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排水沟施工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1 03:12:29

排水沟施工总结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需求迅速增长,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车道。而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几乎每条高速公路均或多或少的暴露出排水问题,水是形成高速公路病害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病害成因都与水有关,设计人员存在对排水设计生搬硬套,施工过程中临时防水措施不及时到位,部分高速公路出现路基损毁,由此造成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结构层悬空、防护工程损毁等工程病害也日益增多,给高速公路后期运营与养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应当认真做好高速公路排水系统,保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1排水系统

高速公路排水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排除路面水、路面结构层间水,降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水位。同时还应对路堤、路堑边坡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破坏,影响公路正常运营及使用安全。高速公路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构造物、改河改沟及临时排水设施等。排水系统对沿线地区生产生活也有重要影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是防治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性及强度,将地面汇水快速平稳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水过程中对路基、路面结构出现损毁。合理选择排水设计方案是决定高速公路排水系统优劣的控制因素,在设计前应总结项目地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设计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有的放矢,设计过程中需对沿线地区各项建设条件详细调查,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排水方案。

2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是整个排水系统的基础,需做好总体规划、综合防治,结合天然地形和水系分布,使路基上游及路基范围内雨水尽快融入天然排水沟,路基排水系统主要由地面排水系统及地下排水系统两部分组成,路基地面排水系统主要由挖方边坡急流槽、路堑边坡平台流水槽、路堑边沟、填方边沟、填方泄水槽及自然沟渠组成,排除坡面及路面水,同时设置地下盲沟、渗沟、渗井等排出可能渗入路基的地下水,保证路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性。填方和挖方排水段落不宜过长,路基有坝阻效应,改变了原有散排水方式,在排水出口形成集中排水,这种排水段落使水流集中,对下游道路或沟槽形成冲刷,应就近分流,纵横向排水需综合考虑,特殊条件下可调整边沟深度进行反向排水,填挖方边沟形式的选择根据排水需求合理选择,农田灌溉渠道一般不应汇入路基边沟,边沟与改沟合并时边沟的断面尺寸应加大,并进行防护,保证路基稳定。排水设计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注意因地制宜,以防为主,既要安全可靠,还要注重经济效益。

3路面排水路面排水原则

应使路面水尽快汇入路基排水系统,减少在排水过程中渗水对路面结构层形成破坏。路面排水主要有降雨时的表面径流和降水后的路面结构中渗水排水两个过程。排放方式可根据地区特点合理选择,路面隔水层应结合地区特点和水文气象条件合理选用,施工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免隔水层破坏而影响路面结构层寿命。

4加强排水构造物设计

排水构造物是高速公路排水系统的主要出口,大、中、小桥涵跨径依据水文计算确定,根据高速公路所处区域位置,采用合理适合于地域特点的水文计算公式计算出跨径及排水坡度,避免出现排水不畅淤堵或冲刷路基,使路基路面及上游汇水通过构造物快速排出,融入自然排水系统。另外由于小桥涵数量众多,对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有较大社会影响,对小桥涵的跨径、位置、角度、净空等应仔细斟酌,结合附近水网、路网、前后构造物间距、排水需求全盘统筹考虑,另外平原、山区小桥涵侧重点不同,应区别对待。

5加强改移工程排水设计

在高速公路设计阶段往往重视主线排水,而忽视线外的改路改沟工程,近年来因这方面设计不足而暴露出问题也不在少数,改移工程应紧密配合主体工程,各专业做好协调工作,改沟改河断面应通过水文计算确定,过水断面不宜小于天然水沟过水断面面积,过水断面需满足过水能力需求,改河改沟工程宜远离路基,条件受限改河改沟靠近路基段时,应注意路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山区改河路基段防护应加强,改路工程跨沟渠时也应设置合理的构造物,避免因改路减弱过水能力,同时也影响改路安全。

6临时排水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临时排水措施也对提高高速公路质量有十分重要作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路堤在填筑之前需先完成临时边沟,通过临时排水边沟将雨水排入天然河道;填方边坡做好临时边坡泄水槽,挖方路堑开挖前做好临时拦水埂或截水沟,路堑施工完毕后,修建路堑边沟排除路基范围内雨水;路基填筑并经过边坡整修后,即进行防护工程施工;桥、涵构造物在施工前都需做好防洪备案,预留防护通道,施工便道需占用河道时需增设临时排水构造物,另外需疏通桥涵上下游河道,使洪水能顺利无害通过;取弃土场做好临时截、排水边沟,防止水土流失。改河改路、挡土墙工程应尽早完成,以免雨季来临时影响主体工程。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是完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的重要一环,及时、有效、合理的临时防护措施是排水设计方案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做好临时排水将大幅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7结语

做好高速公路排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高速公路建设参与者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过程控制,在高速公路建设各阶段均应注重细节问题,设计阶段应加强调查,借鉴既有类似地区项目成功的排水设计经验,做好各专业排水设计并加强协调,因地制宜,结合项目特点,做好高速公路排水系统设计工作,施工过程中也需加强管理,贯彻落实好设计意图并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建成品质优良的精品之路。

参考文献:

[1]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2)

2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

云霄县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所以本项目执行二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通过对防治标准值按降雨量修正、土壤侵蚀强度修正及地形修正,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见表1。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为:项目施工时进行回填土方收集,布设土方临时堆放“点”,采取拦挡防护措施;在挖方区施工时应先开挖截水沟,截流区域汇水,填方边坡采取护坡和护脚,以确保“线”上排水和坡面稳定性;在场区开挖“面”进行土地整治,植草种树快速植被覆盖。形成点、线、面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综合防治体系,达到保护土壤、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2.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见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见图1。

2.2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工程量

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工程量主要包括4个:主体工程区、临时施工场地区、临时堆土场区和堆弃渣场区。

2.2.1主体工程区右岸库首边坡防护:整平不稳定坡面,清除危石浮土后采用TBS镀锌网植草灌防护[4]。①工程措施:整平坡面5780.3m2;②植物措施:TBS植草防护;挂网锚杆Φ14mm钢筋14.76t;14号机编镀锌铁丝网5780.3m2;300g/m2无纺布5780.3m2;喷播草籽5780.3m2。溢流坝下游护坡加固:护坡土方开挖后,浇筑C20混凝土覆盖。[5]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3219.3m3;C20混凝土浇筑:2404.52m3;②临时措施:编织袋装土围堰330m3,围堰顶宽2m,高度1.5m,上下游边坡均为1∶0.5。防汛道路: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厚度20cm。总长度2070m。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和浆砌石排水沟。表土剥离5986.8m3;M7.5浆砌石矩形排水沟底宽40cm,沟深50cm,共计67.99m3;②植物措施:路基边坡植草3721.1m2;③临时措施:临时沉沙池2座,位于排水沟下游出口处,施工完毕后及时回填。临时沉沙池为土质梯形断面1.0m×1.0m×2.0m(长×宽×深),边坡1∶0.5。沉沙池末端就近接入周边排水系统。

2.2.2临时施工场地区施工场地临时占地为荒草地。①工程措施:场地平整面积900m2。②植物措施:覆土工程和撒播草籽绿化,草籽选用狗牙根草和马尼拉草。施工场地平整后覆土,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覆土厚度为30cm,共需覆土270m3;覆土后撒播草籽900m2。③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沉沙工程。为防止施工临时设施周边积水影响施工,在施工场地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采用土质梯形断面,底宽40cm,深40cm,边坡1∶1,只开挖不衬砌,沟壁拍实,施工临时场地使用完毕后及时回填。共布设120m临时排水沟,并于下游出口处布设1座临时沉沙池,末端就近接入周边排水系统。

2.2.3临时堆土场区临时堆土场堆置的是为编织袋装土围堰、防汛道路提供填筑土料以及施工场地覆土绿化,总需土方16099.1m3。①工程措施:场地平整面积5366m2。②植物措施:覆土工程和撒播草籽绿化。共需覆土1610m3;撒播草籽5366m2。③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沉沙工程,编织袋装土挡墙护脚。共布设298m临时排水沟,2座临时沉沙池,编织袋装土挡墙237m3。

2.2.4堆弃渣场区本工程弃渣量14473.6m3,堆弃渣场设于库区内业主指定对环境及自然排水不产生影响的狭窄山谷。堆弃渣场堆放高度5m,面积为4825m2。①工程措施:在上游设置浆砌石排水沟拦截坡面汇水,排水沟下游出口设置浆砌石沉沙池。矩形断面排水沟:30cm×30cm,长度235m;2座矩形沉沙池3.0m×1.0m×1.5m(长×宽×深)。在下游坡脚修建挡渣墙进行拦护,挡渣墙为俯斜重力式M7.5浆砌石挡土墙,墙身高1.0m,顶宽0.4m,总长度为90m,M7.5浆砌石65m3。在挡渣墙基础以上0.5m布设10cm×10cm的排水孔一排,水平距离2m,坡降3%。②植物措施:表面覆土和撒播草籽、种植乔灌木绿化。共需覆土1448m3;撒播草籽4825m2;种植杉木、马尾松等速生树种,密度为4m×4m,品字型种植,共301株。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3)

目前,公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公路排水系统作为公路施工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公路日后的排水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对公路排水施工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公路排水施工管理体制,确保排水设施齐全,从而保证公路排水施工的效率与质量,真正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因此,本文以公路排水施工的现存问题和措施为主要内容,对公路排水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总结出自身的一些看法与解决措施。

1、公路排水施工质量问题

1.1施工中边坡的质量问题

边坡作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对路基地面的积水进行及时的控制。因此,在进行边沟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边沟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对边沟位置的设置问题,一旦边沟设置不放,就无法将积水快速的排除,从而造成边沟内的水流溢出,这些问题无疑会对公路路基造成一定的破坏。其次,施工人员在砌边沟时,要采用质量合格的泥浆,保证边沟断面的平整性,避免勾缝出现脱落的现象,从而确保边沟的正常使用。

1.2施工中盲沟的质量问题

盲沟亦称作暗沟,与地面排水沟相比,它是一种地下的隐蔽工程。因此,在实际的盲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不然将会引发冻胀破坏等质量问题。其次,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对盲沟施工现场做出认真仔细的勘察,就无法设计出相对完善的盲沟施工方案,最终导致盲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盲沟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一旦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必然会对盲沟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1.3施工中渗沟的质量问题

渗沟,是一种使地下水通过沟底通道流至指定的地点的排水设施的总称,其运用的是地下水的渗透作用使其汇集于沟内的。在渗沟的施工中,若没能详细对当处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一定的勘察,即对形成渗沟的种种功能不精通了解,又对渗沟的结构形成要求不能达成,则直接影响渗沟应有的作用失效。

1.4路面的排水设施质量问题

由于路面的排水设计不完善,使路面积水无法及时排除,中央分隔带的排水效果也不理想,最终导致路面排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形成大量的路面积水。其次,路面边缘料质量不合格问题,致使公路整体的排水系统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无法达到理想的排水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公路进行认真仔细的勘察分析,就不会设计出较为全面的公路路面排水设施,使得公路排水设施不齐全,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公路排水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2、主要防治措施

2.1针对边坡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因为实际的边沟排水量并不是很多,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沿线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施工方法。其次,对于边沟位置的设置问题,应该将其进行单独设置并单独使用,坚决不能与其他人工沟渠共同使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边沟的长度问题,边沟长度的设置不宜过长,还需要时刻增添涵洞,并且水流引入到路基旁侧的沟内进行排除。但是,由于排水的困难地段是处于出水口附近,这样就要对边沟进行专门的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边坡的设计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选用科学合理的边沟方案,从而确保边坡施工的质量。

2.2针对盲沟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掌握不同位置的盲沟的效用,和盲沟设置中的注意事项,是确保盲沟充分发挥效用的关键,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排水量以及地质条件来最终敲定组成部分的人小尺寸,依据当处地质以及用料等条件来确定盲沟的使用类型。

2.3针对渗沟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掌握渗沟的多种形式,依据不同作用选取相应渗沟形式在其施工中,定要遵照相应设计规定与施工规范施工,还要注意渗沟施工要求,如管式渗沟,此种形式常用于引水距离较民的地下水,为了对地下水的分段排除有良好效用,应在其末端设置横向泄水管。对于洞式渗沟此种形式,应用于地下水流量人的地域,适合应用浆砌片石砌筑的洞壁,还有应用盖板覆盖的洞顶;设反滤层在渗沟排水层、沟壁之间,此反滤层可选用颗粒人小接近的砂,石材料分层填埋,要注意相邻的两层,其粒径比例不能小于1:4。

2.4针对路面排水设施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要高度重视路面排水设施施工质量问题,确保路面排水设施能够充分发挥使用功能。因此,在进行路面排水设施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周围,应该设置纵向集水沟,和纵向排水管,还有横向出水管等,这样才能够组成相对完善的公路排水系统。其次,对于基层的透水性材料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确保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水分能够快速进入到排水层中,再流入到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内,最终通过横向出水管将路面积水排出。其次,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长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内,并在分隔带的底部放置土工布进行封闭。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公路实际情况有着详细的掌握,并对路面排水设施做出全面的设计方案,从而避免排水设施发生质量问题,确保路面排水设施施工得以顺利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公路排水施工质量对于公路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公路积水对公路路面的冲刷和腐蚀,使得公路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要高度重视公路排水施工质量问题,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的公路排水设计,并且,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从而确保公路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TV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60

1 水工建筑物降排水中基坑排水的含义

我国水利工程建筑排水一般分为地表水排水和地下水排水,并且具有长年排水和地基深2个主要特点,所以水工建筑物降排水的主要内容是基坑的降排水。所谓基坑水排水是指在基坑开挖之前,在基坑定的四周设计一些具有排水功能的基础设施,同时在某些特定的距离和位置设置截水沟,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如果水工建筑有渗水的情况应该在基坑底部同时设立排水沟和集水井。

基坑排水方案的确定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施工情况。如当地的土质情况、降水量等,例如富蕴吐尔洪工程基坑排水系统,当地的地质主要是以砂石为主,而在尉犁县阿恰枢纽工程中,当地的地质主要是砂土为主。对于这2种地质,在实际的基坑排水方案选择时应该选取不同的方法,如前者选用明沟排水,而后者采用点井排水,无论是选择哪种方案都应该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般根据排水标准,基坑地基分为强透水地基、基坑水排水等类型。在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实时的土质检测,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案。

2 基坑降排水的方法

2.1 明沟排水法

明沟排水是相对于暗沟或埋管排水而言,主要在地面开挖沟道以排除地表积水、土壤中多余水分和过高的地下水的排水技术措施。这种排水措施在我国古代就有具体的案例,明沟排水的发展主要是从分散的排水系统到整体的工程系统。根据自然环境和排水的目的,明沟排水可以分为2类,以除涝、防渍和改良沼泽地、过湿地为主要目的的田间浅密排水沟网,适用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以防治土壤盐碱化为主要目的的田间深稀排水沟网,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明沟排水施工时,应该先利用基坑自身的特点实现自排水的功能然后利用沟渠将渗水收集到坑内。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基坑的干燥性,从而能够方便观察当地的地质、水质等。施工人员在设计明沟排水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地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沟渠宽度,从而保证排水的顺利进行。

2.2 井点法

相比于明沟排水阀,井点法主要是通过滤水管和抽水机来保证基坑的干燥。主要包括喷射井点、轻型井点、电渗井点、深井井点、管井井点。井点法主要用到的机械设备包括井点管、滤管、集水总管、抽水设备。一般是采用Φ60×5cm长6.0m的井管和2.0m的滤管,二者通过钢制管箍进行连接,而集水总管通常采用内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通过耐压胶管与井管和滤管相连接。

其施工方案主要是先布置井点平面,然后布置井点高程。布置井点平面时应该根据实际的基坑宽度和沟槽深度选择但排线状井点或者是双排线井点。一般当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时会选用双排线状井点。在布置井点高程时应该根据井点的实际埋设深度。其公式可以表示为H≥H1+h+IL(m)。其中H表示井管埋设面到基坑底部的距离,h表示基坑中心出底面到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l表示地下水降落坡度,L表示井点管到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3 基坑降排水施工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利用水泵

水泵是基坑排水系统主要的排水设备,在选择水泵时应该根据实际的抽水量。如果排水量过大,并且会带出一定的砂石就应该选择过滤器和功率较大的水泵。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积水事故的发生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2 应该以水利工程整体为优先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1概况

大广高速段武吉北段(武宁至新余K2588+000-K2779+750)全长191.75KM,地质复杂,隧道多,同时在赣鄂省界段形成隧道群。其中部分隧道区构造溶蚀、侵蚀、剥蚀地貌,沟谷发育,山体多呈浑圆状,又以石竹坪隧道(k2716+023-k2716+518)、大岔岭隧道(k2602+212-k2602+421)尤甚,因这两座隧道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并且地表出露大量石牙、溶沟槽、溶洞等现象,除岩溶以外,断层是隧道区的又一不良地质问题,隧道位于新建大断裂的断裂带内,次级断层发育,岩体受到山体的挤压或切割而变得易为破碎。在武吉高速公路隧道土建新建的施工中,专业设计师们通过设置多道防线,层层设防,基本解决了隧道除路面外的渗水现象,但却忽视了对路面防水措施的加强。由于隧道的开掘挖进改变了山体内部的地下水渗流条件,使山体内地下水向开挖临界面渗透。当橡胶止水带铺设后二次衬砌浇注完成,地下水被堵截,只能向洞内防水相对薄弱环节的路面底渗流。

2路面渗水原因

2.1路面结构与隧道仰拱间的填充松散、脱空,大量积水;

2.2因施工的原因,原设计的防排水系统受到破坏,或无法发挥其作用。且道路基层与排水边沟间的横向排水盲沟排水能力过低,不能将基层中的积水有效排出;

2.3隧道底有丰富水资源且水压较大。路面渗水处、洞口处位于断层破碎带、洞身段处于岩溶区,地下水发育,水压力较大;

2.4部分区段原设计无仰拱,有仰拱区段可能出现仰拱断裂、抗渗强度较低,或没按照要求做仰拱;

2.5路面混凝土是多孔及板块物质,路面结构层与隧道仰拱间的积水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必然会通过路面结构层及混凝土板块之间的施工缝渗出。

3治理方案

针对隧道路面渗水的现象,我们按照“预防为主,防、排、截、堵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治。在武吉高速的隧道治理中,用到了“防、排”的措施:首先是“防”:在无仰拱的地段,将两侧边沟开凿并加深,沟底形成突变,坡度放缓,用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向隧道路面的渗透。其中,“排”的措施是QC质量管理小组经过多年实践后,总结得出的治水效果良好的措施。

下面分2个阶段着重对“排”的措施进行介绍:

3.1第一阶段的方案:在2009年至2011年,主要是以在路面渗水处,开凿埋设PVC花管,将水引流至边沟,达到排水目的。此方案的优点在于埋管所花时间短,施工方便,能避免长时间占用车道,快速恢复交通。但是通过对渗水点处理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整治后的路面渗水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局部仍无法根治。

QC质量管理小组分析并总结出了此方案存在的弊端:

3.1.1由于只是在路面层进行排水引流,而未对基础部位进行处理,导致处理点无渗水,但周边仍有不少出水点。

3.1.2通行车辆经过时会发出因PVC管空洞的回响声音,导致行车的舒适度大大降低。

3.1.3处理点在经过一个雨季后,仍然会出现渗水情况,原因是路面渗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容易堵塞四周的透水孔,导致PVC花管排水失效。

QC质量管理小组围绕此方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实践,最终改进了PVC花管的施工方案,重新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方案,即第二阶段的方案。

3.2第二阶段的方案:

3.2.1在路基增设碎石盲沟:在冒水路段,每隔20m设置H型盲沟,长度2m,由路侧往路线中间方向延伸,以尽可能排除路基中心的积水;两条H型盲沟之间,紧贴水沟壁纵向设置一道或多道Z型盲沟,长度0.8m,并在出水量较大位置设置一条M型盲沟,长度7m,增加排水效率。

3.2.2在沥青路面及混凝土面层增加浅表U型槽排水措施。

U型槽排水法施工步骤:

(1)施工工艺流程

在施工点按安全规范摆放安全设施----找出水点----开凿引流槽----橡胶软管引流封层----封层面防水处理----路面封层----清理现场回收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2)施工方案及细则

①查找、确定出水点及渗水范围

清除路面积水,洒铺干燥的PC32.5#水泥查找出水点和渗水范围,同时观察路面浸润情况,路面上有明显冒水或大面积浸润范围的中心点即为出水点;

②开凿引流槽(发电机、冲击锤)

单个出水点:从出水点开始,横向开槽,将水引至隧道原有的排水沟;相邻多个出水点:直线形式将各点连通,根据路面坡度,将水引至低位处的横向槽内;开槽尺寸:开凿宽10~20cm,深10~20cm的U型槽;沟侧凿平,沟底坡度大于1%,确保排水通畅;用竹刷清理槽内泥沙等杂物后,用水冲洗干净,便于观察沥青层缝隙间的水流情况。

3.3开槽注意事项:

3.1开凿时,找准出水点和渗水范围是关键,不能为凿槽而凿槽,以免破坏路面结构;

3.2橡胶管引流封层:准备好长度0.8至1m,直径1.5cm橡胶管数条,长度1m,直径4cm橡胶管1条;在槽内放入小号胶管,视槽内出水点数量,如2个出水点,放入2根小胶管,以此类推,最多不超过4条,将胶管一头对准渗水点;再将大号胶管放入槽内;泡花碱与水按配比勾兑成化学液体,根据水泥标号掺入想对应的液体进行搅拌,拌合均匀后,采用人工踩实、揉搓,进行充分融合,加以密实,直至封层料呈暗黑色凝胶状后使用(俗称:钢性胶泥);封层:从出水点开始,将调配好的封层料覆盖在槽内胶皮管上,填充厚度至路面以下5~6cm为宜,填充长度离胶管外露端头15cm,待凝固5min后,封层料稳定时将胶皮管抽出,留10cm在封层料内,使引流槽底部形成流水空洞即可,如此反复,直至封堵到排水沟,并确保空洞内水流可顺利排入排水沟。封层完毕须1小时后待强度达标后,方可继续下步施工;

3.3封层面防水处理{环氧树脂、丙酮(C3H6O)或乙二醇(HOCH2)2、酚醛胺(T-31)}

按配比将三种化合物搅拌均匀,用毛刷将其均匀涂刷在整条槽内,厚度为1cm,以防止封层料开裂、破损时水流上涌的现象;8小时后,待封层面防水料凝固,才可摊铺面层料;

3.4沥青面层(沥青砼、环氧树脂、稀释剂)

用沥青砼将盲沟填充并压实后,再将环氧树脂均匀的涂刷在沥青层上,宽度以超出盲沟边各2cm为宜,待环氧树脂完全凝固后,方可开放交通;

4治水效果和经验总结

通过第二阶段隧道路面渗水的治理,QC质量管理小组对新工艺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4.1操作简单实用,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养护作业人员在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

4.2通过二年多的观测,原渗水路面已不再有渗水,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4.3原方案费用成本偏高,新工艺可将成本费用降低45%。

参考文献: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6)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93

1 前言

本文以平原地区填方路基为依托对临排系统的施工以及改建进行讨论,项目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较低,地下水位较高,降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在之间。在盛夏6-8月份常有中雨大雨甚至暴雨情况出现,并且多数地区雨后常有大面积积水,排水较为困难。

本文在第一部分研究临时排水系统的建立,主要为临时排水沟的设计原理及简单的施工工序,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由于排水方向需求发生变化引起的排水线路改建问题,文中研究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雨后排水困难,以及盲目改建引起建成排水系统不规范等问题。

2 临时排水系统设计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系统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线外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1]。

临时排水系统建立不完备,会出现如下情况:

(1)路基基底及排水路线积水。

(2)小构洞口积水。

(3)路基基底欠宽或超宽。

平原多雨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时临时排水路线不通畅,每次雨后、小构挖基施工过程中、桥梁钻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难以排出,就要反桶才呕械及人工进行排水路线疏导。而且整体排水路线无规划就会出现能往哪排往哪排、就近排、往农田排、往民用潜水渠排等错误的排水方向,导致水系瘫痪,民事纠纷多,尤其路基在路基填筑到一定高度时再反复调机械去排水徒增排水成本。

2.1 排水线路标高对路基宽度的影响

路基填筑时往往以施工红线宽度作为依据进行填筑,缺少经验的施工员只考虑宽度而忽略标高是否达到基底设计值。所以当天然地面高程与基底设计高程有出入时,填筑宽度同时受到影响。所以临时排水路线的确立对下一步路基填筑施工,以及后期附属施工(如边坡,水沟,隔离网)施工影响至重,如图2-1为排水沟标高影响路基宽度示意图。

图中1、2两条虚线代表路基基底实际标高,分别高于或低于设计标高,如果基于实地标高进行边沟施工就会导致红线相对于边沟欠宽或超宽;如果按照设计图纸的标高准尺寸进行施工,则现场需外运或回填大量土。尤其在附属施工时路基已经基本填筑成型,再进行外运或回填土都会比施工前期麻烦,如果二期正在施工也会对路面结构层造成一定污染。所以在设计临排水沟时应综合考虑,将后期施工成本降到最低。

2.2 临时排水沟设计原则

临时排水沟排设计拟采用如下原则:

(1)以小构与桥头/尾为结点,进行分段落排水。

(2)以永久性排水沟设计高程为高程依据,设计排水流向为流向依据。

(3)临时排水沟横断面与永久性排水沟横断面挖方填方土量尽量保证均衡。

2.3 横断面设计

如图2-2,为永久T型边沟设计尺寸,为节约开挖时间成本,将临排水沟形状拟定为矩形水沟,给出两种尺寸换算。同时计算每延米土量。图中,换算沟型1、换算沟型2为方便临时排水沟的施工而做出一定的尺寸调整,其数据并不唯一,可根据现场实地情况做出选择。下面将对换算数据进行验算:

标准T型排水沟每延米土方量:

根据土量均衡原则,

换算沟型1:

则该沟型的换算开挖深度为:;

换算沟型2:

同理该沟型换算开挖深度为。

两种换算沟型均保证了1米边坡平台及隔离栅平台宽度,并考虑后期小型挖机施工工作面宽度。对于其他尺寸的边沟,施工前期施工员应做好尺寸的换算,避免在边沟施工时材料反复倒运。

2.4 临时排水沟简易施工工序

(1)测量人员对图中矩形水沟开挖内边线放样,偏距为路基基底边坡坡脚设计偏距+1(边坡平台宽度),并标定高程

(2)根据图纸设计进行标高复核,并确定放样点位的实际填挖高度。

(3)沿各放样点撒白灰线,并组织挖掘机开挖,开挖过程中应有施工员专门复核各点尺寸,以免带来不必要返工。

小结:临时排水沟的施工并非只是完成矩形沟的开挖,而是对路基基底设计坡脚外4.2米(按例图尺寸)范围内进行整体修整,目的不仅是为了排水,同时应该保证后期T型边沟施工时土量平衡,避免场内土多次运输。考虑到路基施工过程中边坡滚落石子,废土块.及流水对临时排水沟的冲刷,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开挖深度的计算值进行适当调整,施工过程中不必吹毛求疵,大致控制尺寸,使得雨后水能够及时排出即可。临时排水沟应快速完成否则影响后续的路基填筑施工进度。

3 排水线路改建

3.1 标高调整及偏距修正

在某些项目从图纸设计完成到进场施工时间间隔较长,未完全考虑某地区具体地形变化,或者对常水位调查不够精准,或在施工后期由于结合当地水利改建原自然排水系统废弃或迁移[2]。在标高及位置上常会出现设计标排水系统与自然水系结合存在矛盾的情况,如上文2.1节叙述,在做出标高调整的同时,也应对偏距进行修正:

图3-1中当水沟设计标高提升高度时,宽度随其变化而变化并与坡率有关。为保证边坡平台宽度的标准化,应该对当前位置的偏距进行修正。

下面针对几种特殊情况讨论相应的标高调整及偏距修正。为方便读者快速理解叙述内容现定义下列名词:

设计进水口标高:即图纸设计某单向排水段落标高最高的点

设计出水口标高:即图纸设计某单向排水段落标高最低的点

进水口常水位标高:水流入线路时水位的一般标高

出水口常水位标高:线外沟渠常水位的一般标高

分散型排水:某一节段(小构、桥头为节点)排水向两侧分散

汇聚型排水:某一节段(小构、桥头为节点)排水向中间汇聚

(1)出水口常水位标高≥设计出水口标高。若某段落排水沟出水口低于常水位标高则该段排水沟将有一部分或整体长期浸泡在水中,大大影响排水功能,因此现场施工前在测量好出水口常水位时,应针对此情况对设计出水口标高进行调整,并修正偏距。

如图3-2,3-3,为设计出水口标高低于设计常水位的情况,分别为水沟长期整体或部分受水浸泡。虚线部分为调整后位置及坡度,为设计出水口标高提升值,调整后应根值及整后坡度b%确定线性变化的每个值。

此时,偏距修正值: (计算原理参照图3-1)

注:如果变化不大,为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选择该段标高最小提升值进行偏距修正。

(2)设计出水口标高≥原地表标高。若某段落排水沟出水口标高高于地表标高,虽然不影响其排水效果,但该段水沟在施工时就需要大量回填土,而且建成后显得特别突兀且与环境不协调,薄弱的外壁经过长期雨水冲刷,外侧土逐渐流失,影响其耐久性。因此施工时也应该针对此情况进行标高调整及偏距修正,如图3-4。

计算方法同上,可得出偏距修正值为:

注:如果下调高度过大,可能会出现偏距大于红线宽度,出现超线的情况,因此现场施工前应仔细测算确保偏距合理。

(3)取消原线外排水系统的情况。当线外排水系统:沟渠,拱涵等因当地水利改建等原因永久性丧失排水功能,需要取消时,则会出现如下情况:

a汇聚型排水改单向排水,如图3-5原排水路线设计进水口2改为调整后的出水口,原设计出水口功能丧失改为正常排水线路,其标高提升高度为整段落最大提升值。此种情况可视为2.1中的特种形式所以,此时偏距修正值仍为:

b分散型排水改单向排水。如图3-6原排水路线设计出口1改为调整后的进水口,原设计进水口功能丧失改为正常排水线路,其标高降低高度为整段落最大下降值。此种情况可视为2.2中的特种形式,此时偏距修正值仍为

注:以上两种情况为路基横向排水系统构造物(拱涵,管涵等)取消的特殊情况,对于设计进水口1,设计进水沟2,设计出水口1,设计出水口2,标高均联系相邻排水系统,所以在以上四点标高调整时应仔细测算其对应值,确保水能顺利流出,避免出现线路内积水的情况。

3.2 极限情况下排水线路改建

施工中偶尔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进水口标高不可变化时,但出水口常水位较高,排水线路相对较长,如直接提高设计出水口后的坡度不足以使排水线路排水能力达到规范要求时,但仍需解决排水问题,避免排水线路被水浸泡可采取如图3-7方法解决。

按图种情况,原排水线路仍有一部分在常水位以下,但前提限定条件设计出水口标高不可变化,可将线路调整为类“阶梯”状,每段梯度保持一定的原设计排水坡度,每段台阶可设为0坡度,或者较小的排水坡度,既能保证进水口的流水压力,又能保证出水口仍有一定的泄水能力,并且高于常水位。

小结:前文3.1总结四种改建情况适用于大多数排水系统的改建,其他复杂情况多为以上四种情况的叠加或者值变化导致的特殊情况,只要掌握偏距随标高变化的基本原理,以及保证线内排水设计标高高于线外常水位标高就能改建出合理的协调的排水系统[3]。3.2情况为保证进水口压力和出水口泄水能力的极限情况,在工程中很少遇到,一般为连续改建时导致进水口标高不可调整情况。

4 结语

文中总结的几种情况均为作者本人在高速公路现场排水附属施工时常遇见的情况,有些问题在施工前已经规避,但是有些缺少经验的施工员在施工前期只追求施工进度,缺少全面考虑,把很多能顺带解决的问题搁置,徒增后期施工难度。机械费用、人工费用成本往往是前期施工的2-3倍甚至更高。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同样的清单价格,利润多体现在企业内部标准化的施工管理,能否将分部工程的衔接规划好,分项工程的细节考虑到位,安排合理,在细枝末节上追求标准化,往往是考察一个团队综合实力强弱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D651.1文献标识码: A

1 项目概要

乌林镇位于洪湖市区东北部。乌林镇国土面积1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616亩。镇辖29个行政村。乌林镇耕地面积48616亩,总人口52014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152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161元。

1.1 项目范围

整个项目区涉及乌林镇的吴王庙、莒头村、青山、松林、牛埠头和黄蓬山等6个村。

项目区总面积为1469.42公顷,动工面积1333.33公顷,不动工面积136.09公顷。该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3.4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01%。

此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改善项目区内灌溉不力,交通不畅,土地产出低下的问题。

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1年,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底。

2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1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2.1.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八宝片将部分旱地改为水田,需平整田块共99.45公顷,平整土方为186731方。

2.1.2 灌溉与排水工程

1、沟渠

(1)清淤沟渠设计

项目区所属平原湖区,现在支斗农沟淤积情况严重。项目片区清淤沟的平均清淤挖深约为0.4-2.0m。根据实地调查及测量情况,清淤沟渠16条,长度为18200米,清淤方量为13.68万方。

(2)灌溉工程

项目区内在充分利用现有泵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地势以及集中灌水的要求,本次规划项目区共规划泵站46座,水源为项目区内支沟渠。

项目区规划的输水工程主要为斗渠和农渠以及灌排渠,斗渠和农渠尽量按垂直的形式布置。

项目区规划新建斗渠4024.5m,规划修复斗渠11179.9m,新建农渠3277.2m,修复农渠7909.6m。

(5)排水工程

项目区规划的排水沟为斗沟及农沟,并使之与区内排水干支沟相衔接。主要采取灌排相间、灌排相邻两种方式,单向灌溉,单向排水;当然,部分沟渠也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起到灌溉和排水的双重功能。

项目区规划斗沟7286.13m,规划农沟10920.68m。

规划灌排渠道773.81m。

(6)水工建筑物

本次规划的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下田埠、分水口、大闸等。

1)项目区内规划节制闸、分水闸。

2)下田埠是为方便大型农机下田时设计在沟渠之上的辅建筑物。

3)分水口主要是为方便农民将渠道中的水灌溉到农田之中。

具体工程量见表4-11、4-12。

表4-11 大闸、渡槽工程量统计表

4-12 涵管工程量统计

2.1.3 田间道路工程

1、田间道、生产路

根据项目区内外现有的道路交通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主干道的基础上,规划的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田间道和生产路同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系,其布局要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既要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又要为机械化创造条件,应与田、林、沟、渠结合布局。

项目区道路工程情况见表4-13:

表4-13田间道路工程分布表

2、农桥

项目区内农桥分为机耕桥和人行桥两种。其中机耕桥主要布置在田间道跨原有大沟处,根据沟的宽度以及过水断面,设计跨度分为三种:10米跨、8米跨、6米跨。项目区桥梁工程情况见表4-14.

表4-14桥梁工程量统计表

2.1.4 村庄整治工程

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对项目区内新农村建设试点公共设施进行配套,工作内容包括建设排水工程网、完善水泥道路等方面的内容。新农村整治工程情况见表4-16。

表4-16村庄整治工程统计表

3投资概算

项目区估算总投资3000.02万元。全部申请省级投资。

其中:1.工程施工费2470.26万元,占总投资的82.34%。

2.设备购置费109万元,占总投资3.64%。

3.其它费用333.24万元,占总投资的11.11%。

4.不可预见费87.38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4效益评价

洪湖市乌林镇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将明显提高其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增加耕地面积,加大技术措施增产率,改善耕地质量,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资产营运创造良好条件,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将对项目区原有的农田防护林网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项目完成后,可提高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单产、总产、产值和利润,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本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的各类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本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的各类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项目实施后改良原有耕地931.81公顷,水稻单产将从400公斤/亩增加到450公斤/亩,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1元;油菜单产将从140公斤/亩增加到165公斤/亩,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5元。改良耕地每年可多获利润223.6万元。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根据上面的计算,整理后每年净收益249.42万元,投入产出率为8.3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2.3年,约为13年。

综上所述,可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整理的目标。

5结论与建议

5.1可行性研究结论

经过对洪湖市乌林镇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区可行性的研究,结论如下:

1.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13.47公顷,对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根据项目区内土地适宜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土地,可使项目区农民增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项目区通过运用高新农业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可提高项目区农业的产出率。

4.项目设计比较科学,可操作性强。项目区通过农业生物、科技、工程等措施的综合运作,复垦整理土地的措施合理。同时,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可使项目区内的环境有较大改善。

5.本项目采用严密的管理措施,为项目按标准如期建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

结论:本项目符合土地整理要求,综合效益非常明显,完全可以进行投资实施。

5.2问题与建议

5.2.1问题

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与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相适应的问题,以及土地整理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工程实施管理的问题。

5.2.2建议

1.该项目除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招标施工队伍外,重点还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2.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市土地整理中心设置专户、管理整理专项资金,领导专班加强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和审计。

3.及时总结经验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开展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8)

一、项目背景

郑州市上街区杨汜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位于上街区西南,主要涉及峡窝镇大坡顶、观沟村、方顶村、冯沟村、魏岗村等5个行政村,共计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83人,劳力2758人,人口密度约674人/km2。流域土地总面积9.4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3km2,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83.9%,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250t/km2?a。

该流域属典型的丘陵区,地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搞好本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对项目区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土流失情况

流域内总土地面积为947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3hm2,轻度流失98.74hm2,占流失面积的18.2%;中度流失325.68m2,占流失面积的59.9%,强度流失118.97hm2,占流失面积的21.9%;土壤侵蚀模数为4250t/ km2?a。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中面蚀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存在沟蚀。

杨汜河小流域属汜水河水系,是丘陵沟壑区,流域内沟壑纵横,区内以黄土高原小

规模地貌为主,既有河流下切,又有局部隆起,整体沿河道分布,夏季降水集中,径流对地表产生冲刷,尤其是坡陡区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项目区自然状况对水土保持不利,属于较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类型。同时,项目区内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一定程度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的稳定,加剧了水土流失,迫切需求治理水土流失。

三、建设目标

(一)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本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6hm2,治理程度达到100%,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并积极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区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利水保工程安全度汛。

(三)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比例,流域内的疏林地通过疏林补植或封禁治理,全部成为有林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5%。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经果林,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使项目区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出30%以上。。

四、工程总体布置

本次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充分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和水土流失现状,统筹布局,科学规划,采取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拦蓄和引排并重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总体布局如下:

1、对于塬、梁的边坡以及沟道等强度水土流失区,本次通过修建沟头防护、谷坊、岸坡防护、排水沟等常规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同时结合水窖、塘堰等拦蓄工程进一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拦蓄水面,发展灌溉,同时减少水土流失。

2、对于现有疏林地、陡坡等水土流失区,本次则主要通过种植水保林、种植经果林等林草措施改善立地质量,建立稳定的生态林系,同时对现有自然林地和部分疏林地进行封育治理,对部分耕地进行退耕还林。

五、措施设计

(一)沟头防护及谷坊工程

(1)沟头防护

沟头防护工程主要是有效地控制坡面径流进入沟道,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割切破坏。沟头防护工程的防御标准是1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本次采取蓄水型沟头防护形式,在沟头以上3~5m处,沟头防护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埂高0.5m(根据来水量具体确定),顶宽0. 5m,内外坡比各约1:1。

(2)谷坊工程

谷坊工程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支、毛沟内,控制沟壑侵蚀。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为1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选取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修建。

谷坊工程的形式可结合当地材料,本次设计采取土谷坊,谷坊高度为2m,迎水坡比为1:1.3,背水坡比为1:1.2。

(二)小型拦蓄引排水工程

1、水窖

本次规划区共建设水窖工程12处,每200m长道路设一处,现状道路宽度3m,平均每处集雨场集流面积600m2。按照拦蓄5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量进行设计。每座水窖设计容积为30m3,水窖为圆柱型平底砼结构,加封钢筋砼顶盖。

2、排水沟工程

坡面水土流失主要是受塬顶径流的影响,在塬顶经济林周围修建排水沟,与坡面排水沟相结合,使水流进入沟壑,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塬顶排水沟可结合沟头防护工程布置,在沟头以上3~5m处。

(三)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设计

确立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以适生的乡土树种为主,并引进和推广外地的优良树种。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条件,选择生物生态特性与其地形、土壤、水分相适应的乔、灌木树种。造林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林的郁闭及林木的生长与分化,造林密度的确定是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为依据。

(四)封育治理措施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9)

1 工程概况

连井管线沿沟渠走向,沟渠内水深约2m,部分沟渠有内衬。连井管线沟槽距水渠的距离约为10~15m,当地土质基本为粘性土,土的渗透系数较低,根据上述情况,此次连井管线沟槽土方开挖中,初步确定采用明沟排水,对于特殊地段(如遇砂土、粉砂等),渗水严重时,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2 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是现场最普遍应用的一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有施工方便、设备简单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工程中由于沟槽较浅,采用普通明沟和集水井排水。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在开挖沟槽靠近水渠的一侧,设置排水边沟,每隔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流于集水井内,用水泵将水排出基坑外。

(2)排水边坡纵向坡度随连井管线坡度设置,沟宽0.5m,沟深0.4m,集水井的截面0.8m×0.8m,深度低于排水边沟lm。

(3)现场设6台水泵(2台备用),周转使用,管径100mm,将水排至旁边的水渠内。

3 轻型井点降水

当沟槽内排水量大,明沟排水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本项目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拟降低地下水位3~6m。

3.1 施工流程

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位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3.2 轻型井点系统(见图1)

主要设备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1)沟槽开挖深度在-2.00m左右,降水深度为-3.00m,深度超过2.00m的,降水井点管相应加长。

l~井点管;2一滤管;3一弯管接头;4一集水总管;5一水泵;6一沟槽;7一原有地下水位线;8一降低后地下水位线

图l轻型井点系统示意图

(2)井点管选用直径50mm的UPVC管,长度3.5~4m,井点管下端2.0m范围内,管壁上呈梅花形钻直径15mm的孔,孔距为25mm,管壁外包滤网2层,外面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l0铅丝绑扎一道,防止泥砂进入。井点管上端用弯管接头与总管相连。

(3)连接管选用直径50mm的UPVC管,每个连接管均宜装设阀门,以便检修井点。集水总管采用直径100mm的UPVC管,每隔1.6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

(4)抽水设备:现场共备真空泵两台,离心泵4台(2台备用),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管径100mm,抽出的水排至水渠内。

(5)水枪:50mm×5mm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l6mm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6)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7)高压水泵:100TSW-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

3.3 操作工艺

3.3.1 井点布置

当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深不超过5m时,采用单排线状井点,本工程中井点设置在靠近水渠的一侧。

井点管距沟槽壁1.5m,间距设为1.6m,入土深度比所挖沟槽底深1m左右。为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集水总管标高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

轻型井点布设长度按35m一段考虑,设置2段,总长70m,在需降水的部位按顺序向前移动,周转使用,满足管道安装需要并及时回填。

3.3.2 井点管埋设

根据管线走向,确定井点位置,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于排泄多余水。

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0.4~0.8MPa,采用水枪高压水流冲击成孔,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350mm,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填充砂石。井点管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井点管滤水管部分埋入含水层内。井孔冲击成型后,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拉起井点管插入,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填灌砂石滤层时应注意:①砂石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②滤管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在60~l00mm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填砂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③滤砂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超过滤管顶以上1m,一般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④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0~1.5m用粘土封口压实,防止漏气而降低降水效果。

3.3.3 集水总管及连接管安装

沿井点管线外侧,通过连接管使井点管和集水总管相连,要保证管路严密,无漏气现象。

3.3.4 检查管路

在正式运转抽水之前先进行试抽,以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在水泵进水管上安装真空表一块,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安装压力表一块。试抽时,随时检查整个管网的真空度及抽水设备的运转情况,当真空度达到550mmHg(73.33kPa),可进行正式投入抽水。

3.3.5 井点管使用

井点管运行后要连续工作,现场备双电源以防断电(或备用一台发电机),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较混,或清后又混等要及时纠正。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等简便方法检查井点管是否淤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管线运行良好,才能满足连井管线施工要求。

3.4 质量标准

(1)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3)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73.33kPa,压力应保持在0.16MPa。

3.5 成品保护

(1)井点成孔后,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加盖盖板,防止物件掉人井孔内堵孔。

(2)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3)井点使用要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3.6 安全措施

(1)冲孔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落成人员伤害死或设备损坏。

(2)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

(3)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严格接地、接零和安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4 沟槽支护

施工中为保证沟槽边坡稳定,不发生坍塌,在降水的同时,要对边坡进行支护。

(1)边坡支护采用竹跳板与48×3.5mm钢管固定绑扎,支护在靠近水渠的一侧,上部钉木桩锚固,下部用木方水平支撑。

(2)边坡渗水可由竹跳板缝隙渗出,而保证土方不坍塌,支护长度按200mm考虑,针对易发生危险部位周转使用。

(3)对井室、管接头部位设长期支护,对渗水严重部位,在井室、接头预留处打防护桩,采用l50mm圆木防护,待井室、接头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

(4)管线安装完毕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

5 结束语

通过采用明沟排水和轻型井点配合施工,使水位降到沟槽底部500mm以下,保证了连井管线的顺利施工。实践证明,轻型井点降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降水方法,有效降低了土方施工难度,保证了工程施工安全。在今后的施工中,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10)

前言

在常规电厂和核电厂取排水管沟进行设计时,很多情况业主会考虑节省投资不采用钢管而采用混凝土管沟。由于取排水管沟从循环水泵房经汽机房、虹吸井一直连通至排水口,将主厂房两侧分隔,并且取排水管沟一般在地面以下的埋设很深,管径较大,百万机组的取排水管内径在3米以上,施工过晚不利于施工总平面布置,所以一般考虑在主厂房土建开工前完成取排水管沟的施工并回填。但是由于主设备采购、提资及总体、初步设计滞后等因素影响,管沟的设计图纸往往不能在理想时间出图,导致管沟施工与主厂房施工产生交叉影响,这时如何缩短取排水管沟的绝对施工时间成为电厂业主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加快混凝土管沟施工进度的一些方法进行探讨。

1.电厂取排水混凝土管沟施工工艺流程

取排水混凝土管沟根据结构形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内部为圆孔,一种内部为方孔。这两种类型的混凝土管沟施工工艺基本相同,只是内部为圆孔的管沟施工难度较大,占用工期也较长。内部为圆孔的混凝土管道一般用于取水管道,内部为方孔的混凝土管道一般用于排水管道,取水管道需要进行水压试验,排水管道一般不进行水压试验。

取排水混凝土管沟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定位放线基层找平垫层施工隔离层施工底板钢筋底板模板底板混凝土墙体内模板墙体钢筋外墙体、顶板模板墙体、顶板混凝土管道内壁混凝土涂层施工。

2.混凝土管沟施工方法介绍

混凝土管沟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有连续施工方法、普通跳仓施工方法、跳仓加流水施工方法等,下面介绍其实施过程及各自特点。

2.1连续施工方法

在工期较为宽裕的情况下,混凝土管沟可采用连续施工的方法,即从管沟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施工,施工完成一段后,接着施工相邻段,直至全部施工完成。例1:某电厂取水混凝土管沟按照设计伸缩缝可划分为12个施工段,若采用普通施工方法从一端施工到另一端,只需一个个班组,平均每段施工工期为1个月,完成全部管沟施工需要12个月工期。

这种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简单,施工作业面较大,但投入的人力受到限制,相对工期较长,一般在工期宽裕情况下采用。

2.2普通跳仓施工方法

普通跳仓施工方法是指采取跳跃式的方法施工混凝土管沟。采用普通跳仓施工方法投入的班组一般不考虑具体工种,不对工艺过程进行细化,只考虑一个班组能够进行一个完整施工段的施工。跳仓施工可以根据工期需要设置投入的施工班组,工期较短时投入较多班组,工期较长时投入较少班组。例1中12段管沟的施工若投入2个班组,可以按照1、3,5、7,9、11,2、4,6、8,10、12分6个批次进行施工,工期为6个月;若投入3个班组,可以按照1、3、5,7、9、11,2、4、6,8、10、12分4个批次进行施工,工期为4个月;若投入4个班组,工期可减到3个月。

跳仓施工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投入施工班组,进行工期压缩的潜力很大,在没条件延长施工工期的条件下采用跳仓施工并增设施工班组的方法很有效。

2.3跳仓加流水施工方法

跳仓加流水施工方法需考虑工艺过程各种专业的施工时间,在跳仓施工的基础上进行流水施工安排。根据混凝土管沟施工工艺,混凝土管沟主体结构施工可分解为底板、下部导墙和顶板、上部导墙两部分(有些管沟施工分三次施工完成,本文以两次施工到顶的工艺进行分析)。底板、下部导墙和顶板、上部导墙施工又分别由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3个工艺过程组成。在配备班组时,需根据专业配置专业工作队,根据专业施工工期的长短来确定专业工作队的数量。例2:某厂A班组施工混凝土排水管1个施工段工期组成如表1,因钢筋绑扎工序的工期最长,A班组下应配置2个钢筋绑扎工作队,以利于流水作业的均衡性。

跳仓加流水施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各项资源,各专业施工队在施工段上能连续作业,减少部分专业工作队窝工情况,在投入班组一定的情况下可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进度。

3.几种混凝土管沟施工方法对工期的影响比较

连续施工方法施工工期最长,一般在工期要求不怎么紧张,有充足的施工时间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但对于工期较短的情况则不大适用,这里着重对普通跳仓施工和跳仓加流水两中施工方法进行比较。

以例2中A班组为例,分别采用普通跳仓施工和跳仓加流水施工两种方法进行两个不相邻施工段施工,计算并对比所需工期。

1)普通跳仓施工

因普通跳仓施工只考虑A班组能够完整施工一个施工段的内容,不考虑工艺流程中的专业区别,所需工期为两段施工工期的叠加。

所需工期为:(8+4+4+8+4+4)*2=64天

2)跳仓加流水施工

A班组下配置2个钢筋队,1个模板队,1个混凝土浇筑养护队,其流水施工计划图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采用跳仓加流水施工方法所需工期为36天。

通过工期比较可知,本例中采用跳仓加流水施工方法比普通跳仓方法节省了28天工期。

4.总结

排水沟施工总结篇(11)

1.工程概况 田坝岭隧道进口位于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王家村,出口位于灵川县灵田乡大汀村,隧道起止里程DK426+085~DK432+555,全长6470m。我项目部承担进口DK426+085~DK429+320段3155m的施工任务,进口段设计III级围岩1790m,占管段总长的56.7%,IV级围岩810m,占管段总长的25.7%,V级围岩535m,占管段总长的16.9%,洞口段20m。隧道进口段围岩地质主要有页岩、硅质岩、灰岩;泥盆系中统信都组砂岩、泥质砂岩夹页岩等。隧道进口段DK426+085~DK426+370为可溶岩,岩溶水和溶洞发育,DK426+330~DK426+400段为王家庄断层破碎带,围岩破碎,地质差,地下水发育。

2. 防排水设计

田坝岭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堵、截、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排水畅通,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2.1隧道防水

隧道防水采取初期支护防水与衬砌结构防水相结合的方式,以防水层、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注浆防水。具体措施如下:

2.2隧道排水

隧道的排水采取设置排水沟加中心水沟,衬砌背后设置环向、纵向盲沟,将衬砌外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经侧沟汇集和沉淀后再由侧沟和中心水沟排出洞外。

2.3隧道堵水

隧道堵水措施有: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堵水、衬砌混凝土堵水、水量较大时采取注浆堵水,注浆即可以堵水又可以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

2.4隧道截水

根据隧道进口地质水文情况.为截住洞顶仰坡外地表水,使仰坡不受冲刷,在隧道顶部距洞口35m处设置了截水沟,雨季时可将山上地表径流引向天然河道;截水沟为M10浆砌片石.并且在基础底部铺筑土工布和防水板,以防渗漏。严禁洞外水流向隧道内。在隧遭口处,将洞内的水引入隧道外的天然河道,使隧道内、外的防排水形成完整体系。 

3.防排水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初期支护通过引水导管的引导及喷射混凝土的堵截作用形成永久性地下水排水设施。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围岩的大部分地下水通过排水设施排出洞外,喷混凝土后混凝土表面渗水现象很少,起到了防水作用。初期支护后衬砌混凝土浇注前防水层和施工缝防水成为隧道防水及其重要的环节,无论隧道涌渗水大小,现在隧道设计施工中都要施工防水层及施工缝防水。本文根据田坝岭隧道防水设计将重点介绍防水板、施工缝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以及防水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3.1防水板的安装及施工注意事项

3.1.1防水板的材质及安装要求

田坝岭隧道防水层采用EVA防水板加无纺土工布。铺设防水板前首先将铺设无纺土工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用专用射钉将无纺土工布固定到喷射混凝土上,热熔衬垫与射钉按梅花型布置。拱部间距0.5~0.8m,边墙0.8~1.0m。防水板厚度为1.5mm,采用双缝热熔焊接方式。单条焊缝宽度不小于15mm。并采用充气法检测。压力为0.25Mpa,保持压力不少于15min,允许压力下降不超过10%.如发现破损部位应及时进行补焊,补丁为圆角采取满焊,并进行漏气检测。

3.1.2防水板施工注意事项

    a.防水板铺设前应对基面进行检查,基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燥,无尖锐物。当有铁管、钢筋等凸出物存在,应从跟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浆覆盖处理。并且在初期支护稳定后进行防水板铺设。

b.绑扎钢筋和安装模板及台车时,应防止碰撞和刮破防水板;挡头板的支撑在接触到防水板处必须加设橡皮垫层;

   c.浇注混凝土时,应防止碰击防水板,二次衬砌中埋设的管料与防水板间距不少于5cm,以防止破损防水板,浇注时应有专人观察,发现损伤应立即修补;

d.安装孔位要严格控制方向和排列距离,避免安装时搭接困难。

e.合理确定防水板的松紧程度,留出一定的富余量,防止在灌注混凝土时拱顶的防水板绷紧,造成混凝土封顶厚度不够或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压力破坏防水板;相临两幅防水板的吊挂松紧度要一致便于焊接;

3.1.3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办法:

    a.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若发现防水板铺设绷得过紧,为避免破裂,可根据范围大小,将该处塑料防水板破开,另裁一块防水板破口内使其紧贴岩壁,然后再将新旧两块防水板焊接成整体;

    b.大面积漏水或有股水的地段必须先用油布、薄膜、塑料布等材料,将水引离施工工作面,待防水板铺设到适当位置时,再行拆除,引水顺防水板后流下。

3.2施工缝止水带的施工与施工注意事项

初期支护及防水板铺设后对隧道放排水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模筑二衬混凝土时预留的施工缝对隧道的放排水有极大影响。因此,做好隧道施工缝防水对整个隧道的放排水系统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田坝岭隧道纵向施工缝采用外帖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横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

3.2.1止水带施工与质量控制 

3.2.1.1止水带施工要求

a.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缝的中心线重合

b.止水带应妥善固定,宜采用专用的钢筋套或偏钢固定。

c.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d.止水带在转角处宜采用直角专用配件,并应做成圆弧形,转角半径不小于200mm。3.2.1.2止水带质量控制

a. 止水带的敷设应牢固:横平竖直、弧线圆顺、表面平齐、无扭曲。

b.在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前,可用钢丝刷将上层混凝土刷毛,或在衬砌混凝土浇注完后4h-12h内,用高压水将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并检查止水带接头是否完好,止水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是否刺破,止水带是否发生偏移,如发现有割伤、破裂、接头松动及偏移现象,应及时修补和处理,以保证止水带防水功能。加强震捣,排除止水带两侧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结合。c.检查是否有固定止水带和防止偏移的辅助设施、止水带长度尽量减少接头。如需搭接,其搭接长度≥15cm。止水带接头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止水带是否割伤破裂、止水带是否有卡环固定并伸入两端混凝土内等如存在问题时,应立即进行修补。 

3.3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

 衬砌混凝土起到堵水作用,也称为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注是整个隧道放水系统的最后一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混凝土拌和时要按配合比严格计算。

每模衬砌的浇筑工作应从距离混凝土泵的最远处开始,这样有利于连续作业。

灌注时左、右侧应分层平衡施工,每灌一层,应用振捣器捣固密实。 防水混凝土施工,每组尽可能一次灌筑完成。

施工中预留的施工缝要留有凹槽和安装止水带,为了使接缝紧密结合,灌筑前均将接缝表面凿毛,清理杂质,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再铺上厚20~55mm厚的同配比水泥砂浆。

防水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插入式振捣器插入间距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5倍,避免欠振、漏振和过振现象,施工缝和预埋部位尤需注意振捣密实,要防止振捣器触及模板、止水带及预埋件。

如果防水混凝土浇注过后出现渗漏,则对其进行结构注浆堵水。

3.4盲沟的设计与施工

田坝岭隧道的排水系统采取设置排水沟加中心水沟,衬砌背后设置环向、纵向盲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本文主要介绍盲沟的施工设计及设计注意事项:

3.4.1盲沟设计

初级支护浇注完毕,对其基面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盲沟施作,、按设计要求在拱部和边墙环向盲沟采用Φ50mm单壁打孔波纹管,根据渗漏水量的多少纵向盲沟采用Φ80mm、Φ100mm、Φ120mm等直径单壁打孔波纹管。并用塑料锚固螺栓绑牢。

3.4.2盲沟施工

a.挂设前,先测量长度,修整基面。若砼喷面不光滑或有凸出的铁线、钢管架,应进行整修处理。

b.安装时应保证波纹管管与岩面密贴、固定牢。波纹管外包裹无纺土工布。

c.拱部施工时将波纹管管预留到边墙下,端部用无纺布包裹,防止进水泥浆,便于边墙施工时接长。边墙盲沟施工完毕后将其两端直接弯入侧沟。

总结 目前,从田坝岭隧道已经施工完毕的里程段内。隧道内防排水效果良好未出现漏水及渗水情况。总结其施工经验即为:要做好隧道防排水,必须对隧道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从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初期支护、防水板铺设、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排水设施等每一道工序抓起。排除一切质量隐患确保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都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使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1]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中铁二院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贵阳至贺州段隧道防排水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