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照明工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5 23:20:47

照明工程论文

照明工程论文篇(1)

2工程项目的采购控制管理

2.1合同的制定在本案例中,涉及到的采购有物资的采购、工程采购以及服务采购。引入的采购模式属于“甲定乙购”。其中,在本项目的工程采购以及服务采购过程中,通过完善的招标,对各个参与方进行选择。在采购过程的支持下,业主方把项目过程转移到承包商,在合同的约束下和工程各方建立联系。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特点,制定了以下一些合同经统计,该项目在工程实施中,合同共计30份,合同的种类已经可以覆盖该工程项目所有阶段,从而极大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2合同的管理本工程为了加强合同管理,设置了专门合同管理岗位,此岗位的职责是为合同审批流程以及文件管理负责,并以信息化的方式录入合同并提供必要的查询和检索服务。在重要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在系统中进行基于标准流程的审批,实现管理的透明化与严谨化。

3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

照明工程项目的使用时间长,因此对于质量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本项目结合照明工程的特点,为其制定了非常完善的质量监督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并通过合理的管理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未发生时。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将质量因素和主要涉及到的各参与方联系起来。本工程设定了五类参与方,分别是工程项目的业主方、工程质量监督方、工程监理方、工程项目设计方和施工方,构建了质量目标管理系统其中,工程质量监督方是受业主方的委托,对此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实时监督和定期抽查,以合理的检查措施和管理方式来对施工各参与方的质量行为进行评估管理。该工程项目在实施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的达标。

4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管理

安全生产、安全施工是照明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我国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做到预防为主。首先,工程项目在选择具体的承包者时,便严格审核施工方所拥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调研查询该施工方的生产安全记录历史等资料。在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建立了严格精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以安全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使项目参与各方均能明确自身在安全方面的职责。为了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安全管理,业主方也制订了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必要的救援预案。以每周为单位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并在一周之内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抽查,一旦发现生产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则立即对其责令停工整改,并提交整改方案和整改报告,直至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复工。如果整改不达标或者延迟,则应承受经济处罚。在严格的安全制度的管理之下,至今该项目尚未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照明工程论文篇(2)

编者按:LED由于其环保、节能、寿命长、色彩丰富鲜艳、可动态变化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城市夜景照明,在许多城市得到广泛应用,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厦门市政府更是把LED夜景照明建设作为扶植本地LED产业、增强光电产业招商力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夜景建设的基本概况 厦门市首期LED夜景工程建设自2005年9月开始启动,2006年春节前亮灯;第二期LED夜景工程从2006年3月启动,9月初亮灯。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期LED夜景工程建设,预计2007年春节前亮灯。 厦门市LED夜景工程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城市的重要景观地带、商务中心区、繁华商业街区以及位于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重要公共建筑。经过两期的建设,LED夜景工程已遍布厦门市5个行政区,400多栋高楼大厦、景观地带、繁华商业街区的LED夜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成线连片地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已形成六大LED夜景特色区:中山路—“百年老街 流光溢彩”;鼓浪屿—“天风海淘 温馨家园”;嘉禾路---“欣欣向荣 白鹭腾飞”;员当湖畔---“华灯璀璨 仙山琼阁”;集美学村—“灯光阑珊 校园月色”。海沧未来海岸—“流光溢彩不夜天 跨越发展新厦门”。璀璨夺目的厦门夜色已成为崭新的城市名片,受到了国内外嘉宾的好评。 让城市夜景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比翼双飞,是厦门大规模进行LED夜景建设的初衷。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城市夜色更美了,厦门的LED产品也走进包括北京奥运场馆等省内外大中城市的夜景建设,LED夜景建设也大大推动了厦门光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吸引台湾光电企业纷纷入驻厦门,引进较大的台资光电企业近10家,投资总额五亿美元以上,台湾友达、华映、东元等三家在厦门已落户。厦门抓住机遇,与台湾光电产业的对接正朝着海峡两岸光电产业共建研发生产基地的方向发展。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现已发展成以厦门市为核心,辐射福州、漳州、泉州等整个海峡西岸的大基地格局,拥有LED生产企业80多家,规模企业32家。 典型夜景工程之一 中闽大厦 中闽大厦位于湖滨北路,市政府的斜对面40层高楼、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属于员当湖景观之一。LED夜景设计采用兰色LED护栏管勾边,点状LED灯点缀楼面,兰橙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色,不变色、不闪跳,呈现出大厦壮观、肃静、高雅、华丽,给人心理的震撼和美的享受,与周边的市人民政府、人民大会堂LED夜景形成庄严、高贵的建筑群。中闽大厦被评为2006年十佳夜景工程的第一名。 中闽大厦LED夜景工程总投资210万元,其中灯具140万元,与泛光灯工程比较,灯具造价相差不多,可节电48.5%,日常维护费节省60%。 主设计师:陈玄哲 典型夜景工程之二:金雁酒店 金雁酒店位于湖滨南路员当湖畔,背面朝向员当湖,视野开阔,比邻白鹭洲公园,是市内主要风景区,向北延伸到大会堂、市政府有2公里视野。湖滨北路、白鹭洲路主干道清晰可见,酒店楼高百米,楼顶天台用高亮度LED像素管组成显示屏,高8米,长32米,显示屏面积256平方米,RGB三色像素用256级灰阶控制,主显厦门航空、可动态显示图像、文字、广告等。主体墙身28层立面用数码像素管竖向安装成大屏幕墙,可动态显示彩色图像,色彩鲜艳,可做成公益宣传和公共信息传播,总投资270万元,与霓虹灯相比,可节电70%,LED使用寿命比霓虹灯长5倍以上,大大节约了维护成本,将LED屏部分时段出租做广告,2年已回收成本。 主设计师:陈志和

照明工程论文篇(3)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观灯赏景的习俗,元宵佳节举行观灯集会,会上悬挂各式各样的彩灯,灯火辉煌。如今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在佳节、喜庆之日,用张灯结彩表达喜悦之情。灯文化是在国泰民安的环境中,人们物质生活改善后,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要求的展示。 回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发展的前进足迹,也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美”的追求也愈加明显,亮化工程作为一座城市的“面子”,也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亮化工程中LED始占主角 2009年,LED产业发展火热,LED新光源也继续引领亮化工程的应用市场,成为“主角”。而如今,不少经营传统路灯的照明企业现已在产品的开发中尝试LED元素。而LED护栏管、LED灯带等产品也“装饰”了整个城市的梦。而城市亮化工程,也叫城市光彩工程,为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LED功不可没。 “十城万盏”正火热,LED应用需谨慎 2009年,全国26个城市全面进行了城市亮化试点,将选出十个LED照明推广示范城市。对于LED光源应用于路灯照明,众说纷纭,但从政府的如此大动作中,LED在夜间景观照明中的发展将会继续“火热”。只是由于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夜景建设前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定位,在夜景建设中纯粹把LED当作节能产品加以推广,特别是在建筑景观照明上大面积地采用LED照明,如一些标志性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居民住宅建筑等也有着不恰当使用LED的现象,促使一些城市夜景、建筑灯光设计显得零乱无序,缺乏品味,灯光特色无法体现,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对此,虽然LED有着广而大的发展前景,但基于审美艺术的考虑,善用LED、用好LED才是真正的关键。 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领衔“亮化”势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拉开了国内亮化工程的发展势头。据悉,为了实现“2010年广州城市环境面貌一大变”和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将在亚运会前完成1512个社区的综合整治,惠及居民357.92万人。据广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将升级改造珠江两岸光亮工程,对珠江两岸二、三线范围光亮景观进行深化改造,打造广州市夜间动感光亮景观精品,升级为珠江两岸夜景画廊。通过各区重点地段的光亮工程建设,打造立体夜景品牌,同时注重节能、环保和文化内涵,全面提高夜间景观水平。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也已初见端倪。据悉,在照明规划方面,世博园区呈现出四大亮点:在策略方面,世博会将成为高效节能的城市照明示范;在文化方面,世博园区采用历史遗迹的生态保护型照明模式,并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第一次大规模地集成应用半导体照明技术;在人文层面,灯光艺术与人互动体验,享受照明科技所带来的创意生活;在产业方面,促成对中国制造参加的最大化应用。此外,整个世博园区按亮度分成了五级,最亮的是庆典广场、中心场馆区、舟桥等等人流活动密集的广场和标志性建筑物。 亮化需符合当地文化特色 广州市芭顿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设计师邓力山认为,一个地方的城市夜景照明设计是需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的,如果在当前的时代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这个作品就适合当时的社会,这个作品在当时就是好作品。而作为照明设计师,防止光污染、节省能源、合理进行设计规划和统筹等都是大家首要考虑的。 一个城市的整体夜景照明设计应该怎样?它应该是有序的。可以将城市夜景照明分成区域,每个区域所代表的光文化又不一样,这是以后照明设计的方向。 亮化灯具需慎重选用 北京中泰照明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设计师周红亮就认为,LED现在大量地应用于亮化工程,单色、明装LED灯具一般比较稳定,但全彩变色的暗藏方式安装的LED灯具,他个人觉得还不太理想。现时很多城市亮化工程中,由于产品质

照明工程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60-02

普通高等学校理科生面临严重的课业负担,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深奥,实验配套理论教学可以解释理论知识,但工程应用性有所不足,为了探索如何针对理工科特别是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申请了《基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LED路灯照明系统设计应用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一般项目课题,以对风光互补的LED照明系统研究和应用为载体,依托电子电工实验室平台,开展对二年级在校生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一套适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在校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其社会竞争力。整个项目持续时间为两年,通过观察对比项目参与学生和普通学生,参加项目的学生在知识获取、论文撰写、工程计划和实践动手四个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开放性实验教学现状

所谓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实验室验证性教学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这种实验教学目标相对确定,实验方法及方案需要学生自主设计解决方案,教师从旁引导,最终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一种实验形式[1]。这种实验教学形式区别于传统的“指导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投入精力去设计实验过程,思考实验结果,提出修正意见,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应用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实验结果的成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承担设计、演示工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自己做主,充分体现了自身主动性在项目中的作用,避免了“指导性实验”中的被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动手、主动完成任务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开放性实验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无法通过教学计划有效地规划教学进程和既定目标,因此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开放性实验的课题选取,要区别于“指导性实验”,需要具有一定的业界前瞻性,能代表当下技术的发展方向,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高层次实时性的要求。其次,开放性实验不同于“指导性实验”,教学所承载的学生数量不会很多,这就造成了开放性实验单次受众较少的问题。同时开放性实验需要额外的场地和设备,而高校实验室往往设备数量一定,可以用于支持开放性实验的设备就比较匮乏,而且对设备、场地的管理也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增加有关教师的工作量。最后,如何鉴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成果和工作量,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参与工作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学生学分成果计算、开放性实验成果的确定方式等,要从政策等方面鼓励师生参与到开放性实验教学工作中来。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与“指导性实验”互为补充,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开放性实验教学工作,改革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手段,创新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要有序开展,需要充分认识到开放性实验对教学工作的意义,要从政策、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保障,从制度上保障开放性实验的有序进行,同时也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鼓励教师多接触专业前沿的研究和应用,鼓励教师将前沿和理论结合,提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开放性实验课题,带领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工作[2]。最后也可以将开放性实验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提高实际教学的水平,使得理论教学和开放性实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过程及体会

项目自2012年开始实施,先后选取了2010和2012两届学生参与,其中2012的学生是在2013年初参与到项目中来,前期主要承担了资料收集的工作,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接手项目工作,因此对2012级学生的培养更具有参考价值。整个开放性教学研究期间,主要采取“需求问题学习解决创新”的思路开展,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从需求入手,分析需求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学习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综合对比,结合需求的具体情况,将多种方法融合,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型的解决方法,满足项目需求。整个过程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理论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最后解决问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有四个具体的事例可以与大家分享:

1.自主学习依据负载功率来匹配电源使负载达到最低工作时间。传统的路灯照明多采用卤素灯等灯具,其发热量大,功耗大,使用寿命短,项目最初的目的是采用LED路灯低功耗长寿命的特点,替代现有的传统卤素路灯,同时遵循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的有关精神,采用风能、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起到节能减排效果。此时引导学生就传统照明与LED照明比较,要使得LED照明替代传统照明,就要明确照明亮度,根据一定的亮度和高度决定了LED的功率,然后考虑LED路灯的工作时间,确定配套的电池的容量,根据电池的容量和充电电流等相关参数,匹配发电装置。同时根据工作的具体环境,从工程的角度对配置参数进行分享,最终确定了LED照明系统的具体配置参数,即路灯高度8米、LED路灯功率56W、照明12小时,配套采用200W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300W的风电机,储能采用12V120AH聚合物锂电池。这套配置可以基本满足初期设计要求。

2.根据路灯照明,结合生活,提出在楼宇等公共场合采用LED照明,节省成本。作为一种产品,其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决定了其生存周期。风光互补LED照明路灯单体成本要远高于传统的路灯,但LED路灯安装简单,不依赖于市电、后期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是传统路灯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提出了一种时间均摊成本的比较方法,将前期的安装成本+生命周期内运营成本累加计算,最后得出年平均运营成本,比较科学合理地分析对比了两者的经济效益,撰写了相关的论文《风光互补LED照明与传统路灯的经济效率比较》。采用在设计风光互补LED照明的同时,学生发现低功率的LED可以提供很好的照明效果,随着LED功率的降低,所配套的蓄电池体积重量也会降低,将LED与电池组合成照明组,将这种低功率的照明组应用到楼宇等公共场合照明中来,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效果。具体的设想是在楼宇顶层天台等采光好的地方利用太阳能集中发电,集中控制,利用控制器对分布在楼宇中的照明组进行充电,从而形成了“集中发电、分布照明”的大型太阳能照明系统。

3.依据充电方法,提出新型的电源管理方式来满足分布式照明的充电需求。随着学生提出了“集中发电、分布照明”的设计思路,如何均衡地对系统内照明组充电又成了下一步研究的课题,目前常用的均衡充电法可以分为能耗型和非能耗型,非能耗型又可以分为多绕组变压器法、基于电容电感的相邻电源平衡型和DC/DC隔离转换型。考虑到项目具体实际情况,学生采用了DC/DC隔离转换型,并引入了单片机技术和开关矩阵,实时对系统监测,自动控制开关矩阵对系统内照明组均衡充电,并将该思路整理,撰写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分布式的DC/DC分布照明系统技术研究》一文。

4.经验总结文字化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需要查阅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法,通过总结他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知识及项目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就自己的想法成文,采用“阐述问题背景和现状分析已有理论实践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实践结果佐证自己的想法”模式构思撰写相关的论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学术型文章的撰写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学会了如果进行学术工作,即“发现问题、借鉴理论、寻找方法、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在撰写学术文章的同时,对于有一定创新性的方案,也鼓励学生去申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来使得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化,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身价值。

三、开放性实验教学项目总结

作为理工科的开放性教学实践,首先要立足于专业本身,特别是专业知识的运用,例如本次项目中,由于是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仅就系统中的充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做了更新和改良,而没有涉及到发电、储能等方面的,使得学生虽然有部分知识的不足,但不至于完全摸不到头绪。其次要立足于实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查阅领域前沿,逐步逐级解决问题,优化设计,最终达到设计要求。最后要贴合实际,除了项目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开放性实验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要接地气,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完有什么样的效果。总的来说,项目要切合实际,对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要分步逐级解决,大问题分为小问题,每个小问题有难度但不会超出学生的能量,使得学生有奔头,学生在逐步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之可以自主成长。不足的是,开放性教学实验不同于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参与学生少,设备、教师投入量大,教学过程中学生成长迅速,但是否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实验教学,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

照明工程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M923文章标识码:A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工业的突飞猛进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由于大量的工厂在进行生产时需要进行连续作业,因此,工厂对于照明的要求增高。如何才能满足现代化工厂照明的需要,本文就从工厂照明的规范要求及电气控制设计来着手,阐述了现代工厂照明系统发展的新的要求和趋势。

一、工厂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工厂是生产既定工业产品的场所,由于工业产品千差万别,因此,对于厂房的照明系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工业厂房一般都包含有生产的车间,办公室以及各种附属用房。除此外,还有与厂房相连的道路、站场或其他的装置。不同的区域,对于区域照明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比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车间,一般都有连续作业的特点,要求照明系统能够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如果照明出现问题,则会给生产带来损害,良好的车间照明系统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基本的保障[1]。另外,不同的厂房结构对于照明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单层工业建筑与多层工业建筑在照明的需求上就有不同的需求点。单层工业建筑一般具有较高的层高,对于照明的照度要求更高,一般采用装在屋架上的灯具来实现照明的目的,而多层建筑层高并不是很高,一般会采用荧光灯组的照明方案。这都是现实的需求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做统一的定论。但是,在设计与施工中,层高仅是照明设计所需考虑的一个方面,厂房结构的跨度也是在电气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厂房的用途不同,厂房分为正常环境下生产的厂房和特殊生产要求的厂房,比如具有爆炸性或火灾介质的厂房,其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处在恶劣环境下的生产的多尘、潮湿、高温或有蒸汽、振动、烟雾、酸碱腐蚀性气体或物质、有辐射性物质的生产厂房对于灯具的选择具有特殊性[2]。这些因素都与照明系统的选择与布线具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本文就不详述。

二、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光源的选择

工厂在照明设计的时候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包含有工厂的室内照明和户外照明,护外照明又可分为户外装置照明,站、场照明以及地下、道路、警卫、障碍灯照明。

室内照明包含了厂房内部以及办公区域的照明;户外装置照明主要是为户外的各种装置而采取的照明措施,例如石油化工企业置于室外的罐、反应塔、管道等;站、场的照明例如客运站、铁路货运站等;地下照明包含了各种用于储存的地下室、隧道、坑道;道路照明主要是工厂厂区的公路以及宿舍的公共区域;警卫照明主要用于沿厂区周边的警卫区域所设置的照明措施;障碍照明主要针对于厂区内特高的建筑,构筑物以及烟囱[3]。

对于照明方式的选择,如果对于照度要求较高,工作位置密度不大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会选择采用混合照明的方式,如果对于作业的要求不高,不适合装设局部照明的区域,则采用一般照明的方式。具体的情况应根据工作的需求来选择局部照明与一般照明相互辅助的方式来进行照明的设计工作。

工厂照明设计的照度值有国家标准,应根据国家标准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选取[4]。该标准规定了十六大类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各类工厂更为具体的工作场所的照度标准还应按相关行业的规定。

照明质量是衡量工厂照明设计好坏的标准,其主要内容更包含了如何选择效率高的灯具,具体的措施可根据灯具在厂房里悬挂的高度来进行选择,比如当当RI=0.5~0.8时,宜选用窄配光灯具,当RI=0.8~1.65时,宜选用中配光灯具,当RI=1.65~5时,宜选用宽配光灯具;在光源的选择上要选用色温和显色指数符合生产要求的照明光源;作业区域内还应达到不小于0.7的照度,相邻区域的照度也不应低于0.5;对于眩光做好处理,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2以内的限制值,如果是作为精细加工需要,其应控制在19;除了上述方式外减小电压的波动,是照明装置在允许的电压下工作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对于普通的照明需求,在设计时我们一般采用无极灯、三基色荧光灯,金属卤或高压钠灯一般被应用于层高较高的场所或需要进行大范围照射的场站等区域,光源的选择本着以满足工作需要为主,节能为辅的原则;厂房照明支线一般采用绝缘导线沿(或跨)屋架用绝缘子(或瓷柱)明敷的方式。当大跨度厂房屋面结构采用网架型式时,除上述方式外,还可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穿钢管沿网架敷设。爆炸和火灾危险性厂房的照明线路一般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穿水煤气钢管明敷[5]。

三、厂房照明系统的发展趋势

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给工业照明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LED照明为代表的照明技术发展,使得工业照明系统正进一步的朝低耗能、高光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与工业照明本身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首先,工业照明用电比较大,而LED的照明优势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节省电能,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措施,因此,LED在工业照明渗透率也逐步提高,不过目前产品结构还是以替代为主[6]。其次,工业照明投资回收期时间较短,一般为2-3年,LED能长时间的工作且随着LED照明技术、光效等不断提高、成本降低,我们可以预见,今后LED照明将在逐步在全球照明市场占主流位置。

四、结语

照明系统的选择与控制设计,与工厂的照明好坏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总多的工厂中,每个工厂对于照明系统的要求不一样,自然在选择和设计时也不一样。如何更好的提高照明的效果,更好的达到节能的目的,一直以来就是设计与施工人员不断追求和改进的目标。本文就对上述照明系统的要求与选择做了粗浅的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设计与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继荣,许国平,陈佰书.论装饰工程照明作用与效果[A]. 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7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07

[2] 孙毅,葛云海,吴宪.应急照明的分析与探讨[A]. 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08

照明工程论文篇(6)

一、引言

薪酬满意是工作满意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其重要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变量来进行研究。有多重因素会影响薪酬满意度,比如个人的特征,工作特征,薪酬的考核制度等,众多的研究发现,组织公平将极大地影响员工对薪酬的满意感。因此,本文从公平理论的角度对薪酬满意的动力机制做了一个简单的综述,希望能够给薪酬管理带来一定的启发。

二、薪酬满意的理论基础

薪酬满意是个人的主观直接感受,Teklea等(2005)认为薪酬满意是从评价中得到的一种愉悦的或正面的情绪状态,包括情感的和认知的成分。薪酬满意度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公平理论和差异理论。公平理论由霍曼斯(Homans)于1961年首次提出,随后,布兰于1964年进行增补并最终由亚当斯(Adams)于1965年正式定型。公平理论又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研究了利益分配尤其是工资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态度的影响。员工不仅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收入,员工的相对收入在更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程度。一般来说,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与他人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比较。若两者相等,则感到满意;若不相等,则不满意或不公平。如果员工感觉到不公平就会采取措施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Lawle(1971)提出薪酬满意的决定模型,认为薪酬满意是“应该获得的薪酬数量的知觉”与“实际获得的薪酬数量的知觉”之间差异的函数。基于公平理论的视角,薪酬满意是一个“比较――公平――满意的过程”(于海波、郑晓明,2013)。很多文献也一再表明组织公平感是薪酬满意度的重要预测变量。

三、参照对象对公平感的影响

近几年来,组织公平作为理解工作行为的一个关键变量,为解释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组织公平可以分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现有的关于组织公平对薪酬满意的研究,更多的是聚焦于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上。

公平本身就是一个主观感受,其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个体在参照对象上的主观选择过程。公平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从社会比较的视角对个体的公平感知过程进行了客观描述,比较产生了公平感,进而影响员工的满意度。根据公平理论,参照对象的选择将影响一个人的公平感知。被选择的参照对象通常有2个特征:参照对象的相似性和信息的可获得性。一方面,人们会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当参照对象与自己越相似时,其影响力越大。另一方面,当个个体能获取他人信息越便利时,那么该对象被选为参照对象的可能性也越高。“他人”的分类通常包括组织内部的“他人”和组织外部的“他人”,同时,人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或期望来进行比较。周浩、龙立荣(2010)认为个人在进行社会比较时,通常会选择3个参照对象:自己、组织内的同事和组织外相同岗位的人。选择不同的参照对象会对薪酬公平感产生不同的影响,Lee和Shin(2000)以韩国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参照对象不同时,科研人员的分配公平感和程序公平感均会受到影响。Fox和Dayan(2004)以股票交易为研究背景,发现投资者的不公平感不仅仅取决于其个人投资的成功或失败,同时也受到参照对象投资结果的影响。

四、公平感对薪酬满意度的影响

薪酬公平对薪酬满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对薪酬满意的影响,而交互公平与薪酬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少见。在主效应方面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分配公平对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大于程序公平:Folger等(1977)提出了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相互作用的框架――“产出×程序”模式(产出即分配公平),认为当相对产出低时,个体会产生怨恨情绪,如果这时程序公平越高,那么怨恨会逐渐减少;Folger等(1989)发现,在控制程序公平后,分配公平对加薪满意度的解释变异量(18.7%)是在控制分配公平后程序公平解释加薪满意度变异量(8.6%)的两倍多;Williams等研究结果表明,分配公平与薪酬满意度的相关性要大于程序公平。也有研究发现分配公平的作用大于程序公平:郑澍(2006)通过对深圳地区企业技术工人的研究发现,分配公平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也有研究发现程序公平对薪酬满意度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更多的研究证实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刘亚等(2003)的研究表明:组织公平感对一些主要的组织效果变量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其中,领导公平(互动公平)对除薪酬满意度以外的所有组织效果变量都有显著的预测;于海波、郑晓明(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通过交互公平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薪酬管理和薪酬水平满意度,程序公平和交互公平通过分配公平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加薪和福利满意度;陈晶瑛(2010)通过对制造业员工的研究发现,结果公平和程序公公平对不同类型的薪酬满意度均有影响。

目前,多数学者认可公平感对薪酬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明确了公平理论应用于薪酬满意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有关于公平感和薪酬满意的文献中,多数是从薪酬的单一维度(薪酬水平)或者两个维度(薪酬水平和福利)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而且多数研究只探讨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的影响,缺乏一个全面的整合机制。在回顾这些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整理了目前关于公平感和薪酬满意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关于公平和薪酬满的关系,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对整体薪酬满意的研究,没有细分探讨对薪酬满意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或者只是把薪酬满意当作一个一维或二维变量,对薪酬增长和福利的研究较少;对于互动公平和薪酬满意的研究较少,有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直接把互动公平纳入到程序公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强对互动公平与薪酬满意各个维度关系的研究;在现有的研究中,较多的文章探讨了互动公平对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的影响,以及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之间的关系,但是有较少的文章探讨其综合效应对薪酬满意的影响;另外还需要从整体的视角对薪酬满意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图1 目前公平感和薪酬满意的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1]Tekleab A G,Bartol K M,Liu W.Is it pay levels or pay raises that matter to fairness and turnover?[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26(8):899-921.

[3]于海波,郑晓明.薪酬满意的动力机制:比较、公平、满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6):163-171.

照明工程论文篇(7)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针对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管理和论文管控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之一。

一、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环节

1. 管理方式及内容

按照我国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指导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组建起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主要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或设计的确定、分派指导教师、对导师指导过程的监控、对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论文或设计质量的评估及对答辩后的理论论文及设计类论文的存档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从领导小组组建开始,贯穿整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完成之后的存档等环节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各校具体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级管理负责制,主要以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在教务处的统一筹划和安排下,由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院系、指导教师、教研室等构成整个毕业论文管理体系,从各自的职业范畴来对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级管理负责制尽管条理明晰,对毕业论文管理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以确保论文管理的各一个环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失败或出现信息传递的失效等问题。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涉及教务处、教研室、各个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指导老师等多个方面,难免因为交叉管理和层级检测而出现制约论文管理规范性等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检验和调研单位的参与,如某学生的论文内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筹办的音乐会的流程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检验和监控论文质量时,指导老师、院方无法就该名学生是否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而进行检测。此外,针对专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案例来检验,但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或实验的机会。因此,在此方面当前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命题研究方面很容易趋向毕业论文的设计而轻视理论性论文的现象。

(二)管理程序环节

我国各类音乐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时,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覆盖到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再到答辩和论文总结报送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题环节的管理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选题时间、选题方式、选题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具体到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般音乐类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定在第八学期,选题需要定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的选题时间需要按照各个学校和院系的具体安排来执行。在选题方式上,当前我国高校基本设定为学生自拟或院校代为拟题两种形式。在具体选题方面,学生必须按照自身的专业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确定选题,题目同时要提交指导教师审核。如果音乐类高校实施由学校代为拟题方式,则需要选择富有教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来拟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并提交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来审核,审核后提报到教务处做题目备案。在拟题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题目的设定数目多于现有的毕业生数目,避免出现学生的擅长领域与选题不相符,无法顺利选题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方面,以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为理念,从助力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角度来设计选题。

2. 写作环节的管理

对于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所选定设计的内容和在内容中对专业技巧的运用,校方必须明确毕业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两方面按照格式和内容分别列出明确的要求并将此信息传达到学生个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写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统一,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则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3. 答辩和总结环节的管理

答辩环节在开题环节之前按职责分配到音乐学院的各院系,在具体的执行中同样由各个院系按照学校规定的章程和时间来组织和实施。音乐学院的各院系的具体答辩流程、规定、审核的方式及总结提报要有差异性,在对答辩和总结两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对答辩的时间、组织方式、答辩的程序、论文成绩的审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答辩结束后,学生的论文需要报送到各个院系的论文管理小组备案,对论文的归档进行保存,就论文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存储并按照成绩进行汇总。

4.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时间通常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学期一般是就业高峰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尽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拟题和学校代为拟题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节,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论证中,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或设计,实用性并不高。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目前仅限于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职称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业指导教师无法被纳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中来,论文设计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拟选题的设想显然缺乏落实的土壤。

(三)监管程序环节

监管环节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监督工作来开展,具体包括学校的自检、毕业论文撰写的中期抽查、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之后的抽查、对毕业论文导师的抽查等。其中,学院的自查需要将抽查到的结果提送相关部门,中期检查则主要针对论文的进展和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检测。对于答辩前毕业论文的检测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抄袭、拼接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检测。前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第四个环节,即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体制改革

(一)明确管理意义,明晰管理方向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整改就务必从源头出发,如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毕业论文为基础,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专业理念、专业技术、艺术素养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指导,力争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找出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就业之前加以完善。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和评估要素,同样也反映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独立二级指标,应体现在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执行考评标准。

(二)确定工作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论文质量是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同样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对论文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按照每一个阶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方面,注重管理和组织是首要任务;在监控教师和学生就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动员的同时,强化绩效考评政策,强调各个环节中管理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尤其在选题把关、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训练指导、中期检查、审阅和评阅、答辩及最终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方面,均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质量意识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认真负责的管理精神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执行力度的同时,为论文质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评机制,灵活运用考评标准

在一些音乐类高校,校企合作作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法之一,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如何筹划音乐会等方面所提供的经验课堂教学指导,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也可以作为学生论文或者设计里,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此种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后视角的开拓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熟练操作能力。灵活运用考评制度,将原本的传统考核和考评制度及规范延伸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评中来,将实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转移到企业的考评和管理中来,可以更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周琪.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0).

[2]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1).

[4]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照明工程论文篇(8)

1 照明简史

1.1 早期照明 人类以发现火到照明工程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对现代照明工程学影响很大。上世纪出现电灯是照明工程学诞生的标志。据说是人类远祖猿人(约60万~30万年前)发现了火,开始在生活中有目的的生火用火。后来,现代人类(约在5万年前)的头脑逐渐发达,除继承了取火和用火的知识外,还开始用火狩猎、煮食和打仗,当然也用火光照明。于是,火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从用松明、庭园灯火、篝火的原始状态到使用台式油灯、灯笼等照明器具是在形势相对稳定时期,特别是佛教传播之后。从发现火,人们很难预测以后用火趋势,就是当时世界先进国家也是这样。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十九世纪后半个世纪,其他自然科学领域蓬勃发展,使灯火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特别是最近的一百年里,可以说是从原始状况飞向现状。当然是十八世纪以前,人们在灯具设计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出现过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珍贵作品,这在各国都一样,艺术是照明工程学的有趣课题,人们的艺术欣赏,没有变化。

1.2 近代照明 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煤油灯和汽灯是当时代表性的照明工具。特别是汽灯,在电灯问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与电灯不相上下。

随着白炽灯的出现和电气技术的发展,建立了照明工程学。电弧灯就是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开端。白炽灯出现以后,由于它具有能量供给稳定,操作简便,灯座适当,电路安全(有保险器件),已经用功率表计数方便等优点,因而在同汽灯的竞争中的获胜。白炽灯的优点在当时是以往的照明器具不可比拟的,但是,白炽灯的优点只有在电气技术发达,供配电系统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获得。

白炽灯与汽灯竞争获得胜利之后,使它能很快地得到普及,到二十世纪中期,再经过不断改进,白炽灯便完全普及了。

同时,在十九世纪初期出现的气体放电灯后,G.claude开发的霓虹灯在实用上得到发展普及。1920年左右,霓虹灯广告已广泛地为人们所知晓。后来,随着灯内充气种类的增多、色彩愈加丰富。至今仍广泛应用。到本世纪中期,放电灯开始用作一般照明。最早使用的放电灯显然是原始的荧光灯。荧光灯已广泛应用在住宅、旅馆等生活直接有关之处,大有取代白炽灯之势。这种传统的具有亲切感的器具和光线,深受人们的欢迎。

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照明有赖于科学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正如本论述各章节所阐述的内容,也都是因光源灯具、测光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而得到完善一样。同时也是由于照明设计理论的发展、生理学、心理学等很多科学分支的出现和系统化,才导致今天照明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2 照明工具的边缘科学

2.1 影响照明工程学发展的自然科学 假如把照明工程学看作是最终实现照明的手段,那么和它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有电工学、机械工程学、化学工程学、建筑工程学、气象学、人类功效学等。然而,照明又为人服务,因而生理学、心理学等也是照明工程不可缺少的学科。因此,这些学科也是照明工程的一部分。如果把这些看作是照明的第一边缘科学,那么构成这些学科的基础科学就可以看作是第二边缘科学。

2.2 影响照明发展的人文条件 大家知道,工业或工程如不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人文条件的影响,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照明直接受到这些条件的影响就更明显了。以1973年开始的石油危机为例,照明界受到冲击,在时间、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比其他部门严重。表面上是照明工程的最边缘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却直接影响到照明工程学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潮流对照明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照明界和建筑界一样,超越科学的时髦风格是常见的。然而,这些是其他工程学科所没有的特殊风格。

3 影响照明发展的因素

3.1 照明与和平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照明就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人们的居住地方除必须有自然光照明之外,还要有人工灯火。当初,供作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只限于以灯火进行饮食、狩猎等是够用的。但同现在的照明相比就差距很大。后来,由定居的部落发展成国家,人们生活也富裕起来,并过着和平欢乐的日子,于是出现了照明器具,创造出工业水平很高的艺术作品等。总而言之,在人们尚未很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的阶段,对照明本身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只是在和平的生活中热爱灯火、亲近灯火、崇敬太阳光、赞美月光。这些都是人们对灯火的感性认识的自发表示,而没有任何有意识的创造。也就是说,人们用火只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因此,人的本能是促进照明发展的第一因素,而和平对照明的发展的影响也是毫无疑问的。

3.2 照明工程和电器工程学 众所周之,在几十万年里,人们尽管使用灯火,但是照明理论和技术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到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和其他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照明工程技术是从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开始的。今后的发展也是和它的边缘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工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关于它的发展将稍详细地加以阐述。

照明工程学是随着电灯的出现,并作为电工技术的一个分支而发展起来的。显然照明本身在实质上是同电气工程学不可分隔的。电在稳定供能、发光和控制、测试等方面和照明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照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照明的其他一些重要的方面,如关于舒适、不舒适的心里效果,还有艺术有关的主观感觉效果,看了似乎同电气工程技术无关,其实不然。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作为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有什么信息就有什么反映。从理论上说明这种现象,处理电工理论外,其他工程技术是不大可能的。否则,照明的本职难以解释。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医学界,目前已用ME(电眼——译注)仪器迅速的处理许多生活方面的信息,在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推动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今后,电工技术同照明的关系更为密切,并正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同照明有关的许多问题,其中也已包括与艺术有关的许多问题,如不从原理上加以解释,就不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因此,起主导作用的电工技术仍将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然而,实现理想照明的日子还早,前进的道路也不平坦。因而,照明工程学正期待着电气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

照明工程论文篇(9)

Abstract: if the lighting engineering as is to realize the lighting technique, then and it closely related natural science electrotechnic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eteorology, human efficacy study, etc. However, lighting and serve the people, and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so on is also the lighting project indispensable discipline. Therefore, the subject is also part of the lighting projects. If they are regarded by lighting first edge science, then constitute the basis of these disciplines scientific can as the second edge science. You know, industrial or engineering such as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the human condition, can't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lighting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condition the influence is more apparent. In 1973, the oil crisis began as an example, lighting industry affected, in time, quantity, quality and so on are better than any other department serious. On the surface, the most edge lighting project, the influence factors, but actually it is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lighting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照明简史

1.1 早期照明 人类以发现火到照明工程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对现代照明工程学影响很大。上世纪出现电灯是照明工程学诞生的标志。据说是人类远祖猿人(约60万~30万年前)发现了火,开始在生活中有目的的生火用火。后来,现代人类(约在5万年前)的头脑逐渐发达,除继承了取火和用火的知识外,还开始用火狩猎、煮食和打仗,当然也用火光照明。于是,火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从用松明、庭园灯火、篝火的原始状态到使用台式油灯、灯笼等照明器具是在形势相对稳定时期,特别是佛教传播之后。从发现火,人们很难预测以后用火趋势,就是当时世界先进国家也是这样。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十九世纪后半个世纪,其他自然科学领域蓬勃发展,使灯火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特别是最近的一百年里,可以说是从原始状况飞向现状。当然是十八世纪以前,人们在灯具设计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出现过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珍贵作品,这在各国都一样,艺术是照明工程学的有趣课题,人们的艺术欣赏,没有变化。

1.2 近代照明 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煤油灯和汽灯是当时代表性的照明工具。特别是汽灯,在电灯问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与电灯不相上下。

随着白炽灯的出现和电气技术的发展,建立了照明工程学。电弧灯就是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开端。白炽灯出现以后,由于它具有能量供给稳定,操作简便,灯座适当,电路安全(有保险器件),已经用功率表计数方便等优点,因而在同汽灯的竞争中的获胜。白炽灯的优点在当时是以往的照明器具不可比拟的,但是,白炽灯的优点只有在电气技术发达,供配电系统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获得。

白炽灯与汽灯竞争获得胜利之后,使它能很快地得到普及,到二十世纪中期,再经过不断改进,白炽灯便完全普及了。

同时,在十九世纪初期出现的气体放电灯后,G.claude开发的霓虹灯在实用上得到发展普及。1920年左右,霓虹灯广告已广泛地为人们所知晓。后来,随着灯内充气种类的增多、色彩愈加丰富。至今仍广泛应用。到本世纪中期,放电灯开始用作一般照明。最早使用的放电灯显然是原始的荧光灯。荧光灯已广泛应用在住宅、旅馆等生活直接有关之处,大有取代白炽灯之势。这种传统的具有亲切感的器具和光线,深受人们的欢迎。

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照明有赖于科学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正如本论述各章节所阐述的内容,也都是因光源灯具、测光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而得到完善一样。同时也是由于照明设计理论的发展、生理学、心理学等很多科学分支的出现和系统化,才导致今天照明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照明工程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8-01

为了进一步明确院前急救工作培训的重要性,笔者对临床实践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运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希望对医院组织相关工作和医务人员意识到院前急救工作培训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工作的92名医务人员,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等,分别为46人,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龄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这些方面具有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观察组:操作技能包括气管插管、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搬运手法、包扎止血等。根据相关实际情况,课程总共为48课时。通过统计近5年的株洲市中心医院120急救车接收的患者的疾病种类(常见病种类)进行分析。旨在对相关疾病高峰期时派遣对应的专科医师到120急救中心轮转,并提前针对性安排对护士及医师进行相关疾病急救技能的培训。比如,在近五年数据显示第2月份内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派遣心内科医生到120急救中心轮转,并可在第一季度期间安排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技能培训。要求观察组的医务人员参加完所有培训课程之后再参加急救中心的急救工作。对照组患者则不作任何处理,他们可以正常参加急救工作。半年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参加急救工作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对照组患者共参加急救工作251次,而观察组患者共参加急救工作248次。

1.3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及测试结果评价

对照组和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采用平均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三个指标患者满意度的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这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分别是1、2、3、4、5,每例急救工作由30名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填写,最后对他们的评分进行平均,作为这例急救工作的得分,最后对两组医务人员的总得分进行统计,并进行平均处理,得分高的则说明患者满意度高。而理论基础知识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满分一百分,六十分为及格、八十分为良好、九十分以上为优秀,最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医务人员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进行统计;操作技能的评价则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由医院富有经验的教授进行评价,五名教授对医务人员进行打分,每名教授满分为20分,最后医务人员得分超过六十的为及格,得分超过八十的为良好、得分唱过九十的为优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记录的数据用EXCELL软件进行详细处理,全部计量资料用(均数±平均值)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2.1工作质量的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测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理论基础知识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操作技能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的情况见表2。

3.讨论

急诊中心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其中的院前急救更是关系着急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中面临意外伤害的几率越来越大,尤其是我国近年来逐步迈入老年化社会之后,急诊人数更是在短时间内剧增,给医院急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抢救质量,对急救中心医务人员进行一定的课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致力于此,对相关培训工作对急救工作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最终认为,临床实践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对急救工作有质的提高。因此,应该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照明工程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4-0264-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缺一不可[1]。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人员要学习的重点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学课程将护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共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选取66名护理班学生,对其中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现将实验数据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所有学生均为女生。其中研究组年龄16~21岁,平均(18.5±1.2)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25.5±13.5)分;参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17.5±1.1)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31.3±17.5)分。对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如平均年龄、高考平均分数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教学方法对参照组的33名学生予以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讲授所要学习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1.2.2研究组教学方法对研究组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学校要聘请相关的护理专业人员,教师向专业人员介绍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以及目前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规划等,随即护理专业人员要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计划的设定,将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针对不同学生予以合理分配,使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相融合[2]。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将整个护理内容分成五部分,其中有生活护理部分、用药护理部分,同时还包括入院护理部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出院护理部分,在此基础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专项护理部分[3]。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专业护理人员共同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将护理实践操作内容与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3成绩考核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指标和实践操作考核指标均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成绩考核

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78.96±11.03)分]考核明显优于参照组[(56.23±10.15)分,t=8.7111,P<0.05)]。

2.2基础护理课程实践操作成绩考核

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对两组学生的静脉输液实践操作进行考核,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基础护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是将课本知识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对自己未来工作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翠萍,王兰芝.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3,28(5):58-60.

[2]陶巍巍,丁淑贞,孙雪洁等.以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4):104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