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tpp协议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6 05:13:09

tpp协议

tpp协议篇(1)

多哈谈判失败,WTO备受质疑

2006年的多哈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标志着WTO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权威地位和管理者角色备受质疑。由于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和贸易萎缩的情况,使得各国的贸易保护性倾向抬头,贸易壁垒和各种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而在国际贸易中扮演领头羊,实际上也是最大的贸易国――美国,却一次次以反倾销反补贴的名义随意滥用“733条款”,保护本土企业而挑起贸易争端。

WTO在这种情况下,未能有力改变现有的格局,也没有有效处理和解决这类贸易问题的手段。而美国在WTO架构之外,接连主导和启动了区域贸易协议谈判,如Plurilateral Service Agreement(多边服务协定,简称PSA)、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TIP)和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进一步将WTO推向边缘化。

这其中,PSA是美国针对盟友的优惠措施,算是照顾追随自己的“小伙伴们”的一种贸易优惠措施;TTIP是美国与欧洲的贸易磋商,意图在经济危机的全球背景下,掌控美欧之间的贸易话语权;TPP是美国在整个亚太地区主导贸易发展的一个大框架,借此来掌握整个区域的贸易制高点。

这三大协议,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压倒WTO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全新的贸易秩序,也可能会在摩擦和整合中逐步出现。

而中国在这个时候成立上海自贸区,显然是希望能在未来的贸易秩序中,增强话语权,增加中国贸易行业在世界贸易领域的分量,在未来可能的贸易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

自贸区背后的大战略

很多人容易把上海自贸区看成一个区域性的试点,其实是错的。这是一个国家概念的战略规划,显然是以上海这个前沿窗口作为试点,一旦成功,可能就会迅速复制到全国。这从自贸区的命名就可看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字头,而非粤港澳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自贸区可比,侧重点是对外贸易的一个新窗口、新尝试,并非区域贸易的整合和资源优化。

我们容易看到,这背后巨大的战略智慧。一旦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必然会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为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铺路;这也容易培养上海成为中国重要的物流、金融和船运中心,有望与新加坡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竞争;而免税和自由区域必然会吸引国际高端制造业的入驻,也会推动上海在整个长三角工业的依托下,提升产业格局并推动制造业变革。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国际贸易分工领域,中国需改变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世界工厂”,改变产业布局和自身定位,在未来的TPP贸易协定中突围,掌控制高点和话语权,重新参与全球化的贸易分工。

而目前的TPP框架内,已经涵盖了环太平洋的主要贸易国家。

中国借自贸区这个支点,撬动的是整个亚太区的贸易大格局,为将来的国际分工率先布局,也为了与多边国家的贸易谈判,尤其是美国的谈判中赢得话语权。

tpp协议篇(2)

[关键词]

环太平洋;战略经济;协议;农业经济

目前在我国经济问题中,如何参加TPP环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是最大的问题。TPP解决了WTO(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谈判中没有解决的更大范围,经济力更强的多地区间的环境保护认证问题,由此可以想象对我国农业带来的影响,所以参加谈判与否,舆论有2种情况。TPP于2006年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等四国发起,2010年上述四国加上美国、澳大利亚、秘鲁、越南等国扩大谈判。TPP不是单一的自由贸易,它包含服务贸易、资本转移自由化等经济合作协定,并就经济伙伴协议进行谈判。到目前为止,就我国是否参加TPP各方面发表了许多意见。为了确保意见的客观性,政府采用充分的数据进行了两个试算。其一是由内阁府完成,因参加TPP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增长。其二是由农林水产省完成,由于参加TPP免除了参加TPP地区农产品的关税,用供给热量计算的食品自给率从39%下降到12%,这就是给农业部门带来的影响。两个估算结果正好相反,没有表现政府的统一意见,估算结果公布后,媒体给予了批判。估算结果不仅没有反映政府内部的统一意见,而且政府就这一问题的意见也不清楚。

1估算的方法和模型

1.1模型的概要及前提

这一估算模型在相关产业模型中被称之为最完善的修正的“平衡产出额模型”,在产业部门中,可以计算操作一个特定部门的生产额时对其他部门带来的影响。普通的“平衡产出额模型”是一个把最终需要(消费、投资、输出)作为外生变量、把国内生产额作为内生变量的模型。相对于普通模型而言,农林水产省估算模型是一个最终需要不变、把特定部门国内生产额作为外生变量、其他部门同内生产额作为内生产变量的模型。从这个意义上看假定最终需要不变是必要的。最终需要包括消费、投资、输出等3项,所以消费不变。农产品、食品的最终需要是大部分消费,这意味着食品消费不变,由此可见最终需要不变是十分重要的。

1.2模型

供需平衡式该模型由作者于1990年4月提出,发表于日本《农业总会研究》,具体形式见公式①.假设最终需要不变,外生部门生产额XG减少ΔXG时,求其他部门生产额XN的变化ΔXN。假设最终需要不变,Δy=ΔE=0,则③式的右边为零,由③式左边可以得到ΔXG和ΔXN的关系如④式(①式右边是外生部门,没有制约条件)。数列矢量ΔXI的成分合计为国内生产额合计的变化值。附加价值率Vj定义如下:Vj=(粗附加价值额-家计外消费支出)/国内生产额将{Vj}作为对角要素,作对角要素为零的对角行列为V,则1次效果的附加价值(国内总生产)诱发额ΔVI由下式表示:ΔVI=V•ΔXI矢量ΔVI的合计成分用ΔVt表示,则ΔVt就是一次效果诱发的国内总生产。消费性向量η定义如下:η=民间最终消费支出会计/国内总生产则Δct=ΔVt˙η就是1次效果诱发的民间最终消费支出额。将单位民间最终消费支出矢量用Cu表示,则有:X2=[I-(I-M)A]-1(I-M)Cu•ct上式可以看出ΔX2是消费诱发的2次效果。由2次效果的国内总生产诱发额(ΔV2)和1次效果一样,可以用下式表示:V2=V•X21次效果{ΔX1,ΔV1}和2次效果{ΔX2,ΔV2}加在一起就是影响总额。国内生产额的变化ΔX=ΔX1+ΔX2国内总生产的变化ΔV=ΔV1+ΔV2所谓国内总生产量就是GDP,ΔV就是GDP的变化值。

2农林水产省的计算

考虑内外价格差和品质差,验证因进口产品的竞争代替国产产品的可能性,推算因关税等国产产品保护措施的弃除,进口产品增加,在最终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产产品生产减少率,不同品种的结果见表1(表1中的结果是国产品被进口品代替的最好结果)。根据农林水产省的资料,假定个别品种生产减少,这样生产减少的品种大多是关税率高,内外价格差大的品种。鲜度是蔬菜品质的重要构成因素,所以关税率低的蔬菜的生产理所当然地没有减少。把以上国内生产减少的农业部门作为其他部门引入模型,产业关联模型使用的产业关联表就是《平成17年(2005年)产业关联表》。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大米部门以及国内农业的主要部门生产减少,与国内农业有关的产业(肥料、农药、饲料、商业、金融等)也相应减少。结果显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从业者的收入也减少,所以消费减少,国内经济缩小。估算结果是GDP(国内总生产)为7.9兆日元,减少1.6%。根据这一估算有几点意见。(1)价格高的国产品被价格低的进口品替代,食品价格即使低结果也不变,食品消费是否会增加?(2)食品消费如果增加,整体需要可能增加,国内的农业生产是否会缩小?(3)农村不利,而在城市由于价格下降得到了实惠是否会增加?在使用产业相关模型时,假设固有的相对价格固定,结果是没有得到上述结论的反面观点。有关模型的界限问题特别是“#”点,我们用内阁府采用的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模型)进行估算正好出现了一点。设定GTAP模型使用的国产品和进口品的代替系数(阿曼屯系数)后,即使采用GTAP模型估算,结果显示内阁府的估算结果也会发生大的变化。随着食品价格下降食品消费增加,哪怕是这样的主张,最近我国通货紧缩经济下食品价格也下降,在代表我国食品消费代表性指标的《食品供需表》中人均日供给热量下降的情况下也没有得到有力的反面佐证材料。

3重新估算的结果

重新估算是在第2中介绍的农林水产省估算之后,并将农林水产省估算之后到目前为止的实际变化代入到模型中重新进行估算。按照前述条件,我国大米生产减少,大米供应由参加TPP协议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供应是不现实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部分大米为糯稻品种,与我国大米的品质不一样,可能取代我国大米的粳稻品种很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由于水的供给能力影响,其取代我国大米的可能性不大。据统计,我国近期大米的总需要量大约为900万t,其中的94%为846万t,即使是这点量由TTP参与国家进口,替代国产大米的需要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将大米生产减少率修正到50%。(即使考虑从没有参加TTP协议的中国进口,94%的数量也难以实现。因此,既要考虑TTP参加国的矢量,还要考虑大米进口的可能性)。将关税率583%的高关税品种红薯进口率调整为50%(考虑国产红薯淀粉的固有需要,所以没有减少到100%)。其他品种生产减少率按农林水产省估算采用。使用的产业关联表则使用经济产业省公布的《2009年(平成21年)延长产业关联表,产业部门进一步细分403个部门。把以上结果换算成产业关联表中的国内生产额(见表2),计算结果汇总见表3。表3中结果和农林水产省估算结果比较,GDP由7.9兆日元减少到4.2兆日元,GDP减少率由1.4%减小到1.0%。由此可以看出进一步减少大米生产的地方加大。其他使用的产业关联表由2005年的变更为2009年,农产品价格整体下降,农业部门的比重更小。与农林水产省估算比较若干变小,即使是这样给日本农业也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对蔬菜、果实而言几乎没有影响,这是因为蔬菜、果实以往的关税率低,商品质量重视新鲜度,适应贸易自由化的竞争力强。畜牧业部门生产减少的影响主要是饲料产业的生产减少36%,结果造成饲料进口减少,主要向我国出口饲料的美国饲料生产者受到了影响。考虑大米生产减少率计算卡路里自给率时,结果由农林水产省估算的12%提高到22%(这一结果没有考虑大米以外的影响)。这一结果没有得出其他品种参加TPP协议后给日本带来多大的影响。

tpp协议篇(3)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终于达成TPP贸易协定,同意大幅降低投资、贸易壁垒和确立新的商业规则,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知识产权、劳工待遇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这表明,一个基于全新贸易规则、占全球经济规模的40%,且超过欧盟的巨大经济圈即将形成,这一经济圈的形成必将给中国及中国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TPP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TPP的产生、发展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主要是就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提出的经济合作协定。由于初始成员国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

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这个P4协议的谈判,2009年11月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加入,P4就升级成了P8,并于2010年3月15日正式启动了TPP协议的谈判。2010年马来西亚、越南加入。2012年10月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2013年3月日本宣布开展加入谈判,P4也就扩张到了12个国家,变成了P12,同时,该组织正式更名为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就是TPP的由来,也是P12的由来。

2、TPP的特征

(1)TPP最大的特征是关税减免。TPP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依据协定,相关国家间约1.8万种商品的关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或完全取消。协议原则上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世界其他国家参与。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2)TPP是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区。TPP各成员国均环绕太平洋,在地理范围上,连接了亚洲、北美、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地理范围跨度大。在经济规模上,2013年,12个TPP协议成员国的经济总量之和达到270968.93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受TPP影响的实际货物贸易额在全球贸易总量中仅占约13%,成为超越欧盟的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化自由贸易区。同时还有一些国家有意愿加入TPP,比如哥伦比亚;还有一些国家也密切关注着TPP的动向,比如中国。TPP覆盖范围和经济规模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3)TPP是一个全覆盖、高标准的协议。TPP是一个“全覆盖”的协议,一方面体现在TPP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以往大多数自贸协定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而TPP不仅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关税,还涵盖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的自贸协定。另一方面体现在,TPP协议涉及了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集团。

TPP是一个高标准的协议。TPP协议成员国的目标是为了在亚太地区提供一个21世纪高标准、高规则的自由贸易协议。它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劳工标准、竞争政策严密度、环境标准、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力强度等方面均制定了诸多高标准的条款。专家指出,这些高标准或许体现了国际贸易未来的某种趋势,但是考虑到TPP所包含的国家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条款实际上超过了部分国家的现实情况和承受能力。

(4)TPP是有弹性和开放性的协议。TPP协议是一个有弹性和开放的协议,愿意接纳任何一个愿意签署承诺、解决新问题的新到成员。比如,日本同意就牛肉、汽车和保险行业谈判,得以成为TPP谈判国。还有很多国家是TPP谈判的候选国和地区,如经济发达的加拿大、韩国,中等收入的具有经济活力的泰国、菲律宾。另外,亚太经合组织之外的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和地区也对加入TPP表达了兴趣。

二、TPP协议的达成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1、中国对某些TPP成员国的出口受阻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范纳(Jacok Viner)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在关税同盟建立,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这就是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此外,一国由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转而从结盟成员国的低价购买也属于贸易创造。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区内成员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无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建立后,同盟成员国该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根据这一理论,TPP协议达成后,12个成员国之间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成员国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结构相似,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由于区域内成员国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对内免关税,因此一些成员国可能会减少从中国进口产品,转向成员国进口产品。例如,美国以前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可能转向从日本进口,这样会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

2、TPP的高标准抬高了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难度

TPP是一个高标准的协议,市场准入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大、劳工标准高、竞争政策严密度强、环境标准高、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力强度大,这些旨在保护内部市场的较高的贸易壁垒,使得成员国的贸易结构及流向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得中国产品进入TPP协议国的市场难度加大。比如国有企业条款规定,除提供公共产品的少数行业外,国有企业不得享受任何优惠待遇,中国钢铁、化工、金融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在不享受任何优惠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出口难度加大。

3、TPP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亚洲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中国借助“10+3”框架,推动东亚经济合作,但是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同样也是“10+3”的重要成员,加入TPP后,使得TPP变得空前强大,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以“10+X”为主体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可能因此而陷入停滞,也使中国有可能面临在亚太经济版图中被孤立的格局。

三、面对TPP中国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由于中国对美国长期以来都是贸易顺差,因此在TPP协议达成,日本与美国实现自由贸易后,日本必将成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最大竞争对手。比如汽车用轴承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与日本产品与欧美产品的价格比为1∶4∶5。中国产品的制造精度、质量以及产品种类与日本和欧美产品相比没有优势,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价格、响应速度。但TPP实行之后,日本企业向美国市场出售产品,不再征收关税,将比中国产品具备更多的价格优势,抢占中国产品的市场空间,当然,同时也会抢占欧美产品的份额。因此,随着TPP进程的深入,中国的这些出口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将逐步下降。对此,短时间内,中国应该着力增加这些产业的附加值,提升其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TPP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国有企业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高标准,比如知识产权条款规定禁止运用强制许可、专利撤销手段使用发达国家的专利,以往免费获取的专利变为必须付费,增加了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也不利于中国企业开展模仿和产品升级。因此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优质质量和核心科技含量,增强中国产品的硬实力,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软实力”,“软硬兼施”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国际市场,力求达到TPP所制定的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知识产权和国有企业规则等要求,提升现代服务业,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扩大市场规模,发挥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多样化与多层次的特点,寻找新的贸易发展机遇。

3、寻找国际合作时机

首先,中国虽然不是TPP成员,但应该在时机成熟之时,抓紧推动与TPP成员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重新开始与澳大利亚进行双边谈判,尽早与加拿大商谈双边FTA,抓紧考虑与文莱、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在CAFTA基础上再签署更优惠的双边FTA(称之为CAFTA+),加快推动签署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积极推动中墨双边FTA谈判等,尽快参与TPP协议的进程,成为成员,享受关税同盟带来的效益。其次,坚持以周边为基础,推动立足于周边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提升区内贸易自由化的便利水平;积极推进中韩、中日韩、RCEP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最后,借助“一路一带”,实现在亚太地区与亚欧大陆更灵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

参考文献

[1] 姜跃春:TPP新特征与日本加入谈判的影响[J].亚太经济,2014(2).

[2] 李春顶:TPP年底签署成泡影,TTIP又会怎样[J].世界知识,2014(1).

[3] 李慧、祁春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世界农业,2014(3).

[4] 何帆、杨盼盼:中国不应缺席TPP[J].经济导刊,2013(2).

[5] 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1).

tpp协议篇(4)

[13]李丽平.环境产品缘何受APEC关注[N/OL].北京:中国环境报,2012[2016-1-31]http:///piw/wwwroot/Demo/upload/Attach/mrbj/2517122616.pdf.

[14]The Environmental Goods Agreement(EGA):liberalising trade in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EB/OL].[2016-1-31]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press/index.cfm?id=1116.

[15]商务部.世贸组织《环境产品协定》谈判正式启动[EB/OL].2014[2016-1-31].http:///article/hjtp/201410/20141000762053.shtml.

[16]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of Australia government. environment good agreement[EB/OL].[2016-1-31.]http://dfat.gov.au/trade/agreements/environ

mental-goods-agreement/Pages/environmental-goods-agreement.aspx.

[17]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WTO环境产品贸易有所突破[EB/OL].2011[2016-1-31].http:///bridges-news/%E6%A1%A5/news/wto%E7%8E%AF%E5%A2%83%E4%BA%A7%E5%93%81%E8%B4%B8%E6%98%93%E8%B0%88%E5%88%A4%E6%9C%89%E6%89%80%E7%AA%81%E7%A0%B4-0.

[18]安志霞.揭开APEC环境产品清单的神秘面纱(上)[EB/OL].北京:中国水网,2014[2016-1-31].http:///html/2014/09/130873_1.shtml8.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Trade in TPP

Zhou Yiqi1, Wang Wentao2

(1.Shanghai Institut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Shanghai 200233, China;

tpp协议篇(5)

[中图分类号]F5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8-0004-04

作者简介:郭霞(1975-),女,河北保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作为地区性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协议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近两年来,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力推下,该协议在亚太地区迅速升温,引起了普遍关注。

一、TPP的缘起、发展和特点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P4)最早由智利、新加坡和新西兰,在2002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上发起。文莱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回合谈判之后,于2005年以创始成员国加入。P4是第一个连接亚洲、太平洋和美洲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虽然文莱的服务和政府采购问题谈判安排在2008年,但是大多数谈判到2006年就完成了,所以P4于2006年生效。P4的初衷是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一种良好的模式,2009年,缔约方不再限于4个创始成员国,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开始使用跨太平洋伙伴(TPP)这个名字。

目前,除四个创始成员国外,TPP协议缔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和越南,共计9个国家。另外,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台湾地区也表现出对TPP的兴趣。截至2012年7月15日,TPP已完成了十三个回合的谈判。

回合时间地点会议进展评价一2010315-319墨尔本取得的成果丰富。二2010614-618旧金山进展巨大。三2010104-109文莱马来西亚加入。四2010126-1210奥克兰稳步推进。五2011214-218圣地亚哥继续努力达成高质量、全面的二十一世纪地区性贸易协议。六2011324-41新加坡缩小文本草稿立场差距,讨论初始市场准入条件。七2011615-624胡志明会谈成果稳步推进。八201196-915芝加哥力争敲定框架协议。九20111022-1029利马谈判人员、相关方和媒体的870名代表参加。十2011125-129吉隆坡参会规模较小。十一201232-39墨尔本为达成全面的二十一世纪协定而继续努力。十二201258-518德克萨斯成果好于预期,进一步缩小了分歧。十三201272-710加利福尼亚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如政府采购和能力建设。TPP的第十四回合谈判将于2012年9月6日至15日在弗吉尼亚举行。此外,TPP成员国领导人也在APEC峰会期间会晤,如2012年6月4日至5日在俄罗斯喀山召开的APEC峰会期间,TPP成员国商务部长就探讨了加快谈判进度以及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国加入的谈判问题。过去两年间TPP成员国不断扩展,谈判安排密集化,日渐增大的影响不言而喻。

TPP协议是单一涵盖所有核心贸易以及与贸易相关领域的协议。除了对原自由贸易协定下议题的传统解决方式进行更新之外,TPP还包括新出现的以及跨领域议题。20多个谈判组协商协议的法律文本和特定的市场准入承诺,TPP成员国相互开放货物、服务和政府采购领域。成员国一致同意采取高标准,以使协议项下的权利与义务完全共担,同时,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具体困难。TPP协议酝酿一套新的跨领域承诺,实现TPP成员国之间贸易流动以及网络的无缝对接,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

TPP被成员国称之为21世纪的标志性协议,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全面的市场准入。撤销关税并消除针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其他壁垒;第二,全面的地区性协议。在TPP成员国之间大力发展生产链和供应链。第三,跨领域贸易议题。涵盖规管一致化、竞争力和商业促进、中小企业以及发展四个方面的跨领域议题。第四,新贸易挑战。促进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贸易和投资,并确保成员国区域内商业环境的竞争性。第五,开放的协议。在未来贸易出现新问题和有新国家加入时,协议能适时更新。

二、美国力推TPP的原因分析

学界对美国力推TPP的原因分析,多着眼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政治战略。分析认为其真实意图是扩大其地缘政治和在亚洲的影响力,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意在孤立并包围中国,通过构建一个地区性的自己能够完全驾驭的法律体系,为自身利益服务。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主要政策支柱,TPP显然具有深远的政治和军事意义。但在当今国际经济背景之下,TPP对于美国经济的意义尤其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

约瑟夫·奈认为,亚洲重返世界舞台中心是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实力转移。在1750年,亚洲人口约占世界的3/5,总产出也占全球的3/5。到1900年,即欧洲和美国工业革命后,亚洲在世界总产出中的比例已缩减到1/5。然而,到2050年,亚洲的经济水平预计会重回其300年前的水平。尤其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亚洲一直“独善其身”,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时,亚洲各经济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美国一方面需要搭乘亚太经济增长的顺风车;另一方面,要占据亚洲地区的主导权,深恐自己在亚洲各国经济合作中被继续“边缘化”。

郭霞:浅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郭霞:浅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据粗略估计,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马上使美国失去了250亿的年出口额,相当于20万个高收入工作岗位。“全球重新平衡”是本届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制定的国际经济政策的主基调。奥巴马总统2009年11月表示了加入TPP谈判的意愿,在其2010年1月的国情咨文制定了出口倍增计划,即到2014年底名义出口从2009年的158万亿美元增至316万亿美元,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的名义出口年平均增长率必须达到15%。TPP正是支撑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政府政策动议之一。的确,亚太地区生机勃勃的巨大市场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产品、农产品以及服务的重要出口地区。TPP协议下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美国第四大产品和服务出口市场。2010年,美国出口到泛亚太地区的产品达7750亿美元,较2009年上升了255%,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1%。同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到该地区达83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2%。美国2009年私人服务出口额为1770亿美元,为当年私人服务出口总额的37%。仅美国中小企业2009年对亚太地区的出口额也达到1710亿美元。

美国与韩国、哥伦比亚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分别于2012年3月15日和2012年5月15日生效,接下来美国将对TPP投入更多精力,为美国公司寻求更好的市场准入和发展机会。数据表明,近两年美国和其他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美国商品出口到其他TPP成员国合计为1054亿美元,比2010年的892亿美元增加了18%。主要出口产品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及设备、运输设备、化工品、石油和煤产品。TPP国家还为美国出口渔产品、饮料、烟草和农产品提供宝贵的市场机会,2011年上述每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长均超过了40%。

除了与TPP目前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美国力推TPP的一个更重要目的还在于要吸引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加入。

此外,当前WTO所管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展缓慢,对于当前美国减少和扭转贸易逆差,增加就业,提振经济等问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同时,APEC在亚太经贸领域缺乏实质性进展。全球经济除亚太地区之外,都处于疲弱状态,恢复尚需时日。种种因素促使美国力推TPP协定。

三、TPP未来走向分析

美国加入后,两年来TPP谈判进展迅速,前景颇为引人注目。但是,最终协议的达成还要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博弈。TPP达成的阻碍和促进因素之间的博弈,决定着这一协议未来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首先,除美国外,当前TPP的其他8个成员国并非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为美国的贸易和投资者提供更多新机会的可能性不大。当前TPP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程度各异,谈判需考虑不同的发展阶段,照顾不同的利益诉求,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妥协和平衡。TPP成员国中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智利、秘鲁和新加坡,这些国家参与TPP谈判就意味着将原来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未达成一致的部分重新谈判,各国都需要时间重新审慎对待。以澳大利亚为例,虽然与美国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但是美国的食糖不包括在内,还有其他没有完全放开或延迟放开的产品。马来西亚、越南、文莱和新西兰四国没有与美国签定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谈判需要从头开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对越南而言,TPP协议除了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之外,还涉及其国有企业、劳工和环境等政治敏感度较高的议题。农业大国新西兰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在农业领域的谈判将从零开始,利益冲突与协调面临严峻考验。据一直主张早日加入TPP的日本政府分析,目前TPP 9国谈判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推进速度缓慢,在21个领域的具体规则磋商中意见分歧较大。如撤销关税方面,没有形成TPP 9国多边谈判局面,尚停留在双边谈判阶段;在知识产权领域,由于各国制度上的差异,就如何保护著作权、商标权等议题意见不一等等,成员国最终形成统一意见仍需时日。TPP的初步目标是于2015年在成员国之间实现零关税,现已将这一目标落实的时间延后10年。

其次,美国利益的实现重点在于扩展TPP到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体,近期目标为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TPP谈判,已分别于2012年7月9日和10日致函国会。但是,墨西哥和加拿大本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较现有协定,TPP协议条款所能提供的新机遇毕竟有限。日本加入TPP协议是当前美国最大的期待,尽管日本政府表态愿意尽早正式加入TPP谈判,然而国内两派的观点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至于亚太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如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度尼西亚,对加入倡导高度自由化的TPP原本就态度消极,2011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在东亚峰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就表示:“不必着急加入。印尼将研究其是否符合本国利益。”苏西洛还表示“如果真的有利,且对我们而言有必要,那么就加入TPP”,展现出静观谈判动向的姿态。2012年4月印尼驻华大使易慕龙接受采访时表示东盟仍然是印尼优先考虑框架。就韩国而言,与美国签订的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历时四年,于2012年3月15日生效,短时间内加入TPP的可能性不大。亚洲各国选择加入TPP至少要经过国内和国际的两轮博弈。一方面是国内产业的博弈;另一方面是巧借中美两国间的战略关系与分享中国经济红利之间的博弈。在此背景下,选择加入TPP就会非常谨慎,所以,美国所希望的亚太主要经济体,如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在短期内加入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TPP协议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具挑战性。同其他成员国一样,美国在农业和劳动力等敏感部门也是不愿让步的。另外,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国会是否可以接受原来属于“”的改革。

除了上述对TPP协议短期达成起阻碍作用的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促进因素。

第一,国家之间进行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时,既要考虑国内政治经济因素,也要考虑他国的策略选择,博弈的结果是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和竞争的共识。按照多边贸易理论,在两国静态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中,通常会遇到“囚徒困境”,即两国分别设置它们的最优关税,但两国都会因此受损。在无效率的纳什均衡点上,单边行动不能使任何一国获益。但通过合作共同削减关税,会使两国都得到帕累托改进。历史的经验也已经证明,自由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目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自由贸易协定以WTO协议为基础,比WTO协议更具全面性和约束性。而建立在自由贸易协定基础之上的TPP协议,其涵盖范围更加广泛。基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投资、贸易简化等重要领域的TPP协议,代表着未来贸易协定的发展方向,有可能成为未来贸易协议的蓝本。所以,对现有TPP成员国意义重大,对亚太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也有一定吸引力。

第三,纵观美国倡导国际组织以及世界贸易体系的历史,其领导力不容小视。当前,在美国的积极参与下,TPP前进的步伐加快就是明证。

第四,虽然美国国内的农业和劳动力敏感部门不愿就TPP协议相关条款让步,但是,从奥巴马2009年11月表示美国加入TPP协议的意愿后,国内支持政府主推TPP的声音不绝于耳。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于2010年1月5日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递交了全力支持TPP的报告,分析了TPP的重要性,指出了美国在TPP中的目标以及TPP对美国政策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由众多美国贸易组织和相关公司组成的美国商界联盟于2011年2月3日致信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柏林和白宫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力促政府达成TPP协议,他们认为TPP将为未来美国在快速增长的亚太地区创造新机会。在最近的一轮谈判中美国首次引进利益相关方参与,力促TPP协议在国内获得更多的支持率。

四、中国的对策

tpp协议篇(6)

经济学家张燕生认为,TPP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WTO实施的是低关税,而TPP是“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因此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要优于WTO;二是涉及领域从贸易和投资扩展到涉及商品贸易之上的环境政策、劳工政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投资环境、市场平等竞争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比WTO有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三是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设置了贸易壁垒,因此这个看似自由贸易的过程,实际上是美国的“去全球化”,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退回到少数国家对其他国家排他性的区域壁垒。

从 “P4协议”到12国的贸易协定

人们一般认为,TPP协定最初在2002年APEC峰会上倡议,但很难想象,这份被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描述为“高标准、全面”的“21世纪贸易协定”的初始成员国仅有四个――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2005年7月,上述四国签署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下称TPSEP),又被称为“P4协议”。

2008年年初,美国与P4成员国就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展开谈判,同年9月,时任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宣布,美国将成为第一个与P4成员国就缔结TPP展开谈判的国家,并计划在2009年年初展开首轮谈判。2008年11月,澳大利亚、越南、秘鲁三国宣布加入谈判。

2009年1月,奥巴马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当年10月,马来西亚也宣布加入谈判,这样一来,参与谈判的国家数量变为9个。11月,奥巴马开启了其任期内首次对亚洲的访问,他重申了美国此前对于达成TPP的承诺。12月14日,新任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向国会表达了奥巴马希望TPP谈判达成一个“高水准,并有广泛基础的区域协定”的愿望。就在2010年APEC峰会的最后一天,9个谈判成员国领导人提议于2011年11月完成谈判。

2012年6月,加拿大与墨西哥宣布加入TPP谈判,其中,加拿大在2010年便成为谈判的观察国。2013年7月,日本正式加入TPP谈判,成为TPP现有12国中最后加入谈判的国家。

当然,TPP的谈判也并非“只进不出”,2014年4月,奥巴马访问菲律宾时,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曾表示菲律宾“正在为实现加入TPP而筹备”,然而今年3月,菲方明确表示放弃参加TPP的方针,并称这是基于截止到2016年6月阿基诺总统任期满前,一些必要的法制整顿工作来不及完成的判断。

而在TPP现有的12国中,中国已经与其中的8个国家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没有协定的只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TPP与其他贸易协定也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比如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同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成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下称USTR)网站就指出,TPP弥补了NAFTA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可以被称为后者的“升级版”。

TPP是妥协下的高标准?

从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有关国家共展开了19轮正式的TPP谈判,此后,谈判继续以首席谈判代表会议、部长会议等形式进行,直至今年10月5日各方于亚特兰大达成协议。

如果从2010年开始算起,TPP的谈判已经进行5年有余,各方所谈的TPP到底是什么?

其实,TPP在性质上属于部分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TPP的基本结构与其他FTA也不存在实质性差异。TPP中的大多数主题,已经为WTO协定所涵盖,例如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反倾销反补贴、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等,但TPP提高了这些议题的标准,同时纳入了一些新议题。

根据USTR网站已经的协定简介,达成的协定包括30个章节,涵盖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问题,从商品贸易到海关和贸易便利化、贸易的技术壁垒、贸易救济、投资、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等。

有分析认为,TPP是以2001年1月正式生效的新西兰―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ANZSCEP)为蓝本而缔结的。ANZSCEP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电子商务交易、竞争、关税手续、投资、贸易的技术障碍、卫生植物检疫、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制定了具体的条款。由于ANZSCEP第4条规定废除所有产品的关税,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没有例外,因而被称之为高水平贸易自由化的FTA。由于TPP是在ANZSCEP的基础上缔结的,因此,其内容与ANZSCEP大体相同,也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高水平的FTA。

在TPP谈判过程中,各方希望突破传统的FTA模式,将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贸协定。一般FTA谈判都会涉及很多例外,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例外,而TPP协定试图打破传统FTA模式创立新模式,制定高标准的贸易协定。

除了贸易自由化的内容之外,TPP规则和标准还涉及经济立法、金融改革、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和竞争中立等多项内容。其“门槛”的高度超越当前其他普通投资贸易协定。有评论认为,TPP的标准之高,特别是在限制国企等方面,甚至连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存在达标问题。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在国有企业方面,不但在国企账目和人员方面要求较高的透明度,也要求国企采购向TPP成员国开放。

无论是缔结高水准的FTA,还是成为所谓“21世纪的贸易协定”,这都是TPP谈判希望达成的目标,但实际的谈判过程其实是各方相互妥协的过程。

比如此次12国在亚特兰大达成协议后,美国国内的汽车行业巨头福特随即表示反对,据分析就是因为最终达成的协议中未将禁止汇率操纵的条款列入其中。在美国,汇率操纵一直是受争议的问题之一,日元走弱,使丰田及其同行获得竞争优势,因此美国汽车业及其在美国国会中的支持者要求TPP协定将禁止汇率操纵纳入其中。

此外,根据此前谈判透露出的信息,TPP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ISDS)条款可能让美国烟草企业成功TPP成员国政府为民众健康着想的烟壳包装政策,而对于制药企业专利的超长保护期,则可能让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面对更高的药价。不过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达成的TPP中,烟草业被排除在ISDS之外,医药禁仿年限也由原先的12年降至8年。

tpp协议篇(7)

1 TPP的进展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P4),由智利、新加坡、文莱和新西兰四个国家联合发起,从2002年开始内部谈判,至2005年正式签署协议。TPP主要以“无例外地撤销货物贸易关税” 为基本原理,同时进行“服务贸易、投资等综合性自由化谈判”,通过谈判制定“贸易规则”。根据最新的资料,TPP谈判内容(草案)共由20章组成,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通关手续、贸易救济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贸易的技术壁垒、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服务贸易、短期入境、透明度、争端解决、战略性合作等组成。总体来讲,TPP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它是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的贸易自由化协议。

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TPP,使原本默默无闻的TPP正式跃升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心。截止至2013年12月,TPP已举行了20轮谈判,参与TPP谈判国家发展至12个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其GDP总和约为2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约39%,国际贸易总和超过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2 TPP对中国影响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重要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其日益庞大的经济总量、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都让世界霸主美国日益不安,美国积极推动TPP谈判,是其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经济层面延伸。归根结底,TPP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平台,是美国制衡中国的经济利器。一旦TPP谈判结束并顺利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宏观经济利益层面

TPP成立后将加剧“贸易转移效应”,导致中国出口总量的大幅下滑,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产业转型。“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国把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换为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从而发生了贸易转移,是一种福利损失。据2012年数据统计,中国全球十大贸易伙伴中参与TPP谈判的经济体占了6个,依次分别为:第二位美国(双边贸易总值为4846.8亿美元)、第三位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4000.9亿美元)、第四位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3294.5亿美元)、第八位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达1223亿美元),与TPP谈判国的贸易量占中国对对外贸易总量的近四成,这还不包括韩国(双边贸易额为2151.1亿美元,第六位)、中国台湾(双边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第七位)、加拿大(双边贸易额为700.8亿美元,第十二位)等已表态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和地区。由于TPP产生的贸易转移效益,原本占据价格优势的中国出口商品将被越南、马来西亚等生产的类似产品取代,使中国的外贸出口环境迅速恶化。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多重压力下,TPP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负面影响相当明显。

2.2 东亚经济格局层面

TPP将影响东亚一体化进程,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导权。在TPP的突然冒出前,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10+3”模式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优先项”,该模式已探索多年,汇集东亚多国的共识,并为东亚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在其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TPP的出现,犹如一把“楔子”,不知不觉的将“10+3”自贸区国家分裂成两个阵营,TPP成员国中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已占据东盟10国一半,日本也加入TPP谈判,韩国虽暂时未表态但表现出加入TPP的浓厚兴趣。TPP使原本领先的“10+3”模式停滞,并大有将“10+3”模式纳入到TPP进程中的倾向。美国通过TPP战略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进程,压制中国领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目的已初步达到。

2.3 亚太地区政治层面

美国通过TPP强化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进而巩固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军事联盟,抑制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美国以亚太地区的“平衡者”身份,利用中日领土纠纷、南海问题等,通过强化美日、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等手段,牵制、分化中国在东亚地区努力发挥的和平稳定作用,传递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信号。中国势必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的周边政治局势,也将分散中国一心发展经济的精力。

总之,美国希望通过TPP战略的实施,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中的的主导地位,压缩中国的对外发展空间,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 中国应对TPP的对策

美国的TPP战略将对亚太经济合作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亚太外贸政策、国内经济发展战略、FTA 战略等政策产生一系列的冲击。对于中国应对TPP的策略,笔者认为中国加入TPP是大势所趋,国内很多研究学者对此都有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本文不再累述。针对该趋势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两处:一方面,积极准备各种应对措施,既对冲中国未加入TPP的风险,也为加入TPP作准备;另一方面适时投入TPP谈判,既扭转TPP的“排中国化”倾向,也引导TPP议题方向,降低后期加入的成本。具体对策分为以下死个方面:

3.1 加速中日韩FTA进程

一方面,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20%,占整个东亚地区经济总量的70%左右,三国共有1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在东亚地区的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紧密,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韩之间经济布局方面也多有互补,若三国之间建立FTA,将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发展。中日韩三国对建立区域FTA也很早就达成共识,并做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2011年12月,中日韩FTA官产学联合研究机构宣布完成联合研究。2012年5月, 中日韩签署“三国投资协定”并同意在当年年年内启动三国FTA谈判。但由于中日纠纷、韩日竹岛、日本右倾化等问题,中日韩FTA谈判未能如期进行。

在中日韩FTA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进展的背景下,中国可考虑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分阶段建立三国FTA。首先可考虑先建立中韩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一阶段目标,毕竟中韩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干扰因数较少。其次中国可在过去中日两国已确定的FTA框架和原则下,加快双边谈判,尽力推进中日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二阶段目标。鉴于当前中日两国紧张的双边关系,这需要中日两国首脑发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耐心,也需要双方民间做出更大的和解努力。最后,在三国之间两两FTA已建立的基础上,中日韩FTA也水到渠成。

3.2 扩大FTA网络,对冲风险

中国可考虑利用自身快速增长的贸易总量,加快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建立FTA,以形成更加紧密的双边贸易关系,降低中国被排除在TPP的风险。截止到2012年,中国与亚太经济体已签署生效FTA或经贸合作协议共计12个,正在谈判或研讨中的FTA或地区一体化协议共9个,详见下表。

已签署生效的FTA或经贸合作协议 谈判或研讨中的FTAFTA或经贸合作协议

1、中国—东盟综合经济伙伴协议 1、东亚自由贸易区 (10+ 3)

2、亚太贸易协议 2、东亚综合经济伙伴协议(10+6)

3、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 3、亚太自由贸易协议 (FTA-AP)

4、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议 4、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协议

5、中国—哥斯达尼加自由贸易协议 5、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

6、内地和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6、中韩自由贸易协议

7、内地和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7、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议

8、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议 8、中国—印度地区贸易安排

9、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议 9、中国—蒙古自由贸易协议

10、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

1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12、中国—泰国自由贸易协议

一方面,中国可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加强已建立的FTA,利用中国经济的强大向心力,将这些国家经济牢牢的与中国经济捆绑在一起,形成中国的FTA核心内圈。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新的双边FTA,特别是已加入TPP谈判或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削弱这些国家加入TPP的积极性。中国可通过构建蜘蛛网状的FTA网络,对冲中国被排除在TPP外所面临的风险,达到与TPP同台竞争的目的。

3.3 适时加入TPP谈判,防止边缘化

长远来讲,中国若加入TPP谈判将利大于弊。其一,可减少因贸易转移效应而造成的本国出口大幅度减少。其二,中国通过主动参与到TPP的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可自己由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其三,利用TPP内部的优惠政策,扩大对美国、日本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其四,通过了解下一代最新的贸易和规则,倒逼国内进行经济改革,特别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再次激发中国经济活力,促进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其五,降低中国企业国际交易成本,促进中国企业走向亚太市场,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

故中国不应当自我孤立,而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介入 TPP谈判,影响TPP的议题设置、标准高低等实质性内容,最大限度将TPP引向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方向。至于有些人担心,美国是否会真正接受中国加入TPP,这倒大可不必,毕竟一个缺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TPP是必将是残缺的,难以将亚太地区的自贸功用最大化的发挥。

总之,TPP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需要以“对内苦练内功,强健筋骨,对外扎紧篱笆,防患未然”的方针,就能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推动东亚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秋山宪治TPP与东北亚日本研究 2012 年第3 期

tpp协议篇(8)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9-0130-06

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贸易规则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在各国之间既是市场准入的依据,又在各国发生贸易争端时充当着一把尺子。世界上的贸易规则种类繁多,既有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优惠贸易安排或双边投资协定,又有区域性贸易安排,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当然最大的全球贸易规则当属WTO的多边贸易规则。以往的贸易规则主要侧重于货物贸易,但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兴起以及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有的贸易规则难以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当今的贸易中,贸易各方尤其是发达国家所关注的不单是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其所关注的焦点更多的转移到了贸易背后的国内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劳工问题和环境问题。所以,在全球贸易规则的演进中,新的贸易规则谈判将更多地关注服务贸易和贸易背后的一系列问题。

一、全球贸易规则的演进与TPP谈判

(一)多哈回合停滞不前导致新一轮贸易谈判的兴起

WTO架构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自2001年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多边贸易谈判一直停滞不前。虽然在2013年底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了“巴厘一揽子协定”,多哈回合谈判12年僵局终获“历史性突破”,但是相对于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其他议题,“巴厘一揽子协定”涉及的内容属于“容易摘取的果实”。这份协定包括10份文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内容。相对于世界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而言,这份成果显得有点单薄。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双边或区域贸易谈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各国都希望在多哈回合停滞不前的状态下通过参加双边或区域贸易谈判来使本国的利益最大化,以使本国在新一轮贸易谈判中不掉队。在多哈回合谈判无果,加上亚太自由化停滞不前和东亚一体化影响到美国的利益的情况下,美国参加并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谈判成为其重返亚太战略的有力工具(盛斌,2010)。TPP谈判涉及亚太地区的经济整合,对中国影响最大,也是中美利益交锋的焦点。

(二)全球贸易结构变化是TPP协议谈判的客观因素

在全球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服务贸易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也越高。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寻求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不像以往的货物贸易仅仅依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就可以进行政策调节,因为服务贸易内容的丰富性导致每一个细分的行业领域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简单地套用货物贸易的规则。比如,金融业开放监管主要关注资本自由流动的风险,而电信业开放会涉及行业通信标准和国家安全,这些都需要制定具体的细分的贸易和投资规则,而不能套用以往的适用于货物贸易的规则。

目前,服务贸易结构正在趋向高级化,这在客观上要求制定新的贸易规则以适应这种变化。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中,世界服务贸易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其中运输、旅游为传统服务贸易,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包括咨询业、通信业、建筑业、保险业、金融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文化和娱乐服务、电影音像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从表-1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年份,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要快于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增长强劲。从表-2可以看出,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贸易构成呈现出由传统服务贸易逐渐向现代服务贸易倾斜的趋势。随着世界贸易结构尤其是服务贸易结构的不断升级,全球贸易规则的演进必定更加侧重服务贸易的开放。

(三)美国推动是TPP协议谈判影响力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

TPP最初是指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该协议是四国间就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的经济合作协定,又称为“P4协议”。虽然最初的“P4协议”已经是一份高水平、涵盖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但由于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总体经济规模不大,该协议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是很小的,只是发达小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刘昌黎,2011)。但随着美国加入谈判,TPP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2009年11月14日,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国将参加TPP谈判,强调其将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同年1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RonKirk)正式通告美国国会,就参与TPP谈判问题做了详细说明,并强调要建立一个高标准、体现创新思想、涵盖多领域和范围的亚太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定。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越南、秘鲁也宣布加入TPP谈判,TPP谈判国家增加到8个。2010年10月,马来西亚正式宣布加,KTPP谈判,TPP谈判进入“P9”阶段。随后在2012年10月,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谈判;2013年3月,日本加入谈判。

美国介入TPP谈判,从其自身的角度,有着深远的战略利益。从亚太战略角度来说,美国通过TPP谈判全面介入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保证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魏磊、张汉林,2011);而且通过参与TPP谈判,可以制衡和牵制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防止该区域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刘晨阳,2010)。从美国国内因素来说,美国参与TPP谈判可以让美国通过亚太区域合作来摆脱金融危机和两次战争给经济造成的创伤,重振经济。另外,美国可以通过TPP谈判来建~r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新标准,将许多非传统贸易因素融入新的自由贸易协定。

由于在TPP协议谈判上有着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美国不遗余力地推动TPP协议谈判,这已经成为TPP协议谈判影响力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

二、TPP谈判的主要内容和分歧

(一)TPP谈判的主要内容

目前,能够很好地体现TPP谈判主要内容的文件有两份:一是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于2005年7月签订的“P4协议”;二是2011年11月当时参加谈判的9国达成的TPP协议纲要文件。

“P4协议”是一个涵盖领域十分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货物贸易最终全部实现零关税,而且还包括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采购条款,在补充协议中还包含了环境合作和劳工合作协议,具体条款见表-3。

2011年11月12日,当时参加TPP谈判的9国就TPP谈判协议纲要文件达成了一致,该纲要文件的主要内容有:TPP的主要特征和功能、适用范围、法律文本、关税减让表和其他市场开放项。

主要特征和功能包括五项。一是全面的市场准入,消除关税和其他壁垒;二是全面的区域合作协定,促进成员国之间生产和供应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关于重叠贸易议题的解决原则:保持监管的一致性、促进竞争力提升和商业发展便利、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建立执行TPP的有效机制;四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五是根据新成员和新情况灵活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该协议的适用范围将涵盖所有重要的贸易和贸易相关领域,各方同意建立一个高标准的、以确保各方的利益和义务得到充分共享的协议,并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如发展中国家待遇、贸易竞争力培养、技术援助和分期履约等问题。

该协议的法律文本将涵盖TPP国家间商业关系的所有方面,包含竞争政策、合作和贸易竞争力培养、跨境服务、海关程序便利化、电子商务、环境政策、金融服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投资非歧视、劳工权利保护、争端解决机制、货物市场准入、原产地原则、卫生和植物检疫标准、技术贸易壁垒、电信业竞争和监管、临时入境、纺织品和服装以及贸易救济措施等十分广泛的领域。

在关税减让方面,TPP关税减让时间表将涵盖所有商品。另外,服务和投资开放将覆盖所有的服务行业。政府采购方面也将寻求扩大覆盖范围,以确保最大限度地获得对方的政府采购市场。

(二)TPP谈判的分歧

TPP谈判致力于建立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新标准,高标准和全面性是其主要特征。以往大多数自由贸易协定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对于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等贸易背后的国内问题较少涉及。而TPP谈判不仅要求全面取消或降低商品的关税,还将包含贸易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以及有关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如此众多的谈判议题,TPP谈判各方必然存在诸多分歧。例如,在原产地原则方面,由于谈判各方在以往各自签署的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中已经有了原产地原则,那么现在TPP谈判中原产地原则如何界定才能与之前的原产地原则进行调和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制定一个弹性的原产地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国家的不同需要。但是TPP作为一个高层次的、全面的、没有例外的贸易协定,美国很难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议题上,美国希望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范围,并将版权、专利的保护年限延长至120年,而且严格限制互联网业者的传播权。美国这一做法显然是为了保护其国内相关行业的利益。美国的科技实力非常强大,也有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一旦在全球推行范围更广、与美国类似的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这将更加强化美国在全球科技研发方面的领军地位。在环境议题上,美国希望TPP环境议题的谈判应该涵盖渔业补贴、鲨鱼保护、贩卖动植物以及非法砍伐森林等,并强调这是补充现有国际相关法规的不足。美国还积极推动竞争政策议题的谈判,争取将对国营企业之规范纳入TPP竞争政策之讨论,以确保公平竞争。

TPP谈判存在分歧的领域还有很多,但这些分歧共同的特征是美国在TPP谈判的各项议题上都希望将其国内的相关标准纳入。就以服务业开放的议题而言,目前全球服务业市场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国际规则,加上服务业各个子领域如金融业、电信业、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在各国发展的程度都不一样,如果TPP谈判在这些议题上都采用美国的规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会处在劣势地位。所以,TPP谈判中的分歧将主要取决于谈判各方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美国的贸易规则。

三、TPP规则对美国贸易的影响

(一)TPP规则将巩固和增强美国服务贸易优势

美国的整体对外贸易一直是逆差,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却一直是顺差,这可以看出美国在服务贸易上拥有着巨大的优势。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美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后仍然保持快速的增长。这也可以说明美国为什么在TPP谈判中强调服务业的开放,因为美国国内服务业有着非常大的竞争力,并且长期保持全球服务贸易第一的位置。一旦TPP达成最终协议,美国服务业在亚太地区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优惠的贸易条件,继续保持服务贸易全球领先的地位。

(二)美国贸易商将获得规则上的优势

在TPP谈判中,美国会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诉求得到满足,诸如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都是美国一直强调的问题。美国一直关注贸易伙伴的此类问题,并制定了有利于美国企业的一系列标准,一旦这些标准成为TPP协议的规则,后来加入的国家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则。以往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的国家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从事加工贸易,一旦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等方面的贸易标准进一步提高,势必会减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优势;与之相反,美国即使在处于逆差的货物贸易方面也会获得优势。据测算,TPP协议一旦施行,美国几乎全部行业的产出和进出口将因TPP而增加(彭支伟、张伯伟,2013)。

四、TPP规则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

(一)中国出口贸易将因TPP协议的施行而下降

中国对外贸易多年来一直保持顺差,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加工贸易占了很大比重,高附加值的贸易并不占优势。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的出口加工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不具备核心的竞争力。一旦TPP协议施行,囿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上的劣势,中国在货物贸易方面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被进一步稀释。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更加没有优势。如表-5和图-2所示,中国在2002-2012年期间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虽然都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但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并且这种逆差状态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总的来说,TPP协议的施行对中国出口贸易将产生负面的影响。虽然美国加入TPP后可以使TPP成员国在经济增长、贸易方面受益,但没有参加TPP的区外国家的利益将会受损(万璐,2011)。据测算,如果中国没有参与TPP谈判并且最终没有加入这个规则体系,将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0.2%,出口下降0.5%(Petri,PlummerandZhai,2012)。

(二)中国可以选择深度开放以应对TPP协议

由于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获得了高速的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外资在中国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在对外开放的开始阶段,由于中国的国内市场不大,外商来华投资主要看中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禀赋,对技术保护非常看重,中国制造业只是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非常低端的一部分。外商在华投资“两头在外”,即研发设计在外、营销市场在外,而中国只是处在加工组装的环节,附加值和话语权都很低。中国一度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来使中国自己的产业获得外资的技术外溢,可结果并不理想。如果中国经济状况仍然是处在只拥有廉价劳动力的阶段,没有其他竞争优势,那么现在施行TPP协议,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将非常大。但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并且在技术积累、管理和高素质劳动力培养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情形下,面对TPP规则,中国可以选择深度开放的方式,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的优势吸引优质的外资,可以实现开放经济的深度发展。

虽然中国在技术积累、管理和高素质劳动力培养上均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中国现在最大的优势是广阔的国内市场,全球的跨国公司和优质资本都无法忽视中国市场,这是中国在对外合作和贸易中的一大优势。中国可以通过深度开放,利用广阔的市场吸引外资在华建立研发中心、把高附加值的环节放在中国,同时对国内民营资本也深度开放,激发市场创造活力,提升国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中国将积极推进双边或区域合作

面对TPP谈判,中国可以选择与重要的TPP成员方举行双边贸易协商,以稀释TPP规则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例如,中国正在与美国进行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另外,中国可以强化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加中日韩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等。以中日韩FrA为例,三国产业结构互补,出口贸易相互依存度非常高。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相比,中日韩FrA拥有基于海上地缘相近的低成本物流、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贸易增长势头持续强劲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比NAFTA拥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施锦芳,2014)。

中国所推动的双边或区域多边进程已经为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下一步主要任务应该是扎扎实实地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宋伟,2011)。在所有的区域合作或多边合作中,双边关系是一个基石。如果在一个区域内,存在多对不协调的双边关系,那么这个区域合作也很难长期维系。相反,一个国家如果和区域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发展好双边关系,那么加入整体的区域合作是迟早的事情。就TPP而言,中国如果和TPP越来越多的成员以及周边国家发展好双边关系,推进双边贸易谈判,最终加入TPP并不难。

(四)上海自贸区对TPP规则的融合

虽然中国没有加入TPP协议谈判,但面对TPP规则是迟早的事情。如果能在国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实验区,这里可以实验更加开放的政策,这在将来会更加有利于中国适应TPP规则的施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它完全可以试验一些大胆的改革,以应对将来的TPP规则。

tpp协议篇(9)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是一个以“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简称P4)为基础的,以高标准开放为目标,正在形成中的开放式区域自贸协议。2008年9月奥巴马政府决定参与TPP谈判,此后美国掌握了TPP谈判的主动权。“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TIP)是在1990年美欧《跨大西洋宣言》基础上提出的,但此后《跨大西洋宣言》谈判停滞。2013年2月13日美欧宣布启动谈判并在2年内完成谈判。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认为这严重影响到了其霸主地位,美国通过这两个协议来实现其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所以我们想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必须对TPP、TTIP进行研究。

一、TPP、TTIP的背景

过去十年美国将重心放在中东地区的“反恐”上,这十年给了东亚地区和中国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这期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长足发展,“10+1”自贸区已经实现,中日韩自贸区以及“10+3”“10+6”等自贸区已在筹建谈判之中。东亚区域自贸区如火如荼,却没有美欧什么事儿。尤其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区域合作和产业链条布局正在形成,美国担心被边缘化。

美欧双方目前都处于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之下,共同面临应对危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的艰巨任务,刺激经济的手段几乎用尽,只好将走出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外部市场上。美国希望通过建立TPP和TTIP分享全球特别是亚洲等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红利,借此打开亚太市场,实现“出口倍增计划”。

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长期僵持不下,美欧不愿推动又对停滞不耐烦,兴趣和焦点开始转移。

二、TPP、TTIP谈判的目的

1、美国“借壳上市”重新整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奥巴马政府的贸易政策看重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主动地进行区域贸易协议谈判。但是,全球主要区域贸易协议谈判要么已经结束,要么正在推进。美国没有插手的机会,后来美国发现TPP是一个切入点,可以借助TPP这个名义,参与到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奥巴马于2008年9月决定参与TPP谈判,并在2009年11月底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以“借壳上市”的方式重新整合TPP,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

2、阻碍亚太地区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美国在亚洲不仅要在政治、军事上占据主导地位,还要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以便巩固其在全球的领导地位。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是美国贸易政策的重要目标。美国认为亚洲形成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贸易集团对美国不利。美国通过TPP谈判,可以避免其被排除在亚洲之外,从而可以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战略利益。

3、借助TPP、TTIP重新制定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

美国推出TPP框架协议内容,就赋予其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开放的区域主义,二是提出适应21世纪的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两者的重点是在“高质量”上。美所谓的“高质量”,是以一系列不同以往的贸易投资新规则作支撑的其实质是尽可能固化和放大美国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弱化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优势。“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已为许多国家设置了难以跨越的进入门槛,因而“开放的区域主义”只是一个幌子。

三、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TPP、TTIP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1)有可能架空世贸组织(WTO)。如果TPP和TTIP谈判取得突破,WTO将面临尴尬境地。(2)有可能架空亚太经合组织(APEC)。如果APEC成员大多数加入TPP,那么APEC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3)打乱“10+X”为主的亚洲区域合作进程。过去十余年,“10+X”合作取得进展。日本与部分东盟国家选择加入TPP降低对“10+X”的需求,亚洲区域合作可能陷入停滞。(4)给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设置重重障碍。TPP很多标准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将会给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活动带来许多限制和困难。(5)中国有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如果TPP和TTIP均实现的话,世界上三分之二的GDP将被纳入其中,中国很可能被边缘化。中国应对对策主要有:

1、中国应积极申请加入TPP协议的谈判,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TPP、TTIP是在现有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上更高层次的自贸协议,它将预示着未来贸易和投资的走向,中国要想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必须加入TPP,争取做规则的制定者。

2、加快与TPP、TTIP成员国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谈判,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

目前我国加入TPP、TTIP可能性很小,但我们应加快与这两协议成员国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谈判,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从而实现“各个击破”的目标。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

3、推动国内经济体制转型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都难以驾驭 TPP 带来的机制革新,中国可以通过这次机遇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外部压力进行自我纠正,更深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改革。

四、总结

目前,TPP、TTIP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太明显,但长期看,终将显现出其影响力,TPP、TTIP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我们应积极面对,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魏磊.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J].区域经济合作,2010,(9).

tpp协议篇(10)

2009年11月14日,奥巴马宣布美国将参与TPP谈判。奥巴马强调这将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为设定21世纪贸易协定标准做出重要贡献。随即,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也宣布加入谈判,由此实现了P4向P8的转变,TPP影响随之扩大。TPP框架协议如今共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文莱、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越南参加。

TPP谈判始于2010年3月,谈判一直由美国和日本主导。从长期目标来看,TPP致力于降低或取消包括汽车、农产品、化学品及消费品在内的1.8万种商品的关税。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一旦获得各国立法部门批准,TPP协议生效,TPP成员国之间会带来产品、服务价格下降,物流速度增加;各国可以取长补短,消费者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不过,Q易开放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一领域受益,就有其他领域“受伤”。成员国的国家利益或某些产业的利益可能会因此受到他国的冲击。这一问题在关税方面尤其突出,因而后期谈判工作变得尤其艰巨。经过5年多谈判,2015年10月5日,12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2016年2月4日,12国在奥克兰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这并不意味着TPP的最终完成,TPP协定还需要各国立法部门(国会、议会)批准之后才能生效。

TPP一度被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作是美国“转向亚洲”战略的支点。不少分析人士指出,TPP是美国在亚太遏制中国的一着棋,就像它在欧洲搞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IPP)一样。《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当初,奥巴马在上任的头一年,曾敦促中国做“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也曾用“两国集团”(G2)的概念向中国短暂示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巴马政府的新贸易举动也许可以称为“ABC”――“中国除外”(Anyone But China)。评论人士指出,该协议一旦通过,基本上就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圈。“实际上,这些协议是美国政府新策略的重要部分,而制定这些新策略的目的,则是为了对付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华盛顿邮报》直截了当地指出。

TPP对于日本的重要性

日本特别看重TPP,甚至“将宝压在了TPP上”。日本政府曾估计,TPP实施后,日本GDP将增长13.6万亿日元,并能创造79.5万个工作岗位。安倍政府认为,一方面,加入TPP可以增加出口,利好日本制造业,尤其是作为日本经济支柱的汽车业;另一方面,加入TPP后外国商品将变得更加便宜,这对日本民众有较强吸引力。贸易的扩大将增强日本国内工业的生产力,创造经济良性循环,包括薪资增长和消费增加。

汽车业是TPP谈判所涉及的重要领域。如果TPP获得通过,日本汽车业将大获丰收,有望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将该国制造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至其他TPP加盟国。在此之前,日本汽车业人士就纷纷表示欢迎。此外,如果TPP达成,美国针对日本乘用车征收的2.5%进口关税将在未来25年内取消,针对卡车(包括皮卡和商用厢式货车)征收的25%进口关税将在未来30年内取消,针对日本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征收的进口关税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取消。

对于安倍政府来说,TPP不仅仅是外交通商政策,也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安倍政府视TPP为“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之一的“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即和TPP生效相关联。在推行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改革、农业改革、缓和管制方面,TPP正是推动改革的重要理由之一。也就是说,TPP被定位在安倍经济学的增长战略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的位置。

就在TPP达成协议的最后时刻,媒体报道,日本还在故意拖着不批准TPP协定以求美国让更多的利。当消息突然传来――不被看好的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的时候,日本上下一下子懵了。据说,就在TPP面临生死存亡之时,“日本国会一改往日的拖沓之风,以惊人的效率强行批准了TPP”。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日本计划在先行批准TPP的基础上,再努力劝说特朗普改变主意。

遏制中国的必然之举

自TPP基本协议达成之日,日本就一直对其“充满期待”。日本媒体认为,“规模占全球四成的巨大经济圈将应运而生。日本可要大展身手了。”安倍执意成为TPP的一员算的显然不仅是经济账,背后隐含了他的战略意图。安倍直言不讳:“若加入谈判就可以作为重要成员主导制定规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话说得更是非常直白,“当超过95%的潜在客户生活在我们的国境之外,我们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随着日本与中国在全方位领域都展开了竞争,尽早借助TPP占据战略主动优势,也就成为日本谋取主动,遏制中国的必然之举。日本政府推行TPP的原旨之一,就是想通过TPP,基于自由、公平的理念,在亚太地区构筑一大经济圈,建立一个所谓的“21世纪共通的规则”,且这并不局限于经济方面。

然而,“这一亚太地区的大经济圈,却把中国排除在外。”《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对签署有着更大经济利益的中日韩FTA态度消极,而对TPP情有独钟,有排挤中国的意图。中日韩FTA的建成,或可真正实现东亚世纪的来临。然而,中日韩FTA的三方努力,如今变成了中韩FTA的先行建立,日韩FTA则处于焦灼的谈判中,中日FTA甚至连可行性研究都没有进行。

TPP协议就其本质而言是在当前中国海域摩擦升级、“一带一路”规划稳步推进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美日协同制华基础上,对华围堵战略在经济领域的深化,并成为全方位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日本加入TPP后,美日GDP总量将占TPP加盟国GDP规模近80%,TPP成为事实上的“美日自由贸易协定(FTA)”,这就形成美日共同领导的局面。美日借助TPP统合亚洲新兴经济体,掌握在该地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仅可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还可以避免亚洲各国过度依赖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也可能会让中国陷入被动局面。日本则可以借助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济上保持对中国的优势,以削减中国的潜力优势。至少在日本本国的区域性战略层面上,TPP协议的一个直接作用就是抵消中国“一带一路”规划,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区域性影响力。

tpp协议篇(11)

“TPP谈判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未来几个月可以看到结果。”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威廉・卡夫特日前对《财经》记者表示。

在错过2013年底完成谈判的最后期限之后,参与TPP谈判的成员没有再为谈判设定公开的最后期限,他们曾希望去年能完成谈判,结果又拖到2015年。现在参与TPP谈判的人士终于开始乐观地估计,它应该能很快完成。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它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发起。2009年,美国加入谈判,并开始主导谈判进程,参与国家也从最初的四国扩展至12个。其间,美国和日本在汽车和农产品上的分歧是谈判迟迟未能取得突破的主要障碍。

4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启程访问美国,并将于28日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双边会谈。安倍临行前表示,TPP是他与奥巴马会谈的主要议题,并希望在此期间达成正式协议。“如果能在与总统的会面中达成协议是好事,但就像你在登山,最后一步通常也是最为艰难的。”安倍说。

与此同时,继3月夏威夷的磋商之后,12个成员国的首席谈判代表再次聚首,于4月23日至26日在华盛顿近郊进行新一轮谈判。 安倍是否妥协

作为最后一个加入TPP谈判的国家,日本的加入使这个谈判桌上的成员包括了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中的两个,参与TPP谈判的12国经济规模占到世界经济总量将近40%。

在安倍抵达美国之前,美国和日本已展开密集磋商。4月19日,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到访日本,与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进行部长级磋商。两人的谈判一直持续到21日凌晨3点,距离弗罗曼离开日本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美日称双方立场已相当接近,不过他们在汽车和农产品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加入TPP谈判之时,日本明确将大米、小麦、牛猪肉、乳制品和白糖五种农产品列为需要保留关税的“圣域”。美国虽然同意最终取消汽车关税,但将缓冲期设为几年仍有待确定。在日本于2013年加入谈判后的最初几个月,美日像两条平行线般各自阐述自己的立场,直到奥巴马去年4月访问日本,双方的差距才得以缩小。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对《财经》记者表示,一旦美日达成共识,TPP谈判的完成指日可待,“在贸易谈判中,主要大国在核心问题上取得共识,谈判就能有实质性进展。”

在奥巴马访日时隔一年后,安倍对美国的访问被认为是推动日美双边磋商取得突破的重要时机。

美国前国务院官员罗伯特・福韦从1993年开始和日本贸易问题打交道,他对日本在谈判中放松对农业的保护比以往乐观。福韦对《财经》记者表示,安倍政府致力于结构性改革,而农业改革是其中重要内容。日本自身的农业产业内部也在发生变化,想要扩大出口必须在本国农业保护上作出妥协。

美日的分歧主要聚焦于:日本在多大程度上扩大对大米的进口量和美国取消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的时间。不过,美日分歧并非TPP谈判的唯一难题。

TPP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高标准、全面的自由贸易”的平台。一位参与谈判的人士透露,TPP是一份全面的协定,每个国家都有敏感的领域。TPP引入了高标准,其中涉及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环境、劳工等议题,而不限于过去达成的贸易协议内容。

“标准定得越高,谈判难度也越大。”李向阳说。

知识产权是TPP谈判争议最大的领域,这也是今年3月在夏威夷举行的TPP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上留待解决的关键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医药品开发数据保护期间等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仍处于胶着状态。

维基解密此前公布的一份关于TPP协定知识产权章节草案显示,美国拟定了远高于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水平的谈判条款。反对者认为对专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可能会阻碍创新并有损TPP发展中成员的经济发展。

在国有企业待遇方面,TPP要求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消除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特惠融资措施、保护外国私营企业经济活动、撤销政府采购的优惠偏好等。但TPP谈判成员中多个国家拥有数量众多且地位重要的国有企业,比如新加坡、越南和马来西亚。

李向阳认为,在国有企业和知识产权议题上,美国和日本如果对中小经济体作出让步,它们的损失不会太大,大国之间的核心问题才是症结所在。 中国短期难加入

TPP的意义并不限于一份贸易协定,美国方面从不讳言它的战略意义。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说,就广义的再平衡战略而言,TPP与一艘航母一样重要。在他看来,TPP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也说,TPP是一份具有战略意义的协定,它使美国处在这个游戏中,各国也有更多的经济选择,而不会过分依赖中国。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前副部长魏建国看来,TPP是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游戏规则。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尽管中美在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仍在遏制中国,尤其是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不过,他认为排除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TPP对美国而言也是巨大的损失。

尽管美方表态说,TPP并非针对中国,并称欢迎中国加入,但分析人士对此存疑。李向阳认为,中国是否加入TPP面临两个问题,即中国能不能全盘接受现行的TPP规则;TPP成员是否真心愿意接受中国的加入。“美国欢迎中国加入的前提是要全面接受TPP现有规则。但在国际谈判中不打折地接受要价是不现实的。让步、妥协、达成共识才是谈判,全盘接受不叫谈判。”

拉塞尔对《财经》记者表示,一旦协定达成,任何国家将来想要加入TPP,不仅要向美国,也要向其他成员国表明他们有能力满足TPP的高标准。

魏建国此前曾撰文说,中方可以考虑主动加入TPP,把TPP对中国的战略挑战转化为战略机遇。但随着TPP谈判接近完成,他认为中国不必急于加入TPP,可以静观。

尽管TPP中关于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议题对中国仍具挑战,但魏建国认为,中国在制定“一带一路”战略时,也引入了高质量、高标准的游戏规则。他认为鉴于中国目前并未收到加入TPP的邀请,中方可以新的规则来应对,其中包括加快“一带一路”沿边沿路的双边及多边FTA谈判;加速去年APEC会议上提出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尽快实现APEC会议上所确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但一位参与谈判的知情人士说,没有哪个国家是受邀加入TPP谈判的,参与者需要先表达加入的兴趣。

中国商务部此前表示过,中国在研究加入TPP的可能性,但未明确传递出是否加入TPP的信号。在中美双边层面上,两国就TPP议题有持续的交流。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今年3月证实,中美双方建立了关于TPP谈判的交流机制且运作正常。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卡夫特向《财经》记者透露,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一些场合上,中美对TPP议题都有涉及。

在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资深研究员菲利普・列维看来,中国不会在短期内加入TPP。事实上,按照目前进展,TPP接纳新成员至少要等到2017年之后。列维对《财经》记者表示,要满足TPP标准,中国有很多改革议程要完成。

在对外展开TPP最后谈判的同时,美国国内也在经历一场重要的讨论,即是否给予奥巴马政府贸易促进授权(TPA)。得到这一授权,意味着一旦白宫与他国政府达成贸易协定,美国国会在进行表决时只能赞同或者否定,而不能提出修改意见。

“完成谈判并不需要TPA,但TPA对TPP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卡夫特说。如果没有贸易促进授权,意味着各方经过艰难谈判达成的协议内容有可能在美国国会审议时被改动。

“如果谈判成果要满足国会535位成员的要求,没有人会愿意与美国进行谈判。” 一位美方代表称。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