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4 23:07:11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1)

1)课题的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布置的《浙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此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地基面积80m×60m=4800m2。

2)目的意义

目的:此次毕业设计资料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及施工图概预算的原理,编制施工组织是设计和概预算;

意义:1、巩固本人三年来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画图、识图能力;

2、解决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各方面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设计工作的方法与步骤;

3、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多层房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内力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结构设计方面相应的规范和规程,以及掌握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软件中天正及cad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4、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全面掌握建筑中旅馆设计的基本原理、功能组合,完成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绘制建筑结构图和建筑施工图,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布置.。

3)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国内:基础国内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人力消耗较大,比较落后;在机械挖孔方面技术比较先进,但是推广面较窄;主体结构施工方面,大多是采用钢筋砼,在帮扎施工上,手工施工较多;砼浇筑技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品砼浇筑方便、简洁;砌体结构施工与国际接轨,采用人工砌筑;但是在脚手架的安装方面采用折叠式里脚手架,安全稳定,转运灵活方便;防水工程普遍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柔性防水。

国外:德国建设矿井井筒采用7层防水工艺,即混凝土、砌块、沥青石渣、不锈钢板、沥青石渣、砌块、混凝土。造价是中国自防水井筒工程4-5倍。瑞典、加拿大在渗水环境中锚喷,采用放水支护法,用钢丝和橡胶制成半圆型胶管,用粘结剂粘在渗淋水处,51lunwen.com/tuijiankaiti/排至基础面盲沟,在管外锚喷,把管埋在喷层之内,喷层是外混凝土内部流水的现状。日本多采用改性水玻璃——水泥浆等,有计划的设计压力、输浆量、封水效果等。俄罗斯采用粘土浆,无约束注浆法施工,即不设计压力、输入量,只是把设备安好,一直注,什么时候压不进浆则停工,无帷幕防区,工期长,治水率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全部任务,要求每人完成一套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和相关的建筑说明及结构计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抄袭。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图幅采用2号图纸,比例:1:100(节点详图,构件配筋图除外)

②建筑结构施工图表达方式:采用cad绘制,打印成图.

③图纸装订:按设计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顺序装订.

④设计资料装订:建筑设计说明,机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并严格规范要求成册.

⑤图纸的内容标注必须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方法:1、采用砖混结构。

2、从设计的功能上根据现代旅馆的设计要求,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设计多种多样住宿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的住宿要求。

准备采取的措施: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图纸。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1)工作任务

独立完成该旅馆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方便与下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并在每项进度安排中进行对该项的总体检查,达到预期结果。

2)进度安排

2007年3月12日-2007年3月19日完成开题报告,建筑方案设计

2007年3月20日--2007年4月4日建筑技术设计

2007年4月5日--2007年5月5日建筑结构设计

2007年5月6日--2007年5月22日施工组织设计

2007年5月23日—2007年5月底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归档,准备毕业答辩资料

3)预期结果

1)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普通旅馆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2)

城市综合体

开启“一站式”生活

作为“5个100工程”先期启动的22个城市综合体之一,位于安顺市的贵州多彩万象旅游项目是以5A级旅游区标准打造的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SPA养生、文化休闲、主题游乐、文化科技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走在宽阔的广场上,记者看到,水幕电影广场、喷泉、LED显示屏已经开始启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项目周边的星火路、经二路已建成通车,8万平方米奥特莱斯商业街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以后周末的生活会更加充实,先去图书馆看看书,再陪孩子去科技馆体验现代科技,累了就坐下来品尝特色小吃,顺便到超市买些生活用品,晚饭后还可以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谈起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毕节市民王女士满脸微笑,她将体验到的是一种比以往更快捷、更优越、更时尚的全新生活,这样的生活源于毕节市南部新区综合体的建设。

毕节市南部新区综合体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不含南山森林公园),项目开发建设可带动城区向南扩展约10平方公里。在已经建成的项目中,除了端庄典雅的行政中心,气宇轩昂的“一院三馆”(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还有生机勃发的毕节招商花园城。

以大型超市和电影院为主力店构建的毕节新商业核心,提升毕节商业档次,引领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成为毕节商业标杆。12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主展厅层高14米,是毕节各种会议、展览、交易会、节庆活动的重要平台。康体运动中心,内设室内恒温游泳池、篮球馆、羽毛球馆以及高档健身会所,引入时尚健康的运动理念,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现代商务中心,以现代化办公和服务式公寓组合打造现代商务空间,与商业形成互补,完善中心区功能。精品商业街,采用临街商铺丰富商业形态,依托购物中心,促进商业经营。高尚园林社区,引入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规划和理念,提高城市居住水平和城市形象,秉承招商地产低碳绿色生活理念,营造健康、温馨、和谐的生活社区。

作为毕节市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和毕节市首个高端商业中心,招商花园城将弥补毕节市在城市综合体高端生活理念的空白,为毕节市带来全新的消费观念。

六盘水市凉都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也是省级10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是全省唯一一个以体育文化为背景建设的城市综合体。按照“体育搭台,商贸唱戏”的开发内容,该项目以体育场馆和商贸酒店、购物、健身、娱乐为核心,配套写字楼、酒店、高档公寓等项目保障,带动城市综合体的良好建设和运营。

凉都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作为贵州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闭幕式场所,注定成为六盘水市的新亮点、新地标。“项目的建成,将对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同时,它将成为六盘水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对拉动周边投资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六盘水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

积聚优势资源

打造核心商圈

一个好的城市综合体,往往是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能够从建筑形态上实现城市面貌的升级换代,运营得当还将大大提升城市商业、服务业水平,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和税收,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如果城市综合体建立在老旧城区或乡村地带,还将带动城市面貌的提升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这方面,水城县百车河统筹城乡转型发展旅游综合体算一个典型。

在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暨项目观摩总结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水城县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山水、田园、都市、乡村四要素,打造百车河统筹城乡转型发展旅游综合体,思路非常好。”

思路决定出路。百车河项目的建设,让乡村变美了,群众变富了。“这里的环境和卫生条件都非常好,我们生活得很开心。”村民吕超、李如芬夫妇刚搬来不久,便利用自家400多平方米的新房开了个小超市,还买了餐桌椅子,准备再搞一个农家乐。

百车河项目是水城县“4+1”战略中最大的组团,规划总面积9.2平方公里,首期投资20亿元,建设周期3年,项目包括酒店和会议中心、温泉公园、田园风光体验、特色城镇、亚高原生态体育运动和住宅配套6大功能区。

项目建成后,这里常住人口将达3万人,可带动1万人就业,每户居民年均增收翻两番,年新增财政收入3亿元。

每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体。作为重点发展平台,城市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核心商圈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位于毕节市南部新区城市综合体的招商花园城占地30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总投资20.92亿元,已完成投资4.8亿元;科技文化中心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完成投资4亿元;毕节南山公园总投资20亿元,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成毕节市的城市休闲公园及辐射川、滇、黔的旅游度假区。

安顺市贵州多彩万象旅游城市综合体占地约6000亩,总投资60亿元,年接待规模500万人次,计划3~5年建设完工。

六盘水市钟山区凤凰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近8.13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及改造,预计直接拉动约348亿元的经济投入,解决近1.25万人就业,居住人口9.3万。

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不仅是城市形态的改变,更是经济形态的改变。当商业、交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内容在一定的城市空间里得到有机组合,以往单一的经济体就会通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开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能。

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综合体不仅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而且是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作为城市地标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和辐射力引领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周边区域价值的提升。大量品牌的进驻,提升了商业水平、促进了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区域产业定位和升级。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城市运营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目前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崛起的时代已经来临。

重点发展平台

引领城市升级

上世纪60年代,当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综合体拉德芳斯出现在法国巴黎时,就已经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完善的商务区,在随后50多年的发展中,拉德芳斯成功打破了商务领域的局限,将工作、居住、休闲三者成功融合,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

由此可见,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在于建筑内部“人场、气场、钱场”的汇聚和流动,更在于这栋建筑背后的文化、灵魂、生命力、竞争力的积聚和展示。

文化柱独具屯堡特色,风雨桥彰显贵州魅力。多彩万象旅游城市综合体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巧妙地将地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最炫民族风”。

凤凰山城市综合体以其独特的对称设计,展示出富有城市文化气息的“中轴线”,从高处望去,犹如一架翱翔于蓝天的空中客机。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3)

作为一名党员,时刻认识到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为灾区来的学生排忧解难.

二,工作情况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开拓进取,使我系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重点.

根据学校的有关要求,密切结合我系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我系的工作计划.计划重点突出,围绕教学条件的改善,重点搞好五项建设,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围绕迎评工作,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考试工作,教风学风工作.

(二),真抓实干,具体落实

1,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引进计划,引进博士1名,硕士1名.在职教师中,有1名同志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成归来,有5名同志获得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有1名同志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名同志转为硕博连读.

2,专业建设.在坚持稳定发展现有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新上专业调研小组,特别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专业进行了调研,为新上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按照学校部署,作为我校特色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积极申报了省级特色专业.

3,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旅游管理优势学科三年建设期满,顺利通过学校评估验收.组织老师们积极参与上级( )科研项目的申报,共申报国家社科,省软科学,省教育厅,泰安市科技局,泰安市社科等项目12项,有2项获得立项.有3项科研成果获__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组织了地理学一级学科及旅游管理学科硕士点的申报材料.组织旅游管理团队申报了泰安市委组织部立项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4,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通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了部级精品课;有3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其中1门榜上有名.

5,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了地理科学教育实习基地和旅游管理宾馆实习基地建设,3个教育实习基地在新泰相继挂牌,江苏一家五星级酒店成为我系新的实习基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辟了野外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上,旅游管理实验室及天象馆等获准立项.

6,课堂教学.配合学校中青年教学竞赛,积极组织教师加强训练,参与竞赛,我系取得了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的较好成绩.

7,实践教学.地理专业完成教育实习与野外实习.旅游专业学生于7月,拟于1月奔赴东莞和杭州,常熟等地进行宾馆实习.该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得到了切实落实,组织了省内外两条线路的野外实习.

8,毕业论文.按照教务处的总体要求,对于届毕业生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学生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比往年明显提高.届毕业生论文工作也已进行了具体部署.

9,考试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我校考试工作有关规定,从考试动员到监考,从命题到阅卷各个环节规范程序,切实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责任心,落 实责任追究制.在学校组织的试卷检查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10,教风学风建设.鼓励支持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爱岗敬业.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学生考勤,强化班主任职能,加强考风考纪,表彰考研同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建设.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4)

近五年来,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共约50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但毕业三年内,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85%以上,这就是说,旅游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旅游景区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景区售票,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每年还将以20万的速度递增[1],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Www.133229.cOm它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其中:(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培养酒店中、基层管理者;(2)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旅行社经理、优秀导游员;(3)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景区中、基层管理者和规划专业人才[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旅游院校与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旅游院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需双赢”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产业背景下,业态表现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休闲娱乐公司等,有其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它们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用“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的旅游专业学生,难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专业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基地,以培养适应旅游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衡阳市有八个挂牌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大部分实习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同时在珠海、桂林、长沙和张家界各建立了一个实习基地。

2.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企业著名高管或旅游局领导为专业老师,讲授专业课。近年来我们已经聘请了谢儒生(耒阳市主管理旅游的市委正县级干部)、黎才发(常宁市主管理旅游的副市长)、尹同君(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彭幼平(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危小明(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邓衡午(雁城宾馆总经理)和李清河(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委会主任)作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二是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外聘企业精英当职业导师,如2009年我们就聘请了谭曦(园林工程师,衡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雁峰区桂竹山庄总经理)、邓衡午(高级经济师,雁城宾馆总经理)、陈冬平(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副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进行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的改革。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重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实践操作,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现状,我院首先在2006级毕业生中启动了毕业设计这一教改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外聘导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旅游专业特点,与某一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旅游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尤其对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满足社会对这种应用型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毕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引入旅游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其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毕业设计恰恰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所提出的一项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旅游学生更好地具备了旅游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素质。

3.在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羸的目标。为了与签约企业建立紧密良好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坚持“边合作、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教师积极性,要求教师与企业挂钩,实行“一教师一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设计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评比工作,对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内容较深、合作成绩突出的基地,奖励基地建设教师。通过教师与基地挂钩、基地建设与教师奖励挂钩等制度,激发了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教学(或学习)+科研+实践的模式。对学生而言,实行“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为此,应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鼓励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技能。具体做法: 一是学研结合建设旅游素质拓展中心。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成立公关旅游协会、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实行“教学+科研+实践”模式。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质量,为教学服务。

5.建立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为此,湖南工学院旅游专业专门成立了旅游专业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知识、能力、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应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6.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双师型”队伍。2006—2010年共引进博士教师4名;派出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者9名。在继续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性特色,增强适应性,提高质量效益。

7.围绕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了六部旅游管理学教材,其中《旅游政策法规划》教材已入选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我院陈国生教授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和教育部首批旅游专业硕士生教材《旅游社会学》的主编任务。

8.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神州之行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旅游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珠海昌安酒店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景区是湖南工学院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景区,景区将负责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5)

一、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情况

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趋势。旅游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年轻的教育门类,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它的职业特性促使其应更加明确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逐步建立使旅游院校具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有效机制。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正是为了加强旅游院校同社会的广泛联系,让社会参与办学,实现旅游院校的科研面向旅游市场的办学新路子。我院专业产学研合作建立在校企互动、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基础上,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校企竞争力等相互提高的“互惠、多赢”的产学研合作目标。

第一,聘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员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指导。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开设学术讲座,聘请专家参与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定期进行技能训练,与旅游企业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培养人才,优先向合作企业提供优秀学生实习或工作。

第二,重视专业教学工作。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既有高校教授、行业部门主管领导及一线企业经理和技术能手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及实践型教学基地建设方案,使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确保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学期均邀请有关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来校指导及作相关专题讲座。

第三,校企优势资源互补,战略合作提高竞争力。10多位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受聘为本专业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与区域内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拥有衡阳交通旅行社、邮政旅行社、阳光旅行社、青年旅行社、教育旅行社、回雁峰景区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第四,加强专业师资培养。每年选送1名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旅游学院进行一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产学研结合”中的“产”注重的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外,还可以发现和解决生产经营中一系列问题,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学”要求教学内容设计要反映时代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适用性,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效果及其可推广性,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传授的高效、便捷。“研”则强调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选题面向社会经济实际,特别是企业的应用性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产学研一体化层面上与社会经济的密切整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机制,使教育教学系统的创新功能得以实现。为更好地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建设与专业培养计划相配套的实习基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创办经济实体。

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把旅游管理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一是选题要符合旅游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二是选题要突出实践性,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三是选题应是旅游管理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四是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衡阳市湘江沿岸红光带建设”、“衡阳市雁城宾馆餐饮管理系统”等若干个选题作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产学研结合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人员组织。各试点专业公布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阶段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建立的思路和对策

1、积极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与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综合基地。产学研综合基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实践和科研的条件,目前许多旅游院校都与旅行社、饭店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而言,产学研三结合的形式主要是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和特定的选题内容进行的三结合形式,如联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开发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等。通过这次试点,我们已与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衡阳华天大酒店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选好合作伙伴,完善组织。产学研结合建设的好坏,是否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的领导要有改革意识,有远见,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观念,要尊重教育,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是否具有三结合的必要条件。一般选择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因为双方的互补性很强,互惠性也更能体现。现在一些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信誉差,亏损严重,不宜作为合作伙伴。此外,产学研合作项目要有选择性,有竞争力,与学校学科方向和科研优势比较一致,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产学研结合是跨出教育系统范围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协同加强领导,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给高校及企业以有力支持,有效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的矛盾和困难。

4、切合企业需要,融入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使得旅游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时段性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性相矛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院坚持切合企业需要,融人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在实践中,以当地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为切入点,积极主动谋求互利合作。衡阳拥有南岳寿文化节、耒阳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耒阳农耕文化旅游节、衡阳王船山文化节等重大旅游会展,而且是周期性会展。每年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有学生以此为选题,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然,“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新模式既丰富了毕业设计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保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了智力支持。我院旅游管理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结构合理,队伍稳定,他们熟悉旅游管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业务熟练。指导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副高以上职称的占63%,其中有很多是硕士生导师。由本校专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达100%。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

总之,“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一璜:世纪转换与成人教育工作者角色作用的发挥[J].中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6)

企业办公室文员自我评价 办公室作为企业的综合职能部门,在xxx的领导下,在xxx的关心帮助和具体指导下,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努力围绕吊车租赁协议承租方:_________(简称甲方) 出租方:_________(简称乙方) 根据双方共同协商,同意租用吊车,配合甲方吊装,具体内容磋商如下: 一、施工机械名称及数中学图书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图书馆是“人生的大学”,是自学成才必需的场所。它可以为人们提供领导成功演讲的基本要求 (1)准确精练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的准确精练,就是演讲用词的准确和句子的精练。只有准确精练的语言才能使听众明白,因为对于演讲者来关于全市电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一、统一思想,增强加快电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总体上看,宁波的供电情况是好的,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宁波电网规模成坚持科学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围绕区委、区政府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各项工作的要求,我区科技工作必须以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两个率先”为主线,强化科技创新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才工作进入了新境界、新阶段。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计算机专业院外对口专业实习协议书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计算机系_________届毕业生)。为提高我院毕业生职业能力,真正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我系对毕县法院创建四型机关经验总结材料 几年来,XX法院通过抓党建、带队伍、促审判、创佳绩,抓学习、增素质、建机制、促提高,努力构建“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护理实习生自我鉴定护理实习生自我鉴定 本人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 大学个人自我评价范文时间过得真快,大一穿戴的绿军装在太阳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就到了大四。在学习上:我耐劳努力,孜孜不倦,争取着大学那夸姣的时光去学习。大学四年,不光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使我懂得了学习的方法。恰是利用这种方法,在除学校开设的课程外,我还自学了日语、网络数据库、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等知识,很好地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糊口,并为自己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已把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网络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对计算机的兴趣让我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对photoshop、coreldraw、frontpage、flash等软件能够纯熟应用,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工作方面:我介入了校学生社区的建设与维护工作,使它成为同学们喜爱的校内站点之一。目前正在介入校远程教育的建设。除此之外,曾介入《印刷科技词典》电子版以及07052班班刊、毕业光盘的制作。实践的经验让我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更激起我强烈的学习欲望,让我不断进取,不断进步。 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 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教师自我评价范文1200字 从去年九月初开始,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在这半年时间当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说教师是阳光乒乓球协会集训活动总结11月24、25日,乒协在体育馆内举行了本学年第四次集训,这也是期中考试后的第一次集训,参加集训的会员达38人,比上一周集训人数有所增加。在25日的2011年主题团日活动实践总结三月春风拂面,鳜鱼肥的季节,桃花飞的日子,池水泛光的时节,学习的念头一如滔滔之水绵延不绝的涌过来,这一刻我们雷锋附体...... 突然革命烈士抛头框架式技术服务协议甲方(委托方):_________ 乙方(服务方):_________ 鉴于:公安部《关于加强旅馆业治安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有关旅馆业治安管理和公安部关于贯彻执行本科生毕业自我鉴定XX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xxxx大学,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四年中,我努力奋进,虚心学习,真诚待人,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2011年团日活动总结为进一步贯彻两会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我们07汉语言文学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特此开展了“颂青春之歌,传两会精神”主题团活的教育活动,号召广大青年要充满哲理的自我评价 人生最难的是,当卸去面具真实剖析,自我反思时,我们会发现下面许多的问题, 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浸润在中国古代的书香中,我常常忘记了自己,陶醉在师生轻舞商亭经营权有偿使用合同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营造我市旅游商业氛围,点缀美化城市,方便广大市民,经市政府同意,对市区公共场所的商亭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基层党建工作职责述职述廉报告各位领导: 2010年上半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领导,创新举措,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履职尽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590-4

藏书几千万册的柏林图书馆大门上刻的碑文上有:“这里是有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文献检索课》正是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钥匙”。我国的文检课起步较晚,主要参照国外的用户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图书馆用户进行的有关利用图书馆与情报机构的方法和技能的教育。在旅游院校开设的旅游文献检索课是集旅游、图书情报学和信息技术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旨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有效地获取最新知识最佳专业信息的技巧以及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中所必需的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文献检索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情报工作已经成为全方位的社会需求,而文献资料则是信息、情报的重要来源。对于信息利用程度的高低已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报意识,善于利用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能进行开拓创新的人才已经是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跨世纪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更使得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文献检索课程,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科学方法课程。

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文检课教师或图书馆馆员可以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把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情况及图书馆服务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对图书馆文献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把数据库的认识与使用讲解给读者,普及利用图书馆的知识,提高利用图书馆技能。这是其他课堂讲授知识不可替代的。文献检索课有别于其他理论课及专业课程,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总之,文检课教学宗旨是高校培养素质人才所必须依赖的一门重要课程。文检课应该作为高校的重要课程而不只是选修课发展下去。高校领导和图书馆领导,应为开设本课积极创造条件,图书馆承担起现代大学最根本的职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世纪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旅游文献主体内容及特点

人类对旅游学的研究起源于西方世界,大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很大的进展。旅游文献是随着旅游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旅游科学知识的记录,是旅游科学发展的缩影,也是旅游科学知识发展的产物。现代旅游科学的迅速发展,对旅游文献的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1、旅游文献主体内容包括:旅游理论研究;统计资料与概况信息;行业应用理论与方法;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标准;旅游机构、组织、企业与人员资料;旅游史资料;导游、接待所需文化背景、礼仪知识;新闻、报道、广告及其他动态信息;旅游宣传介绍文献资料―面向旅游者;外语教学文献资料等。

2、旅游文献的特点

由于旅游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文献本身也具有一些特点:旅游文献数量增长速度快,旅游活动日益成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现象,在全球和世界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文献具有分散性,在中图分类法中体现得比较突出;旅游文献内容具有广泛复杂性和时效性,广泛复杂指的是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和角度丰富多样;旅游事业发展变化性旅游研究的动态性,使旅游文献的内容也不断变化较快,因而一些统计图表、数据和商情报告时效性很强,若不及时获取和利用,便会很快失去价值;旅游文献具有效益性,旅游文献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旅游开发、旅游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比较突出;旅游文献的专业性不断增强,旅游文献的专业性把旅游文献与其他各种文献区别开来,但又加大了旅游文献检索的难度。

三、旅游院校学生开设旅游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

由于旅游学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各类文献排序比较复杂无序。如:图书馆对旅游文献进行分类时,只能按照传统的图书馆分类法在有关类目之下设立旅游方面的子类目。这样,就会造成旅游文献不能集中整理而只能分散在不同的传统学科类目中,期刊杂志也会根据期刊名被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学科的阅览室中,使得旅游类文献的查找复杂且困难。而随着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又要求人们必须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这就决定了旅游文献检索能力对于旅游科研人员、旅游实际部门工作者和旅游专业学生致关重要。

信息检索是高校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受教育者来说,学会文献检索与利用,掌握独立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以,可以增强大学生捕获信息的情报意识,提高吸收信息和选择知识的能力,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旅游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从旅游专业的学习、科研和实际工作出发,讲授必要的基本检索理论与方法,培养情报意识和必备的自学和独立科研能力,从而使个人能够迅速掌握使用任何检索工具的方法,查找到旅游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各种情报资料;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旅游信息源,通过检索语言、检索方式等基本检索知识,运用信息的采集、编译、发送、存储等检索工具,获取全面的旅游信息。

三、旅游文献检索课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安排与培养

旅游文献检索课教师应当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师资队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文献检索课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专职的旅游文献检索课教师有必要进行旅游专业的文献研究,教学过程中有责任担任咨询服务和信息检索工作,这样才能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才能有切身的实践经验,才能把旅游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讲得结合旅游学科实际,更贴近旅游学科的新兴性、丰富性、多样性、动态性。兼职的文献检索课教师需要是科研骨干或者带头人、走在科研前列的人员来兼做,最好正处在科研工作,这样也可以把科研中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讲得深入贴切、理论更好的结合实践。由这样两部人组成一个教学研究室,图书馆负责教学的组织工作,这是目前较好的组合形式。

同时,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核心因素。对于教师的培养,一是应从图书馆工作人员中选拔教师是较好的人才补充渠道。因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检索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另外选拔本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其他院校毕业的研究生。这个群体是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及有着较好专业外语基础,对本校图书馆及教学科研情况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的短期培训,并在图书馆或院(所)资料室实习一段时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一定检索技能之后,便可进入教学岗位。

2、旅游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文献检索课教学要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水平,关键靠的是教师。所以,作为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必须坚持与所教授的课程共成长,其专业化发展也必须融入到所教授的课程之中,并以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来迎接文献检索课发展创新的挑战。

旅游课程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图书情报信息知识和丰富广博的旅游学科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更要具备网络旅游相关专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懂得各种软件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教学实践中要能很好的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检索信息、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授课、举例均应用旅游术语,旅游文献检索课教师必须学习系统的旅游学科知识,掌握旅游前沿动态,关注旅游学科技成果,贴切的应用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效果更生动、具体,紧贴实际。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教师还应具备科研能力,能在反复的自我磨砺中积累丰富的资料总结经验,指导学生的检索实践。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注意新颖性,将当今最先进的信息知识,科研中的思考、经验和体会等作为实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成效。加大旅游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让学校和学生认识旅游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已进入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数量繁多的信息中寻找到有用的数据和资料?这时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愈加显现。文献检索课程在我国从开设至今虽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在大多数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而非必修课,学生普遍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仅将其作为一门查找资料的方法课。由于学校和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定位偏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旅游院校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旅游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也应当把旅游文献检索课提升为必修课,这样做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有利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而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时也体现出其意义所在。特别是对于科研人员,旅游文献检索作为一项基本功,这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于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任何社会要想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离不开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就离不开对记录知识的各种文献资料的充分利用。因此,旅游学科的发展也必须充分利用人类知识宝库中有关旅游的科学知识,因而也离不开文献检索,所以文献检索是旅游院系及旅游专业人员为我国旅游事业做出贡献必不可少的工具。

参考文献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8)

一、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含义及其关系

(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含义

文化产业之说出自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等人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也称文化工业,由于其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国际社会公认“朝阳产业”。我们通常说的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为主要内容,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为特征,从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再生产、交换与传播、流通与经营活动或为此提供服务的行业。当前所称的旅游产业,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二)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毕节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是指以毕节地区境内的文物古迹和景点、民族节日和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的参观、游览、考察服务为核心,带动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制造业、文娱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群。毕节地区民族文化和旅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联点。

1、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因。毕节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深石山区,千百年来因袭相传的文化、风情、习俗“养在深闺人未识”,而这种“待字闺中”的“纯天然文化”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是“山外”世界探幽访古的首选。因此,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保持其厚重纯朴的秉性,发展民族文化,使其富有时代特质,是推动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因,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大抓手。

2、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利用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我们都知道,旅游必须有看点,不管是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或是民风民俗都得独特、与众不同,让游人在“一饱眼福”的同时,还能按其需要购物和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而商品的制造、开展文娱活动都是展示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发展壮大旅游业的过程,实际也是对民族文化继承、保护和利用的过程,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民族文化与旅游景点是互相转化为经济优势或生产力的载体。发展壮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就是要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民族文化和旅游景点必然要相互转化为经济优势或生产力的载体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在自然风景区感受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里游览自然风景区,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推进,最终让经济优势或生产力得以显现。

二、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民族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民族文化和旅游的联姻所产生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更是战略性的产业。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其目的就是加快开发扶贫,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这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建设毕节试验区“旅游大区”的现实需要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向“秘境寻踪”、“文化旅行”递进的过程。有人“黄山归来不看山”、“桂林归来不看水”,但从未听人说过对一种文化的探求有穷境,对一种风情习俗守望会倦怠。毕节试验区观音洞、夜郎、钟水、水西及乌撒等历史遗迹文化,撮泰吉、铃铛舞、滚山珠等原生态舞蹈文化,《夜郎史传》、《以那悲歌》、《支嘎阿鲁传》等古籍文化具有“唯一性”和“神奇性”,不可移植。因而要打造“旅游大区”,绝对离不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这是现实需要。

(三)是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毕节试验区居住着彝、苗、回、布依、仡佬、白、满等30多个少数民族共17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6.5%,民族乡占全省民族乡总数的30.4%,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却较为缓慢。毕节试验区少数民族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多居住在绝美的自然风景区。这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可能有全区的跨越发展,毕节试验区提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必须把民族地区的发展列入“当务之急”的中心任务。

(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建设赏心悦目的景区、挖掘博大精深的文化、制造丰富多彩的商品、烹饪精妙无比的饮食,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能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已雏形初现,具体表现在“精品旅游线”的设计、形象品牌的打造、民族文化遗存的修复、文化演出团队的组建等几个方面。1、“精品旅游线”的设计。目前,毕节试验区主要开发三条“精品旅游线”。一条是,百里杜鹃—百里乌江画廊—黔西县化屋基苗寨—织金洞;另一条是,黔西县支嘎阿鲁湖—大方县奢香博物馆—大方县九洞天;再一条是,威宁草海—威宁百草坪—赫章韭菜坪。以三条旅游线为轴心,开发各类景区54处,其中,部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处。

2、形象品牌的打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是毕节试验区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洞天湖地主要是织金洞、九洞天、支嘎阿鲁湖、乌江源流等;花海鹤乡主要是地球的彩带百里杜鹃花、威宁连片的洋芋花和荞花、中国樱桃之乡赫章野马川满山遍野的樱花、威宁黑颈鹤栖息地高原明珠草海等;避暑天堂主要是指毕节试验区拥有贵州屋脊韭菜坪,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理气候。

3、文化遗存的修复和演出团体的组建。毕节试验区重点打造以古彝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的品牌文化,恢复或重建大方宣慰府、赫章夜郎遗址、毕节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一大批文化遗存,组建了夜郎歌舞团等民族特色浓郁的近10个演出团体,为景区和城市建设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蕴。

4、重点行业的发展。住宿和餐饮是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支撑行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全区目前有星级酒店30多家,其中,三星、四星酒店从2006年起实现了零的突破,已发展到10余家。此外,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到2010年上半年,全区授牌农家乐、乡村施舍近330家。

(二)特点

毕节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鲜明的特点,既有文化与景观的合二为一,又有“十里不同景”的多彩多姿,还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发展潜力大、速度快。

1、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统一。毕节试验区许多少数民族都居住在风景区,每处风景都留下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的韭菜坪周围是民风古朴的彝寨,民族文化十分厚重。再如百里乌江画廊一侧的化屋基苗寨,水以山为美、山以水为奇,在这亦真亦幻的境地中,苗族同胞原生态的歌舞一亮相,便有山的大气和水的灵动。

2、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各有侧重。毕节试验区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旅游亮点,真正的“十里不同景”,能让游客在哪一个地方都能有所看、有所感、有所得。如大屯土司庄园、宣慰府、化屋基苗寨、织金洞、总溪河漂流、草海、韭菜坪、百里杜鹃,等等。

3、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唯一性。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甚至不可复制的。舞蹈撮泰吉、铃铛舞、迁徙舞、滚山珠,景点织金洞、百里杜鹃,文化遗迹宣慰府、夜郎文化遗址,等等。这些文化或风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

四、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一)主要挑战

1、守旧的思想观念。毕节试验区有的地方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上,还存在不思发展、不去发展、不愿别人去开发,“守着金山少饭吃”的现象。有的古老文化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几近失传。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守旧的思想观念难以产生“幸福指数”。

2、缺失的拓展能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在一些地方仅是建几个景点、唱几首民歌、跳几支舞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多种行业并没有多少人去“求索”。毫不讳言地说,缺失的拓展能力使得除却一些土特产品、旅馆,其他行业发展几乎为零,比如承载文化或景点的商品制造等等。

3、匮乏的文艺精品。山东高密因了《红高梁》,陕西商州因了《商州三录》,云南因了《五朵金花》、《阿诗玛》等而世人尽知,游人如织。毕节试验区虽然有大批的文艺工作者,有大批可以打造的“本土文化元素”,但“毕节特色”的文艺精品却极其匮乏,难以让人“闻声而动”、“观影而行”。

4、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发展旅游是全国、全省的要求,各地都在千方百计欲将之打造成“支柱产业”,如都城极有可能在毕节地区赫章县可乐的夜郎国,湖南新晃县就拟注资50亿元恢复重建。毕节试验区周边地区都在发展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独特景观为重点旅游产业,市场竞争激烈。

(二)重大机遇

1、“四大优势”保障。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治优势,、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毕节试验区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二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继续推动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继续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三是国家东西部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毕节地区位于成渝、黔中、滇中“两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好、吸引东部产业转移能力强。四是全国统一战线及国家有关部委帮扶支持的动力优势,目前,全国统一战线和中央17个部委支持、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

2、“交通枢纽”支撑。毕节试验区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的飞雄机场正加速建设,预计2012年通航;“三横三纵”铁路(三横:昭通—威宁—毕节—金沙—遵义、成都—贵阳客运专线、林歹—织金—纳雍—六盘水,三纵:隆昌—黄桶铁路织金—毕节—叙永段、毕节—水城—兴义、已建成的内昆铁路)和“三横三纵”高速公路(三横:杭瑞高速遵义—毕节—威宁、黔西—大方—毕节、清镇—织金—纳雍,三纵:黔西—织金—普定、生机—毕节—六盘水、威宁—六盘水)建设整体推进,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按照毕节试验区“十二五”要求,期末,实现多数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路,乡乡通油路,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五、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旅游产业大跨越,形成中国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重点景区建设、旅游市场开拓、相关产业配套、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发掘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支持产业的形成,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推动毕节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

(二)开发原则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保护”与“开发”相统一。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最大限度地制止和避免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开发。其次,“独特”与“多样”相统一。要重点开发“唯我独有”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区域打造不同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游客中推出不同民族文化魅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旅游需要。再次,“内涵”与“参与”相统一。要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的开发,并作为餐饮、服饰、节庆、歌舞等的载体,满足游客的跨文化的精神需求和物质享受。要开发游客参与度较高的旅游活动,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民族文化旅游。第四,“融合”与“配套”相统一。要把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开发融合在一起,以自然风光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灵魂,打造“毕节特色”。要通过特色旅游的开发,带动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制造业、文娱等“配套行业”的发展。

六、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战略规划

(一)开发重点

一是民族服饰。二是民族歌舞。三是民族饮食。四是民族婚恋。五是民族体育。六是民族节日。七是民族文学。八是民族工艺品。九是民族建筑。十是历史文化遗存。十一是自然景观。

(二)战略规划

毕节试验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旅游产业提出“一城两廊八区”的构想,“一城”是指毕节大方文化旅游城,“两廊”是指百里乌江画廊和高原生态走廊,“八区”是指草海生态湿地旅游区、百里乌江画廊旅游区、百里杜鹃风景旅游区、阿西里西风景旅游区、纳雍乡村旅游区、九洞天风景旅游区、织金洞风景名胜旅游区、三丈水风景旅游区。这种构架是可行的,但还需加强和强化。一是建民族文化旅游城市。除了现在正在建设的毕节主城区文化博物馆外,在大方建宣慰府、在赫章建夜郎城。二是建民族文化风情园、村、景点。在威宁建民族文化风情园,打造各县市区旅游景点,强化民族风情习俗、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旅游商品开发、民族文艺展示、文化遗存的保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七、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

解放思想,就是要不畏首畏足、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能迎难而上、勇于开拓、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出主意、想办法、定规划、谋长远,才能在无人涉及的“盲区”看到风景、在错综复杂的“难区”摘到鲜花。要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只有重视、支持、帮助、推进,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因此,要成立全区统一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建立实绩考评机制,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问题。要按照全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部署来分级落实责任,以“共赢互利”为出发点,打破县市区之间“领土”观念,使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却又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突出特色、统筹规划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原生性、唯一性、隐秘性,原生性是因为毕节试验区许多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唯一性是因为“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隐秘性是因为文化资源有待于开发。在这些特色文化旅游中,有比较优势强的,也有比较优势弱的,也有潜能大却开发时机不具备的,因此,要按照循序渐进、滚动开发的原则,先开发比较优势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资源产品。同时,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因大而为之,不因小而不为。只有进行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才能够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也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政策支持、资金投入

要按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一是要分门别类地列出道路、水电、通讯、景点建设,宾馆酒店提级创星,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的研制、生产、流通等的规模和层级。一方面,对应规模和层次有针对性地争取国家或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对应规模和层级按照分级负责、分块负责的原则招商引资,拓宽旅游投资渠道。二是在毕节试验区的层面上,制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要按照财政状况安排一定比例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对于一些辅的建设项目或者是能够资源共享的项目,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创新项目整合机制,达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

(四)政府主导、企业开发

现在许多地方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落实在“政府买单”上。事实上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政府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即宏观引导和调控,也就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协调各部门,形成统一的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开发。企业则按照政策的规划和引导,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开发经营,并获得经济效益。当然,鉴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之初,在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与发掘、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采取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内资和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广泛动员、多方筹资,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育市场、规范管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涉及多方面、多环节、多行业,而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行业的缺失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在培育市场上做文章,按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点,壮大旅游运输、旅行社、宾馆酒店、商品研发制造、文化演出、体育运动等等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发展到什么水平、达到多大规模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哪一个阶段推出哪一种旅游产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都应了然于胸。在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必须规范管理,要成立行业协会,以协会去作要求、提规范、强管理,真正实行各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打造品牌、注重营销

品牌是名片、品牌是生产力。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一定要突出品牌效应。品牌的打造要在景点的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的基础上,编排几台上成的舞蹈、写几本“秘境寻踪”的书籍,出几册本土文化元素深厚画集,演几部叫得响的电影电视。总之,要通过各种民族风光片、电视电影、歌曲、摄影作品、文学作品、舞蹈等形式,充分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风景,增强旅游的吸引力,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9)

一、旅游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1 课程体系成形,建设成绩显著

经过近20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极大成绩,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首先,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已经比较全面且具备一定系统性,很多旅游高等院校都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和思路,比较清晰地设置了课程体系,其内容和结构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旅游专业建立了一批特色的课程,比如,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知识与技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等。同时,理论性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国外旅游专业较为普及的理论性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在国内普及程度同样很高。

2 课程内容老化,滞后于产业发展步伐

旅游业本身以及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然而旅游管理课程的设置并未很好地响应这一变化。由于人们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对旅游专业课程与教材内容的改革缺乏足够认识,旅游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总体上缺乏预见性,而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通常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现在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化。

3 课程结构固化,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响应

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在不同地域出现了一定的特色课程和优势课程,但另一方面全国各地院校也出现了不顾社会需求变化一味坚守自己特色和优势,自我盲目发展,抱残守缺,与社会需求错位,课程体系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响应。造成这一结构的原因归咎于师资缺乏与产业界的足够接触,缺乏自我更新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出现了一门课可以养一生的观念,教师不求变,不求新,甚至出现了因人设课的课程设置规则。基于以上原因,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在同一所学校和同一个地区出现了固化现象,而对社会需求的响应能力基本缺失。

二、动态课程体系的价值与意义

1 避免短周期专业增设与破产,响应社会需求

产业升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学科专业设置“计划不如变化快”。目前,教育界为了应付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主要采取增设新专业。但社会暂时和局部的人才需求往往不足以支撑一个专业的长期发展,导致某些新成立专业成立就破产,毕业生也不知何去何从。倘若通过对原有专业进行课程调整来响应社会需求,就可以避免应急性短周期专业的增设与破产。

2 积累办学资源与经验,节约办学成本

增设新专业的弊端是成本高,且对现有相关专业具有替代效应,造成专业重复建设,加剧相关专业毕业生之间的同业竞争。因此,通过对老专业课程进行调适来满足社会需求,不但能够积累办学资源与经验,节约办学成本,也有利于学科的深度发展,减少学生同业竞争。

3 培养学生新素质和新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学生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基础要扎实,二是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满足社会变化的新素质和新技能。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而响应社会需求的新课程则培养学生新素质和新技能,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监测与评估

本文以云南民族大学旅游专业为例,主要选择往届毕业生、网络、旅游业态和旅游组织机构四个端口对旅游就业需求进行监测和评估,获得实时的旅游人才需求信息,根据信息建立响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毕业生端口监测

1 就业岗位与原专业关系

2008年云南民族大学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8%,从事与旅游行业直接相关的岗位占就业总人数的22%,与旅游行业间接相关的岗位占就业总人数的39%,完全与旅游行业不相关的岗位占就业总人数的27%。旅游毕业生按专业就业的比例较低,表明专业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识较差,同时反映了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脱离或不适用。旅游相关岗位就业的比例较高,表明旅游管理专业要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完全与旅游行业不相关的岗位比例超过了旅游岗位的就业数量,表明学生自主选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提高学生非旅游领域的就业能力。事实上学生的选课行为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岗位需求信息。由于该校旅游管理调剂生比较多(这在全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调剂生不一定对旅游专业发生兴趣,对该类学生必须要赋予他们自主选课的权利和自由,并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因材施教,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 旅游就业岗位的集中度分析

在旅游就业岗位的12个毕业生中,从事旅行社工作9个,占75%;从事饭店业工作2个,占16.67%;从事旅游营销策划工作1个,占8.33%;而餐饮、景区、购物、娱乐、交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就业人数均为零。可见,旅游岗位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旅行社,这可能与该校现行的课程体系有关。该校旅游专业课程主要偏重于旅行社和饭店宾馆,未设置与餐饮业、景区业、购物业、娱乐业、交通业等相关课程。宾馆就业的比率低表明教学与实践的脱离。2009年的旅游专业学生在海天酒店实习过程中,部分实习生对酒店业务的认知几乎空白,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不应该刷马桶”等幼稚言论。

3 相关岗位和无关岗位分析

相关岗位就业的就业结构,数据显示教育岗位是毕业生的优势就业领域,就业量较大,这与该校长期设置与师范教育相关的系列课程有关,应该说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响应。应届生考研继续深造的也有一定占比,但受研究生就业预期和培养质量预期的影响,该比重趋于变小。受云南通道建设和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事非旅游服务领域和商务贸易的毕业生有增加趋势。技术类岗位出现零的突破,但财务和会计类岗位就业明显低于学校预期,这反映了学生基础课程学习不扎实。

旅游无关岗位就业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和政府的部门机关,以及机电、电器和建材行业。前者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追求稳定、名誉和福利的倾向,而后者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并无明确的信息暗示。

(二)网络端口监测

通过百度搜索,《今后几年具有热门就业岗位 需求的产业一览》中包含了旅游业、餐饮业、宾馆业、娱乐业,这四个产业是旅游业中重要的子行业,其旅游岗位需求旺盛符合业界预期,但学校和社会对娱乐业的就业相对忽视。

通过中国就业网查询,两个月以内对酒店和餐饮业需求的岗位数为148个,旅行社为9个,娱乐为53个。总职位需求数为1169个,旅游业岗位需求210个,占需求总量的17.96%。可见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规模并不小,而且对酒店和餐饮业的需求量相当大。

通过60位专家对上海十大热门职业进行预测,其中与旅游相关的休闲职业被专家选中率为88%,位居十大热门专业的第2位;而会展被选中率为39.2%,位居15位。其中休闲职业中主要涉及都市旅游、邮轮、游艇制造、郊区休闲、都市娱乐等。上海的职业信息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领先性,因此对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三)旅游业态端口监测

通过对中国旅游业态的监测,特别是新业态的监测表明:一是旅游智业(包括旅游咨询、策划、规划)对旅游毕业生的需求增加,目前全国相关旅游智业类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二是旅游技术与工程类就业岗位对旅游毕业生需求的增加,随着全国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期的来临,对于旅游景区景点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存在较大缺口。三是高端休闲类就业岗位对旅游毕业生的需求增加,比如高尔夫、SPA、养生等。但这些新兴的旅游业态找不到对口的毕业生,相关院校也缺乏对应的专业设置。四是高级营养美食类专业人才,随着中国餐饮企业的高级化,高档饭店等增加了对营养师等职位的需求。

(四)旅游组织机构端口监测

通过对云南省行业管理处、云南省文山州旅游局、砚山县旅游局、海天酒店人事部、温泉协会、餐饮协会等机构相关负责人的访谈,综合各方信息,旅游组织机构对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一是高层旅游管理者;二是旅游市场营销策划与运作人才;三是懂得旅游资本运营的旅游金融和财务管理人才:四是高层次旅游设计和规划人才。旅游组织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有两个特征,一是要求受教育层次较高,二是对技术和专业的要求较为苛刻。但旅游组织机构提供的待遇相对较高,工作也较为稳定。高校毕业生经过若干年历练之后才有可能获取该类职位。而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工程技术类人才;二是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酒店面临整体就业人员素质偏低,本科以上的人才无法储备等问题;三是与产业规模匹配的特色和特种专业人才,比如SPA人才和高尔夫人才。

四、响应社会需求的动态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监测与评估信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增加“社会需求响应课程模块”。旅游专业动态课程体系包括四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响应社会需求课程模块。这种设计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和职业期望;也表达了学生的自我兴趣需求和自主选择自由。

(一)基础课程模块

按照教育部对旅游管理课程教学的要求,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9门。根据2008年监测数据,学校在此模块中首先应相对突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以利于学生考研和转专业方向。其次应加强统计学和会计学等技术性基础学科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在统计、财务和会计岗位的就业能力。目前,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毕业生在这些领域的就业能力极差,仅有1位毕业生获得会计岗位。

(二)专业课程模块

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11门课程。从2008年多端口监测到的岗位信息来看,应该强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旅行社管理,目前云南民族大学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虽然很好,但与业界的联系以及学生实践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强调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外置”相当重要。

(三)选修课程模块

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选修课程模块包括17门,但根据学分要求,学生只能从中选择7门次。特色模块课程其实质为研究类课程,对就业的响应能力较弱;兴趣模块对就业具有一定的响应性,但也日趋老化,滞后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学校应该建议学生选择响应需求的课程,并强化这些课程的建设以及新课程的培育与更新。

(四)社会需求响应课程模块

社会需求响应课程模块是本文尝试的一个创新。针对本次旅游岗位需求与监测结果,旅游管理专业至少可以新增以下7门课程。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10)

审美,是人类直观的情感体验,本质上属于精神生活,与人类经济活动,各执精神和物质两端。但是,在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1],经济活动、商品消费和美学创造、审美赏析,却日益显出结合的趋势。消费社会,追逐一种意义消费,物的功能性消费转向一种精神性消费为主的文化消费。当代,足够多的现象表明,一种大审美经济形态正在形成。

经济学家认为,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形态,迄今为止的人类经济,正在进入大审美经济形态[2]。2001年,德国学者格尔诺特・伯梅(Gernot Bhme)在其《审美经济批判》中第一次提出了“审美经济”的概念。大审美经济形态下,就是以实用和审美,产品和体验相结合的经济,正在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中心的传统经济。一方面,审美经济化,即美学创造驱动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另一方面,经济审美化,产品和各类环境(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商业环境等)的生产,人们对其审美要求日趋提高。

审美经济化,在当前,体现为审美创造不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欧洲国家、美国、日韩等国家或城市,未来争夺经济制高点的新兴产业,被重点发展和扶持。当代城市越来与依赖文化艺术等审美创造,来适应这一大审美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需求。而博物馆在战后的发展潮,就是当代大审美经济发展的印证。在当代大审美经济中,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堡垒价值,以致于一个城市及博物馆着眼于通过博物馆及其藏品的管理及行销,而发展出一种关于博物馆的“美学经济”[3]

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 1974年,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当代博物馆,从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正在向具有文化价值,具有娱乐性、知识性,发挥民众教育,介入大审美经济的重要机构,实现华丽转身。

在过去,博物馆作为一流的事业,一直不敢寄望可以参与一流的生意。靠政府基金拨款维持免票政策的大英博物馆,常常面临入不敷出情况。有时需要关闭其中25间小展览室,以节省开支。泰特博物馆需要依靠政府发行彩券才能完成建造。

但是,当代,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加入大型博物馆建设的队伍。1988年至2008年,古根海姆博物馆第四任馆长托马斯・克伦斯,成功主导了古根海姆的全球连锁式博物馆经营模式。“古根海姆”被作为一个品牌,全球各大城市争相邀请。加盟者支付品牌授权使用费,负责博物馆兴建、维护、经营,古根海姆总部则提供管理运营经验并出借和分享藏品。2004年,阿联酋政府成立阿布扎比旅游局,推出了阿拉伯快乐之岛计划,决定在Saadiyat 岛兴建新的旅游“麦加”。除了延请弗兰克・盖里设计古根海姆美术馆,还向法国政府支付预计10多亿美元的30年名称使用费、艺术品租借和咨询费,建设卢浮宫分馆,同时大手笔延请日本的安藤忠雄设计海事博物馆,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表演艺术中心。[4]

博物馆如何在城市当展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在当代审美经济中,博物馆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代博物馆设计又在如何适应城市审美经济的发展需要?

从当代城市来看,城市发展需要适应并推进大审美经济的发展。城市博物馆规划设计需要针对当代城市这一发展现实及其经济需求。美术馆展览引入宝马等奢侈商品及品牌展示,日益商业化;艺术展览重视娱乐,日益呈现出“迪斯尼”式的娱乐化。这些体现为当代博物馆的设计及管理过程的审美经济化,是对大审美经济的主动适应和积极行动。(上图为阿联酋萨迪亚特岛上“沙漠卢浮宫”的电脑设计图)

成功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在当代城市推进“美学经济”中至为关键,因其可以极大地带动城市的文化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建筑是立体的艺术,根据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的记载,建筑包含了用(utilitas,实用)、强(firmitas,坚固),也有美(venustas,美观)的特点。当代建筑师的才华充分体现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造“美”事业中。

博物馆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是城市文化精神的象征。一个城市建筑物,以“美”,即艺术的方式与所在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相互协调,凝聚和体现其城市精神。而城市的美术博物馆更以保存城市文化和艺术,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而成为美的圣殿,它是城市文化和创造力核心体现。所以,一个城市的美术博物馆建筑,一般来说都在努力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城市的文化名片。西班牙毕尔巴鄂通过古根海姆博物馆带来城市复苏,就是城市通过博物馆建设推进大审美经济的成功案例。

博物馆建筑的策划,需要尊重地域性,反映特定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该地区建筑形式、空间组织美学、地域材料和当地建筑技术等诸多方面,使其有机整合。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作为工业城毕尔巴鄂(Bilbao)整个都市更新计划中的一环,由美国加州建筑师盖里(FFrank O.Gehry)设计,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包覆钛金属,这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斥资一亿美金动工兴建的该建筑,整个结构体藉助一套v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逐步设计而成。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作为“一个奇迹”,成为欧洲文化名胜,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每年参观人数从26万人增加到100多万人。博物馆活化了当地的经济(巴斯克省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成长了五倍这多),也使一个遭受水灾过后的老工业城市带来新生。 (上图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外景)

对于巴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续的文化影响力,卢浮宫博物馆的存在也功不可没。法国的卢浮宫美术馆建筑本身,法王亨利四世花13年的功夫建造的长达300米的华丽走廊――大画廊,是吸引人们络绎不绝观看的主要原因。然而,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为卢浮宫博物馆计的高科技建造的“金字塔”,比卢浮宫年轻,但其文化内涵却比卢浮宫更为古老,为老旧博物馆注入新的生命力,又为巴黎市增添了新的光彩。

优秀的博物馆还要考虑与建筑形态结合紧密,进行非常考究的功能策划。比如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大空间、低密度,让人们有了一种去仔细品味每一展品的机会。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分馆,帮助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参观,行程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参观流线。

1998年,因应现代化问题的大英博物馆,由建筑设计师福斯特主导了为解决空间不足和游客参观动线混乱等问题的改建计划。福斯特在原本图书馆的青铜屋顶,覆盖上一层玻璃顶盖,成功地将大中庭(the Great Court)转变成博物馆的核心,并且利用光线之美,室内外气氛转换,成为一个新的视觉主体。玻璃屋顶的轻巧精致的设计,不仅为伦敦保存了一座伟大的古迹,而且让历史性的建筑真正因“服务公众”得以更新。

不仅基于现实需求的改扩建使博物馆能够获得继续产生重大影响力,而且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的丰富和重新整合,使其成为巴黎、伦敦、纽约等城市享有盛誉和游客络绎不绝的关键。世界各大城市,是世界范围内游客的主要目的地,而这些城市的博物馆又成为游客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地。区域性文化的发掘、艺术、博物馆的发展,促进地方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带来宗教与考古有关的建筑物古迹或逐渐消失的技艺、非物质文化因旅游而得到修缮和保存。这样的良性循环又带来城市审美经济的做大做强。

除了建筑,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和雅典帕特农神庙浮雕等旷世巨作,引发希腊等过与之发生国宝的世纪之争。2002年底,其主导下与其它19家重要博物馆联合发表《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与价值》。文化保藏及其争议,始终使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5]。纽约现代艺术馆相对年轻,成立于1929年,然而被全世界公认为收藏“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最为重要的美术博物馆,安迪的《金色玛丽莲梦露》、马蒂斯的《舞蹈》、梵高的《星空》、达利的《永恒的记忆》,艺术爱好者耳熟能详的许多美术史现代经典作品真迹都收藏在这里,促使成千上万的人们成群结队来到这里,翻看这本现代艺术教科书,以回应“现代艺术是什么”等问题,因而被誉为改写现代艺术的推手。2002年,该馆也进行了耗资8.5亿美元的扩建。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让国际游客一睹为快的原因中,最重要的还有如《蒙娜丽莎》等文艺复兴大师的经典,《米罗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像》等古希腊罗马的雕刻,西班牙、荷兰的大师委拉斯贵兹、戈雅及鲁本斯、伦勃朗等传世佳作,作为其馆藏。

对于博物馆设计,通过展品作为知识、观念与观众沟通的媒介来实现美学上的影响很关键。如国内的广东美术馆,虽然建立时间比较短,但其对历史研究的重视,尤其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美术研究的注重,及民国油画的收藏,以其独具特色的学术、历史眼光在国内美术博物馆中享有独特声誉。

博物馆美学经济效益发挥,还取决于博物馆的功能设计。比如,参观动线在展陈设计中,相当于博物馆进行美学传播,实施美学经济的故事脚本、叙事大纲,展场装潢设计营造展览整体环境,决定整体视觉效果。总之,博物馆美学经济要求其有适宜观看的的空间设计。

良好的博物馆设计,包括展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的装潢,博物馆设计要在展品的组织和展览动线的策划上,做足“讲故事”的功夫。日本的江户东京博物馆,是一个介绍江户时期文化、社会与历史的大型博物馆。建筑物的整体造型,类似日本传统建筑的屋顶或木屐,很“古典”,但是其鲜红色的外露管状通道手扶梯及灰色、白色和银色的建材又很现代,以超时空的“文化探访”满足现代社会美学经济的视觉需求。展场内部以真实比例的“江户桥”,展开整个“历史散步”的动线,栩栩如生的场景道具和人物蜡像,基本上实际比例重现旧时包括服饰、餐饮等等都市景观。(下图为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内以“江户桥”为参观动线的展览场景)

展览作品陈列,离不开适宜观看的审美空间。展品的位置、面积,均要有一个适合观众“观看”的度。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是具体作品陈列区空间组织原则。应远离工程机房的组品陈列,应布置在博物馆通行最为便捷的位置。作品陈列区的面积、空间分配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但展览空间设计以人的视知觉为依据有一定的规矩。比如陈列主题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陈列空间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的展览空间外,一般室内净高应为3.5~5m。陈列空间内在布置陈列装具时,应考虑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当代社会,唯美主义意识支配,纯粹追求心理和生理满足,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的浅表化表达中,围绕藏品,勃兴出一种以视知觉为主要满足对象的视觉产业。这就体现在对产品、环境等经济活动的审美化需求日益提升。

经历底片时代、CD时代,过渡至数字互联网时代,图片、视频超越文字,适应互联网上的传播及交易,成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强势媒介。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视觉艺术藏品,为图片、视频等视觉素材的加工、出版、衍伸品开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为视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首先,博物馆藏品为题材的图像制作行业成为视觉产业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颠覆重造创意图片及影像行业。终端移动化、信息碎片化、传播视觉化,媒体的革命性变化让“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 从机械复制时代到电子复制时代,艺术的再生产能力空前。依托博物馆对馆藏物品,尤其是原创艺术的授权,促推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创意产品的生产。这类衍伸媒介产品的开发是当代文化工业,利用现代媒材通讯技术的大众化和生活化,在此基础上,有了更为广泛的艺术传播和美学经济下的“为人民服务”。

其次,博物馆藏品的展览策划和组织是重要的常规内容。“美术馆作为一个能静下来看问题、做出文化判断的文化机构,必须有一种历史观,即站在当下建构一种当下的美术史 ,做出历史的判断”[6]。西方的美术史,尤其是近当代美术史,很多现象是由美术馆的展览和活动建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仍然是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出场的秀场,是博物馆当代艺术收藏的重要方向和风向标。博物馆自身的馆藏资源或者对当代艺术家作品的遴选展览组织,也在极大地影响艺术风潮和艺术市场风向,影响时代的美学趣味,甚至于时代风尚。1969年,哈拉德・塞曼Harade Szeemann在瑞士巴尔,做了题为“当态度变成形式”的展览,把当时在欧美风起云涌的新艺术潮流,带进美术馆的展览体系,开启了美术馆朝向试验性的当代艺术大门。

再次,博物馆与时尚工业的结合、商业品牌秀的结合,直观地展示了界限模糊的大审美经济格局。艺术介入品牌产品的设计,是艺术与品牌最为普遍的形式。最为世人熟知的是日本最当红的艺术家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2007年在上海美术馆的展览“锦绣梦想―――爱马仕展览会”十分惹人关注,不仅展示了HERMES这一世界著名品牌的丝织品,还为此特别推出了中国艺术家丁乙设计的名叫“中国韵律”的丝巾。

总之,博物馆正在通过外部建筑形态、内部功能、展场装潢、展览策划、跨界商业的策划与设计,在当代城市的大审美经济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和作用。这是大审美经济形态下的必然,也是城市大审美经济理应重点着力的领域,也是当代城市勃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不断获得创新动力的契机所在。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美国学者和思想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 发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他提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文化复合系统,文化商品化渗透到整个社会。在市场成为经济与文化的交汇点后,经济逐步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艺术的思想迅速地翻制成商品加以推销,尽可能为社会提供娱乐性的文化消费品。

[2]见张宇 张坤《大审美经济正悄然崛起》2005-05-10《光明日报》

[3]见刘惠媛著《博物馆的美学经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一版。

[4]据新华社(北京) 2007-09-01《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斥资数百亿 打造文化城》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11)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22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专家顾问组、国家各部委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毕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岩溶地区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特别在解决农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十一五”实施以来,毕节试验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强区富民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措施,实施开放引进,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为毕节试验区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四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分别以13.53%、12.93%、26.89%的速度平均递增,2009年该三项指标分别达到500.01亿元、268.73亿元、91.3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16倍、2.66倍、2.62倍,四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660.05亿元。二是经济成份构成渐趋合理,主导产业不断突出壮大。到2009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分别达到165.06亿元、112.92亿元、36.84亿元,较“十五”末分别增长99.7%、206.5%、81.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到2866户,上缴税金10亿元,完成增加值50.55亿元,利润2.74亿元。三是城乡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是新型能源工业基地框架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区陆续引进中石油、中石化、国电、华电、新希望、兖矿、新汶矿、力帆骏马等企业积极进入毕节地区投资开发,快速参与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毕节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黔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织金煤磷电化一体化工业基地等的开发建设,近期投资400多亿元,中远期投资计划达到1500亿元,以开发煤电化产业为主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一、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加快兴工强区步伐

毕节试验区立足煤水资源优势,实施开放引进,大项目带动战略,开发建设煤、电、煤化工等涉及能源、交通及公共服务产业的十几个重点项目,形成了规模集群发展态势。“十五”期间投资主要方向是电力和煤炭,电力生产投资48.22亿元,重点电力项目投资完成45.91亿元,其中:大方电厂投资11.6亿元,黔西电厂完成投资13亿元,纳雍二厂完成投资13亿元,洪家渡电站完成投资4.33亿元,引子渡投资0.95亿元,索风营投资3.03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31.13亿元。“十二五”的2008年以十大开工项目、十大完工项目、十大在建项目为代表的投资项目,这一批项目包含了交通、城建、能源、化工、水利、供电、机械制造、生态建设、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大开工项目总投资2695325万元。分别是:(1)清织高速公路(或遵毕高速公路)清织高速投资344000万元,遵毕高速575000万元。(2)毕节机场,投资73000万元。(3)百里杜鹃路,投资30000万元。(4)草海大道,投资25325万元。(5)毕节市环城绿化工程一期,投资1000万元。(6)织金煤磷电化一体化工业园区、黔西科技工业园区、毕节市双池经济走廊,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区。其中织金电厂投资50亿,黔西科技工业园区13亿,毕节市双池经济走廊投资70亿,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区投资30亿。(7)毕节博物馆改造(含奢香博物馆改造),投资5000万元。(8)毕节地区体育中心改造,投资1000万元。(9)毕节职业技术学校一期,投资2000万元。(10)毕节大剧院,投资9000万元。十大完工重要项目总投资852863万元。分别是:(1)毕节东出口道路改扩建工程,投资43000万元,环东路(含麻园路),投资21286万元,毕节大箐-二龙关公路2116万元,马场-九洞天公路2702万元,百里杜鹃景区化育-普底公路1046万元,(2)毕节市东客站、交通枢纽中心,投资2861万元。(3)两园改造(人民公园、阳山公园),投资为人民公园2262万元、阳山公园3159万元。(4)毕节南部新区一期工程,投资32600万元。(5)大方电厂,投资540000万元。(6)毕节市煤电化一体化,投资123700万元。(7)毕节煤化工一期工程,金江化工有限公司公司年产3万吨季戊四醇,投资35500万元;毕节煤海化工有限公司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项目,投资21000万元。(8)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异地技改,投资18567万元。(9)复烤厂打叶项目,投资18000万元,(10)毕节学院教学楼、毕节一中教学楼、毕节实验中学教学楼,投资23054万元。十大在建重要项目总投资1302710万元。分别是:(1)隆黄铁路黄织段,投资135000万元。洪家渡航运工程,投资3000万元。(2)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工程,投资90670万元。(3)市东新区道路改造工程,投资29320万元,倒天河二期工程人工湖,投资6000万元。(4)试验区生态在建工程:石漠化综合防治“十一五”期间投资9973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40500万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400万元;贵毕公路生态建设项目3105万元;10万亩特色经果林产业基地1453万元;中德合作项目8369万元。(5)输变电工程,投资113167万元。(6)大型煤矿在建项目10对,总投资463509万元。(7)名牌产品技改扩建工程(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技改工程,投资80000万元;毕节卷烟厂联合工房项目,投资36000万元)。(8)烟水配套工程,投资540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48048万元;马铃薯产业5566万元;100万亩草场12300万元;改茅和建无房项目40000万元。(9)胜天水库投资10457万元、大新桥水库,投资8574万元。(10)试验区教育项目(毕节学院体育馆项目、毕节地区实验小学(搬迁)、地区实验幼儿园(搬迁)毕节学院秀山体育馆5829万元;实验小学5400万元;实验幼儿园1313万元。

二、以产业结构特色化、规模化为主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内涵

第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扶贫移民、林业生态、流域综合、节水灌溉、土地整理、人饮解困等重点工程。加大了财政反哺农业的力度,畜牧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十一五”以来,全区投入资金3.82亿元,新增能繁母牛 4.35万头,能繁母羊46.2万只。2009年末,全区牛、羊存栏分别为92.7万头、65.61万只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60.31亿元,其中草食畜禽产值5.5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9.2%。加大了扶贫移民的力度,建设了8个移民新村,共搬迁6000多人,使贫困山区的农民向城镇逐步转移,形成了农民下山、林草牧上山的良好态势。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转移劳动力36000多人,培训劳动力38000多人,提高了农民非农产业的收入比例。

第二,加强产业宏观调控和引导,结合“生态扶贫”行动,对全区土焦、铅锌矿行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取缔了53个铅锌矿企业,集中扶优扶强,形成煤炭、电力、化工、畜牧四大优势产业,并向企业规模化、布局园区化、产业链条化的态势发展。现已拥有总资产超亿元的公司35户,全区现有各类注册工业企业1300户,资产总计17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户。涌现出了如力帆骏马民营工业园区、金河化工公司等经济园区和优秀民营企业。

第三,以弘扬特色文化为支点,带动文化旅游、教育、交通、商贸等三产经济的繁荣振兴。以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草海等为核心品牌,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正成为一项“朝阳产业”发展壮大。

三、以全面创优环境为突破,打造经济强势增长的平台

一是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制订出台了引进资金和项目的鼓励政策,对新进项目企业在用地、立项、资金、审批等各个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二是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力度,对干扰、影响企业发展

生存的人和事严肃处理。三是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一律实行上门服务,一条龙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引进企业,壮大企业,实现地企双赢,推进了试验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后期毕节试验区积极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省里及国家相关部委对试验区支持的机遇,继续推进循环发展,全力打造煤电化、生态畜牧、旅游四大产业基地,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旅游业、特色城镇化四项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继续以煤水资源为依托,建设新型煤电化工基地。煤炭开发方面,继续引进有实力、守信誉,能扎根地方经济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好已投资运营的水火电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积极争取再建成一批大型水、火电项目,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威宁县马铃薯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山区建设生态畜牧基地为重点,牛羊养殖公司、中药材有限公司、核桃饮料业公司、淀粉厂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以彝族风情文化、喀期特地形为重点,开发建设特色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投资,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形成特色风情旅游品牌。四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县城和卫星城镇为主,建成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文化品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