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酸奶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2-04 03:49:27

酸奶调查报告

酸奶调查报告篇(1)

一、引言

市场营销学属于微观学科,市场营销管理遵奉着两个最基本的依据,一是消费需要,二是市场营销理论。供不应求年代的生产观念和销售观点随着整个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市场营销管理不能只孤立地研究消费需要和产品本身,目前无论是市场机会的分析、目标市场的选择还是市场营销组合的运用无不需要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有必要选择消费者作为研究视角,这就需要仔细倾听市场的声音,然后创造性的加以使用来创建竞争优势。

二、背景介绍

本文以杭州市酸奶消费调查为例来说明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及其行为才能使市场营销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选择酸奶产品是因为根据CTR市场研究机构的监测表明2006年度成长最快的是奶制品(增长率约为31%),根据AC尼尔森统计报告,酸奶在2004年以38%的增长率位列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增长之首。2006年酸奶卖方四厂集中度CR4为38.4%,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酸奶行业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种种迹象表明,国内酸奶市场即将迎来高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时代。长三角一直以来是重要的消费市场,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超过19000余元,杭州市的酸奶消费量在2004年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的第9名,所消费产品的平均单价位列全国第一(7.31元/千克)因此以杭州酸奶消费为分析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明性。

本文参考欧盟乳业采用的科研项目模版――《乳制品消费者行为和偏好调研系统》进行市场调研。作为课题研究参与学生近180人,2006年国庆期间发放问卷1100份,2007年元旦对杭城十余家大型超市(好又多、物美、华商、联华、华联、易初莲花、乐购、欧尚、家乐福、华润)的酸奶柜台进行蹲点观察收集各品牌产品的价格、促销、包装陈列和消费者行为数据用以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验证。

三、消费模式分析

1.品牌选择方面:杭州消费者最常购买饮用的分别是光明(34.0%)、蒙牛(29.6%)和伊利(24.2%)三大知名品牌,共占总调查样本数的87.8%。而本地品牌(燕牌、新希望等)所占比例不到8%,并且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2.口味偏好方面:杭州消费者最常选择的依次是原味(56%)、草莓(19.4%)和芦荟味(14.0%),三种口味的选择率占89.3%。杭州果味酸奶的占有率要高于2005年全国平均(约26%)而原味酸奶占有率要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

3.在购买地点偏好方面:杭州消费者最常选择的是大型超市(55.5%)、便利店(28.7%)和家中订购(9.8%),三项共占总调查样本数的94%。

4.消费时间选择方面:选择率最高的依次是早餐前后(占被调查者的44.2%),想喝饮料时(22.9%)和晚餐前后(10.9%),学习工作情境和休闲情境下(运动、逛街、看电影)的消费频率较低,分别占7.4%和5.5%。

5.消费动机方面:选择率最高的是摄取营养(48.6%)和好喝(23.7%),两项共占总调查样本数的72.3%。美容、体内环保和解渴三项在选择频率上相对接近(约10%左右),与前者相比则差距明显。

四、产品偏好分析

提取出16个产品属性,调查显示最受杭州消费者重视的前五位分别是:产品的生产日期、质量安全认证、产品口感、产品可保存时间和产品营养成分。最不受重视的属性分别是:广告代言人、广告印象、包装外观、乳酸菌菌种类型和价格。该调查结论也基本得到了本研究对十余家超市酸奶柜台现场观察记录的证实。这一调查结果和中国奶业协会及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中国居民奶品消费调查报告》结论相吻合,该报告指出影响消费者选择奶品的最重要因素是质量、新鲜程度和营养成分,然后才是口味、品牌和价格等。

卡方分析发现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消费者对于四个产品属性因子的重视程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数据显示不同特征的被调查者在产品品质上观点基本保持一致;女性比男性更为关注酸奶的产品成份;不同饮用频率和月可开销金额的消费者对于营销策略的关注度上存在差异性;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和月可开销金额的消费者在产品广告和包装上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性,年龄越轻对广告和包装因子越看重。

五、营销管理建议

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市场及消费者行为信息提出相应的营销管理建议:

1.产品方面:调查显示在16个酸奶属性中产品口感位列第三,口感成为影响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因此产品口感特别是新产品的口感需要给与相当的关注。调查数据显示杭州消费者的口感偏好是酸度在75~80度之间(北京市场一般是95~100度左右),浓度稠,流动性慢,口感细腻。目前市场酸奶口味众多,根据本调查的不完全统计杭州所售蒙牛酸奶有15种口味,伊利有14种口味,光明系列联合达能与三岛品牌所提供的品种更为丰富,但是口味的多样化仍然是未来消费趋势,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的传统文化消费特征最低, 产品的忠诚度低,个性化消费倾向最为明显,因此企业需加大新口味研发力度。

2.价格方面:从消费决策的角度来看酸奶是一种低介入度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花费在信息收集、备选品比较和最终决策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是很有限的。根据本调查的不完全统计杭州蒙牛酸奶有11种包装容量,7种包装形状,伊利有8个包装容量规格,光明系列联合达能与三岛品牌所提供的品种更为丰富,面对如此丰富的选择,消费者很难进行精确的价格换算比较。价格因素在16个产品属性中位列倒数第五说明消费者对此的关注度相当有限,2006年光明两大热销产品的变相提价和2007年初本地品牌联合提价都没有影响其销量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本调查认为同一层次产品在定价上打价格差的营销价值十分有限。

3.渠道方面:调查发现虽然便利店出售的酸奶产品比大型超市的单价要高但是被调查者中仍然有约40%的男性、39.3%的年青未婚者和相当比例的学生、自由职业者选择在便利店购买,而本调查在杭城几十家便利店中仅发现光明、达能和一些小品牌产品未发现蒙牛、伊利等品牌并且店内普遍缺乏必要的促销活动。因此本调查认为相对于超市而言便利店这个有效的零售终端其营销价值利用率明显偏低。调查同时发现三大品牌同一规格产品在各大超市单价不统一,价格差从几毛到一元不等,而味全品牌系列下的产品在各大超市单价基本保持一致,体现出其渠道价格管理水平,本调查建议加强终端价格管理。调查还发现有44.2%的人选择在早餐前后饮用酸奶因此本地品牌虽然在产品方面无法和三大品牌竞争但是完全可以利用地域优势采用销售渠道多样化策略来提升销量,如可以考虑走“早餐路线”,“食堂餐饮路线”等,进入大中型企业单位和学校食堂及营业面积在150至200平方米的众多中型餐饮企业是个很好的差异化渠道策略。

4.包装宣传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在16个产品属性中生产日期和质量安全认证两个要素最受杭州消费者重视,现场蹲点发现基本上所有消费者在购买时都会特意观察和比较生产日期,因此建议在包装上放大质量安全标识和生产日期字号并标于显眼处。调查显示杭城消费者比较偏爱125ml的包装规格因此灌装时可考虑将该规格采用不同口味的联合包装以满足城市典型三口之家需要。酸奶产品是低价快速消费品因此终端拦截相当重要,调查显示实物促销效果好于价格促销,其中以买就送(搭送牛奶饮料等其他产品)效果最好。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日益丰富,过于丰富的品种令消费者茫然,特别是对于厂家大力强调的菌种特色,调查显示对产品体内环保功效不同年龄段的被调查者普遍未给予重视,特别是19岁以下青少年人群中仅有2.9 %对此关注,因此市场需要被引导和教育,除了广告宣传这种方法外经过良好培训的终端导购员的价值将会日趋重要。

总之,找准一个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感觉是做市场的关键,也是最难做的事,成功的产品一定是建立在对消费者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以陈春花教授的话结束全文“理解消费者是营销最根本的目标……不能简单理解市场,必须知道市场内在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顾客需求的变化……实现顾客价值就是企业营销的生存空间……营销的空间坐标不是以市场所处的空间为坐标,而是以对实现顾客价值的定位为坐标,产品变化并不是实行顾客价值的方法,真正有生命力的产品是那些能简捷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CTR市场研究部: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2006年发展态势回顾[J].销售与市场,2006.12:14

[2]魏克佳:当前我国奶业形势与发展前景[J]. 首界中国奶业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2006:34页

酸奶调查报告篇(2)

冷链不冷鲜奶变酸奶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对乳制品抽查“抽死人”的抱怨犹在耳畔,光明牛奶又陷入牛奶酸败门,也用事实说明:质监部门对于光明乳业的抽检不是太多而是还不够。

9月8日,上海多个区的“光明随心订”订户发现,收到的220毫升装的光明小口瓶鲜牛奶(食用生产批号为20120907)味道怪异,疑为变质。光明乳业随后通过官方网站公告称,截至当天下午,公司共接到关于小口瓶鲜奶的投诉952起。

根据光明乳业澄清公告显示,2012年9月8日早,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口瓶鲜奶口感出现酸败的情况。经初步分析,产品发生酸败的原因是: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为满足9月8日的送奶上门服务,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与之相矛盾的是,此次涉事的送奶公司给出的解释为:牛奶出现异味因“昨天(送奶)公司员工有一个失职,关冷库门的时候把冷气关掉了”。

面对如此说法,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研奇表示,公司公告的解释是经过调查研究给出的真实原因,“之所以事故发生当天的下午才正式对外公告,就是因为一直在调查真正原因”。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生鲜奶对奶源的要求高,而且需要冷链输送,市面售价比常温奶一般高20%左右,利润空间较大,不过其保质期较短,易造成损失。常温奶成本小,保质期较长,有利于库存周转,所产生的整体净利润略高。蒙牛伊利以生产常温奶为主,而光明乳业则是生鲜奶企业的代表。

“号称每日全程低温直送的鲜奶出现问题,但是光明乳业的回答不仅自相矛盾,还含糊其辞。”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生鲜奶的生产技术不难,关键就是冷链的建设,即强调所有环节都在冷藏环境下(0-4摄氏度)进行并保持不中断。

此次涉事的鲜奶,其生产销售路径应该是:鲜奶生产后应在冷库中存放,使用冷藏车将产品从工厂送到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到社区奶站,放入社区小冷库,再由送奶工送到每个门户。在市区,平均每个送奶工负责200户人家。

因此该专家质疑:鲜奶的用户分布在上海各处,一天之内就有近千个投诉,如果按照光明乳业的解释是车辆温度出现问题,为何会有这么多车辆同时出现问题?另外,如果是车辆出了问题,上海目前的高温和冷链要求的0-4摄氏度差距之大,即使不用什么仪器测量也能直接感受到,光明乳业为何还会将运输中明显温度不对的牛奶继续送达消费者手中呢?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提出质疑:上海市内的配送,早晨时间一两个小时完全可以到达,即使配送车辆出了问题,鲜奶离开冷库两个小时内也不可能发生酸败,此次事故或许另有原因。

向健军表示,光明乳业存在的漏洞主要有:第一,管理方面,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机制,使生产各环节衔接通畅,及时反馈产品信息;第二,内部监管方面,此次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内部监管不力,没有严格把控住“质量关”,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内部监测力度。

严查还得重罚

这已经不是光明乳业第一次因产品运输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了。就在今年7月20日,光明乳业就被广州工商局查出产品菌落总数超标,对此光明乳业称,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加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

不仅如此,6月15日,安徽颍上县6名小学生在饮用光明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而就在同一月的28日,光明乳业因27日的生产过程中混入碱水,导致其优倍牛奶出现质量问题。事发后,光明乳业对“问题牛奶”进行了赔偿召回。另外,在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由奥德华乳品(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明奶油(2012年4月23日生产)、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制品分公司2012年2月23日生产的50%减脂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

对于这些生产运输中犯下的低级错误,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还在8月28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表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关于食品安全有不同的法律,这些法律中对同样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也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这就给企业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即使按照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最高可以给予十倍的价格赔偿,对于年营收以亿元计算的乳品企业来说也是小打小闹的惩处,因此食品安全方面应该用严刑峻法。

过度扩张导致屡犯低级错误

酸奶调查报告篇(3)

1.1 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

上海某乳业公司主要从事乳品生产,共有职工50人,奶牛1 000头,每天产奶12~18 t,采用机械化挤奶。公司每天对生产的牛奶进行检测,其中亚硝酸盐作为一项必测指标。公司生产的牛奶之前均未检出亚硝酸盐,但从6月26日开始,牛奶中开始有亚硝酸盐检出,检出值为0.007 mg/kg,尚在国家标准之内。至7月8日该公司牛奶中亚硝酸盐超标,经该公司内部寻找原因,发现厂内自来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很高,故怀疑是自来水中亚硝酸盐超标导致牛奶中亚硝酸盐超标。

1.2 对供水水厂的调查

朝阳水厂为乡镇级水厂,供水范围不大,局限于朝阳地区,其水源来自人民塘随塘河,生产工艺主要为混凝、沉淀、滤过、加氯等,由于水源及工艺水平受限,其水质色度、浊度往往有超标现象,但从日常对该水厂的监测情况来看,其亚硝酸盐处于较低水平,并未有超标现象。

对水厂进行现场调查发现,水厂取水口、工艺流程、絮凝剂、消毒剂均无改变。为进一步查找原因,我们对水源水上游2个企业排污口(汉高化工及汉殷制药)、水厂水源水取水口、出厂水放水口、从水厂到乳业公司之间管网末梢水3处(海城商店、汇龙陵园、向阳烟糖店)、乳业公司奶牛饮水处共8处水进行采样送检,检测结果见表1。

经分析,1、2、3号均为河水,亚硝酸盐均在正常范围,4、5、6、7、8号均为自来水,除8号外其余也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就排除了水源、水厂及管网污染的可能性,可以推断,水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环节就在乳业公司内部。

1.3 对乳业公司的调查

为进一步查找原因,对乳业公司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奶牛使用的饲料包括玉米、大麦、豆粑、玉米梗,平均每天在30~40 t,均为从固定厂家购买,最近没有变化。厂内每天奶牛的饮用、冲洗等用水均为朝阳水厂供给,用水量每天130~200 t。经现场调查,水厂自来水管网进入该厂后,首先进入一个地下贮水池,该水池可贮水200余t。然后,通过一个自动水泵,把水泵入一个高位水塔,水塔贮水约4~5 t,水塔水再供给全厂用水。水塔一般每年清洗1次,由厂内水电工进行清洗,而贮水池则基本未清洗过。公司贮水池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位于水池东侧,且位于东侧进水口有一个开口,上面加盖,但此盖并不密封。第二次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见表2。

检测结果显示,不管是贮水池还是水塔水其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出厂水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贮水池进水口虽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贮水池,说明污染就在于贮水池。 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无亚硝酸盐限值,经查美国的标准为1 mg/L。

2 原因分析与建议

2.1 原因分析

亚硝酸盐氮及氨氮等指标均为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因此考虑本次事件可能是由于有鼠或其他小动物(后经证实为一只猫)进入到贮水池中,死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败,从而导致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另外加上贮水池设计不合理,进水口与出水口在同一侧,水池中有部分水未循环流动,形成死水,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

2.2 建议

立即对贮水池和高位水塔进行清洗,并进行消毒,对水池、水塔进行加盖加锁,力求密封。加强日常管理,改进贮水池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方位,避免形成短路。

3 讨论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卫生监督部门应将二次供水纳入日常的卫生监督管理范围,切实开展卫生许可审查,对二次供水单位的自身卫生管理、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水质卫生质量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供水单位完善供水卫生防护设施,定期进行供水设施的清洗,开展供水的消毒和自身卫生管理工作[1]。

同时,卫生职能部门应大力加强对二次供水单位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和防患意识,自觉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做到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专兼职人员,水箱加盖加锁,并定期开展清洗、消毒、检测等。

酸奶调查报告篇(4)

这不是反式脂肪酸第一次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2月,麦当劳薯条在一次检测中被发现反式脂肪酸含量达到8克/份,对比之前的数据增加了1/3。该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对反式脂肪酸更为严厉的管控措施,在国内亦引发轩然大波。

然而“薯条事件”并没有带给国人以足够的警示,反式脂肪酸在短暂喧嚣后迅即回归食品科学界。在等待建立标示制度前,消费者面对充斥着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市场,依然不知所措。

研究起步

中国专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同步注意到反式脂肪酸问题,但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分析检测方法等方面,很少进行大规模数据调研。直到2008年,国外学术杂志上才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食品市场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情况。

这篇发表在《食品科学杂志》上的报告,来自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傅红于2005年启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福州市场上97种流行西式食品进行了检测,以此来调查中国市售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情况。

2009年,傅红又与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赵霖教授合作,补充调查了70种北京地区的西式食品和快餐食品,调查结果发表在2010年10月的《中国食品学报》上。

与此同时,南昌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专家团队,进行了食品市场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实际调查。

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杨月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关于基础数据缺失的说法不够客观,一些由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评估调查并未向外公布。

“没公布出来,不一定政府部门不知道。不是说你在科学文献上没找到,就没有做过。”杨月欣表示,卫生部早就开始监测评估了,而作为卫生部下属的相关机构,营养食品所也一直在进行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据悉,在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今年4月份创刊号上,已经在重点呼吁出台反式脂肪酸控制标准的问题。杨月欣团队还发表了名为“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分析调查初探”的报告。

超标争议

在两位专家的报告中,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现状触目惊心。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反式脂肪酸应占每天总能量的1%以下,即每人日均限量2克左右。而多种国内市售食品均超过这一标准。

根据傅红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在共计167种被检样品中87%含有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类小吃等。约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和71%的饼干中均检出含有反式脂肪酸。

其中,威化饼干和蛋糕、派类烘焙食品中大部分添加了高达30%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氢化植物油。吃两个独立小包装的某品牌蛋黄派,相当于摄入反式脂肪酸近3克。而一份“洋快餐”套餐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也高达1~2克。

杨月欣的报告也显示,一份100克重标注使用了“植物起酥油”的小熊饼,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就高达5.45克。而在100克重的现售小摊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也达到4.65克。杨月欣特别强调,“奶茶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其‘乳化’状态特性需要,氢化油投其所好。品质差的奶茶一天喝一杯(约为150~200克),摄入反式脂肪酸大大超过2克上限。”

若参照以上两份报告中各种食品的详细数据,以当前很多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为准,每日摄入超过2克的反式脂肪酸绝非难事。

不过,在11月9日卫生部新闻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张坚表示,根据初步的监测结果,目前中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水平。

对此傅红认为,用人均摄入量来评价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是不科学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不均衡。大城市的饮食结构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情况,是更为重要的。”

此外,针对新出台的婴幼儿反式脂肪酸管理标准,傅红强调还应考虑在婴儿食品外,母乳和6个月后的辅食,同样是反式脂肪酸摄入途径。“要从整个食物链的角度考虑,脱离大环境的控制,只考虑婴儿食品是不够的。”傅红说。

“关于中国人已摄入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情况,现在还没有权威评价结果。”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说,“我们初步的调查结果是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为1.06g,其中城市1.44g,农村0.92g,分别占日摄入总能量的0.42%、0.61%和0.36%,中国人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会比日本高,而目前日本并没有规定标识和限制问题,因为根据日本调查的结果,日本人反式酸摄入量是安全的。”

此外,王兴国指出,作为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的氢化植物油生产企业并不多,氢化设备也比较特殊。据测算,全国每年氢化植物油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占每年约2300万吨食用油脂总消耗量很小的比例。

西点隐忧

在研究检测方法和开展调研的同时,食品科学专家和营养学家们还在寻找远离反式脂肪酸的途径,但目前为止仍未找到完美的氢化植物油替代品。

“反式脂肪酸熔点高,容易保存,其特有的起酥性和可塑性,使得氢化植物油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即使回归传统的饱和脂肪酸,也很难代替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傅红表示,“另外氢化植物油的加工成本也比动物油脂更低,若没有法律方面的约束,商家当然更乐于使用前者。”

而另一方面,为在油脂加工源头加以控制,氢化过程工艺改进技术也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目前几种常见的方法有新型催化剂高压低温油脂氢化工艺、软塔油脂脱臭工艺、酶法酯交换工艺和分提技术等。

实际上,并非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是不好的。在杨月欣的调查报告中,在100克添加了“食用氢化植物油”的某品牌植脂末中,仅检测出0.04克反式脂肪酸,而另一份标注了“食用氢化植物油”的咖啡奶末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甚至低于检测线。这也表明一些氢化植物油中的确含有极低的反式脂肪酸,或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

不过,杨月欣仍然建议尽量购买原始食材,避免太多加工食品。另外,还要学会查看标签和配料表,尽量少选含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人造奶油、植脂末、奶精等配料的食品,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可能性。

“一方面要赶快采取限制措施控制使用,同时开发替代产品,不让含反式脂肪酸多的油,广泛用在食品加工上。另一方面,中国人应对西式糕点和食品消费引起警惕,即使没有反式脂肪酸,西式食品中的脂肪和热量也非常高,少吃为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教授李里特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氢化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黄油这些都是制作西式点心和食品的专用油脂,改革开放后才引进国内。随着西点、西饼店的推广,食用的人越来越多,对中国人的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李里特表示,“由于盲目照搬国外的技术,猪油作为中国糕点传统用油,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被大量取代。等到国外发现问题禁止了,我们才跟着讨论。在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最后的禁用之间,往往有一个时间差,出问题也就在这里。”

实际上,反式脂肪酸只大量存在于西点和西式快餐中,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同,欧美国家在反式脂肪酸上的担忧程度本应远超中国。然而,中国人膳食结构“西化”倾向也已经非常严重,本应远离中国人的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正呈逐年猛增态势。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烘焙行业近几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迅猛发展。

酸奶调查报告篇(5)

埃默里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循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2157名青少年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平均每天进食的糖分为119克(相当于476卡路里的热量),占每天摄入总热量的21.4%,大大高于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建议量。

青少年的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糖分大多来自各种含糖饮料及添加糖分的食品。研究发现,与食糖最少的孩子相比,食糖最多的孩子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又称“好胆固醇”)水平明显要低,而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的水平则比较高。

科学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会提高患心脏病的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因此研究人员指出,青少年长期食糖过多,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研究还发现,食糖过多的肥胖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的症状要比同龄人明显得多,这表明他们今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蓝莓富含花青素有助预防高血压

英美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多吃富含花青素的蓝莓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各种疾病。

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吃富含花青素的蓝莓,并因此大量摄入花青素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与不怎么吃蓝莓的人相比要低10%。科研人员说,这项研究证实了花青素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花青素属于黄酮类物质,茶、果汁、红酒、黑巧克力等食物中也都含有这类物质。此前人们已经知道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压的功效,而本次研究显示,虽然人们可以从不同途径摄入黄酮类物质,但还是富含花青素的蓝莓降血压功效最为显著,同样富含花青素的草莓降血压效果也不错。

尝食全脂奶制品可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

人们往往认为全脂奶制品不利于健康。但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却发现,经常进食全脂奶制品,其中富含的一种脂肪酸会帮助人们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内科学纪事》杂志上报告说,这种脂肪酸名为反式棕榈油酸。奶制品中脂肪含量越高,反式棕榈油酸的水平也越高。因此全脂奶制品中的反式棕榈油酸含量要远远高于脱脂奶制品。

研究人员解释说,此前的动物实验就发现,动物体内存在的棕榈油酸可以帮助降低胰岛素抵抗性。他们此次对人体通过奶制品摄入反式棕榈油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酸奶调查报告篇(6)

青少年的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糖分大多来自各种含糖饮料及添加糖分的食品。研究发现,与食糖最少的孩子相比,食糖最多的孩子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又称“好胆固醇”)水平明显要低,而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的水平则比较高。

科学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会提高患心脏病的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因此研究人员指出,青少年长期食糖过多,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研究还发现,食糖过多的肥胖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的症状要比同龄人明显得多,这表明他们今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蓝莓富含花青素有助预防高血压

英美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多吃富含花青素的蓝莓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各种疾病。

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吃富含花青素的蓝莓,并因此大量摄入花青素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与不怎么吃蓝莓的人相比要低10%。科研人员说,这项研究证实了花青素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花青素属于黄酮类物质,茶、果汁、红酒、黑巧克力等食物中也都含有这类物质。此前人们已经知道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压的功效,而本次研究显示,虽然人们可以从不同途径摄入黄酮类物质,但还是富含花青素的蓝莓降血压功效最为显著,同样富含花青素的草莓降血压效果也不错。

尝食全脂奶制品可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

人们往往认为全脂奶制品不利于健康。但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却发现,经常进食全脂奶制品,其中富含的一种脂肪酸会帮助人们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内科学纪事》杂志上报告说,这种脂肪酸名为反式棕榈油酸。奶制品中脂肪含量越高,反式棕榈油酸的水平也越高。因此全脂奶制品中的反式棕榈油酸含量要远远高于脱脂奶制品。

研究人员解释说,此前的动物实验就发现,动物体内存在的棕榈油酸可以帮助降低胰岛素抵抗性。他们此次对人体通过奶制品摄入反式棕榈油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酸奶调查报告篇(7)

而比照分别用“复原乳”和“生牛乳”为原料生产的奶制品成本,两者之间更是存在不小的成本差距,这也为冒充“生牛乳”原料而实际生产的却是复原乳奶制品提供了现实基础。尽管这难言涉及食品安全,却关乎企业诚信。

“现在不仅是酸奶,包括大量的灭菌乳,几乎一半以上都用的是复原乳。”黑龙江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说。

另据2005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24号文件《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下称“24号文”)规定,“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均须“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经调查上海各大超市发现,只有味全、光明、旺仔等少数品牌有“复原乳”标识,其他大多没有相关标识的乳制品的配料表中,显示的则是以“生牛乳”为主料。业内专家透露,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监管不力,24号文多年来形同虚设,很多复原乳调制的酸奶流进市场,却未见标识。

何谓“复原乳”

所谓复原乳,是指把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的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国家标准规定,酸牛奶、灭菌奶及其他乳制品可用复原乳作原料,但巴氏杀菌奶不能用复原乳做原料。

光明乳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天气、季节等原因,在生鲜牛乳供应不足的时候,光明会在某一段时期、选择一部分产品使用复原乳,但会严格在包装上进行标注。味全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味全没有用鲜奶而是复原乳,是因为目前味全自己生产的鲜奶量不够,没有多余的鲜奶制作酸奶。而味全官方的回复是,不想主动提及“复原乳”问题。

上述味全人士称,决定酸奶品质的因素分别是奶源、菌种数和发酵技术。因此,在味全自己生产的鲜奶量不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奶源的稳定质量和食用安全,便选择进口新西兰的奶粉,再用奶粉调成的复原乳作为酸奶的原料。

林伟峰是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老师,研究酸奶多年的他表示,广州大部分品牌的酸奶是用鲜奶制作的,比如燕唐、华农酸奶等。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察处处长沈伟涛认为,牛奶企业采用复原乳为原料,主要是食品加工和存储的需要。毕竟液体牛奶不容易保存和运输,但加工后的复原乳就方便许多。至于营养成分的流失,他认为影响甚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现代化的干燥技术可以使牛乳干燥后的营养价值与新鲜牛乳几乎完全相同。如果用百分比来形容复原乳和鲜奶的营养差异,该人士认为,相同程度在90%以上。

林伟峰称,因为复原乳更容易控制,其原料可以来自全世界各地。企业可以进口澳洲、新西兰的奶粉,更加标准化也有质量保证。

成本的诱惑

但是,选择进口奶粉还是生牛乳作原料,成本相差较大。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表示,当地收购奶源的价格和进口奶粉的价格,决定了企业选择什么作为原料。

“广东省现在生鲜牛奶5元/公斤,如果用奶粉还原就更合算啊。(如果)3元钱/公斤左右收购到牛奶,跟还原奶粉差不多平衡;如果是两元七八,那肯定是用生鲜牛奶比较便宜了。”王丁棉说。

据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2011~2012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1月~11月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2元/公斤,同比上涨11.7%,这也意味着,按照王丁棉的上述标准,企业选择复原乳更划算。

与此同时,奶粉进口“量、价齐升”。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奶粉进口39.7吨,同比增14.5%,进口均价3662美元/吨,同比涨9.5%。

2011年1月~11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达2148.8万吨,同比增长10.2%。其中液体乳1838.3万吨,同比增长10.7%。

进口乳制品物美价廉导致国内乳制品加工业对进口原料的依赖日益加深。国内外乳制品价格倒挂刺激进口增加。据测算,目前进口乳制品一吨售价只有2.7万元左右,而国内生产一吨乳制品需约3万元成本,也就是说,国内公司每生产一吨乳制品就要亏损约3000元。

国内奶源的收购价格节节攀升,液态乳的生产量却不断增长,而进口奶粉的数量也居高不下。专家认为,这也佐证了大量“无标识”复原乳产品存在的可能性。

2011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部分液体乳增值税适用税率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8号),公告就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的增值税适用税率问题进行阐述。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称,2011年7月6日起,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调制乳按17%税率征收。公告还称,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均属于初级农业产品,可依照《农业产品征收范围注释》中的鲜奶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GB251919-2010)生产的调制乳,不属于初级农业产品,应按照17%税率征收增值税。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税务总局将调制乳的增值税率由以前的13%提高至17%,同时维持超高温奶和巴氏杀菌乳13%的增值税率,目的就是提高纯牛奶而非调制乳的消费量。

不同的税率,成为两类不同乳制品之间的又一成本差距。

检测方法虚设

市场上销售的酸奶中,没有“复原乳”标识的,就一定能够保证是纯生牛乳制成?如何检测?

上海市质监局回有关人士说,上海3家酸奶生产企业的部分酸奶产品在生产加工中使用复原乳,均在使用复原乳生产加工的酸奶产品上标注了复原乳。但问及检测方法,上海市质监局并未回应。随后,接受采访的多位乳品专家告之,目前,质监部门不会对此项进行检测。其原因就是,没有统一、有效的检测办法。

事实上,早在24号文下发后,国家农业部专门就制定公布了一个作为配套性复原乳检测办法及其标准《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NY/T939-2005)),其原理是通过乳品中的糠氨酸含量鉴定是否含有复原乳。其中指出,当巴氏杀菌乳每100g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大于12mg时,则鉴定含有复原乳。同理,对UHT灭菌乳也有相应的标准。

但实践证明,该方法“不好使”。

早在2006年11月上海巴氏奶研讨会上,王丁棉就提出,糠氨酸的检测用途也并非仅仅专门用来判断是否使用了还原奶,其更为直接、更大的作用是用在对牛奶受热程度的检测和判断。即使在100%未使用还原奶的情况下,但只要出现有过长、过高或多次的热处理,巴氏牛奶或UHT奶(灭菌奶)的糠氨酸也必超无疑。这一技术漏洞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因此,关于复原乳的检测也就不了了之。

时隔8年,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仍没有出台,但方法并非没有。

业内专家也通过实验积极探寻。像李涛等人研究的“色差法”检验复原乳,尽管得到一些业内权威的发表和认证,但“不是权威部门,我们只能申请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但是政府不批,也没有国家职能部门的鉴定。”李涛说。

酸奶调查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 吴文汐,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117;刘博晰,长春工程学院教师,吉林长春130117

一、引言

近几年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逐渐显露出“风险社会”的特征,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日益突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由于此类事件直接影响消费者最根本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且具有微观、不可感知等特点,因而容易引发公众的不安全感与恐慌情绪。

一些媒体认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是被媒体所夸大的。2012年5月18日的《北京日报》刊登了《唱响主旋律是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一文,指出在媒体的炒作下,似乎中国的所有食品都有“毒”……这只是个别媒体所营造出的错觉,引发了《时代周报》与其展开论争,引述嘉宾观点称,“捍卫全体公民健康权益的立场,揭露危及食品安全的各种黑暗事实,是媒体良知的具体表现”,高调批评了《北京日报》发表的观点。这场论争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即媒体的报道对公众的食品安全认知和态度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通过实证调查,本研究试图解答上述问题,为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改进,政府、企业等相关机构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风险沟通机制的建立健全,消解食品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以往有关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考察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整体链条,分析事件发生后相关企业或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媒体的角色与风险沟通策略。另一种取向是聚焦于大众传媒,从新闻生产视角切入分析媒体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量、报道类型、报道主题、呈现方式和信息源,进而指出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哪种取向,目前的研究均是立足于传者,对受者的观照明显不足。Slovie曾对“涟漪中心的石头”,即作为一种信号的风险事件进行过详细阐述。他指出涟漪水波的深度与广度,不仅取决于风险事件本身的性质,同时也取决于在涟漪波及的过程中,公众如何获得相关信息以及如何知觉和解释这些信息。不同的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策略对公众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获取、认知与态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根据此前研究,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上存在着如下几类问题:消息来源过分倚重政府而忽视专家和公众,强调政府控制补救行为和责任追究而忽视预防和应对知识的报道,“事件调查”与“批评建议与反思建议”的内容不足,报道体裁失衡,深度报道薄弱,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不足影响了报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陈都,赵士林,2010;陈辉,2010;陈佳芝,2010年)。培养分析理论中提出主流化效果和共鸣效果阐释了现代社会媒介对受众认知建构的主导性影响,受众从媒介的内容中进行事实和价值观的学习,由此在食品安全事件被传统媒体大量报道,事件本身被过度强调而建设性议题输出不足的情况下,从传统媒体中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受众是否会对整体食品安全状况抱持较为担忧的态度,这是本文探索的一个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传播是多方参与的过程,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传播中承担着风险告知与预警、协调社会关系等功能,是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与公众进行风险沟通的主要渠道,应将其作为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然而相关企业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主体,是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主要信源,沟通策略的不当也会影响媒体报道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选择两个发生时间相近但媒体报道、相关机构应对策略迥异的案例——“老酸奶”事件以及“毒胶囊”事件,比较从不同渠道了解上述事件的受众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差异,以分析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相关机构的沟通策略如何影响受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2年5月20日-6月10日,线上和线下问卷发放相结合,调查了350名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3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6%。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因条件限制,无法做到随机抽样,统计结果不能推及总体,不能确保统计结果全面、准确反映长春大学生整体特征。

本研究中自变量媒介使用包括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渠道、了解特定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渠道。因变量大学生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大学生对总体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与态度,第二个层面为对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四、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渠道分析

根据图1,人际渠道、互联网和电视是大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渠道。28%的受访者将人际渠道作为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首要途径,将互联网和电视作为食品安全信息获取首要途径的比例略低于人际渠道,分别为26%和24%。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首选媒介相对分散,但在第二选择和第三选择上显现出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了解相关信息的显著特征。这或与网络的信息量丰富,搜寻成本低有关。

(二)媒介使用对总体食品安全状况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相较于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更容易促使大学生对总体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态度。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总体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心程度因食品安全事件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F=3.145,p<0.01)。根据表3,把广播、报纸、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作为首选渠道的大学生,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程度明显高于首选渠道为互联网、人际渠道的大学生。而tau-v系数的检验结果也表明,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首选渠道类型对大学生食品安全状况的趋势性判断存在显著影响(τ=0.12,p<0.05)。相较于网络,首选报纸、电视或广播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大学生认为食品安全状况会越来越差的比例相对较高。

互联网对大学生食品安全状况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相对温和,反倒是电视、广播、报纸这些传统媒体更容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态度。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传统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上的不足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强调事件本身忽视预防和应对知识的报道,导致受众因知晓食品安全事件后产生的焦虑感不能得到有效排解。而互联网上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呈现倾向于碎片化,观点多元化,一些NGO组织、专家自发在网上预防知识传递“正能量”,构建网上社会支持系统。此外,如微博、SNS网站、博客这样的自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用户自生产内容的动机具有多样性,除了吸引注意力以外,还存在着形象建构、寻求认同、拓展和维护社会资本等动机,在不同动机驱使下,同一个事件在微博等自媒体上的呈现更加丰富和多面,面对食品安全事件,自媒体用户之间还会通过调侃以及传递抵御风险的措施和经验来缓解事件发生所引起的担忧和紧张情绪。碎片化内容、浅阅读的方式,使得大学生对相关事件的理解流于表面化,同时在网络上多元事实与观点的碰撞,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态度相对温和一些。

(三)媒介使用对特定食品安全事件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传媒影响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为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渠道烙印’”。本研究以“毒胶囊”事件和“老酸奶”事件为例,进一步分析在特定食品安全事件中,媒介对受众的认知与判断所打下的渠道烙印。

1.传统媒体的报道量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晓度

调查显示,有97.2%的受访者知道“毒胶囊”事件,知道“老酸奶”事件的受访者比例为92.7%,低了4.5%,媒体报道量的差异或可解释其中的原因。图2是百度指数提供的“毒胶囊”事件和“老酸奶”事件媒体关注度和用户关注度。媒体关注度是百度新闻收录的与特定关键词相关的新闻数量,由于网站新闻来源主要为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传统媒体的报道量。根据图2,“毒胶囊”事件的媒体关注度显著高于“老酸奶”事件,且关注持续时间较长,传统媒体对“毒胶囊”事件在短时间内的集中大量报道使得该议题成为了热点议题,同时又在共鸣效果的作用下在微博、博客、论坛等自媒体上也成为热点话题,议程设置效果显著,大大提升了该事件的知晓度。

2.人际渠道和自媒体渠道的使用率和传统媒体报道的充分程度有关

从表4可知,通过人际渠道以及微博、人人网这类自媒体渠道了解“老酸奶”事件的受访者比例高于“毒胶囊”事件,而通过传统媒体了解“老酸奶”事件的受访者比例均低于“毒胶囊”事件。这与这两个事件的传播路径有密切关系。

“老酸奶”事件发端于微博,如图2所示,甫一发生便形成极高的用户关注度,赵普发出的劝大家不要再吃老酸奶的微博在删除之前被转发了将近13万次,有关“老酸奶”是工业明胶做成,工业明胶可以从破皮鞋中提取而成,因此老酸奶或为旧皮鞋熬制而成的传言在网上广泛流传,网民一方面陷入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开始从各种渠道求证事情的真相,虽然乳业协会、生产企业纷纷出面否认,但始终无权威部门的证实,相关主体回应力度不足,媒体也未对该事件进一步跟进调查,传统媒体渠道信息不充分,而这类食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线上线下均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4月16日以后,“毒胶囊”事件代替了“老酸奶”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议题,此时网民仍对“老酸奶”事件保持一定热度,然而媒体关注度下降,“人们充满不确定性或信息源不足,人际传播或流言非常明显”,通过人际渠道和自媒体渠道了解“老酸奶”事件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毒胶囊”事件首发信源为央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严肃查处,相关机构应对积极,大量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传统媒体渠道信息量充足,报道全面深入,因此人们更多地依赖传统媒体了解该事件。

人际渠道和自媒体渠道的使用率和传统媒体报道的充分性有关,传统媒体报道不充分,用户关注度高于媒体关注度,则人际渠道和自媒体渠道就趋于活跃,如“老酸奶”事件,传统媒体报道充分,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传统媒体的报道获取信息,媒体关注度和用户关注度可形成共振,此时媒体可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如“毒胶囊”事件。

3.当监管部门缺位,传统媒体报道不充分时,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存在明显不对称性,对食品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会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同渠道了解“毒胶囊”事件的受访者对“毒胶囊”事件的认知状况和态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从不同渠道了解“老酸奶”事件的受访者则对“老酸奶”事件的认知状况和态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原因“毒胶囊”事件报道充分,即便是自媒体上的信息也主要是基于传统媒体的报道,自媒体和传统媒体议题结构对称,而传统媒体对“老酸奶”事件报道不充分,人们仍然存在疑虑担忧情绪,自媒体渠道无法从传统媒体中得到可靠的信息,大量来自非媒体渠道的信息在自媒体渠道流通以满足人们的求证与求助心理,造成自媒体渠道的议题结构和传统媒体渠道的议题结构不对称。

具体而言,认知状况上,对于是否认为老酸奶中添加了由皮鞋提炼的工业明胶成分,不同信息获取渠道的受访者差异显著(τ=0.118,p<O.01)。通过微博、博客等自媒体渠道了解“老酸奶”事件的受访者中有84.7%认为老酸奶中添加了由皮鞋提炼的工业明胶成分,而通过传统媒体了解该事件的受访者仅有62.5%存在这样的认知。笔者通过百度新闻搜索,抓取了2012年4月到5月有关“老酸奶”事件转发率最高的十条新闻,发现其中有7条是有关行业协会或企业否认老酸奶中含有工业明胶,而在此期间转发率最高的十条有关该事件的新浪微博,无一条涉及这一议题,热门微博都是在认定老酸奶含有工业明胶的基础上展开解释和评论,传统媒体强调行业协会或企业对传言的否认,而自媒体则强调传言本身,这种议题结构的不对称显著影响了不同信息获取渠道受访者的认知。

态度方面,对政府在“老酸奶”事件中的处理方式的满意度受到信息获取渠道的显著影响(F=2.671,p<O.05)。通过传统媒体渠道了解“老酸奶”事件的受访者对政府处理方式的满意度均值为3分(满分5分),通过自媒体渠道了解“老酸奶”事件的受访者对政府处理方式的满意度最低,仅为2.8分。在“老酸奶”事件中监管部门明显缺位,这点在媒体报道中鲜有提及,而在微博上却有不少用户呼吁监管部门的介入和证实,呼吁的落空,该事件的不了了之,使得通过自媒体了解该事件的受访者对政府处理方式的满意度偏低。五、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就食品安全事件传播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互联网渠道中的自媒体是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重点领域,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相关机构应该在第一时间利用这类渠道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风险沟通以防谣言和猜疑的滋生,同时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中也应当恪守媒体职责,以求证的态度相关信息并及时调查进展,而非不加证实地转发传言,滥用自身的公信力。“老酸奶”事件转发率最高的十条微博中有4条来自传统媒体微博,而这四条都是未经证实地传言,偏离了媒体客观公正的立场。

酸奶调查报告篇(9)

    质监:伊利酸奶生产日期造假

    据了解,质检执法人员在2004年10月9日抽样时发现北京鸿达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利”牌(125克/袋)酸牛奶,标注的生产日期为2004年10月11日,比抽样时间还要错后两天,存在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问题。

    市质监局表示,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产品,将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并督促其整改,还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肃查处。

    记者昨天了解到,被查出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北京鸿达乳品有限公司目前还没有停止生产,但产量不大,主要供应市内部分小规模超市。

    记者调查:被查公司属受委托加工

    北京鸿达乳品有限公司主管销售的负责人沈贵荣则表示是受伊利的委托“帮他们加工乳制品,他们自己的加工点有时生产不过来,就交给我们生产。”沈贵荣说,“也就是短期的给他们帮忙,这批活儿干完以后就不干了。”

    沈贵荣还为记者介绍了一直在公司监督生产的伊利集团工作人员张先生,但张先生对此没有明确表态。

    厂家说法:酸奶从封袋到出厂需两天

    沈贵荣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被查出“早产”的酸奶是属于凝固性的,按照“行业标准”可以提前两天标注生产日期。因为酸奶在生产时,下流水线时就已经打好了码,标注了生产日期,然后要进行发酵、冷炼等程序,加在一起正好需要两天时间。

    至于如何保证在标注的生产日期内食品不会变质,沈贵荣说:“通常食品出厂时,我们都会向经销商说明真正的保质期。比如说标注期为16天的产品,实际上保质期只有14天。临近保质期时,经销商就要采取促销等措施了。只要在这个期限内,食品绝对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行业协会:生产日期要算进发酵时间

    昨晚,伊利集团给本报提供了一份资料。这份资料是2003年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给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确定乳制品生产日期的函》。这份函中说,依据《产品质量法》释义和《产品标识标注规定》释义,“生产日期是生产者生产的成品经过检验的日期,它是产品的产出日期”,据此,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炼乳等产品的生产日期应将罐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指发酵乳)和检验时间计算在内。

    对此,伊利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人解释说,“发酵奶与搅拌奶不同,需要一个静态发酵时间,一般都在两天左右。也就是说,封袋打码时还是半成品,没有完成生产过程,产品还没有出厂,并不构成‘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行为。”

    业内人士:“早产”造成假新鲜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乳制品大都保存时间短暂,而且绝大部分经销商都喜欢并要求提当天的货。“为了提高销量,让顾客买得更‘安心’,提前标注生产日期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是大多企业都心照不宣而已。”

    市质监局:超前标注日期属违法行为

    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不论采取何种工艺,都不能构成随意调整生产日期的理由。国家的相关法律中早已明确规定不允许生产企业擅自更改生产日期,超前标注生产日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这位负责人还说,“早产”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保质期短的食品中,如奶制品、面包等,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在食品外包装上超前标注生产日期会使消费者无法了解食品的真实生产日期,更无法保证消费者在有效保质期内食用,造成食用已经过期或正在变质的食品,最终危及身体健康。对这种违法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将进行严厉打击。

    相关链接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乳粉、液体乳制品、含乳饮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告》显示,5种婴儿配方乳粉、中老年乳粉、乳粉在检测中全部合格;29种液体乳制品,合格25种;10种乳酸菌产品,合格7种。据了解,不合格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乳酸菌含量不达标和大肠菌群超标两项不符合标准要求。

    部分不合格产品名单

    北京市雪丽嘉乳品厂  kk“雪丽嘉”牌酸奶

    北京市韩村河蒙达乳品厂  “蒙达”牌蜂蜜酸牛奶

    北京康露乳品有限公司kk“kl”牌酸牛奶(饮品)

    北京源通达商贸有限公司kk“通达”牌酸牛奶饮品

    北京鑫华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京华星”牌乳酸菌饮品

    北京:生产日期提前标 伊利酸奶被查处

    昨天,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本市生产企业的乳粉、液体乳制品、含乳饮料三类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的最新结果,结果显示,本市市场上奶粉产品质量的抽样合格率为100%,液体乳制品的抽样合格率为86.2%,乳酸菌饮品的质量抽样合格率为70.0%。

    抽查中发现北京市雪丽嘉乳品厂生产的“雪丽嘉”牌酸奶(720克±5%/瓶,生产日期为2004年10月8日);北京市韩村河蒙达乳品厂生产的“蒙达”牌蜂蜜酸牛奶(215克/瓶,生产日期为2004年10月8日)等酸乳产品大肠菌群超过国家标准。此外,工作人员在2004年10月9日抽样时发现北京鸿达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利”牌(125克/袋)酸牛奶,标注的生产日期为2004年10月11日,比抽样时间还要错后两天,存在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问题。

    伊利酸奶生产日期造假 质监局责令其停止销售

酸奶调查报告篇(10)

前一段时间,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进行了一次饮料消费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两城市成功样本均为518个,共1036个。

碳酸饮料当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在类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北京人和上海人均将碳酸类饮料作为饮料的首选,而且上海人对碳酸饮料的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比例比北京高出近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分别为39.9%和49%。两地次选饮品均为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于纯果汁饮料,北京人显然比上海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比例分别为5.5%和1.7%。

从性别角度看,喜欢碳酸饮料、奶类饮料以及茶饮料的女性比别性多,而喜欢矿泉水和纯净水的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上看,喜欢碳酸类饮料的人的比例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60岁以上的人对茶饮料的兴趣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

品牌认知度各异

第一类:碳酸饮料

在北京,可口可乐独领风骚,高居综合提及率排名榜首,为85.9%;雪碧位居第二,综合提及率为41.7%;而芬达、健力宝、百事可乐、美年达的综合提及率分别为:19.8%、15.6%、13.5%、12.0%。

与北京人不同的是,上海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受哪一种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三分天下,共执牛耳,综合提及率分别为:71.4%、64.3%、55.6%;另外,七喜、美年达、芬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类:矿泉水、纯净水

在北京,乐百氏、娃哈哈位居前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61.5%、51.3%;可赛牌也有一定的认知度;另外,崂山、九龙山、获特满、天赐庄、农夫山泉也为一部分北京人所了解。

大上海,农夫山泉、正广和、碧纯三分天下,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7.3%、53.5%、41.3%;获特满有一定的知名度;娃哈哈、乐百氏、屈臣仅为一小部分人知晓。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几乎被完全不同的品牌所瓜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类:纯正果汁

在北京,汇源果汁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48.0%,都乐居第二,为20.0%,大湖、华旗、福运全、茹梦紧随其后,为:8%、8%、4%、4%。

在上海,都乐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62.5%,大湖、三得利并列第二,为25%,汇源为4%。

第四类:果味饮料

在北京,统一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为5.9%,其它品牌认知度比较分散。

在上海,佳得乐为第一,综合提及率为26.1%,麒麟居第二,为17.4%,统一居第三,为4.3%。

看来,上海有自己的果味饮料品牌,北京在这方面较为欠缺。

第五类:茶饮料

在北京,统一、康师傅、旭日升、雪人冰茶排在前四位,综合提及率分别为:66.7%、50.0%、11.1%和5.6%。

在上海,排在前两名的是统一和康师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5%和45%。

第六类:奶类饮料

在北京,卡夫居榜首,综合提及率为30.8%,谁能敌、帕玛拉特并列第二,均为3.8%。

在上海,江明牌一枝独秀,综合提及率为81.8%,可以看出,上海人更青睐本地产品。

酸奶调查报告篇(11)

为了保持体型,蓓蓓一直吃得很少。早饭基本就吃几片饼干,由于不喜欢喝牛奶,蓓蓓一直喝豆浆或是酸奶。午饭和晚饭都以素食为主,或者用水果代替。

近几周来,蓓蓓晚上睡觉时常会出现小腿抽筋,痛得她动弹不得。不仅如此,她的情绪也变得容易波动,经常感到烦躁不安。在一次外景拍摄过程中,穿着高跟鞋的蓓蓓从台阶上踏空,脚轻轻一扭居然听到了“咔”的声音,疼痛万分的她当即被送往医院。经过检查,蓓蓓左脚踝骨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了解蓓蓓的情况后,我们为她做了骨密度测试。报告显示的数字让在场的医生都大吃一惊:蓓蓓的骨密度还不如50岁的中年女性!缺钙非常严重。没有坚强骨骼的支撑,“骨感”美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瓷娃娃”。

合理膳食,不做“瓷娃娃”

营养调查发现,一些女孩子为了保持苗条身段和白皙的皮肤而排斥一切含有脂肪的食物,不喜欢牛奶,很少进行户外锻炼,而这些都是骨密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殊不知,在拒绝脂肪的同时也拒绝了优质蛋白质。而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远离阳光就失去了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机会,没有维生素D这个好“兄弟”,钙就很难沉积在骨骼上。

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在饮食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每天喝250~500毫升牛奶就可满足钙的需要。

有许多女孩子咨询酸奶是否能够替代牛奶的问题。我们曾经对比过同样年龄和运动量的女性,一个常吃牛奶,一个常吃酸奶,结果是吃牛奶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吃酸奶的,因为牛奶和酸奶的最大区别就是乳糖含量,酸奶经过发酵,其中的乳糖变成乳酸,所以对于钙的吸收来说不如牛奶的效果好。

除了牛奶外,虾皮、豆制品、海带以及小鱼、小虾等食品含钙量也比较高,可以经常选用。

当然,蔬菜中也有含钙较多的品种,但是由于这些蔬菜含有很多草酸,食用后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在食用这些蔬菜的时候可以先用开水烫一下,把水倒掉,再热炒或凉拌,可以去除一部分草酸。

补钙不运动等于零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