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管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8-25 04:33:59

财务管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高等教育强调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善于思考分析、探索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较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素质的提升。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旨在采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潜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问题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树立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实际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创建问题情境,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潜能,调动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资源上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拥有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等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评价标准上进行多维度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研究方法及工作成果等多个角度,形成综合评价,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积累了知识又发展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财务管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

社会的发展日薪月异,科技发展速度更是迅猛。这就需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具备当前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正好契合,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从而在将来能够不断创新,主动学习新的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契合当今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条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时间的统一,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便课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进一步分析问题,内化知识,实现积累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1.课前线上学习。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随时学习。因此,通过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课程的预习。这种方式同较传统的预习方式比较,既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同时可以将资源整合为学生感兴趣的预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预习变为主动预习,逐渐养成学习习惯,提高自己主动求知的能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逐步形成。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提供短、小、精、悍的视频,呈现情境,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讨论问题、头脑风暴;在知识拓展等方面完成先行的预习。①以思维导图为框架,预习教学资源平台的每个知识点。利用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将财务管理课程思维导图置于学习内容前,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找到学习路径,同时,知识导图把相关知识进行关联,避免知识零碎,不能融会贯通,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学平台资源的每个知识点的资源包括微课视频、PPT+音频、企业专家讲座、案例、相关知识内容的归类等,借助教学资源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在每个教学内容后,及时给开放性的案例。在微课视频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相互探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探索,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如在讲授“放弃现金折扣资金成本”知识点时,教师将“放弃现金折扣资金成本”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同时将与“放弃现金折扣资金成本”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课件、案例等上传至学习平台。由于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案例分析出放弃折扣还是享有折扣,不是单纯的计算公式使用,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课前根据教师上传教学平台的资源进行预习,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平台微视频学习,并加以探索解决问题。这样,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课上进行内化。由于课前预习,留给课堂更多的时间便于讨论交流。课堂不再是老师的满堂灌,而是同学之间的讨论,同学和老师对问题的探讨、交流,老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偏离的思路,从而纠正,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同学之间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会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不断产生思维火花,更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自己完成了知识的初步梳理,通过探讨,完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存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老师在课堂指导和讨论交流,进行解决和深化。同时,学生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完善、细化个人能够完成的学习计划,教学资源平台记录了个人在微课平台中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便于自己和同学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情况,对自己之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然后在将来进行不断完善、提升。②探讨问题,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微视频学习后,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完成任务。学生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可以在教学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探讨,学生相互探讨的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会产生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脑风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给股东发放股票股利”知识点为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进行利润分配政策选择时,发放股票股利同回购股票归还大股东部分投资,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中涉及股东利益等问题比较分析,所有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熟悉掌握利润分配政策的原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分配政策背后的目的和策略以及自己作为投资者针对这种现象应采取的策略。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③知识拓展。为避免学生只限于教科书知识的汲取,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提供的资源要丰富,并且及时更新,反映前沿。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提供的资源都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经过精心组织,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和扩充的。学生通过预习经过教师进行整合的课程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源,知识积累由量变逐渐质变,学习能力逐步提升,思维、视野不断开阔,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思维、视野的开阔,知识积累的丰富,对将来课堂学习更有益。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深入探究,相互探讨,完成学习任务。
2.课中内化。①教师创设的情境。通过预习微视频、小组讨论,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对新的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可以为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留出更多的时间和思考空间。财务管理学课程需要让学生熟悉企业真实的资金管理的情境,知晓如何进行财务决策,培养学生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中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正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财务理论变成了一个个蕴含丰富理财原理和理财知识的案例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对于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要独立思考,找到关键点,要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全面地分析问题,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出最佳答案;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难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进行探讨、头脑风暴,也可以小组一起协作的方式,共同探究问题,相互交流,思维进行碰撞,相互学习,教师引导,逐步推进,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从而在众多的方案中,确定出最为合理的、有独到见解的带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如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股票价值的计算,可以找两家同行业的但股价差异较大上市公司,进行近几年的股价比对和自身股价的波动分析。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说明股价差异的背后原因和自身股价波动的原因。同时提出两个企业在某一特定的阶段,两个企业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究竟如何进行最佳决策的问题。企业在这阶段会有多个不同的决策方案可供选择,而这些决策方案本身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站在不同利益主体考虑问题时,由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最佳方案。让学生分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每组代表两个不同的企业的各自不同的利益主体,根据问题,做出各自的最佳决策。不同的企业与进行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比较,可以使学生理解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将分析思路延伸到外部环境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等问题的层面上,不仅内化了专业知识,同时有利于于开拓学生思考空间。②课堂讲解,疑难点拨。在整个课堂的内化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和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体验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讲解,进行疑难点拨的方式,或是由学生讨论方式,探讨过程中思想交流,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③课后布置任务,总结提高。在经过预习阶段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在课后需要学生完成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完成最后一次的巩固学习,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的图形、图像、颜色、线条,厘清知识点的脉络关系,提炼出知识的本质特征和运用的关联性,形成知识的系统整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三、结论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不是单纯的套用,需要结合国内国际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不同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决策不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了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能力逐步提升,视野不断开阔,思考问题不仅全面,而且富有创新性,从而培养面对错综复杂问题时的深入综合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能力,同时,小组探讨和交流,亦或小组协作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体,体验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能力提升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已经内化的前沿知识,让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