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故障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0 20:00:02

故障调查报告

故障调查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液压转辙机在最近几年运用比较普遍,但职工对此项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未能及时跟上,导致液压道岔发生故障后会处理的人员不多,处理时间过长。由于这种陈旧的观念加上液压道岔知识的严重匮乏,导致哈大高铁在2012年11月份开通后连续发生几起液压道岔责任故障。

我针对大多数职工对液压道岔见的少的特点,与哈西信号车间技术干部一直对车间人员进行培训,解决职工学习液压转辙机原理和故障处理的难点,分别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和演练,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职工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提前将液压道岔表示杆错差等关键维修部位进行了拍照,与《维规》标准联系起来,照片配合文字。

一、ZYJ-7电液转辙机电路原理

(一)电动电路接通公式(图4)

1、3闭合

由定位扳向反位:

A相熔丝RD1DBQ1DQJ1DLH1电机线圈1

B相熔丝RD2DBQ1DQJF12DQJ111-113DLH4转辙机11-12电机线圈3

C相熔丝RD3DBQ1DQJF22DQJ121-123DLH3转辙机13-14K电机线圈2

SH6型转换锁闭器自保电路:

A相熔丝RD1DBQ1DQJ1DLH1电机线圈1

B相熔丝RD2DBQ1DQJF12DQJ111-113DLH4转辙机21-22DLH9FDLH9锁闭器11-12FDLH6DLH6电机线圈3

C相熔丝RD3DBQ1DQJF22DQJ121-123DLH3转辙机23-24转辙机45-46DLH8FDLH8锁闭器13-14FDLH3DLH13K电机线圈2

(二)表示电路( 图1 、2)接通公式

1、交流电路(定位图1)

BB3―R1―2DQJ131-132―DBJ4-1线圈―05-4―X4―DZJ11-12―DJ3―DZ1―05-1―1DQJ1―BB4

2、直流电路(定位图1)

BB3―R1―2DQJ131-132―DBJ4―1DQJF1―2DQJ111-112―05-2―X2―DZ2―DZJ33-34―DZJ15-16―DZ7―FDZ7―FDZJ33-34―FDZJ15-16―FDZ2―半波―R2―FZD1―FDZJ35-36―FDZJ12―DZ12―DZJ36-35―DJ2―DJ3―DZJ12-11―DZ4―X4―05-4―DBJ1

综上所述:定位表示线X1、X2、X4

反位表示线X1、X3、X5

定位向反位扳动X1、X3、X4

反位向定位扳动X1、X2、X5

就是说:X1是电动、表示共用线

X2是定位表示、反位向定位扳的电动

X3是反位表示、定位向反位扳的电动

X4是定位表示、定位向反位扳的电动

X5是反位表示、反位向定位扳的电动

二、电动电路故障查找

(一)定位向反位扳不动时

1、首先用~500V档测量X1、X4有无380V交流电,没有时,测量X1、X3,有电,证明X4断线或室内故障。X1、X4有电,X1、X3没电时,证明X3断线或室内故障。当X4、X3有电,X1、X3或X1、X4没电时,证明X1断线或室内故障。

2、当测量室内电源送出后,应将室内放在故障位置,然后借DZ1用~250V档测量DZ3有110V左右电压,证明:DZ3―DZJ13―DZJ14―K―DJ2或DZ1―DJ1有断线,借一端逐步查找。无电压证明:上述径路无断线,用欧姆档测量DZ4―DZJ11―DZJ12―DJ3径路查找。

(二)反位向定位扳不动时

首先测量X1、X2、X5有无380V电压。当没有时,测量另外2根来证明是哪根没送出来。当证明三相电以送出来后,放在故障位置,借DZ1量端子DZ2,无电压时证明DZ1―DJ1或DZ2―DZJ43-44―K―DJ2没有断线。有电压时证明:该两条径路有断线,用~250V档借DZ1测量DZ2―DZJ43-44―K―DJ2有电后,DJ2表笔不动,测量DJ1―DZ1,查找即可。

当DZ1―DZ2无电压时,用欧姆档测量DZ5―DZJ41-42―DJ3.

(三)当主机到位后,辅机不到位,电机不转的故障处理

1、定位反位,主机到位后,辅机没有到位的故障处理。用~250V档测量DZ1、DZ3有电压,证明DZ3―DZJ23-24―DZJ45-46―DZ8―FDZ8―FDZJ13-14―FDZ3―DZ13―K―DJ2或DZ1―DJ1有断线

借端子DZ1测量DZ3―DZJ23-24―DZJ45-46―DZ8有电后,DZ1―DJ1―DJ2―K―DZ12有电后,证明DZ8―FDZ8―FDZJ13-14―FDZ3―DZ13有断线点,用欧姆档或借线查找。

当DZ1、DZ3没电,证明没有断线,用欧姆档测量DZ4―DZJ21-22―DZ9―FDZ9―FDZJ21-22―DJ2查找。

2、反位定位,主机到位后,辅机未到位电机不转。首先用~250V档测量DZ1―DZ2有电,证明DZ2―DZJ33-34―DZJ15-16―DZ7―FDZ7―FDZJ43-44―FDZ3―FDZ13―K―DJ2或DZ1―DJ1有断线

测量DZ1―DZ2无电时,证明该两条路未断线,用欧姆档测量DZ5―DZJ31-32―DZ10―FDZ10―FDZJ41-42―FDZ6―DZ6―DJ3查找

三、表示故障的处理

1、定位无表示。用交流250V档测量DZ1、DZ2,当有电压100V左右,证明直流电路有断线,DZ1表笔不动,DZ2―DZJ33―DZJ34―DZJ15―DZJ16―DZ7查找有无电压,没有即为断线点。DZ7不动,DZ1―DJ1―DJ2―DJZ35―DJZ36―DZ12,当DZ7、DZ12有电后,证明主机良好;测量FDZ7、FDZ12没有电压,证明DZ7―FDZ7、DZ12―FDZ12有断线,借线判断。当FDZ7、FDZ12有电压100V左右时,FDZ12―FDZJ35―FDZJ36―FDZ1,FDZ7―FDZJ33―FDZJ34―FDZJ15―FDZJ16―FDZ2进行查找。

2、反位无表示的查找。

用交流250V档测量DZ1、DZ3,当有电压100V左右,证明有断线点,DZ1表笔不动,DZ3―DZJ23―DZJ24―DZJ45―DZJ46―DZ8查找有电压后,DZ8不动,DZ1―DJ1―DJ2―DJZ25―DJZ26―DZ11,当DZ8、DZ11有电后,证明主机良好;测量FDZ11、FDZ8没有电压,证明DZ8―FDZ8、DZ11―FDZ11有断线,借线查找。当FDZ8、FDZ11有电压100V左右时,FDZ11不动,FDZ8―FDZJ23―FDZJ24―FDZJ45―FDZJ46―FDZ1有电后,FDZ11―FDZJ25―FDZJ26―FDZ3,有电后证明半波或电阻断线。

3、定位无表示的交流路断线(图1)

当测量DZ1、DZ2有电压交流75V左右,在测量DZ4、DZ1有电交流75V左右,证明DZ1―DJ1―DJ3―DZJ12―DZJ11―DZ4有断线,沿此路查找即可。

4、反位无表示的交流路断线(图2)

当测量DZ1、DZ3有电压交流75V左右,在测量DZ5、DZ1有电交流75V左右,证明DZ1―DJ1―DJ3―DZJ42―DZJ41―DZ5有断线,沿此路用电压档查找即可。

故障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电力;反事故演习;生产

Key words: power;anti-accident maneuve;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089-02

0 引言

电力生产中的发、输、变、配、用电设备在运行中有时发生故障导致发生事故,对电网及变电设备的危害极大,往往造成部分地区停电,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电力系统故障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灾难性的特点。为快速隔离故障,恢复送电,这要求运行人员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及反事故处理能力。然而在高电压等级的电网真正的电力生产事故在电网运行中是非常少的,许多运行人员值了几年班还未碰到1次,对于新进场的运行人员更难遇到了,缺少事故处理的实践,事故处理经验更是缺乏,这给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威胁。如何快速隔离故障,限制事故的扩大,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是电网运行人员、电网管理人员共同关心的课题。反事故演习可以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反事故处理能力,是解决这一课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对变电运行如何开展反事故演习进行浅述,供读者学习与参考。

1 提高认识,全员全身心参与

反事故演习是实战演练,参加演练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事故处理知识和心里素质,在开展反事故演习前,组织者应组织参演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使每个人切实认识到反事故演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参加演习的人员有一定理论基础,从心里产生对实战演习的期盼,行动积极,进入到演习前的临战状态。

2 准备充分,做好反事故演习方案

反事故演习方案是演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应组织有经验的人员编写详细的演习方案,方案的编写人员应演习到现场进行查勘,演习内容与现场设备及运行方式相符,方案中应明确题目及其故障信息、演习的组织安排、演习中障碍设置、演习步骤等。

2.1 演习题目及其故障信息 演习题目,由班组长及技术培训员共同商讨,结合当前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系统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况、天气情况及人员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制定,题目既有针对性、又有体现全面性。演习前题目不可告知演习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实战性,才能暴露出演练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运行人员的事故应变能力通过演习不断得到提高。

题目确定后,演习的故障也就定了,相关的故障信息(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保护信息、录波信息、一次设备状况等)应在方案中给出,信息给出要全面、准确、完整,利于事故分析判断。故障信息在演习前用两种形式,综合自动化信息由信息人口头;当演习人员检查到哪个信息窗口时,信息人将方案中该窗口的信息给演习人员,保护信息、故障录波信息及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可用小纸片打印好贴在需到位检查的装置或设备上,演习人员检查设备时记录该纸片信息,报告演习负责人,保证演习的真实性。

2.2 演习组织安排 演习是按事故处理的真实场景进行,演习过程中安排好各个角色,如演习上级领导、演习调度、演习检修人员、演习值长、演习正副值、观摩人员等,明确总指挥、总监护人、信息人等工作人员,安排好专用演习台、演习电话、演习管理计算机、对讲机等演习装备。

演习前演指挥应对上述角色名单进行,并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交代演习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演习的过程中听从总指挥的指挥,演习不能动手操作设备,演习中系统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演习,撤离现场,由值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等。

2.3 演习中的障碍设置 为了充分考察演习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及对复杂事故的应变能力,故障不能设置得过于简单,可设置多重故障,根据演习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难度考虑。

例如:某220kV线路发生单相永久性故障,可设置以下多重故障:断路器失灵,失灵保护动作,母线失压;母线保护误动母线失压;重合闸不动作非全相运行、断路器跳闸后机械故障不能操作等。相关的故障信息在演习时一并给出。多重故障往往使停电范围扩大或设备故障需要隔离,更需要运行人员迅速隔离故障,恢复正常的设备供电,更能检验出演习人员对电网事故的处理、重要用户供电等方面的全面考虑。

2.4 演习步骤 演习方案要载明正确的原则处理步骤,明确事故原因、故障范围、故障的设备名称,事故处理正确流程。演习完毕后将正确的处理流程公布,供全体人员讨论,检查演习标准处理流程是否存在不足,以利今后改进。演习调度准备好调度指令,演习时,演习调度按调度指令进行事故处理。

3 精心演练,呈现真实事故处理场景

演习人员严格按照系统发生真实事故的情况进行处理,演习中要做好运行记录。整个反事故演习活动中,运行人员所进行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现场运行规程》及上级有关规程、规定,事故汇报应全面无误,判断事故应准确、快捷,处理事故应正确、果断,中间不错项、漏项,事故报告及相关记录应齐全完备。

3.1 演习开始,系统发生事故。演指挥演习开始,系统发生事故,演习人员检查综合自动化信息,信息根据演习人员的检查情况事故信息(遥信、遥测、光字牌、报文等),演习人员根据综合自动化信息判断哪些断路器已跳闸。

3.2 检查故障信号,第一次简要汇报。演习人员根据综合自动化信息向演习调度汇报故障时间、跳闸断路器的名称和编号、系统潮流情况、人员是否安全等,如有母线失压要特别注意运行变压器或线路是否过载或超稳定限额运行,如有应立即汇报调度转移负荷,同时开启主变的全部冷却器,改善主变冷却条件。同时汇报演习领导和演习检修人员,做好应急抢修准备。

3.3 值长分工,详细检查各类故障信息。演习值长分工安排演习正副值检查一二次设备,抄录一二次设备的动作信息,打印保护报告和故障录波报告。检查前向检查人员交代重点检查的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

3.4 收集故障信息,综合分析故障原因。一二次设备检查完毕,检查人员回到控制室,演习值长组织演习人员根据检查的一二次设备状况,保护动作情况及故障录波报告分析事故原因,确定有无设备损坏,保护是否正确动作等。

3.5 判断事故原因,第二次详细汇报 向演习调度详细汇报现场一二次设备的情况,将光字牌、保护动作信息、保护报告、故障录波报告等信息全部上报,明确告知现场设备状况,有无设备故障。同时将情况汇报演习领导和演习检修人员,如有设备故障或损坏立即安排抢修。

3.6 按照调度指令,进行故障处置。如发现有设备故障,根据演习调度指令隔离故障设备,隔离故障设备时,如是单项令可以不使用操作票,如是综合令,应使用操作票,操作票可调用典型操作票或使用使用同操作任务的存档票,加强监护,防止发生误操作。

3.7 隔离故障点,恢复正常设备送电。按调度命令恢复正常设备供电,如有母线停电,造成多条线路停电,在恢复线路送电时应优先恢复重要用户。

3.8 故障处理告一段落,上报故障报告。将保护报告、故障录波报告等故障信息传真至调度。

3.9 整理资料,归档备查。将抄录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保护装置动作信息、保护报告、故障录波报告等整理,连同运行记录交总指挥。

4 全面总结,固化演习成果,改进演习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演习活动后,演指挥组织全体参加人员进行演结。演习人员首先谈演习体会,对本人在演习中的表现做个评价。观摩人员对反事故演习人员在本次反事故演习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估,指出整个演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错误的做法,甚至遗漏的地方。演指挥就整个反事故演习题目,提出正确的处理步骤。最后大家充分讨论,找出本次演习中方案及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总结成功经验。

5 结语

运行人员要能够熟练处理系统各种事故,不但需要运行人员专业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好,而且要应变能力强,熟悉设备、熟悉事故处理流程、清楚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要想快速达到这一步,运行人员除需要投入精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反事故演习,积极参与反事故演习,仔细琢磨反事故演习各个处理流程,通过反事故演习实践和师傅门的点评,找问题并加以改正,反事故处理能力才能快速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反事故演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故障调查报告篇(3)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XXXXXX处理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保护公众利益

,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XX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1.3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快速反应。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民财产遭受损失。

4)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以及“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1.4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及《XXXXXX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XXXXXX相关管理规定等,制定《XXXXXX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组织机构

成立XXXXXX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长:XXXXXX

副组长:XXXXXX

员:XXXXXX

2.2

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编制、修订所辖范围内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预案。

2)通过本系统局域网络中心及国内外安全网络信息组织交流等手段获取安全预警信息,周期性或即时性地向局域网和用户网络管理部门;对异常流量来源进行监控,并妥善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3)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辖范围内突发信息网络事件进行应急处置;负责调查和处置突发信息网络事件,

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作好善后工作。

4)负责组建信息网络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3

预警及预警机制

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安全预防措施包括分析安全风险,准备应急处置措施,建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监测体系,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预先制定信息安全重大事件的通报机制。

3.1

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分类

关键设备或系统的故障;自然灾害(水、火、电等)造成的物理破坏;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件;电脑病毒等恶意代码危害;人为的恶意攻击等。

3.2

应急准备

XXXXXX信息中心和各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员明确职责和管理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应急值班,确保到岗到人,联络畅通,处理及时准确。

3.3

具体措施

1)建立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机房环境,防火、防盗、防雷电、防水、防静电、防尘;建立备份电源系统;加强所有人员防火、防盗等基本技能培训。

2)实行实时监视和监测,采用认证方式避免非法接入和虚假路由信息。

3)重要系统采用可靠、稳定硬件,落实数据备份机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升级扫描引擎;加强对局域网内所有用户和信息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4)安装反入侵检测系统,监

测恶意攻击、病毒等非法侵入技术的发展,控制有害信息经过网

络的传播,建立网关控制、内容过滤等控制手段。

4

有关应急预案

4.1

机房漏水应急预案

1)发生机房漏水时,第一目击者应立即通知经济信息中心,并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若空调系统出现渗漏水,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人应立即安排停用故障空调,清除机房积水,并及时联系设备供应方处理,同时启动备用空调,必要情况下可临时用电扇对服务器进行降温。

3)若为墙体或窗户渗漏水,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机房安全,同时安排通知办公室

,及时清除积水,维修墙体或窗户,消除

渗漏水隐患。

4.2

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事件应急预案

1)发生设备被盗或人为损害设备情况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立即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保护好现场。

2)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通知安保科、经济信息中心及公安部门,一同核实审定现场情况,清点被盗物资或盘查人为损害情况,做好必要的影像记录和文字记录。

3)事发单位和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

并将有关情况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4)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安排经济信息中心、事发单位及时恢复网络正常运行,并对事件进行调查。经济信息中心和事发单位应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事

态或后果严重的,应向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必要时,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上报XXXXXX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3

机房长时间停电应急预案

1)接到长时间停电通知后,

信息网络事件

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通过办公系统

、电话等相关信息,部署应对具体措施,要求用户在停电前

停止业务、保存数据。

2)停电时间

过长的,

信息网络事件

应急领导小组应

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通知办公室,启动备用电源,保证经济信息中心正常运转。

如有必要,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4

通信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1)发生通信线路中断、路由故

障、流量异常、域名系统故障后,操作员应及时通知本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员,经初步判断后及时上报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经济信息中心。

2)

经济信息中心接报告后,应及

时查清通信网络故障位置,隔离故障区域,并将事态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通知相关通信网络运营商查清原因;同时及时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检测故障区域,逐步恢复故障区与服务器的网络联接,恢复通信网络,保证正常运转。

3)

事态或后果严重的,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

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必要时,及时上报XXXXXX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应急处置结束后,经济信息中心和事发单位应将故障分析报告,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5

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事件应急预案

1)发现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时,

信息系统管理员

应立即断开网线,终止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传播,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经济信息中心。

2)经济信息中心应根据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令,采取隔离网络等措施,及时杀毒或清除不良信息,并

追查不良信息来源。

3)

事态或后果严重的,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处置结束后

,

经济信息中心和事发单位应将事发经过、造成影响、处置结果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6

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1)发生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后,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启动备份服务器系统,由备份服务器接管业务应用,并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安排相关责任人将故障服务器脱离网络,保存系统状态不变,取出系统镜像备份磁盘,保持原始数据。

2)经济信息中心应根据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重新启动故障服务器系统;重启系统成功,则检查数据丢失情况,利用备份数据恢复;若重启失败,立即联系相关厂商和上级单位,请求技术支援,作好技

术处理。

3)

事态或后果严重的,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处置结束后

,

经济信息中心应将事发经过、处置结果等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7

黑客攻击事件应急预案

1)当发现网络被非法入侵、网页内容被篡改,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或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断开网络,并立即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接报告后,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指令经济信息中心核实情况,关闭服务器或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陆帐号,阻断可疑用户进入网络的通道。

3)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恢复系统和网络正常;情况严重的,应

上报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并请求支援。必要时,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处置结束后

,

经济信息中心应将事发经过、处置结果等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8

核心设备硬件故障应急预案

1)

发生核心设备硬件故障

后,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并组织查找、确

定故障设备及故障原因,进行先期处置。

2)

若故障设备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

经济信息中心应

启动备份设备,保持系统正常运行;将故障设备脱离网络,进行故障排除工作。

3)

经济信息中心应在

故障排除后,在网络空闲时期,替换备用设备;若故障仍然存在,立即联系相关厂商,认真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备查。

4)事态或后果严重的,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9

业务数据损坏应急预案

1)

发生业务数据损坏

时,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

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检查、备份业务系统当前数据。

2)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调用备份服务器备份数据,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磁带机中历史备份数据,若磁带机数据仍不可用,则调用异地备份数据。

3)

业务数据损坏事件超过

2小时后,

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时通知业务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业务。

4)经济信息中心应

待业务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差别,由相关系统业务员补录数据;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10

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1)

遇雷暴天气或接上级部门雷暴气象预警,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经请示同意后关闭所有服务器,切断电源,暂停内部计算机网络工作,并及时通知市局

(公司)

机关、各直属单位关闭一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等,并切断电源。

2)

雷暴天气结束后,经济信息中心报经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及时开通服务器,恢复内部计算机网络工作,并通知市局

(公司)

机关、各指数单位及时恢复设备正常工作,对设备和数据进行检查。出现故障的,事发单位应将故障情况及时报告经济信息中心。

3)

因雷击造成损失的,经济信息中心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核实、报损,并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必要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5

应急处置

发生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后,相关人员应在

5分钟内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

导小组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先期处置,恢复信息网络正常状态。

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无法迅速消除或恢复系统,影响较大时实施紧急关闭,并立即向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

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6

善后处置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及应急处置能力、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应急处置中暴露出的管理、协调和技术问题,改进和完善预案,实施针对性演练,总结经验教训,整改存在隐患,组织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7

应急保障

7.1

通信保障

经济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建立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内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应急联络信息。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在重要部位醒目位置公布报警电话,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保证全天

24小时通讯畅通。

7.2

装备保障

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并保持电力、空调、机房等网络安全运行基本

环境,预留一定数量的信息网络硬件和软件设备,指定专人保管和维护。

7.3

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均建立备份系统,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

7.4

队伍保障

建立符合要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支持力量,对网络接入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8

监督管理

8.1

宣传、教育和培训

将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技术准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市系统范围内的信息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8.2

预案演练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安排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和解决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3

责任与奖惩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不定

期组织对各

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及物资等进行检查,对在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处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提出表彰奖励建议;对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追究其责任。

9

附则

9.1

预案更新

结合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配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适时修订本预案。

9.2

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XXXXXX制定并负责解释。

故障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11-01

2008年我国南方强降暴风雪,2010年初北方强降暴冰雨,同年7月份全国普降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们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变电站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但是,在每次灾害到来时,由于事前周密布置、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克服困难都有效的保证了各项灾害抢险任务的圆满完成。

1 变电站反事故演练的目的

在突发事故和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对事故的应急处理、相互协调配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检查;提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确保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类似事故,能够及时、准确、迅速的控制事故扩大,隔离事故故障点,尽快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2 变电站反事故演练的流程

首先,发动全员收集全体员工的意见,提高对反事故演练的认识。变电站站长和技术培训员要发动全站人员澄清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既要彻底根除认为搞反事故演练活动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实效的错误想法,又要使每个人切实认识到反事故演练的重要性,并积极动起来,进入到演练前的临战状态。

其次,制定反事故演练题目及安排反事故演练实施步骤,对于题目,由变电站站长和技术培训员共同商量制定,既要参考上期下发的事故快报,公司制定的事故技术措施计划,既要结合本站当月运行方式及人员技术水平和当前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考虑,又要与当前保供电任务、天气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题目应有针对性、适用性。另外为了达到应有的实战效果,题目是保密的,被演练人员是要通过事故现象,综合分析总结出来的。不可事先告诉本站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真实性,才在实际演练中暴露出真实的问题,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值班人员的事故应变能力在一次次活动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最后是具体实施反事故演练步骤的安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人员分工明确:反事故演练工作小组:组长、成员、兼调度、被演练人员、协助人员、导演、监护人。

(2)事故前的运行方式。

(3)演练过程。

(4)事故故障点的设置:故障点的设置是在正式演练前早就完成好的一项工作。同时为了全面考察值班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考虑问题的对复杂事故的应变能力,故障往往不能设置得过于简单,易被发现的容易找到的地方。事故故障点的内容标注在一块标示牌上放置在实际设备被演练发生事故的设备处。

(5)事故现象:当导演一声令下反事故演练开始,被演练的人员就根据所给的事故现象去开始进行处理工作了。事故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室内二次设备,其中包括保护室和主控室。保护室包括事故单元的保护屏测控屏故障信息及事故报告,声光信号及相关保护屏测控屏测控屏故障信息及事故报告,声光信号,故障录波器事故报告等。主控室包括辅助监控系统后台机显示的各种故障后所发生的信息,声音告警信息。例如:XXX保护动作、XXX开关变位、事故设备单元应该有的光字牌显示的信息、开关图示变化、刀闸变位等等。事故现象力求准确、真实,确实应该有的所有现象都应该体现出来,这个问题要力求与继电等相关单位联合研究和探讨后制定出来。

(6)处理步骤。

①演练故障发生后,班长命令主值班员记录故障时间,然后带领其他值班员立即检查监控系统和测控屏的信号动作情况并进行记录主要的现象,同时复位开关把手。

②值班长命令主值班员和另一名值班员到设备场区检查现场设备情况,同时做好自身的安全措施(例如:穿上绝缘靴等)。

③值班长命令另一名值班员和自己去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并负责收集、整理打印各装置的事故报告和相关的信息记录。

④值班长综合二次设备记录内容现象,进行加工整理,首次汇报调度。汇报调度要做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遵循这样的一个逻辑关系:你好,你是XXX调度?调度贵姓,我是XXX操作队XX班值班长XXX,XXX变电站于XX时XX分,由于XXX线发生XXX故障,造成XXX保护动作,致使XXX开关跳闸,XXX线电压表无指示,造成线路停电。事故录波器均动作,故障录波器测距XX公里等,其它系统运行正常,我已派人到现场检查设备情况,待检查完毕后再向您汇报。

⑤主值班员检查设备场区回来要及时向班长,汇报现场检查情况:报告值班长,检查发现XXX线开关在开位,XXX线发生XXX故障,其他设备运行正常。

⑥值班长再次汇报调度:你好,你是XXX调度?调度贵姓,我是XX操作队XX班值班长,XX变电站于XX时XX分检查发现检查发现XXX线发生XXX故障,XXX线开关在开位,其他设备运行正常,我是否可以恢复有关信号和开关把手,得到调度同意。

⑦反事故演练进行到这里,要等上级调度指挥处理事故。此时应该将上述事故简单情况汇报给上级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以更好的了解现场状况。以便正确指挥。

根据上级调度或非调度管辖的设备应该进行相应的操作。

隔离故障点:是正式进行处理事故的第一步。只有把有故障的设备脱离系统后才能使非故障的设备重新投入系统运行。受令操作复令。

⑧进行恢复非故障设备送电。送电原则是:先系统,后本所;按由高压至低压的原则。

⑨做好故障设备的安全措施,通知等待检修单位来现场进行故障消缺。

⑩消缺工作开始,验收,拆除安全措施,恢复故障前的运行方式。

整理记录,相关记录的填写,只有及时、正确,才能为事后分析整个事故处理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事故处理后应填写的记录包括:开关事故跳闸记录、继电保护动作记录、值班日志等,值班日志主要填写事故处理中所进行的有关操作、汇报等。

组长考评及分析总结,整个演练活动结束后,站长应组织全站人员考评分析总结,指出不当,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值班人员对不同事故的应变及分析处理能力。

总之,反事故演练必须严格执行变电站安全、运行规程及规程、规定,事故后的检查、分析、汇报应全面无误,判断事故应准确、快捷,处理事故应正确、果断。

故障调查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076-02

随着变电站的数字化发展,所用的设备性能越来越先进,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但是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受规约影响仍旧处于较低层面。导致调度中心接受的信息数量大大增高,当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会有上千条信息需要读取与处理,将消耗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当工作处于非正常状态时,会出现信息“井喷”现象,海量信息会上传到调度中心,致使工作人员对于重要信息查找、辨别、读取的难度大大增加,出现关键信息漏读,处理事故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设合理的故障报警及诊断系统,增强数字化变电站警示告警与决策的性能非常必要。本文将着重对该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1 系统架构设计

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变电站和调度中心两级分布式数字化报警和故障诊断系统,在站端获取保护、测控、故障录波、网分装置等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后形成站内告警故障报告上送给调度端,调度端接收各个站的告警故障报告综合处理,形成全网告警故障报告,此报告的生成可以增加系统可靠性,降低运行人员故障处理难度,节省故障处理时间。如图1所示。

与当前调控中心、变电站智能告警建设模式相比,分布式智能告警架构具有以下优点:重点发展分布式智能高级应用功能,通过变电站和调度中心的互动,来解决调度体系中的分布自治和集中协调的矛盾;提出一种分布式智能报警方法,充分利用变电站本地的丰富报警信息,大幅度消除智能报警的不确定性,找到报警的真正根源,消除错误的报警信息,并大幅度降低变电站和调度中心的通信信息量,提高智能报警功能的可靠性和敏捷性;对监控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并指导运行人员作业,从而将运行人员从浩繁的信息处理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高效的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出重要信息,提供快速的故障告警识别和决策支持,事故发生10分钟内生成故障快报,提交调度、运行及保护人员。

2 关键技术

2.1 分布式数字化报警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警示告警与决策分析系统研究及应用解决方案有以下三个子功能组成:一是站内多源信息的快速报警,二是变电站与调度中心的实时数据交互,三是调度中心的全局协调方式。变电站――调度中心两级协调数字化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原理图,如图2所示。

2.2 在线故障分析

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调度中心收到的各厂站的故障信息实时地在监视画面上显示,以图形画面方式和语音提示方式推出事故报警提示和故障简报;在全网接线图上对应的站点及故障线路将以动态闪烁的方式快速直观地显示故障站点和故障线路。

故障事件综合的功能将故障时的多条事件进行综合,通过综合而成的故障事件可以进入在线故障分析,辅助调度运行人员快速分析判断故障性质。综合而成的故障事件包含多条信息:报警事件、动作事件、录波简报、录波数据等。

系统根据变电站故障录波器记录的故障录波数据和实际故障线路的物理参数、录波器数据通道和线路的对应关系,进行故障选线、故障选相、故障测距,并形成录波分析简报。

3 系统主要功能

3.1 通信采集

站端通信采集基于61850规约,建立通信装置模型,在DL/T860标准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其分层的信息模型由物理设备(Physical Device, PHD)、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 LD)、逻辑节点(Logical Node, LN)、数据对象(Data Object, DO)和数据属性(Data Attribute, DA)组成。其中,逻辑节点表示与其它IED进行信息交互的最小功能单元,是整个模型体系的核心部分。

本系统采用并行数据采集方式,在主站端与任意厂站之间通信都是并行的,任何厂站的告警信息、异常状态都将立即被捕获到,这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能够为科学研究及时地收采到现场数据。

3.2 波形分析

故障调查报告篇(6)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

1.1.2工作原则

1.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市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1.2.2全面覆盖。对区域范围的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1.1.2.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1.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

1.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理》

《成都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1.4适用范围。

凡属我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1.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1.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1.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2.1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我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市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市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督查等五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防治组: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监督指导、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发展形势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全市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物资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

信息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

治安工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

督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

1.2.2环境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

成立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家咨询小组,由聘请的水、气、固废、生态等方面的专家组

成。负责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承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

1.3预测、预警

1.3.1监测与信息收集

市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部门为环境监督与信息收集机构,承担所辖区内水、大气、危险废物的日常监测,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内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

1.3.2报送制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市环保局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人民政府和成都市环保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

1.3.2.1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市环保局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省环保局报告,并同时报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3.2.2一般(ⅳ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报市应急办。

1.3.2.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当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报告市应急办和成都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1.3.2.4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在依照本条前两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向省环保局报告

1.3.3报告方式与类型

1.3.3.1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书面报告等。

1.3.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

1.3.3.3核与辐射事故的信息报告在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的同时,还须按照有关核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告。

1.3.4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网络进行维护,逐步实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1.3.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

1.3.5.1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8)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事故。

1.3.5.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

1.3.5.3较大污染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3.5.4一般环境污染事故(ⅳ级)

(1)造成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4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1.4.1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处置指挥部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6)波及其他区(市)县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市相关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办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1.4.2协调指挥的分类

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治安警戒、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社会动员、物资经费保障、应急通信、信息综合、新闻报道、涉外处置、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1.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2)启动市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指令;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

(4)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

(5)组织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6)组织现场警戒和道路、水域等交通管制;

(7)组织对伤员的急救;

(8)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9)组织应急救援通信、物资征调及其运输等保障工作;

(10)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处置行动;

(11)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

1.5信息和新闻报道

1.5.1信息通报

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市环保局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向当地驻军通报,并及时向毗邻、可能波及或已经波及的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环保行政部门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

1.5.2新闻报道

应急响应期间,与突发公共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的信息由市委宣传部统一。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广大市民宣传突发公共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消除疑虑和恐慌心理,稳定人心,大力宣传突发公共事故救援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1.5.3应急结束

应急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影响,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失,警报解除。

1.5.4后期评估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结束后,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将评估报告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环保行政部门。

1.6保障措施

根据污染事故的级别,确立相应的保障。

1.6.1技术保障

1.6.1.1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污染源现状、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建立专家应急预案库,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预测、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1.6.1.2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

市环保行政部门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技术队伍,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专家等专业人员组成。应急队伍根据突发污染事故种类和出动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并配置相应装备;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考核、使用制度,定期开展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练和考核。

1.6.1.3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

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科学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全市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技术水平。

1.6.2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涉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所有机构及人员通讯录,保障有关机构及人员通信畅通。

1.6.3物资保障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本地环保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应急工作需要,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应急所需技术装备(器材)等物资的第一时间供应。

1.6.4经费保障

市人民政府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准备适量的应急资金,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资金使用制度,保证经费的有效使用。

1.6.5专家保障

按照“属地保障”的原则,由各部门分专业建立专家档案,确立联系方式方法,保证专家成员能及时到达事发地点。

1.6.6医疗保障

由各部门或主管业务部门,与有关医疗机构共同制定医疗保障计划。

1.6.7协同保障

由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牵头,各部门派员参加,主要与有关部门建立咨询、参与、配合等关系,确保各种行动的畅通。

1.6.8社会动员保障

新闻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工作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全市人民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7附则

故障调查报告篇(7)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

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基地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基地指挥部负责上传、下达指令,组织指挥,协调各村、单位,提供后勤保障,镇长林安顺同志任基地指挥,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黄乃赣任基地副指挥。前线指挥部负责上传,执行指令和临场组织指挥处置,控制现场,副书记甘乾棠同志任前线指挥。前线指挥部设事故救援小组、医疗急救组、安全保障()组、事故救缓组,由党委办、人武办、政府办、安办、应急分队组成,由黄乃赣同志负责。医疗急救组由卫生院120急救中心组成,由卫生院院长高恩良同志负责。安全保障组由派出所、民政办组成,由派出所所长章建平同志负责。

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紧急报告和应急处理程序。

1、重、特大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第一时间内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和直接损失的初步估计以及事故情况,一个小时内报告镇政府。联系电话:7583018、7583019、7585176、7585193。

2、镇领导和安全生产办公室同志在接到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向主要领导报告。并在2个小时内向上级主管局报告事故基本情况。

3、镇领导核实事故发生后立即起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基地指挥部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力量赶赴事故现场,并协调各单位做好后勤保障。前线指挥部三个小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协助事故单位应急处理抢救受伤人员。事故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助、疏散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医疗急救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抢救和转运工作,安全保障组负责维持现场的秩序,封锁保护现场等待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组的调查鉴定。同时将事故情况准确向上级政府报告。

故障调查报告篇(8)

网络故障诊断以网络原理、网络配置和网络运行的知识为基础。从故障现象出发,以网络诊断工具为手段获取诊断信息,确定网络故障点,查找问题的根源,排除故障,恢复网络正常运行。

网络故障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物理层中物理设备相互连接失败或者硬件及线路本身的问题;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的接口配置问题;网络层网络协议配置或操作错误;传输层的设备性能或通信拥塞问题;上三层网络应用程序错误。诊断网络故障的过程应该沿着OSI七层模型从物理层开始向上进行。首先检查物理层,然后检查数据链路层,以此类推,设法确定通信失败的故障点,直到系统通信正常为止。

2.局域网或广域网分析仪在内的多种工具

网络故障以某种症状表现出来,故障症状包括一般性的(象用户不能接入某个服务器)和较特殊的(如路由器不在路由表中)。对每一个症状使用特定的故障诊断工具和方法都能查找出一个或多个故障原因。

3.一般故障排除

一般故障排除模式如下:第一步,当分析网络故障时,要确定故障的具体现象,然后确定造成这种故障现象的原因的类型。第二步,广泛的从网络管理系统、协议分析跟踪、路由器诊断命令的输出报告或软件说明书中收集有用的信息。第三步,根据收集到的情况考虑可能的故障原因。第四步,根据最后的可能的故障原因建立一个诊断计划。第五步,执行诊断计划,认真做好每一步测试和观察,直到故障症状消失。第六步,每改变一个参数都要确认其结果。

二、网络故障分层诊断技术

1.物理层及其诊断

物理层的故障主要表现在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是否恰当;连接电缆是否正确;MODEM、CSU/DSU等设备的配置及操作是否正确。

2.数据链路层及其诊断

查找和排除数据链路层的故障,需要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连接端口的共享同一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情况。每对接口要和与其通信的设备有相同的封装。通过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其封装情况。

3.网络层及其诊断

排除网络层故障的基本方法是:沿着从源到目标的路径,查看路由器路由表,同时检查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如果路由没有在路由表中出现,应该通过检查来确定是否已经输入适当的静态路由、默认路由或者动态路由。然后手工配置一些丢失的路由,或者排除一些动态路由选择过程的故障,包括RIP或者IGRP路由协议出现的故障。

三、路由器接口故障排除

1.串口故障排除

串口出现连通性问题时,分析它的屏幕输出报告内容。串口报告可能组合有以下几种:1.串口运行、线路协议运行,这是完全的工作条件。该串口和线路协议已经初始化,并正在交换协议的存活信息。2.串口运行、线路协议关闭,这个显示说明路由器与提供载波检测信号的设备连接,表明载波信号出现在本地和远程之间,但没有正确交换连接两端的协议存活信息。可能的故障发生在路由器配置问题、调制解调器操作问题、租用线路干扰或远程路由器故障,数字式调制解调器的时钟问题,通过链路连接的两个串口不在同一子网上,都会出现这个报告。3.串口和线路协议都关闭,可能是电信部门的线路故障、电缆故障或者是调制解调器故障。4.串口管理性关闭和线路协议关闭,如果信息包丢失有规律性增加,表明通过该接口传输的通信量超过接口所能处理的通信量。解决的办法是增加线路容量。查找其他原因发生的信息包丢失,查看输出报告中的输入输出保持队列的状态。

2.以太接口故障排除

以太接口的典型故障问题是:带宽的过分利用;碰撞冲突次数频繁;使用不兼容的类型。可以查看该接口的吞吐量、碰冲突、信息包丢失、和类型的有关内容等。

1)通过查看接口的吞吐量可以检测网络的利用。如果网络广播信息包的百分比很高,网络性能开始下降。光纤网转换到以太网段的信息包可能会淹没以太口。互联网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优化接口的措施,禁用快速转换,并且调整缓冲区和保持队列。

2)两个接口试图同时传输信息包到以太电缆上时,将发生碰。以太网要求冲突次数很少,不同的网络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发现冲突每秒有3、5次就应该查找冲突的原因了。碰冲突产生拥塞,碰冲突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敷设的电缆过长、过分利用、或者“聋”节点。以太网络在物理设计和敷设电缆系统管理方面应有所考虑,超规范敷设电缆可能引起更多的冲突发生。

3)如果接口和线路协议报告运行状态,并且节点的物理连接都完好,可是不能通信。引起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两个节点使用了不兼容的类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重新配置使用相同类型。如果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同一网络的两个设备互相通信,可以在路由器接口使用子接口,并为每个子接口指定不同的封装类型。

四、物理故障与逻辑故障

1.物理故障

物理故障指的是设备或线路损坏、插头松动、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等情况。比如说,网络管理人员发现网络某条线路突然中断,首先用ping或fping检查线路在网管中心这边是否连通。

另一种情况,比如两个路由器Router直接连接,这时应该让一台路由器的出口连接另一台路由器的入口,而这台路由器的入口连接另一路由器的出口才行。当然,集线器Hub、交换机、多路复用器也必须连接正确,否则也会导致网络中断。

2.逻辑故障

逻辑故障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配置错误。配置错误可能是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或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以至于路由循环或找不到远端地址,或者是路由掩码设置错误等。

故障调查报告篇(9)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地做好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江苏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按照“全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方针,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综合协调、分工协作、统一指挥、群防群治、整合资源、依靠科学、及时反应、措施果断”的原则。

2事故分级

按食品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2.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危害范围跨越省级行政辖区,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我省处置范围的;

(3)需要报请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负责处置的。

2.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5)在全省性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6)省政府认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l)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徐州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政府认定的其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2.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l)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街道办事处,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区政府认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3组织体系(附件1)

3.1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特别重大、重大及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根据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卫生局)的建议和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需要,成立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指挥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由区长或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组成。主要职责:

(1)启动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负责事故应急处置重大事项的决策;

(4)负责与事故相关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处置工作报告等。

3.2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区发改经贸委、监察局、文教体局、公安分局、农工办、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工商分局等有关负责同志担任。主要职责:

(1)贯彻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统一指挥、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区政府、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情况;

(5)根据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授权,会同区委宣传部,向新闻单位或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3.3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卫生局):负责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工作,落实办公室各项职责;拟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提出处理意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区发改经贸委: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组织、协调供应;负责屠宰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区文教体局:负责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等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区监察局:负责对国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并作出或责成有关部门作出处分决定。

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察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区本级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资金的落实及管理,并督促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加强应急救援资金的管理工作。

区农工办:负责组织对种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种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及病员救治,依法开展食物中毒的卫生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区环保分局:负责污染环境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辖区内的污染处置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工商分局:负责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造成食品安全事故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3.4区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立即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在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下,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3.4.1事故调查组

由区卫生局、监察局、文教体局、农工办、卫生监督所、工商分局等部门参加,同时委派食品安全监察员、食品安全专家参加。职责为:协调指导区政府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评估事故影响、预测事故后果提出事故防范意见;负责事故发生地的整改监督和督察工作。

3.4.2事故处理组

由事故发生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和区监察局负责。职责为: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3.4.3医疗救治组

由区卫生局负责。职责为:迅速组织、协调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3.4.4案件查办组

由区公安分局和事故发生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负责。职责为:迅速查办案件,追踪源头,惩办违法当事人;涉嫌犯罪的,由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3.4.5综合保障组

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卫生局)、公安分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地有关职能部门参加。职责为:负责事故发生地的社会安定,协助调查组、处理组、救治组、查办组开展工作和保障工作入员的生活,汇总信息,报告和通报情况。

3.5街道办事处应急指挥机构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地的街道办事处应当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区政府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由街道办事处有关科室组成,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委员会。

3.6专家咨询委员会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

(l)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

(2)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3)参与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4监测、预警与报告(附件2)

4.1监测系统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通畅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通过日常监测和抽检,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区农工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必要时经授权检测信息。区卫生局、工商分局联合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信息。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相关信息,定期食品安全综合信息。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4.2预警系统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日常监督,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区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上报的可能导致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严重的可报请区政府同意后,食品安全事故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3信息报告

4.3.1事故报告

特别重大、重大及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街道办事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有关部门报告,也可直接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报告。街道办事处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特别重大、重大及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于半小时内向区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4.3.2责任报告单位

(l)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4.3.3责任报告人

(1)行使职责的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义务报告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信息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4.3.4事故报告要求

分为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次报告应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初步判定病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时间、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尽可能报告事故经过、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信息。

阶段报告应报告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阶段报告应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及时上报。

总结报告应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进行总结,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同时提出对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的意见。总结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

4.4通报制度

4.4.1接到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和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上报区政府的同时应及时向事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和区有关部门通报,对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4.4.2区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事故,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相关部门发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通报》(附件2.1),通报内容包括:主送单位、事由、通报意见,一般要求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

(l)农业种植环节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由区农工办负责查处;

(2)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由区发改委和其他有关部门会同市质监局负责查处;

(3)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由区工商分局负责查处;

(4)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由区卫生局负责查处;

(5)其他食品安全事故由区有关部门根据职责负责查处。

4.5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区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个人不履行或不按照有关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收受的投诉、举报,根据监管环节将《食品安全事故投诉、举报登记表》(附件2.2)转发区有关监管部门,区有关监管部门收到后,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一般要求5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

对区有关部门报送、媒体披露、消费者投诉举报及领导批办的食品安全事故,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有关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发出《食品安全事故核查通知》(附件2.3),内容包括:主述单位、事由、核查要求,应当明确核查事项及上报查处结果,一般要求5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必要时应根据要求随时上报有关查办信息。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性质、情节、危害范围及程度,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通报》或《食品安全事故核查通知》发出后,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查处结果。

5应急响应(附件3)

5.1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由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实施。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由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实施。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由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实施。当事故升级或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及时报请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5.2应急响应措施

5.2.1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响应

(l)区政府应急响应

区政府成立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区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立即报省、市应急指挥部,在省、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应急响应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即转为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开始履行职责。启动有关工作小组,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开通与事故发生地各有关应急救援机构通讯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和指导应急救援;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参加救援。

(3)街道办事处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在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按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工作。

5.2.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l)区政府应急响应

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必要时,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5.2.3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确认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按规定向区政府报告,提出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有关事故情况应当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通报。

5.2.4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时,应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及时提高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己逐步消除的,应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相应降低预警和响应级别。

5.3信息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承担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上报省、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及时向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5.4应急结束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认无危害和风险后,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汇总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并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6后期处理

6.1善后处理

区政府按照事故等级分级负责组织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协调保险机构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参保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6.2总结评估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辖区内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区政府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7保障措施

7.1医疗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系统启动应急救援工作,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7.2队伍保障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监察人员、食品安全专家及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7.3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负责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7.4物资保障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本单位财政预算。

7.5通信保障

协调各级通信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督促各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对通信系统的维护,制定通信系统备用方案,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7.6资金保障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安排本部门、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经费,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

7.7演习演练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区有关部门指导全区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组织全区性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习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7.8宣传、教育和培训

相关部门及单位应当对广大消费者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8责任追究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救治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9附则

9.1名词术语解释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卫生安全。

食源性疾患:亦称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高风险食品:可能发生较高程度污染和危害的食品。

9.2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区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进行修订,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9.3预案解释部门

故障调查报告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WLAN维护管理概述

1.1 WLAN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要搞好WLAN维护,首先我们要了解需要维护人员做什么,目标明确后才能有的放矢。主要任务有:

(1)保证设备的完好,设备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维护技术指标及各项服务指标符合规范,达到标准;

(2)搞好全网的协作配合,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种通信故障,保证全网的运行质量;

(3)确保网络层的维护和网间配合工作,实现业务的可靠性;

(4)搞好网络优化,提高通信质量;

(5)做好网络安全的管理。

1.2 WLAN维护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维护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维护规程和安全措施,完成各项通信任务和质量目标;

(2)组织制定维护作业计划,定期检查和分析设备、网络及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设备完好,系统运行正常;

(3)负责本地AP、AC及辅助设备的各种告警,发现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厂家联系,完成本地故障的检查、定位、测试和修复工作,并积极向(区、市)公司网络部门报告设备情况,事后认真总结,制定防范措施;

(4)负责处理WLAN系统与本地数据网节点的故障,定期检查WLAN系统与本地数据节点间网络连通性,主动和部门协调排除故障;

(5)负责WLAN系统软件版本管理及关键数据的备份,包括:设备软硬版本升级、软硬件技术资料的管理、系统数据库、文件系统的备份等;

(6)负责受理本地业务部门的申告,并及时处理;

(7)负责上报现场维护质量统计报表和数据统计报表。

2 WLAN故障分类

凡线路在承担业务期间,不何种原因造成中断或质量低至用户反映无法使用,称线路故障;凡介入通信的主备用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不能正常运行者,称为设备故障;由于管理、联系或操作错误等原因造成通信故障或不良后果的为人为故障;由于WLAN系统服务质量低下,业务无法正常使用而造成大量用户投诉的,称为业务故障。

WLAN系统BRAS、RADIUS或PORTAL服务器宕机导致WLAN业务全阻超过30分钟,以及WLAN认证计费系统与CMNet骨干网IP通路及与七号信令网通路中断导致WLAN业务全阻超过30分钟的现象称全网严重故障。

WLAN认证系统与本省(区、市)IP通路及与七号信令网通路中断导致该省(区、市)WLAN业务全阻超过30分钟的现象称省内严重故障。

其它为一般故障。

3故障处理的传报

(1)严重故障发生后需立即汇报

严重故障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汇报;当地网络部门应立即查清故障原因,落实防范措施,确定故障性质和责任;当事班组应填写故障报告,由主管领导闹意见,于故障发生后三天内报上级主管部门。

(2)故障处理中的牵头单位和部门

有关中国移动通信计费认证的故障处理由省公司网络部牵头,其他单位和部门配合;与当地GSM网之间故障处理,由基站室负责处理,其他单位和部门配合;中心交换机、汇聚设备、传输设备故障,由交换室负责处理,其他单位和部门配合。

4设备故障统计

WLAN系统的各类设备出现故障,都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定期对故障现象和处理情况进行汇总统计。

(1)设备故障记录内容应包括故障现象、故障类型、故障起始时间、故障修复时间、故障历时、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情况、故障处理情况及责任分析、故障处理人等;

(2)汇总统计时应根据故障类型,对各类问题进行汇总,对涉及设备质量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全网严重故障应立即上报集团公司。

5 WLAN维护测试软件介绍

Network Stumbler工具是一款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免费版无线网络管理程序,通过该程序我们能很方便、快捷地找到附近的AP,我们可以借助该程序来检测AP在某个位置处的信号发射强度,SSID以及AP的MAC地址等信息,甚至还能识别出一些无线设备生产厂商的信息。

在寻找局域网中的信号点时,我们可以先将Network Stumbler程序下载到一台笔记本电脑中,然后按常规方法安装好Network Stumbler程序。当Network Stumbler程序安装成功后,我们可以直接用鼠标双击系统桌面中的对应程序快捷图标,这样Network Stumbler程序就能自动启动并搜索单位局域网中的无线信号。

6 WLAN常见指标统计分析

目前,统计分析WLAN指标、数据除了在WLAN综合运行支撑系统中从界面上查询统计基本的指标、数据外,还可在省公司SBASE数据库或各本地网的SQL数据库中按脚本统计、查询。网管系统界面统计查询局限性比较大,但相对方便、简单,所以我们界面上实现了一些最基本的统计功能,如果需要更个性化的分析,各本地网可以登录各自本地数据库编写脚本查询。界面上的查询统计方法可参见WLAN支撑运行系统的相关使用说明。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指标及数据的数据库查询脚本及分析方法。

(1)WLAN中心机房设备可用率

集团设备可用率定义为每15分钟查看当前告警表wlan-ap-alm一次并每个AP生成1条记录,记录到省公司数据库WLAN-fm表中,表中字段IS-AP-Available为“1“代表可用,“0”代表不可用;字段Snmp-Error为“1“代表可控,“0”代表不可控。

(2)5分钟设备可用率

设备可用比定义为每5分钟查看当前告警表wlan-ap-alm一次并每个区域生成1条记录,记录到数据库ap-kyl表中,表中字段almnum代表统计时刻不可用的设备数,字段sumnum代表设备总数,time代表统计时刻。

(3)设备的可用历时率

设备可用历时率定义为每1小时统计当前告警表wlan-ap-alm和历时告警表wlan-ap-alm-his,计算每个AP这个小时内不可用的总时长,并每个AP生成1条记录到数据库ap-kylsl表中,字段almtime代表统计时段内AP不可用的时长(单位为分钟),字段sumtime代表总时长(默认为60分钟),time代表统计时刻前一小时,即统计的这个小时的开始时刻。

(4)告警恢复及时率

告警恢复及时率是测算系统中AP各类告警的情况,与调派单及时率没有关系。告警恢复及时率是查询历史告警表wlan-ap-alm-his和当前告警表wlan-ap-alm中所有超过时限的告警,A类AP时限为360分钟,B类AP时限为600分钟,C类AP时限为1440分钟来计算告警的及时率。

故障调查报告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指导,坚持政府统一指挥、有关各方协调一致的原则,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确保公用事业供水、供气等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对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的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确保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适用范围

凡属__市范围内发生的供水、供气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事故,均适合本预案。

根据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省、市关于重特大事故有关规定,结合公用事业系统行业特点,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定为重特大安全事故:

(一)在燃气生产、运行、经营、运输过程中发生燃爆、泄露等重大安全事故。在自来水水源发生投毒、氯气泄漏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或受伤20人以上的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

(二)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三)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500户以上的事故。

(四)造成区域性大面积停水用户在500户以上的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__市公用事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武装部、市委宣传部、市建委有关单位领导为副组长,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警戒、封闭事故现场、道路或区域;决定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新闻;决定临时调度有关单位的人员、车辆、物资以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其它重大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具体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有关组织、协调工作,传达落实领导小组有关指令。经领导小组授权,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专家意见,拟定事故处置的技术措施。负责对外协调沟通事故分析汇总、信息上报等工作。

(二)建立__市公用事业供水、燃气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保障小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建委、公安、交警、消防、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负责现场灭火、设置警戒区域、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收集相关证据、疏通道路交通、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故现场,严防新的伤亡事故发生;负责设立现场救护所,对受伤、中毒人员进行抢救,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负责现场指挥人员和抢救人员的食宿安排;如发生大面积停水、停气事故,在第一时间内协调相关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做好居民的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对死难、受伤人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三)建立__市公用事业供水、燃气重特大安全事故调查小组,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安监局)和市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及相关人员组成。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组织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规定上报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并提出对事故责任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处理建议。

四、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统一事故信息及抢险救援情况,统筹做好新闻媒体的协调工作。

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社区):负责做好对辖区市民群众的宣传、解释、劝导、安置、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协助做好现场疏散、疏导工作;服从领导小组的决定,做好各项配合工作。

市建委:参与事故现场指挥,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职能,协助领导小组进行现场指挥协调;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协助做好救援保障工作;负责现场市政环卫方面的工作。负责组织制定现场抢修方案,协助领导小组指挥现场抢修,保障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分析工作;负责协调指挥人员和抢救人员的食宿安排,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负责协调对死难、受伤人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市公安局:参与事故现场指挥、事故调查;统筹指挥交警支队及辖区公安机关做好交通秩序疏导、现场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

市消防支队:参与制定抢修方案,负责组织实施现场的灭火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市安监局:加强日常供水、燃气的安全管理等检查,做到防微杜渐;负责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并参与事故处理工作;负责监督一般事故的查处情况。

市质监局:参与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抢险方案的制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技术、质量分析。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危重病人救治,保障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

市环保局:参与现场环境污染的处置。

市监察局: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市总工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市劳动保障局: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市交警支队:会同辖区公安、交警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负责做好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工作。

市建委公用事业管理局:参与事故抢修方案的制定及事故原因的分析。

市建委规划市政局:负责协调对事故造成的道路损坏的修复及其他配合工作。

市建委市容环卫管理处:负责协调事故处理后的现场清扫及其他配合工作。

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或燃气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协助制定现场抢修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现场抢修:做好生产调查、抢修作业、安全监护、用户通告等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配合事故调查、取证、分析工作。

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协助制定现场抢修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现场抢修:做好生产调查、抢修作业、安全监护、用户通告等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配合事故调查、取证、分析工作。

五、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一)报告制度

1.供水、燃气发生事故的单位接警后,应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内立即报市建委,涉及消防、交通、救护等工作的,应同时拨打“110”、 “119”、“120”,并报告相关部门。

2.市建委、市公用事业局或供水、燃气、发生事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将初步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值班室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市政府值班室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市安监局、市建委、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

3.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将事故简要情况书面上报市委、市政府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人员(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伤亡情况、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和事故现场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事故现场情况变化导致伤亡人员数量变化时,事故发生单位应及时补报。

(二)处置程序

1.各相关人员在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2.及时抢救生命。凡事故现场发生人员伤亡,救援保障组应首先组织力量全力抢救伤员,送入就近医院抢救。

3.制止事故发展或及时消除隐患。如事故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要积极组织人员、设备或物资,尽快制止事故发展并及时消除隐患;如发生燃气大面积泄漏或爆炸,应采取果断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人员伤亡。如发生水源投毒等重大事件,应立即关闭所有阀门,并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及时通知各用水户,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4.警戒与疏散。事故现场需紧急疏散人员或物资时,应在最短时间内划定警戒范围,组织引导人员、车辆和设备的疏散。如发生燃气泄漏,现场应禁止所有火种,人员应向逆风方向疏散。

5.做好现场保护。事故处置结束,应保护好现场,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直接证据,待事故调查组有明确指令后,再决定清除事故现场。如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签字,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必要时应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进行录像或拍照。

6.联系外界求援。因处理事故需要有其它地市及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由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调度、落实。

7.重特大安全事故处置结束后,事故调查组应及时组织开展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采取措施的建议,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检查控制事故进一步发展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报市政府。如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处理工作机构,事故调查组应如实提供证据并配合调查。对处置事故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单位,予以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熟悉预案,组织演练。市建委等有关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本预案,明确各自任务要求和处置措施,做到装备、人员落实,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并定期组织训练和演练,力争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凡无故、借故不参加或拖延参加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或不服从统一指挥者,将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