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胆结石手术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1 08:38:06

胆结石手术

胆结石手术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7-02

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10%-20%并发肝外胆管结石。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的传统治疗是开腹胆囊切除术,但具有创伤大、软组织损伤严重、术后恢复时间长且易造成胆汁丢失过多[1]。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治疗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开腹治疗,成为了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比较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经影像学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60例患者进行该项研究,均已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许可。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4.5岁;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及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情况比较 见表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6.3±70.5ml)、手术时间(97.5±33.5min)及术后排气时间(23.3±3.5h),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3.5±72.6ml)、手术时间(112.4±29.5min)及术后排气时间(59.7±12.5h)相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30例结石患者,其中术后并发一过性胰腺炎患者1例,腹部轻症感染者1例,胆管炎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30例结石患者,其中术后并发腹部感染者2例,胆道系统感染者1例,胆瘘2例,肺部感染者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两组患者比较,x2=1.929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目前我国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胆石症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到目前为止还未达成同一规范,过去经常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治疗。这种术式取石成功率较高,但是有很多的缺点,例如软组织损伤严重,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T管引流时间越长发生术后胆道感染的机会越大[2]。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的出现及发展,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胆道镜胆总管也被许多临床医师接受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道镜取石治疗,术后不放置T管引流,减少了手术对于胆道系统的损伤,确保胆道的完整性及消化系统生理的稳定性[3]。

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排气时间短,但是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无明显的差异,提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损害小,因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佳,恢复排气时间短。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胆结石手术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13-01临床上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同时,为提高手术的顺利度,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于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因此,本院就将近年来行手术的80例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均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基于护理措施对手术起到的积极作用,现具体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8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4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2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观察及CT、B超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胀17例,发热23例,恶心、呕吐31例,并发轻度黄疸9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对病情与手术情况的了解下,自愿选择开腹手术来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剩余77例患者均同意选择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方法为: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并取仰卧位,于脐下缘、上腹正中近剑突处、右肋下缘与锁骨中钱处分别作8-10mm的小孔,并于脐旁孔中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之后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别两个小孔分别置入分离钩、剪以及钳,在腹腔镜屏幕观察下,切除胆囊,并于脐部小孔中将已切除的胆囊拉体外。术后常规给予吸氧、抗凝、抗感染、呼吸疗法、营养支持疗法等。

1.2.2护理方法80例患者均于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由于对腹腔镜手术的不了解,多会存在担忧、紧张、疑虑、疼痛顾虑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与沟通,对手术目的、优势、效果、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前检查: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术前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CT、血常等各项必须的检查工作。③术前准备:根据手术要求,在术前1d叮嘱患者勿食易产气食物,禁烟禁酒,并要求或辅助患者洗头、洗澡,做好个人卫生,再于术前清洁消毒患者的腹部、脐部皮肤,预防伤口感染。术前12h常规禁食,4h禁水[1]。

1.2.2.2术中护理①术中配合:为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护理人员应在术中与手术医生紧密配合,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医生所需手术器械。②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循环系统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地监测,并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避免着凉。

1.2.2.3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也需重点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导尿管、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情况,做好导管护理工作。待患者手术完毕完全清醒后,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需遵医嘱合理给予止痛药或止痛针止痛。②饮食护理:患者于术后需要长时间禁食,因此应做好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并注意对各类维生素、蛋白质等元素的供给。术后第2d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遵医嘱给予少量水,若未出现不适,则可给予果汁、米汤等少量清淡流食,并渐渐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清淡口味的普通食物。③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切口裂开、水电解质紊乱、早期胆瘘等,护理人员应根据各种并发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护理。④出院指导:患者在可以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在出院前期叮嘱患者回家多休息,根据身体承受情况进行轻度的活动,饮食方面多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为主,并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以巩固疗效。

2结果

77例行腹腔镜手术以及3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均十分顺利,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后,无1例患者因术后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3讨论

临床上针对胆囊结石胆囊炎疾病,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传统的术式主要以开腹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时,又增加了新型的腹腔镜手术。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术式,患者在治疗该病时,多会由于手术的特点,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这种现象会间接地导致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手术,进而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因此,在围术期做好患者的综合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通过前期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充分地交流与沟通,并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与准备工作,对手术的顺利完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护理人员在术中紧密配合手术医生的工作,在术后做好并发症、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身体恢复[2]。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时,于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胆结石手术篇(3)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8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4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2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观察及CT、B超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胀17例,发热23例,恶心、呕吐31例,并发轻度黄疸9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对病情与手术情况的了解下,自愿选择开腹手术来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剩余77例患者均同意选择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方法为: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并取仰卧位,于脐下缘、上腹正中近剑突处、右肋下缘与锁骨中钱处分别作8-10mm的小孔,并于脐旁孔中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之后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别两个小孔分别置入分离钩、剪以及钳,在腹腔镜屏幕观察下,切除胆囊,并于脐部小孔中将已切除的胆囊拉体外。术后常规给予吸氧、抗凝、抗感染、呼吸疗法、营养支持疗法等。

1.2.2护理方法80例患者均于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由于对腹腔镜手术的不了解,多会存在担忧、紧张、疑虑、疼痛顾虑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与沟通,对手术目的、优势、效果、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前检查: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术前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CT、血常等各项必须的检查工作。③术前准备:根据手术要求,在术前1d叮嘱患者勿食易产气食物,禁烟禁酒,并要求或辅助患者洗头、洗澡,做好个人卫生,再于术前清洁消毒患者的腹部、脐部皮肤,预防伤口感染。术前12h常规禁食,4h禁水[1]。

1.2.2.2术中护理①术中配合:为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护理人员应在术中与手术医生紧密配合,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医生所需手术器械。②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循环系统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地监测,并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避免着凉。

1.2.2.3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也需重点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导尿管、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情况,做好导管护理工作。待患者手术完毕完全清醒后,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需遵医嘱合理给予止痛药或止痛针止痛。②饮食护理:患者于术后需要长时间禁食,因此应做好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并注意对各类维生素、蛋白质等元素的供给。术后第2d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遵医嘱给予少量水,若未出现不适,则可给予果汁、米汤等少量清淡流食,并渐渐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清淡口味的普通食物。③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切口裂开、水电解质紊乱、早期胆瘘等,护理人员应根据各种并发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护理。④出院指导:患者在可以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在出院前期叮嘱患者回家多休息,根据身体承受情况进行轻度的活动,饮食方面多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为主,并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以巩固疗效。

2结果

77例行腹腔镜手术以及3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均十分顺利,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后,无1例患者因术后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胆结石手术篇(4)

胆结石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1],是与胆有关的一切结石病变的概称。其的治疗则是临床的难点[2],故辅治设备使用较多,如胆道镜等。术中B超是一种新型的辅治仪,为了了解其与胆道镜的联合对胆结石手术患者的作用影响,我们特此做了此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2013年2月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将2012年6月之前的另4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24例;年龄25-71岁,平均(42.8±5.5)岁;结石部位:肝内胆管10例,胆总管18例,胆囊13例,胆总管合并胆囊5例;合并性疾病:胆管炎2例,胰腺炎4例,胆道狭窄3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25例;年龄23-75岁,平均(42.5±5.9)岁;结石部位:肝内胆管11例,胆总管17例,胆囊14例,胆总管合并胆囊6例;合并性疾病:胆管炎3例,胰腺炎4例,胆道狭窄3例。

1.2方法对照组在胆道镜的配合下行常规取石术。研究组在切开前使用术中B超对患者的肝胆进行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情况在胆道镜的配合下行常规取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1.3结石残留率为术后15天行放射检查而获得。

3讨论

胆结石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3],常规取石术效果较局限,术后结石残留率较高。而术中B超与胆道镜的联合使用可使术者对结石的情况有着更全面的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故两者的联合具有以下优势:①能降低结石的残留率:术中B超能对结石进行较好的定位,对数量、大小都可直观的显示。胆道镜能使术者在直视下取石,必要时还可借助其他方式将结石破碎后再取出,故结石残留率较低。本组资料内使用两种方式联合的一组术后结石的残留率为6.52%;而单纯使用胆道镜的一组则达21.74%。②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胆结石的具体发病位置较多,故患者的病情也具有多样化,漏诊率较高。在胆道镜下进行取石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结石不但容易残留,还可能对正常胆组织产生损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中B超的使用则能较好的克服这一弊端,既能保证结石的完全取出,又能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组资料内使用两种方式联合的一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5%;而单纯使用胆道镜的一组则高达17.39%。

总之,术中B超与胆道镜的联合,能使术者对胆结石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治疗方案,能有效的降低术后结石的残留率,对并发症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胆结石手术篇(5)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8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的不拮据,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胆道等消化系统。胆结石主要是指因种种原因引起的发生在胆管以及胆囊方面的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统疾病,临床上男性明显比女性高发,主要表现在右上腹部的疼痛、厌食感、呕吐、恶心、消化功能减弱等[1]。在我院目前治疗胆结石主要是通过腹腔镜进行结石清除,必要时放置T管进行引流。从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普外一科共收治了101例胆结石病人,现对其中94例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患有胆结石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均在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我院普外一科,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9岁,包括女性21例,男性有26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在53岁,女性患者占19例,男性占28例。两组患者在病情轻重、手术方式、生活质量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普通临床护理,即手术前告知病人手术的具体时间、手术用药以及要做的相关的手术准备,手术后告知病人及家属、饮食等方面注意事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的给患者讲清楚手术的相关事宜,具体如下:

手术前:告知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肠道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避免术后发生感染。为其讲解手术后如何规范的翻身、咳嗽,有利于防止术后发生肠粘连,促进肠排气。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主要是患者身体上各个部件的功能,如肝、肾、心脏功能,凝血机制等方面,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2]。在心理上安慰患者,给患者讲述手术的全过程及相关方面的手术成功案例,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手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地卧位,观察病人意识的恢复情况,给予适当流量的氧气吸入,并且监测24h生命体征[2]。帮助其规范地固定身体上的引流管及尿管,并随时观察其通畅情况、引流液的颜色、量,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肠道通气后指导病人适当进食。

1.3 有效指标。治愈:手术后B超显示结石完全清除掉,胆道系统通畅,临床症状消失,以后的一年左右时间内结石没有再次形成。有效:手术后B超提示结石约90%被清除掉,胆道通畅,偶尔有恶心、右上腹部疼痛现象,术后的一年内部分病人有复发现象。无效:手术后B超显示大多数结石仍存在于胆道或胆囊内,临床表现时时发作[3]。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各组间数据的比较使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手术后恢复情况。对照组47例患者中,有14例病人完全治愈,一年内不再复发,有20例患者手术后恢复有效,但结石未能完全清除掉,其总有效率为72.3%;实验组的47例病例中,17例完全治愈且未再复发,26例未能彻底治愈但有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91.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恢复方面组间差异明显,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手术后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比较

2.2 手术后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病人康复后评估病人,其中对照组中有19人表示对一般的普通护理不满意,其总满意度为59.5%;实验组中34例病人表示满意,10例感觉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3.6%。在护理方面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差异性存在(P

表2 手术后胆结石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分析

2.3 回访中胆结石复况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胆结石在一年以后的复发率为27.7%,实验组患者结石的复况为4.3%,两组相比较P

表3 手术后胆结石复况调查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及康复情况,全面优质地护理服务主要是以临床病人作为工作的重心,全面地展开护理服务。不仅要在疾病的治疗上关心病人,还要在患者心理上给予适当的心灵慰藉,对于患者家属也要适当的宣教,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胆结石病,并能从心理上提高其战胜胆结石的信心。对于患有胆结石需手术的患者,全面优质护理主要体现在手术前给病人宣教,指导患者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减少其心理上的恐惧、紧张,这样做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患者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对于护士本人来说受到工作对象的赞扬也能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既有利于病人,又能使护士自身收益,值得在医院各个科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胆结石手术篇(6)

肝胆管结石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的所有胆管内的胆结石,其发生率在结石性胆道疾病中可高达80%以上,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率高的特点[1]。肝胆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肝胆管结石传统的疗法主要是使用剖腹手术治疗,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治疗渐渐成为肝胆结石治疗的主要方法[2]。本院采用微创术后结合胆结石片治疗肝胆结石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患者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29~59岁,平均42.1岁。术前均经B超及/或CT、ERCP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胆管结石病。

1.2 分组资料

上述确诊为肝胆管结石7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和手术药组。手术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1±10.2)岁;手术药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3±9.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胆管结石分布情况见表1。

1.3 治疗方法

手术组在胆道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及其附件和双频双脉激光碎石机进行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手术药组施以手术组相同的手术和治疗,并于手术后排气后开始服用胆结石片,饭前30分钟服用,3g/次,3次/天,连服30天。

1.4 观察指标

术后第1和第30天患者分别抽血测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D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表1 患者肝胆管结石分布情况表

2 结果

2.1 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术后30天B超复查无明显复发,其中手术组残石率为8.57%(3/35),手术药组残石率为8.33%(3/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2 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BIL和ALT水平均较高,术后第30天TBIL和ALT水平较术后第1天均有所降低。两时间点TBIL和ALT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最常见、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多年来外科手术在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为主要手段,但手术对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仍不尽人意,且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可引起胆管损伤、胆道出血、奥迪括约肌和十二指肠损伤等并发症;同时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效果欠佳,术后残留及复发至今仍是个难题[3]。

目前腹腔镜微创术对于提高肝胆管结石的外科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直接在结石存在部位进行取石[3]。激光碎石机采用的是一种非热灼性的工作方法,对周围软组织不产生热效应。在碎石过程中产生机械冲击波使结石粉碎,而不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其在很短时间内能准确高效地击碎结石,对结石推动力极小,可避免胆道壁穿孔危险[4],两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残石率。

但术后如何更好降低残石率,改善术后肝胆功能是目前主要问题之一,肝胆结石片属纯中药溶石排石的口服药物,它能调节胆汁中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的浓度和比例,阻断胆红素结石形成的环节,并能溶解已形成的结石,同时对胆酸盐有升高作用[5]。因此对胆固醇结石及胆色素结石均有一定的消溶作用,还具有良好的抑菌、消炎、解痉、镇痛作用。本临床观察表明,术后30天连续服用该药物,起到很好调整患者体内TBIL和ALT含量的作用,说明应用该药物对肝胆管结石微创手术后的巩固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该药物价廉易于服用,无明显副作用,便于临床使用和推广,其有关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观察。

【参考文献】

1 吴金术.临床胆石病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3.

2 吴孟超,仲剑平.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374.

胆结石手术篇(7)

肝胆管结石为肝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它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胆肠吻合术是其主要的术式之一[1],但是由于该手术改变了患者的消化道正常结构,往往术后并发症较多,康复时间较长,对临床专科护理要求较高,因此为提升胆肠吻合术操作水平,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性8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0~65岁,病程在5d~2年。观察组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1~66岁,病程在5d~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上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有:术前检查、术中临床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观察、病房护理、维持患者体内水解电解质平衡等。

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主要以下方面。

1.2.1术前护理 术前要对患者进行CT、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具体方案,让患者了解自己目前的病情,使其安心接受治疗,要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多进食高维生素等食物,增加患手术耐受性。

1.2.2术中护理 备好手术用品,要核对好患者资料以及手术器械,协助完成消毒、麻醉等工作,并告知患者术中应注意配合事项,适当与患者聊天,减轻其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在术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耐心应向患者解释其作用并取得患者的配合[3];过程中对各项生命体征全面观察,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2.3术中配合 为医生递接工具,观察各项生命体征,依据指令行事,协助完成手术。

1.2.4术后护理 对各项生命体征严密监控并作好记录,检查切口有无异常,是否发生感染;术后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鼓励患者多食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切口感染要保持清洁干燥,对于胆瘘要通知医生处理;出院指导,确保引流管固定完全,如果发生脱落要及时回院更换,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注意切口整洁。

1.2.5并发症护理 胆肠吻合术后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要根据并发症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于切口感染要做到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处皮肤整洁干爽,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于胆瘘,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质量、性质等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一旦出现棕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液体,要考虑到是否出现胆瘘,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腹腔脓肿,患者如果出现高热不退、腹部疼痛且呼吸急促等症状,要考虑到是否发生腹腔脓肿,应该及时为患者做B超检查,通知医生进行诊断,并及时注射抗生素,防止病情加重。

1.2.6心理护理 对于大多数患者产生的焦躁抑郁,要根据患者的学历、理解能力、成长背景等现状,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告知其胆肠吻合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恢复效果,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压抑的情绪[4],信任护理人员,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3临床指标 通过自行设计的满意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比较两组的总满意率;进行一年的跟踪查访,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三个方面对比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情况(0~100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好转出院:①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5d,对照组为6~9d,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6%),对照组17例(17%),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60例(60%),满意35例(35%),总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6例(26%),满意40例(35%),总满意率为61%,观察组的总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手术取石术是其治疗首选[5]。我们采用胆肠吻合术,有效去除了病灶,并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胆肠吻合术符合肝胆管结石治疗基本原则,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加重病情,为此提高胆肠吻合术治疗水平是十分重要的[6]。本次研究,术前护理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能消除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使患者的心身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手术成功打下基础;术中护理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医师提供基本的术中信息,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不仅能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合理节约医疗资源。此外,经过一年的跟踪随访可以发现,护理组的生活质量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术期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l]邓益帼,魏明霞,麦春蕾.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6):116-117.

[2]张燕,刘雪婷.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91-292.

[3]王爱东.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60例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43-144.

胆结石手术篇(8)

【中图分类号】R364.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09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腹部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创伤大、住院治疗时间长。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念已渐为肝胆外科医生所重视。2009年10月-2011年5月例本院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分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外科收治的均为连续性病例,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胆系统超声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排除肝内外胆管狭窄的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4±8.9)岁,胆总管直径1.0―2.5cm。患者均无肝内胆管结石及上腹部手术史,无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既往均有上腹部疼痛病史,56例入院时有急性发作症状,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发热,其中50例伴有黄疸体征,4例无腹痛症状,仅有黄疸表现。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双镜微创组合开腹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双腔镜微创组经十二指肠镜,于十二指肠逆行插管,进行ERCP,了解胆道及解释情况,再切开十二指肠oddis括约肌(EST),根据结石大小选择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并再次造影,确认无残余结石后,于胆总管内放置BD管引流胆管(ENBD)。术后监测血淀粉酶指标,淀粉酶指标正常或病情无加重,于术后3-5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采用全身麻醉,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并切开胆总管,选用不同型号取石钳,取出结石,冲洗胆总管,选择T管放置胆总管内引流胆汁。术后常规处理,7天后切口拆线,术后4-8周T管造影,确认无残留结石后,拔除T管,如有残余结石,仍需经胆道镜取石或再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结石取出情况、住院天数、结石残余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双镜微创残余结石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医源性胰腺炎发生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双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低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ERCP对于肝胆胰疾病的诊断率高达97.6%,成为诊断胆胰管病变的金标准,并发展成为一种治疗手段。本次研究中微创术式就是依托ERCP明确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后,切开Oddis括约肌后取石,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此次研究显示出微创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长,可能是十二指肠位置变异、胆总管开口大小、医师的熟练程度及技巧影响逆行胆管插管所用时间。医源性胰腺炎是ERCP常见的并发症。微创组的医源性胰腺炎发生率高于开腹组,可能是微创手术中仿佛插管,造影所致。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常常出现残余结石的问题。此次研究显示开腹组残余结石率高于微创组,主要原因是开腹术中应用取石钳盲取,无法直视胆总管内部情况,所以会有残余结石;而微创手术全程均可以通过造影了解是否有残余结石,并作出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双镜结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无残余结石、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高龄、糖尿病、有开腹手术禁忌症者尤其适合。虽然仍有一些并发症,但随着内镜技术及附属器械的发展,双镜微创治疗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吴子刚,叶红军,李伏娥,等诊断及治疗性ERCP在肝胆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6,9(9):945-5-8.

胆结石手术篇(9)

我国成人胆道结石发病率约为6.62% , 同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有10%~18%为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1]。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常见的有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胆结石的治疗有多种手术方案可以选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 ,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下的胆总管结石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已达 97.79%[2]。本研究对河南省渑池县中医院 2010年 1月至 2012年 1月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LC、EST+LC三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做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全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 116例 , 术前均经 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证实 , 胆总管结石直径

1. 2 手术方法

1. 2. 1 LC组 患者全麻后进行手术 , 使用气腹针在患者脐旁进行穿孔以制造气腹 , 保持腹内压 12 mmHg左右。常规四孔操作法 , 在腹腔镜下探查胆囊及其附近组织结构情况 , 解剖胆囊三角 , 分离胆囊和胆囊动脉 , 找出胆囊管与胆总管及肝总管的关系 , 使用钛夹钳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 , 剥离胆囊后由剑突下孔取出。胆总管侧保留钛夹 , 观察有无胆汁漏出等情况。常规放置 T管经右腋前线孔引出。

1. 2. 2 EST+LC组 患者麻醉后采用十二指肠镜行 ERCP检查 , 胆总管造影后 , 了解胆囊管、胆总管及肝胆管情况 , 然后行 EST术 , 于十二指肠处插入切开刀 (有开口狭窄 , 胆总管末端结石嵌顿及十二指肠旁憩室者 , 采用针式切开刀[3]), 在十二点处切开 , 切口 1.5 cm左右。使用取石网篮小心越过胆总管结石后收紧 , 取出结石 , 结石直径较大者 , 先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术后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若患者无胰腺炎、出血等发生, 行 LC(同 LC组患者)。

1. 2. 3 开腹手术组 患者完成静脉全麻后 , 于右上腹经腹直肌纵行切口 , 进腹后常规探查胆囊及胆管情况 , 切开胆总管前壁 , 在胆道镜下用取石钳取出胆总管结石 , 之后探查有无结石残余及胆道狭窄情况 , 行胆总管 T管引流术 , 常规治疗, 两到三周后 , 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 拔除 T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 (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及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 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 由数据特征三组间比较运用方差分析或 F检验 , 两两比较采用 LSD-t检验 , 检验水准 α=0.05, P

2 结果

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 三组间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LC组、EST+LC组与开腹组相比 , 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约占胆石症的 11% , 是常见的胆道疾病 , 近年在我国呈上升趋势[4]。开腹手术治疗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方法 , 但其对患者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发 , 而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 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本研究中 LC组、EST+LC组与开腹组相比 , 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参考文献

[1]简志祥 ,江寅 ,陈盛 , 等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技术处理探讨—附 85例分析 .新医学 , 2012,43(5):297.

[2]于江涛 ,黄强 ,王军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12,47(5):615.

[3]陆峻逵 ,刘芳君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 安徽医药 ,2012,16(6):810-811.

胆结石手术篇(10)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c)-002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 with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stones complicated with bile duct stones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surgery, while laparotomy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amount of bleeding,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feeding time and stone clearance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esides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①The stone cleara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97.5% and 95%, and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feeding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②Th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wound infection, pulmonary infection, pleural effusion, diaphragmatic infection. There were 3 cases (7.5%)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0%),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 complicated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akes better clinic effect than laparotomy,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ess damage to patients, the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more secur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Laparoscopic; Gallbladder stones ; Bile duct stones

胆囊结石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胆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改变及饮食结构逐渐趋向高脂、高蛋白,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调查显示,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为10.3%[2],而其中15%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3]。该病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其疗效确切,但随着人们对微创及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8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均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入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范围30~69岁,平均年龄(47.5±5.8)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4±2.8)年;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范围31~68岁,平均年龄(48.1±4.5)岁,病程20 d~11年,均(5.5±3.3)年。经统计,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病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4];②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精神疾患者;②心肝肾脏疾病;③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做好禁食禁饮、灌肠、插尿管等准备。研究组患者取俯卧位,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常规采用全身麻醉,运用四孔法,建立人工气腹,维持12~14 mmHg,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并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顺逆结合切除胆囊。解剖显露胆总管,穿刺针穿刺抽出胆汁进一步确认胆总管。纵向切开胆总管1~2 cm,然后经剑突下戳卡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明确结石位置。以取石钳常规取石;结石无法取净时,经胆道镜置入取石篮取石;遇到结石较大或嵌顿无法取出时,经胆道镜置入钬激光光导纤维激光碎石,碎石后逐一取出结石,生理盐水冲洗胆道。胆道镜再次探查确定胆总管无结石、胆管无出血后,置入T管,缝合胆总管;置入腹腔引流管,缝合切口。对照组取平卧位,全麻下采用开腹切除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常规留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缝合切口。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结石清除率,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对比可看出,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5%、95.0%,χ2=0.5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膈下感染。研究组有3例(7.5%)患者有并发症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是常见疾病。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往往合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对胆道长期慢性刺激及慢性炎症也会诱发胆道肿瘤或胆源性胰腺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传统方法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微创手术,较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对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4]。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手术切口小:小切口实现了微创,避免较大瘢痕的产生,对于有美容要求的患者是一大福音;②术中出血少:腹腔镜手术平均出血量为(70.3±30.2)mL,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③住院时间短:由于手术切口小,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因此住院时间短;②并发症少:大量临床研究报道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10%以下,手术风险小,且成功率可达95%[5-6]。上述诸多优势使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地位。

该研究结果可看出,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5%、95.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该病不仅结石清除率高,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患者康复快,值得借鉴。当然由于该文选取案例有限,其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确证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晋江.剖腹手术与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5.

[2] 刘勇,韩承新,刘凤祝,等.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综述,2016, 22(10): 2036-2037,2041.

[3] 冯玉良, 陈春晓, 戴一扬,等.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6):124-126.

[4] 李明,于泉波,吴爱宁,等.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 32例临床总结[J]. 当代医学, 2011, 17(16): 98-99.

[5] 张晓剑.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2):129-131.

[6] 曹云.腹腔镜结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1):1979-1980.

[7] 罗顺仔.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37-2338.

胆结石手术篇(11)

胆道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 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1], 胆道手术是外科治疗胆道结石的有效方法。虽然近年来在肝胆外科手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由于胆道的结构复杂以及解剖变异较多, 尤其是在出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使胆道手术成为腹部外科疾病中再手术发生率最高的疾病[2]。因此, 如何减少胆道结石再次手术的几率已成为临床医生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00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资料, 探讨胆道结石再手术发生的原因、手术方法及防治对策, 以期通过外科诊断及治疗减少胆道结石再手术的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道结石再手术的患者, 其中男54例, 女46例, 年龄27~76岁, 平均年龄(59.3±10.4)岁, 且距离首次手术的时间大约在4~22年左右。其中1次再手术76例, 2次再手术19例, 3次再手术5例。上述100例患者经B超、CT、MRCP等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胆道结石需再手术的患者。

1. 2 首次手术情况 上述100例胆道再手术患者中,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6例, 胆总管结石患者14例, 胆囊结石患者7例, 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3例。四组患者的手术方法见表1。

2 结果

2. 1 再手术的原因 在100例患者中, 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73例;胆总管结石11例;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胆总管囊肿6例;胆道恶性肿瘤3例;见表2。

2. 2 手术方法的选择 对因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而需再手术的患者行肝叶或肝段切除和T管引流;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对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对胆总管囊肿患者行囊肿切除和胆肠吻合术;对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术。

2. 3 治疗结果 本文中100例患者经过再手术治疗后, 检查均未发现残石。其中症状完全消失79例;术后并发胆管炎20例, 经抗炎治疗后好转;肿瘤患者3例行根治术, 其中1例因发现过晚死亡, 另外2例已痊愈出院。

3 讨论

3. 1 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者复发是胆道再手术中最常见的原因, 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重要原因[3]。文献报道残余结石或复发占胆管再次手术的70%以上[4], 上述100例胆道再手术患者中有73例(占73%), 与文献报道相符合。追其原因可能与术前检查不完善和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有关。胆总管囊肿也是再手术的原因之一, 其主要是与胆汁淤积、感染及结石等有关。另外, 胆肠吻合口狭窄也是胆道再次手术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术后局部感染、血运不良、瘢痕收缩等原因均会导致胆肠吻合口狭窄。除此之外, 还有胆道恶性肿瘤再次手术。

3. 2 再手术方法的选择 再次手术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 胆道再次手术应遵循取尽结石、纠正狭窄、清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原则[5], 对胆道结石进行及时处理。若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 可行肝叶或肝段切除及T管引流术;若胆肠吻合口狭窄, 可对狭窄进行处理后行胆肠吻合术;若胆总管囊肿, 可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胆肠吻合术;若胆道癌变, 则需行根治术。

3. 3 胆道再手术的预防对策 在进行胆道首次手术前, 医生应全面正确地分析病情、充分作好术前准备以避免误诊、漏诊现象。超声检查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术前应根据病情选择B超、CT、MRCP、ERCP等检查中的一种或几种检查相结合以全面了解胆管树分支情况, 从而确定结石的部位、胆管有无狭窄、有无胆管畸形、是否出现胆管癌变等。

综上所述, 做好术前、中、后的预防措施就能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肖东霖. 27 例肝胆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中国卫生产业, 2013(2):153.

[2] Liu QG, Geng ZM, Wu SL, et al. Reoperation for benign biliary tract diseases in 149 cases: causes and prevention.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4, 3(2):265-269.

[3] 潘华锋, 胡云. 胆道结石再手术原因分析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7):122-123.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