人造物,人们都可以通过改变它的内部结构要素的方式来改变其功能。实践表明,一个组织的新功能往往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产生出来:途径一,在组织中增加新的要素(包括新思想与新观念、新资源、新机构、新的管理机制、新的制度、新工作流程等);途径二,组织已有要素重组;途径三,与其他组织联合。

档案馆如果想通过上述第一个途径实现增加新功能的目标。可按照如下思路开展工作。首先,引入新思想或新观念。进一步明确档案馆建设的新目标。从实践角度来说,新思想、新观念是实现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必要因素,如果没有它的引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出现。例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档案馆应具有为社会公众提供能够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 法律 证据的能力,但如果我们的服务观念落后,不能在利用服务实践中坚持“档案公开原则”,那么无论档案馆拥有多么丰富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源,也是无济于事的。其次,增加新资源。没有资源支撑的功能建设目标,对于档案馆来说都会成为现实的“泡影”!例如,要使档案馆成为“公民利用政府现行文件信息的中心”,如若没有相应的现行文件(特别是政府规范性文件)资源的保证,那么就很难说档案馆已经具备了为公民提供现行文件信息服务的功能。再次,新功能的建设必须与档案馆的机构建设、新制度建设、新管理机制建设协调一致,如果缺乏这些要素的保证,也会严重制约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实现。例如,要想使档案馆具备“ 电子 文件存储中心”的功能。就应该在组织建设上给予必要的保障,成立相应的内部管理机构,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资源及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要素。因此,通过增加档案馆的“新要素”的方式,可以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一些目标。

档案馆也可以通过对已有要素重组的方式,实现新功能建设的一些目标。所谓组织要素重组,就是根据新的组织工作或管理及服务目标的设计,采取改变组织内机构设置、资源分配、人员安排、制度内容等要素原来样态的方式,来达到建设组织新功能的目的。例如,鉴定馆藏档案价值是档案馆业务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档案馆都应具备鉴定馆藏档案保存价值的能力。但是,如果档案馆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却发现没有相应的组织保证、制度保证、人员保证、资金保证、保管期限鉴定依据文件保证,那么结果就不言自明了。所以,要想实现鉴定馆藏档案的功能目标,就应该对现有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资金配置等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为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条件。当然,这种组织要素重组也必须有非常明确的“功能目标”导向,才能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目的。

档案馆功能建设的一些新目标,有时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或途径是难以实现的,这时就应该考虑可否与其他组织联合的方式来达成功能目标的设计要求。在这个“联合”的时代,档案馆不能闭门造车,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同有关社会组织联合。组织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各参与组织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并能实现各组织功能的最大化。在目前情况下,档案馆应积极探索与兄弟档案馆、社会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国内及国际的社团组织之间的“联合”共赢的 发展 模式和路径。例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许多功能目标,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积极与社会上的信息技术服务组织、研究机构等联合“作战”,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成有关的功能建设目标。再如“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这一功能的实现,档案馆不能采取“守株待兔”的做法。被动地等待学校和学生来利用“基地”,而应该积极地与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校联系,制订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才能使档案馆的这一功能得到较好实现。

二、档案馆已有功能的改善

每个档案馆都应当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已经具有的功能有哪些,预期需要达成的新功能有哪些,即做到“知己”。同时,档案馆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已经具有的功能的实现情况,是充分实现了还是勉强实现了某种功能的一部分,未能充分实现某种功能的原因是什么。改善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等。例如,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是“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后来陆续提出“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两个基地四个中心”等新的功能建设目标。对照这些目标,每个档案馆的功能实现程度是相同的,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就目前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来说,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就是“新功能”的建设问题,而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已有功能的改善问题。例如,作为国家永久保存档案信息资源的基地,这一功能建设的实现,对一些档案馆来说依然有待改善的必要,其中包括指导思想、资源获取渠道的选择与优化、资源质量的控制、资源类型的选择等诸多方面。就指导思想来说,如果依然坚持“单一资源”思想,缺乏资源建设的综合性设计理念,就会使档案馆许多服务功能目标的实现成为“空中楼阁”。就资源获取渠道的选择和优化而言,如果仅仅是“接收”或简单的征集,而缺乏多渠道获得信息的办法,缺乏主动进行档案信息捕获的做法,缺乏自主形成和积累社会 历史 记录的工作方式,那么“基地”建设的功能目标也很难有效实现。就资源的质量控制而言,如果只重视馆藏数量的增加而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势必会造成资源整体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基地”功能的实现。就资源的类型来说,如果只有文字记录资源而缺乏其他记录方式的资源,或者非文字记录的资源所占的馆藏比例过低,也会影响档案馆“基地”建设功能的实现。

多数档案馆的实践表明,我们一方面应注意对档案馆新的功能建设目标的选择和培育,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已有功能的改善,只有学会了两条腿走路,才能更有助于档案馆整体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档案馆功能建设需要确立的指导思想

第一,公平、公开、公正的服务思想。档案馆的对外服务的各项功能建设,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诉求,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有关政策,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服务。

第二,及时有效的服务思想。档案馆的功能建设应该 注重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即区分不同的功能建设需要,按照各项功能建设的轻重缓急情况,合理安排资源(人、财、物)的使用,使那些社会公众急需、与政府服务职能密切相关的功能建设目标能够尽早实现。

第三,集成管理的系统思想。对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每个档案馆都应有总体构想和规划,对每一项功能都应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能够有助于各项功能实现的目标和保障措施。档案馆的功能建设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做法。只有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保障充分、分步实施,才能使各个档案馆都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集成使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综合目标。

第四,结果导向的目标控制思想。开展功能建设。管理者必须有比较明确的结果预期,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档案馆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组织开展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实践中,应该明确告知参与功能建设的所有人员,通过系统的、整体的功能建设和完善。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力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四、档案馆功能建设中应克服的主要障碍

第一,思想观念层面的障碍。无论是新功能的构建还是已有功能的完善,均需要管理者在思想观念方面摆脱以往的工作思维“惯性”,依据档案馆的存在和 发展 规律 ,确立新的观念和成就事业的信心。有学者曾经感言:在档案部门工作时间长了,有时会使人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局限。这种认识虽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确实比较客观地说出了一些档案馆管理者的思想现状。因此,若想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档案馆功能目标。首先必须重视观念的“突围”,从传统的旧框框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第二,制度层面的障碍。档案馆新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目前已有制度的变革之基础上。档案馆的许多制度和规定,都是在以往计划 经济 时代“出炉”的,而目前档案馆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所以不能依然抱残守缺,死守旧的制度规范,否则就会逐渐被社会遗忘甚至“裁汰”。

第三,组织层面的障碍。缺乏合理的组织支持,任何新功能的建设目标都难以实现。如果以不变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的目标,实践者只能品尝到“苦果”。所以,必须按照档案馆功能建设的需要,及时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必要的重组。

第四,人员构成层面的障碍。人员是实现任何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决定性要素。如果没有合格的人员,缺乏对现有人员的系统培训和继续 教育 ,那么任何新功能的建设都无法从根本上实现。

第五,社会环境层面的障碍。对于档案馆来说,改变自身的要素结构与改变环境中不利因素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只有内在的驱动而缺乏环境的互动,则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所以,必须通过有效沟通、积极宣传、广泛合作等方式,努力改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才能有望达成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目标。

第六,技术保障层面的障碍。技术是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的必要支持条件。缺乏 现代 技术的有效保障,许多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目标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在档案馆功能建设方面“管理”所具有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希望通过传统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新的现代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目标。

五、实现档案馆功能建设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第一,档案馆应按照时展的要求,确立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总体目标。现代档案馆的功能建设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资源丰富、公众满意、保障有力、制度规范、组织合理、技术先进的服务型档案馆。资源是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必要因素。现代档案馆应当努力突破传统的馆藏积累思想,主动拓展资源获取的渠道和路径,下大力气做好数字资源的建设工作,不断丰富自身的资源储备和资源拥有量,变“政府活动的 历史 记忆库”为“社会历史活动的记忆仓库”。只有拥有了资源,才能不断增强档案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公众是档案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公众满意是我们评价档案馆社会服务效果的重要尺度。为此,建设“无围墙的档案馆”,不断提升档案馆资源的易用性,理应成为现代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基本目标取向之一。令公众满意,还可以使档案馆的社会形象得到改善,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口碑”。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保障有力”就是要求档案馆努力承担为政府工作献计献策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为政府咨询服务的水平。实践证明,档案馆只有不断提高为政府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才能得到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所以,主动依据政府的工作规划、计划和重大活动安排,及时有效地提供档案信息及相关信息的咨询服务,才能让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感觉到、认识到档案馆存在的价值及档案馆的信息服务能力,才能为档案馆今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府支持环境。“制度规范”就是按照所确定的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治理意识,逐步建立健全档案馆的对内、对外的各项制度和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只有那些懂得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及时建立健全“游戏规则”的社会组织,才能赢得越来越大的社会生存空间与发展资源。“组织合理”就是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档案馆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设计符合档案馆功能建设目标要求的组织架构,确立每个组织单位的职能与任务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流程与保障措施。“扁平化”、“团队化”、“项目化”的学习型、协作型组织建设的新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技术先进”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为广大档案信息用户服务的平台,使档案馆能够实现各种服务目标。档案馆功能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现代意义的服务型档案馆,舍此而言它,都会使功能建设失去基本的前进方向。

第二,档案馆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订符合 科学 发展观要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明确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基本任务、主要项目和保障措施。

第三,档案馆应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两办”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34号)的精神,积极组织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坚持“档案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树立“资源闲置就是最大浪费”的新观念。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4)

在档案文化事业中,不论涵盖的工作范围还是占据的历史地位,档案馆的工作都最具代表性,理应接受哲学的“洗礼”。笔者针对档案馆中纷繁复杂的工作现象,抽丝剥茧的分析,找到各种现象发生的源泉:一是保管档案以存史求真,二是利用档案以求善求美。同时,档案馆中的各种现象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档案工作矛盾,如何解决矛盾推动档案馆工作的发展,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坚持一定的哲学守则,掌握必要的哲学方法,才能够统领档案馆的工作,蕴藉档案文化事业的内涵。

二、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档案馆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档案馆工作中应该坚守的原则,从哲学意义上讲,有两条:一个是档案馆工作的真理原则,另一个是档案馆工作的价值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保管档案以存史求真和利用档案以为善求美是档案馆工作者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档案馆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就是档案馆必须按照档案的本来面目去收集整理和保管,追求档案的真实性和服从档案价值实现的规律性。所谓价值原则,就是档案馆总是按照档案形成者和社会的长远需要去鉴定档案的价值和保管有长久价值的档案,使公布于世的档案为人们所利用,发挥档案的最大价值。

档案馆工作中需要坚持的这两条哲学守则,不论从工作思想上还是工作行动上都有深刻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总则中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1]这里说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不仅指的是档案工作领导权要统一,而且隐含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要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统领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因而,档案馆作为我国档案文化事业的重要阵地,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积极运用我国最新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作为指导档案馆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

1.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的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的原则。真理原则要求档案馆工作的思想和行动符合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价值的规律性,即按照档案客体的尺度来规定档案馆的日常工作活动。它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客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档案馆工作中坚持的“来源原则”、“全宗原则”就是对客体档案和立档单位之间历史联系的最高尊重,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指出:允许各国在运用来源原则上存在差异,但“来源”这个核心思想不能丢掉,甚至是永恒的[2]。真理原则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善于发现细微之中藏有的普遍真理, 1908年“荷兰手册”作者之一缪勒就说,“我们没有发明来源原则,它是在现实中存在着的。我们唯一的成绩在于,我们独立地把它思考出来并使之具体化。”[3]

价值原则要求档案馆工作的思想和行动保证大众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价值尺度使客体档案为主体大众服务。它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来源原则”、“全宗原则”虽然在整理与保管档案维护立档单位历史面貌上具有真理性的指导作用,但是在肯定它们是真理原则的前提下,应该承认它们不愧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整理与编目的方法[4]。那么,在方法论运用的层面上,它们又要以人的目的性为准则,在档案馆工作中灵活掌握、使用。

2.真理原则是档案馆工作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原则是档案馆工作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客体档案所包括的内在价值及其历史背景信息,不仅是档案馆保管与开发利用的对象,而且是档案馆之所以存在与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和服从这种前提条件,档案馆的有目的工作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价值原则是一种目的性原则,目的性是价值原则的核心。档案馆的工作是以保存与开放利用有价值的档案为目的,并以此调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去满足社会大众的各种文化需求。因此,价值原则也是档案馆工作的动机和动力机制。

3.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档案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人的具有不同目的的社会需求服从统一的档案馆工作规律。档案馆中档案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的统一性,归根到底是档案馆的真理性追求在人类活动中的体现。档案馆的价值通过档案价值的多元化表现出来,不同的社会历史群体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和价值原则。价值原则的作用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利益、追求的多样化相联系,是档案馆处理社会关系、进行社会服务的原则。

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差别和对立,深刻体现了档案馆工作活动本身的矛盾性。这些矛盾的存在,一方面给档案馆工作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境,另一方面对推动档案馆更深刻地认识“保管”与“利用”的关系,实践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四、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1.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的原因。其一,因为两者都形成于档案馆的工作活动中,是档案馆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并通过相互补充,结合构成完整的档案馆工作活动的内涵。只包含其中一方面的活动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其二,因为它们都是档案馆工作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档案馆必须也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两者的冲突,使之以某种经营管理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2.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的表现。其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相互贯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在档案馆的工作活动中互为前提。没有“保管档案,传承历史”的真理原则为指导,“传播档案,服务大众”的价值原则就不能成功地贯彻下去;没有“服务社会”的价值原则的推动,“坚守阵地,利在千秋”的真理原则也得不到坚持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适用。真理原则在档案馆彰显档案价值的工作中普遍适用;同样,价值原则也适用于真理问题,对于每一件具体的档案客体,档案馆也要解决它“有何价值,如何开放利用”的问题,以便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推动档案馆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其二,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在档案馆的发展中相互引导。在档案馆的工作活动中,总是不断地从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走向更好地维护历史面貌,从永久保存档案走向为社会公众服务,实现着相互之间的过渡。其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检验标准的一体化。档案馆的现实工作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共同的检验标准。

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一,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是在一定的档案馆工作条件下达到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档案馆的工作是具体的,在档案馆日常工作活动基础上档案馆认识和发现的档案价值是具体的,展示档案价值的方式方法以及档案价值所能够开放利用的程度、范围等也是具体的,由此决定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也必然是具体的。档案馆不可能一次就穷 尽对档案价值的认识,也不可能通过一次展览或一次提供利用就能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全部价值要求,只能在能力职责所及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价值需求,这些都体现出档案馆工作所坚持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具体性。其二,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历史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随档案馆工作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在档案馆发展前进的基础上不断打破旧的统一,实现新的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在档案馆发展的推动下,无论新的档案价值的发现,还是新的社会大众需求的形成,都会促使档案馆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出现新的矛盾,从而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相互引导中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档案馆工作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章第五条.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5)

一、图书馆管理的特点

(一)实践性

图书馆管理的实践性指的是其管理理论直接来源于实践活动,它是通过对众多的图书馆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同时直接地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活动。不能用于指导图书馆管理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可能存在下去。这一点决定了检验图书馆管理学科学与否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研究图书馆管理学决不能形而上学,也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人理论,而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及时地发现问题,总结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新成果。一句话,实践是图书馆管理的生命之源。

(二)社会性

图书馆管理研究的是如何对人进行管理,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带有很强的社会特征。它和社会科学的联系相当紧密,它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在学习、借鉴别人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扬长避短以真正做到为己所用。

二、现阶段县级图书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图书馆服务方式不够多样化和不够主动

图书馆除了需要满足最基本的阅读需要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比如说提供参考的咨询,公共检索等一系列内容。但是上述的这些服务在县城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使之很难实现,有一些县级图书馆开始了一些服务,但是这些服务水平还停留在刚开始的阶段,较深层次的服务内容比如说科技查新和定题服务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并且由于受到传统服务的束缚使读者服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只能等待读者的上门,在新时代条件下,图书馆应该适时打破这种束缚,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提供一些相关的服务,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图书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县级图书馆由于为了减少开支图书馆的专业人数不仅数量少质量还不精,因此只能从一些对实践经验需求较少的工作干起,然后过几年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或者考取研究生,或者考取公务员,或者找到薪资待遇更好的工作,从而造成图书馆人才资源流动比较大的难题。此外,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质量差,甚至会给图书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促进县级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一)构建合理的馆藏结构

馆藏图书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其他功能的发挥。要做到合理的馆藏结构则首先需要民办图书馆能够保证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馆藏书籍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生源,这将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其次,在有限经费条件下需要充分合理利用,购买的书籍需要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环节和专业需求,同时可以适当的购买休闲书籍。书籍的购买既要注重数量也要注重质量,如果只看重书籍的数量这必然会降低读者服务的水平。

(二)拓展服务内容,建设特色资源

首先,要理顺业务流程,图书馆馆员应从事务型馆员向服务型馆员转变,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完成图书馆各项业务,以更专业、更主动的服务姿态面向读者;其次,要不断开发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要建立资源共享的理念,与其他地方的图书馆开展协调合作,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共建资源共享平台,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特色资源建设。此外,要扩展信息咨询服务范围,尤其是不断完善自身信息查询系统、导航系统、搜索后勤系统,断提升信息系统各模块的服务性能和效率,保持信息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向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宣传社会热点,丰富社会阅读

现今世界上很多国家规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相继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阅读活动,从众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首先,我们会尽力挑选出一些针砭时弊、聚焦社会热点的图书进行宣传,一方面让不太了解社会热点的读者对这类图书产生兴趣,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时尚的休闲类图书的阅读,跳出读书思维的局限;另一方面让想要了解时事的读者挑到好书。并且在挑选的过程中过滤掉一些过于偏激的图书,避免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开展以各种主题为内容的读书活动及组织读者开展经典朗诵会,读书演讲比赛、图书联展及知名作家签名售书、读书竞赛等活动,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图书品评图书。同时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公益讲座,充分发挥百家讲坛的作用,不断的培养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中思考的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指导活动,使更多的人群了解图书馆,通过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活动,倡导全新的阅读理念,营造有利于社会学习的氛围。

(四)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6)

1.1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普及目前,大部分少年儿童图书馆都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如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始于1996年,服务内容从整理书架、维护秩序,到开展“英语角”活动、举行故事会等;又如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始于2006年,常年面向社会提供图书馆志愿服务培训与岗位,每年组织志愿者活动大约一百余场次,主要围绕图书馆读者服务展开:清书、荐书、选书、借书、捐书……;而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2年新建后成立了“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社会志愿者实践基地”,吸引了市民和社会机构、组织踊跃参与。

1.2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要求和内容从志愿者准入门槛来看,各馆对志愿者的年龄、服务时间和服务能力均做了相应的要求,如从年龄要求来看,国家图书馆要求10到15岁,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要求10到60岁,南通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要求16到50岁,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要求8周岁以上。从志愿者服务内容和职责来看,涉及到的大都是一线业务工作,如,读者服务、读者宣传和教育、图书整理和流通等。其中服务内容、职责与志愿者的服务条件和能力密切相关。如国家图书馆招募的是10到15岁的少儿志愿者,其服务内容大都是一线的事务性工作,协助各种岗位工作,宣传和介绍图书馆等。而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等也注重招收一些具有专业特长或特殊技能的专项志愿者,进行各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参与一些深度服务和延伸服务。目前而言,大部分图书馆都会涉及到这两个方面,同时招收一些辅助型服务的志愿者和技能型服务的志愿者。而在读大学生志愿者介入这两者之间,既愿意进行常规的岗位协助工作,进行辅助型服务,又有一定的技能和特长,具备开展技能型服务的条件,深受各馆的欢迎。

2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者发展实践

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由原东莞图书馆改建而成,2011年10月对外开放,既为青少年读者提供玩具服务、图书借阅、多媒体信息、亲子阅读、讲座培训等服务,又为老年朋友提供琴棋书画等休闲服务。2014年,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来馆人数剧增,这给窗口服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日益成为一种需要。招募志愿者除了可以缓解图书馆公共服务中资源的紧缺问题,让他们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开展活动;还可以让他们去感染来图书馆的每一位读者,让他们懂得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遵守规章、无不文明的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图书馆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因此,自2014年3月份起,逢周六、日及节假日都会有志愿者来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协助现场活动管理、图书上架、整理书库、指导自助借还机使用以及协助各种活动的开展等工作。志愿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来自五湖四海,各有所长。为了让志愿者们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志愿者服务内容上除了提供整理图书、图书上架及维持秩序等常规事务性岗位,还提供兴趣英语教学、手语教学、舞蹈表演以及手工现场制作等技能性强的岗位。虽然大多数少年儿童图书馆都开展了志愿者工作,但成规模、有效果的不是很多。从资金、宣传到管理都存在诸多需完善之处。如何能把志愿者紧紧地凝聚在图书馆工作中,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需要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

3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经验

3.1与专业志愿者管理团队合作为了解决志愿者招募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我馆尝试联系了东莞志愿者拓展总队,洽谈志愿者来馆服务事宜,该事宜得到了拓展总队和馆里的支持。在管理上,由于直接与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合作,管理很规范,从招募、组织和激励等,一步到位地对接了专业的管理方法。为了做好志愿者来馆服务工作,我们多次向志愿者拓展总队学习,按照拓展总队的要求制定了志愿者签到本,用于志愿者签到签退;跟踪志愿者服务事宜,安排各项工作,并负责志愿者服务、摄影工作,并且于每周周一将上周志愿者服务工作事项进行相关统计,包括统计志愿者参与者名单及相应的服务时间,同时还需统计各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并将上周志愿者服务照片传给东莞志愿者拓展队负责人。2014年,周末和节假日共计有1030名志愿者来馆服务,服务时长4000多小时。志愿者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少儿馆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少儿馆窗口服务人员的负担,成为有效解决少儿馆人少借阅量大这一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借阅室书架整齐、读者容易找到所需书籍。由于他们的协助,我馆各种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更加有意义。

3.2志愿者激励机制

3.2.1活动负责人制为了让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从2015年开始,我们会推荐那些空闲时间比较充裕责任心较强、具有领导能力的志愿者为每周六、日及节假日活动的负责人。活动负责人的工作是:负责志愿者们签到、签退、工作安排、拍照、沟通、工作总结及活动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等。只要他们符合条件,每个伙伴都有同等机会当选负责人。对于表现好的负责人和志愿者伙伴都有机会参加东莞图书馆年度优秀志愿者评选。这样对志愿者伙伴是一种激励。

3.2.2其他激励措施首先,为了更好地吸引和招募志愿者,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对于服务时间超过20小时的学生,可提供实习或社会实践鉴定,从而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或社会实践基地,吸引在校学生这一优质志愿者群体。其次,与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对接,如果是在东莞志愿者拓展总队的成员可以直接在网站报名,参加活动后按实际服务时长计算服务时间;对他们自行申报的服务时间进行专人审核。再次,是开展年度“优秀志愿者”评选,入选者发放相应等级的荣誉证书及相应奖品。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20-02

1 目前科普场馆应用的讲解模式

1.1 导览式讲解

这种讲解模式是按照展览参观路线引导观众参观,讲解不要求面面俱到,侧重在引导参观讲解。在一般情况下,讲解工作在本馆规定的讲解时间内完成。如遇观众有特殊要求,条件允许时,讲解员再视情况调整讲解内容,延长或推迟讲解时间。

1.2 教学式讲解

在了解参观对象需求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讲解资料,做好讲解预案,列出讲解要点。紧紧围绕讲解内容,详细、深入、全面地展开讲解要点。

1.3 总介绍式讲解

这种讲解方式是讲解员先将观众带到便于集中观众而又不影响他人参观的地方,如展馆序厅、观众休息的地方等区域。集中概要地向观众介绍展馆和展览的概况、参观路线、服务项目、设施以及参观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各讲解模式在现阶段的应用情况

导览式讲解是目前景区和科普展览场馆的主流讲解模式,能够高效,按时的参观完指定路线上的展品。对于参观过程中有限时要求的团体更能凸显出导览式讲解的优点。

教学式讲解适用于需要详细了解整个展览所涉及展品的群体。特别是以学校或者家庭为单位的参观群体。当老师、家长希望孩子们能从展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能更深层次的拓展视野时,这种讲解模式是不错的选择。

总介绍式讲解侧重于服务对象只需要粗略的了解展览或者当人多拥挤,由讲解员带领参观显得不太方便时使用。

以上的三种模式各具优势,在东莞科技馆的日常讲解中都有广泛应用。但是结合东莞科技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践摸索,东莞科技馆提出了“主题展开式讲解的创新与实践”模式。

3 东莞科技馆讲解模式新探索――主题式讲解

3.1 主题展开式式讲解模式的界定

所谓主题式讲解是指打破知识点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使得相近知识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

3.2 东莞科技馆提出主题展开式讲解的背景

首先,谈一谈东莞科技馆功能定位的总体构思,在建馆之初东莞科技馆的功能定位是配合打造东莞为“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充分展示制造业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代制造业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向,宣传推介现代制造业发展观念和科技思想,建设成为一个以制造业科技、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具有东莞地方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专题科技馆。

因此东莞科技馆展厅的第一层主要是展示制造业科技以及先进制造技术,二楼展示信息科技和高新技术内容。在第一层的制造业科技主展厅分为七个展题分别展示了计算机、电话机、服装等东莞的七个支柱产业。而二楼的信息科技展区里面主要展示了信息科技的相关内容,例如虚拟仿真技术、频闪技术、高保真录音技术等等;而高新技术展区主要展示了生命与环境相关的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海洋生态知识,还有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展厅的展品分布是展厅布展之初就已经一锤定音的,难以在后期再大幅调整。

在整个参观活动中,虽然展厅是按照展品的展示内容以及其内在的逻辑理论关系进行分区的,但是如果当参观团体需要获取的知识点不以东莞科技馆的展区分区一致时,也就是说并不以某一个支柱产业或者某一相关技术为线索,而是以其中某个科学原理为主线时,如果依然按照以往的常规讲解方式和路线来讲解,思路就会被中间穿插出现的其它展品打断,出现思路上的跳跃和断裂而凸显不出主题。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如果能将展示相同或者相似原理的展品,串联成一个主题来进行讲解,就能使观众在大脑中形成更清晰的知识认知结构脉络,更充分的理解并掌握展品科学原理,就参观活动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背景,东莞科技馆提出了“主题展开式讲解的创新与实践”模式。

3.3 主题展开式的表现形式

主题展开式讲解需要把相关主题的形象、展示装置组合起来,再加上语言解说,通过演示手段达到表达立意的目的。让观众通过观看跳跃出现的实物、装置、形象和演示,自己再加以联想、整合,成为自己的观感。

3.4 东莞科技馆主题展开式讲解实例

例如,以东莞科技馆 “眼见一定为实吗?”主题展开式讲解为例。该主题中涉及的有视觉暂留、视错觉等知识点。然而受展厅布展等因素的影响,东莞科技馆并没有将针对这一知识点对展品进行分区。一楼电视机的展题里面有活动视镜、走马盘、诡盘和自助电影等展品,它们虽然与视觉有关,布展时却是以辅助介绍电视机的原理时作为展品设置的。同样,二楼介绍信息科技技术时,有魔幻水帘、错觉画等与视觉相关的展品。还有,东莞科技馆的趣味科普秀中“这是为什么呢?”也是与视觉、错觉有关的题材。上面提及的展品、科普秀都出自同一主题,但是它们却处于布局上的分隔状态,对它们进行归类、整合再讲解,这样就形成了“眼见一定为实吗?”主题展开式的讲解模式。这种模式的讲解以主题为界定,打破展品在位置上的割裂状态,将展品配合解说、图片和互动和知识拓展,使观众更好的对同一主题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5 观众对东莞科技馆主题展开式讲解的评价

东莞科技馆以“眼见一定为实吗?为例,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面向观众讲解了100多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观众的宝贵意见,超过九成的观众认为这种新的讲解模式生动、形象、对知识的点的理解更透彻,对于只需深入了解个别主题的观众尤其适用。

4 结论

东莞科技馆通过实践摸索,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主题展开式讲解模式。将一系列零散的展品展项根据主题贯穿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将孤立的展品构成一个个小的展品群,使观众参观时思路更加清晰,提升了观众了解展品的兴趣,同时也弥补了因空间局限、展品具体形态的不同而导致的展览布局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8)

首先去图书馆做义工,最先知道的当然是有关图书方面的知识了,一册完整的图书一般由书衣、封面、书脊、文前栏目、扉页、半书名页、附加书名页等18个部分组成。图书上的isbn号是国际标准书号的简称,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isbn由10位数字组成,分四个部分: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其间用符号“-”隔开。我国的组号是7 ;美国的组号是0 ;英国的组号是1。比如:isbn 0-13-318015-8 表示美国出版的图书。我国在1982年起加入isbn,198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正规途径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有唯一的isbn号。如今的图书馆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非专门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好了,上述是图书及图书馆的一些知识,接下来是我的主要任务了——整理图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用来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的法典,是图书分类的工具书。其分为五个基本部类,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展开为22个 基本大类,用22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来标记。图书排架一般都是采取分类排架法,以索书号为依据,先按分类号的大小,由小排到大.若分类号相同,再依书次号的顺序,由小排到大.以一个书架为单位,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之后再排至右侧的第二个书架,仍是由有至左,由上而下 图书上架时不超过三分之二,以便为新书预留空间.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9)

标准编制目的

2010年5月江苏省档案局联合江苏省标准化技术研究院,按照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标准编制计划,在标准化处指导下,抓住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归档电子文件管理两个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全省相关力量,研制完成围绕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三个系列地方标准。主要目的是:

1 规范和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国家和地区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和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重要实现形式。江苏《电子文件管理细则》(试行),明确省级数字档案馆为全省电子文件集中异地备份中心。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电子文件,各单位应当按照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明确的时限进行移交。2011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三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加快发展手机报、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标准的制定是为切实保障江苏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远程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把握方向不偏离。

2 总结江苏实践经验,细化国家标准。为规范电子档案的采集、管理、保存和利用,维护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和安全,江苏省档案馆和苏南一些市县档案馆进行了电子档案实时采集、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的探索,2007年和2010年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宣贯会分别在江苏召开。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市级县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的《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型》等课题研究,为更高层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直接经验。在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基础上,按照馆室一体化原则,细化数字档案馆软硬件技术指标和评估细则,细化电子档案元数据与封装模型和房产、公证等30个实用型电子档案目录数据结构,细化纸质、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缩微胶片和实物档案等多载体档案数字化标准,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突出标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和主导地位。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等档案信息化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见效慢,标准先行是保证投入能够获得有效回报的重要前提。作为归档电子文件源头的各立档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的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负责电子政务和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的IT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急需应用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在国家法规标准的框架内进一步制定地方标准相配套,有利于全省在“十二五”时期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实践中,进一步统一软硬件基础、元数据、数据结构和数据格式,为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永久保存和高效服务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依据。

标准编制过程

1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DB32/T1892-2011)的编制。《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结合江苏实际,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明确了基本技术框架,规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软硬件平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评估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评估细则及评分标准,成为市县切实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依据。标准由十四章、两个资料性附录和四个规范性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原则和总体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步骤、数字档案馆系统架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要求、数字档案服务平台建设要求、软硬件配置要求、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要求、安全管理与制度建设和验收与绩效评估。

该标准遵循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编制时结合江苏实际,按照“客观科学、总体把握、便于操作”的原则,对什么是数字档案馆、怎样建设数字档案馆、如何评估数字档案馆做出详细规定,并且通过结构图、表格等形式,对数字档案馆总体架构、网络架构、硬件配置、软件功能等建设中必然遇到的技术问题,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定,便于本省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在建设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时遵照执行。

编制中充分考虑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以及国际标准;融合了《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型》研究成果、省信息化重点工程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的建设成果,以及本省苏州、太仓等多个市县数字档案馆和云南、江西、青岛、绍兴等省、市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成果;参考了美国数字档案馆ERA项目的有关建设经验。通过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专题研究、会议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式,形成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具有适度前瞻性和领先性的标准内容。

2 《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数据库结构和封装格式》(DB32/T1893-2011)的编制。《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数据库结构和封装格式》基于国家相关标准,以共建共享的思想,规定了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模型以及涉及公共馆藏和民生的30个基础电子档案专题数据库结构和目录数据格式。标准由六章和一个资料性附录构成,为便于执行和在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系统中应用,关于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具体描述均提供了技术模型。主要内容包括元数据的表示方法、基础结构元数据、基础结构元数据摘要表示、基础结构元数据的字典表示、电子档案封装格式、电子档案封装结构模型、封装新增的元数据、封装元数据元素的描述、电子文件的封装及江苏省基础电子档案专题数据库结构表等规范性附录。

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基础数据库、实现电子档案数据共建共享和长期永久保存的核心基础。起草中重点调研了电子文件连续体理论、永久保护真实的电子文件国际项目(InterPARES)、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OAIS)、《ISO15489-1-2001信息和情报一记录管理一第一部分:总则》、

《ISO/TR 2308I-2-2001信息和情报一记录管理―第二部分:导则》、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ERA)项目、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电子文件策略(VERS)》等国外理论、标准和项目实践。研究了我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 D R)》(GB/T 18391.1-6-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46-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制装规范》(DA/T48-2009)等标准规范,并与国家推荐标准参与制定单位安徽省档案局标准起草组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同时紧密结合江苏省信息化基础性、标志性、公益性重点工程――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的实践,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传输和提供利用的技术环节和要素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建立综合档案基础数据库的过程开展实质性应用。

3 《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DB32/T1894-2011)的编制。《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规定对现有的纸质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照片档案、缩微胶片档案、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的操作要求。标准对原始档案准备、交接、转换设备选择、技术参数设定、存储格式、数据校验等做出详细规定,并且对操作规程、数字化文件存储、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数字化成果管理、安全保密要求等做出了相应规定,通过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提供档案数字化转换流程等,可操作陛和实用性较强。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10)

实际

内涵

[分类号]G250

1 研究背景

目前,图书馆界对理论联系实际(Integration ofTheory with Practice,以下简称ITP)评价判断争论较大。争论的焦点是,图书馆学理论是否脱离实际。卢儒珍、鲍振西等认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脱离实际。但也有人认为,理论脱离实际是伪命题,如储流杰认为,脱离实际的非理性责难是图书馆学基础研究创新的沉重枷锁。更多的图书馆界人士认为,基础理论研究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如马恒通认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工程技术理论研究均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一些人之所以认为目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不是理论本身存在此问题,而是这些人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研究的层次性和各层次的特征、目的和作用,把各层次研究混为一谈。黄宗忠认为,我们在理论研究中确实存在着某些问题,也存在着认识和理解问题,要通过讨论加以引导与澄清。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指责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正确理解ITP,应对图书馆实际范围不能理解过窄、对图书馆学理论的整体结构与分工要全面认识、对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互补性及一致性应充分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这一问题甚至已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特别是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难以逾越的理论障碍。故研究理论与实践(实际)关系、判断两者现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ITP本不是问题,理论与实际(实践)总有一种天然的联系,理论关注实际、联系实际是它的天职,离开实际来谈论理论,无论理论多么精妙绝伦,也是无意义的。凡能指导实践的理论,必然经得起实践考验。反之,则是不完善的或伪理论。但由于不是问题的成了问题,意义就产生了。这与对理论、实践、实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内涵理解有关。不同观点是从不同层面而言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两者争论是把不同层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深层次是没有意识到它们在性质上的本然统一。笔者赞同黄宗忠的观点。

2 理论内涵

图书馆学理论(以下简称“理论”)所涉及的远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从一开始就是跨学科(管理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的、难以归类的学科,所涉及的问题也早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图书馆学”问题。它包括:现代性、人、信息资源与现实、文化交流互动、图书馆的社会属性、人们对图书馆或图书馆学的认知等。可见,理论是一个综合概念。

科学的理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三大功能。解释功能包括说明和理解两个方面。当有人问:“为什么我国东西部会产生信息鸿沟”时,可能回答:“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行体制存在问题”,理论解释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信息鸿沟与社会现实之间有逻辑关系;某一现实出现与否的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行体制存在问题是信息鸿沟产生的充分条件,两者是因果关系。

理论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构成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既为人们提供了图书馆本身的真实图景,又为人们解释图书馆提供了某种“原理”或“公理”;理论的知识体系中蕴含着构成该种知识体系以及相应思维的方式;规范着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理论就是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统一。阮氏五定律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基层馆员)只记住五句话(结论),这显然曲解了理论。其实,这一理论体系的内涵极为丰富,如第二定律强调了“读者”,批评了等级社会,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有一个方法论问题。五定律提供了一个演绎方法,这易使图书馆人从较高的角度去认识它的意义、作用与其他环节的关系,摆脱就事论事的方法。当然,五定律也涵盖了维护读者权利、相信读者永远是对的、图书馆应承担社会责任等内容。五定律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若只把理论作为原理或结论、概念,这就遮蔽了理论的能力属性,曲解了理论的整体系统、精神气质以及它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与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联系的“实际”往往只是演绎个别理论观念的一个范例,造成基层许多从业人员认为没有理论,照样能干图书馆工作。

理论是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理论不只解释世界、规范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使我们进行自我反思与批判、超越。这种统一包括理论与现实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距离、理论如何关注现实。首先,理论是对现实的抽象和剥离(抽象和剥离的程度是衡量一种理论学术性的重要标准)。常识、经验不能称为理想或学术,是因为它与现实太近似。因此,理论与现实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要的,这表现为两者不同步(或落后或超前于现实)。这种距离才使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互动。当然,距离过大,理想可能脱离现实。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也表现为理论总是对现实的某种批判和超越。我们把正在进行的“讲座”称为“信息素质讲座”,并不是说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讲座才是“讲座”,相反,会引起我们对讲座组织、功能的思考,寻求更好、更权威的讲座。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它蕴含着更为丰富、深刻的一系列问题:人的目的性要求与图书馆客观规律、现实性与理想性、人对现实的反映与人对图书馆创造和发展等关系。吴慰慈、杨文祥、马恒通均是从理论的现实性层面而言的,但仅从现实性层面而言,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不管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其终极来源都是现实。现实中如果没有图书馆这一机构,就不会产生图书馆学。而卢儒珍、鲍振西等则是从理想性而言的。不能只讲其理想性而不讲现实性,如果理论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理论有何用?故判断争论的标准应该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老槐在博客中阐述的某些人的错误观点,明显是对理论的误解,如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认为只是学院教授们的责任,与基层工作者无关。实际上,只要从事图书馆职业,每一个人都有研究图书馆学理论及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责任,基层工作者也不例外。因为要从事好这一职业,首先需要认识、理解它是什么,如何从事好,而这些属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基层工作者承担这一责任不但可行,而且有一批这样的代表,如马恒通在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科学哲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成绩。

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不是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答案,而只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法、思维方式、方向、原则。那种把理论的现实性理解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想法和做法,割裂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是庸俗的。在网

络环境下,阮氏五定律向我们提供了维护读者权利、整体思维、图书馆是动态发展的方法,若硬套用五定律解决今天图书馆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产生错误;不能把理论的超越性理解为理论在先。理论原本来自实际,是事实的抽象概括与总结,但若认为理论在先,理论成了先在的不容置疑的规定,然后再照着这个理论去解释实际。于是理论不再是研究的目的与结果,相反倒成了研究的起点。在尚未进人实际的研究之前,就先有了某种理论,这就会产生理论研究中的本本主义;不能把理论作为维护他们利益的工具,若不符合小团体的利益,就说成理论脱离实际,“不联系实际”或“不懂国情”。

3 中国图书馆学实际内涵

3.1

中国图书馆实际

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简称,“实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是含特定时代中国图书馆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总和,是对特定时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总概括。实际形式上包括:①中国社会的当前实际;②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实际(包括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图书馆本身的实际),也包括组织机构、个人的历史和工作的实际,每位所想的、做的都是实际;③图书馆学研究的实际,包括学科发展实际和研究实际。学科发展实际朝着中西文化交融、自然科学与相互渗透、人文与科学结合方向发展。可见,ITP具有多样性。实际内容上包括:①图书馆学研究所把握的实际不是价值中立的既成“事实”,而是寄托和凝聚了图书馆学家的价值关怀与理想的“真实”;不是对现存状态的消极肯定与默认,而是通过对现存状态的否定和批判所实现的一种新的生存境界的澄清;对实际的关注不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提供某种现成的技术性和工具性的策略与方法,而是要通过反思,为理解图书馆生存状态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价值理想和境界,促进图书馆和谐发展。因此,图书馆学对实际研究应具有不崇拜他人的批判精神、实事求是的超越精神。这种批判和超越精神是实际最重要的方面。②当前实际、中国文化传统或图书馆文化传统是一个时空概念,有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规定性。今天中国图书馆学是历史的发展,不应当割断历史,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建立和研究国内图书馆界著名学者的“思想库”是这一内容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中国图书馆的当前实际不仅传承和积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包蕴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与趋势;而作为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当前实际与当前世界图书馆界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之中,它既以当前世界图书馆界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又是世界图书馆界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空间不只是一个地域概念,还包括理论(包括中外图书馆学理论)、文化传统的影响范围。实际之所以包括未来是因为实际既具有“当下”“现存”的性质,还蕴涵着“理想”规定。图书馆学确立基于历史活动条件下反思的视域,又要破除主观意识,确立历史地分析问题的维度。既对现存图书馆或图书馆学研究肯定理解,同时包含对它们否定的理解(必然发展的理解)。这意味着它们是在历史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同时又是在历史实践活动中不断向着未来发展的。

3.2 图书馆学研究实际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实际中的问题可概括为5个方面:①理论研究上,缺乏对一流经典深入研究,对各种学派学说、代表人物的思想研究不多,即使有也限于图书馆本学科范围内,“自己讲”,“讲自己”,没有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理论,这些理论对实践产生怎样的作用等问题;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关系、中国图书馆学与西方图书馆学融合度等研究不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学研究水平相比我国较低,表现在简单移植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或结论、研究规范不够、理论体系不完整、自觉意识不够、有些方面研究不足(观念、制度、服务、服务质量评价、读者行为)甚至空白(馆员的胜任能力、读者忠诚度)。有鉴于此,范并思提出了研究观念而非概念,研究制度而非机构的呼吁。②理论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不同,前者以关注图书馆在社会实际中的处境为价值导向;后者以关注理论要能够直接解决图书馆具体实际问题为价值导向。前者研究成果影响着后者的可操作性,而后者的经验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检验与吸收采纳;前者缺乏理解图书馆实践的基础,而后者因学习时间较少,缺乏足够动力去寻找实践相应的学术观点。笔者注意到基层馆员较少关心图书情报类期刊中的理论文章。这样难免产生理论与实践的隔阂,解决隔阂的关键(选择何种价值取向)是由图书馆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这种不同解读使前者把后者进行的图书馆学研究仅仅看作是“工作总结”;反之,后者看前者取得的图书馆学成果是没有用的“理论空话”。由于实际内涵极为丰富,故认识实际是困难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国图书馆或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并不完全清楚,这为图书馆决策和研究带来了不利。③研究边缘化(这不是图书馆学被社会所抛弃,而是自我放逐,凸现出实际和理论自身的危机。)、功利化、利益化。④移植国外较多,而我国走出世界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西方化和唯学科化。⑤大量的重复研究,创新性、原创性研究成果较少。

4 理论联系实际内涵

照相馆社会实践总结篇(11)

一、 基本情况

市文化馆支部共有党员28名,其中在职党员19名,离退休党员9名,设3个党小组。

二、落实情况及经验做法

(一)加强领导。

党支部加强对市文化馆党的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采取一把手负责制,按照局党委的要求,由书记负总责。安排组织委员负责支部党建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办公室专职人员抓党建。每年定期召开党建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由主要书记通报工作情况。党支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支部成员履行“一岗双责”,领导班子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主动接受党内外监督。签订了《2019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局党组相关工作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文化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着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二)加强学习,提升为群众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全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学习考勤、专题调研、学习考核等各项制度,每月一次馆务会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集中理论学习和工作交流。深入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重新修订完善“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以及《支部建设》、《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有关制度。

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精学、深学上下工夫,在指导实践上做文章,做到学用结合、工学相长。注重学习形式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手段,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领学相结合、讨论交流与专题辅导相结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组织全体党员及在职职工,分阶段和学时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意义作用和实践要求;学习“党的”报告,同时,研究制定了学习方案,通过张贴宣传标语、版面制作、书刊订阅、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等方式进行了学习宣传。通过学习,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的核心地位、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市文化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按照规定,一年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开展党员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制度。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发展党员。严格执行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制度,调入党员接转手续齐全完备。党员按照规定按时、足额缴交党费。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按照程序做好入学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接纳新党员工作。没有出现一例党员违法违纪现象。严格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完善请销假、上下班签到、值班等制度,形成运行规范、组织严密的党员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严明廉政纪律,认真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年内无党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情形。

(四)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对党组各项工作予以公开,接受党员监督。二是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围绕局党委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每年都对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分工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四是加强日常党务工作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单位重要工作和工作任免都通过党支部研究。五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民主议事规则和议事决策程序。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将馆内大于一万元支出事项新纳入“三重一大”问题上支委会集中讨论决定,班子建立学习、议事、工作规则。

(五)加强教育监督。

一是注重党员的教育培训。每周五为单位学习日,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除了聘请省文化馆、局相关科室等上级业务部门领导及专家前来授课之外,积极鼓励本单位党员干部、业务人员给全体职工授课,确保每年教育培训时限不少于24课时。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廉政规定》、“十不准”等规定,严禁干部向服务单位和服务对象拿、卡、要,切实提高职工为民服务意识和照章办事意识。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不断强化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三是实施监督管理。定期召开支委会,对党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能够及时上报,公开接受监督,确保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

(六)服务基层谋发展,心系群众解难题。

在认真对照《党建和党风廉政责任书》的要求扎实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重点业务工作,年内:

一是继续组织开展传统群文品牌活动及上级交办的各类赛事,成功举办了“我们的节日”---“金猪贺春”春节大型游园活动。圆满举办**市第二十四届青少年曲艺(故事)比赛。举办2019年暑假免费少儿艺术培训班。招考组建**市文化馆乐团、**市文化馆舞蹈团。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赴新疆参加第三届“魅力夕阳红 走进新疆”全国民族歌舞汇演。组织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一届扇面作品展”。开展以“建设者之歌”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暨廉政文化艺术作品展”。承办市纪委“传承优秀文化、弘扬廉政清风”主题艺术作品展。举办琚健“大美乌蒙”大型油画展。组织参加“2019年云南省彩云奖”、“201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赛装文化节”、“**市第七届摄影艺术展”、“**市第八届写生画展”等活动。增进了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创新工作亮点,圆满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全力配合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入关键的第二年,也是自市委、市政府提出2019年在“全国提名城市测评排位进入20名”目标之年。、全馆上下思想高度统一,组织有力,各部门责任明确,密切配合,抓重点、攻难点、促亮点,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创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成果丰硕

参与拍摄大型非遗纪录片《传承》第三季第三集《织焰》。**市文化馆、马龙县文化馆配合协调,全程参与前期踩点调研,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全力推进该片顺利拍摄。**市文化馆编排的小品《一棵柿子树》入围省曲艺展演展演,展示了**曲艺人的专业素质,同时把剧目所呈现的新时代、新风向、正能量内容完美展现,得到了专家评委及场内外观众的一致肯定赞许。美术业务骨干赵正祥多幅作品被收藏。其中两件部级油画作品《精准扶贫·异地安置》入选“美丽黄河口·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作品《秘境·版纳>》入选纪念吴冠中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作品被馆藏同时个人被聘为院聘画家。

四是以提质增量为目标,全力开展非遗项目申报和传承保护工作。积极做好我市非遗申报工作,认真组织**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荐评审工作。报送第一批部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认真梳理、填报我市部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表及申报表;推选上报代表性优秀保护实践案例;组织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命名工作;认真做好我市非遗数据统计工作,做好省文化厅调查统计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基本情况年报表;报送我市春节,元宵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宣传展示、民俗活动;配合省非遗中心开展好非遗工作;举办我市2019年“非遗日”活动

五是全面推进完善和免费开放服务,落实文化馆基本公共化服务职责。目前,已免费开放活动项目17个。

六是全年全馆业务人员分别到全市各县(市)区城乡和基层单位辅导。全馆业务人员共下基层648天(其中下乡、镇460天),人均下乡辅导达20天以上。完成各类流动惠民演出28场、流动展览10次。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等上报省市级主管部门信息53篇,在馆办微信公众平台发表38篇, **M上发表信息26条,多次被**市电视台、《**日报》、珠江源网站专题宣传报道。

七是派出人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努力在人、财、物方面创造条件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按照省、市及局党委“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会议精神,我馆高度重视,及早启动,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及时下派二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切实为联系村办实事。并结合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但当”专题教育活动,及时将工作重心下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增进群众感情,增强执政为民、发展为民、服务为民、落实为民意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继续用制度和规章约束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决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到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红线。

三、存在问题

我馆的支部工作及服务型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带动了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但是,我们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一是学习制度有时落实得不够到位。特别是政治理论和党员学习抓得不够紧。二是党建“一创三评一定”创评体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组织党员经常性的活动做得不够。

四、下步打算

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支部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党建工作。

(一)抓实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抓好精准化科学化系统化学习。

(二)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修养

把思想建设摆在抓党建严纪律促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强化学以致用,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真正将学习的成果体现在供水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三)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人民群众

不忘为民服务初心,牢记城市供水使命,确保水量足、水压稳、水质好、服务优。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体党员结合主题党日深入属地社区等基层一线,开展直接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